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2 04:29:43

识图实训总结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结构模型;结构识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建筑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项基本技能,在施工现场,读懂结构施工图纸是做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岗位的必备基础。然而,高职院校中,对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尤其是查阅平法图集相应构造图掌握构件节点钢筋构造要求和排布次序对学生来讲依然是难点,也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重点。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现状分析

如何解决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结构施工图的现状和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以下:

1.理论教学的局限性

课堂理论教学,仅通过实际工程图片和绑扎钢筋视频等辅助手段,展示的内容依然不蛲暾。虽然有钢筋模型教具,但只是单一构件,不能够涵盖各种节点的构造,覆盖面过小。实训中心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单一,提高学生识图能力,但是班级学生较多,难以组织。

2.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对于平法图集制图规则掌握不好,记忆不牢,不会根据图纸查阅图集中相应的构造详图;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很难根据平面配筋想象出空间中节点钢筋构造与排布。在图纸抄绘作业中只是机械的抄图,并没有理解构造要求。

3.学生的兴趣引导

对于动手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尝试的热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校效率。

二、结构模型制作实训

结构模型制作实训的引入,目的是学生通过完成模型制作的任务,能够熟练的识读结构施工图,能熟练的查阅平法图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独立完成构件的钢筋算量、放样图绘制和钢筋模型绑扎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构模型制作作为《结构基础与识图》学期末的集中实训,实训时长为一周。

1.实训任务

背景:某实验楼建筑,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三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本项目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实验楼的构件放样图绘制及基本构件的模型(梁板柱基础、楼梯)制作,并进行成果汇报。

2.实训过程

(1)复习和引导学生回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梁、板、柱、墙、基础等构件平面表达形式、配筋信息等。分组布置任务和制定进度计划。让学生对本周将要完成的任务有大概的了解,并且在头脑中构建出钢筋骨架

(2)分组绘制各构件的构造详图,根据各构件的平面配筋图绘制梁、板、柱、基础、楼梯等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此过程需要查阅平法图集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是学生制作模型的前提,也是反复熟悉图集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要考虑各构件节点构造要求,例如梁板柱节点钢筋排布和各构件在节点位置锚固长度的要求。通过这个重要的环节,加强学生对基础平面布置图,柱配筋图,梁配筋图,板配筋图和楼梯配筋图的识读方法和相关的构造要求的学习。

(3)根据绘制的构件配筋放样图准备材料制作结构配筋模型。根据绘制的放样图以及材料的总量,每组按照规定的模型比例,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此环节建立在构造要求掌握良好的基础上。

(4)总结汇报。每组对实训周的成果和过程进行汇总展示,并定期汇报实训过程收获。

3.实训成果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上交一张A2幅面图纸的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每组提交结构构件模型一个。

4.考核

每组提交成果并进行汇报,以答辩的形式考察每个学生在结构模型制作实训中学习的程度。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

故模型制作是学生们边做边思考的实践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创造能力。

三、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效果评价

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过程中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生结构识图能力的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构模型制作弥补了图纸、照片、视频这些方式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到了实际的配筋和钢筋绑扎的过程,见证了由图纸到实物的过程,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也能够主动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查阅资料。

2.增强学生空间理解力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需要建立图纸与实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深刻的将G平法图集的构造知识融会贯通。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空间实物能够更加清晰全方位的表达节点构造也使得在模型完成以后,对结构施工图纸有了空间上的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查找规范、图集,解决问题的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团队意识和个人自豪感在总结汇报当中尤为凸显。

四、小结

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高职院校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建筑结构识图课程与建筑材料课程、施工课程等先关专业课程的联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实际工程图知识、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全新的思维和最大的效率焕发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郑晓丽.关于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的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2]郑庆波.谈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J].科汇,2011(06):61-62.

[3]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8).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两化”原则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学长制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程化、系统化的教学课程体系,成为高等教育推进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理念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改进的基础上,尤其是学校提出的“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简称两化)的原则下,加强教学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验实训有效性,强调相关知识的连续性及逻辑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实现创业和就业的保证。[1]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土建类专业的骨干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基础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开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的重要部分。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图与绘图能力,还要培养空间想象与构思能力,进行形体的空间分析及图解,熟练阅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2]《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两化”原则下的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并对于实施教学任务工程化不够深刻。因此要改变之前的灌输式授课,寻求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主导,以方法为线索,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如在讲授组合体的三面视图时,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即设计一个制图模型项目,让学生首先完成立体制作,再分别三人的立体合并,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模型,依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绘制三面视图,根据项目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评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具体的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建立了以动手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不仅要求对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掌握,重点培养实际工作中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多做识图和绘图训练,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更好的消化知识;教学识图和抄绘图样,尽量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或实际工程图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专业识图和绘图能力。[3]

如讲授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时,以学校的图书馆为工程实际,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掌握房屋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灵活改变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建筑制图与识图》对未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积极推进“两化”原则的过程中,要灵活地改变教学手段,即通过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其他手段,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背景,对相应的建筑图样进行识读学习。

如在讲授钢筋缓凝土构件时,以钢筋绑扎大赛为依托,以钢筋绑扎的实物模型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三、加强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知识与理论的有效衔接,制约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实际工程处理能力的发挥。在现在创新型教育的前提下,要培养以职业性和应用型的人才,势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训实践。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即项目作业、参观教学、专题实训等,项目作业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绘图和识图训练,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价考核及总结,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建筑图样,感受建筑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识读建筑工程图样奠定基础;参观教学以学校建筑物及厂房建筑为主,让学生切实了解不同建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专题实训主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以学校或典型建筑为对象,让学生动手制作成小型模型,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

实训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训内容,实践教学贯穿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灵活地采用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

四、重视学长对课程教学的辅导

高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完备性,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比较好。在课程教学中,要发掘积极性高,学习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实训实践课或自习集中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制图与识图课程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和识读建筑图,使学生掌握绘制建筑图的方法。如在晚自习期间,学长组织他们进行绘图方法的讲解,在实训课上,讲授施工现场关于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经验和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抄绘建筑图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长组织开展“建筑制图”技能大赛等,在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的同事,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完善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如采用单独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对整个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要兼顾实训实践的考核力度,加大实训实践的考核分值,完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案。[6]

随着“两化”原则的不断深入及发展,要突破原有课程教学的体系时,积极开展和探索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渗透学校的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孟春芳.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J],山西建筑,2009,35(24):217-218.

[2]李国志.《建筑制图》课在教学中培养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J],现代营销,2012,3:343.

[3]刘迎,焦隽隽.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8,36:358-359.

[4]倪树楠,姚继权.面向工程素质培养的建筑制图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8,36:422.

[5]刘嫄春,刘东,王秋萍.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63-65.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构造;实训方案

“建筑构造”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此课程旨在了解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掌握其构造方法,具有识读和绘制施工图的理论基础。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填鸭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消极的学习态度。适当地引入实训,可以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实训方案的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教、学、做”三合一的方法,适当缩小理论授课学时,(由原来的54个学时减为42个学时),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必要的随堂实训(12个学时),以及课后安排两周的实训周。具体内容如下:

1.随堂实训

[序号\&实训模块\&实训内容\&学时\&1\&参观建筑\&了解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增加感性认识\&2\&2\&墙体大作业\&根据要求绘制墙身详图\&2\&3\&屋面大作业\&根据要求绘制屋顶平面图\&2\&4\&参观楼梯\&了解楼梯的类型、作用及位置\&2\&5\&楼梯大作业\&根据条件绘制楼梯详图\&4\&]

2.实训周安排(两周共计60学时)

实训时,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分组先量测校园内1号教学主楼各部位的尺寸。第一组完成建筑总平面的测绘和全部平面图绘制,第二组完成建筑立面和剖面的测绘及立面图绘和一个剖面图的绘制,第三组完成墙身大样图的测绘和绘制,第四组完成楼梯的测绘和绘制。

[序号\&实训模块\&实训内容\&学时\&1\&任务书下达\&教师布置任务,讲解相关内容\&4\&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准备相关资料\&2\&2\&建筑物测绘\&教师讲解测绘方法及注意事项\&2\&学生测绘、记录数据\&22\&3\&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教师讲解绘图要求及注意事项\&2\&学生绘图\&20\&4\&测评\&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2\&教师点评\&4\&]

总之,实训任务由两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进行测绘实训,目的是掌握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第二部分为根据建筑构造和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二、方案实训过程

以我院1号教学主楼为学生的实训任务。

1.组织学生参观教学主楼

在随堂实训时,组织学生参观教学主楼,从外观到每个楼层的布局,再到一个教室的组成、具体布置,全面观看。参观过程中教师介绍这栋建筑物的各部分组成、功能、作用、构造、使用的材料以及国家对住宅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提问,也可互相讨论,教师做解答,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

2.实训环节设计

在为期两周的课后安排实训中,将实训环节设计分为五部分。

环节一:提出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的。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任务。虽然每个小组的任务不同,但实训都是通过两个部分完成的,第一部分是测绘实训,目的是掌握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第二部分为根据建筑构造和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环节二:互相讨论分析任务,总结完成任务所面临的问题。

在给出任务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任务,总结完成任务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在测绘“建筑总平面图”任务中,学生要知道建筑总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要绘制建筑总平面图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应该如何利用建筑总平面图上的内容去完成一些实际工作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环节三: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不断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例如:在“绘制建筑平面图”任务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建筑底层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结合“建筑制图”课程的相关知识讲解,用现有的底层平面图纸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学生就会自行总结底层平面图里应包含的内容。

环节四:学生互相协作、共同探索完成实训人物,展示任务完成的成果。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组合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此环节,教师可根据每一组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互帮互学,共同完成任务。

环节五:成果评价,先进行小组评价,然后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对成果进行总评,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每一个任务在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做出反馈和评定,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指点。与此同时,要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方案实训的目的

实训以任务为载体,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参与到任务的完成里面来,从信息的收集、任务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的过程中,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成就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既熟悉相关的建筑制图规范,提高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又加深对建筑构造一般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在课程实训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完善、提高,逐步提升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实施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观察思考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在与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树立严格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锻炼了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为工作后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梁媛,李娜娜.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

[2]王伟玲.浅析建筑构造与识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

[3]李卉.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体会[J].考试周刊,2011(74).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 AutoCAD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184-01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对于工程类学生来说,是基础的也是必要的,而对于一进大学就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这需要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去理解和思考,这与大家对于其他课程的思维习惯是不一样的。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只有学好了这门课,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后续的课程。

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可以试着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就会想要主动地去认识它、学习它和了解它,这样收到的学习效果无疑比被动的学习好多了。

1 在适当的阶段就要开展这门课程的学习

大一新生刚到校园,对任何事物都是感到比较新奇的,包括接下来要学什么样的课程,能从这样的课程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也是比较新奇的。当新生拿到课本的那一刻,也是他们新奇的开始,因为这样的新奇,他们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认真,有着学习的浓厚兴趣。所以大一上学期就对学生开展这门课程的学习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它是学生学习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构造等课程的一个必须的基础。先开展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来学习后续的课程。本科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对于这门课的理解相对于大专的学生要好一些,所以大一上学期就开始这门课的学习是可以的。而一般大专学生的学年是三年,如果到大一下学期,甚至更往后的时间去学习,势必会影响到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虽然大专的学生的基础相对于本科的学生来说没有那么好,但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来进行学习,所以对于大专的学生大一上学期就开始这门课的学习也是可以的。

2 与AutoCAD做好衔接

大一下学期可以安排学生学习AutoCAD。学习用电脑绘图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的巩固,也是自己能力的一个提高。如果只懂得用手工绘图,而不懂得用电脑绘图,这跟我国社会的发展是脱节的,所以应该合理安排好教学计划,让学生成为一个跟得上时代的人,而不是跟社会脱节的人。

3 课堂教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学生真正学到理论知识的地方。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地去寻求一些有利于教学的改变来帮助学生。

该门课关于制图的部分,其中投影的基本知识和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生只有把这部分内容吃透了,后面的学习才会容易。所以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多做课后习题。当学生能够独立地把课后习题正确地完成,这对于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是非常有用的。而不能正确解答的同学,教师应该给与这些学生多一些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制图部分中的立体的投影、标高投影等部分的内容需要学生用空间思维能力去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带教学模型到教室给学生观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后手工作业加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传统黑板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借用一些其他软件如3Dmax、sketchup来绘制空间立体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投影图。

识图部分的内容,学生需要根据制图所学的内容去理解图纸、看懂图纸,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制图是基本,识图是应用。会画图重要,会看图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课堂上能对学生多做一些识图训练。教师可以用一些实际的施工图纸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课堂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

4 实训

大一上学期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不仅要进行课堂知识的传达,一学期的最后几周还要进行这门课的实训课程。实训是学生对于一门课程学习之后的知识的巩固,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一个锻炼和体现,是学生学以致用的一个展现。所以说实训是必要的。实训一般要求学生使用规定的图板和图纸以及其他的一些绘图工具,按照制图的一些规定完成实训内容,最终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图纸,完成实训课程。而大一下学期的AutoCAD课程同样需要实训,是把手工绘图变成了电脑绘图,以此提高学生对于电脑绘图的操作技能,能熟悉使用AutoCAD这一软件来绘制工程图。

通过一学期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掌握;通过一学期对AutoCAD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了巩固;通过实训,学生对知识有了应用。最终的学习效果还有待去实践和考察。总之,要想提高一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仅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方法,也在于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所以,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对于学生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上只是该课题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经验和方法,更多有效的方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去发现、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邢红.专业绘图软件在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9).

[2] 颜加斌,杨云敏.新时期《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价值工程,2013(3):253-254.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1.1项目建设目标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2总结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建设过程。高等学校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应在政策、经费和人力等方面予以保证,多部门协调,精心组织课程建设和应用,把好课程政治关、学术关和质量关。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建筑识图;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39-02

建筑识图课程是中职土木水利类专业职业技能领域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改革,积极运用多媒体、真题实作、网络学习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建筑识图》课程要求学生在具有立体几何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突出正投影原理在土建专业工程图中进行识图、绘图基础训练,以便进一步在后续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培养提高。

1.教学内容模块。《建筑识图》主要分为2个模块的内容:投影知识和建筑识图。投影知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投影基本知识、正投影原理、三面投影知识、剖面断面部分、轴测投影,这一部分知识对于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建筑识图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建筑制图一般知识、建筑施工图识读、建筑结构图的基本知识、建筑设备施工图的基本识读,这一部分知识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在立体几何三面投影基础上的建筑实际工程的图纸识读,鉴于建筑形体的多样化,要求学生空间形体理解能力强,个人主动多读多理解。

2.中职学生学情分析。“90后”的中职院校的学生熟悉电脑操作,具有较强动手能力,但他们或无求知、上进的愿望,或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基础薄弱,无心学习,形象思维差或缺乏吃苦精神和学习毅力。开发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实训室,根据模型展示辅助识图、手工绘图辅助识图、CAD绘图辅助识图来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一体化的教学条件创设

一体化教学对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均有一定的要求。

(一)教材使用与建设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以实际建筑工程为载体,引入必须的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校情的校本教材。

(二)扩充性资料建设

为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扩展其知识面,教师们选择了不少扩充性资料,其中有:

1.相关的国家制图标准:《技术制图》、《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总图制图标准》、《建筑制图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2.大量建筑物的工程图样:如教学楼、宿舍楼、实训楼、图书馆等建筑的工程实际图样,供学生课下查阅,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识图能力。

3.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可供学生平时根据作业要求完成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

(三)实践教学环境

《建筑识图》实训周的实践训练均有实训指导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实训的步骤及日程安排以及实训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根据该课程的教学需要,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校内建设实训基地,购套配套的挂图、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建设“教、学、做、评、展”一体化多媒体综合实训室用于课堂教学;建设模型制作室为学生制作模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提供服务等。在建筑工程公司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将课程教学延伸到企业的工程实践中,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亲自参与工程实践,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四)网络教学环境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建自己的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网站,并将网站的大部分教学资源应上网开放,包括教学课件、电子教案、难题详解、试题库、模型库(动画演示)、部分教学录像等,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更新,可供学生网上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学校学生图书馆、办公室、多媒体教室和都接通了局域网,对外连接教育网。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一体化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综合运用讲授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做”合一的高效一体化教学。

1.通过现有的几何模型、三维模拟动画、仿真识图软件、建筑知识问答库、自测自评自学系统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解决学生理论知识的薄弱环节。

2.通过科学的分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其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养成互相交流的习惯,把握自评互评的分寸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分析总结的综合能力。分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到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

3.通过文字、图片、动画、视频、互动等多渠道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程,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的实训教学理念。不仅仅在课堂中采用天正建筑的模式,还可以用鲁班软件BIM来展示。

4.通过穿插游戏课堂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互动学习环境,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项目练习,将建筑制图规范深入实训实操教学,按照识图、绘图、审图、改图和出图的步骤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

6.建立自主学习机制。主要通过小助理、小制作、小老师的形式加以反映,促使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积极思维,课后根据个体的不同进行选择性的提高学习。

四、改革考核方法,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的培养主要靠平时积累和训练,试卷不应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更注重的是能力的鉴定,因此,该课程考核主要采用过程化考核为主、理实一体化的综合性评价。考核内容可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团队合作、成果评价等要素。

(一)规范常规考试模式

对于量大面广的基础平台部分,实行教考分离,统一命题与阅卷,学要求和考核标准,增加了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使考试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确保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二)深化改革考试模式

1.“小教师”模式即学生“自主命题、自我测试、自行评价”,由学生自己出一份卷子,自己给出标准答案,写出出卷和学习过程的体会,同时以PPT方式进行口头答辩。从学期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可以自己当“小老师”,以此模式进行考试,但以期中测验成绩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因此一开始学生就有压力与竞争。班级前20%可以申请期末“小教师”模式考试。这样,前半学期以掌握基本理论为主,仍然是传统的考试模式,后半学期则给予充分发挥的空间,实际上有效地将考试融入了学习过程。

2.口答模式即一师一生进行问答考试。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图纸或者相同的图纸不同的问题,对基础识图知识进行问答。口答考核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不得作假,逼迫学生学习;不足之处在于耗时较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

3.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即首先由学生进行口述,借以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面试的内容主要为若干重要概念、分析和解答难点疑点问题等。面试在轻松交流中进行,不必作过多的复习准备,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方向。

4.小设计模式建筑小设计,给教师提出高要求,也增加了工作量。教师要给出不同内容和类型的题目,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设计绘制正规的A3工程图,可以用计算机绘图,也可以用绘图仪器作图,若达到一定绘图水准,也能够得到认可,将其成绩记入总评成绩,增强了平时空间想象力稍有欠缺,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学好建筑识图的信心。

(三)综合性成绩评定模式

学生学习《建筑识图》这门课的最后总评成绩应该是其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诸如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空间思维等,为此,我们在认定总评成绩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且对公共平台阶段与综合提高阶段也采取不同的做法,同时给任课教师更多的评价空间。平时成绩主要考虑作业、课堂表现、上机操作等,课程测验成绩包括单元测试、期中测试等,同时考虑小老师、模型制作、建筑小设计等。

五、结语

《建筑识图》是土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规范在逐步更新,学生素质逐年变化,因此,教师应加强进修、学习交流、多到企业锻炼,在教学中大胆思考和尝试改革,不拘一格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研.建筑识图与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张威琪,董茜.关于《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整体改革研究的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遵循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实施教学任务工程化不够深刻。因此,要改变之前的灌输式授课,寻求适应应用型本科下的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主导,方法为线索,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如在讲授组合体的三面视图时,运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即设计一个制图模型项目,让学生首先完成立体制作,再分别三人的立体合并,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模型,依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绘制三面视图,根据项目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评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具体的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建立以动手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不仅要求对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掌握,重点培养实际工作中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多做识图和绘图训练,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更好的消化知识;教学识图和抄绘图样,尽量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或实际工程图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专业识图和绘图能力。[3]如讲授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时,以学校的图书馆为工程实际,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掌握房屋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选择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同时,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土木工程制图》对未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本校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积极推进“两化”原则的过程中,以应用为主导,灵活地改变教学手段,即通过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其他手段,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背景,进而针对相应的建筑图样进行识读学习。如在讲授钢筋缓凝土构件时,以钢筋绑扎大赛为依托,以钢筋绑扎的实物模型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强化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知识与理论的有效衔接,制约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实际工程处理能力的发挥。在现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前提下,要培养以创新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势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训实践。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不同的实训实践组织方式,即项目作业、参观教学、专题实训等,实施有差别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作业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绘图和识图训练,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价考核及总结,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建筑图样,感受建筑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识读建筑工程图样奠定基础;参观教学以学校建筑物及厂房建筑为主,让学生切实了解不同建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专题实训主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以学校或典型建筑为对象,让学生动手制作成小型模型,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训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训内容,实践教学贯穿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灵活地采用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5]

推进学长制

学长制是学校在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两化”原则的教学理念下的人才培养和建设机制,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高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完备性,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比较好。在课程教学中,要发掘积极性高,学习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实训实践课或自习集中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制图与识图课程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和识读建筑图,使学生掌握绘制建筑图的方法。如在晚自习期间,学长组织他们进行绘图方法的讲解,在实训课上,讲授施工现场关于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经验和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抄绘建筑图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长组织开展“土木工程制图”技能大赛等,在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的同时,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立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土木工程制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如采用单独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对整个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要兼顾实训实践的考核力度,加大实训实践的考核分值,完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案。[6]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的研究、改革与实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还需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现在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更多强调“以学生为主”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实训活动。由于它弱化了教师有目的、有准备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指导,加之大部分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充分说明现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下面以“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理实课程“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展开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变革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职教学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很大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培养的是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强调理论功底扎实。普通本科院校普遍采用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要求面面俱到,而不考虑知识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高职教学工作应该打破这种学科体系,择取学科中最实用的知识,按照工作中知识使用的一般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离开校门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鉴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有较多的探讨和研究,在这些研究分析中,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但笔者认为,应该过程与结果并重,要在“教学做”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更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任务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一个兼顾“教学做评”四个主要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整体式教学模式。

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1.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地位。近年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建筑业的科技进步迫切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施工、会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也给我校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带来很好机遇。为适应这种发展需求,我校对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开展了不断深化的改革工作。我们通过对建筑行业的走访和调查分析发现,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技术施工、材料检测、质量验收、绘图与测量、工程监理等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因此,我们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变“知识型”为“岗位职业能力型”应用人才。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干基础课程,也是和岗位对接的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一一对应。作为核心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将会获得绘图与识图综合应用能力,现场施工图识图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2.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特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原则,让“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融“教学做评”为一体,讲授基本绘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与识图等技能。培养学生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制图标准和相关规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等基本能力。该课程较注重实作和技能、空间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这门课程也是完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最大限度的对接。

3.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的思路。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充分体现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操作和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特色。为更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程的任务目标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实情基于“教学做评”进行课程内容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按照理实一体整体设计思路,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四个方面的设计,具体情况如下:

(1)课程项目化。对课程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按职业功能划分项目。通过考核目标,让每个项目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便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操作考核。结合本课程特点,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理实一体整体设计。通过分析归纳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完成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把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分为10个实施项目。

(2)教学内容任务化。每个项目下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采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10个实施项目又划分成25个具体小任务。

(3)实践教学职业化。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工程实际图纸,布置技能培训真实任务,学生模拟完成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体验到职业情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特色。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获得制图员资格证书。

(4)教学做评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课堂和动手操作一体化。为更好地督促学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我们对教学评价作出重要改革,实施学做过程考核全程化,把期末集中一次性考核改为分次过程性考核。对每一项任务完成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做技能,也考核学生的学做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期末再对本课程整体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价由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按比例折合构成,实现两种评价融合。

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过程

在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程除使用文字教材之外,还采用多媒体、视频、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特点,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利用课程实训专用周进行能力强化教学。教学组织安排:教师首先进行知识讲解并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的学习过程,最后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下面以项目六的任务二“轴测投影图的画法”教学内容为例,具体介绍本任务的“教学做评”教学组织过程:

(1)“教”的环节,进行任务布置。教师为学生提供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施工图,并下达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斜二测画法绘制建筑物辅助图样。

(2)“学”的环节,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学生首先熟悉图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并编制绘图方案。

(3)“做”的环节,根据实施方案分组实施。学生根据制图方案分组实施,教师进行过程指导,各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4)“评”的环节,任务完成并进行成果评价。在轴测图绘制完成后,学生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最后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四、教学实施效果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应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精简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必需、够用”原则,兼顾专业需求和个性发展,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水平发展的新要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模型和实际工程图纸等资源,开展项目任务小组互助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下,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主动性学习的风气,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抑制。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以虚拟动画演示为手段,融“教学做评”于一体。通过小组任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3)在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学文件和资料完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多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新理念。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考评方法,实行多维评价,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应用和实践中,得到广大学生和校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条件都具有较好的导向性,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践。有效开展“理实一体”的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J].兰

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 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3] 彭以舟.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

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 孙俭.“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财会专业技能教学模式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虚实结合;训;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应用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培养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高校与企业间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满足建设行业或施工企业及工程管理咨询等机构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工程造价专业是技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至少两项基本专业能力:一是熟练地运用软件编制建筑工程及电力工程预结算;二是编制招投标文件。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设置专业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外,还要突出安排实践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针对此目标,整合专业课程,优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积极探索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的持续改进才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所在,才能为建设领域各专业输送合格的工程造价人才。

1 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现状

1.1 实践教学课程

工程造价专业团队教师通过企业调研,对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将专业课程设置确定为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特定能力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根据四大模块教学构建体系,列出具体教学实践任务,设置突出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能力实训。基本技能实训包括建筑工程认识实习,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工程CAD等课程,专业技能实训包括造价软件综合实训,算量软件实训,施工测量实训等课程,综合能力实训包括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实训,安装工程计价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特殊行业造价实训(如水利、电力、公路桥梁)等课程。三大技能实训体现了岗位能力所需的不同能力层次需求,分别在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单位或拟就业单位进行。[1]

1.2 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1)项目教学法。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包含基本技能训练,还包括专业技能训练,基本技能是基础,基本技能实训完成后才能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能力实训。[2]在后两者的实训过程中

要将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结合起来。在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的实训过程中,可以选择住宅与办公楼的水电安装工程项目,安装工程计价实训就包括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学生则可以直接根据教师的讲解,一边安装水电工程项目,一边计算工程量并计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识读建筑水电施工图纸,为工程计价实践应用奠定扎实基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完成建基本技能的训练,然后再依次完成清单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专业技能实训任务。不同的实训任务最好要有连贯性。

(2)校内和校外实践相结合辅助教学。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将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如果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够在对口专业中实习锻炼,就会掌握更多的实践应用知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执业技能,使学生快速融入真实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中引进企业,成立项目管理创新创业工作室,设立项目部,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下发的真实工程预算编制、投标文件编制,在校内学习掌握编制工程造价的技术,完成知识、技能、素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更早接触社会和实际工程,可以提高岗位综合能力,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有重大的突破。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院校,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争取与更多合适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的企业合作,如项目管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并建立有行业特点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场所,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校外实训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

2 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及就业前实训

由于时间的局限性,学生在企业实习无法接触到核心业务,缺少建设工程施工及现场管理经验,缺少签证内容的训练。由于岗位的局限性,企业无法提供太多的岗位接收学生大规模实践。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会更看重实践经历,选择实践经验更丰富的学生,以及学生在实习和实践过程建立的开阔的视野;学生是否了解并熟悉企业的运作,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在招聘是重点关注的要素。

2.2 施工类项目难以现场全线实训

施工类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管理工作繁多、项目参与者和项目合作角色复杂的特点,导致实训内容很难达到全面、有效。

(1)工程项目规模大,三维空间认知难以建立;

(2)施工周期长,学生难于参观或者体验整个施工周期;

(3)施工工艺复杂,工作过程在教学中难以描述、学生难理解;

(4)管理工作繁多,学生对其内容及作用理解难度较大;

(5)参与者和项目合作角色众多,学生体验时间有限,难以全面了解其性质和作用;

2.3 传统的实训形式资源消耗巨大

(1)学校招生规模扩大,传统的实训性质资源消耗巨大;在企业实训中,企业接收困难,安全风险极大;

(2)实训室的设备和规模都需要大规模的投入,这样更是给学校带来巨大资金压力,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投入;

(3)参观实习、顶岗实训依赖于企业,难以达到“双赢”,企业接收困难;

2.4 传统的实训形式难以吸引学生

(1)学生在理论课程阶段,鉴于个人以及教学形式的原因,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的单调和单一,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解决途径:虚实结合实训环境带来的效果

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从教学内容体系、岗位的工作任务入手,研究教学的项目设置,最终划分为若干技能应用领域,并且更深一步分析出技能领域所需支撑的知识应用领域。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教学载体的搭建存在成本巨大、实训操作消耗大等特点,因而教学信息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虚实结合实训环境包括建筑施工技术仿真、建筑工程识图三维仿真、房屋建筑构造仿真、钢筋平法仿真、建筑工程沉浸式VR仿真等

实训环境,学生在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图形、动画、三维场景构造的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演示、实训、实验探索、实训操作、实训能力测试等实训活动,每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程模拟后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在全过程中的收获。通过课程演练后,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自身能力,学生都得到了提升,再把这些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虚实结合实训环境体现出高职院校学以致用的最大特色。

虚实结合实训环境有以下实践效果:

(1)教学方法创新。在建筑工程类专业虚实结合实训环境模拟操作过程中,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与激烈,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建筑识图实训中,虚拟仿真各种房屋构造节点模型,配套知识图解和4D微课,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式的互动学习及考核,最终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房屋构造的形式及基本构造做法,不出校园就能完成认识实训和建筑识图实训。

(2)教学内容创新。在工程管理及施工管理演练的实训课程中,融入多种工程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开展自己所担任角色工作业务,总结在建设工程管理各工作岗位中成败因素和改进措施。

(3)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手。建筑工程施工及施工管理各环节模拟课程中,观察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哪些是学生最欠缺的,帮助学生知识整理,引导学生进入更高层面的思考,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钢筋平法识图是学生最难理解的,钢筋平法仿真是三维虚拟的构造节点,将平面构造详图立体化,学习更直观易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虚拟仿真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专业知识的应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建筑领域新推出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简称BIM技术),对于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很大作用。2015年6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对中国BIM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通知明确要求: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BIM是建筑行业中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建筑信息模型(BIM)涵盖了一个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建造直至最终运行全生命周期中所有相关的信息。技术人员从模型中能够提取造价计算所需的工程量,制定施工计划需要的工程要素,还可以建立可持续性研究的模拟环境,以及为后期设备管理制定工作流程。BIM技术可应用于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学。将BIM技术运用于实训教学,围绕工程项目,可以进行识图、施工现场布置、材料准备、图形算量与软件套价训练,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目的。

4 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综合学学科,它所涉及的分支学科门类众多,对学生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点突出实践教学过程,专业课程体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的模式,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为有理论基础、有操作技能、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

当前形势下,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应突破传统的培养模式,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构建虚实结合实训环境,e极应对信息化工具对于工程造价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出新的变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芳.试论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8(6),114-115

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Abstract: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is a key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the total under the topic of corpus. Since January 2011 the total task start later, in June 2011 to May 2012 to form the course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study, forms through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raining course; Practice b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

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已达540所(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22万余人。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是在市场需求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22个省5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个学校的建设情况差异很大,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的比较好的主要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30%的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不能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个别院校根本不具备实训基地,也不开设实训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国家高职示范校及骨干校的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其结果基本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如下。

普通教育内容:

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

专业教育内容:

(1)专业基础理论:数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专业实践训练:工种实训、建筑材料检测、测量实训;施工图会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资料管理。

拓展教育内容:

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就业专门化需求而设置,主要涉及部分土建工种操作实训、建筑结构设计实训、建筑节能施工和特殊构造实训等内容。

在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开设的较少,而拓展教育内容基本不开设。

3.课程训练(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实训基地现状

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子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及测量四门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而测量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稍显薄弱,识图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课程的特点各个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差异较大。

二、调研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数最多,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建设任务量仍然逐年递增,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将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400万技术人员的缺口,尤其是基层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鉴于以上形势,各高职院校争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各学校课程实训及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全国高职建筑类院校和非建筑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近5年内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间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差异很大。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和场地短缺

高职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有历史积累也比较受重视,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大。而非建筑类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资金上和场地上都得不到满足,因此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2)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仓促上马的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不尽合理,一方面是原有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采用临时外聘的方法解决教师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缺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存在偏差。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由于一部分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和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欠账较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较少,这也是制约这些院校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思考建议

面对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某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师资结构、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投入等),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会制约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 另一方面对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的评估,凡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要求的专业进行限期整改,通过整改不合格的实行停办,以此提高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质量。

上一篇:教师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预算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