税收成本分析范文

时间:2023-02-21 01:06:56

税收成本分析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税收 成本管理

一 、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中小企业飞速发展,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制中的中坚力量。而税收成本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发展策略,是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创造利润的重要制度措施。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形式各异的企业逐步加强对税收成本的优化管理,通过良好的税收成本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追求的目标。

二、税收成本的含义和特征

(一)税收成本的基本含义

依据我国现行的税收筹划理论体系,税收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经营成本都是企业谋求最大利利润的重要因素。从纳税人的理念来分析,税收成本是和企业的经营利润成负相关的,税收成本通过国家法律统一协调规定的情况下,对所有企业统一实施,企业税收成本在国家的统一调控体制下,相对缺乏灵活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随意设定自我税收成本,损害的必将是国家利益。企业的税收成本有不同的解释方法。从广义上来讲,企业税收成本不仅包含形式各异的实体性税收,还包括企业进行纳税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关联性费用,比如滞纳金、罚款、税收人员工资等等,而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税收成本仅仅包含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实体性税收。

(二)企业税收成本的特征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税收成本所包含的内容众多,本文主要对企业的实体性税收成本和企业税收处罚成本的基本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1、企业税收实体成本特征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税法作为调整我国国家财政、企业经营的重要制度保障,逐步得到规范发展,在对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实体性成本征收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经营之间的公平负担,在企业自身发展体系下,由于自身的税收筹划的差异,其实体性成本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因素。

2、企业税收的处罚性成本特征分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处罚性成本是企业税收成本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处罚行为的发生并不是必然的,处罚性税收成本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国家基本的税收知识了解不够,纳税意识相对浅薄而导致的相关的违反国家企业税收政策的行为所受到的处罚,在企业自身依法经营的过程中,便不会产生处罚性税收成本。

三、企业税收成本发展中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一)税收成本管理意识初步形成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我国法律体制同样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国家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加大对企业税收知识的宣传推广,这使得众多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税收知识进行了全面了解。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企业依法纳税,合法经营已然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共同意识,税收成本管理意识的初步形成,促进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能够不断改进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

(二)成本分析体系相对混乱

我国企业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尽管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于税收的成本管理意识观念,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于税收管理体系中的成本分析体系的把控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手段保障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具体花销进行系统统计,缺乏完善的技术分析指导,在对企业平常的管理过程中对于企业经营管理预测不系统,这便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能单纯去执行相关的成本计划,而不能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进行总体把控,由此使得企业在税收管理中对于成本分析管理体制没有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企业税收成本优化管理建议

(一)筹建系统的税收成本管理体系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注意对企业的税收成本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管理,实现税收陈本预算执行报告制度,不断加强税收成本管理控制体系,逐步推行税收互负统计规划,依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属性、产品分类和企业发展体制进行系统的税收成本筹划,逐步形成依赖于先进的企业管理技术为保障,在以往企业预算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税收成本管理协调化。

(二)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培训

在企业进行日常的税收管理中,不断通过对企业相关工作员工的基本技能培训,逐步提升企业员工的相关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企业能够稳步进行体系化的税务管理,降低企业运行管理中成本花费,对于企业管理体制中的纳税申报员工来说,不断加强对其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税务办理业务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统筹运行,在进行员工培训过程中,通过持续的人才引进和交流体系能够为企业税务管理奠定良好管理机制和发展基石。

五、结论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通过逐步完善企业的税收成本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以先进税务运行机制,保障企业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能够自觉履行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杨元杰.税收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 吴玉林.基础会计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2篇

税务策划、税务申报以及基金核算是当前企业税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有赖于企业的专职税务会计师。从整体上看,企业税务会计师的主要工作包含了上述三个方面,具体说来,税务会计师在开展税务会计工作时,要以专业的税务会计理论知识为指导原则,深入分析研究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以此为基础,从税收的形成、计算、调整、归纳各个环节出发,对企业中与国家税务事项有关的工作环节进行详细而又全面的记录、计算、核对、报告。税务会计师的工作看似普通,实则不然,其所负责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税收利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税务会计师开展企业税务会计工作,既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远见卓识,实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注意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职税务会计师可以辅助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其次,专职税务会计师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合理避税;第三、专职税务会计师可以帮助企业应对国家的税务稽查。

(一)目前,我国对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以期更好的发挥税收的功能。这些税收政策的变动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利益的实现影响重大,而税务会计师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远见卓识,对这些税收政策的变动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预测,从而为企业制定出最为合理、具有弹性的税收工作计划,为企业选取最优化的税务事件处理方式,设定最佳的税率,进而降低税收政策的变动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甚至将该影响积极化。

(二)税务会计师可以在遵守国家税收政策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的各项财物活动,例如:改进财物核算方式、优化归并财物项目,减少企业因不必要支出产生的税收数额,进而帮助企业对税收进行合理的规避,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积累更多的资本,促进企业自身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企业税务会计师可以在国家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之前,首先要对税务会计的合法性加以有效认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税务会计师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对各项设计税收的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实现其透明化。如此一来,税务会计师就可以时刻对企业税务工作保持清醒的认识,在稽查工作开始之前,对企业当期所有的纳税状况进行全面整合及自我审查,明确其中含糊不清的问题,对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和改进,以帮助企业积极应对税务部门的稽查工作。由此可见,税务会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企业设置专职税务师一职十分必要。

二、专职税务会计师设置后企业与税务部门的税务成本分析

(一)专职税务会计师设置后企业税务成本分析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税款是每一个企业的法定义务,因此,在向税务机关缴纳税务的过程中,企业免不了要在涉税事项上支出一定的费用。在没有专职税务师的前提下,这笔费用往往比较大,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实行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企业通常要自行对税务会计事项进行入账处理,由于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与该项制度相匹配的税务会计事项处理办法,许多企业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其次,由于纳税调整涉及的事项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所以企业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时,往往局面比较混乱,顾此则失彼,这也是造成企业涉税事项费用比较高的原因。如果企业设置了专职税务会计师一职,则税务会计师会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为企业量身制定一套完善的涉税会计核算体系,企业就可以在该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税务的缴纳和涉税事项的处理。同时,专职税务会计师还会合理界定税法和会计之间的差异,减少纳税阶段琐碎事项的发生,降低其复杂度,大大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虽然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师一职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然而,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这项成本的投入远远小于企业因税收问题支出的成本,例如上文提到的涉税事项成本,以及涉税处罚成本和多计提多缴税。因此,企业设置专职税务师会计师一职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专职税务会计师设置后税务部门税务成本分析税务部门的税收成本主要指的是税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征税的过程中所消耗人、财、物成本的总和,主要包括征管成本和稽核成本这两个方面。在现行的财税合一的会计模式下,税务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自身并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因此,税务机关无法全面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这就意味着税务部门必须加大人力对企业进行税收征管和税收稽查,使得税务成本大大增加。如果企业能够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师一职,那么,专职税务会计是在税务机关的领导下,将大大提高纳税企业涉税会计核算的质量,同时也提高申报的准确率。如此一来,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将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税务机关还可以通过企业完善的税务会计体系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纳税信息,使得稽查工作的开展更加容易,大大降低了税务机关的稽查成本。征收成本和稽查成本的降低最终将使得税务部门的税务成本大大降低,从这一角度看,在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师一职是相当有必要的,也是相当可行的。对于规模比较小,确实没有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师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委托税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来办理企业的涉税事项,使其充当企业专职税务会计师一职,这样就可以使得企业的税务工作规范化,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从促进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这一角度来看,还是从方便税务机关税收工作这一角度来看,在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师一职是十分有必要,并且也是十分可行的。专职税务会计师一职的设立,既可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也可以降低税务机关的税收成本,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而对于那些确实没有条件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师一职的小企业来说,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担任该角色,规范企业的涉税工作,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3篇

一、税收成本与税收成本控制的涵义

(一)税收成本的涵义。税收成本是指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它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税收成本。狭义的税收成本又称征收成本,是税务机关为征税而花费的行政管理费用。广义的税收成本是指征纳税双方在征税和纳税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代价的总和,具体包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及课税负效应三个部分。征税成本指政府为取得税收收入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纳税成本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所付出的耗费。课税负效应主要指政府课税对经济运行和纳税主体决策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扭曲,从而造成超过政府税收收入的额外经济损失。如,我国目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则企业会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材料投入和劳务投入比例不同而承担不同的税负,从而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阻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本文所用的税收成本是广义税收成本。

(二)税收成本控制的涵义。税收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对影响税收成本的要素进行改革、完善,使实际的税收成本尽可能地接近理想的税收成本,最终实现提高税收效率目的的过程。税收的效率高低要通过税收成本率来衡量。税收成本率=税收成本/税收收入×100%,税收成本率越高说明税收的效率越低,反之,税收成本率越低税收效率越高。从税收成本率公式可以分析出提高税收效率的两种方法:第一,扩大分母数值,即增加税收收入;第二,降低税收成本。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税收的增加是必然,但是随着税收收入的扩大,税收成本也在不断地增加,并且税收成本增长的速度要大于税收收入增长的速度。所以,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提高税收效率都要对税收成本进行控制。在降低税收成本时不一定要降低税收成本的绝对数额,只要降低了税收成本的相对数额,就可以实现提高税收效率的目的。

二、控制广义税收成本的措施

从税收成本的定义看,广义税收成本的控制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控制征收成本、控制纳税成本、控制课税负效应。

(一)征收成本控制

1、制定健全的税收征管原则

(1)依法治税原则。依法治税是税收征管的本质要求,也是税收强制性的具体表现。征管系统的完善与改革必须要坚持依法治税的原则,否则税收征管无法正常运转,会加大无谓的开支。

(2)注重税收实效与监督制约原则。必须从实际出发,职责分明,做到管严、征足、查实的征管目标。对纳税人的经营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确保纳税人自觉纳税,并且要加强税务机构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纳税人廉洁奉公,整体提高征税效率。

(3)节约原则。现代化税收征管,必须严格管理业务流程,对表格、文书格式加以规范、统一,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取得最大的征管效果。

(4)明确征管权限原则。严格执行权限范围内的事项,对于权限外的事项或涉及到权限内的事项,及时与相关机构协商,以最优、最快的方式解决问题,以免单位之间发生重复作业,浪费资源,提高成本。

2、优化征管程序

(1)确定统一的税务登记号码,加强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缴纳税款。使用信息化系统可以对纳税人资料进行核对管理,便于征税和审计,并且目前人力成本正逐年上升,计算机设备价格则普遍下降,从该角度,使用计算机可减少人员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开支。

(2)开发、完善高水平的征管监控应用系统。把从税务登记的建立、纳税申报的处理、税款的收缴与核销等全面纳入计算机管理,依托计算机对征收管理的全过程实施监控。

(3)严格规定纳税时间和地点。纳税人必须在纳税日期内按规定到指定的税务征收机关缴纳税款。如果延期未缴纳税款,税务机关应责令其尽快补交税款,并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责罚。

(4)加强对纳税行为的审计,建立人机结合的稽查系统。完善的服务和有效的监控,取决于稽查与稽核的力度和质量。由此应加强对日常纳税行为的稽查,加强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应用。利用计算机采集储存的内外部信息,选择必要的指标进行纵横对比分析,筛选出纳税异常单位,对其进行严格的稽查。

3、强化税收成本意识,建立与完善征税成本核算制度。控制税收成本,首先,要树立并强化税收成本观念。采取一项税收政策或措施,如果其代价即税收成本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应当考虑取舍;在设立税务机构时,如果成本占收入比重过高,就应当考虑停止设立或撤销;在人员配备上,如果税务人员增加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就应考虑减少人员。其次,应尽快建立规范、系统、科学的税收成本核算制度,明确税收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责任等内容,规范税收行政经费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把预算会计和税收会计结合起来,全盘考虑税收成本与效益问题。税务机关要定期对征税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向政府报告,并向纳税人公开。对非资金性耗费和纳税人耗费也应进行调查并加以估算。

4、完善税务人员考核机制。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理论和动机理论是行为和行为激励的基础。并由此得出一个公式:工作绩效=能力×动机激发。在能力不变的条件下,工作绩效的大小,取决于激励程度的高低。在税收管理活动中,我们有必要应用行为科学理论进行管理,去了解人的行为动机、强化人的动机、改进人的行为,使之朝着达到组织目标的方向发展。根据税收工作的特点,对税务人员可以采用绩效考评法。具体考评方法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对量化指标,如收入任务、税款准时入库率、错漏率、压欠率、检查率等实行客观评价法;二是对难以定量分析的工作,如执行政策、制度建设、工作态度等实行主观评价法。包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直接上级评价、下级评价、纳税人评价等,以考评结果作为奖励和惩罚的基础。另外,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的激励方法一般以负强化为主,即以限制偷漏税等行为的方法来保持依法纳税行为。

(二)纳税成本控制

1、适当减少税务行为。税收的征收流程为申报――纳税――核实征收――税务稽查。如果采用了税务则征收流程变为委托――申报――核实征收――税务稽查。税务是一种自愿的、有偿的服务,属于中介机构的行为。所以,在纳税过程中,尽量减少税务行为的发生,可以降低纳税成本。

2、构建新型纳税服务体系。新型的纳税服务体系包括以下内容:纳税人广泛参与税收立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反映纳税人的意志,才能够形成公平、公正、合理的税收制度,这样的税收法规才容易为纳税人所接受;开展多元化的纳税申报服务制度,让纳税人能够便利、快捷、经济地进行纳税,从而减少其纳税成本;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法宣传与咨询服务,让纳税人充分了解税法与政策,提高人们对税法的认知程度与遵从度,从而在量上减少偷税、骗税的行为。

(三)课税负效应控制

1、税收负效应产生原因及影响。我国的税收负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税收优惠造成的。从纳税人角度看,由于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运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同,并且优惠措施变动频繁,使得纳税人难以理解,纳税人想要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时常要请教一些专家,这使得纳税人耗费额外的时间与金钱,产生负效应,增加成本。从政府角度看,税收优惠的成本很高。一是税收优惠政策会造成财政收入的减少。在保持财政均衡的前提下,财政收入的减少必然意味着财政投资的减少。二是使税法的执行复杂化。大量的优惠措施是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如支持特定的工业、增加出口、开发边远地区、促进技术转让等而产生的,加上在设计和结构上变化相当快,税务部门的审计人员有时不知有哪些优惠措施适用于企业,容易引起审计上的争议。还有一些公司在免税期内不填写纳税申报表,或者送空表了事,这些行为给免税期后的申报审核造成了困难。

2、课税负效应控制方法

第一,税收优惠方式应由单一向多样转变,由直接减免向间接减免转变。政府不仅要以折旧、利息等方面的税收处理办法来对投资进行不明显的鼓励,而且也应采取一些明显的税收鼓励措施,包括免税、税收扣除、税收抵免或为帮助特定行业、地区中的特殊组织或活动而设计的专门税收减免。目前,许多国家已逐渐减少了直接减免的份额,越来越多地使用了税收信贷、纳税扣除、优惠税率、加速折旧等成本较低的间接减免方式。

第二,税收优惠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突出的重点,从区域性优惠向产业性优惠转变。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区域性优惠和其他一些带有明显歧视性的优惠;另一方面,要根据政府产业政策目标,对战略产业特别减税,使经济结构发生预期变化,促使劳动与能源密集工业向技术密集产业转变。

第三,完善税收优惠的法律。可以学习其他国家的做法,制定专门的税收优惠法或税收鼓励法,使优惠的规定更加明确和系统,增强税收优惠刚性,既便于纳税人理解和掌握,又便于执法机关的操作,还有利于强化反避税,避免滥用税收优惠条款。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税收成本控制;内容分析;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制造企业税收控制是指制造企业在充分了解掌握税收政策法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估制造企业纳税方案的行业特点和内容,选择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企业的财务、经营。同时也要依据合法合规性、计划性、兼顾性、目的性等。

一、根据制造业企业的自身业务活动特点,重点针对企业的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成本控制内容进行分析。

1.制造企业所得税的成本控制分析

(1)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运营生产中相关的机械设备投资金额是相当巨大的,固定资产折旧所涉及的税务成本就必须要考虑进去。由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在这三种方法中,加速折旧法和工作量法可以使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前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减少,而后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增加,使企业前期少缴纳所得税,后期多缴纳所得税,企业就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同时,由于税法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有一定规定,但是其规定的年限是有一定弹性的。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企业可尽量选择较短的折旧年限,从而使企业前期折旧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2)作为制造业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对税务成本控制有着积极的联系。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物价持续上涨,采用后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期末存货的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相反,如果物价持续下降,采用先进先出法,可以使企业期末存货的成本降低,本期销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也达到了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目的。而在物价上下波动时,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可使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较为均衡,避免高估利润,多缴纳所得税。

(3)制造企业应注重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务成本分析。按我国所得税法规定,从事工业生产经营的制造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其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经由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相关制造企业要进行技术研究开发时,应尽量利用这一政策,在不影响研究开发项目进程的情况下,尽量使每年的研发费用都比上年增长10%,从而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达到少缴纳所得税的目的。

(4)从企业销售收入的角度分析税收成本控制。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销售商品的收入,因此推迟销售商品的收入的实现是税收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企业销售商品方式中,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而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货款销售则在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委托代销商品销售在受托方寄回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这样企业可以选用以上的销售方式来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从而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企业要综合运用各种销售方式,既能使企业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又能使企业的收入安全的收回。

2.制造企业的增值税成本控制相关内容的分析

(1)制造企业应通过分析选择合理销售方式控制税务成本。销售活动是机械制造业企业的最重业务组成。企业采用现金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其折扣额应计入财务费用,不得从销售额中扣除。若采用商业折扣方式,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企业应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上合理控税。如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销化,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如果货物不能及时收现而形成赊销,销售方还需承担相关比率的税金。而采用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如果纳税人能够准确预计客户的付款时间,采用签订合同赊销或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能够推迟收入确认时间,从而推迟纳税的时间。

(2)出口制造企业应通过分析出口退税政策来控制税务成本。税法规定,对报关离境的出口产品,除国家规定不能退税的产品外,一律退还已征的增值税。企业采用出口退税避税法,一定要熟悉有关退税范围及退税计算方法,努力使本企业出口符合合理退税的要求。

二、制造企业税务成本控制的相关措施。

1.合理利用新税法中有关税收优惠的规定。相关税法规定,企业安排的残疾职工,按实际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尽可能多地安排残疾职工就业,一方面残疾职工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2.避免应税收入的实现和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当地政府的对制造业的扶植政策,用相关政策性的银行贷款购买工业园内的土地等不动产,其增值后不要转让。因为只要不转让增了值的不动产,企业就不必缴纳资本利得税,而且企业还可以享受银行贷款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所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控制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对外筹资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权益筹资;二是负债筹资。因为企业无论是通过权益筹集资金还是举债筹集资金,都要给出资者一定的回报。但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支付的股息红利不能打入成本,而支付的利息则可以计入企业成本。从税收控制的角度看,借债筹资比股本筹资更为有利。

3.推迟应税所得的实现。推迟应税所得的实现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或快速折旧的方法。实行这两种折旧法,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总额不会减少,但由于企业前期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额较大,应税所得额较小,税款主要被推迟到后期缴纳,这样各年缴纳税款之和的现值会有所降低。另外,对于临近年终所发生的销售收入,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的确认条件进行税收控制,推迟收入的确认时间,使当年的收入推迟到下年确认。

4.制造企业增值税成本控制的措施。在货物的销售操作中,应将折扣额与销售额注明,不能将折扣额另开发票,否则要计入销售额中计算征税。同时,利用挂靠来完成增值税成本的控制。许多制造企业并非生来就具备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创造条件,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来达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合理控税的目的,这种方式称之为挂靠。最后,要对企业财务员进行定期的税务培训,及时掌握国家的制造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朱省葱.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及案例研究[D].天津大学,2007.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5篇

税收成本指的是国家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税收成本又称"税收征收成本",专指税务机构为征税而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税务机关人员费、设备费、办公费以及税法宣传费等;广义的税收成本还包括"纳税成本"及"经济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税收成本明显偏高.这种现状不但与我国现实税收征管力量不足的情况相矛盾,而且也与我国的财力不相适应.但是,降低税收成本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压缩税收经费支出,以目前的税收管理水平,降低税收成本,非但不会提高税收效率,相反,将会导致税款流失和税收收入的减少.因此,深入分析税收成本过高的原因,探索出降低税收成本的有效途径,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一、税收成本过高的原因剖析

影响税收成本偏高的因素涉及广泛,既有税收内部的,也有税收外部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税制方面的,也有税收管理体制的,基本有以下几点

(一)经济税源分散与税务机构布局的不尽合理使税收成本过高

经济决定税收,一个地区的经济规模确定了该地区的税收总量,因此,在应收尽收的前提下,经济税源不足,税源分散,必然导致税收成本偏高.另外,从我国当前税务机构的布局上来看,一是我国税务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与经济税源的状况联系不大,在经济税源不足、比较分散的经济欠发达地方,设置与经济发达地区同样的税务征收机构,花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所征收的税款却寥寥无几,导致税务机构和人员相对过剩、效率低下、税收成本偏高;二是各地国地税局分设自己的稽查分局、管理分局以及办税服务厅,不但增加了基建成本,使征收费用增加,而且纳税人要分别到国地税办税服务厅进行纳税申报,也使纳税成本增加.国地税稽查分局按照各自的税收管理权限分别进行税务稽查,出现了同一企业国税查完地税查的局面,重叠检查,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也增加了税务部门的检查成本

(二)成本观念极淡薄,税收粗放型管理是税收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使税收在国家和各级财政收入中举足轻重,客观上造成各级税务机关考核指标主要是看任务完成与否,以完成税收任务论英雄,于是各地税务机关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完成税收计划不惜代价.各地的税务征收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上又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旧观念的影响,缺乏税收成本观念,为了应收尽收,加大投入、扩大机构,造成人员膨胀,征税成本增长过快

(三)税务人员素质低,税收征管手段落后也致使税收成本偏高

目前税务系统中既精通税收又能查账的人员很少,而且缺乏复合型的人材,比如说既精通税收又熟悉计算机操作.现有的人员素质结构导致税收工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税收成本.我国虽已实施新的税收模式,但征管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落后.计算机的配置已较多,但软件开发不够,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程度不高;计算机网络建设不够,单机操作,大量工作仍需要人工完成,计算机交叉稽核、数据共事等任务都未完全实现;个体工商户和交通不便的地区的税收征管方式则更为落后,仍靠"人海战术";另外一些税收管理办法过于繁杂,例如纳税申报表、发票管理办法等,不利于操作,也增加了税收成本.税务机关和银行的计算机没有联网,多头开户、大量的现金交易无法控管.税务稽查仍较薄弱,稽查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偷逃税款比较普遍.为了遏制税收流失,就只有加大投入,增加人员,全员上阵劳师动众,造成了税收成本急剧增长

(四)税收环境欠佳,部门之间缺少配合是税收成本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税收成本过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的税收环境较差,一是纳税人纳税意识普遍较低,法律意识不强,不能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只有等到税务机关去查去催了才极不情愿地缴纳;二是执法环境很差,税务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收人情税、关系税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偷逃税行为得不到严惩;三是税收工作干预大,一些非税务管理部门以及地方领导随意越权减免税,妨碍税务机关依法征税,造成税收人为地流失.四是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不够,税务部门与工商、公检法、银行的数据共享还处于摸索阶段,行动不一致,使税务机关为全面掌握纳税人情况,加强监督而加大税收成本支出

(五)现行税制存在的缺陷也一定程度地造成了税收成本的提高

1994年我国实行的新税制,多数以条例形式出现,法律地位不高,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清,税目、税率过于复杂,税收政策变化频繁,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易产生分歧,具体操作很复杂,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使税收成本加大.从主体税种来看,所得税方面,企业所得税征收复杂,扣除不严谨;个人所得税税目税率复杂、征税手段弱化,税源监控无力;流转税方面,增值税营业税分别由国地税征收,既不利于管理,易造成税收漏洞,又造成软件设计、发票管理上税收成本的增加

二、税收成本降低措施探讨

在保证税款较少流失甚至不流失,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大大降低税收成本,主要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培植涵养税源,提高经济税源的丰厚程度和集中程度.同时在税收管理、税收制度、部门间配合等方面下功夫,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通过提高征税效率来降低税收成本

(一)降低税收成本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

我们要摒弃过去那种"无本治税"的旧观念,各级税务机关都应从思想上、行为上引起高度重视.把税收成本引入税收决策和具体征税工作中.有必要改革现行的税务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将税收成本效率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制定成本计划,加强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转变税收管理上的粗放型管理.建立集约化管理形式,不但要做到税收应收尽快,而且要考虑税收成本,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税收成本

(二)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全面提高税务人员素质

科学的布局.合理的设置税务机构可以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应当按照"税收来源于经济、经济决定税收"的原则和"科学、精简、效能、服务"的宗旨,以经济繁荣地区为中心,打破行政区划,按经济区域划分合理布局基层税务机构.要科学设置税务机构,遵循税收效率原则,有必要在同一地区国地税加强联系,联合成立一个办税服务厅,使纳税人可以在一个地方按次序完成国、地税的纳税申报,建立国地税联合稽查制度,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税收流失,而且可以减少稽查次数,使企业减负税务机关节约成本

人力的节省是最大的节省,人力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针对一部分税务干部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情况,应该大力举措致力于提高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从培训现有人员和引进人才两方面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一步加强干部政治业务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政策水平,努力建立一支思想成熟、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文明高效的税务干部队伍,使税务行政管理人员更适应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条件

(三)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税收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效率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就是要建立新的征管模型,适应现实征管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统一开发征管软件,统一规范征管业务流程,使办税程序公开、简化,大力推广电子申报、邮寄申报、申报等多种电子申报方式和方便.快捷的税款缴纳方式,实现纳税申报自动化;建立联系密切的网络,与工商、银行、企业等单位联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有效进行现代化的严密税源监控、征管;加强税务稽查,加大惩罚力度,增加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的风险成本,促进全民遵守税法

(四)加强税收法治建设,改善税收环境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药商业企业 内部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39—01 一、物流成本控制 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康柏斯提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另一半”;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也认为:“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事实上,我国医药商业企业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同时基于医药商业企业在产业链的处境,物流成本也是企业的主要可控成本,因此对物流成本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系统的重中之重。

1、从功能管理转向过程管理

传统的医药商业流通将采购、存储、分装,销售、配送等功能活动分割开来、独立运作,而这些功能都具有各自独立的目标和计划,它们可能会发生冲突,增加内耗,提高成本。所以,想要药品销售全过程的协调一致、低成本运作,就要对商业企业运作各个环节采用过程管理。也就是说,对物流成本的管理不应只关注特定的物流活动本身,实现某个物流活动成本的削减。因此,我国的医药商业企业必须实现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即从药品的采购到储存、养护、运输的各个环节的每一道工序采用标准操作规程管理,协调一致、统一行动,严格控制费用。

2、制定供应链运营计划

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大致可以分为顾客定购、补充库存、生产和获取资源四个环节。供应链运营计划主要是通过对库存、运输、设施和信息的规划,实现阶段性供应链运营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处理每个顾客订单的过程,包括接受订单、分配任务、规定订单完成时间、确定库存、选择运输路线、发货和起运等活动。根据计划实现的结果,企业可以进行供应商成本分析、客户盈利情况分析、产品盈利情况分析等分析,再通过分析结果制定下一阶段计划,以控制整体成本,降低不确定性。

3、慎重发展现代化物流中心

近年来,不少医药商业都在大肆兴建现代化物流中心,尤其是实力强大的医药巨头。从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合理运用科技化是未来医药流通领域的发展潮流。厘尽管现代化物流中心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确实都堪称一流,但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存在利润低、回报期长、投资不一定能获得合理回报、受国家和当地政府政策影响大等因素,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走这条发展道路的。因此,企业在决策前一定要进行核算项目的利弊得失,并考虑国内物流基础设施能否和行业发展配套,若干年后能否跟上行业潮流,项目实施后能否持续实现创新经营,管理成本能否控制好,标准化程度高和现有企业经营质量低的冲突能否妥善解决等问题,这是一个系统的全面控制的过程。

4、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可以说,目前绝大部分商业企业都很重视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但需要强调的是,在同样的物流流程中,其作业量可能相当,但由于流程时间的不同,将可能导致库存持有成本、订单响应成本、缺货成本都不一样,分配的成本也可能有所区别。同时,对于企业而言,过长的物流时间将会带来产品积压、过期、贬值等风险,还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履行订单而带来违约处罚和市场损失等成本。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物流成本核算时,必须注重发掘隐性成本,建立将作业与时间相结合的成本核算体系。

二、人力资源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企业都有自己的仓储和配送人员,如果按照年销售快配业务6亿元的规模估算,药企的仓储和配送人员将不会少于130人。按照人均年人工成本2.5万元计算,则物流业务的人工总成本将不低于325万元。尤其是新《劳动法》实施后,对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医药物流企业而言,人力成本的增长是企业经营的又一大“痛”。

同时,我国医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员工合同、用人制度、社保福利等方面仍有待完善,国家用法规对这些进行规范从长远而言是利大于弊。对大多数在用人方面不够规范的企业来说,如果将各项用人、薪酬制度全面完善起来,人工成本的增长将超过30%。此外,随着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每新建一家规模型的异地分公司,就需要大量成熟的经营和作业人员加盟,但是,人才招聘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严峻问题。

因此,为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应该通过流程优化和规范性用人,合理调动员工的人力资源与积极性,而不应该单纯地把用人当成成本支出。如果条件允许,企业可以充分盘活仓储、运输资源,对外开展面对学校和社会的第三方物流培训,与学校进行校企联办开展“实习生”计划,对外开展物流师培训、保管员与复核员等技能培训,既可以降低综合用人成本,也能把仓库变成一个新的盈利点。同时,提升对现有员工的投入成本,如增加培训学习机会等,以此获得员工工作意愿和工作激情,最终以提升工作效能来促进成本降低。

三、税收成本控制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路桥费、罚款、税收等税费成本,占到物流企业成本的50%左右。可以说,税收这样的体制性成本,已经成为物流企业的“硬成本”,医药商业企业同样无法回避。因此,医药商业企业必须树立税收成本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以成本效益为核心,强化税收筹划;2、加强企业纳税意识,减少企业遵从成本;3、开展企业内部纳税审计,完善内部监督机制;4、加强税企之间的协调,建立良好税际关系;5、提高办税人员的执业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力。

四、成本控制信息系统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政;税收;成本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76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目前,我财政税收成本由两个部分构成,税收部门日常的办公产生的成本占财务税收成本很大的比例。紧随其后的是纳税人在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缴纳税款时所产生的银行手续费,这部分的纳税成本是无法避免的。当前,保障国家正常税收是我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重点。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发展,要逐步改善当前金融税务机关管理的模式,改变税收机构传统的功能和适用性。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经常出现财政赤字的现象,财政和税收成本相对较高,在这方面,必须注意对金融和税收的成本控制,在保障国家税收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坚持以降低税收收缴成本为出发点,才能有效的节约我国在财政上的经济成本。

1 财政税收实施的基本原则

财政和税收的效率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不断增加的成本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小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和税收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1.1 税收经济效率的原则

经济效率是国家实施税收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以经济效率为中心,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类别的实施税收政策,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合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逐步调整各地区、各行业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状况,同时进一步加强税务管理的效率,用最简单的税收系统来完成操作。

1.2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的根本目的是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分配,在国家实施税收政策时要坚持税收公平的原则,有效进行资源的优化分配,设置不同的税收政策,同时避免因为税收产生的不均衡现象。在税收过程中会出现有些部门参与转移资金,这就是所谓的财政部门资金用于执行当地建筑的基金,税收制度和工作上的不公平现象给公务人员留下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在我国,财政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支柱,是影响着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在保障税收公平的前提下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和谐。

2 我国财政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

2.1 税务系统人员的因素

我国税务系统人员不匹配是我国财政税收成本的影响因素之一。一方面,税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税务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税务人员具备法律、税收、会计等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提高相应的业务能力的水平,由于历史、教育水平及选拔手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税务系统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整体上不能满足业务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税收人员组织机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机关管理人员过多,基层一线税收人员较少,畸形的人员结构不利于税收系统整体的改革和发展。

2.2 相关部门的成本意识较为淡薄

财政税收部门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是我国财政成本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国家行政部门的特点,在工作中产生的成本与个人的收入与利益毫无关系,导致行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盲目自信,不注重成本控制,更不用说建立高度集中的成本控制意识了。甚至有些部门会参与转移资金,导致当地施工延误,这样的工作方式给公务人员留下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2.3 成本意识淡薄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税务机构往往追求要完成税收任务的目标,只关注税收征收额度有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对成本的计算和控制等方面十分欠缺。

2.4 税收环境因素

税收环境因素是影响税收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一,纳税人税收意识淡薄,一线税务征收人员的工作难度较大,同时税务稽查人员的监管工作量大,造成税收成本的增加;第二,税收的法制化程度较低,不利于税收工作的开展,税收制度不明确,常造成税收环境的恶化及偷税漏税和法外纳税等情况的出现,双方的分歧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增加税收成本;第三,社会各界的配合程度同样影响着税收成本,税收工作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配合势必会造成税收成本的增加。

3 降低我国财政税收成本的措施

3.1 增强全员的税收成本意识

财政税收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员工思想意识的培养,建立成本概念;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与银行、海关、公安部门的配合。用典型的反面案例提醒自己,改善工作状态,通过社会完善我国当前的财政税收服务体系,提出合理的成本分析、预算、部门预算执行和税收。在整个财政税收系统中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税收工作的整体效率。

研究表明,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和对规范要求的遵从程度。对于税法和税收相关知识的了解是为了提高纳税人的纳税知识和纳税意识,有关部门要进行各种税收宣传,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还应该定期开展税法宣传教育工作。因此,加大税收及税法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人们的税收意识,进而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

3.2 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

更宽松的税基、简单的税收种类、完善税率结构,是减少税收成本的主要方向。然而,目前的税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因此,合理的税制结构、简洁而明确的税收制度不仅可以明确纳税人的义务,还可以减少时间的成本,纳税人在缴纳税收和其他各种费用时,可以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起到增加税收的效果,税收政策标准化过程能够提高税收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降低税收成本。因此,政府部门要不断地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

3.3 优化税务机构,减员增效

各级部门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减员增效的办法,并结合当地税收征管机构的特点及服务范围的大小,适当调整机构的规模和人员数量,从而减少税收成本。税务部门简化税收机构,调整纳税人缴纳税款的程序,将税务办事机构进行整合、合并,达到让纳税人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完成缴纳税款的全部流程的结果,从而降低我国财政税收的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少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本。

4 结 语

财政和税收效率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不断增加的税收成本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我国目前的税收成本高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因此,为了解决税收成本高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各种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进而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基础保障。在我国,财政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和经济建设的支柱,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因此,要不断进行成本、财政和税收工作的调整,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凤轩,于艳芳.财政与税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郭春芳.新编税务管理与文书手册队[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专职;现状;税务会计;税务成本

从笔者多年在企业从事财务和税务工作的切身体验以及在与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到当前企业对税务的“重视”程度。但这种“重视”

并没有体现在对税务工作人才物的投入,尤其是人才的投入上,而是表现在对税务部门的“担心、害怕”上。当税务部门检查企业的税务状况时,深信自己没有偷税、逃税的企业为什么会“担心、害怕”呢?很明显,这是企业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是企业税务活动现状的必然结果,我们认为,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能较好地解决自信心缺乏的问题(实际上是合法纳税的问题)。笔者将从分析当前企业税务活动现状出发,结合税务会计理论以及企业和税务部门税务成本分析,探讨企业设置符合企业规模的专职税务会计的可行性。

一、当前企业税务活动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办理各种纳税事项,都是由专职财务人员兼职办理,没有专门的税务会计来专职处理与税务部门的各种事项,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这一状况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十分“担心、害怕”税务部门,并且很可能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为,一方面企业没有专职税务会计,不能准确理解税务政策法规而多计提多缴税,另一方面是当企业不能准确理解税务政策法规而少缴税时,税务机关一旦查出来,企业将面临加倍的经济处罚,甚至行政、刑事处罚,不少的企业在这方面是有经验教训的。分析形成目前企业税务活动现状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考虑,第一,有的企业甚至税务部门的同志传统地认为,财务人员办理税务事宜是顺理成章的事,并无不妥之处,甚至认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会有冲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第二,有的企业考虑,如果增加专职税务人员(机构),企业的管理成本会增加。这两方面的顾虑和考虑是造成目前企业税务活动现状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作重点分析。

二、成熟的税务会计理论是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基础

税务会计是以纳税人为会计主体,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依据税收法规,运用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税务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与策划,目的在于使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地缴纳税金并向税务部门提供税务信息的会计学科。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开始,企业税务会计逐渐成为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相对独立的会计分支。特别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税务会计被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我们之所以认为税务会计能够作为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并妥善解决税务活动中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征:1、税务会计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的规定核算和监督税款的形成、缴纳等行为;2、税务会计有着与财务会计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作为税前扣除费用的确定、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等等;3、税务会计有着明确的目标:按照国家税法规定的要求核算纳税人的全部税款,正确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人税务活动的分析,保证正确执行税法,维护企业的利益;4、税务会计有着特定的核算对象:包括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应税所得、税款申报与缴纳等等;5、税务会计有着规范的操作程序:通过财务会计现有的会计科目,对企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税种进行反映和监督,正确计算企业应交的各种税金,其核算的数额通过财务会计的科目,最终反映到财务报表和各税种的申报表中;设置"税务调整"账目调整应税所得,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核算内容计入该账目,该账目只是作为备查账目,不必登录在财务会计账簿中,在纳税时统一调整;6、税务会计有着独特的收入损益确认原则:财务会计的收入实行权责发生制,通过会计核算形成会计利润;税务会计的收入实行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并且修正社会福利、公共政策、期间费用和权益的扣除标准,强调"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不同,税务会计坚持历史成本,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动,重视可以预见的事项;7、税务会计强调进行合理的税收策划:纳税人在其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活动中,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以合理纳税为目的,运用科学方法,结合自身特点,合理筹划企业税收,充分享受税收优惠的管理活动。

我们不难得出,税务会计是一门成熟的会计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在税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按照税务会计的要求开展税务会计核算,将完全能够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同时税务机关以及其他信息需求主体的要求也完全能够得到满足。

三、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企业税务成本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企业依法向税务机关申报和缴纳税款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因此,企业在履行该义务时,发生与涉税事项相关的费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这些费用界定为企业税务成本。在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前,企业的税务成本是较高的。大家知道,目前我国实行的基本是财税合一的会计制度,税务会计事项采用企业先自行进行帐务处理,但是,由于税收法规没有明确的与之匹配的会计处理办法,企业操作时无从下手;然后,在纳税时由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但由于涉及调整的事项繁锁和复杂,企业可能顾此失彼,这些都导致企业的税务成本居高不下。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企业就可以按照税务会计的要求进行税务处理和纳税。

由于税务会计有着自己独立完整的涉税会计核算体系,能明确地对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进行界定、协调与处理,同时在纳税阶段,减少了调整事项的烦琐和复杂,这样,企业的税务成本会大为减少。当然,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或机构需要增加一定的管理成本,但这种成本的增加是有限的。

因此,对比相关成本的增减,结合前文我们谈到的涉税处罚和多计提多缴税,设置专职税务会计仍将带来企业税务成本的明显减少。新晨

四、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税务部门的税务成本分析

对税务部门来说,税务成本是指取得税收收入而在税收征管方面付出的成本,主要包括征管成本和稽核成本。在财税合一的会计模式下,由于税务会计只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无法全面提供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增大了税务机关征管和稽查的难度,必然耗费较多的征管和稽查成本。设置专职税务会计后,在税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纳税人涉税会计核算质量、纳税申报准确率将大幅度提高,这直接减少了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完善的税务会计核算体系能为税务机关提供全面、准确的企业纳税信息,为税务机关展开稽查提供便利,大大降低稽查成本,从而降低了税务机关的税务成本。

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对于小企业,如果不具备设置专职税务会计(机构)的条件,那么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代办涉税事宜,由他们来充当专职税务会计的角色,在这方面税务机关可以积极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使小企业也能按此要求进行规范报税与纳税。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是完全可行的。作为企业要加强税收法治观念,要变“怕税务知道”为“就怕税务不知道”,因为,企业要发展壮大,不能以偷税漏税作为手段,而应当合理利用税收政策,积极搞好税收策划,选择最佳纳税方案,做出符合企业利益的财务决策,而这正是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初衷之一。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成本控制 提高利润 方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寻求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千方百计提高自身利润水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全面开展成本控制。提高利润不是孤立的行为。恰恰相反,提高利润只能是在成本控制下的提高利润。提高利润的方法就是成本控制的方法。因此,在实际经济环境下,每个企业都要结合自身特点,抓住规律,精打细算,科学决策,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具体方法如下:

一、增强成本意识、树立效益观念

成本控制和利润提高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成本意识、效益观念是成本控制中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做为企业的领导、员工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和生产理念,将成本意识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将核算观念、利息观念、投入产出观念融入到企业管理生产之中。

同时,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全员业务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通过合理的劳动安排,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全面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使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守则。

二、加强计财队伍建设、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衡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高低、盈利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就是要看其是否具有健全的制度体系。因此,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检查、监督各部门和每个员工的制度执行情况,提高执行力。要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用惩罚措施防止各种违规行为,确保成本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要科学合理的配备计财核算队伍,把那些素质高、懂业务、会算帐的人员安排到计财岗位,因时分清岗位,明确目标,各司其责。及时准确的向领导提示不同时期财务指标的具体执行情况。

三、合理选购原材料,控制原料成本

目前,企业赚取收入与成本间的利差是其追逐价值最大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这过程中,企业合理选购原材料,有效控制原料成本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原材料成本控制一方面是合理选取组合各种原材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原料组合成本最小;另一方面是密切关注原料市场,捕捉低价采购时机,并积极议价。

可见,原料成本是一种硬性成本,只有合理控制原料结构和价格,才能减少相应的成本支出。在实际业务中,企业必须要积极准备各种物料,充足的原材料准备是原料议价的重要保障。

四、优化产品销售渠道,减少销售环节的利润损耗

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销售主要有直接面对客户的直销模式和通过中间商等间接销售的分销模式。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与分销模式相比,直销模式可以将产品的部分利润从商、分销商处节省下来,有效地实现缩短通路、贴近消费者,将产品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加快资本运作,更好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同时,在保证产品价格适中的情况下,直销模式也能更好地将消费者的意见、需求迅速反馈回企业,有助于企业战略的调整和战术的转换,形成消费者和企业的双赢态势,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渠道利润。

五、提高企业产品的定价能力

企业对产品定价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产品定价能力,才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规避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的利润水平的稳步上升。提高企业产品定价能力要分别从产品定价模式和产品销售技巧两个方面入手。

从产品定价模式的角度来说,企业在产品定价时须以其原料价格为基准,并合理考虑相应的利润加成。这种定价模式有利于企业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业绩所带来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将新产品的利润加成定高些。当其他生产者也能够提供同类产品时,就要灵活降低产品加成,同时还要研发更新自己的产品。

从产品销售技巧的角度来说,企业可以利用其与客户签订合同期限的不同的方法来锁定产品价格。例如,锌生产企业就可以与客户签订短期合同,价格根据上海有色网挂牌锌价测算出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加成来确定。

六、压缩费用开支,合理避税

费用、税务支出在企业成本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原料成本支出。

对于费用,首先要做好重点费用的专项控制,压缩行政管理费用支出,重点保障生产性费用的需要。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降低机关对资源的需求,并通过对公杂费、水电费、差旅费、车船燃料费和业务招待费的管理,促进全员职工的节约和廉政意识的培养,提高企业经营观念。其次,要合理安排费用支出,讲求实效,严格执行费用开支标准,控制在部门预算范围内。坚持大项费用支出公开制度,强化群众监督,成立费用支出审查小组。对万元以上的费用支出,先由审查组审核通过后,再按程序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

对于税务支出,企业要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在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制定科学的避税方案,合理、有效地控制税收成本,减少企业资金压力,扩大其自身的利润空间。

七、做好成本分析工作

按季分析成本核算,对那些直接的、可控的、可比的影响成本与费用开支的项目和因素,进行具体研究,分析费用成本的增减变化,运用“可比性”原则,同计划比、同上年同期比、同系统内比,找出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优化成本控制,使管理与决策不至于偏离方向。

综上所述,每一个企业要想又快又好地发展,就必须要积极研究控制成本的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利润水平,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军.成本控制问题简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年

[2]张天宝.企业税收筹划和可行性研究.2010年(11)

[3]梁子博.企业效益分析.金融管理 2011年

税收成本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行政效率 征收成本率 人均征税额 税务机构设置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税收行政效率源于税收效率原则,它是指政府在充分取得税收收入的基础上使税务费用最小化,一般用征收成本率和人均征税额等指标来衡量。人均征税额是指一定时期税收收入总量与税务人员总数之间的比例,人均征税额越高,说明税收行政效率就越高,反之,税收行政效率就低。征收成本率是指一定时期的征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例,有效率就是要求以尽可能少的征收成本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即征收成本率越低越好。

一、 我国税收行政效率现状

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困难,准确描述我国政府税收行政效率的现状很难。因此,本文只能根据所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对我国现行政府税收行政效率作一个粗线条的分析,从中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政府决策和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1、从征收成本率的角度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测算,1993 年,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1994年税制改革后,税收征收成本率有所上升,到1996 年我国的征收成本率为4.73%,后持续增长到5% ― 6%。根据我们的调查,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在2002 年达到了最高峰,之后,开始逐年下降。有资料表明,无论是省级税务机关还是基层税务征收部门,目前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均高于上世纪末5% ― 6% 的水平,是大大高于分税制前的水平。也就是说,从征收成本率来看,我国政府税收行政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人均征税额的角度

由于近年来我国税务系统的人员数量相对稳定,而税收收入却在逐年大幅度增长,致使人均征税额不断上升。如2001 年到2005 年全国平均人均征税额分别为174 万元、195 万元、240 万元、304 万元、350 万元。所以,从人均征税额指标看,我国政府税收行政效率却是逐年上升的。

二、 税收行政效率的国际比较

1、 征收成本率的国际比较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历史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征收成本率平均在2%以下,例如:英国为1.76%左右,日本为1.13%左右,美国为0.58%左右,澳大利亚为1.07%左右,加拿大为1.6%左右在瑞典,即便是成本最高的所得税,其征收成本率也仅为1.5铲相比之下,我国的税收成本显得过高。

2、 人均征收额的国际比较

从人均贡献率来看,加拿大,1984年联邦税收人均征税额为406.67万加元;截至到2004年,美国联邦税务系统有税务人员12万人,每年完成税收收入1万多亿美元,人均征税近1000万美元;日本国税人员约9万人,而每年的税收总收入相当于我国的10倍,人均征税额为l亿日元;香港仅薪傣税一项共有79.6万个纳税人,办税人员仅1200人,人均征税9860万港元19%年以来,我国人均征税额总体上呈递增趋势,尤其是从2000年以来,增加幅度更为明显,目前我国人均征税额平均数为300万元,比1994年人均征税额为79.13万元提高了两倍多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人均征税额只相当于加拿大上世纪80年代水平,如与美国现在相比仍然较低。

以上是从整体状况度对我国的税收成本作出的描述,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一、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率比国外高2一3倍,尽管各国统计口径的差异可能导致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实际差距不像数字上显示的那样巨大,但是上述比较结果还是足以说明我国税务效率相对过低;二、我国税务系统人均征税额呈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税收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税务机构的分设,税务人员大量增加,致使98年人均征收额增长缓慢,大大低于每年税收收入15%的增长速度税制改革增加的税源,被机构分设增加的税务人员所抵消人均征收额的增加低于税收总量的增长幅度,税收的效率实际上是下降。

三、 国际税收行政效率的国际经验借鉴

基于上述事实,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以提高我国税收行政效率。

(一) 税收法制化

随着西方国家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与税法有关的一些法制思想被理论化和系统化,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税收法制的基本主张,大致包括:税收法律主义、税收公平主义、社会政策主义、实质征税主义和自由财政主义。

由于政治体制、财政体制、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等社会条件各不相同,各国财政体制因其政治体制不同而不同,而其税务机构的设置更是直接受到政治体制、财政体制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美国、日本为例。

1、美国:联邦制下的分税分征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美国宪法把美国政府分为联邦、州、地方三个级别与三级政府相适应,税收也实行三级管理各级政府都有明确的事权和独立的征税权,税务机构的设置也与各级政府分管税种的责、权相适应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各有自己的税收管理机构,从决策、立法一直到征收入库,都是各司其职,各自依法办事三套税务机构各不相涉税务机构与行政区划并不对口,也无隶属关系负责主管联邦税收的是国内收入局(IRS),下分七大税区,分设区税务局这七大税区下面又设58个税务分局和10个税务中心,下面再分设遍布全国的800个税务支局,形成总局(工RS)、区局、分局(中心)、支局4级结构联邦税款的征收实际是由这个800个基层机构执行10个税务中心都配备了庞大的电子计算系统美国的50个州也都有各自的税务机构,在税收立法、税务行政和人事管理各方面与国内收入局各自独立州以下的市、郡、县、镇等地方政府,也都有各自的税务机关,征收属本级管理的各税种税收。

2、日本:三级自治下的税务机构设置

日本适应三级自治的政权体制,财政上实行分税制,即税收体制上划分为国税、都道府县税、市盯村税三级立法权控制在中央,由议会决定;征管上分级管理,所以,税务机构设置与这一税收体制相配套设有国税(中央税)、地方税两大税务统国税由大藏省下设的国税厅及其分支机构负责征收,地方税由都道府、市盯村所属税务机关负责征收日本的税收统由大藏省管理大藏省内设主计局和主税局主计局负责财政支出预算,主税局负责财政收入预算中央政府的税务机构为国税厅,它是大藏省的直属机构,负责中央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同时,日本的税法是由主税局负责起草,国税厅只是提出意见和建议,是税法的具体执行机关国税厅直接领导下属的国税局国税局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分布于全国共n个国税局,设有总务部、课税部、管理征收部、调查部和查察部四大部门,其设置与地方的政府机构没有直接关系国税局工作人员6万多人,这些工作人员不受地方政府管辖,其任免、调动直接归属国税局国税局下设税务署,根据地区划分为524个税务署,设有总务课、公共关系、管理征收小组和大量的分税种设置的调查小组等,属于具体征收机构都道府县的税务机构称为税务局市叮村的税务机构称为税务科。

(二) 税务人员素质水平

税收制度制定出来之后,只有由素质好的税务人员去贯彻执行才能保证其按既定目标实现。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税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并按其职责和业务性质的不同,分设为不同的等级类别。对税务人员的录用,除有严格学历要求外,还要采用考试录用制度,并遵从平等、公开、择优三项基本原则。如德国税务人员分为四等,即初级、中级、高级、领导阶层。凡进入税务系统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考试,并有学历方面的要求,经过考试合格后,还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专业培训教育。要成为领导层的公务员,则首先要有大学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然后还必须参加1年左右的税收专业培训。发达国家正是因为采用严格的用人制度,才确保了税务从业人员的高素质化,有效促进了税收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税收行政效率。

(三) 税收征管

1、促进纳税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共同理念和目标

OECD成员国家普遍将促进纳税遵从作为税务机关的核心理念和任务目标,提出视公众为顾客,把管理当服务的新公共服务理念。美国国内收人局也在其五年规划中提出服务+执法=纳税遵从战略目标。

2、税收征管程序设计科学合理

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征管全过程的五大基本程序,包括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税务机关的纳税遵从风险评定管理,违法行为调查,税款强制征收和纳税人的法律救济。其中纳税遵从风险评定管理是我国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但却是发达国家税收征管程序中核心和重要环节,贯穿于税收征管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OECD成员国家,在纳税人自主申报纳税之前要求纳税人进行自我税收评定的自我遵从管理,在纳税人登记申报之后甚至在登记申报过程中,税务机关的核心工作是对纳税人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风险评定管理,通过有效的及时提示、提醒、辅导等服务,帮助其纠正错误,促进纳税遵从,从而避免事后的评估和稽查。

3、普遍实行税源分类的专业化管理

经济运行、纳税行为的复杂性和征管资源的有限性,是国际上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原因,机构设置专业化,管理模式和资源配置则趋于集约化。通常的做法是对不同规模或同性质纳税人设置分类管理标准,设置相应的专业的征管机构,配备相应的征管资源,采用专门的管理和服务方法。如美国国内收入署(IRS)在1998的《联邦税务重构与改革法》(IRS Restructuring and Reform Actof1998)确定了美国联邦税务局的新的组织结构形式,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

(四) 税收环境

美国的税收环境建设时广受推崇,在此主要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首先是普遍、强烈的找张纳税意识。纳税意识是美国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纳税已成为每个公民或家庭财务支出的一部分,而且是纳税人主动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偷税行为会受到他人鄙视。美国建立了比较发达的个人信誉评级制度,纳税申报记录往往被作为衡量一个人信誉等级水平的重要标准。其次是广泛稳定的协税护税网络。美国众多的社会职能部门、机构能依法履行各项涉税义务,协助、配合税务当局完成税收管理任务。金融机构每年3月底或是4月初都要为客户开列清单,按纳税人的报税号列出每年利息、股息等收入明细表,一方面邮递给纳税人,另一方面通过微机联网传递给税务部门,以便于税务部门进行监控。

四、 提高我国税收行政效率的建议

基于以上的国际经验介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以期达到提高我国税收行政效率。

(一)构建中国特色的税收立法框架

借鉴发达国家的税收立法经验,实行由政府行政分权向人大法治分权转变,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主导、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并重的立法框架。具体措施应是:1.修订完善宪法中关于税收的规定。将税权划分的重大原则规定写进宪法中,而具体原则规定则由税收基本法完成。2.制定税收基本法。从我国现行税收立法情况来看,税收基本法的框架大体应包括总则、税收立法程序、管理体制、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税务组织机构和人员、税务执法、税务司法、税务违法处罚、税务争议的处理、税务中介机构等部分。3.提高税收实体法的立法层次,最大限度地减少以行政规章尤其是以内部规范性文件形式公布税收政策。4.完善税收程序法。除《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外,还应制定税务法、纳税人权利保护法等法律。5.建立健全税法公开化机制,完善税法的公布、宣传制度,增加税法的透明度。

(二)建立、健全税务制度

要完善税务制度。一方面要使税务机构真正脱离税务部门,实现其独立性和专业性,使税务服务走向社会和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税务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规范,不成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进行扶持和规范,使税务中介机构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建立和完善纳税人自治组织,提高对税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

建立和完善纳税人自治组织发挥其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的作用。纳税人自治组织,如纳税人协会,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开展税法宣传,帮助纳税人排忧解难,援助弱势纳税人等。鼓励税务工作者多学习,组织月考、年考等多种方式不断要求税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四)税收征管法的完善

借鉴发达国家的税收征管经验,修订和完善我国的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也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纳税信用评定机制。对那些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简化其纳税手续,给予其税收优惠,减少税务检查,并公开给予表彰;对那些信用纪录差的纳税人,不但不给予各项优惠服务,还要加大税务检查、监督的力度,对其进行相应的限制,并将其不良信用纪录向社会通报。

(五) 优化税收环境

税收环境影响着税收征管等各方面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有利于税收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税收行政效率的提高。主要有:加强税法宣传,在全社会树立起依法诚信纳税的观念、加强对纳税人层面的宣传、要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宣传等多种手段。

参考文献:

[1] 高铭伟.我国税收行政效率偏低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西部财会.2009(04).

[2] 李飞,李怡君.我国税收征收成本分析[J].税务研究.2008(06).

[3] 谢芬芳.政府税收行政效率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7(06).

[4] 邹庆勇.论我国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5] 刘秀丽.税收成本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

[6] 李晓曼.税收征管改革的国际借鉴[J].中国外资.2013.

[7] 李少刚.浅论我国的税收制度和税制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04(16).

[8] 张淑静.我国税收成本现状及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9] 刘瑞云.提高税收行政效率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其启示[J].科技信息.2013.

[10] 鞠帅平.税收行政效率与税务机构改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上一篇:酒店成本分析范文 下一篇:纳税风险控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