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媒体范文

时间:2023-02-26 03:33:44

社区媒体

社区媒体范文第1篇

事实上,广告费用的大量浪费并不是说广告没有作用,真正的问题在于投放的广告没有锁定目标受众。在此情况下,企业的营销思路开始转变,从“以获取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为目标”转向“以获得某特定部分人的注意力为目标”。当我们的时代已经开始从大众行销转向精确行销时,当品牌的市场策略开始从广泛受众转向特定受众时,市场对精确传播的需求在日益增大,社区媒体应运而生,这意味着广告主开始理智的使用自己的广告费,要求看到广告费明确的去向和发挥的作用,以前的那种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机会主义广告投放思想已经一去而不复返。

一、 谁会成为下一个“分众传媒”

对于2003年的中国广告、营销界来说,有件事非常值得一提:5月29日,软银中国创业投资公司(SoftBank)宣布投资4000万到Focus Media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高档写字楼的液晶电视媒体为主营业务),一时间,各大媒体将国内风险投资的这一大动作炒得沸沸扬扬。这一事件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看成是分众营销时代真正来来临的某种标志性事件,这其实是媒体由整体趋向碎片的一个开始。也可以看作是通过媒体细分以达到信息细分的一种方式,分众通过垄断高档写字楼的楼宇广告媒体达到了它对于这一地盘的话语垄断。无独有偶,安康快告成为目前社区媒体领域出现的一批“黑马”,与细分媒体的思路一脉相承的是,媒体将继续以地域或人群为目标不断的细分下去,社区媒体将成为继楼宇媒体之后商家的必争之地。在目前的中国,原来的社区媒体由于其时效性差、关注率低、形式呆板等缺陷而被边缘化。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在技术上和运作上注入新的血液,否则这一媒体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存在即合理”,这句名言不断被显示检验并证明了其真理性。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社区媒体的存在价值,扬长避短、革新除旧,用技术上的突破和管理上的创新,拯救了社区媒体的命运。

据悉,被业内誉为社区媒体的“黑马”的安康快告,首创了全国社区范围内的“安康社区”媒体,这一项目得到了全国妇联、国家工商总局等19个国家部门的大力支持,是一个商业化运作的公益项目。由此可见鉴于分众传媒的成功运作,国家开始对社区媒体加强了重视,并开始考察公益平台作为社区深度营销的一个载体的实际价值。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作为全国首家社区媒体的“安康快告”,计划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安装12万个,覆盖所在城市人口的60%以上;媒体形式包括:公益、商业橱窗广告、LED促销屏、社区小广播等,对此,国家和企业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这将是中国社区媒体运作的首次尝试。

二、社区媒体存在的必然性

无论是分众营销,还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的直接营销(Direct Marketing)(分众营销的一种),在中国,都不是什么陌生的名词。它们声音的低弱很大程度是与中国的这种不成熟的市场有关,自然,与之相适应的分众媒体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生活模式的改变,市场的逐渐成熟,传统营销依赖的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它的不足和劣势:电视频道增多,纸制媒体版面增加,媒体时效的大大缩短(如报纸更多地出现了晨报、午报、晚报),广告主对于媒体的选择已日趋理性,出现新的特征:

①性价比成为选择媒介首要考虑因素;

②关注有效到达,广泛尝试、使用新媒体、分众媒体;

③更加注重渠道建设,积极利用各种终端媒体开展各种类型的营销活动;

④注重综合使用各种媒体。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分众媒介在商业社区媒体这种矛盾的“供需”中应运而生,并大获全胜。

传统媒介的传播缺陷

社区媒介的形成,并非纯粹意义上传统户外媒体的延伸,它有其产生的深厚背景:

从传播学的观点来说,媒介只是信息传播的信道,只有正确的接受者接收到信息同时进行正确译码,并能够有效的反馈才能够说是完整有效的传播(事实上,communication英文真正含义是“互动的传播”,而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单向传播”)。

而现实情况是:传统媒介越来越不能到达有效受众,即便到达了也不能正确的译码,这里不能正确的译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接受者(消费者)不想译码,因为广告太多,对广告排斥,看电视看到广告就换台(如果在节目、广告少的情况下,消费者甚至会主动去看,尽管产品也许并非所需);第二,接受者(消费者)想译码但没有充分的条件,如;电视广告稍纵即逝的时间,报纸众多的版面和有限容量,以及缺乏人性的沟通方式都使正确译码产生障碍。另外,从反馈角度来说,报纸、杂志在效果反馈方面几乎是空白。

社区媒介――受众细分、有效、性价比高

社区媒介概念的真正提出和热炒,应该说是近一两年的事,它发端于早期的社区电梯广告,逐步发展成以电梯、候梯厅、大堂、车库门、外墙灯箱、社区入口指示牌、绿化带广告牌、公告栏、车库等为广告地点的新颖媒体形式。

全新的社区媒体――安康快告,恰恰就是看准了这一历史趋势和市场契机应运而生的。相对传统媒体,这种几近于点对点传播的社区媒介优势非常明显:

(一)它实现了目标受众的细分

作为市场细分化了的住宅生活小区住户在很多方面的消费特征都有共性,如:收入状况(楼盘售价决定)、教育水平、消费特征(和小区开发商倡导的文化品位,名人入住的领导效应有关)。因而也就在根本的一个层面上解决了有效到达受众的问题。

(二)有效、人性传播

1、在社区里,它很大程度上是半强制性的阅读,避免了接受者不想译码的缺点。

2、同时,在家的氛围中,消费者会比在其它环境中更容易接受产品,特别是像一些诸如汽车、牛奶等容易和“家”、“关怀”联系在一起的产品;

3、高频次暴露机会,使正确译码效果大大提升。

4、互动的反馈机制,一般来讲,媒体经营商一般都会和物业公司签订社区媒介广告反馈流程的相关条款,而且因为环境的特殊性,消费者(业主)如果对广告有什么意见,物业都会及时地进行反馈。

三、社区广告――一座亟待开采的金矿

社区媒体作为终端媒体,有着丰富的内涵,是新兴的媒体。无论是运营商、广告主、物管公司、居民等对这个媒体的认识还不充分,甚至把电梯广告与社区媒体划上等号。社区媒体也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媒体文化――社区文化。

永葆社区媒体的活力,除了灵活发挥其独家优势以外,开发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社区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社区媒体的覆盖影响并引导社区受众的行为方式。社区的公益广播,能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公益事业,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公告栏,能方便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快最新最详尽的各种所需信息,拉近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社区活动,能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其中参政议政,在政府、社会、老百姓中间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等等。

社区媒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传播 新媒体 社区居民 网络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in the CommunityCommunication

YanBo Zheng Bo

(School of Media and Technology, Hae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erbin 15000;

School of Media and Technology, Hae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erbin 1500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holds the characters and the function of new media in the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makes good use of new mediadevelop the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Key wordscommunity communicationnew mediacommunity residentsnetwork

社区充当了个人与社会的接口,在公民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区是社会基层的共同体和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基础。

社区中舆论以及社区之中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得到社区中居民的重视。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区的主流价值观及相关的舆论导向可以影响社区里生活的每一个人,关系到每一个人在社区里生活的幸福程度。一个社区成员被社区主流价值所接受,在社区里得到尊重与认同,他(她)在社区终究会得到认同感与幸福感。因此社区传播在增强社区居民核心价值与社区归属感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与重大的意义。随着新媒体进入到社区之中,成为社区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社区传播机制。从传播学的角度思考,分析社区与社区传播的相关机制,在社区传播的层面上把握新媒体的特性,以及在社区传播中如何用好新媒体,是社区传播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社区传播

1.社区的解析

什么是社区呢?《社会学大辞典》的解释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一定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提出社区概念是德国的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滕尼斯通过研究,指出社区使之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①这表明社区是在相同的地域空间之内,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拥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取向的人群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居民在社区之中进行交流,结成小圈子,相互之间传递信息。

社区中核心的因素并非来源于经济要素,而来源于对于社区的归属感与社区成员的凝聚力。归属感是让社区居民安居乐业的基石。虽然社区可以反映一定的社区居民的社会定位和相关的经济条件,但是经济条件绝不是社区生活的实质性内容。相反,心灵的愉悦与认同则是社区生活的实质性内容。斐迪南・滕尼斯认为,一切亲密的、基于情绪的、内心倾向的关系是社区的本质。

2.社区传播及其特点

社区与传播有着内在的关联和必然的联系。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指出:“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也就不会有传播”。②这说明社区之中的活动依靠着传播传递信息,而社区中传播的信息同时也对社区的维持以及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居民在社区中生活,只有传播才能交互相关的信息,得到相互的认同。得到社区中相关的信息,需要传播;分享邻里之间的故事,也需要传播;发表对事物的看法,还需要传播。美国哲学家杜威指出:“人民凭借他们共享的东西在社区里生活,传播是他们的已拥有共同的东西的方式。他们必须共享的事物有目标、信仰、抱负、知识,即一种共同的认识,用社会学家的术语说即为相同的思想性…这些东西需要传播”。③

有别于传统的大众传播,社区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社区传播的首要特点就是满足一定的地域条件,即在居民的社区之中进行传播,基本上传播的参与者都是社区中的居民或者相关的管理服务人员,而大众传播的媒体介入较少;其次传播者并不限于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而是松散的团体与独立的个体都可以充当传播者进行传播;再次社区传播的过程并不完全封闭,所有的信息同时也对社区之外的更广大范围开放,使更多的人得到这些信息。社区传播与社区文化之间的融合,使传播的信息可以更好的被受众所认同。社区传播之中倡导的社区理念与社区的核心价值观,对塑造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社区传播参与者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不同,社区传播的参与程度更高,几乎每一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传者,人们在接收到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同样的发出对信息的反馈,并且同样的作为传播者发出信息。用一般的大众传播模型已经无法准确的概括社区中各个成员的具体分工和职责。社区传播打破了以往大众传播中分散、独立、被动的传播观点,同时不同于群体传播覆盖面狭窄与受众面单一的局限。

社区传播的参与者是指参与到社区传播系统中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社区传播的参与者数量最多的无疑是社区中的居民,他们在社区中生活,占社区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是社区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当有共同点的社区居民自发的在一起聚集的时候,就形成了社区之中的群体,例如每天进行晨练的人,社区里共同玩耍的小朋友,这种群体的组织结构往往是松散的,但是社区中群体一旦形成,群体成员的相互维持就建立在归属感和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人与人的关系往往超出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在这些小的自动聚合的群体之中,信息可以得到更加快捷的传播。在对社区进行管理和对社区居民进行服务的条件下,产生了居民中意见领袖的相关组织,比如业主委员会,他们就是产生于居民之中。同样,居民聘用相关的物业管理公司为其服务,物业公司在社区中也扮演了一个组织参与者的角色。在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社区传播参与者的个体。但组织建立之后又作为另一个独立个体参与社区传播。除了以上的社区中的传播参与者之外,也有一些商业服务机构进入到社区,成为社区传播的参与者。

二、社区传播中的新媒体技术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平常所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引入到媒体领域的技术及其传播方式。

1.新媒体技术在社区传播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多的传播工具与新媒介运用于社区传播之中。最近几年几乎每年都会有新媒介进入社区之中,融入社区传播之中。比较典型的有社区的闭路电视系统、社区电梯间的电视广告、以及最近出现的楼宇地板动态投影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区成员之间,社区成员与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均可以在网上交流,交流的方式主要有即时通讯呼叫系统(IMS)、网络日志(BLOG)、以及社区论坛(BBS)。

(1)社区电梯间电视广告。它主要运用了闭路电视系统来承载广告,为相关的企业、产品进行宣传。它是一种分众化的传播手段,只针对于小区的受众进行分类,确定目标,在社区之中形成网络,用新媒体的传播途径直击受众目标,效果比较突出。

(2)楼宇动态投影系统。它主要由输出画面投影设备、输入相关反馈的扫描系统、以及处理的主机组成;处理主机把相关信息或者选项投影在地板上,参与者通过踩踏地板上投射的信息,使得扫描系统获取到参与者的相关活动,传达给主机,主机再次发送并投影出信息,从而实现交互。参与者可以获取衣食住行等相关信息,甚至可以在投影的指导下进行跳舞的练习,与系统进行交互游戏。楼宇动态投影系统的优势在于互动性强,易于被各年龄段的社区居民接受,尤其是社区青少年。

(3)即时呼叫系统。即时通讯呼叫系统是以互联网为主干,依托于当前流行的即时通讯系统,主要是居民与物业管理部门的沟通。

(4)网络日志。是指物业公司或者其他服务组织通过在网络上开设日志系统,每天最新的信息,社区居民可以浏览日志获取信息,也可以给管理人员留言,进行更深度的交流。社区传播中针对性比较强的网络日志,只服务于社区中的特定居民,服务于社区中事务性工作或者近期的热点话题,有局限的地域作用,并非广义上的网络日志,是社区传播的一种新媒体的形式。

(5)社区论坛。社区论坛同样以互联网为依托,是居民自发组织的线上论坛,它针对社区内的活动以及相关事务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由社区中的居民进行管理,它的高度参与性更有利于提高社区成员间的凝聚力与共同的责任感。

三、社区新媒体的特性

新媒体技术服务于社区传播,有利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促使社区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信念。做好社区传播,应该把握现阶段进入社区新媒体的几个特征。

1.新媒体在社区中的互动性

由于社区本身就具有互动和协调的性质,因此社区的新媒体技术扮演的并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而且是联系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使双方参与到传播活动之中。

2.新媒体在社区中的即时性

现代互联网的主要特性就是高度即时,社区传播中运用的新媒体也具备即时性的特点。居民之间在社区论坛相互交流,只要提交即可在网络上显示,同时其他参与者也很快对相关信息进行回复参与讨论。即时的新媒体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提高了办事效率。

3.新媒体在社区中的多样性

社区传播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传播的媒体格式与传播渠道的多种多样。居民面对新媒体有着自己更多的选择,再获取相关的信息时可以依照自己的喜爱程度和方便程度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新媒体。在多样性的新媒体中,居民完全掌握其使用权,而不是在大众媒介理论中的被动接受信息,信息接收与反馈的多样性使社区传播更加的丰富多彩。

4.新媒体在社区中的外延性

社区传播并不只局限在社区之内,它立足于社区之中,同时也和更广泛的社区之外进行信息的交流。新媒体为社区的信息提供了更宽广的发散空间,使社区传播做到立足于社区,面向社会。利用新媒体,实现社区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交接,吸引广大受众参与互动。

四、社区传播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展望

1.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居民

新媒体技术作为新的媒介方式与手段,应为传播服务,有效地传播信息,服务于社区居民。将新媒体技术的服务功能与社区原有功能进行有机整合,使技术真正的为人所用,融入到社区生活之中,传播社区的精神风貌,加强社区与社会的联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共享社会信息和物质资源。

2.注重建设公共话语空间,防止集合行为发生

由于社区传播中的高互动性,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社区的居民手中,居民从判断是非到理性思考,然后再阐述自己的思考结构,从而对自己与群体利益诉求进行凝练与提取,形成社区传播中的公共话语空间。但是由于互联网及社区论坛具有匿名的特点,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对有害信息以及影响社区安定团结的信息予以监控,防止一些人利用新媒体对社区的正常秩序进行破坏。

3.防止居民出现沉迷行为

在社区传播中应用新媒体,同时要注意防止居民因沉迷于网络交际而忽略正常的人际交流,进而出现心理障碍。

尤其在社区论坛上,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到监督与劝导,防止社区居民的沉迷行为。

注释

① 斐迪南・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② Wilbur Schramm. Men, Message and Media: 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M].PKU Press,2007.11

社区媒体范文第3篇

7月9日,雅虎宣布新的“粉丝同乐会”官方网站在中国正式上线,这是一个聚集明星、粉丝以及媒体等各种人气于一身的新型社区。但与其他社区不同的是,雅虎“粉丝同乐会”与传统电视媒体旅游卫视牵手,从6月18日开始上演了一出“雅虎•娱乐任我行”节目,首播以来,收视率便节节攀升,创下了新旧媒体合作的新模式。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互联网社区是由一些具备相同爱好的人组成的团体,由于其能为网站带来大量的流量,而成为各类网站发展的重点。但雅虎发展社区与其他网站发展社区思路不同的是,将社区作为新兴的媒体来发展,并因此成立了雅虎新媒体事业部,是中国雅虎的三个业务部门之一。

“这是雅虎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雅虎发展社区的新模式――打造全新的互联网媒体。”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雅虎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李俊凌表示。

他认为,社区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体现在,社区媒体是一个“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比如,雅虎粉丝团可帮助粉丝们在雅虎找到他们的家,使他们自由加入感兴趣的明星群组,既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互动、展示自己,也可以通过活跃的表现,得到和心仪偶像约会见面的机会。这正是“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传播在娱乐层面的表现方式之一。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的知识堂。知识堂的核心理念简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用户的问题用户回答’”,中国雅虎新媒体事业部市场和群体社区业务总监毛新说。网友“互助式”的问答不仅帮助提问者节省了通过搜索寻找并甄选答案的时间和精力,还更好地实现了“所有人”帮助“所有人”这一价值目标。下一步,中国雅虎还将会把这一理念应用于个人和成熟企业的商业行为上,即支持“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商业行为。

新媒体借势传统媒体

在推广社区影响力方面,雅虎正借助传统媒体的力量,这正是与旅游卫视合作的初衷。

李俊凌介绍,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媒体借势传统媒体的例子有很多,“AOL体育:180”服务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2006年AOL推出了一种一天两次的重大体育新闻播放服务,这一服务面向高速互联网用户,新闻由来自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知名主持人播报。此服务每天提供两次无广告、独家、持续3分钟的体育新闻,高速网络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段上网浏览。这对试图通过强调独家内容来保留和吸引网络用户的AOL来说,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选择。

事实上,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国外各大网站和著名电视机构纷纷牵手,网络媒体利用电视媒体优势的节目资源扩大内容影响,改变单一的经营方式;电视媒体则利用网络媒体迅捷、快速的传播平台及内容资源上的优势,使节目具有第一时间播出、可反复观看、受众自主选择等特性。

社区媒体范文第4篇

媒体式社区

事实上,今日的天涯,俨然是一个强势的媒体。它甚至还有一个连百度和谷歌都望尘莫及的搜索引擎――人肉搜索。5月21日,一女子因全国哀悼日玩不了网游而对汶川地震受害者的不恰当言论就遭到了来自天涯的 “搜索令”,几个小时内网民们就找到其相关信息,警方据此将该女子拘留。

但这并不是天涯董事长兼CEO邢明的理想,他说:“这几年60%以上的网络事件、网络名人都是诞生于天涯。今年的几件大事从雪灾到风波,再到火炬传递和汶川地震,天涯成为一个主流平台。天涯有很强的媒体属性,但不是一个单纯的媒体,做媒体也不是我们的追求。”

目前,天涯注册用户量超过2000万,浏览用户为注册用户的10倍。在哈尔滨读大学的杯子(天涯ID)是从2005年夏天超女选秀最火的时候开始上天涯的。现在已然忠实用户的她每当无聊的时候都会用手机上天涯:“一般每天至少半个小时吧,现在用掌上天涯的人很多,速度也很快。”

邢明看到了天涯的这种社交潜质,天涯下一步是强化其被冲淡的社交功能。“我们就是要成为中国的Facebook,天涯应该会对国内现有的社交网站构成很大的冲击力。”刑明说。

目前,天涯每天有几万篇新帖和数百万的新回复。中国社科院网络建设和网络经济的研究专家吕本富说,天涯的优势在于用户大多为白领以及成年人,用户人群的价值优势要强于校内网、、猫扑等网站。

新型盈利模式

即便作为媒体,天涯也无法像门户网站那样在每个页面加载那么多的广告。“我们是把这里当成家园的,而不是商场,”一位用户说,“总不能在我家里到处放广告吧?”事实上,天涯的网友也越来越善于利用天涯反对天涯。

西方有个有趣的故事,一个人问牧师,我在祷告的时候可以吸烟吗?牧师说不可以;另一个人也去问,我在吸烟的时候可以祷告吗,牧师说可以。邢明只能用另一种方式让天涯的经营模式变得容易接受。

“不要在天涯打广告了,直接设立专区吧。”邢明对中华英才网市场总监说,他又用同样的语言说服宝宝树的创始人王怀南。

设立专区是天涯目前主推的与大企业合作的商业模式。天涯的合作伙伴7天连锁酒店电子商务部总监全曼午说:“这种合作不是广告,而是一种服务。” 企业通过自主经营专区可以进行口碑传播、组织网友活动等。合作了两个多月之后,全曼午说:“虽然现在从天涯带来的用户还不是特别多,但是增长速度非常快,增长速度达到30%。” 据全曼午介绍,这种合作仅为第一代合作,在天涯城市板块和一些出游、旅行板块推出嵌入式服务,网友可以随时进入7天专区预定房间。今后等天涯改版整合页面时会引入第二代合作,进入个人家园的定制服务。邢明说,目前和7天的合作仅实施了计划的30%。

“这是社区型网站盈利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天涯的用户粘性很大,把这种人气引入到商业交易服务中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吕本富说。

2006年,天涯获得了来自联想、清科、谷歌的投资。谷歌开放社交网络平台标准一推出,就开始和天涯研究如何把天涯架构到开放第三方平台上来,陆续开发一些第三方的应用产品,例如朋友圈、明星墙。

中小企业也是天涯看重的客户群。2007年7月5日开始,中小企业可以在天涯建立企业博客,然后自己管理,可以和网民进行互动。

社区媒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社区养老;老年人体育

[DOI]10.13939/ki.zgsc.2016.03.207

1 引 言

2013年5月15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在《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2012―2013)》中指出,“2012 年以来,中国新兴媒体发展开始呈现全面崛起之势”,新媒体的社会参与度将进一步提升。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兴媒体发展报告(2012―2013)》。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 万人,占总人口14.9%,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13161 万人,占总人口9.7%。民政部《2013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把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将更加频繁,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空巢老人随之增多。“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现如今养老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传统的养老模式,又难以满足现实的养老需求,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转化为更加匹配市场需求的新模式,引入新媒体、社区和体育活动或许会是一个极富价值的尝试。

2 我国老龄化及养老现状

2.1 我国的老龄化现状

“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父亲》中令人心酸的歌词却是如今养老现状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老爸的谎言你听懂了吗》《FAMILY》等公益广告的播放及春晚小品《扰民了你》的播出,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心灵;2014年报道的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71岁的赵大爷一年来竟然拨打了1483次110电话,只因寂寞,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人说:“21世纪是老年人的世纪”,我国尤其如此。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截至2000年11月1日零时,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6%(按60周岁计算10%),已基本达到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耸据显示,6 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1%。[1]专家预测,中国人口红利期将在2033年关闭。之后,社会总抚养比迅速上升,在21世纪后50年,达到80%以上,即每10个劳动年龄人口至少抚养8个老年人。

2.2 我国的养老现状

面对众多的养老问题,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各式各样的研究,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居家式社区照顾、机构养老、以房养老、乡村养老、异地养老、售房入院养老、售后回租、租房入院养老、合居养老、集中养老、招租托老等),以供面临养老困境的人们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

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产生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频繁流动,依靠现有的某一种养老方式难以满足现代老人的养老需求。面对“银潮”的冲击,“未富先老”的中国显然准备不够,如何应对迫在眉睫的老龄化挑战,如何抓紧时间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

3 构建新媒体下的社区体育养老新模式

3.1 社区体育养老的含义

“社区体育养老”是将社区照顾与老年人体育融合在一起,在满足老年人保障性养老的基础上,融入老年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疾病,而且也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3.2 新媒体与老年人的关系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个性化突出、信息存储量大等优点,但由于老年人在面对新媒体时,往往没有年轻人那样强烈的学习意愿,掌握起来也一般比较慢,因此老年人对于新媒体,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受众群体。[3]将新媒体与社区体育养老相结合,是新媒体的一个不错的契机。

3.3 新媒体下的社区体育养老新模式

以新媒体+社区体育养老为模式,由政府或非政府部门在社区成立专门的社区照顾机构,或者在社区既有的社会服务机构上在增加社区照顾的内容,对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尽量做到使需要照顾的老年人能够留在社区或他们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下独立生活,而同时又能享受社区专门为了他们开展的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实现老有所乐,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或隔离;其子女通过新媒体平台与社区对接,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电脑等了解其父母的近况,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家人、亲友、邻里、同事或其他志愿者来社区提供服务,降低政府的投入成本,完善社区照顾的全面性。

4 社区体育养老的作用

4.1 保持和增进身体健康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在衰老过程中生理机能衰退与老年人群中缺乏体育活动而出现的机能水平下降方向相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强健体魄,延缓感知觉功能的衰退和保持较高的智力水平,增强老年人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求得健康长寿。[4]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近半数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主要慢性病患病率排名依次为: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缺血性的心脏病。但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很好的根治方法,因此需要一种积极的方法来帮助老年人防病治病,增强体质。[5]

我国的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因具有显著的医疗功效,而受到老年人的青睐,成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动力。北京老年体协曾对参加太极拳活动的203名老年慢性病患者配合药物进行体育健身疗法,经过一年以上的锻炼,有151人恢复健康,46人病情好转,有效率达97.04%,充分显示中国养生体育的祛病之效应。[6]

4.2 满足和丰富精神生活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所以孤独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属性。对空巢老人来说,孩子不在身边,在外多交几个朋友一起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是排除他们心中苦闷的一剂良方。

大量的研究早已证明体育活动是有效的情绪调节剂,能改善伴随衰老过程出现的许多情绪问题,如失落、伤心、内疚、孤独、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使人在运动后,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拥有到轻松、愉快的感觉。[7]

通过加入社区老年人舞蹈队、社区太极拳协会等各种形式的社区老年人体育俱乐部或协会,培育良好的老年人体育文化娱乐环境,能使老年人在各种体育俱乐部宽心舒适的氛围中,丰富生活内容,重新融入社会,实现真正的老有所乐。[8]

5 社区体育养老与新媒体结合的意义

5.1 为老人和子女之间搭建起即时沟通的信息通道

在为老人提供社区体育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每天为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做简单的检查并及时记录,通过新媒体平台,定期为老人子女发送老人的身体健康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让老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状况和出行安全)能被子女远程查看。

5.2 为相关部门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

通过社区工作者及时、准确记录社区老人身体锻炼及身体状况等的相关信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和数据库,可实现对老年人身体锻炼及身体状况信息动态的实时掌握与管理,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医疗体系的建设。

5.3 为产业内部交流开辟专门的平台

通过新媒体建立专业的行业数据库和消费者信息数据库,了解养老服务业现状和老年人的消费习惯,随时把握市场动向,制订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产品和推广方案,让各种养老行业能够自由地进行自主整合,顺应市场需求,实现良性发展。

6 结 论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现在和将来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伍海霞.“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2015(4):121.

[2]朱佳.夕阳无限好:明天我们该如何养老[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

[3]程必忠.浅析新媒体在养老产业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4(4).

[4]方媛,季浏.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84.

[5]谢绮珊.85岁以上1/4有老年痴呆[N].广州日报,2012-10-11(A16).

[6]方媛,季浏.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述评[J]//白莉.16 省市区老年体育锻炼者心理状态透视[C].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学会文论文集,2000:169.

[7]曹展,陈亚平,丁俭.试析当今我国老年人体育健身需要及其特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7):245.

社区媒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区媒体 社区营销 投影媒体 受众细分 受众接受度 受众到达率

一、社区媒体概念

目前“社区媒体”一名分别被冠予两种不同的媒体形式,一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以NSN平台、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为载体的网络媒体形式,也可称为网络社区媒体。另一种社区媒体(Community Media)是指根植于现实生活中的社区内,并已形成网络化布局的新媒体形式。按其社区属性可分为生活社区、商务社区和校园社区三大类。生活社区媒体分布于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的住宅区域;商务社区媒体分布于写字楼、酒店、健身会所、商场超市(各类大卖场)、医院、医药连锁店、高尔夫会所及娱乐场所等地;校园社区媒体主要分布于各高等院校。其中以楼宇为分布点社区媒体也可称为楼宇媒体。本文将对第二种媒体形式中针对住宅小区的部分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社区媒体概况

自2003年分众传媒横空出世,以“无聊时间开发”的媒体定位,对受众身边可能存在的所有广告位置及时间进行深度挖掘,吸引了无数受众眼球以来,社区媒体这一形式已如火如荼的在神州大地发展了7年有余。

与传统媒体相比,社区媒体能明确对受众进行细分。根据各社区不同的业态、人群基础数据、变量数据等全方位数据所建立的细分化数据库能精确划分各阶层受众,使分类信息高效命中目标受众。此外,与传统媒体相比,社区媒体更是广告主们“物美廉价”的投放渠道选择,同地域同时间段的广告价格社区媒体往往是传统媒体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因此社区媒体成为市场最看好的新媒体形式,“分众营销”的价值被无数精明的商人一次次的以不同形式全方位开发,得到一轮轮风投的亲赖。一时间,这个入行技术门槛低、资金门槛高的行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表现形式在大众的身边遍地开花。

2008年底新浪高调收购分众主要的户外媒体资产最后却令人大跌眼镜的未成功这一事件,让原本光芒万丈的社区媒体开始走下神坛。这次事件本是另一众传媒人心潮澎湃的国内跨领域媒体融合大事件,虽最后官方说辞是反垄断的审核未通过,但分众传媒所率领的社区媒体产业中负面的消息也因此慢慢浮现。年报赢利的下滑、大举扩张兼并的停止、不良资产的剥离、集体跳水式降薪等等都在忽明忽晦的预示着这个产业瓶颈的到来,或至少曝露出目前产业运作模式中的缺陷。

市场监测机构(CMMS)的2010年度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媒体受众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中被分流,广告市场也将随之改变,明年在传统电视广告市场,将有100亿元流向新媒体。由此,2010年广告投放格局又必将是群雄逐鹿的一年。平面媒体、户外数字媒体等各种形式的新媒体都将迎来新机会。社区媒体如何在变化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以求分一杯羹甚至站住一壁江山?笔者希望通过对目前市场中主要的社区媒体形式及其有代表性的品牌进行分析,以求找到产业发展的可行模式和方向。

三、社区媒体形式简析

以媒体形式区分社区媒体可分为平面媒体、视频媒体、互动媒体三大类型。这种分类的目的是为能较为全面的概括社区媒体的各类型,而非针对媒体产品功能性特点所作的分类。

1.社区平面媒体。指以电梯轿厢海报、感应灯箱厢、多功能海报栏、多功能广告灯箱为主的新媒体形式。较有知名度的社区平面媒体有现已被分众收购的框架传媒(电梯轿厢海报)、窗外传媒(户外灭蚊灯灯箱)、中社通传媒(户外宣传栏)等。以下是平面社区媒体各种形式的优势及劣势。

(1)电梯轿厢海报优势:①通常位于强迫收视区域,曝光率高,受众到达率较高。②属于“无聊时间”开发的广告类型,确实抓住受众的等候心态,保证到达率。③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得以借助资本迅速扩张,易形成规模效应,形成更深入的分众方案,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广告平。④作为广告载体更换相对便捷,能适应广告周期较短的广告内容,有更大的销售对象。

(2)电梯轿厢海报劣势:①由于无实用功能,纯粹的广告平台容易引起业主的反感。②静态的视效长期放置,受众易产生忽视,以至到达率流。③相对传统媒体,很难准确监测广告效果。

(3)多功能灯箱、海报栏、宣传栏优势:①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提升受众好感度。②能一次性传递较大信息量,媒体功能性较强。③滚动的静态画面,或有灯光作为吸引方式的静态画面较易受到受众的注意,有助到达率的提升。

(4)多功能灯箱、海报栏、宣传栏劣势:①制作、维修成本相对较高。②并非位于强迫收视区域,且非无聊时间可接受的信息,因此受众到达率相对较低。③信息更新方式较复杂,不便于短期广告的运作。④相对传统媒体,很难准确监测广告效果。

传统社区宣传栏和感应灯箱的优劣势与多功能宣传栏基本相同,但由于没有灯光的吸引,到达率更低。不过相应的制作成本及更换成本也较低。

2.社区视频媒体。是指安装在各中高档社区中公共区域的视频媒体。该媒体内容由信息提供商统一控制的,并普遍以液晶电视(LED显示屏)为载体形式。社区视频媒体的信息传输,一般采用更换DVD碟片或网络系统传输两种方式。其中网络亦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2种类型。分众传媒就是社区视频类的典型企业。

(1)社区视频媒体的优势:①作为声画齐备的媒体形式,视频媒体比平面社区媒体更具表现力。就广告效果而言广告,其价值在于不仅能提高品牌知名度,更能以其强烈的试听效果及巨大的信息量改变受众的品牌认知。②由于液晶电视放置在强制性收视区,因此具有极高的强制性收视效果,曝光率高,受众到达率较高。③与传统电视媒体相比,作为唯一的频道,具有选择权上的排他性。④由于视频媒体并非仅播放广告内容,与平面宣传栏一样,有实用性的信息内容,因此更具广告关注度。⑤属于“无聊时间”开发的广告类型,确实抓住受众的等候心态,进一步保证到达率。⑥广告更新便捷,能适应广告周期较短的广告内容,有更大的销售对象。

(2)社区视频媒体的劣势:①制作、维修成本高。②由于无实用功能,纯粹的广告平台容易引起业主的反感。③相对传统电视媒体,很难准确监测广告效果。

视频媒体在播放形式上区别很小,主要区别在于信号的传输方式,就目前来看,网络传输的方式较每个楼宇安装一套播放设备,用DVD碟片播放的内容传输方式更为便捷。虽然在投资金额上略有相差,但是网络传输省去了人工调换DVD光碟的时间及人工成本,且方便调度和统一管理。

3.社区互动媒体。是指通过小区内安装的电子宣传栏等由电脑控制的媒体平台,能实现人机交流互动的媒体形式。目前操作的较好,并占有了一定市场的这种媒体形式当属大贺传媒的中国快告(原安康快告)3.0。

(1)社区互动媒体的优势:①互动媒体在目前的社区媒体中具有最高的实用,因此作为广告的载体拥有最高的受众好感度和受众粘度。②作为平面与视频相结合且带有互动功能的媒体形式,能带给受众最全面的观感刺激,作为广告平台能给产品及品牌全方位的介绍,并提供软性广告的可能性,有力塑造产品及品牌形象。③由于互动媒体并非仅播放广告内容,与平面宣传栏一样,有实用性的信息内容,因此更具广告关注度。④广告更新便捷,能适应广告周期较短的广告内容,有更大的销售对象。

(2)社区互动媒体的劣势:①由于并非放置于强制性收视区,因此受众到达率相对较低。②安装维修成本高。③相对传统电视媒体,很难准确监测广告效果。

四、社区传媒发展走向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现在的企业的竞争,已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社区传媒在竞争中创出了独特的商业模式,成就了一片新媒体的蓝海。但如今,当日的蓝海已漂浮起竞争厮杀的血腥,如何在这片新的市场中再通过市场的细分,模式的完善以求得生息之地,是众多社区媒体企业当下最为重要和急迫的课题。

纵观社区传媒市场,对一类城市大型高档社区的争夺已呈白热化。遵循“二八”原则,紧盯中高收入人群确实是社区传媒成功的不二法门么?笔者认为不然。二三级城市的中高收入社区同样具有巨大的消费能力,甚至部分二级城市的市郊大型社区也是快销品、卖场、汽车产品受众的重要集中区域。为何这样的社区缺失完整的社区传媒产业链呢?综合来看,是既有的社区媒体形式不能适应这些社区的实际情况,产生水土不服。大型社区传媒公司或迫于资金的压力无力开发三级城市市场,或迫于管理的压力无法真正做到神经末梢的统筹。放弃二三线市场主抓一线市场的分众传媒就是这样的例子。小型的本土传媒企业在开发市场的过程中拥有许多本土的资源优势,但遇到的问题也不在少数。如平面社区媒体中的电梯轿厢海报就是典型水土不服的产品。二三级城市高层建筑较少,导致电梯轿厢数量有限,这一媒体形式因此不能形成足够支撑广告价值的媒体网络。而中国快告类型的社区互动媒体形式,由于其前期投入资金过大,大部分的地方传媒企业无力开发类似的媒体产品。所以,较为原始的小型灯箱、宣传单页等还是二三级城市社区媒体形式的主流。

因此如果能设计出一种可以规避目前社区媒体主要劣势,并集成大部分优势或拥有独特优势的新型社区媒体即有可能成为社区媒体发展的未来方向。

笔者所知目前有一款由金华光影传媒2008年低开发设计的专利产品:投影感应楼道灯(一下称投影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前文所述的要求。作为一种新型的社区平面媒体形式,事实上感应楼道灯承载的功能除了照明外就是单纯的广告平台,信息传递方式为:当受众进入楼道,在触发感应开关照亮楼道的同时,投影装置将有画质清晰色彩柔和的广告图案投射在最佳视野位置的楼道墙壁上,投影大小为60cm*80cm。

这种投影媒体的优势:一是位于强迫收视区域,曝光率高,受众到达率较高。二是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得以借助资本迅速扩张,易形成规模效应。三是由于广告载体为照明灯具,具有实用功能,不容易引起受众的排斥。四是作为广告载体更换相对便捷,能适应广告周期较短的广告内容,有更大的销售对象。

投影媒体劣势:一是相对传统媒体,很难准确监测广告效果。二是实用性能单一,操作不好仍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

针对分众传媒在运营中遇到的问题,笔者仍以投影媒体为例来分析探讨。

1.政策角度

由于以实用性产品为媒体信息传播的载体,因此投影媒体拥有非纯广告产品的中性身份,虽在信息内容中大部分为广告内容,但如在与受众(即业主)的交涉过程中给受众更多的实际利益,如安装此灯即由传媒企业代缴全年楼道电费等方式,相信会赢得受众的认可和欢迎。

2.产品特性

(1)媒体定位。由于投影媒体的显示位置处于步行上台阶的受众正前方,是无法回避的视觉位置。且受众在行进过程中一般无需观看其他信息,属于信息的真空时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此媒体形式也属于强迫观看的“无聊时间”媒体。

(2)排他性竞争能力的缺失。由于产品的专利属性,在一定程度上产品的复制收到限制。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竞争能力。

(3)到达率的不可计及事实时上的下降趋势。这点几乎所有的社区媒体都无法避免。但由于投影媒体“突然点亮”的特性,使其对受众吸引力的衰减期较为漫长。

(4)不可控因素。由于灯具产品所有权是由传媒企业拥有,因此避免了与供应商合作时的被动状态。投影媒体与受众(即业主)的阶段性合作关系仍然存在,但由于如政策角度中所述的原因,与分众传媒纯广告的媒体产品相比仍具有很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主要的不可控因素干扰。

与中国快告相比,投影媒体不具有吸引受众的多功能互动系统,因此受众粘度和喜爱程度大大逊色。但由于其较低的成本投入,因此有迅速扩张的可能性。与中国快告相比更适应二三级城市的大规模推广。

投影媒体可以作为国内社区媒体发展趋势的一个代表,但其功能也并非尽善尽美,社区媒体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变的媒体形式有待挖掘。

五、总结

社区是传统媒体形式的终端也是消费的终端,社区媒体为社区渗透营销提供了有效而精确的沟通渠道,是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融入社区文化的桥梁。

新的社区媒体形式的出现是产业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和发展动力,传统的社区媒体形式将在这场磨练中日臻完善或走向消亡,无论这一媒体形式将如何改变,受众始终是裁决人和受益者,尊重受众的媒体才有可能体验到明日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刘世英.江南春和他的分众传媒帝国.企业研究, 2006,(08).

[2]马跃.三大竞争优势造就了分众传媒的传奇.财经届, 2006,(09).

[3]青文.楼宇广告从此一家独大-分众传媒与聚众传媒合并内幕.2006,(03).

[4]兰度.分众传媒:独创的商业模式.2005,(03).

社区媒体范文第7篇

munityNewspaper(社区报)

社区报是西方国家报业生产经营的普遍方式,其发行量虽大部分在5万份以下且不少是免费的,却始终占据着欧美报纸种类与数量的绝大多数。且面对新媒体的竞争还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发行量稳步上升,财务表现稳健,报业主体结构依然稳固。以至今已有300多年社区报历史的美国为例,社区报伴随小城镇一起成长并成为城镇生活的一部分,城镇众多它们也种类繁多,进而构成美国社会演进中“无报不成镇”的独特景观。至2009年,全美9056份报纸中,8866份报纸属于发行在5万份以下的社区报,发行总量9700万份,相当于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三大全国性大报发行总量的3倍。全美报业90%以上收人来自社区报,社区报的利润率相当于大报的8倍还多。不可否认,金融危机下整个报业的不景气对社区报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小而活的社区报纸经营得还很不错。社区报受益于它们细分且定位精确的地方读者,能精准地抓住他们的需求。

munityRadioandTV(社区广播和电视)

社区广播电视与公共广播电视、商业广播电视形成了西方广播电视媒体格局。三者各有特色,功能各有不同,相互形成补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较早将社区电子媒体纳入制度和政策议程的国家,政策奠定了其发展的基础。以澳大利亚为例,全国有超过700万人至少每个月收听社区广播(占15岁以上人口的45%)。社区电视有300多万(占总人口的1/5)的观众,这个数字每年都在增长。获得执照的电台数量来看,澳大利亚的社区广播部门从1970年代只有几家广播电台迅速发展到2007年有361家社区无线电广播执照,79家原住民社区电视执照以及6家社区电视台。另外,有40个左右的社区,社区广播是当地唯一的广播服务。[5]这些社区广播电视媒体组织一般都具有非政府、非营利的性质。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款、赞助、基金资助、会员缴费和广告收入。社区媒体组织自身专职工作人员一般很少,许多电视节目通常都是那些不拿报酬的志愿者创作的。社区电视节目的内容往往地域性较强,经常选择播放那些为社区成员所需要,但往往并不能够从主流传媒中获得的内容或观点。比如,报道地方资讯、鼓励地方文化表达等等。[6]

munityNewsWebsite(社区新闻网站)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社区媒体社区新闻网站开始出现。这些社区新闻网站或受助于基金会募捐,或受助于个人捐赠。许多社区新闻网站都把自己定位于非营利、非政府的社区资讯提供者、社区建设者。也有一些小的社区新闻网站做了商业选择,通过成本控制,依托社区资源,为当地商户提供广告服务,已经实现了盈利。以美国MinnPost社区新闻网站为例,建于2007年,是以关心明尼苏达州公共事务为宗旨的非营利社区新闻网站。初始资金来自4个家族的85万美金,并由多个基金会提供赞助。截至2012年2月,这个网站已有超过3400个捐款会员,每年捐款10到2000美元不等。另一家办于2009年的德州论坛也是非营利性的社区新闻网站,至2011年已有500万个独立访问者,在2012年将突破赢亏平衡点。[7]在未来的发展中,社区新闻网站之间很可能联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社区新闻网站将更多地与传统媒体合作并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互动,鼓励社区受众的参与和反馈。

二、国际社区媒体的理论与实践对县域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启迪

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提出社区发展计划之后,社区建设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推动下迅速发展。我国的社区发展起步较晚,到90年代后半期社区的概念才进一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与西方基层治理单元的市镇不同,我国的社区建设主要是城市社区建设,因此我国的“社区”往往指城市生活中最细微的“街道办事处”或“经过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最近两年,随着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决定,农村社区和农村社区服务的概念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村社区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而聚居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农村社区与城镇社区相比,职业结构比较简单,多以农业为主。人口趋向同质化,社会结构与生活相对稳定、固定。[8]我国以县级行政区划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最基本行政区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县级行政区域内往往既包含城市社区又包含农村社区,已经不是纯粹的农村社区。不管怎样,社会中的人们往往生活在以地缘为纽带的相对独立的社区当中,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局部环境,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县域广播电视媒体宏观改革举步维艰的背景下,借鉴国际社区媒体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从微观着手,至下而上进行改革,很好地承担起重建社区和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责任。其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展开。

1.服务性

社区是居民的主要劳动和生活场所,因此除了当地新闻外,社区居民还有迫切地对社区内的相关生活资讯的需求,例如社区内的超市、美容院、学校、医院等的相关信息。这些资讯几乎覆盖了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十分强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在提供时不仅要求信息齐全,还要求更新及时。这种针对社区居民的资讯服务是大范围的大众媒体难以做到的,而社区媒体却具有天然的优势。县域广播电视媒体作为惟一专门针对县域受众传播的媒体,可以在满足县域受众资讯服务上下功夫,与其它媒体进行差异化的竞争。另外,县域广播电视媒体的服务性还要体现在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上。在党、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二者通过媒体对话机制来实现良好的沟通。大量反映本地居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并为居民表达心声、争取话语权提供平台,实现下情上达。同时也要成为统一思想、组织动员、上情下达重要平台,特别是在突发性灾难和危机的应对方面,县域广播电视媒体更是要承担起灾情信息、传达政府救灾部署的职责。通过下情上传、上情下达,把所辖县域凝聚成为一个组织有序、沟通有效的社区。

2.人情味

在社区中包含了地域、人、文化等要素,其中“人”是最重要的,社区关系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社区媒体的表现重点也是社区内的人及人与人之间通过互动所传递出来的人情味。县域广播电视媒体所面对的主要为农村社区,这类社区由于人口同质性比较强,人口结构稳定,流动性低。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和互动中人际关系密切,人情味远高于城市社区,对人情味也比较看重。因此县域广电媒体从报道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应具有人情味,以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在报道内容上,将视角下移,发现和寻找普通人,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故事,让普通人登上县域媒体。站在县域受众的角度,从他们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发表意见和观点。在表现形式上也要富于人情味,增强报道的故事性和情感性。用通俗而又富于浓郁的生活味道和地方特色的语言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故事。多刻画具有人情味的情节和细节,少说空话、套话、废话。另外,媒体可通过组织和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增进人情味,从而增强居民的媒介归属感和信任感。

3.媒介接近

社区媒体被认为更具草根风格,与当代社会主流媒体受众难以接近不同,绝大部分的社区媒体都实行社区受众参与与媒介近用的政策。社区居民通过参与信息传递、节目制作,感受到自己对他人可能产生影响,从而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作为我国离县域受众最近的媒体县域广播电视媒体,要让县域的受众都参与到媒体的运作中来,实现县域受众的媒介接近。当然参与不仅仅是记者在采访时扩大采访范围,让更多的受众在记者和媒体的新闻采写框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只是一种采编技巧。除了自己的采编队伍要深入基层,深入到县域受众当中,可以把录音笔和摄像机交给县域受众,甚至可以使用大众DV器材,让县域老百姓用自己的视角记录和反映自己的生活,丰富视听,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也可以挖掘、培养基层通讯员、招募志愿者,使受众参与到节目制作当中。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多详实的新闻线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县域广电媒体人力资源不足的缺陷,当然专职工作人员在整个过程中的把关是必不可少的。总结:与中央级、省市级媒体相比,县域广播电视媒体在规模、资金、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都不可与之同日而语。因此要是借鉴国际社区媒体的理念、实践,以有限区域内的受众为中心,紧紧围绕他们的需求展开服务,那么小的也是美好的。

社区媒体范文第8篇

(一)新媒体使社区教育超越时空限制

全员、全程、全面是社区教育的特征,社区教育所面对的受众是相当庞大的,因而社区教育对教育传播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存在时空局限性,通常在固定的场所与时间进行,然而社区成员通常在繁忙工作之余学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此外,社区中的老年人也会因行动不便无法到社区学校进行学习。新媒体的出现,成为社区教育较为得力的辅助工具,打破了时空局限这道鸿沟。社区成员可以更快捷、更方便的在第一时间参与社区教育,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享受学习机会。新媒体这种跨越时空的能力优势,是其他任何工具和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新媒体非常适合用来开展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特征的社区教育。

(二)新媒体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学习内容

在新媒体时代,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为多媒体化、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且丰富多样。新媒体可以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网络视频、图片以及电子图书等资源,能够涵盖家庭教育、文化科学知识和职业技术培训等多个方面。既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具体化,使其便于理解,又可以极大地激发社区成员的学习兴趣。开放性的网络媒体为社区成员提供了世界范围的数字资源,只要社区成员了解基本的网络技巧,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新媒体扩展了学习内容的广度,丰富的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社区内各个层次成员的学习需求。

(三)新媒体为社区教育提供了个性化服务

社区教育并非以统一的教材和进度安排学习活动,而是由每位社区成员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时间自主安排,因而,针对社区成员的教育活动需要充分体现社区成员的个性化与自主性特点。新媒体的出现,冲破了原有教育中僵化、呆板的体制与不合理的限制,以灵活的方式使学习者置身于学习活动中。无论是教师还是社区成员,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分享全球的知识,在线与网络上的任何人进行实时的意见交流。新媒体创造了一种新的“个体化的公共媒介”,建立了“技术化的人际传播结构”,提供了全新的异质化信息传播渠道,保障了师生的知识自由选择权和意见表达权,满足社区成员的个性化需求,促进社区教育全民化、数字化、现代化与人性化发展。

(四)新媒体加强了社区成员间的互动交流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为社区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为实现便捷、高效、新颖的知识传播渠道提供了可能。在以传统媒体为媒介的社区教育中具有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同质化传播使得社区成员成为被动的受众,与教师、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而异质化的新媒体为社区成员提供了自由、广阔的交流空间,社区成员不再是被动的受众,而是拥有自由表达权的个体,不再需要芯片植入式的传统教育,而是可以清晰的说出他们所期待获得的知识,也可以指出教学中的问题。这一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更大自由度的互动式交流,从而确保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真正实现。

二、新媒体视域下社区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升社区成员信息化素养,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平台

首先,提升社区成员信息化素养。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对社区成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一定要求。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必须提升社区成员的信息化素养,使其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为此,需要加大对必要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社区成员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并使用新媒体设施;在社区范围内普及信息化教育,大力推广新媒体的使用,将新媒体的使用方法教授于广大社区成员,推动社区成员信息化素养的整体提高。

其次,健全社区教育网络平台。一方面,建立供社区成员学习的门户网站,网络学习在新媒体时代中成为社区成员主要的学习途径之一,集合各级各类的教育资源,使社区成员进入网站便可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网站建设是新媒体时代下社区教育的先导工程,加强社区网站建设也至关重要,将其作为构建社区大教育格局的助手和民众终身学习的阵地,充分发挥其管理平台和学习平台的作用。此外,在条件较好的街镇和社区内建立接收终端,使网络能够覆盖到全区范围,真正使新媒体的作用惠及每个社区成员,从而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二)新旧媒体双管齐下,满足各类社区成员的需求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交互性强,为社区成员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受到年轻的现代化社区居民的青睐。然而对于部分无法使用新媒体或不习惯使用新媒体的社区成员来说,新媒体的优势无法得以充分发挥,他们也许更习惯于通过传统媒体获取所需信息,这成为新媒体在社区教育中的短板。此时,依然需要传统媒体发挥优势互补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成员,满足不同层次社区成员的需求。

例如,社区教育可以保留原来与报纸合作开设的教育专版,以方便习惯于传统媒体的社区成员进行学习,同时利用手机或电脑将社区教育的内容第一时间以手机报或者网页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各类社区成员以便捷的方式获得各自需求的信息;大多数社区设有专门播报社区新闻的电视台,在此基础上,将这些栏目视频资源上传至网络,供社区成员随时观看,这一做法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不错选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管齐下,使社区报纸、广播、电台与网络共同发展,使不同的成员根据不同的方式来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既能避免资源浪费,又能使他们享受到人性化的教育服务。

(三)建立虚拟学习社区,促使新媒体的优势功能最大化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新型的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建立虚拟学习社区能够将现实社区教育转移到网络环境中,成为现实社区教育的延伸,既可以将新媒体的优势特征发挥到极致,又可以弥补现实社区教育触角涉及不到的地方。为此,可以通过设立适合不同群体的专门网站,方便社区成员在虚拟社区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圈;也可以通过微信为具有相同学习兴趣的社区成员建立一个群,在这个群中,成员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学习的心得;还可以通过云端建立一个社区教育的平台,社区成员可以在云端上分享专家的专业知识、价值观、实践经验,当成员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在云端里找到相应的专家进行解答。虚拟学习社区的建立可以突破现实社区教育的地域和时间限制,以方便、快捷的方式真正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开放,促使新媒体的优势在社区教育中得到最大发挥。

(四)创办网络“学分银行”,加强社区与高校的联合

新媒体视域下的社区教育要求社区与学校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更加紧密,多层次、多维度、多行业的合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社区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中沟通无极限的优势,迈出狭窄的空间,打破封闭的区域限制,使社区教育向多维度空间发展。为此,可以通过创办网络“学分银行”的形式,加强社区与高校之间的联合,并借助高校这一外部力量优化社区教育的渠道与形式,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力。首先,社区教育可以引入“学分银行”的理念,社区成员通过在各类教育机构学习或通过教育部的学分认证考试等多种形式获得学分,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

其次,社区通过与高校互动,达成学分替换协议,根据培训内容与相应课程的对接,实现学分的转换。再次,社区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建立个人学习账户,以便更好地兑换和管理学分。社区成员在网上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在就近的社区学习点参加相关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累积到“学分银行”。社区教育引入“学分银行”这一理念,并实现与高校对接,是其实现专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有助于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社区媒体范文第9篇

而作为市场空白点的社区报在新媒体大唱主角的形势下,更需强化和利用从报纸到网站、移动客户端、小区LED屏等社区全方位传播渠道,采用平台化社区媒体战略,方有望为报纸赢得新市场。

一、社区媒体的发展空间

对于社区媒体而言,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事件无疑是投资之神巴菲特于2012年5月花费1.42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收购Media General旗下的63份社区报。在我国,尽管社区媒体还处于摸索阶段,但仍可以看到其发展的可能和宽广的前景。

1.“母报”的支撑。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地市报多年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报道,拥有多方社会资源,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报社内部的采编、经营和发行等力量,完全有能力在“母报”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地域特征、规模、成熟度与人口素质等因素,在社区开办“二级媒体”,并通过与“母报”的互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将细分市场做足、做透。

2.广告市场的支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高端社区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些社区除了拥有共同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业主收入状况、消费特征与综合素质等无形中为广告商提供了细分的目标受众,被广告客户所看重。同时,社区报在社区发行,又举办社区活动,能获取大量住户读者资料,由此建立数据库,可以吸引更多的社区广告的投入。

3.大型社区的需求。社区媒体的内容主要是报道和服务特定社区居民,从而填补大报的死角,提供使用贴近的资讯,充分反应民意,倡导正当娱乐及活动,产生共通的认同及参与感,促进小区健康文化的形成,塑造高端良好的小区形象。这正是当前一些大型社区的开发者和管理者所需要的。

二、全媒体形态进入社区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使得社区报发展战略不仅拘泥于报纸本身,而必须以社区报为核心和切入点的社区全媒体平台化运作,包含社区网站、移动客户端、LED屏和社区楼道公告栏等。

内容定位上,坚持其他报纸无法替代、拒绝共享的原则,满足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的相关新闻与资讯的强烈需求。即在新闻报道内容上需要专注于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报道和服务信息,以“家”为中心,以“贴身贴心”为特色,以“互动性”为手段。

采编构成上,除依靠必需的专业人才的同时,发动社区居民来提供新闻线索、素材或直接供稿,成为网站版块版主。让社区居民成为新闻的生产者,继而让生产者成为自发的推广者。

广告形式上可以多样化,包括大量开辟分类广告版面,插页广告,刊登零售企业的促销信息,随报赠送优惠券与代金券等。另外,可为社区居民刊登付费的个人信息,像生日祝福、聚会活动与二手商品的买卖等。在拓展广告的赢利空间上,还可以策划社区活动带动广告,谋求报社、社区居民与广告商“三赢”的效果。

总之,创立社区媒体,尽早占据渠道,创新内容与形式,与前所未有的亲近性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可,与社区居民共同成长,成为社区居民接触率最高的媒体,以此确立广告投放的优势地位,是当前形势下实现地市报突围的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孙佳《浅论社区报纸的发展及前景》,《金融经济》,2008年8月5日。

社区媒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社区媒体;校园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67-01

一、传媒大趋势与社区媒体的发展

所谓社区媒体(Community Media)是指根植于各中高档社区内、形成网络化布局的新型媒体。社区媒体按分布地点不同可分为生活社区媒体、商务社区媒体和校园社区媒体等类别。生活社区媒体分布在各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里的住宅区域,商务社区媒体分布在写字楼、酒店、商场超市、健身会所、医院、医药连锁店、高尔夫会所及娱乐场所等地,校园社区媒体一般分布在是各高等院校。

中国媒体发展到现在,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或者拐点的时刻。其一,纸媒消亡论日益突出。这一结论的得出最为直接的原因是新媒体的攻势凶猛,新媒体成为人们获知资讯更为便捷的渠道。而在此状况下,领先于国内媒介发展的西方国家,报刊出现了严重的下滑趋势,报纸阅读量迅速下降,甚至有些纸媒倒闭。其二,就是纸媒式微过程中的新媒体的兴起。在国内,互联网发展迅猛,特别是微博的出现,甚至直接改变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虽然通过此种渠道获知的信息可能是碎片化的。但是,这种改变却带来了一个直接的结果,那就是纸媒的信息传递功能在下降,而纸媒的信息整合、加工功能以及纸媒所传达的态度将在纸媒竞争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在此种情况之下,媒体往何处去,以及如何发展,还处于争论之中,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另一个现象出现了,社区媒体越来越多,并且开始表现出相当的活力。社区论坛,或者区域性、城市论坛,甚至一个居民小区的论坛也在门户网站迅猛发展的时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些活的还相当不错。社区媒体之所以发展迅速,不外乎如何的原因。其一,这是媒体深耕的结果,前段时间号召走转改。此口号更像针对于官媒,但是这一口号也不外是号召媒体能接触到鲜活有生命力的、接地气的信息,而社区媒体在此方面却有先天的优势。其二,社区媒体让每个人有了切身之感。受众之所以为受众,是因为他能够接受某种讯息,而此种讯息,于他有用,哪怕仅是一种谈资,一种乏味生活的调味品。而如果这种信息与他有关,则会看的极仔细,那么社区媒体在此方面的优势毋庸赘言。

二、高校社区媒体的生存空间

那么,该说下高校这一社区了。当下,中国高校扩招,每所校园动辄万人甚至几万人,有些城市甚至兴建大学城,大学城内,高校林立,有十几万大学生很是正常。那么,这群学生以及老师就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年轻、有着较高的知识层次,是媒体的优质读者。而从媒体改造或者影响国民的角度来说,影响这群人,实际上就是在影响和构建这个国家的未来。而从媒体的运营角度来说,这群人似乎没有太大的购买力,这是一块在广告上的短板。但是,他们未来的购买力却是其他群体所不能比拟的。当然,此段时期,这一群体的购买力实际上也不能小觑。于此同时,应该说下社区媒体的载体了,那就是高校校报等校园媒体。每一家高校都有一张具有全国统一刊号的校报,有些地区的有些校报都有广告经营许可证。每家高校还有自己的网站、论坛,甚至有些还有电视台。

校园媒体种类繁多,既有有统一刊号的高校报,也有校园网络,以及媒体的校园版,当然,也有媒介教育的从业者。跟大家进行了一些交流。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高校是媒体特别是社区媒体最好的试验田,但大家都浪费了。按理说,此种状态下,高校这一群体的社区媒体应该相当发达。但是,却远非如此。拿高校报来说,有些学校甚至还在出半月报甚至是月报,山东出版周期最短的校报不外乎是潍坊学院的周二报,这对于一张新闻纸来说,周期实在是有些长。而在媒体运营以及新闻制作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更是与社会媒体相差甚远,具体表现无需赘言。

当然,这种局面的造成,有一种说法是,造成高校媒体落后的原因在于,其主要任务是宣传。这似乎在理,但持此论调的人似乎忘了,宣传绝对不等于灌输,宣传也更不能僵化,好的宣传形态以及形式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作为高校媒体特殊的受众来说,这更是应该值得思考的。此外,对于有新闻专业的学校来说,如果本校没有一张能够说的过去校园报纸,没有一个像样的校园网站、校园论坛,而去说自己培养的学生具有多强的传媒从业能力,似乎有点牵强。

而相反,有些学校的校园媒体,特别是学生媒体做的都十分出色,比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清新时报》,无论是其新闻采编制作还是采编人员所具有的眼界乃至于视野,都丝毫不逊于社会媒体。他们甚至还推出了移动平台客户端,这是很多社会媒体都没有做到的,但清华的这群学生却做到了。

上一篇:流媒体播放范文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制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