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范文

时间:2023-03-12 17:39:28

审计师

审计师范文第1篇

关键字:注册环境审计师必要性

一、国外注册环境审计师的发展情况

国外一些国家成立了环境审计师协会,如北美的环境审计圆桌会议(EAR)成立了环境审计师协会,该组织于1993年出版一书《环境健康和安全审计标准》;加拿大环境审计师协会(CEAA)1991年成立,它和加拿大标准协会(CSA)撰写了一书《环境审计的原理和实践》;英国注册审计师协会(EARA)1992年成立,有上千成员;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环境审计协商会议共同成立了环境审计师注册委员会(BEAC)。这样环境审计师的执业水平才有了衡量的系统,股东可以雇用他们来保证环境评估人员具备应有的技能、知识和诚实性,他们极大地推动了环境审计的发展。但是,中国目前没有环境审计师协会。

随着充分地进行环境管理的职责从政府转移到企业,股东会要求高质量的环境评估,很可能公司需要对外有关环境业绩的书面报告。环境审计师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了,因此,他们执业也必须经过相应的注册。现在国际上大约有数千计的环境审计师,他们水平从不充分到一流不等。直到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环境审计协商会议共同成立了环境审计师注册委员会(BEAC),环境审计师的执业水平才有了衡量的系统。现在,股东可以雇用注册职业环境审计师(CPEA)来保证环境评估人员具备应有的技能、知识和诚实性。(刘力云,1998)

二、我国环境审计人员的现状

我国环境审计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审计主要是合规性审计,即主要鉴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遵守了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和地方颁布的环保法规,如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规定标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上交了各种费用等。环境审计的作用主要是限于消极的防范,远未起到环境审计应有的制约和促进作用。这种落后的现状,除了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为“人”的因素。我国现有的环境审计人员一部分是会计岗位上转来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一部分是从经济管理部门转来的经济师、高级经济师,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员是会计、审计专业或经济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等。他们的知识背景和实践经验主要包括会计、财务和审计方面,缺乏环境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我们以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进行的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环境审计为例,可以发现审计人员单独承担专门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任务还具有一定困难。水污染治理环境审计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其广度和深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首先,审计人员必须懂得审计方面的知识,如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另外,还要具备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水污染治理审计的特殊性,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一些与水污染相关的知识,例如水污染程度的鉴定、污水量的确定等。显然,从目前审计人员的现状看,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难以适应环境审计的发展要求。

三、我国设立注册环境审计师的必要性

1、设立注册环境审计师是扩大环境审计范围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主要局限于财务审计,主要针对环保资金是否被截留挪用,排污费是否超收漏收等等,也就是说仅仅围绕环保资金的运作这条线展开。对于环保投资,包括环保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工程竣工后是否正常有效运转,以及运转效果等仍未涉足。实际上,有些环保工程竣工后有关部门未组织验收或竣工之后长期处于停用状态,不能发挥效益,不能发现和揭示深层问题。当然政府扩大审计范围也有相当难度。一是缺乏专业人才,二是缺乏资金。如果把环保投资后的监管交由独立的中介——注册环境审计师,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

2、设立注册环境审计师有利于有效地监督环保机构

我国目前开展的多是财务审计,仅对环保项目绩效审计进行了试点。其实对环保机关进行绩效审计也是相当重要的。环保机构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工作绩效需要监督。促进环保机构尽职尽责,做好环保本职工作,审计机关应对环保机构的工作绩效进行监督。另一方面,环保项目的绩效同样需要评估和监督,国家审计机关可以监督环保机构的投资、环保项目的实施及运行效益,但真正展开又有一定的难度。这部分业务可由注册环境审计师来承担,再由环保部门或政府审计部门实施再监督,这样就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

3、设立注册环境审计师是跟踪审计的需要

跟踪审计对我国目前环保现状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因为我国有很多环保工程竣工后未能及时办理工程决算和财务决算,甚至长期处于停用状态,不能及时发挥治理效益。如某市审计局对本市63家重点污染企业的审计调查发现,实现达标排放的44家企业,治理工程已完工且通过验收,但均未办理竣工决算。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机关除了督促环保建设资金落实到位,把好竣工决算审核关外,还应该对这些企业的治污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检查其验收落实的情况。此外,有很多环保设施耗用了大批环保资金,但却长期闲置、停运。据全国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调查,在所调查的22个省市的5556套废水处理设施中,因报废、闲置、停运等而完全没有运行的设施占32%,运行的占68%,运行设施的总有效投资率只有44.19%,总体有效的投资只占全部环保投资的31.13%,情况堪忧。由于缺乏有效的跟踪审计监督体系,对很多环保资金的投入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情况,无法进行揭示及评价其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只是对重大项目派出检查组进行跟踪审计,这远远还不够可见,在这方面如何发挥环境审计师的作用也成为必要。

4、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和环境标准的产生使设立注册环境审计师成为可能。

在年报审计中揭示企业环境方面问题日趋重要。一方面,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工业发展带来环境的恶化,使企业面临着愈来愈多的由环境引起的诉讼和制裁。这种诉讼和制裁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例如企业在其决策中,随时都需要考虑到废水的污染处理问题、空气污染问题、以及支付额外的环境保护费等。如何反映企业的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是会计师在年报审计中值得考虑的问题。增加披露和报告环境责任的要求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系列标准的出台,完整而系统的环境标准的产生,内部审计的环境审计对象扩大到整个企业,环境审计师在内审人员的配合下,正确反映企业环保资金的使用效果,以及合理评价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效率亦成为可能。

四、在我国设立注册环境审计师的设想

在我国设立注册环境审计师首先要求注册环境审计师是审计人员,这是与国外注册环境审计师最大的区别。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注册环境审计师的资格要求、工作内容、对他们的管理以及与审计主体的关系。

1、注册环境审计师的资格要求

⑴学历

审计师应该至少受过高等教育或取得同等学历(包括本科、研究生),专业应主修会计学、辅修环境工程,或者主修环境工程、辅修会计学。另外,审计师应该具备下列知识当中的几项:环境科学与技术;经营的技术和环境方面;环境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的要求;环境管理系统的标准;审计程序、过程和技术方法。

⑵资格考试

既然称作“注册环境审计师”,那肯定有相应的“资格审查制度”、“资格考试办法”以及定期的资格考试。这方面可以参考已经做的比较成熟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在规定的年限里参加规定科目的考试,考试合格并从事相关工作一定年限后颁发执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包括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科目,如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审计,环境方面的考试科目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这些科目不一定要像注册会计师考试那样细致,可以是几门合在一起的综合考试。比如说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可以把经济法、税法、环境保护法放到一门课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试要在五年内完成,每年可以考两次,分别在春季和秋季。

⑶工作经验

审计师从高等学校毕业后应该有5年工作经验,其它的学历可以相应减少工作经验的要求,但不得低于2年。对这样广泛的技能需求使绝大多数的环境审计项目是由审计小组来完成的。即便如此,培训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⑷后续教育

环境审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又不同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要进行环境审计必须熟悉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才能胜任环境审计工作,写出较好的环境审计报告,完成审计任务。因此,必须举办培训班,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星期,主要针对新修订的会计政策、法规,以及经济法、税法和环保法等方面的改变进行培训,还可以进行一些案例和实例介绍。

2、环境审计师的工作内容

环境审计工作主要可以分成环境财务审计、环境合法审计、环境绩效审计三个方面,还可以增加环境咨询服务等业务。具体环境审计师要做的工作如下:

⑴为各部门职员和工厂经营人员就与空气污染、水污染、有毒物质、废物处置和外部工厂噪声有关的政策要求、最新的法规措施和组织政策提供咨询和指导,以保证工厂对环境法规的符合性。

⑵对工厂的环境控制设施进行定期的现场评估以确定环境控制合规性的状况。

⑶保存许可标准的记录、合规性计划、和其他的要呈交给政府部门的材料,跟踪合规性数据,保证符合环境法规。

⑷通过视察,参加地方职业组织的会议,发展各级政府间的交往,在公共听证会和其他会议上提供证据,保持对政府环境控制部门的活动、程序和法规的了解和熟悉。

⑸帮助工厂经营人员准备上报材料(例如,应用的许可标准、各种不同的请求、排放物品资料、对违规通知的反应、合规性计划、环境影响说明、或流出物监控数据)。

⑹通过走访其他工厂,与适当的企业、专业人员、组织和政府人员接触确保对环境控制技术(例如,学术状况,好的以及实用的设备和技术)的最新发展的清醒认识。向受影响的组织活动提出恰当的报告。

3、注册环境审计师的管理

注册环境审计师可以参考注册会计师、土地估价师、房地产评估师、证券评估师等资格考试制度的内容,对其报名资格、考试制度、注册制度、后续教育制度、职业协会、准则的颁布、质量检查等做出严格的规定。应设立注册环境审计师协会,由国家审计署负责。它可以与注册会计师等一样存在于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家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中负责环境审计工作的必须是注册环境审计师。新晨

4、注册环境审计师与三种审计人员的关系

注册环境审计师的审计工作是对政府环境审计工作的一个补充,可以对扩大政府审计范围、加强对政府机构(如环保机构)自身的绩效审计、进行跟踪审计等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注册环境审计师又可以作为会计师事务所成员中的一部分,由此加强了其独立性,为更客观、公允地对企业环境报告等进行审计创造了条件。虽然对注册环境审计师的要求如此之高,但在环境审计中,内部管理、控制同样重要,内部审计人员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对机构内部的环境风险管理系统,内部审计人员较为熟悉;对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他们有切身体会;在制定审计总体计划时,环境风险也是一个他们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因此,在企业内部中一般不单独设立环境审计部分,而是内部审计师与环境审计师角色合二为一。这样的话,注册环境审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师的工作,为更好的完成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雪、杨智慧:《对环境审计定义的再认识》,审计研究,2004年2期。

2、耿建新、房巧玲;《环境审计研究视角的国际比较》,审计研究,2004年2期。

3、吴晓春译,《注册环境审计师实务准则国际注册环境审计师委员会制定》,广东审计,200年8月。

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研究基金会的课题研究报告:《内部审计师在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上、下),中国内部审计,1997年第4、5期。

5、祝圣训等:《环境审计发展的社会推动力分析》,世界环境,2001年3期。

6、罗恩。布莱克:《环境审计的新篇章》,刘力云译自《内部审计师》,1998年6月。

7、罗卜特。R.皮卡得:《审计与环境管理》,刘力云译自《内部审计师》,1998年6月。

8、张少勇等:《环境审计与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注册会计师,2000年12月。

9、陈正兴等:《太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环境审计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4年1期。

审计师范文第2篇

资本逆风“华”章

在出任华视传媒CFO之前,刘丹是安永中国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因为在安永突出的表现和业绩,之前很多公司曾向刘丹伸出橄榄枝,邀其出任CFO一职,这其中不乏著名的跨国公司,不过她都没有为之所动,但是就在升任合伙人不久后刘丹却爽快地接受了华视传媒的邀请,于2007年6月1日加盟了华视传媒,开始了她作为CFO的职业生涯。

受美国资本市场疲软的影响,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遭遇寒流,一些公司不得不做出暂时搁浅上市计划的决定,但是华视传媒因为前期缜密的上市计划和几乎完美的执行最终成功赴美上市。更为突出的是,在市场疲软的境况下,刘丹一路带领华视传媒逆风飞扬。华视传媒不断创造佳绩,在华尔街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和赞誉,成为去年8月以后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表现最好的公司。

最近一次华视传媒的精彩表现是3月初刘丹开展的一次成功的非融资性路演,期间虽然纳市大盘走低了2.6%,但是华视的股价却上升了11.1%。

“Dina(刘丹)是一名杰出的沟通大师,这在现在的市场大前提下尤其重要,因为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加关注公司的内部管理和透明度。刘丹正是在财务控制和准备符合美国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方面具有过人的专业技术,这使她有着出色的同投资者建立彼此信任的能力。”瑞士信贷(华视传媒上市的主承销商)的董事Jason Lam在对刘丹评价时丝毫不吝惜任何赞赏的语言。

逆风飞扬

在安永的职业生涯里,刘丹专注服务高科技、传媒及娱乐产业,曾服务过20多家大型美国跨国公司的中国业务及全程领导了多家中国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首次发行上市项目。多年的经验,历练出很好的判断力。当华视传媒CEO李利民第一次把华视传媒的商业构想讲给刘丹的时候,她就为这一商业前景所吸引。

华视传媒首先打动刘丹的是它的商业模式,而刘丹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把自己对这一商业模式的认同变成投资者的认同。

两年前,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让国际上的投资者认识到了中国新媒体的魅力,不过也让投资者对于这一产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同时,与两年前相比,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疲软的资本市场让投资者变得很挑剔,这就给准备上市的新媒体公司带来很多困难,作为CFO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多的挑战。能否打动投资者是刘丹和华视传媒共同面对的一次大考。

在华视的第一个礼拜,刘丹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在和其他首席的倾谈中,挑出了华视的投资亮点,帮助公司理清了其战略目标和规划,准备出了一份呈现给承销商的华视上市故事。如何让投资者认识到华视传媒的价值,刘丹很有信心,“中国最大的广告市场是电视广告,而华视传媒是目前惟一可以作为传统电视的互补者而直接争夺中国电视广告份额的新媒体。通过与地方电视台的合作,我们有很多丰富的节目内容,包括新闻、天气预报、股市信息等及时性的节目,可以说是把电视从空间里解放了出来,我们可以影响到没有时间看电视的那部分人群。让电视无处不在。”

同时,华视传媒的核心价值,在于有效整合了全国最具经济辐射力中心城市的户外数字电视广告市场,建立起全国性的户外数字电视广告联播网络。“华视传媒的表现证明,美国的投资者和我当初对于华视传媒的判断是一样的,他们认同和看好华视传媒的商业模式。”投资者的共鸣证明了刘丹最初的判断。

当然,仅仅会讲故事还远远不够。理想的实现要靠公司完整的运营和管理体系。曾经服务于许多美国上市公司(Intel,HP,Oracle etc)的阅历使刘丹见证过这些世界级公司优秀的管理机制。“我到华视的第二个礼拜就开始了帮助其他首席疏理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思路的工作,开始建利财务对公司运营管理的支持和预警系统。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缺乏完善的财务支持和预警系统,将会是disaster waiting to happen.”

如果不能够赶在大跌之前上市,可能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Jason Lam告诉记者,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如果华视传媒的上市日程再晚一些,哪怕是两周,可能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无法进行IPO,一是继续调低发行价。而这两种结果肯定都是华视传媒所不想看到的。因为,能够更早地上市,对于华视传媒来说很重要。新媒体行业目前竞争很激烈,有很多公司也在计划着上市,谁早上市就意味着能够取得更多的竞争主动权和整合行业所需的支票。事实也证明,上市后华视传媒无论从资金实力、品牌、人才竞争等方面都拉开了和竞争对手的距离。

而华视传媒能够赶在大跌之前上市,刘丹功不可没。一般公司IPO的时间表都需要八个月,华视传媒仅用了不到六个月的时间,而刘丹也是在华视传媒上市前六个月才加盟的。

从加盟华视传媒的第一天开始,刘丹就显示出了对CFO这个新角色超强的适应能力和驾驭能力。就在刘丹入职一周后,她就选中了承销商、律师等,做好了上市前的筹备工作。一个月后,正式启动上市的各项计划,排定了日程表,上市日期初步拟定在2007年12月6日。这个日子也就是最后上市的日子,一天的误差都没有。这也算开创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即便是在美国公司中也不多见。同时,华视传媒也创下了一个纪录,最短时间内上市的中国公司,从创办到上市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能够在六个月如此紧凑的时间完成IPO,对于CFO来说,需要具备上市各环节所需的专业技能。正如Jason Lam所说:“在IPO期间,刘丹全面的领导工作团队,展现了细致入微的领导才能,她具有惊人的快速抓住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的能量,特别是出色的会计和审计知识和以往多起国际资本运作所掌握的经验,是华视能够快速成功上市的原因所在,而正是这种能力,才能够在大市大跌前赶上上市窗口。”

“我们给审计师提供的报表就是最后审计后的报表,没有一点修改。”正是因为刘丹过硬的专业素质才最终确保了华视传媒的上市进程顺利完成。

上市当天,华视传媒以与发行价持平的8美元的价格收盘,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期间也因受整个大盘的影响,股价一度跌到每股5美元多,但是在华视第一次财报发出后,股价很快被拉高。

当然这首先得益于华视传媒交出了一份高于市场预期的漂亮的第四季财报数字,不过更主要的是刘丹的积极推动,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和投资者沟通的机会。华视传媒第四季度财报出来后,刘丹首先组织了一个透明全面的财报,当天股价大涨14.72%。紧接着,刘丹马上让承销商――瑞士信贷帮她安排一次在美国为期五天的非融资性路演,这五天中纳市大盘走低了2.6%,但是华视的股价却上升了11.1%。

Jason Lam说,他从来没有看到哪家公司的CFO可以利用一次季报的把股价拉高百分之十几,但是刘丹做到了。目前,投资者对华视传媒的估值从最初的1比14上升到现在的1比23,刘丹说她的目标是把这一数字变成1比30-40,也正在朝这一目标努力。

审计师到CFO的华丽转身

四大现在已经成为很多民营企业CFO的一个重要的输出地,像百度的CFO王湛生、阿里巴巴的CFO武卫等等,还有很多。

在民营企业中,很多高管的职位用空降兵的成功率很低,但是CFO是个例外。而其中,从四大向企业CFO转型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CFO大都能开创一个共赢的局面。

民营企业,尤其是准备上市的民营企业需要熟悉掌握上市各环节技能的专业人才,而四大背景的审计师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以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这种结合从一开始就是和谐的。具有四大背景的CFO能够成为中国企业和国际投资者沟通的一个重要通道,他们让更多的投资者认识到中国的市场,中国企业的价值。

而刘丹加盟华视传媒又为这种模式增添了一个新的精彩故事。

刘丹从进入加拿大安永的第一天就给自己拟定了目标,要成为合伙人,这个目标在她进入安永后的第九年变成了现实,而这个过程比一般的审计师快了两三年。“我的国内本土背景和在英美体系内受的高等教育,以及在安永加拿大和美国分所的工作阅历为我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轻松地通过了合伙人历经三天的魔鬼般的考试。又因为安永是国际上的大所,所有的考试和答辩都得用英文,让我很占便宜。”

就在刘丹刚刚升为合伙人不久,有一天刘丹突然接到华视传媒CEO李利民打来的电话,刘丹很高兴,她的第一感觉是有客户和生意找上门了。

李利民第二天从深圳飞到北京,没想到见面后,李利民向刘丹发出了让其出任华视传媒CFO的邀请。“李总拿着华视传媒的宣传册给我看,他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上面看到我的照片。”初次见面,行事风格豪爽大气的李利民给刘丹留下很好的印象,华视传媒的市场前景也被刘丹看好。

当然,最终下定决心加盟华视传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刘丹告诉记者,她曾是百度上市的核心审计团队的成员之一,参与了百度上市的全过程,也看到了百度CFO王湛生从四大到百度CFO的成功转型,见证了百度从一个民营企业到美国上市公司的全过程。

王湛生和百度一起创造的佳绩给了刘丹很大的信心,也让她跃跃欲试。“我的个性比较喜欢做有挑战性的工作。”刘丹这样评价自己。

不过这个选择对于刘丹来说也很艰难,其实在安永这样的平台做到合伙人级别的很少有离开的。刘丹说她有两点不舍。“一是我很喜欢安永这个公司和它以人为本的文化。我大学毕业就在安永加拿大,美国和北京工作,受到了最好的国际水准的专业技能和精神上的培训。可以说安永的文化已经渗透到我的血液中。那儿有许多的良师益友,所以很不舍;还有我的家在北京,要去深圳工作很不舍。”

安永中国区主席还特意飞到北京来找刘丹谈话,面对刘丹的坚定,临行送给刘丹一句话:“你有理想,就去追求!安永的门永远为你敞开!”

带着这个祝福,两个月后,也就是2007年6月1日,喜欢挑战自我的刘丹就拎着三个皮箱去了深圳。半年后,正如我们看到的,刘丹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成功地把华视传媒送上了IPO,之后更是创造性地利用一切机会和投资者沟通,成就了今天的华视传媒在资本市场的卓越表现。

“并非所有的审计合伙人拥有作为首席财务官所需要的能力,而刘丹恰恰拥有这样的一个能力的组合:专业知识、视野、无接缝的运作变革。我非常高兴能同她一起工作。”德勤亚洲业务合伙人Jay Harrison给予了刘丹很高的评价。

谈到在四大做审计师和在企业做CFO有什么不同时,刘丹表示,在企业做很不容易。在四大,有一个非常成熟的运营体系,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借助各个部门的相互支持,大家可以一起解决问题。但是在企业,就很不同,每天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涉及面很广泛。这对CFO的判断力,创造力和执行力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和挑战,所以一个CFO必须要知道如何思考问题,从哪里寻找支持,比如和外援的律师、银行以及审计师的健康有效的沟通就很重要。如何更好地借助外部的力量,做出一个最佳的决定。

刘丹说她因为在四大做过,所以很了解审计师的立场,通常来说审计者的观点都是最保守的。“但是我可以做到和他们在专业的高度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又了解他们的立场,所以沟通起来很容易,能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审计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师任期 审计质量 强制轮换制度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美国安然、施乐、世通等大型公司的财务丑闻层出不穷,国内市场也相继发生了银广夏、黎明股份、麦科特等上市公司的造假丑闻。这些丑闻之后是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宣布破产,曾经在国内占有审计市场第一份额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也难逃支解命运。对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受到公众的普遍质疑,其行业声誉遭到重创,人们开始反思审计质量与审计任期的关系。审计师和客户间的长久联系可能会损害到审计师的独立性,降低其进行客观评判的能力,从而影响审计质量。而施行强制定期轮换的政策,审计师便可以抗拒来自管理层的不当压力。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美国实施了审计师的定期轮换制度。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明确要求,“审计某发行证券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该所负责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或负责复核该审计项目的合伙人已连续超过5年对该公司的审计或复核负责,则该事务所提供上述审计业务的行为是非法的”。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推出后不久,我国积极借鉴美国和其他各国的监管做法,先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2年颁布并于同年开始实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在第十五条中指出,在承办具体鉴证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以维护其独立性。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2003年的《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规定要求自2004年1月1日起,签字注册会计师或审计项目负责人连续为某一相关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不得超过五年;为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在该公司上市后连续提供审计服务的期限,不得超过两个完整会计年度。财政部2004年的《关于改进和加强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管理的若干规定》,该规定适用于境内除特殊行业企业以外的各类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非金融企业,在第十四条规定,为同一企业连续执业5年的签字注册会计师,企业应当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给予更换。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制轮换是指对在公众公司监察委员会(PCAOB)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某一特定公众公司的会计记录的审计师的任期做出限制。然而,强制轮换也有不少的缺点。有学者认为该制度实际运作的社会成本过高,而且失去对客户多年审计所累计的经验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更大。本文以2009年沪深股市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选择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以签字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家被审计公司的任期及事务所任期与审计师任期的差量为解释变量,以检验强制轮换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效果。

二、文献综述

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在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处于持续的争论之中。一种观点认为,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负相关,延长审计任期会损害审计质量。Mautz和Sharaf(1961)指出,一方面,审计任期越长,审计人员的谨慎性越低,且不愿意接受新的会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其专业能力得不到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审计任期越长,越有可能与客户建立私人友情,损害审计师的独立性,对审计质量造成负面影响。DeAngelo(1981)认为,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延长,审计师很有可能与客户建立私人友情或产生经济依赖性,从而使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损,进而影响审计质量。Nelson、Elliott和Tarpley(2003)对“五大”审计师事务所审计合伙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样表明了审计任期的延长使得审计合伙人更倾向于信任他们的审计客户,对审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审计任期的延长并不会损害其提供审计服务的质量。Johnson、Khurana和Reynold(2002)以异常应计利润的绝对值和应计利润项目的持续性来衡量财务报告的盈余质量,结果表明:与审计任期中等组相比,在审计任期较短组,其盈余质量较差,在审计任期较长组,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差别,审计任期延长并没有损害审计质量。Ghosh和Moon(2003)认为强制轮换会增加公司的审计成本,包括管理当局潜在的信誉损失、新审计师的搜寻成本、管理当局重新熟悉新审计师的经营特点、审计程序和系统的成本。Mansi、Maxwell和Mille(2004)对事务所特征(审计质量和审计任期)与公司负债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审计质量和审计任期与负债融资成本显著负相关,在发行非投资级债券的公司中这种关系更为显著。Andrew B.Jackson、Michael Moldrich和PeterRoebuck(2008)研究发现以发表持续经营的意见为变量,审计任期与其提供审计服务质量正相关,以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为变量,审计任期对审计质量没有影响。与上述两种观点不同的是,还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在审计师任期内,审计质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hi和Huang(2005)利用台湾地区的数据研究发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随着审计师任期先下降后上升,其转折点在5年左右。陈信元、夏立军(2006)以中国证券市场2000年至200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得出在控制了事务所变更、事务所特征、行业成长性、公司规模、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年龄及样本所在年度后,审计任期与公司操纵性应急利润的绝对值呈正U型关系,即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审计任期小于一定年份(约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正面影响,而当审计任期超过一定年份(约6年)时,审计任期的增加对审计质量具有负面影响。刘启亮(2006)以中国证券市场1998年至2004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发现了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审计质量是审计学领域里基本的却又是十分重要的概念。对于审计质量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论述。西方学者主要采用DeAngelo(1981)对审计质量的定义。即,主要看两方面内容:一是,审计师是否能够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弊;二是,审计师是否能够报告已经发现的会计报表错弊。审计师发现客户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现象的可能性取决于审计师的技术能力,而报告违规现象的可能性取决于审计师的独立性。该观点被广泛引用,从而为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结果的结果观,这种观点认为审计质量反映在审计报告的质量上,而对于审计报告是如何产生的不加以考虑,其核心是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审计报告的可信性,审计质量就是审计报告的质量。另一种是强调过程的过程观。这种观点认为,审计是包含计划、取证、判断和报告的一个系统过程,因而审计质量是整个审计活动过程优劣程度的反映。从理论上讲,审计质量不仅体现在最终结果上,还体现在一系列的审计过程中。但审计过程是公众无法观察的,审计质量更多地体现在审计报告的质量上,据此,也为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提供了依据。

产权经济学家詹森和麦克林认为,委托关系是“委托人委托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授予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人通过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独立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将其财产委托给经营者时,产生了委托关系,所有者期望经营者代表他们的利益工作,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而经营者有其自身的利益考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及目标的不一致是委托的成本,而相对来说,经营者在信息上更具优势,所有者无法准确了解经营者的工作情况,无法实施控制,必须借助于独立第三方的力量,于是产生了对审计服务的需要。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所有者的委托,能够对管理者实施有效地监督,但这种有效性的前提源自于所有者在公司结构中的主导地位。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股权的分散程度加大,所有者也更加远离公司的经营环境,经营者就成为了公司的实际权力者,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很可能通过变更事务所或支付审计费用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而注册会计师无法抗拒这种压力时,必然会放弃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和独立审计性的追求。因此,审计师收到来自被审计单位的不当压力时,往往难以保持其独立性,需要监督机构制定相应的限制性条款。“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在理想条件下,经济决策主体是充满智慧的,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他们会选择那些比其他行为更好地满足其偏好的行为。其行为是理性的。依照“理性经济人”假设,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会珍惜自己的信誉,保持好自身的审计独立性使其未来现金流入的相关风险最小化。但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几起重大审计失败案例,表明审计师并没有保持其理性。事实上,会计师事务所的理性是有限理性,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获得与决策相关的全部信息,只能在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条件下,依照有限理性做出决策,在此范围内趋利避害。由于这种有限理性,使得审计师与企业管理层联合起来“合谋”,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因此,强制轮换规定能阻止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在长审计任期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出现的审计合谋使审计质量下降的情况。

(二)研究假设 Myers etal(2003)认为在诉讼规避及声誉的环境下,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延长,审计师会获得特定客户的专属知识和对特定风险的了解,从而减少对管理者估计的依赖,同时提升其专业能力,进而更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在审计初期,由于对专属知识的积累较少,其审计质量较低。事务所的频繁更换势必造成审计师丧失对客户的深入了解优势,在审计初期更容易发生审计舞弊。随着审计任期延长,积累的专属知识增加时,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委托理论是审计研究中的主要理论依据。同时由于事务所是“有限理性经济人”,企业管理层认为审计师收取了高额的审计费用之后,应该对被审计单位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长审计任期使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的可能性增加,从而更容易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同时由于专属知识的存在,长审计任期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专属知识的积累程度,提高审计质量。据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假设1和假设2。

假设1: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审计师对被审单位长期的审计可积累对客户的专属性知识,可提高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从而能有效的提高审计质量。因此,有理由假设,在中国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正相关。

假设2: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负相关

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延长,审计师很有可能与客户建立私人友情或产生经济依赖性,长审计任期更有可能发生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审计意见购买的现象,从而使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损,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于是提出第二个假设,即,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负相关。

(三)变量定义和模型建立 本研究的所有数据均是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主要取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样本总体为2000年至2009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剔除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剔除IPO第一年公司的数据,总共收集到453份样本。其中,样本公司的审计师和审计事务所的任期都是手工统计,以SPSS13.0作为研究的统计工具。本文选取审计意见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指标,审计师的任期作为第一个解释变量。强制轮换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事务所轮换,二是签字注册会计师或合伙人的轮换。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用的是签字注册会计师或合伙人的轮换,但也有一些国家采用事务所的强制轮换形式,如意大利、新加坡和巴西等。考虑到我国的强制轮换制度只针对审计师而言,而事务所对审计质量也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本文还选取了事务所任期与审计师任期差量的绝对值作为第二个解释变量,意在解释审计师被轮换后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将运用如下回归模型来检验审计师任期、审计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

OP=β0+β1Tencpa+β2Dt+β3Roe+β4Lop+β5Date+β6Size+β7Leq+β8Cr+β9Big4+ε

由于|Ten-Tencpa|不方便在检验中表示,所以用变量Dt替代。其中,β0为常数,β1,β2, …,β9 为系数,ε为残差。相关变量如下:(1)被解释变量。OP为虚拟变量,代表样本公司当年年度报告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如果公司当年年度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那么OP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本文将“非标意见”界定为无保留加说明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之所以这样界定非标意见的范围,是因为在国内无保留加说明意见是审计师揭示上市公司问题的常见方式,并且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披露规则中对无保留加说明意见和保留意见、否定意见以及拒绝表示意见有着相同的披露要求。(2)解释变量。Tencpa代表审计师任期,表示公司聘任的审计师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累计年数,本文采用两位签字会计师中任期较长者的审计师任期为该变量赋值,在统计数据中发现进行审计的审计师中有一位是较为固定的,我国的轮换制度也是针对会计师的最长审计任期。Ten代表审计事务所任期,表示公司聘任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累计年数,同时要关注事务所更名对该变量的影响。如果事务所更名或合并等并未使事务所审计实质变更的状况,那么更名或合并前后的审计任期连续计算。Dt(Ten-Tencpa)代表审计事务所任期与审计师任期的差量,简称为差量。需要强调的是该值是绝对值,对2000年至2009年数据的分析当中,可以发现对某些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审计师任期大于事务所任期。某些上市公司对于审计师的忠实程度要高于事务所。(3)控制变量。Roe代表的是净资产收益率。我国证监会为提高融资的门槛,出台了一系列基于Roe的管理指标,只有当上市公司达到这些指标时,才具有上市和配股的资格。Palmrose(1988)认为,当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公司的营利能力降低时,公司管理层有粉饰财务报告的动机。上期审计意见(Lop)是虚拟变量,也是影响本期审计意见的重要因素,如果公司上年的年度财务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Lop取值为1,否则为0。由于财务状况与审计意见的惯性,上期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公司本期更有可能被出具非标意见,而上期获得标准意见的公司本期更有可能获得标准意见。Date表示年报实际披露日期与当年资产负债表日的时距(天)。公司的管理层总是倾向于早些公布好消息,而迟些披露坏消息,这一时间规律是影响信息露中的重要因素之一。Haw等在研究了中国股市后指出,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更多的上市公司倾向于在四月的最后一周披露年报,特别是当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由此,可以推测该变量与非标意见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Size)是被广泛采用的影响审计意见的变量,Firth与Smith认为公司的规模越大操纵利润的动机也就越大,从而影响报表质量。本文以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值来表示公司规模。Leq为公司年末长期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值。Cr为流动比率,是公司年末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Big4是虚拟变量,用以控制事务所规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如果负责公司当年年度报告审计的事务所是四大事务所,那么Big4的取值为1,否则Big4取值为0。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在(表1)的中,可以看到2000年至2009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453家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审计师任期平均年限为3.3年,中值也为3年,也就是说平均3年轮换一次,其中任期最长为10年,最短为1年。而差量平均约为2.45年;同时发现样本中0.06%的公司聘请了“四大”在国内的合作所为其审计师,意味着“四大”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并不算高。

(二)回归分析 (表2)为对所有变量,所有样本的一个回归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审计师任期、差量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表中的分析数据显示,Tencpa与OP是正相关的,但不太显著,说明了签字注册会计师任期的延长,并没有使审计质量有下降的趋势。而Dt为不太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事务所的任期越长,其审计质量越差,也就是说其独立性受到了损害。虽然审计师的任期越长,越有助于积累客户的专属性知识,但由于事务所在面对客户施压时表现出的较差抗拒力,使得在长任期时事务所独立性所受到的损害会大于专属性知识带来的好处,因此事务所的任期越长,审计质量就会越差。但是,Big4与OP却是正相关的,这说明了“四大”或者说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更能够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值得注意的是,Lop与OP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说明前一年的审计意见类型对当年的审计意见类型影响很大,如果上一年度被审计单位被出具了不清洁的审计意见,那么当年该单位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更大。从(表3)中可以看出“非四大”事务所与样本整体的情况是一致的,因为样本中“非四大”的比例占到了99.94%。(表4)中的分析数据显示,Tencpa与OP是负相关的,Dt与OP是正相关的,但不太显著。这说明,在“四大”中的审计师任期越长,其审计质量越差,也就说其独立性受到了影响,审计师为了留住客户而做出了妥协。但事务所任期的长短对审计质量却无明显的影响。其可能性是一方面审计师的长任期损害了其独立性,另一方面审计师对客户的专属性知识在事务所中得到了传承,这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使得事务所任期的影响弱化,表现出事务所任期越长,审计质量越高的趋势。而Lop与OP的相关性,无论是在“四大”中,还是非“四大”中,再一次得出了与以往一致的结论。即在“四大”中事务所的任期越长,审计质量越好,但这种趋势并没有体现在审计师身上。对于“非四大”而言,长任期对事务所并未体现出如“四大”的那种趋势,但其审计师的任期却与审计质量正相关。(图1)分别表示四大和非四大的Tencpa与OP平均值的关系。在四大样本图中,发现审计师的任期均没有超过五年,在审计任期为四年时,审计质量较高,说明在审计任期的前四年,随着审计任期的增长,审计质量提高,而之后任期越长,其审计质量越差。但该结论受到所选的样本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只占到0.06%,且任期没有超过五年的限制。在非四大样本图中,可以看到在审计师任期为五年时,OP值有一个明显的下降,在审计师任期为八年时,OP值有所上升,之后继续下降。说明在前五年随着审计师任期的增加审计质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当审计任期超过五年后,虽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研究的结果恰好支持了轮换审计师比轮换审计事务所有效,这也从一方面支持了我国的强制轮换政策:对审计师的五年强制轮换。

五、结论

本文利用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特有的数据,对审计师和事务所的任期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做了检验。根据相关文献,分别提出了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正相关、负相关的假设。本文以2000年至2009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审计师任期、事务所任期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对上述的关系进行了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四大”或大规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的任期越长,出具非标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审计师的任期越长,审计质量越有下降的趋势。研究的结果恰好支持了轮换审计师比轮换审计事务所更有效,也支持了我国的强制轮换政策:对审计师的五年强制轮换。本次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样本只选取了制造行业的数据,这对研究的影响不可小视。其次,本文以审计意见的类型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这个标准本来就会使得研究有所偏差。最后,在样本中被聘请的“四大”审计事务所中只占0.06%,比例太小,也使研究会有所不足。

参考文献:

[1]陈信元、夏立军:《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6年第1期。

[2]刘娟:《审计师任期、审计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2006年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财会通讯》2009年第11期。

[3]周冬华等:《审计任期、审计质量与投资者反应关――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社会保障学》,《审计研究》2007年第6期。

[4]董南雁、张俊瑞:《公司治理影响下审计师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5]沈玉清:《计师任期、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管理学报》2008年第3期。

[6]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7]刘启亮:《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券市场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06年第4期。

审计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师选择;审计师变更;自愿性变更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5日

一、引言

从我国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以来,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抑制了企业的舞弊行为,规范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良好有序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目前审计市场来说,尽管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审计师仍旧面临被选择的情况,即通常是审计客户选择审计师,而不是审计师挑选审计客户。

二、审计师选择的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选择为其审计的注册会计师通常会考虑到以下几点影响:

(一)充分、及时、相关的信息披露能够减少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倾向于聘任高质量的审计师来向市场传递更好的信号。

(二)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师的选择具有密切关系,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否会对审计师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是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主要成因,不过审计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影响有限。

(三)政府监管对审计师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IPO市场上,担任审计委员会的事务所其IPO审计份额较高,这说明寻租动机在审计师选择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事务所的选择也受到关联董事关系、政治关联所带来的私人联系的影响,而且政治联系是私人关系形成和强化的重要诱因。

三、审计师变更原因分析

如果所有的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都是同质的,所有参与方之间没有信息不对称,那么审计客户没有动机变更事务所。但现实经济活动中,不少上市公司都变更了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那么,变更事务所的原因有哪些?经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特征、政治关联等因素在事务所变更上具有重要影响。上市公司中呈现出较多大所向小所变更的现象,所有权安排特别是大股东的掏空和利益输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从控股股东特征和政治关联视角研究事务所变更是对之前审计师选择研究中相关结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具体化。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部分企业呈现民营化趋势,经学者研究发现国企民营化行为会造成事务所的变更(陈冬等,2009)。具体来说,实际控制人如果为外资,则容易向大所特别是国际四大变更;国有和集体制控制人容易向小所变更。此外,从审计师变更时机上看,其变更时间较晚,而出于效率动机发生的审计师变更,其变更时间较早;在财务年度结束以后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发生收买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在财务年度结束以前变更审计师的公司(田野、陈全,2011)。

四、审计师的选择与变更后的后果研究

(一)对事务所及其竞争战略的影响。事务所变更,但“换汤不换药”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对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和出具审计意见等经营策略都会造成影响(谢盛纹、闫焕民,2012)。

(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部分研究发现,审计师轮换提高了审计独立性和质量,有助于实现客户资源控制权个人化向会计师事务所化的转变(龚启辉等,2011)。不过也有研究发现,变更后项目负责人的执业经验显著低于连续审计,特别是中小规模的事务所越明显(吴溪,2009),因此审计质量提高幅度可能不高。

(三)对审计报告稳健性的影响。审计师强制轮换对会计报告稳健性产生积极影响,且影响程度受到客户经济依赖度制约,因此应当削弱现有轮换规定下客户公司与事务所长期合作关系对会计稳健性的不利影响。

五、审计师选择和变更问题上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背景的考虑

(一)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多为一股独大或家族股独大,家族企业特征会对审计师的选择和变更产生一定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家族背景特征会影响审计师的选择;所有权安排特别是大股东的掏空和利益输送是造成上市公司大所向小所变更现象的重要原因。

(二)投资者保护相关的制度正处在深化和变革中,而且不同地区制度完善程度不同。研究发现,制度环境相对薄弱的地区审计师变更更加频繁,而制度环境相对完善的地区则更多地出现审计师升级变更。

而在更多投资者的实证研究中,常加入的控制变量有:股权结构信息(如各级股东持股信息、股权制衡指标、最终控制人性质、流通股比例、关联担保等)、公司治理结构信息(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情况、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等)、公司财务特征(公司规模、财务杠杆、营业收入增加速度、流动比例、应计项目等)、行业和年度等。

六、上市公司自愿性变更审计师的研究

(一)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自愿性变更主要是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上市公司希望变更后的审计师能够提供更符合其自身需要的意见。任迎伟、缪丹(2003)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变更前后的审计意见及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发现上市公司能通过变更审计师实现盈余操纵,且无论是审计师规模变小或审计意见改善,都将会损害审计师的独立性。陈武朝、张泓(2004)采用修正后的Jones模型来估计每一变更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结果表明,公司没有达到变更的预期目的;前、后任审计师独立性都相当强。可能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和有关部门有效的监管措施。刘伟、刘星(2007)也对审计师变更、盈余操纵与审计师独立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变更与前任审计师稳健性有关,且变更损害了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虽然现在就自愿性变更审计师对独立性的影响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但总体上看,研究结论还是更加倾向于审计师变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

(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由审计师的职业能力和审计师独立性共同决定。从审计师的能力角度看,审计师发生变更有损审计师的职业能力,因为长期从事某一行业的审计师可能更具有该方面的审计专长,不但能积累专业知识,而且更能增长经验,有利于培养审计师的行业专长;随着审计任期的延长,审计师更加熟悉客户,经验更加丰富,有助于进行复杂的决策和判断。从独立性角度看,审计师发生变更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发生变更后的审计师不太可能屈从管理当局的压力去接受有问题的会计处理,从而有利于提高审计独立性,最终导致审计质量的提高。因此,根据上面的研究,很难得出变更审计师是提高审计质量还是降低审计质量的简单结论。

七、审计师变更的监管建议

首先,监管部门在对审计师变更行为进行监管时,要重点关注那些具有特殊变更目的的上市公司;其次,监管部门应当提高审计师变更原因的信息披露要求。目前,加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原因的披露要求迫在眉睫,应当规定上市公司在变更审计师后,向监管部门递交临时报告,详细披露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的原因、各方意见陈述以及上市公司与审计师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各自理由;最后,还应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对于违反相关信息披露规范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处罚。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冬,陈平,唐建新.实际控制人类型、法律保护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基于国企民营化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09.11.

[2]田野,陈全.审计师变更时机、年报审计意见分歧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1.2.

[3]谢盛纹,闫焕民.随签字注册会计师流动而发生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2.4.

[4]龚启辉,李志军,王善平.资源控制权与审计师轮换的治理效应[J].审计研究,2011.5.

审计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师惩戒;经济后果;审计行为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01-02

引言

审计失败案件的频有发生,如震惊全球的安然事件、国内的东方锅炉事件、红光实业事件等,使得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诚信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质疑。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国内外的证券监管机构纷纷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案、政策以及加强对CPA的执业质量检查,以规范事务所的审计行为。然而,监管措施的出台是否能保证信息披露的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违规行为的处罚是否起能到显著效果?基于此,本文以审计师(包括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实际所受惩戒(无论是来自投资者的民事诉讼还是监管部门的行政惩戒或者行业组织的自律性惩戒)作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四个不同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审计师惩戒后果作一综述研究。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关于审计师惩戒与声誉机制的研究

Wilson & Grimlund(1990)研究表明,有效的惩戒监管可以导致事务所的声誉直接受损,表现为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处罚的事务所在受惩年份以后的市场份额出现下降。Firth(1990)以受英国贸工部(DoT)批评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对象,发现受处罚事务所更容易失去客户。2001年10月安然事件爆发,作为当时世界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被迫解散。Chaney & Philipich(2002)通过检验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除安然公司之外的284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发现在安达信宣告其存在审计过失的三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日后三天内,其累积市场异常回报(CAR)显著为负。随后在此基础上,很多学者以安达信客户为样本进行研究(Asthana,Balsam & Krishnan,2003,Rauterkus & Song,2005,Krishnamurthy,Zhou & Zhou,2006,Cahan,Emanual & Sun 2009),并指出安达信声誉存在负向的市场效应。

2.关于审计师惩戒与审计定价的研究

现有文献较多地关注于诉讼风险对审计定价的影响(Beaty,1993,Pratt & Stice,1994,Simunic & Stein,1996,Seetharaman,Gul & Lynn,2002),却较少考察审计师实际所受惩戒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早期有学者发现(Wilson & Grimlund,1990,Firth,1990,Davis & Simon,1992),审计师惩戒并未对审计收费产生显著影响或仅有短期的负面影响。然而Eu-Jin & Houghton(2000)利用1987―1999年间澳大利亚针对审计师的过失行为提起的诉讼案例,考察聘请以前年度是否被提起过诉讼的审计师所在事务所的审计费用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被提讼的审计师收费明显更低,且这一结果在考虑审计师的地域和行业专长因素后更加显著。

3.关于审计师惩戒与审计意见的研究

很多研究表明,审计师惩戒会影响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Bremser,Licata& Rollins,1991,Defond,Wong & Li,2000,Wong & Raymond,2005,Firth,Mo & Wong,2005),即审计师受处罚之后比受处罚之前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Defond,Wong & Li(2000)和Wong & Raymond(2005)以审计意见类型衡量审计质量,进而说明行之有效的惩戒措施对审计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Firth,Mo & Wong(2005)研究表明,更多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出具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审计师处罚有利于审计独立性的提高。

4.关于审计师惩戒与审计质量的研究

审计质量的有效衡量一直是审计研究的关键领域,总结已有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审计费用(Palmrose,1986,Magee & Tseng,1990)、审计意见(Francis & Krishnan,1999,Lennox,1999)及盈余管理(Teoh & Wong,1993,Becker et al.,1998,Krishnan,2003)。用盈余管理来替代审计质量时,多是考察操控性应计利润的高低。Bannister & Wiest(2001)研究发现,当审计师接受SEC调查时,其客户的操控性应计为负,表明此时审计师有动力约束客户的激进性会计选择,以提高自身审计的可信性。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关于审计师惩戒与声誉机制的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证实了我国也存在审计师受惩戒后其职业声誉损害的负面影响。朱红军、夏立军等(2004)通过对中国审计市场的研究发现,受过监管部门处罚的CPA,在IPO市场中获得的市场份额显著低于其他CPA。基于银广夏事件,黄宇明、刘峰(2005)发现受到处罚的审计师声誉损害较大,股票市场上其他客户的价格反应明显,方军雄、许平等(2006)也发现银广夏造假公开日和中天勤被中注协通告日前后,其审计的其他上市公司异常报酬率显著为负。同样,朱红军、何贤杰等(2008)从科龙电器事件出发,发现市场对经德勤和其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都做出了负面的市场反应。

2.关于审计师惩戒与审计定价的研究

方军雄(2009,2011)选取1999―2005 年期间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师惩戒样本,采用配对组的设计,发现受处罚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和审计收费显著更低。刘爱松(2011)运用描述性统计表明,对于不同规模的事务所而言,是否受过处罚对审计收费都没有影响,但并没有进行统计检验。刘笑霞(2013)却发现审计师受惩戒后会显著提高其审计收费,这是因为审计师在受罚后会努力重塑声誉,因审计成本提高带来审计收费的相应提高。

3.关于审计师惩戒与审计意见的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证监会开始加大对会计师的惩处力度,从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结构和行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朱春艳、伍利娜(2009)研究发现,审计师在上市公司被处罚当年及之后的年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但是审计意见的类型对处罚程度并不敏感。尚兆燕(2009、2010)发现随着法律惩戒力度增强,CPA会更多地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增加变通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4.关于审计师惩戒与审计质量的研究

国内关于审计师被提讼或受到惩戒之后是否会提高审计质量的结论并不一致,可能与研究设计的科学性、样本所处制度环境、处罚方式的不同有关(吴溪,2008)。方军雄(2011)发现事务所在受罚之后,其客户的操控性应计额绝对值显著下降,审计质量得到改善。但王兵、李晶等(2011)结论相反,研究发现两者审计客户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没有显著降低,会计盈余稳健性也没有显著提高。郑杲娉、徐永新(2011)发现论用可操控应计项还是非标意见比例衡量审计质量,处罚带来的执业质量的提升均不显著。

结论与展望

审计师的有效惩戒,对于加强我国审计市场政府监管、完善审计质量保证机制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基于前述文献回顾可得出以下结论:(1)国外研究起步较早,而我国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建立较晚,尚不具备实现市场半强式有效的条件;(2)国内外关于审计师惩戒后果的研究文献并不多,甚至在某些影响后果方面的研究结论尚未取得一致;(3)相对于国外研究而言,我国学者关于审计师法律惩戒的研究大都着眼于法律制度层面,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较少进行实证检验。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审计师惩戒机制研究,在研究思路、研究路径和方法选择上有所突破或创新,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审计师惩戒的示范效应和传染效应需关注

审计师受到行政处罚后不仅对受惩戒的审计师行为产生影响,同时对其他审计师也会产生震慑作用,这就是审计师惩戒的示范效应。那其他审计师是否会提高审计决策的谨慎性,进而提高整个审计市场的稳健性? 同样地,传染效应是指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审计师的行政处罚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即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对审计师惩戒又会做出何种反应?

2.审计师惩戒的潜在威胁及影响后果需探究

在既定的法律威胁下,审计师能感知到潜在的惩戒风险,因而会预先做好防范措施甚至会改变其审计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考虑到会受到行政处罚,因而是否会更换风险较大的客户或者会对风险较大的客户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为维持原有的审计市场份额,又是否会更换受过行政处罚的注册会计师?

3.地区法律环境差异对审计师行为影响需考察

我国特有的国情使得我国各地区的法律政策、法律制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审计师的有效惩戒及审计行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高诉讼风险的美国相比,我国审计师的诉讼风险以及惩戒力度仍不明显。因此,我国各地区不同的法规条例会对审计师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审计师惩戒后果会因此呈现出怎样不同的特点?这些都是未来研究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兵,李晶,苏文兵,唐逸凡.行政处罚能改进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1,(12): 86-92.

[2] 刘笑霞.审计师惩戒与审计定价――基于中国证监会2008―2010年行政处罚案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3,(2):90-98.

审计师范文第6篇

一、审计师心理成本分析

心理学家伊扎德的“分化理论”以整个人格结构为基础研究情绪的性质和功能,认为在激活情绪的过程中个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其中个体内部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审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探讨审计师在审计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成本。审计环境是审计师心理成本的存在前提,可以说审计环境决定心理成本。然而,在环境影响下审计师个体心理的不断变化从而形成整个审计师群体价值观念,审计师群体价值观念的形成又反作用于审计环境。审计环境与审计师心理成本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经长期的演变后会体现出一种对应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社会文化成本 社会文化成本,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保持独立性,维护社会人际关系所需成本。从审计的文化环境来看,不同的制度造就了不同的人格结构。在我国千年儒家思想熏陶下,形成了国人特有的性格结构――“讲人情,讲面子”。这种社会文化对审计师维护独立性是一种伤害,在自身讲求面子和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下,审计师出具恰当审计意见的难度加大。审计师为了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不得不抵御各种文化压力。这种压力就构成了审计师心理成本中的社会文化成本。社会心理学把这一现象描述为“角色冲突”。“社会角色”是指客体所属的群体构成的其最直接的社会生活环境,每个人都同时属于许多群体。审计师更属于众多群体,在家庭中,是儿女,是父亲;在社会中,是下属,是同事;在工作中,是经济警察,是接受社会公众托付的审计人员。众多角色形成审计师的角色冲突,要遵守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就难免造成对其他角色的扮演不当,构成了审计师在文化环境中的压力,从而形成审计师的社会文化成本。

(二)社会比较成本 社会比较成本,指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审计师承受着来自物质、地位等多方面与同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人士的攀比而产生的欲望和带来的心理压力。从审计的经济需求环境来看,我国自1981年成立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更多的奢侈消费,审计师也经历着来自经济发展的考验。物质生活的提高,使得人们有着更多对物质的追求,社会群体中不同个体不同的生活水平,造就了攀比心理的存在。物质的追求欲望在审计师行业中也不乏存在。在这种驱动下,不合法收入和不恰当的攀比压力影响审计师出具恰当的审计意见,同时在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进而生成审计师心理的社会比较成本。

(三)社会职业成本 社会职业成本,指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残酷竞争,客户不断压低收费,增大的审计风险而给审计师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科技不断发展要求审计师职业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而带来的职业压力。从审计社会环境来看,由于我国加入WTO,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纷纷加入我国市场,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降低了会计师事务所成立的标准,使得我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日益残酷。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与国外比相对落后,很多大型的业务没有能力完成,只能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接手,更加剧了国内事务所对中低端客户的竞争。为了争抢客户,会计师事务所不断降低审计收费,减少审计成本,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增加了审计风险,从而给审计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都形成了社会职业成本。随着审计科技环境的日新月异,信息化逐步运用到了会计审计工作中,为了完成审计目标,审计人员不但应具有相关会计、审计知识,同时应具有高水平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无疑扩大了审计师的知识外延,但与此同时也给审计师带来紧迫感。这种紧迫感就是审计师对于社会环境与科技环境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情感和人格付出,形成了审计师行业固有的社会职业成本。

(四)社会认可成本 社会认可成本,指现代审计的固有特性和审计师自身能力的限制与公众期望之间的期望差导致的审计师担心被社会公众不认可和被法律谴责、而形成的心理压力及自身情感和人格的付出。法律环境中,由于不同利益群体博弈产生的期望差,审计师面临众多诉讼风险。社会对审计师要求过高,而审计师自身能力有限,这一差距加大了审计人员的被诉风险。目前,“深口袋”理论的盛行更是这种压力的最好表述。作为审计人员,在社会中是拥有一定“身份”的社会人士,被诉风险带来的可能是金钱、名誉、地位等多方面的损失。政治环境中,出于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和行业监管的需要,审计师一旦审计失败,还有可能面临行业处罚的风险。因此,在法律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这种压力和情感付出形成审计师的社会认可成本。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有5种基本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尊重需求中马斯洛提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得到别人的高度评价。审计师面对审计失败而带来的诉讼处罚,可能随时失去需求的满足,这也是审计师的一种心理成本。

二、审计师心理成本缓解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审计师心理成本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只要细致分析审计师心理成本的构成,是能够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缓解审计师心理成本的形成。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缓解审计师心理成本:

(一)加强文化建设 无论是社会文化成本,还是社会比较成本,追其根本。就是审计师在主观认识上的偏差,坚持了错误的价值观、世界观,追求个人利益,忽视社会集体利益。要解决该问题,可以通过完善事务所内部正反激励制度,树立正确价值观氛围,加强事务所内部文化建设来实施。与此同时,构建形成整个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社会公众尊重审计师工作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降低“讲人情,讲面子”的不良现象。苗沂(2007)提出,人性化改造公司软环境及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能够提高员工心理能力。笔者认为这种措施在事务所同样适用,良好的文化建设在形成社会团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后,审计师的社会比较成本可以大大的降低,并能反作用于社会的文化环境,更好地构建出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拓宽业务范围 社会职业成本中常出现“社会陷阱”现象。所谓社会陷阱是指任何一种鼓励那些最终不利于社会的个人行为的情境。在个体水平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陷阱,人们被眼前利益所诱惑,随后就落入了受损失或痛苦的困境。社会心理学中提出,解决社会陷阱的办法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选取团体较高价值利益的目标系列,并在具体操作上开拓业务领域。笔者认为审计师业务范围不应仅仅局限于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应积极拓展其他鉴证业务以及相关服务,减少社会职业成本中形成的行业社会陷阱。如蔡春(2006)提出在受托责任关系的推动下,以一定的约束条件为前提,积极拓宽审计功能的维度,从传统审计、鉴证、认证三个层次,从深度与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审计功能的拓展。

(三)转变监管理念 对于降低社会认可成本,单靠审计师个人是无法解决的,需要监管部门从审计监管环境上加以改善。监管部门中处于越来越重要地位的法院和仲裁委员会应更多地与审计师沟通,避免因专业术语的理解有误,而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审计师。吴溪(2007)发现从2003年起的监管实践中,监管者更倾向于追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虚假陈述责任,而对处于谈判弱势地位的审计师采取了更加合理和宽松的责任认定取向。这种监管工作理念的转变,有助于缓解审计责任的压力。因此,降低社会认可成本,可以延续采用明确管理层责任的措施,合理满足审计师的社会尊重的需求。

审计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审计师强制轮换 “利”的冷静分析 “弊”的客观分析

审计师强制轮换是会计学界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审计师强制轮换的利弊进行了分析,试图从我国目前的审计环境来探讨审计师强制轮换的可能性,以提高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一、审计师强制轮换“利”的冷静分析

(一)提高审计质量 在审计师强制轮换的情况下,审计师不愿屈从管理当局的压力去接受有问题的会计处理,因为保留客户的动机已不存在,新任审计师可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惯例和会计政策提供新看法,审计质量可能随着审计师的强制轮换而提高。在初次审计中,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缺乏了解成了导致审计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但是,初次审计导致的审计质量下降的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李兆华,2005),通过努力能够消除其不利影响。对其实行控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委派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执行较大范围的审计抽样,从而增加发现问题的概率,降低了审计风险;二是借鉴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通过对审计报告的分析,可以帮助找到重要的审计领域,从而降低风险;三是与前任审计师沟通,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提高审计质量上,初次审计有优于再次审计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发现和终止审计师和被审单位“共谋”作假的情况。审计师可能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被审计单位的舞弊不揭示,这种共谋一旦达成会连续下去,危害极大。“共谋”作假只有强制更换审计主体才有可能被发现,初次审计为此提拱了契机。基于对会计事务所声望的珍惜,强制轮换后审计师对审计控制会更加严格,从而提高审计质量。经历了美国“安然”、“世通”等系列会计造假案,以及我国的“银广夏”、“大庆联谊”等上市公司舞弊案,会计师行业信誉和地位急剧下降。为使人们恢复对审计师的信任,重塑行业形象,适当增加审计成本是必要的。

(二)增强审计独立性 有观点认为,如果审计师长期为一家审计客户提供审计服务,会与客户产生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关系,损害审计质量。当管理当局并不支持审计师对遵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规定所持的立场时,保留客户的压力可能会使审计师在评价客户时丧失客观公正性,容易形成对客户有利的判断。而对客户的判断,是审计师评价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考虑因素,不正确的或者带有偏见的判断,可能使审计师不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而无法发现客户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重大错报,对审计师恰当处理财务报告问题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审计风险加大。但在审计师强制轮换下,由于审计师知道审计师任期和相关的收入,只能保持有限的时间,强制轮换有利于形成并强化审计工作的实质独立。从形式的独立性要求来看,强制轮换更能使审计师的工作被认为更加客观和公正,以保证审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可信度。因此,审计师强制轮换作为一个激励因素可能使审计师采取恰当的措施,使后任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为谨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三)预防违规行为 当审计师第一次审计新客户时,由于对新客户的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没有把握,审计师一般会投入很多的时间认真仔细分析客户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各个方面。面对新的审计项目,审计师将花更多的时间去认识客户,以谨慎且职业地去调查和评价会计报表是否公众以及会计信息系统是否具有高质量。审计师不可能再像以前重复审计同一客户那样考虑,“从上一次审计以来改变了什么”,而是将思维的核心,转向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强制轮换后,顾及信誉的后任审计师将比前任审计师具有更高的专业胜任能力,更能发现和报告客户账户中的错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下一次对该客户执行审计业务时,审计师主要关心的就从“谨慎审计”转移到“上次审计后出现新的变化”上来。强制轮换对从业者本身也是一种预警机制,可使从业者彻底强制原来的侥幸心理,为留意后任谨慎和挑疵而不留后患。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的重大造假案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一落千丈,管理层由此加大了对审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如果实行强制轮换,有许多问题是可以及早发现的,减少审计师因对客户的熟悉而形成的自满,从而也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牺牲。

二、审计师强制轮换“弊”的客观分析

(一)增加审计成本审计师在对一个客户进行审计时会形成许多专用资产,这些资产仅在合约关系存续时才有价值,一旦强制轮换这些专用资产将遭受损毁,并导致审计的成本和价格大幅上升。在强制轮换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更频繁的审计师更换,导致审计师和公司承担更高的财务报表成本。一方面,审计师为了获取审计业务,要承担为获取财务报表审计客户相关的营销成本。另一方面,为了在第一年的审计中获取对公司经营系统的必要了解,其初始年度审计成本可能高于随后年度的审计成本。除此之外,强制轮换还具有无形成本,即要对外说明轮换原因的自愿轮换,若以审计任期到了规定年限而强制轮换的信息形成,市场将会因减少了信息说明渠道而变得缺乏效率。由于强制轮换增加的成本会转嫁到上市公司从而提高了审计的价格。审计定价的谈判双方对审计定价的谈判能力受审计市场结构变化的影响,从而使上市公司对审计定价的绝对决策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审计市场中的存续供给方――后任审计师所在审计定价的谈判能力上有所提高,并对具有潜在监管关注目标客户的风险评价提高(这种风险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作用),最终提高了审计的价格。此外,强制轮换,可能剥弱审计市场竞争,这也会导致价格上升。

(二)不能改善审计意见上市公司强制轮换审计师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改善意见,而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则是上市公司强制轮换审计师的直接动因。但其审计意见并不是上市公司强制轮换审计师的决定性因素。上市公司只有预计到强制轮换审计师后能够改善审计意见,才会强制轮换审计师,否则,就失去强制轮换审计师的动机。上市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强制轮换之后的审计市场以及根据轮换之后审计市场而估计得到的审计意见是无法预知的。因此,上市公司对审计师强制轮换之后的审计意见的估计,是根据以往审计市场和公司预计的本期财务状况而做出的。与上市公司决策最相关的审计市场就是上一时期的审计市场,而上市公司估计的本期财务状况则可以直接用本期的实际财务状况代替,因为上市公司本身是非常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用总资产营业利润率、总资产经营现金流量和财务杠杆来表示。总资产营业利润率和总资产经营现金流量越高的公司,其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而财务杠杆越高的公司,其被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另外,上市公司所收到的审计意见与股权结构也相关,一股独大公司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要高,而多股同大公司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显著

要低。上市公司预计轮换审计师后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则轮换审计师的概率就越大。事实上,上市公司强制轮换审计师与否,并不影响上市公司出具“不清洁”审计意见的概率。当然,审计师强制轮换是否改善审计意见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审计师强制轮换并不能显著改善审计意见。

(三)增加审计风险强制轮换后,新任审计师可能未能充分制定和运用审计计划以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和影响财务报告的流程,对公司经营、支持财务报表的信息系统和财务报告缺乏了解。为获取这些了解需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增加了新任审计师在初始年度不能发现重大财务报告问题的风险。据统计,超过83%的第一层次审计师认为,当不再需要花费额外的资源获取必要的了解前,通常需要2~3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充分熟悉公司的经营和流程。这样,最有经验的审计师又会出现,以寻找新的客户,从而增加了审计失败的风险。同时,当发生审计师强制轮换后,就会向投资者发送警示信号,投资者就会质疑为何发生变动。警示信号可能由于强制轮换而被消除,因为投资者可能无法区分公司变更审计师是由于非计划进行还是由于强制轮换造成的。

三、提高审计质量的政策建议

审计师强制轮换具有两面性。关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笔者认为,不能期望通过审计师强制轮换解决审计工作的全部问题,其影响的实际结果还要经过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探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使审计师强制轮换尽可能扬长避短的效果,更好地发挥审计师的鉴证作用,提升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

(一)加强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加大处罚力度 一方面,强化对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改变重专业知识教育,轻诚信教育的现状。在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中,独立性是核心,独立性被视为审计师的职业价值核心,审计师为了增加自身价值,会积极采取措施来维护和提高独立性。然而,我国审计师并没有从观念上真正认识到独立性,对于其个人和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仅将其视为一种被迫遵守的行为限制。为此,必须在不断完善制度安排的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使审计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独立性,从而避免对于独立性的追求流于形式,营造“信则共赢,不信则亡”的良好氛围,使审计师爱惜自身声誉,建立审计师诚信记录、诚信网络查询、信用评级制度,有了不良的记录,就会影响执业活动甚至生存发展,迫使其自觉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对失信行为的投诉、举报制度,使无诚信的审计师被拒绝于市场之外。另一方面,审计师行业是一个公众行业,肩负着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其职责决定了行业必须加强自律监管。虽然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和刑法规定了事务所和审计师应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但在实际执行中对其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偏轻,致使事务所和审计师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政府对审计行业的监管采用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控制审计质量,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审计师违法的处罚力度,以提高其违规的成本,增强审计师的风险意识,从而提高其审计的独立性。

(二)规范收费标准和审计师的报告行为,约束审计师与上市公司“共谋” 一般而言,小规模客户审计师收费要低于大规模审计师的收费。审计师以“低价揽客”开拓市场,降低审计收费并期望能在未来审计年度中得以补偿,将可能导致审计师与客户之间产生不当的利益关系,不管是强制轮换还是非强制轮换,从而有损于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因此,规范审计服务的收费标准势在必行(刘琨,2005)。物价部门已有规定收费标准,但在具体操作中弹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审计市场的竞争不应当是价格的竞争,而应当是审计质量和信誉的竞争。应当根据审计服务行业的特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和业务量制定出规范的统一收费标准,杜绝因收费标准而导致审计师强制轮换和由此而发生的对审计市场的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组建审计交易中介机制,使之成为连接审计师与公司的纽带,审计业务签约、收费等事项,从而减轻公司管理当局对审计师压力的可能,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同时,强制轮换使后任审计师倾向于选择出具更严格的审计意见类型的方式报告所发现的问题,而不是以调整重大会计差错来代替出具更严格的审计意见类型。在我国目前欠发达的证券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尚未能深入地理解和利用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的有用信息。相对于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审计意见显然是更为直观的信息,更容易引起投资者的关注。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来讲,更愿意看到审计师以调整重大会计差错的方式来对待公司的“可避性”问题,而不是以更严格的审计意见。在这种情况下,缺乏独立性的审计师便可能迎合管理当局的意愿,以调整重大会计差错来代替本应该出具的更严格的审计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制轮换对规范审计师的报告行为,约束审计师与上市公司“共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完善民事法律责任规定一方面,在财务报告中应对公司的审计费用和咨询费用做出更充分的披露。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审计师强制轮换动机的信息披露要求,详细披露公司更换的种类(公司提前更换审计师、审计师提前辞聘、到期强制轮换)。公司提前更换审计师的详细原因以及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意见,审计师提前辞聘原因的具体陈述,到期强制轮换应当披露审计师的审计期间及各年审计结果。在非强制轮换情况下,公司与审计师在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报告中的分歧,并阐述各自观点及理由。要求对审计师强制轮换进行信息披露,实际上反映了监管部门希望通过审计师强制轮换获取必要的信息,从中发现具有潜在购买审计意见动机的审计师强制轮换事件,以便实施有效的监管。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公司结构治理下,股东大会很难发挥相应的机制作用。如果缺乏足够的外界压力,离任的审计师普遍不希望在客户公司的业务终止后“惹过多的麻烦”,以免影响其维持与其他客户公司的关系。此外,部分审计师离任后原因还在于意识到在过去的审计业务中或多或少存在过失,为了避免潜在的诉讼风险和监管处罚,审计师强制轮换的事件以不张扬为宜。笔者认为,一方面,监管当局应当集中精力来消除,各种可能阻碍审计师自愿披露信息的障碍,应当规定一些带有强制性的、具有惩罚机制功能的规则,促进轮换信息的披露;另一方面,监管当局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来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进行监控,披露那些向市场竞争妥协的审计师。应要求公司及时披露其强制轮换的真实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上市公司意见购买成功的可能性,对审计收费动因、新任公司管理当局动因、地域关系动因而强制轮换审计师的公司起着一定的遏制作用,以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有效决策。

(四)加强审计师强制轮换的制度设计 审计师强制轮换是发现“共谋”作假的最佳制度设计,其对治理“共谋”作假是有效的。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号―会计报表审计》规定:“首次接受委托涉及的会计报表期初余额,或在需要发表审计意见的当期报表中使用了前期报表的数据,审计师应当进行适当的审计。”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后任审计师对前任的监督义务,说明了审计师强制轮换对发现“共谋”作假是有效的。同时,审计师强制轮换,能够克服其他发现途径的缺陷,一是其是常规的制度设计,具有必然性和可控性的特点;二是能够全面代表社会公众的利益,这是由独立审计的目的决定的,就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经鉴证的财务报告;三是审计对象包括全部上市公司,因此是发现“共谋”作假的最佳制度设计。该制度设计应主要包括:一是执行范围的确定。应先只在上市公司审计中实行,因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危害较大,所以应重点治理,而在非上市公司审计中,是否应实行,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二是强制轮换期的确定。强制轮换期是降低审计成本和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最佳平衡点,有利于打破审计“终身制”。长期合作关系是造成“共谋”作假的主要动因,这种情况下,除非被审单位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一般作假不会被发现。因此,强制轮换期过短,审计成本增大较快,而审计的独立性并没有实质性增加,强制轮换期过长,会使通过强制轮换发现“共谋”作假的威胁变得不可信;三是强制轮换间隔期的确定。强制轮换间隔期过短达不到“冷却”的目的,强制轮换间隔期过长对增强审计师独立性没有更多益处;四是强制轮换在特殊情况下执行的具体规定。如事务所发生合并和分立的情况应如何计算强制轮换期;五是对违规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处罚规定。

审计师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审计师; 审计师声誉; 审计师声誉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3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9-0124-03

一、引言

审计师声誉是市场对于审计师专业能力和独立性的评价,被看作审计师一项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审计师竞争优势的体现。由于审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往往依靠审计师声誉来判断审计质量,企业也根据审计师在市场中的声誉选择审计师,因此,如何评价审计师声誉?审计师声誉机制是否有效运行?其有效运行的条件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为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解决审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审计质量具有促进作用。近年来,一些审计失败的会计丑闻也使审计师的声誉研究受到了更多关注。本文通过回顾和分析审计师声誉界定以及审计师声誉机制运行与影响的研究,探讨审计师声誉领域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及其研究趋势。

二、审计师声誉的界定

Watts et al.[1]认为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而这种专业性和独立性与声誉是正相关的,即专业性和独立性越高的审计师,相对而言声誉也比较好[2]。Edvinsson et al.[3]将声誉形容为“无形的”,也说明了声誉的难以衡量。

查道林等[4]将声誉定义为公众对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予以信任的程度,并将其分解为知名度、美誉度、客户忠诚度等。由于事务所审计的过程是封闭的,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直接判断审计质量的高低,学术界也并没有出现统一的指标来衡量,从而依赖审计师的声誉作为决策标准。DeAngelo[5]认为事务所的声誉与其规模相关,规模大的事务所,具有相对独立的审计能力,而他们“犯错误”的成本也会增大,承担的责任也就更多,所以他们的审计质量也会相对较高。对于规模的划分,许多研究采用“四大”和“非四大”的标准,Pittman et al.[6]研究发现,在美国的审计市场上,“四大”的审计质量要比“非四大”高,从而“四大”也是高声誉的代表。但是在国内的审计市场中却出现了不同的情况,规模大的事务所,如果受到了监管或处罚,反而因为他们广泛的政治关系,可以逃避处罚或者诉讼。所以一些高风险的上市公司愿意选择“四大”作为躲避法律约束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和声誉就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7]。刘霞等[8]研究了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认为审计师声誉具有信息含量,可以向投资者和管理者传递审计质量高低的信号。

三、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含义和影响

审计师的声誉在市场中会影响其业务活动,对于声誉高的事务所,可以提高自身的服务价格,获得更加优秀的员工,相反对于声誉降低的事务所,会受到巨大的损失[2]。事务所声誉的高低在市场中如何发挥作用,就是声誉机制要研究的问题。

Watts et al.[1]认为,事务所的声誉机制在于使市场追求高质量的审计师,通过证券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发挥作用。证券持有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性预期,对证券价格进行调整,当公司选择了声誉高的事务所时,理性的投资者会给出正面反应,股票价格会上涨,而当投资者对于事务所的独立性和R敌猿只骋商度时,股票价格将会被压低。这就使得客户去选择被市场认为是“独立性高”“专业性强”的事务所,导致了市场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而对于审计师而言,提高自身的独立审计能力,也就成为了市场竞争的动力。但曹建新等[9]检验了审计师声誉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用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衡量审计质量的指标,发现国际上的“四大”和国内的“六大”与其他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存在审计质量背离审计师声誉的现象。

在Diamond[10]的声誉机制模型中,良好的行为可以产生声誉,而声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就可以使企业获得更有利的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外部资金。Edvinsson et al.[3]发现,声誉机制可以对企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声誉机制下,那些以次充好并且卖高价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刘霞等[8]也指出,审计师声誉可以有利约束其执业行为,督促其尽职尽责。

在公司进行IPO时,客户更愿意去选择被大家认为具有高声誉的事务所,从而获得更高的股票销售价格[11]。根据前者的研究,Titman et al.[12]运用模型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事务所声誉越高,表明被审计企业的利好信息更多,新发行的股票价格也就越高。这是因为企业提供给事务所的信息是有利的,他就更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审计信息。而没有利好信息的企业就不会为了高审计质量支付更多的费用,于是事务所的选择就可以成为投资者判断的依据,从而产生审计师声誉机制效应。审计的定价也会受到审计师声誉的影响,杨雪等[13]研究发现事务所产权组织形式通过审计师声誉影响审计定价,且主要是通过对审计师声誉的约束机制来影响审计定价。王兵等[14]采用多元回归和两阶段回归的方法,验证了在IPO定价市场化的背景下,审计师声誉与公司询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可以显著降低股票抑价率,说明审计师声誉已经初步影响了股票定价。

李晓慧等[15]通过研究1999―2014年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事务所前后三期新增客户的变化情况,验证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声誉毁损之后,事务所的新增客户会大幅度减少,即使通过更名来修复审计声誉,新增客户数量也并不能明显提高。

四、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影响因素

在资本市场中,维护一个好的声誉需要成本,而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声誉的变化。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诸多条件[16],其中关键是能够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即声誉损害必须有代价。可以通过证监会的处罚信息来衡量审计师的声誉,声誉受损的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和收费是否会产生变化,以检验市场对于声誉受损是否做出了恰当的反应[17]。Paul et al.[18]发现,当审计师的声誉受损时,市场也会出现相应的负面反应,同时,声誉受损的审计师的市场份额也会萎缩[19],与此同时收费也会降低[20]。

李常青等[21]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和股票抑价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王兵等[14]采用了“四大”和国内排名前十的审计师来研究审计师声誉,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影响了股票定价,声誉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张然等[22]通过检验PCAOB 审查与审计师声誉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反向并购的公司,PCAOB审查可以显著降低被低声誉审计师审查的问题公司的出现概率,但是对于聘请“四大”事务所的IPO公司则没有太多作用。同样在A股市场上,国有股权会影响对审计师的选择,王成方等[23]研究发现国有股权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声誉机制的发挥,提高了IPO的融资成本。

事务所可以通过合并来提高声誉,Banker et al.[24]研究发现,审计师合并之后,可以获得规模效应。如果两个“”事务所合并之后,在竞争大客户方面会得到很大优势。王兵等[25]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通过提高审计师声誉在公司股价上得到了正面反应,但没有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能显著提高审计收费。同时,国内学者吴溪[26]研究了深圳中天和天勤的合并案例,发现合并后的双方因为没有做出有效的整合,导致预期的优势被抵消,合并前双方的风险并不匹配也导致了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五、研究评述

基于对过往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发现,已有的研究对审计师声誉的界定进行了探索,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审计师声誉的提高和损毁将会在市场中产生怎样的影响,极大丰富了事务所声誉的研究体系。但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对于审计师声誉的界定一直缺少确切的描述和定义,对于审计师声誉的衡量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有碍于声誉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审计师的声誉机制对维持高质量的审计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多是立足于股价和审计师声誉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研究,但是这中间很难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视角还相对单一。在探究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价格等的关系时,内生性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说明,而如何评价这种影响机制也尚未得到检验,因此,需要从一些独特的视角来检验审计师的声誉机制。

【参考文献】

[1] WATTS R L,et al. Agency Problems, Auditing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Some Evidence[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3):613-633.

[2] KLEIN B, LEFFLER K. The role of market forces in assuring contractua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1,84(4):615-643.

[3] EDVINSSON L,et al. 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hidden brainpower[M]. NY: Harper Business,1997.

[4] 查道林,费娟英.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研究[J].审计研究,2004(5):68-72.

[5] DEANGELO L E. 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3):183-199.

[6] PITTMAN J,FORTIN S.Auditor Choice and the Cost of Debt Capital For newly Public Firm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4,37(1):113-136.

[7] LIN I J, et al. Market Implications of the Audit Quality and Auditor Switches: Evidence from Chin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2009,20(1):35-79.

[8] ⑾迹戚务君. 注册会计师姓名披露有助于审计质量提升吗?――来自客户报表重述的证据[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3):56-64.

[9] 曹建新,颜利胜. 高声誉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会月刊,2012(32):64-67.

[10] DIAMOND D. Monitoring and Reputation: The Choice betweenBank Loans and Directly Placed Debt[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4):689-721.

[11] CARPENTER C G, STRAWSER R. Displacement of Auditor When Clients Go Public[J]. Journal of Accountancy,1971,131(6):55-58.

[12] TITMAN S,TRUEMAN B.Information quality and valuation of new issu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6,8(2):159-172.

[13] 杨雪,张俊民. 会计师事务所产权组织形式、审计师声誉和审计定价[J]. 财经问题研究,2016(5):83-88.

[14] 王兵,辛清泉,杨德明. 审计师声誉影响股票定价吗――来自IPO定价市场化的证据[J]. 会计研究,2009(11):73-81.

[15] 李晓慧,曹强,孙龙渊. 审计声誉毁损与客户组合变动――基于1999―2014年证监会行政处罚的经验证据[J]. 会计研究,2016(4):85-91.

[16] 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1):3-13.

[17] 方军雄.注册会计师声誉损害的代价[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8):89-96.

[18] PAUL K G,et al. Shredded reputation: The cost of audit fail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4):1221-1245.

[19] WILSON T, GRIMLUND R. An examin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an auditor’s reputation[J]. Auditing: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1990,9(2):43-59.

[20] FIRTH M. Auditor reputation:The impact of critical reports issued by government inspectors[J]. The Rand Journal of Rconomics.1990,21(3):374-387.

[21] 李常青,林文s.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折价关系的实证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8-85.

[22] 张然,陈思,汪剑锋. PCAOB审计检查、审计师声誉与中概股危机[J].会计研究,2014(2):71-78.

[23] 王成方,刘慧龙.国有股权与公司IPO中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J]. 会计研究,2014(6):89-95.

[24] BANKER R D, et al. The public accounting industry productionfunc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35(2):255-281.

[25] 王兵,尤广辉,宋戈. 审计师声誉机制研究: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的视角[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6):29-37.

审计师范文第9篇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区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履行“管理、服务、宣传、交流”的职能,进一步促进协会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章程》和有关规定,本着“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原则,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拟开展会员重新登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协会的基本概况

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英文译名Guangxil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缩写GXIIA)是全区企业、事业组织,中直、区直单位,政府机关和其他组织的专职、兼职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社会团体及获得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的人员自愿结成的、并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社会团体组织。本会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成立,接受自治区审计厅、民政厅的监督管理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自治区审计厅的业务指导。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管理、服务、宣传、交流”为宗旨,对全区内部审计实行行业自律性管理,发挥审计机关与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之间桥梁纽带作用的社会团体组织。

主要业务范围有:1.贯彻执行审计署、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自治区审计厅的工作方针和内部审计有关规定,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2.调查研究全区内部审计发展中的新问题,制定全区内部审计发展规划,指导全区内部审计工作。3.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4.全面实施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组织全区内部审计岗位业务培训和内部审计技术职称考试培训,开展后续教育。5.开展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总结交流内部审计工作经验,办好《广西内部审计信息》刊物。6.受理审批和管理会员;维护会员合法权益。7.提供内部审计咨询等中介服务;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8.开展国际交往活动,加强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及各省(区)、直辖市内部审计协会的交流、协作。9.在全区统一组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国际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师(CCSA)等的考试组织工作。10.指导区内各地市、部门内部审计协(学)会的工作。11.办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审计机关委托或授权的其他有关工作。

二、申请入会的条件

(一)团体会员

凡承认本会章程的企业、事业组织、中直、区直单位、政府机关、中国人民、武警部队、边防部队、非公企业、民营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专职或兼职内部审计工作的机构,各市县审计机关(审计学会)、各有关部门、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协(学)会、及教育分会等社会团体,均可申请加入本会。

(二)个人会员

凡承认本会章程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加入本会:

1.专职或兼职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

2.已通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国际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师考试并获得证书的人员。

三、入会程序

(一)申请单位(人)提交申请入会登记表(详见附表1、2),报协会秘书处审核;

(二)协会秘书处审核后,提交理事会表决通过;

(三)在理事会闭会期间发展少数会员,由协会秘书处个案处理,报常务理事会批准。

经审核批准同意后,由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予以公布。

四、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会员的权利

1.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获得本会提供服务的优先权;

3.对本会工作有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4.向本会申请合法保护权;

5.参加本会举办的教育培训活动;

6.参加本会举办的有关专题研究和经验交流活动;

7.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二)会员的义务

1.执行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决定,接受本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2.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3.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活动,接受和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4.按规定参加协会组织的后续教育和岗位业务知识学习培训;

5.按规定交纳会费(会费收缴标准详见附表3);

6.向本会反映情况,按规定及时向协会上报、提供有关资料。

五、其他事项

凡成为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的会员,都应自觉遵守协会章程,履行协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会员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本会章程或损害本协会声誉的,视情节轻重,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通过,分别予以批评、警告、除名的处理。

审计师范文第10篇

看过日剧《审计风云》(也叫《监察法人》)的人,可能会以为审计师工作起来就是狂按计算器、一分一毫盘点现金、没日没夜翻凭证;还会因为某些审计调整不被公司接受,就给公司的财务报告出否定意见,能把公司董事长逼跳楼, 能让上市公司退市。

其实大部分审计师的工作没有任何国家强制力做后盾,与“经济警察”这个词所代表的国家权威相去甚远。审计可以分为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以上三种审计并不都是以“查问题”为主的。政府审计可能查问题的时候多一些,但也并不是查不出问题就不罢休。没查出问题,或者查不出大问题,也算是反过来证明这个政府机构工作比较合规。而独立审计,很多时候并不是以查问题为主,而更像是在解一道几何证明题。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会计记录就是一道几何题的已知条件,要求证明的就是管理层所提交的财务报表是真实可靠的。这一个证明过程,要做到证据充分、逻辑清楚才行。有时,由于证据不充分,或者不能弄清楚的疑点太多,这道题证明不了,也只能放弃。而企业内部审计,则是做不同的项目可能有不同的目的,有时是“查问题”,有时则是在做证明题。

本文所讨论的审计,指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就是独立审计。

如何与财务人员沟通

一切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审计师对财务人员,应该有发自内心的基本尊重,即使到不了“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君依然如初恋”这般程度。这个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的时间和经验。

先说尊重时间。我没见过哪家公司专门设一个岗,啥事不干专门配合做审计的。财务人员手头都有自己的一摊活。审计师应该把握恰当的沟通时机,人家才有心思陪你聊。比如尽量避免月末关账前最忙的那一天;可以在人家刚上班,杂事还没找上门的时候。同时,记住“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管是写邮件还是口头沟通,都要简明扼要,让对方容易操作,不要让对方浪费无谓的时间猜想你的意图,甚至是帮你核对低级错误。

再说尊重经验。财务人员可能不如审计师那么紧跟会计审计业务发展,但对于自己的那摊活,一般还是门儿清的。到现场工作的审计师,多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却面对在这个行业甚至这家公司“深耕”多年的财务人员。如果审计师言谈中不知轻重,可能会被财务人员视作“班门弄斧”,有什么实际情况也不爱跟你多说。

当然,面对客户,审计师应该是不卑不亢。大家可能会困惑,“我尊重客户,客户不尊重我怎么办”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对方不尊重你,你还得先尊重人家,然后靠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实干态度,一点一点赢得尊重了。

注意用有效的提问方式。在客户眼里,审计师是百折不挠的“十万个为什么”。养过孩子的人对此可能比较有体会,就是你认为很自然的一件事,四五岁的小朋友总要问“为什么”,而且翻来覆去地问。

审计师的智商当然比小朋友高很多,但在客户眼中的烦人程度,可能没低太多。这就要求审计师注意提问的方式,掌握几个要领。

要领一:自己能查到的信息不要问。比如做一家上市公司审计,你就别问“公司哪年成立的啊?”对方的回答很可能是“你不看我们公司年报的吗?”此后很久都绕着你走了。

要领二:直接问、尽快问。审计师A怯生生走到某会计旁边问道:“张主任,您有空吗?”对方埋头说:“现在没空。”两小时后,A再去问:“您现在有空了吗?”对方还是:“没空!”两天后,A还在问:“您有空吗?”

同样面对张主任,审计师B在对方第一次说没空时就接着问:“那您今天什么时候有10分钟时间,我再来麻烦您?”张主任叹口气说:“那就下午3点来吧。”

还是张主任,审计师C笑着走过去说:“张主任,早啊,您今天这裙子颜色真好看!我能耽误您10分钟时间,问个很快的问题吗?”张主任抬起头来说:“什么事,你说吧。”

要领三:恰当描述事实,避免激发对立情绪的措辞,或者过于宽泛的陈述,例如“我看到今年的租赁费用比去年高很多,你们不是算错了吧?”“今年销售收入从去年的1000万,一下涨到2000万,你能帮我解释下吗?”

提前设想对方的回答,尽量节省来去反复的中间环节。还是以销售收入的增加为例,审计师在和客户讨论之前,要按一定的维度,如销售区域、产品类别等去分析收入的增减情况,同时配合成本和坏账损失的变动等情况有个初步分析。假如客户在解释过程中出现与已知数据不符的说法,可以有方向性地与之讨论。

选择适当的沟通对象。有些问题,涉及到更多操作细节或具体生产环节时,就不要跟财务总监空对空地侃。有些问题,该问有全局观的人时,就不要跟小会计纠缠。

互联网行业审计是否“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仅有十几年,但这个高速发展的掘金地,已经造就了很多亿万富翁的诞生。2015年两会上,总理正式提出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更是将互联网发展提升到国家政策发展的高度。所谓“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随着互联网行业之风生水起,互联网行业审计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

相比于传统制造业,互联网行业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例如,互联网企业需要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机会,成败有时就在转瞬之间,可持续经营的风险较高;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往往与成本和费用的直接关联性较小;互联网企业收入确认大部分来自于系统生成的数据,如视频网站与商家确认广告收入时,需要依靠双方认可的后台系统中统计的广告实际点击量或广告带来的实际消费量等。

互联网企业为达到投资人对业绩的预期,可能会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同时因为互联网企业的业务数据多为系统生成的数据,即使是IT审计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其系统逻辑,这都增加了审计风险。

互联网行业的这些特点,要求审计师做出如下应对。

第一,审计师要了解企业基本面。一要时时追踪行业新闻,了解监管信息,在整体上把控审计风险;二要关注企业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变迁,以帮助判断关联方交易的处理和披露是否恰当等;三要观察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和公司发展愿景,觉察其是否存在较高的舞弊倾向等。

第二,审计师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理解它与传统行业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其获利模式。例如做游戏公司的审计,就要摸清楚游戏关卡设计与计费节点设置、道具收费方式与使用规则等;做电商审计,就要了解它是自营还是第三方销售,供货、运输和质保责任如何规定等等。

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不能只听客户介绍,要多上客户网站,亲自下载APP进行试用,多看分析师报告。审计师还可以打企业客服热线,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咨询,了解企业的实际做法。

第三,审计师要关注非财务信息,寻找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连接点,从逻辑、趋势上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比如“双11”的包裹量、某个区域的日均外卖订单数量等,都是有行业分析数据的,依照行业数据,就能大概匡算出与这些业务数据相关的财务数据的范围。

第四,针对互联网企业一些新兴业务模式,审计师判断其会计政策是否恰当,经常要用到“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例如判断一项游戏业务应该按总收入还是净收入进行确认时,由于没有实体商品的交付,以及通过支付平台实时付费等原因,传统的存货风险和信用风险可能就不再是问题的焦点,而要重点分析由哪方负责向客户提供服务、履行合约并承担主要责任,以及哪方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交易价格。

第五,审计师还需要提高IT系统审计的能力,能够理解和测试互联网企业的系统逻辑,能够应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提高审计效率,以适应互联网企业自动化程度高、数据量大的特点。

商业思考永无止境

审计师天天把了解客户的业务挂在嘴边,好像自己要变身成商业精英一样。其实不仅是审计师,律师也这样说,要了解客户的业务才能把律师工作做好。其它中介机构也都有类似的说法。因为所有的中介机构,只有了解了客户的业务,才能够“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能挠到客户的痒痒肉上,这样客户才会觉得你的服务有价值,才更愿意掏钱付服务费。

那么,一般而言,审计师的商业思考能力能比得上客户管理层吗?

其实不能。这答案初听起来让人沮丧,静下心来想想也很正常。客户的管理层,每天思考的就是自己的业务,一年365天如此;而审计师一年有十几二十几个客户,而且既要思考会计审计问题,又要思考业务,怎么可能在思考深度上与客户管理层相比?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师仍然能够比得上客户管理层,也许这位审计师真的是商业天才,应该改行了。

审计师也许有一个长处,就是能够看到不同客户的业务,可以多做横向比较。所以,审计师如果要想让客户对自己的商业思考能力满意,一个可以走的捷径是多进行横向比较。平时多多注意归纳不同客户的最佳管理实践,以及观察这一个客户的管理难题在另一个客户那里是如何处理的。审计师经常进行这样的横向比较,不仅能够在与客户管理层交流以及写管理建议书的时候拿出精彩的言论,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即使将来自己转行不做审计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和思考能力的提升,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大有帮助。

以上算是讲了一些方法论。除此之外,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商业逻辑的。例如:

每家公司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它自己比竞争对手做得好的地方;

都应该有自己的“护城河”,就是别人想追上却不容易追的地方;

都应该对上下游产业链提供某种“增值”服务,这个“增值”就是企业创造的长期价值,也就是其长期利润之源;

公司每天做的主要事情,通过花钱花时间做的事情,应该在不断地加宽自己的“护城河”,在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增值”服务,而不是仅仅在赚钱,这样才是有积累的,才是在成长壮大中的一个企业。

以上这些都是审计师应该在每个企业身上努力寻找的东西。

具体到每个行业,也各有其特点。例如,制造业经常讲“人财物,产供销”,这六字真言就是思考制造业的基本框架。互联网公司总爱说,产品的使用频率、用户体验要做到极致等等。这说明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独有的一些商业规律。审计师其实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能向客户问各种问题,这个与客户问答的过程,既是一个审计必须的流程,同时也是向客户学习商业思考的好机会。

当然,要提醒审计师们的一点是:不要被客户误导了,也不要被新闻媒体误导了。商业竞争总是激烈和残酷的,尤其是在中国。很多时候,管理层告诉新闻媒体的商业故事,是出于宣传的需要,其目的可能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喜欢这个企业,或者是为了误导竞争对手。

客户给审计师的回答,也不一定都是准确和真实的。一个公司内部,为了激励员工士气,也会美化自己的战略同时贬低竞争对手。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待的时间长了,每个人都难免会不太清楚,管理层自己也很难例外,尤其是在对外人讲解自己公司战略的时候。所以,要独立思考,要思辨地学习,审计师一定要牢记。

还要再提醒一点,就是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在商业领域,尤其是如此。例如,别的公司都在搞打折促销,那这家公司要不要也搞打折促销?如果不搞,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别人搞而你不搞?如果搞打折促销,又是为什么,怎样搞才能效果最大?商业上真正成功的企业,都是独立思考、不走寻常路的,做了很多和竞争对手不同的事情,做了很多别人事前看不懂的事情。审计师在面对这些特立独行的商业企业的时候,需要保持必要的谦虚谨慎。

最后要说明的是:商业思考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没有结束的过程。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是这样,对于审计师来说同样如此。审计师可以向企业管理层学习,只要有点时间,就可以把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式、竞争环境这些东西拿出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推敲,不断挑战自己的思考,例如为什么竞争对手不这样做、美国的同类公司如何做的、其它行业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是如何竞争的。多做这些思想实验,审计师可以收获更多的商业思考能力,也能收获更多客户的赞赏。

上一篇:医改方案范文 下一篇:审计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