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05:42:46

师范生实习计划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教师理念

顶岗支教,作为师大的优良传统,已传承多年。作为实习生,我们本着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目的。经过学校两年半的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要把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真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新课改下,教学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形式。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结合真正的学生、真正的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教学

初到平山二中,实习的前一周都在听课。虽然接下来会安排我们上课,但是,我们仍需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其他正式教师是如何备课、讲课,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并且,自己要试着备课、写教案,并与指导教师的备课、教案,进行对比、学习,积极与指导老师交流想法以及心得体会,并请指导老师给予指导,并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及建议。

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寻求最适合的方法传授知识,并虚心向自己的指导老师询问细节问题。我的指导教师韩老师是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优秀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多观摩韩老师的课,认真听取建议。

自己上课时,要请自己的指导老师或者其他老师去听课。课后与老师共同探讨教学效果,查漏补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错难懂的知识点,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发现了自身的不足,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备一节课,不仅仅是备课堂,还要备学生。在对学生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还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个人喜好、性格特点等。

三、班主任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上好一门课,更是要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应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学习上的问题。而这些大多都体现在班主任工作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积极负责,认真到位。课间操、课堂纪律、午休、自习课等等,每样事物都要配合班主任负责到底。在监督他们的同时,要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主题班会,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实习生,在教好班级的学科教学时,也要担任自己实习班级的见习班主任,要多跟着班主任学习如何处理日常事务,并协助班主任完成班级管理工作。

四、完成师大本部下发的任务

完成师大顶岗办下发的任务,及时上传博客、心得体会、活动总结等。身为组长之一,要协助并配合组长,与其他实习成员共同做好宣传工作。

通过一周的听课,我见识到真正的人民教师上课时的风采。虽然都是上的初一下学期的课,但是每位数学教师的上课风格、课堂教学安排都独树一帜,在接下来的实习生活中,我还要多多汲取老师的经验。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二)

平山二中 体育 常乐乐

转眼间一周的实习就要结束了,这一周来,有喜也有忧。个人觉得自己比原来进步了,尤其是在教课的方面,心理素质比原来进步了。我还记得上第一次课的时候,比较紧张。现在上课,基本上没什么事了。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时间上抓的不是很紧。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很快适应现在的实习生活。我给自己安排的实习计划,如下:

一:时间作息上,一定要严谨,做到不早退,不迟到。

二:备课上,一定要做到提前备课的准备,提前布置课上的各项任务。

三:课上:要求自己做到严格要求同学,认真讲课,尊重同学,对同学负责,完成课上的训练内容。

四:早操,课间操:做到天天出勤,严格要求同学,尤其是站队速度,排面…

五:课下,要求和同学们亲民,和同学们一起玩耍。让同学们知道老师也可以跟他们一起,玩。

六:乒乓球兴趣小组,虽然乒乓球兴趣小组人很多,但是还是要做到他们在课上学习很多的乒乓球知识。让他们对乒乓球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压力大的同时,让他们打乒乓球都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情。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打球玩的开心就可以啦。

七:值班上,盯自习时做到严格要求同学,教室要安静,不许有说话,做小动作的行为。如有此行为,可以上前制止。对孩子们一定要负责。看楼道时,队伍一定要走齐,不能跑,慢慢往楼下走,不能推。

八:训练上,因为很快就有县运动会的比赛,所以我跟刘老师一定盯投掷队。正确讲解投掷的方法,做到严格要求,给他们制定训练内容。

这八项实习计划是我现在要完成的内容。下周就我们在平山实习的第二周了,我希望在第二周自己能够做出改变,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平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把自己应该做的,一定要做好。比如在课上,兴趣小组上,一定要多用用心。争取让孩子们知道上我的课就会开心,起到缓解学习压力大的作用。

跟我们实习的十几个人可以来监督我,有什么我没做好的可以来告诉我,我也能够来改进。我也希望我的实习生活能够充满色彩,为我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以后肯定自己走体育老师这个职业,希望这次实习我能够得到锻炼,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当老师的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2篇

实习是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方位的实战训练。实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我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大四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说实话大学期间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家教经验,而且课本知识许久不碰,知识难免有些生硬,对接下来的顶岗虽然很期待但更多地是忐忑,压力很大。不过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希望它会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下面这几点是我对接下来半年顶岗的一个初步计划,也可以说是自己想达到的基本阶段。

一、教学方面:

首先得转变观念,努力做好由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

其次得掌握教师基本技能,提高地理专业素养和综合性教学能力。

然后也是很重要的是 在地理教学中能够落实新课程理念、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敢于尝试创新,积极优化教学方法。

二、生活方面:

首先要做到遵守实习学校的各项规定和带队老师的要求

其次是个人生活习惯问题,努力协调,与同学和睦相处

还有是努力协调好实习工作与家庭事务

三、与人相处方面:

希望自己做到与当地老师和谐相处,做到手勤、嘴勤,多做、多问,取其长处,虚心向老师们学习。

我觉得很重要的事与学生们之间的相处问题。希望与孩子们友好相处但不失威严,这是个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探索的问题。还有也很重要与其他实习同学的关系,大家都是一家人,为同道中人,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3篇

1.通过实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情感。

2.通过实习,将有关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为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初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了解中学生的特点。

二、学院教育实习分管领导及各班班主任

1.分管领导:陈喜珍

2.班主任:丁少杰、陈喜珍、赵仕法、闵帅、龚志伟、黄萍、盛晓颖

三、实习生班级、人数

四、实习工作的安排及具体要求

①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学习教务处有关文件,布置实习的相关事宜,明确实习生去向,外地区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学校。

②分院实习分管领导组织制定《人文学院2009届教育实习工作计划》。

③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学习《丽水学院教育实习工作条例》,使实习学生明确实习的重要性及实习的任务与要求;加强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

④各班班长于9月10日前将本班集中实习和回原籍实习生名单上交教学科。

⑤由系主任安排落实各班实习试讲分组名单并确定试讲指导教师。

⑥分院领导及中教法老师奔赴包干实习点龙泉、云和联系落实实习学校、实习班级、实习课程和指导老师等。

⑦安排一次关于如何撰写教育调研报告的专题讲座,明确调研报告的撰写要求及格式规范,以保证调研报告的质量。

2.试讲及实习动员阶段(9月22日—9月28日)

①实习生听课试讲。各试讲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组织学生在本周内完成试讲;对程度较差、表现欠佳的实习生更要严格把好质量关。指导老师评定好试讲成绩后交给系主任。

②9月26日(周五)下午分系由系主任主持召开教育实习动员大会,强调教育实习的有关注意事项,发放《丽水学院教育实习成绩鉴定表》、《丽水学院教育实习实施办法》、《实习安全承诺书》等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学习并签署《实习安全承诺书》。

实习生到实习学校后先见习3天,熟悉实习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批改作业。根据教学进度,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写好教案,并请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一起进行试讲。熟悉实习班级的学生情况,配合原班主任的工作,为接任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①教学工作实习:教学实习的目的是使实习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了解中学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要求本专科实习生按照有关规定完成课堂教学实习任务。必须做到:首先应认真听取原任课教师给予教学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并将教案交原任教教师审阅并试讲后,才能正式上课。课后应虚心听取原任课教师的意见,查陋补缺,改进教学发放,认真批改作业,做好作业讲评工作。经常下班辅导、答疑。实习生之间做到相互听课,同时做好听课笔记。实习结束前,每位实习生必须精心准备一次请检课或汇报课。

②班主任工作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环节;认真听取原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做好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班主任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实习班级的管理工作。独立组织1此班级日常活动,进行家访3-4次,力所能及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③撰写教育调查与研究报告: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现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去世,撰写出切合实际的调查报告或论文。通过调查,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培养教育调查能力,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④请实习学校组织1次先进教师教学教研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交流会,对师范生进行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教育。

实习的最后3天为小结时间,实习生写好个人总结和专题总结。进行小组评议,做好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移交,请实习学校组织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评定实习生的成绩,填好鉴定表。

①实习生交流实习体会;各班级由班长写好班级教育实结,于实习结束一周内交院教学科。

③院办收集、整理有关教育实习材料并归档。

④12月8日前分院上交各班实习成绩、实结等材料给教务处。

五、实习生纪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人民教育事业。

2.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与实习学校的联系;服从带队老师的统一安排;尊重实习学校的领导和指导教师,虚心学习;关心实习学校的学生,为人师表。

3.文明礼貌,生活俭朴,服装整洁,穿戴及言论举止力求为人师表,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4.注意交通、饮食等安全,杜绝意外的发生,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置换脱产研修;顶岗实习;高师院校;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贵州省‘国培计划’实施效果跟踪调查及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12C125)的研究成果之一。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项目,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项目的有效实施,旨在为农村中小学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骨干力量,对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推动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加强了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师范院校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也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

1、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提出及意义

贵州省“国培计划”分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集中培训项目和远程培训项目。其中“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有两项主要内容:一是从农村基础一线遴选骨干教师到贵州师范大学和贵阳市优质中小学参加为期两到三个月的脱产研修,二是从贵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高年级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参训教师所在的乡镇学校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原则上2名师范生置换1名农村骨干教师。该项目在同一时间实施,将教师培养的两种不同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来职前与职后两个阶段的教师培养体制有了新的变革与发展,这对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有着突破性的建设意义。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按照“互动双赢、提升质量、促进改革”的设计理念,采取分阶段、立体式的新型培训模式。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分“集中研修+跟岗研修+总结反思+跟进研修”四个阶段实施。通过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带动和引领校本教研,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探索和建立高师院校、教研机构和城市优质中小学的联动机制,推动高师院校与城市优质中小学和乡(镇)中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资源共享、长期交流、服务农村中小学的目的。在师范生职前培养方面,“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作为服务基础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平台,为师范生提供了一次丰富人生阅历、接受社会检验的机会。师范生在学生时代能有这种实践平台和到基层一线去实践的机会非常难得,在基础教育一线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为将来走向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2、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探讨

在开展“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之前,贵州师范大学师范类学生的实习工作通常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管理模式,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自主联系实习学校或参加所在学院组织的集中实习,实习时间通常为一个月。为了紧密结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实施,贵州师范大学调整了师范生实习计划,经过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的组织和管理,制定了“教学技能大赛+顶岗实习临阵强化+乡镇学校顶岗实习”三维一体的培训模式,为师范生成才做好充分准备。

2.1教学技能大赛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为配合“国培计划”的开展,我校举行了全校规模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作为顶岗实练兵。对此学校要求参加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必须报名参加,其他年级的同学可自愿报名。比赛围绕说课、讲课、评课和现场提问四个环节展开,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参赛选手认真准备、精心比赛,经过班内评比、院内评比,最后选拔出各学院的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教学技能大赛。参赛的师范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提高了教学技能,逐渐掌握了基础教育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2.2顶岗实习临阵强化

我校组织顶岗实习师范生在开学前一周返校,加强顶岗实习临阵强化训练。所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提前摸底、弄清需求、优化方案、整合资源,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承训学院首先切实严把基层教师受训需求,突出需求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其次切实严把师资关,在学院内遴选优秀的学科教师,并结合在贵阳市优质中小学聘请理论与实践结合、学识与人品双馨的名师参与培训与指导工作,围绕教学技能和班主任管理两个模块培训顶岗学生;最后顶岗实习师范生针对说课和讲课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分别进行5-8分钟说课和15-20分钟讲课的考核,如果成绩不合格,则进入下一轮考核,通过以后才能参加顶岗实习,以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

2.3、乡镇学校顶岗实习

2010年我校选派了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1年我校选派了1073名2008级师范生置换出65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12年我校选派了1076名2009级师范生置换出65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置换离岗研修的教师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正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三年时间里,我校顶岗实习生分别派往全省10个项目县的168所乡镇中小学,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师范生顶岗实习期间,分别由顶岗学校教师和我校学科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对顶岗师范生进行跟踪指导,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师范生的培养。作为顶岗实习的师范生,他们把课堂搬到乡村,直接与基层中小学的师生面对面,既丰富了书本知识,又服务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价值体现

3.1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获得提高

顶岗实习师范生在进入顶岗学校以后,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在听课、备课、上课、评课、教学反思、教学研讨、教学展示、教学辅导等循环往复的实践锻炼中,探索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途径;在进行班级管理、组织学生课余文化体育活动、思想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家访的班主任工作中,组织管理能力获得提高,逐渐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教师。在顶岗实习中,通过各种实践策略,实习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将来从师执教做好准备。

3.2师德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得到加强

数月的顶岗实习,师范生在指导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个方面诠释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另外,在顶岗实习中,师范生要想经受住社会的检验,则必须承担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即与他正从事的教师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责任逐步形成教师所特有的职业道德,进而升华为教师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将在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协作、职业奉献等各个方面影响着顶岗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通过顶岗实习,师范生不管是师德教育方面还是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得到加强。

3.3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

虽然“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引起了我校教学计划的变动,影响了部分师范生考研、论文设计、家教等预定计划,但是学校有担当社会责任的义务,作为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更要树立为社会服务、为基层服务的社会责任意识,把在学校的所学,拿到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去检验。另外,通过顶岗实习,师范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什么地方最缺什么类型的人才,哪里才是大家真正可以很好发挥价值的地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师范生一方面会对顶岗实习有更深的理解,会对基层的情况有切身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就业观念;另一方面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可以说,顶岗实习是师范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一场“炼魂”工程。以顶岗实习为载体,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接受锻炼,可以促进师范生认识农村、了解国情,继承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束语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将农村基层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与师范生顶岗实习相结合,以一种全新的教师培养模式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的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要做到周密安排、科学实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就能够真正达到实效性。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克服生活上的各种困难,承担所顶岗位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优质课比赛及其它行政事务工作。在顶岗执教的过程中,他们深入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提高了组织管理能力,在独立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协调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顶岗实习锻炼,扎实地提升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为即将奔赴教师岗位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EB/OL].

http:///cms/zxxg-gjsyxxm/584.htm.

[2]卓毅,刘军.置换脱产研修模式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给力[J].大家,2011.(18).

[3]赵红亚.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作用、问题与对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4]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6).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国内外现状及其研究意义

师范生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小学实习学校往往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和各种利益,不欢迎高师院校实习生,或是对其指导不到位;同时,高师院校同一专业实习生相对集中在同一班级,且实习时间短,对当前中小学教学了解不够,实习效果不好。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地方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校交流沟通、合作渗透不够,从而导致师范毕业生能力素质与基础教育需求相脱节。由于地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机制和体制建设与改革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的理论研究,在总结实际教学的经验、研讨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师范毕业生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研究和实践。

加强地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机制与体制建设,对于加强师范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打造师范专业办学特色,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师范教育面向中小学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中小学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而全面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有利于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师范类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价值,能够服务于国家基础教育战略,满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支持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二、机制与体制建设内容

通过对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和高师院校的调研,从体制与机制层面予以深刻剖析,明确责权,建立合作培养师范生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合作培养师范生过程中对教师的聘用与评价机制。实行聘任制度以及合同管理、贡献导向和优劳优酬评价激励机制。

加强师范生实践理论创新研究,确立渗透式教师教育理念。双向渗透,指的是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深入交流,融入对方学校工作或学习,从而进一步合作指导师范生,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深化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合作交流,建设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重新定位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角色,遴选若干所基础教育示范校和特色学校作为合作单位,进一步深化合作与交流,共同建设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

拓展师范生教育实践形式,开辟双向渗透式教育实践的新途径。建立一支稳定的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组成的师范生双向渗透式教育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实施四年连贯的师范生教育实践“双导师”制度,师范生顶岗实习一学期,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与中小学名校、名师共同探讨和开辟师范生教育实践的环节、途径和平台,课程教育与教育见习相结合、常规教育与教育实习相结合、国培计划与师范生培养相结合等。

建立并优化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模式。通过建立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联动机制,共同制定有利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发展的系列规章制度,构建师范生教育实践制度体系。

创新教育实践制度体系,加强地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范生的机制和体制建设。将教育实践改革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环节具体落实到各师范专业的制度体系。

三、机制与体制建设实现路线

构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在师范生培养中,师范院校起主导作用,政府发挥统筹作用,中小学全程参与指导,既职责明确,又协同合作。

开辟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协作领域。包括:共建实习基地、整合并开发教师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师范生方案、加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开设“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论坛、加强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研究、加强教育教学的共同研究。

搭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协同育人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等方面工作。

四、衡阳师范学院的实践探索

建章立制,规范实习管理,建立健全师范生实习保障制度体系。为进一步规范二级学院教学实习经费管理,提高实习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保障教学实习质量,制定了《衡阳师范学院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办法》,修订了《衡阳师范学院派驻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人员管理试行办法》《衡阳师范学院实习见习活动监控实施方案》和《衡阳师范学院加强实习(见习)工作管理的通知》等,采用现场走访、远程信息获取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层立体”“多元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加强对实习见习活动规范管理。

师范专业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着力构建“重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为中小学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两方面来展开研究,在实践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取得实效。①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②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学校建设。一是继续深入与教师教育联盟学校的交流与合作,总结推广与联盟学校的顶岗实习合作经验;二是选择合作县(市)优质实习学校建设协作培养基地;三是做好实习学校遴选,引导实习布点向条件较好、指导能力强、教学氛围浓厚的学校转移。③强化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高校方面一是继续选派驻点指导教师,发挥协调、管理与指导作用。二是发挥系部远程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指导作用,驻点指导教师和远程专业指导教师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三是在校内开展岗前培训。高校、政府(教育局)和实习学校共同努力,顶岗实习指导体系才会真正形成。

参考文献:

[1]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1―14.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6篇

编者按:

2007年我国开始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四年以来,该政策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今年7月份,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即将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进一步推动该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本刊特刊发一组稿件,请试点院校就四年来关于免费师范生培养与就业相关工作经验、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政策走向等内容进行了全方位解析,以期为改进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质量。在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缴费上学的背景下,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四年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北京师范大学认真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紧密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在免费师范生培养和教师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办学特色,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教师教育和教育科学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主要特色。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强调,教师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教育学科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教师教育和教育学科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改革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推动教育创新,学校于2009年6月成立了教育学部和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部的行政职能和学术职能相对分离,实行扁平化管理,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办学特色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教师教育学院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院长,由教务处、学生处和研究生院主要负责同志任副院长。学院担负着创新教师教育机制、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重要任务,负责统筹和协调全校免费师范生和其他类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还负责规划、组织和协调全校学科教学资源,深入开展高素质教师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有助于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做好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有助于建立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免费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着力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工夫,推动免费师范生教育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的转变。

一是将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同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相结合,构建起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为架构的模块式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与科学素养、身心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师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模块式新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由教育理论基础与实践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课程和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等组成,学分占总学分的20%左右。

二是依托教师教育创新平台、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校级教改立项的支持,大力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创新平台共支持建设教师教育优质课程140门、新课程80门,支持编写、出版教师教育系列教材85本。目前已获批的各级精品课程中,有29门部级精品课、32门北京市精品课、120门校级精品课为师范生教学计划内课程。

三是针对学生特点,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针对免费师范生开设的《职业信念与养成》课程,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每学期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将教育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主题,在展示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讨。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中,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剖析教育教学实践现实问题的案例为主,在教学方法上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见习及社会调查相结合。在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期间,通过面授、网络等方式,为学生开设部分与教育实习密切相关的课程,使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习实现互动,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实施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开拓学生视野。师范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包括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和师范生海外学习计划,帮助他们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动态。学校特别设计了“国际知名教授系列课程”,邀请海外教育学科专家、基础教育研究与管理专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到校讲学,交流研讨国际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动态、前沿与经验,并作为小学分的选修课计入学生的成绩单。2010年6月,学校特邀哈佛大学福特基金教授、教育学院国际教育政策中心主任费尔南多•雷默斯教授,为免费师范生讲授了“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全英文课程。积极鼓励和支持免费师范生开展海外交流活动:先后有13人次参与交换留学项目,10人次参与短期交流出境,15人次赴美、英、韩等国交流学习。另外,有8人次赴我国台湾和香港等地区交流学习。

三、建立多元化实习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增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北京师范大学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在遵循互利互惠、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域、层次和特色,开展了以北京地区为主体、多模式并举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建立了京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西部生源地教育创新实验区、华北教育创新实验区、校际合作教育创新实验区等四种类型的实验区。在北京市朝阳区、昌平区以及太原、拉萨、南宁、乌鲁木齐等15个地区推进并落实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签约工作,共建立了52所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相关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建设,出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教育实习采取“3+10+3”的模式,即3周实习动员、10周入校实习和3周总结反思。为了保障对免费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服务,建设了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分散在不同实践基地的实习生、实习指导教师与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获取实习资源、得到更好的指导和帮助。实习学生通过管理平台,可随时获取数字化教学资源;选修专门为他们开设的教师教育类课程,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获取学分;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实习日记和教案,交流实习感想,获得指导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实习期间,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和督导教师,70余人次远赴全国各地走访实习学校,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实习学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我校免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将参加不少于32学时的教育见习活动;第七学期需参加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活动;同时在各类教师教育课程中,也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要求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比重达到20%以上,使教育理论与教育见习、实习相互促动,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保证对免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特别规划500万元用于建设教师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项目建设采取学校建设和专业自主建设相结合的形式,建设范围包括中小学课程资源、师范生职业素养养成、各学科教学论教学资源等几个部分。目前学校已购置清华同方开发的“课程资源中心”,帮助师范生开阔眼界、全面熟悉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为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备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范例和素材,提高师范生的备课水平。自2010年春季学期起,资源中心将面向全校师范生开放,提供网络点播、在线观看等服务。搭建远程互动平台,突破见习时空限制。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规划200万元用于建立教育见习与实习的远程互动系统。项目建设目标是建立我校与实践基地学校点对点的视频交互系统,可用于视频资源的播放、采集,并可用于对实践基地教师的培训。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了保障免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原有六间微格教室的基础上,学校又为14个培养免费师范生专业单独配备了移动微格设备,用于课程教学以及学生自主教学技能的训练。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实训中心”,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工作。

在社会实践方面,学校开展了“名师导航计划”、教师基本功大赛等系列活动,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支教活动,如“三心、三小”假期社会实践(即采用小调查、小助学、小议政这三种形式,向社会表达和传递免费师范生的爱心、责任心和感恩心)。2009年、2010年暑期,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组建45支免费师范生社会实践队伍,近400名免费师范生分赴甘肃、广西、贵州、新疆、等15个中西部省份县级以下中学进行实践活动。学校各师范生培养单位为师范生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如文学院的“未来教师自我成长营”等,为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坚定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中小学名师面对面,接受言传身教。学校为免费师范生聘任中小学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导师。兼职导师通过座谈、研讨、讲座等形式,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动态,促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跟踪调查与政策建议”(07JC880023)研究成果。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时小学未来师资培训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师范生职业水平的高低。应重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使未来小学师资能力结构得以改善,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教师培养的质量。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生培养教学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1992年,原国家教委师范司印发《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994年又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对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师职业(专业)技能作了系统而又明确的规定,是对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依据。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内容。两份文件的颁发,有利于全国高师院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生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对培养合格师资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我国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小学教师的培养在学历层次上的提高,更意味着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大纲》中的关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基于城镇教师编制饱和,乡村教师紧缺的实际情况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进行重新地建构,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特别是以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达标为牵引,着力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原则

本着继承、更新与发展的态度,我们对原《大纲》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设计并实施符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在重构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可持续性原则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同时笔者在两个县六所乡镇小学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增多,村完小一级学校有住宿生,很多学校都缺少音乐、美术及体育类专业教师,需要语文、数学等教师从能教授小学一门课程向多学科教学发展。因此,需要在原《大纲》基础上拓展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校本课程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艺体活动技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生活管理技能训练等内容。只有这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才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与农村教育实际,构建自己应有的技能结构,增强就业和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整体优化原则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要完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就迫切需要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协调的课程体系。教师的专业化是凭借“实践性知识”加以保障的,因此,整体优化原则就要求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微型课程等各类课程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凸显教师教育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如我院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专业,重视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2008,2009级的实践教学分别占总学分比例为35.7% ,43. 1%;注重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认真修订教学计划,力求音乐基础、课件制作、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开设,体现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低年级侧重解决基本技能与技能特长问题,高年级侧重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与教育研究技能问题。让师范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初步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三)个性化原则

《大纲》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适性。作为师范生,除了具备从事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外,不同具体专业方向的师范生还应具备进行小学某一学科教学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实现同一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特征。如语文教育方向对普通话、朗读、文本细读技能;数学教育方向专业对速算、绘图技能;英语教育方向对英语歌曲教唱、英语游戏组织技能等都有专业的特殊要求。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者应互补互促。教师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培养训练。

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体系

根据原《大纲》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细化为六大类17个项目(见表1)。

三、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实施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长期研究和探索。在重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技能培养训练问题,二是技能考核问题。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经验,和调研获取的资料,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课程渗透,坚持课内指导与课外自练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应具体渗透在学科教学法等相关课程中,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应注意发挥案例教学的示范作用,并对师范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训练。如教师口语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考虑做到简约性,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实效性。用于讲授学时为30%,用于实践训练的学时为70 %,督促师范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技能训练活动,保证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教材、有指导地训练。同时,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强化教师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每节课都成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示范课,让教师以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常规训练活动,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必须在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指导任务尽管已渗透到相关的具体课程教学中,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社团活动及学生自觉的训练,难以达到师范生在校期间的理想水平。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需要学校或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进行统一规范和安排。一是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表1),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手册》下发给每位学生,让师范生一人学就能够了解到各年段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并让其成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二是将琴房、舞蹈室、书画技能室在课余、休息日开放,同时制定《早自习、晚自修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如主要包括:“开展晨读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晨读练习。“每日一写”—学生每日都写粉笔字或钢笔字,每个学生一块小黑板,每日写一板;“每月一作”—指多媒体课件制作或简易教具制作。“每周一歌”—每周月晚上7 :30一8 ; 00练习唱歌。保证学生有时间、有场地、按要求进行训练。辅导员要按计划组织各班班干部安排好“每日、每周、每月一练活动”,并经常检查督促。其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科专业技能的训练。从人学开始,四年不断线,确保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建立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详

根据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鲜明的实践性特点,除了开展常规训练活动外,每年各院系要定期举办“未来教师杯”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可采用班级为单位初赛和院系决赛的参赛体系,围绕各个竞赛项目,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上课、说课、粉笔字展示等多种方式,以及舞蹈比赛、美术书法比赛等方式,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和汇报舞台,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各教研室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定期举办师范生学科竞赛或教研活动。如文科教研室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理科教研室组织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促进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造就复合型人才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努力发挥校园文化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形成中的渗透功能

与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一样,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同样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一是应科学设计和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围绕教师职业技能成立学生社团组织,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二是定期请小学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杰出校友来校开展“说课、评课”等专题讲座或开设微型课程,传经送宝,为师范生搭建理论和实践沟通的桥梁,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确立师范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在校园网或各院系网站上开辟“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网站。把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课件、讲义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新课程的案例研究等优质教育资源挂到网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让他们网上学习优秀教学设计或观看视频课程,以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培养的需要。积极创设、营造培养学生从教技能的实践环境,使练就从教技能成为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主流。

(五)在实习支教活动中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

舒尔曼认为,“教学实习是经过认真设计的教学范例,而且都伴随着严格管理的、为学生提供容易进人实践的教学阶段,以确保学生学会所需的技能,并表现出恰当的工作表现、方法和价值观。”教学实习是促使师范生专业化的关键环节,在一个教师的专业准备阶段是最有力的介人。教育部2007年7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实习支教是师范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的良好平台,”顶岗实习支教与以往的常规实习相比,时间为一个学期,具有全职性质,将实习生作为全职教师进行要求和考核。由于实习时间的延长,实习生上课课时、做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实习内容丰富,更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借助这一平台,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已达到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实习支教之前,力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重点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将师范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上课模拟教学,培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模拟教学同学的教态表情、课堂语言、板书等逐一点评,促使他们反思、修改、反复训练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实习支教过程中,一是要求师范生参加所在实习学校的教研组学习、研究活动(如集体备课),这是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途径;二是实习后阶段,上教学汇报课并进行课后反思。通过教学的展示与反思,促使师范生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或进行一些带有探索性的尝试;三是在实习学校搜集原始材料、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教育研究,或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选择并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实习支教结束后,一是引导师范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或调研报告,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技能;二是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经验交流。针对师范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拾遗补i},有针对性地补充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和缺憾,以期尽可能完美地进人到未来的工作领域。如我院教师教育学院在实习生回校后,针对部分师范生教学技能欠缺等问题,仍然坚持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强化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评价考核

为了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把这一工作抓出实效,需要制定一整套明确规范的评价标准。目前,“除了普通话在语委的统一指导与考核下执行严格的标准以外,其它训练项目划分不够具体,考核的质量标准也不够健全”。应建立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三级考核’,机制。考核工作由各院系教师技能教研室总体负责。各项考核标准由相应责任课程教师负责制定,教研室汇总,编辑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手册》(以下称《手册》)。该手册包括考核年段、考核项目、考核内容与要求、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等内容。

考核工作分三步:一是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分年段考核,教师按《手册》规定的要求严格组织实施。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参加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在限定时间内可参加补考。二是常规训练考核,由辅导员组织各班学生干部负责考核。考核重在考勤。学生通过以上各项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教育实习。三是教育实习岗位考核;由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和实习领队老师共同考核。学生通过以上各项技能考核和教育实习合格后,才能向学校申请办理教师资格证书。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8篇

一、高度重视,创新机制,全面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学校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把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学校于2009年6月成立教育学部和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部的行政职能和学术职能相对分离,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是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办学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教师教育学院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院长,统筹全校免费师范生、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学生以及有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学部和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为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校党委书记刘川生指出,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一项国家战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师范大学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校长钟秉林指出,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及时准确地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有关政策向社会和广大师生宣传到位,及时归纳总结我校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创新性举措。

二、精心制定培养方案,确保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一)围绕培养目标,精心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将免费师范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专业基础厚实、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研究型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学校颁布了《关于制订免费教育师范生教学计划的意见》,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培养计划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免费师范生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与科学素养、身心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师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其中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0%左右,由教育理论基础与实践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课程和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等组成。

(二)围绕培养质量,大力开展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为了提高已有课程的教学质量,建设新课程,依托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学校积极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支持新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优质课程建设要求根据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支持新课程建设,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建设,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和师生互动平台;新课程建设要求围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注重加强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开展课程建设的同时,为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学校还组织了课程专项督查工作。专家督导组深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科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课堂听课,就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提出建议;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信息,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三)针对学生特点,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大力推进学校平台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免费师范生的特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如针对免费师范生开设的《职业信念与养成》课程,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每学期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将教育内容设计成为不同的主题,在展示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讨。

针对教师培养的特点,学校除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外,尤其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如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中,要求课程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剖析教育教学实践现实问题的案例为主,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见习及社会调查相结合。二是在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期间,通过面授、网络等方式,为学生开设部分与教育实习密切相关的课程,使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习实现互动,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还提倡免费教育师范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既可以是基础教育调查报告,也可以是教学研究论文,并在内容和时间上与教育实习紧密结合。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1.科学构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保障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作为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旨在使免费师范生获得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巩固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教育研究和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

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以及部分与专业学科实验教学相关的课程,以基础教育教学相关问题为研究内容的毕业论文也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将参加不少于32学时的教育见习活动,第7学期需参加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活动;同时,在各类教师教育课程中,也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要求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比重达到20%以上,使教育理论与教育见习、实习相互促动,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保障教学技能训练

为了保障对免费师范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学校为培养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单独配备了微格教学设备,用于课程教学以及学生自主教学技能的训练;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实训中心”,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工作;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学科教学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条件;设立“教育教学实践中心建设项目”,按照学生人数为各师范生培养单位配备了多套数字媒体采集、制作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数字摄像机、摄像机三角架、数字照相机、数字录音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采集、制作教学资源。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师范生对媒体采集、制作设备的使用水平,强化了其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在遵循互利互惠、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域、层次和特色,开展了以北京为主体、多模式并举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方面主要遵循两个指导原则:第一,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学校为合作的中小学实践基地开放图书馆数字资源、提供教师进修和培训机会以及支持对方开展教学研究,并与之合作开发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资源。第二,充分利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切实保障教育见习、实习的质量。中小学实践基地和优秀教师是保证高质量实习和见习工作完成的重要条件。以北京为主体、多模式并举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模式能让大多数来自农村或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切实体验到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将其带到未来的工作岗位。

(1)京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依托优质基础教育资源,通过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共建、与学校的附属学校合作共建等模式,在北京市建设一批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实验区充分利用北京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使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高的起点。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了解代表我国基础教育高水平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领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学习和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

(2)西部生源地教育创新实验区

针对学校面向全国,特别是主要面向西部地区招收免费师范生的特点,在西部部分省份,与当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合作,选择若干学校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这不仅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支持和带动实践基地学校的发展,而且能够使学生及早把握当地基础教育现状,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当地及早联系并确定毕业后的工作单位。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了学校与西部地区中小学的联系与沟通,加强了学校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对西部基础教育的辐射作用。

(3)华北教育创新实验区

学校积极开展与周边省份教育厅的合作,在其辖区内选择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若干所学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通过教育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相对落后的基础教育现状,增强学生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实习生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输入,支持和带动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4)校际合作教育创新实验区

学校与省属师范大学积极合作,共同建设教育实习基地,让两校实习生实施联合编队开展教育实习。通过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可以促进两校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师教育研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三、多举措,全方位,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

(一)与中小学名师面对面,接受言传身教

为使免费师范生尽早形成教师专业意识并树立职业理想,体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学校启动了“名师导航计划――免费师范生与名师面对面”系列讲座,陆续邀请了一批优秀的中小学校长、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特级教师走上北师大讲台,对免费师范生言传身教。名师的人生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执著,深深感动了免费师范生。学校还聘请了一些中小学优秀教师做免费师范生的兼职导师。兼职导师通过座谈、研讨、讲座等形式,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动态,促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实施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开拓学生视野

师范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包括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和师范生海外学习计划。

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动态。学校特别设计了“国际知名教授系列课程”,邀请海外教育学科专家、基础教育研究与管理专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到学校讲学,介绍国际上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动态、前沿与经验,并作为小学分的选修课计入学生的成绩单。

为了使优秀的免费师范生有机会获得海外学习或见习的机会,学校实施了师范生海外学习计划,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认识基础教育现状

为了让免费师范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赴西部省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当地中小学校的教室和宿舍,感受基础教育的现实环境。他们还与当地学校的校长、优秀教师进行了深入座谈,并进入课堂专心聆听一线教师的授课。在部分学校,免费师范生还与当地教师同台授课、共同评课,取长补短。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和当地的实际环境,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策划出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

为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坚定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各免费师范生培养单位为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未来教师自我成长营”“教师素质大赛”等活动的开展,既锻炼和提高了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又使免费师范生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骄傲,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

日前,学校《2008级免费师范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及与2007级比较的调查》结果公布。连续两年的数据调查表明,学校的相关举措实施顺利、收效良好,免费师范生的总体思想状况积极、健康、向上。调查显示,免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主流价值观认同度高,能够积极服务国家社会需要。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性质,对教师职业的评价继续提高。针对免费师范生在调查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学校正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增强主动性与计划性,塑造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作为高水平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摇篮,北京师范大学将继续开展好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努力营造出更加适合免费师范生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不断开创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卓越教师;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8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教师教育计划”,许多师范院校纷纷响应,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就在卓越教师计划背景下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的构建进行初步探讨。

一、当前地理师范生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1.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师教育教学类课程。传统地理师范生教育强调构建地理专业知识体系,忽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学科专业类课程与教育教学类课程在学时、学分、师资、投入上严重失衡。专业课程学程长、课时足,地理教学论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学程短、课时少,教育实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大打折扣。读完师范学院的课程后,没有实践也不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教师来[2]。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师范生,需要较长时间进入教师角色,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2.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我国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多为“3.0+0.5+0.5”的模式,前三年在学校学习学科理论知识,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在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第二学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教育实习一般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分散式实习缺少统一要求和专业老师指导,中小学也只是把实习生作为学校老师的助教,承担备课、改作业等工作,实习学生缺少系统正规的教学实践锻炼,使得教学实打折扣。集中式实习在整体设计有所改进,但实习环节不完整,学生实践不足的情况仍大量存在。另外教育实习与考研复习备考在时间上严重冲突,为了考研,学生往往牺牲教育实习时间,其效果可想而知。据调查约有95%的中学地理教师认为应加长教育实习的时间,并贯穿师范生学习的始终[2]。

3.教师培养与基础教育严重脱节。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很大,师范院校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呼应度不够,行动上不积极,步伐落后于基础教育。地理师范生学习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论这“老三门”课程,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主要有教育实习、三笔字、普通话等,很少有机会进行教学调查、教学观摩、模拟教学等活动,更不用说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中学校本课程了。地理师范生教师培养和职业成长课程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总的来说,当前地理师范生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就是教学技能训练严重不足,阻碍了地理师范生的快速成长。

二、地理教学技能的基本内涵

地理教学技能是地理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最基本教学规范,是地理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外教学技能[3],地理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运用地理教学技能的娴熟程度。目前对“卓越教师”标准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4],但普遍认为卓越教师理应业务能力突出,擅长教学艺术,由此可见教学技能的训练在卓越教师计划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三、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模式

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科学的训练,地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能够不断得到提高的[5]。实践证明有效的地理教学技能训练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摩训练模式。观摩训练是指让师范生通过观摩优秀地理教师的现场教学或教学视频,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从中受到启发。观摩训练模式往往以优秀地理教师的某一节课为观摩对象,教学过程完整有始有终,通过授课教师和参与观摩的师范生之间有效对接,可以训练地理师范生对课堂总体把握的能力,是师范生积累实践知识的有效途径。

观摩训练模式的基本流程包括:观摩前制订详细的观摩计划,确定观摩的主要行为、角度和程序,观摩中做好详细观摩记录,观摩后进行有组织的分析、讨论与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

目前实施卓越教师计划的师范院校普遍实施双导师(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制,并建立了“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模式,即所谓的UGS模式,在该模式下师范院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校合作开展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研修等工作,广泛采取观摩训练模式进行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

2.同课异构模式。同课异构模式是指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由不同地理师范生就相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由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听课的学生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进行评价,并就自己对该节课的教学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同课异构模式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地理师范生得以探讨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切磋教学艺术,交流教学经验,分享成功喜悦。多维的视角,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同课异构模式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师范生实习计划范文第10篇

案例观摩和模拟教学一般都是穿插在课程之中,缺少单独的考评,而教育见习和实习、教师教育技能训练,也多是作为课程展开的,最终也是以学分考评为主。由此可见,实践课程学分制考评,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教育见习和实习环节缺少有效考评。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师范教育的必备环节,但因为安全问题、学生人数多等原因,很多学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一般不是去中小学课堂现场观摩,而只是请中小学名师到校,以本科生为对象模拟教学,师范生听完课就算见习完了。这样的方式,导致其有效考评的直接缺失。

实习既能展示师范生的理论水平,更能展现其综合实践能力。但很多学校均将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一次进行,因为与考研复习相冲突,所以很多同学两头兼顾,甚至以回家实习为由,躲在家里复习考研,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碍于情面,也不严格约束实习生,如此一来,间接导致实习考评的缺失。教师资格证申请未重视实践能力考评。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材料中,有《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评价表》一份,其内容包括试讲(说课)部分、面试部分。

其试讲(说课)部分共100分,具体测评事项为:教学观念15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设计25分,教学艺术20分,教学效果10分。该表对表中各项均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如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内容正确,容量适中,能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大纲处理教材,重点和难点突出等。尽管该表能考评师范生试讲或说课的实践能力,但问题在于,该表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根本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师范生在申请教师资格证时,是不用试讲或说课的。教师资格证申请的潜在逻辑是:师范生肯定会上课或说课。然而,由于实践课程时间有限,大多高校针对师范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大班甚至合班上课,致使一些师范生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但尽管如此,只要他们通过了相关考试,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如此一来,由于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缺失对申请者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致使相关教育实践能力考评流于空疏。

二、教师教育实践能力有效考评策略

为落实《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取向的理念,培养合格的教师,师范院校必须对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开展有效考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师范生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在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更要凸显其实践性,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考评,贯穿于课程始终。具体而言,在与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方法引导和过程监控,放手让学生开展实践,最后的考核可以课堂考核为主,如指定篇目让师范生当堂分析和解读等,若师范生考核不合格,则应在其反复练习实践的基础上再考核,以实现其实践能力的螺旋式提高。如此考核,再加上学生的平时课堂实践记录,就可以真正考查出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水平。此外,也可借鉴国外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如芬兰的“基于认知冲突,提供学习环境,转变教师身份,重视学习理论,提倡经验表达,关注社会文化”的“合作行动计划”,以长效眼光考查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在师范生实践环节中,教育见习、实习是与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高关联最紧密的一环,也是教师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针对见习、实习的有效考评,就显得非常重要。美国职前实习成绩评价包括对教案、教学过程有效性,管理课堂的能力,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其评价结果也是实习生申请教师资格证的重要依据。我国也应重视见习、实习有效考评,落实见习和实习计划。高校应克服困难,多次引领学生去中小学现场见习、实习。学生见习、实习后,应要求学生提供见习、实习记录,并尝试模拟试教,以巩固其见习、实习成果。

在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高校应严格执行见习、实习计划,并随时开展考核,如严格检查学生的备课笔记,切实加强对学生指导教师的管理,督促并指导本校指导老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见习、实习开展严格规范的考评。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把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严格考评,真正纳入教师资格证申请体系中,并使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师资格证申请过程中,对申请者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测试,可采用微型课的方式开展。所谓微型课,指的是师范生模拟中小学课堂,自问自答地演示整个教学过程。微型课所针对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点,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其时间一般应以15~20分钟为宜。

微型课的基本环节包括导入、教学过程、总结、板书、作业、点评等。借助于微型课,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师范生对某一教学任务具体的教学设计、内容把握、课堂流程、操作方法等,并由此了解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高下。微型课考评,可以从教材学情把握、学科知识把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设计、基本能力素养、教学创新和总体印象等多个方面予以量化打分。

在此考评过程中,应将被考评者微型课实践考核成绩,作为其能否最终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关键参考点,应明确规定,凡考评成绩在60分以下者,需重新考核,并把被考评者的考核情况提供给相关的招聘学校,供其作为录用该生与否的参考。如此,既可以真正考核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反过来提高师范院校及师范生平时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视度。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只有在各个环节均高度重视准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考评,并将其有机纳入其教师资格证申请的全过程中,才能真正提高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上一篇:图书馆实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培养实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