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程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4 10:58:28

实训课程教学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JSP;实训;改革与实践

1.传统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基本的培养目标,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力保障。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充足的锻炼,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毕业后能够迅速胜任工作岗位,就需要合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作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强力补充,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平顶山学院软件工程专业(JAVA工程师方向)为例,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方向对JAVA技术序列课程开设有专门实训环节。实训教学作为独立开设的课程在对应理论课程完成的下一个学期开设,持续一个学期。但是,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指导教师沿用了课程实验的管理模式,实训以简单布置任务、学生独自完成为主,同时考核结果以提交的实训总结为主要依据。这样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影响了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制约了实训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笔者结合JSP程序设计实训教学环节探讨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2.JSP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2.1改革目标

JSP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通过多方位、综合性的实训内容建设,加强软件工程思想的培养,强化专业应用能力的锻炼,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Web应用设计,掌握开发的基本过程,锻炼撰写软件设计文档能力,为社会培养真正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改革将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为主线修订实训教学内容安排,模拟企业开发实际,组织实训流程,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更客观、更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

2.2改革措施

教学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为了使JSP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从实训的目标确立、内容设计到考核方式都进行了必要的完善。

2.2.1实训目标

实训教学的目标决定了实训的教学内容和组织过程。为了细化和梳理目标定位,对原有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这一单一目标进行完善和更新,确定新的目标为: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对JSP的运行原理和开发模型有更深地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运用Hlml、JavaScript、JSP、JavaBean、Servlet、EL、JSTL和JDBC等技术,以团队形式进行Web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

2.2.2实训内容

改革前实训教学的内容由教师直接下达,每个学期完成一个项目,且所有学生完成相同任务。这种做法脱离了企业实际,未能充分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改过程中,结合软件开发过程实际,每个学期设置两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被分解为多个阶段,合理安排各阶段学时。新的实训内容安排和学时分配见表1。

项目1主要锻炼模型加视图开发模式,项目2主要锻炼模型、视图加控制器开发模式。两个项目都未指定具体名称,这样可以使指导教师每个学期结合实际应用更新课题,但锻炼目标不变。通过两个项目锻炼,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实践Web项目的开发过程。

2.2.3实训流程

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为了使学生熟悉IT行业的岗位技能,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模拟了IT公司的开发场景,采用“1-n课题小组”的管理模式,以分组的方式开发项目。其基本思想为:在实训课程开始之初,筛选出优秀学生作为项目组长,由他组建一个课题小组。然后,一个项目组长带领n个成员,由组长制订工作计划并负责课题小组内学生的任务分配。指导教师主要完成技术指导,并对各组长提出工作建议。每个项目实训的具体流程见图1。

每个学期根据班级学生人数确定项目组成员数,一般5-6人组成一组。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见表2。

2.2.4考核方式

公平客观的考核机制有利于实训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JSP程序设计实训考核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项目组成绩,二是个人成绩。

1)项目组成绩。

成绩构成:项目答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训报告占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依据是项目组成员实训期间的出勤情况和总体表现;项目报告要求每个项目8000字左右(不含源代码),应包含项目的需求说明、各模块的设计及特点难点说明、各模块采用技术的说明、项目进度表、类图、部分核心代码等。实训结束后,提交实训报告。

项目答辩过程及要求:项目组组长综述项目的功能和分工情况;项目组成员讲解自己的项目任务、核心代码等;教师对每个小组成员提问;每个项目组准备答辩文稿,每个项目组30分钟,每个项目组成员5分钟。

项目评估标准见表3。

2)个人成绩。

成绩构成:项目组成绩占80%,组长评价占20%。

项目组成绩是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组长评价是组长对小组成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这种考核方式既体现了小组之间的差别,也体现了小组内部的差别,较为合理。

2.2.5激励机制

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在JSP程序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激励学生。一是,每个项目组完成作品的成绩作为基础成绩,再由项目经理按小组成员的贡献程度给各组员不同的分数,从而解决了有的学生出工不出力、混大锅饭的现象;二是,将管理的部分权利下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更多地专注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改革效果

随着JSP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学生在软件工程思想的指导下实践了Web项目开发的一般流程,明确了项目开发中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也锻炼了个人的专业技能。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训教学,学生除了基本掌握企业软件开发的一般方法,还具有一定的文档撰写能力。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规划、准备与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深切地感到学生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在不断加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课题组将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争取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将JSP程序设计实训课程建设成为平顶山学院的精品课程。

4.结语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Java 实训 教学改革

Java语言由于具有面向对象、不依赖平台、安全等特点,不仅是正在被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而且也是软件设计开发者应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主要讲授Java语言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在课程讲授中主要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导、以案例为驱动的方式,学生通过完成针对性训练掌握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习《Java程序设计》课程后学生仅处于对面向对象思想和Java语言的初步认识和掌握阶段,特别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对Java语言的应用能力加以提高,也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Java程序设计实训》就是基于上述目的在开设《Java程序设计》学期的实践周单独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

一、《Java程序设计实训》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Java程序设计实训》作为一门实训课程,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先修理论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后继课程《Web应用开发(J2EE方向)》。

对于Java语言这种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生具备了基本面向对象编程思路并且掌握编程工具和方法之后,要通过案例和项目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体会每一点进步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因此《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设计目标为:要求学生在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常用类库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并有一定编程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软件编程规范培训、程序设计案例和小型项目开发实践等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Java语言开发小型项目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入掌握和运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为在后继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开发B/S结构的web应用程序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结合案例开发,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力求弥补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的不足之处,通过集中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设计,达到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强化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Java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在“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Java语言知识点为基础,以案例为依托,以项目为驱动力,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知识准备与扩充

结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扩充,具体包括:

(1)JDK,Eclipse编译环境的使用,要求学生深入学习Eclipse教程,掌握设置断点、逐步排错等功能。

(2)熟练掌握Java标准类库的查询和使用,可以集合类、图形用户界面组件类为例。

(3)复习Java的编程规范并严格应用于项目开发过程。

(4)知识扩充,包括对Java高级应用——数据与集合类、泛型、JDBC数据库连接、多线程等知识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2.示例项目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开发环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本,而模仿是学习的捷径之一。通过运用项目和程序代码等案例、实例来理解有关思想,使学生记忆深刻,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可以一个小型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实践环节通过对案例的模仿和创新,理解每一环节的任务,从无到有地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各个知识点,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获取实际开发经验,实现学习目标。

3.团队项目开发

(1)项目选择。在设计项目时还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开放性、灵活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任务要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现有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兴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设计任务,通过上网搜集、查阅最丰富的Java项目开发资料,分析、摘取经典Java程序作为实训项目。

(2)团队划分。对于学生来说,仅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一个小型项目是不实际的,需要彼此之间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目标。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和所承担的项目可参照软件工程中的小组软件开发过程TSP(Team Software Process)来制定。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成员可以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给出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由组长安排各成员的分工合作,确定每人所承担的任务。成员可以轮流承担各阶段的设计、编码和测试任务,使学生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软件设计流程,培养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遵守软件设计规范的良好职业习惯,培养学生适应软件技术开发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各小组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激励机制,每个成员的工作都关系到整个小组的成败,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每名成员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3)项目开发。实训中常用的项目有: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考务管理系统、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书店管理系统、校园IP查询系统、超市管理系统、画图板、俄罗斯方块游戏、个人通讯录、日历制作、简易计算器、文本编辑器等,各组选定一个项目完成。在实训中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各组自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过程指导。分组采取自愿原则,根据任务大小及实验室设备情况,一般每组4-5名同学,其中1名同学任组长,负责整个实训任务分配、进度管理、定期汇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尽量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以团队为单位独立解决遇到的难题,但由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有限,教师有必要在项目的关键阶段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对设计时所可能遇到的比较深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指导的方式可以采用当面讨论、Email答疑或建立QQ群进行集体讨论等。

(5)成绩评判。成绩评判包括:对新技能的掌握及熟练应用,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环境的能力,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态度,等等。实训最终成绩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先用10分钟演示项目,再回答3-5个相关问题,教师综合讲述情况和回答程度做出评价。

三、结语

帮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尽量多的掌握Java项目开发的能力与技巧是《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设置的初衷,通过《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增设,增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实训课程比以往的学习过程有更多的收获,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合作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Java语言的学习信心和专业课的学习信心。

通过近一年的课程改革,进一步改进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与《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使两个课程相互衔接成为体系;初步建成了Java程序设计实训项目资源库,并在每次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改进;建立了完整的《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课程考核方案。该门课程的改革也为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红军,耿永军,闫洪亮.《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19(4):128-130.

[2]招启东.项目实训在JAV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08(10).

[3]邵奇峰.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0):40-43[7].

[4]郭广军.面向应用的《Java程序设计》精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2):76-79.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ERP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995-02

1 研究背景

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为在各大高校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多数学院慢慢将办学方向转变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上。 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就在办学思路上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中突出够用、能用、会用,实践教学中突出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仿真实验相结合。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和工具,近些年在我国应用发展迅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的ERP应用需求比较迫切,缺乏大量的ERP应用型的人才。为更好的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各独立学院也都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ERP实训课程还没有形成完整和规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普通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企业对既掌握ERP理论知识又具备ERP软件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自2007年至今开设了相应的ERP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结合用友ERP-U8系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几年的课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对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2 ERP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ERP实训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应用,需要跨专业、跨学院的综合知识体系和教学实践体系。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ERP实训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课程内容过于分散。ERP系统包含的生产制造、供应链、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各个子系统,通常在各个相关课程的教学中零星开设实验课程,难以使学生完整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和企业资源的整体流动。完整和规范的教学体系应该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模块应用到综合应用,用企业仿真数据和模拟真实岗位设置角色,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角色和进行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处理。

1) ERP专业模块实训

在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中,结合专业课程设置ERP功能模块课程实训,为综合应用打下基础。包含的专业课程有: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制造模块)、会计学(财务模块)、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模块)、客户关系管理(CRM模块)、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办公自动化(OA模块)等。

通过上述课程的理论讲述和软件模拟操作,可以使学生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深入扎实的理解。

2) ERP管理沙盘实训

在分散模块掌握的基础上,开展ERP沙盘实训。依托沙盘教具,进行管理角色的真实扮演,促使学生从比较高的视角审视企业管理,体验企业经营,了解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企业的组织设置、管理体系,深入理解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强化战略决策管理、市场竞争、危机意识,并将分散的各功能模块联系起来。

3) ERP综合实训

有了ERP专业模块实训的知识基础,ERP管理沙盘实训的综合意识,利用企业的仿真数据和角色分配就可以开展ERP综合实训了。ERP综合实训应包括ERP原理与核心思想、系统功能结构和技术结构、ERP软件应用选型实施,通过模拟企业ERP运营,将生产制造、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集成起来,深入了解ERP的业务流程、操作流程和数据流程,并掌握系统软件的参数配置和技术架构。

4) ERP软件开发实训

在ERP综合实训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专业(如信息管理)的应用特点和需求,开展ERP软件开发实训课程。通过软件开发实训,使学生在巩固了软件开发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基础上,熟悉ERP U8-UAP平台二次开发的基本工具,能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具备ERP二次开发的分析、设计能力和开发、维护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ERP实训课程的推进、实训技能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ERP实训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对ERP应用型人才的各级需求。

3 ERP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思路

基于以上ERP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采用灵活多样、结合情景、角色扮演、仿真应用等的模式开展ERP实训课程,能取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1) 自主学习,专题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教师讨论专题的确定,由学生结合教材、实训手册、软件应用自主学习相关的领域知识,并通过ERP综合实训和指导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学习中,提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梳理问题,自主解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2) 分组实训,角色扮演

在ERP实训前期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体验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业务模块的操作和练习。实训后期阶段,需要由多个学生组成小组,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下,充当企业的不同角色,分工合作,开展企业的运营,小组之间通过ERP平台进行竞争对抗,并由教师提供管理咨询,市场监督。

3) 专业互补、资源共享

在实践教学中,应实现实训课程校内开放,实行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通过ERP实训平台,实现跨专业,多课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与教师资源共享,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专业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各专业的集成化应用。

4) 完善资料、模拟流程

实训课程需要完善各项基本资料,并实时记录跟踪,从而为后续的实训课程提供参考,也为学生进行ERP实训搭建一个真实的情景。相应的资料包括,模拟企业背景,企业基础数据,软件配置参数,业务流程处理要求,实训操作指导等,并要求这些资料具备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一致性。

5) 校企合作、不断提高

ERP实训课程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需要学院和企业多方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聘请企业ERP人员作为ERP指导教师,参与实训指导,使ERP实训课程可以向真实的企业延伸,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

4 小结

综上所述,ERP实训课程在培养企业ERP应用型人才方面举足轻重,应整合学院资源,探索出一套适合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ERP实训体系和教学模式,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其中,应连军.ERP沙盘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 王东生,李云.经管类专业ERP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5).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训;任务驱动;过程考核;能力

高职教育更强调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对高职教育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必需的教育环节。但现有的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高职教学的发展,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急需改革。教高[2006]14号文、教高[2006]16号文都提出了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求高职教育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增强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在化学实验技术实训教学中,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可以作为一个具体的任务,每2个学生组成一个工作组来共同完成每一个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对任务完成过程以及结果的具体考核,所以相关的实训课程改革,必须将任务驱动和过程考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才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一、化学实训教学的现状

多年来的常规实训教学方法是:首先由老师将实验仪器设备准备好,学生则对照指定的实验指导书、仪器设备,按照指定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照方抓药地”做实验,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作用不大。另外还缺少严格的实验考核,考核方式仅注重于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不能加强对实训过程的考核,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训课的学习,对实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还有许多学生和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实验素养的提高,没有实验素养的显著提高而想要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只能成为空话。另外这样的考核方式也不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缺乏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

二、基于任务驱动、过程考核的化学实训教学方法

基于任务驱动、过程考核的《化学实验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精选任务。把每一个实验项目作为一个任务布置下去,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2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8位同学为一个班组。然后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并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做一些方法上的阐述,教师主要是做一些方法上的指导,还可结合实际应用做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做。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参考书等去查阅相关任务的资料,确定实验方案。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教师引而不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欲望和好奇心。

第二阶段,每小组将本组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以书面形式上交老师,然后由老师审核。在实验前向老师和同学们做简要汇报,并接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以检验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这一阶段还要宣布下一阶段的考核细则,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阶段,方案实施阶段即学生具体操作阶段。本阶段的关键除学生进行实验之外,还要将严格而具体的过程考核融入进去,这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考核的基本原则就是重视学生实验素养、创新能力、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考核要进一步减少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所占成绩的比重。考核过程由问题回答、过程考核、实验报告、平时表现、实验理论、技能考核等五部分组成。(1)问题回答由每次实验前由老师的复习提问改为学生自己提问。所提出的问题主要应是在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实验之前并没有发现),提出的问题自己可以回答,也可让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两者都可以得到相应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2)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考核,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对实验素养和实验技能的考核,如实验过程中保持台面整洁、打扫卫生、不浪费药品、爱护仪器等,同时还要考核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每有一次操作不规范都要扣分,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考核如考核产品的产率、外观以及产品的级别。(3)实验报告的评分原则改为重点对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进行打分,实验记录要详细、实事求是,数据处理准确,同时也应包括报告中学生对实验的创新点进行加分。(4)平时表现的考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每一个班组对同组的同学进行打分,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奉献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良好的实验素养。其余两方面由老师进行考核,为每次的考勤情况以及实验纪律的遵守情况。(5)实验理论、技能考核为实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验操作的考核,理论考核采取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为每个实验项目的原理,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实验技能考核主要对整个实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由老师指定操作考题,学生单独进行现场操作,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加入实验素养的考核,其作为额外的加分项或者减分项。过程考核中问题回答占15%;过程考核占30%;实验报告占25%;平时表现占10%;实验理论、技能考核占20%。这一阶段,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这是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的阶段,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的阶段,也是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发挥各种能力的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段。

第四阶段,交流讨论期,主要是教师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点和重点以及示范一些基本操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这一阶段特点是教师点评为辅,尽可能开展一些热门问题的讨论,即进行考核过程的第一部分:问题回答部分。

第五阶段,巩固创新、总结期。学生在了解了自己和别人的实验之后,又会涌起再度尝试的欲望,在这一个阶段,学生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在得到启发后做一些调整和创新,进一步使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同时进一步规范和熟练操作技能,并进行实验报告的书写,也要将实验过程中发现和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本次实验的创新点写入到实验报告中去。

通过课程的任务驱动和过程化考核,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和操作技能,深化扩充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归纳写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30).

[4] 安改娣.高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5篇

会计模拟实训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现已在全国各地高校和中职学校中普遍开设。我校是在2007年开始开设这门课程的,实践表明该课程在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但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努力促进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会计的传统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例题演示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例题中涉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用文字来说明,涉及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则以会计分录、“T”形账来代替,这一模式过强的理论性使社会阅历浅、对企业交易事项发生过程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难以掌握。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出现给传统僵化的会计专业教学带来了改变。所谓会计模拟实训就以企业日常会计业务中发生的原始凭证为对象,模拟企业真实发生的交易事项,通过实际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相关账簿、进行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演练,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会计理论的实际运用,熟悉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运作。 会计模拟实训是会计教学方面的一大突破,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有着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方法,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实现会计原理的传统课堂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的有机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仍是学习会计知识的基本形式,学生只有先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会计基本原理,掌握现代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才能顺利开展实操训练。会计模拟实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适应性,加深、巩固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认识和领悟而设置的。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模拟实训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的,二者的有机衔接形成会计教学的有效形式,使会计知识由抽象变得具体,由晦涩难懂变得生动形象。许多理论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合理组织和管理会计模拟实训教学

会计模拟实训既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也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实践,能否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和管理会计模拟实训教学:

1.因地制宜选择实训教材 要成功开展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必须选用合适的配套教材。会计模拟实训的教材是比较多的,根据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会计模拟实训的内容也可相应地分为“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等。会计模拟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实际工作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要把以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所以实训内容应有代表性和侧重点,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校目前的做法是在学生学完《财务会计》后,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容结合起来开设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一般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集中进行。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中,也可结合学习内容安排分项目的模拟训练,例如出纳业务、填制凭证业务、簿记业务、报表业务等。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一般为中小型工商企业及其他基层单位,许多小型企业的一些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在学校里都没有接触过,因此不少学校都曾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编制教材,我校也正在着手编写一本专门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的会计实训教材,以更好地提高我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对不同企业具体会计业务的适应性。

2.正确选派实训指导教师 实训指导教师的正确选派时能否实现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实际效果的关键环节,但许多学校对此不够重视,安排的实训指导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教师没有企业实践经验,业务不熟练;没有责任心,没有与学生进行同步实操;不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这都使得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我校在选派实训指导教师时确定的基本条件是:从事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理论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师专业知识全面,业务流程熟练,指导耐心细致等。我们尤其强调在学生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同步实操,因为教师只有自己动手操作实训业务资料,才能形成一套完整标准的示范性材料,以供学生学习参考。同时只有教师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发现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灵活安排实训组织形式 实训过程的组织形式要视具体的实训内容而定。如果是按业务性质分项实训,如货币资金的核算、存货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等,则应要求每一位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各项实训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便于教师组织学生集中实习。如果实训内容为某单位在特定会计期间内一套完整的会计业务资料,可以将学生分组,在每一组内按照会计机构内部各岗位的分工,实行分岗操作;也可像前面分项业务实训内容一样,由学生单独完成全套业务资料的操作。但无论是企业全套业务的综合实训还是不同模块业务的分项实训,均以学生独立完成较为适宜。这样一是便于学生集中统一操作,可相互切磋,二是方便教师集中指导和组织管理,三是让学生既能了解不同业务内容和不同岗位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又能掌握全套账务处理流程,熟悉全盘业务,为学生走上社会从事实际会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实训中的细节性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训的过程中,我发现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学生根据原始凭证解读经济业务的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课本上的原始凭证与经济业务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通常会有对业务的简单描述,学生一般会据此推断出业务内容而填出正确的记账凭证。但是如果教师有意将不同日期、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混淆在一起,让学生编制记账凭证,很多学生就不知从何处下手,不是重复就是漏编或错编记账凭证。这说明学生对原始凭证不够熟悉,根据原始凭证解读业务能力和对原始凭证分门别类处理的能力不强,教师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应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在会计工作中,数字及文字的书写要求严谨、细致,对文字和数字的书写要遵循规范操作,做到整齐、清晰、美观、易于辨认,特别是对阿拉伯数字的书写有一整套严格的规范要求。现在在会计工作中电脑运用已普及,但手工会计凭证、账簿等资料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会存在,作为未来的会计人员,手工记账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也是会计人员工作面貌的一个展示窗口。但是,不论是在平时作业还是在实训操作中,许多学生的书写总是龙飞凤舞,不论文字还是数字都写得很大,占满整行或整格,难看、难认、更难改,所以从实训作业第一天开始就应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最好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会计数字书写训练。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多元需求;ERP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ERP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收录日期:2014年5月7日

一、ERP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虽然很多院校开设了ERP综合实训课程,但由于设置时间短,效果并不明显。可见,ERP综合实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各专业存在“油水不沾”的局面,不能满足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多元需求。ERP综合实训课程完成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生产制造、财务链、供应链、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模块的仿真学习,这些内容涉及工商、税务、审计、卫生、环保等方面,单凭一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仿真练习,学生不能全面了解掌握各类企业五年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既不满足各专业教学资源共享、融和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多元需求。

(二)学生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教学需要。ERP综合实训课程虽然凭借其精良的教学设备、完善的教学课件、精心构思的仿真实验设计,有效全面地展示了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但由于没有将各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各专业学生的优势特点,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协调处理能力,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满足“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教学需要。

(三)现有课程体系的先天不足,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性要求。近几年,许多大、中型企业都在上ERP软件;业界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第一句说明ERP是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否则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就会失去竞争力,终将被其他企业淘汰;第二句说明ERP人才奇缺,各高校培养的ERP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或不适合企业的需要。如果不对现有的ERP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难以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也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创新性要求。

二、ERP综合实训课程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在满足“工学结合,深度融合”教学要求的同时,创建经济管理专业综合性模拟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细分ERP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开拓出一个既满足各专业教学资源需要,又满足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多元需求的人才新模式。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详细设计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模块细分,并设计各个模块之间数据交换接口和详细操作步骤,达到课程教学内容精细化,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可以动用的教学资源,从根本上创新教学内容。

每个模块具体包括的内容有:(1)ERP综合实训课程导入:ERP综合实训课程系统介绍;(2)财务管理领域:企业资本的构成模型;企业赢利模型;现金流管理理论;融资的理论;全面计划预算理论;费用成本控制的理论;(3)物流管理领域:VMI、产供销平衡;(4)生产管理领域:产销排程理论、产能管理、JIT准时生产理论、设备投资与运行管理;(5)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管理人员能力雷达、均衡理论、绩效考核;(6)团队管理领域:团队的特征、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7)决策支持管理领域:决策支持管理模型、企业信息化的价值。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教学采用模块分解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演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一学期可变换多种教学方法,不同模块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研究出融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的创新型教学方法体系。以项目教学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1、项目引入环节。要求教师呈现与项目相关的职业情景,提出项目完成的有关要求。

2、制订计划环节。要求学生借助查阅相关资料、手册,收集信息、制订计划、人员分工、资源分配,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关建议。

3、项目实施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计划,对资料进行深加工,完成任务,形成“产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

4、评价总结环节。根据学生形成的“产品”,包括文字类和实物类两种,以“知识”、“态度”、“技能”等为标准,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做”教学模式,由多名教师成立一个虚拟的ERP教研室,将所有讲授ERP课程的相关教师集中在一起,并有相应的职责分工,每个教师教授和指导自己的专业内容,并明确教师之间协调、衔接的方法和步骤,分专业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实现分组、角色扮演、业绩考核等活动过程程序化,进度合理化,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三、结语

通过建设ERP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创新实施方案,推动ERP综合实训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ERP综合实训课程授课质量,既满足各专业教学资源共享、融和的需要,又满足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多元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石岱峰.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

[2]刘娜.ERP沙盘模拟在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科技信息,2011.22.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7篇

明确中职学校的实训课程二大特点

烹饪实训课程在设置上受到教学模式、实习经费、师资力量、观念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理论课、基础课的安排率普遍高于实训课,致使教师难以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也出现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脱节的现象。这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很难开展有效而又扎实的烹饪实训课程教学。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差,但他们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实训课程的教学充满兴趣与积极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实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专业教师的烹饪操作技能。在有些中职学校,烹饪教师就是酒店厨房的师傅,他们虽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在教授学生方面很难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技巧。同样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较低,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烹饪实践的教学质量。

规范实训课程教学实施

规范实训课程教学,教师首先要统一编制实训课程大纲、实训课程教案、实训考核标准,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实训成绩测评等工作,明确规范实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实训教学的课程要合理安排进度,充分保证学生在实训课程中能够通过练和做,更加稳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其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心到:即是教师要赋予丰富的情感,表现在爱心、细心、耐心和信心。中职学生有时过于活泼好动,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教师没有做到心到,很可能学生会出现反感,实训课程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眼到:即是教师在指导中要善于观察,做到“眼观六路”,观察学生是否按照要求规范操作,观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看准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生的每一个操作动作都能够达到正确性和规范性;腿到:在实训指导中发现的问题都是靠教师的双腿发现的,通过不停地走动,看到每个学生操作训练的姿势,操作的步骤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才能保证学生操作技能的质量;口到:烹饪实训课程通常会出现实训人数过多,不能保持安静的教学环境,再有教师精讲示范时间有限,导致有些学生往往会忽视教师对技术要领和关键问题的讲述及演示,在自己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又不好追问,从而导致不能很好领会和掌握操作技能。所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发现的问题重点突破,精讲细透,使学生明确操作失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手到: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勤动手,对个别差异性的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演示。学生掌握一种技能就是要通过反复的示范――模仿――体会――操作,才能达到熟练,才能为自身所用。

坚持实训三大原则

安全第一的原则。烹饪实训课,是一场刺激的教学过程,它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性。比如在刀具的使用上,如果不注意使用方法或者学生之间出现打闹现象,极大可能地会出现安全事故,很难防微杜渐。所以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安全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内容,严格要求学生听从指挥,规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在确定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训练技能,提高水平。

以练为主的原则。实训课不同于理论课,应当以少讲多练、少说多做的方式进行训练,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技能,才能在基础的菜肴上进行创造、创新。

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原则。首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菜肴的设计、原料的准备到菜肴的成品,在保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规范实训课三大环节

做好实训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是学生技能训练能否达到要求的第一步,在物质方面,要提前准备好实训地点、实训原料、实训工具及设备等。在思想方面,要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熟练掌握各环节的知识目标、技能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做好实训课前的知识精讲及示范。这一环节决定了实训课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将操作要领做到精儿不散。精确地简明扼要的讲述实训课程的理论要求、实训目标、实训步骤、实训安全要求及其他注意事项。在教师给学生进行示范过程中,通常可采用慢动作演示法、分解步骤演示法、重点演示法、边讲边做演示法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做好学生自主操作过程中的指导。首先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尤其是教师的精讲示范之后,需要重点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操作任务。其次通常烹饪专业的实训课程,都是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出现懈怠的情绪,因此我们不但要严格控制课堂纪律,还要时常对学生进行巡回教学,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做到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障碍,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做好实训课后的总结反思。对学生的实训操作应严格要求独立完成,并认真填写实训报告。在学生结束实训操作后,应对学生的实训成品进行点评,点评方式可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个别点评、技术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和分析在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及时梳理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加巩固操作技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将烹饪实训课程教学规范化、标准化是减少烹饪实训课潜在危险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利条件,更是为胜任工作岗位建立夯实的基础。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加工3》;教学;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24-02

一、序言

《机加工3》课程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践课,是在《机加工1》、《机加工2》的基础上,对技能的进一步提高,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普通加工机床按照设计的工艺方案,完成零件的加工并能够解决现场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课知识有效付诸实践,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增加了实践经验,为今后从事机械加工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实训载体所用零件源于真实的产品,教学设计规范、细致,课程考核方法科学合理,可为广大教师教学提高一定的参考。

二、教学设计

本课程根据国家车工、铣工职业标准中级和高级涉及的加工知识和技能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产教结合工作过程为依据、真实零件加工为载体,突出车削和铣削加工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方案与方法

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并且需多名教师同时授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课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两人一机、分工种专业化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唯有多动手,才是提高动手能力的王道。课程教学中,严格保证了两名学生一台机床进行实训。

2.规范、细化教学方案设计。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保证不同教师所讲的知识一致,课程规范、细化了课程教学方案,吸收工业化思想,已改传统的提纲性教学方案,精细到分钟该进行教学内容。

3.注重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逐步实现从培养“职业技能”到“职业素养”提升,十分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工厂真实环境育人,严格按照工厂业务流程进行,执行“三检制度”以及工厂现场管理的“5S”要求。在实训的过程中同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便毕业后能够零适应融入工作岗位。

四、考核方法

1.突出零件加工的完整性、精准性要求。实际生产与实训教学对零件要求出入较大。实际生产中未加工完成,即意味着对客户工期失约,会带来信誉和效益受损,实训过程的评价同样要求规定时间所加工零件的完整性;同理实际中一个产品的某个尺寸超差即意味着次品甚至废品,实训过程中考核同样要严格测量每个尺寸及表面质量和行位要求的符图性。

2.注重考核的可靠性,注意职业能力的考核。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仅仅取决于最终的一次考核,需注重平时每个教学单元的考核,全过程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注意职业能力的考核,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和考核。

五、教学效果

课程的教学从源头上引入真实的零件,突出了真实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采用两人一机,保证了训练的时间,细化、量化教学方案,解决了师资可能带来的差异,并且全过程融入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考核的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士博.高职“生产性实训模式”研究[Z].四川省高教学会课题,2008.12.

[2]唐燕.工科院校实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探索[J].河南科技,2014,(9).

[3]蔡容.机械制造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4,(7).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单片机;实训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洪洲(1982-),男,吉林长春人,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讲师;周丹(1984-),女,重庆人,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讲师。(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塔里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TDGJ13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90-02

单片机实训课程是农业工程类单片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下设各专业均开设单片机课程,它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单片机实训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农业工程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对农业电气化与现代化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单片机实训课程是将理论课上学到的纯理论以实践的方式重现并且加固。单片机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为学生提供好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单片机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传统单片机实训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单片机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疆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对人才实际技能的要求不多提高,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越来越明显。[1-3]例如,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依然以理论基础为主,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并且在选择试验时完全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例题指导学生实验。实验指导书上的一些实验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并且指导书上的实验都已经给出了接口电路原理图、接线图以及参考程序,这对学生没有任何挑战性,只要机械地按照指示连接电路图,并且将参考程序烧入开发板就成功了。这样的试验模式对学生来说,缺少刺激其设计思想的动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考核中,以实验结果为考核标准,这样对一些学生来说不公平,并且会使学生对单片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农业工程类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因此,对农业工程类专业单片机实训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实训课程要点分析

实训教学是单片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4,5]是学生真正去企业进行实践性工作的桥梁;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改革实验教学,强化实践能力。

1.选择适合与本专业学生学习的实训内容

要结合现有的硬件设施、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新疆建设发展的需要,选择与之匹配的实训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对现有的硬件设备水平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前期的理论教学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新疆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下对单片机设计需要的技能程度和水平进行调研来确定发展的需要,进而确定单片机实训课程的授课内容。

2.增加综合设计性实训课程,增设开放式实训课堂

现有的单片机实验多数都为验证性实验,实习也多为验证性和机械性实习;学生都是按提示将实验做完。单片机实习都是从电子市场中买回的功能模块套件,学生只要按照拼图的方法将元器件焊接到PCB板上,将程序的工程文件烧录到单片机上,作品的基本功能都能实现,根本就没有调试环节实习就结束了。因此,应该增加综合设计性的实训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单片机实训课程的兴趣,刺激其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整体设计和局部细节设计的思想,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题目内容增加接口电路部分的设计和软件驱动部分,接口电路复杂了,模拟元器件应用增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元器件的选型和硬件电路调试的能力,软件驱动部分的增加,还是学生在每一次软件设计时都不会太容易将程序调试成功,这样会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以往的实训课堂都是按时按点的,和学校的作息时间及教学计划进度等一致,这样的模式有其优点,但同时也限制了一些对单片机实训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应该为这类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开放式实训场所,开放时间不受限制,有兴趣的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来这里接受培训,安排相应的老师定期和不定期地为学生进行实训授课和答疑。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兴趣的学生会完成一些单片机应用的设计。

三、产学研模式的应用与分析

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是,产学研教学模式在单片机实训教学中还很少被应用。产学研模式是在课程授课时,授课内容针对实际生产的需要设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学习完全是为了生产做准备的。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根据实际生产的发展需要、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根据现有的生产现状预测未来生产的需要;根据这些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同时刺激学生的实际研发能力;单片机实训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面向生产,面向研发;因此,产学研模式适合于单片机实训教学。

实训课程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钳工实训;课程教学;探讨

钳工实训课正是对学生进行钳工技能培训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自动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是机械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如何使学生学会并较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满足各岗位的用工需要,是从事钳工实训课程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挈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注重“学中练,练中学”的综合教学模式,作出几点教学探讨如下:

一、理论讲述为主,直观教学,形成基础实训的教学体系

对初入门的钳工学生来说,教师的理论讲解意义重大,通过对钳工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感性认识。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变陌生为熟悉,一步步领进“钳工”大门。在此基础上通过基础实训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零件加工的工艺知识、锻炼学生的基础动手能力。如锉削、錾切、锯切、划线、钻孔、攻丝、套扣、装配等是钳工实训,是学生对机械制造认识的开端,只有具备了基本操作技能,才谈得上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对机械制造才会有整体认识的基本操作。

在讲完《基础理论》内容后,带学生进入实训和生产车间有序进行现场教学环节,学生会看到在实习场地显要位置张贴宣传挂图: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的操作动作分解图。学生更可亲临钳工车间熟悉其布局,知道常用的钳工设备,把书本上的图片变成鲜活的机器,让“不动”变“能动”。

二、演示为主,讲练结合,形成操作实训的教学体系

为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在讲授钳工基本操作的专业理论知识时,如工作原理、加工特点等教学过程中,就需讲明每个课题工具使用方法、动作要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在重点难点上下功夫是掌握技能的关键,以提高注意力和做好战胜困难的思想准备。比如:錾削姿势的训练,目的是掌握錾削工具的使用方法,要求站立位置正确、錾子、手锤握法正确,锤击准确有力。挥锤击錾能否“稳、准、狠”更是一个需要犯法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过程。这时指导教师的示范动作就尤为重要。教师在演示錾削挥锤动作时,必须从腕挥练起,动作可分两部分,一是手持手锤通过腕动,引锤向上;二是通过腕动,挥锤向下击打錾子。要求击打瞬间锤头中心准确地与錾子中心重合,促使其动作熟练无误,再进行肘挥、臂挥的练习。借助教师娴熟的动作、流畅的讲解边讲边做。使学生们都能直观的看到这一课题的正确训练方法和实际操作清晰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训中学生对自己的站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这就需要反复练习和指导老师的巡回督导。通常我们可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学生做到自查自纠,教师做到现场指导。指导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勤”即嘴勤、脚勤、手勤,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还没形成的不标准、不规范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这种演示为主,讲练结合进行课题的训练,直到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要领,较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

三、训练为主,技能测评,形成综合实训的教学体系

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单项操作技能后,应有计划地把各单项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的综合训练,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教师应根据所授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及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既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是个考验,又是对实训结果阅兵。这种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操作技能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发现和掌握每位学生掌握进度情况、熟练程度,有的放矢地做好个别辅导,做到“一题三面”促使学生快速提高操作技能,做到“熟能生巧”。以教材复合作业手锤制作为例:通过制作手锤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划线、锯割、錾削、锉削、钻孔等基本内容的全面应用。使学生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合理、准确选用和正确使用工具,并可实现从毛坯到成品的“一条龙”制作过程。因而加深巩固了基本知识,把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体现出“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成品工具时,他们为自己学到一定技能而骄傲、高兴,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可借助“优秀作品展览”带动全体同学掀起“比、学、赶、超”的技能大练兵。

经过多年的教学反思告诉我们,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实没有定论,也没有照搬照套的公式。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随着机械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要求钳工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随之提高发展。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学习新工艺充实新知识,从中找出先进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既有科学的文化知识,又有过硬的生产技能的建设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全.从钳工实践谈技能训练课的教学[J].贵州农机化,2002(4).

[2]黄智华.钳工实习课教学心得[J].职业,2009(3).

上一篇:护理心理学范文 下一篇:监理规划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