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15 01:19:27

社区建设

社区建设范文第1篇

住的社区。总的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社会,其社区结构类型一般为社会分层型,与此相反,在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社会,其社区结构类型一般是自然产业型。

由此可见,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社区结构状况密切相关。从静态角度看,一定的社区结构状况是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从动态角度看,社会发展或社会转型必然带来社区变化或社区转型。那么,当前中国社会的社区结构类型究竟是自然产业型,还是社会分层型呢?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前中国社会的社区正在从自然产业型向社会分层型转变,其具体表现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住宅的商品化而出现了楼房区、别墅区等不同等次的居民住宅区,这些新生的社会分层型社区虽然在我国城市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它反映了社区结构演变和发展的趋势。这种社区转型给社区建设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从当前中国社会现状看,这种影响至少表现为如下方面。

首先,社区转型将使社区建设主体发生变化。在自然产业型社区模式中,社区建设的主体主要由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和居民工作单位三部分构成。而在社会分层型社区模式中,社区建设的主体主要由社区居民、社区管理者、物业开发或管理者三部分构成。这两种模式,从外延到内涵,从现象到本质,都存在许多不同从外在表现看,两种模式中的第三构成不同,即前一种模式中是居民工作单位,后一种模式中则是物业开发或管理者。这种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条件及其运行机制的不同,因为前一种模式中的居民工作单位一般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居民福利房的提供者,而后一种模式中的物业开发或管理者则一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商品房的提供者;从内在涵义看,两种模式中第一构成虽然都是社区居民,但前一种模式中的社区居民只是福利房的享用者,后一种模式中的社区居民则是商品房的享用者。相对来说,前者的主体意识要弱于后者;从内在联系看,两种模式虽然都是由三部分构成,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同。相对来说,后一种模式中三者之间的关系除了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其具体表现是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物业管理者和物业享用者(居民)存在一种投入与回报的交换关系:一方是通过经济投入而获得非经济回报,另一方则是通过非经济投入而获得经济回报。这种经济联系的持续和有效又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

其次,社区转型将使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发生变化。社区转型必然导致社区建设运行机制的变化,这是因为在自然产业型社区模式中,社区建设运行机制主要是行政化管理机制,而在社会分层型社区模式中,除了行政化管理机制外,还出现了市场化经营机制。在社区转型过程中,如何在行政化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运作好市场化经营机制,还在探索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譬如武汉百步亭花园社区就为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和体制创新。从管理机构看,武汉百步亭花园社区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是由来自于物业开发者(物业开发公司)、物业管理者(物业管理公司)和物业享用者(居民或业主委员会)三方构成的新型管理机构。从运行机制看,武汉百步亭花园社区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企业主导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从行政化管理为主向市场化经营为主的转变,从而出现了社区建设主体各方多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良性互动的局面。笔者认为,“百步亭模式”既体现了社区发展的方向,又是当前中国社会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理性选择。

社区建设范文第2篇

一、什么是社区

社区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原意为“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通常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社区概念有以下几点基本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域界限或聚集场所;第二,社区都有一个人口群体;第三,社区都有一个能维护该地域和人口群体公共利益与秩序的管理组织;第四,生活在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在西方国家,社区大多是自然形成的。而在我国,出于可操作性考虑,政府将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界定为社区。近几年有些城市或城区将居委会管辖区域界定为社区,还有些城市或城区在街道和居委会之间建立社区组织。显然,以居民关系比较密切、共同利益较多、联系比较频繁的社会群体居住地为依据划分社区,更接近国际标准。

二、国外社区发展的特点

纵观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寻求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中,大都经历了由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到重视社会发展、强调社区发展的演变过程。本世纪50年代初,针对一些国家把谋求本国经济发展甚至单纯的“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政策目标所产生的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引发的政治动荡、社会冲突,联合国经济理事会在其通过的390D号议案中,提出了社区发展的设想,即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政府机构与社区组织的通力合作和社会互助,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1952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了“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1954年改为社会局社会发展组),来具体负责推动全球特别是落后地区的社区发展运动。由于社区发展是立足于人们的生活区域,直接针对特定社区的需要、问题而谋求解决之方和发展之道,从而有助于使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社区自身的具体行动来得以实现。因此,经过40多年的实践,世界社区发展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时至今日,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执行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社区发展已形成新的世界性运动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不仅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而且给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首先,高科技的发展带来高效益、高速度,带来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各个企业都要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员增效。预计在21世纪的发展中,电脑、机器人、信息网络的普遍使用,将使蓝领和白领工人的岗位不断被机器人所代替。第二,就业人员劳动时间在不断缩短,业余时间将不断扩大,社区成了人们业余时间的重要活动领域。第三,网络公司和虚拟企业的大量出现,使很多人在网上办公而不到公司上班。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形成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一个新的舞台。美国有些学者估计,如果美国不加强社区建设,这个社会就将倾斜。一方面是公司带来一些人的高收入,另一方面是失业带来一部分没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区人越来越多,又不加强管理,社区将是恐怖组织滋生的土壤,大量恐怖组织将在21世纪滋生,他们扰乱高科技的发展。一个是高科技发展,一个是社区问题,是人类21世纪必须解决的两大课题。

西方学者提出来对21世纪社会进行区分,分成三个领域,一个是政府领域。是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为指导,政府官员不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否则必然导致腐败。资源主要是税收。用这个资源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二个领域是市场体系,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政府对这个领域要宏观调控,但不能直接干预,通过经济、法律的杠杆对企业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自身发育的种种弊端。第三个领域是社区,社区是以人为本,互助互利、奉献爱心、民主自治,这是社区的原则。社区强调居住的环境要以人为本,使环境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里不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领域,如把市场原则带入社区,那老弱病残就更没法活了。这里通行的不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奉献爱心的原则。

三、我国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工作始于1986年。当时,为了配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民政部率先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活动,第一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到政府的实际工作中来。此后,社区服务工作迅速在全国展开,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不断拓展。由于它在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居民群众解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深受社区居民欢迎,而且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次将“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

1991年5月,针对当时城市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职能弱化,难以承担教育市民,提高市民素质任务,以及社区服务范围过宽,仅仅依靠民政部门管理力不从心等状况,从改变政府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适应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出发,民政部在社区服务的基础上,又提出在城市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社区建设主要包括: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经济、甚至社区就业等多项内容。它的实施标志着社区工作已经由原来比较单纯的“服务”走向全面推进的新阶段。1998年7月,配合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调整,国务院正式赋予新组建的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指导社区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的职能,从而使我国社区建设有了制度上的保证。从地方社区建设的实践看,许多大中城市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社区建设管理组织模式,并形成了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为主要特征,兼具各地特色的社区建设管理组织模式。

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为了探讨并逐步完善城市社区建设思路,研究、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试点引路、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全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选择了经济条件好、工作经验多和创新精神强的10个城市的11个城区作为首批“社区建设实验区”,以期探索中国式社区建设模式,并为其他城区提供经验。

四、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目前,广大干部对社区建设问题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需要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识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首先要认识到加强社区建设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社会管理功能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应该由企业和社会承担的职能逐步转给企业和社会。企业要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就必须把过去所承担的大量社会职能逐步分离给社会。政府和企业分离出来的这些社会职能,除了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化的服务实体承接一部分之外,大量的需要城市基层社区来承接。所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推进社区建设。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把社区问题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提了出来。在它的第八个部分,做好减员增效,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这部分中指出:逐步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由社会福利机构发放。人员由社区管理,认真落实企业离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因此,抓好社区建设已经成为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社区建设范文第3篇

现在,我代表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对全区社区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

一、近年来的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强化服务功能,构建和谐市中”这一目标,积极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省社会文化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加强社区基础工作。一是深入推进社区“A”型管理体制改革。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城市社区“A”型管理体制,形成了以社区党总支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为议事机构、社区服务站为执行机构的“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模式。社区三个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社区组织的系统性、协调性明显增强。这一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得到国家民政部和省、市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二是大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先后投入1836万元,建成星光老年之家28处,建筑面积达1.43万平方米;筹集资金900万元,对20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服务用房进行了改造,全区社区服务设施总面积达到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亿元。城区73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面积由原来的平均不足15平方米达到目前的82平方米,社区服务用房面积平均达到263平方米。另外,还为社区居委会配备了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并按照每千户每年1万元的标准为社区拨发办公经费,社区专职干部的工资补贴也由*1年的每月不足400元提高到目前的1586元。三是不断优化社区干部结构。在深入推进社区居委会直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采取招聘、选派和竞争上岗等方式,对社区干部队伍进行调整优化。目前,全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达到35.8%;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党员占33.6%,40岁以下的占61.5%,高中以上学历的占87.6%,初步实现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由“事务型”向“知识型”的转变。

(二)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大社区卫生投入,自*3年以来,按人均1元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目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3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社区卫生工作站16个。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大力实施惠民医疗工程,对特困群众就医实行“三免六减”等优惠政策,累计为2759人次减免医疗费用5.9万元,免费提供诊疗费用和药品15.8万元。二是不断推进社区文化事业。自*6年起,按照人均1元的标准设立了社区文化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社区文化建设。目前,已有7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38个社区建成了1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全区群众性社区文化队伍达到157支。大力加强社区文化队伍专业化建设,定期为社区文化团队聘请业余文化辅导员,帮助进行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协调工作。目前,全区社区业余文化辅导员达到61人,社区文艺骨干1000余人,平均每年演出500余场次,丰富了社区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进一步健全残疾人服务网络。通过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在全区设立了5个区级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15个街道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168个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初步形成了区、街、居三级残疾人康复网络,累计为812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治疗服务。建立了残疾人法律维权工作网络,为社区贫困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开展残疾人救助帮扶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物品价值410余万元。四是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加强志愿者协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区志愿者协会—街道志愿服务联络站—社区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队(团、组)”四级组织管理体系。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志愿服务站84个,注册志愿者2.27万人,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274支,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志愿服务。五是进一步优化社区环境。以美化、净化、绿化、优化社区环境为目标,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认真实施居民小区综合整治,积极开展造绿工程、容貌工程等,社区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创建了一批文明和谐、环境优美的特色社区。六是不断加强社区治安管理。以创建安全文明小区为抓手,不断加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健全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综治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覆盖社区、配套联动的群防群治网络,社区治安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三)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一是强化社区便民服务功能。坚持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强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中心(站)建设,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以家政服务和物业管理为重点的服务项目达到了10大类246项,初步形成了快速、便捷的“十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同时,以政务中心为平台,深入推行为民服务制,为民服务事项达到了4大类255项。截至目前,区政务中心共为辖区居民和驻地单位办理各类代办事项近11万件。二是培育社区服务品牌。按照“积极引导、精心培育、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立足区情实际,整合辖区资源,先后创建了热心大嫂、称心家政、靓家园物业和太阳花亲子园等8个全市社区服务业知名品牌。在服务品牌的强力带动下,我区社区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7年,完成社区服务收入2596万元,实现利润626万元。三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建立健全社区老年人服务档案,全面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并按照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施行分类服务。通过设立社区室、学习阅览室、健身活动室、日间照料室等老年人活动场所,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保健、康复等活动,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敬老院管理,全面改造区敬老院的硬件设施,加快十六里河和党家街道办事处敬老院建设。*7年,我区被评为养老服务社会化省级试点单位,并被推荐参加“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先进单位”评选。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与上级要求相比、与群众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社区建设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管理服务机制还不健全,社区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一步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社区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区建设社会化,社区服务市场化,社区管理科学化,社区功能现代化”的要求,以建设和谐社区为方向,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目标,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深化社区居民自治,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努力建设组织领导有力、管理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完善、治安秩序良好、环境整洁优美、生活便利舒适、文体活动丰富、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建设“金融商务市中、洁净宜居市中、文明和谐市中”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居委会为基础、以服务站为依托、以民间组织为载体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根据社区党员的构成和分布情况,深化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切实加强对在社区居住、工作的党员的管理,使党的建设延伸到社区各方面、各领域。二是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全面贯彻落实《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务、财务公开等规章制度,规范社区直选的程序和方式,努力实现社区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今年五月中旬至六月底,我区将进行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各街道办事处可根据本辖区实际,在对社区规模进行适当调整后再进行换届选举。换届中,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把综合素质高、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选进社区居委会班子。三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培训、资格认证、综合考评和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四是加快社区民间组织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多形式、多渠道兴办社区服务、文体、卫生和慈善救助等社团组织,吸引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加强“村改居”社区建设,积极推进村委会向居委会、农民向居民、农村经济组织向城市经济组织、农村村落向城市社区的转变。

(二)进一步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服务基层,深化社区为民服务机制,切实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要通过规范服务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变“分散办事”为“集中理事”,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形成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的社区为民服务网络,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一是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加大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力度,积极向“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努力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二是繁荣社区文化事业。以完善区、街、社区三级文体网络为重点,加快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区群众文体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进一步营造和谐健康的社区文化氛围。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事业。积极整合社区市民学校、老年大学、青少年教育中心和社区图书室等教育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的信息化水平和远程教育能力,逐步构建起区、街、居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四是推进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善社区卫生医疗条件;认真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规定,及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计生服务。五是加快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充分发挥社区服务中心和星光老年之家的服务功能,完善以居家养老为核心,养老服务机构为补充,志愿者服务与专业服务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六是深化“平安社区”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不断完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健全社区安全防范体系;深入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将法律服务与矛盾调解、宣传教育、安置帮教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力争三年内在街道、社区基本构建起横向联合、纵向沟通、优势互补的法律服务体系。七是打造环境优美的宜居社区。以迎接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大力开展居民小区整治,积极推进城管重心下移,不断提高社区绿化、美化、净化水平,为辖区居民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各街道办事处要立足辖区实际,实施工作创新,积极培育典型。*8年年底前,每个街道办事处要至少打造1-2个有特色、有影响的新型和谐社区。

(三)大力加强社区基础建设。一是合理调整社区规模。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有利于社区资源整合、促进社区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现有社区规模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社区规模原则上在3000户左右。对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的社区,要严格按照3000户左右的标准重新划分管辖范围;对辖区内的新建小区、尤其是高档住宅小区和无单位管理的家委会要及时纳入社区居委会管理范围,并按照3000户左右规模成立新的社区居委会,以确保城市基层管理不留空白。二是保证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将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改造规划和房地产开发计划,严格实行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与新建住宅小区、旧城改造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对老城区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由区政府牵头,有关街道办事处、规划、建委、房管、行政执法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调剂、新建、改建、共建、租赁或置换等形式,尽快达到150平方米的标准。对通过努力达标的社区,除市民政局拨付的资金外,区财政将拨给每个社区5万元的专项配套资金。三是提高社区专职人员的保障水平。从*9年1月起,对未纳入养老保险的社区专职成员,将按照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的有关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以解决其后顾之忧,确保社区工作能够“招进人、留住人”。四是整合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将各街道办事处原有的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劳动保障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统一整合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提高其综合服务水平。到*9年年底前,力争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均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区社区服务中心扩大到3000平方米以上。

(四)不断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思路,通过市场引导和龙头企业带动,促进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我们必须明确,提供社区服务的主体是企业和各种民间组织,作为政府,要转变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优化社区发展环境上来,通过制定扶持和优惠政策,吸引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兴办社区服务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市场引导社区资源配置,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促进“十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进一步完善。要以热心大嫂、中房物业、太阳花亲子园、称心家政、靓家园等服务品牌为依托,对辖区内现有社区服务项目进行挖掘、整合,通过制定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便民维修、医疗保健、法律咨询、就业培训、助老托幼、市民学校等多种社区服务项目,形成覆盖全区的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

同志们,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着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区上下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解放思想、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动社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建设“金融商务市中、洁净宜居市中、文明和谐市中”做出积极贡献!

社区建设范文第4篇

1、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健全,干部队伍基本符合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素质有较大提高;

2、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并上墙公布;

3、制定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居委会依法组织居民在社区内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居务公开等民主自治活动。

4、社区内各单位、团体、部队都能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各尽其职,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工作关系融洽。

5、社区工作经费有保障,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并配备电话和微机。

二、社区环境整洁优美

1、重视环境保护,环境质量良好。社区内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治理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排放标准。居民住宅无“五乱”(乱停乱放、乱丢乱挂、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摆乱卖)现象,社区内外环境整洁、规范。

2、社区街容街貌整洁、美观,道路平整、畅通,路面硬化率100%;路灯、公厕、垃圾收运站等公共设施齐备、完好,垃圾收运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门前“三包”落实;社区内消灭“四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绿化、美化布局合理。新建居民区绿化、美化有规划、有投入,有花坛、绿地,社区内四季有花、四季长青;旧区改造和老居民区结合实际,见缝插绿,发展立体绿化、庭院绿化、家庭绿化;社区内建设小广场、小公园,主要区域有雕塑或建筑小品,精心构筑街景文化,社区内各单位的绿化指标要按照《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执行。

4、社区内有线电视到户;楼道内照明设施完好;无饭店油烟、街头烧烤、卡拉ok噪音污染,无流动摊贩以及早、夜市占路现象。

5、社区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管理规范,无乱停乱放现象。

三、社区治安秩序优良

1、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落实,社区内至少配备一名社区民警,社区群防群治组织健全;物业管理公司建有专门保安机构,设立专职保安队伍;专、兼职治安联防队伍人员落实,值班、巡逻人员到位,治安防范形成网络;流动人口管理规范;防火,防盗、防事故措施落实。

2、社区治安秩序良好,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和影响恶劣的刑事案件,居民有较高的安全感。

3、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形式多样。人人知法守法,依法办事,自觉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社区民事纠纷减少,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落实。

4、积极开展“安全小区”和“无毒社区”创建活动,居民对创建安全小区和无毒社区知晓率达70%以上。

四、社区服务优质

1、服务设施较完善。社区建有一个场所固定的社区服务站,有一个100平方米以上的老年服务、活动场所,有居民文化体育活动室;

2、服务项目较齐全。社区服务站针对社区居民需要开展了各种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和居民求助服务活动,其中福利的项目不少于2项;

3、建立了一支以青年团员、中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人员达到本社区居民的1%,80%以上的志愿者每月义务服务不少于2次,为社区内的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服务;

4、物业公司为小区居民(业委会约定)提供服务,居民投诉少,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业主)要求,满意率较高。

五、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多样

1、社区内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2、有文化、体育活动室,内有图书,报刊、杂志和健身器材,有固定的居民阅报栏,实行无偿或低偿服务;

3、露天有一处社区居民健身路径(或场地),设置必要的简易活动器材;

4、有组织地开展居民文化、艺术、体育活动,群众性,季节性、娱乐性文化活动丰富健康,社区居民参与率达50%以上。

六、社区社会道德风尚良好

1、全体居民民主制定“社区居民公约”或“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在社区固定场所向全体居民公布,并得到较好的落实。

2、采取多种形式在社区、居民小区、楼院开展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影响面广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成绩显著。社区内遵纪守法蔚然成风,邻里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

3、倡导和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实行计划生育,社区无计划外生育。

社区建设范文第5篇

八一路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繁华的八一路地段,社区是市房管处近年来按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将部队营房开发的街道,面积约10多万平方米,总人口有3412人,各类门店商铺613家,在此就业2620人,其中青年2400人、占90以上。是以商业为主的混合型社区,人员结构复杂,外来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八一路社区坚持以社区团建为基础,以社区服务项目为重点,围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社区环境,完善的社区服务,形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提高社区青年素质”这一总体目标,在社区内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开展“青年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夯实基础,为创建提供有力保障

为加强青年文明社区建设,八一路社区首先是把加强了社区团组织建设。并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加强社区团支部建设,加强对社区内团员的教育和管理,逐步实现团员“一个身份,两个舞台”的教育管理机制。充分整合社区青少年工作资源,履行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职能;发扬“全团带队”的传统,以团建带队建,加强社区少先队工作,以就近就便的原则建立少先队大队、中队、小队,并建立一支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使社区团支部成为动员和组织青年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堡垒。

二、狠抓重点,确保创建取得实效

他们在充分发挥青年的所能和团组织所能的基础上,结合社区需求特点,积极地、广泛地开发社区服务项目,包括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以及社区管理等多方面的项目,尽可能地满足社区所需。

⑴抓好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即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组织、动员社区广大团员青年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在社区开展医疗义诊、健康咨询、干洗、家电维修以及环境美化、楼道清洁、帮扶孤老等诸多便民利民服务。迄今为止,参与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的青年达1250人次,开展了各类各级服务252次,为36名孤寡老人提供了扶助和便利服务,为81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优质、优惠服务,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⑵抓好社区“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积极倡导、发动社区青年服务网点开展多项优惠、优质服务。如:他们组建了由16名青年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和由12名青年组成的保卫队,他们在社区中实行24小时值勤制,与社区民警一同处理社区纠纷,仅20__年上半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7起,杜绝了“黄、赌、毒”现象,确保了社区的稳定和繁荣,保持了“全国购物放心一条街”的荣誉。

⑶抓好社区援助服务。今年7月,他们以“援助贫困大学生”为主题,动员组织辖区青年共同参与帮扶社区贫困大学生活动,仅松妮总部、三根草酒家、苗家寨酒家青年捐款就达20__0余元。

⑷抓好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就业服务。他们依托社区资源,大力开展对社区青年的教育、培训和就业等服务,努力提高青年素质。如今年9月,他们组织了社区20名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再就业培训,学习内容有《劳动法》、《家政服务》、电脑等知识,通过培训,20名下岗失业人员上岗率为100。

⑸抓好内容丰富、主题多样、形式各异的“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活动。一是他们以“反对、破除迷信,崇尚科学、传播文明”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科技创新活动等,并与“青年文明社区大家乐”结合起来,以宣传教育、社区文化、主题读书、青年志愿者帮教等形式,充分发挥青年在反斗争和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形成了强大声势。二是与街道团委联合,动员社区门店共同参与“以人为本,服务社区”为主题的活动,如在他们的动员下,拓普公司、芳园家电公司每周都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既提高了青年人素质,又使他们培育了良好的服务社区意识。三是在国庆前夕,以赞美人民为主题,开展了社区军旅歌手大赛,大赛参赛人员达5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⑹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组织青少年培训,以开展争创“无毒社区”、“无社区”、“无家庭暴力社区”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因地制宜依托165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形成了“军地共建、共驻共管”的工作格局,、吸毒、家庭暴力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辖区内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经营户在此安居乐业,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通过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教育年青人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和卫生;组织年青人每周五为街道进行大清洗,保持了街道整洁,无乱摆、乱停现象,美化亮化净化了社区环境。

社区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区建设;香港;经验;社区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已被列为我国城市管理和城市民政工作的重心,同时也成为了理论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全国较早推进社区建设的城市之一,沈阳市在社区建设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并以其独特的“沈阳模式”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群众要求的不断提高,沈阳社区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如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但目前沈阳绝大多数社区中居民对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并不高;目前沈阳市的9200多名社区干部不论是文化素质还是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都良莠不齐;工作人员干好干坏都拿一样的工资;相当一部分社区的硬件设施标准不高等,这一切都成为我市社区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如上问题,使沈阳市的社区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拟对香港社区建设进行分析,总结出可供沈阳借鉴的措施,以期为沈阳社区建设尽绵薄之力。

一、 沈阳社区建设的成就

沈阳市的社区建设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取得丰富经验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早在1997年,市委、市政府就将居委会建设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至今,沈阳社区建设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形成了著名的“沈阳模式”。具体说,沈阳社区建设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社区建设思路

沈阳市社区建设起步较早,而且市领导高度重视,曾多次从市委、市政府中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组织专人赴外地和国外进行了考察学习。因此,沈阳在社区建设方面较早就形成了明确的思路。这一思路是:以居住地为特征,以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以提高居民生建立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以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手段,有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方参与、群众自治管理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社会化自治管理的运行机制。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1999年内,在全市普遍建立起新型的社区组织机构,初步构建社区建设的框架;再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理顺社区的各种关系,完善、规范社区功能,使全市社区建设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2.合理地定位和划分了社区

沈阳市把全市原有的2753个居委会,重新调整划定为1277个社区;市内居委会的管辖规模由平均523户,增加到1264户。合并重组后,社区的布局更加合理了,社区资源更加丰富了,社区的功能更加完备了,许多在过去的居委会难以做到的事情,如警务室、医疗室、活动室等,在如今的社区成为了平常事。此外,对社区的划分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社区的划分更趋合理。过去,居委会没有体现地缘的特点,现在划分新社区的依据主要是以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的资源配置、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感。重新划分后的社区,社区的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居民的认同感也增强了。

3.建立了新型社区组织体系

沈阳社区建设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探讨出了一套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这也是“沈阳模式”的精髓。主要内容是:一是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即“决策层”。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代表组成,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决定社区的重要事项,包括选举社区干部。二是建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即“执行层”。社区管理委员与居委会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成员由招选人员、户籍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等组成,对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社区管理委员会下面,按照社区建设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下设了治保调解、环保卫生、文化教育、计生妇女、保障服务、财经管理等工作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教育、服务、管理和监督”。三是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即“议事层”。协商议事委员会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单位代表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在社区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对社区事务的协商、议事职能,有权对社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四是组建了新的社区党组织──即“领导层”。同时,还初步建立了由“楼、院长”、“单元组长”、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组织工作网络。

二、 沈阳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硬件设施短缺

沈阳市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社区建设,不断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基础薄弱,有些新建社区仍存在资金短缺、硬件设施缺少的问题。前几日《辽沈晚报》上刊登了一篇报道沈阳社区建设的文章,文章上说,在最近一次市里对各区的社区的检查中发现,还有一些社区没有活动室,很多社区缺少健身设备,有些设备已经严重破损,有名无实。

2.社区工作人员素质仍偏低,管理粗放

目前,我国社区干部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现象普遍存在。虽然沈阳在社区建设中比较注重工作人员素质问题,在人员选拔中进行了公开招聘,但仍存在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据全市13个区、县(市)统计,虽然社区干部的构成已由原来以离退休职工为主,转变为“多元化”的结构,但离退休职工仍占到41.6%,其它人员占13.5%,其中高中以文化的占70.5%,大专以上文化的只占24.5%;平均年龄45.1岁。而且,目前沈阳市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还比较粗放,没有引进激励机制; 9200多名社区干部不论是文化素质还是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都良莠不齐;工作人员干好干坏都拿一样的工资。

3.社区功能尚不完备

社区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应具有多种功能,而沈阳的一部分社区先阶段功能尚不齐全,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等社区建设的内容在社区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整合,社区建设的潜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此外,从社区居民自身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居民缺少参与公共事物管理的热情等问题。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居民对社区的关心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但是仍有相当一些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居民在自治中的权利和义务不甚了解,虽然长期生活在社区,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属于居民自治的主体,相当多的社区居民特别是中青年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自治很少。

三、 借鉴香港经验,进一步推进沈阳社区建设

1.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

香港政府早在1972年就颁布行政指令,规定今后所有接受政府资助的社会工作员工,都必须接受专业的社会工作的训练。现在,在香港,“社工”一职已发展到非常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程度。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成员与从事经济、行政、教育等工作的成员一样,须经系统的专业训练,获得专业文凭才能就业上岗。香港在社工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沈阳学习。沈阳现有的920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有高等教育文凭的已经占到一定比例,但距离专业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大陆自1987年开始设置社区管理专业,现全国已有数百所高校设立了社会管理相关专业,每年培养的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达几千人。沈阳今后在招聘社区工作人员时,可以多选拔这些专业人才,以逐渐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从而促进沈阳社区的快速发展。

2.挖掘社区潜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在香港,从事社会建设的部门较多,包括民政事务局、社会福利署和警务署等。服务对象从幼儿、青少年、成人到长者,从残疾人事、患病人事到孤寡老人、单亲妇女等等。服务领域涉及劳工、就业、教育、医疗、保健、家庭及扶贫等。总之,香港社区的服务内容非常丰富。反观大陆,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社区却承担了太多的行政职务,基本上成为了政府的“腿”,使其应有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沈阳社区建设虽已走到了全国的前列,但仍存在社区功能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学习香港社区建设的经验,还社区的本来职责,减轻其行政负担。同时,政府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

3.加强宣传,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组织

在香港,人们参与社区工作的热情很高,据统计,香港自愿服务人员即义工占香港总人口的20%,大约100万人。这和大陆参与社区工作的居民较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在香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很多,它们承担了很多社区服务工作。香港政府在社区中发展主要扮演政策制定、资源提供和服务监管的角色,而具体运作多由民间组织实施。负责社区工作的民政事务局着重抓好社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对各互助群体、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中介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本身很少直接提供社区服务,这样不仅可降低政府社会管理的成本,提升服务效能,而且能使政府“轻装上阵”,社区居委会便得以从根本上脱离政府事务工作的困扰,真正回归到为居民服务的本位上来。因此,学习香港经验,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号召人们参与社区自治和活动,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发展社会服务力量,扶持社会服务组织,吸收民间资本参与社区建设,是沈阳社区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林志凯. 香港社区建设经验给深圳的启迪[J]. 经济前言,2004,4:18-20.

[2]李振发. 关于沈阳市社区建设情况的汇报[EB/OL]. 中国社区建设网,2003-5-2.

社区建设范文第7篇

(一)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是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

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民生,民生问题关乎群众的“幸福”,做好民生工作就是做好群众工作。社区是社会最基本单位,能准确了解群众诉求,社区服务与广大居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直接相联系。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好维护群众利益。

(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社会稳定的根基在基层,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有助于促进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为社会稳定创造基础性条件。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从社区开始,建立解决问题的基层机制,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城乡社区建设的情况看,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建设也面临一些困难,在体制、理念、政策等方面依然存在制约社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影响了社区建设进程。

(一)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定位不清。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但由于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责模糊,服务功能错位,社区服务业发展比较单一,削弱了其应有的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主要是由于基层政府管理的边界不清,造成社区组织承担了许多不该承担的职能,侵蚀了社区自治的空间,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到很大限制。如不少地方社区建设基本上以解困济贫、解决孤寡残困人员和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困难为主要内容,缺少集教育、生活、娱乐、保障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社区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实现社区全方位建设方面做得不够。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需要回归社区,原有的单位组织管理网络被逐步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以至于出现了管理缺失的现象,同时也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不少难题,大大增加社会治理成本。

(二)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社区原有基础设施较少,工作场所多是租用或借用,条件相对简陋,办公用房普遍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同时,社区活动场所严重不足已无法满足当前民众生活的诸多要求。要保障社区的办公条件,解决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问题非常严峻。社区建设经费及办公经费短缺,也是困扰社区开展正常工作的主要问题。资金投入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建设的“瓶颈”。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和缺乏统筹规划,已影响到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建设,导致社区服务设施不全,影响社区服务和活动的开展。

(三)城乡社区服务人才十分缺乏。

做好群众工作,关键在干部,社区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社区治理水平。社区干部中年富力强、文化层次高、懂得现代管理知识的较高素质人才还相当缺乏。主要是缺乏激励机制,待遇低,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才。同时,社区中许多人力资源也没有得到发挥,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社区人才队伍素质亟须提高,社区人才结构亟待优化,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能力亟待加强。

(四)城乡社区治理思路不够明晰。

由于自治理念不清,目前仍有很多社区工作负担过重,承担大量行政性工作,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在带领社区居民建设和谐社区中的凝聚力和协调力。有些社区成员对社区建设这一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知之甚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调动起来,使大量的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现阶段城市的社区服务已经发展到对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务,而社区社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又因重视不够和受政策影响,成立和运作门槛设置较高,导致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缓慢,难以满足社会管理要求。

三、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社区功能定位,明确社区服务职能。

“社会千条线,社区一根针”。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肩负着基层自我管理的任务,肩负着几十种服务功能。从国际社区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实践来看,社区建设必须依托于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这方面,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为加强社区组织管理,发挥基层社区组织作用,在政府部门专门设立职能管理机构,直接从政府部门中选派公务员到社区任职等,政府则通过对社区组织的物质支持和行为引导,来把握社区的活动方向。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划定基层政府与社区边界,赋予社区自治功能,科学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职能,大力推进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建设,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行政推动等措施,加快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大力开展社区救助、就业、卫生、养老、计生、文体、教育、安全及生产生活服务,搭建面向社区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使社区居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定向、便捷、周到的服务。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鼓励社区兴办居家养老服务等福利服务项目。要优化社区布局规模,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切实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服务条件。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加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在办公用房上,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通过立法来解决社区工作用房、居民公益设施建设问题。新加坡国家设有住宅发展局,早在1967年,该局就制定了“土地所有权法案”,其中规定,由开发商建设的公共组屋,每栋楼底层都不得安排住户,而是用于开设商店或娱乐室,供居民休息、娱乐和购物之用。因此,要切实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乡社区公共用房建设,将社区工作用房、服务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专项规划,根据社区布局,在综合考虑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办公用房面积、地点、结构,配齐公共配套设施,建议可在土地出让时,将社区办公用房建造设置为前提条件,由受让方负责建造,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在保障措施上,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将社区建设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社区基础设施项目扶持资金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国外社区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资助、基金会和私人捐款,以及收取的服务费用。在加拿大,政府拨款占60%左右,捐助占11%,服务收费占29%。我们可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建立多渠道的社区资金投入机制,采取共驻共建、社会支持、街道自筹等多种形式,筹措社区建设管理资金。

(三)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创新社区服务模式。

社区信息化不仅能显著提升社区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大大提高社区居民的服务满意度。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应加快社区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功能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被动应付型向主动创造型转变。为此,要把社区信息化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网络。在社区服务上,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综合各类服务资源,建立完善社区服务行业信息平台,开设热线电话和社区服务网站,提供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水电维修、房屋工程、房产服务、法律指南、劳动结业、教育培训等多种服务信息。要大力支持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社区服务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提供更加便捷的社区政务、商务服务,着力推动“平安社区”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建立激励考核机制,稳定社区人才队伍。

要完善优秀人才服务社区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参与社区管理工作,积极为社区人力资源提供施展空间。在干部待遇上,建议在继续强调社区干部的奉献精神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把报酬与工作岗位、工作实绩、年终考核相挂钩,建立由基本工资、职务津贴、值班补贴、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奖等组成的工资报酬形式,提高工资水平,以进一步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同时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选聘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热心于社区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充实社区干部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要积极探索城乡社区用人机制的改革,广泛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事城乡社区工作。要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满足社区日益多样化、方便化和家庭化的卫生服务需求。要积极动员、广泛发动,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社区居(村)民开展自助互助服务,不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促进形成强带弱、富帮贫、老帮小、我帮你、你帮我的社区和谐新风尚,使社区潜在资源都集聚到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上。

(五)发挥社会力量,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社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社区成员,社区成员的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推进社区建设,必须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建设如果缺乏社区成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的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就不能说是成功的。政府与社区及非营利组织、企业建立密切合作、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政府引导支持、社区和非营利组织主办、企业通过市场提供多样化服务,是国际上社区发展成熟的组织模式和重要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制定促进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立足社区,以社区居民为参与主体,着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组织,强化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管理和服务。同时,要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其管理和服务的社会责任。在组织建设上,要依照《居委会组织法》,强化自治职能,抓好居委会基础制度建设,把社区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使社区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城乡社区打造成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平台,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社区建设范文第8篇

市委决定,从今年起,把城镇社区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专项推进。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抓好社区建设、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会议,就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构建和谐平安**贡献力量。刚才,梁淑琴副市长宣读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姚云峰副市长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全市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和喀喇沁旗四个重点推进地区联系各自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讲的很好,希望抓好组织实施。

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在统一思想中奋发有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区建设的总纲。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只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才能在更高的层次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使社区工作扎扎实实得以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先,推进社区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举措。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全部生命和活力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抓好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实实在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今天,大量社会管理、社会服务需要在社区体现,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社区来解决,城镇社区已成为城市的社会基础,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阵地。巩固这一基本阵地,就需要我们扩大党的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保障作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就需要强化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就需要把政府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社区真正得到转变和提高,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其次,推进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社区是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区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结构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日益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社区居民的需求就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和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就要把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社区,落实到居民的心里;就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使社区各类人群、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和发展。

第三,推进社区建设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检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各项具体措施和办法的推行、落实和完善,要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改革的好与不好、服务的是不是到位、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社区、社区居民的评价和满意度是最根本的检验。推进社区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行政职能的转变,必将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推进社区建设是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民主建设的推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自治是广大城市居民直接行使民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切实有效地保障社区组织的自治权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城镇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起着各级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无法取代的基础性、前沿性作用。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强化法制观念,使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社区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中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完善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抓好社区建设工作。

二、抓住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寻求突破

社区建设是一项内容繁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有关要求。姚市长刚才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我市城镇社区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氛围,在设施建设、服务群众、推进民主、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标准,任务依然艰巨,面临困难不少,工作压力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一)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一核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我们抓社区建设,必须要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个核心。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是配强班子。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社区党组织班子。社区党组织班子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起着思想导向和决策指挥作用。我们要象抓处级班子、科级班子一样,抓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那些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群众认可、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配强其他班子成员,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功能,努力把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

二是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实现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一个好的思路至关重要。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主动地适应社区居民的新期待、新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吃准上情、摸透下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条符合社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要善于在具体工作中研究、把握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及时安排、提供到位的服务,要把管理、服务与教育、引导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到群众中。

三是发挥作用。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就是要发挥促进发展的作用,领导和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公益事业等各方面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就是要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做到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凝聚到建设和谐社区的具体任务上来;就是要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牢牢抓住场所、经费、待遇这一关键。场所不足、经费不够、待遇不高,是当前社区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占到77.3%,社区干部月平均工资仅为700元左右,社区年工作和活动经费不足3000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下大力量解决好这些体制内的问题。按照专项推进工作方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求,**年要全部解决没有办公场所问题,到2010年80%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要根据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人口规模、管理难易程度和社会负担等情况,核定社区运转经费,纳入旗县区年度财政预算,在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经费的基础上,社区活动经费要在1万元以上,并形成自然增长机制。要提高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将社区干部及招聘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其收入水平,力争2010年实现其年收入不低于本地上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上这些指标和任务,是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确保完成。

(三)牢牢抓住社区服务这一主题。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又是社区建设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没有社区服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我们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高兴、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努力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努力实现服务内容的多样化。适应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有效资源,尽量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保证居民有求必应,享受到灵活、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律、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等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科学技术、心理辅导等服务。要努力实现服务形式的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必须创新思路和举措,构建行政服务、市场服务和居民互助服务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要努力实现服务组织的网络化。适应由“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变的新形势,构建纵横联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服务格局,把各种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区服务要真正体现“为民、安民、便民、乐民”。“为民”,就是要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安民”,就是让社区居民有安全感;“便民”,就是要尽可能地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让大多数人不出社区就能解决一般的生活问题;“乐民”,就是让社区居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生活,用健康文明的内容引导居民参与有益活动。

(四)牢牢抓住群众这一根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只有自始至终地为了群众、自始至终地相信群众、自始至终地依靠群众,才能赢得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和肯定,才能使我们的社区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素质和觉悟。要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社区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总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上来,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逐步形成“人人关注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在落实责任中推动发展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实施社区建设专项推进,正是市委、市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和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顺利进行。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并解决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负专责、全力抓。旗县区委、政府是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的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和办事机构,确保基层遇到和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落实部门责任。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在领导小组文件和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中都有所明确,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对承担的专项推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拿出具体的工作安排意见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沟通和协调,既要把自己承担的任务落实好,又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强考核检查。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取得实效,市委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体系,每年底将按照《**市和谐社区基本标准(试行)》,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考核结果将作为对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评价的重要依据。各旗县区也要加强对有关部门、街道社区的督促检查,并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关政策,营造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氛围,引导各行各业及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监督社区建设工作。要注意及时发现、总结、宣传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实施典型引路,做到以点带面,不断提升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水平。

同志们,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保持和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城镇社区建设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同志们:

市委决定,从今年起,把城镇社区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专项推进。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抓好社区建设、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会议,就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构建和谐平安**贡献力量。刚才,梁淑琴副市长宣读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姚云峰副市长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全市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和喀喇沁旗四个重点推进地区联系各自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讲的很好,希望抓好组织实施。

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在统一思想中奋发有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区建设的总纲。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只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才能在更高的层次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使社区工作扎扎实实得以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先,推进社区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举措。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全部生命和活力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抓好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实实在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今天,大量社会管理、社会服务需要在社区体现,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社区来解决,城镇社区已成为城市的社会基础,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阵地。巩固这一基本阵地,就需要我们扩大党的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保障作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就需要强化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就需要把政府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社区真正得到转变和提高,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其次,推进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社区是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区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结构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日益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社区居民的需求就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和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就要把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社区,落实到居民的心里;就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使社区各类人群、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和发展。

第三,推进社区建设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检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各项具体措施和办法的推行、落实和完善,要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改革的好与不好、服务的是不是到位、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社区、社区居民的评价和满意度是最根本的检验。推进社区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行政职能的转变,必将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推进社区建设是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民主建设的推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自治是广大城市居民直接行使民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切实有效地保障社区组织的自治权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城镇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起着各级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无法取代的基础性、前沿性作用。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强化法制观念,使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社区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中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完善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抓好社区建设工作。

二、抓住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寻求突破

社区建设是一项内容繁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有关要求。姚市长刚才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我市城镇社区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氛围,在设施建设、服务群众、推进民主、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标准,任务依然艰巨,面临困难不少,工作压力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一)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一核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我们抓社区建设,必须要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个核心。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是配强班子。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社区党组织班子。社区党组织班子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起着思想导向和决策指挥作用。我们要象抓处级班子、科级班子一样,抓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那些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群众认可、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配强其他班子成员,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功能,努力把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

二是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实现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一个好的思路至关重要。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主动地适应社区居民的新期待、新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吃准上情、摸透下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条符合社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要善于在具体工作中研究、把握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及时安排、提供到位的服务,要把管理、服务与教育、引导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到群众中。

三是发挥作用。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就是要发挥促进发展的作用,领导和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公益事业等各方面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就是要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做到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凝聚到建设和谐社区的具体任务上来;就是要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牢牢抓住场所、经费、待遇这一关键。场所不足、经费不够、待遇不高,是当前社区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占到77.3%,社区干部月平均工资仅为700元左右,社区年工作和活动经费不足3000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下大力量解决好这些体制内的问题。按照专项推进工作方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求,**年要全部解决没有办公场所问题,到2010年80%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要根据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人口规模、管理难易程度和社会负担等情况,核定社区运转经费,纳入旗县区年度财政预算,在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经费的基础上,社区活动经费要在1万元以上,并形成自然增长机制。要提高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将社区干部及招聘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其收入水平,力争2010年实现其年收入不低于本地上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上这些指标和任务,是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确保完成。

(三)牢牢抓住社区服务这一主题。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又是社区建设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没有社区服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我们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高兴、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努力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努力实现服务内容的多样化。适应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有效资源,尽量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保证居民有求必应,享受到灵活、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律、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等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科学技术、心理辅导等服务。要努力实现服务形式的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必须创新思路和举措,构建行政服务、市场服务和居民互助服务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要努力实现服务组织的网络化。适应由“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变的新形势,构建纵横联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服务格局,把各种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区服务要真正体现“为民、安民、便民、乐民”。“为民”,就是要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安民”,就是让社区居民有安全感;“便民”,就是要尽可能地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让大多数人不出社区就能解决一般的生活问题;“乐民”,就是让社区居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生活,用健康文明的内容引导居民参与有益活动。

(四)牢牢抓住群众这一根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只有自始至终地为了群众、自始至终地相信群众、自始至终地依靠群众,才能赢得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和肯定,才能使我们的社区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素质和觉悟。要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社区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总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上来,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逐步形成“人人关注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在落实责任中推动发展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实施社区建设专项推进,正是市委、市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和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顺利进行。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并解决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负专责、全力抓。旗县区委、政府是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的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和办事机构,确保基层遇到和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落实部门责任。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在领导小组文件和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中都有所明确,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对承担的专项推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拿出具体的工作安排意见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沟通和协调,既要把自己承担的任务落实好,又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强考核检查。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取得实效,市委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体系,每年底将按照《**市和谐社区基本标准(试行)》,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考核结果将作为对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评价的重要依据。各旗县区也要加强对有关部门、街道社区的督促检查,并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关政策,营造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氛围,引导各行各业及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监督社区建设工作。要注意及时发现、总结、宣传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实施典型引路,做到以点带面,不断提升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水平。

社区建设范文第9篇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社区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扎实推进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教育等多项工作走在了省市前列,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社区建设发展较快的城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社区建设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转变,社区建设亮点需要进一步打造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层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社区的工作对象扩大了,职能增加了,社区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党的十七大对新形势下的社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省、市对下一阶段的社区建设工作做了明确部署。加强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城市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1.加强社区建设是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居民对社区的人居环境、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推进社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和质量,建设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社区,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而且还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关系。我们必须从提高执政能力和维护群众利益的高度,切实抓好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通过社区建设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2.加强社区建设是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坚实基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稳定是整个城市稳定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组织、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区将逐步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各类矛盾的汇集区,成为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加强社区建设,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切实抓好社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3.加强社区建设是推进城市管理、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加强社区建设,改善社区环境面貌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和客观要求。社区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是城市管理与发展水平的反映和体现。我们要把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一项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以良好的社区环境推动城市整体水平提升。

总之,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深化城市管理、建设现代化城区的基础工程,是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安定团结的重要载体,是改善民生、满足群众需要的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社区建设,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推动社区建设再上新水平

全区社区建设总的目标要求是:围绕“社区建设社会化,社区服务市场化,社区管理科学化,社区功能现代化”,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完善运行机制,打造社区亮点,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社区。

1.加强组织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要在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网格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扩大党的工作在城市社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体系,规范和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特征的社区基本管理制度,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强化社区依法自治功能。三是完善社区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完善社区“A”型管理体制,不断加强社区服务站建设,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站为两翼、以社区服务组织为依托、以社区中介组织为载体的社区领导、管理和服务体系。要理顺社区自治组织与物业管理、社区民间组织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它们参与社区建设。

2.抓好社区服务,强化社区功能。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与核心,是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利民、便民、为民”为宗旨,从社区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入手,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一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健全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积极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企业社会化服务和社区专业服务等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和居民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形成覆盖社区全体成员、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二是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开展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服务。三是推动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体系社会化、社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和服务实体,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社区开办销售、餐饮等服务项目,鼓励商业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方式在社区开办商业服务网点,加快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同时,强化政府管理和监督职能,确保社区服务良性发展。

3.坚持典型引路,建设品牌社区。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建设亮点、打造品牌,在整体抓好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等建设的基础上,针对新建社区、老城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的不同特点,建设不同类型的品牌社区。全区要选择几个基础条件较好、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社区,挖掘自身优势,实施重点突破,打造我区社区建设新亮点,力争今年见到成效。各街道办事处要精心抓好1—2个社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社区建设全面发展。当前,要结合全区开展的“三大攻坚战”,全力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洁净宜居社区,为居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全力抓好城市拆迁、综合整治过程中的矛盾预防和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不稳定因素,进一步深化平安社区建设。

4.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保障能力。一方面,进一步改善社区工作条件。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是发挥社区功能的重要载体。要认真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等政策的落实,拿出具体办法解决好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办公经费、社区工作人员补贴等问题。另一方面,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是做好社区工作的保障。要深化社区干部选任制度改革,通过区、街机关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干部、退伍军人、下岗企业干部中选聘,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优化社区居委会干部年龄、知识结构。同时,积极挖掘社区各种人力资源,重视发展壮大社区工作积极分子队伍,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广泛动员街道党员、离退休干部参与社区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5.整合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共建。社区建设需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最大限度地实现辖区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是多形式开展共建活动。充分调动驻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院校构建和谐市中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城乡共建、社区共建、警民共建、双拥共建和街企街校共建活动,努力形成“社区工作联作、社区治安联防、社区文化联建、社区教育联抓、社区环境联治”的良好局面。二是充分利用驻地单位资源。坚持“自愿、互惠”的原则,采取“低偿、无偿”相结合的办法,通过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书等形式,鼓励和引导驻地单位主动向社区群众开放设施、人才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完善共建机制。进一步健全定期例会、日常走访、座谈会议、信息沟通等制度,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密切感情交流,增进互信互动。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强大合力

1.强化领导责任。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它各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确保认识、领导、工作、考核“四个到位”。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各街道要把社区建设作为重要责任,以更大的精力抓好社区建设管理。要严格落实社区建设领导责任制,将社区建设作为衡量街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考核,确保社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协调配合。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民政部门作为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协调和监督落实的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切实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社区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全区其它部门和群团组织也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形成推动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社区建设范文第10篇

加强“五改三建”,建设新家园。按照“基础建设以项目投入为主,经营胜建设以业主投入为主,农户建设以农户投入为主,公益性建设以政府奖补为主”的“四为主”投入机制,*村新农村建设涉及三、四村民小组农户65户。“五改三建”主要体现四有:一有规划合理、安全适用、美观舒适的房屋。共拆危房土房26户2132平方米,整治旧房52户13000平方米,95%以上的农户住上7砖混结构的“小洋房”,二有清洁经济的燃料,户户建有沼气池;三有干净整洁的厨房、厕所和浴室。新建厨房、厕所各12户,改建厨房、所各53户;四有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整治阴阳沟965为米,安砌院坝台阶1060米,建垃圾池4口。

突出为农服务,创建新环境。一是解决行路难。新建水泥路400米,新建文明路3740米,整治村道路3.4公里。二是解决看病难。建村卫生所一处80平方米,配备医生1名,药房、病房及药品药械等设施齐全。先后两次深入该村为农村妇女作免费体检;三是解决饮水难。铺设地下排污管道285米,改选公用老水井一口,户户打机压井一口,人人饮上放心水;四是解决物流难。全村建设农用产品集中销售一处,百货商店5家,建成集居住、商贸于一体的十字街一条,解决了“买卖”两难问题。

实现农业发展,培育新产品。引进*井昌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以千亩优质水果园区建成为支撑点,积极培育新农村支柱产业。一是建设产业园区。按照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集中成片流转土地1100亩;种植苹果、梨、枇杷等优质水果品种五种,农民收入从1200元/亩增加到2500元/亩;二是发展庭园经济。庭园改土面积达5100平方米,改造水渠1100米,通过“业主带农户”,建以优质枇杷为主的小果园26亩;三是突出生猪养殖。采取大中小户型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规划建设圈舍,达到户户都有规模适度的家庭养殖,并配有沼气,突出循环经济特色,发展生猪养殖30头以上的大户23户,生猪存栏8500头,其他养殖大户39户。组织进行各种技能培训155人次,为该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人才。

构建和谐新村,倡导新风尚。一是丰富社区文化。新建科技文化活动室一处70平方米,拓展户外休闲娱乐场所180平方米,读书、、健身、篮球等文化体育娱乐项目丰富;二是创建星级文明。把“五星级”文明创建活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举办了“孝道文化”讲座3次,大力开展“争星”活动,“星级”文明家庭达到45户,文明风尚蔚然成风,三是健全民主管理。以村务、政务公开为重点,建设好涉农政策公开栏,实行定期公开,建立健全由村民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四是拓展信息产业。50%的农户安装有程控电话,20%的村民拥有移动电话,户户安装了闭路电视,家家有电视机。

实现持续发展,建立新机制。*村成立了以“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知识分子、老复员军人)为主体,热心村落社区建设的志愿者参加的“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协会下设“五站”。即:社区互助救助站、社区卫生环境监督站、社区民间纠纷调解站、社区文体活动联络站、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站、分别办理村落社区建设的有关事宜。

“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由社区志愿者组成,制定了活动章程,除详细规定了会员的权利义务和会员的产生方式外,还规定了“协会为社区提供服务保障,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宗旨,奉行“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和“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为村落社区建设、扶贫求助等公益事业提供志愿服务”等工作内容。协会人员不拿任何报酬,自觉自愿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五站”则由志愿者协会成员分别担任站长,规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

村落社区社会互助救助站:面向自然村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人员开展以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和生活扶助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成立了慈善救济基金,用于帮助困难群众,在全村形成大范围的互助风气。

村落社区环境卫生监督站:抓好村落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环境优美的新型村落社区。主要大力抓好村落社区卫生,教育村民树立卫生环境意识,培养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协助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站,加强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不断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改善村落居住环境,改进水源、厕所,逐步消灭农村脏、乱、差、净化、绿化、美化村庄。

村落社区民间纠纷调解站:引导村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谦互让、互帮互助;制止打架斗殴、非法宗教、偷窃等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调解民间纠纷,化解群众矛盾,消除治安隐患,做到小事不出村落,积极协助村级组织做好治安联防,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减少刑事案件,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和违法人员的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维护农村稳定。

村落社区文体活动站:通过开办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学习园地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广泛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进行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村民体质,陶冶村民情操,努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村落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站:积极开展村落公益事业服务,动员群众建设和维护村落内道路,桥梁、水利、广播、有线电视设施,在条件具备时兴办敬老院、托儿所,帮助村民建设沼气池,爱护公共财产,管理群众集体所有制的村落水塘、鱼塘、树木、活动场所等。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当前,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一是农村社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总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追求目标。二者关系具有目标追求一致性、关注重点差异性、方法措施不同性的特点,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1、目标追求一致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的发展目标,而农村社区建设确立的五大建设任务,其目标追求与新农村建设完全一致。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村容整洁”的需要,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是“管理民主”的需要,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则是“乡风文明”的需要,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农村社区平安建设既表达了“生活宽裕”的要求,也渗透了“乡风文明”的理念。2、关注重点差异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的是党和政府宏观的“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着力于从外部大环境入手,推进政府关于农业产业政策、农村交通、电力政策的调整;而农村社区建设则从微观入手,着力于解决每一个具体的农村社区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基础的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实现农村环境氛围的整体改善。3、方法措施不同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宏观推动,而农村社区建设主要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广泛参与,其工作的平台在微观的社区,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农村“两委”和农村各种民间组织。

二是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的关系。各级都应按照“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区域实际,制定并落实农村社区建设长期、中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发展规划。既要有积极的态度,又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在扎实上做文章,在长效上花气力,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做到和谐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持续性、长效性和系统性。

三是体现政府主导作用与发展村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全面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主导作用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与农村社区村民的双向的、积极的、良性的互动。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的主导责任,形成思想认识上更自觉、组织领导体制更规范、工作动力更持久的政府主导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常规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增强村民的社区参与意识,提高村民的社区参与能力,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和后劲。

四是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村民自治的关系。农村社区党组织是农村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各方,保证农村社区工作的健康发展,只有坚持把党的领导、依法自治有机统一起来,既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才能保证农村社区自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村党支部成立村落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所有村落社区,凡党员总数在3人以上都要成立党组织,不足3名的村落要与临近村落组建联合党小组。要充分发挥好农村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党员要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确保大多数党员成为“一会”、“五站”的骨干成员,并积极支持协会和“五站”工作;二是村支部成员要编入党小组参加活动,并尽可能兼任村落党小组组长,负责抓好村落党小组工作;三是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要求,将社区“一会”、“五站”的工作内容编入设岗定责范畴,更好地强化无职党员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整体作用。

五是民政部门牵头与各部门配合的关系。农村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民政部门的牵头作用可概括对上是参谋助手,对下是指导督促,对兄弟部门是联络协调,为各有关部门参与社区建设打造、搭建平台,让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参与到面向村民服务的工作中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在推进村落社区建设中找到自身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转变职能,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广泛开展“部门服务进社区”,强化村落社区功能。组织部门要结合创办村落社区,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无职党员的“先锋”作用;宣传部门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村落社区的新人新事,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教育、科普、文化、体育、交通、农业、水利、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政、环境保护、社会治安、法律援助等主管部门都按照各自职能要求,针对村落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工作指导,把各项工作落实到村落社区,服务于村民。

上一篇:社区活动范文 下一篇:驾驶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