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02:38:03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政府职能中介组织和信用体系分级分类管理法规和考核体系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调整了部分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这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词使我们感觉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大责任。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面对广阔的农村,如何着力解决因交通不便、管理相对人素质不高、监管面广、信息不畅、信息员和协管员协作效能低下、监管力量不足、责任风险大、成本高等因素带来的监管难题?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全国9亿多人口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彻底确保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则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风险,也是现实中急待解决的艰难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方面作一浅探。

一、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构建乡镇政府负总责的监管体制。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在管理方式上不管垂直与否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都是区县一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作为监管主体具体承担着全区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责任。

过去以来,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有些地方聘请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为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完善了监管网络,构建了乡镇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各乡镇成员单位参与的食品药品管理体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还建立了以乡镇政府为主导或其政府机关个别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这为推动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迈出了十分可贵的一步,但很尴尬的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被监管对象、加之无运行资金支持,其组建起来的监督网络,实际作用有待商榷。以政府为主导或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也因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定位不准和认识不够清楚,使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这项工作也只仅仅政府个别工作人员参与,加之又对其工作成效的考核未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其乡镇政府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还没有形成组织合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协管成效也就没达到主管部门的预期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主管部门都应该强烈意识到,乡镇一级政府是最基层政权组织,是各级政府的合法组成部分,强化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一条对其规定的法定职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这样,在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没有具体主管机构设置的前提条件下,就理应承担起相应工作的具体职能。

二、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还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合理定位自身职能,真正落实自身责任。

上海市奉贤区从2006年4月以来,就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其区辖8个镇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上,将“负责做好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明确写入镇社会事业和保障管理科(该政府的一个具体科室)的工作职能。从制度上保证了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在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的落实①。

湖南省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根据当地食品药品监管现状,在当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监管责任体系,建立了依托乡镇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在对其监管任务进行精细分解的基础上聘请和培训了部分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协管员,构建了相对较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部分乡镇政府采取了对本辖区实行行政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市、区县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平时抓督查、年底抓考核,次年年初抓表彰和总结的措施。使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落实,初步形成了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平时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②。

上海奉贤区和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经验的可贵之处就是做到了把最基层(乡镇)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基本职能限定为基层(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能之一,从其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得到了真正落实;可贵之处就是没有在政府外增加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大大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找准了方向。

结合上述两地经验,笔者认为,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在合理定位自身职能基础上,各自理清和落实自身责任。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应站在确保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做到放权让利,乡镇一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理应勇于担当。

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就是要把职能主要落实在本辖区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案件的查处和规模较大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及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上来,落实到监督指导下一级监管部门(乡镇一级政府)日常工作上来,主要承担着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查处、较大规模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分析与预测、办理乡镇一级食品药品案件的法制审核、辖区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人员素质、基层监管员和信息员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等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要把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落实到协助配合好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工作上来,承担本辖区规模较小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负责低级别、带共性、专业性弱的执法任务,如不规范和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非法渠道采购、过期失效食品药品的查处等,还承担着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监测和报送、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的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围绕自身承担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在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完善相应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以专职人员或乡镇一级政府包村干部为监管成员,以村级自治组织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员的监管网络。

三、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需构建诚信体系,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提倡行业自律,分类分级管理。

中介组织,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与经营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为各类市场主体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③。

在偏远农村大力推行食品药品中介组织建设,目的就是两个,一是运用其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公益,通过积极宣传和帮扶、个别指导与支持、科学引导与规范等办法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法律法规支持、生产经营技术支持、市场供需信息支持、生产经营者优质购销支持,推动生产经营者规范化生产经营;二是为自身所代表的特定的利益群体服务,通过集中反映基层民意、科学解决基层矛盾、政企关系积极再造等思维模式维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在社会上承担起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通过这些服务使其自身也获得发展。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把中介组织纳入其监管范围的办法,以“中介组织参与”这种独特的沟通方式与千家万户生产经营者取得联系,通过中介组织来贯彻行政机关的管理意志,协调行政组织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监管关系,以此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以及法律义务。

在信用体系的构建领域,除了乡镇政府及村级自治组织引导中介组织在对市场这一块的诚信经营(包括技术含量、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不欺不骗、优良服务等)进行考量之外,合法经营一块的信用体系构建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来做,通过建立中介组织与主管部门参与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等,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信用体系构建。通过监管对象自主选择的不同信用等级(既实行不同信用等级的分级许可审批。在许可阶段通过当地组织强调道德因素)结合生产经营过程中构建的实际信用等级(中介组织和主管部门形成的信用等级),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类分级监管。

四、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围绕其相关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考核体系。

在偏远农村巩固和构建以乡镇政府负总责,监管对象各负其责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科学界定相关职能,赋予乡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有对食品药品管理和监督的法定义务,建立和规范中介组织的运作机制,积极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实行分级管理,也要依靠完备和规范有序的法律制度来支撑。只有通过规范有序,无缝衔接,多个监督主体多渠道参与,积极全方位发力,才能做好偏远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都要求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这要求区县级人民政府及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围绕乡镇一级政府所承担的食品药品安全职能构建相应的考核目标,由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构建的监督队伍推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考核任务。

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利用本身所占有的行政资源,采取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分片监督的办法,在乡镇推行驻片监督员制度,即以承担监督任务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执法人员负责包片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日常联络,解决乡镇履行职能问题和监管执法当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和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聘任的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员队伍,驻片监督员时刻不定期的,灵活地掌握着各乡镇的食品药品安全动态,监督考核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①2008年5月出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第五期《耸立在湘西北的奇景》

②摘自上海政府网,上海要闻2007年11月19日《奉贤区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职能》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政府职能中介组织和信用体系分级分类管理法规和考核体系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调整了部分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这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词使我们感觉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大责任。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面对广阔的农村,如何着力解决因交通不便、管理相对人素质不高、监管面广、信息不畅、信息员和协管员协作效能低下、监管力量不足、责任风险大、成本高等因素带来的监管难题?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全国9亿多人口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彻底确保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则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风险,也是现实中急待解决的艰难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方面作一浅探。

一、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构建乡镇政府负总责的监管体制。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在管理方式上不管垂直与否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都是区县一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作为监管主体具体承担着全区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责任。

过去以来,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有些地方聘请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为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完善了监管网络,构建了乡镇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各乡镇成员单位参与的食品药品管理体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还建立了以乡镇政府为主导或其政府机关个别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这为推动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迈出了十分可贵的一步,但很尴尬的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被监管对象、加之无运行资金支持,其组建起来的监督网络,实际作用有待商榷。以政府为主导或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也因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定位不准和认识不够清楚,使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这项工作也只仅仅政府个别工作人员参与,加之又对其工作成效的考核未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其乡镇政府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还没有形成组织合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协管成效也就没达到主管部门的预期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主管部门都应该强烈意识到,乡镇一级政府是最基层政权组织,是各级政府的合法组成部分,强化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一条对其规定的法定职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这样,在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没有具体主管机构设置的前提条件下,就理应承担起相应工作的具体职能。

二、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还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合理定位自身职能,真正落实自身责任。

上海市奉贤区从2006年4月以来,就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其区辖8个镇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上,将“负责做好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明确写入镇社会事业和保障管理科(该政府的一个具体科室)的工作职能。从制度上保证了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在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的落实①。

湖南省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根据当地食品药品监管现状,在当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监管责任体系,建立了依托乡镇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在对其监管任务进行精细分解的基础上聘请和培训了部分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协管员,构建了相对较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部分乡镇政府采取了对本辖区实行行政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市、区县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平时抓督查、年底抓考核,次年年初抓表彰和总结的措施。使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落实,初步形成了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平时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②。

上海奉贤区和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经验的可贵之处就是做到了把最基层(乡镇)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基本职能限定为基层(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能之一,从其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得到了真正落实;可贵之处就是没有在政府外增加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大大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找准了方向。

结合上述两地经验,笔者认为,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在合理定位自身职能基础上,各自理清和落实自身责任。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应站在确保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做到放权让利,乡镇一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理应勇于担当。

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就是要把职能主要落实在本辖区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案件的查处和规模较大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及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上来,落实到监督指导下一级监管部门(乡镇一级政府)日常工作上来,主要承担着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查处、较大规模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分析与预测、办理乡镇一级食品药品案件的法制审核、辖区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人员素质、基层监管员和信息员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等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要把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落实到协助配合好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工作上来,承担本辖区规模较小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负责低级别、带共性、专业性弱的执法任务,如不规范和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非法渠道采购、过期失效食品药品的查处等,还承担着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监测和报送、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的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围绕自身承担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在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完善相应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以专职人员或乡镇一级政府包村干部为监管成员,以村级自治组织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员的监管网络。

三、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需构建诚信体系,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提倡行业自律,分类分级管理。

中介组织,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与经营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为各类市场主体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③。

在偏远农村大力推行食品药品中介组织建设,目的就是两个,一是运用其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公益,通过积极宣传和帮扶、个别指导与支持、科学引导与规范等办法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法律法规支持、生产经营技术支持、市场供需信息支持、生产经营者优质购销支持,推动生产经营者规范化生产经营;二是为自身所代表的特定的利益群体服务,通过集中反映基层民意、科学解决基层矛盾、政企关系积极再造等思维模式维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在社会上承担起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通过这些服务使其自身也获得发展。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把中介组织纳入其监管范围的办法,以“中介组织参与”这种独特的沟通方式与千家万户生产经营者取得联系,通过中介组织来贯彻行政机关的管理意志,协调行政组织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监管关系,以此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以及法律义务。

在信用体系的构建领域,除了乡镇政府及村级自治组织引导中介组织在对市场这一块的诚信经营(包括技术含量、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不欺不骗、优良服务等)进行考量之外,合法经营一块的信用体系构建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来做,通过建立中介组织与主管部门参与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等,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信用体系构建。通过监管对象自主选择的不同信用等级(既实行不同信用等级的分级许可审批。在许可阶段通过当地组织强调道德因素)结合生产经营过程中构建的实际信用等级(中介组织和主管部门形成的信用等级),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类分级监管。

四、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围绕其相关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考核体系。

在偏远农村巩固和构建以乡镇政府负总责,监管对象各负其责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科学界定相关职能,赋予乡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有对食品药品管理和监督的法定义务,建立和规范中介组织的运作机制,积极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实行分级管理,也要依靠完备和规范有序的法律制度来支撑。只有通过规范有序,无缝衔接,多个监督主体多渠道参与,积极全方位发力,才能做好偏远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都要求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这要求区县级人民政府及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围绕乡镇一级政府所承担的食品药品安全职能构建相应的考核目标,由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构建的监督队伍推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考核任务。

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利用本身所占有的行政资源,采取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分片监督的办法,在乡镇推行驻片监督员制度,即以承担监督任务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执法人员负责包片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日常联络,解决乡镇履行职能问题和监管执法当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和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聘任的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员队伍,驻片监督员时刻不定期的,灵活地掌握着各乡镇的食品药品安全动态,监督考核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①2008年5月出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第五期《耸立在湘西北的奇景》

②摘自上海政府网,上海要闻2007年11月19日《奉贤区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职能》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提要】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风险。在农村,不增加人员、编制、经费的前提条件下如何科学构建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一是要法定乡镇政府承担部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职能,乡镇政府是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主体;二是推动中介组织和信用体系构建,实行分类分级监管;四是完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和考核体系。

【关键词】乡镇政府职能中介组织和信用体系分级分类管理法规和考核体系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调整了部分职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这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词使我们感觉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大责任。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面对广阔的农村,如何着力解决因交通不便、管理相对人素质不高、监管面广、信息不畅、信息员和协管员协作效能低下、监管力量不足、责任风险大、成本高等因素带来的监管难题?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全国9亿多人口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彻底确保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则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责任和风险,也是现实中急待解决的艰难课题。因此,笔者想就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方面作一浅探。

一、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构建乡镇政府负总责的监管体制。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在管理方式上不管垂直与否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都是区县一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作为监管主体具体承担着全区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责任。

过去以来,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有些地方聘请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为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完善了监管网络,构建了乡镇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各乡镇成员单位参与的食品药品管理体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还建立了以乡镇政府为主导或其政府机关个别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这为推动广阔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迈出了十分可贵的一步,但很尴尬的是,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被监管对象、加之无运行资金支持,其组建起来的监督网络,实际作用有待商榷。以政府为主导或个别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专干的监管队伍也因政府部门对自身职能定位不准和认识不够清楚,使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这项工作也只仅仅政府个别工作人员参与,加之又对其工作成效的考核未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其乡镇政府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还没有形成组织合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协管成效也就没达到主管部门的预期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各级党委政府,还是各级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主管部门都应该强烈意识到,乡镇一级政府是最基层政权组织,是各级政府的合法组成部分,强化基层政权组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一条对其规定的法定职责,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这样,在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没有具体主管机构设置的前提条件下,就理应承担起相应工作的具体职能。

二、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还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合理定位自身职能,真正落实自身责任。

上海市奉贤区从2006年4月以来,就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在其区辖8个镇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上,将“负责做好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明确写入镇社会事业和保障管理科(该政府的一个具体科室)的工作职能。从制度上保证了基层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在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的落实①。

湖南省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根据当地食品药品监管现状,在当地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监管责任体系,建立了依托乡镇政府为主要责任主体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在对其监管任务进行精细分解的基础上聘请和培训了部分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协管员,构建了相对较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部分乡镇政府采取了对本辖区实行行政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分片包干,落实责任,市、区县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平时抓督查、年底抓考核,次年年初抓表彰和总结的措施。使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得到了落实,初步形成了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平时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②。

上海奉贤区和张家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经验的可贵之处就是做到了把最基层(乡镇)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基本职能限定为基层(乡镇)人民政府的职能之一,从其职能配置、人员、编制、培训、制度、职责、管理、经费、考核等方面得到了真正落实;可贵之处就是没有在政府外增加机构、人员、编制、经费,大大提高了基层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基层政府的职能定位找准了方向。

结合上述两地经验,笔者认为,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各监管主体解放思想,在合理定位自身职能基础上,各自理清和落实自身责任。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应站在确保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高度做到放权让利,乡镇一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理应勇于担当。

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就是要把职能主要落实在本辖区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案件的查处和规模较大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及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上来,落实到监督指导下一级监管部门(乡镇一级政府)日常工作上来,主要承担着各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许可、较大影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查处、较大规模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监测,分析与预测、办理乡镇一级食品药品案件的法制审核、辖区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人员素质、基层监管员和信息员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等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要把食品药品监管职能落实到协助配合好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工作上来,承担本辖区规模较小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负责低级别、带共性、专业性弱的执法任务,如不规范和超范围生产经营使用、非法渠道采购、过期失效食品药品的查处等,还承担着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监测和报送、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的职能。

乡镇一级政府围绕自身承担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在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完善相应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以专职人员或乡镇一级政府包村干部为监管成员,以村级自治组织主要负责人为信息员的监管网络。

三、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需构建诚信体系,完善中介组织建设,提倡行业自律,分类分级管理。

中介组织,是指那些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与经营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为各类市场主体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③。

在偏远农村大力推行食品药品中介组织建设,目的就是两个,一是运用其专业知识为其提供公益,通过积极宣传和帮扶、个别指导与支持、科学引导与规范等办法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法律法规支持、生产经营技术支持、市场供需信息支持、生产经营者优质购销支持,推动生产经营者规范化生产经营;二是为自身所代表的特定的利益群体服务,通过集中反映基层民意、科学解决基层矛盾、政企关系积极再造等思维模式维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在社会上承担起联系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通过这些服务使其自身也获得发展。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采取把中介组织纳入其监管范围的办法,以“中介组织参与”这种独特的沟通方式与千家万户生产经营者取得联系,通过中介组织来贯彻行政机关的管理意志,协调行政组织与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监管关系,以此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以及法律义务。

在信用体系的构建领域,除了乡镇政府及村级自治组织引导中介组织在对市场这一块的诚信经营(包括技术含量、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不欺不骗、优良服务等)进行考量之外,合法经营一块的信用体系构建可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由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来做,通过建立中介组织与主管部门参与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登记档案信息系统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分类数据库,广泛收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信息、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等,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信用体系构建。通过监管对象自主选择的不同信用等级(既实行不同信用等级的分级许可审批。在许可阶段通过当地组织强调道德因素)结合生产经营过程中构建的实际信用等级(中介组织和主管部门形成的信用等级),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类分级监管。

四、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是要围绕其相关职能,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考核体系。

在偏远农村巩固和构建以乡镇政府负总责,监管对象各负其责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就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来科学界定相关职能,赋予乡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有对食品药品管理和监督的法定义务,建立和规范中介组织的运作机制,积极构建偏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实行分级管理,也要依靠完备和规范有序的法律制度来支撑。只有通过规范有序,无缝衔接,多个监督主体多渠道参与,积极全方位发力,才能做好偏远农村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都要求把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这要求区县级人民政府及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围绕乡镇一级政府所承担的食品药品安全职能构建相应的考核目标,由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构建的监督队伍推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考核任务。

区县食品药品主管部门利用本身所占有的行政资源,采取各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分片监督的办法,在乡镇推行驻片监督员制度,即以承担监督任务的区县级食品药品主管部门执法人员负责包片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日常联络,解决乡镇履行职能问题和监管执法当中的依法行政问题,和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聘任的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员队伍,驻片监督员时刻不定期的,灵活地掌握着各乡镇的食品药品安全动态,监督考核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2008年5月出版《中国食品药品监管》第五期《耸立在湘西北的奇景》

摘自上海政府网,上海要闻2007年11月19日《奉贤区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乡镇政府工作职能》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4篇

县委、县政府确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开创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局面。下面,就如何搞好我县的食品药品安全

文摘首页教学论文实用文档个人简历论文中心演讲范文英语学习党团社会职场技巧作文园地法律文书幼儿教育故事大王教育论文高考专题节日庆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中国教育文摘>公众演讲>演讲内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公众演讲作者:本站来源:网络时间:20*-*-*17:13:37人:*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确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开创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局面。下面,就如何搞好我县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从全国形势看,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食品药品安全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最强烈、提案最集中的问题之一;在中国质量万里行去年3到今年3统计的一万多消费者投诉中,食品投诉占件,排第一位。特别是安徽“阜阳奶粉”、辽宁“海城豆奶”等事件震惊全国,造成的大规模群众上访,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近年来,一直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务院就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总理、吴仪副总理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和批示。去年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这是国家就食品安全做出的重大决策。从省、市形势看,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全面启动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济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省、市两级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会议上,韩寓群省长、鲍志强市长分别向大会致信,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了重要批示。具体到我县,县委、县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朱县长就下一步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专门作了重要批示。去年以来,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得到较好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成立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药品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其对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对重大事故查处职能;成立了全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整合和优化现有行政职能配置,进一步提高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二是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在食品监管方面,多数部门制订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时查处了毒韭菜、假牛奶等食品安全事件,确保了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农业、卫生、工商、质监、财办等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重拳出击,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食品药品质量抽验合格率逐年提高,没有出现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全社会食品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在药品监管方面,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实现了监管重心下移,拓宽了监管触角,供应网络的建立,保证了药品质量,方便了群众用药。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开展了麻精药品、医疗器械、农村药品、邮售假药等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确保了全县人民用药安全。三是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各职能部门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靠前指导,积极帮促,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目前,我县家药品生产企业、家药品批发企业、家零售药店分别顺利通过了和认证,使我县的药品生产和经营质量、管理水平整体上了一个大台阶,促进了我县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成绩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公安、质监、农业等部门严格执法的结果,对此,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形势依然严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比较小,管理水平较低,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环节多、链条长,尤其是一些不法分子,见利忘义,不惜铤而走险,造假售劣,影响坏,危害大,加之食品综合监管是新课题,食品药品监管点多面广,市场规范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比较多,监管任务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食品卫生法》一无所知;二是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的整体卫生条件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部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无消毒柜、无熟食间,仓库、粗加工、更衣、盥洗室分不开,无防蝇、防鼠设施,从业人员不查体不办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境脏、乱、差,食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尤其是街头饮食摊点卫生条件差;三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监督执法体系不理顺,监督执法人员少、监督力量不够,个别监督执法人员素质低,监督手段落后,跟不上当前监督执法工作的需要,行政处罚执行难等;四是销售假劣药品、虚假药品广告、非法配制制剂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农村药品质量与城区相比差距较大;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卫生所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药品管理相当薄弱,甚至从非法渠道购药,从而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构成威胁。这些充分表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已经提升到必须审慎对待的战略层面,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时刻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努力,措施上再完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扎扎实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提升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水平

今年我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坚持“疏堵结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为重点,以推进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信用体系建设为保障,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县食品药品工作水平”。根据这一总体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在食品安全方面,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入手,加大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严格食品加工企业开办标准,加强生产监管,把好生产关;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严把市场经营主体的准入关;积极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对餐饮业、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的监督力度,把好食品安全准入关,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监管格局。在药品监管方面,要在去年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县城以上药品经营企业通过认证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农村药店的认证工作,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经营行为;要进一步完善药品供应网络建设;通过基层卫生院代购分发站验收和开展优良药房创建活动等,全面提高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和仓储条件;要积极做好日常监管和各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取得实效。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陕西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概况

1.硬件设施。①固定资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各级政府的支持,现各机构均有一定的固定资产积累。但各机构间差异较大,多的达几千万元以上,最高宝鸡所2357万元;少的仅几百万元,最低铜川所仅有287万元。②建筑用房 近年来先后有6个地市级机构新建了检验检测大楼(咸阳所因故现未竣工、仍租房检验),实验条件较前大有改观。实验用房面积10个机构由900~3500m2不等,均值约为1600m2,实验用房占总面积的比例为72.3%;10个机构均建有80~160m2无菌操作间和约24m2以上的留样间及数平方米的标本室,个别机构还建有几百平方米的辅助用房。③仪器设备 各机构均具有数量不等开展药品检验和部分食品等检验的仪器设备,实验仪器费用占固定资产的比例,10个机构的均值均在60%以上。实验仪器的数量在几十台(套)以上,大多为常规检验用仪器设备,50万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除铜川、杨凌、汉中所暂无外,其他机构均有1~3台液质和近红外光谱仪等仪器设备。

2.人员状况。经统计,10个地市级机构现有人员编制342人,实有人数349人,在岗人数326人,占编制人数的95.3%,渭南和咸阳所人员超编;在这些人数中,其中管理人员53人,在岗实验人员213人,在岗专业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73%;另有6个机构招聘有合同制人员,其中4个机构的人数达10个人以上;还有4个机构各有1名返聘人员。汉中、安康、商洛3个机构分别有食品检验人员3人、7人和3人,分别占各单位在岗业务人员总数的17.6%、31.8%和16.7%,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初级职称人员7名,高、中、初人员比例为1:2:3.5;人员大多为现药品检验人员转岗而来,真正懂食品、学食品检验的人员凤毛麟角。

3.业务量和能力。10个地市级机构年平均完成药品检验数在420~800批间,均值约为693批,其中监督检验(抽样)均值约为657批,委托检验均值约为36批,前者占总数的94.8%,后者为5.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10个机构现已经过4~6次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计量认证领域由单一药品检验,扩展到食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环境洁净度检测5个方面。药品参数353~473个不等,最高为安康所、最低为铜川所;汉中、安康、商洛所已具备食品、保健食品等检验能力,参数达200余个;安康所拥有683个参数、商洛所拥有5个领域,检测能力为10个机构最高。

4.科研情况及其他。2014年,10个机构共申报省级科研项目1项(咸阳所、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紫河车的质量标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核心期刊32篇,非核心期刊18篇。此外部分机构人员还参与了2013年陕西省卫生厅组织的“陕西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等。

二、 存在问题

1.经费困难。硬件条件严重不足。10个机构均为政府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受限于政府管理。由于陕西省经济欠发达,各区域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再加上过去欠账太多,现各机构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或紧张的情况,工作只能维持现状,难以发展。硬件条件普遍较差,6个新建检验大楼机构,也只有宝鸡和商洛所预留了食品检验用房,8个机构建筑用房目前只能维持够药品检验用,开展其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大型仪器设备装备近几年主要依赖国家和省上专款支助,地方政府很少投入,因此造成现数量缺额较大。新开展的检测领域,如保健食品、化妆品、餐饮服务食品等,国家对其装备配制也有基本标准要求,10个机构在这方面的装备情况几乎为零。

2.人才缺乏,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工作发展和需求,各机构不同程度招聘了一些高学历人员,但所占比例还较低,博士、硕士研究生仅占业务人员的10%,数量还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发展检验检测事业的需求,同时这些人员没有实践经验和工作积累,亟须培训提高。此外,10个地市级机构中年青人较多,40岁以下人员占到人员总数的55%,也需要能力的培养。

3.业务水平低,检验技术不高。 10个地市级机构目前检验药品类别主要以监督检验(抽验)为主,约占95%,其他类别检验极少。全年完成检品数量不足700批,均值为693批,最高也仅为800批,人均完成约44批,与外省同级机构相比,工作量很低。上海区级食品药品检验所年完成检品数量在2300批、人均150批以上,为陕西省地市级的3倍还多;药品检品全检率不足70%,未达到国家对地市级机构全检率的基本要求,缺检项目主要受困于硬件条件影响,没有动物饲养设施。

4.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各级检验机构均由当地政府依据《药品管理法》及相关规定依法设置的专门从事检验检测的法定机构,其工作受其当地政府领导。因此,其管理水平的高低除人员因素外,还受到现行体制的制约。全省地市级机构这几年除个别机构在制度和管理方面有所创新外,其他机构只是在上级和当地政府领导下尽职尽责按部就班完成本职检验工作,工作墨守成规,疲于应付,缺乏创新思路和超前意识。管理凭经验,缺乏科学管理。没有认识管理工作“会出人才、出效益”的重要性。

5.创新意识淡薄,科研水平极低。2014年10个机构仅申报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50篇,如果按人员总数和业务人员数计算,全年7个人或4.3个业务人员才完成一篇论文。没有省市级较大的科研项目及论著的编撰工作等等。开展的论文研究大都由专业人员自发立题或与其他单位合作申报,领域是结合日常检验工作开展的一些方法学研究,没有设立专门机构管理科研工作。科研工作普遍感到无从下手,感觉立项难、申报难,没有带领人和方向,科研自主意识差,自信心不足,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无创新求变意识,整体科研情况处于较低水平。

三、发展思路

1.加大投入,搞好硬件建设工作。我国整体食品药品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陕西省更是明显落后,且过去欠账较多,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食品药品安全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搞好目前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对照国家对各检测检验机构建设和装备的要求和意见,科学论证、周密计划,制定出具体的符合本辖区实际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发展目标,逐年加大投入,使本辖区的检验检测机构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仪器设备装备更加精良,机构的能力建设逐年提升。

2.努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根据工作需求,做好机构增编或扩编工作。特别是新增食品检验职能,要科学合理安排好人员编制工作。严格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检验机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品监督检验量应达到6件/千人/年。目前,我国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的食品监督检验量为8件/千人/年,香港的食品监督检验量为9件/千人/年,均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全国其他省份均达不到此标准,陕西省各机构应参照此标准力争做好人员编制工作。

3.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检验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技术工作。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学知识不断更新,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已进入深水区,食品药品生产技术日新月异,检验技术必须保持前瞻性和先进性。只有检验技术超前和过硬,才能满足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需求。因此各机构人员必须不断掌握管理新理念和检验新技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探索,真正实现为人民饮食用药安全而检验。

4.树立科学检验理念,做好科研工作。树立科学检验理念,突破“为检验而检验”的固定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深入研究探索食品、药品检验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实验室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管理,吸收一切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和手段,搞好信息化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最终实现“为民、求实、严谨、创新”的工作精神,确保检验工作顺利完成,为依法行政提供公平、公正、科学精确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5. 以“大药检”为旗帜,促进全省检测机构全面发展和提升。全省一盘棋,在“大药检”的旗帜下,努力搭建陕西省“检验检测技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每年药检工作会议及不定期举办的业务会议等机会,开展信息交流和培训等工作,以责任为载体,感情为纽带,全省紧密团结,上下拧成一股绳,为全面提升陕西省检验检测水平,促进整体进步和发展而努力工作。力争5~10年时间使陕西省各机构逐步基本建成检验理念科学、基础设施完备、资源配置合理、体系运行有效、人才队伍精良、科技能力领先,成为国内一流检验强所,为“中国药检”添光增色。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6篇

编者按:4月3日,董金狮老师为本刊撰写了本篇文章,文章中建议我国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中应借鉴美国监管食品安全的两个重要法案吹哨法案(Whistleblower ProtectionAct)和了解客户法案。4月10日,为了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规范全市食品药品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工作,北京市食药安委办公室公布《北京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该办法正是董老师文章中介绍的吹哨法案,该办法规定,有关部门根据举报线索,查处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案件、消除重大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的,最高可奖励举报人30万元,并对举报人给予保护。

食品安全是个老话题,但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表述,让人耳目一新。在我看来,“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等词句,通俗易懂,十分接地气,听起来鼓舞人心。更让公众对保障食品安全充满信心的是“三个最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预示着保障食品安全的组合重拳将陆续出击。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生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丰富,人类的食物生产与消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隐患和安全危机。处理好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关系,并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是未来食品问题的主要课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食品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新的形势导致各国都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而我国政府也同样在努力探索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结构和权力配置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对我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其中,美国的吹哨法案和了解客户法案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吹哨法案

吹哨法案就是美国的告密者保护法案,英文名字叫Whistleblower ProtectionAct。美国在19世纪末期也面临着食品安全的问题,而且现状与我国目前的情况非常相似。但如今,美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可以说是非常到位,美国公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也非常高。吹哨法案旨在保护告密者,鼓励公民参与社会公正的监督。该法案规定,司法部如果在收到举报人投诉、告发决定作为原告参与,举报人可以分到赔偿额的15%~25%,如果司法部不参与,举报人可以自行调查、,并可分到赔偿额的25%~30%,这种以经济利益驱动消费者参与打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我国可否以行政规定的方式在食品行业内出台类似吹哨法案的政策,以鼓励食品企业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员揭露企业违法内幕和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腐败行为,激励消费者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去,形成全社会监督食品安全的合力?

吹哨法案的推出可以解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头监管所带来的政府监管失灵的问题,通过食品加工企业员工、消费者、媒体记者等社会各界人员的物质激励监督,来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

了解客户法案

了解客户法案也是美国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众所周知,食品行业在经历了社会分工细作的革命后,基本上实现了各道工序分割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在这种产业链发展模式下,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渗透到了各道工序之中。

在产业链模式下,要想使市场信息透明化,那就要推行了解客户法案,即供应商在销售自己的产品时,要注意对客户信息的搜集,特别要关注客户购买原材料的用途与方向,否则当客户所生产出的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上游供应商就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看上去,这似乎有点不太合理,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了解客户法案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了解客户法案下,相关监管部门只需要对那些生产添加剂等违禁物品的供应商进行监管,通过承担连带责任的惩罚措施要求这些供应商去了解与市场信息,监管其下游客户,达到与吹哨法案相结合的效果。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7篇

《邕城“筷子消毒机”多是“电子筷筒”》《检验报告“自曝”筷子机消毒不达标》这两则新闻,是2013年3月《南国早报》对未获得卫生许可证的“筷子消毒机”在广西南宁市餐饮店大范围使用的连续报道,曾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当年3月18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全区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立即全面调查“筷子消毒机”使用情况,对消毒筷子、一次性筷子进行抽检。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承担63批消毒筷子及80批一次性筷子的检测任务,为监督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食品药品安全评价”的概念由此“深入”老百姓的视野。而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正是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以下简称“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牵头建设单位。

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人才小高地于2011年11月获批成立,是第四批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广西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中心同为建设载体单位。3年来,三个单位聚集了多位国内外食品药品安全评价和检验检测技术科学前沿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大量技术人才,重点解决了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广西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守住”直抵舌尖的安全通道

“突击现场检查并抽取样品14批,3批检出脱氢乙酸不合格,不合格率21%,这场‘鲜湿米粉零点行动’有效检验了我们的实战能力。”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广能说。

鲜湿米粉是广西人民非常喜爱的食品,米粉质量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2014年1月,广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鲜湿米粉零点行动”在全区铺开,以切实掌握鲜湿米粉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着力解决鲜湿米粉产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以下简称“广西检验所”)根据自治区局部署,利用研制的先进技术实现对米粉中苯甲酸、水杨酸等十几种化学成分的定性检测,交出了一份有力的答卷。

从2010―2014年,在中国―东盟“两会一节”、中越大联欢、湄公河流域部长级会议等重大活动期间,广西检验所先后派出163人次完成食品安全保障任务,特别是2011年亚洲政党专题会议和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广西检验所应用快检技术,圆满完成33个国家65个政党、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部长级贵宾及企业家、客商近60000人的食品安全保障,快速检测4838个食品样品,发现并及时处理不合格食品10个。

2014年10月3日至12日,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广西南宁举行,为做好大赛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广西技术中心”)参与制定《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服务体操世锦赛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和各类技术细案,并承担大米、杂粮、腌菜等10个品种109批食品的安全检测任务,共检出不合格食品2批,确保赛事期间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参赛运动员不发生食源性兴奋剂事件。

依靠强有力的技术优势,广西技术中心近年来有效应对包括广西龙江河镉污染、日本核泄漏污染食品、转基因米粉、地沟油等各种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自治区副主席李康曾到广西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视察,对广西技术中心在有效应对各种质量突发事件中发挥的技术能力和“把关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在铬胶囊、麦当劳鸡肉、瘦肉精、毒血燕、染色馒头、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中主动出击,提供技术保障服务,“守住”直抵舌尖的安全通道,有力保障了广大民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不让“救命药”成为“催命药”

2012年年初,一场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席卷全国。广西检验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定检验方法,组织精兵强将,按时、准确地完成548批药用空心胶囊及胶囊剂中铬含量的监督检验,为及时处理铬超标事件提供了技术保障,不让“救命药”成为“催命药”。

2013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广东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涉嫌提供由山银花枝叶提取的干膏给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维C银翘片的问题,广西检验所根据相关部署对3批“维C银翘片”和5批“维C银翘干膏”样品依法定标准进行检验,按时上报检验结果。

近年来,全国各地医疗事故频发,因医疗事故导致的医疗纠纷数量显著增加。如何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广西检验所每年临危受命承接处理医患纠纷案件近10次,检验人员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创新检验研究方法,严把检验质量关,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为应对医疗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近三年,“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共检测食药监(检)部门抽检的案件查办、公安部门委托检验样品共141批次,涵盖了壮阳、抗风湿、减肥等种类,为行政监管提供了依法严肃查处假药的依据,在社会民众中树立了检验检测权威和良好形象。

以科研成果促经济发展

广西的甘蔗、木薯、马蹄、仙草、菠萝、罗汉果等多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这些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的处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2014年起,广西技术中心技术团队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酶促生物技术的解决思路,经过反复研究和5000多次试验,研发出针对各类废渣(液)不同的酶促方法处理技术。该技术使得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变废为宝,可循环再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技术效益,保护了环境、“美丽”了广西、清洁了乡村。去年4月18日,自治区副主席黄日波了解到该项研究成果后,在有关要情信息上批示:“这项技术很有意义,建议通过专家鉴定后进一步放大和推广。”

随着科研水平持续增强,3年来,广西技术中心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8项,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对种植(养殖)基地的水质、土壤以及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及其他化学投入品实施监控检验,帮助企业跨越国外技术贸易壁垒,走向国际市场。目前,广西已建成3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出口马蹄罐头、热带水果果汁分别占全国出口量的70%、60%,年进出境水果近1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进出境水果口岸。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的载体单位广西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广西研究中心”)在科研成果促经济发展方面同样“用力”,仅2014年,广西研究中心获得“广西巴马长寿老人饮食结构与肠道微生态群落特性相关方式探索”“2013年广西保健食品风险监测任务”等部级、区级立项项目19个,先后发表《基于FTIR和理化性质的乳粉溯源技术研究》《宰前二氧化碳麻醉对罗非鱼肉品质影响的研究》等论文25篇,申报或授权“一种芒果冷冻干燥方法”“高效灭酶护色加工果蔬饮料的方法”等专利17项。

而从2011年至今,广西检验所先后建成国家食品复检机构的实验室、广西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取得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资质,顺利通过CMA-F、CNAS食品复评审及扩项评审,积极参与国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承担《中国药典》及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品种起草、修订、复核工作,参与《中国现代瑶药》《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等著作的编撰与出版工作,结束了壮药“有医无药”的历史,《广西壮药法定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4年中国药学科技三等奖。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成立以来,科技创新年年上新台阶,先后完成国家公益项目《进出口果蔬检验检疫关键技术标准及风险分析研究》、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广西特色农产品高通量农残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铜对肝细胞硫氧还蛋白系统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对水果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等,科技成果《食蟹猴检测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获201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新增省部级以上课题25项,其中部级课题5项,出版《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二卷)、《广西壮药质量标准二卷注释》、《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指南》等8部专著,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0余项,200余篇,有力地促进了广西食品药品安全评价行业的发展。

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建设以来,先后引进、培养食品药品安全评价高层次人才35名,选聘“食品生物技术”八桂学者1名、“中药质量与安全标准研究”特聘专家1名。

目前,广西研究中心正积极筹备引进“双聘院士”“学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已引进的八桂学者赵谋明教授,正带领9名团队成员致力于食药检测攻坚技术。

开班“传艺”、学术交流也是小高地的“常规”动作――广西研究中心先后开展学术交流、专家讲学或举办培训班26次,如开设全区婴幼儿配方乳粉细则学习班、协助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广西检验所举办“食品安全检测高级人才培训班”等,力求提升全区食品企业、院所及高校学生、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承办2014年轻工食品领域院士论坛,4位院士参加会议并做精彩报告,来自全国100多位专业人士参加论坛,取得很好的效果。2014年10月,广西研究中心的团队成员13人到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提升师生的业务素质。

2014年6月,广西技术中心协办了由商务部牵头的“2014年亚欧国家投资与贸易合作研修班”(工作语言为俄语),来自8个国家的23名政府官员和科研机构管理人员参加此次研修,为今后的国际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建立中意食品安全中心,3年间派3人次赴意大利留学、1人获得博士学位,组织出访意大利3次共30人,学习欧盟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技术,邀请意大利专家7人次赴南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与托斯卡纳大区及比萨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继续开展各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开拓了广西在食品安全及风险预警等方面的视野。

三年来,“食药安全评价小高地”载体单位举办学术论坛5次及高级研修班、学术交流等45次,培训食品安全人才600多人,为广西的食品药品安全评价行业打牢“人才基础”。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8篇

一、充分认识监管文化的先导性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文化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将有力地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全面发展。构建监管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的深化,要突出体现观念形态文化的地位与作用。要完善依法行政的行为文化和素质形态文化,要把日常监管工作提升到文明服务文化中,用先进文化推动力提升文明执法水平,用科学的管理文化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用创新文化的推动力,提升文明服务的监管能力,用先进文化提升领导决策能力,用监管文化的感召力提升创业、创优的能动性,用文化先导力创建一流的业绩,用创新文化的渗透力,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使监管文化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用文化的先导精神力量构建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文明执法团体。

二、食品药品监管文化的探索和建立

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是一个行政执法机关,如何使监管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不能就监管而监管,监管能力、水平要不断提升,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教育工程,首先抓好以人为本的教育关。人生的三观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强化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当前探索提高的新课题。监管文化的核心是使职工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高度一致,必须达到法律知识、业务能力、素质水平的同步提高,要探索出高度统一的行为规范,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的先导作用。通过监管文化的建立与创新,进一步强化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融合职工的凝聚力,实现工作目标效能的最大化,监管文化就是体现科学管理的行政效能化。行政机关在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和谐型机关中,要进一步探索创新整体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全面工作的创新创优,必须探索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效能。只有通过管理的科学化,融合整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科学规范、工作特点、实际情况,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

我局食品药品监管文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得以确立,一是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但监管文化又超越制度的潜能,它可以发挥制度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二是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三是监管工作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的确立;四是对监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

我局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文明创建为纽带,融思想教育、科学管理、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是思想政治工作融于监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用执法团体的智慧,创建了监管文化,它体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监管文化是建局三年来科学管理的初步总结,又是三年来科学管理工作的结晶和升华。认真探索监管文化的建立和发展规律,总结监管文化的创新成果,对于指导今后监管工作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现实意义。

三、准确把握监管文化的科学内涵

我局食品药品监管文化是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监管工作全局,以三个文明建设为总抓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发扬艰苦创业、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以实现全县食品药品市场规范有序和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为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探索建立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它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我局监管文化的目标是:建立团结有为的领导班子,构建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一支文明、敬业、守法、服务的执法团体,实现全县食品药品市场的规范有序和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其精神是: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团结奉献、遵纪守法、争创一流、敢为人先。

四、建设食品药品监管文化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保持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和带领全体职工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二强化舆论文化宣传,树立我局监管工作的文明形象。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准确及时的宣传食品药品工作动态和信息。同时利用自办刊物和宣传材料向社会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监管文化走上社会,用监管文化的先导作用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

三加强行业作风的文化建设。行业作风是部门的形象脉搏。抓思想、抓学习、抓廉正、抓作风、抓素质建设的行业文化教育是提升监管综合水平的根本所在。认真抓好行风建设之源,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反腐倡廉文化建设思想,真正把食品药品执法团体建成人民满意的执法单位。

四健全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机制。用监管文化的先进理念教育干部职工,形成健康的凝聚力。人是推动全面工作发展的关键,人的文化理念的高底,关系着整体素质的形象与战斗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相互关心、精诚合作的人际关系,将全体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个充满活力的高效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和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以亲合力铺设事业平台。监管事业产生的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基础,管理的理念是多换思想少换人,充分尊重人,积极成就人,使职工有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爱心创造温馨环境。爱心形成的向心力是团队精神的支柱。爱心体现在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上,体现在为职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上。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促使职工在和谐的人文环境中更加热爱工作、爱岗敬业,时刻不忘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高度责任感。

以人性化的理念创造和谐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职工是事业的主人翁,对事业的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对人的管理,事业的发展首先是推动人的观念的发展,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以情感人、以理管人、以才用人,人尽其才。以培养能写善学、能说善礼、能做善友的三能干部为目标,建立有效的人事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用文化的精神力量培育人,引导和激发团体的最佳组合效能。树立高度的监管人才文化,利用-年时间,全体工作人员都要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培养一支有位、有为、有威的文明执法团体,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

(五)积极开展对监管相对人的文化服务活动。在抓好依法行政的基础上,用监管文化的先导作用引导和提高监管相对人服务理念,工作中做到管理到位、帮促到位、指导到位、服务到位,实现零距离服务。大力规范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帮助他们在守法经营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文明经营、有序竞争的监管文化服务上来,努力创建和谐、守法的健康文化服务理念,促进全县食品和医药经济的持序、健康发展。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为职工提供业余文化条件,做到有劳有逸,增强职工体质,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和谐业余环境。

(七)按照创建和谐单位、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节约型机关的要求,教育全体职工树立起:我为创建和谐型机关当尖兵、我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做典范、我为创建服务型机关做模范、我为创建节约型机关增光添彩的系列教育活动。

(八)发挥班子自身文化建设的凝聚力。领导班子坚持自身文化建设,是关系到教育成功的关键,领导班子成员要言传身教,做影响带动全体职工奋发向上的表率,抓住以人为本理念教育,用科学的管理文化和正确的决策,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为职工创建舒心、和谐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以人的文明文化服务于全社会,树立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良好工作作风,为赢得社会认可打好坚实的基础,用先进的文化塑造一支三有(有好的文化素质、有好的品德素质、有好的业务素质)人才队伍。

五、加强领导,落实考核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成立监管文化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具体负责监管文化的组织实施,负责探索总结和效能评定工作,做到定期分线对人人进行考核。

确定每年底为总结月,将年度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形成阶段性的发展和提高。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食品安全 执法主体 执法模式

一、对宁波市食品安全执法主体模式的考察

宁波市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食品来源基本上属于输入型的,所以,对于食品安全相当的重视,在执法模式上也做出了一些创新。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执法部门主要是卫生、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各部分依据职责实行分段或品种监管。根据《宁波市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主要监管部门监管职责的意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主要细分为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来,宁波也是一个典型的分段监管的城市,强调的是多主体监管执法模式。食品安全监管协调工作是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来牵头完成的。协调机制的建设主要是为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模式的建设,通过资源共享,能够进一步改善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漏洞。

根据2012年《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分析本地区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农业、林业、渔业、出入境检验检疫、商务、经济和信息化、粮食、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公安、教育、旅游、城市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相关工作。同时区别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由质量监督部门监管执法的,工商部门负责工商登记,并不对食品质量安全负责。对于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规划确定的临时经营场所内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城市管理部门依据职责对食品摊贩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食品摊贩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及时告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宁波的食品安全执法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行的设置的,在执法效率及成本上花费巨大,所以宁波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执法模式,例如通过完善分段监管和综合协调监管体制,建立政府、业界和消费者互动机制,建立食品安全检验资源共享与风险管理机制。

二、国外的执法主体模式的考察与比较

在食品安全领域,国外现有的监管执法主体模式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多主体联合执法模式,各主体都有相应领域内的执法权;二是单一主体执法模式,单一主体执法,其他部门予以配合。虽然在监管执法主体的设置上不同,但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两种模式都在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安全为目标相互借鉴融合。

(一)多主体联合执法模式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多主体联合执法的国家,在美国,负责食品安全执法的主要机构有卫生部下属的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检疫局(FSIS)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局(APHIS),美国环境保护署(EPA)。FDA的执法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是保护消费者不受危险的,未经检验的和虚假标识的食品的危害,检测食品添加剂,除了食品安全检疫局执法范围以外的都在其执法范围内。FSIS主要是负责肉类,家禽和蛋制品的卫生安全,但是不包括野生动物食品。APHIS的主要任务则是防止植物和动物的有害生物和疾病,以及是否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监管执法。EPA的任务则是保护消费者免于农药的危害,检测市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改善有害生物防治的方式。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负责食品安全机构包括食品标准局、卫生与老年人事务机构的公共福利部门下属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管理局、农林水产部门下属的澳大利亚检疫检验局等。

(二)单一主体执法模式

对于欧盟而言。欧盟于2002年明确了制定欧盟范围内统一食品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并要求建立欧盟食品安全局。其建立的欧盟食品安全局并不是执法主体,其不具备制定规章制度的权限,但是将负责监督整个食品链,做出相关风险评估。欧盟食品安全局的建立是欧盟委员会出于对保证食品安全的最高要求所作出的恰当的反映,也是为了践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概念。于是,在欧盟范围内的国家逐步将国内的食品安全执法统一到一个部门,典型的有德国的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和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荷兰成立了国家食品局,法国设立了食品安全中心。

日本也应是一个单一主体执法的国家,它的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是分离的,由厚生省的医药食品局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与执法,而在农水省设立消费安全局,不再行使食品安全管理职能。

(三)食品安全执法主体模式的比较

1.单一主体执法模式避免多头执法

多头执法,是指多个执法主体对于同一对象就同一行为施行多次执法行为的现象。多头执法是所体现的实质是政府机构设置重复,权力运行机制不畅通。多主体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涉及的部门一般比较多,起码是在三个部门以上。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多部门设置的原因是希望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执法,不形成执法漏洞。但实际工作中,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中,每一段之间的权限并不是十分的清晰,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国计民生,通常会有几个部门同时在进行执法,各个部门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出现协调与沟通不畅,导致信息失衡,最终导致多头执法问题的出现。

2.单一主体执法避免多主体执法的冲突

单一主体执法能够食品安全的统一性,对于食品安全设置的标准不同,必然导致不同部门的执法冲突,同时,如果多部门都拥有设定法规的权限,那么在执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形。有时候,并不是执法人员本身的原因,在多主体执法的情况下,执法法规较多,面对法律法规在某些领域的重合,执法人员一概认为是职权不清,分工不明,执法冲突就是争夺管辖权。

3.单一执法主体模式节约执法成本

由于食品的多样化,如果采用分段或者是品种监管,必然需要多部门,而且有些部门之间的职能还可能出现交叉,同时,每个部门还会有自己的执法队伍,因此执法队伍在多个部门间被扩大,最终导致执法队伍膨胀。这样的执法队伍执法的成本就比较高,因此从总的来说,一般都会采取运动式执法,导致执法不到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单一主体模式下,可以提高人员的使用率,避免不必要的人员。同时,当食品安全执法权力分散到各部门手中,各部门各自为政。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部门之间就相互推诿,最终导致事件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既增加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的成本,降低了执法效率,又使得食品安全保障目标难以实现。

三、完善宁波市食品安全执法模式

(一)设立单一食品监管部门,实行统一执法管理

宁波市作为计划单列市,和深圳处在同一地位。深圳市在我国食品安全执法中就帅新做出了有实质意义的创新。深圳市设立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承担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及餐饮、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按规定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和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工作。将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为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其食品监督管理职能剥离出来。宁波市可以参考深圳的做法,整合执法力量,实行统一的食品安全执法管理。有一种做法就是将食品安全监管统一到现有部门,即食品药品监管局,强化其职能,查处所有环节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另一种做法即是设立新的食品监督管理局。笔者认为可以将食品安全职能集中到现有的食品药品监管局上,一是保证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初衷,二是节约行政部门设置的成本问题。宁波市已经在今年开始进行了改革。根据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全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划入原由卫生部门承担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管职责,同时继续承担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责。

(二)制定宁波市的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

浙江省的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已经出台,其中对于流动商贩和小作坊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仍有不少漏洞,比如冷冻仓库过期食品的检查问题。同时,为了配合宁波市食品安全单一执法主体模式的建立,应该制定与之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宁波市制定实施细则应该注意以下要点:一是确定食品风险评估的情形及安全处理机制;二是街头食品摊贩应当在指定的区域经营;三是对食品安全执法机构的权力监督;四是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的规定。

(三)食品安全执法权力监督

食品药品监管论文范文第10篇

构建长效监管新体制

《创建学习型机关三年规划》,给全局员工带来一个全新的理念。管理局力争用3年的时间,在局机关树立起“个人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现代学习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组织。

抓与不抓绝对不一样。陈作武所做的工作,不仅实,而且很有艺术。特别是陈作武求真务实,开拓超前的工作作风,深受县委书记邹河的好评。

陈作武回顾已往的工作,2005年的时候,重点工作是全面强化个人素质建设。管理局先后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领导示范、股室负责人述职讲评、岗位述职、工作经验交流、岗位培训、演练分区培训、征求意见恳谈会、案例分析学习、联防交流、食品安全监管交流、技能学习、轮岗交流、竞聘上岗、创建学习型机关专题讲座、建章立制、反思学习、AB岗位成才培训、企业挂职锻炼、撰写论文、体会文章”等一系列工作,很快形成了“比学赶超”新风尚,队伍的形象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个人素质得到强化后,管理局把重要精力放在严格执法上。在办理案件时严格依照执法程序,坚持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对制售假劣药械和无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决不手软。3年来,全局共出动车辆923车次,行程15万公里,出动人员3526人次,查处案件697起,涉案值近79万元,销毁货值30余万元的假劣药械,取缔无证经营户142户,规范和净化了药品市场经济秩序。

在严管的同时,管理局更注重文明执法,倡导“人性化执法”。2004年8月对广德县柏垫镇某一个体诊所进行突击检查,执法人员查封了从河南、江苏等地邮购的无生产厂家、无批准文号、无批号的假劣药品7个品种,没收使用价值金额6110.90元的假劣药品和违法所得17446.00元,罚没款64559.80元。

此后,工作人员主动上门6次,反复耐心的宣传法律和政策,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主动与公安机关联系,通过协商,先调查,再定性,并要求当事人主动配合收回已使用的假劣药品,消除社会危害。李某感触地说:“我服法了,你们不仅挽救了我,还拯救了我的全家”。

在执法过程中,以法论“情”,主动帮助相对人寻求法律的救济,直到无法救济为止,杜绝了畸重畸轻事件,达到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目的。

强化监管配送“两网”建设

近年来,广德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在药品“两网”建设中取得成效。解读其中奥秘,记者发现招招实用。

陈作武局长告诉记者,为巩固、完善和发展药品“两网”建设成果,管理局将食品药品监管“两网”并一网。

构建药品三级监管网络。一级监管以县局为主,将全县分成6个监管责任区,监管责任落实到全局每个人。二级监管以各乡镇分管领导为主,由计生和卫生系统共同组成。三级监管由村级计生网络构成。目前,在全县建立了305人组成的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监管为主,药品社会监督员、乡镇协管员、乡村两级信息员等社会监管各司其责、部门协作、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立体监管网,监督覆盖率均达到100%。

健全药品直接配送网络。管理局确定了“主体配送、市场引导、招标补充”的直接配送模式,确立全县药品直接配送的主体单位。一个电话、一个口信,即使再偏远的乡村,药品销售人员也可在24小时内将药品配送上门,大大缓解了农村特别偏远乡村的药品供应问题。如今,全县已形成了7家招标采购中标企业和其他60余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作为补充的药品直接配送网络。全县乡村药品直接配送覆盖率达100%。

“规范药房”建设。管理局从设备设施、人员资质、药品购进验收、陈列养护、调配使用、跟踪服务等6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借鉴“GSP”认证评定标准,采用现场无缺陷管理办法,要求药房必须与其诊疗规模相适应,与医院工作同布置、同考核。通过“规范药房”的建设,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有温控设施的药房占71%,村级医疗机构(含诊所)占9.8%,为“新农合”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上一篇:监管资本论文范文 下一篇:交易资金监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