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

时间:2023-02-22 19:21:04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第1篇

民族文化艺术创作硕果累累。满族业余舞蹈队凭借《满风神韵》等舞蹈,连续4年5次获得部级舞蹈比赛大奖;讲述我县民族英雄“龙虎将军”伊克唐阿故事的舞台剧《虎将军和云燕儿》,获得第四届曹禺杯舞台类一等奖;满族神话歌舞二人转《额鹰》获得省第八届二人转小品艺术节剧目综合一等奖,《荷花棒槌》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戏曲牡丹奖入围奖,正备战总决赛;省级非遗项目满族珍珠球正申请成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竞技体育突破不断。我县健儿在省“十八运”上取得1金3银3铜的成绩,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省田径锦标赛上又取得2金4银7铜总分榜第五名的成绩。

十四五重点规划

文旅局将在“十三五”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以县委“31345”战略布局为总蓝图和总指引,以繁荣民族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为主要目标,以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抓手,积极开展工作。力争到2025年,实现县文旅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民族文化影响力有较大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总体格局。文化的战略目标更进一步。

一是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和旅游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奠定坚实基础。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游览体验。

二是争取部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果。我县是部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在此基础上,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达到国家标准,打牢基础,争取创建工作取得成功。使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第2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没有进一步深入理解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我们党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个人在学习弄通上没有下实功夫,学习成果一知半解,存在以干代学倾向。没有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二)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决策部署方面。工作中能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以群众利益为核心,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安排。对于正确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找准党建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缺乏认识,对于怎样加强本机关党建工作缺乏系统长远的思考。(三)关于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统筹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反分维稳、基层治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工作方面。面对疫情的冲击能较好地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安排,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也充分暴露了个人在统筹协调、风险防控能力方面的短板。(四)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州、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对照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求,加强科学谋划,查找短板弱项方面。能及时学习掌握上级党委系列方针、政策目标,但对于具体的要义把握还有待加强。一是创新进取意识有所下降。围绕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敢于解放思想、系统筹划设计不够,工作中延袭旧做法较多,主动研究、开拓创新的意识不够强。二是大胆负责精神有所欠缺。在工作中存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慢的现象,在督查落实、跟踪问效上做得不及时、不到位。(五)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地批评和纠正违规违纪言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方面。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以及州委州政府七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能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但对于新形势下部分形式主义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不充分,认为本单位人员少,管理难度小,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形势简单。(六)意识形态工作方面。一直以来本人始终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态度坚决,不做“两面人”,坚持求真务实,不妄议中央大政方针,不信谣、传谣,维护党的形象和中央权威。但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的认识还有待提升,在工作中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促进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作用的意识不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一些不良社会思潮和不当过激言论,尤其是对一些“玩笑话”很觉得无伤大雅,一笑而过,没有引起充分警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建设松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身份的变化,在思想上产生了松懈,淡化了理论学习,放松了对精神世界的改造,导致自己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不够透彻,个人思想格局和眼界发展停滞,工作满足于现状,缺乏创新动力。(二)党性锻炼弱化。忽视了党性锻炼,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剖析检查,没有做到时刻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违背原则的事情,坚持党性原则不够坚决。不能很好地做到把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对于发现的损害党的形象的言论和行为没有做到主动制止。(三)求实作风缺乏。对于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缺乏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成效不明显,没有坚守求真务实的作风。因此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勇于创新的胆识,同时放松了学习和处理工作的标准,没有真正担当自己的责任。也因为没有真正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真正深入群众的时间和次数少,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三、整改措施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第3篇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意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意,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五中全会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省委、省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每年系统实施民生实事工程,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持续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兜住民生底线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2021年继续实施51件民生实事工程,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民生导向,浓浓民生情、满满幸福感,有利于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方案》的制定过程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民生支出保障的措施,增强惠民政策获得感和可持续性”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指导下,省财政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努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具体政策制定中,方案送审稿经反复论证修改,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开门问策。2020年9月,布置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提出2021年民生政策建议。10月,厅党组布置开展2021年民生实事征集调研,9个调研组深入市县乡村和省直有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同时,首次在省财政厅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开辟了意见征求专栏。11月,对征集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整理,研究确定2021年民生政策框架体系,并形成方案征求意见稿。

二是评估论证。12月2日,省财政厅组织召开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评估论证会,邀请了部分人大、政协、专家、基层代表,对征求意见稿开展现场评估论证。评估论证及两次省直部门意见反馈共收集建议147条,采纳或部分采纳117条。

三是完善定稿。对标对表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部署,调整优化方案内容,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方案中,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生的重大部署和重大举措落实到位。12月,提请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2021年1月,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以政府预算解读的方式,向省人大代表报告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安排方案,并结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审议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最终稿。

三、《方案》的主要考虑

与往年相比,2021年民生政策力度更大、举措更实,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方面,在保住基本民生的前提下,在国家政策范围内,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办一些群众有需求、社会有期盼、政府有能力的好事实事。比如:为困难家庭孕妇提前免费基因检测健康筛查,加快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城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另一方面,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履行好公共财政调控职能,有序补齐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短板,确保民生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比如:针对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灾后重建暴露出的公共卫生和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出了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实施鄱湖安澜百姓安居工程,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举措。

一是聚焦重大决策部署。对表对标党的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扩大社保覆盖范围,确保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推动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南昌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二是聚焦困难特殊群体。立足财力可能,加大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特困失能人员护理、城乡孤儿保障水平,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聚焦兜牢基本底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属性,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既扎实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公共文化、住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民生保障,也突出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好残疾人、孤儿、特困失能人员等群体抚恤和社会救助。

四、《方案》的主要内容

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围绕就业和创业、社会保险等八个方面,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1件实事,其中,新出台政策9件,充实完善内容24件,既保持了民生实事工程总体稳定,又不断满足群众新需求。51件实事主要是:

一是就业和创业方面,涉及政策5条,主要是进一步扩大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帮助残疾人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

二是社会保险方面,涉及政策6条,主要是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完善失业保险政策,提高工伤保险长期待遇水平,为老年人办理人身意外保险。

三是抚恤和社会救助方面,涉及政策15条,主要是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提高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实施特困失能人员护理服务,提高各类困难群体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企业干部等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抚恤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改善残疾人照顾服务,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城乡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临时救助(特别救助)制度,提高城乡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深化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特殊家庭特别扶助政策,持续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贫解困。

四是医疗保障方面,涉及政策6条,主要是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基因检测,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五是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涉及政策6条,主要是促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留赣就业创业,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段建设。

六是住房保障方面,涉及政策2条,主要是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七是乡村振兴及脱贫地区发展方面,涉及政策7条,主要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支持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渔民安置,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第4篇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围绕“一谷一城”建设和“十四五”规划,以培育壮大绿色食品、矿泉水、饮料、食用菌为重点,以强链、补链、延链为方向,进一步做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目标

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突出产业发展特点和优势,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矿泉水、饮料、食用菌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优势企业,形成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我市产业迈向新台阶。

三、工作机制

选择我市重点产业,按照“一位县(处)级领导、一个部门牵头、一名部门负责人、一套工作专班”模式,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县(处)级领导担任链长,形成领导挂帅、牵头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和企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由链长牵头定期专题研究推动产业链发展重要事项,会商调度重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绿色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总体组织推进、协调调度工作,实时汇总、梳理产业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性难题,提交市政府及产业链链长统筹协调解决。

四、主要目标

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大力发展矿泉水、饮料、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精心打造有影响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核心品牌,着力形成和巩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底,规模以上绿色食品企业营收增幅均超5%以上。

五、主要内容

(一)调研梳理矿泉水、饮料、食用菌等产业子链发展现状,全面掌握各产业子链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主要平台、相关上下游配套、制约瓶颈等情况。

(二)坚持龙头引领,推进产加销一体,根据调研情况研究梳理各产业子链的“五清单”(龙头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产业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做到产业有序发展。

(三)围绕各产业子链的上下游环节,结合实际制定做大做优做强各产业子链工作计划,统筹推进链上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重大事项,实现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四)研究梳理支持各产业子链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五)建立各产业子链发展日常调度和对接沟通机制,加强工作协调,细化扶持举措,形成工作合力。

六、重点任务

(一)培育龙头企业。利用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深化产品加工和强化市场拓展。各产业子链牵头部门领导干部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分类指导、协调解决企业融资难、用地难等方面的困难,帮助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实力。重点扶持农夫山泉、通林菌业有限公司、利生源、厚爱等重点加工型企业,培育一批年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带动能力强的“大龙头”,形成各产业子链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让各产业子链龙头企业强起来。

(二)发展示范基地。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富民产业等标准基地建设,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制度,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让各产业子链原料基地规模大起来。

(三)提升产品加工。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支持加工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性技术难题,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四)强化品牌建设。坚持品牌化经营发展思路,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以及品牌产品创建等,创响一批“国字号”“省字号”“老字号”区域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挖掘传统、风俗等特色文化并融入品牌建设中,促进农产品溢价增值,让绿色食品品牌树起来。

(五)完善冷链物流。支持加工农业企业建立自动化立体冷库、中转保鲜库等设施,培育流通企业联建区域配送中心,建设仓储、运输、配送全程的“无断链”冷链物流体系,让农产品冷链物流畅通起来。

七、时间安排

(一)6月底前,成立市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领导小组,建立各产业子链专班。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梳理“五清单”。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议。组织开展一次产业链供需、产融、技术等对接活动。

(二)7月底前,完善各产业子链发展的扶持措施。

(三)8月底前,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浙江对口合作企业对接,洽谈合作项目。

(四)12月底前,在工作推进中,及时梳理一批问题台账,集中协调解决一批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八、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是市委市政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是应对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定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联动,确保链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市政府办与各牵头部门联络沟通机制,定期汇总通报动态情况。各牵头部门要结合产业链发展需要和部门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措施落细落实。其他责任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面落实相关工作。

(三)加强调度督导。各牵头部门要配合产业链链长定期开展集中推进行动,做好链长制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的跟踪督办和落实,指定专人负责情况调度和信息报送。市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调度汇总各产业链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反映通报重点工作动态,总结推广工作经验,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推动链长制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第5篇

一、扎实做好会前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一是深化学习研讨,打牢思想基础。召开民主生活会前,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考察时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把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不断开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局面参加代表团审议侧记、在全国抗击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共产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通过深刻学习和研讨,提高了思想认识,加强了政治修养和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从严从实开好民主生活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一了领导班子的思想步调,凝聚上下共识和意志力量,打牢了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思想基础。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找准突出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并发放征求意见表15份,班子成员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扎实做好民主生活会各项准备工作,经汇总整理,征集到对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共5个方面5条,征集到对领导个人的意见建议共5个方面20条,在此基础上,形成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二、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高质量召开民主生活会

在大量周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2月3日,商务局召开了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会议共有三项议程。一是同志代表班子通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有关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二是同志代表班子进行对照检查、班子成员个人发言并相互提出批评意见、同志总结会议情况并提出整改要求;三是督导组组长于彩林对会议作出点评点评。

会上,领导班子成员对进行批评,批评意见是在具体工作方面,去粮库等基层企业调研及指导服务少、有些重业务工作轻党务工作;对进行批评,批评意见是脾气有点急,个别遇事偶尔不够冷静、脾气比较急躁,遇事有时不够冷静;对进行批评,批评意见是抓党务工作创新意识有待提高、能力很强就是没有完全施展出来,多多少少求稳思想占据头脑。

三、全面系统梳理,形成问题清单

一是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班子查摆问题3个,班子成员查摆问题3个,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学习的整体性系统性不强。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论述学得多、思考得多,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内容深学细研不够,消化吸收不充分。二是学用结合还有差距。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成效不够明显。比如,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把关,一般只注重了解考察关键时期和重大事件的具体表现,对日常工作中的政治素质考察,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办法机制,没有真正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三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做得不够经常。虽然年内举办了不同层面的培训班次,但仍需进一步强化科级干部的集中轮训、广大党员的经常性学习教育,探索和丰富运用新兴媒体强化理论武装的方法手段。学习以记笔记为主,对干部政治素质的考察把关,一般只注重了解平常业务能力,考察关键时期和重大事件的具体表现,对日常工作中的思想状况了解不够,对选人用人的办法不够全面,政治素质考察,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办法机制还有待于更加健全和提升。在学习传统文化方面不够努力,了解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不全面,不深入,不能找时间认真加以学习。对一些理论文章和政策文件时只是“泛泛而读”,特别是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些问题,缺乏深层次、全面的认识,与工作结合的不够。

二是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班子查摆问题1个,班子成员查摆问题3个,主要内容包括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多以学习为主,缺乏创新。对一些落后的、流动的党员管理办法不多,对其思想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局内一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争先创优的动力不足,党支部的政治能力还有待提升;在工作中,有时行动不够迅速,落实不够全面,效果不够理想,特别是在落实中碰到困难时,积极主动协调、想办法克服的少;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在加强非公企业党支部建设中存在为难情绪,有时不知工作如何开展,需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是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统筹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抓好脱贫攻坚等工作方面。班子查摆问题1个,班子成员查摆问题3个,主要内容包括直接联系服务党员群众不够到位。主动直接面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发动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不够。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中,只是走遍了自己分管的领域,调研指导检查的覆盖面还比较窄;主动下基层少、不够扎实深入,调研或督导检查有时达不到预期效果。主动下基层少、有时两周才下去一次。掌握的企业情况比较泛泛流于表面,调研内容单一,掌握包保村情况不够全面、不够扎实深入,调研或督导检查有时达不到预期效果;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党的形象权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思考研究还不深,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鉴别力;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方面还的敏锐性有待提高,不能敏锐地察觉存在的风险,有时会使防范工作处于被动之中。

四是在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对照党中央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年远景目标,加强科学谋划,查找短板弱项方面。班子查摆问题1个,班子成员查摆问题3个,主要内容包括缺乏敢为人先的魄力。存在求稳怕乱思想,有时候对没有文件依据的事情,不敢立足实际大胆求突破;招商引资项目少,总量小,谋划水平需要提升。招商办法不够多,全面招商发动和宣传不够到位,项目落地时间较长,节奏较慢,没有完全跟上市里发展计划和步伐;仍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作推进缺乏系统的创新性。有时过于依赖党组去研究推动,表率作用没有发挥的效果不明显;在目标谋划方面存在短版和弱项,在提出谋划意见和建议时,只能从本单位工作范围出发,以本单位工作角度为谋划点,不能从“一谷一城”篇甚至更高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就是在工作中存在认识高度和深度广度的问题。

五是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省委、市委和市委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的相关部署要求,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地批评和纠正违规违纪言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实施办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方面。班子查摆问题3个,班子成员查摆问题3个,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斗争精神、斗争本领有待提高。对现实中一些消极负面言论,有时碍于情面并没有强力反驳、严词制止。还需要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斗争本领。二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方法手段需要改进优化。虽然注重落实“一岗双责”,但对分管领域、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满足于安排部署了事,后续推动不多,开展廉政教育和督导检查的方法形式还比较单一。三是整治形式主义的招法不多。在如何发挥商务部门作用,整治形式主义方面缺少深入系统思考,没有拿出有效举措;能够完成市里要求进行廉政教育,但多以学习为主。内容单一,有时和业务发生时间上的冲突有的以业务为先;体工作中处理群众不合理诉求的解释工作有时还做的不够。对一些属于工作小节,生活小事的苗头危害性重视程度还不够,思想深处还存有无碍大局的认识,过紧日子的意识不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还需进一步强化;在具体工作中,本人有时安排部署多,但询问结果少,只是把工作安排下去就觉得工作已经完成。

四、明确整改方向,抓好整改落实

1.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研讨,持续抓好个人自学,特别是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和及时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分层次组织开展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集中轮训、宣讲辅导、专题学习,用好“”、主题党日、新时代e支部、学习强国等形式手段,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

2.持续提高政治能力。持续抓好和《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严格规范落实民主集中制、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不断树牢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同一切错误思潮和不当言论作坚决斗争。督促指导党支部规范落实民主集中制,高标准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3.持续提升工作成效。认真学习党建理论和业务知识,提高从政治,上把大局、看问题,从全局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是着力在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上下功夫。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严把选人用人政治首关,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用好担当作为干部专题调研成果,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聚焦局中心工作,加强科级干部、年轻干部、招商干部的专业化培养锻炼。二是着力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上下功夫。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成果。

4.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着力破解分管工作存在的瓶颈问题。改进抓落实方式,带头为基层减负,以好的作风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焊接专业;体系化

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建有职业院校3000余所,各职业院校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专注的学科也不同。焊接专业在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中属于机械大类中的一个分支,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和手段,是为焊接产业提业工人的重要一环。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既包含中职,又包含高职,同时又涉及职后培训,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本文根据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现有的课程体系建设,类比其他同类院校焊接专业体系,进行了比较性研究。

一、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的功能定位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职业教育尤其是工匠精神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越来越迅速。因此,焊接专业职业教育中的焊接技能培训发展越来越关注对劳动者适应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这为未来的劳动者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自从2020年2月重组整合以来,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吸纳整合成三个部门,既包括中职教学,又包括高职教学,还兼顾企业工人的焊接培训工作以及带领学员参加国内各级各类焊接技能竞赛的任务,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包含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单位。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的功能就是既能提供焊接专业中职、高职学历教育,让学员毕业后取得学历证书,又能为油田企业提供焊接工人的短期技能提升培训,使其达到焊接技能要求的水平。焊接培训中心可以进行焊接专业初、中、高级焊工的培训,同时可以进行与焊接配套的管工、铆工、钳工、电工等多工种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可以为黑龙江地区焊接行业及大庆地企单位焊接行业进行人员培训工作,进而为黑龙江地区的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动能。

二、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的课程体系设置

(一)焊接专业中职课程设置

在当前的院校焊接专业教学中,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缺少对学生个性及教师主导地位的关注,教学内容不够合理。再加上中职焊接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对焊接专业知识接纳起来较为吃力。技师学院自2013年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堂上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分散融入各个不同的焊接技能训练模块中,使学生乐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习的内容针对性非常强,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我修正的特点。焊接专业中职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的火焰切割、梁柱的焊接、常压管道的焊接、压力蒸汽管道的焊接、常压容器的焊接、压力容器的焊接、等离子切割、数控切割等,主要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认识焊接,对焊接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掌握。通过2~3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获得中职焊接专业毕业证并能掌握焊接技能,同时达到取得焊接上岗操作证的要求并能取得焊接安全上岗操作证。

(二)焊接专业高职课程设置

相对于中职课程,当前阶段,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认知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认识实习操作三方面课程,并着重在认识实习操作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公共基础认知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语文、大学应用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运动技能训练等。通过公共基础认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因为学生在大学某一专业学习,是有专业局限性的,所以很多基础性的课程,如语言文学、方法论等,不仅可以弥补学生的局限性,还可以让学生跳脱自身专业,改变学生认识问题的格局和角度,构建完整的人格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高职焊接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焊条电弧焊技术、弧焊电源、熔焊原理、金属材料焊接、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生产、焊接质量检测、焊接生产管理等焊接专业类知识。通过焊接专业核心课程的三年学习,学生对焊接行业的前景、焊接操作原理、焊接理论常识、焊接应力因素以及后续在焊接岗位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有所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焊接专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焊接理论知识、能对焊接岗位突发状况进行合理解决的焊接专业合格大学生。认识实习操作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钳工操作训练、焊接综合实训、焊条电弧焊综合实训、CO2气体保护焊实训、氩弧焊强化训练、焊接机器人基本操作以及毕业综合作业和顶岗实习。通过认识实习操作类的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焊接基本操作技能,并对焊接专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了理论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能力。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获得焊接专业大专毕业证书,同时通过焊接技能训练和焊接等级的考试,又能获得焊接专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样为焊接行业培养了既能够操作焊接技能,又能够掌握大量焊接理论知识的大学生人才。

(三)焊接专业职后培训课程设置

铁人学院焊接培训中心面对的是焊接培训市场,因此,为了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将焊接大类分解成不同的焊接模块。焊条电弧焊平板对接技能训练、焊条电弧焊钢管对接技能训练、CO2气体保护焊接技能训练、钨极氩弧焊技能训练以及自动焊技能训练。因为焊接专业职后培训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操作工人,企业的核心诉求是培养的工人能够独立焊接操作并能进行焊接修补。因此,为了匹配企业需求,焊接培训中心将重点学时和内容放在技能训练上。因此,通过大量的焊接训练使学生能够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使自己的焊接技艺精益求精。焊接专业学员通过2个月的培训能够拿到焊接安全上岗操作证及安全技术登记证,不仅拥有了获得感,同时也使焊接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

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同行院校也开设了公共基础认知课程、焊接专业课程以及焊接技能训练等课程。

(一)公共基础认知课程方面

开设包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教育、创业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与中国青年使命担当等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格局,使其能够跳出专业看发展,对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有前瞻性和规划性。

(二)专业核心课程方面

开设包括焊接电工、焊接方法与工艺、特种焊接技术、焊接无损检测、焊工识图等焊接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焊接专业全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了解焊接行业发展的方向,做好知识储备,为日后的上岗从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拓展课程方面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焊接专业“1+X”人才模式培养,立足焊接专业发展,不断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衔接互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是将职业技能证书也纳入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使学生掌握焊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具有常用焊接方法和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具有分析、解决生产现场工艺技术的基本能力,并且具有独立学习、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全心理素质和健康身体素质的全方面、高素质技能人才。

四、焊接专业体系化的具体措施

(一)中职、高职、职后培训的培养目标要互相衔接

首先,职业院校是当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且关键的机构,因此,焊接中职、焊接高职、焊接职后的培养目标应该互相衔接,要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符合“十四五”国家规划发展中对焊接专业的人才需求。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应梯次渐进,为社会培养出综合能力强、为焊接行业发展服务的人才。学生通过升学渠道可以从中职直接升到高职。其次,要注意衔接方法与课程设置相适应。中职、高职、职后培训的年龄层次不同、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中职、高职培训的目的是就业,而职后培训的目的是业务提升。因此,除了清晰定位各层次培养目标以外,还要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和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教学资源

铁人学院具有中职教学、高职教学以及职后培训三个层次。因此,需要统筹教学资源,合理计划与分配,建立一个完整统一又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中职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操作工人,高职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理论基础的焊接专业技能操作人才,职后培训的目标是让工人的焊接技术得到精益求精的提高,并能进行具体的现场施工操作,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因此,学院应该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将焊接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适当区分,中职焊接专业理论知识较浅,应加强技能训练。高职焊接专业理论知识较深,应增加焊接认识实习和训练。焊接职后培训则是针对某一项或某几项焊接技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

中职学生面临的是认知焊接,并且习得一门技能的情况,因此,对于焊接内容进行简单了解,侧重焊接技能操作。由于实行的是一体化教学,因此,每周28学时,大约有20学时都在进行技能训练,以增强学生的简单焊接技能。高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认识焊接行业发展动向,并能够将自身放入行业中发展。对高职学生来讲,除了焊接专业的内容难度加大之外,还应该将公共基础课程融入焊接专业的学习中,同时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焊接技能练习中。因此,每周28学时,高职焊接专业大约有10学时学习公共基础课,8学时学习焊接专业知识,10学时进行焊接技能操作训练。焊接职后培训是针对某项焊接项目进行重点技能训练,因此,每周28学时,大约4学时左右进行试件点评和讲解,24学时进行焊接技能强化训练。

(四)根据学员的学段不同,实施个性化教育

在焊接实践教学中,针对中职学生,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穿插在不同的焊接项目中,使学生掌握焊接理论和知识与焊接技能本领。针对高职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先打好理论基础,再进行实训操作,理论指导实训操作,同时实训操作又能反复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同时加强焊接技能训练,保证获得通过焊接技能等级证的能力。针对职后焊接工人培训,采取加大焊接训练力度的方式,尽快使培训工人的技能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铁人学院焊接专业根据学员的学段不同,精准实施了个性化的教育,学生及学员的获得感明显提高。

(五)鼓励焊接理论教师进行焊接技能取证

铁人学院应鼓励和支持焊接教师去兄弟院校深入交流融合学习,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应用到一体化教学当中;同时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去企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焊接专业的行业发展,并将行业发展、企业要求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和支持参加每年的艾森焊接展览,了解焊接行业的最新动态,将高深的焊接知识输入焊接课堂中。教师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才能将更新的焊接知识带入课堂中,使学员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应具备基本的焊接操作能力,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考取焊接等级证。教师只有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才能为学员提供更丰富、更细微的经验传授。

五、结语

经过近一年的调研分析、总结与研究,我们将焊接专业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统一统筹安排,制订了统一而又层次分明的课程标准,使焊接专业各层次教学能够做到互相衔接。按照焊接专业各类层次针对的目标人群进行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实施教学,从焊接专业中职、高职和职后培训试运行效果来看,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获得感非常明显,合作企业也对铁人学院焊接专业教师的培训素质赞不绝口。因此,铁人学院焊接专业体系化教学取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同时,焊接专业的体系化教学也日趋完善,更好地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任艳艳,肖珑.高职焊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17):166-168.

[2]南黄河,杨小玉,叱培洲.高职院校焊接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电焊机,2021,51(9):111-114.

[3]黄海,傅健玲.中职焊接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时代汽车,2021(4):43-44.

[4]柳鹏飞,刘大鹏.中职学校焊接实训教学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初探[J].科技风,2021(7):146-147.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技强国;科技编辑;人才培养;培养要求

当前,我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技是首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核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科技与教育一直以来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社会与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与发展也依赖于科学教育,科技和教育的有机融合能更好地实现科技强国。科技出版是科技与教育的重要融合形式和支撑条件,在科技强国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科技强国建设的需要,助力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的传播,我国大部分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以教材、专著、论文的形式公开出版,这使科技出版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编辑是支撑科技图书出版行业长远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我国科技图书出版行业发展的重任。而科技编辑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经营的过程,也是一项应常抓不懈的工作,既需要科技编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编辑素质,也需要出版社依托人力、物力、财力对其进行培养,通过外界的指导和激励,促使科技编辑尽快进入岗位角色,成长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科技编辑[1]。在科技强国背景下,出版行业应不断适应新形势,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学习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2],积极探索科技编辑的培养模式,实现新时代科技编辑培养目标、重构新时代科技编辑培养体系、明确新时代科技编辑培养模式和改革方向,培养具有深厚的职业素养、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的科技编辑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积蓄能量[3]。

一、提升服务专业学科建设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近代以来,科学前沿发展与传统教育出现分离现象,科技走在教育之前,教育跟着科技走,两者发展不同步。基于此,科技编辑在开展科技出版工作之前须从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角度反思传统教育出版,从教育的角度满足科技产品、科学技术的实质需求。对此,科技编辑需要从教育与科技相融合的角度出发,依托科技出版的路径,促进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提升科技与教育融合理解能力,其中包括教育与科技的融合性观念、融合性思维、融合性知识,从传统的专业性人才转变为融合性、复合型人才。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出版单位,创立于1953年。经过近70年的发展奋斗,其已在纺织、服装、食品、艺术等方向形成核心竞争力,出版业务涵盖高等教材、学术著作、实用技术类图书等,是一家以纺织服装为核心品牌,各板块坚持专业特色,走品牌发展、融合出版之路的综合型科技出版社。笔者深耕食品科技类图书出版二十余年,根据提升科技编辑科技与教育融合理解能力的要求,组织构建了一支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高水平作者队伍,策划出版了一系列介绍食品科技前沿技术、反映食品工程关键技术突破的教材和专著,在彰显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体现中国食品科技的飞速发展,提升了该社专业图书的权威性,树立了该社食品科技精品图书品牌,有效推动了食品行业内著写、阅读专业图书氛围的形成。在食品科技专业著作出版方面,中国纺织出版社食品科技(以下简称为中纺食科)编辑团队出版了基于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系列专著,例如,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06109)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引进项目的《微尺度效应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应用》;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的《干法超微粉碎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以此记录和宣传我国食品领域科技的腾飞和突破。在食品科技教材方面,中纺食科编辑团队在出版食品专业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策划出版了一系列以体现食品科技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规划教材,如《食品高新技术应用》,为高校大学生培养学科兴趣、开拓专业视野、奠定学术追求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食品教材中,中纺食科编辑团队将前沿技术融入拓展阅读板块,大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新技术,如在《食品科学概论》(第2版)中,中纺食科编辑团队设计了“食品加工新技术”板块,由主编教师用视频等形式讲解超高压冷冻法、超高压杀菌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技术等新技术,为大学生开拓科技视野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方法,使大学生坚定了成为食品科技人员的初心和服务国家科技发展的决心。

二、增强以政策为导向的主题出版能力

在每年的编辑培训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培训内容是围绕党的相关政策、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展开的,例如,“十四五”经济发展目标与构建新发展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启示、固本强基行稳致远—关于文化建设相关论述的解读等。在学习中,中纺食科编辑团队深刻体会到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的决心,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建立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各地区根据自身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业、农产品产业、特色食品产业等实现脱贫。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全国范围内的农家书屋工程拉开序幕。中纺食科编辑团队研究了农家书屋工程对标的图书,专门策划了一系列以小厂子、小作坊以及创业个人为读者对象的加工技术与配方系列图书。该系列图书突出实用性,以大量的实用配方为主,并搭配基础的原理知识和机械设备介绍,力求内容实用;图书装帧采用32开小开本,方便读者携带和随时查阅;坚持内容至上原则,将出版社资源向提高图书内容质量倾斜,选择最适合的印刷和装订形式,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使图书定价更加实惠,适应农家书屋工程要求。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以来,中纺食科编辑团队策划的加工技术与配方系列图书多次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包括《麻辣食品生产技术与配方》《新型食用菌食品加工技术与配方》《休闲食品制作工艺与配方》《休闲蔬菜食品生产技术与配方》等。这些技术类图书走进乡村图书馆,帮助广大农民朋友学习知识,学习技术,从而实现创业创收,完成阶段性乡村振兴目标。2021年3月,国家首次明确“2025年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主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二个工作要求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培育返乡农民工、入乡科技人员、在乡能人等创业主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中纺食科编辑团队深刻领会政策要求,再次策划了水产品养殖系列图书,依旧采用最节约成本的印刷方式,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提高图书品质、丰富图书内涵,力求实现实惠的定价、实用的内容,并在图书中增加了视频素材,让农民朋友可以从视频中更直观地获取知识,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的“文化充电站”,助力农民创收、乡村振兴、国家发展。

三、发挥科技出版的融合能力

坚持开拓创新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中华民族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伟大民族,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开拓创新精神不仅是国之大策,也是在科技强国背景下科技编辑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创新意味着思维的创新、思想的独创、行动的独特、方法的新颖,科技编辑应打破习惯定式,积极培养开创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开辟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道路。创新与开拓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将各种可能性、各类知识、各种智力资源和综合能力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进而有机结合。科技编辑需要在工作方式上改革创新,跨部门、跨领域、跨业界协同工作,将传统出版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相融合,从而成为符合当下科技出版要求、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新型科技编辑。科技出版创新更多体现在形式上的创新。在策划出版科技图书过程中,科技编辑应不断尝试融入不同内容载体和媒体形式,创新内容素材、呈现形态、知识传播方式,以适应当代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满足教师线上教学需求。例如,在中纺食科编辑团队策划的食品科技系列教材中,编辑自主选择复杂的实验过程或者工厂技术操作等内容,进行跨部门、跨领域合作,邀请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视频讲解或者录制操作步骤视频等,全视角展示课程内容,便于学生学习,节约高校教育教学成本,如《基础化学实验》《食品理化分析》等教材。近期,中纺食科编辑团队又邀请了作者和工厂人员在《仪器分析实验》《食品工厂设计》教材中添加了模拟仿真素材,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对仿真模拟内容进行特殊的专门设计,内容富有真实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意义。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高校采用线上教学,科技图书中附加的新媒体资源优势凸显,教师将教材中的实验视频和工艺模拟仿真素材,通过线上课堂教授,并辅以口头教学和课件PPT梳理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扫描所附加的二维码来反复观看实验视频,从而熟悉操作,加深学习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法在实验室动手操作的不足。

四、体现出版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能力

科技出版是整个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强国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础。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语境下,科技出版物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肩负民族文化和科技的传承和输出使命。在新时代,科技编辑应要充分认识作品形式与内涵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共鸣的重要性,积极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进行融合传播,以实现我国科技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将民族精神融入科技出版物,对科技编辑来说是全新的课题。中纺食科编辑团队在研究全国范围内的民族食品的基础上,策划了我国各民族传统食品加工技术系列图书,以《蒙古族传统乳制品加工实用技术》为突破口,让我国民族科技走向世界科技舞台。蒙古族喜食乳制品,其制作工艺源于古老游牧生活实践,是经上千年传承的宝贵遗产,蕴含了蒙古族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蒙古族传统乳制品是民族情感、个性特征和民族凝聚力的载体,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中纺食科编辑团队找到相关作者,与作者沟通内容框架、写作形式,对地方特色乳制品工艺进行整理、保护、挖掘、开发,总结多年来地方特色乳制品生产研发经验,并针对蒙古族传统乳制品从业人员关注的实际问题等内容展开图书编写工作。该书出版后,得到了行业内很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可,为发展蒙古族传统乳制品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进一步助力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这更是传播我国科技成果,引领世界科技学术中心向中国转移,真正实现新时代科技出版行业“造船出海”的历史必然[4]。当前,我国出版业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科技强国背景下,科技编辑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四个意识”、突出政治担当,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打造精品力作、攀登出版高峰。在新时代,科技编辑要把握科技出版的政治性、文化性和时代性,探索科技出版有效的路径,不断提高科技出版面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出版能力,面向学术研究的引导能力,面向理论课题的攻关能力,面向社会大众的宣传普及能力[5]。出版社对科技编辑培养也应在理论与模式上具有时代意义,并坚持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出版具有先进性的科技出版物。

五、结语

科技强国战略对科技编辑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编辑要在科技强国建设中体现新担当,服务科技作者,做好科技出版,贡献专业力量,让最好的科研成果、最先进的科技教材出版在祖国大地上,助力出版社推进科技出版业务硬实力建设,推动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第8篇

一、总体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目标,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抓好源头防范,注重风险管控,全面排查调查,有序治理修复,加强跟踪评估,强化监管执法,严格考核问责,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年度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全县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全县土壤环境监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全县土壤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主要目标:到2020年底,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1.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准备。根据市上工作安排,做好执法检查相关工作准备。对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分解各条款部门职责,组织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情况自查,梳理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中的薄弱环节。(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2.对标冲刺《土十条》各项目标任务。组织开展《土十条》和“十三五”终期考核自查评估,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全面梳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各项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重点推进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工作,全力冲刺“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按季度调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19〕751号)和市级安排,市生态环境局分局配合市上做好“土十条”实施进展季调度和报表报送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二)努力夯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础

3.继续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持续做好调查对象核实增补与基础信息调查质量提升工作,配合市上选取的代表性地块开展试点工作。2020年9月底前,配合市上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数据上报、审核与入库。(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等参与,各乡镇、县西城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县西城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4.加强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结合市上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和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继续做好国控点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完成省控点位布设工作,建立覆盖县域内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加强数据共享,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三)加快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

5.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贯彻落实《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方案》(甘农科发〔2019〕3号),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在前期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2020年底前将划定结果上报有关部门审定,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绘制耕地土壤环境类别划分结果图件,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报告。(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6.积极推进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对安全利用类耕地,以农艺措施为主,重点推广“低积累品种+水肥科学管理+酸碱调节”、“低积累品种+原位钝化(固化)”、“秸秆离田+深耕深翻+土壤调理剂施用”、“超积累植物与低积累作物轮作(间作)”等安全利用模式;对严格管控类耕地,以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为主,重点采取调整种植结构、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划分、退耕还林还草、轮作休耕等风险管控措施。(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7.加强优先保护类耕地建设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项目不得占用。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严格控制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铅蓄电池等行业企业,防止对耕地造成污染。(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8.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要求,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生物防治比例,减少农药使用量。优先将污染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全面开展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县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四)严格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9.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监管。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县政府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依法严查向河道、山区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公安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五)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0.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推动实施《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继续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

1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制定《县2020年度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工作方案》,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继续实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新肥料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推进秸秆养分还田,减少化肥用量。开展新型农药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广,推荐适宜高效低风险农药新品种及配套使用技术,优化农药品种结构,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风险。2020年,实现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利用率达到40%。(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12.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继续贯彻《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严格农膜市场准入,大力宣传落实国家地膜质量新标准(GB13735-2017),指导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膜。加强农膜市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农膜的行为。创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积极开展废旧农膜捡拾回收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易回收地膜的示范推广,推进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2020年,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力争实现废旧农膜全面回收利用。(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等参与)

13.严控畜禽养殖污染。推动实施《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草畜资源条件、土地对畜禽粪便消纳能力等,优化调整畜牧业生产布局,协调畜禽规模养殖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促进科学使用。加强禁养区监督管理,禁止在禁养区内审批新建养殖场(小区)。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合作社)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2020年,力争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参与)

14.减少生活垃圾污染。坚持“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配套设施共享、城乡统筹治理”原则,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试点,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继续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水务局等参与)

(六)切实加强源头预防和监管

15.做好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管理。更新2020年度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督促重点监管企业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落实“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设施防渗漏管理、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备案、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矿企业自行监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控、企业退出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8项制度。同时,将重点监管企业相关土壤污染防治义务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建立在产企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预防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工信局参与)

16.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推动落实《省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防控工作方案》,落实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措施。进一步规范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完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控制制度。推进涉重行业企业隐患排查和污染治理,严厉打击涉重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涉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推行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和工艺,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参与)

17.做好涉镉污染源排查整治。按照“边查边治、以治为主”的原则,持续推进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源排查整治,努力切断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农产品的途径。(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局参与)

18.规范工业废物处置过程。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继续落实国家清废行动有关要求,结合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等指出问题整改,进一步摸排工业固废堆存场所存在的问题,消化问题存量场所,巩固整治成效,建立长效机制,2020年底前完成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工作总结。(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参与)

19.严格土壤环境监管执法。将土壤污染防治作为环境监管执法的重要内容,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违法违规存放危险化学品、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工信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参与)

20.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加强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监测,重点对黄灌区灌区水进行抽查监测。对农田、蔬菜基地、果园灌溉水水质超过《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的,增加监督监测。(县水务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参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发挥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统筹推进落实省、市和我县土壤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研究解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大事项。贯彻落实《省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评估办法》,完成2020年度实施情况自查评估。(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二)定期开展工作调度。各牵头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推进工作任务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本计划,制订本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完善保障措施,并分别于6月25日、12月25日前将辖区内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证明资料反馈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要抓好统筹协调,对资料汇总整理,将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报县政府和市上有关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乡镇应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按期完成,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积极推广土壤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装备,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适用技术加大推广应用。(县科技局牵头,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五)接受社会监督。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对超标排放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造成土壤污染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鼓励依法对污染土壤等环境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办理相关案件和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检察院、县法院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参与)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范文第9篇

标价360元的一壶两杯竹编茶具,一天能卖出好几套,邛崃竹编干脆临时在展柜前设起销售点;云南建水的紫陶、四川泸州的油纸伞、重庆的荣昌折扇、甘肃的庆阳香包等展品,都引来不少人驻足欣赏,“忍不住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每样都想入手”成为了许许多多观展者的共同心声;在“巴蜀工匠・非遗精品展”现场,一个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展柜上,贴了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展品不卖,如欲购买,请移步文殊坊”,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都银丝花制作技艺部级代表性传承人道安大师推出的各种精致的银花丝项链、戒指等首饰,令不少观展者“一见钟情”、“恋恋不舍”,询价的声音此起彼伏,似乎无法止息……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传统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名简称)“满血复活”成为了抢手货。

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高不可攀”。6月10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开幕式举行,淅淅沥沥的雨任性地从成都的天空中飘洒至大地,观展者的崆槿此亢敛患酰他们举着伞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来自全世界的1100多项非遗项目,将从这一天开始直至6月18日,持续“烹饪”出一场场历史与文化的饕餮盛宴。在这里,小朋友们围着提线木偶、皮影、年画看得津津有味;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拜非遗传承人为师,有的体验做糖画,有的学起了面塑、竹编;老年人可以围坐在一起,欣赏“寻找天籁之音――四川省非物质文化声音档案”视听展。

非遗的“身影”,其实不仅仅在“非遗节”期间才能随处可见,日常逛街的时候,或许吸人眼球的“中国风”女包恰恰是由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工艺织就的;外出休闲旅游的时候,或许能偶遇巧夺天工的徽州歙砚,品味到由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冲泡的佳茗……

那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传下去”,非遗传承人有何绝招?

让“活在当下”不再尴尬

当《小康》杂志记者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见到留着披肩长发、戴着特色民族头饰、穿着羌族传统服饰的沈艳燕时,距离“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西南民族大学羌绣班的结业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但对于培训的收获,这位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平武羌绣代表性传承人仍然念念不忘,“这次培训主要是开拓眼界、发散思维,让大家领悟民族艺术的传承不是一味守旧,也不是盲目创新。”

在这个由39名羌绣传承人组成的班级里,四川平武县明阳村大地社社长王晓兵是唯一的男学员,也是羌族少有的男绣郎。他十四五岁时就会羌绣了,但对于羌绣的文化价值却并不清楚,只是把它当作日常的一门手艺。参加完培训,王晓兵不但了解到各种针法,还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盛大开幕 2017年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盛大开幕。

地地道道的羌族绣娘吴小蓉则领悟到,只需要稍许改变,传统羌绣便可以与现代时尚接轨。许多羌族女孩都是从记事起就会使用绣花针的,技法则是由家中的老人言传身教,以前,吴小蓉觉得作品的颜色越鲜艳越漂亮,可以随心所欲进行搭配,作品也不外乎被套、传统服饰、茶席等,通过这次培训,她才知道,传统羌族刺绣在现代服饰中也可以灵活运用,色彩淡雅的羌绣更容易被都市白领接受。

民族精神的DNA――这是中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誉。“如果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了,我们损失的不只是一门技艺,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寄寓其中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多年从事民俗与非遗保护研究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丰明认为,非遗虽然大多是传统社会的产物,但它们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有一定的生命力,只有将其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然而就在三年前,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状况还显得有些“尴尬”。2014年年底,第七届潘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易博览会邀请了包括面人彭、毛猴孙、风车王、皮影周等诸多非遗手工艺品的工艺大师和收藏专家,聊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这些传承人普遍袒露出比较担忧的心态。风车王讲述道,他最开始学做风车,主要目的是为补贴家用,当时家境贫寒、工资不高,一家人帮别人糊火柴盒挣点外快,火柴盒的价格极低,糊好1200个还要打包送到买主那里,才挣六毛钱,可是当时糊一个风车轮子就能挣两毛钱。但是现在,很少有人玩风车了,能坚持制作风车,也只是为了自己心里的信念,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但若要真正地传承,首要的事情――收徒弟,就是一大难题。

沈艳燕也曾有过类似的担忧。2008年的汶川地震,受损的不仅是她家乡的房屋建筑,还有那些早已濒危的羌族非遗技艺。由于羌绣技法几千年来都是通过家庭内部口传亲授,加之强震影响,更是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如何才能让“养在深闺、不为人知、后继乏人”的羌绣得以传承?仅靠沈艳燕的一己之力,肯定不行。

这样的状况引起了文化部领导的注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一部分以手工艺为主要生计来源的传统工艺项目传承人群,面临产品需求萎缩、收入不足以解决生计的困境,致使年轻人不愿学习和传承手工艺,传承后继乏人。”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部主场活动开幕式召开的当日下午,第六届成都非遗节国际论坛举办,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发表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的主旨演讲时提到,“为此,我们把努力实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改善生活、丰富生活的统一,提升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传承活力与后劲,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

“研培计划”助力匠人妙手生新品

在文化部领导和工作人员们看来,能力建设直接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变迁中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传承人群的传承与当代实践能力,包括对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识深度,对相关遗产知识和技艺的掌握程度,进行再创造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在一些项目传承实践中获得相应经济收益的能力。

“帮助传承人群获得和增强这些能力,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项兆伦介绍道。而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为“研培计划”),便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文化部和教育部一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大学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对以持有者和从业者为主体的传承人群的短期培训,帮助他们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强化对相关遗产知识、技艺和流变脉络的认识与把握,了解时代变迁带来的审美变化和社会需求变化,丰富艺术、材料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一些新的工具和方法。 匠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匠人匠心,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展示着他们的匠心之作。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首次设立的板块“中国传统工艺设计暨研培计划成果展”就是旨在总结2015年、2016年研培计划和传统工艺工作站的成果,让观展者近距离接触其中的优秀作品,集中向公众展现非遗传承人群对于“将传统技艺融入当代生活”的诸多思考。这一板块共展出作品680余套,遴选自57家研培计划参与高校和5家传统工艺工作站推荐的1500余套作品。建水紫陶烧制技艺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田静的“承瑜”套件作品便位列其中。

从1996年开始,田静就在建水当地拜制陶的老手艺人为师了,后来,她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陶瓷造型设计,毕业以后又回到建水跟随师傅学习。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泽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磐。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于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被国务院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能传承近千年并名扬大江南北,与其制作、烧成技艺不无关系,在制作技艺上,建水陶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泥工艺,经过24道程序之后的泥才可以拿来制作陶器。

2015年年底,“非遗传承人群清华研修班”第二期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拉开帷幕,田静全程参与了研修班学习。在研修期间,班里的21名学员利用半天时间在校园里进行了现场展演,当时的京城已是隆冬,又有雾霾萦城,但依旧挡不住参观者的热情。田静一边进行手工演示,一边为粉丝们答疑解惑,忙得不亦乐乎。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承人共同学习、相互交流,除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外,田静还和同班的陈俐宇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

陈俐宇是河南太行山麓悠久的野王器髹饰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在一次展出中,田静发现了陈俐宇的一套化妆盒。“你让现代女性用这么好的东西,调制颜料,再化妆,可能性很小。”田静提议,“能不能用你这庙堂之上的盒子,给我放一些小茶食?”她的合作就此展开。

两人的技艺都具有丰富的内容,但为了让河南野王器髹饰技艺与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这两种古法能够穿越时空、搭配协调、完美交融,陈俐宇和田静开始狠心“做减法”。器具形状的搭配是两个人面临的第一个难题。陈俐宇的漆器为圆形,也是整套作品的轮廓主体,田静为了配合她,舍弃了建水陶中最经典的圆壶造型,打造了一把精致的小方壶。第二个让彼此感到“纠结”的是颜色的协调。野王器以华丽、高贵著称,这是建水陶很难具备的,为此,陈俐宇舍弃了漆器上的全部精美花纹,只留下野王器中最具识别性的红与黑色调,而为了迎合红与黑的色调,田静也舍弃了建水陶的特有泥色,选择了淡雅的灰胎。

经过两位“匠人”的妙手生“新”,一套由两种非遗技艺组成,淡雅、清新、脱俗的作品呈现出来。以前,野王器髹饰技艺并没有很好的市场,虽然陈俐宇全家都在坚守着这门技艺,但却只能靠做家具生意维持生计,相对而言,伴随着茶具飞入寻常百姓家,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的市场较为广阔。而当被田静形容为“美丽的误会”的合作展开后,野王器生机重现,原本放在壶承上面的建水陶茶具也增色不少,最让陈俐宇和田静感到振奋的是,经过创新和“再设计”,野王器髹饰技艺如今拥有了走向市场的可能性。

类似的案例在“研培计划”中不胜枚举。原本互不相识的徽墨、湖笔、曹氏宣纸的传承人,通过“研培计划”,受到了中国“整体性保护”非遗原则的启发,于是缔结联盟、开启了新征程――文房瑰宝重聚首,成品比以往的单品更具特色。钧窑传承人刘红生与徽州菠萝漆传承人俞均鹏也携起手来,在2016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上,他们合作的花瓶引人驻足。

一个人能带动一批项目和一片地区吗?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因为“研培计划”,全国1万多名曾一门心思埋头于手艺的人走进校园,拓宽了眼界,提高了技艺,并且对所持项目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自己手艺的价值和潜力有了更强的自信。“2017年参与大学已达78所。到2020年,参加人数将超过10万。”项兆伦称。

无疑,对于非遗保护和传承而言,“研培计划”显得弥足珍贵,培训一人,带动的往往是一批非遗项目和一片地区的非遗传承人。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部署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也为“研培计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家住青海塔尔寺附近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满曾经带着困惑走进清华大学,在他的家乡,“灰头土脸的手艺人总被瞧不起”,他见过太多的匠人一个个外出靠打工来赚钱,在机器能大批快速制造银铜器的时候,手艺人很难找到自己的价值。

“持续加大保护力度,着力支持传承实践”也是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去年,中国政府将给予部级代表性传承人的传习补助经费由每人每年1万元提高至2万元,不少地方也相应增加了补助。2009年以来,已支持各地建设了30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11000多处传习中心,命名了100多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了153个保护利用设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又规划了219个保护利用设施的建设任务。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在青海湟中拥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著称,使用敲、錾等技巧,通过浮雕、平雕、掐丝等表现手法,加以独特的技艺――鎏金,一锤一錾敲打出青藏高原独有的“奢华”之色。学习银器制作非常艰苦,没有七八年的磨练根本学不好手艺。从16岁开始,何满就跟随父亲学艺,手艺传到他这里已是第三代。

这些年国家政策对非遗保护的倾斜,让何满感受到融融暖意。参加“研培计划”后,在清华大学的校园内,何满听艺术史的老师们讲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看了不少国内外艺术精品,他还和其他传承人一起参观了故宫、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馆,在打开了眼界的同时,他从心底感觉到了“匠人”的伟大。

研培结束后,出自于何满手上的银铜器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再局限于民族或宗教用具,而是贴近实用生活;他练就了40多年的鎏金手艺也不仅仅贡献于寺庙,新开发的拇指大小的转经筒挂饰广受青年喜爱。

如今,在何满的家乡,非遗受到了热捧,何满的儿子还在山西攻读硕士研究生,但已有了把所学用于非遗的念头;何满的女儿出嫁了,却产生了回家学手艺的想法;何满的徒弟们纷纷立志,表达了坚守传承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的愿望。今年3月底被选为“研培计划”咨询专家的何满,已经促成了年轻的湟中银铜器制作手艺人赴北京学习的事宜。

从2008年开始致力于羌绣传承发展的沈艳燕,原来只是想用羌绣来治愈汶川地震的创伤,结果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在西南民族大学羌绣班参加培训之后,沈艳燕想运用学到的知识,联合当地的人一起把羌绣做成一个文化产业,让大家的手工羌绣进入市场,带来收益,改善生活水平。羌绣有了名气之后,也不断有高校教师、艺术工作者走进羌寨,引导绣师们将作品更好地融入市场。沈艳燕希望,通过羌绣技艺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古老的羌文化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现代生活。

平武县平通镇益泉村村民任朝清就是在沈艳燕的劝说下,开始系统学习刺绣,成为一名绣娘的。在系统学习之前,任朝清平时就有刺绣和剪纸的爱好。现在,农忙之余,任朝清从事羌绣便能增加几千元的收入。沈艳燕把羌绣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旅游、农业等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以羌民俗文化、古羌梅文化、茶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品牌,形成了“小针头带动大产业”的商业模式。家住锁江羌族乡的贫困户彭贵秀在沈艳燕的带领下学会了羌绣,成为云朵绣坊里的一名绣娘;豆叩镇银岭村村民赵熠雯外出打工返乡后,在沈艳燕的帮助下开办了以茶文化为主题的“羌韵雯绣”农家乐和云朵绣坊,游客在采茶、品茶的同时还能亲手绣茶花……如今,平武羌绣已带动200余户贫困村民致富,并带动了50多家农家乐的发展。

新生代传承人的非遗生意经

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有4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365项,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47项,优秀实践名册17项。其中,中国共入选39项,代表作31项,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中国跻身为非遗大国,而随着近几年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工作的不断加强、完善,非遗“新生代”开始渐露锋芒。

去年3月27日,“研培划”试点成果汇报展在春意盎然的水木清华拉开帷幕,41名学员初尝收获,140套、300余件传统工艺精品亮相,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研究者、《中国画学刊》副主编,艺术独立评论人张书云应邀观展后,在《不负春光 传承正当时》一文中写道,“说到非遗传承人,常常会让人联想到白发苍苍的老者,而我看到参加清华学习的非遗学员不少是年轻面孔: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传人李力、蜀绣肖华、钧窑炼制技艺传人刘红生、徽州漆器传承人俞均鹏等一批人为70后,他们现在正是非遗传承的主要力量;另有一些经历过高等美术教育的,江苏南通蓝印花布研究名家吴元新的女儿吴灵姝、南京剪纸第六代传人张钧、潮绣传人詹惠娜等一批学员为80后;年龄最小的是河南唐三彩传人高贺,是90后传承人中的佼佼者。”

几乎每一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其中有辉煌、亦有坎坷,而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执着坚守。

在泸州,年轻的小伙子毕原绅帮着父亲毕六福把油纸伞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被誉为“中国伞王”的毕六福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的油纸伞制作技艺的传承方式是家族式的,一代代传下来,到毕六福这里已是第六代了。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毕原绅原本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事业上顺风顺水,只是如果坚持做下去,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和家族的努力可能都白费了。于是,2009年年底,毕原绅回到家乡,用3年时间,跟着父亲系统地学习如何从选料到做成一把油纸伞。

为了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2010年,毕原绅牵头成立泸州市江阳区毕六福伞业有限公司,同时注册“毕六福”为油纸伞品牌,整合了油纸伞的制作、销售、推广、展示等环节,致力于提升分水油纸伞的知名度,传播油纸伞文化。在制作环节,毕原绅在传统花鸟、风景的图案基础上,尝试加入现代的喷绘、彩绘方式,以扩大市场。这位年轻人还尝试着采用“互联网+非遗”的全新商业模式,在网上卖油纸伞,并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偏好,推出个性化产品。

非遗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一直是个难题,但在成长中耳濡目染非遗技艺,同时又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新生代”们似乎并不畏惧市场的挑战,田静也曾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过陶艺的工艺流程及自创的一套猴陶新品,仅5个小时,推出的60件作品就全部预订完,一张张订单汇来,很多客户她并不认识。

上一篇:学习十四五规划感想范文 下一篇:十四五规划措施及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