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化范文

时间:2023-03-15 08:03:27

生态绿化

生态绿化范文第1篇

关键字:生态绿化;生态城市;植物群落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在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城市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如目前国际上开始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墙,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利用温室原理和植物、生物技术来处理污水,这种方法是全生物型的,不向大自然排放毒素。

二、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如伦敦中心城区的海德公园、中山市的歧江公园,都是较好的例子。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三、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片面追求“四季常绿”,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花木的植物被随意抛弃和轻易否定。又如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生态效应高的植物,像华南地区的幌伞枫、秋枫、海南蒲桃、野牡丹等优良植物品种乏人问津;而南洋杉、海枣、红刺露兜树等滥用;大王椰、台湾草、黄金榕铺天盖地。由于我们对植物生存环境特性缺乏了解,出现了将一直生活在阴凉环境的罗汉松大树千里迢迢移栽在干热的岗顶上,结果只能是枯萎死亡。在城市绿化中,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增加城市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城市绿地的统计中。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王焘。浅议城市绿化管理趋向[J].中国园林,2002

生态绿化范文第2篇

尽管这几年我国许多油田矿区的建设都注意到了生态建设这一理念,许多大型的国有矿区油田已经开始了自身的绿色改革。中国石油系统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推进矿区绿化美化。全年共投入绿化资金9亿元,新增绿地1400公顷。到2013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油田矿区的生活范围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一,对于生产区域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三点六之多。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还面临许多的问题,油田矿区的绿化改革在很多地方还只是一种构想。尤其是某些偏远地区的小油田私自开采的矿区,私挖乱采依然严重。只看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忘记长久的生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现阶段我国的油田矿区建设还不健全,但是大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绿化方案和绿化机制。可喜的是虽然这种绿色生态还不是很完善,但是每年我国矿区和油田企业对于绿化和环境保护的投入都是在增长的状况下,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相信我国油田矿区建设之路会走的越来越好,矿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就将变成现实。

2对于矿区油田生态建设的要求

不同的油田矿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环境,并且企业的管理理念也不尽相同,对于企业的绿色建设投入也不相同,但是每个企业在绿色建设中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这些要求都有一定的共同性,下文将对矿区油田绿色生态建设要求进行描述。

2.1矿区绿化的植物种类选择不同的矿区有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状况,而且由于矿区油田开采的特殊性,导致其土地的状况不能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上,另外由于种植的面积巨大为了易于管理和生长,植物的选择一般采用抗逆性较强,而且对于周围环境有较强适应性的植物。植物本身需要有对抗干旱、盐碱、pH值、高温等不良条件的忍受能力。另外对粉尘和二氧化硫等腐蚀性气体具有抵挡机能。一般情况下,在油田矿区选择的树种有槐树类、柏树类、华北卫矛、松树类、臭椿、榆树类、连翘、果树一般选择苹果、枣树等。这些植物具备抵挡外界较卑劣情况的本领。

2.2油田矿区各不同区域的绿化要求一般情况下办公区域大多数都处在油田矿区的上风区域,有比较好的环境,并且由于是工作区域,有较多的管线,易于进行绿化。这一区域的绿化一般是组合性且规则式的可以设计一些装饰性作用较强的绿化景观如:花坛。假山、喷泉水池等。这样的绿化一般增添了企业的美感。其次该区域内的绿化设计应该尊重厂区本身的地质条件,进行符合自然规律的安排。依照地形的变化和方便交通的原则栽种植物铺设草坪。生产区域的绿化要求要符合该区域特点,由于生产区是作业的首要区域,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料。所以需要通过绿化将生活区域与办公区域和这部分分离开。宽度较大的隔离带是建设中的特点。隔离带一般情况要达到三十米到五十米的宽度。这一部分需要种植有很高抗性的树木,面向第一污染源,有充分吸收遮挡有害气体的能力;而较高的灌木可以起到一定的遮阴作用。建筑的周围应该有一些乔木、绿色植物篱笆组成植物群落过滤和阻挡有害的气体。道路的绿化是矿区改革的一大重点,这部分区域绿化需要承担隔音降噪、吸收尾气和有害气体、遮阴的同时还要保证交通安全的责任。因此这部分的绿化植被一般是需要选择生长势头较旺、树木形状整齐、树木分叉高度较高、遮阴效果和抗粉尘能力都较强的高大乔木。一般情况和其他道路相同,直接在道路两旁栽种一排至两排的乔木即可。厂区区域的的绿化承担着油田矿区绿化的主要任务,是一个油田矿区的门面工作,这部分的绿化应该是规则式和混合式共同协调作用的区域。厂区到办公区域可以使用比较高大浓密的乔木连接。在周围可以设置比较鲜艳夺目和花圃作为补充,这样可以使整个厂区的自然环境更加优美。为了保持厂区四季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多栽种一些常绿植物,这样也可保证这一区域的可欣赏性。最后,对于油田矿区的废物处理区域是绿化的重点和难点区域。现在这部分区域的处理一般采用先填埋后绿化的方式进行处理。这部分一般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处理。先对废物进行粉碎后进行填埋,在填埋处覆盖土壤,最后在土壤上覆盖植被。要选择抓土能力比较好,同时对于土地营养要求不高、易于成活的植物进行种植。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和条件不同,合理选择绿化的植被和绿化的设计排列规律才能科学合理的建设现代油田矿区的环境。

3油田矿区绿化改革的观点

油田矿区各自的条件和状况都有所区别,比较老的的一些矿区都是传统的建设方式,要加快向绿色生态矿区的转变,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绿化区域、调整绿地建设的覆盖面积、合理厂区规划。而新的油田矿区要在建设时时刻秉承着绿色生态的建设方针、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另外,油田矿区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质,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树种和植被的规划方案,不要选择一些时间持续不长久且只是面子工程的绿化项目。环境的改进和维持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并结合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引进的树种应该适应油田矿区的自身需要,不要盲目跟风引进流行树种。油田矿区的自然条件限制一般比较突出,在种植绿色植被时要合理规划,并选择配套的灌溉设备,不能大量用水,注意节约。多培育一些适合艰苦环境的植物;尽可能削减绿化养护带来的用度。对于油田矿区的绿化要实现系统性长期性的管理,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有些企业近些年来由于资源衰竭和新能源的兴起,效益并不是很好就放弃了对于区域的绿化改革。殊不知其实对于绿化建设的投入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可行之路。

4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以及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相信不久的将来,原来污染严重的油田矿山企业将会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绿色、文明、和谐的园林化油田矿区。在带来资源的同时也让人类用自己的智慧馈赠给自然一份礼物。

生态绿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计时间、数量价格、审计方法

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态公园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各地生态公园建设热情不断高涨。绿化工程作为公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苗木品种数量多,工程造价高。本文结合自身审计实践从审计时间确定、数量价格审计、审计方法创新三个方面对绿化苗木审计进行初步探讨。

一、审计时间的确定

绿化苗木的审计介入时间,一是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进行审计,这样更符合一般合同约定,合同要求苗木的数量规格应该是竣工验收时苗木的数量规格,但审计过后施工单位对于苗木养护往往不到位,对死亡补植的苗木规格、质量往往会以小换大、以次充好。二是养护期满后进行审计,这样可以保证苗木的质量,但一些小型苗木(如桂花、石楠)的规格竣工验收时不达标经过一个养护期可能达到或者超出合同要求。笔者更倾向于养护期结束时进行审计,生态公园涉及大型珍贵苗木较多,部分古树生长周期较长短期不可培育,如因养护不当造成苗木死亡,不仅是经济损失,也是自然资源损失。对部分苗木养护期内再生长的问题,达到或者超出合同要求都应按照合同要求的规格数量计取。当然,施工合同最好明确约定审计介入时间。

二、数量价格审计

生态公园绿化项目往往由于面积大、范围广、形状不规则、品种数量多可能存在重复或漏计。分片分类审计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某生态公园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将工程划分了15个片区,在总平面图上标出每个片区的范围,现场对照放大后的片区图按照先乔木后灌木的顺序逐项清点、丈量,最后按片区汇总工程量,这样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方便复核人员复核。

一些花卉摆放类植物工程成果保存期短,审计时工程现场已撤销,给审计带来困难。对于工程成果保存期短的摆放类植物,应做好签证工作,履行签证程序,画出位置摆放图,保留成果的影像资料,必要时应将工程部位、时间、证明人等信息记录到相关的图片影像资料中。

部分变更的树种价值较高,无行业部门指导价。审计人员应首先审查变更的合理性,是否严格履行变更程序。对于价格较高的苗木应锁定树种原产地异地询价、咨询业内专业人士或参照同时期其他项目相同苗木价格。对于绿化苗木变更造价超过合同总价10%以上的,建议重新招标。

苗木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是生态公园绿化苗木审计中常见的问题。因设计要求规格苗木都有投标价格,对于旱柳、丝绵木等按照干径指标,石楠球、桂花等按照蓬径指标计算价格的苗木,都是四周发散型生长而不是单一方向生长,故按照面积比例下浮确定不达标苗木价格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即苗木投标价乘以(实际苗木干径、蓬径面积与投标要求的规格)比值确定不达标苗木价格。当然,超过一定数额的苗木还是建议重新询价。

树木干径截面示意图

三、创新苗木审计方法

针对影响绿化苗木价格的重要指标数量、品种、规格、形状等要素,审计人员总结出“一标二看三卡”的绿化项目审计经验。“一标”是核实苗木数量时,每数一棵树标记一下数字,这样有助于清点苗木时不会重复z漏,不会多计少计,确保核查苗木数量准确无误;“二看”是查看苗木品种时,查看树种、查看树形,并辨别苗木是实生还是嫁接、枝叶是茂盛还是残枝少叶、是否半死半活,从而确保苗木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 三卡”是测量苗木尺寸时,用卡尺卡杆径、卡篷径、卡高度,确保苗木规格准确。

针对生态公园绿化苗木审计中大量签证,发明“微跟踪”辅助审计。通过对生态公园绿化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进行取证,将现场记录的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资料利用手机客户端实时上传至公共云端,实现现场影像资料的实时上传和异地客户端的实时查阅。

“微跟踪”审计示意图

结语

生态公园绿化苗木审计不仅要关注竣工结算审计,更要做到过程全覆盖。事前,审核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积极参与合同条款的编制。事中,做好跟踪审计工作,重大变更审计现场监督。事后,准确计算工程量严格套用定额,节约政府投资资金。

参考资料:

唐琴 《浅谈绿化审计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门窗》2012年第11期

丁红雨,蒋红波 《绿化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15期

生态绿化范文第4篇

一、引言

坡曾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此语道出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十分崇尚自然,把自然界中的植物、花卉看作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绿化的概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对于植物的装饰十分重视,并且将其运用的淋漓尽致。从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到古朴典雅的私人庭院,都将自然景致完美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绿化在现代城市中的作用以及绿化的形式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绿化设计已逐渐形成为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不仅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进入了各行各业,在商场、餐厅、医院、学校等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发挥着特有的功能。现代绿化设计旨在将绿化科学合理的应用到现代城市化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好的解决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活空间。

二、现代绿化设计的功能

1.维持生态平衡。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据专家预算,城市居民每人至少应有10平方米的森林和30-50平方米的绿地才能使城市达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城市绿化系统不仅能够净化空气、提高空气含氧量,还能起到阻隔噪音,杀菌除尘的作用,被誉为城市“绿肺”,为人类的生存活动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2.美化环境。植物的装饰不同于其它任何装饰品,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不可取代的功效。道路旁四季常青的绿化带,广场上五彩缤纷的花卉,公园中错落有致的假山、池塘,都为现代都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居住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人们带来生机与活力。

3.利用绿化组织空间的形式。人们在利用植物美化和改善环境的同时,还巧妙的将其运用到室内外空间形式的组织中。包括:内外空间的过渡与延伸、空间的提示与指向、空间的限定与分隔以及柔化空间等。植物特有的富有生机的形态与色彩,打破了现代建筑的生硬冷漠,给人以赏心悦目,轻松舒适之感。

三、现代绿化设计的新形式———立体绿化

目前,城市绿化工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和城市用地紧缺。为了推进城市的的健康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也为了解决维持生态平衡与城市现代化发展之间的矛盾,设计师们在不断探索如何在高密度的人居环境中充分合理的利用绿地,改善绿化结构。近年来许多新兴的绿化方式被广泛运用到都市绿化中,如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一系列立体绿化形式,即利用除地面资源以外的其它空间资源进行绿化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人类的绿化空间,为城市绿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经济有效的道路。

1.屋顶绿化。屋顶绿化作为立体绿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其兼顾经济和生态环境双重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性,备受人们青睐。屋顶绿化大致可分为三类:自然绿色屋顶、半人工绿色屋顶和人工绿色屋顶,其中半人工绿色屋顶因其经济适用而被采用较多。在屋顶花园的整体设计中,单纯的美观性和适用性是远远不够的,屋顶绿化不同于地面绿化,它针对的是建筑物的顶部,因此面临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为了保证功能的持久性,绿色屋顶的建造都应遵循以下原则:高质量的材料、专业的设计、科学的施工以及适当的艺术表现。

2.墙体绿化。墙体绿化又叫垂直绿化,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窗台、阳台等处种植高攀藤本植物,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种绿化形式尤其适用于建筑物密度较大,可供绿化用地不多的城市。其优点在于可以减少阳光对建筑物的辐射,降低温度,吸附灰尘,增加空气湿度等。与传统的绿化手段相比,这些新式的绿化形式对科学技术和施工材料的要求较高,在许多发达国家,立体绿化建筑已发展壮大,成为都市人的新宠。立体绿化为建筑物披上了“彩色”的外衣,使建筑与自然完美的融合。通过植物装饰一新的建筑物一改往日的冷漠与枯燥,以新的容貌装点着现代都市。除此之外,绿化还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入了室内空间,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植物盆景、吊兰等常见的室内绿化形式外,许多别具一格的植物装饰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如植物窗帘、植物壁画等,这些极富创意而又新颖别致的绿色装饰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健康与舒适,还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情趣。

四、现代绿化设计的艺术表达

“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这句话对于绿化设计同样适用。绿化设计在发挥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在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着自身的艺术魅力。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及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绿化设计的艺术追求与审美标准也大不相同。中国是公认的“世界园林之母”,中国的园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位置。其艺术特点在于擅用自然山水、植物、人工造境与建筑相结合,营造出诗情画意,富有情趣、情景交融的意境,处处体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相反,西方国家在进行相关设计时,更注重人为的改造,在艺术表达上多用几何构图,具有鲜明严谨的秩序性,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应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对绿化设计艺术性的不断探索中,也对中外传统绿化设计的艺术表达有了新的认识,现代绿化设计在对于艺术性的追求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七个字:“形”、“色”“、味”“、趣”、“意”“、气”“、合”。

1.形形是植物的第一特性,也是人们通过视觉最直接、最容易感受到的,植物特有的曲线、多姿的形态、柔软的质感无不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设计师利用植物灵动而富有生机的形态,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形体特点,结合空间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搭配、组合,以达到最佳的装饰效果,把植物最优美多姿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2.彩是植物最引人注目的特性之一,无论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是五彩斑斓的花卉,都通过自己的色彩语言,展现着自身的活力与魅力。不同的花色,叶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火红的枫叶带给人们热情,粉色的腊梅使人感受到坚毅,一条翠绿的柳枝则预示着盎然的春意。人们在植物色彩的选用上,应该遵循周围环境的整体色调及风格,使其在色彩上形成相互衬托。#p#分页标题#e#

3.味除了视觉上的审美之外,植物还能带给人们嗅觉上的享受。“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青草的芬芳,淡雅的荷香,沁人心脾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植物利用其特有的味道向人们传递着大自然的气息。

4.趣在有关设计的艺术性问题讨论中,“趣味”这一概念与“美”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进行绿化设计时,人们往往十分注重对“趣”的追求。设计中对趣的韵味的把握,往往融入了人文精神,通过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姿态天性,点缀人们的生活空间,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丝情趣。

5.意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是中国园林艺术最为追求和推崇的境界,它追求的是一种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为了营造优雅、深邃的境界,需要注重空间的的渗透和空间层次的变化,讲求虚实结合,合理组织植物与分隔空间,以达到移步易景,景移情动的效果。

6.气绿化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绘画艺术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特别是在对作品气势、气韵的追求上。这里的气势与上文的意境在绿化艺术中的作用可谓相辅相成。轻盈飘逸的柳条给人柔韧之感,挺拔耸立的水杉则象征着正直刚毅,不同的植物对于气势与意境的营造起到不同的作用。

7.合“合”的理念最早源于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里的“合”指的是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应将人的需要,室内外的环境特点,建筑物的风格特点综合考虑,使引入的植物能够很好的融合到人们的居住环境之中,起到调节人与建筑、自然之间的关系,美化环境的效果。此外,“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绿化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不同城市和地域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会有很大差异,而这直接制约着绿化植物的选用和种植方法,毕竟植物作为有生命的设计素材,必须要给其提供适于生存和生长的环境,保证其艺术功能的持久性。同时,绿化设计还应当结合当地的人文特点,创造出更具性格特征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毕竟,艺术的表达没有固定的准则,人的需求赋予了它生命。

五、结语

生态绿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杭钢绿化、污染、植物、生态、效果

中图分类号: S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杭钢所处环境简介

杭钢主业以以“原料供应—炼铁—炼钢—轧钢”连成一条生产线,原料供应主要有物资供应处、焦化厂,供应的原料主要有废钢、铁矿石、硫酸渣、焦炭等,炼铁厂主要负责各种原料提炼至生产生铁的过程,炼钢厂将生铁加工成钢坯,最后轧钢线制成成品出售。不同的分厂,厂房建筑结构和所处环境不同,绿化结构和布局也因地而异。杭钢地处国际风景旅游名城杭州,对自身的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杭钢环境绿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全体职工的工作环境与生活质量。

二、公司环境特征对苗木品种的选择配置的要求

原料厂、焦化厂、炼铁厂的高炉和烧结区域是杭钢污染最重的地方,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和噪音都很严重,杭钢在这些区域多选择一些叶面大且枝叶繁茂的落叶树种,如法国梧桐、构树、喜树、毛白杨等,这类树种抗污染抗噪音能力强,落叶后叶片中沉积的污染物随叶片带走,可实现吸附能力的年年更新。同时,这类树木生长迅速且生命力旺盛,耐贫瘠对土壤要求低,可以在短时期内发挥较好的抗污效果。在落叶的乔木间充分搭配常绿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组成复合结构的混交林,在不同的季节依然可以实现抗污和美化环境的功效。这类树木主要有香樟、法国冬青、花期长的夹竹桃、彩叶苗红花檵木、海桐、阔叶十大功劳、麦冬等,这些植物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它们对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具有吸附尘埃、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的作用,非常适合在钢企冶炼区域种植。

转炉炼钢厂和电炉炼钢厂,这两个厂相对冶炼区域,其环境状况稍好。植物配置上,主要遵循两大原则:(一)、抗性原则。炼钢厂的污染物有炉渣、粉尘、烟尘、CO等,植物需具有抗粉尘、除废气的功能。根据厂区自然环境、炼钢的生产性质、原有绿化基础的差异和特性,选择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转炉炼钢厂内厂房与办公楼间夹杂着建植一片人工生态林,主要的植物品种有意杨、国槐、柿子树、木槿、珊瑚树、大叶黄杨等,地面主要为野生的呈原始自然状态的各类本地地表植物,这种搭配结构对净化空气、隔离噪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改善了办公场所的环境,提高了厂区局部的生态效益,现在,这里还成了松鼠和鸟类的栖息地;炼钢厂房两侧建造的狭长的绿化带,以梧桐和珊瑚树夹杂一些瓜子黄杨做成天然的绿色屏障,有效地隔开了厂房和道路,减少了污染。电炉炼钢厂在冶炼和连铸车间等污染较大的部门外夹杂种植夹竹桃、意杨、水杉等常绿和落叶苗木,吸附粉尘和废气的作用较明显;办公楼区域紧邻厂区主道路,扬尘较多,通过在道路两侧种植香樟、侧柏、云南黄馨等常绿植物,对隔离噪音和抗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有较好的观赏性。占地少又能达到观感强的植物品种,至少能保证一年四季常青、季季有花的绿化效果。转炉炼钢厂在建筑间“见缝插绿”,连片的绿化带通过蒸腾作用有效地降低了厂区的温度,为绿地生存的各类生物提供了避难场所。电炉炼钢厂与320国道相连,客观上也是展示杭钢形象的一个窗口。这里用到的植物主要有:香樟、法国梧桐、女贞、雪松、侧柏、紫叶李、垂丝海棠、瓜子黄杨、凌霄、百慕大草皮等,这些植物抗污能力很强,通过有层次地合理搭配种植,使电炉炼钢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植物饱满、郁郁葱葱。

杭钢的轧钢系统有中型轧钢厂、小型轧钢厂、棒材厂、热轧带钢厂、冷轧带钢厂和高速线材厂,这些区域污染较轻,在植物选择配置上有较大的余地,但有一点不容忽略的是生产过程产生的噪音较大,毗邻道路及居民区的区域需慎重处理。苗木选择上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适地适树原则。杭州的乡土树种主要有香樟、桂花、杜英、银杏、乐昌含笑、玉兰(白玉兰、紫玉兰)、枫杨、广玉兰、黄山栾树、无患子、杨梅、枇杷等,在品种选择上,上述树种都作了优先考虑。(二)、美化环境的原则。轧钢区为杭钢展现绿化成果做了很好的典范。小型轧钢厂的“创业亭”,将红枫、五针松、含笑的分层次错落搭配,形成了绿化景观可赏形、观色、闻味的艺术效果。(三)、分区配置原则。居民区、厂外道路与厂方衔接处,选择阔叶乔木,建造密度高的阔叶林带,既可减少扬尘,亦可降低噪音。紧挨公共道路的中型轧钢厂、热轧带钢厂,毗邻居民区的棒材厂和高速线材厂,都有意在交界处连排密植白杨。

三、前期绿化建设及后期调整优化的思路

为打造绿色杭钢,公司围绕环境整治的目标和标准,结合环境整治和“绿色杭钢工业游”的需要,根据厂区自然环境、生产性质、原有绿化基础的差异和特性,注重乔、灌、花、草的有机结合、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的结合、速生快长树种与常绿珍贵树种相结合、冷季植被与暖季植被相结合,强调生态群落的栽植,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控制各类植物的配置比例、种植密度,营造适宜的绿化特色区域。2000年,杭钢适时作出综合治理厂区环境的重大举措,先后在厂区内拆迁临时住户2053户,拆除违章和临时建筑物约15万平方米,见缝插绿新增绿地面积31万平方米,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企业的环境绿化面貌。按公司总体规划, 2002年12月,杭钢在投入几百万元,经过近九个月的筹备后,推出了“杭钢广场”、“紫金园”、“天祥大道”、“丹心坪”、“钢城问鼎”、“马岭观鹭”、“创业亭”、“越园”和“创业先锋”等九个景区的“绿色杭钢工业游”, “绿色杭钢工业游”的推出及有序运作,这些景点集中展示了杭钢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果,现已逐渐成为杭州一日游的新景点之一,为城北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四、不足及可行性探讨

绿地的效果不佳,往往有很多老大难的原因,但究其根源,多是由于养护不当或不到位所致。所有,要持续的绿化效果,养护。乔木、灌木、草本需区别对待。坚持原位保护思想,充分结合地形,利用现状,正视绿化面临的各种挑战,营建以适生植物和乡土树种为主的近自然的植物群落,减少绿化养护成本,增加乔木占绿化的比例,提高绿化量进而进一步改善厂区环境①。根据办公场所和厂房的整体风格和周围环境,充分考虑景观资源的协调互补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职工的各类爱好及他们对绿化环境的渴望。根据每个厂区的实际情况,妥善协调树木及草坪的美感度。在规划的比例上,以草坪占30%、树木占70%为宜,这种组合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空间感及生态作用②。完善现有的屋顶绿化和墙体垂直绿化,推进绿荫停车场的建设,探索新型的绿化模式(护栏、围墙等能否考虑攀岩植物,厂房、办公楼等阳台、走廊、楼梯等部位的绿化)。在人员管理上,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推进养护各级工作责任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建立正常的养护秩序,提高养护标准和养护质量;(二)建立养护组织方案审查制度层层把关审核;(三)建立竞争制度,质量优先,奖惩分明;(四)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自职责和权利,以使目标得到贯彻落实。

杭钢虽然由自身性质决定在绿化上受到一定限制,但只要遵循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提升绿化的方法,仍能够把植物景观环境建设好,发展好,期待着钢铁生产力的发展能进一步改善钢铁企业的污染现状,让钢铁职工受益,让社会受益。

①、(Garden园林2011年7夏末版:上海市绿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生态绿化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建设宜居宜发展县城为统领,紧紧围绕“城郊森林化、县城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花园化”的绿化目标,坚持“见缝插绿、空地植绿、破硬还绿”的植树绿化原则,通过政府组织、全民共建、统一规划、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绿地布局和功能,以专业绿化工程带动道路绿化、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等工作,加快县城绿化提档升级,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总体目标

1、县城建成区内新增绿化面积8.58万平方米;新栽行道树860株;改造绿地面积1万平方米。

2、公园、街道绿化带补植补种1.5万平方米。

3、创建市级园林化单位3个;市级园林化居住区2个;星级公园(游园)2个。

4、开展绿地认养认建活动,认养绿地面积0.3万平方米。

5、启动四个建制镇创建园林城镇试点工作,带动辐射周边乡村绿化工作。

三、具体任务

(一)专业绿化。新增绿化面积7.29万平方米。

1、涅河景观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

2、八路军文化休闲一条街新增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

3、马牧河滨河公园延伸绿化工程(新汽车站对面)0.74万平方米;

4、太行东街与迎宾街交汇处绿化景观延伸0.15万平方米。

(二)新建(改造)道路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0.55万平方米,新栽行道树540株。

1、学府街延伸段新增绿化面积0.3万平方米,新栽行道树160株;

2、经四路绿化面积0.25万平方米,新栽行道树180株;

3、路新栽行道树70株;

4、泰安巷新栽行道树60株;

5、东盛巷新载行道树70株。

(三)镇周边村庄绿化。新增绿化面积0.55万平方米,新增行道树320株。

1、城关村绿化任务:小区内新增绿化0.2万平方米,城关村级道路两侧绿化带、行道树补植补种;

2、东村绿化任务:小区道路两侧新增绿地面积0.15万平方米,新增行道树120株,小区院内新增绿化面积0.2万平方米;

3、下城村绿化任务:下城村委至和信电厂中间空地栽植风景树100株;

4、上城村绿化任务:上城村进村口东侧栽植风景树40株,上城新建小区对面空地栽植风景树60株。

(四)沿街单位绿化任务。新增绿化面积0.19万平方米。

1、林业局新建家属楼门前新增绿化500平方米;

2、蚕桑中心新建家属楼门前新增绿化面积400平方米;

3、农业局家属院门前新增绿化面积200平方米;

4、原镇中学门前新增绿化面积300平方米;

5、良种场门前新增绿化面积300平方米;

6、中石化加油站三部(高速路连接口处)新增绿化面积200平方米。

(五)创建市级园林化单位、园林化居住区。改造绿地面积1万平方米。

建国大酒店、和信电厂、武乡一中、县供电支公司开展市级园林化单位创建工作,力争3个单位完成创建任务。

阳光小区、惠民小区、太行小区开展园林化居住区创建工作,力争2个居住区完成创建任务。

(六)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化。年竣工的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率必须达到30%以上,包括南泊湾商住小区、太行西街普惠小区、滨河花苑小区、兴隆小区。

(七)启动四个建制镇创建园林城镇试点工作。带动辐射周边乡村绿化工作。洪水、蟠龙、监漳、故城四个中心镇要确定创建省级园林化城镇目标,并积极组织实施,力争完成1个园林化城镇目标。

(八)绿地认养。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积极认养县城公共绿地,为广大县城居民认养绿地带好头,做表率。

四、绿化分工及资金来源

(一)涅河景观公园、文化休闲一条街绿化及县城街道绿化等专业绿化由县园林管理局负责。所需建设资金由县财政予以解决。

(二)机关、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绿化方案,所需资金由单位自行解决。

(三)园林管理局负责牵头县城绿化工作并提供技术指导,各有关企业和居民小区绿化分别由所有企业和开发公司负责,所需费用自筹解决。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县城绿化建设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全县城区绿化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把所承担的绿化任务列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组织,做到专人负责,专项资金投入,确保绿化工作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开辟绿化专栏,及时对全县绿化进度情况、典型事例进行报道。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和舆论监督,让人民群众了解绿化、理解绿化、支持绿化,营造良好的绿化氛围。

(三)严把质量。县城绿化必须严格质量标准,真正做到栽一片、保一片,栽一株、活一株,无论苗木选择、树种选择、施工管理、后期管护等任何环节都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绿化效果。本着“谁栽植,谁管护”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管护责任,对不能履行管护责任导致树木植被毁坏、死亡的企业和门店,由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处罚并责令其恢复原状。沿街机关、事业单位拒不履行管护责任造成树木植被毁坏的,给以通报批评,由单位一把手向县城绿化建设工作领导组说明原因,并无条件予以恢复。

生态绿化范文第7篇

人力资源是一种活的资本,不仅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可以多次开发的再生性,而且还具有自我增值的特点。美国“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曾这样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本身并不是使人贫穷的主要因素,而人的能力和素质却是决定贫富的关键。”据他测算,“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是固定资产的9倍”。罗宾斯与库尔特在他们合著的《管理学》中认为,“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组织的人力资源会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有一项研究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大改善会使其公司价值提升30%之多”。

报人是报业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产,也是其发挥竞争比较优势的重要资源。了解报业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与生态环境状况,不仅是关心关爱报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报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解我国报业从业者从业生态,研究者专门对我国报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09年8至11月的两个多月时间内,调查共收集了关于报业的有效问卷456份,来源于全国29个省、市、区。

报业从业者基本情况

近半报业从业者在晨报、晚报、都市报工作。受访的报人中,在晨报、晚报、都市报工作的从业者最多,占到49%。其次在党报和行业报工作的分别占到26%和20%。另有5%的从业者在其他报工作。

女性报业从业者未顶“半边天”。报业从业者中男女比例为3:1,分别占75%和25%。报业从业者中女性所占比例低于广电媒体4个百分点。

报业从业者年轻化趋势明显,29岁以下从业者占到近半。从业者中年龄在29岁以下的占到44%,30~39岁的占到43%。39岁以下的从业者接近九成。其余年龄在40~49岁和50岁以上的分别占到11%和2%。

近七成从业者有大学本科学历。学历结构呈现高低学历两头小,本科学历中间大的橄榄形。从业者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占到65%,而研究生以上高学历和大专以下低学历分别为11%和24%。其中硕士学历的占10%,博士学历的占1%,大专和高中学历的分别占21%和3%。

九成以上受访者从事采编工作。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分别占到67%和26%,总体达到93%。其余从事广告经营和其他工作的不足一成,分别为4%和3%。

报业从业者身份复杂,正式在编的不足四成。从业者中正式在编的仅占37%,而临时聘用、人事和劳务派遣的人员总体达到56%,分别占到31%、23%和2%。另有7%的人属于其它形式用工。

报业从业者职业稳定性情况

从业年限呈“低龄化”,十年以上的不足两成。从业年限在5年以下的接近一半,占46%,其中3~5年的占26%,1~2年的占23%。职龄在6~10年的占35%。其余从业年限在11~15年和16年以上的分别占10%和6%。

职业流动相对频繁,超过一半的从业者换过“东家”。从业者中没有换过单位,只在1家媒体工作的仅占43%,其余57%的从业者换过“东家”。其中在2~3家媒体工作过的从业者最多,占45%。其余在4~5家媒体和5家以上媒体工作过的分别占10%和2%。

职业稳定性相对较差,超过两成的报业单位经常或较常裁员。调查发现,从不裁员的报社只有11%。而经常和较常裁员的报社达22%,分别占12%和10%。裁员频率一般的报社占29%。其余38%的报社较少裁员。

职业稳定感低,三成以上从业者认为当前工作不稳定或很不稳定。报业从业者中认为当前工作不稳定和很不稳定的人总体占到32%,分别为21%和11%,而认为稳定和很稳定的只有29%,分别为21%和8%。其余39%的从业者认为报业工作的稳定性一般。

近两成从业者有过被裁员的经历。尽管81%的从业者没有被“炒鱿鱼”的经历,但是从业者中有过多次和有过1~2次被裁员经历的人占到19%,分别为2%和17%。考虑到报社从业者中5年以下职龄的占到接近一半,这样的裁员频率相对较高。

报业从业者职业满意度情况

职业满意度相对偏低,三成从业者对目前工作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从业者中对报社工作感到满意和很满意的只有21%,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到30%。其中感到不满意的占20%,感到很不满意的占10%。其余49%的从业者对报社工作的满意度为一般。

对记者社会地位评价适中,六成从业者认为记者社会地位一般。认为记者地位很高和较高的从业者只有23%,分别为22%和1%。而认为记者地位一般的占到61%。其余认为记者地位较低和很低的分别占到9%和7%。总体来看,报业从业者对记者社会地位的评价为中等略高。

超过八成从业者认为工作压力很大或较大。认为报社工作压力很大和较大的从业者分别为39%和43%,总体达到82%。而认为工作压力很小和较小的只有2%,两者各占1%。其余16%的报业从业者认为报社工作压力为一般。

三大主要压力来源:收入低、人际关系复杂与工作不稳定。受访者中认为压力来源最大的一项是“收入低,生活压力大”,占33%。其次是“人际关系复杂,内部竞争压力大”占25%。排在第三位的压力来源是“工作不稳定,职业发展压力大”,占24%。排在第四位的是“自我能力不足,力不从心”,占6%。另有12%的从业者的压力来源为“其他”。

近半从业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仅占四分之一。从业者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到48%。其中,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16%,月收入在1500元至3000元的占32%。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也为数不少,占到27%。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则只有25%。其中,月收入在5000~8000元的占18%,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仅有7%。

收入满意度差,对当前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超过一半。从业者中对收入感到很满意和较满意的只有16%,分别占到1%和15%。而感到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53%,分别为16%和37%。另有31%的从业者对收入满意度的评价为一般。

工作自主性偏低。从业者中认为当前工作自主性很低或较低的超过四成,分别占到15%和27%,而认为较高和很高的不足两成,分别为16%和2%。其余40%的从业者认为当前报业工作者的工作自主性为一般。

竞争程度高,认为当前工作竞争程度很高或较高的超过八成。认为报社工作竞争程度很高和较高的分别占到36%和46%,总体达到82%。而认为报社工作竞争程度较低和很低的有5%,分别占4%和1%。其余13%的从业者对报社工作的竞争程度评价为一般。

职业倦怠指数高,八成以上从业者认为自己的身心状态是比较疲惫或很疲惫。从业者中感到充满活力和较有活力的总体只有8%,分别只有1%和7%,而感到很疲惫和比较疲惫的占到74%,分别为26%和48%。其余18%的从业者对自身疲惫指数的评价为一般。

健康状况“堪忧”,六成以上从业者经常或较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从业者中经常和较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的分别占到32%和30%,总体达到62%。而从不和较少为自己健康状况担心的分别只有2%和4%。另有32%的从业者偶尔会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

职业信心不足,八成以上从业者对于职业抱着边走边看态度。估计自己会在报社一直干到退休的仅为13%,其余87%的从业者对于报社工作大都抱着边走边看态度。其中持大约再干若干年态度的占41%,目前还没拿好主意的占40%,不知道或没想过的占6%。

职业忠诚度低,超过六成从业者表示如果有机会转换工作。62%的从业者表示如果有机会考虑转换到其它行业,而明确表示不会的仅为12%。另有26%的从业者对于如果有机会转换工作是否会转换持待考虑态度。

报业从业者职业保障情况

超时工作严重,每天工作在八小时以内的不足三成,而工作在十小时以上的近四成。从业者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只有29%,其余71%的从业者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其中,每天工作在8~10小时的占35%,在10~12小时的占24%,在12小时以上的占12%。

近三成从业者不能或基本不能享受到“双休”权利。不能和基本不能享受到双休权利的分别占13%和16%,总体达到29%。而完全能和基本能享受到的仅占50%,分别为15%和35%。其余21%的从业者为偶尔能享受。

不能和基本不能享受到法定节假的近两成。从业者中完全能和基本能享受到国庆、五一和春节等法定节假日的占到60%,分别为19%和41%,而基本不能和不能享受的也占到18%,分别为11%和7%。其余22%的从业者为偶尔能享受到。

超过四成从业者从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权利,全部能享受的仅为两成。从没享受到带薪休假权利的从业者占到44%,而全部能享受的只有20%。另有36%的从业者只能部分享受。

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尽如人意。从业者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只有75%,其余四分之一从业者没有与所供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保障程度低。近四成从业者所在单位没有为其上缴“三险一金”,占38%,而上缴“三险一金”的只占从业者总数的62%。

采访设备配备率低。近六成从业者所在单位没有为其提供任何外出采访设备,占58%。配备笔记本电脑、相机、汽车和录音笔的分别只有14%、11%、9%和8%。

近三成从业者所在单位没有为其申领记者证。从业者中持有记者证的占到71%,其余29%的从业者属于“无证经营”。记者证持证率总体偏低,这其中尚不排除一线采访的记者没有证,而不采访的经营管理人员反而因为申领便利却有证的情况。

报业从业者职业安全情况

超过一半从业者在采访中遭遇过辱骂、诋毁。51%从业者在采访中遭遇过辱骂诋毁,40%的从业者自己没有遭遇过但同事遭遇过,自己和同事都没有遭遇过的仅占9%。

六成以上从业者在工作中遭受过恐吓或威胁,其中经常遭受的近一成。在工作中没有遭受过恐吓威胁的只有34%,其余66%的从业者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遭受过恐吓威胁。其中,经常遭受恐吓威胁的占9%,偶尔遭受的占57%。

人身保障程度低,三成以上从业者在工作中遭受过人身攻击。32%的从业者在工作中遭受过人身攻击,55%的从业者自己没有遭遇过但同事遭遇过,自已和同事都没有遭遇过的仅占13%。

近三成从业者因为工作遭遇过法律纠纷。因为工作遭遇过法律纠纷的占29%,自己没遇到过但是同事遇到过的占57%,自己和同事都没有遇到过的只有14%。

外出频繁导致意外伤害频率增加。近两成从业者在工作中因遇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而受过伤,占16%。自己没有遇到过但同事遇到过的占28%,自已和同事都没有遇到过的占56%。

超过一半的从业者认为记者工作最需要法律支持。关于记者最需要哪方面支持问题,回答最多的选项是法律支持,占54%。其次,为19%的从业者认为,政府保护占19%。其余,11%的从业者分别认为需要意外伤害保障体系和专业培养。另外,选择其它途径的占5%。

报业从业者职业培训与发展状况

职业培训率低,超过四成从业者从未或极少参加职业培训。42%的从业者从未有和极少参加职业培训,分别占14%和28%。而经常和较常参加职业培训的只有27%,分别占8%和19%。其余31%从业者只是偶尔参加过培训。

仅有一半从业者参加培训的经费是公费,自费参加职业培训的超过三分之一。51%的从业者参加培训的经费来源是公费,34%的从业者参加培训的经费来源是自费。其余由第三方提供和其它来源的分别占4%和11%。

从业者参加培训的内容与本职工作基本相符。69%的从业者认为培训内容与本职工作相符,但是认为不相符和不清楚的也分别占到14%和17%。

近八成从业者从事新闻工作是因为新闻理想或个人喜好。关于从事新闻工作的动机,38%的从业者认为自己从事新闻工作是出于个人喜好,其次,认为是“实现新闻理想、体现社会责任”的占36%。两者占到总人数的74%。从业动机排在第三位的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占15%。其余认为收入较高和出于其它原因的分别占3%和5%。

超过一半的从业者关于职业发展规划是跳槽或改行。关于职业发展规划,选择改行、跳槽和辞职的接近六成,占到57%,分别为37%、17%和3%。选择维持现状的只有25%。其余选择转岗、出国和其它出路的分别为5%、6%和7%。

报业从业者对当前媒介从业生态的意见看法

认为影响媒介从业生态的三大因素依次是:单位内部制度、宏观体制与上级有关管理部门。17%的从业者认为影响媒介从业生态的主要因素是单位内部制度,16%的认为是宏观管理体制和上级管理部门。其余影响因素依次为单位自我发展压力、内部管理文化、广告公关等外部压力、社会文化意识与其它,分别占12%、11%、10%、8%和1%。

近六成从业者认为当前从业生态对舆论导向有负面影响。57%的从业者认为当前的从业生态对舆论导向有负面影响,认为有正面影响和没有影响的分别占24%和19%。

从调查研究结果来看,当前报人从业生态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正式在编人员比例低,临时聘用人员比例高,从业年限“低龄化”趋势明显;职业稳定性与稳定感差,职业流动频繁,单位裁员率相对较高;工作自主性、职业满意度与收入满意度偏低,工作压力、竞争程度、职业倦怠指数高,健康状况“堪忧”;职业保障程度差,超时工作现象严重,法定休息权利难以保障,劳动合同签订率、“三险一金”上缴率、记者证持证率、采访设备配备率低;职业安全状况堪忧,因为采访工作而遭受人身攻击、辱骂诋毁、法律纠纷与意外伤害频率高;同时,职业培训率、职业信心指数、职业忠诚度以及对当前从业生态评价偏低。总体来看,当前报人从业生态呈“灰色化”趋势,亟须“绿化”。

本文为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我国传媒从业生态变迁与现状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CX09B_084R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生态绿化范文第8篇

关键字:生态小区;绿化设计;思考

1 生态小区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植物的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应该要根据不同的空间来进行,这样植物的配置才会显得比较合理。但是在生态小区的实际绿化中虽然也有花有草,但是却没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很多生态小区的景观在春季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在其他几个季节植物景观就会显得比较单调。

1.2 绿化设计比较单一,缺乏个性

在很多生态小区中人们都觉得他们的住宅环境植物景观没有什么特色,基本上就是种树,单调以及相似的地方比较多,这样就可能会导致那些不经常到小区的人很难分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很多生态小区的绿地就是单一的草坪,没有自身的个性,这样就导致很多小区的植被以及空间布局都是相似的;这样的一种设计方式并没有去对居民的心理需求进行考虑。

1.3 在对绿地进行处理的时候不合适,同时管理维护工作也严重脱节

很多生态小区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建筑垃圾的基础上来进行,树下表面的土层不厚,而且在土层的下面基本上都是建筑垃圾,特别是一些石灰或者水泥的堆积,这样土壤就可能会出现硬结或者渗漏的现象,同时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增加。很多生态小区在竣工验收合格投入使用之后,对绿化没有进行及时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就可能会让绿化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

2 加强生态小区绿化设计的措施

2.1 做好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的检验标准是有绿化的多样性、层次性、立体性和视觉性,所以必须坚持对它们的设计。绿化多样性是指在进行物种种植时,需要保证生物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生态系统的效果。设计的时候除了选择乡土物种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物种,提高植物的多样性。设计的时候可以参照自然生态原理,在居住小区中栽种乔木、灌木和草被植物,这样能有效地体现多层次结构。这种结构在释放固碳、吸收蒸腾、降低灰尘时效率比草坪高很多,同时能提高绿视率。对于绿化植物,可以根据小区地形修剪成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景观,从而增加立体效果,提高空间层次感和情趣。绿色率的大小能左右人们的心情,所以小区应该加强绿化的建设,保证充足的绿色率,提高人们的视觉性,让人们处于舒适的状态。

2.2 做好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逐渐提升,而对于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要求也就变得的更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艺术的影响比较大,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当升华到艺术设计的层面上,才能够让人们真正感受到诗意般的居住环境。对生态小区来说要真正做好景观设计最关键的就是设计的手法以及设计的构思和立意。

2.3 做好使用设计

生态小区的绿化不仅需要满足生态以及景观的要求,同时还需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让居民的使用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要想创造比较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就需要做好相关的实地调查工作,另外还需要从人们的实际需求、行为学以及人体工程学等出发,来做好生态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

2.4 做好节能设计

在进行生态小区绿化建设的时候,不是所有地方栽种的植物物种都一样,这需要根据房屋方位的不同,选择不一样的物种,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绿化的保温、隔热和通风效果。对于住宅的南面,最适合栽种一些落叶树,夏天的时候树叶生长茂盛能遮挡强烈阳光的照射;冬秋季的时候房屋需要阳光的照射,树叶掉了就能很好的让阳光照射到房屋;对于东面、北面、西门就需要栽种一些常绿的物种,在冬天才能很好地阻挡寒风的侵入,夏天能阻挡西晒的阳光。通过这些方式,能很好地为小区住宅做到保温隔热的效果。同时,植物布置结构上一定要合理,这样才能有效保证通风的效果,如与夏季风向一致的种植行列式的植物,这样就能很好地利于房屋的自然通风效果。

3 结语

在生态小区绿化设计中,绿化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需要符合相应的功能设计要求,这样才能满足生态绿化设计的标准。相关部门在对房屋进行验收时,也应该把生态绿化设计作为一个量化的标准,从而有效地促进生态小区绿化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加强生态住宅小区绿化建设的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2(22)

生态绿化范文第9篇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城市绿地不应局限于仅仅作为视觉的欣赏对象,还应满足城市绿化的外在形象美观。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因此,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其思路包括: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在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应被保留、维护或模仿。

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担负着环境净化的重要功能,防止城市污染。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底—廊道—斑块”理论,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的绿网系统。根据城市不同分区的空间异质性,贯通城市内的绿廊结构,其中绿廊穿越外环绿带、楔形绿地和中心区园林绿地,将城市周边的清洁冷湿的空气经过高绿量的森林群落引入城市内部,缓解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在城市的生态绿化工作中,我们应注意城市绿地分布的均匀性和合理性。在目前加快城市绿化步伐的一片呼声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城市新区绿地的开辟,城市中心区绿化、老城区绿化缺乏应有的关注目光,新、老城区绿化建设的“两极分化”也由此而生,“最需要绿的地方反而最缺乏绿色”。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公共绿地在新区与市民聚居的中心区、老城区之间得到合理的分布和平衡的发展。

城市生态设计工艺,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设计和改造城市生产、生活系统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在城市的生态绿化中要应用城市与自然共生原理,广泛使用生态技术。如目前国际上开始推广应用的污水处理墙,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只是利用温室原理和植物、生物技术来处理污水,这种方法是全生物型的,不向大自然排放毒素。另一种生态设计方法是人工社区湖,即在社区内的某个街段设一个这样的湖,既能作为水量存储,更重要的是采用生态技术处理和净化社区废水,并用太阳能来保持池水的温度,经过净化的水可以循环使用。此外,日本科学家发明的生态路灯能吸收道路上汽车排放的各种废气,我国科学家发明的生态水泥能吸收水体中的污染有害物质,这些都是生态技术应用于城市建设、绿化的例子。在城市绿化中大量运用生态技术,既能提高绿化工作的科技含量,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2、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所以,生态绿化应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我们应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保护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修建绿色廊道和暂息地,形成绿色生态网络;增加开放空间和各生物斑块的连接度,减少城市内生物生存、迁移和分布的阻力,给物种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更便利的生境空间。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入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天性要求。城市要尽量保存适应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西方国家常以野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来衡量城市绿地和生态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也有借鉴意义。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半自然”是指人类干扰之前保留自然植被痕迹的地方,但又被人类深刻改变,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如遗留的林地、湿地、草地以及废弃的深坑、水库和人工湿地系统,它们是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量自然生境的丧失。生态公园是模仿自然生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想途径,如伦敦中心城区的海德公园、中山市的歧江公园,都是较好的例子。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与外部大自然断绝联系,但通过划分城市的生态功能区,构建城市的“绿楔”、“绿廊”以及“绿网”,能够恢复城市外部生物基因的正常输入和城市内部生物基因的自然调节。特别是在草地生态、森林生态、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交换关系,不仅要求是水平向的而且应该具备垂直向的承载条件(如自然坡岸、湿地、攀缘面等)。城市在引入自然群落运行机制时,宜划分正常生态区、过渡生态区、变异生态区、半自然区等不同区域,确立各级生态功能区之间、城市生态区之间与外部生态区之间的生境通道和生态走廊,为不同丰度、不同干扰承载力的生物群落之间的基因系统和调节创造条件”。

绿地群落是一个有序而渐进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完善的过程。生态绿化应改变绿化的事后管理和末端管理为源头的管理,改善种植结构,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生态绿化所用植物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利用绿地凋落和绿肥等土壤适应物,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肥的良性循环机制,从而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维护费用。重视绿地水体的建设,为有益昆虫和两栖动物提供适宜生存的环境,形成绿化植物-病虫害-天敌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制约,实现城市绿地植物无公害控制。把握地带性群落和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充分开发利用绿地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被,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物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应用人工顶级群落和动态平衡演替理论,形成具备多个优势物种的不同类型群落交错分布、稳定而优美的城市自然景观。

3、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

城市生态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的植物配置。首先要求我们提高对植物品种的认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同时慎重而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还应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养改良的优良品种。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使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遭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做法,也导致慢长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花木的植物被随意抛弃和轻易否定。又如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良好,生态效应高的植物,像华南地区的幌伞枫、秋枫、海南蒲桃、野牡丹等优良植物品种乏人问津;而南洋杉、海枣、红刺露兜树等滥用;大王椰、台湾草、黄金榕铺天盖地。由于我们对植物生存环境特性缺乏了解,出现了将一直生活在阴凉环境的罗汉松大树千里迢迢移栽在干热的岗顶上,结果只能是枯萎死亡。在城市绿化中,我们应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目前城市绿化中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往往不能真正体现出绿地的生态效益。在统计学上,大片草坪的绿地率很高,但并不见得比大乔木下硬质铺地的绿化形式更符合城市人居的需要。而立体三维绿化能大幅增加城市的三维绿量,降温除污减噪效果显著,却不能纳入城市绿地的统计中。生态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最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群落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连接感;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能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吸附和同化作用,降低城市污染,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应结合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能否体现城市地方特色是绿地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地方特色越强,留给游客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的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生态绿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绿化规划;生态景观效果。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type afforest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greening, reflect city moder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the life of citizens to improve bad border quality,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eople is very important. City planning, must be on the basis of urban ecological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benefi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ad border, maintain and keep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c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create rich ecological landscape effect.

Keywords: urban ecological; Landscape; Greening plan; Ecological landscape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 言

城市生态式绿化是城市绿化的发展方向,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提高市民生活坏境质量,增进市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城市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建立在科学的生态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认真领会生态学原理,把生态效益的创造过程、生态容量的提升过程、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高效和谐运转过程、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过程等自然生态学的规律或过程、通过筑山、理水、构物、绿化等传统手法,以及各种设计技巧,把生命色彩季节变换的规律表达出来。使园林设计的作品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实现自然的“理性回归”。园林设计应该是生态学高效和谐理念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的具体表达,无论是“人化自然还是自然人化”,都将是人与自然的高效和谐生态关系。

一、筑山、理水、构物、绿化等传统手法

“筑山”在现代多学科的交叉作业下,把握住山的生态和谐的脉搏,创造高效和谐的人间“蓬莱”之山。关键是将自然之山“着意”人化,在生态环境容量之内建设基础设施,适当分割空间,使之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生产以及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绝好去处。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在生态学上具有强烈的亲水性。“理水”中有理静和理动两种方式。静水追求的碧波静潭、环城绕屋、倒影成趣、和风细浪,既能够使园林宁静安逸,又能对核心区起安全保护之功用。动水有自然小溪、自然水流、高速喷泉、落差瀑布等类型。园林设计的作品不仅仅为人们提供感官上的艺术享受和舒适的日常生活,还能够通过增加水面调节气候,扬起水花制造水雾,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因此,生态学中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湿度指标、负离子含量指标、平均日极端温度指标、执照系数、水面积比例指标、水体的热容量调节指标、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指标、泵水的能量消耗指标及其成本效益核算指标等,均可以为使用各种园林设计的手法,元素、构件、规模时间、空间组合等操作的规划设计方案提供优劣好坏的科学评价标准。在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地表水循环、两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坏境的建设。

园林设计中大量建设亭、台、楼、阁、水榭、路、桥及园林小品等景观构物和园林建筑物。在基础上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生态容量、生态效益及无废无污高效和谐、合理的能耗、物耗等生态学指标中的评估,并使“物构”的创意更加深化,更加在理性回归自然中增加人类生活、工作、游憩所需要的住、停、观、乐、品、思的点缀、点化之物,通过改造以自然为全景的景区及增加其种植量、形状、颜色、结构及功能的构筑物来表达出来,并希望引起游人的理解、欣赏和共鸣。

随着多科学的新理念,多科技向园林设计的嫁接移植和引进,特别是在生态科学的不断渗透下,传统园林中的“绿化”开始向“绿色化”或“生态化”的新理念转换。即绿化不仅包括传统的花卉树木种植,还包括将生态学中高效和谐、无废无污、循环再生、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筑山、理水、构物、绿化的手法表达出来。植物配置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功能化发展方向,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园林的生态化及生态园林建设已成为园林设计与建设的大趋势,传统的造园构景“因地制宜、顺应自然、山水开合、动静对比、虚实相济、藏露抑扬”的理念和手法如果进一步融合生态学的“绿色”理念,将会使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和新的发展阶段,存在于可持续发展的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中,让人们生活在近自然的环境中,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宜居的生态型。

二、园林绿化对策及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绿化工作的重点是,按照“山、水、园、林、城”

综合配套和“城在林中、园在城中”的要求,着力抓好普遍绿化,采取有效手段,促进绿化上档次,绿化上水平,公共绿地上规模,切实加快老城区绿化改造步伐,抓好城市进出口路、城市防护林与隔离带的建设,加强城区内山体、水体的保护,搞好现有水体的环境整治,有计划、有步骤地快速推进城市绿化工作,尽早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乔灌木和花草合理搭配的绿化体系。

合理进行规划,根据国家绿地规划要求,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改变过去那种用绿化点缀城市,见缝插针、小打小闹的城市绿化模式,着重于整体城市大环境建设和整体规划,在结合大规模市政建设和旧城区改造的同时,同步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设计人员预想绿化工程完成后所要达

成的效果,就必须深刻领会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严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

参考文献

(1)徐敏,姜卫兵.景观生态居住区的环境绿化建设.蓝天园林杂志.2004年.

(2)高黑,倪琪.园林生态理念与手法初探.《华中建筑》. 2005年404期

上一篇:系统科学范文 下一篇:综合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