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0:49:02

摄影技术论文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一)视觉美

摄影技术通过照片进行信息记录,可以使信息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平面设计需要提高观赏者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摄影作品可以很好地利用视觉性冲击,有助于人们对设计者所表达的信息的理解程度。

(二)纪实性

摄影作品是将真实场景记录下来,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摄影作品中包含了摄影人的情感和艺术表达,因此,摄影作品反映了平面设计者和摄影人的情感共鸣,其中的心理暗示作用是十分强烈的。

(三)永恒性

摄影是一种将瞬间变为永恒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将变化的空间状态通过摄像头记录下来,将其精确的保留下来,这种技术手段使信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真实完整的再现。

(四)塑造性

平面设计是将摄影产品进行包装,使其满足设计者的要设计求,因此,摄影产品的塑造性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关的软件也应运而生。Photoshop软件是最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辅助设计人员完成相片的艺术处理。如:通过对照片进行光影调节可以增加照片的年代感和沧桑感,这种艺术处理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想法,有利于观者明确对相关产品的印象定位。

二、摄影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巧妙取景

平面设计中的对摄影作品的取景有两种常见方式。一种是将摄影作品全视角取景,要求对摄影作品精准解读,把握好艺术设计角度,实现摄影作品与设计要求的有机结合。第二种是对摄影作品进行局部取景,选取摄影作品中的某一视角,从复杂的摄影作品中进行删繁取简,寻找到适合的设计元素,巧妙的表达设计主题。

(二)色彩处理

色彩是平面设计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不同的色彩赋予了图片不同的内涵。关于色彩处理的技术有很多,把握好色彩对人心理情感的不同影响,进行合理的色彩设置,有利于平面设计的表达效果。以Photoshop为例对图片进行色彩调整,首先通过滤镜对图片上的细小杂质进行清理,提高图片的质量。其次,对照片进行锐化处理,突出照片的视觉效果,紧接着处理照片的饱和度和图片整体透明度,将图片调整为低调图像。然后,根据所需要的颜色需要进行色彩调整,从根本上改变图片的风格,调整光照效果到合适位置,突出照片的中心内容。最后,将色阶进行调整,增加画面的层次感,使图片的内容感鲜明,赋予图片生动性。

(三)结构重建,营造情境

平面设计的结构布局是经过缜密的分析和艺术设计,选择符合大众审美的切割方式对画面进行切割,将图片的视觉元素进行重构,创造符合设计观念的情境。在这个结构重造的过程中,需要将照片进行选择、切割、转化、重组等多个步骤,对平面设计中的设计元素之间的情感艺术进行转换以及意境构建,实现审美观念、文化内涵的转化。运用抠像、重构、调光等技术对摄影作品调节艺术氛围,将摄影艺术的理性美和感性美科学融合,更好的为平面设计服务。

三、结论

摄影技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需要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决定的,对摄影图片的理解和艺术构建是平面设计的关键环节。只有摄影与平面设计完美的结合,形成一种信息连通才能真正实现影像的价值。这就需要平面设计者具有清晰的设计思路和构思技巧,将图片与文字合理安插、完美配合,尽可能贴近观者的审美要求。摄影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平面设计的感染力,成为平面设计必备的技术之一。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摄影技术;教学实践;公共选修课;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8―0139―04

一 现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摄影教育作为一种学习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其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在我国,摄影教育主要沿着两条主线进行,一是专业摄影教育;二是跳出专业的、纯艺术的限制,旨在培养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创造力等基本素质层面的大众摄影教育。在大中专院校及高等院校,大众摄影教育的主要实现途径是开设摄影技术公共选修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高等学校陆续开办了摄影专业或设置了针对非专业学生的公共摄影选修课,高校摄影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并保持着进一步发展的强劲势头,这对于普及摄影艺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受公选课课程性质和学时的限制而引起的教学内容“广”与“专”的矛盾及实验教学的缺失;教学中往往将拍摄技术和拍摄技巧的讲授与训练作为课程的重点,而忽视了摄影公选课应有的美育和素质教育功能。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革命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面对数码时代的挑战,摄影艺术类选修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

二 行动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于2007年9月开始担任所在高校本科生艺术素养类公共选修课《摄影技术》的教学工作,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着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方案设计(计划)、教学实验(行动)、过程记录(观察)、阶段总结(反思)[2]。

在基于《摄影技术》公选课的行动研究中,我们共进行了三轮实践。行动研究的总目标为:探求信息化环境下适宜时代特色和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

1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设计(2007年9月―2008年1月)

(1) 计划

根据高校《摄影技术》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初步设计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

(2) 行动

教学内容。理论30学时,实验6学时,共36学时。理论教学包括摄影技术和摄影艺术两大块内容。(一)摄影技术(14学时):照相机与镜头的构造、功能及使用,各种胶卷的性能及选用,曝光与测光,摄影滤光镜,暗房技术与技巧。(二)摄影艺术(16学时):摄影艺术学概论,摄影构图,摄影光线处理,摄影色彩构成,人像摄影、风光摄影、体育摄影、广告摄影等。实验教学包括:黑白摄影(2学时),彩色摄影(2学时),黑白暗房制作实验(2学时)。

教学模式见图1。

评价及考核方式。总结性评价,即以学生期末课程论文和作品为主要考核依据,具体考核方式为:考勤10%+期末课程论文50%+期末作品40%。

(3) 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教师教学日志;期末学生网络评教结果;学生作业、作品质量分析;学生个别访谈。

(4) 反思

见图2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环节示意图。

2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设计(2008年3月―2008年7月)

(1) 计划

根据第一轮的研究结果与学生的意见反馈,修改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并结合我校天空教室网络平台的使用,探讨多媒体教室环境与网络平台相结合进行教学的模式与相应的评价方式。

(2) 行动

教学内容。理论 28学时,实验8学时,共36学时。理论教学包括:(一)基础篇(4学时):摄影概论,胶卷照相机,数码相机。(二)技巧篇(6学时):摄影构图,摄影用光,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三)数码摄影篇(10学时):数码相机参数设置,数码相机使用技巧(色温控制,ISO概念以及调节等),数码相机设备使用(滤色镜、数码伴侣、闪光灯、其他输入及输出设备等),数码曝光与测光。(四)应用篇(8学时):人像摄影,风光摄影,静物摄影,新闻摄影等。实验教学包括:光学相机的使用与拍摄(2学时),数码相机的使用与拍摄(4学时),黑白暗房制作(2学时)。

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情境、任务或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将天空教室网络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提供资源及交流的平台。具体模式见图3。

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考核方式为:平时15%+期末课程论文40%+期末作品45%。其中,对学生平时学习行为的考核包括其课堂行为表现与课外参与网路课程的行为表现。

(3) 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教师教学日志;期末学生网络评教结果;学生作业、作品质量分析;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学习行为表现。

(4) 反思

见图2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环节示意图。

3第三轮行动研究的设计(2008年9月―2009年1月)

(1) 计划

进一步修改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探讨多媒体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平台教学相结合进行公选课教学的应用形式、应用策略及评价方式。

(2) 行动

教学内容。理论 26学时,实验10学时,共36学时。理论教学包括:(一)基础篇(6学时):摄影概论,光学相机使用,数码相机使用,数码相机选购、保养以及使用技巧,数码相机设备的使用。(二)艺术美化篇(8学时):摄影构图,摄影用光,数码曝光与测光。(三)专题摄影篇(8学时):风光摄影,静物摄影,人像摄影,新闻摄影,体育摄影,广告摄影。(四)照片后期制作篇(4学时):传统暗房技术与技巧,利用专业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实验教学包括:光学相机的使用与拍摄(2学时),数码相机的使用与拍摄(4学时),黑白暗房制作(2学时),数码照片后期处理(2学时)。

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依据教学任务与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概述性内容、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等)、核心内容与重难点(如光圈、快门的使用,黑白暗室操作等)两大部分,并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模块的内容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天空教室网络平台及其他网络辅助交流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资源及指导帮助。教师综合学生基于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结合教学中需解决的核心内容与重难点,进行课堂多媒体教学及相应的实践教学。具体模式见图4。

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更注重过程性评价,具体见表1。

过程性评价 课堂行为表现与实验教学环节 积极发言,能清晰、准确地阐明观点;能准确、熟练地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在小组合作实践中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并起到积极作用,能与组内其他同学友好合作。 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资源利用与共享 能利用提供的资源有效完成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能利用搜索引擎找到更多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并与他人共享。 10%

讨论与交流 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提出较新颖、有创意的观点;能在讨论交流中充当“主持人”或“学习榜样”的角色。 10%

总结性评价 论文撰写 素材丰富,语言流畅,观点明确,条理清晰,且能较为充分地表达独特、富有新意的观点。 20%

数码作品 选题典型、主题突出;曝光准确、布光合理;构图和谐、能很好地表达主题;整体具有创意与表现力。 40%

(3) 观察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教师教学日志;期末学生网络评教结果;学生作业、作品质量分析;学生参与网络平台的学习行为表现。

(4) 反思

见图2行动研究过程中的反思环节示意图。

三 结论与反思

经过三轮实践,我们初步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适合时代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摄影公选课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大大改观了公选课教学中学生只求修得学分、而自身知识技能等没有得到提升的状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该课程深受学生的普遍欢迎,并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综观研究过程,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与分析,主要有如下体会;

1 对于公选课而言,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1)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相关资源,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数,如专题摄影中的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等。(2)增加实验教学的学时数。(3)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任务等激发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发挥。(4)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大其在学生整体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比例。

2 作为艺术类公选课,除了传授知识与技能,《摄影技术》还承载着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功能,此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贯穿始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图片拍摄技法与主题思想的分析、小组拍摄实践中协作精神的培养等。

3 专题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形成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符合公选课的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

4 天空教室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扩充了教学容量,发挥了提供资源和互动交流的优势,解决了公选课面广量大、学时少、辅导力度弱等问题。

5 应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课堂教学与课外网络平台学习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6 关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注重对学生深层次学习行为(如思维的创造性等)的评价与培养。

四 结束语

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我们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摄影技术》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不仅为《摄影技术》课程开展新一轮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基础,而且为其他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摄影;技术;艺术;关系

0 引言

现代社会正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现在视觉影像正在覆盖社会的每个角落,而作为视觉影像的重要手段,摄影术也在迅速的发展,它在社会生活和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摄影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它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且又是富有魅力和潜力的艺术形式,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它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科学实验,新闻报到,太空探险等各个方面。摄影术自发明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摄影家不断的接受现代的意识,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创新,研究清楚摄影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更加有利于摄影术的发展,所以研究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 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发展

(1)摄影技术产生与发展。“摄影,简单的来说,就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再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1]对于摄影技术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1825~1839),这一时期主要是摄影技术的孕育期,达盖尔在1839年发明了银版摄影术;第二阶段:发展时期(1840~1936),这一时期感光材料迅速发展,出现了彩色摄影;第三阶段:成熟期(1937~1959),这一时期照相机,辅助工具等摄影器材快速的发展起来;第四阶段:现代(1960~至今),这一时期摄影进入了数码时代。

摄影技术的发展经过了从黑白摄影到彩色摄影,从胶片摄影到数码摄影的变迁,但人们在摄影术研究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图像留下来。直到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瑟福・尼埃普斯透过他家的窗口拍摄了一张叫做《窗子里看到的光景》的照片,这张照片用了8小时的时间曝光,被称为日光蚀刻法,这是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的画面。此后到“1839年8月19日,路易・雅克・芒特・达盖尔在法兰西学院公布了他的发明,一般来说摄影史以达盖尔公布发明的1839年为摄影术发明之年。”[2]这是第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摄影方法,也就是银版摄影法。随后出现了卡罗摄影法,玻璃干板法,胶棉湿版法,安布罗摄影法,铁板摄影法等摄影技术。但是摄影术发明之后人们对它的研究探索还停留在黑白摄影上,直到1861年,英国人詹姆斯・克拉克・马克斯韦尔通过加上红、绿、蓝三片滤色镜拍摄了一条方格巾,奠定了彩色摄影的基础。随后随着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出现,彩色摄影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到1942年,出现柯达彩色负片,才使得彩色摄影真正走向了大众。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辅助工具也相继的出现,像三脚架,快门线,测光表,闪光灯等等。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摄影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理想,出现了数码相机,相机也从手动开始走向自动,还有许多的后期制作软件也陆续的出现。所以聚焦、曝光、景深、用光、构图等技术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摄影技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迅速。

(2)摄影艺术形成与发展。对于摄影艺术简单的来说就是光与影的艺术,是指运用照相机以及三脚架等辅助工具和一些技术手段拍摄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照片。它具有造型性、直观性、再现性、表现性、瞬间性、永固性等特征。一般的来说摄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孕育期(1825~1839),摄影术的探索时期,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法:第二阶段:早期(1840~1889),摄影术发明后对摄影术本体的探索时期,该时期主要是绘画主义发展迅速;第三阶段:近代(1890~1917),摄影艺术的成熟时期,各种摄影艺术流派逐渐的出现;第四阶段:现代(1918~1959),摄影艺术中现代主义摄影艺术思潮处于主流时期;第五阶段:当代(1960~至今),艺术摄影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3]

摄影术自发明以来,基本上用在新闻摄影上,也就是实用的领域,大多数的人认为摄影不属于艺术的范畴。直到20世纪初画意摄影的出现,它主要是追求作品的意境和形式,其代表者为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和亨利・佩奇・罗宾逊。此后各个流派逐渐的发展起来,比如出现了纪实摄影。1899年,在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由于它的影响,随后出现了印象派摄影。同年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发表了一篇题为《自然主义摄影》的论文,此后自然主义摄影发展起来。“由于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摄影创作实践、美学探索以及坚持不懈的组织推介,一种截然不同与前一个世纪的崭新的摄影观念现代摄影观念,终于在20世纪20年代脱颖而出。”[4]包括即时摄影,纯粹主义摄影,另外还出现了抽象摄影,达达主义摄影等流派。不仅如此,摄影种类也在发展,出现了各种分类,如广告摄影、人物摄影、风景摄影等等。以及在摄影构图,摄影用光还有色彩的运用等方面的发展,例如画幅与虚实,前景与背景,色调、线条、光与色彩的表现,还有造型效果这些方面的变化,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得摄影的艺术气息更加的浓厚,使得摄影逐渐变成了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

2 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1)摄影技术与艺术之间的联系。摄影术发明以来都是在技术方面得到迅速的发展,直到19世纪中期艺术摄影的出现,摄影术才逐渐向艺术靠拢。它从发明以来是作为一种技术而存在的,当时的摄影家只是把摄影当作记录事件,景物等的一种方法,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摄影仅仅只是记录的手段,认为摄影应当和绘画一样应该具有艺术性,是一种艺术。“所以新技术的产生引发了的争议:一派认为艺术必须要有艺术家个人独特的观察、创意与表现,而摄影不过是机械的复制摹仿,缺乏艺术审美价值,不具备跻身于艺术殿堂的任何资格;另一派则认为摄影与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创造性、审美性,因而应该是一门艺术。”[5]然后从19世纪开始,摄影者们开始了证明摄影也是一门艺术的漫长艰苦的研究过程。19世纪中期,艺术摄影开始出现,一些欧洲的摄影者希望通过模仿绘画,来证明摄影也是艺术,但是很多年之后,艺术家们不但没有肯定摄影的地位,摄影反而因为刻意模仿绘画而限制了自身所具有的表现力。随后画意摄影出现,但是画意摄影证明摄影是艺术的方式和艺术摄影一样陷入了困境。“二十世纪之后,画意摄影方兴未艾之时,以美国人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摄影家,已经开始对摄影的本质进行反思,并展开与画意摄影的美学原则背道而驰的实验。最终使得纯粹摄影终于自成一格,在艺术史里有了一个摄影的分类,确立了摄影的艺术地位。”[5]摄影家们开始认识摄影的本质特征以及自身的价值,并且更加的注重摄影艺术的发展,从艺术的角度来发展摄影,摄影逐渐成为了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门类。

(2)摄影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摄影的发展是技术与艺术共同发展的结果,一般来说只有技术发展了,艺术才能发展,而艺术的发展又继续促进着技术的发展。对于摄影来说,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联系,不管是在技术方面还是艺术的方面,它的发展都需要我们投入真实的感情。摄影不仅是一种表现,还是一种创造,简单的来说,摄影可以真实的再现周围环境,生活情况,这需要技术上的发展慢慢提高,它也可以在再现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成为一副艺术作品。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了发展艺术的需要,艺术发展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技术的发展。

在整个摄影术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举例来说,首先,摄影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色彩和光线,在黑白摄影阶段,主要是利用光线和影调来表达摄影的艺术,在彩色摄影发明之后,摄影者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他们发现了大自然中美的存在,一些摄影者通过色彩,光线等等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于是就有了风光摄影。这样不单单只是普通的复制了,它从艺术的角度表现出自然之美,因而使摄影作品更加的赏心悦目。随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了解,一些摄影者对风光摄影的兴趣越来越大,于是就能更加熟练的对光线,色彩等加以运用,因而又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其次,就是我们现在对虚实关系的运用,在摄影技术发展的阶段,我们拍照就是一般的照相,后来人们发现,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拍摄会造成画面的模糊,一开始人们把这些当成废片处理,但是后来摄影者们结合对绘画的模仿,认为适当的虚化,虚实结合也可以增加画面的艺术感,也就有了从照相到造像再到虚像的这个过程。针对这一点,为了更好的表现虚实的关系,相机的光圈,调焦等功能也相应的发展了起来,又带动了技术的发展。所以摄影的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摄影的发展必不可少的,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摄影的发展。

3 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角度来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摄影技术可以通过镜头直观的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人或物和思想感情。摄影艺术又是更高的一个层面,要想把摄影作品变成艺术,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以情动人,这是摄影艺术最大的一个特点,且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摄影者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艺术加工被摄对象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渗透进自己的创作态度与审美情绪,其创作思维与审美情趣直接影响和支配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6]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才能使作品也富有感情。摄影从一开始就融入到了社会生活中,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生活。摄影能快速的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摄影技术的发展推动摄影艺术的发展,反过来艺术的发展又反哺技术。如今随着各种拍摄工具普及化,摄影已经走入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拍摄已经成为一种人人皆知的手段。所以摄影术将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下更加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顾铮.世界摄影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3]世界摄影艺术发展十二讲[DB/OL].2011219.http:∥/content/10/0601/14/1553624_30668377. shtml.

[4]王真.光影中的灵魂―――图片摄影作品赏析[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5]石宏伟.浅谈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J].大众文艺,2009(15):104.

[6]李培林.摄影造型与创作―――瞬间思维[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张超.技术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摄影艺术之真初探[D].厦门大学,2008(05).

[8]吉磊.现代影像对艺术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1(04).

[9]马松年.感光材料应用基础[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X线;摄像;放射科;应用

1 引言

X线[1]是伦琴在19世纪末发现的,并在发现后的86年在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上第一次就X线摄影技术的临床和物理学的应用提出了数字X线摄影技术。当前的数字X线摄影技术主要按照其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数字扫描X线摄影,此类技术属于计算机的范畴,即所谓的CR[2],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多次投影的半导体成像板模块,半导体成像板的投影是经过Ne-He的扫描方式将信号通过转换传输处理,将现场或诊断中所获取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经过计算机软件的处理后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现出其图像的形态,并且图像信息还能通过胶片保存下来。另一种是当前应用非常广泛的点片成像技术,属于数字荧光摄像技术的范畴。X线摄影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随着易用X线摄影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数字化的放射诊断摄影技术得到了推进,并且也为数字化医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了医院数字化的进程。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处理,获得数字信息化的图像信息之后,操作人员可以按照需要的要求对图像信息进行后处理,在得到高质量的诊断图像信息之后,治疗人员可以有科学的参考信息,从而为诊断提供参考,极大的提升了诊断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论文将分别阐述常规X线和数字X线在放射科的应用,以形成对比,凸显数字X线的优势和作用,为其推广打下基础。

2 传统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应用分析

2.1传统X线摄影的原理机制 常规的X线摄影[3]如果要得到较为准确可靠的摄像质量,需要对摄影时的曝光参数合理确定,才能确保成像的质量,但是这中技术的成像过程对曝光参数的依赖性比较强,换言之,适宜的曝光参数可以获得好的成像数据,但是如果选择不当,则影响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导致成像的误差。传统的X线一般是将人体的组织或器官信息投影到胶片[4]上或荧光屏幕上,利用了X线的感光作用、荧光作用[5]和穿透性等特点,并且也利用了机体组织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异性,利用X线透过人体各组织和器官时,这些组织或器官对X线的吸收率不同,从而反映在胶片或荧光屏上的成像差别,形成黑白两色的对比,可以得到较为明确的图像诊断信息。

2.2传统X线摄影的缺陷 常规的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应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下做简要的论述,以便可以和数字X线摄影技术做鲜明的对比,突出后者的优势和推广的必要性。

①常规X线摄影技术所获取的图像信息不能转换为数字化的信息,导致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处理的障碍,如信息的传输、模拟信号[6]的转化、存储等功能的缺失,导致其工作效率比较低下,难以进行优化的分析处理。传统的X线摄像技术一直采用胶片冲洗的方式,对胶片/增感屏系统的依赖性很强,并且其图像信息以胶片为载体,当工作量较大时,需要庞大的存储室来进行保存,并且物理性的保存方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胶片图像的质量,不便于长期的保存,会增加保存的费用。②常规X线摄像信息难以进行成像后的处理:由于胶片信息生成以后,不能进行后续的修正和处理,当图像的信息没有达到诊断的要求时,不能再根据治疗医生的需要进行修正,往往只能让患者继续检查,既浪费时间,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③常规X线摄影对曝光剂量的需求量很大,与数字X线摄影技术相比,常规X线摄影所需要的曝光剂量往往是数字X线摄影的10倍左右,对材料的耗费比较大,而且此类曝光材料对环境的损害比较大。

3 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研究

3.1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原理 同样是通过X线穿透人体组织或器官后形成模拟影像信息,此时形成的模拟信息的信号比较微弱,需要通过X线影像增强放大器进行信号的放大,再利用高分辨率的电视摄像管将输出的信号借助A/D(模拟/数字)信号转换装置转化为数字信号。所转化的数字信号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据[7],以便计算机可以识别,经过计算机处理之后的数字信号在经过D/A(数字/模拟)信号的转化得到模拟信号,最终得到的模拟信号即是需要的影像信息,将其显示在显示器上,一般为监视器或视频终端上,并且还能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多幅照相机将图像呈现在胶片上,实现图像信息的虚拟和物理保存,方便信息的调取和存储,可以减少费用支出。

3.2数字X线摄像技术在放射科中的优点分析 数字X线摄像的优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得到的信息可以进行成像后处理、信息可以转换为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成像需要的曝光剂量小,以下做简要的论述。

①数字X线摄像技术得到的信息可以进行后处理,即使初始成像的质量不高,具有缺陷,但经过后处理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信息,极大的提升了诊断的准确率和可靠性,其具体的优点有两个方面:?图像信息的后处理中可以进行图像放大和黑白转换,拓展了影像显示的途径。数字X线摄影的黑白转化和图像放大技术可以增强信息的质量,经各种不同的现实出黑白转换的准确信息,排除了许多信息的干扰。?图像后处理中的窗位、窗宽和边缘增强功能的调节可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即使是肥胖的患者在成像后也能得到比较优质的图像信息。对原始图像中黑化度过浅或过深的情况进行修改,增强兴趣区的信息显示率,达到改善图像的质量。而根据不同的诊断要求可以将原始的图像进行不同灰度的图像处理,从而极大的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胸部检测项目中,图像的窗位、窗宽和边缘经过调节后,可以显示食道、主动脉之间的前肠囊肿。尤其是图线边缘增强处理技术,可以提升轮廓线的对比度,增强了胃小区、胃小沟、结节的影像信息,改善了显示效果。②数字X线摄影的信息数字转化,数字化处理方便信息的存储和传输,以便进行提取和成像处理,其优点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使用的举证为512X512-1024X1024,图像的分辨率高,明显提升空间分辨率;可以及时的成像,获得数据的时间较短,当一次造影完成之后,可以进行单个重播和连续回放。双视频图像[8]存储和双视频输出,可以在两个终端视屏器上进行显示,并且可以实现实时化的显示和图像的参考。而常规的X线摄影中需要等暗室洗片之后在进行读片操作,耗费的时间比较长,而数字X线摄像可以节约时间,读片的速度也很快,可以一秒钟进行几十幅图片的拍摄,有利于瞬间捕捉,动态性高。数字成像装置的影像信息计算机化的存储,利用数字磁带机进行翻录,方便信息的携带、交流和会诊等,资料易于保存,体积小,不需要庞大的存储室。数字减影的应用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出其结构的形态。便于血管造影和非结构背景影响的移除工作,扩大 造影的应用范围。③数字X线摄影技术所使用的曝光剂量比较小,可以节省材料费用,并且有自动冻结末帧图像功能。检查的医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在最适宜的时机及时松开脚踏板开关,方便冻结最后一帧图片,不仅缩短了检查的时间,而且可以反复的研究分析解剖结构,可以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剂量。大剂量的曝光剂量所造成的辐射危害较大,因而从和谐检查,减少支出,提升院方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

4结论

数字X线在放射科的检查中具有速度快、经济效益好、成像质量高、方便灵活等优点,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有效的提升诊断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各类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数据,而结合最新的技术,深入探索其应用意义重大。此外,研究新的技术,在X线摄像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技术对于改进放射的效果也有益处。

参考文献:

[l] 肖阿平. 数字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效果 [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8-01.

[2] 徐明; 张景云; 于新设.数字X线摄影在儿科检查中图像质量和曝光量分析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12-25.

[3] 童志明.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应用 [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8-05.

[4] 张乐; 王建军; 马春忠. 计算机X线摄影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在胸部摄影中的应用比较 [J]. 海南医学. 2010-09-25.

[5] 洪伟; 崔军胜. 数字X线摄影在临床的应用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2-02-01.

[6] 朱健. 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 [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05-10.

[7] 吕正旺; 鲁伟. 数字X线摄影在面中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10-28.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群众;摄影;辅导;创作

摄影技术的出现,虽然不过才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是,它却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群众文化的发展,摄影也成为群众文化领域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艺术门类。为了促使群众摄影文化健康发展,文化部门也将群众摄影辅导、管理和创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1.群众摄影文化的特点

传统的摄影艺术,以专门从事摄影工作的专业人士为主,它对创作主体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对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审美要求也较高。与传统摄影艺术相比,群众摄影艺术的参与主体是普通群众,群众摄影活动的普及性、大众性较强,此外它还具有简易性、便捷性、亲和性等特点。因为群众摄影艺术参与主体广泛,所以,在群众摄影活动和摄影艺术中创作的摄影作品,都可以视为大众文化、全民艺术的产物。如何欣赏和评价摄影作品,完全要由大众审美需求和喜好来决定。因此,那种传统的摄影评价方法并不适合用在群众摄影作品评价上,那些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记录生活、能激发观赏者内心情感的群众摄影作品,都可以称得上是好作品。群众摄影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社会文化发展与繁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个体摄影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建立在相关知识学习、长期实践、经验交流的基础上的。一些普通民众虽然摄影热情高涨,但是他们的摄影技术水平并不高,但时许多人又没有时间、不能花钱请专家为他们提供帮助。地方文化馆、文化部门肩负着群众文化组织、辅导、创作、培训、推广、保护重任,因此,做好群众摄影辅导与创作工作,发挥自身在群众摄影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就成为地方文化单位当前和今后的重要工作。

2.做好群众摄影辅导与创作工作的建议

2.1 完善群众文化管理运行机制,提高文化部门的组织能力

地方文化部门、单位是地方文化的领导者、带路人,肩负着群众文化引导和服务重任。群众摄影文化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在地方文化馆、文化单位的带领下前进。鉴于此,地方文化部门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确保群众能享受到免费、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然后,提高自身的文化服务能力和业务素质,建立地方摄影创作辅导队伍,面向基层民众进行摄影教学宣传和辅导。与此同时,与群众文化社团、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允许他们有组织地进入到公共文化领域中来,打造地方摄影文化圈,营造公共文化共同治理的文化服务格局,以实现群众摄影文化、活动的良性发展。

2.2 以地方文化单位为基地,做好群众摄影组织与辅导工作

文化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是文化产业、文化部门的重要任务”。这给地方文化部门的群众文化服务和引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地方文化部门要秉承“自发自愿、规范引导、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要求,做好群众摄影辅导、创作服务工作。确切来说,地方文化部门要以地方文化馆为基地,加强与地方图书馆、文化站、群艺馆之间的联系,开班摄影辅导班,并抽出摄影骨干对基层群众进行轮训,使群众一边接受辅导一般投身摄影创作活动。与此同时,及时了解地方摄影爱好者、摄影发烧友的活动动态,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以文化站摄影骨干为主,建立地方群众摄影艺术团队。定期或不定期低将本地摄影爱好者组织起来,举办摄影艺术座谈、交流和宣传活动,以传播摄影技术知识,提高队伍的摄影理论和技术水平,为群众摄影创作活动注入新鲜血脉。

2.3 加强摄影艺术人才培养,开展摄影艺术培训

任何一种文化形式的发展,都要建立在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的基础之上。同样,群众摄影文化发展和摄影活动开展,需要发挥摄影骨干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而摄影骨干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工作。地方文化单位要担起自身在群众文化人才培养中的职责和任务,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建立摄影艺术人才培养机制,面向社会招生,分批、分次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摄影培训班,聘请地方摄影技术人才、骨干、文化单位的专业摄影师来培训班传授摄影理论知识和技术,为业余摄影群众、民间组织的摄影培训提供专业指导。然后,将受训者组织起来,开展各种群文竞赛性摄影活动,锻炼和提高群文业余人员的摄影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带领他们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摄影艺术创作,通过学练结合提高他们的摄影水平,以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为群众摄影文化发展打好基础。

2.4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群众摄影辅导活动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一再加大了文化事业投资力度,完善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工程也全面展开。在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者要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规律,借助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来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和创作活动,以优化群众文化活动效果。如文化部门可以借助网络组建业余摄影群、专业辅导群,辅导业余摄影群众如何去创作通俗易懂的摄影作品,怎样从普通人的视角去反映新生活,弘扬主旋律。当然,文化工作者还可以借助各种文化微信群、QQ群,向群众推荐更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摄影辅导节目,有计划地办好辅导传授工作。在日常辅导之外,文化部T还要抓住机会,利用节假日、地方节日举办一些线上、线下摄影创作活动,如摄影展、摄影比赛等,以提高群众的审美情趣,促进基层文化事业发展。

综上所述,做好群众摄影的辅导与创作工作,是地方文化部门群众文化服务管理工作的重心。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地方文化部门尤其是文化馆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强群众摄影文化人才培养,同时利用网络积极推广和传播摄影技术,以促进群众摄影文化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群众摄影活动的组织和辅导研究[J].大众文艺,2012,14:197.

[2]马鹰.基层摄影团体在摄影文化传播中的辅导工作[J].神州,2011,17:129.

[3]王群荣.浅谈群众摄影的辅导与创作[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05:135.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码时代,摄影技术,艺术设计

英文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重要手段,是文化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综合性越来越强,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既有以图片编辑、新闻媒体为主的新闻纪实摄影,也有以平面设计、商业运用为主的广告摄影,还有以影楼人像、婚纱摄影为主的艺术摄影。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结合高超的计算机图像后期处理技术进行修改及创意表现,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高雅的审美情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像处理商业摄影是以传播商业信息为目的,以摄影艺术为表现手段的一门专业摄影,它包括商业静物、商业人像、商业风光摄影,是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一门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摄影技术为艺术设计创作图像素材的能力,它是连接摄影与设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商业摄影的综合训练,可为今后继续学习设计专业课程打下基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商业摄影教学一般只安排四周共64―80课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教学,笔者认为必须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自身教学资源与学生的特点,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摄影技能训练,并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从基础摄影训练入手

不管学生有没有上过基础摄影课程,都应该在商业摄影教学之前进行不少于1周的基础摄影训练。对于有摄影基础的学生,基础摄影训练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熟悉器材的操作,加深对摄影理论的理解。对于初学摄影的学生,基础摄影训练的重点是专业摄影器材的使用,光圈、快门、焦距、感光度等摄影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基础摄影训练既可以锻炼学生使用专业器材进行拍摄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对于初学摄影的学生而言,如果一开始就学习专业性很强的商业摄影布光、测光、曝光、对焦、构图等专业知识,学生缺乏对专业器材足够的认识,往往会手足无措,拍出来的片子也非常的糟糕。这样不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耽误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学生感觉商业摄影课太难,产生一种畏惧和消极的情绪,也就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基础摄影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少讲相机结构、光学成像原理,把专业相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测光与曝光控制方法、景深控制方法教会即可,重点放在学生的摄影体验上,组织学生进行户外人像、风光摄影训练。通过一些轻松的拍摄实践既锻炼了学生操作相机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表现力,有利于接下来的专摄影的学习。

二、通过分组教学合理安排棚拍实训

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商业摄影的教学资源往往不能满足全班学生一起进入摄影棚进行拍摄实训。根据摄影棚的大小、摄影器材的数量,教师要合理安排各小组进棚的顺序和时间。笔者在教学中一般安排4组学生同时进棚实训,每次实训时间为2课时。并安排没进棚的小组做好拍摄计划,寻找模特,完成商业摄影的创作草图、光位图、道具准备。这样,实训与准备实训交替进行,既合理的利用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组实训教学可以使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发挥作用,学生在讨论磨合中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明确各自的分工,比如摄影、灯光布置、道具制作、化妆等等。这样学生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解决普通教学针对个体时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三、有针对性的教学示范

教学示范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对几种经典商业摄影技法的演示,进行专业相机操作、灯光布置、道具使用、模特姿势设计、曝光控制、后期处理等的示范教学,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掌握到各种商业摄影的技能与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鼓励学生模仿优秀的商业摄影作品,与学生一起研究优秀作品的拍摄技巧与方法,并帮助学生运用分析来的拍摄技巧成功模仿出高质量的商业摄影照片,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进行商业摄影创新打下必要的经验基础。

四、强化数码后期技术教学,紧跟行业发展的要求

随着数码影像技术日趋成熟,在商业摄影领域里,数码摄影已经全面的取代了传统摄影的地位。相对于传统摄影,数码摄影在工作效率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一边拍摄一边通过液晶屏查看拍摄效果,可以及时的监控到照片的质量,而不需要等到洗出照片。从而使拍摄的时间和成本大大减少。通过数码后期技术,摄影师只要拍摄一些原始素材,便可以依靠Photoshop等专业图像处理软件来完善和再创造。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商业摄影教学,应利用数码摄影技术的特点,尽可能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掌握传统摄影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的数码摄影技能,并补充相关艺术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做到与职业要求接轨。从课程的组织、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努力提高商业摄影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注: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摄影;视觉艺术;多元化

摄影艺术的发展是人类艺术的回归,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一种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稳定。摄影瞬间的创造性让我们看清了日常生活情景和 现代 社会背景,从直观的感性思维解构了沉重的理性思维。

一、摄影艺术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世界。展示了我们日常未察觉的东西

早期摄影对现实单纯的再现和记录到今天多媒体摄影充满自由的幻想。摄影已发展成一种全新的视觉观念,可以生成和构成我们看得见但又十分陌生的现实。如安迪沃霍尔的《梦露》、《可口可乐瓶子》用了我们非常熟悉又十分大众化的视觉来表现对 工业 时代、复制时代的理解和反讽。

后现代艺术的拼接与融合为摄影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传统摄影仅仅是利用镜头、暗箱和化学材料来客观记录外界事物景像的一种方法,过于客观再现、写实记录,很难在视觉记录中自由地加入艺术家的主观意识。表现空间受限于技术。传统摄影机的出现给再现艺术带来新的思考方式。摄影机产生于现代科学,但又不可避免的依赖科学技术。传统摄影的光圈、速度、快门都是影像的关键,我们可以用很快的快门速度清晰地记录巨速的赛车,又可以用极慢的快门速度记录星辰的运动 规律 。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又受限于光和影。大多数摄影艺术家都是用刮、擦、压、磨等技法表现肌理效果与油画作品的笔触效果不分上下的作品,如格特鲁特.凯塞比亚《食槽》,克莱伦斯·怀特《果园》,这些在摄影底片上的创作,随着多媒体摄影的出现给适应艺术带来了崭新的空间。

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新的视觉观念——摄影、摄像、多媒体

摄影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借助多媒体区别于传统艺术,它可以毫无拒绝地描述一切东西,波密尔顿《正反画》、罗森奎斯特《f一ⅲ》就是典型现代复制艺术,是由手工转变信息的具体表现。

由于摄影和多媒体的出现,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艺术观念去界定它了。各种绘图软件在多媒体的融合,让我们对影像作品可以愈来愈随人所愿的创造,如传统艺术的浮雕、版画、油画的效果都可以通过摄影的影像表现。这时艺术家的观念已不是绘画和雕塑作为最终结果了。马塞尔.杜桑的概念是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媒介。多媒体摄影为艺术家的思想提供了理想的张力。艺术家的作品游乐前所未有的表现空间,正如现代的建筑艺术、环境艺术、装置艺术在多媒体摄影中最大多化被接受。

多媒体为摄影的表现创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推动着摄影艺术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新思维新观念,新的创造手法和表现方式。传统摄影是以技术为前提的摄影,而多媒体摄影艺术则是数字的生动体现,那种非常自由的创作和表现是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

摄影的多媒体时代是指传统的再现和记录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而又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时期。传统摄影技术,数码摄影的多元,多媒体幻想,不同媒介的相互包容,构成全新的摄影技术——新视觉艺术。

传统摄影通过图象扫描,数码摄影通过数码输入,由多媒体的 计算 机的图象处理软件为我们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我们的幻想提供理想的翅膀。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摄影;视觉艺术;多元化

摄影艺术的发展是人类艺术的回归,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一种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稳定。摄影瞬间的创造性让我们看清了日常生活情景和现代社会背景,从直观的感性思维解构了沉重的理性思维。

一、摄影艺术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世界。展示了我们日常未察觉的东西

早期摄影对现实单纯的再现和记录到今天多媒体摄影充满自由的幻想。摄影已发展成一种全新的视觉观念,可以生成和构成我们看得见但又十分陌生的现实。如安迪沃霍尔的《梦露》、《可口可乐瓶子》用了我们非常熟悉又十分大众化的视觉来表现对工业时代、复制时代的理解和反讽。

后现代艺术的拼接与融合为摄影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传统摄影仅仅是利用镜头、暗箱和化学材料来客观记录外界事物景像的一种方法,过于客观再现、写实记录,很难在视觉记录中自由地加入艺术家的主观意识。表现空间受限于技术。传统摄影机的出现给再现艺术带来新的思考方式。摄影机产生于现代科学,但又不可避免的依赖科学技术。传统摄影的光圈、速度、快门都是影像的关键,我们可以用很快的快门速度清晰地记录巨速的赛车,又可以用极慢的快门速度记录星辰的运动规律。摄影是光和影的艺术,又受限于光和影。大多数摄影艺术家都是用刮、擦、压、磨等技法表现肌理效果与油画作品的笔触效果不分上下的作品,如格特鲁特.凯塞比亚《食槽》,克莱伦斯·怀特《果园》,这些在摄影底片上的创作,随着多媒体摄影的出现给适应艺术带来了崭新的空间。

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新的视觉观念——摄影、摄像、多媒体

摄影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借助多媒体区别于传统艺术,它可以毫无拒绝地描述一切东西,波密尔顿《正反画》、罗森奎斯特《F一Ⅲ》就是典型现代复制艺术,是由手工转变信息的具体表现。

由于摄影和多媒体的出现,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艺术观念去界定它了。各种绘图软件在多媒体的融合,让我们对影像作品可以愈来愈随人所愿的创造,如传统艺术的浮雕、版画、油画的效果都可以通过摄影的影像表现。这时艺术家的观念已不是绘画和雕塑作为最终结果了。马塞尔.杜桑的概念是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来说是艺术家的思想而不是媒介。多媒体摄影为艺术家的思想提供了理想的张力。艺术家的作品游乐前所未有的表现空间,正如现代的建筑艺术、环境艺术、装置艺术在多媒体摄影中最大多化被接受。

多媒体为摄影的表现创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推动着摄影艺术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新思维新观念,新的创造手法和表现方式。传统摄影是以技术为前提的摄影,而多媒体摄影艺术则是数字的生动体现,那种非常自由的创作和表现是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

摄影的多媒体时代是指传统的再现和记录正处在一个不断变化而又相互融合的多元化时期。传统摄影技术,数码摄影的多元,多媒体幻想,不同媒介的相互包容,构成全新的摄影技术——新视觉艺术。

传统摄影通过图象扫描,数码摄影通过数码输入,由多媒体的计算机的图象处理软件为我们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我们的幻想提供理想的翅膀。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摘要】本文主要从艺术学的角度来探讨摄影作品的构成,阐述了摄影艺术创作中的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关键词】摄影艺术学艺术作品构成

一、摄影作品的内容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特殊的意识形态。而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和物质媒介,将审美意象物态化的成果。艺术作品是“艺术”的现实存在,也是艺术家艺术创造的结果。它包含“内容”和“形式”两个主要的构成要素。而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个因素构成。

1.摄影作品的题材

题材,就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社会生活进行取舍、提炼、创造而在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部分。摄影题材来自于客观存在,这是摄影的纪实性所决定的。它决定了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以及摄影作品反映的内容必然是客观实体。

而对于摄影艺术,纪实性是摄影不可更改的本质,所以在创造过程中摄影主体性和纪实性的统一是必要的。也就是,摄影的艺术形象以及反映的内容与它的原型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同一性。因此摄影的题材与其创作的原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摄影的题材与其被拍摄的主体关系密切。不同题材的摄影也会有不同的艺术创作过程,所以摄影的类型也与题材有关。摄影的题材、类型分为:新闻摄影、人文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摄影、商业广告摄影等。

2.摄影作品的主题

艺术作品的主题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反映的认知与改造,是对题材的认识与评价。它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表达出的思想、观念乃至情感。

前面提到过,由于摄影的纪实性导致其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形象与客观原型的同一性。这种纪实性在摄影一书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摄影随时都可以从中反映出来。当然,单纯记录现实的摄影不一定称之为“艺术”,他们只是实际存在的简单物化,并不具备艺术素质。而真正的摄影艺术作品在于摄影艺术家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往往具有鲜明的主题或者充沛的情感。

可以看出摄影作品的主题是摄影家对摄影纪实性的充分利用,借现实主体来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情感。在主题塑造的过程中,摄影家不是被动的摄取眼前的现实,而是对现实深入观察体验和认识,并精心摘取具有典型性的画面、形态借以揭示出思想观念或宣泄某种情感。所以摄影是现实的艺术,他无法脱离客观对象去完成创作。

二、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

1.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摄影造型艺术同绘画相同之处,是将艺术形象诉之于视觉,在一个平面空间内展示出来。在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中,摄影家也是通过构图的方式将其主题鲜明的表达出来。

构图是对摄影作品中内容的组织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更有效的突出艺术作品内容。摄影师利用美学规律主动的对客观现实进行截取,简洁且直观的表达艺术形象、表现作品内容是摄影作品构图的要务。

2.摄影作品的表现手段

摄影的艺术表达手段也可以称之为摄影的艺术语言,与摄影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摄影术诞生那天起,摄影的局限性就对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表达就有着不同程度的限制。

摄影的发展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科学技术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从而也导致了摄影技术的局限。摄影设备从巨型银版相机到小巧的数字相机的更迭历史,也是摄影技术从复杂且高端的工艺到便捷大众化的技术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作品的表现手段也在不断的演变。从黑白到色彩,从胶片到数字,从模糊到清晰等等这些特点都如实的反映在摄影作品上面,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摄影艺术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发达,致使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也趋于多样化。

三、摄影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内容决定形式

在摄影作品中内容决定形式的产生。摄影作品的产生首先是由摄影师雇主的某种需求或者是摄影艺术家受社会生活的事物的某种激发,而产生了创作欲望,确定作品内容,然后根据内容需要去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

比如新闻摄影师是出于反映和报道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为根本出发点,其内容要求摄影作品确切、直观、形象的反映事件,所以其表现形式就要用最直观、形象、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事件。再比如商业广告摄影,他的创作目的是推销商品,其内容需要突出产品的特点,强化产品的形象使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那么这就要求这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要具有很高的清晰度,并且能够突出和强化甚至夸张的表现商品的特点。

由此看来,一幅摄影作品的内容对其表现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在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中形式常常也起到积极地、能动地作用。

2.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当形式与内容相适合时,就能深刻的、充分的表现作品内容;而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会造成摄影艺术作品的平庸乃至失败。比方说我们要表现花的艳丽,就不能用黑白的表达语言。艺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内容,有的形式把内容表现的充分、感人,有的则不然。往往也会出现同表现一内容的多幅作品有的极具冲击力、震人心魄,有的却表现平庸;也往往会产生同一内容甚至同一现实主题,由不同摄影家去表现其作品也各不同,原因就出在形式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源自摄影师的自身修养不同、风格不同和对事物的观察、理解的角度不同。

3.内容形式相互统一

摄影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摄影艺术;商业摄影;校企联合;摄影技术;包豪斯设计

1摄影的发展概况

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随着法国科学家达盖尔的印版法摄影术在1839年的8月19日于法国科学院向全世界公布以来,摄影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迅速成长、成熟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而摄影的艺术性,以最初对现实场景的真实再现,绘画形态的缩影转变为设计、视觉、平面、服装、新闻、科学、医学等学科门类展示自我魅力的星光舞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承载摄影艺术的设备、器材与其交会产生了人类的新宠儿――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它们用极具震撼力的镜头语言掀起了现时代艺术领域内的一场革命,即人类观念与思维的革命。

2摄影与设计

很多学生甚至老师都认为摄影就是单纯地拿起相机按动快门的过程。他们都割裂了摄影艺术和摄影技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摄影艺术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将视觉从虚渺引向光明,将抽象化为具体形象,将无形的概念性的思维转化为有形的图像表达的媒介,尤其当摄影与设计“联姻”后,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都将摄影作为自己的必修课程列为其专业课当中,它作为图片、平面图像的载体都在这些艺术领域的舞台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可是很多学校的不重视和课程的安排上都延续了19世纪人们对摄影漠视的态度,课时量少并且授课时间短造成了摄影在艺术设计设计领域中的卑微角色。周两个课时,连上一个学期或者周十四课时,连上两周,是最荒谬的课程安排,这好比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浓缩为一纸文字历史泛泛而谈,极端荒诞。

3高等院校摄影课程的教学现状

为迎合市场的需求,我们国家很大一部分高校将摄影单独作为一门学科来培养人才,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建设校园的胶卷暗房冲洗实验室,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登上历史舞台还未来得及绽放光彩的胶卷相机便失宠,被数码相机取代,而数码摄影冲洗工艺的简单、快捷使得高等院校又重组资金建设数码影棚,希望通过这种“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直接转变为实践技能,从而和毕业后的就业接轨,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无懈可击的教学模式,可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在社会需求中的定位是什么?”

4高等院校摄影专业的教学改革

4.1新闻传媒摄影工作者

以本科院校开设的摄影专业为例,作者认为如果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新闻传媒工作的话,那么在课程设计里更多的是纪实摄影、新闻采编、国内外形势政策等社会学科,这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课程并不冲突,因为它的核心是新闻纪实摄影,由此衍射到其他专业必修课。若想让学生实践练兵,学校可以成立自己的新闻小组,小组成员是来自专业摄影或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形成独立机构,并划分详细的责任部门,这样,学校的大事记或者新闻采编都由这个小组团队来完成,能让他们将多样化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也锻炼了真正的实践能力,毕业后到电视台、报社、传媒公司等机构工作时,就不会出现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

4.2商业摄影师

如果培养的学生是纯粹的商业摄影师,毕业后是为了给婚纱影楼、网店、时尚杂志社、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图片社或者自由创业输送人才的话,那么该专业的定位一定要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是和市场是严重脱节的,具体表现为(1)学校不允许学院或教师创办商业机构,那么学生就没办法将自己专业的学习方向和市场的人才要求嫁接在一起。(2)学校里的摄影实验室不可能像影楼那样做实景装修,有丰富的拍摄服装和道具,学生在实践拍摄创作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学生的就业前景可想而知。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

1) “校企联合”。学校将科研、学术、基础理论通过商业摄影机构传达给受众,企业将专业的拍摄基地作为学生创意、思维表现的伊甸园,高校必须找到合适的商业机构作为他们的实训基地,必须定时输送学生到这些机构实习,只有这样,我国的影像艺术才能走得更高更远,与发达国家相媲美。

2)教师引进。学校不能仅将学历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因为摄影是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殊学科,它的实践性更强,技术性更高。高学历的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学术研究,对市场的敏锐性相对比较迟钝,相反,成功的商业摄影师都是从实践一点点积累,紧跟时代步伐才做大做强的,他们是市场需求的风向标,但是由于学历的限制或其他因素使得他们无法进入高校,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就造成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影楼、广告公司等企业找不到理想的好苗子这种断层的现象。无可厚非,高校必须将摄影教师的门槛适当降低,引进一些优秀的,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输送新鲜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3)课程设计。这种课程的设计应以摄影技艺、技巧为核心,摄影器材、灯光设备为切入点,以深厚的美学修养和造型设计为先导开设课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5结语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艺术思潮从实践到思想上滋养了包豪斯设计体系及现代主义设计,一切造型的来源点、线、面成为设计的最小单元和造型元素,倘若没有了摄影的承载,这些元素在如今的数字时代该如何体现?没有了摄影,环境、景观、园林势必将重回到模糊的概念中;视觉传达、装潢艺术将是一堆凌乱的抽象符号,那些不断刷新我们生活的直观图像将又会折回到冗长的绘画年代,这是可怕的历史的复辟。艺术作为人类的文化产业,一直是我们更高的精神追求,作为其基础的,也是最基本的学科,摄影应该被提到各个设计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无论从观念还是课时量上都应该给与其充分的肯定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董庆波,李志强.摄影基础及应用(修订版)[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2-5.

[2] 科拉・巴纳克,格奥尔・格巴纳克.国际数码摄影教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0-11.

上一篇:声学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涉外护理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