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8 16:36:05

水利调查报告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局党组和局领导班子换届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履行水利水产局的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地保持法》。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一是加强了水政监督大队的力量,加大了执法力度,;二是加强了水费的征收和管理;三是对全县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了排查和调查。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民族地区、西部开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争取到项目资金××多万元,为改善我县水利设施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3、积极参与和实施国家扶贫工程、人畜饮水解困和饮水安全等工程,几年以来,除险加固水库××座,整修渠道××公里,整修河堤××公里,整修塘堰16口、人畜饮水解困××人、饮水安全××人。(二)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局领导班子能充分认识人大监督的重要性,把人大监督作为自己依法行政,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保证。

1、积极接受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执法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局领导从材料准备、现场布置到会议安排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具体要求。

2、认真办理群众和人民代表的来信来访。局班子实行了专人负责,专班办理,对于人大转办的来信来访不仅能按要求办理,并把办理结果报人大常委会。

3、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为了办理好代表建议,局班子明确了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并到各乡镇分别征求代表意见,做到能解决的年内全部解决,对受各种条件限制不能解决的,能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十五届一次会议代表建议38件,办理率达100%,能解决已基本解决。

(三)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履行部门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水利水产局按照十五届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切实履行部门工作职责,认真开展水利水产工作。

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完成10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有效灌溉面积达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平方公里;整修新修渠道40公里,其中大河洞塘大堰在全州属标准型工程;整修河堤10公里,其中,城市防洪工程已成为县城景观工程;整修塘堰16口;解决人畜饮水困难5000人;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改造了旧司、百福司、绿水、革勒车4个乡镇的集镇供水工程,解决近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水利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极大地改善了我县农业和生产生活条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加大水利资源开发。对新峡一级电站、塘口电站进行增容改造;纳吉滩电站已开始发电;二龙山电站已全部竣工;金龙滩电站已完成50%的工程量;白岩山、28梯、冷水溪、小二龙山四个电站已投资兴建;龙峡、龙咀峡、毛杆洞正在拟建。通过开发小水电,有效地提高了防洪能力,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同时也增加了税收和县级财力。

3、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我县具有较丰富的水资源,但也面临着洪涝灾害的威胁,为了搞好防汛抗旱工作,局班子高度重视,做到了责任明确、措施具体、制度健全,使全县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合理利用水面,扩大水产养殖。水利水产局*年充分借鉴外地经验,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了我县的水产养殖的面积和技术,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500亩,产量达到1600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积极主动申报项目。水利水产局为了更多地争取项目,克服了资金紧缺、人员紧张等多种困难,每年都为我县争取了大量的项目,项目资金达千万元左右,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我县水利水产的现状,还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6、切实加强机关干部的作风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和一支思想作风过硬队伍,各项工作不可能争先晋位。水利水产局党组和局班子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按照县委的要求,水利水产局按照“抓领导带班子,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员带整体”的方式,认真开展干部作风整顿,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全局上下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水利水产局的各项工作赢得了各级的好评。今年,省人民政府授予“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水利水产局被授予“全州最佳文明单位”,局长倪和森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水利水产局在各方面工作中,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也还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改正。

1、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工作宣传还需加强,少数地方和单位对于水利水产方面的法规以及水利水产工作知晓率较低。

2、水政的执法力度欠扎实,对于违法违规和单位的个人处罚还不够到位。

3、对于单位和系统的技术人员培训力度不大,技术人才有脱节现象。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宣传法律法规和关于水利水产工作方面政策及工作情况,争取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2、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特别是对水土保持和防汛方面的违法违规的查处。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__*市所辖6个县(市、区),现有68个乡镇办,改革前设有58个水利站,共有职工308人,其中正式工211人,临时工59人,退休职工38人。乡镇水利站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乡镇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二是按小流域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三是按乡镇设置,由乡镇政府主管。目前乡镇水利站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

1.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乡镇水利站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在270名在职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31.5,有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数的38.6。

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年来,乡镇水利站承担了大量的基层水利建设任务,如抗旱防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水资源开发保护等,这些工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而政府又没有对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进行明确界定,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或市场机制,以致长期以来职能混杂,难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经费紧缺,维系艰难。__*市六县区中,除咸安区水利站下放乡镇管理,人员工资由乡镇负担外,其余五县市均实行县水利局和当地乡镇双重管理,人员工资和管理经费由县水利局从财政拨款或水费返还中列支。20__年五县市水利局共支付水利站经费121.6万元(其中财政仅为2.9万元),不足总费用的42。随着水利站改革的推进,市县水利局已不能继续收取水费,也就不能再列支!水利站的相关费用,水利站经费来源面临更大的困难。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职工收入低下,工作条件也极为艰苦,导致职工队伍不稳,人才难留。

二、__*市乡镇水利站改革情况

目前,__*市水利站改革正随着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站段(库)合一。这种形式是将原水利站职能及有关人员就近并入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达到减人、减支、不减事的目的。嘉鱼县就是采用这种改革方式,对全县8个乡镇水利站进行了撤并。水利站撤并整合后,汛期的主要职责是防汛,非汛期的主要职责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样有利于水利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站段技术力量的优化配置。

2、按小流域设水利服务中心。即按县(市、区)小流域或水系设立水利服务中心,统一负责所在乡镇的基层水利工作。通山县拟采用这种形式,将水利局按流域设立的7个水利中心站改为水利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1-2名流域内相邻乡镇水利助理员,从现有水利站人员中竟聘产生,由财政供养。二是转制聘用人员,走社会供养、自收自支的路子。

3、乡镇水利助理员 水利服务公司。这种形式是在乡镇选配一名年富力强、业务熟练的水利助理员,同时成立一个水利服务公司,作为基层水利发展的平台。水利助理员主要承担政府对水利的行政管理和公益性事务,而水利服务公司主要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实行企业化运作。咸安区拟采取这种形式。

三、__*市乡镇水利站改革的启示

1、乡镇水利站改革势在必行。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是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水利站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各级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站在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

2、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原则,立足于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妥善制定人员安置方案。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湖区、丘陵、山区、平原等不同特点,合理确定改革模式。三是坚持有利发展、促进发展的原则,把建立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改革的根本目标。

3、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水利站改革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把水利站并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严格定性定编,积极推行管养分离。二是水利站改革与水价改革相结合。要抓住水价改革的契机,理顺水价形成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供水等,进一步拓展水利站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三是水利站改革与农村水利发展相结合。要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机遇,以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促进农村水利事业与水利站自身同步发展。

4、乡镇水利站改革要搭建好发展平台。要结合实际,组建农村水利经济技术服务实体,作为促进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新的载体和平台。一方面协助政府搞好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方式,承接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任务。

5、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妥善解决人财物问题。一是要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选配水利助理员,使其真正做到懂水利、爱水利、干水利。二是要充分考虑分流人员的正当权益和要求,妥善解决退休人员的供养问题,为分流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要及时对撤并的水利站进行清产核资,妥善解决水利站的债权债务问题。

6、乡镇水利站改革要加强组织领导。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水利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债权债务处理以及改革后新的基层服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改革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县水利部门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按照建设现代水利、民生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工作要求,抢抓机遇,大上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农业工作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力推动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1、除险加固稳步推进。通过努力,全县病险水库、骨干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已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工程3座,扩改山塘253处,新增灌溉面积20000亩。乐海、廊洞、上坝3座中型水库分别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了主体工程验收,特别是乐海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得到了省验收组的高度评价,是全省改造最彻底、工程质量最高、效益利用最好的优秀项目。今年以来,投资850万元,实施了新花园水库、大路坝水库、西源水库等3处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同时,争取今年实施剩余8处小(一)型、启动4处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2、水利普查全面铺开。搞好水利普查是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的基础。按照上级水利部门的要求,去年年底我县就成立了县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春节前对650余名水利普查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河流湖泊基本情况、水利工程基本情况、社会用水基本情况等8个专业,共300多项指标。春节上班后迅速组成摸底工作小组,并聘请专业测绘队,开始对全县的水利工程进行地毯式清查,普查小组成员每天起早贪黑,跋山涉水,记录下每一条渠道的走向和布局、每一口山塘的大小、每一个河坝的毁坏、淤塞等基本情况,画出一张张设计初稿。目前,全县普查工作已进入清查阶段,预计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3、安全饮水惠及民生。去年以来,县水利部门突出抓好四马桥镇和横岭乡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其中四马桥镇集中供水工程总投资277.3万元,目前已全面完工,解决了650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横岭乡集中供水工程投资167万元,计划解决0.3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现已完成30%工程量。同时,积极争取2011年饮水安全建设指标,计划投资1500余万元,解决3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4、山塘清淤加快推进。2011年共争取资金692万元,实施沟渠清淤工程;争取投入资金71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380万元,地方自筹330万元),实施山塘清淤扩容259处,截止3月底动工250处,完成230处,已投资630万元,占计划的89%。各村山塘清淤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县水利部门正加紧技术指导和项目的验收工作。

5、防洪防汛未雨绸缪。防汛保安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全县坚持以人为本抓防汛,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立足早部署、早安排、早准备,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工作。在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扫尾、确保工程安全度汛的同时,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启动了防汛非工程项目建设。项目完成后,全县的山洪灾害防治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监测预警平台、局域网及机房改造、会商环境改造、系统集成等将得到全面完善。同时,完成了两轮防汛检查,先后对全县水库工程、重点骨干山塘、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进行了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今年4月21日召开了全县防汛抗灾工作会商会议,对水库工程管理制定了《中小型水库防汛岗位责任制》,明确“五人一库”防守制度;对山塘管理制定了《骨干山塘岗位责任制》,明确“三人一塘”防守制度;对小水电站管理制定了《小水电站岗位责任制》;对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成立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并在重点地段设立警示牌及转移路线牌。

6、河流治理来势较好。抓紧实施国家投资1100万元的永明河治理工程,计划新建护岸11.25公里,码头9处,清障9处,目前已完成工程投资150万元,完成基础开挖4.2公里,基础护砌2.8公里,雷诺护垫1公里。同时,积极争取年内启动投资2400万元的洑水河治理工程建设;抓好投资200万元的防汛非工程项目建设,目前已签订施工合同,启动基础部分建设。

二、主要做法

1、创新工作思路。为争取更多的项目早日落户我县,水利部门充分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一时间撑握项目信息,前瞻性思维谋划项目工作,坚持“大胆呈报将政策用足用够”的争项理念,积极编制、包装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资金。为了使项目顺利立项,县水利部门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加强沟通联系,以诚信赢得省设计院领导的信任,采取先签约设计,项目资金到位后再付设计费的工作模式,缓解了资金压力。另外,为不影响工程进度,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强力推进项目进度。如永明河祥霖铺段治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因为春季雨水过多,进场道路泥泞,进材困难。但工程项目组的同志们,想方设法帮助项目施工方购买6条机船开通水路用船运材料到工地,这样无论天晴下雨都能进材,为保证工程进度赢得了时间。

2、积极争项争资。县水利部门按照“学深学透、用足用够、快跑快争”的工作思路,拓宽争资引项渠道,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与国家水利部和省、市水利部门衔接,大力争取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大型泵站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通过努力,全县新争取11处小(一)型和77处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里治理计划;城市防洪工程已列入省“四水”治理计划,现正在做前期设计工作,即将列入计划实施;潇水河、永明河、濂溪河、洑水河、泡水河、九疑河全部列入国家中小河流和中小河流域治理计划;向阳坝大型水闸、桐溪尾、久佳3处中型水闸均已列入国家水闸除险加固治理规划;全县饮水安全和山塘清淤也已列入省里计划;陆洲大型泵站改造、7处中型灌区配套、全国重点小农水建设等项目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和积极申报。目前,全县争取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近亿元。

3、全力服务群众。水利部门围绕水利服务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以真正确保全县人民的安全福祉为目标,树立服务群众的发展理念,把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服务模式推陈出新,营造了服务群众的良好环境。由于全县水利工作面广、线长、点多,加之技术力量相当薄弱,人手严重不够,工作人员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往往是一个工作人员负责5-10个施工点,他们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坐阵指挥,跟踪管理。技术工作人员想为群众之所想,做为水利之所做,坚持有求必应,有求必到,确保把实事办好,把实事办实。

三、困难与问题

1、工程难度大。全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了30-40年,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功能效益日渐衰减,河塘坝库淤积变浅,大小河道淤积严重,河岸坍塌、水草丛生、水质恶化,许多水塘长时间未进行清淤、蓄水功能减弱,水土流失逐年加重等现象较为普遍。又加之多年来,水利工程后期运行维护投入不足,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洪涝灾害频繁,许多工程带病运行,一些地方水利工程已经成了当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制约因素,彻底治理任务艰巨。一是病险工程多。全县现有210多处主要蓄、引、提水利设施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建成的,经过数十年运行后,约有70%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险,至今带病运行,特别是病险水库防汛压力较大。二是中小型灌区渠道渗漏严重。近几年来,水利等有关部门虽然进行了一些配套建设,但到目前止,全县现有的9处中型和91处小型灌区总长1000多公里的干支渠,全面衬砌防渗的还不足80公里,工程抵御旱灾的能力较差。三是急需治理的工程多,且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近期急需建设的工程有城市防洪、饮水安全、中小型灌区配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急需除险加固的工程有88座小型病险水库、4座中型河坝、3处中型水轮泵站;急需治理的项目有5条中小河流、400多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

2、施工环境差。一是农民思想狭隘,只注重眼前利益,不从长远考虑,想趁机捞一把的思想严重,故意提高要求来为难项目施工,动不动就扬言上访,达不到要求就赴省进京。二是群众配合不力,对水利建设属公益事业认识和支持不够。在水利建设上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对水利设施的维修和投入积极性不高,一心只等上面的拨款,没有拨款就不愿积极想其它办法做事。三是群众法制意识淡薄,推进依法治水的难度仍然较大,执法环境有待改善。乐海水库在施工过程中,因掉了一点渣土到群众农田内而引发纠纷,造成管理所所长轻伤,至今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廊洞水库由于当地群众因水费收缴和农业税费补偿问题不支持建设项目的实施,阻工多达40余次,至今仍有项目无法施工。

3、资金投入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省市项目资金,由于我县是典型的保运转财政,配套资金严重不足,投入资金少而使水利建设开展困难。一是冬修资金缺口大。历年的洪灾损毁了很多水利设施,修复这些工程耗资较大,而县财政用于兑现冬修“以奖代补”的资金安排过少,不能解决大问题。二是地方配套资金到位难。由于地方财力紧张,项目建设中的市县配套资金往往难以落实,导致部分工程无法按概算完工。三是项目前期经费欠缺。所有的水利建设项目,必须作前期规划、设计、申报,且需要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按照项目总投资的3%-5%收费,一个项目往往要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由于前期费用太高,前期投入缺口资金较大,且经费来源单一,影响了项目的及时申报和建设进度。

4、矛盾积累多。水利系统队伍庞大,且财政基础差、底子薄,矛盾积累多。特别是下属9个管理所和乡镇水管站更是“僧多粥少”,9大所站现有干部职工426人,体制改革后财政只负担176人的工资,还有250人连生活费都拿不到,被迫外出打工谋生。乡镇水管员也是只解决了部分工资,每月靠800元左右工资养家糊口,由于2006年落实待遇前的养老保险单位部分无经费来源,导致水管员退休后工资仍无着落,过世水管员一次性抚恤金也没有得到落实。因此,压力很大,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5、技术人才缺。全县水利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相当短缺。据调查,全系统技术人员只占总人数的3%左右,适应不了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基层水利设施管理系统已经10余年没有招录人员,今后水利设施的管理即将会出现青黄不接甚至后继无人的现象。即使部分有专人管理的工程,由于管理人员报酬低,维护养护经费基本无来源,加上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难以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转。目前,部分工程无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监管,往往是一个技术人员要联系几个甚至是十几个施工点,他们整天在工地上忙来跑去,不仅非常苦,而且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技术人才不够,经验不足,设计跟不上,往往依赖省市设计院的技术力量,而欠缺实地考察和特殊性考虑,时常需要变更设计方案,影响了工程进度。如永明河祥霖铺段治理工程,就是因变更设计而错过了去年10月份开工进场的黄金时期,耽误了宝贵的时间。

6、后续管理难。以前,农村水利工程属于集体组织所有,由乡镇政府或村组集体管理,农村群众投资主要靠出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的形式,不少农民认为水利建设是政府和集体的事情,不愿出钱出力。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镇、村集体的功能在逐步退化。目前,部分农村干部群众对水利公共事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只要不出现大旱大涝,很少关心公共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普遍存在人员难组织、群众难发动、镇村干部难领导的“三难”现象。由于村里没有建立规范的专业管理组织,多数地方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监管,从而使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等工程完工移交村组管理后,会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管不了的现象。

四、对策与建议

1、抢抓政策机遇。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利建设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吹响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号角,这给我县水利部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随着国家、省市对水利越来越重视,加大了对地方水利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一批大型水利项目即将陆续上马实施,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及流域治理、城市防洪、灌区配套、大型泵站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通过争取都将逐一实施。可以说,水利部门的机遇已经来临,但机遇稍纵即逝,万万不可坐等。水利部门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抓住国家加快水利事业发展的春天,搞好项目前期包装,积极跑部进厅,让更多的工程项目挤进国家、省市水利部门的“笼子”,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建议在积极研究中央、省市政策方针和做好部门对接的基础上,要搞好项目衔接和申报,确保原有的项目不能丢、有可能的项目全力争取、已完成的项目争取用新项目补充。

2、创新工作方法。一是拓宽水利筹资投劳渠道。鼓励和引导好农民对直接受益的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投资,抓好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管。二是推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盘活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资产存量。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对受益面广的工程,可组建合作水利管理组织;对经营性的工程,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以拍卖给个人经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三是强化乡镇水利管护职责。要明确和规范乡镇水利站以及水管员的职责,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使其承担起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指导与管护的责任,对跨村的一些库、站、渠可实行由乡镇水利站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因无人管理而造成人为破坏或失窃现象。四是大力健全水利管护长效机制。水利项目建成后,交付村组全权管理,成立村组水利义务管护队,实行对村组水利建设的日常管理,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的管护问题,消除群众后顾之忧。

3、加强队伍建设。水利工作人员承担着防洪、排涝、灌溉、节水、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河道整治以及水费收缴等众多职能,是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工程的重要专业力量。一要及时调整核实管理所人员编制。可根据各乡镇管理所队伍建设的现状和担负的任务,及时调整补充,配齐配强配优管理所工作人员,确保农村水利事业有人干。二要优化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水利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战斗力。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并采取短训、轮训、委培、脱产学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水利管理人员更新知识,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努力促进全县水利系统工程设计、施工能力的提高。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和水利工程的高效运行,三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针对我县技术人才非常匮乏的现状,要着手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采取招聘等举措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补充新鲜血液,逐步改变水利专业队伍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为贯彻落实好一号文件提供人才保障。

4、健全体制机制。为稳定队伍,充分调动水利部门工作人员积极性,让全系统人心齐、心态安,要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合理核定人员编制,适度安排财政经费,改善办公条件和职工的工资历待遇和福利,确保基层水管单位职工的生活基本保障,充分调动水管员工作积极性,用更多更好的政策待遇,让水管员放心、安心、乐心从事水利事业。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Abstract: Water is the basic natural resources, strategic economic resources and public social resource, is the lifeline of human existence; water is the lifelin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he State Council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water industry position, continue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has built a relatively complete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and rural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making the water become the basic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nvestigation report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政策的落实,利用公共财政补助建设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项目逐年增多。如何用好国家补助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建好、管好、用好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农村水利工程,真正达到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成为当前农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位于青岛市西北110公里,面积3166.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万亩,农业人口93.7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地形从东北山区呈扇形往西南倾斜,海拔差距达700多米,山区、低丘岭、平原和洼涝各占1/4,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水旱洪涝灾害频发,人们深受其害。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我市采取上截下疏的方法,大力实施治涝防旱水利建设。在山区高处修建7座大中型水库、100座小水库以及上千座塘坝,蓄水防洪;同时对水库灌区进行逐步开发,发挥水库的灌溉效益。经过六、七十年代20年不懈努力,基本建成了较为完整的水利体系,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然而,80年代后期国家投资政策调整导致农村水利设施投入逐渐下降,以及农村改革所形成的以农户为单元的农业经营体制,致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后劲不足,已建工程管护滞后、功能萎缩,无法继续满足农业发展要求,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市的农村水利建设也随之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从2004年以来,累计完农村水利建设投资6.8亿元,建设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等各类水利工程6300余项,其中利用上级4600万元补助资金建设300余处蓄水、节水农田水利项目,增加蓄水量520万立方米,改善扩大灌溉面积8万余亩,新增节水面积4.8万亩,同时解决了1419村、91.78万人的吃水问题,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特别是2009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400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之一,经过三年的建设,我市的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指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改善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极大调动了其投资水利、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水利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国家农村政策调整、水利投入减少以及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规划审批不严,建设随意性强。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作指导,持之以恒的去实施,而实际中受体制、资金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往往是年年编制规划,真正实施的却很少,这样也就表现不出规划的严肃性和指导性。即便有点资金,也是表现出随意安排,建设效果也很差。近些年来,还出现了政出多门之现象,土地、发改、农业综合开发等争相实施工程,导致了许多工程无序、重复建设,造成了国家资金的浪费。

二是工程设计简单,科学合理性差。还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作指导,工程随定随干,导致了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受时间所限,使工程设计简单,甚至边干边设计,造成了工程的许多纰漏,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三是施工监管不力,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体制和机制的不配套,尽管我们在工程建设上实行了“四制”,但监管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往往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人责任制,使得监理的责任心难以落实,从而导致了工程质量下降,而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则直接没有质量的监理环节,更是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四是运行管护滞后,工程效益不稳定。我们现行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决定了工程管理的脱节,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点,往往是与目前一家一户的经营体制相矛盾,工程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经常出现,最终导致工程只用不修,不能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

三、加强我市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

一要科学规划设计,严格项目审批。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指导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超前规划设计并严格落实,才能避免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必须按照轻重缓急、效益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做好水利项目筛选和规划设计工作,做到超前规划、争取主动,真正把那些投资省、见效快的项目申报上去,使项目尽快得到建设、尽快发挥效益。同时,人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规划、特别是中长期规划(一般为5年)审批工作,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确保工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要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工程建设的首要条件是资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可以通过政府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引资、群众筹措和投工投劳等多种渠道筹集。在用好用足上级财政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坚持市镇财政扶持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法,激发社会投资搞建设的积极性;也可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形式,鼓励发动社会和个人踊跃捐助兴建水利工程,多方吸引社会资金,进一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如我市店子镇朱流丁家村建设调水工程时,按照“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由一户村民垫资20万元购置输水管材和供水设备,由村委协调工程占地、拉电、管道安装及建筑物建设,两个月即完成工程建设并随即投入使用,浇小麦拔节水2000亩次,6月中旬浇玉米1500亩次,效益明显。

三要强化施工监管,提高工程质量。一些较大工程,尽管实行了监理制,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各种体制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真正建立起项目的法人地位,真正负起法人的责任,要逐步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从开始就要使得工程的产权明晰,这是确保工程质量、能否正常运行的根本性因素。同时,要按照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严格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切实抓好初检、复检、终检“三检制”的贯彻落实,严把进场材料关、严把施工工序关、严把技术标准关、严把质量签证关、严把分部工程验收关,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我市*建设发展现状

1、我市*建设发展历程

*是广大先民在几千年的农事活动中,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农耕生产方式,在黄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起源于古代沟洫。我市是全国开展*建设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42年黄委*水土保持试验站就在我市的秦州区吕二沟开展了沟洫*的试验示范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的*建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多次掀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建设高潮。

第一阶段:从1952年至1959年是我市*建设尝试阶段,1952年我市在武山县搞试点,3个月修坡式*4.5万亩,形成了*建设最早的群众运动,起到了重点示范的作用,涌现出了武山县邓家堡先进典型,得到了的亲笔题词,1958年9月全国第二次水土保持委员会在武山召开,会议推广了武山县邓家堡的经验,提出了“坡耕地*化”的要求。

第二阶段:从6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是我市*建设大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已经看到了“三跑田”的严重危害,由开始的培地埂、保水土,逐步向平田整地转变。70年代是我市*建设以大会战的形式取得大发展的阶段,各村普遍建立了常年*建设专业队,基建大军大雪封门不停工,冰冻三尺不收兵,常年坚持修*,全凭人工一锨锨开挖出了高标准的水平*,形成了全市*建设的第一个高潮。

第三阶段:从1987年至9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各级领导在不断深化对市情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以“川区兴水利、山区修*、普遍抓肥料、增产靠科技”、强化一个基础,治理两大流域,实施三项开发,建立四个基地,发展支柱产业和建设“六个百万工程”等一系列重视农业基本建设,加快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大搞*建设,采取四统一和四集中的治理办法,加快了*建设步伐,每年兴修*15万亩以上,形成了全市*建设的第二个高潮。

第四阶段:从2000年至今,2002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村“两工”的取消,原有的*建设投入机制、组织方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造成农村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投入明显下滑,致使我市的*建设徘徊不前甚至滑坡。面对新形势我市各县区不断的总结和分析*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法,创新机制,保证全市*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目前,全市*建设步入了以“机修为主,多方筹资”,规模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稳步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2、我市*建设取得的成效

截止20*年底,全市水平*面积26.5万hm2,总计投工3.02亿个,动用土石方3.33亿m3,投资17.11亿元,年增产粮食29.73万t。

1、*建设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我市气候干旱,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不仅加重了农业干旱问题,而且地越种越瘦。监测资料分析表明:我市渭北黄土丘陵区*比邻近坡地在同等耕种条件下,平均每亩增产55kg,增产率为94.0%;干旱年份增产率为60.7%;土石山区平均每亩增产粮食81kg,增产率为93.0%。如张川县的高山村1980年前后,高山村人均有粮不足200公斤。经过数十年的*建设,2003年以来,高山村连续五年农民人均粮食稳定达到400公斤以上,2007年与1980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虽然减少了,但粮食产量却增加了一倍。由此可见,*建设已成为稳定解决粮食问题的基础工程。

2、*建设成为“沃土工程”建设的主体工程。我市80%以上的旱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养分严重损失,这是导致坡耕地肥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兴修*,将大量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可以大大降低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地减少流入下游的泥沙量。侵蚀严重的坡耕地上种植的农作物产量只有水平*的20%—30%,坡地修成*后,全市*每年可拦蓄径流总量2.13亿m3,拦水效益92%;拦截泥沙1247.07万t,拦泥效益98%。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以每公顷流失土壤75t计,可保持土壤有机质16万吨,氮2万吨,磷26万吨,钾42万吨。*使耕地质量显著提高。

3、*建设为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支柱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平台。近年来我市按照“修*,集雨水,兴科技,调结构”的旱作农业路子,在兴建高标准、高质量、规模化水平*的同时,坚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和农业生态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使*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麦积区北山的柳沟流域,自1998年列入藉河示范区进行治理开发以来,新增*577.27hm2,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hm2。同时发展以葡萄为主的林果支柱产业,建成了优质葡萄基地276.61hm2,盛果期葡萄亩产达2000—3000kg,亩收入5000元以上,且被认证为绿色果品。近些年,我市通过大面积建设基本农田,实施山、水、田、林、路相配套,工程措施、生物措施集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治理,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建设为现代化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便于机耕、机播、地膜覆盖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行以高产作物种植为主的新的农作制度,也适应各种灌溉方式对田区土地的要求,同时机修*大大地促进了田间道路状况的改善,提高了山区农业生产的运输能力和机械化程度。在秦安县杜寨村,通过兴修*村民走“*+水窖+日光温室+沼气+养殖”模式的农业开发路子,创造了“杜寨模式”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模式。2003年,中科院院士石元春检查刘坪杜寨模式后,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杜寨模式’创出了一条干旱地区发展设施农业的成功路子,应在全国干旱地区大力推广”。*建设推动了山区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化,减轻群众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2004年起,我市已连续五年超额完成了省厅下达的计划任务,并在机械施工机制、资金筹措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三个转变”,*建设向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一是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在*建设中把工程质量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将提高*质量和效益摆在首要位置。确保修一块、成一块,修一片、见效一片,让农民群众在*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二是由办小规模、低标准的小点向办大规模、高标准的精品示范点转变。近几年,我市把*工程作为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开发的载体,同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支柱产业紧密结合,以*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地膜”、“*+蔬菜”、“*+果园”等多种产业化并存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年*建设建成了千亩以上的示范点19个,建成了如秦州区的关子、麦积区的五龙、武山县的桦林、甘谷县的谢家湾以水平*为主体,以道路为骨架,横跨三四个乡镇,五六道梁峁,包含七八条小流域的4个万亩*示范点,规模宏大,真正实现了由零星分散向整流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转变,做到了规模化治理、优质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为推动我市水土保持的科学发展树立了典型,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三是由分散治理、点面结合向整乡整村*化方向转变。20*年,我局将*建设工程作为“十大水利惠民工程”之一,将年内“实现一个*化建设达标乡镇的样板工程”确定为各县区“五个一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化乡村建设力度,确保今年每个县区至少达标一个*化乡镇,每乡镇至少实现一个*化村。坚持“一道梁、一座山、一条流域,集中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努力加快了全市*化建设步伐。

3、存在问题

我市*建设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任务艰巨,机制不活,资金缺口大,困难较多,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国家投入严重不足,*建设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有241万亩宜修坡耕地,按照每亩600元的标准,要达到*化还需要10.6亿元资金。在省*建设补助费标准不增长情况下,要完成拟定甘肃省4年*建设的目标任务每年新修*125万亩,我市每年要完成任务为23万亩,资金缺口比较大。

二是质量不高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机修*缺乏技术指导,不按规划设计施工,随意性很大,耗资大,效果差。

三是*建设的施工机制不健全,春季*建设发展不平衡,夏秋*建设压力大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善。

二、实现全市*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措施的思路及对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我市而言,要实现全市*建设跨越式发展就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加大宣传,加强引导,提高认识。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建设,首先认识到位,加大宣传,加强引导,提高认识,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面向一线、面向社会和面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建设。同时,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贴近群众,向全社会宣传*建设在农业生产中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增强广大群众大搞*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大*建设项目争取,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据统计,20*年全市共筹集*建设资金6600万元,其中,整合项目4300.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1110万元,群众自筹1190万元。共完成*建设任务13.7万亩。其中项目资金占65%,完成*量达到70%,今后4年内完成92万亩*,共要投入资金8个多亿,如项目资金达到75%以上,就能够完全超额完成任务,为实现*化奠定坚实基础。

3、加强科学规划、指导,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建设质量。

春季是*建设的最佳时节,利用春季降雨偏少、气候适宜、机修效率高的优势,秋季安排部署来年的*规划工作,对来年的*建设任务进行一次性规划设计,及时向农户通知,做好作物倒茬安排,保证有地可修。春季*建设量达到60%以上就能保证完成全年任务。同时大力推广*建设优化技术,积极采用修建新技术、新工艺,广泛推广节水灌溉、地膜覆盖、深松蓄水、秸杆还田等技术,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优良品种,加大*工程建设与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达到当年机修,当年增收,不断提高*的综合效益。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一、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xxx期间,全县水利事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坚持民生为本、项目带动、科学兴水、人水和谐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提升发展水平,全县实现水利中省投资2.5亿元,建成了150多个民生型、资源型、生态型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XX年荣获省水利振兴杯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等七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1、农村供水经验全省推广。相继投入5782万元,建成张家塬、水沟2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55处山区单村供水工程,使全县75%的村实现水厂集中供水,解决了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饮水信息化、自动化视频监控系统,被称作千阳模式的板块式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2、水库除险加固快速推进。全县14座小型水库全部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利部门主动出击,抓鉴定、搞规划、做设计、争投资,相继完成了郝家坡、大沟、桐花庄、东河沟、夜叉木、皂桷树沟6座病库除险加固工程,平均每年实现1座病险水库加固脱险,成为千阳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3、灌溉渠系配套大幅跃升。积极争取千丰渠枢纽改造、跃进渠灌区、大沟灌区改造和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357万元,改造渠道150公里,新修渠道130公里,修建渠系配套建筑736座,全县五大重点灌区改造相继完成,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11万亩,使往日旱田重现生机,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5、基本农田建设实现大跨越。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积极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发梯田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兴修和改造基本农田5万多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二、十二五水利工程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回顾xxx,全县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加,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显,但与全县加快转型突破促进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城乡群众对水利服务的期盼相比,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设施老化失修,水源调蓄能力不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现代农业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全县现有蓄水工程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设计标准低,淤积严重,病险问题依然困扰个别水库储水量。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进程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部分灌溉用电、泵、渠设施老化严重,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全县仍有8座病险水库,占水库总数的55%,45座抽水泵站85%因设施老化而停用,5个万亩以上灌区的灌溉能力都达不到设计标准,222眼机井75%不能使用。

2、资金投入单一,制约工程建设进度。近年来,向上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市县配套的资金份额也大幅增加。但水利、农业、农发、环保等行业多头治水的投资局面,基层很难把有限资金整合起来办大事,不能最大化发挥投资效益;加之群众对自筹自办水利的认识不到位,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群众筹资筹劳投资水利建设出现断档,其它社会资金又不愿进入,使水利投入全部依靠政府财力支撑。目前,有限的地方配套资金,已影响到某些大项目的争取和部分工程建设进程。

3、管护措施不力,灌区功能衰减严重。我县农村水利设施普遍存在重用轻管的问题。目前,大型水利工程全由县管,维修管护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水利工程的末级渠系网管进村下地后,管理权责出现县管管不到,镇管没精力,村管没能力的局面;加之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一些村组的小型抽水站已瘫痪多年,灌溉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对设施的爱护程度降低,人为损坏也无人追究,出现自生自灭的状况。部分设施输水能力退化,抗旱能力大幅下降,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目前,全县设施灌溉面积10.65万亩,而实灌面积不足3.5万亩。

三、新形势,新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目标宏伟,责任重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为我县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调查组建议:

1、全面把握县情水情,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我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旱涝灾害频发,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型及农民增收步伐。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县水利工程建设迎来了诸多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中央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全面系统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决定XX年全社会投资4万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都以供水安全和防洪保安为基本条件,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各级水利建设的重点,关天经济规划也确定了一批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水利工程项目。三是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水利工程建设有了一定基础,今年我县又被省上确定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实现工程建设新突破,兴水促农、治水兴县。

2、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整体抗灾能力。防洪保安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要大力开展防洪保安建设。针对全县洪涝灾害频发的特点,抓住国家治理中小河流的投资机遇,争取项目,兴修堤防,清淤疏浚,不断加强千河治理和县城防洪体系建设,抓好冯坊河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推进对草碧河、涧口河、高崖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将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农村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二要加快病库除险加固步伐。在巩固好郝家坡等6座水库加固成果的同时,积极推进柳家塬、宝丰等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程,到2015年消除病险水库,恢复防洪抗旱库容,使水库防洪标准提高到1XX年一遇,全面提高水资源调节能力。三要认真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高度重视雨情、汛情、气象信息的传达报送,总结防汛抗灾工作经验,加大对崔家头、草碧等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力度,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县镇村三级应急抢险工作体系,夯实各方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突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用水安全。我县水资源相对贫乏,按农田面积计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十六分之一,因此,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尤为重要。一要着力建设骨干水源工程。争取省市支持,尽快立项建设冯坊河水库、水沟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新增蓄水能力2867万m3。着手建设一批分布合理、实际实用的涝池、塘坝、泵井(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不断提高水资源调蓄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解决川道及北部旱塬1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二要大力引导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村组积极建设五小水利项目,打通区域间库、塘、窖、井渠网互通链接,形成功能互补,水源互通,利益共享的供水机制,走出一条散水集用、小水大用、丰水枯用、水源共用的山区集雨节灌新路子。三要坚决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集中两年时间,完成县城供水网管改扩任务,再建设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的一体化供水网络,为全县13万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4、加大河流整治力度,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整治城乡水域生态环境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全面推进清洁水源建设。结合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和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狠抓河道排污、清淤清杂、植被保护等关键环节整治,并与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城乡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县域河道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城乡水域环境。二要重点抓好千河综合治理。围绕治水、减灾、造福这一目标,综合考虑防洪、灌溉、美化、塑景等因素,高标准制定千河综合治理方案,抓好草水新区、建陶产业园区、千湖湿地公园、千河绿色走廊等重点区域的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千河生态景观。三要持续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认真抓好涧口河、冯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实施退耕还林,加快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步伐,严格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垦种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生态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十二五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5、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经济发展。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一要扎实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以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水闸、塘坝、防洪堤等灌排防洪工程建设,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升灌溉水源利用率,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二要大力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整合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复垦治理、农资综合补贴、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灌区平整土地0.5万亩,兴修四田0.75万亩,使全县基本农田面积达到28万亩,全面完成川道灌区配套续建和南寨、张家塬等旱塬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3万亩。三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库、渠、井、站、厂等水利设施互通互补、协调运行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建设步伐,最大程度发挥小型水利工程作用,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产出水平。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一、调查活动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共分6组,每组由1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1-2名局技术人员作为成员,分组对全县14个乡(镇)开展调查活动。调查采取实地踏看水利工程项目现场和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的方式进行,并在座谈会上发放了征求意见表,请参会人员对我局落实“三严三实”工作要求,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我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对今后我县水利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邀请了乡(镇)分管领导、水利站长、村组干部、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人数达到160人。

二、对我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项目的意见建议

从总体来看,各乡(镇)对我县“十三五”规划项目思路和大方向表示十分满意,认为“十三五”规划符合我县水利实际,项目规划全面,并希望我们以此为基础加强向上争资争项力度,使“十三五”规划期间有更多的水利项目落地我县。同时,各乡(镇)也结合自身实际,对一些具体水利需求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防洪减灾工程已引起乡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目前全县农村河流普遍存在淤塞严重、河道狭窄,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诸多问题,河道采砂中超采、过采、乱采等行为,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状态,降低了河道的防洪抗洪能力,农村河流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防洪标准不到五年一遇。针对上述问题,与会人员认为在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建议加强乡(镇)防洪工程建设,规范河道采砂管理,采用疏通、加固堤坝等方式,确保河道泄洪畅通。

2、有部分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新建小(2)型水库的需求。建议对有条件实施的乡(镇),新建一批小(2)型水库,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或果园产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如社溪镇江头村南门小溪坑水库、东山镇彭洞村遥罗坑水库库容大、效益好。

3、各乡(镇)对山塘整治需求强烈,提出了一批急需维修的山塘工程。建议在搞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基础上,下一步重点做好山塘整治和新建山塘工作,解决好一些坑里田的灌溉问题。

4、各乡(镇)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需求仍然迫切,需在原有基础上巩固提升。特别是安和乡、紫阳乡两个乡(镇),是我县目前仅有的两个未实施集中供水工程的乡(镇),群众意见反映强烈。同时,由于我县地处山区,集中供水工程管网无法延伸至一些山区农户家中,建议谋划设计一些小型供水工程,分片分散供水到户,采取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十三五”农村自来水工程全覆盖。

5、建议继续加大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已建项目的维修养护投入,第一轮的小农水重点县工程解决了约50%的农田渠道问题,第二轮解决了80%左右。建议在后续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和支持之前实施较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且农田灌溉需求迫切的村和组。

6、建议对一些确实有需求的乡(镇)实施抗旱应急引调水工程,以解决当地水源缺乏问题。较为典型的如油石乡,提出了石崇—油石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油石河流域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三、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各乡(镇)对我们过去的水利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作为在全县机关单位中最深入实际,与乡村走得最近的单位之一,水利局干部在工作中能真正做到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切实做好乡村水利工作,乡镇基层经常能看到、碰到我们县水利局的干部和领导。

2、近年来实施了众多水利工程,使各乡(镇)的水利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变,农村生活饮水、灌溉等条件大为改善,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农田灌溉保证率和覆盖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如安和乡富湾等村覆盖面达到90%以上,东山镇中稍等村达到80%的面。

3、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越来越好,通过加强工程监管,发动组织乡村农民义务监督员进行监督,改良施工工艺流程,实施渠道浇灌双面立模等,不定期进行工程现场抽检、飞检等多种方式,对工程质量严格要求,工程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一些渠道建设质量真正达到了三十年可用的标准。

4、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更加注重细节上的问题,能够积极征求乡(镇)政府、村组的意见,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对症下药,把钱花在刀刃上,工程建设做到了全方位与农民群众需求对接。

尽管各乡(镇)对我们的水利工作总体表示肯定和满意,但是在项目建设中仍反映出一些问题:

1、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各乡(镇)灌溉问题,但在项目安排中存在“三个不平衡”的问题。一是乡与乡之间项目不平衡,投资金额有大有小;二是村与村之间存在安排实施不平衡,一些村项目安排偏少;三是农田较为集中区域与农田较为分散偏远区域项目不平衡,施工单位在实施时,只做交通便利的,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就不实施,村民意见较大,给乡村也带来很大的群众工作压力;

2、农田水利工程总体质量有很大提高,但前几年的工程渠道底板把关不严,影响总体效益发挥,有部分村反映前几年修建的渠道目前由于渗漏无法灌溉,要求加强对质量的监管。同时第一批实施的少量U型槽渠道由于存在质量缺陷,存在漏水问题;

3、农田渠道建设要结合现场实际确定合理断面,存在渠道断面过大、过小的双重矛盾。有些地方需兼顾防洪排洪功能,在建设农田灌溉渠道的同时,应考虑同时建防洪排洪沟渠或加大渠道断面;有些地方渠道是纯灌溉渠道,不用兼顾排洪功能,渠道断面超大,占用和浪费了群众耕地。为更好发挥渠道灌溉效益,还需完善一批水陂、山塘、小(2)型水库等渠道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灌溉水源问题。

4、应急水毁工程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不少水利设施因洪水而冲毁未能及时修复,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如一些水陂被冲毁后,只有采取临时措施抽水浇灌,影响了农耕生产,如中稍村蛇头

5、水利项目下达时间较迟,有些项目下达后已经进入汛期,错过了黄金施工季节,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

6、项目重建轻管现象较严重,例如一些渠道长期无人清淤,堵塞严重;一些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由于管护不到位,后期水质不达标;山洪预警系统村设喇叭普遍遭雷电击坏,无法使用,诸如此类等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

7、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业主、施工单位与乡(镇)、村组的沟通不够,特别是施工单位存在不接受乡(镇)、村组提出的意见建议,遇到问题不予乡(镇)、村组及时反映等情况,使项目实施后,未达到群众满意的效果,甚至出现损坏群众利益的情况,乡(镇)、村组对此意见较大;

8、乡(镇)水利技术力量薄弱,各乡(镇)均希望多分配一些水利专业毕业生充实到乡(镇)水管站,以便更好的推进乡(镇)水利工作进行。

四、解决方法及对策

1、对各乡(镇)提出的项目进行分门别类列表统计,能处理的及时交有关股室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在今后一段时间,相关领导股室注意重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进行落实;

2、对各乡(镇)提出的“十三五”规划项目进行一次补充修改:

(1)将一些漏项的好项目要及时补上,尽量把项目做全;

(2)对“十三五”规划项目投资进行放大,争取更大的投资,把项目做大;

(3)对“十三五”规划项目特别是一些水库项目,引调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一些研讨,把项目做优。

3、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和调查研究:

(1)质量管理。重点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双模实施,提高细部结构质量。注重工程的配套齐全,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把质量标准熟记于心,每个项目都要明确质量监控标准,统一按照标准管理建设;

(2)进度管理。尽量争取上级部门配合支持,项目做到早设计、早招标、早施工。抓住黄金季节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3)项目实施安排要进一步深入实际,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一定要先征求群众意见,平衡好群众利益,使群众满意,避免矛盾;

4、加强乡(镇)项目库建设,在我们搞好“十三五”项目的基础上,建议组织乡(镇)做出水利项目库规划。对县规划进行具体化,有利于今后水利项目的落实。乡规划要充分调查,使其符合本乡(镇)的水利实际需求;

5、把握住当前水利工作的重点转变

(1)小农水项目要以山塘、水陂建设作为重点之一;

(2)在完成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基础上,重点做好山塘整治工作;

(3)河堤建设,特别是局部河堤应急处理是当前群众的迫切需求,“十三五”规划今后要大力争资做好河堤建设工作;

(4)重点抓好骨干安全饮水项目的实施,当前建议重点做好安和、紫阳、兰田、中稍四个较大安全饮水项目的争取工作。下一步要做强做大我县农村自来水项目,条件成熟还可以实行全县农村自来水骨干工程一体化管理,统一供水、统一检测、统一标准供水。

6、加强小农水项目的建后管理工作,建立一种让群众能够投工投劳,自我管理的水利管理建立制度,对管理好的兑现奖励,优先安排项目资金;

7、加强水毁工程的修复力度,很多重要的水毁工程如不修复明年将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引发社会矛盾。需对全县水毁工程进行一次统计,争取县、市拿出部分资金进行修复;

8、对全县防汛设施进行一次普查,特别是预警系统完好率很低,必须联系联系上级修复,否则将直接影响水利形象;

9、加强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乡(镇)水管站人员专职专用的问题:

(1)争取人事权在收回至水利局;

(2)争取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场所;

(3)争取有自己的产业,在水管站自我发展方面进行探索。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水利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水利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发展目标,不断优化完善水利改革与发展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大局,着力提升水利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积极推进各项水利改革,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需求,全区水利进入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新的发展阶段,水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突出抓防汛抗旱,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通过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汛防旱工作预案,切实提高洪涝灾害的预测预报水平,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近几年来,多次战胜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强台风袭击和干旱灾害,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提供了安全保障。二是突出重点,着力提高水利的工程保障能力。2003年至2008年全区共完成水利投入8903.32万元,投入劳动工日39.76万个,完成土方22.95万立方,石方3万立方,砼1.2万立方;渠道防渗39.9公里;改善灌溉面积20.7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7平方公里;维修加固水库8座。三是突出民生水利,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0年以来,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大规模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农村饮水安全,着力加快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有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饮工程146座(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10万人。四是突出转换职能,着力构建水利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着力构建水资源的保障体系,积极理顺水资源管理职能,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迈出了水利改革新的步伐。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渠道开门纳谏,共征求到40条涉及25个方面5大类问题的意见建议。我们认为,这些意见建议都是十分中肯和富有建设性的。在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汇总、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经局党组反复讨论研究、综合归纳,认为影响和制约水利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民生水利保障体系与人民群众的期盼、水利体制机制与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病险水库数量多。全区注册的38座水库工程中,除已完成的8座水库除险加固外,还有20座病险水库有待除险加固,占水库总数65.79%。二是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数量多。全区仍有1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三是农田水利设施依然薄弱。全区现状总有效灌溉面积2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85%,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四是农村水利管理体制问题突出。国营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虽已基本完成,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职责不明,严重缺乏维修养护投入等问题,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设施集体受益之间的矛盾日渐加剧。五是主动深入基层调研解困不够。对基层情况了解还不是十分透彻,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提出的政策措施针对性还不是很强,及时提出改革建议不够。六是局属困难单位存在较多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局属困难单位往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职工工资待遇、医疗养老保

险等问题较突出。七是体系建设存在“四个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体系不到位,班子分工不尽合理,职能有所交叉,办事效率还不高;二是职能体系不到位,权责不一致,科室的职能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扯皮、推诿和拖拉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责任体系不到位,各单位的目标还不够明确,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局面没有真正形成;四是制度执行体系不到位,近几年,我们虽然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但制度的执行力还不够,以制度管事、以规章约人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上述存在问题,有的属于长期积累下来的老问题,有的属于水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有的是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有的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形成的,有的是工作不到位导致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主观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博大精深,我们必须结合水利实践,全面深入地学习,才能深刻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虽然我们按要求多次认真组织了学习,但学得还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上还不够全面,还没有真正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全面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联系实际、指导解决水利发展改革的突出问题上还做得不够好,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上还略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如何科学发展还没有充分思考,研究当前工作多,研究长远的战略性问题少,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的水问题研究不深;虽然已经提出了新的治水思路,但治水思路的创新还没有真正通过水利规划创新、投资政策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充分体现出来。

二是推进水利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情绪。我们认识到,水利事业要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深化水利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这几年来,我们也致力于推进水利改革、创新水利管理、拓展水利服务,但总体上力度还不大。特别是在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水管体制改革等水利重点难点问题上,过去比较习惯按老经验办事,新办法和新举措不多。此外,在加强水利行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农业用水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事关行业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创新措施上,胆子不够大,力度不够强,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情绪,进展比较缓慢。

三是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近年来,为推动水利发展改革,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及时全面进行安排和部署,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工作部署多,检查督促少;一般性的要求多,跟进指导少的情况。随着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对大量的面上水利工程项目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

四是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主动下基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得还不够好。基层是水利行业的窗口,也是水利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对基层水利发展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虽然已引起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已开展了不少调查和专题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主要还是基层反映什么问题,我们就设法解决什么问题,过多地忙于具体事务,在积极主动深入基层调研、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帮助解决问题上做得不够,特别是在支持基层发展、指导和帮助局属困难单位解决问题方面,力度还不够大。

五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思想不够解放。随着水利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触及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难度越来越大,但传统的观念、思维、办法还有一定的基础,在工作中还有一些顾虑和担忧,对新的问题如何用新的办法解决,思想还不够解放,偏重于求稳求安全,开拓创新劲头不足,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不够多、力度不够大。

六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发展的后劲不足。工作中我们比较重视处理应急的工作任务,过多地忙于具体事务,对水利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全局性工作的研究不多,对加强现代水利发展课题攻关工作抓得不紧,对水利科技创新和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主要共识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水利工作的指导方针,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联系水利工作实际,我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形成了以下五点共识。

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完善治水思路。这是水利改革发展始终把握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推进我区水利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区情和水情,认真领会和执行中央、自治区的治水方针,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水利工作的安排部署,把水资源问题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抓重点、求突破,才能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二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项目带动促发展。这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抢抓当前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一大好时机,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争取中央、区、市的支持,以项目带动城乡发展,以项目提升服务功能,努力增加投入,保持全区水利投资的稳定增长态势,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推动水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是必须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水利工作的更为突出的位置。这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多年的治水实践表明,现代水利在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科学发展、服务民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把水利行业发展完全融入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大局之中,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水利需求,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才能赢得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集中围绕提升水利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改善和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用水需要、加强水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和农田水利建设等一批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水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入调查研究,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务实有效的措施,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

四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保障和促进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水利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活力源泉。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努力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水资源管理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水价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促进水利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同时,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有机统一起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围绕中心工作,发扬优良作风,打造过硬队伍,支撑水利发展。

五是必须坚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办水利。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考虑,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引导和激发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和群众自愿兴办水利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推动水利工作的开展。

四、今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围绕局党组确定的“发展水利、改善民生”这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载体,联系新时期水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们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刻剖析问题根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水利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横战略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水利工作全局,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治水方针,以解放大思想促进水利大发展,突出农田水利、民生水利、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防洪、供水、水环境三大体系,强化农业、工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强化各级政府在水利建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建设和社会力量支持水利发展的积极性,推动我区形成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农村发展,确保我区粮食安全,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提供可靠有力的水利保障。

按照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我们将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推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抓手,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下功夫,深入实践科学发

展观,推进水利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在着力发挥水利保障作用上下功夫,抓好防汛第一要务,切实履行水利管理职能;在加快水利建设上下功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防洪保安工程、水利生态治理等“五大工程”,推进防洪、供水、水环境三大体系建设,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在深入推进水利改革上下功夫,着力寻求水资源管理、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水利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建设、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水管水等方面的新突破,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水利建设新目标。

为此,我们在深入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原则,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全区水利建设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目标是:一是全区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全区有效灌溉面积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全区20座病险水库基本得到除险加固。三是新建区城城区防洪工程,保护受洪水威胁地区人口5万人。四是新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解困人口10万人。为保障这些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全区全民动员,开展水利建设大会战。我们也明确提出,要以大力实施水利科学发展三年计划作为我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实践,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边学边改精神,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加强领导班子自身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领导水利发展的能力。局领导班子是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必须加强班子的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治水管水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引领者、实践者。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局领导班子带头加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修订完善局党组集体学习计划,每月进行一次中心组理论学习,同时,局领导班子成员制订个人自学计划,确保学习时间和效率。在学习内容上,把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学习水资源、环境、经济、现代科技、法律法规知识等有机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水利发展实际,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做到增加知识,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提高科学思维、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发展目标,列出事关水利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领导班子成员将牵头,组织专家开展系统性调查研究,努力提升领导班子驾驭现代水利发展的组织领导能力。三是增强落实本领。党组成员按照集体决策、分工负责的原则,把全局工作的重点任务逐项分解到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实行定期检查、汇报交流、年终述职考评,建立组织考核与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保证事关全局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要下决心精减会议,精减行政审批环节,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加强深入基层、深入重点工作、深入重点工程抓落实的能力。四是率先廉洁自律。坚持不懈地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干实事、求实效、作表率,带头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恪守局党组作出的廉政承诺,始终保持清正之气。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快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反对奢侈浪费,带头与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真正做到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二)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科普宣教,提高防患意识,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强化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安全度汛。一是继续完善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规范各项防汛工作。二是抓好台风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进一步完善台风灾害防御预案,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三是加强水库防洪安全工作。落实防汛责任制,确保防汛安全。四是抓好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和应急度汛工程建设。结合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和应急度汛工程建设,提高水利工程自防能力,确保工程安全。五是继续加快水文测报、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提高汛情、旱情监测、预报、预警和指挥决策支持水平。

(三)加速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确保水库度汛安全和供水安全。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四)突出以农村饮水安全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实施人饮安全和困难工程。

(五)以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把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二是突出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全面加快3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步伐。

(六)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建设。一是加强水利规费征收力度。2009年内,全区水利规费征收力争完成80万元。二是加强水资源规范管理,优化取水程序、强化取水许可监督和水资源保护。三是全面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在下一步的整改落实阶段,我们将认真制定整改方案,进一步分解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制定操作性更强的措施,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时完成,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作者]马玉华(1965―),女,博士,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近代西南少数民族史;庄成余(1967―),男,昆明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史。

摘要:民国时期,中国边疆危机严重等原因,人们开始重视边疆问题。国民政府要求边疆省份设置边政研究机关,聘请专家,搜集资料,研究设计边疆建设问题,以作为政府参考。贵州省于1945年成立了“边胞文化研究会” ,这是贵州省重要的边政机构。边胞文化研究会在贵州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宣传和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尤其在少数民族调查方面较为突出。本文根据民国时期资料,对贵州省边胞文化研究会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国时期;贵州;边胞文化研究会

中图分类号:K29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6)03-0159-06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要求边疆省份设置边政研究机关,聘请专家,搜集资料,研究设计边疆建设问题,以作为政府参考[1]。于是,西南边疆省份各自设立了一些边政机构,云南有“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贵州省有“边胞文化研究会”,川康有“川康建设期成会”和“川康滇三省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等。本文以民国时期资料为基础,对贵州省边胞文化研究会进行研究,以求教于方家。

1945年10月,贵州省政府“为适应环境,促进边胞文化,特于省政府下设立边胞文化研究会,聘派专人负责,研究改进,出版刊物”[2]。研究会设主任委员1人,由当时贵州省政府主席杨森兼任;设常委委员3至5人,委员若干人,均由省主席就省级机关高级人员中指任。研究会设调查、研究、出版3个组及秘书室。调查组主要负责边疆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组下分史地、教育、政经、礼俗、卫生等;出版组主要负责编辑出版刊物及《边疆文化丛书》。

边胞文化研究会以民国时期盛行的“国族同源理论”为基础,“以开发边疆,改进边胞(少数民族)习俗,提高生活水准、文化水准为宗旨。”[3](P246)提出“确保自由权利,发扬平等精神,巩固统一组织,发挥团结力量,造成尚同风气,促进共同进化”六大纲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主张实行改良服装、统一语言及各民族通婚三大政策[4]。

1945年,研究会一成立就制定了以后三年的工作重点,“第一年的中心工作:1被狡鸸人注重边陲;2贝俳边胞共同进化;3比啡瞎族一元理论;4背导中国化运动;5狈⒀锲降染神;6奔忧勘叩毓ぷ鳌5诙年注重边区文化、政治、经济三方面。第三年:1奔忧炕导工作;2倍啪民族自决、高度自治之荒谬言论;3蓖瓿山ㄉ韫ぷ鳎同时对言语之统一,服装之改良,通婚之鼓励,亦列为经常中心工作之一,随时宣传劝导。……”[2]

边胞文化研究会是40年代贵州重要的边政机构,其工作主要有研究、宣传和改革三方面[5]。研究方面:研究首重资料,故贵州省边胞文化研究会比较重视资料搜集,除由贵州省政府饬令各县征集文物、史籍、图片、填报调查概况外,并派员赴少数民族聚居区实地考察,收购有价值的资料,以供研究参考。同时聘有通信研究员,远驻于我国边疆地区,搜集边疆文物制度,再与贵州省做比较研究,如当时马鸿瑞被派驻承德、赵捷民派驻北平等。研究方法是参考实际资料,以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等方式研究,来阐扬所谓国族同源理论。

宣传方面:首先发行刊物,边胞文化研究会发行有《边铎旬刊》和《边铎月刊》等刊物,并定期辑印边疆文化丛书。《边铎旬刊》于1945年10月10日开始发行,到1948年时共发行85期;《边铎月刊》于1946年3月创刊,到1948年发行到第二卷。这两个刊物贵州省内外的文化机关和团体均有寄赠,互相交流。1945年1月,刊印有《改良边胞服装住宅图说》,颁发各县以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1947年7月,又印有《贵州边胞风习写真》。

为使宣传迅速而有成效,研究会曾派员到边地实地访问宣传,如1945年冬,李寰、陈贻荪及梁聚五等赴石头寨观礼,并宣传访问;1946年10月,又派本会研究员李祥金、张问童两人赴雷山、炉山等县考察访问等。同时,凡从事边疆教育及边胞青年来省城者,边胞文化研究会或寻机晤谈,或开茶话会联欢。

改革方面:主要是与各级政府会商联络,制定各种改良实施办法,通饬各地实行,限期完成,由政府实行强制同化。

贵州边胞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中,较为突出的是组织了对贵州各县市边胞概况的调查。由白敦厚拟定《贵州省各县市边胞概况调查大纲》,大纲要求调查报告分上下篇,上篇为一般状况,下篇为少数民族的特殊状况。其后贵州边胞文化研究会所发表的调查报告与大纲大体相同。目前看到发表在《边铎月刊》上的调查报告,主要有《镇宁县边胞概况》、《望谟县边胞概况》、《荔波县边胞概况》、《平越县边胞概况》、《威宁县边胞概况》、《施秉县边胞概况》等。这些调查资料是实地调查所得,成为人们了解贵州民族情况的重要文章,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民族学资料,为我们保留了民国时期贵州少数民族的宝贵史料。

(一)《镇宁县边胞概况》

镇宁县(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部,为滇、黔孔道,北连普定,西接关岭、东邻安顺、南界紫云。少数民族占了全县人口的80%,是少数民族的聚居之地,少数民族有“夷(今彝族)、苗、戎三种,苗胞较少,有黑苗、花苗两种,零星散居,不上两千人;戎胞尤少,近西部之比工上、下两寨,人口约三四百左右;夷胞最多,类分‘补以’、‘补农’、‘补开方’(译音)三种,人口约八万五千人。”

调查报告分一般状况(包括地理、经济、教育、卫生等一般情况)、各族特殊状况(包括各族的历史、组织、礼俗、生活等内容)、结论三部分[6]。

报告对镇宁县各族的由来有初步的识别,指出:“本县边胞,除戎、苗为当地土著外,夷胞均于明洪武时迁徙而来,”根据本县一些边胞家谱记载,这些“边胞确由江西移来,而且实系明时征南军之后裔也”。在结论部分,对于边胞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以下建议:1背闪⒈呶窕构,作为指导边民政治之最高机构,此组织无论在中央在省都应设有,并确定政治的全盘计划,按步实施。2.澄清吏治,严惩土劣。3备纳粕活。认为本来边民素好勤劳,惟其生产方法及工具,非常幼稚,产量最低,兼受一般巨富高利贷之剥削,乃边民社会穷困之主因。故一面应当改革生产方法,一面组织生产消费合作社,另一面成立农村贷款社,使他们从压迫下解放出来。4.促进教育:主张在边地,应由省政府拨款多多创设省立小学,普遍分配于边疆各地,进而在边民集中之地,设立边疆师范,以培养师资人才。5.交通:交通对于政治、经济、文化均有极大之关系,故开辟边区的公路,实为不可缓之要务。6.提高政治认识,对于各地边胞人才,应当随时调查,量才录用,使其对服务方面,深感兴趣,并边情亦因此能上达。这些建议,中肯而有远见。

(二)《望谟县边胞概况》

望谟县系民国29年(即1940年)春,奉命划拨贞丰、关岭、紫云、罗甸四县边区之地,新设的县治。位于贵州省西南部,东界罗甸,西毗册亨,南邻广西省,北与关岭、紫云县接壤。本县民族可分汉、夷、苗三类,汉人多居高山地带,一般称之为客家。夷族人口最多,约占90%以上,分布较广,平原地带、重要城镇、场集所在地等,是他们的聚居地。苗胞分布在县境僻远之地,有白苗、黑苗、老苗、孛拉子、红苗等。

调查报告共有两大部分,一是全县一般概况,包括地理(区域、地势、气候、交通、种族)、经济(农产、工矿、渔牧、森林、水利、商业、货币、借贷、捐税)、教育(学校、私塾、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卫生(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环境卫生)几方面内容。二是夷族状况,包括历史、组织(人口、家族、集社、自卫)、礼俗(语文、歌谣、神教、婚姻、丧葬、娱乐、节令)、生活(衣、食、住、行及嗜好)四方面内容[7]。

此调查报告是对望谟县边胞情况的全面介绍,对各民族分布情况的调查十分仔细,详细介绍了各乡镇民族情况及户数。本文与其它调查报告不同的是在教育一项,从学校、私塾、社会和宗教教育几方面进行介绍,尤其是对本县天主教堂教育情况的介绍,是其特点。

(三)《荔波县边胞概况》

荔波位于贵州省南部,毗连桂边,东北连三都、榕江,东南倚下江及广西宜北,南邻广西思恩,西接广西南丹,北界独山。本县民族有汉、夷、水、苗、瑶五种,合计八万四千人,夷族、水家占人口的50%,苗族和瑶族占人口的30%,其余为汉族。

《荔波县边胞概况》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关于全县一般状况,包括地理(区域、地势、气候、交通、种族分布和名胜)、经济(农产、工矿、渔牧、森林、水利、商业、货币、借贷、税捐、租佃制度及土司制度)、教育、卫生(有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环境卫生和医药)。下篇为各族特殊状况,分为历史、组织(人口、家族、集社、自卫能力)、礼俗(言语、歌谣、神教、婚姻、丧葬和娱乐)、生活(衣、食、住、行和嗜好)几部分[8]。

此调查报告是对荔波县边胞情况的较全面介绍,与其它调查报告不同的是讲到了租佃制度及土司制度。由于汉夷同化,荔波县存在封建的地主经济,其租佃制度有三种:1.土肥径捷之田,工少效多,则佃主与佃户平均分花;2.土瘠丘多,此事半功倍之田,则须由佃主帮助佃户耕牛一只或二只,以资耕耘,分花亦可各半。3.开荒,荒芜之田,经佃户开拓,佃主亦得帮助佃户耕牛一双或二双,及粮食七八秤,并给予佃户三年收益。租制则于每年初议定租金数目,年终给租,其收获如何,地主概不过问。从租佃制度来看,地主对佃户的剥削并不严重。本县原来为蒙、皮、雷三土司辖地,清末改土归流,改为州县制。民国成立后,废州设县,以县长综理县政。

(四)《平越县边胞概况》

平越县(今贵州福泉市)位于贵阳东南,东接黄平、炉山两县,南与麻江县,西与开阳、贵定两县,北与瓮安接界。主要有汉族和苗族,其中苗族占全县人口数的18%强,分布于各乡镇。苗族有花苗和黑苗两种,以所穿衣服为区别,语言亦略有差异。苗族系贵州土著,花苗原籍平越,黑苗多由麻江、黄平两县移入。《平越县边胞概况》分上下篇。上篇包括全县地理(区域、地势、气候、交通、种族分布和名胜)、经济(农产、工矿、渔牧、森林、水利、商务、货币、借贷、捐税、租佃制度及土司制度)、教育(学校、私塾、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四部分)、卫生(有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环境卫生和医药)。下篇主要记述苗族特殊状况,包括历史(由来、传说和变乱)、组织(人口、家族、集社、自卫)、礼俗(语文、歌谣、神教、婚姻和丧葬)、生活(衣、食、住、行和嗜好)[9]。

这篇调查报告与《荔波县边胞概况》的内容大体相同,由于平越县只有苗族同胞,所以其下篇只介绍苗族状况。

(五)《威宁县边胞概况》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北,插入滇省,西南北三方与云南省的昭通、鲁甸、会泽、宣威、彝良等县接壤,东北和东南与贵州省之赫章、水城连界。威宁原为乌蛮居住地,其民族有汉、夷、回、苗四种,汉族众多,占全县人口数的60%,分布遍于全县。次则夷族,约占全县人口数的20%,除附城一二个乡外,夷族几乎遍及各乡。威宁夷族有土目、黑夷、白夷和仲家等类,土目为部落时代之酋长,势力厚而领土广,世代相袭。若论族众,当称黑夷,至于白夷和仲家,则为土目黑夷之佃户,多属贫弱。回族惟西南四、五个乡为多,占全县人口数的10%左右。苗族人数较少,只占全县人口数的5%,依据其服饰分为青苗、大花苗和小花苗,散处本县西北部。

《威宁县边胞概况》分上下篇。上篇为全县一般概况,包括地理(区域、地势、气候、交通、种族分布和名胜古迹)、经济(农产、工矿、渔牧、森林、水利、商业、货币、借贷、捐税、租佃制度及土司制度)、教育(学校、私塾、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卫生(有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环境卫生和医药)。下篇是关于本县民族的特殊状况,包括历史、组织(人口、家族、集社、自卫和人物)、礼俗(语文、歌谣、神教、婚姻丧葬、娱乐、节令和体貌)、生活(衣、食、住、行和嗜好)[10]。

与上面两篇调查报告不同之处:一是在组织一栏,增加了人物一项,介绍本县所谓“为国宣劳”和对教育有贡献的几位人物,如对教育有功者缪良玉、孙家祥等均有介绍。二是在语文一栏,介绍了威宁苗族文字的由来。苗族文字历史较浅,创造只有四十年。苗文的创造者是英国传教士柏格理,他来威宁石门坎传教,发现苗族语言难通,乃采用各国字母26个,仿用拼音,联成字句,以教苗族同胞。三是在礼俗下面,增加了节令和体貌两项。尤其对少数民族体貌的介绍,如苗族体质较弱而黄,个头稍矮;夷族鼻高而面黑;回族体强而剽悍等,这是从体质人类学的角度进行的观察和描述。

(六)《施秉县边胞概况》

施秉县位于贵州东部,西邻黄平,北界石阡、余庆,南接台江,东连镇远。本县主要有汉族和苗族,苗族占全县人口的60%。其分布特点是县城以北多汉少苗,县城以南多苗少汉。本县苗族分为河边苗和高坡苗。

《施秉县边胞概况》分为上下篇。上篇包括全县地理(区域、地势、气候、交通、种族分布和名胜)、经济(农产、工矿、渔牧、森林、水利、商业、货币、借贷、捐税、租佃制度及土司制度)、教育(学校、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三部分)、卫生(有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环境卫生和医药)。下篇苗族特殊状况,包括历史(由来、传说和变乱)、组织(人口、家族、集社、自卫)、礼俗(语文、歌谣、神教、婚姻、丧葬、娱乐、节令和礼貌)、生活(衣、食、住、行和嗜好)等。[11]

与《威宁县边胞概况》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在礼俗一栏,《威宁县边胞概况》记载的是苗族体貌,而《施秉县边胞概况》是礼貌。

上述镇宁、望谟、荔波、平越、威宁和施秉6县边胞概况均是由贵州边胞文化研究会分别选择黔西南、黔东南、黔西北和黔东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派专门人员赴上述地区实地考查,收购有价值之资料,进行研究,汇编而成的系列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对于了解各民族状况,制定边疆建设计划做了准备。

(七)《台江边胞生活概述》

有关贵州少数民族的文章还有王嗣鸿写的《台江边胞生活概述》,发表在《边铎月刊》第二卷1期。

台江位于贵州省东南,东界剑河,南邻雷山,西接炉山,北以清水江与施秉、黄平两县为界。台江县边胞占了全县人口的90%,皆为黑苗,细可分为五类(以县内边胞的习惯分):即方朗(意为下域人)、方纠(意为上域人)、方西(意为西方人)、方排(意为高坡人)和方你(实为水家)。

《台江边胞生活概述》共有台江地势、边胞类别与其分布概况、经济生活略述、一般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三部分)、一般礼俗(有婚姻和丧葬)、风俗习惯(有过年、敬桥、登高、划龙船、吃新、抬龙、抬猪、吃牯脏、摇马郎等风俗)、迷信观念、特殊技能与特殊习性(包括绣花、织布、洗染三种技能,有健康、勤苦、朴实、重情谊、重信用、互助合作等习性)、英雄崇拜、对汉人与政府之印象及结论[12]等十部分。

文章对台江县边胞好的风俗习尚,如辛勤耐劳、节约单纯、忠诚守信等美德,及简单合理之婚丧仪式、不受礼俗之严格束缚,不失人生之本来面目等良好风俗的赞扬,对他们迷信观念的批评,对边胞英雄崇拜的正确分析,都是实事求是,难能可贵的。

(八)《车寨社区调查》

车寨地属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位于县城以北,这里是侗族聚居区。全寨合计170余户,人口1400余人。国立贵州师范学校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在此创立村寨教育实验区,实验村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收容侗家子弟入学。车寨既为村寨教育实验区的地址,1946年3月,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在研究工作中列入了“车寨社区调查”一项,经过调查,梁瓯第先生写出了车寨社区调查报告。《车寨社区调查》分为前言(简述了车寨设立村寨教育实验区的经过)、车寨释名(车寨的命名,意为使用水车的寨子)、历史沿革(据称车寨原为苗民的住地,其后侗族迁来,侗族勤敏,为苗民所不及,苗人遂被迫移住山坡,侗人反客为主,车寨成为侗族聚居区)、地理背景、社会概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寨风民俗(银毫的币制、女系财产继承制、忧郁的歌堂、斗牛的经济意义)、同化关系(向来侗汉关系协调融合)等七部分。[13]

这是一篇典型的社会学调查报告,以社区为单位,对其历史沿革、地理、社会、民族关系等进行的记录。

边胞文化研究会是民国时期贵州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机关,以“国族同源,共同进化两大理论为研究宣传之目标”,其目的是加强对贵州少数民族的统治。

到1948年,边胞文化研究会在“边胞学生数字之增加,边胞参议员、国大代表、立法委员之遴选,(贵州)省训团优秀边胞青年训练之挑选,省政府边胞参政之奖拔,不良习俗之改革,……边胞妇女职业训练班之成立”[2]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对贵州少数民族的调查颇多,写出了大量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是典型的民族学、社会学的文章,如《镇宁县边胞概况》、《望谟县边胞概况》、《荔波县边胞概况》、《平越县边胞概况》、《威宁县边胞概况》、《施秉县边胞概况》等是民族学的调查报告;梁瓯第的《车寨社区调查》,是一篇典型的社会学调查报告,以社区为单位,对其历史沿革、地理、社会、民族关系等进行了完整记录。这些成果均为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可靠,内容丰富,成为人们了解民国时期贵州民族情况的重要文章,也是今天不可多得的历史民族学资料。

但是,作为贵州省政府下属的边政机关,边胞文化研究会无专职研究人员,其成员由贵州省政府秘书处职员兼任,无定额资金延揽人才。这与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相比,资金和人才明显不足,取得的研究成果就大打折扣。对于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开发和建设,也没有设计出开发方案。

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主张实行改良服装、统一语言及各民族通婚三大政策[4]。由于的影响,他们在出版的《改良边胞服装住宅图说》中把贵州少数民族的服装看成是“奇装异服”,强迫少数民族改装。实行强迫同化政策,由各级政府制定同化办法,限期完成,要求统一语言,即用汉语取代少数民族语言。还强迫民族通婚,这些都必然引起少数民族的反感和反对。

参考文献:

[1] 五届八中全会主席团关于加强国内各民族及宗族间之融洽团结以达成抗战胜利建国成功目的之施政纲要[J]北哒公论第1卷1期1941,08,10[2] 贵州边胞文化研究会述要[J]北哳煸驴第2卷1期1948,01

[3] 贵州社会组织概览(1911―1949)[M]惫笱簦汗笾萑嗣癯霭嫔纾1996[4] 白敦厚碧盖省边胞文化[J]北哳煸驴第10、11期合刊1947,01,01

[5] 边胞文化研究会工作参考贵州边胞文化研究会述要[J]北哳煸驴第2卷1期1948,01

[6] 镇宁县边胞概况[J]北哳煸驴第2、3期合刊1946,06,01

[7] 望谟县边胞概况[J]北哳煸驴第4期1946,07,01

[8] 荔波县边胞概况[J]北哳煸驴第7、8期合刊1946,10,01

[9] 平越县边胞概况[J]北哳煸驴第9期1946,11,01

[10] 威宁县边胞概况[J]北哳煸驴第10、11期合刊1946,12,01

[11] 施秉县边胞概况[J]北哳煸驴第12期1947,01,01

水利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在中国历史长河的演进中,

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江河安澜,

为了国计民生,

为了人水和谐,

不懈地追求甚至用毕生的精力

谱写着一首首壮丽的兴水富民之歌。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的摇篮。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水被列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五大问题之首。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将得不到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2005年到2015年为“生命之水行动十年”。国际社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反映出水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水之所系,国之命脉。在中国历史长河的演进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江河安澜,为了国计民生,为了人水和谐,不懈地追求甚至用毕生的精力谱写着一首首壮丽的兴水富民之歌。长期工作在水利战线的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就是一位以“人水和谐发展,兴水富民强国”为己任,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共和国的水利事业绘出了精彩之笔的水利人。

倾心“富民之水”

让水利与新农村建设同行

一眼眼深深泉水喷涌而出,一座座蓄水池落地而成,一根根输水管编制成网,一股股清水流入百姓家中……这是在一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现场随处可见的场景。近年来,一些地区特别是西部贫穷地区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这里的群众摆脱了缺水的煎熬,用上了党和政府送去的“幸福水”、“致富水”,农民们祖祖辈辈想水、盼水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正在造福一方百姓。谈到这些,作为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宏观筹划者和指挥者之一,翟浩辉在欣喜之余更多了一份清醒。

2000年1月,翟浩辉从江苏省水利厅厅长上调水利部任副部长,分管农村水利等项工作。长期的基层水利工作实践让他深深地体会到,农村水利特别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举出一系列数据解释说,我国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不均,农业生产高度依靠灌溉。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规模水利建设和长期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5亿多农村人口实现了安全饮水,8.4亿亩灌溉面积产出了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90%的经济作物,其中约有62%的农村饮水和55%的灌溉面积(不包括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是依靠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解决的。

2006年,长江上中游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部分省份遭遇严重旱情。重庆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干旱,四川东北部出现50年不遇的大旱,严重干旱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四川、重庆多为山丘区,很多地方主要依靠小型水利工程抵御严重旱情。翟浩辉特别提到,在2006年发生特大干旱时,元帅的家乡四川省仪陇县最严重缺水的26.5万人中没有一户发生饮水困难,这首先得益于这个地区近年比较完善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体系。

因此,农民群众把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称为“小工程、大德政”。为了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给农民送去“幸福水”、“致富水”,翟浩辉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水利特别是农村饮水工作,总书记、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领导同志多次对农村饮水解困工作作批示和指示,中央财政乃至地方财政逐年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建设和解决农民饮水困难问题的投入。翟浩辉介绍说,2006年仅中央对农村饮水、灌区改造、农业节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泵站改造等各项投资就增加到100多亿元,比2000年他上任之初增长了50倍!

为了把中央对农村水利特别是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使用好,把中央的“兴水富民”政策落实好,翟浩辉一方面精心组织,缜密论证,科学决策,另一方面不辞辛劳,日夜兼程,实地考察工程建设。2006年初春,为了了解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的农村水利建设情况,他乘坐汽车行程1000多公里,从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出发,一直到宁夏引黄灌区,一路走一路仔细察看沿线农村水利设施。

有一次,翟浩辉到西部参加一个农村水利工程的开工仪式,突然滚滚的沙尘暴铺天盖地而来。为了让这项当地农民盼了多年的工程如期开工,他坚持让仪式继续进行。当仪式结束时,他和参加开工仪式的人一样,从头到脚都落满了细沙土。谈起这件事,翟浩辉感慨地说:“对于常年在野外工作的水利工作者来说,顶风冒雪,日晒雨淋,是很平常的事。”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后,翟浩辉又多了一份对农村水利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的深层思考。“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总结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翟浩辉认为,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存在设施不足、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民基本生活的需要,难以起到基础、条件和保障作用。因此,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预期效果的现实选择。当前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发展节水灌溉和农村水土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为新农村建设尽快取得实效作出积极的贡献。

今后五年,他计划抓好六件事:一是解决1.6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排设施改造,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扩大灌溉面积3000万亩。三是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将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6%降至34%;七大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重点治理初见成效。四是科学发展农村水电,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500万千瓦,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五是加大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力度,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400万亩,保护草地1.66亿亩。六是把整治农村水环境作为新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任务,为实现优美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创造条件。

情系“生命之水”

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

有资料显示,从2000年国家启动农村饮水解困项目以来的5年间,中央安排国债资金及地方政府投入和群众自筹共投入222亿元,使67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饮水困难,提前一年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任务。解决饮水困难问题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密切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增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社会稳定,深受农民的欢迎,被农民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存之本。饮水解困只是解决人们能喝上水的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解决人们能喝上安全卫生的水。对此,翟浩辉有更清醒的认识。他说,我国通过饮水引起和传播的疾病有50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好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2004年至2005年,翟浩辉组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规模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和复核评估工作,参加调查评估的人员约20万人,涉及3.8万个乡镇、65万个行政村,采用水样报告6万多个,完成2661个县级调查报告和30个省级调查评估报告,全面查清了中国农村水利和饮水困难现状等问题。水利部、卫生部、发改委、统计等部门组成调查复核评估组,对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实地复核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向中央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转变机制、增加投入等8项建议。同时,翟浩辉还主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沟通,向他们通报情况,陈述想法,提出建议,取得了这些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从农村饮水现状调查结果来看,按现行饮用水标准,全国农村有3.23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人口2.26亿。甚至有些地区的群众还在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带有血吸虫的水。翟浩辉动情地说,饮水不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已成为和谐社会的严重制约因素。

翟浩辉在抓农村饮水解困问题的同时,竭尽全力落实中央及水利部党组关于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的决策和部署。2005年,国务院及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先后下发了8个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及农村水利建设的文件。在他的组织和推动下,2000年至2006年,仅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及饮水解困的全国性会议就先后召开了8次,研究确定了保障饮水安全的一系列方针、原则和具体措施。

翟浩辉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2006年8月30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农村饮用水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进行评价,明确提出将原定“十一五”时期解决1亿人饮水安全的目标提高到1.6亿人,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3.2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为了落实好中央的决策,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提出多种思路:对离城镇较近地区,提倡通过延伸城镇已有的供水管网来解决;对离城镇较远、人口稠密的地区,提倡兴建适度规模的跨村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对居民点分散、水源规模较小的地区,提倡兴建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对在供水成本较高的地区,特别是高氟、高砷、苦咸水等难以找到良好水源的地区,提倡采取特殊水处理措施,兴建集中供水站分质供水。同时指导地方因地制宜,该修水库就修水库,该从远处调水就调水,西部有些地方适合一家一户修水窑,就积极总结推广修水窑的经验。”

翟浩辉说,在资金保障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政府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中央资金将对中西部地区重点扶持,东部发达地区主要是利用自身财力,加快解决现存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各地已经纷纷启动或加快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喝上比较洁净的饮用水。

打造“平安之水”

助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翟浩辉从最基层的水利工作做起,在江苏省水利战线奋斗长达30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江苏治水成就辉煌:治淮、治江、治太,流域性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初步建成;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跨流域水资源调度体系搭起框架;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却成为全国的粮食大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斐然……作为长期担任水利部门主要领导的翟浩辉,见证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水利的发展,更为江苏水利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江苏滨江临海,地处江淮沂沭泗等河流下游,长江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境内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水网密布,10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承受上游200万平方公里的洪水下泄,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加之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淮北地区、丘陵山区、沿海垦区水资源较为紧缺,东部沿海地区及长江口门又经常遭受台风海潮袭击。

水,滋润着江苏大地,又让江苏承受着种种威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江苏是一个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发的省份,水利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作为水利厅厅长,翟浩辉决心打造一方“平安之水”。他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长年奔波于江苏大地的江河湖海之间,实地考察,具体部署,现场指挥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建设。因为许多工程地处偏僻,气候多变,他不得不经常顶风冒雨,风餐露宿。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他几乎每年春节都是在水利施工工地度过的。“千秋大业,要对历史负责,不留遗憾”。他从薄弱环节抓起,实行施工、监理、质监、设计和建设方同时验收的办法严控质量,使工程优良率达100%。

在1998年盛夏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时,长江上中游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深受水灾之害,许多地方一片,而地处下游“洪水走廊”的江苏省却安然度汛。当时江苏老百姓形象地比喻:“堤外洪水滚滚,堤内安居乐业。”这一年江苏省仍然取得了农业的特大丰收,经济仍然保持了快速发展。因为在防洪抗洪中作出的杰出贡献,翟浩辉获得了“全国抗洪模范”荣誉称号,受到了人事部、国家防洪抗旱总指挥部和总政治部的联合表彰。

思考“发展之水”

让“可持续”成为永恒主题

翟浩辉坚持每年用大量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把这些调研结果加上自己的思考,写成多篇调查报告。近几年他写出的《西部大开发水利要先行――关于豫陕蒙水利及生态与环境的调查报告》、《关于山东临沂发展民营水利的调研报告》、《节水促抗旱节水保发展――关于黑龙江省甘南县发展农业节水的调研报告》、《打井抗旱以水定播调整结构全面节水――关于宁蒙引黄灌区抗旱节水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关于陕西省改革农业水价、减轻农民负担的调查报告》、《设置区域(流域)水利站是深化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形式――对江苏省、北京市乡镇水利站建设情况的调查》等有分量的调查报告,成为许多水利建设重大决策的依据。

2006年1月,《水利与可持续发展》一书出版,书中收录了翟浩辉近几年来发表的论文、调查报告、讲话共19篇。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翟浩辉长期以来对水利事业的思考,多侧面、多角度地论述了水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中许多观点和看法不乏创新之处。

从前人与自己多年治水的经验和教训中,翟浩辉不断深刻反思如何更好地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他逐步清晰地认识到:应该逐步从无序、无节制的人与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的人与洪水和谐。给洪水以出路,就是给人以生路;给洪水以出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选择。“给洪水以出路,与洪水和谐相处”,逐渐成为他治水工作的指导思想,并自觉地贯彻到治水实践中去。他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加倍爱护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翟浩辉更加深入地思考水利现代化的问题。他认为,面对不断加快的现代化进程,水利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找到合适的定位。他归纳为,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防污性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利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现代水利的最本质特征。

翟浩辉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和学术造诣,不仅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许,而且得到了水利学术界的充分肯定。1995年,时任江苏省水利厅厅长的翟浩辉被聘为海河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水利部副部长后,他仍抽出时间到大学为师生讲课。

确保“清廉之水”

用制度与自律筑起防腐大堤

每一项水利工程投资,都是少则几百万,多则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这么巨大的经费支出,如果管理不好,使用不好,肯定要出大问题的。近年来,人们忧心忡忡地看到一些行业频频发生腐败大案,经常发生“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大楼立起,干部倒下”的悲剧。同样是一笔巨额的工程项目投资,这几年发生在水利系统的腐败案件就比较少。谈到这些,翟浩辉欣慰地说,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用比较严密的制度防止和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2002年,翟浩辉在一个中央重点扶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县调查研究,并结合以往农村饮水解困工作经验,总结概括了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的六项制度,即全面落实规划建卡、社会公示、资金报账、集中采购、巡回监理、明确管理责任和建立水价机制。具体而言,一是将所有饮水不安全的情况全部在报纸上公布,进行公示,让人民群众监督;二是水利建设资金建立使用支出档案和报账制;三是工程承包实行招投标,材料实行集中,由水利、发改委、监察、商业等部门组成一个联合的班子全程监督;四是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制;五是建立工程建成之后的管理责任制;六是加强整个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审计检查,防止出现漏洞。

翟浩辉介绍说,近几年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各省市乃至县也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更详细、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和办法,有力地保障了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的发挥。

翟浩辉说,随着我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总结出了由农民自己参与用水管理的模式,推广了以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翟浩辉评价说: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就是将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用水的决策权交给农民,让他们独立、民主地选举协会领导人,在管理、建设、财务上享有高度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调动了农民“自己事自己办、自己工程自己管”的积极性,保障了工程效益发挥。湖北漳河灌区通过“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筹集资金,对所辖的末级渠系工程进行了维修改造,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共投资44.6万元,投工投劳1.23万个,对渠道清淤清障129.71公里,完成土方3.6万立方米,衬砌渠道2.6公里,出现了近20年来未有的农民兴建水利的新景象。

翟浩辉解释说,实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明确了政府、灌区和农户的责权利,落实了分级办水利的原则,政府主要责任是落实斗渠以上的建设投入和水资源管理,灌区主体任务是加强内部运行管理和骨干工程建设管理,农民则负责斗渠以下的田间工程的整治维护和管理。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用水户协会作为“一事一议”的重要载体之一,可以督促水费收缴,监督公平用水和节约用水,调解矛盾,加强与政府和灌区管理单位的沟通。在水利部、民政部等部门的积极培育下,全国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目前已达2万多个。

多年来,翟浩辉主管的水利工程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了。但他始终把握住了一条,就是严于律己。他坚持在工程招标过程中不打招呼、不干预,对说情送礼者轻则批评教育,重则拒之门外。他常说:“‘为官不贪’是我的基本准则。作为一名人民的公仆,没有任何理由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谋取私利。这是对一名共产党员、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因为我们的工程是为老百姓造福的‘德政工程’,是要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百年工程’,不允许有半点失误和懈怠!”

上一篇:公益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婚庆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