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范文

时间:2023-03-11 01:45:00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范文第1篇

一、实施品牌化战略,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市场的有效对接

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把实施品牌化战略与服务市场文化紧密结合,组建四方区“康乐捷”社区服务中心,以此为依托,推出“康乐捷”社区服务新品牌,盘活社区服务品牌这一无形资产。建立信息处理中心、项目开发中心、劳务派遣中心、物品配送中心和管理中心,以“健康、欢乐、便捷”为理念,把百姓的需求作为我们服务追求的最高目标。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以快捷的服务送给千家万户健康和欢乐。加大宣传力度,创造“社区服务康乐捷、家庭生活好帮手”和“有事请找康乐捷”的服务品牌,逐步实现服务品牌与服务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成立行业协会,强化行业管理

(一)成立四方区社区服务行业协会。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实行社区服务业认证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社区服务业认证审批及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制定社区服务行业管理办法和社区服务业标准,协调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对社区服务市场进行梳理,对从事社区服务的单位进行资格认证,发放资格证书,并实行年检制度,使社区服务逐步向行业化、规范化发展。

(二)成立四方区“康乐为老”服务协会。按照国家《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市有关规定,强化指导和管理,统一管理规定和服务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老年福利机构网络,为老年人养老、托老、居家养老、休闲养老、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提供多项服务。同时,还将建立“康乐为老”服务中心,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吸纳部分骨干力量,形成整体优势,力争重点在居家养老、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方面有所突破。要以阳光敬老院、水清沟敬老院为依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四方福彩、海伦敬老院为依托,与全国一些旅游城市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老年人异地养老和旅游养老创造条件。

按照《青岛市城市社会福利设施专项规划》要求,使全区养老机构总数达到17处,床位总量1100张,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16张以上床位的工作目标,并做到布局合理,档次有别,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

今年,在全区所有社区全面建成“星光老年之家”,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要强化措施,保证“星光计划”顺利实施。一是要加强对“星光计划”的组织领导,在建设“星光老年之家”站点的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融资、筹资渠道,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抓典型、推经验,召开“星光计划”工作经验交流会,并结合文化艺术节举办“星光计划”老年文艺专场汇演,营造实施“星光计划”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星光计划”档案,街道办事处要精心组织,各负其责。四是要落实好用地、税收、信贷、电信、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三、建设三支队伍,促进社区服务队伍社会化

(一)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要组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和院校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要建立健全志愿者组织和各类社会互助组织,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组织开展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为重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志愿服务的良好风气。

(二)社区服务管理队伍。一是充分利用社区管理学院,对区、街、居从事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服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二是面向社会招贤纳士,聘请有管理经验和专业特长人员加入社区服务队伍行列,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社区服务专业队伍。成立四方区社区服务劳务派遣中心,依托再就业服务中心,与再就业工程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劳动就业优惠政策,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人员,根据他们所具备的技能和特长组建各种专兼职服务队伍。今年将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选择部分社区共同开发服务项目,帮助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服务,派驻社区服务便捷员,采取询问与登门的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使社区服务站点下岗失业职工的安置率要达到80%以上。

四、构筑四大网络体系,搭建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一)加强三级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理顺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工作站的关系,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切实做到区抓、街管、居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面向全市推出**热线联四方“网络通”服务。重新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打破不同所有制、不同辖区的限制,将千家万户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提供服务的各类资源紧紧联系在一起,畅通服务信息渠道,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提高服务资源的利用率。

(三)面向全区推出**热线联社区的“一线通”服务和“排万家忧、解万家愁、四方社区服务进万家”的“一卡通”服务,实现区与街、街与街以及社会举办的各种社区服务项目优势互补,构筑四方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让广大居民真正享受到“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快捷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

(四)利用互联网建立社区服务网站,成立社区服务实体网络协会,吸收社会服务质量好、诚信度高的单位和个人加盟,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公开服务项目,推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积极探讨把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服务的试点工作,扩大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

五、落实五项措施,推动全区社区服务向纵深发展

(一)加强领导。全区上下要高度重视社区服务工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战略的眼光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社区服务作为民心工程摆在社区建设的龙头位置。各街道“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社区服务事业,为社区服务的开展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

(二)加大投入。要加大对区、街、居社区服务的资金投入,区社区服务中心要从全区实际出发,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构筑信息平台,发挥综合协调和信息主渠道作用;各街道要按照要求,切实落实服务中心200平方米用房,对拓展的社区服务项目要舍得投入;社区服务站要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原则上要达到30平方米以上。这项工作将作为年度社区服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制定规划。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要按照意见要求对本辖区内的社区服务工作制定详细规划,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理清思路,合理布局,明确发展目标。

(四)强化改革。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讨社区服务中心企业化管理的形式,逐步推向市场,走市场化的路子。要给在编的社区服务人员部署任务压担子,帮助开拓服务项目,以服务养服务,真正实现服务人员自收自支。

社区服务范文第2篇

业界和媒体对国安社区的聚焦源于今年10月份的一条新闻。彼时,中信国安集团主推的贵州省“精准扶贫”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中信国安集团和贵州省扶贫办签署的《关于打造国安社区-贵州扶贫特产平台》的协议,国安社区与10余家贵州企业达成4亿元的采购意向,诸多贵州特产将通过100家国安社区门店进入北京市场。事实上,此次“黔货进京”也是国安社区体验店首次在全国媒体亮相。

入局社区

社区服务一直被看做是O2O最有价值的市场之一。2013年,总部位于深圳的花样年成为首家投身社区O2O的开发商,随后绿城、万达、保利、万科、新城控股、金地等开发商都转战社区O2O,抢食社区O2O市场,希望通过社区平台,实现房屋售后持续运营服务获取利润。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花样年旗下社区服务公司彩生活的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8亿元,调整后利润为3.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6%和50.7%,收益及增长幅度都相当可观。

除此之外,一些志在打造社区服务生态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布局社区,一时间社区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国安社区总经理赵辰希表示,国安进军社区,是要做中国社区新生活的专业运营商。

事实上,10月30日,在位于河北省香河县的国安“天下第一城”,国安社区品牌才正式,而在此之前,国安社区已经运作了两年时间。早在2014年,国安社区就已经开始布局,当时重点是线下门店的建设。不过,当时线下推进的速度并不快,所以一直不为人所知。今年以来,国安社区的布局才逐渐开始加快,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目前国安社区已经登陆北京、上海、天津等多个城市,其中在北京已经完成100家门店的布局。

国安社区的布局与中信国安集团的互联网战略不无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国安集团主要从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业务中的有线电视网、卫星通信网的投资建设,信息服务业中的增值电信服务、网络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高科技产业中的新材料开发和生产,以及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等业务。中信国安集团日前的2016年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4亿元,同比增长37.19%;实现利润总额2.02亿元。

事实上,中信国安集团在去年公布的财报中就提出互联网战略。财报显示,中信国安集团董事会提出,公司将在社区服务方面提升内容和服务等级,打造一批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样本。以电商、医疗、周边服务等社区服务内容和大屏等优势来丰富智慧社区业务。这项业务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分析等所做的社区O2O方向的尝试,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拓展工作。

在国安社区的品牌会上,中信集团总经理助理罗宁表示,中信国安集团2015年确定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实业发展战略,以社区生活为切入点推动互联网+金融+实业的融合,国安社区就是中信国安集团互联网战略的成果体现。

社区专业运营商

通过两年的布局,国安社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和生态效应。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国安社区的模式,并非传统的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

在互联网进军社区的过程中,O2O模式几乎是所有公司的选择。较早涉足社区服务的社区001成立于2012年,以社区购物为切入点,为用户配送5公里以内的商超商品,但由于物流和自建微仓成本压力大,融资进程未能跟上拓展速度最终在2015年黯然退出社区O2O市场。

另外一些深入社区的互联网公司,主要是通过社区便利店加盟的模式拓展社区业务,比如京东到家、爱鲜蜂等等,整合社区周边商业资源成为社区O2O业务拓展的主要路径。

然而国安社区跟既有的以社区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互联网公司都不太一样。赵晨希认为,采用用户,流量,平台,把房子卖掉,不需要线下实体店的互联网方式会面临O2O企业难以真正深入社区,解决不了社区问题的困境。他认为,各种各样的公益组织现在如何帮助社区中的普通老百姓,各行各业的创业者如何进入社区,这都是社区中痛点,大量O2O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试图进入社区,但是结果并不太理想,很多企业的模式很新,技术很新,最终因为对社区的认知不全,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如何打破小区的围墙上面,所以力量用下去了,但是没有得到居民的认可。

赵晨希认为,中信国安是一家具有地产基因的公司,但是现在整个社会和地产行业都在转型,从房子是用来住的,到社区是用来更好的生活的过程,所以具有地产基因的国安,要选择做社区业务。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社区服务业态,如今社区周边的商业布局比较混乱,难以保证社区服务的品质,国安社区就是要把通过建立自己的服务业态来提升社区服务的品质。

据《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国安社区的业务几乎覆盖了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乐生活”包括旅游、养老、健康,“公共通”主要涉及一些行政性事务的办理,“家务事”则覆盖了家政服务的方方面面,“买东西”主打社区便利店,而“邻里圈”则主要专注于社区的沟通,为社区居民搭建沟通平台。

赵晨希把国安社区的产品体系描述为“1+2+4+6加无穷大”,“1”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平台;“2”基于社区构建两个模型,对服务业态和消费能力分解,对用户画像都在做;“4”即四大类产品:步行15分钟可以覆盖的服务圈,一个小时快周边到达,门店24小时营业,所有的产品在线上都是可以预约;“6”即六服务板块;进而实现“无穷大”,把产品内容服务全部导入到国安社区平台上。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国安社区远洋山水店体验时,店员表示,目前国安社区的店面定位是体验店,除了部分生鲜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意外,其余商品均可在店消费,线上下单商品将由国安侠(国安自建物流配送员)一小时内上门配送。《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多单体验发现,配送时间在40分钟左右。

重在“连接”

赵晨希认为,做社区服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连接”,因此“连接”也是国安做社区服务的理念,包括连接内容、产品和服务,连接社区居民,连接社区居民的需求,连接社区居民的内容产生,连接社区外的生产商和供给侧。

“我们不会专门做一个垂直的O2O的领域,我们不是把线下向线上导流的模式,我们是各+的方式,连接的方式。”赵晨希在国安社区品牌会上表示。他认为,人和人的连接是真实的连接,如果没有一个线下的节点是不可能建立人和人的信任基础的连接,这也是国安社区执著于线下门店的原因所在。

对于国安社区的未来,赵晨希在国安社区品牌会上表示,门店推广将会是未来几年国安社区的主要工作。根据现有规划,国安社区2016年底将会覆盖北京五环以内的所有街道,2017年上半年覆盖上海外环所有街道,下半年会在天津、广州、深圳、昆明、贵州等多城连动,到2020年我们要进入中国的100个城市,覆盖六亿人口。

社区服务范文第3篇

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2005年4月,上海徐家汇社区着力突出对社区老年人的个,首创了“特需服务队”,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对老年人的关爱送到社区每个角落,将社区建设成没有“围墙”的敬老院。另一方面,“特需服务队”的建立又为社区一些就业特别困难、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从而实现了为老服务与社区就业的双赢局面。首批“特需服务队”队员在2005年7月1日正式上岗,每位服务队员包干约20位服务对象,依托社区服务网点的各种为民服务项目,为服务对象提供就餐、洗衣、洗澡、就医、购物、维权及聊天等服务。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文娱生活,徐家汇社区又在上海市首创了“温情文化卡”,社区的老年人可以凭借该卡在电影院、图书馆等与街道签约共建的文化单位和旅游集散中心进行消费,实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双解困”。徐家汇社区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组织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检并为他们建立了健康档案库,还在社区内建立了17个2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点,老人们最多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初步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模式。社区卫生中心还配备了医疗巡回车,组织全科团队医生下社区。

以“三心”换“三心”

上海曹家渡居家养老服务社成立于2001年8月,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该服务社一方面承担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业务,另一方面走市场化的道路,为广大需要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居家养老服务在整个家政服务市场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居家养老护理的需求,曹家渡社区服务中心分别在2004年10月、2005年8月、2006年4月到安徽怀远、广德、黄山等地开辟护理员培训基地,并招募了一批24小时全日制护理员,基本满足了本地区全日制服务的需求。为了让老人能享受到一流的服务,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还提出了以“三心”换“三心”服务的准则,即护理员要做到“尽心”、“爱心”、“用心”,使养老家庭达到“称心”、“放心”、“安心”。服务社还在全体护理员中开展创优服务的星级评选活动,其中1名护理员被评为四星级护理员,2名被评为三星级护理员,9名被评为优秀护理员。星级评选活动促进了护理员服务质量的提高,为服务社打响品牌、扩大社会效应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他们还开设了“信息服务”、“假日服务”全方位的为老服务。

温馨早茶

上海金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项目。早茶活动是该社区服务中心的一大特色。早茶活动始于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之初,自1999年以来至今已11年。每日清晨一到5点来钟,前来喝茶的人便络绎不绝,其中以老年人居多,他们风雨无阻,喝茶已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社交活动。老人们都说社区为民所想,给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扩大了社交圈,互通了有无。

该中心的早茶活动不仅接纳本社区的居民,而且超越地域,居住在浦兴、沪东等邻近街镇的人也会前来。服务中心平时为老人提供龙井茶;天气炎热时提供茶;依照传统习惯,新年里还会特别准备元宝茶以及糖果。

中心以服务社区群众为指导思想,细心地管理与运作,使早茶活动开办得红红火火,并且还为老年人提供定期测血压、对困难老人实行免费品茗的人性化服务。

社区服务范文第4篇

社区党组织作为“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工作的主导力量,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要充分发挥社区联系群众广泛、与群众关系贴近的优势,通过创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和经常、到位的社区服务工作,让群众看到党员良好的形象,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从而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组织社区内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社区党组织有密布于社区各方的党组织网络,有分布于广大社区居民中的社区党员。这就便于社区党组织利用自己的组织、人才优势,准确地抓住社区成员、社区组织的关切点,有计划地组织党员为群众办实事,树立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形象。而基于社区党组织所掌握的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更多的是做一些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情况下可以做到的事情。

一是开展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社区党组织可以根据社区党员的职业和特长,分别成立能工巧匠、医疗保健、科普宣传、治安巡逻、计生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等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带领群众开展经常性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二是实施帮扶困难户的“民心工程”。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帮困扶贫活动,着重解决社区群众在就业、生活、教育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为困难户送温暖、走访困难家庭等途径,帮助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化解他们对企业改革的困惑,理顺他们的情绪。社区党组织要为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广开就业门路,做好再就业培训、收集就业信息和联系就业岗位等工作。

三是利用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组织中居于领导核心的地位,协调社区各种关系,整合各种资源,共同为社区居民办好各种实事。在群众互助行动中起组织、协调作用。

体察社情民意,构建上下沟通机制。社区党组织既要执行上级的决策,又要面对广大群众,这种特殊的地位使其在政策过程中处于既“输入”又“输出”还要贯彻执行的衔接点上。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作为核心领导力量有着牢固的心理认同和行为依赖。“单位体制”长时间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党作为无可争辩的领导力量对人民群众从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关怀,沿着层级而下的单位党组织的工作长期烙印在群众的心中。当时人们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出现什么问题都是直接找单位党组织反映的。近年来随着体制的转轨、城市管理改革的深化,单位体制开始逐步向社区体制过渡,但群众对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及作用的心理认同、情感投向、和行为依赖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是责任主体从先前的单位党组织位移到眼下的街道、居民区或者社区的党组织。因此,人们的利益表达的首选代表仍然是基层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功能,促进上下沟通,在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引领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广大居民群众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参与,是决定社区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根本因素。随着对社区建设的日益重视,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的联系更为紧密,互为作用的条件更加成熟,社区的发展问题、服务问题、稳定问题的最终解决,最主要的是要依靠社区党组织,靠社区党组织去动员、组织广大群众,靠广大党员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影响和激励群众。因此,社区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党的社区建设目标和管理目标与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吸引社区居民参与的新型活动载体,通过政治上的领导、思想上的引导、道德上的倡导,把社区这个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努力升华为情感共同体、道德共同体、信念共同体。在充分动员广大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优化整合全社区的资源,实现社区建设的上下联动,整体推进。这样才能保证社区建设有文明、民主、健康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有丰富的内容,使共建美好的社区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和自觉的行动。社区党组织在将自身的组织优势和社区群众的参与热情紧密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自然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威信,以服务的行为获得领导者资格。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政治社会化是社区党组织所应具有的功能之一。一般而言,政治社会化是指通过社会中政治性知识的传播,使特定的政治文化及体制获得社会认同的过程。任何社会都必须成功地向社会成员灌输最适合维持其制度的思想,以维持社会的生存。不同的国家其政治社会化的渠道与方式是不同的,在社会中也存在一些行政社会化功能的机构,如家庭、学校、传媒、政府、政党乃至教会等,而政府、政党则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如此。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是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党组织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文化阵地和文化窗口,发动群众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导、自演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于群众,使群众在编节目、演节目、看节目的过程中接受形象化的教育。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既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又有效地做好了某一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党的政策主张、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

社区服务范文第5篇

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欠缺

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体系,强化了社区服务的“行政化”色彩。各地居委会干部普遍反映,他们工作的重心不在社区服务方面,而是承担区、街政府分派的大量行政事务性工作,其工作的重心向行政工作倾斜,演变为政府深入社区的一条“腿”,而不是居民自治的“头”。例如,兴康社区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试点社区,每年应付来自市、区、街政府的观摩、视察、指导、评比检查,任务过多,负担过重,社区居委会与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混淆,基本上成了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扭曲了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象。社区规模偏大,社区管理缺位。再以兴康社区为例,社区总面积0.38平方公里,社区总户数有2758户、总人口7224人,驻区单位6家,商业网点187个,从事社区工作干部只有8人,公益性工作岗位7人。由于社区规模偏大,社区管理人员相对偏少,给社区管理和服务带来很多困难和问题。

(二)社区公共服务缺乏相应资金支持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社区公共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社区公共服务的推进将受制于资金的缺乏而难以得到迅速发展。从社区办公经费来看,呼和浩特市各社区平均每年的办公经费只有1.5万元。而在加强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社区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将受到严重影响。从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来看,在呼和浩特市,社区干部实行事业编制,和同一级别的公务员月薪相差1000元左右,社区民生志愿者的工资只有1180元。没有相应的待遇不能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更无法吸引专业人才进入这个领域。从“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落实情况来看,目前各职能部门通过街道相关部门把工作推向居委会,但只派任务不给钱,存在敷衍了事、应付差事,“有事无费,有责无权”的现象。

(三)社区公共服务与居民需求脱节

根据2011年4月,前自治区副主席连辑《在全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仍有12%的社区租借或没有办公服务场所,52%的社区办公和居民服务场所没有达到300平方米。从全国范围来看,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缺口达49.19%。要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从呼和浩特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社区管理模式看,政府是社区服务的主导者,不论从横向联系还是从纵向联系看,政府都位于社区服务体系的中心,形成了“一元化”的管理体系。为了达标、出政绩、造亮点,社区服务项目的确立大多由政府根据工作的需要而不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立。而一些居民群众急需要办的项目往往因其“小”、不易“出彩”而得不到及时办理,导致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脱节,产生政府管理与居民需要的矛盾。以桥华社区文化建设为例,大多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主持、主管、主导。很多居民并不知道社区开展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再者,社区活动大多不是自主开展的,基本上是形式的需要,并不是居民自发组织或按照居民需求开展的。

(四)社区服务队伍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些社区从硬件设施到位程度来衡量社区服务水平,一些服务设施条件差的社区存在着无所作为,没有从为居民办实事、解难事、办好事的角度去考虑和工作,缺乏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意识。社区人员工作方法单一,工作效率不够理想。以社区志愿者为例,社区志愿者在具体的活动中,存在盲目活动、重复活动的现象,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较单一,方式比较雷同,导致活动质量不高,社会影响力低,而且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决定着社区服务的水平。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在不同程度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偏低,学历层次整体不高等问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偏少,社会工作人员兼职现象比较普遍。以社区妇联干部为例,很多社区妇联主席同时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职务,时间、精力难以集中,造成工作被动应付。另外,一些年轻妇联干部虽然受过良好教育,但工作经验不足,导致妇联工作效率不高。

加快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社区里,社区又是组成社会的细胞。从某种意义上说,社区稳则社会稳,社区安则社会安。针对内蒙古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起到对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作用。

(一)推动社区居委会职能归位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强化社区居委会的服务职能,也就是社区居委会角色回归本位的问题。现阶段必须切实明确社区职责,对社区承担的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细致的梳理,严格实行行政事务进社区“准入制”。对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不必进社区和可进可不进社区的,一律不得进入社区;对于必须进入社区的,一律实行“准入制”。在批准行政事务进社区的同时,按照“权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明确工作经费的数额、拨付期限等具体事项。对于未经批准而进入社区的工作,社区居委会可以拒绝承担。合理设计社区规模。根据城市发展变化,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优化社区布局,加强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建设。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可以成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和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方式支付费用,社区居委会则主要开展居民自治活动和居民服务工作。

(二)加大社区经费投入

为顺利推进社区公共服务,把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加大政府财政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每年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补助、社区服务工作经费支出和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项目补助。采取提高社区工作者报酬,完善各项社会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还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激励及约束机制,激发社区管理人员积极性。同时,严格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拨付专项资费,不能再占用居委会的工作经费。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筹集机制。建立社区服务发展基金,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各方给予赞助支持,社区服务设施的有偿服务收费为补充的社区服务发展资金筹集机制,变单一渠道为多方筹集资金渠道。争取驻区单位的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面以资金、设备、房产、信息、劳务、技术等形式投入社区服务项目,通过高质量的社区服务赢得社会的支持。

(三)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前提,拓展社区公共服务领域

社区服务范文第6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62-02

作者简介:赵新景(1969-),河南唐河人,主要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摘要:

油田社区服务时刻关系油区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必须适应油田社区发展需要来提高油田社区的整体服务能力。文章主要从管理机制、服务体系、人员素质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升油田社区的综合服务水平。

关键词:油田社区;人员素质

油田社区服务作为油田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说油田社区服务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在服务功能、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综合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变,但随着油田社区规模的扩大、社区人员的增多,迫切需要提升油田社区的服务能力,文章结合笔者实际工作认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油田社区服务能力。

1健全油田社区服务管理机制

根据油田社区企业型社区特点,建立起油田主导、社区主办和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的油田社区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健全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建立高质量的社区服务体系。油田管理局作为油田社区服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必须在明确社区服务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加强社区服务的战略性研究,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将与服务相关的责、权、利划归社区,以社区为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加强社区的民主自治建设,推动社区逐步过渡到自我管理,强化社区在社区服务中的主体地位。社区管理中心主办社区服务,必须是在社区管理委员的监督、指导下来完成,以此强化社区服务于油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能和作用。而社区管委会则要充分发挥社区管委会的监督、检查、指导作用,促进社区服务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2完善油田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发展面向职工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强化发展以托幼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及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油田后勤保障性的公共服务,重点发展面向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项目,形成一个符合油田社区实际、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向社区居民全面提供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环境、家政服务、社区养老、帮扶救助、志愿服务等各项服务,实现服务内容和项目的多样化。在服务性质上,要坚持经常与临时性救助服务相结合、社区有组织的服务和志愿相结合,无偿、低偿和市场中介有偿相结合。在服务方式上,要坚持社区兴办、志愿服务、慈善捐助、市场化运作、邻里互助服务相结合,实现社区服务项目的系列化、产业化、社会化。在运行机制上,要突出油田的主导作用,大力兴办基础性、示范性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同时完善油田补贴制度,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养老助残等各类服务项目。顺应信息化建设的时代潮流,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四化”要求,尽快建立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数字化小区建设。

3提升油田社区服务人员素质

随着油田社区地域的扩大,服务对象的增多,社区服务工作性质已从传统的协调邻里居民转为协调整个社区范围的单位、居民,服务对象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服务的内容、模式,工作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就要求社区服务工作者必须从原有的居委会传统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和新的姿态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全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工作素质。

3.1正确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油田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关键是要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社区服务工作者只有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拥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并将其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做好为人民服务的社区工作。

3.2科学的思想素质。首先,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油田社区服务工作者的根本使命就是上为国家分忧,下为职工群众解困,因此,协助党、政府以及企业做好职工群众工作,健全社会功能,帮助职工群众渡过难关,是油田社区服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其次,具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路线。在油田社区服务工作中就要从社区实际出发,立足社区文化背景、地域环境、经济条件、人口素质等诸多方面来思考问题,办事情,在工作中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最后,具有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精神。油田社区服务工作者在社区同样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这就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3.3过硬的职业技能素质。首先,专业基础知识。油田社区服务工作者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夯实自身的社区服务专业基础知识: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油田社区背景知识。其次,沟通技巧。油田社区服务工作者面对的工作伙伴或社区成员的职位、年龄、性格、组织角色各式各样,因此需要油田社区服务工作者在理解“人”之社会重要性的前提下,遵循沟通与合作的原则,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最终为有成效的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再次,组织能力。油田社区服务工作中,需要针对各阶层、各年龄段的服务对象提供个体或者集体服务,这就要求油田社区服务工作者具有良好的协调组织能力,以保证服务工作的连续性和高效率性。

3.4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油田杜区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社区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所应该遵循的社会规范。首先要爱岗敬业。要求社区服务工作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其次是诚实守信。油田社区工作者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应该诚心诚意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对于符合客观实际的主张都应该坚决支持,反之,就要及时纠正。再次是公道正派。社区工作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要不偏私,不歧视,公正地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最后是平民意识。油田社区服务工作项目是根据社区职工群众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严和平等权利。

3.5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是社区工作者做好工作的最基本条件。首先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稳定乐观的情绪能给人以开朗、豁达、友好的亲近感,能帮助社区工作者以乐观主义精神感染职工群众、鼓舞职工群众,激励和提高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其次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社区服务工作会面对各类群体,处理种事情,面临诸多困难,作为社区工作者,应该有良好的意志修养。

参考文献

[1]马新江.提升油田社区服务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山东社会科学,2010,(12).

社区服务范文第7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2.坚持社会化。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3.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主要任务。通过努力,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二、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四)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高就业稳定性。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五)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退休人员公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六)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

(七)推进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实施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建立民主监督制度,把社区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功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八)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不断增强居民体质。

(九)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相关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十)推进社区安全服务。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依托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禁止传销等工作。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建立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不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梳理、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形成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三、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十二)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了解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城市基层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妥善解决社区居委会开展有关服务所必需的房屋、设施和工作经费。要积极指导社区居委会定期听取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意见,并积极向政府反映,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三)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鼓励并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居家的孤老、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倡导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生活救助;管理、利用好社区公益设施,方便社区成员生活。有条件的地方,社区居委会可以根据居民需要,建立热线电话救助网络、社区智能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站、社区公共服务社等服务载体,开展非营利服务。

(十四)指导社区居委会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并指导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参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法律、安全等进社区活动;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闲置设施、房屋等资源兴办购物、餐饮、就业、医疗、废旧物资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并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和管理各类组织和个人依法有序开展社区服务;正确处理好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支持和指导物业管理企业依法经营。

四、培育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十五)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

(十六)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壮大志愿人员力量。指导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使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五、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十七)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内部食堂、浴池、文体和科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有关单位开展社区服务,既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与社区组织联营共建。

(十八)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帮助社区内中小企业,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对开办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手续,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工和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

六、加强领导和政策指导,强化社区服务监管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搞好社区服务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合力。

(二十)加强社区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经常开展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理论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二十一)加强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制订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通过新建和改造,完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的试点,逐步实现城乡社区服务统一规划,统筹发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社区落实开展公共服务的资金、场所和人员,对社区组织开展的互助、志愿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性商业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社区营利性商业服务要积极引导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服务实体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大型服务企业兼并、控股国有或集体所有的社区服务单位,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参股或兴办社区服务企业。

(二十二)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推动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和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健康发展。

社区服务范文第8篇

社区服务在我国大中小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快20年的历史,在各级民政部门的积极引导下,依靠街道和居委会的参与和推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创造了许多经验,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块重要阵地,也成为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窗口。但由于社区服务是互、公益性较强的社会活动,其组织者街道、居委会的群众性特点,一直以来社区服务的基本规范没有确立,社区服务质量的改进提高缺乏标准,社区服务质量的评价没有引进,所以影响了社区服务进一步开展。

9月5日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社区服务江苏省地方标准,这个标准包括《社区服务通用要求》(db32/t480--)、《社区服务家政中介服务规范》(db32/t481--)、《社区服务养老服务规范》(db32/t482--)三个标准,它们是标准化工作与社会化工作相结合的成果,也是服务标准化更广、更高的要求,是指导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法规性文件,这在全国是超前的。但标准以来,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很好重视和有效运用,在江苏仅在南京玄武区等少数地方结出了硕果。全国范围内尚没有统一的社区服务标准,也即社区服务标准化没有提高到应有的位置。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有利于规范社区服务内容,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真正得到社会的关爱、党和政府的温暖;有利于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强化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使社区从业组织、从业人员能规范服务行为,使政府主管部门在指导社区服务时有评定标准;有利于强化对服务领域的质量监管,打击质量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能够拓展社会服务空间,体现质监为民理念,打破角色的单一性,在社区这(来源:文秘站 )个大环境中更加普及计量、质量、标准化、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理念,建立起全社会的质量监督网,使消费能够反作用于生产销售,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

当前最紧迫的是出台全国性社区服务标准,笔者认为这一标准至少应当包括:

一、界定社区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层次需要,依托街道(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的社会化服务。这些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社区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和特困家庭服务、未成年人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文化生活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环境卫生治安服务。依托服务机构,采取中介求助、上门、互助、定点、自愿者和信息服务等形式,以谋求社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满足社区成员多层次需求为目的,达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

二、明确社区服务的质量要求。包括两大方面,总的要求,服务组织要达到制度、人员、设施、安全、卫生、环境六大方面条件,服务质量要达到周到、便民、诚信、文明、和谐五大要求。不同的服务还应当有个性化的质量要求,如家政中介服务,应当在诚实守信、仪表仪容、语言举止、合理收费、办事时限等方面提出严格质量要求;养老服务,应当在热心周到、态度和蔼、真情沟通、健康护理等方面明确质量标准。标准还应当对服务质量管理提出组织保证、人员职责、记录管理、整改措施等加以保证。

三、提出社区服务的考核评定。社区服务达标考评由当地民政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依据社区服务标准进行,考评合格的,颁发达标证书和相关标志。但对不同的社区服务考评,形式可不拘统一,如江苏省《社区服务家政中介服务规范》对家政中介服务质量考核评定,提出了三种方式,即内部考评、需方(顾客)及监督员评议、综合管理机构考核评定,依据是标准(内部规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质量记录,其中综合管理机构考核评定需在前两项考评的基础上,根据得分评定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等,合格以上的可授牌认可并颁发服务标准达标证书。

社区服务范文第9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做好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对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的问题及时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2.坚持社会化。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鼓励、支持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3.坚持分类指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区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实行分类指导。既要整体推进,又要解决薄弱环节、重点项目和关键问题;既要坚持广受居民欢迎的传统服务方式,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三)主要任务。通过努力,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

二、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四)推进社区就业服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援助。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高就业稳定性。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五)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加快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兴建退休人员公寓。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六)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慈善超市”的建设和管理。

(七)推进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大力培养社区卫生服务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保证服务质量。实施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建立民主监督制度,把社区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功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八)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调动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市民学校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培育群众性体育组织,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不断增强居民体质。

(九)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相关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十)推进社区安全服务。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加强社区警务室(站)建设,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依托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建立完善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和义务相结合的巡逻守望、看楼护院等活动。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升社区消防安全水平。深入开展打击“黄赌毒”和禁止传销等工作。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建立传染病、食品安全、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不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整合政府各部门在城市基层的办事机构,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其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行政性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对有些社区组织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性工作,可依法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组织承担。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梳理、整合各类服务热线、呼叫热线,形成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

三、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十二)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了解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城市基层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妥善解决社区居委会开展有关服务所必需的房屋、设施和工作经费。要积极指导社区居委会定期听取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意见,并积极向政府反映,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十三)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成员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鼓励并支持社区居委会组织动员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居家的孤老、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倡导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生活救助;管理、利用好社区公益设施,方便社区成员生活。有条件的地方,社区居委会可以根据居民需要,建立热线电话救助网络、社区智能服务网络、社区服务站、社区公共服务社等服务载体,开展非营利服务。

(十四)指导社区居委会为发展社区服务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并指导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参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法律、安全等进社区活动;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闲置设施、房屋等资源兴办购物、餐饮、就业、医疗、废旧物资回收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并维护其合法权益;引导和管理各类组织和个人依法有序开展社区服务;正确处理好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支持和指导物业管理企业依法经营。

四、培育社区服务民间组织,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十五)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积极支持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加强引导和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有序开展服务。

(十六)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弘扬社区志愿服务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壮大志愿人员力量。指导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使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得到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的服务。指导志愿组织和志愿人员开展社会救助、优抚、助残、老年服务、再就业服务、维护社区安全、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水平。

五、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

(十七)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按照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内部食堂、浴池、文体和科教设施等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学校、培训机构、幼儿园、文物古迹等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有关单位开展社区服务,既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与社区组织联营共建。

(十八)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业务。鼓励相关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提供购物、餐饮、家政服务、洗衣、维修、再生资源回收、中介等社区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流配送平台帮助社区内中小企业,实现服务模式创新,推动社区商业体系建设。对开办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手续,维护其合法权益。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办或合伙兴办社区服务组织,或通过小时工、非全日制工和阶段性就业等灵活方式参与社区服务。

六、加强领导和政策指导,强化社区服务监管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搞好社区服务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工程、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按照社区服务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进一步制定促进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等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大力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合力。

(二十)加强社区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经常开展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加强对社区服务的理论研究,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服务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二十一)加强社区服务的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级制订社区服务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社区服务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通过新建和改造,完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的试点,逐步实现城乡社区服务统一规划,统筹发展。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社区落实开展公共服务的资金、场所和人员,对社区组织开展的互助、志愿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性商业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对社区营利性商业服务要积极引导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服务实体的股份制改造;鼓励大型服务企业兼并、控股国有或集体所有的社区服务单位,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参股或兴办社区服务企业。

(二十二)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监督、管理社区服务。推动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和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健康发展。

社区服务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个人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推进服务社会化,提高社区居民自助、互助能力,不断满足城乡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坚持依法行政,扩大基层民主,深化居民自治,健全镇(街)务、村(居)务公开,加快和谐社区建设。

(二)目标任务。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立足满足城乡社区居民多元化、多层次需要,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各具地方特色、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把全省社区普遍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二是统筹规划,综合建设。统一制定社区服务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通过新建和改造等方式,完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功能。三是整合资源,共驻共建。充分挖掘辖区内社区服务资源,发挥驻区单位资源优势,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四是系统管理,综合服务。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活动的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监管,大力提高社区服务的综合管理效能。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切实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五是扩大民主,和谐共享。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各项民利,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社区居民能够充分表达诉求,共享社区建设成果。

二、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四)推进社区就业服务。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积极开展面向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服务和援助。建立诚信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政策性支持。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依靠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就业。结合居民对服务市场的需要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充分挖掘社区就业潜力,不断提高就业稳定性。全省社区动态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保证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次以上就业技能培训,力争80%以上的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争创充分就业社区。

(五)推进社区救助服务。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到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加强对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并建立低保标准增长机制。全面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及时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特殊生活困难。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患病困难群众,按规定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完善教育救助制度,确保城乡社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和能够继续升学的高年级学生不因贫失学。完善住房救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城镇社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住房救助,保障其基本住房需要。完善“三无”老人保障服务制度,确保城市社区“三无”老人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能得到无偿照顾和服务。完善社区助残服务制度,加强助残机构建设,帮助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推广建立互助“慈善银行”。力争“慈善超市”遍及全省每个社区。

(六)推进社区养老和社会保障服务。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组织为依托、专业化服务队伍为依靠、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援助等服务。根据社区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和需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个人购买服务相结合、日托照料和上门服务相结合、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和结对关爱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无偿、低偿及有偿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加快养老福利服务机构建设,着力发展社区型、护理型的养老机构,优先满足身体急需照料的老年人的就近养老需求。深化国有养老福利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推行“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积极鼓励、吸引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服务机构。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和帮助城镇居民按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七)推进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受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所辖范围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扶持经济薄弱地区的社区卫生,优先解决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为社区困难居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格局。全省城市(含县级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居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到5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达到95%。加强传染性疾病、食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社区防御突发疾病能力。开展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咨询指导和随访服务,实施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

(八)推进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贴近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打造特色文化、特色教育、特色体育社区,倡导社区资源共享,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发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区文化场所建设管理。每个社区要配有居民课堂、综合文体站(室)、图书阅览室、公共信息栏,有条件的地方要普及社区电子阅览室、科普画廊。促进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统筹各类教育资源,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学习型居民、家庭、楼院、社区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居民体质。每个社区都要有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社区可建设体育健身中心。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科普教育、娱乐休闲等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

(九)推进社区平安服务。构筑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机制。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配齐配强社区民警,提高社区警务效能,为居民创造居住安心、出门放心的平安社区。健全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深入开展反、打击“黄赌毒”和禁止非法传销工作。建立灾害事故应急反应机制,普及社区减灾知识,提高社区居民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做好社区消防工作,提高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水平。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社会化信息采集机制,切实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流动人口能够融入当地社区,逐步在居住条件、子女教育、社会保险、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真正体现和落实同城市民待遇。

(十)推进社区自助互助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服务类、联谊类等社区民间组织,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对社区民间组织进行管理,逐步将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每个社区要培育发展2-3个规范有序、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对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服务的社区民间组织,可适当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程序;政府可采取奖励、补贴、委托或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适当扶持。对开展非法活动的社区民间组织,坚决予以取缔。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引导和管理,积极支持社区民间组织为居民有序开展社区自助、互助服务,使社区居民在参与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深化居民自治。

(十一)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建立社区服务社会化引入机制,扶持、培育和发展贴近社区居民的服务项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驻区文化馆、图书馆、公园、学校等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居民群众提供文化学习、文体教育、休闲娱乐等场所。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和扶持社区内及周边有关单位和实体按照共驻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提供多方位社区服务。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业和个人开发餐饮购物、公交物流、医药保健、家政中介等社区服务。对非赢利性社区服务项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降低开办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对赢利性商业社区服务项目,工商、税务等部门要落实优惠政策,促进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要支持社区开展自主性社区服务,方便居民日常生活。

(十二)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加快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服务,将城市社区服务向农村拓展延伸,积极构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服务。按照努力建设“生产发展、服务完善、管理民主、和谐并进、共同富裕”的农村社区的目标,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镇村布局规划,统筹安排农村社区布局,整合现有资源,将镇村闲置的存量资产以无偿划拨、低偿租借等方式提供给社区使用,充分利用被撤并乡镇村的办公用房和场所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强化农村社区服务功能,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需求,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着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社区各类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综合。着力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警务机制,广泛组织开展群防群治、自防自治活动,维护农村社区稳定。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卫生、计生服务网络,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以农村社区建设为依托,积极引导村级组织发展公益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进一步加强“五保户”供养、农村低保、灾害救济等面向困难群体的救助服务。

三、强化政策保障措施,不断推进社区服务向纵深发展

(十三)完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扶持社区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增长机制。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原则上不得低于上年度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同时保证社区居委会正常运转的工作经费。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购买公共服务及受政府委托承办的民政优抚、最低生活保障、劳动保障等社会公共事务所需经费,由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解决。社区受政府委托提供的社会公益,要按购买服务方式给予补偿。探索设立社区公益工程、社区社会化养老服务工程、社区服务信息化工程和社会工作者培训工程的引导资金,引入民间资本,利用社会力量,实行市场化运作,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

(十四)加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城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规划。根据社区居住规模,按照集中、实用、方便居民的要求,配足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项目,由规划、建设、房产、民政等相关部门会同街道联合审定和验收。已建社区未配置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或配置不足的,由当地政府通过购买、租借、置换、改造、新建、扩建等办法予以解决,建筑面积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新建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要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归社区居委会管理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出租或改作他用。

(十五)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各级政府要强化公共服务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行“一站式、一门式”服务。各县(市、区)、街道至少建有一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都要建有社区综合服务活动站,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十六)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将社区信息化纳入当地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坚持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的原则,与城域网、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等统筹规划建设。已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地方,要进一步拓展功能,规范内容;还未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地方,要科学规划、尽早启动。要有效整合各类服务信息和管理资源,对社区居民的就业保障、社会救助、卫生医疗、人口计生、养老服务、户籍治安等逐步实行数字化管理服务。以县(市、区)为基本建设单位,实行县(市、区)、街、居三级社区数字化管理联网,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现地市级统一联网,提高社区工作效率,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

(十七)不断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按照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要求,每个社区居委会办公房门前统一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牌子和全省统一制定的社区标识。政府部门需要社区承办或协办的行政事务,可依法委托社区组织承担,并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逐步实行购买服务。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必须依法进行,无法律依据的须经社区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由所属街道报送县(市、区)社区工作领导机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切实防止社区服务管理行政化倾向。社区居委会要积极协助,认真做好准入的公共服务事项。

(十八)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依法选举、公开招聘等方式,配齐配强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的职数配备由街道按照有关规定提出意见,报县(市、区)民政、财政部门审核备案。以社区为平台,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规范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要求,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措施,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充分调动广大社会工作人才的积极性。强化社区社会工作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完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管理使用、考核评价、资格认证等运行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覆盖城乡社区,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强化对现职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由民政部门对考核合格的社区工作者颁发上岗证书,实行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九)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社区志愿服务意识,积极动员社区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人员结构,壮大志愿人员力量。每个社区志愿者人数要达到本社区居民总数的8%以上。建立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和服务激励机制,弘扬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生活困难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等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四、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工作水平

(二十)明确和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政府统一负责、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各级民政、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劳动保障、建设、房产、城管(市容)、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等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业务指导,为社区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各级发展改革、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认真制定和落实扶持社区服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及措施,积极倡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区服务业,促进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老龄、慈善等组织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形成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合力。

(二十一)加强对社区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推动制定各类社区服务行业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反映社区服务设施、服务管理、居民需求及满意程度等有关信息的采集及工作评估体系。严格财务和审计制度,严禁将救助、福利、公益款物等挪作他用。认真解决社区服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证社区服务健康发展。

上一篇:审计技术范文 下一篇:社区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