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范文

时间:2023-02-23 01:38:12

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范文第1篇

资金管理

1、社区居委会必须在银行开设独立账户,不得以个人名义多头开户,严禁公款私存或私设“小金库”。社区的各项经费必须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2、严格实行账款分开管理原则,各社区指定一人为出纳(报账员),一切现金由出纳(报账员)负责管理,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管理现金。非出纳代收的款项应在当日及时向出纳结清。原则上,社区居委会出纳为本单位的经济工作人员,日常接受街办经济科指导开展工作。并参加会计结算中心不定期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

3、对房租收入、上级拨款收入、外来捐赠收入、社区服务收入等其他一切收入都要及时足额进账,同时向会计结算中心申报房屋出租和其他收入及相关变动情况,会计结算中心将定期组织力量核实,对瞒报收入的一经查出,将如实上报街办领导。

4、各项收入的票据,一律使用在街道办事处购买的财政局统一收据和在宜昌市税务局购买的收据,禁止使用商店购买或自制的收款收据。部分特殊情况的收入也要凭票收款,票证由结算中心监管领发。开具的收入发票,应注明被收款单位(个人)名称、收款内容、收款所属时间及开票人,并及时入账。

5、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现金收入,必须及时与出纳结算,在结算时,不得以报销票据抵扣现金,出纳应将当日收入的现金及时解交开户银行,不得坐支。

6、支出在500元以下的用现金支付,超过500元以上的支出,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出纳现金实行限额制度,日常零星开支所需备用金限额在1000元以内,超出限额的应及时交存开户银行,确保集体资金安全。

7、出纳人员要建立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账,逐笔登记收付业务,要求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月末应进行现金盘点,同时与银行进行对账,若不一致,应查明原因。未达账项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及时向结算中心会计人员报送经费结报单及银行存款对账单。

8、职工个人原则上不得借用公款,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借款的,由本人出具借据,注明借款原因,还款日期等事项,经居委会集体研究并经居委会主任签字,报街办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借款(个人一次借款不超过2000元)。借款时间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如超出借款期限,将采取从个人工资中扣回。

9、集体资金一律不准外借,在经济往来中发生的应收款,居委会应及时收回。对于以前发生的应收款,每到季度末由结算中心列出清单交于居委会督促收款。需作坏账处理的款项应写明原因报请街办领导审批核销。

10、社区居委会不得向外单位或个人举债。不得以单位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担保。

资产管理

1、社区居委会凡购买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设施一般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宗家具设备和应该列入管理的图书等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凡不能列入固定资产账目的低值易耗品,结算中心和居委会同时要进行登记,以便年底盘点。

2、固定资产的购置,应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的可能,在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从紧掌握。购买专用商品,必须执行先报告后采购的原则,通过区政府采购中心进行购买。不得擅自购买。(具体采购目录附后)

3、对于外单位捐赠的固定资产,社区居委会应开出收据交于结算中心会计按评估价入账。

4、凡日常修缮房屋的,需上报街办经济科专人进行现场查看后方可执行。对于社区建设需要修建及装修房屋的,居委会必须先拿出工程的概况、工期及工程质量要求等指标,通过区招投标中心向社会招标。达不到进区招投标中心标准的中小型维修,需经街办招标领导小组通过后才能进行。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方能付款。

5、社区居委会要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分类账,并建立资产管理卡,责任到人。干部如有调动应办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任何人不得将公物随调动带到对方单位或占为已有。

6、要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对账,做到账物相符。每年年终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并和结算中心主管会计进行核对。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7、社区的房屋出租,必须签订房屋出租合同,且房租收入不能低于同期周边价格的5%。对于特殊原因无法签订合同的,应由社区主任协同出纳每月统计出租情况及金额,两人签字后上报结算中心备案核查。中心主管会计将不定期进行抽查核对。

8、本着财务公开的原则,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社区房屋出租合同应按照街办提供的统一格式拟定。对于除房屋出租合同外的其他经济合同,必须在草拟后交街办司法所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方能正式行文。社区主任作为单位代表与承租方主要负责人签订。每月由出纳收取相应租金。特殊情况下其他代收人代收的租金等收入,应在当日内及时向出纳结清或进账。

9、社区签订各类经济合同一律一式伍份,贰份承租人留存,贰份社区居委会留存,壹份交由结算中心审核备案。合同发生变更或重新签订后,应在合同签订后的一周内,主动上交结算中心。对未按规定程序办理鉴证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追究社区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财务支出审批制度和审批权限

1、经费支出实行社区居委会主任一支笔审批制度,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开支,在资金使用上必须做到先审批,后使用的原则。

2、各项经费支出,原始凭证的取得必须票据合法,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必须是税务部门监制的正式发票。报销的原始凭证上要注明支出的具体用途和原因,要有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并经居委会主任、街办结算中心主任签批后方可报销,对于非办公性支出和一次性支出在500元以上的,同时要报街办主管经济的副主任签批。对手续不全或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结算中心审核员有权拒绝支付款项。

3、会计结算中心审核员对报账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审核,审核合格后,由报账员在资金管理簿上登记收支金额,结存当日余额,交会计人员加盖私章以示无误,审核员在付款的现金或转账支票上盖银行预留印鉴,同时收取原始凭证交会计做账。如月底经会计对账后发现有跨月交票的现象时,将视为报账员工作失误,直接纳入年终经济工作考核。

4、在职干部及内退人员工资、退休人员补贴,应按街办核定的数额,依照统一的工资表填制,于每月10日发放。对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支付的其他临时聘用人员工资,各单位应在聘请之初请示街办,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发放。

5、严格控制公务费用和招待费支出。公务费应按照街办每年核定的标准执行。业务费原则上要求少招待,工作性招待应有街办所属部门负责人签批,非行政性开支要注明开支理由,并做到限额控制。逐笔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杜绝铺张浪费、相互吃请、送礼。各种费用应做到年初有预算,并严格按照核定的预算执行。对于无特殊原因的超预算部分,纳入经济工作考核,扣发奖金。情节严重的,将追究社区主任及相关人员责任。6、上级有关部门拨入的专款和共建单位赞助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移作他用,如发现挪用专项资金,将直接追究社区居委会主要领导的责任。

7、每周二上午和每周四下午为会计结算中心集中报账时间。一切签字手续、支票盖章、发票开具等业务都应在此时段处理。其他时间,原则上结算中心不再接受任何业务的办理。

财务公开

1、社区居委会财务工作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要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每半年定期在公开栏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广大居民的监督,并报街道办事处备案。

(1)向居民公开的内容

按区政府规定的内容公开

(2)向本社区工作者公开的内容

各项收入:包括上级部门下拨的补助收入、房租收入、其他收入。

各项支出:工资、福利、奖金、社会保障费、公务费、设备购置、修缮费、业务费、招待费、其他支出等。

各项财产:银行存款;产品物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其他财产(包括无形资产)。

往来款项:债权、债务往来;内部单位往来;外部单位和个人往来;银行贷款;其他债权债务。

事业结余:收支结余。

2、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财务会计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财务制度,统一会计账册,统一公开的内容及公开形式,统一票据,统一建立会计档案。

其他

1、本财务管理规定即日起开始执行,原规定同时废止。

2、社区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结算中心参照执行。

社区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四唯街社区残联残疾人社区工作者

本来我是想在去社区的前一天稍微准备几个问题的,后来觉得还是等明天随机应变比较合适。于是就耐心等待,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还好库老师事先已告诉我们实习的日程安排:上午听讲座,下午参观社区。

上午9点我们乘专车到达汉口四唯街社区。在库老师的安排下,我们来到了四唯街社区总部。王映红老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随后,我们就进入政务超市二楼听讲座。开始我们对政务超市这个名词有点模糊,后来才知道它是提供各种亲民服务的。这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还是回到我们一天的社区实习吧。

(一)听讲座,获心得

这次讲座的课题是残疾人工作和社区基本概况。由何理事长,王老师和一名社区工作者给我们讲课。其间我们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些疑问,形成了一个氛围浓厚、问答结合的互动过程。

何理事长负责江汉区的残联工作。他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知识渊博、稳重、和蔼的残联干部。据介绍,他从军30年,退役后到地区工作,后又被调派到民政局。这样,他的丰厚阅历足以应付好残联工作。当然残疾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现在还处于半行政半专业的状态下。2003年,残联从民政局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那么,残疾人服务仅仅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已克服。并且,国家、党委很重视残疾人工作,在许多发达国家也有先例。不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上级政府规定一个残联配置一个残联专干,王老师就是四唯街社区的残联专干。她是一位留学菲律宾的留学生,2001年归国,致力于残疾人工作。她经常走访各户,进行爱心工作,还经常参加由香港资助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培训。与她交谈,我们觉得她就象一位亲姐姐一样可亲可敬。

残联工作的对象:残疾人,包括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状态的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活动的能力,不能在某些社会生活领域发挥正常作用的人。残疾人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专业残疾人工作,残联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广泛运用专业知识帮助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它使残疾人的功能丧失减低到最低程度;防止残疾人可能增加损伤;最大限度地提高残疾人的生理功能;增进残障者对于困难情境的自我处理和自我照顾能力以及向他人倾诉和沟通的能力。与此同时,康复社会工作还要使残疾人获得充分的情绪支持,并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发挥其潜能,增强其社会生活能力,并最终使残疾人也对社会有所贡献。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时间还比较短,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可以我们可以看到该社区在残疾人工作上的措施、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些介绍,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从形式上已深入社区,社区的职能会日益明确化。相信社会体制改革事在必行。

残联的具体工作是残疾人服务。江汉区的残疾人有3.2万之多,其中智残7千多,盲残8百多,精神病残疾1万多,并有上升趋势。这些都是保守数字。目前只能通过调查邻居和医院才得知。一旦确认是残疾,一般来说是终生残疾,社区工作者都会给他们办证,提供残疾人服务。如患有高度白内障的残疾人,他们会主动和医院联系,并帮他们申请减费或免费治疗。但也存在一些隐性残疾人,他们怕受歧视,不愿办证承认自己是残疾人,特别是精神病残疾人是不易统计的。有时。给社会造成危害才得知。可以说残联工作有喜有忧。

社区心理层面的基础工作值得关注,因为日益快速发展的社会给一些人造成巨大的压力,容易导致精神方面的疾病。而在残联的经费问题上也许还有一段距离,在江汉区,政府下派的行政工作费是20万,救济费是40万。面对3.2万残疾人,还有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可能难以满足各项经费开支。所以,社区资金筹集工作还需要多方式和多渠道来进行。

就目前情形,残联代表政府工作。它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贯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他们的权利,协助他们就业、康复和生活。可以说他们的工作带有半行政半专业的色彩。残联有3个措施:(1)帮助他们就业:他们能就业的地方有3个,即福利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和自谋职业。(2)实行素质教育:开展法律知识教育课,针对去年“麻木”在公路容易出事,武汉是交通局下达禁止“麻木”载客的通令。但这给以“麻木”为生的残疾人造成生计困难。于是政府马上关注这一情况,给他们发放每月220元的低保,并进行法律援助,教育他们的维权意识。(3)康复工作:对他们进行身体训练。平日里,四唯街社区的残疾人都会自发的组织在一起参加娱乐活动,还有一些帮助小孩康复的器材,缓解他们身体发育不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了一些残疾人康复目标。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残疾人解决当前的生活困难。社区工作从大处关注这些弱势群体是符合当前内地社会工作实际情况的。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工作极其看重人的权利和无条件享有的尊重。残疾人服务的权利和尊重只有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到彻底的保障。因为,社会环境并无改善对他们的照顾,公交车上仍有司机不尊重残疾乘客,令其买票;盲残过马路只能靠感觉,安全度不高。国外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为方便他们过马路,特意在红绿灯旁设置“嘀”音,使他们通过听觉来避免交通事故。更严重的是,残疾人自我意识不强,不愿接受救助或在就业方面眼高手低,给社区工作造成障碍。我们都明白生理残疾是无法改变的。但是,生理上的残疾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这种心理上的障碍的形成实际上仍与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时产生的相对剥夺感、自卑感有关。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生理残障者可能会产生自卑感,从而产生逃避心理。因此,只有通过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与其在周围的社会环境的协调性来帮助他们。

这里,我也略引用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对社区工作的意义。因为专业的社会工作是对心理学和社会环境的融会贯通,希望对四唯街社区的残联工作有帮助:

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仅以其对社区工作的影响来反映这种关系。社区工作是从社区入手了解社会的问题或需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以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促进社区福利的过程。社区工作以社区组织、社区发展为手段,它追求社区意识的觉醒、社区凝聚力或共同意识的强化和社区一致行动的达成。在社区工作过程中,社区超成员需求的表达及共同需要的形成是有效推进社区工作的起点,而社区意识、社区凝聚力的形成是社区工作之关键,此后才会有社区发展计划和社区行动。同时,只有社区意识的觉醒和社区凝聚力的形成,社区发展的动力才是内在的、主动的,这种发展才是扎根与本社区土壤内的,因而才是有生命力的。显而易见,四唯街社区意识的觉醒、社区凝聚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值得强调的是残疾人意识的觉醒。残联工作还是比较出色的,他们实行的那三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对残疾人的关注,加强了社区凝聚力,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残疾人工作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工程。所以说,要形成强烈的社区意识并导向有目的的社区行动,非有他们需要的充分表达、他们之间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及有目的的社区教育不可。所有这一切都以改变他们原有的封闭、孤立、散乱、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为前提,以形成休戚与共的群体意识为转移。因此,从个人、群体及社区心理层面上开展工作是社区工作的基础工程。这是社区组织的最深层的基础,社区发展的深层内涵及其持续发展的依托。

社会环境对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行为的影响说明要积极促进残疾人人的发展,必须从改善社会环境入手。其中包括强化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对人的支持能力,改善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调整资源分配格局,改造不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等等。应该指出的是,对在四唯街这个同一社会环境,社区居民的反应能力是不同的。那些自致能力强的个体、群体不但可以利用社会环境中的资源,还可以扩充资源而残疾人是属于自致能力弱者则难以获得和利用这些资源。这样,以推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公平为己任的社会工作就致力于建造不同人等来说基本平等的社会环境。显而已见,残联的出色工作对那些生理机能较差,社会地位较低的残疾人给以特殊的关照,以保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维持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当然,这也正是社会工作的价值。

(二)社区参观实习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参观了两个社区:麟趾社区和袁家社区。

先略介绍一下该社区:四唯街社区占地0.96平方公里,范围从沿江大道到解放大道,从三羊路到山海关路。常住人口有3万多。社区有8个,都是自治组织。社区居民1500人以下的选3个群干,1500人以上的选5个。群干由社区居民选举。这里有6个社区是1500人以下。不过政府现规定每个社区配备5—7个群干。还有专干,限5人,他们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被遴选进来的。委员会有5个,即治安民调委员会、环境卫生委员会、人口计生委员会、社区服务委员会和文化体育委员会。用数学来计算,一个委员会得接管两个社区。以前,社区挂了很多牌子,浪费了人力、物力。自从“883计划”以来,市长很重视社区建设,经常体察民情,发现这一情况,就规定只挂两个牌子,省时省力。社区的管理也日益国际化,现有四大社区类型:劳动保障进社区、社会治安进社区、城市管理进社区、社会服务进社区。目前,四唯街社区以光荣完成了武汉市“883计划”,各项均达标。

吃完中饭,我们一起和库老师到江滩公园休息并拍照留念。但对社区参观的兴趣驱动着我们不要过于流连江滩美景。于是,我们出发去了第一个社区:麟趾社区。

沿路街道干净整洁,各个摊点秩序井然社区居民热情的看着我们……在公示牌前,我们观察到麟趾是一个先进单位,在“883计划”中已基本达标。各个组织密切协作,共同治理好社区工作。

进入社区办公室,社区工作人员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他们热情的接待我们,并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这个社区的相关工作。这间办公室不大,工作人员10人。但他们的热忱使我们忘却了拥挤,我们耐心听他们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我们观察到这个社区的工作者基本是女性,从与她们的交谈中可以体会到她们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她们的工作很烦琐,正如一位阿姨说:作好社区工作就象给针孔穿线,每一针都要认认真真。当我发现桌上一大叠纸,问她们是什么时,她们说是用来登记流动人口的帐单。武汉近年来的人口流动很频繁,这也是她们的工作之一。作完了还要交由另一人审核,以避免出纰漏。还有一些摊点工作,收税缴税。看来这些阿姨真是不容易呀。问题是:她们的工资每月才四、五百,太低了。象我们在校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也是这么多呀。在外人看来,这点工资根本就不能公平的回报他们的工作。更严重的是,由于少数居民文化水平低,有时有理说不清,使她们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出轨的人屡见不鲜,社区工作者经常面临者尴尬的局面。当然,这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素质建设。关键要解决社区的社会环境。这在前面已提到过。他们那种社会工作者的奉献意识,忍辱负重和敬业的精神,令我们钦佩!他们在工作上的表现给予我们的感化甚于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

去袁家社区的途中,我们经过了麟趾社区的一间图书室。这是一个小房间,后来才知道是王映红老师资助兴办的,由一对母子两管理图书室,女儿是残疾人,令人佩服的是她很有志气,自学了很多东西。图书室里的书是供社区的人自由翻阅的。不过书太少了,内容也没跟上时代。我随意翻了一本书,那还是抗日战争年代的出版物。于是我们商量,下次来时把自己书架上的课外书捐几本这儿来。

可以看出,动员社区和社区资源还缺乏专业工作的实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它既是指一种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社会生活障碍、提升自身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服务工作,同时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麟趾社区的社区教育刚起步,仅就居民文化素质与图书室处于萌芽阶段,还值得进一步建设。在香港,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工作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提升市民的社会意识及参与兴趣,增强他们对公平及正义的投身,从而谋求社区生活的改善。社区教育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经常被运用在传播信息、训练领袖、动员群众、协调社区内关系及各种互助运动中。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社区——袁家社区。袁家社区是最让人感动的社区。首先,吸引我们目光的是它的特色——慈善超市。从字面上理解,就明白它是一个以社会人士捐赠的、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场所。这样的超市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们发现,所有的商品都无标价,当然也无买卖关系。这些商品都是免费送给社区内的困难群体,每人每月最多可领到两样。若同一样物品很多人都想要,社区工作者就会向上级反映,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当然,他们是凭证领取物品,家庭条件越困难的人,所领取的东西在价值上也较高。这样做不是不公平,而是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资源解决相应的困难,以有效的利用资源。

我们都围在一位慈祥和蔼的主任阿姨的身旁,倾听她的讲解,声声入耳。当我们问她旁边一个装有人民币的玻璃捐款箱时,她告诉我们这些钱都是好心人捐赠给慈善超市的。不定期都有人来到这里伸出援助之手,这也是对社区工作的一片诚意,对弱势群体的一片心意。真后悔来时我们都没带钱身上。更令人感动的是,接受救济的居民经常是流着眼泪来到这儿感谢社区工作者。同时,他们也是经常泪水盈眶的倾听居民的疾苦。在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经常是被人称为“北斗星”,那我们也可视他们为袁家社区的北斗星。他们扮演着扶危济困,普度众生的角色。但实际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决不是万能的救世主,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受一个国家社会政策的制约与影响,只能在一定时间发挥作用。这里引用梭尔·阿林斯基曾说道:我们有三个选择。一是去找一座哭墙,沮丧一番;二是变成心理变态,开始去丢炸弹;三是切实的去组织人民,建立力量。那么,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扮演正是要注入社区新的血液,组织他们,建立社区居民的力量,让他们自助互助。

主任阿姨快退休了,她说想到快要退休了的离开这里,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她经常参加武汉市的文娱活动,如:老年秧歌队、老年乐鼓队等。她真的是融入了这个社区的千家万户。得到救助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有一位考上名牌大学但家中十分贫困的大学生,阿姨得知后,马上向上级反映,对其进行资助。由于长期的缺乏营养,大学生患有脑膜炎。他也帮他办证定期到社区领取救济金。大学生终于脱离了水深火热的困境,他经常到社区帮忙,相信他毕业后也会回报社区,奉献社会。

人间自有真情在!

袁家社区经常有志愿者来进行义务活动。听阿姨讲,曾经有一个小学生到社区来问她是否愿意接受他当志愿者,阿姨说她当时很感动。因为她们的工作感化了社区居民,甚至小孩。这样也提高了社区的代际意识,相信社区工作将会越来越发达。后来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社区通过广播组织一个红领巾志愿队。很多小学生都报了名,他们经常趁假期到街道做义务活动,如打扫街道、清理垃圾等,给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样,社区的凝聚力增强了,更重要的是教育感化了下一代,同时也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袁家社区文化。有三个志愿者是每星期来一次,他们主要是教残疾人学电脑。

超市尽头有两个房间,一间是带有行政色彩的党员之家、图书馆、党员服务站。另一间是社区党校、党员电教室、社区教育学院。房子的空间不够大,但在发展初期,也就不计较了。当我们进入电教室时,首先看到的是几十台电脑,供培训使用,以帮助残疾人提高技能,从而获取就业机会。当有人说:“快看左边呀”。顿时,我们在心里一声惊讶,这么多奖励!只见上下左右整个墙壁放满了奖牌、奖杯和奖状。该社区被评为:先进文明社区、吴天祥小组先进单位,等等,等等。我看得眼都花了,都没来得及记下。这些奖励是社会对他们的回报,因为他们出色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首肯,值!

(三)小总结

时间可真快,我们得返校了。虽然依依不舍,但想到这次只是初访,并且我有了王老师的电话号码和E—mail,今后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了解、学习与探索,就都惜别王老师,乘车返校了。

在公交车上,白天的活动历历在目,所见所闻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可以说,四围街社区是中国众多社区的典型代表。虽是浅显认识,但我觉得收获甚大。我的体会是:在这个体制下,社会工作知识的运用需要进行本土化。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是使由国外(或异文化地区)引入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变得更适合本地情况以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包括从社会工作实践中提炼理论和方法。我们现在所学知识比较西方化,不免会有“生搬硬套”之嫌。难怪有人称为社会工作的“殖民化”。当然也不提倡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社会工作。实际上,社会工作是最重视现实的学科,它要求理论能够解释现实,方法适应社会,而不是相反。中国与西方国家处于异种文化形态下,中国若不把社会工作进行本土化,那么就会出现“水土不服”。获得马林诺夫斯基奖的我国学界泰斗费孝通先生不就探索出一条既适用于中国又适用于美洲的社区发展模式吗?所以,我们在学习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时,一定要立足中国社区的传统与现实情况,并要结合西方社会工作的先进经验,从而服务于本国社区的发展。同时也要努力找到一条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工作发展新路线,使中国的社会工作国际化。“883计划”是针对武汉市近几年的社区建设的,也是社会转型期间的必然产物。在这个趋势下,中国的本土化要求以社区建设为中心,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很多机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还没脱离中国的传统模式,这有违于社会工作的价值与基本目标。我的疑惑是:怎样才能做到做到本土化与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的统一呢?

总之,这次实习增强了我对社会工作的信心。它使我认识到:对于专业要有使命感;对于社会要承诺努力改善社会环境和不公正现象;对于自己要学会反思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境界。真有一天会用到专业知识,我们要做到“灵巧象蛇,纯良如鸽子”,象天使一般去帮助人们,以奉献意识、忍辱负重的精神和敬业的精神,去发现社会问题,综合社会系统资源,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正如香港基督教服务处的总负责人告诉我,社工的路很漫长,要学的东西还很多。所以,作为未来的社会者,即使要从一片荒草地踩出一条泥泞小道不容易,但在开辟这条小道的过程中,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这样我就会越走越起劲。

参考文献:

王思斌、马凤芝、夏学峦《社会工作导论》,2000,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2003,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侯均生,陈钟林《发达国家与地区社区发展经验》,2004,机械工业出版社

社区管理范文第3篇

一、构建创新型文明油田社区

当今全球的社区管理模式共有三种类型:政府主导模式、社区自治模式和混合模式。无论选择哪种管理模式都应根据当前的背景、环境以及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党的十报告中多次提出“创新”一词,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其中就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2]。油田作为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屏障,在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凭借其特殊的背景和环境,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由于油田社区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创新管理模式的能力和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田的和谐发展,因此构建创新型文明油田社区成为重要任务。

首先明确社区管理的目标。油田社区的管理目标就是要全方位实现社区管理,具有高水平的管理水平,时时处处从居民的出发,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生活上的各项需求,使居民对社区产生依靠感和归属感,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管理理念。其次制订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管理体系,实现事无巨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不断完善油田社区内部的运行机制。再次建立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制度,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做到为居民提供高质便捷的服务,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管理形成专业化、制度化、服务性较强的社区管理。最后注重社区的文化和感情投资。社区的管理应注重居民的文化需求,把文化建设纳入社区管理的重要部分。油田社区中退休人员日益增多,社区应利用假期休息日组织丰富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活动,丰富居民和老人的业余生活,为居民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使社区居民文明程度得到极大的提高,推动社区和谐健康文明发展。

二、构建现代化信息化油田社区

随着科技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建设信息化现代化的新型社区已经成为未来社区的发展趋势。社区的管理要充分运用现代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社区,最大程度的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方便居民们的日常办事。建立“一站式”服务、 亲情化服务和24小时维修服务,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社区实体服务和管理体系为基础,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社区 “一站式”、“门禁”、物业收费等系统,启动幼儿保教、医疗卫生、公共事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体检、公积金、社保基金等的业务管理、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为了方便日后的查找,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资源并进行规范化的登记、分类、存放和录入社区内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同时建设网上社区,使社区各管理机构运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更快速高效的进行自动化服务。社区信息化建设,搭建了一个可以满足现代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构建平安和谐油田社区

创新型社区管理的建立,使社区管理智能化。“一站式”服务、 亲情化服务和24小时维修服务的出现,使社区的居民更加关注社区的安全性,保安是否24小时尽职尽责,管理人员是否能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可以更加安全幸福的生活。社区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居民的安居乐业,更是油田是否能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3]。建立健全安全体制,人人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加大安全隐患治理和应急管理力度,始终把防患于未然放在第一位,早发现早治理,即使隐患出现和危机发生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应预案。根据地区和季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定安全措施。认真开展社区诊断和伤害监测,全面识别社区高风险环境、脆弱群体;明确目标,以“一老一少”、居家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燃气使用、社区治安等为重点,积极实施安全促进项目;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居民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讲解基本的防火防盗安全知识,加强居民的安全意识 。平安社区,和谐油田,居民们的安居乐业,才是油田更好的发展的有力保障。

四、构建绿色园林油田社区

油田社区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前提,以提升绿化工作水平为任务,积极构建和谐油田。在绿化管理方面,应不断的完善社区的绿化管理体制,创新绿化管理方式,倡导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构建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绿色园林社区[4]。社区的绿化工作从过去的“见缝插针”转变为“规划建绿”,创建“绿色”社区,努力创造一个能使居民身心更加愉悦的优质环境。在具体建设工作中,应制定社区绿化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分类管理,增加花草树木的广度和厚度。根据小区的特色以及客观条件,科学的制定相应的绿化方案,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整洁优美。不断充实丰富植物层次,使乔、灌、花、草配置得当,使社区的绿化环境具有美感和文化内涵,提升绿化品味和档次,提高小区环境质量。

油田社区的管理对油田稳定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应不断创新完善油田社区的管理,积极推动油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候典忠,中原油田社区管理工作浅谈. 经济论坛,2009,8

[2] 张高远,老物业管理一站式服务在新时期油田社区中的作用及重要性―以准东矿区为例. 社会论坛.2013,1

[3] 魏忠华,论油田社区安全管理. 经营管理者. 2011,2

社区管理范文第4篇

社区地处中心城区,社区人口密集,共有楼宇58栋,其中,居民宿舍楼38栋,单位宿舍楼14栋,商务综合楼宇6栋。社区大部分为老城区的纯居民区,社区基础设施较差,辖区老年人多、弱势群体多、在校学生多。近年来,社区结合辖区特点,把应急管理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建立应急工作网络,强化应急宣传,落实应急措施,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应急组织管理机制

社区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加强“一个组织”,专门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制度,明确了应急目标,将“应急管理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年度计划。二是健全“两支队伍”,组建80名人员的“蓝马甲巡逻队”为楼栋灾害信息员队伍,收集、、传递、反馈社区灾害信息;组建以党员骨干、单位干部、热心青年、“五老人员”等为主体的6支志愿者队伍,长期开展社区应急管理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建立“三级应急工作网络”。根据地理位置划分成仁爱街、纬四路、三个责任区,每个区都设立应急管理责任人和目标责任管理,每座楼宇都设立楼长及时上报和告知灾害信息,形成社区组织、单位支持、居民自治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联动格局。

二、制定预案,提升社区灾害应急救助水平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社区所在区域环境和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尤其在应急反应、减灾物资储备、群众转移安置、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要求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到位。同时针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制定了明确的保护工作对策,建立了社区应急工作档案。

三、强化设施,积极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加强应急管理示范社区的硬件建设,街道和社区多方筹资,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纯居民区的10栋楼进行楼道清理,增置了消防设备。并在辖区设置了实验初中操场、经七纬二路西北口广场等四处应急避难场所,共计13000平方米,可容纳八千余人紧急避难使用。二是在辖区楼宇、居民楼栋分别设置了规范清晰醒目的避难标识,配备了消防灭火器;在辖区单位、写字楼、商场超市、酒店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配备了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救生绳、火灾自动报警器、感烟器、温感器、手讯按钮等,并定期对沿街各门店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三是设有社区图书室、社区学校等应急宣传教育场所,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发放应急管理防灾减灾知识手册、应急科普读物和挂图,利用橱窗、板报、宣传栏、小区文体活动、市民论坛、大型节日等形式和阵地宣传应急减灾知识,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应急意识,增强社区全民应急减灾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基础。

四、突出实效,积极开展应急减灾系列活动

1.抓好三支队伍,开展应急宣传活动。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和谐之春”艺术团的号召作用,举办社区应急减灾文化活动、文艺会演,开展消防应急宣传,将应急教育引入家庭。二是充分发挥“”科普队的教育作用,每年举办社区科普周系列活动,开展以应急救助、地震救援、消防安全、医疗急救等内容为主题的“应急管理科普教育社区巡回展”活动,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应急知识竞赛、答卷活动,邀请专家对部分社区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应急培训、讲座等。三是充分发挥“蓝马甲”巡逻队的监督作用,为巡逻队统一配备蓝色巡防服装标志,每天定时巡逻,宣传应急管理知识,排点部位,消除安全隐患,为社区居民看家护院。

2.抓好三个群体,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一是抓好学生这个群体。辖区两所重点学校,在校生近5000人,社区每年与学校联合制定消防演习计划,进行消防应急逃生演习。并聘请市中区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现场指导,对师生及居民进行火灾避险逃生的基本要领讲解和逃生演习情况的点评,切实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二是抓好儿童、老人、病患、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组织他们观看社区应急防灾减灾经验远程教育,做到提高应急管理社区干部和群众的整体素质。在弱势群体聚居的场所,开展邻里互救方案演习,做好必要的现场救护准备。三是抓好辖区单位这个群体。社区定期与辖区单位合作,开展报警器、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自救和人员疏散的消防应急演练活动,使大家熟练掌握处理突发性火灾的秩序,灭火和自救的技能技巧,加强住户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火灾等突发灾害的处理能力。

社区管理范文第5篇

今天的社区文化建设,是在传统社区文化基础上建设社区特色文化体系的,可以说资源丰富,政治、经济、队伍等条件适宜。各社区都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思文化”基本点出发,确认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历史地位,对健康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给予准确的把握,在全面发展社区文化的情况下,结合了社区舞蹈、社区美术、社区健身、社区戏曲、社区法律、社区网格、社区教育、社区学习等既具整合性又具特色的社区文化体。在社区成员交流,激发社区成员的热情、社区成员角色、社区成员的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让社区成为祥和、欢乐、健康的家园。

近年来,围绕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程度,建设文明型社区,已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首先将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明型社区建设的起点,各社区普遍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社区广场、社区学校、社区活动室、社区图书馆、社区俱乐部等为基地,以教育、阅读、文艺活动、体育健身活动、游艺趣味活动等形式为载体,以健康的、贴近社区居民的,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道德意识、文化知识等为内容,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成员的道德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社区意识,树立起社区新的形象和精神,向心力、凝聚力都得到加强,爱社区、相信社区、建设社区自愿组成的组织相应而生,成为社区建设的有生力量。有效地整合,形成了社区建设的精神合力,社区多种功能得到发挥。在社区建设中,借用整合一词,不是简单的说明,而是动用了整合的方法,对社区的人才资源、物化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整合利用,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社区的管理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等都得到了发挥。形成了建设社区组织内络、建设社区服务网络、建设社区信息化网络。尽管目前在农村社区的这一目标还在努力之中,但前景是可观的。社区文化整合在城乡社区建设中效果都十分明显,活跃起来的城乡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就是例证。

二、社区文化管理

我们知道社区文化作为社区文化的反映,和社区成员长期创造积累的精神文明总和,说明了社区文化不单单是社区群众文化,它包括了社区卫生文化、社区体育文化、社区教育文化、社区家庭文化,以及社区网络文化等,这就有了市场文化和非市场文化。那么,就应当按照文化发展的规律和文化市场运行规律,对社区文化进行管理,使社区文化能健康发展,在社区的建设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

(一)社区市场文化管理

近年来社区的市场文化已经发展得比较繁荣。歌厅、歌舞餐厅、网吧、台球厅、音像厅、音像社、民间戏曲艺人表演、书报摊点等都在社区市场文化中。对于社区内的市场文化的管理,社区管理机构,文化主管和广大社区成员都有权进行监督,对违法行为应及时上报有关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等专门机构,对其进行按法规进行管理。这一层面主要是相当一级的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对其进行管理。

(二)社区创作文化管理

众所周知,在社区内有很多文学、艺术爱好者和退离休创作人员,除参与社区开展活动的创作外,还要参加一些社会创作活动。对这种社区文艺创作活动的管理,社区文化主管和社区管理组织应以鼓励、支持角度,对其进行真诚的关怀。如有不健康的内容,应给予引导和共同商椎的方法,进行以繁荣为前提的探讨或管理。

(三)社区群众文化管理

社区群众文化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包含社区成员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也包含社区内的行业文化、家族文化、楼院文化、文化户、文化广场等等管理。所谓社区群众文化管理,从社区组织角度来讲,主要是指通过制度、目标、计划、整合等手段和方法,使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更好,使社区群众文化工作能顺利,收到应有的效果。运用鼓励、支持、扶持等方法,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大力培养文艺人才,建立相应的自治性文化活动组织,如舞蹈队、健美操队等等,集合社区全部文化力量,有效地达到社区目标和文艺骨干心中的目标。

(四)艺术教育文化管理

随着社会艺术教育文化的兴起,社区内的艺术教育文化也十分活跃,如幼儿园里少儿艺术教育,各种少儿舞蹈、美术、书法培训班,以及老年人艺术学习班等都在社区内出现。这对培养社区成员的文艺素质,以及对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这种文化现象也应进行管理。其方法主要是指导性质的,努力提高它们的教学质量,不能以假充真,以劣充优,坑害消费者,其责任在教育部门的社会教育人员和文化市场。社区组织管理机构和文化专干人员,要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

(五)休闲文化管理

社区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区;危机;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9月27日

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公共治理系统末梢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单元。社区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越来越凸显,危机管理过程中社区功能的发挥,直接延伸和扩展着城市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

一、我国社区在危机管理中现状描述

目前,“减灾社区”和“安全社区”的这两个概念已被引入国内。安全社区是指针对所有人、环境和条件的积极的安全预防项目,具有包括政府、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的地方社区。我国的城市区划结构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市―市辖区―街道结构;另一种是市―街道结构,在这两种结构中,街道俨然已经成为连接国家与社会的交点。

我国城市中的许多街道办都有自己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而街道行政办公室是街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当危机事件爆发时,协调消防队、派出所、市容、环境卫生作业队、工商、食品、安监、人防、居委会等部门。街道办虽然有自己的应急领导小组,但日常的预警机制还不完善,针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台风、暴雨、地震等,以及公共卫生疫情如非典、流感等一般都是在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后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反应滞后不及时。

随着公共安全知识的普及,相应的应急知识也得到了极大的宣传,许多社区会不定期的开展应急宣传教育以及培训,有条件的社区也会定期开展有关危机事件演练。但是从培训人员来看,一般都是长期居住在社区,年纪在50岁以上的居民,社区的危机知识宣传教育方式主要是以张贴宣传兰为主,也会不定期发放应急知识小册子。宣讲内容主要有常见心肺复苏知识、常见的意外伤害救护、急性中毒救护、灾害逃生与救护、心理救助知识等。

社区在应急保障方面还不够完善,首先是社区应急救援队伍还不够壮大,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其次是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足,除了常见的灭火器材以及一般防汛器材外,没有更多的物资储备,在应对危机时往往不能保证物资的自我有效供给。在应急场所方面,一般社区都会设有紧急避险场所,主要是社区内的绿地公园、广场、操场,这是发生地震、火灾、爆炸时公众的应急避险场所。针对一些小规模的突发危机事件,社区应急领导小组还可以有效应对,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预案机制,在面对一些大灾大难时,社区的应急处置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二、社区在危机管理中的功能和定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单纯依靠政府体制内的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应对危机的需求,但是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又与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应对危机时在政府主导下,应该更多的由社区、公众自身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社区是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最基层组织,它是城市管理的末梢组织,是防治危机的重要基层组织自治力量,它不仅可以减弱行政执行的控制,而且可以灵活协调各方面力量,更贴近社会公众的生活,是一种多元的、灵活的社会自治机制。

社区紧贴基层群众的生活。它不仅掌握社区物质层面的状况,如地理位置、面积、土地、建筑物状况等,对社区内的经济活动、社会风气、常见的犯罪活动等信息能够清晰的掌握,可以分析出社区的潜在危机和风险,从而消除各种危机隐患。在资源动员方面,社区也有一定的优势,社区能调动的资源包括社区居民、社区内的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社区内的医疗服务、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等资源。社区内人与人的交往比较密切,在以人情、感情、互惠、信任基础上建立的社区能够有效地对社区资源进行整合。

三、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缺陷及原因解析

(一)参与主体单一。在传统的行政区―社区模式下,社区运行的行政趋势太明显,社区组织的条块分割严重,大大阻碍了群众的参与热情,社区管理行政化,缺乏基层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危机事件中的主体往往是政府或公共部门这样的正式组织,一些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工商企业以及以公众个体组成的家庭小单元还都没有广泛的参与到应急体系中来。除政府之外的危机参与主体仅限于个体的零散行为,社区居民自我组织程度不高。

(二)危机意识淡薄。公众的危机预防意识不强,大多还是停留在以治为主的阶段,比较看重危机事件的应对与处置,对于危机事件的预防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近50%的民众在火灾发生时不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从已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来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民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所致。受我国传统的行政思想大政府小社会的影响,社区居民对政府形成严重的依赖,很多居民都是坐以待毙等待救援,而没有预防危机意识,同时也缺乏应对危机的技能。

(三)缺乏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对于公共服务的供给,经常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为了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出现,必须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制度条例加以规范。在社区层面也应同样如此,但是当前社区普遍缺乏相应的应急规划,取而代之的是上级的单项的危机防范和应对文件。在危机应对工程中相关人力物力的协调主要是通过科室人员的工作经验来实现,应急预警和评估依靠上级行政部门的文件转达。所涉及的危机应对中的各主体处于各自行动的状态,缺乏协同应对危机的制度条例。

四、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路径分析

(一)加强危机文化教育,培养社区公众的危机意识。动员社区公众广泛参与危机事件的前提是培养公众的危机意识。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教育,逐步树立起公众的危机意识,加大对安全教育的重视,通过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开展社区应急文化教育。危机意识的植入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活动及个人自我教育。在社区内主要利用社区活动室、宣传栏、应急手册等向社区居民宣传教育。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民间救援组织的志愿者、红十字会、消防队、NGO成员进入社区,开展培训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要编纂有关的应急教材,发放一些应急小册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急演练。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培育社区居民的危机意识。

(二)完善应急法律法规建设。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但是在社区层面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首先,完善应急基本法,通过公法来为社区应急管理提供稳定的制度背景和制度保证;其次,通过部门法的修订,强化社区应急管理各主体之间的权责,明确对他们的监督与制约,为各主体在应对危机时的协同治理提供一个基本的法律框架。

(三)充分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扩大参与主体。要加强社区与居民的互动,加强邻里之间的互动,社区要搭建平台,在危机发生时能够使社区、居民和政府有效互动,使每个居民能发自内心地为社区的危机防治贡献力量。培养居民的自治能力与危机参与热情。在日常生活中,社区危机领导小组就应培养居民的危机防范知识,加大公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动,使每个居民都产生社区共同体的意识。同时,社区掌握着大量的危机应对时所需的社会资源,如果能充分调动使用这些人力、物力、财力,一定能更有效地应对危机。

(四)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现阶段的社区应急管理模式在应对危机中存在一定的条块分割和主体间协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在构建城市社区危机管理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时,要重视资源与信息共享,要吸收居民、志愿者、企业以及第三部门组织、做到群防群治。很多社区都是在危机发生时临时来成立指挥领导小组,这就使得应急决策被延误。在多元主体系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起综合协调作用的指挥机构,该机构应该是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上,其他各个主体权责利明确分工,共同参与到危机管理中来。

主要参考文献:

[1]梁松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23.

[2]姚传明.美国大城市区的治理:多中心体制与一体化改革[J].新视野,2010.17.

[3]黎熙元,陈福平.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J].社会学研究,2008.2.

[4]滕五晓.社区安全治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社区管理范文第7篇

1.1社区儿童健康管理: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亦是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惠霞等分析总结了“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应用情况,以提高社区儿童的健康管理水平。结果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有了质的改变,儿保人员的儿童保健技能、健康管理意识明显提高:社区儿童受益明显,儿童保健覆盖率、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不断提高儿童健康管理水平,开展比如智力评估、抚触游泳、康复、亲子、早教的拓展项目,以满足家长不同层次的需求,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2社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提出要提高中老年妇女生活质量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更多的更年期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的是相夫教子的全职太太的角色。因此,如何在社区为更年期妇女提供系统、方便、可及的卫生服务是家庭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区健康管理一项重要的课题。

1.3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的首位,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老年人的慢性病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王宝华论述了“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说明其可以改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血压、血脂、体重、腰围等危险因素水平,从而进一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并节约了医药费的开支,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手段。另外,随着居民对健康认识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锻炼。当老年人为锻炼自发的聚集,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2加强健康管理的硬、软件设施建设

健康管理的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政府的投入、医疗站点的建设、全科医疗团队的建设以及健康教育公共场所建设如健康俱乐部等;软件设施建设包括卫生部门的监督、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师的医疗水平及素质提高等。这一部分是社区健康管理最艰难、也是必须攻克的难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社区管理范文第8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9-0016-02

社区在我国被定义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家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区域内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社会群体。是在城市管理中,为实现公共服务(卫生医疗及防疫、文化及商业网点的设立、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等)而划定的具有一定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区域。

社区儿童防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一项传统的、繁琐而重要的工作。原有城市儿童防疫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多是在街道管理下的项目收费形式而开展的。随着国家对儿童防疫公益性投入加大,对传统免疫项目基本免费接种。儿童防疫的管理形式也随之由原来的街道管理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属地就近派出并由区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转型。

基于以上历史背景和当前城市的扩建、改建规模及速度逐年加大的现状,使得社区儿童防疫工作呈现以下特点,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应措施。

1 做好免疫期流动儿童的接种工作

免疫期儿童流动性大,一部分儿童的抚养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不在同一地区,另有一部分家长为了某种方便,随意自由选择免疫站点,给儿童免疫注射的计划和统计工作带来相当大困难。因此,在管理上应增加免疫迁出迁入属地报告制度和儿童免疫手册属地盖章生效制度等强制手段。

2 加强计划免疫宣传力度

在区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主持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相关街道办事处应组织对各相关居民小区的宣传,宣传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的,做到家喻户晓儿童计划免疫政策。这样即有利于儿童家长主动与防疫站点联系,更便于防疫医生入户走访调查和登记,避免出现“门难开,脸难看”的尴尬局面,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信息共享工作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内容或项目较多,包含有社区预防、社区医疗、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等多项内容,又具有持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等特点,仅仅依靠现有派出的人力、物力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比较齐全的辖区内居民的信息资料。

因此,无论从近期快速开展工作还是从远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哪个角度看,都应该充分利用街道办事处、居民小组及居民小区物业部门的现有居民登记信息资料。近期可以有偿使用一些应急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重点走访、排查,逐步形成适合我们自身工作特点的基础性信息资料。从长远看,更有必要加强儿童防疫、老年服务、计划生育、居民健康登记等方面相互协作和信息共享。尽早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公用信息系统。这样极大促进社区卫生管理、计划生育、人口普查、商业布网、社会公共安全等项重大的社会管理工作。

4 加快实现儿童防疫办公自动化、信息化

以往传统的儿童防疫工作仍处于比较原始的管理状态。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免疫注射预约、月统计和计划等项目日常工作一直采用手填纸质表格,一个责任区一堆烂表格,日日翻,月月翻,年年翻,工作效率低,准确率差,尤其是对儿童家长的预约通知令一线工作人员苦不堪言。另外,上级卫生机关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的监督检查也停留在计划表格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层面而乐此不疲,缺乏全面的、连续的、随机的信息监管。

为了尽快使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及一线的具体操作摆脱现有比较原始的、落后的工作状态,应该转变观念,用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光重新审视我们现有工作条件及人员的素质,找出差距,采取措施,跟上时代。

具体应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在各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及与区级卫生主管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化内部工作网络,实现微机化操作,实现办公自动化。

其内容包括:①个人档案(病史记录、用药记录、家庭病床等)家庭档案管理;②健康体检管理;③妇女保健管理和孕产妇管理(包括产前检查、产后访视等);④儿童保健(儿童体检、四病管理)、儿童计划免疫;⑤常见慢性病管理及随访报警;⑥健康教育管理;⑦病例管理和处方管理;⑧药品管理(包括药品进出库管理和报警管理);⑨挂号及收费管理;⑩常用化验参考值。

通过此项技术更新可以实现:社区管理中心、卫生局可以方便查看各社区服务机构各年的统计数据、疾病发生情况及对比图;全社区综合统计,包括下面所有服务站、服务中心;支持与广域网直接连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卫生局多层次数据共享等工作。

此外,现在已有机构正在开发“社区儿童防疫信息服务系统”软件。应用此软件后,社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将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准确率,甚至与儿童家长的免疫注射预约服务可以实现自动化。

社区管理范文第9篇

(一)有利于深化城市社区体制的改革

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业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所的要求更着重于良好的居住环境。物业管理是社区管理的要素之一,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如果做到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不仅有利于物业管理的发展,而且也符合社区管理的目标,有利于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比如,城市中老的居住小区虽然有了物业公司,但居民对物业管理认识不足,交费情况并不乐观;在新的小区,很多物业公司隶属于开发商,业主入住后没有选择物业公司的权力。由于缺乏竞争,有的物业公司不仅服务差,并且乱收费。同时,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也很难在这样的小区中得以贯彻实施。相反,如果把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政府的房管局和民政局就可联合关于将居住区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又如,在物业小区纳入社区管理之前,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企业、房管局的派出机构之间的复杂关系往往是物业管理中的症结所在。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之后,政府就可用政策明确界定他们之间的责任。社区居委会就可以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监督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协调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另外,社区居委会也可会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一起组建联席会或管理委员会,代表区域内全体业主和使用人的物业权益。业主委员会应按章程认真履行职责,还应当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遵守社区居委会关于社区公共利益的决定。业主委员会如果做出违反法律法规、影响社会秩序、侵犯社区公共利益的决定,社区居委会可以按照社区自治的原则加以制止。

(二)有利于创建新型社区清洁、优美、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把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居住区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小区的居住环境。因此,在抓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居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基于这种认识,把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工作应着重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根据老小区先天条件差、配套设施不足、推进物业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着重加大老小区的整治力度。通过综合整治项目为创建物业管理优秀小区、文明小区创造必要条件。第二,新建小区的创优工作要做到谁开发谁负责,各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全面推进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步伐,在小区中应尽快建立小区管理委员会制度。由此引伸出“四位一体”的组织形式,来协调处理好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社区民警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各司其职、分工协调、运作流畅、职责分明、有序高效的“四位一体”新格局。

二、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一)要有操作性较强的相应政策出台

虽然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有利政府、居民和物业管理多赢,但也不可过于乐观。因为,不仅物业管理、业委会和居委会等有关方面的关系协调好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新的法规的出台和房改

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例如,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之后,小区实行了保安、保洁、保绿、保修、停车等一体化管理,但在老小区中,人们还不习惯于每月交保安、保洁、停车费等,使物业公司无法进行管理。再如,在新小区中,物业公司对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这件事情的态度和居民对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意识等也都是不确定因素。目前,成立业主委员会需要街道盖章,但是街道对于业委会规范运作却没有任何制约措施。目前,业主大会通过业主委员会有选择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力,但是,业主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素质对此项工作影响很大。由此可见,物业管理要纳入社区管理,必须出台操作性较强的相应政策加以规范才行。

(二)建立“四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

在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指导下建立“四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应是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的关键。为此,应做到“六明确”:一要明确街道办事处应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二要明确业委会筹备小组应由街道、居委会、房地产主管部门进行指导;三要明确划分物业管理区域的基本原则;四要明确第一次业主大会召开的方式、程序、候选人产生的方式和业委会选举产生的方式;五要明确提高业主自治管理水平,保障业委会准确地行使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和履行义务;六要明确加强对业委会及其成员的培训。

(三)落实有关方面的职责

要落实街道办事处、物业管理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物业管理纳入

社区管理中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辖区内物业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其主要职责是:参与新建居住小区的入住验收,对未按规划管理配套公共设施或者存有质量问题的,有权提请规划管理主管部门予以纠正;会同房地产主管部门指导业主委员会组建工作,对业主委员会的组建提出审核意见;会同房地产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居住区的物业管理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对物业管理员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考核,并反馈给物业公司;及时协调、处理辖区内的物业管理纠纷。

物业管理企业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为居民提供服务。要自觉接受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严格按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

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当对辖区内物业管理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各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街道办事处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以利于街道办事处在指导和监督检查物业管理企业工作时得到法律、法规上的保障,从而,推动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

(四)加强居委会建设

社区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社区医疗;发展

1我国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概述

社区医疗服务(简称社区医疗),它和传统基层医疗服务相比的特点是: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提供连续的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其主要内容是: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提供急诊、现场抢救、家庭出诊等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三级医疗预防保健制度来解决国民基本卫生问题,客观上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发展社区医疗。因此我国的社区医疗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一直发展缓慢。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市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原有的医疗卫生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医疗资源利用、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医疗费用增长等等问题都迫切需要发展社区医疗服务。

2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兴起的原因

2、1国外因素

社区医疗服务起源于18世纪的全科医疗。全科医疗是指受过一般医学训练且不分科的基层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全科医生主要在社区独立行医,解决居民的健康问题20世纪20年代以来,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先后通过立法等方式,确立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地位。1978年,应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此后社区医疗便成为各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和成熟的运作模式。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一般的,居民的疾病首先在社区得到初步诊断,如果病情严重或确有必要,经过全科医生的确认,再转到相应的大医院治疗。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的社区医疗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印度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在积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这在国外已经很普遍。

2、2国内因素

首先,社区医疗发展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2006年12月,社科院对外的2007年社会蓝皮书《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城乡家庭人均年消费总支出中,医疗支出占11.8%,这反映了近几年城乡居民家庭医疗负担上升过快的现实。社区医疗服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也正是我国城市医疗服务的最严重问题。

其次,地区服务的健全也能促进社区医疗发展。我国的社区服务逐渐发展成熟,社区不仅注重居民的自助互助,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而且把社区服务作为社会福利和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医疗服务正是针对居民实际需求而开展的便民服务。它有利于居民更加关心自己的健康情况,对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居民积极性,强化社区整合与稳定机制都有问接作用。

3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社区医疗服务被认为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据2006年卫生部门统计,全国政府开办的社区医疗机构仅占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5、5%,病床数占8、1%,卫生技术人员占2、7%。社区医疗的覆盖面小,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设施和设备匮乏,服务质量难以取得群众信任,和群众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问题有:

(1)机构设施不完善:完善的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具有一般医院所具备的基本医用器械和严格的消毒程序等必备的卫生条件,否则就不具备会诊资格。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尽管干净方便,但医疗设施不太完备,对于非常关注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宁可到大医院。这就失去了社区医院存在的意义。

(2)价格不透明:社区医疗机构应该是“平价医院”,但事实上各个医疗机构的药价和其他服务价格往往不相统一。有的地方虚报高价,使得诊者寥寥无几;如果按照要求降低价格,却可能因为价格过低无法补偿其他费用而亏损。

(3)医疗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人们往往对社区医生的能力仍存顾虑,造成目前大多数社区医院仍显冷清,而大医院又异常拥挤的局面。对于多数医生来讲,自身并不具备全科医生所要求的素质,在处理所有病人时,不可能完全得心应手,在一些患者心目中,无法留下良好的印象。

(4)相关制度缺失:社区医疗服务是定位在“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对没有能力诊治的重大疾病应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但是现阶段缺乏这种“双向转诊”制度,衔接和沟通机制还没有建立完整,也就使得社区医疗能够承担的责任极其有限。而且,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还没能有效解决社区就医报销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医疗服务正处于发展阶段,主要精力放在社区医疗网络的筹建上,在铺开点和面建设的同时,却缺乏坚实的基础。长此以往容易使工作流于表面,失去群众的信任,就等于堵塞了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城市社区医疗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具体有几方面:

(1)人们传统意识的影响。由于人们长久以来对大医院形成依赖心理,认为它更有权威,因而更愿意相信医院专家的诊疗;加之社区医护人员的技能学识、工作态度,医疗机构的就诊环境、医疗报销限制等均不能充分满足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要求,更进一步强化了人们这种意识。

(2)医疗资源配置有限。政府的医疗公共投入长期以来都向太城市的大医院倾斜,对社区医疗机构缺乏补偿机制,造成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人不敷出,工作条件和环境得不到改善。虽然现在各地政府都增加了对社区医疗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只要社区医疗机构还在实施“以药养医”,医疗费用就会继续上涨。当居民发现社区医疗费用和大医院一样高时,他们就不再认同社区医院。政府有限的医疗资源并没有被用来矫正市场失灵,反而被市场所利用,最终形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扭曲的双重问题。

(3)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不到位。社区医疗服务缺乏专门的组织和监管部门。医疗服务价格不够公开透明;医护人员少,学历结构偏低,缺少必要培训,待遇较差,发展空间小;医疗诊断能力水平偏低,医疗设备陈旧老化。长此下去,社区医疗服务就会形成恶性循环,生存艰难。

(4)现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制约。政府提出。将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引导参保职工到社区就诊。但这一政策在某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合格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还没有纳入到医保定点单位当中,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二级、三级医院医保用药目录不一致,存在只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却不能直接报销的困难。

4发展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的建议

4、1政府主导

4、1、1有效配置医疗资源

资金短缺是制约社区医疗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发挥政府主导地位,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多渠道,多方式补偿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要建立良好的医疗服务网络,使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明确各自职责重点,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为了保障其公益性,社区医院实行政府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零差价的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模式;社区医院所有收入上交国库,支出也全部由政府审核后下发;发挥全科医生作用,注重社区医院对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山东省将政府办的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全部转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也实现转换,由政府管理;上海让综合性大医院集中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让社区医疗机构更好地发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功能。这些都打破了不同级别医院间的利益壁垒,有利于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使群众得到经济、便捷、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4、1、2对社区扶植培训

现有的大部分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和更新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制约性,笼统的称为“全科医生”还不十分贴切。就全国而言,真正的全科医生为数极少。所以,建立高层次的全国性培训基地十分迫切;人才的培养教育、建立健全职业人员资格的准人制,都十分重要。如沈阳市的医疗专家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活动,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服务制度正式实施,规定拒绝到社区服务的医生不得晋升职称等等。

良好的待遇是稳定社区医护人员队伍的根本保证,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晋升体系和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解决社区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社区医疗服务人员也要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以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态度来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好评,与患者建立优质服务的人文医患关系。

4、1、3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服务规范和管理办法,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服务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地方政府应把此项工作列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注意各种配套政策的建设和落实。卫生部门要对医疗机构工作开展配套条件、工作流程规范、质量标准的监管,确保社区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专业服务水平质量。

4、2社会组织辅助

政府鼓励符合规定的个体诊所和社会力量参与创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为“社会办医疗”提供了政策依据。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出资兴办的条件较好的诊所,它们具有良好的服务、医疗条件以及公道的价格,也可以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不论政府或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医疗机构,只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均应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政府补助。例如苏州市区的社区医院并不是由政府主办,而是通过招投标引进社会力量兴办的。以前,卫生局和社区医院签的《目标责任书》是行政命令,而现在变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这样使双方都更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更适应“政府购买”的实际操作。

上一篇:涉外护理专业范文 下一篇:射频识别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