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14:55:39

生态渔业论文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睢宁县观光休闲渔业尚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有运动型、娱乐型、休闲型和观赏型四种类型,今后的发展要围绕“沿河、沿库、围路、围场”和渔业经济总体规划展开,科学规划、政策扶持、跟踪服务。

关键词:观光休闲渔业现状发展思路江苏睢宁

睢宁县观光休闲渔业是近几年从传统渔业刚刚衍生出来的一项新兴萌芽产业,集养殖、游钓、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渔业特色餐饮于一体,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彼此相互协调的目标,是传统渔业功能和生态链延伸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不仅受到了广大渔业生产经营者和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同时也极大地引发了各界人士特别是各级领导和渔业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1发展现状

睢宁县的观光休闲渔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运动型。是一种养鱼为主、兼营垂钓的常规型、普遍存在的形式,全县约有上百家养殖经营单位。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传统商品鱼养殖基地,在不新增加基础设施或只进行简单改造的情况下,调整渔业养殖结构,兼营垂钓,并以垂钓来增加养殖效益。姚集镇、古邳镇、魏集镇等故黄河岸沿线水产养殖基地几乎个个采用了该种类型。姚集镇第二水产养殖场约30hm2鱼塘,无论是草鱼塘,还是淡水白鲳、罗非鱼塘,垂钓业收入均接近渔业收入的50%。另一类是农村大型养鱼承包户。据统计,全县有80多户渔塘利用节假日对外开放,同时还为垂钓者提供一顿午餐,垂钓者一般早出晚归,既满载而归,又强身健体。

(2)娱乐型。以生态开发、垂钓为主。如高作镇腊元村,距离县城仅10km,于2003年建成的5个鱼塘,刚投产就开放垂钓。除集约经营渔业外,还建有11间猪圈,年出栏3批商品猪,同时饲养火鸡、山鸡、草鸡。堤面定植樱桃、银杏、柿子、日本梨1700余株,目前都已产果。他们在渔塘边每隔10m修一处简单水泥阶梯,供垂钓者操作使用,并备有食堂、休息室、室和停车场,垂钓娱乐,修心养性。

(3)休闲型。以养殖为主,兼营垂钓、旅游、休闲,以增加养殖综合效益。同时以水产品为主食,开发餐饮业和度假村。地处姚集境内的清水畔水库,交通方便,水质清新,亭台楼阁,景色怡人。北与连绵起伏的蛟龙山接壤,东与省重点文物保护区双谷堆和刘楼汉墓群毗邻,相连的石屋寺附近挖掘温泉一处,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上海踏求贸易有限公司已于2005年投资兴建休闲渔业渡假村,项目落成后,可望成为苏北地区休闲渔业的新亮点。

(4)观赏型。全县有十多个单位开展了观赏鱼养殖。李集镇轴山村赵良元于1999年开始饲养金鱼,现有水泥养殖池5000m2,15个品种;邱集镇王硕村张永、庆安镇三闸村袁桂章观赏鱼面积都在4000m2以上。县城区大型天元广场水面、九月广场小桥流水、县城境内围城河都开发了红鲤鱼养殖,既供人们观赏,又对外开放垂钓。文化广场一些经营个体,还购置各类塑质金鱼供儿童模拟垂钓,较好地丰富了儿童文化娱乐和生活。

2发展思路

观光休闲渔业是当前渔业发展新的领域,全方位地开发观光休闲渔业经济,既是我县渔业生产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广大群众增加渔业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对全县观光休闲渔业的调查与思考,笔者认为全县观光休闲渔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围绕“沿河、沿库、围路、围场”的二沿二围四张明片和渔业经济总体规划展开。总体思路是:“突破两大水库重点,渔场布局黄河沿岸,完美城郊服务内涵,装缀天园风景亮点”。为保护垂钓萌芽,弘扬长寿文化,塑就睢宁形象,加快外延开发,振兴地方经济,争当后起之秀,发挥应有作用。

(1)加快水库休闲渔业资源的利用,构建休闲渔业度假框架,将我县逐步构成水上旅游世界。一是以清水畔、庆安水库“两库”为中心,风景区及休闲、餐饮、娱乐设施为内容,采取人工增殖,旅游与自然保护相结合,打造水库“绿色食品”,并结合水库周边地区的治库堤林建设和环库公路规划建设,建造库区生态滨林公园,实现库滨旅游景点的绿化、香化、亮化、彩化,从而绘制一幅“水清林秀、鸟语花香、蟹肥鱼壮、水陆相映”的库上景观和田园风光。以此开发库滨游轮、库钓、浴场和其他游玩娱乐项目,建立睢宁两库“游乐城”和两库“渡假村”。二是以“两汉文化”为开发对象,积极修复古邳八景,开发睢宁一日游旅游线路,开放库心采风、冲浪库岸、采捕体验、野游、野炊等自然风光旅游项目。三是以水鲜为基础,以庆安水库远鸿牌羊方藏鱼为保障,整合资源,强化配套,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沿库水鲜餐饮业。

(2)加快故黄河沿线养殖基地渔业设施的改造,发展集水养殖、水生观赏植物种植、鱼池周边绿化美化及运动型游钓于一体的生态渔业,建设一条睢宁沿河农业观赏带。利用我县基本横向建设的高速路为水产品物流交通纽带,重点强化姚集、魏集、古邳三大商品鱼基地,加大设施改造和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态养殖技术,并结合路景建设、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从而形成“桃红柳绿鸟儿唱,清水清波鱼儿欢”的沿河或沿路渔业观光带。

(3)加快县城河、天元、九月广场及城郊周围水面观光价值的开发,结合睢宁规划占地133.3hm2的“文化公园”和城区规模建设,以天元广场为中心,辐射庆安、高作、梁集、岚山4个镇发展观赏鱼养殖,早日建立一批集游钓、赏鱼于一体的水族旅游观光场馆。一是继续保护县城及城郊观赏鱼养殖大户的萌芽势头,扶持发展,扩大规模,增加设施,拓展功能,建立观赏水族馆。二是开辟县城河及广场水面资源,以放养瓯江彩鲤、锦鲤、异育银鲫等赏食用的品种为主,实行增值养殖。同时结合精品城市建设和文化景点开发,开发游船、垂钓等观光旅游娱乐服务项目,在城区开辟一条环城水上旅游观光线。

(4)加快游钓场所要素的整合,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休闲渔业的附加值。一是要把餐饮业做强做大。规划中的观光休闲渔业场所,都要本着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为垂钓者提供食宿方便,尤其在饮食方面,要巩固水食文化、研究水食文化、发展水食文化,立足睢宁,面向全国,走出世界。要使睢宁成为“水食文化之乡”。二是要把渔具渔法做强做大。渔业捕捉工具、方法、技巧等也要作为渔业工作者的一个课题作专门探讨。

3发展途径

(1)科学规划。县林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淡水鱼和休闲两大特色,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认真规划,逐步推进,加快我县观光休闲渔业的发展。利用资本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大好机遇,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故黄河观光线、沿路水库观光点,围绕广场及城郊发展旅游观光面。在规划布局上应把握好三个结合:一要与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二要与现代化生态渔业相结合;三要与三产服务业相结合。

(2)政策扶持。既然观光休闲渔业是当前水产界一项新意产业,那么就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资金、技术、立项审批、工商税务、土地使用以及其他方方面面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放松发展环境和空间,吸引各类资本介入。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2篇

水环境修复的目标是将生态系统恢复到未被破坏前的近似状态,并能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具体措施包括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开展生境的修复与保护工作及水生生物种群保护与恢复工作。水污染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三个类别,其中生物技术应用最普遍,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方法。水生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在满足自身生长需求的同时将污染物分解,并有效控制水中N、P等营养物质释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抑制藻类生长,稳定水体生态平衡。对于受干扰的自然水体,一方面要建立人工鱼礁、牡蛎礁等工程设施,人工鱼礁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首先列入国家计划,主要材料为混凝土和钢铁,当前也有利用生物制品如牡蛎壳作材料,为典型优势生物如华盛顿近岸河口太平洋大蟹提供栖息生境;另一方面要建立重要物种自然保护区,除了保护自然生境外,更重要的是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对自然栖息地进行修复和重建。国内处理水体中污染物较常见的操作方式有设置生物浮床、混养底栖生物和投放微生态制剂等,修复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此外,也要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入总量,尤其重视养殖区域的非点源排放,从源头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人工设施方面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试点建设人工鱼礁,使用的材料从早期的旧轮胎、旧船体等废旧品逐渐发展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钢材、玻璃钢,并逐步从小型鱼礁过渡到大型鱼礁。人为构建牡蛎礁也显著增加了礁上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总生物量,提高了固碳能力,同时鱼类洄游通道和产卵场人工修复措施已成为我国的研究特色。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部级自然保护区投资10年间增长了2.3倍,达到82.5美元/hm2。根据我国国情,构建水生自然保护区分为三个步骤:①评估拟建区域内的资源总量,渔业资源调查是珍稀水生生物种群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前提,首先要建立长期基础性调查体系,由国家资金持续稳定支持;②根据实际需求建立新自然保护区和加强现有保护区管理,目前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2349个,其中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230个,约占总数的10%,目前存在缺乏专门管理机构,未建立健全规范的水质和生物监测流程等问题,并亟需构建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③通过开展增殖放流恢复被破坏的渔业资源,其中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重中之重,主要利用放流个体标记和回捕率分析来衡量,目前除传统实物标记外,分子标记和耳石标记等新型标记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此外,增殖放流对野生种群规模和遗传多样性、生物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风险防控研究也需要引起重视。

2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如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太湖蓝藻暴发、铜矿水渗漏事故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因此,事故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总体来看,发生频率高、污染影响大的水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有溢油、化学和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几个类别。针对海底管道泄漏和海底井喷两种原油泄露源,分别对应水下干法、湿法维修和盖帽虹吸法、打减压井法等不同的封堵技术。2010年美国BP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应急处置案例中将上述关键技术结合运用,形成了一套应急处置方案,最终原油消除率达到80%以上。针对化学物质和有毒有机物泄漏类污染事故,标准的处置流程为:首先,采取措施堵塞排水口,尽可能减少化学物质随着排污水管线流入天然水体;其次,根据自然条件如风向等确定污染区域,进行布点采样监测,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然后,根据泄漏化学物质的性质,选择燃烧、投加活性炭、投入试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微生物分解等手段,降低污染物浓度;最后,对污染区域进行跟踪监测,掌握污染物变化趋势,确保完全消除对环境造成的有害影响。针对重金属污染处理的传统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硫化物沉淀法。目前,污染小、去除率高的电化学凝聚法及微生物和植物吸收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更适用于静态水体(如湿地或池塘)污染时使用。例如有研究表明利用凤尾蕨除砷,3个月内砷浓度可以从10.2μg/L降至2μg/L,砷积累量达161mg/kg。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通过研究藻类生长机制、环境条件等控制因素,用生态工程技术控制藻类暴发,能够从源头抑制水体富营养化。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但处置水平还稍显不足,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重点进行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的研发,形成应对不同类型污染事故的标准流程。针对海上溢油开发环保型表面活性剂、高性能吸油毡等,还可进行微生物分解原油的筛选和探索,从根本上提升溢油应急处置能力。针对化学物质污染,在我国苯类物质泄漏事件的发生几率较高,目前常用燃烧法进行处置,但难以完全消除有害影响,对其消解规律和新型治理方法的研究应引起特别重视。针对重金属污染,我国学者对砷、铬、镉等的处置方法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以铁或铝作为阳极,生成的氢氧化物可作为絮凝剂与砷酸根离子发生反应,达到除砷效果;以水洗废啤酒酵母为吸附剂,对镉的去除率大于96%;采用堆肥-零价铁混合渗透性反应墙(permeablereactivebarrier,PRB)除铬,去除率接近100%,但利用电化学和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方法还未见报道。针对水中的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积累引起的藻类暴发,大部分湖泊地区采取人工打捞收获藻类的传统方法,虽然能有效减轻局部水华灾害,缓解藻体死亡分解引起的毒素污染,但只是暂缓蓝藻进一步蔓延,并造成人力资源、水资源浪费,亟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转变污染处置的理念,从治理转变为预防,研究控制藻类爆发的有效方法。

3重点发展方向

通过对渔业生态环境学科研究现状的系统梳理,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国在生态环境学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的技术和流程也日趋成熟。而针对目前的政策导向和研究热点,今后应更重视机理性、规律性研究和基础数据库构建,明确学科重点发展的方向。

3.1部级大型环境监测数据

网构建研究我国环境监测网的基本架构已经比较成熟,未来研究重点应放在运用新型设备采集监测数据,并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构建大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新型水质监测设备如电化学传感器能够显著提高监测相关参数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工成本。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属于政府支持的长期基础性科研数据库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环境监测专题数据库,涵盖所有监测点的监测指标如水温、水体pH、典型污染物的浓度等,由环境监测站定期录入,可供环境相关研究人员查询;此外,还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库,涵盖全国多时相的卫星影像和资源卫星数据。

3.2灾害预警的机理性研究

目前,我国对环境灾害的预警还停留在经验预测法和统计分析法,对灾害的机理性研究偏少,理论研究方法比较落后,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并且我国对赤潮预警的研究相对较多,对其他环境灾害的研究目前还很欠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首先应该放在构建稳定合理的赤潮灾害预测模型上,选取赤潮多发的典型区域,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合理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如模糊推理法,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耦合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型模拟赤潮的发生、发展、高潮、维持和消亡过程,尽可能排除环境因子选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提高赤潮灾害预测的精准度。除赤潮外,洪涝、海冰、海啸等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环境灾害都可借鉴这种数值预测方法。

3.3分子水平上污染物对生物毒理作用和遗传变异规律研究

目前对常见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存在形式、富集状况和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较多,但污染物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的毒理作用和遗传变异研究还不够,特别是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沉积,长期过程中对本体细胞产生的影响,其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机理等仍没有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挖掘。加强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能够明确污染物对生物造成危害的具置和作用机理,并跟踪和监测DNA的变化,从而为研究消除典型污染物危害的方法提供基础和依据。

3.4水环境修复与健康养殖的整体策略

研究人工鱼礁、洄游通道等设施的构建都是水域环境修复的常用手段。目前,海洋牧场、池塘一体化养殖等整体性环境修复与健康养殖结合的策略逐渐受到关注。该策略把资源环境、装备、养殖等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水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湖泊、池塘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水生生物聚集起来,对鱼、虾、贝、藻等生物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放养,在海上范围更广,称为海洋牧场;在淡水池塘中的一体化养殖则需要更多的人工干预如投喂、水质监测等。海洋牧场和池塘一体化养殖既能够修复被破坏的环境和自然水体中的生物群落,又能够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是目前环境修复的研究热点。

4展望

我国的渔业生态环境研究工作近十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要成果,在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生态环境监测网构建、环境灾害预警技术研究、水域污染生态学效应、环境修复与保护、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等研究方向上都有显著进展,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环境监测网的覆盖面不够广、监测指标不够全面、技术较为落后等;对环境灾害发生的内在机理性研究欠缺;对分子水平上生物的毒理作用和遗传变异规律探索不够;以及水环境修复与健康养殖的整体策略构建不完善等。今后将针对欠缺的研究方向开展攻关,重点研究渔业生态环境领域前沿创新技术,全面改善和提升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平,遏制我国渔业环境恶化的趋势,使渔业环境与功能得到恢复,为我国渔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3篇

1 现行教学实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顺利完成《优化水产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项目组在对水产科学专业2008版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进行充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水产科学专业现行教学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环节衔接不紧密

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是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教学环节,其中理论讲授是基础和前提;教学实习是手段,对于深化理论讲授内容、保证理论讲授成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按照2008版教学计划,水产科学专业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环节安排在时间上不尽科学合理。有些课程虽然先讲理论后进行教学实习,但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分别跨学期进行,如鱼类增养殖学和水产动物病害学理论讲授均安排在第5学期,而教学实习被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由于两个环节时间上跨度较大,学生经过一个寒假的放松后,部分内容已经“交还给了老师”,此时再进行教学实习就很难完全达到教学实习环节本应达到的教学目的;个别课程则安排为先进行教学实习后进行理论讲授,如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理论讲授安排在第6学期进行,但教学实习则被提前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由于本末倒置,很多学生在进行教学实习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使教学实习成了“空中楼阁”,严重影响了教学实习环节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实习环节在时间安排不合理,一定程度影响实习效果

在2008版教学计划中,第6学期不但安排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养殖水域生态学、名优水产动物养殖学3门课程共计136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安排了养殖水域生态学、名优水产动物养殖学、水产动物病害学和鱼类增养殖学4门课程共计10周的实习任务。按照惯例安排教学计划,一般先理论教学后教学实习。如果照此安排,则教学实习将在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进行。众所周知,陕西水产养殖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的4月下旬~5月中旬并非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也非学生教学实习的最佳时段,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此外,按照常规做法,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7、8学期是完全合理的,但是就水产专业而言,由于生产的季节性,整个第7、8学期可真正用作生产实习和结合渔业生产必须在生产现场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时间十分有限,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1.3 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落后

在2008版教学计划中,第6学期安排有鱼类增养殖学实习(6周)、养殖水域生态学实习(2周)、水产动物疾病学实习(1周)、名优水产动物养殖学实习(1周)等4门课程的教学实习。虽然4门课程共计10周的教学实习集中连续进行,但在以往的实践教学安排与组织过程中,4门课程分别按课程成立实习导师组,且4门课程按照“简单线性实习模式”(即4门课程各自独立作为一个实习单元,每个单元依次连续进行)组织教学实习,在这种模式下,2个班近60名同学同时进行一门课程的教学实习,一方面由于指导教师数量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老师指导的“细度”;其二,实习资源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深度和广度”;其三,按照“简单线性实习模式”组织实习,由于四门课程各自独立进行,制约了4门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习内容的创新与实践;其四,连续几周进行同一教学课程的教学实习,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实习内容失去新鲜感从而产生“实习疲劳”。这些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 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与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项目组认为现行教学计划在某些方面值得商榷,有必要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优化。考虑到水产专业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季节性因素,充分尊重教学规律,以保证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经讨论后提出以下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思路和建议。

2.1 充分发挥试验站平台功能,将部分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教学实习合并为1个教学单元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安排中,由于校内缺乏必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因此往往将一门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实习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两个教学单元,一般先在校内进行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验,然后组织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前往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完成教学实习环节的教学任务。由于水产科学专业教学实习受生产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因此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诸如理论讲授与教学实习环节衔接不紧密、教学实习环节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326]。随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建设的不断推进,其教学、实验、实习和生活等条件不断完善,其教学功能日益凸显,目前该站基本具备了完成部分课程理论讲授和实验的教学条件。因此,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制约部分主干课程在教学实习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可考虑充分发挥试验站平台功能,将部分课程的理论讲授和教学实习合并为1个教学单元并全部安排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这样即可按照边理论讲授、边实验、边实习的原则,还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建议学校和学院进一步加大对试验站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完善教学、实验、实习和生活等条件,以促进较多门课程按照理论讲授和教学实习合并为1个教学单元的模式在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完成教学计划。

2.2 将4门重要的主干课程“捆绑”安排在每年渔业生产的黄金时间,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水产科学专业2008版培养方案中的17门学科基础课和7门专业课是其最为重要的主干课程,其中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和养殖水域生态学是其中重要的2门学科基础课,名优水产动物养殖学和水产动物病害学是其中重要的2门专业课。上述极其重要的4门学科主干课程的共同特点是课时量大且均包括理论讲授、课程实验和教学实习三部分教学内容(见表1),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在保证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7,8]。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将上述4门主干课程的开课和完成时间“捆绑”安排在每年渔业生产的黄金时间即每年的4月至6月和9月至11月上旬期间,如果以每周安排22学时计,上述4门主干课程共计460个学时为期21周的教学任务正好在此期间顺利完成。这样不但可以保证理论讲授、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的全面完成,而且由于教学计划正好是每年渔业生产的黄金时间,有利于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实习环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9]。

2.3 将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提前于第6学期开始,与其它教学工作穿行

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2008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水产科学专业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共安排16周的教学计划。在现行教学计划中,该教学任务的完成时间被确定在第七学期的后期和整个第8学期,即在学生毕业的上一个自然年度的11月(在陕西其常规的生产过程已基本结束)到毕业当年的5月中旬(在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其常规的生产过程才开始1个月左右),期间学生可真正用作生产实习和结合渔业生产必须在生产现场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研究时间十分有限,一方面受时间影响综合生产实习效果难以得到保障,同时也导致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在近年来出现了依托实验室分析完成的毕业论文逐年上升、而结合渔业生产在生产一线完成的毕业论文逐年下降的不平衡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将水产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提前于第6学期开始,与其它教学工作穿行。具体而言,就是在第5学期末或者第6学期由该专业任课老师确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向和题目,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立双方的指导关系,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首先查阅相关资料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完成其它教学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每年渔业生产的黄金时间穿行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工作,以强化学生对整个渔业生产的感性认识和解决生产中具体问题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10,11]。

2.4 集中教学实习由“简单线性实习模式”转变为“三维立体实习模式”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捕捞学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19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支柱产业。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但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由于受总体科技水平落后的制约,海洋渔业以传统捕捞为主,生产手段原始粗放,效率低下。随着我国渔业经济体制的改革,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渔业的产值和产量迅速增加,海洋捕捞产量80年代中期为500余万吨,至1999年总产量达顶峰,为1497万吨,之后产量基本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海洋渔业在保障我国粮食稳定供给、改善国民食物结构、解决沿海居民就业中占据了更为突出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国家发展战略。随着近海传统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由传统的单纯开发利用型向管理与养护型转变,从过去生物管理模式向生物、环境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化,与之相应地其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也亟待进行不断的探索,水产学相关本科、硕士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海洋事业发展和海洋生态资源与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但目前为止,关于水产类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相关本科专业方面,针对捕捞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尚未见系统的报道。本文根据我国海洋渔业和捕捞学科今后发展的趋势,结合我校自身的区域特点和现实基础,按照社会对高层次人才规格及知识结构需求的不同,初步探索捕捞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问题。

1 对捕捞学硕士学位点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

渔业资源是海洋渔业兴起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近30多年来,我国近海主要经济种类资源持续衰退,特别是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传统渔场、渔汛消失,渔获物组成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另一方面,沿海水域环境持续恶化,近海水域呈现富营养化,赤潮和海上溢油事故频发,破坏了海洋生物的产卵场和生栖环境,从而影响近海渔业资源的补充过程和补充量,加剧渔业资源衰退的进程。面对此形势,海洋渔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利用必须由传统的单纯开发利用型向管理与养护型转变,以海洋养殖为代表的农牧化和设施渔业将成为近海渔业资源开发的重点,同时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也是海洋渔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面对海洋渔业生产新的发展需要和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以及海洋经济时代对海洋水产人才的需求,捕捞学硕士专业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 捕捞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与实践

我校捕捞学始建于1958年,2006年捕捞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如今已经成功培养三届毕业生,2011年,以捕捞学位点为基础,成功获得水产一级学科硕士点。面对海洋经济大发展的契机和挑战,我们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方面逐步开展改革与创新,培养高质量的高层次人才。

2.1 研究方向设置

围绕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对捕捞学专业内涵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海洋渔业实际和我校学科情况,大胆进行了突破,在捕捞学专业下设置了现代渔业工程技术、渔业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渔业生态环境、渔船装备与技术和渔业经济等5个研究方向,在现代渔业工程技术方向,主要开展现代捕捞技术,渔具设计理论,现代设施渔业技术,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等研究。在渔业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方向,主要开展渔业资源生物学,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渔情预报,渔业资源种群动力学,渔业资源繁殖保护与管理,海洋珍稀动物保护等研究工作。在渔业生态环境方向,主要开展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渔业资源增殖与放流,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模型,海洋环境与渔场形成机制,渔业水域环境保护与规划等。在渔船装备与技术方向,主要开展渔船设计技术与方法、渔船综合节能技术与方法、渔船装备技术、渔船作业安全及评估、渔业机械等研究工作。在渔业经济方向,主要开展渔业生产经营与贸易、渔业经营体制、渔业政策与管理、区域渔业经济发展与对策等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的设置,基本满足了新形势上海洋捕捞业的行业需求。

2.2 构建适合多生源背景的课程教学体系

我国拥有捕捞学学科的高校屈指可数,对于浙江海洋学院这样的省属院校而言,捕捞学对口专业生源非常有限。在2007年至今招收的5届学生中,录取的生源以调剂生为主,近五年,录取调剂学生比例最高达79%,五年平均专业对口率仅为42%。跨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知识面不系统,很难按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授课。面对此形式,捕捞学科从2009年开始对捕捞学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在原有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不变的基础上,设置了不同方向模块,注重本硕课程的贯通,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跨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的不足,扩展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率;加大了交叉学科选修课数量,鼓励跨专业选修课程,激发学生积极性;规范本科补修课程设置,以小班专门授课代替旁听本科课程。

2.3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教学与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捕捞学科在多方面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首先,严格执行学校的硕士生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对导师队伍进行动态管理。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道德多方面对申请教师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导师有充足经费和较高学术水平。每两年学科对导师开展人才培养评估,对履职存在问题的,进行减招、停招等处罚。其次,多层次开展导师队伍培训工作,每年召开一次研究生导师的研讨会,主要是宣传国家和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管理政策,并研讨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鼓励导师到国外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最后,同中国海洋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合作,积极选聘校外兼职导师。目前本学科已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6项,科研经费4200多万元,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和国内一级刊物60余篇,发明专利12项。

2.4 构建完善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科研创新能力是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为培养捕捞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我们重点开展了下列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研究生选题和开题工作。要求研究生选题必须要有高层次科研项目支撑,符合重要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同时组织专家对选题和开题两个环节分别进行论证,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学位点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鼓励研究生进行自由探索。在省校两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之外,学科拿出资金资助研究生自主承担科研项目,培养创新能力。三,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平台、科研平台。近五年来,学科多方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平台建设,新增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新增省重点实验室2个,新建近海渔业资源综合调查船1艘。高水平学科平台和科研平台建设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硬件保障。经过相关实践,捕捞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09年以来,捕捞学硕士研究生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承担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8项;研究生自主设计的“巨鱿仿生智能机器人”,获2012年首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渔业局.2010中国渔业统计[Z].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迎宾,胡振萍.捕捞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20):139.

[3]虞聪达,俞存根.发展海洋经济背景下水产特色专业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7):25-27.

[4]孙满昌,杨红,许柳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9):52-54.

[5]黄勇荣.论基于科研项目为核心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3):117-120.

作者简介:韩志强,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

俞存根,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浙江温州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曾以其优良的水质、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引人入胜的旅游风景而闻名天下。但是随着作为公共物品的渔业资源不断被过度开发利用,楠溪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完整性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经历过分段承包和整体承包都失效的处理办法后,究竟什么才是楠溪江渔业的出路?究竟怎样的措施可以较好地解决公共物品所存在的悲剧问题?

一、楠溪江渔业资源开发历程简介

楠溪江位于浙江温州永嘉县境内,水域面积3733公顷,可利用渔业水域面积2333公顷,长度250余千米,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从1999开始,楠溪江渔业资源又迎来了整体承包阶段。通过公开招标,4人以518万元获得12年渔业经营权,成立了楠溪江渔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但保护已获得的产权非常困难,公司根本无法阻止世世代代生活在此的村民继续捕捞楠溪江里的鱼,由此和当地居民引发的冲突已经不可计数,村民出于报复导致的毒鱼电鱼等恶性捕鱼事件更是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生态损失。2001年渔业公司以永嘉县农业局没有积极保护其产权为由,拒绝支付应交的渔业资源费,双方关系陷入僵局。整体承包至此基本上宣告失败。

二、楠溪江渔业资源管理30年来的变迁分析

(一)第一阶段:1984年以前的自由捕捞阶段

这是一种对进入没有限制的极端开放状况。由于没有明晰产权,人们在使用渔业资源时不会考虑其行为的全部成本,以致个人生产决策的私人净收益和社会净收益发生了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公地的悲剧”极易发生。资源的使用者只有掠夺资源的激励,而没有保护资源的动力。于是,总产出超出了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出,捕鱼手段也日益恶劣化,这严重破坏了鱼类自身的繁衍。

从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公共资源,完全的开放状态必然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从而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我们可以做的有两种选择:(1)依靠政府严格地限制私人对公共资源的开发,唯一合法的开发者只能是政府;(2)通过政府出面将产权明晰化,把个人的收益和社会收益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解决“公地悲剧”问题。在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选择通过让获得产权的私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结合了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无疑是更优的选择。

(二)第二阶段:1984-1998年的分段承包 (按自然水域划分,通过招标承包给当地村民)

据统计,实行分段承包使得楠溪江水域面积的一半左右有了明确的“产权主人”。这种方法也许对于森林、草原等一类的可再生公共资源而言是一个优良的解决方案。然而,由于楠溪江渔业资源流动性强的特点,这种方法最终也以“竭泽而渔”的后果宣告失败。原因何在?其一,渔业资源流动性所带来的难以隔离各家各户承包区的问题无法解决。渔民如果为了涵养资源,牺牲自己的短期利益,对自己承包段的鱼暂不捕捞的话,由此增加的鱼也不一定会留在自己的承包段里。一场大水、一次异常的天气变化,都会使非定居的鱼流到他人的承包水域。对各承包者来讲,理性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地把自己承包水域的鱼捕光,以免“便宜”了他人。这样甚至导致了对亲鱼、幼鱼也进行掠夺性捕捞,严重影响了楠溪江渔业的繁殖。其二,在楠溪江里,有一些地段因为资源条件较差而无人承包;还有一些地段由于牵涉多个乡镇而难以承包。这些约占楠溪江一半流域的尚未承包的水域就成为管理的薄弱地段,村民们纷纷强占掠夺,资源破坏严重。在这种资源利用方式下,尽管比自由进入状态稍有改善,但楠溪江的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阻止。

(三)第三阶段:1999开始:整体承包阶段

这一阶段中,产权完全归单一主体所有,预期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但是现实状况却远远出乎公司领导者的意料之外。虽然公司拥有法律上的产权,拥有事实产权的却是世世代代在楠溪江边生活的村民们。而公司在没有获得任何执法权利的基础上,为捍卫自己的产权权利付出了极度高昂的成本。即便如此,成效依然甚微。因为公司所面对的不是一个个人,而是团结起来的村民集体。集体对抗中,公司的两位高层领导因此获罪,大大打击了公司主要股东对于公司前景的信心。而村民也在这样的集体对抗中萌生出报复的心态,恶性捕鱼便是最佳证明。

整体承包行动的失败,不仅在于投资者没有对产权保护难度和成本做出正确的估计,以致投标时的理性化程度不够,也在于当地的政府、村委会没有为保护楠溪江的生态资源做出应有的配合工作。当地村民的捕鱼行为实际上已经构成侵权,但这是一个无法控制的因素,毕竟祖祖辈辈都在楠溪江自由捕鱼的经历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想当然的事情。因此,楠溪江三十年来的渔业资源管理变迁总体上都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仍然是产权问题。

三、楠溪江渔业资源的出路

(一)整体承包依然是最优选择;

基于渔业资源特有的流动性特点决定了只有整体承包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楠溪江渔业资源三个阶段的管理变迁证实了放任自由的方式和分段承包方式是没有质的区别的,而整体承包尽管失败,根源不在于整体承包的缺陷,而在于政府、企业和村民没有为此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采用整体承包的方式,可以考虑通过重新投标确定产权分配;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采取村民入股的方式筹集新企业运作所需资金。在村民成为股东后,楠溪江就成为企业和全体村民的共同财产。在股金分红的激励下,楠溪江渔业资源会得到更好的保护。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要规定村民的持股上限。最好按照人人均等的方式入股,这样才能避免部分持股量较少的村民依旧存在的私自捕鱼行为。还有一种可以纳入考虑的方法是由企业同意在每年的捕鱼盈利中固定拿出一定比例补偿给沿江村民,这样的话村民也会为了获得更高的补偿金额而减少恶性捕鱼行为。但后一种方法应该没有前一种好。

(三)政府所应该做的:和企业团结起来;

楠溪江渔业资源的开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单纯的商业行为,它关系到本地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民的长久福利。所以政府应当出面积极保护企业产权,而绝不应当完全靠企业付出艰辛的保护成本。企业毕竟没有执法权利,在遇到侵权事件时,若采取合法手段“自卫”无效时,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利益被侵害后再寻求法律庇护吗?因此,在本文的例子中,出现公司和当地村民的粗暴对抗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这样做却加重了村民的报复心态。最后受到损害的,还是楠溪江,还是当地社会。

参考文献

[1]朱康对,共有资源开发的产权缔约分析温州市楠溪江渔业资源承包的个案研究,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5年00期

[2]茅于轼,对“共有资源开发的产权缔约分析温州市楠溪江渔业资源承包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5年00期

[3]徐光东,谁动了楠溪江的鱼:关于共有资源、产权与制度变迁的几个问题对“共有资源开发的产权缔约分析温州市楠溪江渔业资源承包的个案研究”一文的评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05年00期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休闲渔业概念及我省的休闲渔业资源状况,分析了我省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休闲渔业,在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了一种产业,在我国渔业发达省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我省只有七、八年的 历史 ,是新兴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休闲、娱乐、健身逐渐发展到 旅游 、观光、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实现了渔业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它既充实渔业的内容、扩大渔业发展空间,又能为渔业创造更大的 社会 、生态和 经济 效益。

1休闲渔业的概念

休闲渔业(leisure fishing)一词20世纪80年代首先出现在

4.1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形成品牌

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在经营上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域界限,冲破传统、陈旧的体系,集中 人力 、财力、物力创建品牌。各个地区的资源状况是不同的,各地应该提高认识,合理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因地制宜的建设休闲渔业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 经济 的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如在城市周边的 旅游 风景区利用现有水面资源建成游览、垂钓、休闲、餐饮、住宿、疗养为一体的休闲景区;在离城市较远的水库库区,开展网箱垂钓、驾船、划艇、渔家乐等项目。通过几个高标准、高品位项目的带动,使休闲渔业向着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选择渔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按长、中、短期规划设计上档次、上规模的项目,形成几个集养殖、观赏、垂钓、餐饮、旅游、住宿、疗养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娱乐场所。

4.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增加渔业资金投入

在宏观、微观经济政策方面,政府要将渔业部门的建议置于我省整个经济中去考虑,做好 财政 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鼓励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基金、专项基金、补助基金 。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渔民转移到休闲渔业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凭借渔民自己的积蓄是远远不够的,省财政要对从事休闲渔业的养殖场、渔民给与一定补助,鼓励发展休闲渔业,这将有利于渔民休闲渔业发展。第二,重点扶持几个休闲渔业企业,起示范带头作用。有条件的渔区已经从事休闲渔业,但都感觉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应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4.3提高渔业劳动者素质,加强技术培训

休闲渔业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也是一种新的旅游资源,同其他任何产业一样,休闲渔业需要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要进行渔业知识、 法律 常识、卫生知识、旅游知识、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 教育 和培训,使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 、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对休闲渔业有更多的了解。要推进休闲渔业的发展,保证休闲渔业的质量,就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人力资本 投资 ,加大其技能培训。

4.4解放思想,锐意创新

随着 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越来越显露出不足。休闲渔业必须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要在更大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实行优势互补,以现有的天然资源优势为载体,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在新模式上,既有一般的生产养殖种类,也有一些特殊的养殖种类及一些观赏鱼类,栽培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等,让人们既可观赏,又可以垂钓、买鱼,也可提供一些设施,让大家品尝或者自己动手烹调可口的佳肴,在休闲的过程中体会多种乐趣。

4.5坚持 环境 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发展

休闲渔业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产业。在开发中必须依托生态环境进行,坚持生态平衡、环境的保护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 文化 、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的全过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 社会 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掠夺性地开发渔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从业者及游客要有环保意识,使休闲渔业持续性永久健康地发展。

4.6完善 管理 机制,健全休闲渔业保障体系

休闲渔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游客的人身安全管理、饮食卫生管理、船舶审批手续的管理和船舶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休闲渔业的管理,首先要明确行使休闲渔业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落实管理职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监督管理。同时,对在渔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加以 总结 、引导、推广。各地方发展不平衡,渔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旅游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有关的规定,或参照现有的相关条例,行使管理职能,共同把渔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带动起来。

总之,休闲渔业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这项新产业,有利于解决我省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培育渔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带动全行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渔业改革,推进渔业经济制度的创新和市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发。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必将增强我省渔业实力,提高经济活力,增加渔民财力,使之成为培植我省渔业经济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都市型渔业;休闲渔业;价值分析;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DF4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06-1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在“都市农业”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渔业”的概念,并认为“都市渔业”是“都市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明确首先提出了“都市型渔业”的概念。

所谓都市型渔业,亦可称为“都市型休闲渔业”,是相对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而言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城市居民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节奏感加强,生活压力加大,周末或者工作之余需要寻找一定的方式来缓解生活的压力,放松自己,而大自然的原生态特性正好能够发挥这种功效,因此,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发展生态型服务业,而都市型休闲渔业是一种依托渔业资源、渔业产品与渔业生产空间、渔业经营活动,甚至于渔业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资源等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型自然服务,目的在于实现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作为一种具有自然特性的产业形式,成为了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发展城郊都市型渔业的价值分析

1.1 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作为一种放松的去处,都市型休闲渔业能提供城市居民不用花费过多的旅途即可到达的场所,而且此地环境和谐、空气清新,能够使忙碌的居民走出城市的嘈杂和喧哗,进入农家式的生态生活体验,去除工作和生活中的烦劳和忙碌,使心情放松、舒畅、愉悦,从而,用一种新的姿态踏入工作和生活。

1.2 有利于城郊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美化

城郊给社会的印象一般是棚户区、贫困区的写照,环境脏乱差、社会秩序混乱、社会服务体系残缺等等,或者遍地是工地,农民工集聚地等形象,严重影响了城市周围的环境质量,也给城市的社会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通过选择一定的适宜的地区发展都市型休闲渔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转变此地的社会环境质量。

1.3 有利于城市水产品的供应保障

城市是主要的消费区域,对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很大,对渔业的需求也很高。在城郊发展适量的都市型休闲渔业不仅可实现休闲旅游、愉悦心情的目的,还可以带来一定量的、新鲜的、原生态的水产品供给附近的城市居民的需求,让城市居民吃上放心的、鲜活的鱼类产品。

1.4 有利于城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都市型休闲渔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周边乡村环境的改善,农家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农家旅店环境水平的改善,可以以休闲渔业为中心,形成渔业产业结构链,形成系统的、全方面的城郊生态旅游体系,带动附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2 城郊都市型渔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2.1 政府部门应积极地健全制度,正确引导

政策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导向,发展城郊都市型休闲渔业是关系城市发展规划的产业布局问题,也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需要政府部门设计出完善的管理机构、管理法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保障休闲渔业得以健康顺利的发展。

2.2 加强投入和管理,健全服务体系

产业的发展都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发展配备,发展都市型休闲渔业也不例外,在发展之初也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方便来此享受的旅游者的消费。当然,这可以采取多种融资形式,积极调动社会中大量游资的投资积极性,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2.3 融合地域人文环境和城市发展特色

都市型渔业与一般的渔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区别,它要求在发展渔业中充分的展示都市型的特性,发挥休闲的价值功效,因此,城市在选择发展城郊的都市型休闲渔业时要注意自己的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在这个产业的融汇,使休闲渔业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城市文化的一种诠释、补充或发展,使都市型休闲渔业带有发展的文化底蕴。

2.4 注意品牌形象的宣传,实现企业化运作和管理

作为一种旅游消费的实现形式,在发展城郊都市型休闲渔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形象的宣传、品牌的建立与维护,以做好做大品牌形象为己任,以企业化的运营与管理为实现的方式,使运行和管理制度化、正规化,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带来很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正勇,沈雪达,潘迎捷.上海都市型现代渔业研究[J].生态经济,2007,(4):119-123.

[2] 穆晓.国外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0,(20):91.

[3] 杨子江.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休闲渔业及其发展模式探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5):47-54.

[4] 柴寿生.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5] 张广海.青岛市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初探[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3):347-350.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8篇

Abstract: Marine fishe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s marine economy. However, with the exploitaitn and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overexploitation and overfishing appear in some regions and some species. The conflict between protecting fishery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marine economy arises. Then, how to achiev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marine fishery resources? Guided by sustainabale utilizaiton concept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ng the fishery resources situation in Guangdong,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contermeasures about sustainable utilizaiton of fishery resourses.

关键词: 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Key words: Guangdong;marine fishery resources;sustainable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189-02

0 引言

海洋渔业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广东是海洋大省,广东省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危机:一是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由于开发和利用不当,导致鱼类种群的相对比例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渔业面临消失或变迁的威胁。二是渔业水域环境恶化直接危害着渔业资源。由于入海污染物的增加,海域污染严重,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进一步破坏了广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系统。

1 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

当前,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部分城市将渔业作为其支柱产业。但是,环境的污染,过度的捕捞,严重影响了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1 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陆源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大,海洋自身污染不断增加。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白皮书,珠江口海域已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海洋污染的重点区域。据统计,每年陆源污染物排进珠江口的污水达20×108t,其中80%为生活污水,大流量的船舶通过珠江口排出大量的油水混合物,以及船舶事故的溢油、珠江口的倾废等,造成局部海域环境污染,渔业资源遭到破坏。

1.1.1 陆域污染源排海量不断增加 广东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年年增加,近年来,虽个别城市有所改善,但从总量来看,废水排放量依然居高不下。而且,随着工业废水外排的COD、氨氮、石油类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总量也在进一步上升。

1.1.2 广东省海洋自净能力减弱,局部海域污染严重

①近岸海域氮、磷污染。广东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的面积分别为1800km2、2130km2和3100km2,重污染水域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海域和韩江口。无机氮和磷酸盐超标率较高,在内伶仃海域、外伶仃海域分别超过四类标准。②赤潮发生日益频繁。广东省沿海养殖水域赤潮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发生范围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广东省沿海赤潮主要发生在拓林湾及珠江口至大亚湾一带海域。发生频率较高的水域为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等重要的养殖水域。广东省沿海的赤潮高发海域与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海域和富营养化海域的分布是相一致的。

1.2 过度捕捞,开发无序,人为破坏海洋渔业资源

1.2.1 捕捞强度超过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导致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 广东省海洋捕捞量从2003年到2009年在波动中下降,表面上看,这好像是海洋渔业保护的成果。但是,广东省海洋渔业渔船的变化情况却让我们得出另外一种结果。从2003年到2009年,广东省海洋渔业渔船数量却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这一切都说明了海洋渔业资源的数目在急剧减少。广东省海洋渔船大部分集中于南海北部沿岸和近海渔场捕捞作业,只有少部分渔船季节性的到外海渔场生产,以致南海北部沿岸和近海的渔业资源过度开发。

1.2.2 养殖面积盲目扩大,部分地区已经超过了养殖容量 为了提高养殖产量,广东省扩大了海水养殖面积,养殖产量也从不断增加。但是,一些地方由于缺少规划,盲目扩大养殖面积,放养密度过大,自身污染严重,养殖容量超过了承载能力,影响了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对广东省12个重点海湾养殖容量调查报告显示,沿海港湾大多数都进行网箱养殖鱼类、滩涂护养增殖,已不同程度地超过海湾的养殖容量。

1.3 广东省海洋渔业行业缺乏自律,竞争无序 长期以来,广东省海洋渔业生产和捕捞主要出于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落后阶段。在行业自律管理方面缺乏一个真正能够代表渔民利益的行业协会来协调渔民之间的无序恶性竞争。加之信息咨询服务体系落后,海洋渔业发展存在极强的盲目性,往往形成一哄而上的局面。

2 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安排

目前,广东省应该在坚持和逐步完善现有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产出与投入控制相结合的个人可转让配额(ITQ)制度。

2.1 加快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建立渔获统计、收集和保存制度 当前,广东省要加强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调查评估,尽快建立起以实现生物资源长期持续开发利用为目标的资源变动监测调查体系,对海洋渔业资源量、变化规律以及主要经济种类的最大可持续产量进行科学评估。逐步建立实行TAC及其配额的管理制度。渔业资源的兴衰,管理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科研部门提供的数据、成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2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实施ITQ制度初期会遇到企业和渔民的不理解和抵制。因为ITQ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与以前的方法根本不同,而且实施ITQ制度将会把很多经济效益不佳的渔民从渔业中排挤出来,导致小规模的捕捞作业减少,因为配额可以自由交易,最后配额将被效益好的大企业所控制。所以当他们看到ITQ制度对他们存在潜在威胁时,自然会抵制它。

2.3 完善现有管理措施 进一步完善捕捞许可证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联合船监、港监、工商等部门加大对渔船的管理,消除“三无”渔船,为实施TAC与ITQ制度扫除障碍。

2.4 建议以ITQ制度为主体,其他管理制度为辅的制度结构 在完善现有的捕捞许可证制度、休渔制度的基础上,随着ITQ制度的推进,将以渔业许可制度为主的渔业制度结构,转变为以ITQ制度为主,辅以其他制度的制度结构,加强ITQ制度的核心作用。

3 结论

由于捕捞强度过大、水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及管理滞后等原因,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海洋渔业资源的公共资源性质是其被过度利用的主要原因。海洋渔业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明晰或界定不当,从而使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公共资源的性质。目前海洋渔业资源的各项管理制度各有优缺点。捕捞限额制度尤其是其中的ITQ制度是适应国际渔业管理发展趋势的制度安排。走综合开发之路,才能减轻海洋渔业资源的捕捞强度。

参考文献:

[1]张晓泉.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变迁与变革研究[D].硕士论文,200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编.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1.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陈新军,周应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1,12(21):265-266.

[4]麦贤杰.中国南海海洋渔业[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5]赵海益.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J].中国渔业经济,2003(12):32-3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渔业局编.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08.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7]国家海洋局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选编[C].海洋出版社,2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编.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7.中国海洋出版社,2008.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 分析淮北地区渔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挖掘淮北地区渔业的发展潜力,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发展现状

1.1发展态势良好

近几年,水产养殖规模迅速发展,精养程度逐步提高,名优比重逐步加大,渔业产值大幅度上升,渔业比较效益明显,产业素质有所提升。

1.2结构调整加快

一是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热潮,出现了一大批市场畅销、品种优良、特色鲜明的水产品种,由原来传统的“四大家鱼”发展到鳖、黄鳝、河蟹、鳜鱼、银鱼、黄颡鱼、泥鳅等十几种名优品种。二是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实现了由单一养殖模式向综合高效生态模式调整,目前的养殖主要有渔牧综合配套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庭院养殖、链式养殖等模式,基本上实现单调的水产养殖业与其他产业嫁接。

1.3农民养殖积极性高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资金投入大。一些养殖大户抓住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机遇,争取项目贷款,申请小额信贷和自筹资金投资渔业项目。二是创业意识强。许多渔民看准了水产品市场稳定、增收快的行业特点,奋力创业,表现了强烈的创业精神。三是养殖方法新。变传统的、单一的成鱼养殖向两头延伸,拉长了产业链条,形成了繁育、养殖、销售一条龙生产的格局,创新养殖模式,水库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河沟流水养殖等模式新、生态好、效益高。

1.4发展潜力巨大

淮北地区尽管水域面积较小,但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适中,饵料生物丰富,较适宜渔业及其他水生物生产。

2存在问题

2.1水域滩涂规划质量不高,落实有偏差

该区水域结构零散,工作量大,渔业部门人手不足,经费短缺,规划相对草率。勉强规划后,由于是弱势产业,从上到下认识不够,实实在在的落实下去比较难。

2.2养殖品种老化,养殖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虽然进行了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出现了一批名优品种,但养殖品种还是以传统的鲤、鲫、草、鲢、鳙为主;且保持粗养状态,产量上不去,而这些鱼经济价值低,销售困难,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2.3对优良品种养殖束手束脚,不成规模

很多养殖户对电视、报纸上渔业养殖典范仍持有怀疑态度,想干又怕失败,零星地养一点试着看,利益不太明显。

2.4病虫害体系建设不健全,服务滞后

病虫害防治机构、队伍不完整,测报手段、测报相关制度不完善,测报范围小,测报时间徒短,大大影响了测报准确性,影响了测报质量,误了有效防治时机。

3发展对策

3.1走特色发展之路

3.1.1抓特色品种。一要抓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著品种,占领地方市场;二要抓人们普遍关注的优质品种,如河蟹、虾、鳜鱼、黄颡鱼、?鱼等,迎合消费者心理。

3.1.2抓特色规则。一要发展地方养殖特色,提高养殖积极性;二要发展连片精养带特色,形成网或链状养殖;三要发展渔业休闲观光特色,启动渔业游乐园。

3.1.3抓特色服务。一要通过办培训班、散发资料、解答问题等形式向渔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二要为渔民提供市场需求、市场发展方向等信息。

3.2走品牌营造之路

当地政府要为自己的产品吆喝,营造平台,通过推介会、展销会、交流会等形式扩大知名度,为其正名、冠名。一个优质品种只有有了品牌,才有极大的影响力,才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渔业发展的路子上越走越远,才能推出更多、更好的品牌水产品。

3.3走规模化养殖之路

各地首先要确立主导产品,抓重点,扩大养殖规模,使其形成气候。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司、基地、农户有机地串联起来,才能统一投资,统一开发,统一放养,才能对外产生影响力、对内便于管理,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市场供货,才能壮大某种鱼类、某个品牌,提高其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4走健康养殖之路

国内外市场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注重优质水产品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有机水产品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地渔业部门、生产单位、养殖户要按照《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生产,严把水域内外环境关;加强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做好水生生物病虫害防疫检疫工作;开展对养殖生产、水产苗种、兽药使用、质量监督等重要方面的执法监督管理,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4参考文献

生态渔业论文范文第10篇

睢宁县的观光休闲渔业的发展尚处于萌芽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运动型。是一种养鱼为主、兼营垂钓的常规型、普遍存在的形式,全县约有上百家养殖经营单位。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传统商品鱼养殖基地,在不新增加基础设施或只进行简单改造的情况下,调整渔业养殖结构,兼营垂钓,并以垂钓来增加养殖效益。姚集镇、古邳镇、魏集镇等故黄河岸沿线水产养殖基地几乎个个采用了该种类型。姚集镇第二水产养殖场约30hm2鱼塘,无论是草鱼塘,还是淡水白鲳、罗非鱼塘,垂钓业收入均接近渔业收入的50%。另一类是农村大型养鱼承包户。据统计,全县有80多户渔塘利用节假日对外开放,同时还为垂钓者提供一顿午餐,垂钓者一般早出晚归,既满载而归,又强身健体。

(2)娱乐型。以生态开发、垂钓为主。如高作镇腊元村,距离县城仅10km,于2003年建成的5个鱼塘,刚投产就开放垂钓。除集约经营渔业外,还建有11间猪圈,年出栏3批商品猪,同时饲养火鸡、山鸡、草鸡。堤面定植樱桃、银杏、柿子、日本梨1700余株,目前都已产果。他们在渔塘边每隔10m修一处简单水泥阶梯,供垂钓者操作使用,并备有食堂、休息室、室和停车场,垂钓娱乐,修心养性。

(3)休闲型。以养殖为主,兼营垂钓、旅游、休闲,以增加养殖综合效益。同时以水产品为主食,开发餐饮业和度假村。地处姚集境内的清水畔水库,交通方便,水质清新,亭台楼阁,景色怡人。北与连绵起伏的蛟龙山接壤,东与省重点文物保护区双谷堆和刘楼汉墓群毗邻,相连的石屋寺附近挖掘温泉一处,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上海踏求贸易有限公司已于2005年投资兴建休闲渔业渡假村,项目落成后,可望成为苏北地区休闲渔业的新亮点。

(4)观赏型。全县有十多个单位开展了观赏鱼养殖。李集镇轴山村赵良元于1999年开始饲养金鱼,现有水泥养殖池5000m2,15个品种;邱集镇王硕村张永、庆安镇三闸村袁桂章观赏鱼面积都在4000m2以上。县城区大型天元广场水面、九月广场小桥流水、县城境内围城河都开发了红鲤鱼养殖,既供人们观赏,又对外开放垂钓。文化广场一些经营个体,还购置各类塑质金鱼供儿童模拟垂钓,较好地丰富了儿童文化娱乐和生活。

2发展思路

观光休闲渔业是当前渔业发展新的领域,全方位地开发观光休闲渔业经济,既是我县渔业生产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广大群众增加渔业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对全县观光休闲渔业的调查与思考,笔者认为全县观光休闲渔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围绕“沿河、沿库、围路、围场”的二沿二围四张明片和渔业经济总体规划展开。总体思路是:“突破两大水库重点,渔场布局黄河沿岸,完美城郊服务内涵,装缀天园风景亮点”。为保护垂钓萌芽,弘扬长寿文化,塑就睢宁形象,加快外延开发,振兴地方经济,争当后起之秀,发挥应有作用。

(1)加快水库休闲渔业资源的利用,构建休闲渔业度假框架,将我县逐步构成水上旅游世界。一是以清水畔、庆安水库“两库”为中心,风景区及休闲、餐饮、娱乐设施为内容,采取人工增殖,旅游与自然保护相结合,打造水库“绿色食品”,并结合水库周边地区的治库堤林建设和环库公路规划建设,建造库区生态滨林公园,实现库滨旅游景点的绿化、香化、亮化、彩化,从而绘制一幅“水清林秀、鸟语花香、蟹肥鱼壮、水陆相映”的库上景观和田园风光。以此开发库滨游轮、库钓、浴场和其他游玩娱乐项目,建立睢宁两库“游乐城”和两库“渡假村”。二是以“两汉文化”为开发对象,积极修复古邳八景,开发睢宁一日游旅游线路,开放库心采风、冲浪库岸、采捕体验、野游、野炊等自然风光旅游项目。三是以水鲜为基础,以庆安水库远鸿牌羊方藏鱼为保障,整合资源,强化配套,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沿库水鲜餐饮业。

(2)加快故黄河沿线养殖基地渔业设施的改造,发展集水养殖、水生观赏植物种植、鱼池周边绿化美化及运动型游钓于一体的生态渔业,建设一条睢宁沿河农业观赏带。利用我县基本横向建设的高速路为水产品物流交通纽带,重点强化姚集、魏集、古邳三大商品鱼基地,加大设施改造和建设力度,积极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态养殖技术,并结合路景建设、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从而形成“桃红柳绿鸟儿唱,清水清波鱼儿欢”的沿河或沿路渔业观光带。

(3)加快县城河、天元、九月广场及城郊周围水面观光价值的开发,结合睢宁规划占地133.3hm2的“文化公园”和城区规模建设,以天元广场为中心,辐射庆安、高作、梁集、岚山4个镇发展观赏鱼养殖,早日建立一批集游钓、赏鱼于一体的水族旅游观光场馆。一是继续保护县城及城郊观赏鱼养殖大户的萌芽势头,扶持发展,扩大规模,增加设施,拓展功能,建立观赏水族馆。二是开辟县城河及广场水面资源,以放养瓯江彩鲤、锦鲤、异育银鲫等赏食用的品种为主,实行增值养殖。同时结合精品城市建设和文化景点开发,开发游船、垂钓等观光旅游娱乐服务项目,在城区开辟一条环城水上旅游观光线。

(4)加快游钓场所要素的整合,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提高休闲渔业的附加值。一是要把餐饮业做强做大。规划中的观光休闲渔业场所,都要本着先急后缓、量力而行的原则,为垂钓者提供食宿方便,尤其在饮食方面,要巩固水食文化、研究水食文化、发展水食文化,立足睢宁,面向全国,走出世界。要使睢宁成为“水食文化之乡”。二是要把渔具渔法做强做大。渔业捕捉工具、方法、技巧等也要作为渔业工作者的一个课题作专门探讨。

3发展途径

(1)科学规划。县林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淡水鱼和休闲两大特色,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认真规划,逐步推进,加快我县观光休闲渔业的发展。利用资本转移和招商引资的大好机遇,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故黄河观光线、沿路水库观光点,围绕广场及城郊发展旅游观光面。在规划布局上应把握好三个结合:一要与旅游景点建设相结合;二要与现代化生态渔业相结合;三要与三产服务业相结合。

(2)政策扶持。既然观光休闲渔业是当前水产界一项新意产业,那么就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资金、技术、立项审批、工商税务、土地使用以及其他方方面面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放松发展环境和空间,吸引各类资本介入。

(3)跟踪服务。①信息服务:应为经营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为垂钓者提供无公害及价格合理的垂钓台;②技术服务: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应对广大渔业生产者和休闲娱乐垂钓人员进行渔业基本知识和观赏饲养、垂钓技术要点等方面的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消费兴趣,培养扩大消费群体。

论文关键词观光休闲渔业现状发展思路江苏睢宁

上一篇:社区管理体制范文 下一篇:市场环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