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05 16:00:34

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范文第1篇

摘 要:通过这些事故案例分析,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认真汲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堵塞漏洞,达到防止事故尤其是同类事故发生的目的,唤起广大青年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和对生命的深切关爱,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牢固树立“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理念。警示高悬,警钟长鸣,这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是我们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一本难得的活教材。

关键词:事故;案例;顶板;掘进;伪顶;碛头;矸石

中图分类号:TD8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013-0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案例从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遵守、现场管理、安全措施、设备和设施状况、安全教育、安全意识等方面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要引以为戒,整改防范。这些事故的发生基本都与“三违”行为直接相关,应引起广大青工的高度重视,提高狠反“三违”的自觉性,努力夯实安全基础管理。现对几起顶板事故分析:

一、主要案情

2009年某矿掘进单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后面的矸石没有出完,前面迎头空顶5、6M,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打眼工张某急匆匆扛着风钻来到迎头,实施打眼操作工序,班长李某来到现场,竟没制止,停留了约半小时离开后,在打第11个眼时,因空顶时间长,造成伪顶脱层,一块长约60CM、宽约50CM、厚约30CM的矸石将张某砸伤,经抢救,右小腿下部分被截肢。

1.事故原因分析

サ湫偷姆抛菪孕睦镄臀フ隆T鹑稳苏拍澄了赶工,忽视安全,违章作业,班长李某对张某的违章行为视而不见,没有进行制止,造成惨剧发生。

2.防范措施

2.1 必须切实加强安全管理,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对重点工作面重点加强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和奖罚措施,确保管理到位。

2.2 制定严格的干部考核任命制度,加大对违章指挥人员的处罚力度。

二、主要案情

2005年,一掘进二队在施工正200岩石轨道巷东碛头时,班长邓远光不接受他人建议,未按规程规定作业,碛头前探梁上少用了一块木背板,结果发生一起局部冒顶事故,班长邓远光被冒落的矸石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分析

ナ鹿史⑸后,有关专家调查组在现场发现,碛头顶板地质条件有小型构造,节理发育,较为破碎,前探梁上锚网没有完全铺设到位,且少用了一块木背板,是一起典型的未按规定支护的空顶冒顶事故。

2.预防措施

2.1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

2.2克服麻痹思想,认真对待安全隐患。

三、主要案情

2009年,某矿领导在掘进工作面检查工作时,发现该队放炮后掌子头不使用超前支护,8点班锚杆窜皮,不按规程作业,既浪费了矿上材料,又给安全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1.事故原因分析

1.1 岩巷队管理松懈,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施工期间图省事,早下班,习惯性违章作业所致。

1.2施工现场矸石多,没有短钻腿,短钎子;施工人员重进尺、轻工程质量,是造成锚杆穿皮的主要原因。

2.防范措施

2.1岩巷队干部要认真吸取教训,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措施。组织本单位职工重新学习作业规程及使用超前支护专项安全技术措施,要求职工按章作业,避免类似隐患重复出现。

2.2放炮后及时出矸,把掌子头扒平、扒空;打钻时使用短钎打,长钎套的方法,避免锚杆穿皮。

四、主要案情

2008年,某矿采煤二队班长孙某安排当班员工刘某和李某两人一组在下机头作业。煤机跑到下机头后开始返空刀,当时下端头老塘悬顶面积较大,下端头空顶3O左右,顶部树脂锚杆螺丝已卸掉,未采取任何临时支护措施,刘某先回老塘侧单体,李某将煤墙侧单体及第二排单体降下后,托起梁头处,刘某右手托着大梁,左手放液回第三排单体,单体放下准备前移时,老塘侧顶板突然掉下一块长1米,宽0.8米的岩石,砸到副梁的尾梁上,使副梁前窜与主梁碰撞,将刘某的右手挤伤。

1.事故原因分析

1.1刘某对老塘悬顶面积较大,未采取措施进行支护就串梁。

1.2班长孙某,对工作面存在的重大隐患采取任何措施,在未处理情况下安排施工。

2.防范措施

2.1必须切实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按作业规程进行作业。

2.2施工现场负责人必须按规定对施工现场的隐患进行认真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无隐患后方可施工。

五、主要案情

2002年,某矿巷修队在―240水仓进行维修工作时,为制定施工措施,支护强度不够的情况下组织职工施工,职工高某在作业时被一块长2.8米、宽1米多、厚度近1米的浆皮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原因分析

ジ孟镄薅影踩管理松懈,施工期间未制定防范措施,未按规定进行进行支护。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自做保安差。

2.防范措施

ケ匦肭惺导忧堪踩管理,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对重点工作面重点加强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和奖罚措施,确保管理到位。制定严格的干部考核机制,加大对违章指挥人员的处罚力度。

六、主要案情

2003年,某矿职工李某等三人来到-100水平12煤东大巷回采工作面,李首先拆掉挡头一架支架,将煤大巷挡头横梁上的毛柴扯掉,在煤大巷顶部挖一个眼开始挖煤。已出煤5车,职工唐某听到巷道里面有响声,当即喊李不要干了,休息一下,李不听,继续作业。十多分钟后,唐又听到采区里面有煤矸垮落的声音,第二次喊李休息一下再作业,李不听,再次继续作业,顶板突然来压,将李就地埋压,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原因分析

1.1作业人员李某违章作业,进入空顶区采煤。

1.2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职工技术素质低。

1.3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未加强安全现场监督管理,导致事故发生。

2.防范措施

2.1必须切实加强安全管理,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对重点工作面重点加强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和奖罚措施,确保管理到位。

2.2必须加强技术管理,按要求认真编制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

2.3严格按照《矿山安全法》第二十六条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自保、互保、联保能力。

七、主要案情

2005年,重煤集团松藻煤电公司掘进二队在施工正200岩石轨道巷东碛头时,班长邓远光不接受他人建议,未按规程规定作业,碛头前探梁上少用了一块木背板,结果发生一起局部冒顶事故,班长邓远光被冒落的矸石砸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原因分析

ナ鹿史⑸后,有关专家调查组在现场发现,碛头顶板地质条件有小型构造,节理发育,较为破碎,前探梁上锚网没有完全铺设到位,且少用了一块木背板,是一起典型的未按规定支护的空顶冒顶事故。

2.防范措施

2.1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作业。

2.2克服麻痹思想,认真对待安全隐患。

おげ慰嘉南祝

[1]《矿山安全法》.

事故案例范文第2篇

今年,我市某生产车间内,1名作业人员在使用简易升降机吊运货物时,吊笼突然坠落,造成吊笼内作业人员脖颈卡在吊笼顶与井道壁之间受重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1事故调查情况

1.1事故基本情况

事故发生前,现场作业人员在一楼将几袋邮件装入吊笼,然后关上层门,按动上行按钮,用简易升降机将货物运送至二楼;但现场作业人员打开二层层门时,发现吊笼内的一袋货物卡在吊笼地坎与二楼层站处,在拽出被卡住货物无果的情况下,又关上层门进行了下行操作,拟将吊笼放回一楼,结果发现吊笼仍处于原位。最后,当作业人员处于吊笼内清除被卡住的货物时,吊笼突然快速坠落,事故发生。

1.2设备状况

(1)事故简易升降机制造、安装单位均无相应资质,设备未注册登记,属无证使用,且现场作业人员无相应特种设备作业证。

(2)事故简易升降机为二层二站式,额定起重量为1t, 图1 设备机构总图

起升速度为8m/min,以钢丝绳电动葫芦作为驱动装置,通过钢丝绳拖动吊笼,沿垂直于井道内的用角钢组焊而成的导轨运行。钢丝绳电动葫芦固定在井道上方的H型型钢上,井道采用型钢、角钢等组焊而成,其结构总图见图1。

1.3现场检测与勘查

(1)事故现场简易升降机吊笼处于一楼层站处;除层站层门外,井道为全封闭;经测量楼层高为4.2m;一、二层层站均设置有控制按钮盒,吊笼外形见图2;吊笼无轿门,经测量吊笼宽1m,高1.4m,深1.65m。

(2)钢丝绳电动葫芦下降限位器处于动作状态,见图3;钢丝绳电动葫芦起升用的钢丝绳未发生断裂,处于受力张紧状态;吊笼底部与底坑弹簧缓冲器未发生碰触,吊笼在钢丝绳的牵引下处于悬挂状态。

(3)事故简易升降机一、二层层门设有层门电气联锁保护装置,层站设有吊笼平层限位开关,但无松断绳保护及防坠安全保护装置;通电后,关上层门,简易升降机能正常升降。

(4)吊笼采用型钢、角钢、钢板等组焊而成,经估算重约为0.35t。

2简易升降机吊笼坠落原因分析

2.1事故原因推断

(1)由于该简易升降机的驱动装置(钢丝绳电动葫芦)的升降速度为8m/min,因此可以排除驱动装置突然运转(即电动葫芦突然作下行运转)致使吊笼突然快速下坠的可能。

(2)由于事故后吊笼底部与底坑弹簧缓冲器未发生碰触,吊笼在电动葫芦钢丝绳的牵引下处于悬挂状态,以及事故后简易升降机能正常升降,因此可以排除电动葫芦制动器不起作用造成吊笼突然快速坠落的可能。

(3)根据公安部门的询问笔录,货物卡住吊笼后,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了关上层门将吊笼下行的操作。由于吊笼被卡住,当按动简易升降机下行按钮时,钢丝绳电动葫芦即进入放绳动作状态,直至电动葫芦下降限位器动作(见图3),电动葫芦才停止下行动作。电动葫芦停止下行动作时,电动葫芦起升钢丝绳已处于松弛状态,当作业人员在吊笼内解除被卡货物后,同时由于该简易升降机没有相应的防坠安全保护装置,在自重的作用下吊笼快速坠落,事故发生。

2.2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货物卡住吊笼,下行操作后起升钢丝绳松弛,吊笼仍被卡在原位,作业人员处于吊笼内解除卡住的货物后,吊笼突然下坠,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主要原因

货物卡住吊笼后进行了下行操作,简易升降机没有相应的防坠安全保护装置,作业人员无特种设备作业证,以及使用单位使用无证制造安装的简易升降机,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事故教训

1)使用单位严禁选用不具有相应制造许可资格的单位制造的特种设备,且应当选择具有相应安装许可资格的单位进行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和重大维修。

2)使用单位应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设备按期检验。

3)使用单位应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由专业人员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继续投入使用。

事故案例范文第3篇

现行行政调解缺乏程序保障,调解人员多来自卫生行政机关内部,患者对调解结果难以满意,加之卫生行政机关本身缺乏调解积极性,行政部门的调解功能相对有限,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这也反映出我国医疗风险责任保险机制解决医疗事故仍处于次要地位,相关机制有待完善。20例脊柱外科医疗事故典型分析20例脊柱外科医疗事故典型分析结果显示,脊柱外科医疗事故发生医院、责任人、事故等级以及责任程度等与骨科事故整体分析结果一致。事故特点及发生原因的深入分析结果如下:事故特点(1)患者分布。20例事故中,男性患者14例(70.00%),女性患者6例(30.00%)。40~50岁年龄段患者较其他年龄段患者更易发生事故争议,究其原因,该年龄段群体承担着主要的社会、家庭责任,事故的发生对其家庭及家庭成员会产生更大影响,故易导致医疗争议事件。提示该年龄段为脊柱外科医疗事故防范重点人群。(2)手术部位分布。由表10可知,脊柱手术中,颈椎9例(45.00%),胸椎4例(20.00%),腰椎7例(35.00%)。颈椎部位事故数量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最高;胸椎部位事故数量虽不多,但一旦发生可能直接导致患者全身瘫痪或需要二次治疗;腰椎部位事故数量较多,但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略低于颈椎、胸椎手术。因此,应严格执行脊柱外科手术操作要求,以降低手术风险发生率。.2发生原因借鉴JCAHO医疗安全事件分级分类系统,从原因、类型和影响3个角度,结合RCA分析法,对20例脊柱外科医疗事故进行深入分析。(1)原因方面。由表11可知,脊柱外科医疗事故主要是由于人员错误或者接近过失,其中,技术与管理是根本症结。提示应加强临床安全操作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风险意识以及风险应对能力。(2)类型方面。由表12可知,脊柱外科医疗事故主要归于交流与临床操作2方面,表现为术中操作不当、医生告知与患者理解偏差、手术指征不符等。提示临床操作和医患沟通是防范脊柱外科手术风险的重要环节。(3)影响方面。由表13可知,脊柱外科医疗事故给病人造成伤害往往比较严重,表现为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影响。提示脊柱外科手术应作为骨科医疗风险防范的关键领域。综上所述,脊柱外科临床风险事件的发生与医务人员专业知识、临床技术操作水平、医患沟通以及临床风险监管等密切相关,在临床风险管理中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干预。

首先,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4]。低年资医师(住院医师)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扎实基本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等高年资医师应重视临床轮转和继续医学教育,强化临床操作技能[5]。其次,注重思想教育,提升职业道德。一是定期开展临床风险防范宣传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敬业精神教育和法制教育,促使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患沟通骨科医疗事故过失行为分布及脊柱外科医疗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显示,医患沟通是骨科临床风险发生和干预的重点。骨科病情多具突发和隐匿性,患者就医心理强烈,期望很高,医务人员诊疗时往往忽视与患者进行沟通,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患者产生猜测心理,从而引发医疗纠纷。防范因医患沟通所造成的医疗风险,医务人员首先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充分履行告知义务。首先,患者入院时,做好健康教育;实施手术及诊疗时,完善术前谈话;术后和出院后,做好康复指导。其次,充分尊重患者知情权。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注重倾听与交流,充分保证患者知情权,帮助患者建立客观的疾病诊疗期望。此外,医务人员应增强证据意识,严格执行签字知情同意书制度,并对病历、检查影像学资料等进行严格质控和保管。

严格风险监管脊柱外科医疗事故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监管不到位是骨科风险事件发生的一大重要因素。结合事故发生原因,提出建议如下:(1)针对风险发生重点环节,制定风险预警和干预制度。包括骨科诊断管理、临床治疗管理、手术安全操作管理、病人安全管理、护理管理、感染控制管理、病案管理、术后恢复管理等制度。(2)恪守安全规章制度,施行规范化技术操作。诊断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认真询问患者病史,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实施针对性辅助检查,及时组织会诊与转诊;术前准备时,医务人员应认真做好术前检查,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禁忌症,严格执行术前讨论与手术审批制度,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术前谈话与沟通并签字备案;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操作;术后康复期间,医务人员应重视术后观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此外,医务人员应合理用药,规范器械使用,并严格掌握药物和器材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及使用方法,严格执行审批、采购与验收制度[6]。加强不同级别医院技术交流骨科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二级医院是骨科医疗事故发生的主要单位。二级医院在医疗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和设备投入,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提高专科精细程度;同时选派优秀人员去三级医院进修,提高技术水平[7];加强风险管理,减少非技术性医疗事故的发生。三级医院医疗事故发生率相对较少,但其承担着疑难杂症等医疗攻关任务,应加强技术研究投入,降低疑难杂症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减少非事故性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对一、二级医院的风险管理和技术支持,提高整体卫生服务体系风险应对能力。一级医院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建议按照就近原则,与附近上级医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完善转诊制度。

健全医疗事故鉴定质控体系骨科医疗事故定性途径分析结果提示,当前我国主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由法院进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和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然而,两者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统一。为保障医患双方利益,首先,医疗事故鉴定应由统一的鉴定机构,结合法医与医学会进行科学鉴定;其次,应配置科学、专业的鉴定人员;再次,可借鉴美国医疗事故鉴定质控模式,实行鉴定过程质控,使鉴定技术程序标准化,保证鉴定结果质量和公平[8]。此外,应完善医疗事故管理法律规范和监督机制[9]。我国目前涉及医疗事故损害处理的有《民法通则》、《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审理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但其在适用范围、司法解释等方面尚不统一。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相结合的医疗事故监管法律法规体系[10]。建立适用的医疗事故风险分担机制骨科医疗事故赔偿解决途径分析结果提示,我国现行医疗事故解决方式以法律诉讼和医患协商为主,行政调解和保险赔偿较少,存在一定隐患。一方面,由于法律诉讼程序严格,需要较高的诉讼费用和较长的诉讼时间,导致医患双方利益损失。另一方面,专业知识差异使得医患双方彼此缺乏信任,患方趋利倾向和医疗机构以金钱掩盖责任的思想使得纠纷解决最终归于经济赔偿,一般由医院和事故责任人按比例分担,造成了医务人员巨大的压力,也导致了“医闹”、姑息迁就、滥诉等现象,使医疗事故处理失序。建议借鉴国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11-12],如法国成立地方医疗事故损害仲裁委员会,负责医疗事故的调解与仲裁。可实行医疗事故侵权责任、责任保险、社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建立适用的医疗事故风险分担机制。此外,可利用医院一定比例的流动资金,建立院内风险基金,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实现医疗风险内部与外部共同分担。

作者:孙纽云 董丹丹 许苹

事故案例范文第4篇

一、电力安全培训的弊端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安全培训相对一线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缓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同时,这种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职工,受训人员常常也不能对电力安全培训重视起来,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照本宣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通病,即便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只是模式上的变更,教学形式并未出现新的效果,而安全培训应该具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输,不利于提高电力安全培训的效果。

3.管理人员培训缺失。当前,大多数企业把安全培训的重心放在一线职工身上,而管理人员及领导者通常不在培训之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培训人员安排,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动上、意识上的培训缺失。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将影响着整个电力生产状况的安危,因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安全培训将更为重要。

二、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目前,电力安全事故培训模式化,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经济损失,形成事故文件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效果无从反馈,下面我从一起安全事故,浅析一下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对各级各岗位人员的作用。

案例:某供电局在修复农村低压线路故障过程中发生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的一般人身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

(1)电杆损坏严重,抗弯强度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登杆作业的强度要求。

(2)防倒、断杆措施不足。

(3)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证作业的安全。

事故间接原因:线路组成构件强度配合不符合要求,当线路遇外力冲击时扩大了受损范围。

暴露的问题:

(1)故障抢修管理方面,作业班组执行故障抢修管理制度刚性不够;

(2)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图纸设计流于形式,没能结合现场山地的实际设计,以至工程无法按图施工;二是盲目施工,施工单位在无法按图纸施工的情况下,未办理设计变更,更换导线,并加大线路档距;三是现场监理不到位,监理失职,未能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办理变更;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没有项目设计进行审查,在材料发生变更、竣工图与原设计方案出入较大的情况下均未能督促相关参建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验收流于形式把关不严;

(3)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

1.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有管理人员认为,我抓好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很不错了,安全与我何关?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到位,这样的安全事故本可以杜绝的。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案例培训,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原因,教育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职工的事情,管理作用也很重要。

2.事故案例培训的普遍适用性。安全事故案例,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各环节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上述案例教育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没变更、现场设计不到位,造成施工无法按图施工,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均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3.事故案例培训效果明显。安全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极其严重的后果,深深震撼每一位学习人员,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警钟敲响的过程,这种无形的影响势必使电力安全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4.事故案例培训意义深刻。案例培训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宣传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三、结束语

事故案例范文第5篇

随着安全思想教育不断深化,企业要求员工进行事故案例剖析和写安全心得体会来绷紧安全这根弦。然而,笔者发现有些职工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东拼西凑的长篇大论几千字,实为凑文字数量,所写的安全心得不是自己的心得。可以看出有些职工对这种活动还未能引起重视,成为走形式、走过场,从而没起到真正的实质性意义。

安全生产最大最危险的隐患是人的不安全意识和行为。笔者认为事故案例剖析和写安全心得值得大力提倡,能有效地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在安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应加以学习推广。安全心得不一定要写得长就有收获,而是职工对事故案例剖析后发自内心感触,哪怕是简单的几句话。

事故案例剖析是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的捷径。通过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让事故教训变成财富,从中吸取营养得到启蒙来改进和完善安全工作。通过了解他人发生的事故,吸取事故教训,就有可能使自己少发生一件同类事故。学者这样评价在安全上聪明人与愚蠢人:聪明的人是在他人的身上吸取教训,而愚蠢的人是在自己身上吸取教训。试想,一个人需要在自身发生安全事故来吸取教训,实为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事故案例剖析是学习安全知识的形象生动课。案例剖析通过多方面、多视角事故还原,使其一件件活生生的事故案例形象生动,使职工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安全意识更容易深刻地加深印象。同时避免安全思想教育只宣贯条款、只喊口号,读起来枯燥、空洞,不易记忆。从活动中可学到相应的安全知识,促进在日后的工作中遵章守纪,更不失为提高职工事故防御能力,所以案例剖析对学习安全知识富有特殊的帮教意义。

事故案例是安全意识和行为的一面镜子。组织职工学习讨论各种事故案例,深刻剖析事故案例的深层次问题和原因,最能使职工从鲜活的事故中震撼心灵而引以为鉴。通过事故案例解剖,知道了造成事故的原因,违章在什么地方等,使职工在面对类似事件时,更加明确地晓知类似情况该做什么、不该怎么做,若不按章执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等等。通过这面镜子,使职工接受教育、举一反三、引以为鉴,警示遵章作业,起到收紧安全弦,防止大家在工作中发生类似的事故,以免重蹈覆辙。

事故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安全 安全教育 案例培训

Abstract:The safety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afety culture in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is one of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afety work is to improve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from the status of the electrical safety training and related causes, and power accident cases the value of training is to be outlined.

Keywords:Electrical safety;Safety education;Case Training

在电力安全教育中,对电力企业职工的培训是安全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努力提高电力安全的培训效率是加强电力安全教育培训的可靠保障。然而,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安全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原因,下面就目前安全培训的弊端,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电力安全事故教育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

一、电力安全培训的弊端

1.思想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安全培训相对一线生产经济效益比较缓慢,不能立竿见影,造成人们长期以来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而一些企业领导在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走过场,同时,这种消极态度也会影响到下属职工,受训人员常常也不能对电力安全培训重视起来,并不能真正意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

2.培训方式简单陈旧。照本宣科是目前教育领域的通病,即便是多媒体教学已普及,只是模式上的变更,教学形式并未出现新的效果,而安全培训应该具有更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传输,不利于提高电力安全培训的效果。

3.管理人员培训缺失。当前,大多数企业把安全培训的重心放在一线职工身上,而管理人员及领导者通常不在培训之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培训人员安排,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管理人员和领导者行动上、意识上的培训缺失。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是电力安全生产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组织者,他们的安全责任更大,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强弱程度将影响着整个电力生产状况的安危,因而对管理人员进行电力安全培训将更为重要。

二、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作用

目前,电力安全事故培训模式化,安全管理部门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以及经济损失,形成事故文件下发各部门组织学习,效果无从反馈,下面我从一起安全事故,浅析一下安全事故案例培训对各级各岗位人员的作用。

案例:某供电局在修复低压线路故障过程中发生倒杆,造成一名员工死亡的一般人身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1)电杆损坏严重,抗弯强度大幅下降,已不能满足登杆作业的强度要求。(2)防倒、断杆措施不足。(3)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采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证作业的安全。

事故间接原因:线路组成构件强度配合不符合要求,当线路遇外力冲击时扩大了受损范围。

暴露的问题:(1)故障抢修管理方面,作业班组执行故障抢修管理制度刚性不够;(2)项目建设管理方面,一是图纸设计流于形式,没能结合现场山地的实际设计,以至工程无法按图施工;二是盲目施工,施工单位在无法按图纸施工的情况下,未办理设计变更,更换导线,并加大线路档距;三是现场监理不到位,监理失职,未能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或办理变更;四是项目建设管理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没有项目设计进行审查,在材料发生变更、竣工图与原设计方案出入较大的情况下均未能督促相关参建单位履行设计变更手续;验收流于形式把关不严;(3)执行电气工作票制度不到位。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案例培训在安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

1.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有管理人员认为,我抓好生产,完成生产指标已经很不错了,安全与我何关?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到位、管理到位,这样的安全事故本可以杜绝的。在管理人员中开展案例培训,因为管理不到位造成事故的原因,教育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线职工的事情,管理作用也很重要。

2.事故案例培训的普遍适用性。安全事故案例,从多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教育各环节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不到位,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上述案例教育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没变更、现场设计不到位,造成施工无法按图施工,验收人员把关不严等均为事故发生留下隐患。

3.事故案例培训效果明显。安全事故案例,血的教训,极其严重的后果,深深震撼每一位学习人员,培训的过程同时也是警钟敲响的过程,这种无形的影响势必使电力安全培训效果更加明显。

4.事故案例培训意义深刻。案例培训是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创新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防范的重要意义,宣传效果明显,教育意义深刻。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字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安全事故案例培训的重要作用,在培训中使用典型案例,可以使培训更加科学化,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当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要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2]范委唐主编.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杨文学主编.电力安全技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事故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案例;原因分析

工程概况

自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广泛使用至今,国内外发生过大量的质量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案例1 四川省某县烟草公司综合楼底层为框架结构,层高为5.4m,2-5层为砖混结构,用作2个单元的多层宿舍,层高均为3.0m。在综合楼投入使用后,陆续发现墙体及2层楼盖框架梁出现裂缝。

案例2 重庆綦江彩虹桥为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桥长140米,主拱净跨120米,桥面总宽6米,净宽5.5米。该桥在未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的情况下,施工中将原设计沉井基础改为扩大基础,基础均嵌入基石中。主拱钢管由重庆通用机械厂劳动服务部加工成8米长的标准节段,全拱钢管在标准节段没有任何质量保证资料且未经验收的情况下焊接拼装合拢。钢管拱成型后管内分段用混凝土填注。某日30余名群众正行走于彩虹桥上,另有22名武警战士进行训练,由西向东列队跑步至桥上约三分之二处时,整座大桥突然垮塌,桥上群众和武警战士全部坠人河中。

案例3 大连重型机器厂计量处四楼会议室屋盖突然塌落,造成42人死亡、46人重伤,133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该厂在原建的计量办公楼三层楼上接层,扩建成四层。会议室位于接层部分的东侧,长21.85米,宽14.9米,面积为325.6平方米,整体建筑为混合结构,现浇圈梁,轻型屋架,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板屋面,室内水泥地面。

案例4 广西省某车站已建成三座灯桥,每座灯桥8个孔,灯桥跨越铁路,桥下可停火车和其他车辆。桥面横梁为V型折板,是主要承重构件。V型折板上铺板仅起横向支撑作用,也起传递上部荷载的作用。折板与盖板以分布筋连接,架设拼装后灌注混凝土而连成整体。某日有一辆列车从灯桥下通过时,最东端的一孔灯桥折板横梁突然从一端塌落,并砸断了第二根立柱,从而连带第二孔横梁塌落,幸好该孔有一货车车厢停放,大梁砸到车厢上后就阻住了,仅引起第三柱的倾斜而未引起更多的连续倒塌。

1、工程事故原因统计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说明,建筑倒塌事故原因基本可归纳一下几类:

1.1设计原因(如案例1)

(1)勘查失误。工程地质勘察失误,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或未查明不良地层特征,致使地基基础设计时采用不正确方案。导致结构失稳、上部结构开裂甚至倒塌。

(2)设计计算方案失误。因任务急、时间紧、计算和绘图错误而未认真校对;荷载漏算或少算;所涉及问题比较复杂,而作了不妥当的简化;有的甚至认为原有设计有安全储备而任意减小断面,少配钢筋或降低材料强度等级;设计时所取可靠度偏低等等。基础置于持力层的承载力相差很大的两种或多种土层上而未妥善处理;如房屋长度过长而未按规定设置伸缩缝等方案不妥的情况。

(3)对于结构构造细节处置不当。有些设计人员重计算、轻构造,认为构造处理不是很重要的,因而没有精心设计。如大梁下未设置梁垫;预埋件设置不当;钢筋锚固长度不够,节点设计不合理等等

1.2施工原因(如案例2)

(1)钢筋混凝土材料质量低劣。工程材料质量低劣,进场前未按要求检验,致使不合格材料流人工地,如钢筋、水泥、石子质量不合格,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不当等。

(2)违反设计与规范。不按图纸施工,对特殊构造未按要求制订专项施工方案。临时设施或维护设施等不按要求搭设。违反相关设计或质量验收规范。

(3)管理混乱。现场管理与施工组织混乱,违章作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许多现场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对已出现的事故征兆未加以重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导致惨剧发生。

1.3使用、改建不当的原因(如案例3)

(1)使用中任意加大荷载。如原设计为静力车间,后安装动力机械,设备振动过大引起房屋过大变形;民用住宅改为办公用房,安装了原设计未考虑的大型设备,荷载过大引起楼板断裂;民用住宅阳台堆放过重过多杂物(如煤饼)引起阳台开裂甚至倒翻等等。

(2)加层不当。近来,因经济发展,旧房加层较为普遍,甚至已成立了房屋增层加固委员会,业务兴旺。但有些单位自行加固,未对原有房屋进行认真验算,就盲目往上加层,由此造成的事故在全国许多省市都发生过。

(3)维修改造不当。有的使用单位任意在结构上开洞,为了扩大使用面积和得到大空间而任意拆除柱、墙,导致承重体系破坏,引发事故。有些房屋本为轻型屋面,但使用者为了保温、隔热,新增保温、防水层,结果使屋架变形过大,严重者造成屋塌房毁。

(4)改变使用功能。违反设计使用功能,增大使用荷载,超出原有设计承载力,或在使用过程中对工作环境的变化未加以注意,没有考虑附加荷载,最终导致破坏。

1.4预应力缺陷事故(如案例4)

(1)预应力筋不合格。钢筋表面锈蚀,钢筋表面出现黄色浮锈,严重的转为红色,日久变成褐色,甚至因为钢筋出厂时检验疏忽造成钢筋强度不足,以致整批材料报废;钢筋冷弯性能不良,钢筋含碳量过高,或其他化学成分含量不合适,或钢筋轧制有缺陷;冷拉钢筋伸长率不合格,钢筋原材料含碳量过高;下料长度不准、穿筋时发生交叉、钢筋镦头不合格等。

(2)锚具不合格。预应力筋滑脱,主要发生于以夹片式锚具锚固钢筋或钢绞线的场合,预应力筋锚固后从夹片中滑脱,使锚具丧失锚固能力;螺杆与锚环结合尺寸过小,螺杆与锚环结合部分过短,当张拉到一定吨位时,螺杆与锚环突然脱开,锚环打至扩大孔与一般孔道交接处,该处被打碎,或千斤顶随螺杆掉落;还有螺丝端杆断裂、螺丝端杆变形、锚环开裂。

(3)张拉过程事故。张拉应力失控,钢筋伸长值不符合规定,张拉应力导致泥凝土构件开裂或破坏;混凝土强度不足;张拉端局部混凝土不密实;放张时钢筋(丝)滑移;钢丝表面污染;混凝土不密实,强度低;先张法放张时间过早,放张工艺不当。

2、结论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其事故也引起了普遍关注。通过事故案例分析,获得以下基本结论:现有建筑倒塌事故原因,除设计、施工错误、使用不当等原因外,建筑结构体系不合理是导致建筑工程跨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析结果可为工程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见鲸,王元清,龚晓南.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罗福午,红.土木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及处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 卓尚木,季直仓.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分析与加固[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S].2004.

事故案例范文第8篇

2001年3月18日下午13点15左右,湖北宜昌x x加油站在进地中油机输油管线与油罐出油管线法兰对接时,外请施工队改造油罐上部出油管线。施工队在未向加油站工作人员请示的情况下,擅自在油罐区动火。焊枪一经点燃,油罐立即爆炸,气浪将施工队一民工抛出20余米后摔成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特别提示:

这起事故是因违章造成的,反映出在加油站改造、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应加强对加油站施工现场的监护和管理,严格按照“三不动火”的制度进行施工管理。

案例2

1998年7月1日晚9时,上海某医院的一辆卡车在市某加油站加油时机械发生故障,司机赵X X打手电筒修车,边上围了一些司机观看,突然发生爆炸,然后燃烧。汽车燃烧后,加油站职工用石棉被、灭火器进行扑救,立即将火扑灭。事后人们得知在汽车着火的地下,有九只油罐,储存各种油品 60000KG,齐称万幸。

事故分析:

(1)加油站在加油过程中油蒸气很浓。

(2)赵X X用旋凿敲打机械撞击产生火花,遇油蒸气发生爆炸。

特别提示:

加油站是易燃易爆场所,管理制度中明文规定:严禁在站内检修车辆、敲打铁器等产生火花的作业。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往往造成类似事故的发生。

案例3

1993年3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山西省阳曲县某加油站,油罐汽车向地下罐卸油时,营业室内“轰”的一声,接着油罐口发生火灾。虽经及时扑救,但营业室室内物品均被烧毁,烧掉汽油5000KG左右。

事故分析:

(1)油罐车卸油时,由于是敞口接卸产生大量的油蒸气。

(2)加油站地下罐与营业室之间的地沟不严密,大量的油蒸气进入室内。

(3)罐车司机在营业室内吸烟划火,将燃着的火柴丢人地沟盖板的缝隙中,引燃油蒸气。

(4)引燃的油蒸气又沿管沟引燃卸油罐。

特别提示:

1992年12月以前,加油站建设没有统一的规范,加油站管理也没有统一的制度。现在,国家有了统一的建设规范,加油站油品的接卸必须采用密闭卸油,输油管线宜采用直接埋设,如采用管沟则必须用干沙填实。另外,加油站内严禁烟火,但许多加油站至今我行我素。

案例4

2000年9月山西榆次某加油站,一辆黄色出租车在该站加完油后,驾驶员发动车时,只听“轰”的一声,驾驶室内即刻着火。接着引燃地面残油,火势猛烈,驾驶员已无法将车开出加油站。后经该站员工奋力扑救,才避免了一场更严重的后果。

事故分析:

(1)车上开关钥匙丢失,不能启动,司机用电线接通电源,启动时点燃油蒸气。

(2)该车油箱漏油,漏到地面,油蒸气到处扩散。由于油蒸气从汽车底板的缝隙进入车内,遇电火引起燃油蒸气。

特别提示:

事故案例范文第9篇

生命是珍贵的,遵守交通规则就是珍爱生命。今天,我上网查了一下交通事故案例,我有了深刻的感想。

通过阅读网上查到的资料,我知道了交通事故绝大部分都是违反了交通规则而造成的。比如有的人是由于在马路上跑,有的人是不看左右的车,还有的人故意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了许多惨剧的发生。看一看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悲惨结局:1998年6月18日,山西太原8岁的小学生曹某与小伙伴们结伴上学,下了电车从车前绕过,高喊着“冲刺流星”向校门冲去时,一辆载着12吨石子的大货车将曹某撞倒并碾于轮下,当场死亡。这一沉痛的案例发生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有按路线通行,司机在视觉盲区造成的事故。

通过阅读一例例的案件,使我对遵守交通规则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比如上学和放学的时候要戴上黄色帽子,引起司机的注意。在交通路口要听警察叔叔的指挥,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过马路时要左右看一看是否有车辆通行,不要跑,要快步通过。

为了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记一记下面这首儿歌吧:

大马路上车潮涌,警察指挥要服从。

红绿黄灯是命令,标志标线要看清。

交通安全真重要,人民生活离不了。

事故案例范文第10篇

甲生、乙生(被告)和丙生(原告)均系深圳市宝安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甲乙丙三人都是男生,11周岁,平时爱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停留玩耍。2011年7月2日下午第一节课间休息时间,甲乙两人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玩滑水游戏。那几天正好大雨频繁,走廊上的地板(地板是瓷砖铺成的)较为湿滑,甲乙两生所在的走廊是三楼中间较为宽敞的地方,学生课间小游戏较爱在此处玩耍。那天雨水没有停过,即使负责楼层卫生的清洁阿姨已经马不停蹄地拖干地上积水,仍容易再次被雨水泼湿。甲乙两人一时兴起,就想玩起“双人滑冰”样式,乙生蹲下身子,甲生站着两手抓着乙生的双手,用力把乙生转动起来。而离他俩较近的地方站着丙生,他好奇甲乙两人的游戏,就站得比较前观看,随后他自己也觉得好玩,就自己滑起水来。就在这时,乙生在旋转的时候,幅度较大,脚刚好绊倒滑过来的丙生,丙生稳不住重心,整个人脸朝下摔倒,牙齿刚好磕到了地板,门牙当即掉了一颗。甲乙两生和其他同学见状,马上送丙生到校医室去。

班主任得知消息,也第一时间赶到校医室,校医告知学生牙齿磕掉一颗,没有流血,嘴唇有一点小擦伤,处理过没有什么大碍。班主任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告知孩子意外受伤的情况,家长听说校医说没有大碍,刚好家里有事,就说让孩子放学后自行回家,到时再看看牙齿要不要紧。放学后班主任把甲乙丙三生叫到办公室,具体询问事情的经过并进行了教育,也电话告知了甲乙两生的家长,并让甲乙两生陪同丙生一起回家。当晚丙生家长送孩子去医院检查,由于伤的是牙齿,医生说暂时还不能确定牙齿伤势的具体情况,要根据复查结果才能做出判断。

开学后丙生家长联系到原班主任,说孩子的门牙掉落,由于已经换过牙,只能种植,掉落门牙的两边,各有一颗门牙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一颗经检查已经神经坏死,也得拔掉种植新牙,根据医生的估算,要求向甲乙两生家长共索赔手术治疗及护理、交通等费用两到三万,并请学校出面处理此事。而甲乙两生家长则认为此为意外伤害事故,有学校的意外伤害保险赔偿,加上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故,学校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丙生本身也有过失,丙生家长也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学校负责人则解释,学校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在事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了较为妥善的处理,不存在不作为的过失责任。事后积极联系家长,协调三方家长,不存在推脱的责任。而学校在雨天也会特别加强安全教育,事故发生的当天也有在广播提醒学生雨天路滑,不要追逐打闹,班主任也在晨会放学时段提醒学生,注意路滑注意安全,还在每个走廊的醒目处摆放黄色的安全警告牌。学校认为不存在监管不力、教育不当的过失责任。

此案例中,我们看到教育法律的关系主体是甲乙丙三生以及家长、班主任老师和学校,教育法律的关系客体是甲乙两生对丙生造成的意外伤害行为、学校的监管行为,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是甲乙两生过失损害丙生的人身权,至于学校是否存在监管不到位的责任则要具体分析。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他人损害,依法应得到赔偿,这是普通的法律常识。然而,应由谁赔偿,如何赔偿,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换言之,校园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或者如何分担,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此案例中责任归因的话,首先是追究甲乙两生的责任,虽然是过失行为导致丙生牙齿受伤,并非故意行为,但两人仍然是侵害行为的主体,对丙生的伤害构成直接事实,应该负大部分的法律责任。而由于甲乙两人都属于未成年,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正确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审慎自理自己事务的能力,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责,其监护人应负有下列主要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并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和管理。上述案例中,甲乙两生在学校广播提醒和班主任口头教育不要在走廊嬉戏打闹,注意路滑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仍进行有危险性的游戏,可推定两生家长平时对孩子缺乏安全教育,未能尽到充分的监护职责。监护责任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监护人违背法定义务又有被监护人损害他人的事实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且《民法通则》第133条也作出了这样的规定。同时,从该法条理解,即使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也只能减轻其民事责任,而非免除民事责任,这是法律确定监护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也更是基于公平原则考虑,充分保护受害者的利益。被告甲乙两生虽直接实施了侵权行为,但由于其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观上不具有过错,故不符合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而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关于“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的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的规定理解,被告甲乙应按照公平原则承担其民事责任。因此,甲乙两生监护人甲乙两生家长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此案例中,学校是否存在监管不到位而承担小部分的法律责任呢?学校是否属于学生的监护人之争,分清责任主体是承担损害赔偿的前提,妥善解决学生伤害引发的经济纠纷,是校方与家长之间化解矛盾、消除分歧、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稳定社会的关键。当前我国校园伤害事故之所以难处理、处理难,就在于人们对校园伤害事故责任主体的认定上,存在着观点分歧,导致在法律规定上,无法可依,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也无据可寻。是不是只要学生在上学(上课、课间)期间发生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如果不尽然,学校又是在什么情形下应对在校学习期间受到伤害的学生承担责任?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看法常常相悖。家长认为,学生只要到校学习,家长就将其监护责任转移给了学校,学校不仅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而且应当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校方则认为,学校不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不负有对学生的监护职责,学校是否承担学生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是基于教育法对学校管理职责的规定,对学生承担有限的管理责任。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总体上来讲是基于教育与受教育而形成的教育关系,存在一些不同于其他法律关系的特殊规律,应当适用教育法调整。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并非学生法定意义上的监护人,尽管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

学校管理职责范围与学校事故责任承担根据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判断学校及教师对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有无过错、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主体,依此进行损害赔偿,应是分析、解决此类纠纷遵循的一般原则。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是无法预见和不可避免的,学校及教师对事件无任何过错,不负任何责任。但如果事故发生之后,教师没有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措施救险,延误了治疗,造成伤害者伤情加重,就应负责,这是一种事后责任承担。

此案例中,我们看到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从校园广播宣传、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提醒到校园走廊告示牌的摆放,到已经具体落实到位,学校场所管理也不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下雨天清洁工人已经在积极拖干地板,事故是学生个人原因直接导致的,综上所述学校不存在监管不力的过失责任。事后班主任老师及时处理,联系三方家长,汇报校领导,多方进行积极沟通协商,事故发生在课间,老师也不负有直接的监管责任,所以此事班主任老师以及校方都不负有赔偿责任,当然如果出于人道主义,学校可以给予适当的慰问金。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有其特殊性、突发性和不可控性,针对校园伤害事故这一特殊人身侵权行为,制定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律,依法处理,就成为解决校园伤害事故的必由之路。可喜的是:《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方法》(简称《方法》)已经实施。这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专项法规。《方法》中明确了学校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性质是教育、管理、保护责任,确立认定学校承担责任的划分原则是过错责任,细化了学校管理责任的范围,规定了处理校园伤害事故的方式,界定了学生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项目和标准,提出了解决校园伤害事故损害赔偿的资金来源。

一、建立预防机制,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安全事故预防和快速反应行动机制。首先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各行政分管具体工作,制定学习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狠抓校园内外的教学安全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安全工作和制度落实及执行情况。其次定期组织有关教学设施安全隐患的排查,及时维修、调整教学设备和校园设施等。

建立师生意外伤害保险和学校责任保险制度,学校还需要与保险公司共担风险。现在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由学校购买的“校园责任险”和“学生意外险”,要由学生自愿购买。但学校要向学生及家长讲明保险的好处,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是会接受的。

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和救护能力。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做到定期以各种集会、校园广播电视、黑板报、墙报和设立专门宣传窗、展览等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宣传,使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确立明确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预防、保护和救护能力。

落实各项教学活动的安全责任。在校内外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主持教学工作的教师是教学安全的具体责任人,活动首先必须落实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实教学活动的安全措施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应对办法。

建立特殊体质师生档案。除了配合每年定期举行的师生体检工作,对身体有异常的师生要重点复查,掌握既往病史及所患的疾病,提出注意事项和相关保护及应对措施,并通知家长配合,做到有备无患。

二、建立快速应对机制,降低责任风险

学校建立一套校园安全快速应对机制,对于及时科学地处理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害和经济损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建立首遇责任制。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第一目击者、发现者要第一时间采取急救措施,立即通知校医,对伤者先进行科学处理并组织护送去医院抢救,同时报告第一决策者校长和学生家长,马上决策救治方案。

建立事后调查认定和协调机制。及时调查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具体责任,协调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把事故伤害程度降到最低程度。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健全预防、应对和协调机制,可有效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和降低责任风险。(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 穆书芹.论学生人身损害与学校的法律责任[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0(4):15-16.

[2]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N].中国教育报,2002-08-21(2).

[3]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 刘士国.民法总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5] 刘心稳.中国民法研究述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典型案例范文 下一篇:并购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