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妇女之家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2 03:45:24

社区妇女之家申报材料

社区妇女之家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导向,突出重点难点,体现分类指导,强化创新创优,注重解决问题,切实推进工作,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确保人口工作取得实效,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圆满完成我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

二、考核方法与步骤

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抽查主要采取:实地考察、个别访谈、查看资料等方法进行。实地考察各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调查了解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展情况,通过入户抽查方法,填写《人口登记表》。

三、考核内容

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考核目标。(100分)

(一)宣教工作(10分)

1、开展宣传活动。(5分)

社区开展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活动、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整治“两非”“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全年不少于4次)。所有活动要有活动安排、活动记录和总结。(资料齐全得5分,少资料扣1分,无资料不得分)

2、业务培训。(5分)

对社区计生专干集中培训不少于4次(有培训记录和内容),社区计生专干对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知晓率达95%。(记录齐全得2分,少记录扣1分,无记录不得分)

3、宣传报道。按时交送活动宣传信息。(上报5篇以上得1分,无则不得分)

4、宣传品发放。完成计生宣传品发放。(发放完成得1分);

5、发放育龄妇女阳光卡达80%以上。(达标得1分,不达标不得分)

(二)政策法规工作。(5分)

1、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七不准”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严格按照标准征收,行政执法制度健全,责任落实,计划生育告知制度全面落实,对符合法定生育条件妊娠对象告知面达95%以上,对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对象告知面达100%,台帐建立完善,文件规范整洁报表及时无差错。(签订合同得1分,无则不得分)

2、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政策及有关规定落实工作。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对象确认准确、工作规范、档案完整、政策知晓率、达100%,调查登记、评议公示、上报按时准确和兑现工作。(资料齐全得2分,无则不得分)

3、生育审核及材料上报工作。一是及时审核申报材料、现场核实,上报审批材料与个案实际无差错,二是上年审批文件及印证材料归档、立卷,当年审批材料留存规范。(资料齐全的1分,无则不得分

4、协会工作。一是组织本辖区开展元旦春节、母亲节、世界人口日以及人口计生系统重大宣传服务咨询活动有信息,并及时上报,社区要有活动的方案、总结。二是计生协会社区制度健全,活动有记录,会员有名册,相关资料规范完善,有“会员之家”。(资料齐全的1分,无则不得分)

(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10分)

1、机构建立。建立建立流动人口机构,社区成立流动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资料齐全得3分,无则不得分)

2、登记率。开展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登记率达100%,协查通报率、函复率、发证率、验证率达90%。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100%,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90%以上。(达标得7分,无则得不得)

(四)药具管理。(5分)

1、领导机构建设。一是把药具工作纳入街道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二是切实解决药具工作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药具人员按要求配备。(资料齐全得2分,无则不得分)

2、规范化管理。一是数据管理。科学编制本辖区年度药具需求计划、分配计划;统计报表内计划。二是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持证上岗;药具库存合理、帐物相符、批号管理。(资料齐全得3分,无则不得分)

(五)统计工作。(10分)

每月及时、准确、全面上报各项统计数据,无错报、漏报和瞒报,按时进行情况反馈,做好数据分析。

1、统计台帐建设、例会工作。认真落实统计工作制度,各级帐、卡、册完整规范。人口计生信息做到帐机相符、帐实相符,准确率达98%以上。(达标得5分,无则不得分)

2、信息建设。完善全员人口信息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更新率、准确率、应用率达到95%以上。各项统计报表数据上报及时率100%。(达标得5分,无则不得分)

(六)入户抽查。(60分)

每个社区样本点随即抽查对象50-60户,对初婚、生育、节育、死亡等相关信息内容与街道WIS系统进行核对。

四、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五、考核时间

年8月23日(星期二)上午和政社区,下午庄社区;

8月24日(星期三)上午新村社区,下午东村社区。

社区妇女之家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以深化“项目推进年”为载体,整体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一)全力推进三项工程建设。今年是教育项目建设的推进年,也是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建设任务最艰巨的一年,有续建项目2个,重大前期项目1个。年初以来,为努力完成项目推进工作任务,达到预定目标,教育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续建项目出形象,新建项目早开工”的要求,进一步落实项目责任、加大工程建设管理力度,在保安全、保质量的前提下,抓进度,赶时间,整体推进了民族小学、城北中学、民族中学项目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民族小学继建项目,8月底全面完成主体工程7个建筑单体建设,配齐2幢教学楼和行政图书楼的内部硬件设施,按预期时间9月1日投入使用,暂开办一、二年级各8个班726名学生,让更多老百姓要求享受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得以实现,后续工程建设紧锣密鼓,严把质量关、安全关、进度关、效益关,累计完成投资4585万元,占总投资的92.6%,今年完成投资2853万元,占总投资的58%。城北中学扩建工程按计划实施,挡土墙、围墙、运动场平整完成,车库完成20%。民族中学迁建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通力配合,齐抓共管下,教育局坚持“最穷不能穷教育,最苦不能苦孩子”的指导思想,立足于进一步盘活教育资源,改变实验一小现状,与时间赛跑,集中力量,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前期准备工作,7月底全面完成政策处理及土地征用、项目手续办理和各项招投标任务,于9月20日进场施工,10月初开始三通一平,11月5日九个单体建筑先后开工建设,主体基础工程完成60%,按计划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达到“新建项目早开工”的要求,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770万元,占总投资的30%。

(二)全速推进食宿改造。按照全省*年食宿改造项目动工率要达100%,竣工率达90%的要求,落实责任,加大施工监管力度,全力推进2006年开工建设的5个项目,按计划完成了“大地乡校食堂,郑坑乡校食堂与宿舍,民族小学食堂与宿舍”三所学校的食宿改造任务。加快*年计划改造项目的实施步骤,全面启动了“民族中学食堂、宿舍,东坑镇小宿舍”3个项目改造,除民族中学食堂与宿舍需在2008年秋季竣工外,年内东坑镇小宿舍可交付使用。全县15所学校共21个食宿改造项目已竣工19个,竣工率达90%,改造食堂面积3100平方米,宿舍面积7547平方米,累计总投资1172万元。

(三)全面启动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教育强县创建要求和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依托全省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启动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抽调人员,组织力量,深入全县学校调研,掌握校情,形成思路,提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计划于*年与2008年分步实施全县22所小学、3所初中的标准化申报工作。鉴借龙泉、遂昌、青田、莲都等县市申报经验,对我县今年计划申报“省级三类小学”的13所(雁溪、大地、澄照、大均、梧桐、标溪、鸬鹚、毛洋、景南、秋炉、梅歧、九龙、郑坑)农村学校各类功能用房、配置情况调查摸底,提出整改方案,启动校舍维修、防雷设施安装等项目以及申报材料准备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准备就绪,等待上级验收。

二、以促进“均衡协调发展”为目标,统筹各类教育,努力推进教育和谐发展

锁定2009年创成教育强县目标,不断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中心,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全面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奠定格局。

(一)学前教育发展趋势良好。一是行政拉动,深入实施帮扶工程。拨出专款10万余元,给予农村办园补贴教师工资、赠发实物玩具和奖励民办幼儿园,使全县学前三年入学率达85.99%,学前一年入学率达91.04%。二是城乡带动,深入开展园校结对、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县外请进名师,县内派出骨干教师的形式,积极举办下乡送教讲学、幼师岗位培训、园长论坛、基本功展示等活动,全年完成保健员和保育员培训45名,23名骨干教师和优秀园长下乡送教,有效提高了农村办园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制度管理,不断规范办园行为。以强化目标管理考核为手段,全面落实《学前教育管理实施意见》、《幼儿园常规管理办法》和新办园预登、行政审批公示等制度,通过监督检查,注销了34所民办学校的许可证,更换了一批新启用的部级办学许可证,规范了办园管理行为,办园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四是实施规划,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完成了城南幼儿园新建工程用地投标,启用了大际乡新建标准幼儿园,全县需新建的7所63个班级、改建18所61个班级的幼儿园建设规划已报省厅争取倾斜扶持。

(二)义务教育发展有了新突破。一是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今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免收杂费政策,只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住校费,共计免收杂费256.3万元。二是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开始取消教辅材料费、校服费、体检费、柴火费、多媒体班费,进一步规范了收费行为。三是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坚持依法入学、依法治教,严格控制辍学,规范转学,保障了学校教学秩序和适龄儿童按时接受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9.9%、100%,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9.20%、99.85%,6—18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5.12%。

(三)高中教育发展步入新阶段。一是景宁中学立足于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攀升,创新思路,全力以赴推进内涵发展,顺利通过省一级重点中学评估验收。同时,采取强力措施,将优生保留率列入初中学校考核,实行优生奖励制度等,扭转了以往生源大量外流的局面,录取新生571名,普通高中在校生1729人,全县初升高比例达到91.10%,较往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全县普通高校报考783人,上线612人,其中理科309人,文科179人比去年增加9人,艺术105人比去年增加35人,体育19人,总上线率为78.16%,全县前三批上线255人,其中重点8人,本科131人,民本116人。二是职业高中立足2008年争创省二级重点职校,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先后投资80余万元新建电脑房、车工、电工实训室、音乐室、图书阅览室,改善了办学设施。狠抓内部管理,努力探索适合老少边穷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调整专业设置,加大招生力度,采取“免试提前报名、分指标到校考核、发动教师下村蹲点、引进邻县学生”等措施,确保中职生源,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生1014人,19个班级,较往年增了5个班,普职比为1:0.65。

(四)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成人高校报考58人,上线50人;自学考试报考495人次,毕业26人;951人参加非学历的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各类考务工作实现零差错,健康化发展走在全市的前列。二是电大扩大规模,实现整体搬迁,改变了电大无“校舍”的历史,今年电大招生101人,有在校生389人(专科240人、本科149人),毕业114人(专科95人、本科19人)。三是加强职成校建设,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600余人次,初中毕业生学后职前培训401人;组织专业人员面向农村开展茶叶、蔬菜、水果、田鱼等各类培训160期,受训11764人次;围绕主导产业对全县22个乡镇的168户科技示范户,168处基地项目的6532亩基地的作物进行调查和现场指导,为当地农民寻找致富门路。

三、以落实“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为举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内涵建设得到有效发展

牢固树立更加科学全面、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质量观,把提高办学理念、师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品味、教学质量等作为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综合内涵的新标准,制定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指导意见》,召开提质动员大会,全面启动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努力打造优质教育。

(一)全面落实德育为首,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

1、推进德育创新,丰富德育载体。实施以德育为首的“人格奠基”工程,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中小学生一日常规”,突出常规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深化德育特色校建设。各校围绕主题,充分发挥少先队、团支部职能,纷纷举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七大精神解读、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文明礼仪教育、孝亲敬老教育、德育工作研讨等活动;积极联系团委、妇联、公安、邮政、新华书店、森林防火指挥部等单位,利用社会德育资源,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以开展校园“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为载体,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各校德育工作呈现不同特色,校风、学风、德风发生显著变化,校园呈现新气象。县教育关工委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

2、推进体艺工作,促进全面发展。加大音体美等活动设施建设和教学器材配备力度,将学校音、体、美等艺术教育纳入提高教育质量范畴,加强学科教学研究,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兴趣特长,全面实施技能抽测,积极推进全县体艺教育教学工作,音体美等艺术教育取得较好成绩,特色显著:实验二小舞蹈《畲乡童趣》赴北京参加全国校园文艺汇演获得一等奖,梅一淇的《太阳从哪里升起来》独唱获全国艺术新秀选拔活动全国总决赛声乐儿童A组金奖,《苗家小阿妹》独唱获“酷儿杯”超级童声大赛浙江赛区二等奖;城北中学《畲乡唱晚》、《畲族敬酒歌》声乐节目在省文化厅举办的“中华畲族民歌邀请赛”上分别获畲族新歌二、三等奖。民族中学、职业高中学生代表队“赶野猪”节目荣获全国第八届少运会银奖,我县体育运动代表队参加全省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全省89个县市区的第51名,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第3名,其中单项获得8金、13银、12铜。

(二)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教师素质有了新提高

1、积极建设“专家型”现代校长队伍。坚持“专家治校”指导思想,搭建平台,强化校长专业培训,分别开展“校长系列论坛、校长攻读著作、校长公开教学展示、外出学习考察、外派挂职锻炼,撰写反思日记”等活动,今年,组织了27位校长赴上海参加为期一周的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公益助教”业务培训,有4名中学校长参加市级高级研修班培训,4名中小学校长参加市级校长素质提高培训,外派4位校长赴宁波地区学校为期一个学期的挂职锻炼;举办了2次校长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全县有27位校长直接参于到教学、说课、评课、交流等环节中;开展了第四届校长论坛,就如何有效落实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进行专题研讨,并由教育局机关干部和校长、副校长24人组成的考察团赴江西高考神话之地临川一中、二中教育考察。启动了校长读书活动,投入2000余元购置100余册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组建了校长书库,建立读书免检制度和奖励机制,列入年度考核。系列措施的落实,促使校长关注教育进程,随时掌握前沿理论,保持与教育发展趋势与时俱进,以“教育大师”身份融入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在推动学校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校长的综合素质。

2、着力建设“名优型”现代教师队伍。坚持“全员参与、分类培训”原则,深入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培训、骨干教师外挂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务主任培训、教研组长培训,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借他人之力,继续采取“走出去”学习,汲取发达地区先进前沿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外派了两批25名骨干教师和校长在宁波鄞州、北仑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跟班学习;组织了30位小学英语教师到杭州外国语学院接受为期20天的业务培训。二是立足自身运功,内强素质。全面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教研室制定出台了《景宁县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指导意见》,修订了《景宁县中小学教研组考核细则》,对全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进行了全员培训,使教研组工作步入常规化,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制定了《景宁县中小学学科教学常规》,对全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和全体教师分两个层面进行了全员培训,完成15个学科1000多名教师的培训任务,全面落实学科教学常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邀请了两2位高等院校教育专家和一线优秀班主任,对全县分管班主任工作的校领导,现任班主任和后备班主任进行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培训人员达482名,使班主任工作步入规范化,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着力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举办中小学6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活动14次,使骨干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新课改中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全力推进名师队伍建设,举行了第三届县级名师评选,通过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课堂教学考核和面试及民意测评,评出县级名师34名,今年有1名校长被评为市名校长,4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全县名师队伍不断壮大,拥有省特级教师1人,省级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市级名校长3人、县级名校长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县级名师75人。同时,完成全省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对象326人,351人(县级326人、市级16人、补考9人)参加了全省统一考试,三年来至此,全县1268位教师全面参加了教师素质提升培训。三是引进有生力量,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年通过直接引进和公开招考,录用新教师22名,具有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4人,为让新教师以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课堂教学,举行了为期七天的业务能力培训。

(三)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研究,课堂教学效率普遍提高

1、积极稳健推进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目标,探索课改新思路、新方法。一是全面开展富有实效的义务教育新课程学科培训,将学科培训与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相结,先后组织县级学科培训11次,参训教师400多人次,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19次,受训教师200多人次。二是深入调研指导,今年教研室组织力量,对16所中小学校进行课改专项调研,全面总结了我县三年课改工作经验与教训,并形成《景宁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阶段总结报告》,为今后继续深入课改做好了基础工作,赢得市教研室、市课改办的充分肯定。

2、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观念,改进教学实践,立足“争创精品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了有效课堂研究与构建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加强了小班化教学研究,成立课题研究组,针对农村学校自然小班化实际,建立总课题,下设6个子课题,全面开展“山区学校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已在市级立项,还组织了20多人赴杭州下城区、富阳开展小班化教学考察。同时,以总课题研究为龙头,组织各学区教办、试点校大力进行农村小班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在大均乡校和景南乡校举行了2次全县性的小班化教学研讨会,较好地推进了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二是强化了校本教研,以本土化的校本教研为基础,全县各校深入开展主题式的“组内研讨”,经验交流式的“组际研讨”,城乡联动式的“校际研讨”,手拉手式的“区域研讨”,名师支教式的“展示研讨”等,一年来,举办校际研讨和区域研讨27场次,校本教研氛围浓厚,成效明显,县实验二小、实验一小、民族中学、中心幼儿园4所学校被评为市级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其中实验二小、民族中学还荣获“省级校本教研示范校”称号。三是扎实推进有效教学专题研讨,请进全省特级教师、名师开展“百人千场”送教活动2次,全县800余人次观摩了特级教师组队执教的英语、语文、数学几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开展本县名师下乡送教活动2次,开展小学英语各类全县性活动6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研讨1次,有9个学科举行了“有效教学、有效课堂”专题研讨会,7个学科进行优质课评比。四是充分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深入指导,服务一线,全年教研员下校指导47校次,参与学校教研活动40余次,开出教学讲座30余个,撰写调研报告10个,在省市级发表、获奖论文10余篇。通过深入研究、不断反思,有效指导,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管理、教学理论、教学方式的改变,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呈逐步上升之势。

3、教育科研取得新的进展。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工作策略,展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解决课堂问题”为主要目标的主题研究,形成了“课题为教学服务,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良好局面,积做好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等工作,全县掀起课题研究高潮,成果累累,全县课题立项78个,获奖30项,其中省二等奖1项,市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35项,教师课题结题75项,教研员课题结题5项。

4、继续实施教学质量监测。结合我县实际,积极探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制定出台《景宁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调测与评价实施方案》,增强了后20%学困生的关注率,初步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控体系。今年,继续对全县中小学共9个年级29个学科进行了全面的学生学习水平检测和技能抽测,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找到了与发达地区的教学质量差距,用事实让全县教师认清了我县教学存在的问题,增强了危机意识和紧迫感。

四、以提高“综合办学水平”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管理,事业发展活力得到不断增强

(一)积极推进教育创强工作。紧扣教育发展主题,加大创强力度,建立创强专项督查机制,营造了合力的创强氛围,运用一切有利因素,认真做好各项创建工作。一是对照《浙江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开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条件分析和寻找对策,起草了创建教育强县报告和实施方案,为县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下,确定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创建浙江省教育强县实施方案》,为2009年实现教育强县目标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深入开展教育强镇乡创建,运用“强乡”评估指标杠杆,引导乡镇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改善了乡镇学校办学条件。今年,郑坑乡政府投入5万余元建设校园文化和提高生均公用经费,雁溪乡政府投入4万余元为学校每个教室安装了电视机,提高生均公用经费,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成为省级教育强乡;大地乡政府投入3.5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成为市级教育强乡,至今,全县已有省级教育强乡镇10个,市级教育强乡镇7个,乡镇之间教育发展更为均衡。

(二)努力构建科学的办学水平评价机制。全面关注学校发展,积极探索督学新机制,根据全县“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指导意见要求,认真修订完善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价方案,引导学校自主发展。加强过程督查和终端评价,深入开展“发展性督导评估”实践。本年度,根据教育工作重点,督导室组织力量,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学校管理薄弱环节、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校园文化建设、各校贯彻落实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情况”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2次过程性专项督查,针对“学校自主发展指标”实施工作,对职业高中和全县30所中小学进行较好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力促进了全县中小学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多年探索研究和实践,《边远山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于今年参加丽水市教科所教育管理成果奖评选。

(三)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校长负责制,完善教师选调、聘录用制度。一是完善教师进城选调制度,在将教学业绩与教师进城挂钩基础上,把教师评优、职评与教学业绩挂钩,明确在当年全县教学质量监测中,排名最后几位的教师不得参加当年职评,对排名前几位的教师直接推荐上报县级评审。同时,结合库区学校撤并教师走向问题,参照县委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库区教师分流有关规定,对库区教师的调配按照“公开考试选调、竞聘上岗、组织调配、待岗”四个阶段进行分流,在制度的保障下,教师进城选调和分流工作平稳有序。二是完善教师职称评定考核办法,根据往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修订了《景宁县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量化考核办法》,增加了教育质量指标,对“年度考核、达杠年限、业务水平、班主任年限、中层干部年限、教龄及边远学校工作年限”7个方面的分值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三是制定了中小学教师管理意见,将教师外调条件、校长任期限、教师服务期限等作了相关规定。

(四)进一步深化教育财务改革。为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了计划财务监督,切实做好部门经费预算、决算和经费审计等工作。一是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方案》,将全县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出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并对全县校长和财务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二是努力争取教育投入,*年预算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125万元(含年终追加),教育部门预算经费8614.3万元,比2006年教育部门预算经费增长13.24%。二是根据“校财县管”制度,加强对学校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审计工作,配合县审计局抽样调查了10所学校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对10所学校的校长进行离任审计,审计金额达645.3万元,使各校的经费使用更加合理规范。

(五)进一步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教全会)制度,扩大民主管理覆盖面,全面树立“依靠教职工、相信教职工、尊重教职工”的理念,对8个基层教育工会依法按时换届,健全工会组织制度,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严格按照程序召开好一年一度教代会,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在“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奖惩办法、评优选模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通过多种形式让教职工参与,让教职工充分享有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教代会程序逐步规范,质量不断提高,职权有效落实,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参政议政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进一步强化教育内部市场管理。一是全面加强了全县学校总务后勤服务工作,通过24项具体指标的专项考核,不断提升总务后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后勤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二是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8万元,超额完成省市指标;努力发展校园经济,全县有19所学校建立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有蔬菜基地30亩,全年蔬菜产量18252公斤,约折价1.8万元。三是规范教育内部市场管理,对学校大宗物品采购,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项目和限额实行申购审批、采购、验收、结算程序操作,对部分物品实行邀请招标确定指导性价格,努力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硬件建设。把增加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和音、体、美等器材配备投入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突破。全年投入471万元,加强了实验室仪器、学生电脑房、教师办公电脑、教学多媒体、音像教材、校园音响系统等现代教育装备。其中,投入36万元继续装备了12所学校的音、体、美、卫器材,使全县学校的音体美卫器材按标准配齐;投入150万装备师生电脑440余台,投入100多万装备多媒体46套,其它设备安装投入185万。目前,全县计算机总数达2268台,其中教师办公用电脑676台,师机比1.7:1;学生电脑1520台,生机比9.5:1;计算机网络教室(含简易网络机房教室)40个,多媒体教室151个,电子阅览室1个,光盘放像点39个,校园智能广播系统21套,全县学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为实现全县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平台,促进了教育系统信息化办公进程。同时,把合理利用现代媒体设备和资源作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了《景宁县现代媒体设备和教育资源的管理使用实施意见》和《学校媒体管理和使用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原则,开展各校媒体管理维护人员培训会,提高了教师对现代媒体的应用能力、操作技术、维护水平,所有学校都能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90%以上的教师能比较恰当地使用音像教材,100%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基本能使用信息技术。今年还投入100万元,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桌椅进行了全面更新。

(八)实施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根据滩坑库区移民工作进程,撤并了渤海中学、渤海镇小、金钟乡校以及渤海教办,积极做好校舍拆除、各项档案、校产转移工作,平稳分流学生400多人,分流教师64人,全面完成库区学校撤并任务。整合电大、原职高、县民族小学资源,将原职高的实验一小分部撤至县民族小学合并办学,电大从原浮丘校址搬迁到原职高,为新建城西幼儿园提前奠定了基础。今年全县学校31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595人(沙中有134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1014人;初中5所,在校生3435人;小学23所,在校生8197人;公办幼儿园1所,幼儿867人(社会力量办74所),全县21个乡镇1个管理区中已有21个乡镇实现“一乡一校”寄宿制办学,在县城就读的学生比例,高中达95%(沙中还有134人),初中达74%,小学达59%,全县已形成“高中集聚县城,初中集聚镇校,小学集聚乡镇中心校”的办学格局。

五、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着力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教育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扶困助学体系不断完善。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了助学体系,扶困助学工作亮点多。一是健全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等10多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扶困助学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专人负责,全面加强对扶困助学工作的领导。二是实行归口统一管理,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统一申报程序、统一信息提取,统一发放资金,实现了扶困助学的无缝覆盖和全程资助。三是广泛开展感恩教育,通过与受助生面对面交流对话,深入家庭访谈,写感恩信、铭记支助者等形式把支助者的真正意愿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中,实现爱心转化,勤奋学习,心怀感恩之情,以良好品质和成绩回报社会。同时,通过钱江晚报、教育信息报、浙江电视台、丽水电视台、景宁电视台、景宁畲乡报等新闻媒体,加大扶困助学行动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扶困助学工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成效显著,全年共资助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大学新生11189人次,助学资金达381万元,助学面进一步扩大,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均达到40%以上,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

(二)营养餐管理不断规范化。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全面深化营养餐管理工作,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教育局联合卫生部门对食品采购、烹制、炊具消毒、用水等环节的管理检查到位;对学校总务主任、营养餐工作从业人员卫生健康知识培训到位;对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食品24小时留置监测制度落实到位;对定点采购,统一烧制,统一发放,统一用餐的工作流程管理到位;当地政府对学校营养餐工作支持配合到位。一年来,全县开设营养餐投入专项资金达85万元,28所学校的每个寄宿生每周至少吃上3餐以上的免费营养餐,寄宿生身体素质明显好转。

(三)安全整治工作纵深推进。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安全工作网络,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切实加强了校舍设施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饮食安全、防水防溺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的教育和检查。周末班车工程实施进一步规范,建立了“周末学生接送车”月报告制度;加强与运管所、交警队沟通协调,及时发放“周末班车工程实施意见”,及时上路检查;学校与运输企业签订了《景宁县周末学生班车协议书》,发放80块“学生周末班车标志牌”。每周按时接送学生,严禁接送车搭乘过路客或超载、超速行驶,各学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学生上下车、乘车等环节管理,确保学生平安回家,平安回校,一年来事故率为“零”,安全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学校形成人人保平安的工作氛围。

(四)公开工作进一步透明化。以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和教育公示制度为重点,坚持“公正、公开、便民”的原则,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运行机制,把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社会最敏感、最容易引发矛盾、影响稳定和滋生腐败的热点作为公开的关键和重点,全力推进“阳光工程”的实施。一是建立公开领导小组和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完善公开实施方案,使公开工作有了领导组织保障。二是规范公开阵地,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改革原有校务公开栏,县教育局统一制作校务公开专牌,分发各校,置于校园显眼之处,自觉接受社会、师生监督。三是拓展公开领域,凡涉及教职工的评优选先、职称评定、干部任免、工资晋升、上级重要文件、重大决策以及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学校大宗物品采购情况等予以公布,做到收费公开、支出公开、账目公开,强化了学校民主管理,进一步保障了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推进了学校的民主建设。

(五)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建立健全教育体系,把工作当成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根据群众来信反映的普遍问题,及时调查,将问题及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采取说服、劝阻、教育等方式对可能发生的集体访、重复访、越级访的苗头做到发现早、控制牢、处理好。对来信来访事项和上级转办交办的事件,及时组织人员认真按照规定程序和手续进行调查、查办违纪案件,按时办结件。*年,共受理投诉件49件次,其中上访28人次,信件21件,比2006年的88件次少了39件次,结案率达100%,全年没有发生群众集访,也没有发生由受理人员所引起的冲突,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爱心温暖工作有声有色。从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具体利益出发,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一是关心教职工身体素质,向上级积极争取政策,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关心下,今年教师节期间,政府拨出专款15万元,首次给予县城以下学校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973人的健康体检,向广大农村教师献上了一份丰厚的“礼品”;二是关心教职工家庭生活,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教师节庆祝工作,分组慰问困难教职工5名,优秀骨干教师5名;县教育工会和各基层工会慰问困难教职工90多人,累计慰问金达3万余元。三是重视老龄干部工作,持续开展爱老敬老活动,今年为12位80岁以上退休高龄老寿星举行生日祝寿,给予精神关爱和慰问。四是重视女工工作,依法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定期组织女工参加妇检,开展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

六、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增强工作主动性,教育创业热情得到激发

(一)党建工作不断推进。认真抓好党总支(支部)班子建设,根据规定,及时对教育局第二届直属机关党委进行了换届选举,选出了教育局直属机关党委新一届班子成员;对教育局行政支部、职业高中、沙湾中学、城北中学、民族中学、县中心幼儿园6个党支部进行了换届选举,新建了县民族小学党支部,组建了支委班子,全面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党性观念教育,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党建工作活力增强。同时,抓好新党员发展,严格入党条件和工作程序,今年发展审批新党员8名,审批预备转正党员11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人。

(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强化监督机制,廉洁从政行为,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督查和责任追究力度,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下移重心,重点抓好机关干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廉洁自律工作,把学校主要负责人在政治立场、民主决策、廉洁自律方面的表现,尤其是选人用人、管财用财行为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重点查处教育乱收费,公款高消费娱乐、吃喝、变相旅游、异地请客等违规行为,提倡基层学校办好学生食堂,局机关干部下基层公务活动在食堂就餐,倡导节俭、规范公务接待。二是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以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中纪委、省、市纪委会议精神为主线,积极开展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党风廉政、法纪教育、警示教育,深入调研,掌握学校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暴露出来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成风之前。三是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重大决策请示报告、政务校务公开、任期和离任审计等制度,形成了防范于前、制约于中、惩治于后的民主监督新机制。

(三)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全面贯彻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市、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关精神,成立了教育系统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全局上下干部统一思想,树立“爱我畲乡、兴我教育”的强烈主人翁意识,破除“按部就班”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新理念,认真寻找差距,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推进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作风建设与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推进教育改革相结合,与干事创业相结合,与实施帮扶工程相结合,以扎实、务实、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全力推进“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程推进年、师德师风建设年、教育质量提升启动年”三个年建设活动,积极实施帮扶工程。一是全局机关干部大兴学习之风,以集中、分散、党组、党支部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八种良好风气”,并以实际行动践行,切实做到“多学习、多下基层调研、多服务指导,杜绝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或,杜绝工作缺岗、漏岗、串岗,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了的提高,在老百姓对机关工作满意度上有了新的提升。二是领导干部大兴调研之风,深入行政支部联系村英川镇新村进行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座谈会、民情恳谈会、党员民主生活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看望慰问贫困户等方式,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生活状况。在调研过程中,先后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3次,走访农户5户,实地考察6处,慰问困难党员2名发放慰问金各300元,支助该村每年路灯费500元,修理会议室费5000元,修建桥亭费4000元,并给27位困难生列入贫困支助对象。三是积极实施结对帮扶活动,在努力做好教育局行政支部与新村结对帮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与英川王宅、隆川以及家地乡的“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办实事,办好事,为隆川支部添置价值2000元的电视、DVD,为王宅村添置价值3300元的电脑一台,帮助英川村老年活动中心修理费2000元。积极调动全局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在帮扶活动上铺开面、落到点,自发捐款3.8万元赠送家地乡,帮助该乡穹岱村、石碧村、梅山头、坪坑村低收入农户增收,全面推进“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

(四)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研究制定《关于在全县开展以“爱我畲乡,兴我教育”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扎实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着力解决了一些不良的师德师风问题,教师从教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育人水平》经验论文在省级刊物*年第三期《浙江教工》中发表。在推进建设过程中,活动呈现新的亮点。

1、学习培训体现“四个”结合。把师德建设与“作风建设年”相结合,与“和谐的乡情、感恩的真情、奋进的激情”三情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学书记给孟二冬女儿回信精神相结合,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通过专题培训、研读教育专著、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心得报告、师德演讲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初步形成了学校重视师德,教师注重师表,学生尊重教师,家长配合教育的良好氛围,全县各校累计举行报告30余场,教师撰写心得体会1000多篇,专题培训50余次,景宁中学邢方方老师还代表教育系统参加县委宣传部组织的“三情”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通过学习教育,着力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2、查找问题突出“十个”是否。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教育法规要求,在突出“是否平等对待学生;是否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是否经常学习;是否做到不体罚或语言伤害学生;是否做到不向学生乱收费或强订、滥发教辅材料;是否做到不诱导、不强迫学生转学、休学、退学;是否做到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上网聊天、玩游戏,工作日期间不玩牌;是否做到上课不接打手机;是否做到不进行有偿家教;是否做到休息时间不;是否尊重学生人格;是否对学生进行过家访”等十个方面深入查找问题,开展大讨论,征求意见,相互谈心、作出师德承诺进行整改,进一步规范了广大教师的从教行为。

3、教育活动载体精心设计。为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在全县各校深入开展“爱生一例”征集活动,各校广大教职工结合自身或身边典型事例,挖掘师德之魂,撰写工作案例1000余篇,评选出了“优秀案例”40余篇,推荐优秀师德论文70篇,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29篇,并向市教育工会推荐4篇参评。举行了“感动畲乡·师德标兵”展评活动,遵循客观、公正、平等的原则,在各校推荐基础上,经县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认真评选,确定了17名正式候选人,并在《畲乡教育网》上公示候选人先进事迹,利用《畲乡教育》报投票评选方式,让社会各界参与评选,最后评出了7名师德标兵,为全县教职工树立了身边的典范,以他们优良的师德师风潜移默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促进了各校教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县职业高中、沙湾中学、沙湾镇小、中心幼儿园4所学校被评为“丽水市师德师风达标学校”。

(五)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各基层教育工会发挥组织优势,着力打造教工和谐之家,紧紧抓住三八节、五一节、教师节等节日,积极开展拔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趣味游戏、登山、就近一日游等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凝心聚力。今年,成功举办了全县第二届教职工(景中杯)篮球赛,12支球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比赛,景宁中学、实验二小分别获得冠亚军;教育局还组队参加了全县机关干部篮球赛、全市教育局机关干部篮球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各校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教职工业务水平。通过建设,民族中学被评为市级“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集体,景宁中学的林俊青老师被评为市级“知识型职工标兵”,黄龙飞老师被评为县级“职工技能带头人”,4所学校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工会”。

(六)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以争创“市级文明单位”为目标,围绕“巩固提高”的文明创建方针,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新完善《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规章制度》,将创建工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中心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专题和发言人,开展了6次专题学习,各党支部紧密结合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积极组织党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增强了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创建工作与事业管理相结合,推进人事、财务制度改革,政务财务公开、党务公开以及平安教育等工作,以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塑造文明;将创建工作与教育改革相结合,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改革成果展示文明;将创建工作与服务工作相结合,全力推进扶困助学、营养餐、周末班车工程,以教育服务传递文明;将创建工作与宣传工作相结合,在《畲乡报》、《中国畲乡景宁网》、《丽水教育网》、《浙江教育网》、《浙江教育厅信息报送系统》、《教育信息报》、《丽水日报》《畲乡新闻》等媒体和网络上报送信息60多条,编辑《畲乡教育报》平均每两月一期,利用教育局《景宁教育网》广泛宣传我县及各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另外,今年党报党刊征订工作,在库区7所学校撤并而征订数未减的情况下,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部完成征订任务指标。同时,认真落实卫生管理制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积极支持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在“创省先”活动中发挥文明单位的先锋示范作用,切实巩固县级“文明单位”成果。在12月份教育局已接受市文明办“市级文明单位”评估验收。

(七)全力推进库区移民工作。将滩坑库区移民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之一来抓,及时召开全局机关干部和全县校长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全县移民攻坚工作大会”精神。一是严肃移民工作纪律,耐心宣传移民政策,切实做好教育系统移民对象或家属、亲友团的思想动员工作,做到主要领导深入一线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头抓,专职干部具体抓,全局干部齐配合,努力做好73户130人的移民亲友工作,为完成全县移民工作任务献策献力。二是加强教育系统8名移民干部管理,做到时刻坚守岗位,积极主动,全心全力做好移民工作。三是根据库区移民工作进程,按时撤并库区学校,做好教师与学生的分流安置、拆除校舍等工作。

(八)统筹兼顾做好其它工作。一是按要求认真办理县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代表建议11件,县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委员提案2件,做到件件有落实,有答复,办理结果让代表或委员满意。同时,努力为莅临教育局参加“代表团讨论会”的代表提供良好服务。二是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成立教育局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落实专人具体负责,采取校长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一年来,教育系统计划生育率达100%。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96%以上,独生子女领证率达100%,病检率达100%,全面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指标和任务。三是档案工作基本走上现代化管理轨道,连建了与省教育厅和县政府“公文收发网络”平台,实现两条线收发公文,充分利用计机算快速、便捷、大容量等功能,规范了各类档案管理。四是围绕县委、县政府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按要求完成各项上级部署的任务。

上一篇:省级卫生乡镇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煤矿优秀队长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