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0:12:14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目 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目 录 3

引 言 1

1 审计失败概述 2

1.1 审计失败的意义 2

1.2 审计失败的本质 2

1.2.1 未能正确遵循审计准则 2

1.2.2 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生了经营失效无关 3

1.2.3 审计人员执业行为的瑕疵 3

1.3 审计失败的影响 3

1.3.1 对事务所本身的影响 3

1.3.2 对社会的影响 4

2 审计失败原因剖析 5

2.1 审计失败的内部原因 5

2.1.1 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丧失独立性 5

2.1.2 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5

2.1.3 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严密 5

2.1.4 审计程序不妥 6

2.1.5 事务所内部的管理问题 7

2.2 审计失败的外部原因 7

2.2.1 被审计单位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 7

2.2.2 审计收费制度不健全,市场竞争混乱 7

2.2.3 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不健全 8

2.2.4 对客户的业务经营了解不够 8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 10

3.1 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应有的职业谨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 10

3.2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 10

3.3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 11

3.4 改进审计收费制度,规范审计市场 11

3.5 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责任机制 12

3.5.1 大力推广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12

3.5.2 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的合理设计 12

4 案例分析:科龙电器违法违规中的会计审计问题 13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正文部分省略,如有需要可点击下方图标进行下载。)

参考文献

[1]李视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与审计失败辨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0(9).

[2]闫华红,张明.萨蒂扬审计失败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0(10).

[3]杨桂宇.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理财.2010(9).

[4]史燕兰.审计风险与防范[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0(9).

[5]王兵,刘峰.安达信倒塌:研究发现了什么?[j].会计研究.2010(7).

[6]高嵩.审计委托关系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经济.2010(7).

[7]王玉.我国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财政监督.2010(14).

[8]魏仁华.审计证据与审计失败的实务探究[j].财经界.2010(14).

[9]王潇明,王成龙,王青.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关系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12).

[10]杨巧玲.我国审计失败中审计独立性缺失的研究[j].时代经贸.2010(10).

[11]王潇明,王成龙,王青. 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关系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9).

[12]赖丽娜.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5).

[13]孙妙娟.浅析财务审计失败的原因[j].财经界.2010(9).

[14]谢芳琦.审计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10(1).

[15]张扬.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j].公用事业财会.2010(1).

[16]兰艳泽,宾瑜.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基于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视角[j].审计文摘.2009(12).

[17]乐菡.审计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09(12).

[18]付正昕.透过我国上市公司重大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审计失败成因[j].管理与财富.2009(11).

[19]陈晨.上市公司虚构销售收入的审计案例分析[j].中国经贸.2009(20).

[20]乔艳.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的最新演变及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

[21]曹细钟.金融危机:审计为什么也失败[j].中国市场.2009(32).

[22]郑美玉.浅议企业审计失败成因及对策[j].商情.2009(24).

[23]申平.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成因综述[j].电子财会.2009(10).

[24]申平.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成因综述[j].电子财会.2009(9).

[25]李沛樱.审计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6).

[26]李平,王晓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1(9).

[27]余海宗,袁洋.财务报表舞弊、监管处罚倾向与审计师责任——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1(5).

[28]孙敬东.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案例研究——基于注册会计师诚信视角[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9]孙谦,墙伟.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报告[j].会计研究.2011(8).

[30]施丹,程坚.审计师性别组成对审计质量、审计费用的影响——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5).

[31]王杏芬.新合并浪潮下的时间压力与审计失败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8).

致 谢

--> 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xx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四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阅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摘 要

审计失败是审计执业中最严重的问题,也是最容易造成会计师事务所或签字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责任的主要原因。审计失败是审计风险的极端情况,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信息使用者使用此审计意见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或决策。并因此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最近,郑百文、黎明股份、银广夏、麦科特等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案纷纷被媒体揭露,负责审计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人们的严厉谴责。这一系列审计失败的案件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时期。本文就审计失败成因进行分析,探索降低审计风险的途径,并提出了治理审计失败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审计失败;审计责任;原因;审计风险;决策

abstract

audit failure i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in the audit practice, is also the most easily cause accounting firm or signature of cpa audit responsibility main reason. failure of the audit is the audit risk in the extreme case, a certified p会计毕业论文范文ublic accountant from failure to comply with generally accepted auditing standards and the formation or makes a false audit opinion. information users use this audit opinion makes a mistake in judgment or decision. and therefore require the accounting firm to assume civil liability or criminal liability. recently, zhengbaiwen, dawn shares, yinguangxia, mo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y fraud cases have been exposing the media, is responsible for auditing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of listed company 's accounting firm has been harshly condemned. this series of audit failure cases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industry fell into a crisis of confidence,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industry enters a hitherto unknown exhausted perio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audit failure, exploring the ways to reduce the audit risk,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udit failure.

key words:failure of the audit;audit liability;eason;audit risk;policy decision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内部审计进入风险导向阶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风险导向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实施作为研究重点,从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及目标,风险导向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入手,提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实施上的几点建议,以促进企业的更加有效地利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风险管理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改善,以达到防弊、兴利、增值的目的的一种审计理念[1]。它要求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识别和评估公司风险作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目标,并把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3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

美国Treadway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在该稿中风险管理被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风险管理应用于战略制定,贯穿于整个企业。风险管理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潜在事件,在组织的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3]。”

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组织的整体风险评估作为工作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经历了防弊、低层次兴利、高层次兴利的过程,发展到风险导向阶段,内部审计就更注重与企业目标的直接联系,在企业创造价值目标的作用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由高层次兴利转向了增值。通过事先发掘问题,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率的转变。

传统内部审计通常只局限于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关注的是控制的充分性和遵循性,虽然有着防弊与兴利的审计目标,但是无法与企业目标关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先确定企业目标,再对可能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风险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后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对风险的管理控制有效。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被管理人员、投资者、董事会广泛使用的概念,其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其核心是科学决策。在公司实现增值目标的过程中,在进行战略规划、经营计划等决策时,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因素[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最新动向,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

首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监督、评价和分析组织的风险和各项控制;复核并证实信息是否可靠并且符合相关政策、程序和法律,协助管理者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执行管理机构提供风险防范以及治理的有效的保证。

其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公司创造价值产生了促进作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对于公司风险的评估和改善,可以帮助公司预防和减少损失,同时可以使公司内部保持良好的审计环境,对于经理层、员工都起到威慑作用,努力改善经营绩效。

三、对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的几点建议

下面笔者将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如何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客观性反映的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特征,与评估、判断及决策的质量有关。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不参加任何可能损害或者假定会损害他们无偏评估的活动,不能接受任何可能损害职业判断的东西,应该披露所有的重要事实,不能歪曲事实。

2.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完善公司的风险预警机制

公司的治理目标是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愿景之后,争取增加企业的价值,保持股东权益长期的最大化。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在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企业风险的关键。

3.管理层应更新观念,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

管理层要彻底转变观念,增强风险意识,把风险导向审计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正确处理风险和效益的关系,把企业的长远利益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形成由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目前在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应该以风险为导向,从降低风险损失的角度帮助企业有效增值。在审计过程中,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关键流程,内部审计人员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经营风险。企业应有效利用风险导向审计进行风险管理,为企业提高经济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耿慧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问题.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第八卷第二期):71-74.

[2]宗淑芳.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北京交通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3]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在总结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找出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结合COSO关于内部控制五要素,针对各种风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防范对策,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1国内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

1)内部控制论理论是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标志着内部控制理论与事件进入了整体框架阶段,整体框架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的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四个要点:是一个过程;受人为影响;为了达到三个目标;合理保证。它由相互关联的五项要素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

2)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个人的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政策与程序。

3)风险评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异常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清楚并应付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同时,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4)控制活动:企业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刁一有助于确保既定目标及必要改善措施的有效实施。

5)信息和沟通:围绕着这些控制活动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得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获取和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指挥、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经营。

6)监督: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受到监督,并在必要时得以修订,这样,系统及制度才能反应自如,并能视情况而随时调整。

1.2我国内部控制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正式提出权威性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我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原则、指引、规范则出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是由于企业的管理体制造成的。国资委管国有大中型企业;证监会管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财政部管全国所有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并负责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然而,内控指导原则、指引或规范由各政府部门分别制定,有许多弊病:

1)各部门各自研究与颁布内部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指引,不利于内控制度的统一与协调。财政部正在陆续制定并的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截至目前已经了十多个。而其他政府部门则仅制定了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指引或对企业各项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设计与制定缺乏具体的指导。

2)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范围、目标等不相一致,内控要素、内控内容,以及内控方法的解释也不一致。

3)缺乏统一的推进机构,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各部门颁布的内控指导原则、指导意见或指引在实务中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上市公司、银行、证券公司、未上市国有企业的频繁出事便是佐证。

客观地讲,我国近几年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会计控制和审计评价为主线的,我们可将之简称为“会计导向”和“审计导向”。会计导向的典型代表是我国目前已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它们是以内部会计控制为核心的,基本上没有涉及管理控制等非会计控制领域,甚至没有包括审计方面的内容。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计风险的控制等。

2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相对独立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但却不具备真正的独立性,有的也流于形式。

2.2缺少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意识

各企业缺少对自身固有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有效的管理措施。此外,管理者还应在对固有风险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滞后

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力度大,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跟不上业务的需要。许多企业在员工的岗位培训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不利于员工的素质提高。

2.4有效的价格风险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当前市场不完善,竞争激烈、恶意竞争以及“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游戏规则,都不能使企业按企业定额客观报价,为了争取中标,不惜压低报价,承担更大的价格风险。

3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途径

3.1完整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是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可使组织中各业务单位分散的决策者之间协调合作,使数据的收集、测量与处理更加一致,有利于审计和监督。企业要从全局、总体层面权衡利弊,使部门安排有关的业务流程都有所遵循。同时要制定严密的业务操作规程及信息传输报告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控制各方面的风险。

在机构内部广泛开展“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结合自身情况及上级单位的要求,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

3.2健全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控制具有的限制因素具体如下:

1)内部控制受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2)内部控制仅针对管理中的常规业务来设计。

3)内部控制可能会因执行人员的差池而失败。

4)内部控制可能会因不同政治气候、地方差异等环境影响而失去作用。

这些内部控制的限制因素,可以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加以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检查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果,及时纠正各种错误和弊端,能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3.3营造企业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在内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企业风险管理的成败。内部环境的要素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的权责力分配方法和人力资源政策。要不断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需要一套企业层面的方法。这种企业层面的方法是由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理念和经营管理哲学共同决定的。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会进一步掌握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他们的推进、提供报告、贯彻相应的方法、构建适当的体系,以实施既定的风险战略和政策,企业风险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

3.4设计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

设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行动指南,为管理者进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提供指引也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可统一制定各行业通用的行动指南,也可由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设计适合各公司实际情况的行动指南。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被评价单位可以聘请年报评价的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中介机构或有关专业人员协助对该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控制缺陷或重要控制弱点进行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编报质量,降低财务风险。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当借鉴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报告中的做法,在事务所内部组建由高级和资深的评价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专门从事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业务。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参考文献

[]王东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9

[2]林光华内部控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7

[3]王振英马丽萍,王泽.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商业经济[J]

2006年5期:48

[4]丁翠芝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年第6卷第8期:154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独立性;查错防漏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成长到相应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的内部审计初步产生,在随后的岁月中,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内部审计也早已成为一个企业经营管理不能缺少的构成部分。然而,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单纯的查账,也不是存心找短处。它是现代企业防范风险、强化管理、提高自身价值的工具。它像一名医生,既能够让企业有病治病、杜绝贪腐,又能够让企业无病强身、防微杜渐。所以,我们要对内部审计加以重视,逐渐完善和提高内部审计水平。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职能伴随着审计目标的改变而改变。在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之初,内部审计的职能以监督为主,查错防漏是当时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盛行,国家外部制约机制的强化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账面出错的概率越来越低。原本以查错防漏为主的内部审计职能也不在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必须向管理服务方面转变,内部审计的着重点理应放在对内部管理进行分析,服务以及评价上。内部审计也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范畴,应当涉及企业管理经营的相关方面。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一)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内部审计让职工在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下工作,让企业的经济行为在其监督下合理实行。经济监督职能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代表国家履行对企业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是代表企业管理层监督企业各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和其他的经济活动。

(二)保护预防职能。内部审计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不只是具备对企业资产进行保护的功能,还能在保护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审计联营来保护企业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牢固。

(三)控制职能。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具有其他控制制度所没有的独立性,它居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最高位置,是对其他制度进行再控制的一种制度。企业内部审计通过专业的内部审计师,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审核核算,并据此向管理层出具正确的审计报告。企业管理层按照内部审计人员出具的报告对经营管理进行改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首先,经营和所有权相分离的背景下进行监督和评价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情况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能。但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都受到管理层的管辖,在官本位思想较为浓厚的我国,让内部审计部门对自己的上级进行监督评价,显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这样就极大的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深度,使得审计部门很难独立客观的开展工作,董事会也就无法有效的监督管理层的经营活动。而从公司的实际审计情况来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职工代表大会提供的审计报告,也经常存在缩减内容的情况。其次,公司其他的部门以及相关机构与审计部门处于平级状态,大家都隶属一个企业,都受同一个管理层管理,平常工作中相互依存,工作经费受到财务部门的管理,其他事项又受到各种部门的制约,在进行工作时,还时常要从其他部门查阅资料,特别是与财务部门的联系尤为密切,查阅资料以及抽调人员时有发生。这些都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极大制约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并对审计结论的准确得出起到了阻碍作用。所以,同级审计的施行会使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各类因素的制约。审计的权威性和精确度都会大打折扣。例如,在2015年,日本东芝集团被爆出其财务报表自2008年起,连续7年造假,各业务部门虚增税前利润总额高达1518亿日元。然而,东芝公司之所以出现财务舞弊的情况长达七年之久,与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缺乏独立性有密切关系。在其公司内部,依然采用上级对下级直接命令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各个部门并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而作为审计部门的负责人,明知道财务报表存在舞弊行为,却在管理当局的压力下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这充分说明东芝集团内部控制较差,审计人员独立性缺乏。

(二)审计职员水平参差不齐,素质较差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职员素质是关键。但因为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起步较晚,审计队伍的建设与国外先进国家比,仍存在较大不足。在早些时候,由于教育水平与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内部审计机构的大部分人员都是由财务部门人员转岗而来,相应的内部审计知识和素质都与专业人员相差很远。虽然随着近几年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审计队伍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管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与西方国家相距甚远。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经营管理、数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但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很少能达到标准,多数人员都是只具备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对其他方面知之甚少。此外,对于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方面,我国仍存在较大不足。企业老是为了节省经费和时间,忽略了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后续教育,使得内部审计人员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成长的需要。内部审计职员的职业操守问题也是阻拦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有的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抵御利益的诱惑,在利益的诱惑下,他们放弃了内部审计人员应有的原则,做出虚假报告,为企业造成严重损失。另外,在学校教育阶段,很少有高校的财会专业对审计课程有着足够的重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高校将审计这门课程放在了大三或大四进行开设,而此时,学生迫于毕业的压力,都在准备各种考试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对学校开设的课程基本无心学习。另外,很多财会专业学生对审计这门课程重视不够,他们认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仅仅是会计,中财,财管等课程,审计课只不过是为了凑学分的选修课程。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审计课堂上并没有专心致志的听讲,玩手机、看杂志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我国部分高校的财会专业毕业生并没有掌握扎实的审计理论。譬如我国A股创业板上市公司欣泰电气造假案中,由于其存在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等问题,因此,公司总会计师刘明胜向董事长温德乙建议虚构收回应收款项。最终,欣泰电气以载有虚假数据的招股说明书于2014年3月堂而皇之地登录A股。在该事件中,该公司总会计师刘明胜不仅没有向董事长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还帮助其一起作弊造假,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审计从业人员在利益的诱惑下很难坚守应有的职业操守。

三、针对我国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我国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法律作为强制性手段,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必须要求企业管理层对其所披露的财务报表负责。只有这样,公司管理层才会真正负责任的考虑其报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使得弄虚作假不再有机会。其次,应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我国《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参与被审计单位的任何实际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不仅要提升审计机构的准入门槛,还要加强内部审计职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不会被任何的利益所诱惑。企业还要对内部审计职员定期地进行轮换,避免其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太长的时间。内部审计职员在进行审计时,必须遵守内部审计条例,坚守职业操守与底线。

(二)看重人才培养,重视沟通,全面提升内部审计职员素质

1.要做到审计职员多元化。审计职员多元化。首先,表现在审计职员数量上,国家应该重视审计职员的培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下,增加内部审计师的数量,以弥补我国内部审计师数量不足的缺陷。国家还应当培养一部分能够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外部审计职员,让这些人为不具备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小型公司服务。其次,表现在审计职员结构的多元化。内部审计机构不仅仅要吸纳财务会计人员,还要招收一些计算机领域,管理领域,风险控制领域的专家。最后,表现在审计职员知识素养的多元化。内部审计职员不但要具备专业扎实的审计基础知识,还要通过不断进修,具备其他必要方面的知识。2.国家要增强对内部审计职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审计职员的自我修养和抵拒利益诱惑的能力。内部审计职员不光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还要具备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企业也要经常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思想道德和职业品德学习,加强员工的企业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最后,企业应引进竞争上岗与嘉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紧迫意识,迫使内部审计职员通过不断的进修丰富自己。要经常公开员工的工作效率与工作业绩,优胜劣汰、择优上岗,使员工的个人目标逐渐与企业目标达到统一。3.加快审计人员职业化。纵观整个西方内部审计成长历程,其内部审计的管理方式早已实现职业化。比如说美国的内部审计师协会,从其成立至今,已有许多国家加入其中,它通过相应的准则标准来规范内部审计师的审计行为,对于违反规则的内部审计人员,通过一系列的制裁措施以达到惩罚的目的。事实证明,这种职业化方式是一种成功的管理方式。我国内部审计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是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国家以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这一做法显然阻碍了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创立职业化的内部审计组织,并由该组织对内部审计师进行管理。

作者:刘禛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佳雯.孙博.论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5(03).

[2]马雁.邱兆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环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在已建立会计实验室,可以组织校内会计实验的条件下,校外会计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会计实习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环境下,为克服会计实习的困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稳定的符合条件的会计实习基地,或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组织校外会计实习。

(二)会计实验环节与其他会计实践环节的关系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健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评级体系,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分,对上市公司形成一定的威慑力,以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是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披露的文字和数据失真,公司管理者往往出于自身利益或某些特殊目的考虑,蓄意造假,不披露真实会计信息;(2)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上市公司大都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信息,对于不利信息则少披露或不披露,这通常会误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3)信息披露不及时,目前上市公司往往倾向于提前披露有利的会计信息,推迟不良会计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的不及时性导致信息失去原有价值,影响投资者判断;(4)信息披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内幕信息的形成和内部交易的发生,其严重违反我国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原则,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1.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一是董事会结构不合理,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难以形成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同时有些董事会成员也兼任公司经营者,存在自己监管自己的问题,大大削弱了董事会的监管作用;二是监事会没有起到监督作用,部分上市公司监事会沦为董事会的下属机构,监事会成员在行政上受制于上市公司,这也就导致了监督过程缺乏独立性,监督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挥;三是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仍偏低,且独立董事往往只担任顾问角色,难以形成制衡力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2.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健全。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法规建设有待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会计毕业论文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没有建立比较完善有效的责任追究和惩罚机制,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亟待加强,实际工作中缺乏具体的细则作为依据,一些具体问题在处理上缺乏灵活性,这也就留给公司进行会计操纵的空间,且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实施不到位,监管不严的现象。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自愿性不足。一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主要以强制性为主,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的政策鼓励没有做到位,不利于自愿披露会计信息;二是投资者素质问题,低素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不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动力也就不足;三是企业的业绩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依据,容易导致上市公司为企业业绩和形象的考虑,隐瞒不利信息,夸大有利信息,不利于鼓励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4.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董事会监督机制失灵,监事会职权也形同摆设,对公司没有起到真正的制约作用,同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不受重视,审计权利得不到充分保证,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权威性,进而大大的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另外,监管机构体系不健全,政府监督乏力,目前我国证券监管体系尚不健全,各监督机构职权相互重叠,难以达到协调统一,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同时也削弱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产生监管机构审查不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三、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加强董事会建设,由公司监事和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审计委员会,不断完善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同时建立董事问责机制,对失职董事进行问责,从而对会计信息披露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其次,明确监事会地位和作用,完善监事会组织机构,提高监事会的权威,监事会应按照相关法规履行自身义务,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结果予以披露;再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独立于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之外,与公司利益无直接关系,因此规范独立董事权利和责任,提高独立董事整体素质,能有效监督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2.健全信息披露规范体系。首先,加强会计准则建设,减少真空地带,确保会计准则的全面性,严格、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行为,尽量减少上市公司会计选择空间,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当前投资者尚不能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引入民事责任加强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责任追究的可操作性,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披露违规追究与惩罚机制;再次,健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评级体系,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评分,对上市公司形成一定的威慑力,以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

3.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自愿性。要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自愿性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制度保障,证券监管部门应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自愿性出台相关的规范和鼓励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防止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或盲目披露;(2)培养理性投资者,发展机构投资者,理性投资者能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问题,从而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进行监督,能有效保障披露信息的质量,机构投资者通过集合小股东,与大股东形成制衡,能够督促上市公司更多的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3)完善企业的业绩评价机制,上市公司不能单纯以财务指标作为业绩评价依据,应将自愿性信息披露纳入企业业绩评价机制中,将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多元化,加入诸如领导力、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指标,避免企业短期行为,使上市公司更加关注长期利益,主动披露相关信息。

4.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一是,上市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的内部监管,包括建立科学有效的财产清查制度,保障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保障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升审计人员的地位和权限,确保审计人员能做到客观、中立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保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二是,强化政府监管,对政府监管人员的聘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职业水平和道德水平,同时协调好各监督部门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明确划分监管职责,避免监管混乱现象,政府监管应确立证监会的主导地位,建立以证监会为核心的政府监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 国有企业 实务

引言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的紧密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会计控制的运行和发挥提供了基础,为实行会计控制提供制度性保障。

一、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内部会计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们内部会计控制起步比较晚,目前存在着诸多缺陷,主要问题有:1)理论界对会控制作用和范围的认识有局限性,我国长期以来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会计工作不能带来效益,会计人员也没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权力。2)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不够,执行力度不强。相当多的企业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不是非常重视,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其流于形式,篡改账目、做假账现在比比皆是。3)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和检查都形式化,没有落实到位,同时监督体系缺失,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4)审计制度不完善,相当多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即使有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也没有发挥其应发挥的作用。

二、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实务设计原则

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实务设计中,为了最大化的实现企业价值,实现控制具体目标,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合法性。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立必须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2)全面性。流程的设计应该要包括企业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的各个节点,在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都应该把其关键控制点落实到位;3)灵活性。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能随着企业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等的改变而做适当的调整;4)互相牵制性。一项业务活动,必须有相互制约的两个或以上岗位,使得一项完整的业务中一个部门或人员都能有另一个部门或人员来进行监督和制约;5)经济性。应该恰当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业务特点等,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6)协调性。在业务流程中,各部门(人员)应该相互配合、协调同步,业务程序紧密衔接,业务活动连续有效。

三、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实务设计方法

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方法主要有内部牵制法、一般控制法、业务循环控制法三种。

3.1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部牵制法

内部牵制法是指自检系统通过职责分工和适当的作业程序安排,使得各项业务都能被其它作业人员核查检验,内部牵制主要包括体制牵制、簿记牵制、实物牵制、机械牵制等。其中体制牵制是指通过规划与设计,实现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防止错误的出现。簿记牵制是指让复式记账和账簿之间相互制约、监督和牵制。实物牵制是指必要的实物工具让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共同掌管,业务的完成必须共同操作,互相牵制。机械牵制是指利用业务处理程序和标准来控制人员或部门。

3.2 内部会计控制的一般控制法

一般控制法是指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对经常出现错误的环节实施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会计控制和财务控制。会计控制包括凭证制度,业务处理流程,会计复核与会计监督。财务控制区是指通过对资金流动的分析与监督来对企业的部门或人员实施控制,包括预算控制,财产物资管理等。

3.3 内部会计控制的业务循环控制法

业务循环控制法是指实施控制是以内部业务处理方法和程序的先后顺序为依据,如工业企业可把交易处理过程分为销售与收入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五个环节,按此实施控制措施。

以上三种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方法各自有各自的适用性,一般来说,对于中小企业,由于成本的限制,采用内部牵制法或一般控制法更合适,对于大型企业,业务循环法更有具有优越性。

四、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内部会计控制实务设计及运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们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缺乏控制使得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政府对核心权力的约束与监督着重于防范。要使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积极有效的发挥作用,应当做好以几点:1)强调内部会控制的同时不能忽略外部监督。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再完善,如果执行力不强也是枉然,国有企业往往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制定得好但执行不好的问题,因此各监督部门应各负其责,强化监管力度。2)强化董事会在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主导作用,适当的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对内形成监督制约,董事会内部明确分工,加强内部的管理和控制。3)构建运作有效的监事会。目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国有上市公司其内部的监督体系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加强之处。经验证明,代表股表和员工利益的监事会能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监事会应当保证其独立性,对持股监事的推行应严格程序的规范化,限制股东的人为控制因素,对员工监事的推选应当避免其与管理人员有利益关联。除了完成监督、纠正违法经营、行为等使命外,对于监事会应不应该赋予决策监督权力则应视情况而定型,一般而言,监事会不应参与决策过程。4)加强内部监督体系建设。除了监事会外,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环节的诸多委托控制链也应实施有效监督,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组织,应当包括:审记委员会的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等基层监督。此外,还应该注重建立高素质的从事内部会计控制的专业人才队伍。

五、结语

目前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设计好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如何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仍是研究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小琼.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硕士毕业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3;12

[2]黄非.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研究.硕士毕业论文.湖南大学,2004;11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改革开放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了快速发辰,悠而在发展的同时,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基东出了一承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从注册会计师执业环晚,会计毕业论文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琦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子方面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解决完菩注姆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职业道德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在其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等方面所应达到的标准,它是社会职业道德在独立审计领域的具体化。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是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责任方面不达标,严重忽视了查找上市公司舞弊的职责.例如,担任‘红光实业”1996年年报审计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存在过失,甚至没有对一些重大的应收账款进行必要的函证,也没有对公司的主要的存货进行必要的盘点;“大庆联谊”1997年年报虚增利润2800多万元,募集资金没有按上市公告书说明的投向使用,“哈尔滨会计师事务所”在年审中未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第二是职业品德及职业纪律方面达不到标准,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对上市公司的虚假会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例如,“沈阳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东北药”1996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违反国家财务规定,将亏损虚报为盈利1995万元,但该事务所对上述虚假陈述予以掩盖,出具了含严重虚假内容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st黎明”采用大量的虚假销售,假签购销合同等手段将1999年实际亏损3448万,谎报为盈利5231万元,‘华伦会计师事务所”却为该公司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低下的成因

(一)注册会计师缺少格守职业道德的外部压力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出于逐步确立和完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运作还欠规范,社会公众对报表的利用程度不高,.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要求不高,注册会计师缺少格守职业道德的外部压力。《上海证券报》1999年2月对投资者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58%的被调查者认为股价与企业业绩关系不大.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与投机并存,而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多,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投资者不多。会计信息到底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涨,因为这是他们的利益所在.因此,注册会计师格守职业道德的压力无形中减轻了许多.

(二)注册会计专业胜任能力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外界对会计职业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会计职业界本身的专业水平却提升缓慢,从而导致会计职业界整体供求矛盾突出,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的问题暴薄无遗.

1.注册会计师考核制留下后遗症.应该讲,现在会计职业界胜任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其历史渊源,那就是在1991全国开始第一次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以前,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是通过考核而不是考试取得的。由于当时考核的标准弹性较大,偏重于工作经历和年资要求,而且考核的主体是各地方财政部门,他们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甚了解,各地方的考核标准也不甚统一,这使得早期通过考核取得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的人员素质、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这为注册会计师的后续发展留下了不少隐患,如年龄结构偏老,知识结构陈旧,对许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型业务无法胜任等。

2.注册会计师考试较为宽松.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或者取得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美国规定只有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才可以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且要有会计、商法、经济学等相应学科的学分,从2000年开始各州会计委员会拟将考生报考学分要求从120学分提高到150学分,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已将考生的学历要求提高到了硕士研究生水平.相比这下,我国现实规定要求实在太低,只要专科毕业,不论其所学专业,也不论其是否系统学习过会计课程都可以报考,这样很难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素质.我国目前取得收稿日期:2002一07·08总第269期王宏宇: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途径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连中专学校或专科学校都没有上过,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语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更谈不上对会计和审计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这样的人员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资格后很难胜任工作。

(三)对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不够“琼民源”案可谓手段恶劣、影响严重,然而对涉案中介机构的处罚却是:对“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处以警告,暂停其从事证券业务资格6个月,暂停签字会计师3年的证券业务资格。“红光”造假案件是近年来证券市场上影响极坏的又一个重大案例。证监会界定的该公司的涉案结果是:编造虚假利润、编取上市资格、隐瞒重大事项、挪用募集资金买卖股票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参与造假行为的“蜀都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人员受到的处罚是:没收非法所得30万元,并罚款60万元;暂停该所从事证券业务资格3年;认定相关签字人员为证券市场永久禁人者。笔者认为,对中介机构的处罚与其带来的危害相比来说,对他们的处理实在太轻。现行制度下,造假被发现的机率还不大。因此,从收益与风险对比的巨大反差来看,注册会计师们敢于以的心态来造假,也就成为情理之中的事了。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建设途径注册会计师有意或无意地为上市公司出具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已经使得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已经失去了信誉。注册会计师要想取信于社会公众,维护职业信誉,有效督促注册会计师自觉履行服务于社会公众的职业责任,促进其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使其有效发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为注册会计师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1.规范会计市场的运作。规范会计市场的运作,努力消除行政干预和地方垄断主义,使注册会计师真正具有独立性。这样会计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自然减少,被审单位购买会计行为也将灭失,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的利益驱动也将不存在。

2.在全社会范围内宜传诚信。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如果全社会都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人人以诚信为本,注册会计师也不会愿意成为众矢之的的。其实我国有许多优秀注册会计师,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默默奉献,但也有一部分“中间者”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职业道德基石动摇,随波逐流,最终走向拜金主义的歧途。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众心理在作怪。3.宣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统地传播、阐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给从业人员及社会各界以职业道德观与行为的影响,使其逐步深人注册会计师的思想

--> 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认识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宜传教育的手段除了报纸、电台、电视以外,还可以采用公益广告、城市塑像、组团宣传等方式进行,而且应以正面宣传为主,但要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以理服人。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1.提高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条件。应逐步提高注册会计师报考条件,规定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才能报考。因为大学本科毕业生相对来说素质较高,系统学习过各类基础课程,计算机英语基础知识都具备,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应该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把好注册会计师人门关,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将素质低的人员拦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大门外。笔者认为应该实行分级考试制度;适当增加考试内容;调整考试难度;配套增加注册会计师后继教育考试。

(三)加大对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成立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其向证券交易委员监会或国家审计署负责,并有权处罚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和违规会计师。对影响重大的案件,应进一步提交司法处理。违规案件的处罚力度应加大,绝不纵容注册会计师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加强检查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确保监督与制裁机制的良性运作。

四、结束语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与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已逐步走向规范运作的轨道,以及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认定制度不断完善,期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能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l]于玉苗.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关系研究[cl.中国会计教授加00年会论文.

[2〕李勇.会计毕业论文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新世纪闭.注册会计师,2000,(1).

[3]张立民论独立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j].注册会计师,2000,(2).

[4]郭照敏.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j].注册会计师,2000,(8).

〔5]王立彦,廖金梅.中英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比较[j].注册会计师2001,(2).

〔6]林钟高,徐正刚.审计问题及其治理[j].注册会计师,2001,(4)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低价揽业; 价格折扣; 审计师更换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8)05-0132-09

“低价揽业”(Low Balling)指会计师事务所在客户的首期审计业务收费中给予客户折扣优惠,使得初始审计费低于审计成本的一种价格竞争行为。自从著名的科恩报告①认为“低价揽业”会危害审计师的独立性以来,学者们对“低价揽业”现象给予了关注,研究的焦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构建“低价揽业”的理论模型,并研究其是否会对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产生危害。(2)用实证的方法来测试是否存在这种“低价揽业”现象以及“低价揽业”是否会伤害审计质量。在我国,“低价揽业”行为同样被监管层视为一种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而受到严格监管②。但是,对于A股审计市场上是否存在“低价揽业”行为,目前的研究文献并不多,也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而“低价揽业”研究的重要性在于为政府监管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为此,本文的目标为检验中国审计市场上是否出现了系统的“低价揽业”行为,以及这种初始价格削减的程度。

一、 文献回顾

1.低价揽业和审计独立性:理论的观点

DeAngelo(1981)首次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构建了“低价揽业”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基于以下假设前提:(1)审计市场是完全竞争的;(2)审计师与客户之间存在着启动成本;(3)审计师在设定未来时期的审计费用时具有全部的议价能力。他认为,审计市场与一些产品市场不同的是,客户与审计师在首期审计业务中都需要承担一个“启动成本”。对于审计师而言,对一个新的客户进行审计时需要了解其内部财务控制情况、组织运作以及业务特点,这使得审计师需要承担一个启动成本以帮助其获得基于该客户的专用知识,从而在未来时期能够降低审计成本,并在与潜在的进入者竞争时获得基于成本的竞争优势。而对于客户而言,与新的审计师签约意味着与审计师重新进行沟通、花费更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效率的降低。因此,客户在与新的审计师签约时也会承担“启动成本”(这种成本也称为转换成本)。双方的这种启动成本产生了一种“锁定”效应,使得签约双方都有激励去维护这种业已建立起来的特定审计关系,导致在位审计师有能力在未来多个时期的审计业务中提高审计收费,从而获得“审计准租金”(quasirents)。正是这种预期的“审计准租金”,使得在首期审计业务中,参与竞争的审计师均会采取低于审计成本的价格策略,从而导致“低价揽业”行为。DeAngelo同时认为审计师希望获得正的“审计准租金”将使得其无法对客户保持完全的审计独立性。Dye(1991)则认为,DeAngelo(1981)的“低价揽业”模型的前提假设是审计师在设定未来时期的审计费用时拥有完全的议价能力,但是如果议价能力掌握在客户方时,审计师将无法获得未来的准租金,因此审计师不会提供给客户初始定价折扣。并且,他认为审计费被公开披露将有助于消除审计准租金,因为可观察的审计准租金会使得审计师被认为缺乏审计独立性。然而,如果审计费不被公开披露时,审计准租金将无法被外界观察到,此时,客户将会通过支付审计准租金来“贿赂”审计师以获得有利于自身的审计报告,在这种情况下,“低价揽业”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

此后,学界对于“低价揽业”这种价格竞争行为对于审计独立性的伤害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Magee等(1990)进一步发展了DeAngelo的“低价揽业”模型,他们的研究表明,客户与审计师之间产生的单时期会计分歧不会影响在位审计师的审计准租金,因此,不会产生审计独立性问题。但当多时期的会计分歧出现时,选择与客户妥协将使得在位审计师的准租金增加,但审计师必须在增加的准租金和预期的诉讼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在审计准租金增加大于预期的诉讼成本的情况下,审计师才会牺牲审计独立性,选择对客户有利的报告。因此,他们的模型纠正了一个错误的看法,即人们通常认为在发生会计问题分歧时,审计师总会屈从于客户的压力而牺牲审计独立性,事实上,审计师的“低价揽业”行为并不必然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危害。当审计准租金小于预期的诉讼成本时,审计师的独立性不会受到伤害。而Lee 等(1998)则认为,当管理层具有聘任审计师的权力时,“低价揽业”会伤害审计独立性。而现实中的情况是管理层具备有限的权力雇佣审计师,而股东具有对审计师聘任和解雇的影响能力。因此,当股东具有聘任审计师的权力时,“低价揽业”行为能够作为股东诉讼机制的某种替代机制,从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审计独立性。基于此,这些学者认为,“低价揽业”行为只是一种正常的价格竞争行为,并不足以对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造成伤害。

2.低价揽业的实证检验

一些学者们致力于对是否存在初始审计时的“低价揽业”行为进行实证的检验,但是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其中,Simunic(1980)和Rubin(1987)没有发现审计任期变量与审计收费有显著的逆向关系。Palmrose(1986)运用审计收费模型,将审计师更换作为哑变量进行检验,但该解释变量的系数并不显著。因此,上述研究并没有发现审计师在初始审计时提供了价格折扣。

然而,Francis 等(1987)采用与Palmrose(1986)相同的方法,对220个较小的样本(其中审计师更换为12例)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了审计师“低价揽业”的证据; Baber 等(1986)通过对北卡罗来纳州市政审计样本的检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随后,Simon等(1988)运用1974―1989年美国审计市场未公开的审计收费样本(总样本数量440个,审计师更换为214例)对“低价揽业”行为进一步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在更换审计师当年提供给客户的折扣高达24%,而在随后的两年中,审计收费逐渐上升,提供给客户的折扣为15%左右。但是,在审计师承接客户服务的第四年,这种价格折扣即消失,审计收费上升到正常水平,因此,他们的研究也表明事务所在承接客户服务后确实能够获得审计准租金。Craswell 等(1999)则利用澳大利亚1987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审计收费数据,进一步区分了在“”与“非”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事务所间的审计师更换,结果发现,明显的初始价格折扣只发生在从“”更换至“非”的审计师更换中,而在“”间、“非间”和“非”至“”间的审计师更换则没有明显的价格折扣行为。对此,他们用产业组织的经验品理论,认为审计服务是经验品,客户在未购买时并不了解“”的高质量审计服务,为此,“”只能给予一个更低的初始价格优惠以诱使客户购买他们的服务。因此,他们的实证研究倾向于Dye(1991)的理论,即认为审计费的公开披露可以抑制审计市场的“低价揽业”行为。

在我国,王振林(2002)利用证监会调查问卷所得到的内部数据发现,在事务所变更当年,审计收费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即事务所从事了“低价揽业”行为。而刘斌等(2003)对2001年A股市场的大样本审计收费研究表明,审计师的任期与审计收费无关,说明客户在更换审计师当年并没有出现“低价揽业”现象。李爽等(2004)以2000―2001年A股部分样本进行的研究(2001年166家,2002年168家)同样未发现审计收费与审计任期负相关。最新的研究来自于韩洪灵等(2007),他们以2002―2004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在这几年间,客户在小事务所间的转换及小所至大所的转换存在价格折扣。但总体而言,价格折扣是一种基于客户议价能力下的局部价格折扣。因此,在我国,对于“低价揽业”的实证研究同样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二、 低价揽业的实证研究:来自A股市场的面板数据

1.研究方法

先前国内文献的研究特点为:(1)均采用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且大部分研究采用了小样本的数据;(2)研究时期较短,研究期限大多在1~3年。与先前的研究不同的是,我们首次运用2001―2005年中国A股审计市场的面板数据,运用审计收费模型,以客户的首次审计更换作为解释变量来考察“低价揽业”问题。我们追踪了A股上市公司五年的审计收费数据,如果该公司在2001―2005年中的任何一年审计费未披露的话,我们将之删除,最终我们得到734家上市公司5年的审计收费共计3670个面板数据。与横截面数据相比,面板数据和方法的运用可以克服不同年份间的回归方程的结构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解决多元回归方程中遗漏变量的问题,从而使我们能更有效地估计解释变量的系数。

我们借鉴Simon 等(1988)、Craswell 等(1999)的研究思路,利用审计费的OLS回归模型,控制客户的规模、审计复杂程度和客户的风险(注:本文的研究表明,国内的审计费与客户的规模、复杂程度是高度相关的,并且审计师已经在逐渐重视审计风险。为此,我们的模型中加入了反映审计风险的财务变动指标,以控制审计风险变动对审计费的影响。)等因素的变动对审计费变动的影响。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审计师类型对审计收费具有重要影响,一些事务所如国际“四大”所与国内“五大”所均具有高质量的声誉,从而享有审计费溢价。为此,我们将审计师类型分为国际“四大”所和国内“五大所”(注:我们选取了在2001―2005年除国际“四大所”以外市场占有率排名加权前五名的国内五家事务所,分别是北京京都、上海立信长江、深圳鹏城、信永中和和浙江天健。)的影响,设定模型1:

LAF=β0+β1LTA+β2SUBS+β3QUICK+β4INVREC+β5LEVERGE+β6ROE+β7OPIN+β8BIG4+β9AUDITOR5+β10INI+ε

其中:

因变量:LAF=审计费的自然对数

控制变量:LTA=客户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SUBS=客户纳入合并的子公司平方根

QUICK=客户的速动比率

INVREC=客户应收帐款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

LEVERGE=客户的资产负债率

ROE=客户的净资产收益率

OPIN,哑变量,当客户收到非标审计意见时为1,否则为零

BIG4,哑变量,当事务所为国际“四大”所时取1,否则为0

AUDITOR5,哑变量,当事务所为除国内“五大”所时取1,否则为0

解释变量:INI,如果客户在2001―2005年中的任一年更换审计师,则当年的INI设为1,否则为0。

如果INI的系数为负,且在统计上显著,则说明在审计师更换的当年审计收费低于未更换审计师的审计收费。然而,即使INI显著为负,也并不意味着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审计师从事了“低价揽业”行为。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审计师的审计收费的差异反映了产品质量的差异,如国际“四大”所被公认为提供了比其它所事务更高审计质量的服务。而在国内,一些研究也发现审计收费的排序为国际“四大”所>国内“五大”所>其余事务所(李连军,2004;李眺,2007),表明不同的事务所间存在质量差异。基于此,我们将审计师分为国际“四大”所、国内“五大”所、其余国内事务所,并认为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审计质量等级,并将审计更换INI分为三种:“相同等级”间的事务所变换、从“高”质量等级向“低”质量等级的事务所更换,以及从“低”向“高”质量等级的审计师更换。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消除审计质量差异“相同等级”间的审计师更换。如果该系数显著为负,则表明存在明显的“低价揽业”现象。为此,我们设定模型2:

LAF=β0+β1LTA+β2SUBS+β3CURRENT+β4INVREC+β5LEVERGE+β6ROE+β7OPIN

+β8BIG4+β9AUDITOR5+β10HTOLO+β11LOWTOHIGH+β12SMTOSM+ε

解释变量:

HIGHTOLOW,哑变量,客户从高质量等级向低质量等级的事务所的审计更换取值为1,否则为0

LOWTOHIGH,哑变量,客户从低质量等级向高质量等级的事务所的审计更换取值为1,否则为0

SMTOSM,哑变量,客户在相同等级的事务所间的审计更换取值为1,否则为0

2.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2001―2005年A股上市公司所公布的年报(注:数据来源于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咨讯网所提供的上市公司年报大全。)数据。如果某上市公司五年的审计收费数据在任一年有残缺的话,我们将之剔除,最终我们得到734家上市公司五年的面板数据,样本量共计3770个。其中年度审计收费和客户总资产均以2001年为基年,根据年度CPI数据进行了调整。我们采用Stata8.2统计软件进行样本的统计分析。

2001―2005年共发生364例审计师更换,占总样本量的9.7%。其中,有229例审计师在相同等级间更换,56例从等级高的事务所转向等级更低的事务所,66例从等级更低的事务所转向等级更高的事务所。而在分年度的分析中,2001年审计师更换数量最多,达124例,这主要由于在2001年间,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因为不符合新的《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而退出市场。此外,在当年,中天勤由于审计违规受到监管层退出市场的处罚。此后,在2002―2005年,审计师更换数量趋于平稳,分别为51、56、64和69例。

样本描述性数据统计见表1。单变量的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均表明,未发生审计师变更的控制样本组的审计收费LAF、总资产LTA和子公司数量SUBS、非标审计意见OPIN均明显高于发生审计师变更的样本组,这表明小公司更倾向于更换审计师,并且更换审计师的客户更倾向于收到非标审计意见。此外,国内“五大”所审计变更组的比例显著高于非变更组,而其余的变量在这两组样本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3.多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我们的数据具有截面数据(N=734)远大于时间序列(T=5)的特征,这种特征使得面板数据的估计是有效的(伍德里奇,2003)。基于效度的问题,本文并不进行面板数据的序列相关和单位根检验。

我们分别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在模型1和模型2中,Hausman检验的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随机效应的系数估计值是不一致的。为此,我们采纳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见表2。

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明,审计收费与LTA、SUBS、LEVERAGE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审计收费与客户的规模、客户的复杂程度以及客户的风险显著正相关。而审计师类型BIG4、AUDITOR5的系数也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国际“四大”所、国内“五大”所确实收取了审计费溢价,表明国际“四大”所、国内“五大”所与其余事务所的审计服务确实存在着差异。

模型1中的解释变量INI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在发生审计师更换时的审计收费水平显著低于未更换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水平,初始价格折扣约为4.6%。模型2中,SMTOSM的系数为-0.044,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在相同层次的事务所之间的审计师更换确实存在显著的“低价揽业”行为,初始价格折扣约为4.3%左右。相比美国审计市场的初始价格折扣为24%(Simon,et al,1988),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初始价格折扣并不算高,这说明尽管“低价揽业”是事务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竞争,但是监管层对“低价揽业”的严格监管仍然有效地制约了初始价格折扣的幅度。与此同时,LOWTOHIGH的系数为负,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客户在从低层次的事务所转换到高层次的事务所时也具有较明显程度的价格折扣,这符合高质量的经验品定价折扣理论(Craswell et al,1999),即高质量的事务所为了诱使客户购买其审计服务,在审计更换的初期向客户提供了更低的优惠价格。

三、 稳定性检验

1.客户资产的考虑

先前的研究表明审计收费模型的设定对于客户资产变量非常敏感(Craswell,et al,1995;Craswell,et al,1999)。而我们的描述性样本单变量分析也表明,更换审计师样本组其总资产明显小于非更换审计师样本组的总资产。为此,我们通过客户资产中位数,将总样本分为大客户市场和小客户市场,来进一步对审计师更换进行检测。表3列出了回归的结果。在大客户市场,Hausman检验的p值为0.000,因此,我们采纳了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模型1的回归结果表明,INI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而在模型2中,解释变量只有SMTOSM的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上为负,其余解释变量的系数并不显著。这表明在大客户市场上存在显著的“低价揽业”行为。在小客户市场,Hausman检验表明随机效应的估计系数更为有效,为此我们采纳随机效应的估计结果。回归结果表明,SMTOSM的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在同一等级的事务所间的审计师更换存在显著的“低价揽业”行为。而与大客户市场不同的是,在小客户市场上,客户从低等级事务所向高等级事务所更换时存在显著的初始价格折扣。因此,基于客户资产的再检验并没有改变我们的基本结论。

2.竞争环境的变动

我们采用了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在这五年间,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1年监管层了新的《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对事务所内部管理、注册会计师数量、年度业务收入以及事务所的实收资本均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导致中国证券审计市场的政策性进入壁垒在2001年迅速提高。与此同时,各事务所的生产能力在逐年增加。这些竞争因素都对审计市场年度的审计收费产生了影响。为此,我们加入年度虚拟变量,以反映审计竞争环境变动对年度审计收费整体变动的影响程度。回归结果(见表4)同样表明了我们基本结论的稳定性。模型1中,解释变量INI的系数为-0.035,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模型2中,SMTOSM的系数在5%统计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同一等级的事务所间的审计师更换具有明显的价格优惠,这再次提供了“低价揽业”的证据。同时,在考虑年度审计收费变动的情况下,从高等级的事务所向低等级的事务所转换也出现较为显著的价格折扣,这反映了事务所提供的质量差异。

四、 结论

我们通过2001―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审计师更换的“低价揽业”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证券审计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在争夺客户时,采取了低价渗入策略,导致其在为客户审计的初始时期提供给比未更换事务所的客户更为优惠的价格折扣。并且,在考虑不同的审计师提供的服务质量差异的前提下,我们发现这种初始价格折扣主要发生在相同质量等级的事务所之间,初始价格折扣约为4.3%左右,这说明目前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确存在显著的“低价揽业”行为,进一步的稳健性分析也强化了我们的上述结论。然而相比Simon等所给出的美国审计市场24%的初始价格折扣,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的初始价格折扣并不算高,这说明公开的审计收费信息披露会减少审计准租金,从而抑制“低价揽业”行为。这意味着当前并不需要出台更为严格的针对“低价揽业”的直接价格监管政策,加强审计费披露机制可以作为政府直接干预的一种有效替代机制,对审计市场的价格竞争进行更有效率的监管。

尽管目前我国监管层对于“低价揽业”表示出明显的担忧,然而,理论研究表明,“低价揽业”并不必然对审计质量造成伤害,迄今为止的实证研究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而在中国审计市场,由于法律诉讼机制的缺位,“低价揽业”行为是否会损害审计质量,抑或它只是一种正常的价格竞争行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韩洪灵,陈汉文. 2007. 中国上市公司初始审计的定价折扣考察[J]. 会计研究(9).

李连军. 2004. 事务所声誉与审计定价研究[D].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李爽,吴溪. 2004. 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58-62.

李眺. 2007. 声誉还是市场势力[R]. 上海财经大学工作论文.

刘斌,叶建中,廖莹毅. 2003. 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深沪市2001年报的经验证据[J]. 审计研究(3).

王振林. 2002. 审计收费的决定与审计质量: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D].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毕业论文.

伍德里奇. 2003.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27-445.

BABER W, BROOKS E,RICK W. 1987.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arket for audit services in the public sector[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5:293-305.

CRASWELL A,FRANCIS J. 1999.Pricing initial audit engagements:a test of competing theories[J]. The Accounting Review,(April) :201-216.

CRASWELL A,FRANCIS J,TAYLOR S. 1995. Auditor brand name reputations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December):297-322.

LEE J, GU Z Y. 1998. Low balling, legal liability and auditor independence[J]. The Accounting Review ,73 (October ): 533-555.

DEANGELO L E. 1981. Auditor independence ,“low balling” 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August):113-127.

DYE R. 1991. Informationally motivated auditor replac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4:347-734.

FRANCIS J R, SIMON D T. 1987. A test of auditor pricing in the small client segment of the U.S. audit market[J]. The Accounting Review,(January):145-157.

PALMROSE Z. 1986. Audit fees and auditor size: further evi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4:97-110.

MAGEE R P, TSENG M C. 1990. Audit pricing and independence[J]. The Accounting Review,65(April):315-333.

RUBIN M. 1988. Municipal audit fee determinant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63:219-236.

SIMON D T, FRANCIS J R. 1988. The effects of auditor change of audit fees:tests of price cutting and price recovery[J].The Accounting Review,(April) :255-269.

SIMUNIC D A. 1980.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Spring):161-190.

“Low Balling” and Price Competition in Audit Market

LITia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Abstract: [WT5B1]We empirically test the “low balling” behavior of audit market with the panel data of Chinese audit market during 2001-2005.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price cutting in the initial engagement year. Further study shows that price cutting was mainly found in the auditor switch between accounting firms providing the same audit quality. Therefore, Chinese audit market has indeed universal low balling behavior. However, the level of the price cutting in Chinese audit market is lower than that in Amercian audit market. Therefore the mechanism of publicizing audit fee will be an effective substitute of government intervene mechanism to regulate price competition in the audit market.

审计独立性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MPAcc 研究生培养 内部控制 质量保障体系 控制策略

《201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从2009年我国开始着手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以来,截至2013年,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经达到40.3%,其中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于2010年首次接收应届生并开始颁发“双证”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招录人数也是节节攀升。自2004年MPAcc设立以来,“规范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是全国各培养单位的中心任务,为了完成该任务,各培养单位还积极配合教育部、MPAcc教指委等相关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MPAcc质量保障体系来提高培养质量,促进MPAcc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MPAcc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MPAcc培养目标、提高MPAcc培养质量的保障,它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组织,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其质量保障和控制涉及招生、方向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安排、培养过程、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因为MPAcc是会计教育的较高层次,也是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的培养过程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全国MPAcc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为背景,尝试引入内部控制理论到MPAcc培养过程中,从而最终达到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进行全面风险控制的目标。

一、内部控制理论与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契合

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1949年首次给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它们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实施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是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大要素”来对所要控制的内容进行划分。

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由质量管理体系、监督体系、评估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部分构成。它是保障和提高MPAcc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根本,它通过参与MPAcc学员选拔、培养和输出等各环节,按照合理的教学培养秩序组合而成的系统。具体包含了MPAcc招生、MPAcc学员培养、学员毕业论文的开题答辩、中期审核与最终答辩等环节,对于相应的培养单位而言还会涉及到MPAcc学员培养方案的制定、MPAcc课程体系的建立、校内外导师及授课教师队伍的组建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各层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外,在质量保障体系中以质量管理为初始,通过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活动,最后依据执行效果的反馈来调整质量管理的模式,这个流程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决策方案及预定目标―计划与预算―实施―偏差―纠正―实现预定目标”的流程基本相似,所以这里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质量保障体系中,将内部控制理论中五大要素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反映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考虑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招生、MPAcc学员培养、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答辩等若干构成环节,通过构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来强化培养过程控制,并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风险评估保障体系、控制活动保障体系、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来指导MPAcc的培养。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分析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流程是:首先,从对MPAcc培养过程进行划分,例如分成招生宣传环节、录取环节、培养过程环节、校外导师的选择与培养环节、实习实践环节和整个学位论文环节。其次,从对整个MPAcc培养的培养环节所涉及的相关组织结构、规定、管理办法、信息内容及沟通方式等按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分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阶段的流程及要素进行宏观的分类。因为对于整个MPAcc培养的不同环节而言,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进行的,而是各个环节都会有相互交叉的部分。这些不同的阶段在时间顺序方面也不是依次进行的,而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可能同时进行着不同的环节。所以这种分类控制方式将更加全面、合理与有效。最后,对构建出的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对比与分析,并得出相对应的分析结果,形成一种“标准”减去“现状”等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思路,最终达到保障MPAcc培养质量的目的。因此,从内部控制理论角度来研究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切实可行也是有效的。

二、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教育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对于开展MPAcc教育的高等院校,其控制效率主要取决于学校文化、学校与学院相关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高校与企业所不同的是其主营业务是对人才的培养而不是赚更多的利润,所以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结果评定不能依据财务指标,而应该将所培育出的人才质量作为评价指标,由此可见,MPAcc培养质量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对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的保障。同时,我们认为在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内部控制受到政府、高校(包括研究生处、会计学院等)和相关的社会机构,以及全体师生(包括校内导师、校外导师、授课教师)的共同作用,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守法纪法规,可以系统掌握会计领域的最新知识以及相关的实务操作能力(包括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并且还需具备适应多变的商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全方位的管理型、领导型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要素对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理论分析,如右上图所示。

(一)控制环境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框架中其他四大要素的基础是控制环境的建立,MPAcc培养的控制环境保障体系作为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所有构成要素的基础,是MPAcc培养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前提。首先明确国家、学校和学院各级机构对MPAcc培养的目标和政策,学校和会计学院要对MPAcc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预算过程进行支持。教育部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指出专业学位教育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培养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在确定了目标与相关政策后,需要清晰定义利于划分职责和汇报路径的MPAcc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确立基于合理年度MPAcc培养风险评估的风险接受政策。为了更好地开展MPAcc教育应专门设置MPAcc教育中心来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以及就业等环节,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处与学院应给予MPAcc教育中心相应的支持,为了实现设定的培养目标,在MPAcc教育中心还需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最后,向MPAcc培养相关干系人澄清有效控制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及学院相关MPAcc负责人需对控制系统做出承诺以保证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

(二)风险评估保障体系。风险评估是确定和分析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并为如何对风险进行管理提供基础。这一环节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中之重。所以制定好MPAcc培养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先决条件,随后根据所设定培养目标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应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进行风险管理。接着对所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推断,客观地评估这些风险点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一旦确定了主要的风险因素,就尽可能将这些风险因素与MPAcc培养活动流程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评价指标来确定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最后,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控制活动方案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最终达到规避或降低风险的目的。

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相关培养部门会对招生、培养等环节进行控制,在MPAcc招生环节主要的风险点出现在录取生源质量方面,因为所录取的考生质量越高则培养单位的培养压力就越小,如果盲目扩招导致培养的研究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将会影响整个培养单位的声誉。在MPAcc培养环节中,教学方式、实习实践等方面都直接制约着MPAcc培养质量。MPAcc教学应当以案例教学为主,而不是会计学硕士的纯理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务性较强的研究生,恰恰现今的MPAcc培养单位忽视了这一点。实习实践环节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事务中的关键,由于目前很多MPAcc单位将培养时间定为2年,这就导致了很多培养单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压缩学生实习实践时间,这种行为是有悖于MPAcc的培养目标的,不利于所培养的学员日后的发展。学生毕业之前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撰写,由于毕业生学位论文抽查制度的存在,必须保证毕业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设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对论文开题答辩、中期考核、最终论文答辩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很有必要。

(三)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核心要素。MPAcc培养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指的是确保学校和学院MPAcc管理人员的思想得以贯彻执行,达到降低MPAcc教育培养风险的目的,从而实现培养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MPAcc培养控制活动质量保障体系存在于培养单位的所有层面及功能中,如招生、培养、实习实践等。

在招生工作中主要涉及的是招生宣传工作与相关的录取办法。在招生工作方面运用多种宣传方式渠道包括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等宣传手段,为考生在选取院校时提供帮助与支持。由于MPAcc入学考试在2011年进行了改革,初试科目调整为两科并且不涉及专业科目的考试,所以吸引了大量跨专业考生。因此,对于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而言录取工作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根据国家统一专业线与学校自身报考考生初试情况划定学校的初试线,并按照最终预计录取总数的1.2至1.5倍之间来确定进入复试阶段的人数。在复试中根据教指委文件的指导着重考察专业知识。同时MPAcc培养单位可以预留少量招生名额来接收保送于211、985或会计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大学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对于在职考生与非在职考生也要注意两者的录取比例,通过分开划线的方式可以保证一部分拥有注册会计师资格、会计中级职称及以上的优秀会计实务工作者进入复试阶段。

对学员的培养是整个MPAcc培养工作的核心,其中包含了教学过程、校内外导师指导、特色培养、实习实践。全国MPAcc教指委明确指出MPAcc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度,每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录取之后会选择一名校内导师,学院在导师与学生相互选择后进行协调,最终为每一名研究生确定1名校内导师,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在校期间专业理论、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培养。校外导师是学员入学后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的,其主要负责研究生实务指导、实习实践安排、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就业指导等方面。校外导师对于学员的培养和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双向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实习实践是MPAcc培养的重要环节,对MPAcc培养质量有着显著影响。MPAcc研究生应由学校统一安排到校外导师工作的政府部门、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专业实习实践,校外导师将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让学员融入企业的具体工作,这将为学员未来就业打下基础,并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不仅如此实习单位的背景资料与校外导师提供的相关数据信息将可以作为最后毕业论文的分析案例的基础。

MPAcc学位论文环节包含了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评议和论文答辩等步骤。MPAcc的学位论文不要求构建理论模型,学员主要还是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案例型、诊断型和实证型等实务方面的论文。MPAcc教育中心要求学员从选择校外导师之后,就需要加强与校内外导师的联系,沟通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并且要求学位论文的选题最好能够结合实习内容。研究生在实习实践的同时,需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主要由校内导师把关,写作内容主要由校外导师把关。

(四)信息与沟通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框架中,信息代表的是能够保证员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须的情报,而沟通指的是各级人员接收最高管理层关于控制责任的指令方式和他们对待内部控制的严肃程度,包括了信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同级之间,组织内外的自由流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组织的各个层面都需要一些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融入日常经营活动中来支持战略目标的行动。

在MPAcc培养过程中信息与沟通要素是内部控制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MPAcc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信息必须以一种能被各自职能不同的人员识别、掌握和沟通。而且借助这些信息还需要处理成MPAcc管理决策所必须的各种有效信息。各职能部门还必须进行广泛且有效的交流。所有MPAcc培养相关人员都必须准确地从上级管理部门获取有效信息,他们必须准确无误地认清自身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定位以及他们所需要起到的作用。所有参与者之间还必须有着合理的传递信息方法。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MPAcc学员、授课教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之间必须有有效的沟通。

对于信息沟通方面可以从招生阶段与培养阶段分别进行质量保障。首先,在招生阶段,考生需要获取自己目标院校的相关录取信息,只有在获得完整的信息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MPAcc培养单位而言,在招收学员时也应对考生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解,从而确定较优质的学员,待到录取工作完成后,就需要学员与导师之间进行相互沟通,最后MPAcc教育中心会根据学员填写的导师选择情况来最终确认导师的分配。在MPAcc培养阶段将涉及到校内导师、校外导师、MPAcc学员三者间的相互的信息沟通问题,校内导师通过与学员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学员的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与学位论文的选题等。而学员与校外导师的信息沟通将决定其实习实践的工作地点与性质,这将直接影响学员学位论文的内容选取情况,并且还会直接影响其就业的相关问题。由于MPAcc教育的宗旨是将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起来,所以这也使得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二者间的有效信息沟通可以让他们及时地了解学员的状况,同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还可以使校内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校外导师的实务工作很好的结合,这将让学员的学位论文得到更好的指导。对于这两个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最终都应当汇集到MPAcc教育中心,并且这些信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对教师管理、学生工作等信息做相应的记录,必要情况下应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反馈意见调查,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才能保障MPAcc培养的质量。

(五)监督保障体系。在内部控制理论中,监督指的是实时评价内部控制执行质量的程序,这一程序包括持续监督与独立评价或者为两者的综合。所评估事件的风险程度决定了独立评价的范围和频率。内部控制要想有效运行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的监督是包括管理人员日常监督、审计师和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核查以及管理人员用以自我审核和纠正已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的程序。

通过对MPAcc培养的持续监督活动可以保证其运行质量。监督活动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指的是MPAcc教育中心对研究生培养的监督,同时它也受到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的监督,比如学校、学院MPAcc相关负责人对听课记录、教学评估等资料的检查,以及亲自到堂听课做相应记录。对于这些内部监督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修订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外部监督主要指的是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MPAcc教育资质的评估,学校研究生处对MPAcc教育中心的监督。对于MPAcc培养很多环节而言,需要同时接受校内监督与校外监督,例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监督,它既受到校内导师的监督,也受到校外导师的监督,同时国家职能部门对研究生毕业论文采取抽样检查以此来保证MPAcc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汇报制度将监督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若出现情节比较严重的事项,当事人应当迅速报知MPAcc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学校领导。所有监督机制的设立都是为了防止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出应有作用而仅仅是流于形式。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控制策略

(一)重视全面控制理念。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对整个MPAcc培养过程按照原有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构建出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五个质量保障体系。在控制环境质量保证体系中应考虑MPAcc战略目标、治理结构、结构设置以及相应的权责分配,以上所述内容均关系到内部控制成败。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在各培养单位中是相对薄弱的环节,该部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更多的是对相关培养过程的细化分析。同时它也是实施具体控制活动的依据与指引,并且它也需要得到相关信息沟通与监督措施的支持。为此,为了保证该质量保障体系的良好运行,应当在相应的MPAcc教育中心下设立风险控制办公室来进行统筹管理。具体的控制活动保障体系应当依据风险评估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风险控制预案,对具体对象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降低到可承受范围以内。该部分主要对招生、培养环节提供更为有效的控制细节、程序和方法。它们决定了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效果。信息与沟通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及时反馈所出现的问题,纠正偏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校内外导师与授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应在MPAcc教育中心设立专门人员记录并统计MPAcc学员对教师不尽职行为的举报信息,并汇报至相关管理部门,这样才能起到更好地实现培养质量保障的目标。有效的信息沟通将保障其他四个保障体系间能较好的衔接,使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优化与完善。监督质量保障体系中应以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评价、预警与缺陷改进,这将对整个MPAcc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对象与其本身进行风险水平的控制。全面控制的理念使得MPAcc质量保障体系的控制活动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从整体对其进行控制将使控制活动更加高效。

(二)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率。首先,整合现有的监督资源,按MPAcc培养流程来引入内部监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形成以MPAcc教育中心为主导,同时接受校外相关监督部门和学校研究生处、学院管理部门配合监督管理的模式。其中MPAcc教育中心下还要设立相关部门来分别管理保障教学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实习实践就业质量。该模式的关键在于在研究生处应独立设置一个培养质量监督委员会,为了增强其独立性,其聘请的监督人员应与MPAcc教育中心没有关联。该委员会将在外部对MPAcc教育中心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定期将日常监督所做记录与MPAcc教育中心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对MPAcc教育中心各监督部门进行责任考核,并进行奖惩。其次,各培养单位应积极配合接受教指委的监督,通过参与相关部门的MPAcc教育认证来客观了解自身的MPAcc培养质量情况,并依据相关文件内容来完善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这种评估机制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声誉,通过这种外部监督方式培养单位将会更加重视自身的质量培养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华宝玉,刘思文,周丹.基于控制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1):28-32.

2.占志勇.基于系统论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运行机制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3):42-46.

上一篇:理财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规模企业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