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个人小结范文

时间:2023-02-28 20:59:38

实训个人小结

实训个人小结范文第1篇

这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年月日。今天的就要踏上社会实践的征途。首站是幼儿园,为这里的孩子带去爱,为他插上爱的翅膀,同时让我与童心一起飞翔。为他讲解如何去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爱我可爱的祖国。

与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熟悉环境。当我迈入幼儿园的大门时映入我眼帘的孩子们小作品吸引人眼球的装饰品以及幼儿一天的食谱,然后就是幼儿大型的游乐场地。看到眼前的一切,感觉顿时回到童年时光,进入了童话的王国,孩子们世界。通过听课初步了解老师们教学方式,大致掌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授课特点。老师们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了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我觉得较有特色较为精彩的上课前的八点到八点二十分的聊天时间,也就是培养语言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是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想说,敢说,喜欢说并有机会说并能拿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特殊意义。这里,老师首先引出小朋友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然后由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围绕这个话题说说他看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举手都极为踊跃,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让老师知道他举手了举手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社会实践的第一天。老师再向他阐释她看法,这样既及时纠正了有些小朋友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可谓是一举多得。

协助保育员打扫卫生、整理幼儿寝室。保育员,第二天。作为幼儿教师的助手,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天我才真正体会到想要看护这些四五岁的孩子们有多不容易。来到幼儿寝室,看到一张张小床,床上面还有可爱的卡通图案,想到正在酣睡的孩子们心里真是羡慕,多幸福的孩子们啊!真希望他都能够健康的成长,长大以后成就一番事业。

进入了幼儿园各班级,接下来的五天里。参与幼儿上课、游戏、活动、看寝等工作。解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情况,体验到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拿起一本故事书给孩子们讲故事,翻开书,书上竟然一个字也没有,都是简单的图画,天啊!这需要多么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讲好这个故事啊!一页一页的编着故事,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睛,带着浅浅微笑的嘴角甜甜的向上翘着,仿佛也融入了当中,当一个天真的孩子真幸福!故事讲完了孩子们都抢着要自己再给大家讲一遍,还说一定讲的比我好,这样刚好,就让孩子们来个讲故事比赛,这样可以让他游戏中锻炼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力。听了讲的故事,心里生起了一种惭愧之感,一个孩子讲的故事竟比我生动百倍!

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课,应老师的要求。面对他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感觉到肩上的重担,这一刻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之重。给孩子们上课是见习以来最难忘的一天。上课前,不断的回想着见习时老师上课的情景:老师那始终带着笑容的脸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告诉自己要笑着上好人生中的第一堂课。开始上课了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揣着老师帮我修改的教案迈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讲台”虽然很紧张,但是不段的提醒自己,只有笑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你才能和孩子们拉近距离,课上孩子们都非常听话,瞪圆了眼睛听我讲课。孩子们很聪明,没多长时间就学会了一首儿歌,伴奏下,放声唱着,弹琴时虽然背对着他但听着这天真的歌声,能想象他可爱的笑脸,自己也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实训个人小结范文第2篇

从无知到认知,通过这段时间的生产实习。深入了解了公司和社会,从开始的磕磕碰碰到后来的工作起来还算顺利。整个实习过程中,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想说的很多,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公司章制度

虽然有一些校园纪律在约束自己的行为,学校里学习生活。但相对于在公司里工作,还是非常懒散和不受控制的因为这校园纪律大都是警告性质的不会对自己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公司里工作,方方面面都有详细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就像高压电线一样,如果触犯它就会受到惩罚,这些影响可能会对你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坏的影响。同时,要成为一个非常职业、非常有素质的职业者,必须积极地去面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刻苦的来把工作做好,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做的完美。而作为一个职业者,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态度会是自己发奋工作的原动力。所以,要成功地进行实习,必须首先树立去认真负责、刻苦、积极进取的职业操守,像一个真正的职业者一样要求自己。

2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少说

要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公司工作以后。关键是看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的掌握。态度不好,就算自己有知识基础也不会把工作做好,刚到这个岗位工作,根本不清楚该做些什么,并且这和我学校读的专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刚开始我觉得很头痛,可经过工作过程中多看别人怎样做,多听别人怎样说,多想自己应该怎样做,然后自己亲自动手去多做,终于在短短几天里对工作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慢慢的自己也可以完成相关的工作了光用嘴巴去说是不行的所以,今后不管干什么都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少埋怨

同事也不好相处工作也不如愿,有的人会觉得公司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经常埋怨,这样只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情绪,不但做不好工作,还增加了自己的压力,所以,应该少埋怨,要看到公司好的一面,对存在问题应该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去埋怨,这样才能保持工作的激情。

4虚心学习

碰到很多问题,这次实习过程中。有的懂得的也有很多是不懂的不懂的东西我要虚心向同事或领导请教,当别人教我知识的时候,也应该虚心的接受,不要认为自己懂得一点鸡毛蒜皮就飘飘然。

就怕一错再错5错不可怕。

工作中第一次做错了不要紧,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公司领导会纠正并原谅你但下次你还在同一个问题上犯错误,那你就享受不到第一次犯错时的待遇了。

实训个人小结范文第3篇

1.1依托当地企业做好调研工作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尤其是为当地社会输送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建设,因此做好调研工作,必须依托于当地企业。调研工作不能流于表面,要发动整个教学团队的力量。首先,从专业层面应该有整体规划,确定调研的时间段、调研哪些企业,到具体实施阶段,老师下去调研的时候不能仅仅是盖个章回来就了事,应该提供现场调研的图片、个人小结等资料,另外为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专业层面可以发放调研津贴。材料收集好之后,要依据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工作,提炼出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用的信息,尤其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综合人才、岗位能力分析、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情况等。

1.2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是校企合作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在人选是一定要经过筛选,务必选择一个对整个专业发展能够提供指导性意见的人,这就需要他有在这个行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另外需要热爱教育事业,不能只是来挂个名,开个会,还需要在平时的各项工作中直到作用。

2.做好课程体系建设

2.1根据专业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

每个专业发展的沿革不一样,所以制订课程体系时绝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尤其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很多课程的开设是需要硬件支撑的,因此有些课程其他学校能开,本校可能开不了。另外,要充分考虑到师资情况,校内教师上不了的课程,要请企业老师来上课,如果连企业老师也找不到合适的,就得考虑这门课程是否能开设。

2.2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高专的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技术型人才,因此要充分做好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理实一体课程要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决不能只在黑板上写写划划了,现如今90后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老师一定要充分备课。师生双方应该在实验实训室边教、边学、边做、边评定,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做好学期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每个学期的实训内容可以是基于某门课程的也可以是基于多门课程的,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可以基于电工电子技术进行维修电工的实训,也可以综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安防技术、消防技术等进行智能管理系统综合实训。这种生产性的实训课程要尽量聘请资深的企业人员参加,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提高专业技能都有帮助。另外,做好顶岗实习和毕业项目设计。教师在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时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依照个人的喜好,这就需要专业层面制订合理的规章制度。最后,做好职业认证工作。要为学生制订弹性的证书获取机制,每个学期的实训课程尽量为学生提供考证的机会,告诉学生哪个证是必考的,哪些证书是选考的。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考合适的证书。

2.3改革创新考核方式和评价模式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在改革创新考核形式上,可以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可以积极推进过程考核,让学生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能够得到回报。总之,真实、客观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让其明白处于集体中的责任。

2.4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这种偏理工科的专业,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以后想在社会上立足并且过得幸福,这跟人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并不完全依赖于个人的技能。因此在开设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上述能力的培养,可以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法规常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课,也可以开设电影艺术欣赏、围棋、书法等素质拓展课。另外,可以在以专业为单位积极鼓励学生创办或参加社团,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让他们提前了解和融入社会。

3.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

人才培养制订好之后,不是说就一劳永逸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动态评价机制,并且能够根据评价内容及时进行调整。首先,每个学期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课程开设情况调研。这部分信息来说可以从企业教师、学生、同行、视导组等方面获得,但是最可靠最直接的数据应该是来源于学生。开设学生座谈会非常有必要,但是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多听改进的意见,如果有些教师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实犯有严重的错误,则应该及时更换教师。其次,课程开设之后,要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结合每年进行的专业调研工作,确定下一届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需要开设,或是课程标准是否需要调整。最后,出现问题需要进行调整的时候一定要得到系部的支持,尤其是牵涉到教师个人利益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阻碍,但是要想将人才培养更好的执行下去,建立在动态评价之上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实训个人小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能型软件人才;教学理念;职业技能;教学方法

软件蓝领一词来源于印度,泛指技能型软件专门人才。目前全球软件与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依然巨大,并以膨胀方式持续增长,外包市场需要大量技能型软件专门人才。上世纪末,“千年虫”解决方案成就了印度,使之成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强国,令世人瞩目。在印度的软件企业中,软件开发如同传统产业的流水线作业,每个基础编程人员按照规定的工序加工某个标准件,从而实现工业化生产,正如印度卡纳塔卡邦首席行政长官Krishna在解读为什么班加罗尔会成为印度乃至亚洲的硅谷时回答,除了教育,还是教育。

目前,在我国软件企业中,人才缺乏是制约软件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依然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面临最大的教学问题是企业求贤若渴、却英才难觅,其根源在于传统的“本科压缩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笔者针对技能型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总结,其目的是为了探索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若干教学问题

2001年12月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通知,批准清华大学等35所高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旨在通过软件学院的建立,实现软件人才的跨越式发展。在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中,明确提出面向软件产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的专业定位。2003年教育部批准建立了36个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IEEE-CS组织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SWEBOK2004,在指南中划分了软件需求、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等lO个关键知识域,规定了每个知识域中的具体教学内容,如“软件需求”知识域有需求基础、需求过程、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需求确认、需求实践等教学主题。

回顾多年的软件工程专业发展,我国各高校中已有近200多所院校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相继出现。为了支持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自2006年起,商务部开始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人才培训计划,2007年教育部在“质量工程”中加大了对信息类专业的支持力度,软件工程专业列入第2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修订的学科目录,把软件工程新增为一级学科。这充分说明软件工程专业和学科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已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政府层面安排的各级各类专项培训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大学生增加软件与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鼓励外包企业新增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各类人才培训项目,重点培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服务外包企业新入职员工。培训内容包括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定制培训、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国际认证培训、行业标准及相关知识产权培训、大学生实习项目及勤工俭学培训、企业新人职人员岗前业务技能培训等。政府层面出台的政策目标,主要是为了建立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培训体系,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软件产业需要,加强高校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深化高校与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的合作等。

综上所述,市场对人才需求仍有较大缺口,适应产业市场不断发展的软件工程专业教育任重道远。培养技能型软件人才已经到了应该采用全方位、多渠道、企业广泛参与的多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企业人才短缺、现有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本文主要讨论3方面教学问题:

(1)实践教学理念。在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理念必须符合产业标准和项目规范,软件项目的成功取决于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必须遵循软件工程规范,规范是指项目规程和实施项目的相关技术标准,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求其核心的基础知识,不求知识全面。

(2)职业技能结构。通常职业能力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其职业技能可以划分为,特定技能、通用技能、核心技能3个层次,其中的核心技能具有普遍适用性,在职业生涯中受益终生,此外个人的职业素养也是一种职业能力,主要有交流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文档的规范写作、分工合作、团队协作、敬业奉献等。

(3)实践教学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软件工程原则,根据“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具体程序员”的人才结构组建项目团队,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和技术规范实施项目,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产业技术、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项目实训从最简单的项目做起,在强调掌握具体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善于交流、勤于沟通,逐步提高职业能力。

2 实践教学理念

印度软件企业快速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按照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方式培养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结构。分析软件产业特点,任何大型软件项目的实施,团队是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础,如图1所示;把大项目分解成无数小模块任务,要求按照具体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施工,遵守项目流程,如图2所示;不同层次上的人员有着具体而明确的分工,在合作或协同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相应的沟通技巧和职业素养,团队角色职责如表1所示。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框架中,工作指南规定了要完成的任务步骤、方法、进度等,各“角色”执行任务时必须参照工作指南,工作模板是指“角色”按照计划进度完成具体任务以及必须完成的各种文档结构,QC根据指南,逐一核对任务列表,通过检查表监督各角色是否按进度执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某个项目)一起学习和工作,团队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机制。例如项目专用的公告牌(公告、通知、状态报告),项目邮件列表;项目网站(文档、团队成员主页、相关的技术论文和笔记以及自学培训材料),项目会议(关于简报和问题解决方案),关于团队成员工作的最佳实践会议和讨论,面对面交谈等。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块地掌握实际动手开发能力,尽快与产业技能接轨,要求学生给自己制造一个理由来组织学习型工作团队,通过发放团队工作规范和模板,签订团队工作责任书、内部承诺等方式来提高团队学习效率。通过教学实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总结并提出团队、规范、交流的教学理念,团队是项目基础,规范是项目规程和技术标准,交流是团队成员的基本素养,其教学理念符合产业需求和企业实际。

3 职业技能结构

全球软件产业市场呈现两大特点,国际化分工合作步伐加快、产业化技术更新加速。前者使得软件服务外包成为全球性软件市场中的追逐热点,涌现了象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一些软件外包强国,后者说明软件产业中的技术从业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适应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和技能,尤其是直接面对软件开发环节中的技能型软件人才。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独到之处就在于软件企业的人才结构合理,其软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紧跟国际软件领衔企业的技术发展,快速更新教材,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使毕业生能迅速适应企业的需要,可承担任何大型软件项目中具体某个环节的规范且熟练工作。对于软件产业来说,教育部门提供大量技能型软件人才是软件工业化生产的基础,同时这种专门化知识结构的人才模式也将推进软件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化。因此,必须分析研究技能型软件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应该寻找培养这种能力结构的方式方法。

职业能力包括贯穿技术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现行教育部门或软件企业中的技能型软件人才的职业能力之内涵必须得以重新构造;已经不仅仅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代名词,职业态度、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交流和职业行为评价等因素都应纳入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原则正在改变学科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产业现场的实际需要和认同正在主导专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接受任务、解决问题、执行规范、完成任务,这是最基本的标准。例如对于低档软件人员不懂操作系统、计算机原理、关系数据库原理等常识,并不妨碍他编写代码、使用工具开发用户层界面等专门工作。所谓技能训练,就是掌握最基本、最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较浅的程度内掌握几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然后学习目前流行且高效率的软件开发工具(如果企业需要,还可以学习一些更加专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学习实用的软件编程、数据管理、硬件维护等技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提出“围绕编程规范,研究技能知识结构”的课程建设思想,把技能型软件人才的职业能力分为特定技能、通用技能、核心技能3个层次,其中核心技能是范围最窄、通用性最强的技能,体现了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技能,具有普遍适用性,在职业生涯中受益终生。特定技能可以理解为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来划分范围,例如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通用技能通常比特定技能的口径要宽,可以理解为在一组特征和属性相同或者相近的职业群中体现出来的共性技能和知识要求。我们提出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技能”边界,按照软件阶段划分,制定不同阶段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例如编码阶段,要求有规范代码书写、单元测试能力,专业教师(或项目经理)要善于观察、发掘、培养新人,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固化训练或交叉培养设计、编码、测试、文档书写或管理能力。按照职业成长过程区分,哪些人是技术型,哪些是项目管理型。哪些技能操作型人才。高校不是企业,企业也不该承担高校职能;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围绕职能能力训练,企业和高校之间有职责分工的边界,例如外包委托、实习见习活动等等。在职业素养和能力方面,着重在交流表达、规范写作、分工合作、团队协作、敬业奉献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训练。我们提出的软件工程专业的“职业素养”边界,坚持任何人都有“用”的原则,关键“用”到实处。刁钻苛刻的人“用”到测试上去,勤奋好胜的人“用”到技术攻关上,豁达人缘好的人“用”到项目协调上去,条理规矩的人“用”到设计上去。

在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知识只求核心基础知识,不求全面知识,知识教学内容必须与技术发展同步更新。软件工程专业“职业技能”方面的教材较少,这类课程建设有一定难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协作来组织开发此类课程,另一方面,借鉴真实项目的仿真实训来开发此类课程,此类项目的文档比较规范齐全,可实施规范训练。在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年级高低,使课程教学和训练仅局限于某个开发阶段,例如编码阶段,着重让学生看懂详细设计文档、规范编码书写、模块单元测试。另外,在课程教学和项目训练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说(交流)、写、做,特别是说和写。“说”可以通过组织定期或不定期、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议讨论,“写”可以写个人小结或技术分析等。这些内容和要求都应该作为课程建设的必须内容,并用恰当规范的格式或流程编写起来。

4 实训教学方法

根据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形式,开发出一系列实训项目,构建了以实训项目为主题的实训环境,明确提出以项目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以“职业技能为根本、工作体验为主题、知识点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如图3所示。

以实训项目为主题的工作模式,是仿照软件企业规范的运作模式,由教师(或项目经理)演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文档,安排学生编写详细需求、详细设计文档,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分片包干,个人承包,每人都有机会承担项目的某个具体内容(如编制模块,编写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规范化开发能力和团队分工协作,强化程序设计基础,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开发环境和工具。

以项目实训为主题的实训模式,通过实训平台让学生依照软件开发的规范流程进行训练,做到、学到、用到,加深理论、技术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平台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做出总结,阐明个人成果的理论依据、技术规范及采用的技术手段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软件工程原则,必须按照项目管理流程和技术规范实施项目,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项目实训从最简单的项目做起,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分工协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交接工作能力,培养责任心与完成任务的决心。

5 结语

实训个人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40-01

《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是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会计、商务英语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很多同学片面地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网上购物。其实,网上购物只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知识点,还包括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物流,网上证券,网上报关,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安全等等。在现有的教材中,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而中专学生最怕听的就是理论。作为老师,应充分利用中专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提高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消化课本的理论知识。否则,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搬,本课程会变得枯燥无味,欢迎度大打折扣。在多年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授课中,我觉得,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学以致用,一举两得。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以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的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在《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电子商务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一、任务的设计要讲究大小结合,融会贯通

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的,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少名词是涉及到会计、金融等学科。中专计算机班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只是理论知识弱,操作时不爱动脑,机械地完成一个任务,不考虑为什么要做这步骤。因此,课堂上对本书的任务设计就要讲究方法,认真考虑。首先让学生明确本书的任务,一个阶段、一章书或本课时的学生任务,并且各个任务之间应能融会贯通,不会因学习后面而忘记前面的知识点。

此外,在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到每节课的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的密切结合,并做到上机操作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来完善,让学生在上机中自然记住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例如,我设计的“网上购物”学习任务如下:

每节课有任务,学生将在老师的引导下,首先带着他们感兴趣的上机任务去学习,遇到问题会独立解决或请求老师、同学帮助解决,完成上机任务后,老师将上机任务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们会因上机而很容易理解,不再是枯燥无味了。例如讲B2C电子商务概念时,学生做完实训1中“小雨在电子城买了一部mp3”,他们就很容易理解“B2C”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了。

二、任务的实施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有利师生互动

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性、形式的多样性、学科的综合性等因素决定了电子商务教学不能沿用以往学科的教学模式,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完成老师规定的课堂任务之外,还必须花不少课余时间去完成相关的任务,如开通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等操作只能在校外才能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从“教师学生”单向结构转向为“教师学生”双向结构,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和帮助作用。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大量的新知识都必须要在网上获取,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内容,而应该同时关注现实中最新的电子商务发展及应用实例,做到与时俱进。任务有课堂任务,也有课后任务,课堂任务我使用模拟软件直接示范的教学方法,例如,畅想电子商务软件,指导学生进入操作软件后,模拟各种电子商务如B2C,C2C,B2C电子商务交易的前后台实务处理,结合平时淘宝网的操作,让学生进行讨论:模拟软件与真实的Internet平台有什么差别?课后任务是通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直接进入电子商务实践领域。充分利用Internet上的免费资源,如淘宝网、一拍网等C2C网站都是免费开店,我引导学生去物理银行开通网上银行,申请淘宝帐号,实地体验网上购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再收集开店所需要的各种图片,进行加工,开通网上店铺,让学生对自己的店铺进行网页的美化,对自己店铺商品进行正确的管理等等。学生在完成课后任务中,有问题可以通过QQ、E-mail、阿里旺旺等网络工具,向我提出问题,我都及时给予答复和解决。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感兴趣。虽然学生店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务网站,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现实中的电子商务网站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在这样的个人小网站经营中会遇到如店面的装修(相当于商务网站首页的制作)、网店的网络营销(相当于商务网站的推广)、网店后台的管理,如进货、与供应商进行网上贸易洽谈、通过网上社区、博客等多种手段进行网络营销活动等。学生如果完成所有任务,就能找到做“老板”的感觉,而且整个过程需要的花费只200-500元左右。

三、任务的评价应中肯,以鼓励为主

任务驱动法中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完成任务,老师在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中应给予中肯的意见,看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态度,而不应该只看任务的结果。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老师应多些鼓励和表扬,以激励学生努力完成下一个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在老师的鼓励、支持下,主动地完成任务,体验电子商务的内容,享受电子商务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种种益处,从而深深地爱上电子商务课,不少学生毕业后也从事电子商务工作。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将成为新世纪占主导地位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将更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与文献:

[1]宋文官.电子商务基础与实务第一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实训个人小结范文第6篇

一、顺学而导概念的理解

对小学第三学段语文综合性学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活动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由此可见,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势必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的主流,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时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进行帮助、引导。

二、顺学而导,揭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一)奠定课堂实效的基础

本单元课堂教学思路是:班级共同做课题。在做好班级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应用于自己的个人课题上;在班级课题中遇到的疑难解决后,学生得以领悟,那么个体课题的疑难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单元教学流程如图:

课堂内外活动量预设:课堂教学时间是12个课时,课外共同课题调查平均每人大约一小时(设备装潢组和高层采访组除外),持续课外调查为7天,个人课题的课外调查根据情况而时间不相同。

(二)顺学而导的重要课堂教学环节

1.“顺”共同质疑所在而“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在课堂上征询学生意见:要开展一个什么样的共同课题?学生七嘴八舌出主意,倾向性很明显。经笔者提醒,学生回忆起春游时在车厢里议论的一个话题——“为什么‘顺旺基’能在长河生意做得这么好?”笔者建议,既然这是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就在身边,调查也方便,不妨拿来做课题。学生们对找到了共同质疑的话题而高兴,达成了一致观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活动计划事关全局。随着七嘴八舌的商讨,学生们一起完成了以下方案:

2.“顺”疑点难点的解决而“导”,避免无效重复劳动

学在先,学而有疑;导在后,导而有效。教师的导,也不全是给予,而是启迪,是让大家自己解决疑难,复归于学。课堂就应该在现场生成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资料搜集。这次课题研究活动,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各小组要事先拟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怎样去搜集资料。一开始,各小组内还在讨论着,执笔人在纸上写了很多内容,当笔者一个个去巡视时,发现学生对自己职责范围内该调查的内容还是比较模糊。看来笔者要在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如何搜集资料这两方面给学生一些帮助,避免学生进行大量的无效劳动。

笔者在各小组已制定的计划上与学生一起商讨。第一步,分辨搜集的资料是否和研究主题有关,先去掉多余的,并且在调研项目设置上尽可能全面一些。第二步,看调查表所提问题是否简洁,若问题繁琐的,可能会影响顾客情绪而遭拒绝。与学生商议尽量用选择题,方便易行。经完善,列出了三个调查表(食品问卷调查表、顾客人数调查表、卫生服务问卷调查表)。有了这些表格,原本迷糊的学生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调查了。

(2)资料整理。资料整理是一个阅读和筛选的过程,也是一个继续搜集和积累的过程。一方面,阅读资料,去芜存精,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在观点形成的过程中会需要更多的资料,会继续搜集资料,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经过几天的课外调查,虽然学生们还有少许调查数据没到手,但资料的分析亦可以整理出雏形。课堂上要求各组利用已有资料初步进行信息分析和资料整理,一人执笔,其他人参与议论。根据笔者的具体指导,学生首先浏览和筛选材料,筛选的标准是:(A)保留与研究课题有关的。(B)数据若是在原表格上新加的,则有价值的要保留。(C)要注意资料中的数据是否与自己的想法有不同,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用于讨论。

筛选数据后,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从各组分析的结果看,进展很不错。

食品问卷组分析出五大点,其中一点让人记忆特深刻:有58%的顾客首次知道有这个店是路过看到的,可见这个地方是块宝地。小组集体达成一致结论:若再加大宣传,相信生意会更好。在分析人均消费金额时,原本是把早、晚餐的人均消费混在一起计算,但小组内争议不休,胜出者理由是:应该分开算,早餐与其他用餐不同,这个数据结果可以让读者更确切的了解此店的价格。

设备装潢组的分析很有条理,并且认为他们组要再增加周边小店的情况调查用于对比分析。

高层采访组的学生首次去就“采访”了六个问题,结果是总经理帮他把内容写在了纸上,其实他没有真正进行采访。因为小组内只有他一人,全班同学就来帮他检验调查内容,大家认为受访者只是表面应付,没有实质性地回答他所提的问题,觉得还没有达到采访目的。大家帮他支招,要求在经理的回答上再深入问下去,采访组再次出击,终于达到采访目的。

资料整理的成功为撰写研究报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攻破了难点,以下的教学流程就势如破竹,有“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3.“顺”错误生成的击破而“导”,保证资料真实有效

教师的“导”应是为“学”而设,即“导”从学生的学习中来,再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切莫把“导”与“讲”混为一谈。课堂随机生成的错误是教师引导的最佳资料。

首日调查资料上交,笔者看了一些数据,心里一喜——有现成的资料可用了。课堂上,笔者出示两位学生的调查表,让大家仔细对比后发表看法。眼尖的学生发现了三点。

第一处有关时间问题:第一个学生王璐的调查时间是50分钟,比规定的一小时少了10分钟。个人调查时间跟规定的对不上,最终将影响整个资料数据的准确性。王璐很惭愧地说因为爸爸有事所以她提前结束了调查,但这个确实是50分钟内的顾客就餐人数,没有虚拟计算过数据。笔者想,这诚恳的态度足以说明王璐对资料真实的重要性认识,就表扬了她的诚实,并同意她的要求——最后一天补做一次调查,修正数据。

第二处是统计方法问题:对比表格,学生明显看出第二个调查者傅思羽很细心,在表格上有小孩和其他人及总人数的三个统计数据的原始痕迹——画“正”字,而第一位没有,而且王璐表格内后两个分项的合计数超过了总人数,显然数据是不正确了。

第三处是活动小结:傅思羽同学有当天的活动小结,而且还自己加上了天气因素,分析了下雨可能影响来店就餐的人数。

笔者就地取材在课堂中总结:活动若没有原始依据,没有小结,时间长了记忆不深,不利于最后的信息分析。傅思羽的统计表记录详尽,统计方法方便又准确,活动小结很到位,给随后的调查人员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预设再精美,也不如充分利用生成的机会,以上两位学生的统计表为笔者当天的课提供了很恰当的例子。

4.“顺”单元重点而“导”,扎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的重点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一次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活动,是对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

虽然这个共同课题在实施过程中,集体活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较高,受益面广,但受时间限制,难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在共同完成此课题的时候,需要一个扎实的训练:学生各自实践做自己的小课题。

单元阅读材料的第二部分很重要,这两篇研究报告在做法和写法上都有差别,为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提供了范例。学生阅读后加以讨论概括,重点了解了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报告的写法。笔者在教学中还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这两个研究结论,都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具有科学性,这是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的最重要之处。

只要研究课题选择适当,相信学生也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而且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课堂上,笔者安排了四人小组互相读同学预先列出的五个最想研究的课题,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哪个适合做?哪个不适合做?讨论得出做什么课题最好。

(1)力所能及的(或者以后有继续研究可能的)。随机评:有两位学生想研究UFO,可以,如今新闻中对此类话题的报道也较多。

(2)真实的(事情或数据真实)。随机评:强调真实很重要,有位学生想研究小说《刷子李》中刷子李的刷漆技术为什么这么好,这个无法查,何况小说本来虚构的成分就多。

(3)实用的(有价值的,在物质或精神领域均可)。

(4)来自生活或校园的。

在课堂讨论后,学生的自选课题逐渐丰富起来:《别让蚊子爱上你》《夏日着装颜色的研究报告》《关于汤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爸爸为什么爱回老家》《学校周边小店销售和门口卫生情况调查》《小老板不好做——自己家庭工厂的调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从这些丰富的课题中,能够感觉学生已经有所领悟,潜能已有所开发。除个人自主调研外,另有两个是合作小组。一个小组是五人自主合作调研《学校周边小店销售和门口卫生情况调查》;第二个小组是由五个能力较弱的学生组成,因为他们各自想不出课题,笔者建议他们合并在同一组,共同研究《五年级近视近况》,笔者重点参与指导他们设计调查方案和活动总结写调查报告两环节,提出参考性的建议和意见,以期达到大家希望的理想目标。

三、顺学而导,展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1.合理沟通,减少活动的困扰

参与过调查的学生当天的家庭作业都有一个任务——写一篇与调查相关的日记,不论篇幅长短,只要真情实感。笔者所教的班有个习惯,批改日记后都要安排时间集体交流。日记反映了这些学生在活动中的喜怒哀乐。而学生的困扰之事归纳为沟通方面的比较多。笔者就建议大家一起来出谋划策,解决困扰,给同伴支招。好招数相继用上,接下去的几天,活动开展就顺利多了。

2.家长支持,保证活动的安全性

争取家长支持,是学校教育教学延伸的臂膀。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长一个固定短信:有关本周其孩子的表现及下周班级语文活动的新动向。自然,学习本单元,学生要外出参加调查的消息每个家长都提前了解到了。大多数家长通过家校联系本或短信交流,对活动情况进行了回复,有个家长短信回复说:“我女儿很内向,这样的活动应该多参加。原定本周我轮到通班,特意为此早早换好了班,准备为女儿参加活动保驾护航。”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外出调查环节,是让教师感到最棘手的环节。笔者班内有38人,调查内容不同,所需时间较长,一旦某个学生出现安全问题,那给家庭和学校带来的影响将十分巨大。可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束缚了学生调查的脚步。在这个为难环节上,笔者获得了所有家长的及时增援——每个学生外出调查时间与各自家长的自由时间得到了协调。笔者面对热情支持的家长,提出了建议——陪伴的家长只是保障孩子外出调查的安全,遇到困难给他建议和鼓励就行,不要包办孩子的任务。正是因为得到所有家长的支持,活动才能够顺利完成。

3.各学科知识及时补充,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这次调查研究过程中,涉及了数字统计、百分比计算、色彩学、EXCEL表格制作等新知识。这些新知识给学生增加了分析的难度,让学生迫切地想解决遇到的问题。一些学生集体去请教计算机老师,在电脑课上对EXCEL表格制作和分析及时进行了掌握;还有学生请教了美术老师有关色彩心理学的知识……新知识的及时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获得了顾客人数和人均消费额等数据,笔者询问学生能否拿出一个让读者一目了然的数据,他们一时想不出好的办法。这时笔者建议他们用百分比计算,这比提供总人数更明了。顾客人均消费金额在各价格段的人数所占比例要用百分比来表示,学生计算时就遇到了难题。我预先了解到,百分比知识在数学五年级下册中都还没讲到,于是我现场教了计算方法,聪明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掌握计算方法后,这个小组的学生都兴奋地重新进行了计算,并马上拿出了分析结果,看来挑战难度的提高也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推动后续学习,研究性学习显成效

(1)课题成果展显自信

这次课题研究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成果展示。从他们接受同学提问时的坦诚表情看,他们都做了细致的准备,无论是数据的搜集还是资料的整理及分析,都尽可能地做到了全面,也能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使自己的研究报告更完善。不仅如此,从学生的交流中也可以了解到,这次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涉及运用数学的统计和百分比计算、美术中的色彩学、电脑的表格制作、记者的采访技能等,学生认为自己都“快是全能的了”,自信也成了他们的一大收获。有的学生设想下次可以在爸爸妈妈开店、建厂前帮他们做调查,这样自己做的研究报告就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从长远来看,也许以后学生跨进社会,所做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就是在这里得到了启蒙。

(2)研究性学习显成效

有了课堂的扎实训练,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学写研究报告时就有了自信。我们学校的传统是每次春假、暑假、秋假和寒假都建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报告都会评奖。在暑假里,一个学生针对自己的小课题《小老板不好做——自己家庭工厂的调查》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完善。因为他的研究报告来自生活,有实际的调查和分析,从一个孩子的角度体验了“做小老板”的滋味,写下的研究报告被选为2011年《杭州市综合实践活动手册》中的示范材料;另一个学生写下的《长河一日游》获得全国综合实践活动报告三等奖;还有学生在自家搬进小区新房子时,根据全家人一起献计献策除甲醛的过程,写下了《巧去甲醛,我们安全搬新家》的研究报告,获得了学校一等奖……全班学生在去年秋假时再次共同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调查研究家乡古镇新貌,以导游身份写下了研究报告《长河金名片》参加了杭州市科技节创意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探索和研究,并且教师在各环节中加强顺学而导,要提高课堂实效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从成效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扎实的训练,自信心得到了增强,语文素养获得了全面提高。

实训个人小结范文第7篇

体育专业 实习鉴定 新体系

作为师范类专业,体育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其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校体育问题,发展学生正确的体育教育观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教育价值。自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教育学科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来,我国高师实习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专家、学者对体育教育实习做了诸多的研究,提出不同的体育教育实习新模式,将体育教育实习作为一个系统的、全方位培养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但因国家教育部门并未对教育实习内容、任务、方式出台统一办法,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成绩鉴定无法考证,没有规范化的考核标准,导致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各行其道,实习鉴定方法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对此如何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以保证本专业教育实习规范化、效能化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1.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

教育实习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基层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竞赛组织等能力,初步掌握体育工作的指导、组织与管理方法。从学校层面上,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验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质量,及时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和不足的一个标准。从教师层面上,学生的教育实习也是指导教师能力的一大展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是在学校和实习学校双重管理和指导下的岗位实践过程,实习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指导教师教学经验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问题。同时,实习期间的全程教学实践体系,使指导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成为贯穿大学生教育实习活动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2.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0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只有24%的学生没有实习背景,57%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教育实习背景,且实习内容与专业有关。多方实践证明:有专业实习背景的学生在就业时更占优势。通过实习,能够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寻找自身的问题,增进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从而缩短毕业生从课堂到岗位的适用期。就体育专业而言,其教育实习时间较长,从前期10天的校内实习前培训到中期40天的进驻各实习点教育实习至后期3天的实结。学生们通过实践其专业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思想观念能力、心态调整能力、适应生存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3.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人们的专业能力。就专业能力来讲,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找到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地位,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尤为重要。许多参加过教育实习的学生感言,短短的40多天实习期比整个大学4年学到的东西还多,通过实习可以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查缺补漏,在返校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学习以更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的弊端

1.实习鉴定内容空泛

实习鉴定应包括组织管理、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考核管理评价指标,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参与强调保障实习组织有序化,构建高效实习鉴定评价体系平台和支撑。实习学生强调整个实习过程的主体和重点,纳入考核范围中利于实习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指导教师是整个教育实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实习工作需师范学校带队教师和实习点指导老师的通力合作两方面完成,师范生进驻实习点后,指导教师的作用可见一斑。另外,实习单位和考核管理评价也是作为实现教育职能的支撑条件和保证。从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内容可知,参与者是管理部门与指导教师,并未将被管理者列入考核的范围内,在鉴定时可能会存在由于对评价对象工作职能、工作绩效不熟悉,或是评价面趋于狭隘、个人主观性强的情况。

2.实习鉴定形式单一

实习鉴定标准必须遵循管理学、教育学理论和统计学的有关要求,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形成环环相扣、逻辑性强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实习鉴定的目的。所以,实习鉴定应具备科学性、指导性、有效性、全面性和操作性原则。就目前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过程情况来看,形式过于单一,仅包括学生个人小结、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语、实习学校班主任意见、实习学校意见、学校指导教师意见和学校意见等6大内容。各个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在填写意见时,执行者未明确,是由指定人员填写抑或是评议小组共同拟定未提出详实操作办法,使实习鉴定变成走程序的一纸材料。再者,实习鉴定表上对等级考核没有详细的参考条件,对评分依据没有恒定的标准,导致实习鉴定结果虚化,未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三、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的构建

有鉴于此,必须结合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因地制宜的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实习鉴定体系,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实习鉴定内容详细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应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第二课堂指导、带队实训等四大内容。

课堂教学是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的首要任务,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与等教学环节,上课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按照体育课要求,课堂教学实习鉴定内容应有课程准备工作、课中教学工作,课后辅导三项。特别是高校的体育专业师范生,工作对象一般以中学为主,有的甚至是农村小学,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围绕上内容制定。

班主任管理是教育实习的另一主要部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事情繁冗,处理事项包括组织管理班集体、调查研究学生情况、处理相关事宜,总的来说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指路人。体育专业实习班主任工作与其他师范类专业基本相同。在进行实习鉴定时可以班主任工作计划、组织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常规活动、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工作小结等作为考核支撑材料。

第二课堂指导与带队实训两个块面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开展,使得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他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深入到第二课堂中,带动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相对于高校,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因学习任务重、自由时间少、环境制约和器材限制等原因显得比较单调,而学生的体育锻炼愿望非常强烈,所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课堂以外的教辅与指导也是一项评价指标。

2.实习鉴定形式多样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鉴定应涵盖职能部门和参与人两大内容。具体来说,即是实习对象、实习学生、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师范学校六个参考面。

实习对象是被服务者,是接收者。从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来看,实习对象即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和被管理的班级同学。实习教师(即我校实习学生)上课是否培养学生对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掌握,是否尊重学生的纵向发展,可以通过实习对象的评价来衡量。评价可涉及以下几点:教师是否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有榜样示范作用;在评比活动中能否公平、公开、公正;学生需要帮助时是否热心为之解决;是否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善于交流沟通;是否能够经常与学生谈心;是否积极组织和参加班级的活动;是否经常下宿舍检查学生生活情况等。

实习学生是实施者、操作者。实习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建立在同级别、同层面上的认定。在体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增加了看课的部分,看与听是同时进行的。通过对教学课程的观摩,可以看对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对对方在教学、管理上的评价,可以发扬优秀做法,吸取好的经验,同时检查自身问题,查缺补漏。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学生的兴奋点是否被拨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案与教师上课内容是否相同;教师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否有感染力和应变力;教师是否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

带队教师是连接师范学校和实习学校的纽带,是搭建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沟通的桥梁。带队教师负责与实习单位联系对接,商定实习事宜,组织学生前期的培训,在实习过程中入驻实习学校随队管理,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学指导和生活辅导。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完成实习任务至关重要,带队老师在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可从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目标入手,对实习学生的投入状况进行鉴定。如在见习中的个人态度,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程度,试教时的水平,常规基本功训练情况,在学生反复练习、反馈学习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评价,作为日后实习结束时综合考评的一个参数。

指导老师是由实习学校选派出的具有德才兼备、事业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作风好的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导者,他们有一定的教育实习指导经验,熟悉教育实习各项规定,掌握教育实习评分标准。在实习过程中,全程参与学生的备课、上课、讨论、训练、竞赛,对学生的评议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指导老师都应配有实习指导工作计划和批改教案、听课、评议课的记录。

实习学校和示范学校起着统筹的作用。学校的鉴定是基于上述各项鉴定之后做出的综合性的、全局性的、重要性的判断,从宏观的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各学校均有多种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利,丁亚兰.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4).

[2]王进.社会体育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

实训个人小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课堂;语言文字运用;误读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6-0060-05[作者简介]金晓芳(1972―),女,浙江义乌人,本科,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教师,中学高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类似于“生本课堂”的教学尝试不断涌现,这使得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新的气象。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少误读 “生本课堂”的乱象,最为典型的是对教师“教”的作用的曲解和否定。我们不禁要问:学生怎样才能自己学会呢?老师真的不用“教”了吗?课堂到底是谁的?生本课堂怎样才能有效乃至高效?全国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崔峦先生说:“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我们很有必要站在学生健康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教”的问题。

一、教师在课堂中成了配角

“课堂属于老师”这个观念在不少人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出题,学生练习……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很少了解学生的心理,不大关注学生的情绪,任由学生在题山试海中沉沉浮浮。幸运的学生,进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就算成功了;而更多的孩子被淘汰了。

课堂到底是谁的?

于是人们开始反思,尝试用新的做法、新的模式去原有的做法和已经固定的程式。

(一)“小老师教学”

有一次去听五年级语文课,因为临时有事,我晚到了3分钟。坐到教室后面的凳子上,我左看右看也不见上课的老师,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咦,上课老师怎么比我还迟呢?不会吧!同去听课的同事指了指窗户边第四排的位置,哦,老师正坐在其中一个学生的座位上。

生1:现在请大家读课文,声音越大越好。(他说完了,因为担心同学们不听,还用右手打了一个手势)

学生们都拿起书本读了起来,老师一言不发,稳坐钓鱼台。

生1:好,大家停下。

生2:×××,叫你停下,听见没有?(被叫到的学生看看台上的小老师,又看了看座位上的老师,停止了朗读)

生1:下面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几双小手举了起来)

生2:×××,你说!

生1:谁再来说?×××。

(三个学生讲完以后,小老师看见自己的老师依旧坐着,也没什么反应,这个环节就算过去了)

生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导学卡,看第一题,有什么问题吗?

(我赶紧拿了一张课堂的导学卡,第一题是关于字词教学的,列了很多生字新词,有看拼音写汉字,也有抄写新词)

生(齐):没有。

生1:哦,那就过去了。

生2:第二题,你有什么新问题吗?请提出来。

(我赶紧看第二题,是有关课文理解的问题,课文后面也列着这道习题。老师依旧稳坐钓鱼台的样子……)

我有些坐不住了,整节课基本上没有知识含量,就是简单围绕那张导学卡一问一答。课后我问老师:“你怎么那么坐得住啊?学生明明有的时候不懂,你为什么不站起来?”老师说:“这是我们新的课型‘小老师教学法’,如果课堂不是出现特殊原因,学生都能自己读懂。”我说:“那你干什么?”“我的任务就是出好那张导学卡,然后培训好小老师。”我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

(二)“小组合作”

有一次听年轻老师上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我是什么》。文中的第2自然段写了水遇到冷空气变成雨、雹子、雪从天而降的不同样子。老师给每人准备一份导练卡。

师:你能试着填一填吗?请同学们拿出导练卡填一填。

这个不难,学生们都能找原文填进去: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师:交流反馈填好的内容,并小组讨论“落”“打”“飘”为什么不能互换。

老师的意图很明显,想让学生理解动词的不同用法。我静静地看着边上的四人小组:

生1(类似组长):大家说能换吗?

生2:(摇头)我觉得,嗯,不知道。

生3:(抓了抓头皮,看看同桌)我也不知道。

生4:(一直摸铅笔,不予理会)

生1:快说呀!

学生就这么坐着,三、四分钟过去了,一年级的学生就开始吵起来。真是应了老师们私下总结的那句话:“一挥手,都回头;一聚首,都低头;一击掌,又回头。”最后,啥也不知道。

师:大家讨论得很认真,谁来说说看?

(举手不多,这个环节就草草过了)

师: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读一读?(由于对动作的体验不充分,学生读的效果和第一次相比基本没变化)

这样的小组合作,在平常课堂中比较常见,耗时多收效少。课堂看似属于学生,但是,真的属于学生了吗?那位小老师只是老师的代言人罢了;那样的小组合作,也仅仅流于形式。时间一长,学生都摸到了老师讲课的套路,课堂效率更低。

此类现象必然引发我们新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真的能当配角吗?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随意削弱老师的作用,期望学生自能提问、自能学会,最终导致课堂质量下降,差生大量出现,还美其名曰“以生为本”,这样的做法也是害人的。笔者以为,当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突破知识的难点或疑点时,教师应当及时现身;当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自己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时,教师应当择机“隐身”;即便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或考试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然不能被忽视乃至放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依然是目前生本课堂背景下最科学的阐释。

二、动辄主张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011版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并着重点明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就这样,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被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凡公开课上阅读课的,教师或教研人员没有不安排相关环节的。

(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泛滥

前段时间听一位年轻老师上二年级阅读课《窗前的气球》,一节课安排了多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在学习第1自然段时,老师让学生看图,想想科利亚怎么了?学生纷纷说得了传染病。老师问:“他得的可能是什么传染病?”并让学生试填:“他得的是(),医院规定,谁也不准来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学生呆住了,也不知道哪些是传染病,半天说不上来。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老师继续预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环节。文中说“科利亚除了对面的楼房和一角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老师出示练习:“病床上的科利亚,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 科利亚。”老师期待让学生填出看不到想见的人,还有看不到美好的事物。学生陆陆续续填出一些,诸如爸爸、妈妈、同学之类。接着学习第3段,文中写道:“一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老师马上问大家:“气球是怎样飘上来的?”然后抓住“摇摇摆摆”当场拓展AABB型词语,等学生说了一些“明明白白、认认真真、平平安安、热热闹闹”之类,老师又引向下文教学。

这里面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存在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次数频繁。一节课学了三段内容,老师安排了三次语言文字运用,貌似重视,其实训练效果并不如人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贵在精,并不在多。二是内容随意拓展。“他得的可能是什么传染病?”并非本文重点,学生了解一下什么是传染病即可,大可不必进行拓展训练。学生们乱猜一通,反而把科利亚生病的情景冲淡了。

(二)教学内容拓展过度

有一次听一位名师上四年级《蝙蝠和雷达》一课,为了凸显蝙蝠的飞行本领高强,老师抓住了第3自然段话反复体味,请看教学片段:

1.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到底有多高?从课文中找到相关段落。(学生交流,课件显示相关段落)

2.学生自读“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蝙蝠飞行的本领高?(学生交流)

3.用朗读读出蝙蝠飞行的本领很高。(指名四学生读,每一学生读完,另外学生予以点评)(教师小结,把“即使……也能”关联词重点突出)

4.教师范读。听出来哪里读得比较有意思?

5.小结:原来作者就是用“无论……即使……也能”这样的关联词语写出了蝙蝠飞行的本领高。

6.让学生也用这样的方式来夸一夸蝙蝠的飞行本领高。

课件显示,学生试写:蝙蝠的飞行本领真绝啊!

无论,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它也能。指名几位学生交流。

7.教师小结:由概述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才能把蝙蝠飞行本领的高写出来。

从教学现场情况看,学生开始读得挺好,但是到仿照句式自己说一说时,课堂氛围一下子冷下来,能说出来的学生寥寥无几,意义不大。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句,前半句“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是一个条件复句,后半句“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是一个假设复句,而前半句和后半句又形成一个递进关系。如此复杂的句式,让学生读出感情,积淀一下语言即可,大可不必在此基础上学习该句式的语用,这样的教学内容偏难。而且这个段落本身不是本文的重点,耗时如此多,本末倒置,内容设置太偏。难怪学生无法应对,真是难为了孩子。

(三)教学操作不到位

人教版二年级《称赞》一课,老师都会对小刺猬和小獾互相称赞的话印象深刻并确定为语用拓展点:“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老师一般都会安排学生学习称赞,“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称赞呢?”让学生说一说称赞的话。学生一般都会说“你真认真!”“你真厉害”!“你真了不起!”“你真勤劳!”……针对二年级上册学生年龄特征,安排这样一次语言文字运用机会是妥当的,但是实际语用效果并不好,可以说练与不练差别不大,可能还会带来称赞别人言不由衷的后果。这是为什么呢?老师对于语言特点把握不到位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小刺猬和小獾的称赞都是有理由的,前面是“果”(“真能干”“苹果香极了”),后面是“因”。这样称赞就更具体,让人感觉更真诚了。所以笔者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新一次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

老师引导学生回读小刺猬的称赞,“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比较,和我们的称赞有什么不同?

生1:他说得比我们长一点!

生2:他说了两句。

师:前面是“真能干”,后面说明能干的具体方面。

生3:能干在“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生4:他说得比我们具体。

师:你们真聪明,终于观察到了。称赞一个人要称赞得更具体,理由更充分。你能这样来称赞一下吗?

师:谁再来试一试?

(出示界面:我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说:“你真认真,!”“你真厉害,!”“你真,!”)

生1:你真能干,你以后就可以帮人家做板凳了。

生2:你真认真,清早就起来工作了。

生3:你真勤劳,这时候我们还在睡觉呢。

生4:你真认真,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平整。

(四)教学设计流于形式

有的老师一看到“因为……所以……”,一碰到“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类的句式,不论哪个年级都进行训练。有的老师从第一学段练到第二学段,到了第三学段还在训练。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必需的,但是在设计上要依据课标,紧扣学生年龄特征和语言特色,不能过于频繁和随意,在内容上要克服繁、难、偏、旧,在操作上宜选准时机,做到适时、适度,确保课堂实效,让学生学有所得,练有所获。

三、直奔结果,忽略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特意在过程维度列出了“过程和方法”目标,目的就在强调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并形成能力的过程。新课改直到现在,依然有不少老师认为,这个过程目标是虚设的,本来上课就有过程,岂知“此过程”非“彼过程”也。

首先要给学生留足时间,包括思考的时间和练习的时间。有的老师一个问题抛出去,不到一分钟就收回来了,大部分学生还没进入思考,造成高耗低效。尤其是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往往缺少等待的勇气。有的老师脑中装满了知识的授受,比如前面那个年轻老师在《窗前的气球》一课写字教学“户、亚、角、周”4个字时。老师第一次先给学生逐字分析字形,花了4分钟,接着逐字示范书写,又花了3分钟,然后师生一起逐字书空笔顺,最后才轮到学生拿起笔,一股脑儿书写4个生字。这样把书写知识和书写过程截然分开,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失去了经历书写并形成书写能力的过程。如果能改成讲一个练一个,或者练一个讲一个,独体字归归类,明确具体笔画的位置,效果会好得多。没有经历知识内化的过程,老师讲得再多也是耗时耗力收效低。所以,笔者认为课堂是否留足课堂思考和练习时间,是一个老师生本理念是否成熟的标志。

留足了时间以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过程如何展开。

笔者前段时间去上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一只鹿在丛林中遇到了狮子后奋力脱险的故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示了教学本课重点内容,包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等。其中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难点。一般老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么把问题直接抛出去,学生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自己补充;要么出示概括初读课文内容的填空题,一填了事,至于主要内容是怎么概括出来的,往往缺失具体方法的指导。于是,不少学生到了六年级,依然概括不了课文主要内容,摸不着概括文章内容的门道。如何让方法融进过程,让学习过程在教学细节中得以展开?请看笔者“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片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安静默读课文,几分钟后互动反馈)

师:谁先试着来说一说?

生1:课文写了鹿口渴了,去河边喝水。“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开始第一句说得还行,接着就开始读课文了,读了二、三两节,听的学生们忍不住笑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该生读着读着,不好意思停了下来)

师:你看大家都笑了,照着读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你们听出来了吗?他说出了课文最主要的主人公,抓得很准!谁呀?

生(齐):鹿!

师:课文中有两种动物,能抓住最主要的,也不错。(生1微笑着坐下了)

师:谁再来试一试?

生2:课文写了鹿在河边喝水,一只狮子来了。“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接着,该学生又开始读课文最后两节,不少学生又举起手)

师:又怎么了?

生3:后面讲得太长了。

师:但是,他讲出了课文第二个主人公――

生(齐):狮子!

师:(引导学生联系课题)大家看,这是直接以动物的名字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抓住课题进行补充来概括。比如说“鹿怎么样?”“狮子又怎么样?”

“最后怎么样?”

师:谁再来试试?先自己练练吧。

生:(纷纷说内容,但是不太敢举手)

师:讲得不好没关系,讲错了也没关系,谁都要犯错。

生4:课文讲了一只鹿口渴了,去河边喝水,狮子发现了,想吃掉鹿。最后鹿逃走了。

师:(带头鼓掌)进步真大呀,条理很清楚。(点击课件“温馨提示:文章的主角是谁?鹿在干什么?狮子又干什么?结果怎么样?”)谁还想来试试?

生5:课文讲了鹿去河边喝水,被很凶的狮子看见了,结果用有力的长腿甩掉了狮子,死里逃生了。

生6:课文讲了一只鹿去河边喝水,差点成为狮子美餐的事。

师:越讲越好了!你看,这是一种很好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扩充课题――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以后碰到这类写物的文章,还可以继续用这个办法哦。

整个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概括了课文大意,而且收获了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长此以往,触类旁通,学生就能掌握一般概括课文内容的主要方法――“谁怎么样?结果怎么样?”“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俗话说,细节体现水平。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灵活驾驭课堂,以及将课堂随机生成的资源及时整合到新知识、新方法中的能力要求非常之高,迫切需要教师更新“过程观”“互动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疏通知识形成的大小渠道,梳理知识来去的脉络,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去收获。知识、方法、能力、情感都在整个过程之中舒展开来,共生共长。有序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获得知识本身更重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本课堂”的提法已经遍地开花,但是,“生本课堂”并不意味着抛弃教师,相反,教师的作用应该更加重要,并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只有在教师主导下的“生本课堂”才是适合学生的课堂,也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苏保中.生本课堂的内涵、特征及其实践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2).

上一篇:实习情况总结范文 下一篇:影视后期实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