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22:18:50

市场发展论文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1.合肥IT业(市场)现状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可辐射面积大;背靠内陆一些欠发达的地区如大别山区。由于历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合肥地区生产计算机及其设备、通信器材产品的企业很少,基本上完全是一个消费性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容量,合肥的IT市场只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市场,这种条件下的市场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具体来看看合肥IT市场的现状。

邮电通信业

合肥邮电通信业比较发达,四通八达的光纤主干网已敷设完毕。目前,合肥地区拥有固定电话用户和中国电信移动电话用户共计40多万。中国联通目前开通了合肥、芜湖两地130移动电话业务,下一步目标是在安徽全省各中等城市开通130移动电话业务。合肥地区无线寻呼台目前有20多家,除国信、联通、中北、政讯等较大的全国卫星连网寻呼台之外,还有皖讯等全省连网的寻呼台。目前合肥电信局开放的数据通信网有:公用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和CHINANET。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棗安徽热线也于98年开通,网络覆盖全省各地市,;合肥地区三大互连网也于98年实现互通互连:省邮电多媒体通信网(169)以64KDDN专线与教育科研网、安徽信息网互连,三网互连为合肥地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合肥目前较大的通信商城有天地通信商城,经营业务涉及语音、数据、图象、微波等通信业务。

电脑软硬件市场

合肥的电脑软硬件经销商,除了个别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拥有自己独立的大本营之外,象其他城市一样,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电脑城经营。

说到合肥的电脑城,首推步瑞祺电脑城。步瑞祺电脑城,是安徽省内目前规模最大、产品最集中、挑选余地最大的电脑电子专业市场,位于合肥金寨路和黄山路交汇处,毗邻中国科大、安徽大学、合肥联合大学、安徽电力职工大学、炮兵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和电子部43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所。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加上良好的经营环境创造了无限的商机,引来大批经销商入驻。到目前为止,进驻的公司有60余家,经营品种2000多种,涵盖了计算机软硬件(主要是硬件)各个方面,从各种板卡到各种电脑耗材、外设,应有尽有。众多的经销商的加盟也给步瑞祺电脑城带来了大量的客流,每天的成交额(包括零售和批发)逾50万元。电脑城的发展和繁荣,也带动了电脑城周围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打字复印业、电脑图书业的迅猛发展。靠近步瑞祺大厦的合肥科菀电脑书店,号称合肥最具有特色的专业电脑书店,发展已初具规模,开展了热线查询、电话售书、送书上门等一系列服务。

步瑞祺电脑城的对面,就是合肥另一个电脑市场棗科大高科技广场,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品牌效应和雄厚的科研创新能力,科大高技术广场也吸引了诸如方正、同创、康柏、TCL、海尔、IBM等一大批厂商加盟,中国科大也在高科技广场开办了许多计算机公司、系统集成公司和培训中心。

合肥另外一处电脑市场是工大电子城,位于合肥工业大学附近,交通便利,人员密集,生意也十分兴隆。合肥新开张的一座电脑城棗南方大厦电脑城也位于科大高科技广场的对面,看来不管是电脑城的经营者还是电脑软硬件的经营商,都善于利用已有的优势和影响去开拓更大的市场。

近年来,在合肥市科教书店的计算机广场内聚集了以连邦为代表的一批软件销售商,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据合肥连邦软件专卖店的负责人介绍,合肥连邦于1994年底正式开业,在1995、1996、1997年度连续三年销售翻番,销售额始终位居全国200多家连邦专卖点的前十名之列。

IT业与教育、科研联合体

IT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IT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因此,要求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所以IT业必然会和教育、科研走到一起,组成联合体。合肥目前这样的联合体有四家:联想集团与中国科大组建科大联想计算机学院联想棗科大通信软件研究发展中心;同创集团与安徽省科技研究院组建安徽同创科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与合肥永信电脑公司组建合肥永信软件系统工程公司;合肥工业大学与合肥安达电子技术公司组建合肥安达数控技术公司。99年3月合肥电信局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同组建中国科大电话局,开创了在高等院校组建电话局的先例,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科大电话和网络的质量,为中国科大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科研、教育和IT企业的联合已成为安徽省信息产业界的一大趋势。

IT业与传媒业

IT业由于自身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其与传媒业的密切关系:IT业通过传媒业扩大影响,传媒业因IT业而加强传媒手段。在合肥,从事IT业的传媒业有以下几家:中国计算机专修学院主办的《电脑知识与技术》和《计算机考试与指导》,一种传播电脑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刊物和一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辅导刊物;安徽省计算机学会主办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一种计算机应用类的技术性刊物;《新安晚报都市节拍电脑视窗》,合肥地区最大的晚报之一《新安晚报》每周也在《电脑视窗》栏目中普及电脑知识、最新电脑行情。《金通商讯》、《每周快递》、《安徽电子报》等一批引导IT消费潮流、最新市场行情的刊物。所有这些,为合肥乃至整个安徽的IT业(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IT业自有品牌

合肥自有品牌不多,目前较有影响的是安徽长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安”系列电脑。长安公司实力较雄厚,已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为了扩大影响、提高品牌知名度,长安公司与安徽有线电视台探索(Discovery)栏目联举办有奖收视活动,每月评出一名优胜者,奖长安多媒体电脑一台,其宣传口号是:探索你的世界,探索你的人生;看探索节目,当探索奔腾王,得长安电脑。合肥地区另一自有品牌是由安徽丰利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丰利”系列电脑。安徽丰利的宣传口号是“平易近人的价格,无微不至的服务”。当然还有更多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公司在默默无闻的发展着,说不定哪天也能一鸣惊人,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合肥IT业(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展望

总的说来,合肥地区IT业(市场)目前还处在一个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的三级、四级市场,与北京的中关村电子市场、深圳、武汉的电脑市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合肥地区IT企业规模较小,在与省外公司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有不少省内工程都被南京、深圳、北京等地的公司拿走;由于合肥是一个内地城市,经济节奏相对缓慢,信息流通也稍慢一些,因此,合肥成了商家和IT企业专业服务商容易遗忘的地方。如去年下半年,在合肥地区举行的IT企业展览就只有三次:联想百城巡礼、科利华“学习的革命”和微软世纪行。但也正是在这种“被人遗忘的地方”,却存在着实实在在需求,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别忘了世界上第一台VCD——万燕VCD就诞生在这里)。IT领域变化快,“后发效应”明显,后来居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在IT业(市场)里,“只有失败者,没有后来者”。因此,针对合肥地区IT业(市场)的现状——电信市场容量巨大,潜力足;PC市场起步较晚,不成熟;IT企业发展不平衡,实力弱,我们因当采取正确的策略,来发展合肥地区的IT业(市场)。

市场开拓和完善

电信市场因当在电信资费调整、开放引入竞争的前提下,放下架子,端正思想,加强服务。电信市场的改革要溶入整个信息产业改革的大潮中。国家信息产业改革的基本框架已经制订:对中国电信实行分解式重组;对中国联通实行整合式重组;对中国有线电视进行产业化改造;按集约化经营的思想,对原有体制进行改革,重新划分原有资产并进行业务和人员的重组。国信寻呼的成立,迈开了电信改革的第一步。今年1月27日到2月2日,合肥电信举办了一个名为“回报老用户”的活动:有合肥市固定电话担保,申请移动电话的用户可以免入网费。一时之间,电信局营业大厅排起了购买移动电话入中国电信网的长队。事实雄辩的证明合肥地区电信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关键是电信部门想不想挖掘这个潜力。

在市场开拓和完善上:

首先,政府应该制订良好的产业政策,在宏观上把信息产业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扶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信息产业发展的软、硬件上下工夫。目前在这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成的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等诸多优惠条件的吸引下,吸引大批高新技术入驻,其中包括许多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由安徽省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联合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安徽省计算机文化周暨99安徽(春季)计算机产品与技术展销交流会也于99年4月3日~5日在合肥胜利召开。98年度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49亿元,比97年同期增长72.45%,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长速度高于全国电子行业增长幅度40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与97年同期相比增长50.44。

其次,是市场定位问题,市场定位要准确。单从PC消费市场来看,PC消费市场分为三大部分:集团、中小企业和个人。在这种既定的市场份额条件下,PC市场该如何定位?对于集团大批需求,中、小企业难以插手,如去年中国科大和合肥炮兵学院就一次性购买了200台金长城PII266。

第三,是市场依托问题。在完善制的同时,是走科技创新的新路,还是走永远别人产品的老路?当然是走科技创新的新路,所以合肥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该依托中国科大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现第二个“北大方正”、“东大阿尔派”。

第四,是市场渠道问题。“开源节流”开源是第一位的,在开拓市场渠道这个问题上,不应该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放弃只吃“窝边草”的惯性思维模式,放眼全国这个大市场;开拓渠道要体现增值的作用,以合肥为中心,辐射安徽全省乃至江西等电脑市场发展较慢的地区,充分发挥合棸哺咚俟贰⒑蠗九铁路的作用,拓宽渠道,重振“徽商”风采。

企业经营运作

由于起步较晚等客观原因,合肥地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即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充分认识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的发展的道路,应该走兼容配件棗品牌棗树立名牌的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发展壮大,逐步树立自己的品牌。

企业应该采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分散投资风险。既做电脑配件、耗材,又做电脑整机;既做软件开发,又做网络集成。

企业之间应保持良好的联系,相互协调和相互帮助。企业应处在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中,避免企业间因相互杀价等恶性竞争带来的两败俱伤的恶果。

企业的创新观念要面对市场,应该从经营者的角度看待创新的产品和项目。由于资金有限,创新应立足于“短”、“平”、“快”,集中在能够迅速产生效益的项目。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1.种子市场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市场营销创新的首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种子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和品种开发与种子生产、贮藏、加工、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从事这些活动时,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处理企业、用户、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每个种子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构成一个种子企业的市场经营理念,也称营销管理观或市场营销观。

目前,我国种子企业的营销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动主要是跟随营销。就是企业跟在市场后面开展营销活动,市场需求变了,营销活动跟着变,即跟着需求走。跟随营销使企业被动的适应市场,这显然是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只有走在市场前面,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即做到牵着市场走。种子市场营销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种子使用价值的活动过程,种子经营者不仅要研究用户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用户对种子潜在的需求。种子企业必须转变营销观念,由跟随营销转向创造营销。创造营销是在潜在市场未到来之前就摸准市场动态,按着市场需求发展走势开展营销活动,使企业的生产销售与市场需求之间保持快半拍的状态,从而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2.种业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是市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建设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种子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升档、升级、系列延伸上求突破,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加大创牌力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名牌产品是市场上的旗帜,市场向名牌聚集,效益向名牌倾斜,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创建种子品牌是种子产业化的核心,是种子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首选战略。已经定牌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必须认真制定企业名牌战略和计划,深入开展创名牌活动。办名厂,创名牌,要舍得花精力、花本钱,搞名牌宣传,做名牌广告,创名牌商标。要使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必须在产品的成本、差异性上有所突破,使其独具一格。

3.种业服务创新

种子企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广大农民,各项服务也要适应广大农民消费者的需求。

开展服务创新,一是通过公共关系,利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广告宣传(如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及招贴画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为广大用户提供种子营销信息,让广大农民了解产品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及其他注意事项,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及传授工作,做好营销前服务;二是简化营销过程和手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要求,如提供精美的手提式小包装、配货上门等贴心服务,为用户提供方便、简捷、有效的营销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配备精良、高效的服务队伍,随时为广大农民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种子企业开展好服务创新,还要有企业组织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作为保障体系。企业组织创新成功的经营战略必须有成功的组织创新作为保障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有种子企业目前的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已不能适应种业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形势,必须以经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战略,对企业内部的各类组织重新设计、规划,实现管理组织的创新,使企业内部形成合理、高效的管理态势,保证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许多国有种子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兼并、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组织创新,先后有安徽丰乐种业、湖南亚华种业、隆平高科、秦丰种业等种业集团成功地进入了证券市场,进行资本运作,逐渐形成了我国种业的知名品牌。科技创新市场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的竞争。科学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所谓科技创新是指科学上的发明或发现,通过开发研究和实用研究转化为社会生产的全过程。目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发展新产品、开拓新行业的基本要素。种子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材料,选育新品种、研究新技术,加快新成果转化速度,以及加速老产品更新换代。科技含量高,集优质、高产、多抗为一体的农作物新品种,在繁杂的种子市场就能脱颖而出,就能为广大农民消费者所喜爱、接受,就能在开拓市场时形成它的品牌效应。我国种子企业必须充分挖掘自身内部的品种资源,攻关选育优良新品种,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一整套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科研、生产与营销体系,通过普及科普知识拓宽市场,培育和创造新市场,以实现自己的科技创新,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超级秘书网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一)国际上,从金融危机看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备用轮胎”2意义。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些东南亚国家无一例外都缺乏一个相对有效的资本市场,融资严重依赖银行体系,短期融资(经常是外币融资)过度,期限与币种双重错配。当大量的资本流入突然逆转时,便导致货币和银行危机。在危机发生后,出现资产价格暴跌时,一个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能在银行资本基础受到急剧削弱,严重妨碍其放贷能力时,能够作为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及时跟进,解决企业部门的燃眉之急,进而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显然东南亚国家由于缺乏由债券市场提供的减震机制,没有债券市场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资金转移的缓冲区域。

因此,正如戈登斯坦3所指出的那样,新兴国家防范和化解货币错配风险的措施之一就是,应优先发展本国债券市场,鼓励发展可供使用的风险对冲保值工具。金融体系的多样化可以避免金融领域的问题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从实践来看,危机之后,东南亚各国亡羊补牢,迅速发展了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例如韩国、马来西亚公司债余额占GDP比重由1997年29.5%、16.53%上升到2001年的38.2%和31.74%。而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以及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发生过两次银行业危机,一次因拉美债务危机而起,另一次源自商业不动产危机。在这两次危机中,美国银行部门遭受了重大损失,其资本基础受到急剧削弱,严重妨碍其放贷能力,此时,美国的债券市场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替代银行体系,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债券市场对银行体系的备用轮胎作用。

(二)在国内,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拓宽企业的筹资途径、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工具的有利措施。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但是单一资本市场结构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投资品种的匮乏和避险工具的缺乏,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不同投资品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中银行贷款的占比很高,银行体系承担了大量债务风险。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严重。由于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资产负债结构中的货币错配现象也逐渐显现。期限和货币的双重错配使得银行体系面临着较大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利于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而公司债券的发行将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且能通过二级市场更好的识别和量化风险变化,因此,公司债券市场能比银行贷款分散更多的风险。

目前我国流动性充裕,而投资者缺乏投资途径,除了低收益的储蓄存款,只有高风险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间没有过渡地带,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的股票市场由熊转牛,资金大量流入股市,事实证明,非理性的操作导致了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而一个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则能充当较好的资金转移的避风港和缓冲地带的角色。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可以形成结构优化的资本市场,促使企业在面对更大的投融资约束时,更理性地选择风险最小、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投资者在面对这样的市场时才能更加理性地投资和发掘资本价值。

二、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可行性

从市场前景出发,与国际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快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现阶段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着良好契机。

(一)宏观经济的持续高增长率和高储蓄率,为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20多年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尽管出现过较大的经济波动,但近年来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储蓄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金融市场将保持一个宽松的资金环境,这必将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其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奠定了保持高储蓄的基础,为债券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其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预防性储蓄将增加,从而形成对债券市场稳定的中长期需求;其三:需求约束、产能过度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中长期挑战,从商品市场转移出的资金将转向包括债券产品在内的金融投资;其四:随着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考核逐渐严格,银行资金运用将转向能够节约资本使用的债券投资方面,从而对债券投资形成较为强劲的需求。

(二)公司债券市场面临的微观金融环境有了一定改善

公司债券市场的微观金融环境已在逐渐改善。一是投资主体不断成熟。二是监管理念和制度的创新。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近年来这一市场之所以产品、交易方式、工具等不断创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监管理念和方式的变化;三是投资者保护制度逐渐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以及保险保障基金已经设立,存款保险制度也在建立之中;四是社会信用体系逐渐改善,信用体系建设近年来获得较快进展。与此同时,信用评级等中介服务也在逐渐规范和发展,这些都为准确披露和评估公司债券的风险创造了有利条件;五是随着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围绕公司债券信用增级以及其它风险管理手段的创新也将不断发展。公司债券作为一种具有信用风险的产品,除了通过信息披露和评级正确揭示风险外,还可借助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管理其风险。比如,创立由各类资产支持或担保的公司债券、信用衍生产品(CDO、CDS等),就可为公司债券的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三)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政策力度有了增强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来,股票市场发生了制度性的变革,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与股票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的设想是相悖的。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指出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需要特别重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主管部门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下,适时推出许多鼓励和支持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措施。其中2007年7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了《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为公司债券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使过去一些束缚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得到解决,对其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1、市场化定价,利率无限制。债券发行的票面利率由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通过市场询价协商确定。在升息周期中,公司债在票面利率的设计上,具有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通过市场机制发现了债券发行人的信用价值,为今后公司债券科学、规范定价提供了参考。

2、发行程序简化。以往公司债券的发行需要经过额度审批和发行审核两道程序,而现在公司债的发行是由证监会主导,采取随报随批的模式,发行审批程序相对简单,审批速度较快。

3、募集资金用途。债券发行募集资金可用于偿还借款、补充流动资金或股权(资产)收购,范围较广。

4、采用了“一次核准,分期发行”的方式,发行时间更为宽泛。一方面可以防止资金的闲置,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发行人可以根据对市场利率水平判断和资金需求状况,进行有节奏的发行,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5、同时在固定收益平台和竞价交易系统上市流通。固定收益平台适合机构投资者之间进行大宗债券交易,而交易所原有的交易系统具有实时、连续交易的特性,比较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债券交易。多种交易方式的有机结合,满足了不同投资者交易的偏好,可引导建立分层次市场。

6、债券条款设计创新。债券可以对条款设计创新,比如设置回售条款,因此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提升了债券的价值,提高了债券的吸引力。

7、可以免担保。原来《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前应提供保证担保,但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免予担保的除外。担保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后,方可发行债券。”而现在公司债发行无强制性规定。

长江电力2007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在2007年10月1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长江电力公司债的顺利发行和上市标志着公司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议

上文中探讨了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必要性以及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新契机。但是是不是就意味着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一定能够成功呢?我们看到,虽然在发行制度上,现行法规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受束缚的局面,改善了一些过去导致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因素。但是仍然需要制度创新来解决债券的偿付和流动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解决:一是继续加快国债市场发展,建立一个健全的基准市场,完善基准收益率曲线。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约束机制,发展更多的合格发债主体。三是培育投资者队伍,引进专业机构投资者。四是加快固定收益平台建设,完善做市商机制,建立分层次市场,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五是完善信用评级体系,鼓励本土评级机构的发展。

综上所述,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面临着一个较好的时机,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改变我国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企业融资渠道匮乏、资本市场结构不健全的局面,因此探讨其发展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注:

1由于在80年代我国的公司制度处于一个初创阶段,用得更多的是企业这个概念,因此,发行的债券也叫企业债券。而经济发展到今天,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开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业界和学术界都越来越多地使用公司债的名称,因此在本论文中,对两者不做区分,统一用公司债券这个名称。

2格林斯潘于2000年创造了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比喻,因债券市场在银行体系瘫痪时可以发挥替补作用,将其称为“备用轮胎”(sparetyre)。

3戈登斯坦:《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王一萱.《公司债券市场:理论、实践、政策建议》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2.延红梅.《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济南金融2006,(2)

3.黄小花.《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战略性思考》[J]投资与证券2002,(11)

4.戈登斯坦.《货币错配:新兴市场国家的困境与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论文关键词:资本市场公司债券市场企业融资投资工具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以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和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Hypothesis,REH))为特征的主流金融理论在金融领域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态度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到资产定价,主流金融学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RichardH.Thaler(1999)具体指出了在以下五个方面标准金融模型与实际不符:关于交易量的预测;关于波动性的预测;关于股票红利无关性;关于股票投资溢价;关于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的不可预测性。

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一系列金融事件如美国股市在2000年的大起大落、长期资本基金(LTCM)的破产保护、老虎基金的倒闭等,也更加深了人们对市场有效性及投资理性的怀疑。在学术研究和金融实务中,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正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的质疑,促使了金融研究范式的转换,极大地促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近二十年来,金融学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原来线性的、完全理性的观点到非线性、有限理性的转变;从市场宏观层面的研究到微观结构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实验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

在传统的经济、金融学研究中,现实的人被简化为一个简单的理性人,即假定人们能掌握处理所有有用信息,总是能最大化其预期效用,显然这种假定是不现实的。这种以完全理性假定构筑的学说是无法通过经验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研究人的内在本性的,也无法观察现实人的经济行为。

对完全理性的质疑,促使人们尝试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金融问题,并试图以此来修正和检验经济、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于是便应运诞生了一门新学科——行为金融学。目前,对“行为金融学”一词还没有正式规范的定义,它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并做出正式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此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田宏伟(2001)认为构成行为金融学定义的内容有三个方面:行为金融学把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与心理学和决策科学综合在了一起;行为金融学力图解释是什么造成了股票/证券价格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已被众多的研究证明是广泛存在的;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是如何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称为有限理性(不完全理性)的科学。

事实上,正是因为投资者会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不完全理性,才导致证券价格出现各种异常。至于到底有哪些价格异常现象,它们又是由什么样的不完全理造成的,如何确定价格异常出现的市场条件,正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所在。从总体上看,现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缺陷的实证分析,研究在金融市场上发现的人们的诸多行为认知偏差;二是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

·噪声交易理论

FischerBlack(1986)首次提出关于噪声交易的概念,他的论文是噪声交易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奠基性文章,是许多随后研究的出发点。Black指出,噪声的概念与信息的概念相对应,一直存在于金融市场中,而股价则综合反映了噪声与信息的影响。股票投资者也被分为噪声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声交易理论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工具。

J.BradfordDeLong,AndreiShleifer,LawrenceH.SummersandRobertJ.Waldmann(1990)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的噪声交易者风险,得到的结论是噪声交易者通过承担更多的由他们自己创造的风险(噪声交易者风险),可以比厌恶风险的理性套利者获得更高的回报。

LawrenceH.Summers(1986)的研究也认为,股票的市场价格会对非理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敏感,因为当理性投资者接受市场价格是其基本价值的体现,并且不以自己对价值的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时,非理性投资者则相反,他们按自己对价值的(错误)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这时市场价格就会对非理性投资者更敏感。

·期望理论

在行为金融学模型中,由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已故的特韦尔斯基(AmosTver-sky)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期望理论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DanielKahneman,andAmosTversky(1979,1992)),它向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DanielKahneman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可否认,预期效用理论至今仍是现代经济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给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理的简单精确描述。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实际情况下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这使得效用理论在应用中会产生矛盾现象,最著名的当属阿莱悖论。Kahneman—Tversky的期望理论的提出,改进了预期效用理论的不足。在期望理论中,投资者的效用(价值)不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获利与损失的函数;投资者也不再总是风险厌恶者。图1.1、图1.2分别是预期效用理论与期望理论的效用/价值函数。

可以看出,与标准效用函数相比,期望理论的效用函数呈“S”型——在获利区间凹,在损失区间凸,这与对人们风险偏好的实际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即损失厌恶)。

通过引入价值函数、概率评价函数、参考点等概念,期望理论更好地描述了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许多异常现象可以用期望理论来做出合理的解释,如阿莱悖论、证券溢价之谜、期权微笑现象等。

·过分自信理论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解释了许多股价异常现象,如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W.M.DeBondt,RichardH.Thaler(1986)的文章“股票市场过分反应了吗?”是实证检验美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奠基性作品。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并指出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原因都在于投资者的过分自信。

TerranceOdean(1998)对过分自信理论进行了详细综述和研究,并建立了过分自信的行为金融模型。由于过分自信,投资者有时会高估某些信息,有时又会低估,过分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具体影响要看哪些市场参与者会过分自信以及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首先,两个前提假设是:过分自信意味着交易者认为后验信息更准确(比实际上的准确性更高);交易者认为自己的私有信息比别人的私有信息更加可靠。

通过分别假定一般交易者、内幕信息交易者和厌恶风险的做市商存在过分自信,TerranceOdean分析了金融市场存在信息成本时的过分自信效应。在各种情形下,过分自信都会增大成交量和市场深度,同时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效应。但是,对价格波动性和价格内在性质(以价格与基本价值差额的方差来衡量)的影响则依赖于过分自信的主体是谁。一般交易者和内幕信息交易者过分自信会增加波动性,做市商过分自信会减少波动性。

·主观概率理论

主观概率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命题正确性的相信程度。主观性体现在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和信念做出的评价。主观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传统概率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ayesian决策准则所关注的都是事件发生的频率,其前提是事件能够反复发生。而对于一次性事件的概率估计,它们是不适用的。现实中人们又确实经常需要对不同的命题做出自己的评估。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出这类评估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和知识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最优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意解,这使得人们可以凭直觉和个人经验解决复杂问题。这种实际决策过程的本质特点,促使科学家从行为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决策过程,AmosTversky和DanielKahneman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试图用启发式方法来代替Bayesian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被称为主观概率研究,期望理论其实是主观概率理论中的一种。

二、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科学的应用

在人类的认识上,首先是用相对简单的线性关系(线性模型)来刻画线性问题的定量关系,对于那些非线性因素不能忽略的情况,则往往采取线性近似或线性迭代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处理有时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但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比较“简单的”非线性问题中,或者只是研究系统的一些“常规”行为特征。随着人们对社会、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不敢“小看”非线性问题了。首先,就其本质而言,自然界是非线性的。其次,许多问题中的强非线性作用与长时间尺度的系统行为都不能用线性方法(包括线性近似)来刻画。第三,即使是一些表面看上去很简单的系统,也可能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复杂性(如确定性的随机性),于是,人们愈来愈重视对广泛存在于社会和自然中的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并由此而诞生了非线性科学。

最早将非线性科学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徒泽(Stuzer),他于1980年发表的论文“一个宏观模型中的混沌动力学系统和分岔理论”,将李—约克(Li—York)定理和分岔技术应用于哈维尔默(Havelmo)增长模型,找到了该模型出现混沌的条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和金融系统。

分形学的创始人,著名的数学家BenoitB.Mandelbrot(1997)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研究中,价格的变动可以用分形几何中的研究成果推导的模型加以解释。分形(多分形)的目的并不是要确切地预测未来,但是它们的确能对市场风险作出更切合实际的描述。分形是一种几何形状,其特点是可以分为若干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是最初那个整体在较小尺度上的翻版。在金融学中,这一概念并不是无根据的抽象,而是对一种简单明了的市场常识从理论的高度上重新进行表述。

埃德加·E·彼得斯(Peters.E.E,1996)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确实存在分形、混沌特征。认为证券价格并不是随机游动的,而是受到某种确定性趋势的作用,并具有对初始波动的高度敏感性,换言之,股价运动具有混沌性质。据此,彼得斯(1994)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认为:(1)市场是由很多具有不同投资预期的投资者组成的;(2)与每一个投资预期相联系的信息集是不同的。只要市场维持这种分形结构,并且没有特征时间标度,市场就会保持稳定。当市场的投资预期变得一致时,市场就会变得不稳定,因为每个人都基于同样的信息集进行交易(Peters,1994)。

近年来,非线性动力学在证券市场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个是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特征的检验以及检验方法的研究,在证券市场应用混沌分形理论的前提是数据是否具有混沌性质,这就需要进行有关的统计检验。对股指数据是否具有混沌分形特征的统计检验也是当前股票市场非线性研究的热点。这些检验包括:长记忆与R/S分析、BDS检验、Lyapunov指数检验等。

另一个方向便是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股价的动态行为,探寻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行为的形成机理。最近几年,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如Arthur、Holland、LeBaron、Palmer和Taler(1997),Brock(1993,1997),BrockandHommes(1997,1998),BrockandLeBaron(1996),Chiarella(1992),ChiarellaandHe(2000),Gaunersdorfer(2001),GaunersdorferandHommes(2000),Lux(1995),TaiseiKaizoji(2000)等等。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异质投资者上的,即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而非传统的金融研究将投资者简化为典型的理性人。

Brock和Hommes(1997,1998)(简称BH)提出了一个信念自适应系统(AdaptiveBeliefSystem简称ABS)的理论框架,其基本思想是: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千差万别(投资者的异质性),其对未来的信念也是各不相同(信念的异质性),为适应环境,投资者的信念是变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选择业绩好的预测规则(信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比例的变化,进而影响着资产价格的变动,而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预测规则的选择,形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ABS模型给出了一个易于处理的理论框架,而且理性预期均衡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该系统中。在ABS中有两个重要的噪声源,即模型近似的误差和经济基本面内在的不确定性。ABS能产生一些重要的实证研究和观察到的市场特征现象,如收益的不可预测性、厚尾、投机泡沫和波动集群性等。Brock、Hommes和Gaunersdorfer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最初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扩展,Brock、Hommes和Wagener(2001)又提出了LargeTypeLimit(LTL)的概念来描述有多种类型投资者的适应性进化系统的平均行为。ChiarellaandHe(1999,2000)也对ABS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Lux(1995)模型企图刻画市场上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或相互模仿的传染现象,描述了对基本面不完全知情的投资者的预期的形成。这些预期主要依赖于其他投资的预期和行为,模型刻画了投机者之间的相互模仿传染(递)的过程。模型通过投资者的态度(即买入和卖出)的变化来描述市场供需状况,而供需状况进而影响价格的变化,投资者买和卖两种态度的转变的概率引入了协同学的方法。Lux模型较好地刻画了市场中的从众行为,能很好地解释股市泡沫的形成、破灭(过度波动)和均值回复。Kaizoii(1998)模型与Lux模型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为微分方程,而前者为差分方程。TaiseiKaizoji(2000)又引入了统计物理学中平均场理论来研究股市泡沫和暴跌。

T.Vaga(1991,1999)提出的协同市场假定认为,市场价格的概率分布是基于以下两类因素在时间上的变化:基本的或经济的环境;市场中存在的情形偏倚量或“集体思维”的水平。随着两个因素组合的变化,市场状态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不同的相:随机游动、过渡市场、混沌市场、协同市场。这样就把市场价格的随机变动与可能的混沌性质统一到一个框架下。换言之,把有效市场理论与分形市场理论统一为一体。这种理论虽然还缺乏实证检验,但对市场价格变化具有很好的描述能力。

三、从宏观到微观——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是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信息传导、价格形成机制,它对于全面深入了解证券市场交易过程,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及有效监管市场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微观结构理论主要研究股票市场的价量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它可以被用来建立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为股票价格预测服务。AnanthMadhavan(2000)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1)价格形成,包括价格吸收信息的动态过程;(2)市场结构与设计,包括价格形成与交易规则之间的关系;(3)市场透明度,市场参与者观察交易过程信息的能力;(4)其他金融领域应用,包括资产定价、国际金融、公司财务。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以前的金融理论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前的金融理论注重的是宏观分析和总量的分析,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注重微观分析和变量分析;二是以前的金融理论多用演绎法,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则主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也注意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和行为分析方法。这两个特点实际上是反映了当代金融理论非常注重对“人”这一金融和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研究,这是当代金融理论也是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关于存货模型的分析、价格行为的分析等,都着重突出了对人的理和非理的发生及其原因的分析,从而使得对市场上的价格变动的分析更加深入。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验金融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定量仿真与实验成为了可能,于是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实验金融学便产生了。

SantaFeInstitute(SPl)研究人员Authur,W.B.,J.H.Holland,B.LeBaron,R.G.Palmer,P.J.Taylor使用基于Agent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资本市场,建立人造股票市场ASM(ArtificialStockMarket),本质上开了实验金融学的先河。他们从1990年开始到1997年论文“AssetPricingUnderEndogenousExpectationsinanArtificialStockMarket”的发表标志着金融学中又一分支——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学的诞生。

实验金融学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际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研究市场微观层次Agent(投资者)的行为来揭示市场宏观特性形成原因的一门金融学分支。

目前实验金融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在股票市场研究上,主要有美国SFI研究所的人工股票市场ASM,台湾ChengChi大学人工智能与经济研究中心的人造股票市场AIE-ASM,它们都是在Grossman&Stiglitz如理性预期均衡模型所描述的市场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两者都能产生与实际股票市场具有相同统计特性的时间序列。不同的地方是在Agent学习机制上,前者是个体学习,后者是社会学习。在外汇市场研究上,主要的成果是由加拿大Si-monFraser大学经济系的JasminaArifovic教授作出。J.Arifovic在继承了Karehen&Wallace(1981)关于外汇市场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价格空间中的多点均衡理论(详见张维和刘文财等,2002)。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历史梳理开始,结合中国动画创作和市场两个方面,探寻中国动画的艺术创作规律。中国动画创作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两个发展高潮,新世纪中国动画俨然又要迎来它的又一繁荣时期,中国动画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中国动画不仅要拥有国内市场,更要走向世界。经过七十多年的动画探索,中国的动画创作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在市场上稍许欠缺,中国动画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特别是在美国日本等外来动画的冲击下,中国动画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动画制作者面对动画现状,显示了他们的魄力,在动画的制作体系和发行体系上都做了改进,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为己所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动画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使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影片的艺术水准为其长久的生命力提供保障,而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如何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点,是本文所关注的。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新的世纪,让我们展望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序言

动画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动画诞生以来,各国的动画交流就十分广泛。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的一分子也闪耀着它夺目的光辉。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发行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区,打响了中国动画片对外输出的第一炮。中国动画片也自觉地将自己纳入到世界动画片的轨迹当中,与世界动画发展保持一致。随后,中国动画片频频在国际上获奖,引起世人的注目,声誉鹊起。中国动画片便在世界动画影视长廊里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并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可是中国动画片发展到现在却陷入了沉寂,从21世纪的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片没有了以前的繁荣。在中国的动画片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在人们周围的生活用品、印刷品当中流行的更多是加菲猫、史努比等外来卡通形象。对民族动画寄予厚望的广大观众对民族动画呼声甚高,国家也大力地扶持民族动画事业,中国动画艺术家也为国产动画的发展花费大量心血,国产动画虽有起色,但尚不尽如人意。国产动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世纪获得更好的发展,抢回国内市场,同时走向世界,是动画创作者的当务之急。国产动画发展缓慢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是现在国产动画亟待解决的。

第一章历史篇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一、艰难的创始期

谈到中国动画,不能不提及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他们可谓中国动画片的鼻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紧接着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万氏兄弟便不

辞劳苦、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国动画的创作。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直至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动画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为中国动画走向国际作了很好的铺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而以钱家骏为中心的当时的一批动画人也绘制了以抗日为内容的动画短片《农家乐》,随后又绘制两部短片。中国动画片在创作初期就时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联。同时最早一批的动画人也显示了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风格的探寻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动画片开始了它更为广阔的发展。早在1947年,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创作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的艰难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为新中国动画片的发展揭开了序幕。

中国的动画片在此后的发展中便自觉开始了民族风格的道路的探寻,这是时代和世界环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特伟任厂长,此时中国动画人已发展到两百多人。有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建国初期是中国动画片蹒跚学步的时期,中国动画人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和艺术,主要是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动画技艺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在动画的风格上不免受到这些国家动画的影响,如《小猫钓鱼》(1952)、《小梅的梦》(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特别是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动画节上获奖,令人沮丧的是与会者以为这部影片是苏联的影片。这个误会使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对他国动画亦步亦趋的模仿是不会利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只能导致中国动画的消减。“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出路。”其实中国早期的动画电影也有这个倾向,万氏兄弟的《纸人捣乱记》便是模仿美国的动画制作,追求的是逗乐搞笑,仅是一部简单的噱头闹剧而已。事实上这也是动画娱乐本性体现,影片给人们以娱乐消遣,才会有观众,才会有市场。同时它在人物的造型设计上仍具有民族特点。

在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当中,民族特色十足,将军的脸谱化便借鉴了京戏人物造型,在动作的设计上也采取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在将军彷徨无助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这部仅30分钟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同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们积极地致力于新的动画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动画技艺的提高。在发展中国动画的一大片种木偶动画时,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钱远达,曾在20世纪50年代远赴捷克学习,师从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节动人。后来,靳夕拍摄的《谁唱的最好》在技术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识形态上却受到了局限。当时的文艺政策较为教条,由于过分强调了“政治挂帅”、“革命传统”、“主题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进一步发展。钱家骏在1957年导演的《拔萝卜》和1958年导演的《古博士的新发现》就注意开掘动画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国动画人研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一个新品种且富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接着又拍摄了剪纸片《渔童》(1959)、《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将动画形象塑造得生动丰满,也使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得到发扬。到了20世纪80年代,剪纸片技术日益成熟,在此基础上,美影厂又研制成功剪纸“拉毛”新工艺,拍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该片荣获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获得好评,在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儿童片一等奖和国内文化部1985年度优秀美术片奖、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这一片种在国际国内都得到认可,且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此外,在1960年又摄制了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情趣盎然,活泼生动。同一时期又发明创造了水墨动画片,可谓是最具中国风格的动画片,它将中国的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使中国特有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再现于银幕,形成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震惊了整个世界影坛。《小蝌蚪找妈妈》(1960)、《牧笛》(1964)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韵律的画面、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动画艺术也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此时的动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国动画的一个高潮。也是民族风格成熟的阶段。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设景、用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描述了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挖掘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是动画片的真正杰作。”

中国动画片所达到的艺术水准不仅得到国际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深入到世界民众当中去。中国动画片因为它独到的民族特色而独立于世界动画之林,散发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动画片在海内外获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可是由于“”的影响,中国的动画事业受到了阻碍,发展缓慢。“”结束后,百花开放,我国的动画事业也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中国的动画人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风格”的道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并取得可喜的成绩。同时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中国的动画业也更多地与国际接轨,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民族风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续。动画片《三个和尚》是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火童》结合了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等也延续这一创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将孙悟空搬上了动画银幕,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孙悟空形象;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将传统的民族风格和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融合,探索民族艺术的新发展。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此外,《女娲补天》,《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风情。

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在动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动画发展出现缓慢趋势。在美日动画的冲击下,同时也由于缺乏市场化操作,动画的回收相对较慢,中国动画以往是纯国家投资,私人不愿投资,从而导致动画者的流失和中国动画业的发展缓慢。中国动画要改变以往的操作方式。为重振国产动画,美影厂历时四年摄制了动画片《宝莲灯》,这是中国迄今投资最大的一部影院动画长片,故事取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在画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设计,音乐制作极为考究,同时现代高科技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马可波罗回香都》、《哎哟,妈妈》等一批优良的动画片诞生,给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动画片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综观中国动画这几十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动画始终致力于一条本国特色的道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动画的大潮中也未放弃这一宗旨。动画片中洋溢着活泼清新的气息,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时又十分注重教化意义,在动画片的创作中秉承“寓教于乐”,使动画片不致流于肤浅的纯娱乐搞笑。中国动画片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营建了一个动画王国。

第二章创作篇

中国的动画创作从它创始初期就是积极开拓的,在动画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讲述儿童喜爱的故事。但是有一个创作误区,就是纯儿童展现。动画片的创作对象就是少儿。虽然在创作初期动画片也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但在动画走入正轨后,动画创作的对象日益单一化。《小猫钓鱼》、《没头脑与不高兴》、《聪明的小鸭子》、《大闹天宫》等多是针对儿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倾向延续至今,在中国的动画创作中留下一块空白,同时也给市场留下一块空缺。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动画在创作上,思维非常活跃,题材广泛,有动物,有儿童少年,有缠绵的爱情故事等等。迪斯尼动画作品大都采取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为题材,以动画特有形式,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极力表现温情世界。以“博爱”为中心,动物拟人化,因此获得了儿童及家庭观众的喜爱。

迪斯尼制作的《花木兰》给中国人以巨大的冲击。《花木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可是美国人却借用这一中国古代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拍摄了动画片《花木兰》,并且大受欢迎。这是美国改编它国的经典故事获得成功的又一范例。事实上,美国的《花木兰》只是借用了中国的花木兰的故事外壳,它的人物内核是美国式的,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美国式的叛逆精神,将现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美国人充分展开他们的想像力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的花木兰形象,且片中充满了美国式的诙谐幽默,如极富特色的配角木龙和蟋蟀。《花木兰》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可以说它有几个取巧的地方。首先,这是美国第一次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改编的动画片。其次,东方一直对西方具有神秘的吸引力,而且通过动画这一手法是新之又新。美国人拍的花木兰会是什么样,每个人充满了好奇心,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迪斯尼牢牢把握观众的心理,创造强烈期待感,市场的成功是必然的。美国人塑造的花木兰并非符合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但是它在进行艺术再创造中体现的大胆想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传播手段的日益丰富和快速,世界各国文化娱乐艺术的交流都是十分广泛和便捷的。人们每天接收到各种各样信息,从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欣赏观念也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需要新鲜的,富有刺激性、创造性的东西。以现代技术为依托的动画片也必然紧密关注人们的所思所想。

中国的动画片创作要跟上世界动画轨迹就必须更新创作理念。在世界动画发展中,特别是在美国影片的影响下,观众的欣赏口味也日益复杂,中国的动画创作者肩负重任,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观众所喜爱的影片。中国的动画不仅要赢得国内的观众,更要走向世界。中国动画时刻与世界保持紧密联系,中国动画在新的世纪里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转化观念,突破思维定势

中国动画片创作一直秉承“寓教于乐”的宗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偏离,“教化”意义被过分强调。主题先行使创作受到阻碍,思想僵化。娱乐性的丧失使动画由大众走向小众。中国动画片的创作亟须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可以说要走一条借鉴与创新的道路。以往的动画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艺术积淀,但是市场观念欠缺。观念的转化要做到市场观念和受众观念的同步转化。市场观念的转化将会在下一篇中论述。动画创作不要拘于传统,给自己套上枷锁,动画片创作中应有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国动画片创作中体现的一种思想就是:动画片是小孩的世界。中国的动画片也就是呈现幼稚的特色。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观众也养成这样的观片习惯:动画片是儿童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这种观念使动画创作的视野非常狭小,动画的题材也受到了限制,思想上放不开,表现在创作上的也就是缺乏想像力,从而使中国的动画丧失了大量的成人观众。且在“教化”思想下,动画片多摆出一副教育的面孔,而缺乏童趣,导致大人不看,小孩也不看的局面。中国的动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儿童表现,改变受众观念,使观众群丰富多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四年的大制作《宝莲灯》在这方面做了尝试,这部影片的定位是6岁到80岁之间。可以说这是对动画制作者的一个挑战,要兼顾到差距如此大的观众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故事根据中国的古代神话《劈山救母》的故事改编。讲述一个英雄救母的故事,在影像风格和人物造型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添加了原作中不存在的小猴子形象,机灵搞笑,诙谐逗趣,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市场认同。

二、想像创造能力的拓展

中国动画题材多是充满童趣、动物故事、神仙传说。动画片是化无形为有形,是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观念的转化还需有非凡的创造力、想像力与之相匹配,才能使中国的动画业蒸蒸日上。

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在对影片故事的构架上、情节的编排上、人物造型的设计上,影片的背景刻画上等等艺术创造上。其实美国的动画创作有许多是借鉴它国的故事原型,进行动画再创作,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就是,《狮子王》也是演绎了《王子复仇记》的故事。在动画的创作空间上宽容度大,动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就能吸引大众。同样日本的许多动画创作也借鉴它国的故事人物原型,如《七龙珠》中的孙悟空,完全是日本人的重新创作的形象,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完全是两个人、可是日本人就根据孙悟空这三个字,创作了一系列的龙珠传奇,而且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艺术水准也很高,故事有深度。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设定的故事不在乎时空,而强调画中有话,用作品去呼唤,呼唤人类对过去的认同与记忆、对未来的保护和探寻。影片能给人以深刻的思索。

在动画儿童化的思想下,中国动画在题材上鲜有爱情题材,在美国动画中多穿插一个爱情故事,如《狮子王》、《泰山》,似乎这也是主人公成功的一方面。在这样的影片当中主人公都是经历一番磨难,最后修成正果。上映不久的动画片《小鸡快跑》俨然是一个成人世界的寓言故事。等待着可怜无辜弱小的小鸡是屠宰,于是他们奋起反抗为赢得自由而抗争。一个动画版的集中营故事,这样的动画展现可以说不仅是给孩子看的;动画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大胆的想像,大胆的创作。好莱坞在1988年的动画制作《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就是具有非凡的想像力的杰作,它讲述了一个现代童话,以“瑰丽、奇幻的色彩和异想天开的艺术想像力,不仅使孩子们十分着迷,许多成人也被它吸引而津津乐道”。影片创意独具特色,卡通角色与真人同台演出,卡通世界与现实世界纠结在一起。兔子罗杰的性格塑造极为成功,真诚、善良、无忧无虑、活泼可爱,而且“角色的造型设计,动作性强,妙趣横生”,“充分发挥了动画造型的特长,极尽喜剧夸张之能事”,将罗杰塑造得活灵活现,极富魅力。罗杰也成为了当年的动画明星。动画的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丰富的想像力。美国动画以它的幽默滑稽,还有他的立体性思维取胜。美国日本动画体现在动画上的思维创造值得借鉴学习。

在情节的编排上中国动画还不是很完善,以《宝莲灯》为例,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缺乏力量,描写过于单薄,小沉香的成长过程寥寥几笔,在土地爷的指点下找到孙悟空历经磨难学成武艺,以坚强的信念打败二郎神,情节缺少细节铺垫,且人物的塑造过于脸谱化,坏人坏到底,缺乏性格依据,导致人物平淡,不生动。这是需要创作者对艺术感悟力和想像力进行深度开掘。

三、高科技手段的合理运用

科技的进步为动画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和更好的表现手段。现在的动画制作高科技因素占很大的比例。《玩具总动员》便全是三维动画制作,还有《小鸡快跑》等。《恐龙》更将动画与实景完美结合,营造了一种视觉奇观。这样的影片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在《宝莲灯》当中也运用了3D制作,丰富影片的视觉效果。这是国产影片在高科技上的尝试,在以后的创作中科技手段的运用将会更广泛,将有更多更好的影片献观众。

但是高科技的运用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高科技运用超过动画艺术本身。美国的动画制作在追求高科技的运用当中,动画的朴属性丧失。追求场面的精致豪华,可是故事情节模式却没有更大突破,在《恐龙》、《泰山》当中讲述的还是和《狮子王》差不多的内容。技术是附丽于故事的,内容大于形式。影片具有内涵才会有发展。纯粹的高科技展示,观众也会厌烦的。在动画片中拥有更多人文的东西,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一个东西只具备商业属性,它就会逐渐消亡。在社会发展中要把握好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度。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良性互动,才会促进发展。一切都要以人为本。

二是对好莱坞的过度模仿。动画片制作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但是亦步亦趋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在中国早期的动画创作中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时很快就走出这个误区,拨正了方向。可是现在动画创作中由于要极力地迎合观众的口味,在人物的风格上便丧失了中国特色。在《宝莲灯》中,小猴子、噶妹的造型都是美国化的。小猴子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迹,虽然活泼可爱但是毕竟还是别人的。中国特色不是一个概念化的名词,不是讲述中国故事,就是中国的。还是那句话,影片的内核才是关键。动画制作要避免这个倾向。

第三章市场篇

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动画更多是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特别是美国在它的创始初期就很快进入产业化操作,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虽然当时也出现了纯艺术追求的实验动画,但占主流的还是商业动画。美国在它的第一部大型动画片《白雪公主》获得空前成功后,在动画片的制作上更为投入,制作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美女和野兽》、《灰姑娘》、《狮子王》、《泰山》等一系列的动画长片,且获得不菲的市场回报,形成一个动画操作体系。后发展起来的日本动画借鉴美国动画的操作模式也很快地在商业上站稳脚跟。

中国的动画创作艺术性都很强,而市场意识薄弱。中国动画人更多注重在动画片的艺术表现和形式技巧上的挖掘。这是有利也有弊的,在动画艺术水准上我们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可是市场的开拓却不够。发掘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当务之急。

随着国际商业文化的交流更为广泛和快速,中国动画面临一次挑战,美国、日本动画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占据国内的大部分市场。中国的动画片也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上寻求一个完美的结合点。中国的动画创作者从未放弃这一探索。动画前辈在动画创作中显现的坚韧不挠的精神也极大地激励后辈。在中国动画是有巨大的市场前途的,摆在动画人面前的是一条宽广的道路。中国动画应吸收目前世界动画制作发行上的优点,特别是美国的。中国的动画制作能力和美国、日本是不相上下的,中国拥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技术手段也达到了世界一流。

中国的动画市场是巨大的,有无限的开发潜力。除了创作观念的更新外,市场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中国动画发展要借鉴国外成熟的市场操作方式,并针对本国的特点灵活运用。上海美术电影厂在市场化操作上已进行了初步的试探,并且取得了成果。

一、市场化操作

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厂首次尝试以社会集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拍摄了百集动画系列片《自古英雄出少年》,进入市场初战告捷,并且得到社会好评,为以后动画创作的市场运作开了先风。

1.制作体系的改变。《宝莲灯》的制作过程与我国以往动画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采用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式,对每一道工序都细化分工。从剧本编写到对白设计,从造型设计到电脑特技,从整体音乐到舞蹈创作,从先期对白录音到后期全数码制作,无不是市场化运作。

2.市场宣传的注重。以往对影片的宣传不是很强调,如今市场化运作加大了影片宣传力度。比如《宝莲灯》在市场宣传上就极为成功,影片还未放映就已经制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影片最终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3.衍生品的开发。电影电视后期产品,是动画片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渠道,拓展了动画产业的综合开发,录像带、VCD、文具、玩具、挂历、连环画等动画片衍生品的发行制作,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宝莲灯》在后期产品的开发下就获得不小收益,而且也扩大影片的影响力。

4.与国外动画公司合作。动画片的制作可以和国外公司联合,取其所长为己所用。《马可波罗回香都》便是中国大连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和美国托尼文索公司合作完成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动画产业。

二、影视合流动画力量积聚

1996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和上海电视台实行“影视合流”,为动画片的制作提供了更好的空间。同时影视合流也为动画的放映播出拓宽渠道。电视动画栏目也培养了动画观众,保证国产动画的播出。电视动画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电视相对于电影来说,对于大众的消费更为接近,且电视的普及使电视动画的影响更大。因此针对中国国情,发展多集系列电视动画片是大有市场的。

但是在电视动画的创作中存在一个盲点,就是中国电视动画走的是电影动画的制作方式。电视沿用的是电影技术,从而电视的制作就比较缺乏主动权。电视台除了片头片花的制作,其余由电影厂来完成。没有专门的电视台进行电视动画制作,也缺乏人员和资金。影视合流为电影电视动画紧密结合提供了契机。电视动画制作也会成为一个开发重点,这为动画创作找到了更为完善的解决方法。

结语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历史梳理开始,对中国动画的创作规律有一个了解,在市场和艺术创作上力图找到一个结合点。通过历史观照,对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提供一点看法。中国动画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的。中国动画要突破思维定势,挖掘市场,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艺术水准为影片的长久生命力提供保障,但良好的市场回报也为艺术再创作提供资金。在新世纪里中国动画有更好的发展除与国际接轨外还要结合本国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中国动画是有着广阔前景,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动画的灿烂未来!

参考资料

1.尹岩《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学派”》

2.万籁鸣《我与孙悟空》

3.张松林《中国动画片必须走向世界市场》《中国美术电影发展史》《世界电影鉴赏辞典》

点评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农村;消费市场;问题

一问题提出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市场在国内市场结构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要改变目前国民经济市场需求不旺、启动难度大的不利局面,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高度重视农村消费市场,充分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最大程度地释放农村的潜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中部六省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分别所占比重有着较大的开发潜力(见表1)。

在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方面,普通家用消费品和高档家用消费品的普及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对农村部分家用消费品普及率比较,可看出,像电风扇、彩色电视、电话、自行车这些普通家用消费品,其普及率都超过了50%,像自行车这样的产品由于交通工具的发展,已经有了退出市场的趋势;而像电冰箱、洗衣机(见表3)这些发展势头比较强劲的家用消费品,普及率正在迅速提升,且已经成了近年来农村消费市场的热点;相比之下,像电脑、空调、微波炉这些在农村尚属于高档型的家用消费品,其普及率则十分低,但是随着农村市场的不断发育和进步,中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见表4)将逐渐多元化,这也是今后农村消费的新方向。

二制约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

当前,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制约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和农民消费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民收入水平低,购买力不强。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消费决定理论,在供给充分的情况下,主要由需求决定消费额。而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消费者收入水平及消费品价格。收入是制约消费水平的首要因素。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的出售和劳务输出,渠道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的收入有所增加。但近几年,农产品市场受到极大的冲击,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渐放慢。原本农民的农业收入就承担着两大风险:一是自然风险,如洪灾、旱灾、虫灾等。如在2003年非典期间,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工大量返乡,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民第二季度的平均现金收入约421元,减少了0.33%,而城镇收入影响明显要小些。二是市场风险。由于我国农民大多是小户经营,这样他们难以对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忽视价格信号。加上WTO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使得农民单纯的依靠农产品输出的收入养家糊口很难。此外,农民的劳务输出也是一大难题。国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快,对生产要素的要求提高,而进城务工的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民更是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难度更大。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指数一直高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5年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而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为101.6。

农村消费环境差,消费结构不合理。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发展变化并受环境影响的。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都是在包括政策、制度、交通、通讯等特定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下进行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较差,是导致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缓慢、农民消费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直接制约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消费结构的优化。长期以来城乡建设投入的巨大差异使农村市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商业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大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市中心,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表现为市场规模小,销售网点少,超市、连锁分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发展刚刚起步。

农村市场投资主体十分有限,个体私营企业一统天下,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少,售后服务差;运输、维修等服务环节尚不健全,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些消费品无法在普通农户中迅速普及。水、电等资源的短缺和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延缓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进程。虽然农民在吃住方面的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的支出比重增加,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农村居民生活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水平仍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当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仍偏重于物质,生存资料的支出比重大大高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支出比重。2005年在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除食品、居住高于城镇居民外,其它各类消费支出都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消费增长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旧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也是导致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表现在由于不均衡的市场发育程度,农民的部分消费不可避免地流向城镇,使城乡市场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阻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均衡发展。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商品种类的层出不穷、经营业态的推陈出新,农民已经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供给性”的消费习惯,逐渐接受了市场经济赋予消费者的“主动选择”的消费理念。

对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别的商品,农民会选择不同的场所进行消费,他们习惯于光顾村子里的“便民性个体商店”,购买农药和化肥等农资产品时,他们更愿意选择乡镇“正规化农资站”,购买价格教高的家用电器和消费品时,农村居民表现出谨慎的消费心态,他们通常会到信誉较好的县城或市中心的“大型家电专卖店”以及“权威性药房和药店”去购买,从而导致这部分消费流向城镇实现,直接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农民消费观念保守。农村居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自身缺乏相应的商品和消费知识,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在消费行为上显得比城市居民谨慎。消费观念对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制约,因主体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信心,或者由于目光短浅,不能看到长远以来发展农村消费市场能给农村和全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导致农村消费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产品结构和农村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和短缺经济制约形成的某些根深蒂固的消费定式和传统观念,主要表现为重生产、轻消费,先储蓄、后消费,拒绝和排斥信贷(信用)消费的观念等,都对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农民消费行为的改变产生了阻碍。

三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对策

综合以上对制约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的总结可以看出,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收入、环境、制度、观念等一系列方面入手,系统地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一)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以提高农民购买力

综合以上对制约中部农村消费市场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的总结可以看出,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收入、环境、制度、观念等一系列方面入手,系统地为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首先调整农、林、牧、渔业结构,提高其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其发展必然会在人们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增加农民非粮产业收益的比重;其次调整好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农产品品种技术更新,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农产品的生产,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农业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和效益型,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户的生活条件,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工商企业进人农业开发领域,吸引城市资金投入农业,激活农民的投资行为,想方设法拓宽投资领域,改善投资环境,使农民成为投资主体,允许民间投资,建立投资保险公司,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三,重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乡镇企业生产效益不佳,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来源。要重组乡镇企业的资产,推进乡镇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鼓励向政府支持的方向转型,由一般加工工业向涉农加工业转型,有效提高初级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四,切实减少农民的负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规范各级政府行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精神,杜绝以资代劳、乱摊派、乱罚款现象、人为抬高收入水平、变相多收取费用以加重农民负担等现象。大力精简乡镇机构,消减富余人员,控制乡镇财政支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实际购买能力。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税制改革,使农村税费征收制度化、法制化、公开化。

(二)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

不论是对农村和农民来说,还是对城市和商家来说,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统筹城乡发展,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这是促进城市和乡村实现良性沟通和互动,促进商家和农民真正在市场上发生共赢性联接的关键。

第一,积极改善农村基础环境。继续增加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加快改造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邮政通讯网、信息网、公路网、医疗卫生网等。同时还要兴修农田水利,改造中低产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适用技术推广,为商品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降低过高的电费、电话费以及各种不合理收费,实现城乡同价,让家用电器进入农户,改善其消费环境,进一步扩大农民的需求。扩大农村商业网点,建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第二,完善农村市场环境。要加强市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将维权活动延伸至农村,方便农村消费者投诉维权,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着力推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尽快与国际市场联结,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顺畅的渠道。

第三,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应注重向农民提供生活资料金融服务。加快信贷消费的立法工作,建立范围较大直至全国性的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对个人资信状况、信用等级的专业评估机构,为普及信贷消费创造良好的法制和制度基础。各个银行要与和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评估、保险等机构紧密合作,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快捷的“一条龙”服务。放宽贷款的条件,增加贷款品种,将更多的消费项目列入消费信贷的业务范围。

(三)大力开发、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生产结构

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离不开众多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然而,多年来,企业一直把商品生产、开发和销售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偏重于满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而忽视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造成产品的生产结构不合理,产品的功能和价格定位与农村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价格适宜、经久耐用、功能简单、使用方便等适合农民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消费特点的商品货源相对不足,出现了许多产品积压,而农民所需商品又供不应求的矛盾。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购买力的实现,也给企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带来了挑战。

因此,各工商企业应当深入农村,吃透农村消费市场。对农村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挖掘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组织生产适应农村和农民的商品。加强对农村消费的引导和示范宣传,提高农民现代消费意识,加快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这不仅能够大大地在城市之外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也能够为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转变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的核心作用。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知识和观念对人类行为及其所产生效果的巨大影响。实践表明,劳动力文化素质越高,各种经营形式的收入水平也越高。同时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村居民市场经济意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实现城乡沟通的重要环节。我国中部六省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差(见表5),因此,一方面,在坚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政府应加大财政对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增加农村高中学校的数量,尤其要鼓励社会办学,提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农业职业教育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和信息交流等非正规教育形式,极力和帮助人们为增加收入、改善生产以便获取知识和技术。

四结论

综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和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必须在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过程中,既要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也要重视企业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和对农民消费需求特点的分析;既要重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要注意理顺城乡之间、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关系;既要致力于构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分工和法律基础,也要重视通过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升农民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市场经济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池波.中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GordonR•Orr.Whythriftyisnolongersonifty(EncouragingconsumerspendinginChina)[J].London:FinancialTimes(TheMcKinseyQuarterly),2004

3.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5[C].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张松山.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的湖北农村消费市场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药品市场流通信用体系

一、药品市场相关基本概念解析

(一)药品的定义及特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药品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必须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价格、广告、适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药品虽然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但是事关国家发展大计和人民生命健康,又极具特殊性。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具体而言,药品的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社会公共性。人类的生物秉赋一直在促使人类尽可能的增进健康、延长生命以保证人类的繁衍。药品因其特殊功效而倍受重视。在现代社会,享有健康的权利和生命的权利已经成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人权。因此,药品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衍和发展。药品的社会公共性是建立全民医疗保健和医疗保险制度的依据。

第二,作用的两重性。药品可以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然而“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品又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管理有方、用之得当,药品就能治病救人,保护健康。反之,则会堕落成可怖的毒药,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三,质量的单一性。药品的物理、化学、生物药剂学、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均一性等质量指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才能保证疗效。低于或高于规定的质量标准都可能降低甚至失去药品的疗效或者加剧药品的毒、副作用。因此,进入流通渠道的药品,只允许有合格品,绝对不允许有次品或等外品。

第四,鉴定的专业性。药品质量的优劣、真伪,一般消费者难以识别。必须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门机构,依据法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合乎要求的仪器设备,才能做出鉴定。

第五,适用的局限性。由于缺乏治病防病所需的专业医学和药学知识,人们多数情况下只能在执业医师和执业药师的指导下,甚至还要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才能合理用药,达到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的目的。若滥用药物则容易造成中毒或产生药源性疾病。

(二)我国药品的流通模式

与国外的成熟的药品市场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较多,交易层次较多是非常明显的。改革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药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实行国家统一控制,分级管理。改革开放后,我国医药行业部分实行市场经济,但药品定价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按医保用药、非医保用药,处方药或非处方药以及精神类专用药的不同分别采用国家定价、国家指导最高零售价以及市场价等方式实施。厂家在药品出厂后以出厂价将药给各地区总经销、、市级、县级批发商,经销商再以直接联系或招标的模式向医院销售。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

二、我国药品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位—20位,属于中等水平。2001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2770亿元,占我国GDP的2.9%;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占我国GDP的3.2%左右,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我国药品生产流通的不透明性,加上药品市场的高额利润,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我国药品市场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屡禁不止

自1998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对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坚持“五不放过”原则,开展一系列专项打假行动。1998年至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案件28万多起,涉案总值18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088个,这一方面反映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直在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专项斗争,但另一方面也更加暴露出不法分子生产假药、劣药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制售假劣药的行为更加猖獗。假劣药品的危害决非普通日用消费品可以比拟,它使患者最宝贵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同时,它对市场秩序的破坏和正规医药企业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长期存在

在一些外来人口密集地,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的小巷中,依然活跃着不少无证药店,一些社会药房超范围销售的现象依然存在。有关资料显示,1998-2002年5年间,全国共取缔非法药品集贸市场116个、无证经营4万多户。此外买卖、出租、出借许可证的行为仍屡禁不止。

(三)药品虚假广告铺天盖地

夸大药品疗效被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奉为营销宝典。近年来,违法药品广告频繁见诸报端。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SFDA)的监测结果显示:2001年9月1日至15日,全国31个省会城市晚报上的1318条药品广告中,就有957条违规,占72.61%;2002年7月15日至30日,1589条药品广告中,违规广告竟高达1357条,占85.40%;2003年药品广告的违法比例为84%;在2004年6月至8月对全国98份报纸刊登的7315次药品广告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其中有6980次存在问题,违法率高达95%。而在2004年10月26日SFDA公布的2004年第四期《违法药品广告汇总》中出现违法广告5次以上的企业名单中,94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不乏国内的知名企业。[论文之家]

(四)药品购销不规范,商业贿赂严重,回扣风行

一提到药品回扣,人们通常都会联想到医药代表。打开电脑检索,和医药代表有关的消息也多以负面为主,不是“黑幕”就是“暴利”。我国第一批“医药代表”于1988年出现在中美施贵宝公司。这些医药代表的职责当时并不是直接推销药品,而主要是做学术推广。之后又有一些医生、药剂师、医学院教师开始加盟外资制药公司,成为最早的专业医药代表。客观地说,中国的第一批医药代表无论是基本素质还是专业基础都是十分优秀的。但是,随着医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国内制药企业纷纷仿效合资企业的做法,大肆招揽医药代表,使很多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也加入到这一行列。有些企业甚至鼓励医药代表采取不正当的推销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一时间形形的医药代表活跃于中国医药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现在,药厂和医院行贿受贿行为已是公开的秘密,造成药价高启,以江西一家制药厂生产的一种名为清宁菊注射液的药品为例,供货价是每支1.5元,但到患者手中最便宜是25元,甚至更高,药品的价格翻了十几倍。

(五)零售药店和生产企业管理不规范

有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购药者会向药店销售人员咨询,其中大多数最后会采纳其意见选药。由此可见,药店销售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购药者的最后医治效果,也直接关系到药店的经营状况。然而现在药店销售人员70%以上没有经过正规的医药知识培训,严重缺少执业药师。不少药店的销售人员为了“厂家提成”而不负责任地向顾客推荐价格不菲的药品,并且部分零售药店质量管理制度不严,进货渠道庞杂,进货验收敷衍,购销记录不全,导致药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药店经营面临着诚信挑战。

此外,一些企业在取得GMP、GSP认证后,为节约成本、迅速获利而想尽各种办法。类似降低生产条件、不严格执行管理规范等无法直接依据规范或规章进行处罚的行为时有发生。

三、规范我国药品市场的对策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商品,我国药品市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必然是影响到老百姓切身利益、关乎人身安全的大事。这些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义重大。

(一)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企业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药品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固然需要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但是信用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社会主体之间的信任和诚信的理念维系,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来维系。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企业较强的信用意识促进了其信用体系的发展。为此要以信用教育为基础,以信用宣传为手段,以信用应用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企业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一方面通过信用道德的宣传和教育,使企业认识到,信用是一把“双刃剑”,没有信用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寸步难行,全无立足之地;另一方面开展诚信规范职业教育,提高医药行业整体道德水平,培养一大批明理诚信的医药从业工作者,大力加强医药职业教育,全面推行并坚持医药职业资格考试和从业准入制度,全面提高医药从业人员诚信和职业服务质量标准。

(二)建立完善的药品市场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药品市场信用法律法规,是实现依法行政和公平、公正执法,促进药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制保证。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大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信用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保护等的法律法规,用以创造一个信用信息开放和公平享有、使用信息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设置了惩罚机制以杜绝商业欺诈和不良动机的投机行为。通过相关法律的制定,使遵守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市场规则的企业能够得到保护和发展,而将有“坑蒙拐骗”等不讲信用行为的失信企业从市场中铲除出去,并在一定时期内,阻止他们再度进入市场。我国的药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一定要强调立法先行,才能保证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政府监管

加强政府监管一方面要完善药品定价机制,控制药价虚高现象。虚高定价是厂商、销售商及地方保护主义作怪的结果,治疗这一症结首先要完善价格管理体制。针对目前药品定价、核价中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现状,可以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药学专家、经济学专家、临床专家等组成的药品定价委员会,专门负责国家药品价格的制定。医疗服务具有技术垄断性、消费被动性以及价格弹性小等特点,因此,制定药品价格应遵循以成本为依据,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反映各种医疗服务的价值为原则。在此原则的指导下,对广大患者的常用药、抢救用药等主要和重要药品,可通过召开听证会、电子交易平台等措施公开听取各方意见和进行招标采购,逐步建立以合理成本为基础的核定价格的办法,增强药品定价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其它药品价格可由市场调节,从而进一步降低不合理的药品价格,还利于民;另一方面要政府要加大对药品市场中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依法对药品市场中虚假广告、无证经营,药品销售中商业贿赂情况进行查处。

(四)完善药品流通方式

根据药品的特殊性,借鉴国外药品流通的经验,我国药品流通模式应该有传统的分级销售向现代化的物流模式转变。在确保药品流通全过程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药品市场的集中度和透明度,推进药品分销企业的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加快对药品流通全过程的流程再造,构建以信息化引领的药品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医药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建立高效的药品市场监管体制和行业中介组织,促进他律和自律的有效结合,实现药品流通高效率、高效益和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吴蓬.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事管理与法规[Ml.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版.

[3]崔佳,邵蓉.我国药品市场信用缺失分析及监管法律完善策略[J].食品与药品,2006,(12).

[4]何静.药品市场的政府监管与有效市场的建立[J].集团经济研究,2006,(15).

[5]谢寿坤,朱荣欣.论社会信用体系与药品市场诚信建设[J].中国药事,2006,(1).

[6]杨雅范.以人为本保护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5,(19).

[7]邵蓉,黄心宇.电子商务对我国药品市场的影响[J].药品评价,2005,(6).

[8]徐惠.刍议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6).

[9]王海洲.建立药品市场诚信体系的思路[J].中国药品监督管理,2004,(5).

[10]李海金.浅谈药品市场开展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J].中国药事,2004,(11).

[11]杨立人,邱仲琴.药品市场价格研究[J].价格与市场,2004,(6).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欧洲开拓市场水电发展创造机遇

在电力发电、传输、分配方面世界各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司重组,政府机构改革,电力市场发展而且正在发展,电作为一种商品可以自由买卖。在许多情况下,公有电力公司和私人电力公司变化最大,随着规章定价制度的取消,利润不再有保证,同时,创造利润的能力也不再受限制。对水电行业,市场自由化创造了同样的风险和机会,风险在于各行各业的公司,假如随着时间的过去,其生产成本高于收入,那么公司将失败;相反,相对于获得的收入,其生产成本持续走低,就可以实现利润。

这篇文章是一套系列性丛书的开始,这套丛书着重讨论了世界上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电力行业重组和自由化情况以及这些变化对水力发电的影响。

丛书从关注欧洲电力部门的自由化开始,在九十年代几种自由化的形式出现时,其动力是1996年的欧洲联盟电力规程,规程要求各成员国到2000年2月前开放本国28%的电力市场份额、到2003年比例达到33%。所有15个成员国尽管不是同一步伐但都已经开始市场化(成员国是摘要:奥地利、瑞士、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

为电力市场自由化的各种努力及电力规程的迅即效果是九十年代中期斯坦的纳维亚半岛电力供给统一市场的建立,这导致欧洲出现许多提供现货、期货及衍生合约的新市场。而且,在西班牙、英国组成了许多活跃的不断变化的电力联营。在欧洲,公司间电网容量的分配和传输线路标准已经或正在建立,市场发展迅速,欧洲正在改革其基础设施及合法机构来支持更多积极的跨边界商业活动。

这些变化对水电来说是个机会,尤其是为那些水力发电机装机容量或水库库容巨大的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欧洲水库库容分布的较为平均,然而,水库的周期来水量、地区间温度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差异是电力行业间大量电能以轮转方式交易的动机,然而,实际的电网结构和地理上电厂的分布不答应欧洲电力部门成为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而是一个垄断市场(即市场由少数几个生产商控制)。

能源生产商已表示出抓住电力市场自由化提供的机会的愿望,并且组织自己面对自由化带来的风险。在下面的章节,我们将讨论欧洲五个国家为达到自由所做的努力。这五个国家是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作者注摘要:西欧斯坦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的能源自由化将在稍后的章节讨论。)

1.英格兰和威尔士摘要:新贸易协议

199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电力工业私有化,导致的市场协议——英格兰和威尔士联营——将重点放在发电上。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发电份额中仅有一小部分是传统的水电(容量154.25MW,约占总发电量的0.5%),位于苏格兰和北威尔士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提供了重要的峰期电能。(英国大部分传统的水电——1207MW——位于苏格兰,在那里自由化并非一个焦点,尽管政府正在考虑和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贸易协议进行一些形式的合并)在最初的英格兰和威尔士联营,生产商提交复杂的报价,这些报价根据成本的不断变化来实现一个价值等级(最低成本的可优先上网使用),根据这个优异的需求可以提前布置生产来满足需求。根据大多数生产商的最大盈余生产成本,建立了半小时价格。额外的购买数量仅仅是为了保证生产的持续,其数量依靠于生产量的过剩等,过剩的生产能力越小,生产收益越高。

一些关键的参和者认为这种最初的联营结构留给生产商权利过多,生产商可以通过缩小生产量来操纵价格,这种价格被提前确定的事实导致了电力市场和英国天然气市场间的复杂化,使其几乎实时运行。结果是摘要:天然气生产商可以提前影响电力价格,然后,假如价格适宜,可以马上在天然气市场上出售天然气,这种状况增加了生产和需求之间短期平衡的复杂性。而且,电力市场结构没有赋予生产商生产义务,假如生产商减少生产量,联营体系除了布置额外的、昂贵的生产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选择。联营结构的新问题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竞争市场的价格结构的信心,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市场结构来克服这些缺点。

2001年3月,英国石油电力市场协调官员和贸易工业部开始执行新电力贸易协议(NETA),迅速改变了生产商和供给商之间的电力贸易,NETA结构和联营结构间的显著不同在于需求一方积极参和市场,另一个不同点在于“生产者自分配”概念,即生产商自己分配电力设备来满足电力零售商合同式的需求。

大多数贸易出现在期货市场和电能交换,参和的生产和需求双方的级别在“平衡机制”阶段(实时前3.5小时)作为“最终的通知”(FPN)提交给系统操作者方,假如生产商有确定的生产量,则供给商必须预期每半小时所需的电量并签署合同购买适当的电量。

提交FPN是为了为参和双方描述地理位置以使其可以自我分配,生产方希望生产比FPN更多的电力(而供给方则希望消费更少的电力),或者相反,供给更少电力而消费更多,每个报价都描述了一个确定的FPN偏差和相应的市场价格,反映了平衡机制参和偏离FPN而取得的收益。对照先前的联营机制——联营机制是按照最优的定购计划布置确定的生产任务来满足需求并以此分配生产,新机制分配指令直接下发给生产商,指导其迅速调整生产来保证满足需求。

在NETA机制中,系统操作方——全国高压输电线网——协调市场参和方自然地理位置和系统平衡机制需求之间的分歧,除了接受出价解决电力不平衡外,系统操作方还接受出价来调整输出量/需求量来维持供给的平安性。

准确猜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所有的交易都是严格的,这就是说,一旦一个电力合同(无论是生产方或消费方)无法履行,偏离了合同要求,惩罚办法将马上实施。任何背离了合同的参和方都将视为“不平衡”并支付两个不平衡价格中的一个,“系统购买价格”用于那些比合同规定消费的多或生产的少的用户或生产商,“系统出售价格”用于比合同约定消费的少或生产的多的用户或生产商。

全国高压输电线网不得不采用不平衡价格来平衡系统,因此,不平衡价格,很大程度上依靠参和方为增加或减少他们的生产量或供给量所接受的价格。

目前,系统购买价格偏高,为避免支付这个费用,大多数供给商有意地订购比他们预期需要更多的电量,然而,生产商必须布置提供所有合同要求的电量,这样全国高压输电线网不得不进行调解以减少生产输出量,这种情形系统称之为“超出”,反之,全国高压输电线网需要采取行动增加生产输出量,系统称之为“短缺”。

为利于控制平衡机制,全国高压输电线网拥有“期货交易”的能力,这意味着签定合同买卖将来输送的电能,通常,通过期货交易获得的价格要优于短期通过要价获得的价格,这些降低了全国高压输电线网平衡系统所需的费用。另外,一个经协调方同意的激励布置,将平衡系统的费用减至最小,因而受到的奖励。

有时在生产和需求平衡中出现了忽然变化(例如一个流行的电视节目结束时,上百万人同时转换频道),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商可以提供这种必要的“瞬间储备”服务,而瞬间储备的价格也比较昂贵,这使得威尔士两个抽水蓄能电站从中获益,第一水电公司所属的1740MW的迪诺威格电站和360MW的范思特尼格电站,可以在一分钟内向电网输入数百兆瓦特的电能。

同时,英国少量传统的水电几乎都专门用于高峰期电价最高时。在英国自由化电力市场,传统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如1740MW的迪诺威格电站(上图显示了它的放水区)提供了有利的峰期电能和系统控制。

2.德国摘要:市场开放电力平衡

德国,欧洲最大的电力市场,主要依靠进口石油和核电站,其总装机容量达108000MW,其中传统的水电为4304MW(约占4%),抽水蓄能电站为4636MW(约占4.2%)。(哥德思特尔工程各机组2002—2003年开始运行后,将增加1060MW的抽水蓄能容量)。1060MW的哥德思特尔抽水蓄能电站,当其4个机组2002—2003年开始运行后,将成为德国完全自由化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目前为止,德国电力市场竞争的步伐仍然在加快,随着1996年欧洲联盟电力规程的实施,1998年4月德国电力市场没有经过任何过渡时期就完全引入竞争,公用事业协会、工业部门和独立的电力商在1998年5月签署的协议中确定了调整电力传输价格的准则,几个月后,电网操作方协会提供了电网进入的技术标准,第一个协议可以保证数百或数千个(达不到上百万个)用户改变供给商。

1999年12月基于连接点价格表的第二个协议取代了第一个协议,它答应每个用户在全国范围内在不改变系统进入费的前提下自由变换供给商。2001年12月13日,电网操作方和系统用户通过了对第二个协议的调整方案,第一次将代表家庭用户的消费者包括进来,在修改过的协议中,电力买卖和家庭用户变换供给商进一步简化,从而,德国预备进行第三轮调整以进入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到2001年底,除了许多工业、商业用户外,超过一百万家庭用户变换了供给商。

即使是家庭用户,零售和批发价格也急剧下降,目前讨论集中在全国统一市场和紧密结合的欧洲能源系统,保证所有生产商进入系统以及提高系统价格和运行的透明度。有关德国电力系统状态的关键指示是非常积极的,电力平衡——装机容量和需求的平衡——在德国是积极的(正如欧洲大多数其他国家一样),电力平衡分析的目的是估计装机容量、电站储运损耗统计量、无效容量、维护储运损耗、系统服务储备和负载。分析结果是一个正平衡或负平衡,用以指示一个确定的电站或地区在不影响其自身可靠性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出口,或者是否需要输入电能以保证可靠的供给。

鉴于德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没有面临负的电力平衡,而一些欧洲地区存在能源不足,随着欧洲各地区市场竞争的增强,电力平衡需要密切关注。

德国的大型水电站归属大型公用事业公司,他们将传统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视为生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规律地控制,同时也存在大量小型的、独立的受德国新能源法资助的水电站,对这两类水电站而言,尽管降低运行费用以保持经济性和竞争力的压力很大,但电力市场自由化的影响仍然不大。

3.意大利摘要:继续干预

在意大利电力市场中水电扮演着重要角色,全国大约75000MW的装机容量中,传统的水电装机容量超过17000MW,另有7000MW来自于抽水蓄能电站,水电承担着全国电力生产的19%。

在意大利,电力工业继续干预是基于1999年执行的博斯尼法案,法案要求的许多步骤都已完成,最近的步骤是2001年5月工业部通过的“市场代码”,引入了一个强制性的电力联营,预期2002年上半年开始营业。可以预见两个主要的市场,第一个是能源相关的、提供前期服务和调整的市场,主要由政府所属的新市场操作者GestoredelMercatoElettrico(GME)操纵。第二个是分配相关的、处理输送阻塞管理、操作储量和实时系统平衡的市场,由独立的市场经营者GestoredellaReteNazionale(GRTN)操纵,这当然需要协商一个合适的协议来处理各种交叉的争端,尽管直到2002年1月还没有达成。

到目前为止,针对大多数消费者的电力批发价格大大高于中欧地区,针对被束缚住的消费者(即不能转换供给商的用户)的价格包括两个部分摘要: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固定部分相应于发电公认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涉及燃料成本,系统操作者每两个月更新一次。目前这个群体约占总消费人数的65%,随着自由化的深入,到2003年预计比例将降低到35%。

较高的批发价格对于外国公司来说,意大利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市场,无论这些公司是企图在意大利投资电力或是购买业已脱离纵向联合公用事业EnelSpa的电力公司。

在新意大利市场,水电尤其是抽水蓄能电站对于自营的系统操作商来说,将是重要的资源,从ISO提供的信息判定,水电(容量至少为3000—4000MW)用于处理早晨急剧增加的电力负荷,另外,晚上抽水蓄能电站水库蓄水使得发电机组避免了夜间热机组循环。

4.法国摘要:聚焦出口市场

法国电力装机总量大约108000MW,其中76%是核电,13%是水电,火电占11%。

法国电力在欧洲是独特的,因为所有电能的发电、传输、分配都是国有公用事业公司ElectricitedeFrance(EDF)完成的,是欧盟最后一个国家垄断。

然而,1996年欧洲联盟电力规程为法国电力部门引入市场竞争,90年代后期,法国每年电力出口超过9000万兆瓦时,因而在电力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例如,自2000年2月,法国电网的经营者——一个名为ReseaudeTransportdelElectricite(RTE)的新公司——已经从EDF中独立出来,RTE的目标是管理输电线网运作和发展、确保所有用户对电网无差别的使用以及促进建立一个积极、流动的电力市场。自2001年5月起,欧洲电力输送费用将和距离分开,不管距离多少,每出口1兆瓦时费用定为2欧元(1.88美元),根据每年电力出口量计算供给商应支付的费用,然后根据在边界线的自然流动在电网操作者之间再分配。

EDF的其余部分正在逐渐分散,产生了经营发电或贸易活动的商业单位。有关贸易活动的情况,在伦敦成立了和LouisDreyfus贸易公司合办的联营公司,这些商业公司现在都自负盈亏。像这样的分散化——同样也发生在大多数电力自由化国家——带来了许多有意思的最优化新问题,包括发展新随机模型来处理增加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1996年欧洲联盟电力规程的一项要求就是成员国开放电力市场,不断提高面向竞争的电力份额(到2000年2月达到28%,2003年为33%)。2000年2月,法国立法通过了法国电力市场自由化。目前,约占市场30%的近1200个大型商业消费者可以选择他们的电力供给商,但是,当能够挑选供给商时,几乎没有消费者主动更换供给商。

EDF的发电量约占法国用电量的95%以上,它利用水电作为峰期电能及进行全国输电线网的系统调节,并收取这些辅助设施的额外价格。除了价格收益外,EDF将水电站描述为“法国电力系统平安的关键一环”,EDF操作运行220座水坝及550个水电站,每年水力发电6500万兆瓦时,约占其总发电量的15%。

自由化和市场激烈竞争推进了法国第二大电力集团CompagnieNationaledeRhone(CNR)的发展,CNR的发电量约占全国电量的3%,主要是Rhone河的水电,CNR的水电站装机容量2937MW,每年发电1600万兆瓦时。2001年8月,CNR和比利时的Electrabel共同创建了一个新公司——EnergieduRhone——开发CNR和Electrabel在法国的电力市场,法国政府要求EDF放弃其持有的少量CNR股份来进一步加强市场的自由化。

5.西班牙摘要:类似加利福尼亚吗?

西班牙的全国装机容量约为52000MW,其中水电装机容量约为17000MW,在平均降水年份,水电发电总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20%。

1997年,1996年欧洲联盟电力规程实行不久,西班牙开始了它的电力行业自由化进程,并颁布法律建立了电力发电和供给的竞争性框架,采纳的调整框架深受美国加州实行的模型的启发,2001年发生在美国加州的保证供给危机被西班牙密切关注。

尽管西班牙不同机构为避免加州类型危机提出的分析和预防办法大相径庭,但没有人建议回到以前高度干预的机制,而且这还要考虑到西班牙以前的调整结构运行的相当出色(西班牙调整电力系统结构的动机主要是1996年欧洲联盟电力规程的要求,而不是先前电力系统结构的非正常运转)。

近期西班牙提出的各种分析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美国加州框架设计的明显缺陷而不是西班牙全面自由化进程,然而,发生在加州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对西班牙模型的深入探究并且开始修正自由化进程以避免类似失败。

加州电力危机的一般性原因是装机容量不足(供电不足),尽管引起加州电力危机的一些因素在西班牙并不存在,但情况并不让人乐观,假如不利的市场状况继续下去,供电不足将可能在近期内出现;另一方面,不管高价格或是分配公司破产都不能预见。但是,有关这些争论仍然存在着较强的调整不确定性,而且实际出现定量配给尚不清楚可能发生什么情况。

目前,新的投资障碍仍然密切相关并有可能导致令人担忧的发电不足,最主要的障碍包括摘要:迟缓的投资授权、市场准则的不确定性、天然气部门犹豫不决的自由化、增加的环境压力以及即使在发电量不足的情况下仍存在着对现货价格的价格调整上限。

一般而言,在西班牙供电保证是没有深入探究又令人关注的焦点,然而,市场危机的潜在可能性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即市场缺乏签定长期合同的动力,仅存在短期电力市场又导致了对新的电力设备投资的短缺。除了上述的障碍外,鼓励签定长期合同是西班牙保证长期电力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

电力市场自由化对西班牙的主要影响是广泛的企业重构和重组,正如欧洲联盟电力规程要求的,反过来,企业的调整和重组也影响着企业拥有的水电资产。在新市场框架中,水电站和其他电力公司一样,每个水电站都可以像其它热电厂一样按照同样的规则在统一市场(如摘要:日常电力市场、国内电力市场、储备市场、实时市场等)中投标,三年的运作显示了水电在电网平安和辅助服务方面优异的成绩。

有关重构,西班牙四个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前国有的Endesa、Iberdrola、Fenosa集团、和HidroelectricadelCantabrico——在国内市场上竞争,在欧盟统一市场内通过合并或意向合并参和竞争,并已开始努力建立新联合……继续走向……激烈竞争。

例如摘要:在2000和2001年,西班牙最大的电力公司Endesa寻求合并Iberdrola——西班牙最大的水电商,Endesa/Iberdrola表达了其雄心勃勃的进军欧盟和拉丁美洲市场的计划。但是,2001年2月,合并计划失败了,因为西班牙政府要求合并的新公司必须淘汰大量落后的生产设备以有利于竞争,这将造成巨大的成本支出。

这次合并失败并没有阻止两公司合并或接收的努力,2001年终,经过一系列努力,Endesa通过资产分派创建了一个2365MW(其中包括668MW的水电)的新公司Viesgo,意大利Enel公司在投标中战胜了西班牙的HidroelectricadelCantabrico和比利时的Electrabel,耗资21.47亿欧元(合18.9亿美元)购入Viesgo,Viesgo成为西班牙第五大电力公司,成为意大利Enel公司进军西班牙快速增长的电力市场的跳板。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9篇

我国城市水务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水系治理、水源保护,以及取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领域。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水务的取水、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等业务已经被充分整合,现代水务企业已经渗透到水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我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是在借鉴发达国家水务发展经验,在各地水务系统试点探索和政府积极推动下进行的。各地在推进水务市场化改革中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以水务建设项目招商引资为代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了城市第一阶段水务投资改革。城市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担保,获得政府间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在这一轮引资中涉及了主要大城市的100多个项目,但引资未涉及产权关系。

2.在中央禁止城市政府参与担保等直接融资行为之后,90年代中期开始了第二阶段投资探索。外资开始以合作经营并且保证固定回报的形式投资城市水厂项目(基本不包括城市管网),同样回避了产权关系的明晰问题,只是明确了投资回报。

3.90年代后期开始以BOT方式为代表的第三阶段改革探索,BOT针对单个新建项目(主要是水厂项目),放开了一定期限的有限产权,实现了项目的有效融资,但回避了城市水业原有资产的产权处置。

4.随着城市水务企业改制的全面展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离,水务企业的产权改革真正拉开了帷幕。上海、深圳、三亚等城市水务企业的部分股权转让,标志着水务行业市场化进入了产权制度改革阶段。

我国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模式

1.集团化模式

通过改制组建供排水集团公司,以资本运作实现城市水务企业外向型规模拓展和管理、经营、技术、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这种模式成为当前我国水务企业经营模式改革的主流方向。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是城市水行业中最早实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国有供排水企业。深圳市水务局于2001年12月将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30多亿元资产整体并入自来水集团公司,组建了我国首家资产达60亿元的大型城市水务集团。

2.建管分离模式

2000年12月,上海市水务局进行水务运营体制改革,在原上海市排水公司的基础上,实行投资、建设、运营三分离,成立上海水务资产经营发展公司,上海城市排水公司,上海环境建设公司,上海城市排水市北、市中、市南运营公司等单位。上海水务资产经营发展公司负责供水和排水国有资产的管理,为水务建设项目融资。以资产为纽带,水务资产公司拥有下属排水公司、3个排水运营公司、3个供水公司等全资子公司,以及环境建设公司、原水股份等控股子公司,并且拥有浦东威望迪供水公司50%的股份。上海排水公司是水务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子公司,主要负责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的收缴,并受水务资产公司的委托对3个排水运营公司进行监督管理。3个排水运营公司,主要负责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的运行和维护。排水运营公司作为上海水务资产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没有对外投资权,主要领导由水务资产公司委派。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供水和排水服务方面,打破了垄断,形成区域性竞争。但只适用于特大型城市。

3.BOT和TOT模式

BOT即建设、运营、移交。TOT即转让、经营、转让,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在一定时期内有偿转让与非政府投资主体经营,政府回收资金用于新项目建设,并最终拥有项目所有权。北京桑德集团将BOT模式运用到城市给水及污水处理等工程项目中,每年承建2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或给水厂。2000年3月桑德承接的北京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就是按BOT模式操作的。

4.多渠道筹资模式

苏州市水务局自2001年成立以来,将城市污水处理费由0.50元提高到1.15元/吨,使得污水处理由政府投入的公益事业变成为微利的市场,吸引了各方面资金投入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一是外资多次洽谈以BOT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是私人投资整体收购已建污水处理厂;三是水务局以污水处理费为抵押,向银行贷款。通过以上措施,苏州市水务局筹集了26亿元资金。利用这些资金,苏州市水务局实施了市区北部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全面开工建设污水管道入户工程,已完成排污支管建设150公里,完成了市区淮阳河整治工程,新建22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启动了市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解决了水务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问题。

5.股份制上市公司模式

目前,通过上市融集资金进行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的水务企业有原水股份、凌桥股份、南海发展、创业环保、三峡水利、武汉控股等,然而水务市场巨大的潜力、稳定的投资回报正吸引多家上市公司涉足水务领域,甚至将主业向水务领域转移。浙江省上市公司钱江水利,在取得杭州市赤山水厂30年经营权基础上,提高供水市场占有率,逐步向原水、供水、污水处理的水务产业链拓展。

6.区域收购模式

这种改革模式的代表是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实施低成本扩张,投资1.93亿元,先后购并了延庆、密云、怀柔、房山自来水公司,拓展了供水领域,总资产增加了3亿元,日增供水能力15.3万立方米,供水管线增加504公里,销售收入增长5500万元。集团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7.引进外资组建新公司模式

它的特点是通过部分股权转让来引进利用外资。2002年5月23日,上海水务资产公司与法国通用水务公司正式签订了自来水浦东公司50%股权的转让合同,法国威望迪通用水务公司以23亿元成为合作伙伴,组建了全国供水行业第一家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经营成本,不设固定回报的水务合资公司。

天涯水业集团公司是三亚市以提供自来水为主业的老国有企业,经过与法国苏伊士集团下属的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几年谈判,于2002年底签署了30年合作合同。根据合同,组建新的三亚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三亚市政府将供水特许经营权授予新公司,独家经营三亚市内的所有供水业务,包括建设水厂、管网改造、销售饮用水等。这是全国第一个整座城市的供水行业整体对外合作。

8.出让部分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模式

2003年11月,深圳市政府与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首创威水投资公司正式签约,转让深圳水务集团45%的股权,引进资金4亿美元,这个合同在世界水行业并购中排名第二,在中国所有企业并购中排名第一。转让后深圳市政府占深圳水务集团55%的股份,威立雅环境集团持有5%,威立雅环境与首创股份合资的首创威水投资公司持有40%的股份。深圳市与重组后的深圳水务集团签署特许经营协议。

9.资产整体转让模式

浙江上市公司钱江水利整体收购舟山自来水公司。通过清产核资,原舟山自来水公司全部资产21100万元由钱江水利一次付,舟山市政府又以国资管理部门的名义,把其中的3400万元投资参股。新的合资企业注册资本24500万元,钱江水利占86.12%,舟山国资部门占13.88%,由钱江水利控股。

10.以存量换增量模式

宿迁市水务局对该市自来水公司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对其进行资产评估,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和改制程序,依法对企业进行产权置换,对外转让自来水公司全部国有净资产产权、50年土地使用权和50年特许经营权,成交价3800万元。市政府将中运河和古黄河沿岸的28890亩国有土地确权给水务投资公司后,经评估作为资本金注入宿迁市水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用作贷款抵押,靠拍卖土地和土地经营升值。目前已售出地块到账资金4100万元,形成“综合整治—创优环境—提升地价—开发经营—回笼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

链接

2001年12月11日,国家计委发出了《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投资进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2002年1月,国家计委发出《“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要积极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放宽外贸、教育、文化、公用事业、旅游、电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2002年3月,国家计委公布新的《外商投资产业名录》�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被列为对外开放领域,国家在城市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行业扩大开放政策的逐步到位。

2002年12月,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要求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确保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市政公用行业发展为目的,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

市场发展论文范文第10篇

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意义

1.完善的金融市场要求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质量高度依赖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存在发育完善的金融市场可提高资金融通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使资金流向高效率的经济部门,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发育是否完善,不仅依赖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各自的发展状况,而且依赖于二者的关系是否协调。金融市场是一个整体,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又具有各自的服务对象和市场工具,发挥着不同的职能作用。

货币市场一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其职能在于提供短期流动性和调剂寸头盈余。存在发达的货币市场有利于市场参与者解决经济活动中收支脱节的矛盾:借款人在货币市场上可获取资金,满足季节性和短期性资金需求;放款人则可利用货币市场进行资产的流动性管理,平衡放款的收回额和新增额,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货币市场还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场所,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效果,都会立即在货币市场上得到反映。货币市场在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发挥利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经济运行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发育完善的金融市场中,分析货币市场状况的变化还有利于借款人和放款人根据自己对长期利率的预测,来决定参与资本市场的时间。

资本市场一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人们利用资本市场主要是为获取扩大生产经营所需的长期发展资金。此外,资本市场还具有调动储蓄资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建立富于竞争性和清偿性的金融体系和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完善的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缺一不可。二者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育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市场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流动性问题都难以解决,因而直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市场的完善,互以对方的完善为前提,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的基础,资本市场的运作离不开货币市场提供的服务和短期资金的调剂。一般来说,资金进出资本市场需要通过货币市场才能实现。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育是否完善也直接影响货币市场的发展。没有健全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剩余的的短期资金就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流人资本市场,转化为长期资金。由于资金的逐利性,这部分资金就会在缺乏规范管理的情况下,通过不正当的渠道流向发育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回报率高的投资领域,这极易诱发较大的金风险性事件,造成金融市场振荡,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也将阻碍货币市场的稳定发展。

在目前的条件下,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就是在推进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注意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以促进金融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2.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变革的重要内容是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十分迅速,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创造的信用量不断扩大。为此,直接控制形式的货币政策实施方式,已不能有效地调节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和利率水平,失去了对经济和金融的有效调控作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求,中央银行为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必须将直接控制方式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转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

间接调控方式的货币政策工具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它通过市场影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行为,使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和信用总量发生变化,实现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与金融运行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利用间接调控方式实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协调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一方面,由于完善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信号,中央银行根据其反映的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并结合其它宏观经济指标,才能制定出特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实施方案。同时,中央银行还要在货币市场上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只有通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才能传导到实物经济部门,发挥调控经济和金融运行的作用。如中央银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吞吐国债,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储备的松紧,进而导致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上述变化从成本和流动性两方面影响商业银行的放款行为,导致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

同时,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还促使投资者通过证券二级市场,进人或退出资本市场,导致资本市场上资金量变化。资本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化促使证券价格变化,即资本市场收益率变化,也将进一步导致证券发行利率变化。最后,银行贷款利率和证券发行利率变化直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资金需求和投资行为,使社会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并最终导致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变化。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两个重要环节,存在发育完善和协调发展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中央银行要有效地在货币市场上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首先只有货币市场发育规范,并且有一定的深度,才能保证中央银行干预市场的行为不造成巨大的振荡,商业银行才能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市场操作导向调整其经营行为和资产结构,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通过市场传导出去。其次,只有货币市场发育规范,并且有一定的深度,才能保证中央银行市场的行为不造成巨大的振荡,商业银行才能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市场操作导向调整其经营行为和资产结构,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通过市场传导出去。其次,只有存在规范发展的资本市场,才能将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市场传导的政策意图传导到社会上去,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储蓄和投资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最后,要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还要求理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只有两个市场之间存在正常的、规范的资金流通渠道,才能保证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顺利进行。

3.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17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靠投资的高速增长支撑的,而投资的高增长,则主要是依靠银行的各项新增贷款的高增加来维持的。目前,尽管我国已在大多数生产要素的流通和分配领域基本实现了市场调节,但在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的资金的流通和分配领域,计划手段还发挥主要作用。

由于近年来对作为直接融资的证券融资限制较严,有价证券余额增长缓慢,使绝大部分社会闲散资金只能存在银行,并通过计划手段来运用,造成间接融资在我国融资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间接融资中,信贷规模和信货指标在控制银行贷款的总量和投向方面仍然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阻碍了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使企业难以在银行之外寻求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发展资金,造成国有银行不仅要保证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而且要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主要资金来源。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低利率政策和投资政策极大地刺激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使企业不管效益好坏、代价多高都敢要贷款。这种状况,导致了信贷规模失控,制约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了大量银行不良资产,是诱发通货膨胀、形成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

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尽快改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引导资金流向和优化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转变单纯依托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4.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目前,虽然我国已建立了以银行信用为主,多种信用并存的信用体系,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却严重制约着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信用之外信用发展程度很低,商业信用发展缓慢,有价证券发行余额在信用总量中的比重还非常低,我国贷款以外的信用总额与货币量Ml的比率1995年仅为21%,与货币量加准货币的比率为12.5%,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商业信用基础薄弱,致使经济活动中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契约化,信用不能票据化,担保、抵押、押汇、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不能广泛推开,从而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沉淀,直接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信用体系不健全,阻碍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企业难以运用规范化的信用凭证进行直接融资。目前企业间惯用的口头承诺和挂账信用,没有法律保障,直接造成企业间三角债的形成。票据市场发展滞后,企业难以运用票据贴现来解决其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出现的供求梗阻问题,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难以纳入银行信用的轨道,银行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利于拓宽证券等信用渠道,培育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强化信用观念,开发运用多种信用工具,提高金融深化程度,加大社会资金来源中的非货币性比重,是健全我国情用体系的重要途径。

5.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目标要求的改革方向。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利于培育市场化的利率生成机制和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直接引起银行准备金数量和基础货币的松紧变化,进而引起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由于短期国债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替代品的比较,因此国债利率和其他货币市场利率也随之变化。货币市场利率的升降引起经济发展的冷热变化。市场参与者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对包括政府债券在内的证券替代品的比较,以及对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预期,来调整自身的投资行为。投资行为的变化影响长期证券的收益率和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长期利率的生成。根据资金使用期限的差异,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就会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率结构。

总之,存在协调发展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央银行的行为才能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和证券收益率,导致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范流动,并通过影响长期利率和资本市场影响人们的投资行为。在市场经济国家,股价指数作为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先行指标,其变化深受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原因就在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分割,关系难以协调,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行为就不能通过利率的变化导致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规范流动,也不能形成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就难以推进。

二.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

资本市场是现实的客观要求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阶段性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阶段性推进的体现。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978年到1985年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萌发阶段。1978年以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乎垄断了所有信用活动,不存在银行之外的信用,也不可能存在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着手对高度集中的信贷体制和资金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向各专业银行提出了提取法定准备金的要求。人民银行从1985年起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办法。不再对国有大银行实行层层下批指标,而改用上贷下存的办法;各国有大银行资金不足可以相互拆借。此办法的实施促进了资金的横向流动,为此后同业拆借市场的迅速成长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票据市场起始于1982年人民银行倡导推广汇票、本票、支票和信用证,此后以银行承兑贴现为主的票据贴现业务发展很快。1985年人民银行在全国开始试办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但由于票据行为不规范,试点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的发展。此后我国货币市场中还相继出现了大额定期可转让存单市场和企业短期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在试点、探索中萌芽、发展,到80年代中期已初具稚形。但由于货币市场内部各于市场功能不健全,市场业务量狭小,严重制约了货币市场作用的发挥。

我国资本市场起始于1981年恢复发行国库券(5年期)。1983年后一些企业也开始自发地试行股份制,并发行股票。当时发行股票的企业未进行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目的主要是集资,多数股票既保息又分红,且有偿还期。尽管当时的这种活动很不规范,但对萌发中国的股票市场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阶段,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自身发育都很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市场功能不健全,两个市场的关系协调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2.1986年到1991年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试点的起步调整阶段。在这个期间,资本市场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6年国家对已发行的国债在61个城市开始进行流通转让试点。同年沈阳建立了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开始办理国债买卖业务。新中国的第一笔股票交易1986年9月26日在上海进行。1986年开始把股票发行活动纳人中国人民银行的管理范围。1986年10月深圳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制试点的暂行规定》,正式开始了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探索,全国股份制企业也不断增加。1991年底,全国股份制企业已发展到3220家,发行股票总额达75亿元,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89家。1990年底,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至l991年底两地共有lI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全年交易量明亿元,年底总市值109.6亿元。这一时期的股票发行活动逐渐走向规范化,股票自身已基本符合其本质特征。股票发行方式开始向国际惯例靠拢,股票交易市场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部分法规的出台,中国股票市场已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运作机制。

1986年1月国家体改委和人民银行决定正式开放同业拆借市场后,拆借市场交易量迅速扩大。1986年仅为300亿元左右,1987年猛增到2300多亿元,1988年上升到2621亿元。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市场管理措施,市场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混乱现象。市场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人市机构混乱,拆借期限过长,利率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干扰了市场的规范运作,也助长了1988年的经济过热和金融秩序的混乱。

这一时期票据市场的运作由于没有权威性的法律约束,加上企业信用意识淡薄,引发了不少票据纠纷和严重的资金拖欠问题。使票据的信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造成市场交易量萎缩。1988年我国基本停止了银行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

在整个试点的起步调整阶段,从整体上说,其运作还不很规范,在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的完善上,两个市场都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都仅注重于市场内部的协调和完善,两个市场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现象。

3.1992年到1995年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试点的快速发展和规范阶段。1992年后我国又进入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货币市场上同业市场交易量迅猛增长的同时,违章拆借现象也十分严重。一些机构在资金拆借活动中乱抬利率,擅自延长资金拆借期限,甚至一些金融机构还通过资金拆借活动,把信贷资金投放到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造成了经济过热,助长了经济的泡沫化,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和政策,对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期限、资金用途、中介机构及运作规则进行规范,使同业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货币市场混乱的深层次问题。l995年前后货币市场上又出现了严重的证券回购违规现象:证券回购交易行为不规范,交易期限长期化,资金流向不合理,存在严重的买空卖空和假回购现象;市场参与主体混乱,一些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和个人利用金融矾构的名义进行交易;市场秩序混乱,证券回购市场利率过商,投机风气浓厚,回购中的纠纷和资金诈骗案件不断发生。

1995年8月底,证券回购场内交易量为600亿元,其中80%的交易没有实券,年息在24%到28吸之间,所套取的大部分资金用于炒房地产、炒股票、炒期货,一些犯罪团伙还利用假回购骗取的资金进行犯罪活动,对我国金融秩序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l992年后,我国资本市场也有较快的发展。随蔷股份制企业试点向全国扩展,股票发行量迅速增加,股票一级市场快速扩容,二级市场急剧膨胀。截止1991年底,深圳、上海、北京三大股市(A股、B股、法人股)上市已达235只,比l991年增长16.79倍。上市总股本达3409955亿元,比1991年增长12.25倍。深圳、上海两地股票总市值达3918亿元,比1991年增长32.13倍;年成交量达3534调亿元,比l991年增长85.28倍。成为世界股市史上成长最侠的新兴资本市场。在此期间深圳、上海股市实现了从柜台交易到场内交易、从手工交易到电脑交易、从实物证券到记帐证券、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转变,提商了市场运作效串。资本市场在短期内迅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资本市场缺乏正当的融资渠道,参与资本市场的机构投机色彩太浓,个人投资者的资金难以大量投人,市场缺乏长期投资者,存在较高的市场风险等。

支撑资本市场繁荣的资金主要来自货币市场、信贷市场及预算外资金,市场繁荣的基础相当脆弱。由于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缺乏规范的资金融通渠道和必要的市场管理措施,导致大量资金在两个市场间盲目流动。一些金融机构受高回报率的诱惑,把资金从货币市场拆借到资本市场进行盲目投资。

多次发生利用同业拆借名义把大量银行资金拆到正规金融体系之外,使资金从货币市场流到资本市场,其深层原因在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不协调。从货币市场的角度来看,以银行信贷资金为主渠道的企业短期流动资金相对来说较为充足。但在资本市场上资金来源则较为紧张。随着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的行政拨款和国有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等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迅速萎缩。而资本市场的市场基础蹲弱,规模狭小,并且受到严格控制,难以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这种状况是造成我国经济运行中短期资金长期化现象的客观原因。

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货币市场不得不承担部分资本市场的功能,其结果扰乱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正常的资金流动,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加大了资金运行风险。1993年下半年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治理金融秩序的政策措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以规范调整为主调,在规范中求发展的时期。通过制定法规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使资本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市场运作逐渐纳入了“统一、有序、理性、流动”的轨道。这时期证券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功能日趋完善。截止1995年底,全国上市公司总数已达323家,总股本765亿元,股票市价总值调3474亿元。有20家企业到境外上市,加上国内B股,累计筹集外资61.3亿美元。全国还设立了73个投资基金,有31个基金在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和一些地区性证券交易中心上市交易。此外债券市场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产权交易市场日益活跃,通过并购实现股份公司所有权乃至经营权的转移,促进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全面发挥。

4.从1996年年初开始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试点探索阶段,进入了初步发展时期。年初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开通,放开了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自行决定。初步形成了信息共享,统一报价,集中交易的市场体系。票据法的正式实施,提高了票据的信誉,规范了票据融资行为。加上中央银行扩大票据承兑贴现业务措施的逐步实施,为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央银行还加强了对评判回购市场的清理规范,并要求银行与其所办的证券机构脱钩,对金融业和证券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这些措施有利于建立关系协调、运作规范、管理严格的货币市场体系,逐步消除货币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分割和黑市交易问题,控制市场风险,使货币市场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1996年初领导层和管理层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已达成共识。提出“培育和完善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各种因素市场”,“适当扩大直接融资”,“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战略,标志着资本市场已由试点阶段进人初步发展阶段。年初以来,按照“法制、监管、自律、规范”的原则,加大了市场的监管力度。在对一系列违规事件进行严肃处理的同时,制定颁布了多项规范市场运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的法规制度。使资本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资本市场的市场功能的日益完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向纵深推进,市场扩容速度加快,使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能源、交通、邮电通讯以及原材料、高科技领域的大型企业,通过改制上市,迅速取得了建设资金。截止1996年6月30日.上海、深圳两个市场共上市新股58家,约16亿股,筹集资金一百多亿元。资金流向效益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了社会资源增量结构的优化。

上一篇:绿色节能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文艺理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