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监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2 08:21:48

生物监测论文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1篇

水生生物是和水环境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水质被污染,那么相应的水生生物就会产生反应,通过对水生生物所表现出的变化就能达到对水质污染进行监测的目的。针对微生物生物群落进行监测的方法作为水质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微生物生物群对水质的污染情况具有十分灵敏的反应。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采用聚氨酯塑料块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可以将泡沫塑料块放进被监测的水质中,通过泡沫块收集到的微生物对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指示物生物法进行监测在进行水质监测时,此种方法一直是非常经典的方法。其利用在水质污染的情况下,对水质中缺失的敏感微生物的种类进行检测,进而监测到当前水质的污染情况。因指示物具有生命周期较长,活动范围较固定的特点,因此对水质污染监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用于水质监测的指示生物中,大都是无脊椎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小颤草、脆硬刚毛藻等。

2土壤污染进行监测

土壤受到污染时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间接的。通过在土壤被污染之后,土壤农作物、地下水以及人体会受到土壤污染的间接影响,通过对农作物的变化进行监测,进而判断出土壤的污染情况。针对植物进行生物监测在土壤受到污染之后,会对种植在土壤之上的植物带来相应的影响。植物会反应出类似于叶片受损、呼吸作用加强、生长的速度迟缓以及植物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改变等等。针对动物进行生物监测在此项技术中最常用的监测方法是利用蚯蚓对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因蚯蚓可对污染土壤中的农药和镉发生变化。是一种对监测土壤中镉元素的最有效手段。微生物的监测方法微生物监测法主要是利用土壤中有关微生物的群落的有关变化进而反应出土壤受到污染的状况。人类的粪便和尿液是土壤污染中的主要污染来源。通过对被污染土壤中异养菌的计数和分离处理之后,从而对受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所形成的相应群落中数量和结构上的变化,进而判断出土壤受到污染的程度。污染毒性监测毒性监测指的是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在受到污染之后,其生理机能和相应的遗传物质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反映出环境污染的程度。

3微生物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相关生物对污染物所作出的反应来对评判出环境质量的好坏以及被污染的程度。环境所产生的效应从总体上看是以人作为核心的主体生物系统。正因为如此,生物监测对环境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但另一方面,生物监测技术因其具有的复杂性又使生物监测技术面临各种问题。

4结语

从国内外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史来看,生物监测技术已经在环境监测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且在环境监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生物监测技术拥有十分开阔的发展前景,将长期并优先发展下去,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该如何利用生物监测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并充分发挥其优势,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更深层次上的研究。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目的 通过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性,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 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加强各项监测及再生物品的各环节质量管理等措施,加强供应中心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结论 通过加强管理,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显着提高,院内感染率下降,加强管理与院内感染的控制之间有相关性。

随着人们对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的提高,消毒供应站从以往的辅助科室变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科室,成为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防线。院内感染是导致患者交叉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一大原因,做好预防院内感染工作是每个医务人员的责任。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负责全院医疗器械、敷料等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保管、发放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必须转变观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全方位的做好消毒管理中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严重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如何发挥消毒供应中心在院内感染中的工作,是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重要课题,需加强管理,落实各项措施,现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培训及素质培养

1.1 加强思想素质培养

通过树立“面向临床,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将该宗旨作为我中心工作人员的行动指南,增强我中心各岗位的技术人员对工作的热情,不断加强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我中心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微笑服务,提升科室形象。

1.2 加强业务素质培养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我供应中心人员在预防、控制感染方面的意识;组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将感染预防知识普及中心的每个工作人员。作为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供应室护士既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又要有牢固的消毒灭菌观念和相关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知识及供应室工作流程,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国内、外专业动态,提高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

1.3 搞好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控员应具有护师以上职称,参加过本专业及医院感染与控制知识的培训。灭菌员必须持证上岗。新进供应中心人员必须经过省消毒供应专业岗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 下收、下送的管理

要想确保医疗和护理的质量,在灭菌物品的运输过程中,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工作人员应遵守下收下送岗位职责,洁车、污车分开并有明显的标识。使用封闭的下送车,下送后的车辆用含氯消毒液将内、外部环境进行擦拭消毒、干燥后备用。严格遵守下收下送操作流程,下收下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特殊感染的器械与物品先经科室处理后标明感染疾病类型,物品不混放,避免无菌物品污染,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下送结束,车辆分别消毒处理、分区放置。下收下送分别专人负责,一人负责污染物的回收。另一人负责各病区需要的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别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运载,特殊感染器械与物品装入防污染扩散的装置内,并标明感染疾病类型。2人不交叉,物品不混放,保证洁污分开,避免无菌物晶污染,保证下送无菌物品的质量。回收与下送车辆必须按照区域分别放置。

3 掌握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灭菌物品的质量优劣与院内感染息息相关,消毒员应严格遵守灭菌操作流程,灭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岗,严格掌握灭菌参数,保证灭菌合格。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必须空锅B-D实验,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温度、湿度、时间。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1次,每项检查合格方可使用。通过对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操作流程,加强各项环节质量管理,满足各临床需要,确保无菌物品质量,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严格遵守灭菌物品存放操作流程,存放环境应洁净干燥,每日用三氧消毒机消毒1h,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60%,货架必须离地20~25cm,距天花板50cm,距墙5cm,按物品的种类、日期顺序排列,固定放置[2]。同时灭菌物品存放区人员相对固定。进入无菌区必须换鞋,戴圆顶帽,着专用服装,并注意手卫生。棉布包装材料有效期为7d,对发出的无菌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问存放。

正确掌握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min)后方可灭菌处理,灭菌后的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100%。

4 加强供应中心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2003年4月1日实施了《消毒技术规范(试行)》,至此,消毒灭菌正式纳入国家法规,为避免院内感染及相关的医疗纠纷,消毒灭菌的监测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3]。

4.1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每日灭菌之前必须空锅做B-D试验,进行工艺监测,详细记录时间、温度、压力,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1次,每项检测必须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临床使用。

4.2 环氧灭菌监测

每个灭菌物品包因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示;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是否达到灭菌要求。每锅采用枯芽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作为生物监测,结果呈阴性。

4.3 脉动真空灭菌监测

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灭菌时将放置菌片的标准包分别置于灭菌器上、中、下中间,灭菌后放56℃恒温下培养48h,结果成阴性。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日晨做B-D试验,试验图纸由黄色变为黑色,B-D灭菌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4.4 空气、操作台表面、工作人员手等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1次,做到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菌落总数≤5cfu/cm2。

4.5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对紫外线灯管进行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字的日常监测。新灯管使用前也要进行强度监测,30~40W新的灯管强度不得低于110uW/cm2;使用中的灯管每半年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t>70u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5 讨论

通过升级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质量,加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素质培养;制定严格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及规范,并切实的去执行;加强对再生物品及其他各项监测项目的质量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逐步达到技术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供应物品的质量和 数量上都得到很大提升。真正做到物尽其用,达到了临床各科室的要求,确保了消毒物品的质量,显着的降低了医院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孙雪莹,王华,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垒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27(1):1398~13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3篇

外来器械是指由医疗器械供应商直接向医院手术室提供短期使用的手术器械,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及及手术器械不断更新的需求,它是市场经济的新产物[1],有价格昂贵,材质好,设计精确,针对性强,组织损伤小,愈后好等特点。手术室使用这类器械能降低医院成本,减少医院的整体开支,还利于社会资源共享,但该类器械在不同医院之间循环流动的频率较高,容易形成交叉感染,给院内感染带来的很大的风险,也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尤其是清洗、灭菌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对这类器械加强管理,确保器械使用安全,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笔者所在医院从2009年8月开始把所有手术器械,包括外来器械纳入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通过不断地强化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已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不安全因素

1.1制度不健全医疗器械供应商为医院提供外来器械,一般需要经医院统一招标,审核其资质。但有关部门没有也不可能对每一家供应商及每一件器械进行质量方面的检查,给一些不良行为未得到行动干预,为规范器械商的行为,管理存在盲区。

1.2消毒供应中心在引进或使用外来器械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1.3手术室、使用科室及消毒供应中心之间不能很好地沟通,供应中心无法估计每天应该需要处理的使用过的器械类别及多少,使工作的节拍不能掌握好。

1.4医疗器械供应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一般会把同一套器械在多家医院之间循环使用,不能按时送达医院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使消毒供应中心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这些器械。

1.5使用过的器械消毒不合格就被直接使用,会使感染扩大化;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不能充分地清洗,造成附着其上的污渍或血渍在下一次被清洗时增加了难度。

1.6消毒供应中心自身的操作流程不规范并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有关的记录也不完善,造成外来器械在引进、处理及消毒效果在检测及追溯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弊端。

2管理

2.1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要做到对外来器械有效地管理,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要进一步规范外来器械的审批、准入、使用程序。尤其是在器械的使用上,使用科室一定要填写使用审批表,该表一式三份,一份存留在医疗器械公司、一份存留在使用科室,一份存留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2.2相关科室间做好有效的沟通使用科室要在使用的前一天把使用器械的相关信息送到消毒供应中心,信息主要包括:使用科室、患者姓名、器械的品牌名称、使用器械的规格及数量、手术名称等,这样可以利于消毒供应中心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3为了保证器械的消毒质量,不耽误患者的手术,医务科要组织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及器械使用科室进行有效地沟通,要求在手术前一天的上午9点,由使用科室通知器械商具体手术时间,并要求器械供应商在手术前一天上午9点必须送达消毒供应中心,急诊手术还要求提前3h送达供应中心,供应中心接到器械后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

2.4消毒供应中心制定并实施对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操作流程,还要加强对整个流程的管理,实施全程可追溯可问责。

2.4.1对外来器械的清点、接收供应中心去污区人员依据接收单来对供应商提供的器械进行仔细清点,清点无误后,填写外来器械接收单,接收单共三份,供应室两份器械商一份,双方确认后签字。

2.4.2清洗及消毒,对器械按不同的种类加以分类,并根据不同种类的器械采取不同的清洗方法。耐湿热的器械可以进行装筐,采用机械清洗的方法来进行清洗,对于植入物省略环节。不耐湿热的器械,如电动工具器械最好采用手工清洗,具体:①多酶溶液擦拭:用多酶溶液的目的在于分解器械上的有机物,间隔10min后使用软水擦拭。②质地柔软棉布沾75%酒精擦拭:对HBV等血液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的消毒效果[2]。

2.4.3检查和包装对每件器械的清洗质量要认真检查,点清数量,对过重、过大的器械要分开来包装,并装载于有孔的篮框中或器械盒,根据器械的材质、大小、灭菌方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包内放置5类化学指示物卡,有植入物时应放生物指示剂,外贴3M标识、注明物品名称、使用科室、包装者。并在器械接收单签字。

2.4.4灭菌消毒员接包后填写包外标识卡上的锅号、批次、灭菌日期、有效日期,按照器械公司提供的器械灭菌方式,进行灭菌处理,确保灭菌效果,灭菌时应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监测,记录灭菌器运行情况,并在接收单填写相关的信息和签字。

2.4.5发放经检查保证器械消毒合格,生物监测合格,无潮湿、包装完好,即可应科室的需求及时进行发放。对于急诊手术急需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五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并在器械接收单上注放行原因、时间、签字,一份同器械直接送达手术室与手术室护士当面交接,一份留科室备案,及时将生物监测结果向使用部门通报。

2.4.6使用后回收本院手术完成后一般由供应商方的工作人员和手术室器械护士共同初洗、核对,并加以整理,在回收单上写上相应的眉栏,这份跟病历存档,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回收对其进行正确清洗、消毒、整理后,通知器械商凭器械回收单,从器械存放处签字收回。

2.4.7追溯管理为了做到有效的追溯管理,并进行严格的事故问责,对外来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包装、发放及回收的整个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要严加把关,必须有每个环节的详细的记录,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以更好地进行追溯管理。

3小结

实现对外来器械不安全因素的规范化管理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并在实行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因此,要做好每个环节的管理,要规范器械准入、接收、清洗、灭菌及回收等整个过程,对关键的环节可以安排专人管理。外来器械在不断地被引入使用,器械的管理工作也在不断进行,作为消毒供应室护士,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管理水平,努力使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为手术的安全提供保障,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毛雅琴.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的综合管理《中华护理学会第5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记编》,2009年.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质监测 前沿技术 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120-02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更是地球生物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环境质量监测是水质评价与水污染防治的重要依据。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检测和分析过程复杂、周期长,数据的频次、时效和代表性远远滞后于环境管理与决策的需求。而且随着水环境不断恶化,传统监测技术已不能完全反映水质动态变化规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种水质监测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从SCIE、EI等数据库中检索,经过去重,近5年来相关文献365篇,其中与水质测量主题密切相关的有57篇。经过分析,目前国际水环境测量前沿技术主要集中于:遥感监测技术方面(共15篇,其中6篇影响因子2.0以上)、水质自动监测方面(共11篇,其中4篇影响因子2.0以上)、生物监测技术方面(共8篇,其中7篇影响因子2.0以上)。

1 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主要是利用水体及其污染物的光谱特性的差异,通过遥感传感器进行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技术。

Doa C等[1]利用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TM)数据的经验算法来估算水质变量,如叶绿素a、总悬浮颗粒以及水的透明度。地面数据从多个西班牙湖泊中提取,涵盖多种营养状态,从贫营养到营养过剩。与此同时,论文对TM与Deimos-1卫星之间的光谱等量代换也进行了测试。将所提出算法套用到Deimos-1卫星,时间分辨率就被提高到3天,这样空间分辨率也提高到了22 m。该方法用于叶绿素a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40 mg/m3(数据范围:32~238 mg/m3),总悬浮颗粒的RMSE为10 mg/L(数据范围:25~89 mg/m3),水体透明度的RMSE为0.10 m(数据范围:0.17~0.40 m)。

Harvey E T等[2]利用MER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卫星数据监测沿岸地区的叶绿素a浓度。通过将卫星估测得出的叶绿素a浓度与现场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两者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利用短时期(0~3 d)对比,得出RMSE为64%,MNB为17%;而利用每月平均对比,得出RMSE和MNB分别为8%。研究证明,由于MERIS可以得到一个纵观全局的视野以及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因此它在捕捉空间动态变化以及浮游植物水华扩张程度比基于船舶的监测更好。且研究结果显示,当海洋水色遥感与现场采样相结合,可以为海岸带的有效监控和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2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是把自动分析仪器和现代化的传感器组合起来并配上先进的控制芯片、网络通讯和专业分析软件,使水样采集、分析到记录、传输、数据处理及存贮整个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从而进行多参数在线快速、自动监测的技术。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可测定的参数有水温、电导率、pH值、溶解氧、浊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综合性指标项目,还可测定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等水质污染指标和叶绿素、氨氮、硝酸盐氮等水质组分指标项目。目前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主要分为水质自动分析仪和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两大类。

BannaM H等[3]饮用水分布系统中用于测量常见水质参数(pH值,混浊度,游离氯,溶解氧和电导率)的传感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对比。同样,文中提出了未来水质监测的改进建议以及发展趋势。

有4篇重要文献论述了用少数的机器人解决大范围环境监测的问题。应用实例包括:通过一个自主水表机器人监测的室外游泳池的囟瘸。煌ü机器人声呐图像来探测水体中鱼群并测量其相关参数,如体积、深度和GPS位置;机器人恶劣环境下水下水质监测与互馈等。

Zhuiykov S[5]分析了用于在线监测水质参数的固态传感器,这些参数包括pH、溶解氧(DO)、电导率、浊度、溶解有机碳(DOC)以及溶解金属离子。预计下一代无线传感器将基于可克服生物污垢障碍的薄膜或厚膜半导体感测电极(SE)的固态传感器相结合。在高度灵敏和有选择性纳米结构的SE发展中,对于结构和形态的控制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确定性能的关键因素。在研究掺杂复杂氧化物的SE的各种化学传感器所获得的成果,已经被用来显示传感器特性的最优化。

3 生物传感监测技术

现代生物监测技术主要是利用活的生物体或微生物对环境中某种污染物敏感的特性,配上核酸探针及生物传感器来监测它们对环境的反应,从而对环境质量做出评价。

Di Lorenzo M等[4]在研究中,使用一个小规模的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SCMFC),通过快速原型3D打印一层一层制造,被测试作为一种生物传感器对水质进行连续监测。生物传感器的动态范围为1~25μg/L。

这类生物传感器监测的应用还有:利用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阻抗进行水质监测;利用地下饮用水供应厂天然有机物的荧光特性作为研究供水污染。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水质监测方法的标准化,水质监测技术不断朝着实时分析、自动化分析、大面积覆盖等方向发展。结合新兴技术,如遥感、机器人、在线网络、生物技术等的应用,不但拓宽了水质监测的范围,而且也使水质监测分析仪器更具便携性、操作简单以及分析快速等优点。与此同时,可用于现场即时监测的各类仪器设备打破了场地的局限,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工作,为在人类无法触及的恶劣工作环境进行水环境监测提供了可能。

⒖嘉南

[1] Dona C,Sanchez J M,Caselles V,et al.Empirical Relationships for Monitoring Water Quality of Lakes and Reservoirs Through Multispectral Images[J].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2014,7(5):1632-1641.

[2] Harvey E T,Kratzer S,Philipson P.Satellite-based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for improved spatial and temporal retrieval of chlorophyll-a in coastal waters[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5(158):417-430.

[3] Banna MH,Imran S,Francisque A,et al.Online drinking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view on available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J].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44(12):1370-1421.

[4] Zhuiykov S.Solid-state sensors monitoring parameters of water quality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012,161(1):1-20.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5篇

下面将以某BSL-3实验室为例,介绍该实验室所用生物安全型高压灭菌器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结合BSL-3实验室要求的工作流程以及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等。

一、工作原理和构成

(一)工作原理

目前国际上高压灭菌器广泛采用的处理方法是高温高压灭菌法,以蒸汽作为灭菌因子,在灭菌器不存在冷空气的条件下,充入纯蒸汽并施加压力可提高蒸汽温度,当蒸汽与物品充分接触时放出潜热加热物品达到杀菌目的。高温灭菌消毒的原理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用高温处理微生物时可对菌体蛋白质、核酸、酶系统等产生直接破坏作用,可使蛋白质中的氢键破坏从而使蛋白质变性和凝固,使酶失去活性,导致菌体死亡。高温灭菌消毒具有效果可靠、性能稳定、对自然环境无污染的优点。

(二)系统构成

该BSL-3实验室所用生物安全型脉动真空灭菌器主要由灭菌室腔体、夹套、蒸汽发生器、真空泵、软化水泵、腔门及密封圈、管路系统、空气过滤器、电气及控制系统等组成。该灭菌器根据BSL-3实验室需求,设置了八个灭菌程序,分别为固体灭菌、敞开液体灭菌、封口液体灭菌、密封测试、过滤器消毒、橡胶塞灭菌、常规121℃灭菌、BD测试程序。

1.灭菌室腔体。用于放置BSL-3实验室内需要灭菌的物品,内有层架满足物品分类放置。工作时处于高温高压状态,里面设有温度和压力传感器,腔体底部的排放口用于蒸汽和冷凝水排放,蒸汽通过腔体底部的排放口进入,同时灭菌冷凝水,所有的冷凝水一直留存在腔体内和装载的物品一起被灭菌。

2.夹套。包裹在灭菌室腔体外面,工作时充满高温高压蒸汽,给腔体起隔热作用。

3.蒸汽发生器。用于产生纯净的蒸汽供灭菌使用,通过压力开关、水位传感器等控制自身加热丝的通断来产生满足一定压力要求的蒸汽。

4.真空泵。用于在脉冲阶段将灭菌室腔体抽至真空或一定压力的设备。真空泵连接在高效冷凝器上,用以高效移除空气并防止泵因温度过高而损坏。

5.腔门及密封圈。该灭菌器腔体门有两扇,一扇门在BSL-3实验室污染走廊,另一扇门在BSL-3实验室外侧(清洁区)。BSL-3实验室对密封性和压差梯度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高压灭菌器门只有在完成一个灭菌程序后,内外侧门只能开其中一个,安全互锁。任何情况下两侧门不能同时打开。

由压缩空气提供动力驱动汽缸来开关灭菌室腔体门,门的密封通过O型硅胶密封条来实现。当一个程序开始时,密封条后部通入蒸汽(有压力), 从而紧密贴合门背部,实现密封。当程序结束时,密封条后部气体通过真空被吸回,卸载端的门打开。

6.管路系统。蒸汽管路、无菌空气管路、冷凝水管路等管路和阀门均采用不锈钢,还包括压力表、冷凝器等。

7.空气过滤器。提供可更换的空气过滤器,用于压缩空气进入腔体和门的密封。过滤后的气体用来给门加压密封,在灭菌循环结束后平衡腔体内外压力。过滤器为不锈钢材质,对于0.2μm物质的效率可达到99.999%。

BSL-3实验室污染走廊侧门在开门时,可能会有含病原微生物的空气进入高压灭菌器腔体,因此在抽真空时腔体内气体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后方可排出,高效过滤器在每个灭菌循环都被灭菌。

8.电气和控制系统。采用PACS 3000模块PLC控制系统,监测系统操作、声光报警、参数设置等。

二、工作流程

该BSL-3实验室生物安全型高压灭菌器工作流程如下:

1.开启纯水开关,检查纯水压力是否在0.1~0.3MPa范围内;开启软化水阀,检查供水压力至0.25~0.4MPa;打开压缩空气开关,待压力至0.6~0.8MPa。

2.合上电源总开关,把灭菌器的电源开关旋至开“1”的位置,观察现场系统各仪表、阀门指示灯是否正常。控制系统首先检查蒸汽发生器水位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则启动蒸汽发生器制造蒸汽,通过蒸汽发生器内电热丝的通断使蒸汽压力在2.6~2.9bar范围内达到平衡。与此同时夹套蒸汽阀打开,蒸汽通过管路源源不断被输送到夹套中,使夹套中的温度和压力不断升高。

3.把高压灭菌器清洁区侧门打开,放入BD测试包,选择BD测试程序,待“开始”按钮灯亮后才能运行该程序验证高压灭菌器抽真空能力,程序运行完成后把污染走廊侧门打开查看验证效果,验证合格后方可进行BSL-3实验室灭菌。

4.根据BSL-3实验室废弃物类型从程序列表中选择适当程序,把污染走廊侧门打开,将需要灭菌的废弃物放入腔体内,把门关好,待“开始”按钮指示灯亮后可进入所选择的灭菌程序。下面以固体废弃物灭菌程序为例阐述灭菌过程。

5.灭菌过程第一步:负脉冲阶段。该阶段真空泵通过灭菌室腔体底部的冷凝水排放口把腔体抽至近真空(0.15bar),腔体内气体经冷凝器冷却后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接着灭菌室蒸汽阀打开,当腔体内蒸汽压力达到0.8bar左右,真空泵再次启动将其抽至近真空。如此反复抽放三次可基本抽空灭菌室内原有空气,降低其不冷凝气体含量,提高灭菌效果。

6.灭菌过程第二步:正脉冲阶段。该阶段灭菌室蒸汽阀持续打开直到腔内压力上升至1.85 bar左右时关闭,接着真空泵启动抽取灭菌室内蒸汽直至压力降到1.2bar停止。如此反复抽放5次,可使腔内物品受热更加均匀。

7.灭菌过程第三步:灭菌阶段。该阶段蒸汽持续进入灭菌室腔体,腔内压力和温度同时上升,并根据预设的程序在121℃处保持30分钟。在此过程中,腔中蒸汽不断放热并液化成水,高温高压的蒸汽通过灭菌室蒸汽阀补充进去维持腔内温度和压力,腔体内所有菌体将被彻底杀灭。

8.灭菌过程第四步:后处理阶段。该阶段灭菌室内蒸汽排放,真空泵启动把灭菌室腔压力抽至0.1bar左右,腔体内的水分因压力和沸点降低蒸发成水蒸气,腔体内得到充分的干燥。真空泵停止工作后,空气阀打开,外界空气经过无菌空气过滤器后通过该阀进入灭菌室腔体,使腔体压力与外界压力平衡。到此整个灭菌过程完毕。

9.程序完成后把清洁区侧门打开,操作人员把已灭菌物品取出后按“关门”键关门。

10.一天工作完成后依次关灭菌器、压缩空气、软化水和纯水开关。

三、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BSL-3实验室实验操作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或少量液体废弃物中含有病毒和细菌等有害物质,若病毒等有害物质未完全灭活被排出实验室,其对周边环境有很大污染风险,因此必须对BSL-3实验室高压灭菌器灭菌效果进行验证,把污染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BSL-3实验室高压灭菌器效果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物理参数监测

该实验室所用脉动高压灭菌器具有卓越的PACS3000控制系统和OP30友好用户界面,在可视界面可直观监测腔体和夹套温度、压力、灭菌时间等参数,并在灭菌器配套打印记录仪形成曲线记录、打印下来。另外,高压灭菌器在整个工作流程过程中,若有温度或压力未满足参数设定值要求则系统随时会报警,要求运维人员对相应影响因素进行改进。

BSL-3实验室高压灭菌器每次运行均须对物理参数进行监测,如灭菌阶段温度和压力、灭菌时间等。若灭菌程序运行过程中有报警发生,必须消除故障后再次运行该程序,直到程序完整运行且无报警发生方可开门取出废弃物。

(二)化学监测

化学监测是利用化学指示剂在一定温度、作用时间与饱和蒸汽适当结合的条件下受热变色的特点,用于间接指示灭菌效果或灭菌过程的监测方法。化学监测常用的方法有:

1.BD测试:用于检查灭菌器腔体经抽真空后残留冷空气的浓度,监测真空水平、是否漏气等,残余冷空气的存在是灭菌器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测试时将标准BD测试包放于灭菌器排气口上方,灭菌器内不能放入其它待灭菌物品。循环完成后,取出BD包验证是否满足要求。BSL-3实验室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指示胶带:放在灭菌包外,BSL-3实验室每个灭菌包包外均应贴有包外化学指示胶带或包外指示卡用于指示每一包物品是否经过了灭菌处理。

3.指示卡:可以指示灭菌温度和持续作用时间,以间接指示灭菌效果。监测时应放于测试包或待灭菌包内。每次灭菌都要使用,每包必用。灭菌后指示色块达到标准颜色为合格,若发现包内指示卡不合格,应找出原因,重新灭菌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三)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是一种对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效果进行验证的重要监测方法。将纯绵手术巾折叠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标准试验包,将两支嗜热脂肪芽胞肝菌(ATCC 7953)放于包中心,将试验包置于灭菌器腔体冷凝水排放口上方,门关闭并密封后从程序列表中选择固体灭菌程序,灭菌周期完成后从包中取出,挤碎指示管内安瓿让培养液浸透管内菌片,放于56℃专用培养箱内培养48h,连同阳性对照管观察结果。所有包内灭菌后指示管内培养液均没有变色,同时阳性对照管内培养液变成黄色,可判定灭菌合格。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周应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四、结束语

生物安全型高压灭菌器是BSL-3实验室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正确使用和规范操作高压灭菌器是保证实验室废弃物正常灭活的重要前提,灭菌效果监测是保障BSL-3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依据。 (编辑 吕志新)

参考文献

[1]蒋晋生,卢金星,王小勇,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监控系统应用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2013,34(3):19-22

[2]李太华.实验室生物废水连续消毒灭菌处理系统[J]. 医药工程设计,2005,26(5):24-25

[3]谢鹏程.HS66系列高压灭菌器原理、故障及维护保养[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118-120

[4]沈谨.实验室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安全性研究[D].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位论文,2007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6篇

工业激光和生物医学光学国际学术会议于1999年10月25~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H.wcber教授和干福熹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21位代表(境外代表46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得到美国SPIE的支持,正式出版了会议论文集SPIE(工业激光论文集卜3862和SPIE(生物医学光学论文集关3863.前者共收录论文121篇,其中,国外作者论文13篇;后者共收录论文95篇,其中国外作者论文31篇。大会特邀了世界激光和生物医学光学领域的着名学者作主题报告,全体大会4个特邀报告,工业激光分会8个邀请报告,生物医学光学分会4个邀请报告,这些特邀报告和邀请报告学术水平高,均反映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课题。

2工业激光研究的最新热点

在工业激光器领域,由于半导体激光器迅速发展,准连续器件已达到4kw.因此,在许多应用领域均有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代替传统的气体激光器及固体激光器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目前光束质量较差,作为过渡的发展阶段是大量采用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固体激光器,其激光输出功率也已达到4kw级,光束质量获得明显改善。因此,在世界市场上,1998年固体激光器的销售金额,首次超过了CO:激光器。据估计,近期激光技术的应用在高功率激光器方面仍然会以COZ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为主。在激光应用领域,除了高功率激光应用以外,国外已经在激光精密加工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如法国利用准分子激光超精密打孔、划线,精度非常高,孔径圆整、光滑,在陶瓷如S13N;,A12O3等方面的精密处理方面已有深人的研究。本次会议涉及到准分子激光应用的文章有15篇,涉及领域有激光淀积超导薄膜,金刚石薄膜、非晶金刚石薄膜等,激光制备光栅,激光制备纳米颗粒。我国大陆学者主要把准分子激光用于制备薄膜,台湾大学是用准分子激光制备光栅,法国学者用激光制备纳米颗粒。可见国外用准分子激光加工开展面比我国广泛。从本次会议看,国外今后重点发展研究领域和前沿课题包括: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近五年内千瓦级器件将会实现实用化;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特别是盘片固体激光器近五年内也将会突破千瓦级;半导体激光泵浦全固体化紫外激光器已突破3W,如果能提高一个量级,将会逐步取代紫外气体激光器;利用准分子激光对电子元器件处理作了很深入的研究,在这些方面已成为激光超精密加工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外在激光制备薄膜方面的研究始终是一大热点。我国半导体工业基础差,不仅在集成电路发展方面吃了大亏,现在看来在光电子工业的发展方面又要重复以前的错误。国内有几个单位发展半导体激光器,主要侧重在通讯应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短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差距很大,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发展高功率激光器件,包括气体和固体与国际水平差距更大。从会上两个非常有代表的报告可知,其一是英国He:i。t一watt大学的D.R.Hall教授报告的平板波导高功率激光器件.代表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从基本原理到结构特性,均报告得比较详细,内容也很丰富。其二是德国柏林技术大学H.Webe:教授报告的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器,特别是针对激光二极管泵浦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腔体结构,很有特色与创新,在他的论文中有比较精辟的论述。此外,德国斯图加特宇航技术物理研究所主任Willyl,.Bohn博士,介绍了他们的激光二极管泵浦圆盘型固体激光器,在一片直径5mm,厚度不足1mm的激光介质上,可取得500W的激光输出。部分代表与他讨论了与此有关的问题:①增益长度短为何能获得这么高的激光输出?②高掺杂晶体将产生晶格缺陷,直径5mm,厚度不足1mm的激光介质是如何制备出来的?③泵浦光如何进人激光介质,怎样实现均匀的泵浦?④是否可用更多的圆盘串在谐振腔光路上获得更大的输出?目前德国已解决了前三个问题。对于大于5kw输出的固体激光器介质热畸度仍不可忽略,输出光束质量大大下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方法。在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方面,我们的研究大多注意在诸如激光的光斑直径、功率、照射时间、速度等参数和工艺的研究上。而对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尚不够,如激光照射到材料表面后,激光是如何烧蚀材料表面的,材料对激光的吸收与反射,材料表面吸热后如何进行传热?对材料表面组织结构改变及其形成机制,缺乏深人的研究。在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机理方面应加强研究力度。对这些基础研究有一定深度后,在激光加工应用中的工艺就有了理论依据。

3生物医学光学研究的最新热点

本次会议还涉及到光学层析成像及光谱学的理论与模型、生物监测的光学成像与光谱学、适用于生物医学和临床的相干域光学方法、生物光谱学和显微学、激光与组织的相互作用、激光医疗等方面。以下就生物医学光学研究的一些最新进展和热点问题作一概述。(l)光学层析成像及光谱学技术的理论与模型。关于生物组织光学层析成像和光谱学技术的理论与建模研究一直是国际生物医学光学的研究重点。由BrittionChanee博士主持的“OptiealtomographyanDSPeetroseopy:theoryandmode1s”专题会议吸引了众多听众。来自各国的科学家报道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俄罗斯valeryv.Tuchin教授报道了活组织光学特性参数控制的有关成果,其离体和在体的实验均证明了通过使用葡萄糖、trazograph等渗透活性助剂可改变人眼巩膜、皮肤等纤维组织的光散射特性。美国StevenIJ.Jacques教授做了《生物组织科学和工程中的光学技术》的特邀报告,J.R.M。盯ant教授介绍了生物组织中光散射的基本机理研究的进展。麻省理工学院的李兴德博士报道了衍射层析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了一种用于高散射介质中扩散光子密度波快速、近场衍射层析成像的角谱算法,该算法可用于有限大小介质,并能同时重建吸收和散射系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张思豪博士报告了基于混浊介质中,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测量深层组织中血流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深层组织中的血流动力学图像的重建。华中科技大学的张智报道了用分形理论进行人眼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分析的初步结果。(2)生物组织的光学成像和用于生物监测的光谱学技术。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都在该领域投人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本次会议共有26篇论文涉及此项专题。其内容包括组织光学成像和组织光学参数测量、光学脑功能成像、近红外光谱术的血流动力学测量、组织超微弱发光检测、扩散光子密度波和X射线层析成像等。

StevenL.Jacques教授报道了一种基于偏振光摄像机的组织成像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对浅表皮肤的成像,其优点是可避免较深层组织扩散光子对成像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有效消除表层皮肤镜面反射及黑色素积淀的影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刘乱副教授提出了一种用于数字X射线照相术的新型光学祸合电子成像技术,该技术的独到之处在于使用新颖的CCD扫描和防辐射

设计.可用小尺寸CCD成像器进行大范围视场的成像,且不损失空间分辨率.解决了现有电子成像器在成像所需分辨率下,面积不足以覆盖整个的问题。哈佛医学院DavidA.BoaS博士等人比较了采用近红外光谱术和扩散光学层析成像技术,定量测量组织整体和局部血氧变化的异同。如何定量测量组织中血氧的变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当前有几种技术可实现定量监测,但使用不方便,因而需要研制简便易用的检测装置,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美国得克萨斯农机大学汪立宏博士?报道了声致发光层析成像和扫频超声调制光学层析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声致发光成像技术利用聚焦超声波激发组织内部发光,实现在生物组织内部的选择性光激发,从而实现对较深层组织毫米量级分辨率的光学层析成像。会议中,利用无损伤的光学成像技术研究大脑功能和脑血液动力学变化成为与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报道了用大脑功能近红外光学成像器研究视觉刺激、手指运动时大脑视觉、运动皮层的活动以及前额叶在工作记忆和情绪活动中作用的成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杨炯炯博士用大脑功能近红外光学成像器研究了左前额叶在非相关词对编码中的作用;日本Kagoshima大学王钢博士报道了用基于大脑活动内源信号检测的光学成像系统.研究不同颜色形状的物体对猴子进行视觉刺激时其大脑皮层的活动;清华大学WemaraIicllty报道了用近红外光谱术研究大脑活动时氧合作用变化的结果。

(3)生物医学和临床的相干域光学方法。在该专题中,弱相干光学层析成像(OC丁)成为会议关注的热点。近年活跃在相干域光学方法及其医学应用研究领域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平博士报告了目前OCT.ODT(光学多普勒层析成像)的最新研究成果,日本的刘纪元博士也就OCT技术的进展做了特邀报告。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清华大学的代表都报道了各自在()CT方面的研究结果。(4)生物光谱学和显微术。为获得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信息,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诸多生命现象的微观机理,近儿十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各种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研究。会上,代表们报道了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成像、荧光与光谱成像以及散射介质中光信息的获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如:加拿大英哥仑比亚癌症研究中心曾海山博士报道了一种利用荧光成像.可检测呼吸道与胃肠道早期癌症的系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顾敏教授报道了在混沌介质中,他们用角度门法代替时间门法,以提高成像的效率。(5)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激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和组织光学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在生物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断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代表们就激光与组织相互作用时的光散射、干涉、光机械、光热、光化学效应,生物组织中光子的迁移规律,以及低功率激光生物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人的研究讨论。在光热效应方面,美国得克萨斯大学R.D.Glickman教授提出钦YAG激光器用于泌尿系统结石碎石治疗的主要机理是光热烧蚀作用。俄勒冈医疗激光中心解哗博士报道了半导体激光器用于尿道焊接的研究成果。日本自由电子激光研究所的K.Awazu报道了用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研究动脉硬化区组织光热效应的进展。昆明理工大学周凌云教授报道了生物组织激光光热效应微观机理的量子理论分析。另外,华南师范大学刘颂豪院士、加拿大J.R.North和匈牙利Dezso.Gal教授等还报道了光动力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4建议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7篇

1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开展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广西生态学院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建设和各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比较齐全。该课程2009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课程组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5年来,学院认真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对原执行的授课计划和教案体系进行改版。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林业技术专业对应的9个职业岗位(群)中,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适应的职业岗位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森林病虫害防治员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参与森林病虫害调查与普查;参与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计划方案;进行森林病虫害灾情监测;配制农药,保养和维修药械[2]。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员任职要求和职业技能岗位标准,将“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改变过去逐章(节)边学边教形式为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方式,将教学内容设置为4个模块10个项目:4个模块分别是林业有害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林业有害生物识别、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和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其中,林业有害生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模块下设森林昆虫标本采集与制作和林木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2个项目;林业有害生物识别模块下设森林昆虫主要类群识别和林木病害诊断与识别2个项目;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模块下设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原理和方法、林业根部及地下有害生物控制、林业枝干(梢)有害生物控制、林业叶部有害生物控制4个项目;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模块下设林业害虫调查和林业病害调查2个项目(表1)。其中前5个项目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后5个项目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通过10个项目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技能训练,从获得单项技能知识向综合技能与知识过渡。从完成项目所获得的成果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2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实践和操作培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2.1实施知识讲解和实训一体化

将上课场所从教室转移到实训室、有害生物发生现场。比如第一堂课,可在实训室利用多媒体和丰富的实物让学生全面了解课程目标和要求,通过引导学生畅谈生活中的有害生物、生活中困扰其和家人的林业有害生物、通过课程他们想学到的内容等,用启发性的思维题引出课程的学任务,让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和期待,全面给学生讲解采集有害生物标本的基本方法,给学生配发标本采集工具。应尽量在实训室安排教学课,利用标本边讲解边让学生观察,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校园、林场、公园的环境具有生态类型各异、物种丰富的特点,是进行有害生物观察和标本采集的广阔课堂。应带领学生实践采集标本的方法,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采集一定量的标本,作为课堂作业上交,要求学生进行室外昆虫观察采集,将理论知识点付诸于实践;通过利用校园、公园、居民小区、街道、林场等森林有害生物发生的现场安排3~5 d教学实习,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2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为主线推进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查阅资料、假期实践或实训实习等一系列活动完成1~2种与生产密切相关的有害生物的调查与防治。在学生开展调查与防治活动时,教师做到从方案制订、完善到实施、总结给予层层把关,每个环节给予检查和指导,学生最后以课程论文形式提交学习成果。将任务要求贯穿课程始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大大提高综合能力,而且通过学以致用,解决了自身渴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其职业自豪感,极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4个模块的10个项目通过下达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表1)。通过这些具体任务的实施,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联系实际,既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又培养了过硬的有害生物识别、监测、调查和防控能力,掌握了从事森防工作的专业技能。

2.3结合科研项目推进实践性教学

近年来,广西生态学院承担了6项与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有关的院级、厅级科研项目。为开展实践性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将其中一些子项目安排给学生小组或个人的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发、自主创新等实际操作。如在“杂交竹枯萎病研究”课题的研究中,安排学生参加了杂交竹枯萎病致病菌即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试验、病原菌人工诱发试验、化学药剂田间防治试验、病害发病规律研究等过程,使学生掌握了杂交竹枯萎病研究中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3]。

“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调查与预测”项目,是院级科研项目“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调查体系改造”的一部分内容,该项目由学院生物应用技术教研室与广西沙塘林场共同完成。2006—2010年对7个教学班开展项目教学,分别编写了2006—2010年广西沙塘林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调查与预测报告,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为林场生态文明做出贡献[1]。2009年广西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委托广西生态学院承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调查和预测预报”项目,利用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将项目的灯诱标本的采集、制作、分类统计等工作组织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完成,教师在各阶段给予指导,通过这项类似于顶岗实习的实际工作锻炼,使学生掌握了应用虫情测报灯采集的数据对主要造林树种的主要有害生物进行预测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并且利用收集到的虫情资料指导附近县、市、林场的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3年来参与的学生达18人,其中3名学生通过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桉蝙蛾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桉树人工林重大病虫害发生机理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项目《桉树人工林主要病虫害预报与防治技术研究》等实施过程中,充分创造机会让每届学生参与,使学生得到了准工作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业务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深厚基础。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8篇

周祖基,男,汉族。1942年12月出生,籍贯河南省信阳市,民盟成员。1964年毕业于四川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曾先后担任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森保教研室主任,林学系副主任、教学督导员、研究生教学督导员,现为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1979年落实政策以来,周祖基30余年一直在四川农大从事森林昆虫学、害虫生物防治、昆虫资源利用及保护生物学等教学与研究,其间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日本东京大学(1990年5月~2001年1月)广岛大学(2003年6月~2003年9月)进修和开展合作研究,2007年6月赴捷克国家自然保护区考察学习小蠹虫的控制技术。在校期间先后担任过《森林昆虫学》、《森林植物及产品检疫》、《资源昆虫》、《经济林昆虫》、《保护生物学概论》、《野生动物管理学原理》、《日本语》等本科课程和《昆虫生态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研究方法》、《害虫生物防治》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等研究生课程。与本校同行教师共同建成《森林保护学》和《保护生物学》的两个硕士点,《林木培育》和《林学》学科的博士点。2001年《森林保护试验室》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1994年开始招收森保专业的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0余人,博士生4人。

1982年以来,他主持和主研部省级课题10余项,横向项目若干。先后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加5部全国统编教材的编写,如《园林植物昆虫学》(副主编)2003由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概论》(参编 主审)2004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森林动植物检疫学》(参编)2007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园林植物保护学》(主审)2008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森林昆虫学通论》(副主编)2010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参编学术专著二部;多次获得企业集团在校颁发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1995年开始研究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至1999年获得突破,彻底解决了中间寄主的问题,使寄生蜂繁殖依赖野生天牛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并在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林业厅支持下建成一个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中试基地。经中试研究,2005年申报了《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专利。2009年获得国家林业局生物防治基地建设项目。川硬皮肿腿蜂的防治试验、应用与推广已涉及全国十余个省市,推广面积超过50万亩。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9篇

周祖基一直从事森林害虫综合防治及生物防治技术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自1988年以来,其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主研部省级课题4项,横向项目若干项。

川硬皮肿腿蜂是危害树木的天牛、吉丁虫等林木钻蛀性害虫的克星,所以大量使用川硬皮肿腿蜂对树木进行防护,既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又能降低农药等成本的投入,对树木的自然生长非常有益。由此,周祖基于1995年至1999年间,通过近五年的潜心研究,终于获得了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性成功。此项技术主要包括寄主养殖、育蜂与接蜂。寄主养殖是以黄粉甲初化蛹的蛹体为中间寄主,包括幼虫养殖、老龄幼虫的养殖、蛹的挑选、成虫养殖与取卵。育蜂是指包括繁蜂管清洗、制塞、将种蜂——川硬皮肿腿蜂移入繁蜂管中。接蜂是指将初化蛹的蛹体放入繁蜂管中、繁殖寄生蜂。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不受自然寄主数量的限制,能够大量繁殖川硬皮肿腿蜂,大幅度提高寄生率。

在林业部和四川省林业厅的支持下,周祖基建成了一个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中试基地。经中试研究,于2005年申报了“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专利。2007年,该专利申报成功。2009年,该专利成为国家林业局生物防治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川硬皮肿腿蜂的防治试验、应用与推广已遍及全国十余个省市地区,并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丰硕的成果

坚定的信念

周祖基在科研的道路上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其主持研究的《四川松毛虫主要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主持研究的《云南松针理化特性与翔云新松叶蜂为害的相关性研究》成为“八五”攻关项目子课题,并已通过验收(1995年);主持的《杉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主持研究的《经济林钻蛀性害虫无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主持研究的《柳杉长卷蛾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参与主研的《川黄柏品种选育及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主持研究的《川硬皮肿腿蜂形状改良与驯化研究》(2008年至2010年)正在鉴定过程中。

目前,周祖基正在主持研究的项目有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农林害虫天敌寄生蜂人工繁育技术应用于推广》、《攀,枝花象甲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松材线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等,以上研究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用书籍播撒知识以匠心培养人才

生物监测论文范文第10篇

1.1促进科研项目实现量和质的提升截止2011年底,自2006年以来获得资助项目共计312项,资助经费总额近1.28亿元。纵向项目数较“十五”期间约增加2.5倍,经费较“十五”期间增加1.15亿元。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公益行业专项等重大科技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获得木薯、香蕉、荔枝、剑麻病虫害防治、蜂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团队。1.2促进科技平台的建设通过修缮购置项目的支持与条件改善,先后获批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增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监控重点实验室和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促进科技成果、专利、品种和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2006年以来共获得23项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是“十五”期间的7倍;获各类授权专利8项,是“十五”期间的8倍。三大国内索引收录833篇论文,是“十五”期间(206篇)的4倍。1.4促进了人才联合培养通过研究条件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学生来我所开展实验与攻读学位论文,促进了研究生的联合培养。2006年以来我所培养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60余名,本科生300余名。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进行研究生交换学习,并成为华中农业大学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生实践基地之一。1.5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2006~2012年,该所转化科技成果70项,推广应用面积平共处五项原93万hm2,取得社会效益11.08亿元。

2修缮购置专项管理执行过程中的不足

项目管理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立项预见性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方案调整和变更较大。(2)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偏慢,招投标准备过程较长,影响了项目执行进度。(3)与海关沟通不顺,影响免税报关手续,影响了仪器设备的采购进度。(4)项目档案管理不够细致。项目从规划,批准到建设过程,工程资料分散管理,影响验收工作开展[1-3]。

3剖析修缮购置专项管理执行的关键环节

3.1规划阶段修缮购置专项项目管理得好不好,执行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一个单位修缮购置规划做得好不好。从环植所的经验来看,2006~2008年度的规划是按当时需求来设置项目编制规划,就没有形成合力,而2009~2012年度做的规划是按照该所五大研究中心来设计项目,紧扣环植所的发展定位,项目执行相对系统,效果也逐渐显现,相对来说,第二期规划要比第一期规划系统。因此,做好顶层设计,才能做好修缮购置规划。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有两点核心:(1)在科研院所,科技是核心,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科学技术研究进行的。修缮购置专项也不例外,也是为科技服务的,是为科技提供硬件支撑。修缮购置规划离不开科技发展规划,规划内容要紧扣单位的科技发展规划[4-5]。(2)利用单位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成套、成规模的硬件条件,如在设备购置方面,根据平台的研究领域(方向),集中项目,在某一领域,尽可能配齐相关设备。3.2项目申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规划申报项目。申报过程中,没有特殊情况,需要按照规划的内容来进行申报项目。这一阶段,关键要说清楚理由,无论是立项的理由,还是单台设备购置的理由,一定要把必要性说清楚,说明白,让管理部门确认这些项目是急需的,这些设备的购置可以提高科研技术水平。同时,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做好,如房屋修缮和基础设施改造,尽可能完成初步设计。3.3实施方案制定阶段项目的实施方案,就是项目执行的标准和指南。因此,项目的实施方案要全方位考虑,包括如何实施,实施的进度,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因为在项目的实施方案下来后,一般不建议变化,若有变化,要进行上报备案批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实施,这样就会耽误项目执行时间,在很大情况下会影响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3.4项目执行阶段项目执行过程中,关键是要看组织管理上是否得当。从制度上符合法律法规,要严格按规定的执行。程序执行合理合规,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规定程序,一定要执行。人员配备合理,项目执行要有稳定的管理人才队伍,这样才能把项目做好。3.5项目验收阶段这一阶段,一要看总结,二要看效果。要依据实施方案,根据项目执行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和总结,找出优点、不足和差距。另一重要的落脚点是看项目执行完后,产生的效益,使项目完成后发挥最大功能。

4修缮购置专项管理、执行过程中的经验

4.1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环植所的修购项目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和《合同法》及《建筑法》等法规,依法管理。项目严格按照《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业部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修缮购置专项资金修缮改造项目实施细则》、《农业部农业事业单位修缮购置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预算单位货物和服务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执行[6]。4.2全力为项目管理执行提供保障为保证修缮项目顺利实施,在农业部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财务处、基建处、审计监察处等院职能部门的指导下,项目实行所长直接负责制,下设领导小组(工程建设或货物和服务采购),监督小组和执行小组,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环节进行管理,保证了本项目顺利实施。每个项目有专人负责,采购的仪器由专人统一管理,定期检修,保障了设备的使用安全、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

5项目管理执行改进的建议

5.1做好“十一五”专项执行成效总结修缮购置专项启动实施为各研究所“十一五”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7]。在“十二五”开局之际,有必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做好“十一五”执行成效总结,为“十二五”期间的修购专项建设选方向,谋思路,补足条件建设上的短板,继续加强专项经费的支持。5.2提前做好2013~2017年修购规划修购专项二期规划即将完成,当前各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着眼于2013~2017年修购规划修缮购置专项的规划编制,围绕本单位的学科布局、发展方向、工作重点,未雨绸缪,积极筹划,积极做好修缮购置专项三期规划的编制工作。5.3做好前期基础工作项目执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如项目招标工作、进口仪器购置审批工作、海关报关免税工作等[8],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梳理,逐项落实,及时组织进行项目审计及总结验收工作。5.4建立项目管理档案近年来承担得修缮购置项目为基础,以项目实施单位为基本单元,建档案资料库及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

上一篇:pbl教学法范文 下一篇:普通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