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视频范文

时间:2023-02-24 00:18:36

诗歌朗诵视频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诗歌朗诵;初中生;措施

诗歌朗诵能力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诗歌朗诵是一种口语行为,它体现的是学生驾驭语文一种能力。诗歌朗诵作为语言朗诵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与其他朗诵(散文朗诵、文言朗诵等)一样的功能,但是,由于诗歌语言的特性,诗歌朗诵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其他朗诵无法取代的功能。因为最早的诗歌就是音乐,所以,诗歌具有先天的音乐性,尽管现代诗歌已经和音乐渐行渐远。但优秀的诗歌朗诵,应该是一种生命的颤动,它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纯粹。诗歌是从诗人心灵深处自然流出来的声音,它真诚纯明,仿佛婴儿的啼哭,仿佛天籁,正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优美的诗歌朗诵可以纯洁心灵、丰富感情、变化气质、陶冶情操、润泽生命。优秀的诗歌朗诵,需要朗诵者运用独特的诗歌领悟能力,而且在唇齿之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而听众在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之间,能够受到感染,融入诗歌情境,感悟诗歌魅力。

语文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培养自己朗诵能力的自觉意识。倘若教师的朗读水平较差,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误人子弟。所以,教师应该在业余时间,极力提高自己的诗歌朗诵水平。无论是平时的教材讲解,还是试卷分析,都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教师的朗诵水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意识。教师不仅要在身体姿态上挺胸抬头,科学把握朗诵节奏,注重朗诵的轻重和抑扬顿挫,还应该注意要身心投入,真正地让学生叹服,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纠正他们认为诗歌之矫揉造作的观念。

除了教师自身朗诵水平的提高外,还要教师做出相关措施,致力于学生的朗读训练和培养上。

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的发音。青海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他们将爸爸叫阿大,将“叔叔”叫“爸爸”,将“在哪呢”说成“阿扎里”。所以,语文教师做好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纠正他们的错误发音,这是培养学生诗歌朗诵能力的第一步。如“zh,ch,sh,z,c,s”的区分。实际上,教学生正确发音的过程,也是他们第二次学习说话的过程。学说话实际是一种模仿的过程,除了唇音完全模仿以外,还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一张汉语发音表,使之熟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能很好地对此进行区分。在教授初中生的发音上,尽管这不属于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但是,因为青海市地区的特殊,多数小学教师口语素质差,这样,纠正学生发音,使之正确说好普通话,推广国家普通话的任务就落到了初中语文教师的头上。在课上,让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发音时,让他们对着镜子发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浓厚。

学生正确发音之后,就要教给他们诗歌科学朗诵的要领和方法。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观赏青海抗震救灾的义演晚会,主要是看诗朗诵部分。因为这是权威的视频样本,朗诵者是国家一级的朗诵演员。学生的音色不一定要好,但朗诵的情感是必须要饱满而真切的。朗诵不同于日常的说话,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其文学性上。在朗诵时,学生需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有声语言进行表达。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朗诵创作,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文学性,人们在选择朗诵的文学作品时都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事实证明,文字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诵艺术魅力的高低。同时,教师还要很好地为学生设置诗歌朗诵的情景,营造诗歌朗诵的氛围,所以,在学生准备朗诵前,为他们挑选好适合的音乐和背景,使之真正有效地将身心投入期间。在课下,多给学生以辅导,如重读音的规律,停顿的规律等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玩味的。

同时,多给学生以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班内小型诗歌朗诵、学校内的演出、广播站等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利用的。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鼓励机制。学生的努力,要让学生们看到,这样,他们就不会认为诗歌朗诵的时间是白白浪费,做的是无用功。教师应该让学生品尝到耕耘之后的丰收和喜悦。所以,切实有效的鼓励措施都是教师们应该做的。比如举行学校性质的诗歌朗诵赛,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而且也增进了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而且,有效的比赛机制,还能利用初中生的好胜心和荣誉感,使他们对诗歌朗诵有更深刻、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使学生在课下的练习中,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鼓励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优化鼓励,使鼓励机制多元化、灵活化。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2篇

目的及意义:通过本次“红色记忆”的主题班会,我们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对党理论知识的兴趣,在表演节目的轻松氛围中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和理论。我们旨在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了解更多的时事政治和党的基本知识。由此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充分弘扬时代精神,做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活动介绍:

活动主题:“红色记忆”

活动形式:室内活动(唱歌、小品情景剧、诗歌朗诵、视频欣赏等形式。)

活动地点:1401教室

活动预想: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气贯长虹大唱红歌,深情朗诵诗歌,激情四射地出演情景剧。大家在欢乐的气氛里开拓了视野,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国情。

活动流程:

活动宣传:

由团支书任命宣传委员,宣传委员下达通知,以寝室对寝室,个人对个人的形式。首先宣传委员,对每个寝室的寝室长进行通知,寝室长再对同寝室的室友通知,室友对室友之间宣传。

活动准备期:

1. 开展前期班会,班会内容为:向同学们宣传此次活动的精神,解释活动的具体内容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商量最经济的活动形式,比如参与人员问题,细节问题等等。

2. 通知同学们准备好红色记忆的有关节目,通知文娱委员给予进行协助。

3. 活动前,宣传委员做好通知评委、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前来观赏的工作,根据评委时间配合协调好活动时间。

4. 活动前期活动费用的收取,向同学们解释该费用的用处,合理收费。

活动开展期:

1. 视频播放:《红色的记忆》

2.歌曲表演:女声合唱《国家》

3. 诗歌朗诵:《青春中国》

4.歌曲表演:男声合唱《游击队之歌》

5. 情景剧表演:《那年那事》

6. 歌曲表演:《东方之珠》

活动后期:

1. 将活动照片及视频上传到班级的群共享中,同学们自行下载,并留下自己对此次活动的感受,以待下次改善或者纪念。

2. 将视频及照片制作成专辑上传。有兴趣的可以上传到网上给自己的同学分享。

3. 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写活动关于红色记忆的心得。将优秀照片上交。

经费预算:

1. 食物,水果:50元

2. 水:30元

活动效果:

1.同学们在思想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能够很好的理解党的相关政策方针,掌握国情。

2.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班级团体凝聚力。

3.制造了大学时代美好的记忆。

活动组织人员:徐若佩

活动参与人员:中文1班全体同学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3篇

徐汇区副区长晏波和6位热爱诗歌的徐汇居民代表缓缓拉开寓意“开卷有益”的竹简卷轴,为第十一届徐汇区学习节揭开序幕。本次学习节以“快乐学习,精彩人生”为主题,深入贯彻《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和《上海终身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多维度反映徐汇终身教育的多种形式和学习成果,增强市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

2016年,“全民阅读”已经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我国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第十年。为让全民阅读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一个徐汇居民的心田,本届学习节开幕式别出心裁,将开幕仪式与第九届“田林杯”诗歌朗诵展演整合在一起,开启一场以诗歌为主要形式的学习之旅。

开幕式通过视频短片全面回顾了“田林杯”诗歌创作及朗诵比赛走过的九年历程,全方位呈现了“诗意田林”的萌芽、成长和蓬勃壮大。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著名配音演员王苏和来自徐汇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诗歌爱好者们一起,分别朗诵了《岁月的年轮》《有这样一所学校》《男儿当自强》《我爱您,武康路》《我站在徐汇滨江》等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诗歌作品全部由徐汇本土的草根诗人原创,每一首诗都体现了创作者对徐汇――这片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的深情和热爱,通过诗朗诵展现徐汇之品位,诠释徐汇之魅力。

本届开幕式充分体现开放性、体验性与互动性的特点。宽阔的广场上,各街镇、区妇联、徐汇区社区(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精心设计了十余项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通过图片、现场演示、视频、互动教学、专家面询等方式让参观者分享、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徐汇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此外,开幕式特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谢倩霓为徐汇区的家长们带来一场“阅读成就孩子未来”的讲座,就“阅读对孩子的成长为何如此重要?”“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家长能做什么?”等大众迫切关心的话题,给予了分析和解答,并为参与活动的家长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学素养 活动阶段 节奏 换位想象 创新

中华经典诗歌蕴藏着我国特有的文化精髓,对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润化心灵方面,都有建筑专业课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可以让学生从中国的诗歌与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拓展研究提供资源,为语文课与专业课接轨提供桥梁。为此,我校于2014年6月将诗歌诵读作为语文课拓展的一项活动,至此一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活动过程及诵读经验总结如下:

一.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目标:

希望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和改善教学风貌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以诵读诗歌为突破口,寻求语文课改中的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

二.诗歌拓展活动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活动研究队伍:此次活动由校基础部康淑玲主任、李胜青副主任全面负责与其它部门协商等相关事宜,并以语文教研室及2014级各班班主任为主体的活动组。

(二)活动阶段:

本次活动分为3个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

主要任务:在学校课改的形势下,转变教学思路,以基础部为单位,向14级新生发起此次活动倡议,初步构建、草拟《诗歌的力量》的方案,并制定诵读诗歌的方向。

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2月

主要任务:(1)启动语文原有诗歌诵读模块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喜好、能力等因素灵活机动地为自己选定诗歌。(2)组织学生利用手机、电脑或到图书馆搜集诗歌素材、下载优秀诗歌朗诵视频、查找诗歌背景音乐等工作,并对学生诵读进行指导。(3)筛选出最好的15支班级代表队伍参加校诗歌诵读成果验收。(4)由校领导、各科室主任及各班学生代表对此次诗歌诵读活动进行成果验收。

总结阶段:2015年6月

主要工作:(1)总结此次活动成果。(2)撰写活动经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

三.诗歌诵读的经验总结

(1).朗诵前的准备

首先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诵材料。要求朗诵者通过体验诗人的情感,用自己的语音特点朗读出诗歌的艺术美感,让听众受到感情上的感染和陶冶,所以朗诵者不要着急确定朗读哪一首诗,首先进行自身嗓音、气质定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诗歌作品。比如:嗓音高亢有力的男生选择材料时,可以选择一些积极向上为主题的诗歌,如战争诗、爱国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其次选取的诗歌内容必须是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我们的邓二为老师就紧跟时代潮流为学生创作诗歌,如《我不满》:“我却认为不满之中有反思,不满之中催盼着改革啊,不满之中孕育着创新的力量,一往无前!”“我们的不满腐败一上台就打老虎,撂倒了贪官污吏一大片”,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在成果展示时赢得了阵阵掌声,并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这些能反映我们思想、顺应时代改革的新的诗歌作品更容易获得听众的喜欢和青睐。再次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在准确把握诗人写作背景、作品内在含义基础上,揣摩作者心理,将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赋予在这首诗上,一首诗就不仅仅是字与字的罗列,而是情感的叠加。如岳飞的《满江红》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体现,所以确定了整首诗低沉但却雄壮的基调后,再确定自己的性格、嗓音特点是否适合朗读此诗歌作品。

(二)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情感的表达来判断语音节奏、轻重和语速,并加入丰富的换位想象使诗歌诵读完美化。

1.节奏:需要朗诵者先要将诗句内涵理解清楚,再将整首诗划分节奏,从字、句、段中把握整首诗,如食指《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许多同学都会把“手指”、“手掌”划分到一起,可是却总是读得不顺口,可是在细细品读和分析之后,问题的关键最终应落实到对意象的理解。 “排浪”一道一道向天边涌去,浪线看起来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积感与体积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2.轻重音:能够利用轻重音的变化来体现诗歌的情感变化。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虽然只有简单的四句,但也要注意轻重音,或许有学生会问这么短的诗,只有这几个字重读,那读出来会好听吗?其实只需要我们在朗读时把语速放慢,声音拉长,语音稍重即可,否则朗读效果会适得其反。

3.语速:在一首诗歌中,语速的快慢会根据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有所变化,听众也才能听出你的情感变化。如:裴多菲《我的歌》、《民族之歌》诗歌内容较为欢快、 激昂,语速要快;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内容较为悲伤、低缓的,速度要适当放慢一些。

4.换位想象:朗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情感,换位想象,尝试将自己和作者融合在一起,我就是作者,我要大声地将作者心中的快乐、忧愁、苦闷、希望等情绪诵读出来。如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就可以想象自己就是狱中的戴望舒,正在饱受敌人的摧残和折磨,心中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对解放区的向往,所以朗读者的态度要坚定,语气要恳切。只要朗读者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到诗人的处境和心理,加上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就能让听众感动。

(三)朗诵时使用恰当的体态语

朗诵要求朗读者除运用自己的声音吸引听众外,还可以借助眼神、手势等辅的体态语来深化对作品的感情,引起听众共鸣。在整体的体态语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能传神,眼神中的情感已经在朗诵者上台的那一刻起就透露给观众,所以眼神要集中,不要东张西望。有的朗诵者可以为营造朗诵诗歌气氛,轻闭双眼,但由于紧张、害怕等心理不敢睁开眼睛,不愿和听众有眼神的交流就会让诗朗诵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朗诵时的体态语要自然,随着诗中情境来触发朗诵者的内在情绪,必须适合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否则让观众看来就会感觉矫揉造作,也会扭曲作品内容和主题。如装饰14-1班的诗朗诵《献给祖国的歌》时,朗诵者上台后通过敬礼给观众鞠躬表达敬意,在朗诵的结尾处“祖国,??我们定将令您?,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时,朗诵者又将左手一致挥向国旗,这些动作加深了观众的印象,让观众也是感觉耳目一新。

(四)勇于创新

诗歌朗诵形式需要不断更新、创造和改变。在这次诗歌诵读比赛中,也有一些有创意的作品,如《献给祖国的歌》的朗诵者在上台后先是唱了一节《五星红旗》渲染气氛;还有《满江红》诗朗诵结束后朗诵者以庄严宣誓进行结尾;《致橡树》的朗诵中,加入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舞蹈表演,这些都很有新意,所以在诗歌诵读中我们不必只是拘泥于呆板的朗诵形式,也需要融进更新的思想,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喜爱诵读诗歌。这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和学生集思广益,去创作出更新、更好的诗歌朗诵样式。

通过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我们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更有朝气,更加积极向上;我们这些教师也收获了喜悦,看到了希望,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把诗歌诵读这样的活动搞下去,虽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我们相信在中华诗歌力量的感召之下,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都会为它的博大精深、文化精髓所折服,相信我们的中国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将会越办越好,越来越深受大家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姚为洲.中华经典诗歌鉴赏与诵读[M].上海:上海教育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第1版

2.俞晓红. 大学语文经典诵读(大学生必读的中华经典诗歌100首)[M].芜湖:安徽师大出版社,2011年-01-01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同课异构 朗诵教学 农村学生 城市学生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79-02

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形成了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蓬勃发展之势,从“三分之二”课堂、EEPO教学模式到如今的“慕课”、平板电脑辅助教学等,目的只有一个――把学生引入瑰丽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到智慧。但在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浪潮中,是紧跟当地名师效应,还是应“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呢?

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地方文化养成、民族风俗、知识浸润、思维方式和能力迁移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发达地区的教学理念丰富成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欠发达地区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但两者却是能相互渗透和共有的。这从同一课程里实施针对不同的学情进行不同的教学可以得到了很好的呈现。陈怡在《让学生成为受益者》一文中提出:“‘异构’并非是教师一味在教材开发上‘求异’,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情’,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才是‘同课异构’的更重要的意义、价值所在。”

笔者在一次课题《我以我口诵我心――诗歌朗诵指导》中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一、对农村学生诗歌朗诵教学的构设

一般来说,除了完成普遍意义上的教学任务,教师不会用大课时来对诗歌朗诵作专题性的指导。本课题内容源自人教版高一年级第一册综合性学习内容:《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如何从《课标》意义上落实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理解诗歌、朗诵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热爱语文,进而对其高中三年乃至一生的学习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它要求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与情绪,能将自己已有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与别人共享,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笔者把这堂课的立足点设置为:

(一)用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材料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能感诗人之所感。

(二)让学生学会运用朗诵的基本技巧来表达诗歌的情感,能有效地运用诵读表达内心的情感。

农村学生有一特点是,大部分学生都离家寄宿学校,很少能和家人团聚。就这一情况,可把教学导入设计为:

“诗歌起源于民歌,是由歌唱出来的,是感情最丰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先来欣赏歌曲《白发亲娘》():

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

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

你的那一根啊老拐杖,

是否又把你带到我离去的地方。

……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这首曲子里的情感,强调艺术是相通的,唱能唱出深情,读也能读出深情来。紧接教师配乐示范朗诵,让学生置身歌词情境中。朗诵过程有不少学生沉浸其中,甚至啜泣想念家人。

教师趁热打铁引出问题:诵读为何也能感动彼此?让学生小组讨论诵读好一首诗的标准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拨和小结,总结出要做到有感情朗诵的几个要点:

(一)注重朗诵停顿、重音、语调、语速、节奏、感情,甚至还有朗诵者的动作和表情。

(二)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诗人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了解诗歌的内容,写作背景,作者感情基调。

(三)有所感悟,以我口诵我心,由情悟到口诵――通过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身心投入,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

在课堂最后,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进行配乐朗诵,择期在班里进行了一次朗诵比赛。课后,学生纷纷表示原来学诗可以那么多情那么美妙,对诗歌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笔者在这堂诗歌朗诵指导课中的切入点是成功的,因为它触动了学生内心的柔软处,离家求学的艰苦和自立,让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到角色当中。

二、对城市学生实施同一教学构设后的反思

朱光潜先生认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把教学设计建立在最容易体会的感情――母爱上,使学生懂得感恩懂得母爱的深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了一次感情的沐浴,使学生的品味在朗读中得到潜移默化和提升,这是笔者的教学目的。

然而,当笔者把这一教学设计在城市的孩子们面前尝试教授过后,却发现学生反应不够强烈,没有预设激发的那么热血沸腾,甚至有个别调皮的学生竟在老师深情示范朗诵时偷偷地嘻笑。没有了感情的共生,这样的课是失败的。课后,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提问调查,发现他们的问题指向几乎一致,学生受众里不少是走读生,不少孩子从小到大一天也没离开过父母,体会不到与家人离别的愁苦,无法切身理解词中老母亲把别人错认成自己孩子后的落寞和孤单。让他们读懂词中老母亲思念孩子的无助与期待似乎有些架空,让他们想象出“你的那一根老拐杖,是否又把你带到我离去的地方”那样一幅画面确实有点为难。

同样一堂课,在一个地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学生爱上诗,喜爱上了语文;到了另一个地方却反应平平,甚至以失败告终。这仅仅是忽略了学生的人生阅历吗?问题也许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但最基本的一个,是笔者没能激发出学生内心最真实的东西。城市里的孩子生活环境相对优越,自小挫败感和独立性不强,懂得感恩的孩子相对不多,甚至觉得父母及旁人给予自己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改变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构想

首先,根据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语文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但目的异中有同――让学生喜欢诗歌,喜欢朗诵。农村学生口语能力较差,且普通话不太标准,接触新鲜事物较少,情感迸发力不够,因此在朗诵专业练习设置上,读准字音、学会停顿等方面安排时间较多。在课堂练习上笔者针对性地选取了《我的自白书》《致橡树》这两篇能调动激感且易读上口的经典名篇。而城市的学生普通话大多标准,可在朗诵的重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多下功夫,但两者同样的教学重点不能改变,就是感情的激发须是一致的。在文本的选择上,对城市的学生改用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切入,使其更容易接受甚至喜欢这样的诗歌。

其次,课后学生是否能自主学习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朗诵课即便在课堂上很成功很精彩,如果学生课后不去练习不去有意识地朗诵,那也只是水过鸭背而已。农村的孩子虽然寄宿生占大多数,平时除了在学校还是在学校,接触面较窄,但不少孩子还是很喜欢创作的,因此建议让学生在准备朗诵比赛中最好能用自己的原创作品。可先把自己的作品大声朗诵给身边的同学欣赏,为下次课的课前三分钟诗歌创作展示作准备。学生的热情相当高涨。活动过后个别学生还在报刊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对于大城市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的是沉浸在电子产品的把玩当中,科技信息新技术的泛滥剥蚀了他们读书写字的耐心。因此笔者布置这些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制作自己的诗歌朗诵视频,然后拿到学校进行评比。学生热情不错,都希望自己的MV是最棒的。他们在MV创作中,几乎都有意识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去纠正修饰自己的朗诵作品,拿不准的地方则积极通过各种媒体手段进行搜索订正。

再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笔者对不同学生群体运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农村的学生较有羞涩感,特别是上这样一堂需要读说参与才能进行下去的朗诵教学。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是重点,他们习惯于老师的三申五令,习惯于动笔而不是动口。所以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结合,耐心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朗读信心。设置的课堂问题和设置的朗诵练习难度不能太大,要适合即可,要让学生尝到纵身一跃就能摘一手苹果的喜悦。而城市的学生喜欢新鲜喜欢活动,对常规课激情不够。对此,设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在父母面前朗诵一首诗,要求能感动母亲,并把现场录制下来。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从他们制作出来的MV,还有父母真情的反馈证明了这个课题的预设和生成是成功的。

同一课题,不同的学生群体,构建是不能完全一样的。国学大师、文史泰斗陈寅恪先生教课有四个“我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今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这种每堂课都应该有新的见解不正应该是当前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最需要体现的吗?于漪女士在《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一文中说:“相当数量的教师信教参。实际上编教学参考资料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要保证教学质量的底线。可对有思想的教师来讲,对有抱负的教师来讲,这往往是一种束缚。我审过教材也审过教参,每次审的时候,心里真的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什么时候我们的教学能不要教参呢?”是的,在当今层层出新的课改环境下,语文教师如果能保持语文教学的本真,保持有自己的洞察力和见解,不是人云亦云,照搬照抄。能以生为本,以人为本,探究学生个体、群体的差异性,这才是一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功力。就如发达地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一定都是最好的最适用的,也不是全国所有的地区都能实施和推广的,而其他地区实践出来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当然也有真知灼见之处。一名语文教师如果真能做到想学生之所想,从学生的根本出发,依不同的学生群体改变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把好脉,对准症,下好药,用文学教会人生,懂得人生的智慧,使自己的教学生涯丰富多彩,津津有味,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陈怡.让学生成为受益者[J].语文教学通讯,2014(6)

[2]于漪.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J].语文学习,2010(1)

【作者简介】廖婷婷(1980- )女,壮族,高中语文中学一级教师,文学学士,现就职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高中部。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6篇

【关键词】情境阅读;社团活动;诗歌朗诵;交流品鉴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8-0070-01

【作者简介】1.袁晓东,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教师,一级教师;2.李斯凤,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教师,高级教师。

一、活动缘起

情境阅读体验中心是学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开发十大中心之一,设有情境阅读开发中心、情境阅读体验馆,分别位于图书信息楼二楼、三楼。中心以“文化、实践、课程、学习、研究、服务”为切入点,结合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的文化内涵和追求实践体验的目标,从功能、安全、人文、艺术等多方面考虑,多视角、全方位打造具有深刻文化内涵、高度开放、功能多样的且地域特色显著的空间形态。同时适应教育变革与发展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舒适、安全、符合青少年心理行为、有利于师生充分发展的绿色空间环境。

以情境阅读中心为活动背景,2016年4月29日上午,我校举行“在农历的天空下――‘告别春天’诗歌朗诵会”社团活动。本文尝试总结、梳理“在农历的天空下――‘告别春天’诗歌朗诵会”活动实践及思考心得,以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对我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理念有更深入、更感性的认识。

二、核心理念

本次活动以独特的方式鲜活而有力地诠释了学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的核心理念:(1)人文性,对自然的珍爱、对生命的感怀、对自我的发现;(2)综合性,文化的综合,学科的综合,能力的综合;(3)实践性,以亲近自然的方式,通过诵读、创作亲近诗歌、亲近母语。

三、设计思路

阅读必须回归“人文精神”和“全人教育”。践行学校“理想课堂”的教学理念――

所谓“理想课堂”,实质是“民主课堂”。也就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探究、让学生表达、让学生展示,甚至让学生决策、让学生质疑、让学生评判。基于以上理念,本次活动的主持、朗诵、创作、品鉴等活动均由学生完成,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此外,本次活动力图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试图打通文化壁垒,并将活动空间拓展至课堂之外,感受自律节律、亲近身边风物,“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四、活动准备

1.设计背景墙。2.《品读・兰亭序》视频下载。3.打印:朗诵材料(60份)。4.校园花草采集,装于干净的瓶子。5.学生任务分工。

五、活动实录

1.导入。

男主持: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情境阅读体验中心,举行“农历的天空下――告别春天”诗歌朗诵会,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

女主持:今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属于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时节。首先请华蕾同学介绍“谷雨”。

2.介绍“谷雨”。

华蕾:“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女主持:谷雨也是一个散发着稻香的湿润名字,处于春末夏初。这时阳光温润,雨水充沛,万物蓬蓬勃勃地生长,郑板桥笔下的竹子也在发出拔节的声音。此时此刻,最美不过三五佳客竹林相会,泡一壶香茗,赏翠竹新叶,与朋友们谈天说地。

3.朗诵《兰亭集序》。

男主持:曲水流觞,兰亭雅集,一群趣味相投的文人于暮春时节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间品味自然,清谈玄理,吟诗作赋。下面,请欣赏高一(1)班全体学生带来的诵读表演《兰亭集序》

4.表演诵、个人诵、齐诵《春》。

女主持: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处处都有花树,都有女儿环舞,微寒但觉清和。请欣赏中英文诗朗诵《春》。

5.以朗诵的形式展示个人诗作并交流、品鉴。

男主持:有人说,人生须打开两本书,一本是自然,一本是自我。及时采撷你的花蕾,旧时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变在风中枯萎影片。今天,我们从校园里采撷花草,想要诗歌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下面是同学们的个人诗作展示,欢迎大家品评指导。

第1小组:咏杨花杨花飞梦絮漫天,伶仃谢蕊叹流年。春涵梓里终将逝,无可奈何庄周碟。

学生1点评:诗歌中有意象,用“庄生梦蝶”的典故,但主题太消沉了些。

学生2点评:七言绝句,注意韵脚,很好!“杨花”与“梦”均有相似点,比喻贴切。

第2小组……

6.结语。

教师:今天的活动基于三个背景(1)时令。当下正是“谷雨”时分,意味着我们即将告别春天,迎来热烈而成熟的夏天。(2)校园。学校春光烂漫、草木葳蕤。(3)人文综合体验基地东西方文化阅读区交汇处,同时,这也是学校情境阅读中心首次启用。因之,我们的活动便具备了特别的意义――通过诵读古今中外诗作打开了书本。通过亲近身边花草打开了自然。通过创作、交流打开了自己,见证了诗性的美好、青春的力量。

六、反思对策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7篇

范本一:

一、活动目的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x周年到来之际,我校将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以“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怀感恩之心,唱祖国赞歌”

三、活动日期:2016年9月28日—2016年10月10日。

四、活动安排:

1. 手抄报创作比赛活动。

参赛主题:以感恩祖国为主线,围绕民族团结教育自拟主题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1-2年级可以上交感恩祖国的绘画作品。) 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祖国”手抄报创作活动。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报道,积极了解国内外新闻,特别关注建国62周年以来,在民族团结上做出的努力。各班至少选择2份优秀作品上交。

(2)在8K纸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自己写,自己画,调动班级学生积极性,办出特色,增强学生的美感,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上交截止时间:2016年10月10日

2.感恩祖国诗歌朗诵比赛。(推荐:国庆节诗歌朗诵稿3篇)

参赛主题:“感恩祖国”“感恩学校”

参与对象:1—6年级每班朗诵一首诗歌,要求全班参加。

活动要求:各参赛班级自选诗歌,诗歌内容必须以感恩祖国、感恩学校等为主题,时间不超过3分钟,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练习。要求各班必须在黑板上或屏幕上出现本次活动主题:“感恩祖国”诗歌朗诵比赛。 各班在10月8日将参赛题目报学校。

比赛时间:2016年10月9日下午具体时间另定。

比赛地点:各班教室

3.“感恩祖国”主题班队活动课。

主题:“感恩祖国”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安排:

一、二年级聆听爱国故事(或观看视频)并进行爱国教育;

三~六年级举行“我对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竞赛方式:每班选2名学生参加竞赛。

提供100道知识试题,竞赛时从其中选取30道。

时间地点:2016年10月10日下午

五、其他:

班主任利用9月28日(周一)晨会课向学生宣传本次活动,教育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范本二:

一、活动目的:

运用新中国成立67周年这一重要节点开展活动,是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作载体。围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航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二、活动主题:祖国发展我成长

三、活动安排:

1.组织开展网上“向国旗敬礼”活动。登录中国文明网、央视网等网站(活动期间,潍坊文明网将链接相关页面,也可通过潍坊文明网登录)参加网上签名寄语,此项活动的图片和寄语截图及内容的电子版,于10月8日上交德育处

2.9月29日早上进行庆国庆主题升旗仪式。

3.红领巾广播站9月29日,进行“我为祖国生日寄语”专题的红领巾广播,请各班组织积极投稿。

4. 利用9月29日班队会,各中队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班队会。

5.十一放假期间,3年级开展“我和国旗合张影”活动;4年级开展“爱我家乡”绘画活动;5年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心中”手抄报活动;6年级“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所有活动材料节后上交德育处。

范本三:

一、活动目的:

为隆重、热烈、活泼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我校特开展庆国庆,心向党系列活动。

二、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举办以祖国,我爱你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

请各年级各班根据活动主题要求,出一期高质量的主题黑板报。

比赛时间:9月22日至9月28日

评比时间:9月29日中午1:30

评委: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三——五年级各班检查员

评比细则:

1、评分表:

(1)、评比项目:字体 内容 色彩 排版 图案

(2)、评比内容:字迹工整、美观大方; 切合主题、联系实际; 鲜艳、引人注目;有创意、切题;美观。

(3)、各项分值:各占20分,总分100分

2、评分统计:学生评委自己班不打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取平均分。

(二)、各中队开展祖国妈妈,我爱您活动。

时间:9月26日周一的班会活动课

各班主任于国庆节前上交相关活动方案。

(三)、3—5年级设计一份国庆专刊手抄报。(每班至少上交5份作品)(推荐:2016国庆67周年手抄报图片大全)

上交作品截止时间:9月27日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8篇

一、文言文的教学

文言文对于职业学生来说因为底子差学习起来更是困难,所以我先一段一段地学习,疏通后再要求他们背诵,全班同学形成比赛的氛围,其实他们做得也很好,利用一周的时间一篇古文全班同学就可以全部背诵下来的。因为职业高中每册有两单元的文言文,第二单元的文言文是略讲的,所以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第一单元上,要求必须学懂会背,第二单元有时间就讲。与其两单元浑水摸鱼的都学习了,倒不如就非常深刻地学习一点东西,通过背诵让他们对古文的语感有了体会。

二、诗歌类文章的教学

诗歌类文章的教学,我常常把重点放在对诗歌的朗诵上,教给学生朗诵的技巧,让学生在诗歌的朗诵中去体会其中的技巧。在学生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我都会开设一场诗歌朗诵会,每名同学都有机会参加。在朗诵活动中既让学生掌握了诗歌,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能力,更为学生口语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三、名著类文章的教学

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是经典名著,或者是名著的节选。我就让学生反复去读名著,然后针对名著发表自己的看法。开读书经验交流会,把自己在名著中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和最难忘的东西说出来,并讲明理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加深了对文章本身的理解,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戏剧类文章的教学

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专门的戏剧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戏剧的各种知识和表现手法。我都会开展观摩戏剧录像的活动,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对我国古老艺术的理解。学生观摩了戏剧后,让他们表演比较简单的话剧,通过学生的课堂片段演出,提升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情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雷雨》一课时,学生自发地自导自演了话剧,效果很好,并且刻了光盘,形成了视频资料。

除了上面课文篇目教学之外,我还让学生完成文章的续写、开展况聘会等。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在灌输这样的理念,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真真正正地让我的学生学到东西,哪怕学会一点点也是进步,要从简单人手,从多样的教学手段人手。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学生不光特别喜欢我的语文课,还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水平,为职校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运用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9篇

教室,我的家园

一个不大的地方

聚集了一群孩子

也就聚集了我的梦想

从此我心无旁骛,为了梦想飞翔

……

@首由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创作的《教室,我的家园》诗作,经过朗诵者的演绎,直抵现场近两千观众的心灵。诗会结束,同台朗诵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肖云、陆洋、成雅等专家对朗诵者纷纷表示:“你真正理解了作品!”“你是一位老师?我们还以为你是专业主持人呐!”

就在此前不久,在国家图书馆举办的“2016领读者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位阅读推广人中,也是这个女声出现在“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的研制视频中。会议结束,有人打听之后找到配音者,大为赞赏,认为她的声音中洋溢着对阅读推广的自豪。听说她是免费义务配音更增敬佩,连声对她说:“早知道我们机构的介绍视频就请您来配音啦!”

这位朗诵者、配音者叫蓝玫,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在全身心投入到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广之前,她的确是位教师,曾在教育一线耕耘十几年。也正是在此期间,她萌生了一个简单而美好的心愿:要做个好教师,就应该让孩子们听到最动听的声音。于是从2004年开始,她执着地投入到朗诵之中。最初,蓝玫只是借助于刚刚兴起的网络,找到一群喜欢朗诵的网友汇聚的语音聊天室,跟着大家一起读。或许是天赋,或许是北方人得天独厚的普通话积累,没过几天,蓝玫就受到大家的赞赏。因为普通话标准,蓝玫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为四川教师进行普通话训练的培训项目,对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快,有人推荐她去了一个相对专业的网站。

在这个专业网站里,蓝玫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网友,更重要的是,这里不仅有一群痴迷诵读的网友,其中还“潜伏”着不少科班出身的专家。有专家指点蓝玫:“读故事相对来说很容易,你应该做一些有挑战的训练,才能继续提高。”蓝玫追问:“那我应该读什么?”“去读散文。”

一篇散文少说要读三五分钟,有时会在十分钟左右。蓝玫一开口,就发现散文和故事果然不同。故事有情节,有起承转合,听众很容易就被吸引。相对来说,散文的语言更加优美,表达更加凝练,意境更为抽象,情感或者更为含蓄或者更为奔放,要想一下抓住听众并非易事,这些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为了能够读好散文,首先要去深刻理解文意,因为声音会随着对文章理解的不同而变得不同。这就不仅需要认真阅读散文,还需要读相关评论、研究的文章,提高解读文章的能力。作为声音的艺术,同样一篇文章肯定不可能两遍读得完全一样,尤其是刚刚开始,两遍可能读出完全不同的效果。为了求得完美,就必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朗读,雕琢每一个细节。

于是,上班时兴致来了,蓝玫会摇头晃脑悄悄读一段儿,最主要的时间还在下班后,每天下班后到睡觉前几个小时,她往电脑前一坐,几遍、十几遍地读一篇文章,感觉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最难的散文,她读过二十几遍。

这样一晃就是半年。半年之后的一天,蓝玫读了一篇散文《槐花雨》。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当时蓝玫在网上结识了一位“网络朗诵老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她,这位老师又专门请专家来听蓝玫的朗读。听完之后,对方说:“这个我已经不能点评了。因为她已经超越了技巧,让人跟随着她的声音完全走进了文章中,实现了声音的再创造。”事隔多年,蓝玫依然清晰地记得这番话。

当时,蓝玫就敏锐地意识到:与其说这是赞誉,不如说是对自己更大的激励。于是,她立刻投入更难的挑战――诗歌朗诵中。尽管有了此前的积累,诗歌朗诵仍然难以登堂入室。蓝玫的法宝,仍然是热爱与不懈的追求。

有一次,蓝玫向一位专家求助,希望得到一段朗诵配乐,对方故意激她:“你先把这首《青春中国》读200遍。”蓝玫真的就老老实实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蓝玫觉得自己似乎入了魔,她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她努力把画面用声音演绎出来,在每一个细节处,甚至一个词、一个字,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处理,整体于是就变得丰富多彩……于是,舒婷的《致橡树》、戴望舒的《雨巷》……一首又一首经典诗歌通过文字汩汩潜入心灵,又通过声音喷薄而出。

蓝玫练习读诗的时间,比练习读散文要长得多,也要“疯狂”得多。有一天凌晨两点,蓝玫刚刚告别那群朗诵的网友,正要入睡,她突然想到一首诗歌的处理方式,顿时兴奋不已,猛地坐了起来,打开电脑,接上麦克风,把它录了下来。为了让朗诵的诗歌呈现出最好的效果,蓝玫除了苦练朗诵,还学会了音乐剪辑。为了让音乐的节奏和诗歌的情绪更好地吻合,让诗歌爆发力量之处和音乐相得益彰,她一秒又一秒地“抠”音乐,一秒一秒地剪辑……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蓝玫果然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是最可爱的学生,大家喜欢听她说话,追着要她讲故事。在这样的氛围中,她的教学出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蓝玫还发现自己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她本来是个急脾气,然而,几遍、几十遍乃至几百遍的反复诵读,心无旁骛中沉入诗与思之境,这样的磨炼竟让她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沉静起来。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蓝玫在反复思考后,洞悉家庭教育的价值,重新选择了人生之路,让生命在新的沃土上开始了全新的绽放。

人生在世,凡事皆是修行。热爱,无疑是动力的源泉,是催人向上的力量!

诗歌朗诵视频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朗读

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语文的朗读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教师要重视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二、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看一些诗歌朗诵的视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体会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另外,我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朗读能手等,使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读书、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朗读课文的习惯。

三、教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示范点拨。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并作相关的提问,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或把学生吸引到优美的语境中,或使学生对语言有所顿悟,或给学生以整体的感知,或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或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所反省,或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虽然朗读指导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指导,但不能只靠“轻、重、停、连”等技术行为去支撑朗读,要先从文本中唤起内心的情感波动,产生情感共振,再在教师的示范点拨下,运用自身感悟到的朗读技法,表达自身感悟到的情感。“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方能声情并茂。

四、加强朗读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正确流利是朗读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在读时错、漏、添字很多,方音很重,就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方言较重的,指导他们利用拼音正音,鼓励他们多听广播,学习普通话,练习普通话。由于读书粗心而常出现添字、丢字、改字、颠倒等错误的,告诉他们作者写成一篇文章是经过字斟句酌的辛勤劳动的,不要轻易改动,一字之差会影响意义;教育他们树立认真读书的态度,读时要逐词逐句看清楚,反复读,反复练。

朗读课文,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更重要的是要有感情。真挚的感情是朗读的生命,语速的快慢、重音与强调、停顿与连接、语调的抑扬等都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同时要使用启发、提示的方法,不只是声音、语调等表达方法,而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思想展开想象和联想,产生真情实感,从而找到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其次要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看一些诗歌朗诵的视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体会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另外,我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朗读能手等,使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读书、朗读的积极性。通过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朗读课文的习惯。

五、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不能滥用。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所朗读的文章特点进行选择。可采用以下方式:(1)听朗读。新教学大纲里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因为它是一种能训练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2)范读。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3)引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分清段中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4)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5)齐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此外,还有领读、散读、轻读、分组朗读等方式,只有恰当的应用朗读方式,学生才能读有所获。

六、加强激励性地评价

上一篇:赞美母爱的诗歌范文 下一篇:英语小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