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0 15:58:01

生态环境设计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1篇

当前在全球社会高度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2015年赴美进修,实地走访调研后,详细介绍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的生态规划、生态牧场、绿色建筑、可持续景观等设计方法,为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总结得出现代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应遵循所在地区的传统生态特色,大力倡导新能源新技术在校园内的发展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遵循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态环境。

关键词:

大学;校园环境;自然生态;绿色设计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波莫那市,该校是所实践技能型的公立大学,创立于1938年。学校占地7900余亩,在校学生23000余名,拥有100余个学科专业。同时该校也是全美七大理工大学之一,全美景观建筑学科排名第三的高校,加州州立大学体系的23所大学之一。2015年夏季,我们有幸来到该校进行访问学习,并被这所学校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深深吸引。这所校园坐落于连绵起伏、绿草如茵的山丘上,宽阔的校园、绿色的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环境都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整体规划遵循自然规律

1938年W•K•Kellogg先生将自己的阿拉伯牧场捐给加州政府,建立了一所新的大学,这就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学校位于洛杉矶地区的东面,在一片连绵起伏的山丘上,学校后来的整体规划都是依靠这片山丘而建。同时校园布置也是开放式的,不设任何围挡设施,校园的每条道路都能连接洛杉矶地区的城市街道。校园的整体规划是座西朝东的布置格局,校园东南面为开阔的平地,是这所大学的教学区域,布置有各类教学楼、各类实验楼、图书馆、大学生生活区、各类体育场馆、停车楼、停车场等主要教学设施。校园西北面为山丘地带,是这所大学的景观区域,布置学校的接待中心、会议培训中心、各类牧场、各类植物种植中心、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等配套设施。整座校园的道路规划结合了所在地区的自然风貌,并加以利用。在校园平坦开阔的教学区内设计了一条可循环的主干道,路面较宽、方便车辆通行;再通过这条主干道延伸设计出各条次干道,路面偏窄、方便行人通行。这样的规划设计体现出人车分离,以人步行为主,并且降低了校园内汽车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师生的出行安全[1]。同时在校园西北面的山丘地带,也依山而建了车辆通行的爬坡道和行人通行的楼梯通道,这样既做到了人车分流,又保护了校园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养殖丰富校园环境

首次进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各类农牧场。主要有牧马场、牧牛场、牧羊场、农作物种植区、花卉植物种植区等。由于学校源自私人捐赠的农场,所以历代办学者都坚持保留这份源于自然的特色区域[2],并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使这些原生态的农牧场转变成学校重要的科研与实践中心。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饲养马匹的阿拉伯牧马中心,这座牧马中心位于学校的东北面,占地面积500余亩。阿拉伯牧马中心设施齐全,包括了340余亩的户外天然牧马场、马驹饲养所、马匹繁殖基地、马匹兽医院、马技表演馆、跑马竞技场和三个谷类仓库。平时在这座牧马中心里,也经常可以看到畜牧专业的大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户外实践锻炼,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的技能。如今阿拉伯牧马中心已经成为美国西海岸的马匹类学科教学、推广、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国际公认先进的饲养和训练马匹的科研基地。另一个就是农作物种植中心,里面包含了蔬菜种植区、瓜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等。它位于学校的东南面,在一片地势平坦开阔的土地上,里面主要种植的是苹果、橙子、西瓜、南瓜、向日葵、玫瑰等农作物。这里也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农学院的课外实践中心,师生们可以在这里锻炼农业类的实践操作技能。由于加州气候十分适合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再经过师生们的精心培育,所以这些农作物都生长得很旺盛。同时这些农作物种植区也美化了校园的自然环境,还给学校师生们带来大量的绿色食物。

三、校园建筑的绿色设计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建筑都是遵循当地的自然环境而建造,设计中对自然的阳光、风、水等加以充分利用来减少其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3]。由于学校所处的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的地震高发区,所以校园内大多数的建筑都不高,层数一般是3至4层,且依山而建。最有特色的是1号至9号教学建筑群,这些教学楼均采用木质建筑结构,能够加强建筑的抗震力。并且每栋建筑都采用逐层递增或逐层递减的方式,随周边地形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自然环境合二为一、融为一体。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大楼,这栋建筑是整座校园里最高的建筑。其顶部耸立着高大的三角形结构十分醒目,象征学校追求卓越、拼搏向上的文化精神。再往里走就是学校的图书馆,该建筑采用了有机形式的组合设计[4],将长方形的主体建筑与三角形的入口门厅建筑相结合,最大限度拓展了图书馆的自然采光区域与室内空间,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为了缓解学校师生的停车问题,在校园内设计建造了一座5层高的停车楼,每层可以停放100余辆汽车,并在每层设置电梯和楼梯通道,方便人们上下楼。这样既解决了师生们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学校的土地资源。

四、可持续性发展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的观赏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但它本质的生态效应往往会被人们忽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景观设计就十分看重本质,希望能够更多地给学校产生有利的生态效应,这里较有特色的是玫瑰花园与再生研究中心。玫瑰花园的历史悠久,当年是W•K•Kellogg农场的一部分。花园位于学校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大楼的正后方,整体设计为圆环型,中间有一座精美的美式凉亭,在花园的各条小路路面上都刻有学校知名校友的名字、就读时间、学习专业等。玫瑰花园不仅景色优美,所种植的大量玫瑰还可以做成茶料来泡茶,有行气活血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制作成化妆品,滋养人们的皮肤。现在玫瑰花园已经成为学校主要的可持续性景观。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位于学校的山丘上,周围都是高低起伏的丘陵,里面主要包含了太阳能电力发电中心、水资源循环利用中心、垃圾回收处理中心等。美国加州的阳光是十分充足的,学校充分利用阳光优势,在中心所有的建筑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来吸收阳光,在平地上修建了水资源回收与进化的池塘,在中心的北角设置了各种垃圾回收处理中心,这些既能为学校提供再生能源,也能净化校园环境。

五、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启示

在当前全球社会高度重视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度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大学校园生态环境设计也不断调整和修正其设计思想和设计目的,关注大学校园设计的环境效益和社会道德观念正逐步形成新的生态理念。通过论述美国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生态环境设计方法及影响,为我国大学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1.坚持传统地区生态特色

校园的生态特色主要体现在自然地形的多样性、绿化种植的广阔性、人文景观的节能性等方面的因素。在进行校园生态设计时,应尽可能恢复原有的自然平衡状态,保护原有的地方生态环境。对于山林、坡地、田野等自然地形,应依山势随地形而布置,校园建设遵循减少人为影响的原则,依据现状地形作适当平整。对于翠绿成阴的树林、绿草如茵的田野应坚持能留不移、能移不伐,使这些绿化植被自然的形成系统,让绿色生态意识充满整座大学校园,同时也能够在校园内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观[5]。在美国加州,众多大学的前身大都是来自私人农场的捐赠,这些学校都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但大多数至今能在校园内保留下农场、牧场、林场等。学校的历任管理者和师生们一道,精心维护这片绿色的土地,因为这里能够见证一座大学的历史与未来。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也有近80年的历史,学校的牧场、农场一直为广大师生提供课外的学习与实践,同时这些农牧场产生的农业产品、畜牧产品也成为学校师生餐桌上的食物来源。现今在大学校园内设置的生态农牧场已经成为美国高校校园的生态特色,既保护了校园内各类生态多样性良好块区的自然风貌,也有利于生态系统向外扩展,使校园内外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

2.鼓励发展新能源新技术

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校园环境建设依托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实现了生态功能的创新。在校园建筑和景观设计中,通过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打造更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既能减低校园的碳排放,也能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能源支持与储备[6]。在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太阳能发电中心、水资源循环中心等新兴能源技术得到了充分运用,为这所拥有两万余名师生、数十座建筑的学校带来了强大的能源储备,学校可以依靠自身的生态设施解决部分的能量供应问题,同时也能降低户外碳排放。对新能源与新技术的大力倡导,并加以运用给学校带来了清新的校园生态环境,提升了师生们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的垃圾处理中心、废弃物回收中心等再生能源项目的投入使用,都有效降低了这座大学校园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学校对周边环境形成超负荷的压力。同时通过废弃物分类回收也能促进资源再生,垃圾焚烧处理也能够为学校提供部分电力。所以,新能源新技术的大力运用要突破传统的校园环境审美观念的局限,将校园的生态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考虑,使大学校园从节能环保向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大力倡导先进生态技术的实验与运用。

3.构建和谐共生校园环境

和谐共生的自然观是指人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共同发展。西方哲学家认为自然世界是“和谐”的,而和谐的世界是由不同的物体构成的。在古希腊人朴素的整体自然观中,和谐自然的世界应体现在多样性之中,“和谐”在希腊文中的本意就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7]。西方社会在20世纪后期兴起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也十分强调自然哲学思想,甚至将目光移向东方,进而认同、赞赏和憧憬东方“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8]。而在美国,1967年设计学家戚克多•巴巴纳克撰写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中,强调设计要认真考虑地球的自然资源使用问题,应该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服务。所以在美国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基础,运用生态学、建筑学、设计学等原理及方法去优化协调人类、建筑、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波莫那城市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内部环境设计会直接影响周围地区乃至整个城市。所以该校的环境设计始终将“和谐共生”的发展观放在首位,并坚持人文校园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学校在建设中尽量利用现有资源,如所在区位、地形地貌、各类植被、农场牧场、新能源新技术、绿色建筑等。这些资源构建形成的校园环境含有丰富的生态关系,反映了十分协调的校园生态平衡,以及随着春夏秋冬不同气候状态而变化的生态景色,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身场所。

六、结语

“崇尚自然、回归田园”是加州波莫那州立理工大学校园生态设计的特色,这所学校也是美国加州众多高校中的一个代表。这些不仅仅只是培育孵化出“硅谷”,同样也拥有生态景色优美的大学校园,每年都能够吸引全世界众多师生前往学习访问。目前在社会高度重视人类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大学校园环境的生态内涵正得到快速的发展,并成为未来大学校园环境设计的重要原则和趋势。

作者:刘波 史青 单位: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浩.适应地域特征的校园生态设计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06(12):55-58.

[2]刘华东,腾华忠,刘新田,等.美国高校的校园规划建设与后勤管理措施[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61-63.

[3]毛琳.美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景观设计探析[J].华中建筑,2015(9):117-120.

[4]张晓燕.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教育,2014(3):192-193.

[5]张健.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美国大学校园规划——以马里兰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14-115.

[6]杨修明,赵辉,陈杰,等.美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技术解析及思考[J].建筑节能,2014(12):17-20.

[7]王进,张宗明.西方道德哲学视阈中的“和谐”理念探微[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65-68.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设计;分析;思考;和谐发展

1引言

人们不好的生活习惯和不良的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进而引发了生态环境被恶性污染,资源浪费造成短缺,而且全球环境污染出现南极冰化和变暖等现象出现,给我们的地球家园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而,我们十分迫切希望对生态环境进行弥补。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需要生态环境的合理设计,设计的过程十分复杂,但效果很明显。生态环境设计的出现能够促进人和环境共同和谐的发展。

2生态环境设计的中心理念

生态设计是一种以健康、环保理念为一体的重要设计特征,是生物一种生活状态的集中体现,目前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从环境生态上讲,为了满足人们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合理的生态规划,保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在以人为中心的情况下,降低成本的造价,合理的避免资源的浪费,通过科学的技术处理方式,采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及设计方法,做到环境无污染,让生态环境设计越来越相对自然、更加生态化,将人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3对于生态环境设计的分析和思考

环境生态性设计主要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在实现人物质及精神生活的同时,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做好生态规划,能够保证在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维持环境空间生态的良性循环。

3.1生态环境设计的主旨思想的分析

3.1.1生态第一的主旨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没有很强的保护意识,因此对于环境的破坏力度比较大。目前来讲生态环境十分的脆弱,很难修复到原来的模样,因而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在生态的建设当中,我们要从一开始的决策规划到设计等等阶段,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全面的控制,才能慢慢修复生态环境。

3.1.2生态环境设计的积极性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我们需要克服一切困难,打消那些消极因素,将设计难点变成亮点,坚定信念,勇于去迎接挑战,从而激发设计的积极性和发挥创新的精神。

3.1.3生态环境设计具有的可操控性生态规划说的是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对实施进控制和指导,使其成果无论是从图形还是数字上都做到一目了然,方便对其的管理。

3.2对生态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

3.2.1健康舒适的设计原则在生态环境设计时,我们主要依据健康、舒适的原则。要采用完全无污染、无伤害的建筑材料,以求保护环境的同时发挥其效益。

3.2.2遵循自然的设计原则过去,人们总想着如何征服自然,所做的一切的活动都在破坏着自然。现在,了解了自然关系与人的微妙的关系,就要正确对待这层关系,适应和顺从它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充分满足人们的所有要求。

3.2.3保留乡土性的设计原则在生态化设计中,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有效的利用当地资源给我们的条件,加上当地人们的生活习俗,充分的保护当地资源的开发。做到基本还原。

3.3生态环境设计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3.3.1引进生态技术及后期维护问题生态技术要求环境美观,生态建筑更需要先进的设备技术,这就导致了需要高昂的费用。还有有些材料要想看到刚开始施工时的效果也是需要长期的维护的,这也是需要高昂的费用的。

3.3.2选择生态材料的问题环境建设时注重的不只是材料的美观程度,在环境破坏的程度上、所选材料的性价比上,优先选用生态材料。

4对环境设计中生态设计的方法

4.1地域性设计的方法

要想充分体现生态设计,还要针对环境本身所带来的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特色,发挥出应有的生态空间设计。不管是从材料、植物还是文化,都给人们带来一场环境与人类的艺术设计盛宴。

4.2资源利用的方法

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可以利用的资源,能够更好的节约成本,我们将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到设计当中,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4.3能源开发的方法

现如今的生态环境设计,除了资源和材料的利用上,还要将平衡能量深化到生态设计中。

5结束语

本篇文章中,作者对生态环境设计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我们不能破坏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要将资源更好的进行保护、合理设计和开发利用,才能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设计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中之,著.生活环境[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99~100.

[2]俞孔坚.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C].为中国而设计———第二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

[3]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周曦,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

[5]黎德化.生态设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3篇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生态结构由“一山一环三核心”组成,“一山”指学校的花山,花山植物为自然植被,自然植物群落交替,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物种丰富,是动植物的栖息地。“一环”指学校的环山道路花山路,花山路连接山前学习区与山后生活区,使用频率高,不仅是校园的主要道路,也是景观大道,漫步于此可欣赏校园优美的风光,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三核心”指山前以新教学楼为中心、包括楼前广场、篮球场、小游园的教学区、以旧教学楼为中心,包括环岛花园、教学楼前公共绿地、校园广场的教学区,及后山包括宿舍区、休憩区的生活区。

二、校园的生态环境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老校园,环境设计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花山作为校园自然植被的保护地,也作为动物的栖息地,应将人为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花山脚下四周作为花山保护缓冲区以减少人为干扰;花山环山路作为廊道设计,道路两边行道树下增加地被植物如箭兰、麦冬、沿阶草、玉簪等,丰富植物景观。在核心区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注重植物景观的自然设计,乔灌草搭配形成自然群落,如香樟+桂花+红花继木、雪松+合欢+草坪等,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2.以人为本

学生和教师是大学校园环境使用的主体,校园环境设计应满足他们的需求。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舒缓学习压力、减少人际争执、避免社会焦虑等消极行为。以人为本要求校园环境设计创作优美的视觉感受,舒适的交往空间。优美的视觉感受体现在丰富美观的植物景观,造型新颖的景观小品等。舒适的交往空间则要注重空间的边界处理、环境的空间导向和环境的视觉层次。

3.系统设计

校园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校园生态环境系统设计体现在校园生态环境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校园内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各个活动空间与整体环境的协调。

4.动态发展

高校校园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校园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循环的动态过程。近期的建筑相对集中和密集,为今后发展留下空间,未来的环境设计应与原有空间恰当衔接,同时避免干扰原有功能区的空间环境。

三、校园生态环境规划模式

1.校园植物生态设计

(1)丰富的植物群落

校园植物生态设计应创造丰富的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应顺应地形的起伏变化,在地形高处种植生长速度较快,冠形优美的高大乔木;地形低洼处种植长势较慢的乔木或小乔木使其形成连绵起伏、有疏密、有闭合的植物空间。植物空间有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开敞空间可用低矮的植物进行围和或半围和。半开敞空间次之,私密空间可用高的植物围和。

(2)创造季相景观

校园植物生态设计还应创造季相景观,使得一年四季有景可赏,四季常绿。如由云南黄馨、桃花、白玉兰、紫玉兰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欢、木槿、荷花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乌桕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雪松等组成的冬季景观。季相景观也体现在植物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时间序列上动态的变化,校园中可种植秋色叶植物、花灌木、花卉,使校园植物景观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3)体现校园文化

校园植物生态设计还应体现校园文化,如用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德,用兰花象征素雅清幽,品格高尚,用的傲雪凌霜象征意志坚定等。带给学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2.校园道路系统规划

完善步行系统,减少汽车尾气、噪音。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在校园入口设置临时停车场,禁止出租车进入校园。增加花道、绿道设计,道路两边设置休息座椅、展示栏等景观小品,创造舒适宜人的道路系统,使道路成为景观廊道,不仅可以休憩、还可以欣赏周围的美丽风景。

3.校园景观小品生态设计

(1)景观小品与植物种植结合

校园景观生态环境设计中可将景观小品与植物种植结合起来,体现生态性,如花架、花钵、带种植池的座椅等,花架上可种植紫藤、凌霄、地锦等攀援植物,形成丰富的林荫空间。校园广场、道路两边、路灯上等都可以放置花钵,花钵内可种植矮牵牛、吊兰、常春藤、三色堇等,为校园环境增加生动的色彩。座椅的种植池中可种植美人蕉、桂花、红花继木、苏铁等植物。景观小品与植物种植结合,不仅丰富景观,也带给人们更多的愉悦体验。

(2)生态材质景观小品

常见的生态材质景观小品有木制、石制,如木质座椅、木质花架、廊架、石桌石椅等。近年来新型生态材质钛质景观小品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钛是银灰色,可氧化着色,也可通过腐蚀处理获得凹凸浮雕的图案、文字等,更富有艺术性和装饰性。花木雕塑指由绿篱、花卉、常绿植物为材料,在花木成长过程中精心编制雕刻修剪而成立体艺术造型。如整形修剪的人物造型、动物造型、拱门等,为生态景观小品设计开辟新途径。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环境设计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生态环境前提下,强调外部空间处理,创造丰富的景观空间、植物空间,满足师生学习、休憩、交往饿需求,塑造校园人文精神,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创建校园景观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4篇

一、生态危机的出现引发起了人们对现代住宅建筑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灾难,引起了世界多种学科领域专家的强烈反响,诸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进来,为克服生态危机献计献策,许多生态理论相继出台。其中“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理论的重大突破。“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苦人民的需要,将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加以限制。

二、现代住宅建筑生态环境设计

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主要分析两方面:气环境设计研究以及光环境设计研究。

1、气环境设计研究

我国的总体建筑布局较多的考虑了生态因素,但是,对环境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气流组织考虑较少。有良好的室内通风的条件的建筑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整体通风组织基础上,对于高层建筑及建筑群体,住宅的相对位置会影响住宅区内的局部大气环流的改变,相对位置设置如果不合理,会促成“冬季恶性风流”的滋生,造成对人们活动的安全问题。

(1)室外气环境系统设计研究

底层架空设计:现代住宅尤其是高层住宅的生态设计可以在住宅地表或群体配合中,形成开放空间,以架空、脱开等方式,给住区创造相对开敞的体系,有利于视野、气环境及人与自然接触界面的改善。

建筑形体设计:立面掏空设计一一即在建筑物中部或者相应位置处,设计一快开洞的空间,使气流可以从中穿过,减少建筑物的阻挡而产生的风压和空气绕流,从而避免“恶性风流”的产生。目前,住宅小区的设计一般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建筑的构造、外形、高度基本相同,忽视了利用建筑物之间的搭配可以改善小区内通风环境的特殊效果一一将住宅错落布局,建筑物的高度不必统一,根据不同的位置,气流移动的规律,使住宅高低错落,从而使气流均匀深入小区内部。

生物气候设计将绿化树木、围墙、防风网、隔断或拱廊等设计用于建筑易产生气流剥离的角落及周围,可起到遮蔽作用。实验证明,围墙的开口部分在小于40%时,对降低风速有利,遮蔽物越长、高度越高则效果越好。树木在住宅建筑的两端向外延伸时,可加强房屋的通风效果,当住宅迎风面的窗前种植树木时,如果树丛把檐口挡住,则会把风引向顶棚。但如果树丛距离外墙有一定距离,那么吹来的风很有可能大部分超过窗户从屋顶穿过。建筑物外表面利用构架、阳台或者线脚的凸凹变化,可以减弱气流的剥离,最大可以达到30%。

(2)室内气环境系统设计研究

通风换气的方法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通风是借助于热压或风压使空气流动,使室内空气进行交换,而不使用机械设备。一般应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不仅节省设备和投资,而且更有利于健康。即使在冬季适当地进行自然通风或者换气,也会防止病毒的传播。在夏季,自然通风则有利于人体发汗,增强自然透风舒适感。

机械通风设计:居室机械通风方式一般结合浴厕通风一起考虑,厨房排油烟机的排风和补风系统一般另外考虑。这种方式居室机械通风的工作流程是新鲜空气从位于起居室的起风口进入室内,污浊的空气从浴厕被抽出。浴厕排风机的排风量除了要满足浴厕本身的换气次数外,还要满足所有负担的客厅和卧室的通风,二者取最大值。居室需要通风时,打开浴厕排风机和居室的进风阀,此时,居室和浴厕处于为负压状态,室外新鲜空气经居室通过门下百叶、门缝流向浴厕,通过排风机排出室内。

2、光环境设计研究

(1)影响室外光环境的因素

建筑物的密度和布局:日照、自然采光对居室意义很大,并且影响居室的小气候,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高楼大厦占据城市的土地面积较少,却能提供较大的生活空间,这对于环节城市用地紧张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楼房密度过大,造成日照和天然采光的不足,这在住宅建筑非常突出。在高纬度地区,因为太阳光线折射,要想获得相同的日照时间,住宅密度必须比低纬度的地区低。如果要求居室冬至日有2h日照,则住宅前后2东楼的检局必须为建筑高度的2.8倍。

室外光污染:噪光是对人体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异地影响和危害的光线,噪光污染主要是白光污染和人工白昼。镜面玻璃建筑物玻璃的反射比阳光照射更猛烈,反射系数达到82%-90%,比毛面砖石类外装饰建筑墙面的反射系数大10倍左右,大大超过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力下降,产生头晕目眩、食欲下降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病症。

(2)室外光环境设计研究

建筑物的设计和布局:建筑物的配置、间距或者形状造成的日影形状是不同的。对于行列式或者组团式的建筑,为了得到充分的日照,必须考虑南北方向的楼间距。对于需要同一日照时间的建筑,由于其纬度的不同,南北方向的相邻楼间距是不同的,纬度越高,需要的楼间距就越大。由于有其他建筑的阻挡,有的地方在一天中都没有日照,这种现象成为终日日影,这样的情况都应该避免。

建筑物周围的阴影和建筑物自身阴影在墙面上的遮蔽情况,与建筑物平面形体、建筑物高度、和建筑朝向有关。正方形状和长方形是最常用的较为简单的形体,最大的优点都是没有永久阴影和自身阴影遮蔽情况;L形形体的建筑会出现终日阴影和建筑自身阴影遮蔽情况,同时,由于L形平面是不对称的,在单一朝向上因转角部分连接在不同方向上的端部,其阴影遮蔽情况也有很大变化,也会出现局部永久阴影区;凹形建筑在南北方向和东西场地没有永久阴影区,但是在各朝向上转角部分的连接方向不同,都有不同程度的自身阴影遮蔽的情况。正方形和长方形体形如果朝向为东南和西南的时,不仅场地上无永久阴影区域,而且全年无终日阴影区和自身遮蔽情况,单从日照来考虑是最好的朝向和体形。

(3)室内光环境设计研究

传统的天然采光设计:顶部采光--顶部采光时,光线自上而下,有利于较为充足与均匀的室外光线,光效果自然宜人,在现代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经常采光,缺点是直射阳光和辐射热问题;侧向采光--根据窗的位置,可分为单向采光和双向采光,以及高侧窗采光。双向采光能够使室内环境获得较为均匀充足的光线,但在很多情况下,受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双向采光。单向采光比较容易实现。采用低窗时,靠窗附近的区域比较明亮,远离窗的区域比较暗,照度的均匀性差。采用高窗,有助于光线射入房间较深的部位,提高照度均匀性。现在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中已开始大量运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大片的玻璃面使整个侧面都成为采光面,把大量天然光引进室内,改善采光效果。

三、现代住宅建筑生态环境的未来前瞻与反思

1、未来前瞻

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类可利用的材料和工具越来越多,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人们对住宅建筑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对住宅建筑的气环境、水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步。

2、建筑生态环境设计的反思

高技术的大量应用存在着弊端,使人的主体性收到限制与异化,而且带有极高的经济负担,所以高技术应该转向适当的技术;片面的强调生态技术是不科学的,建筑更注重与自然,文化,美学的多维融合。

总之,住宅建筑生态环境设计应该在研究人文科学的同时,加强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在探讨艺术的同时,注重技术的运用;学会从生态角度探索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将生态学、文化学、哲学、艺术学、建筑学、环境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Min-Jian,Land application of sewage sludge in china.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97

[2]J-L.Bourgeois and C.Pelos,Spectacular Vernacular:The Adobe Tradition.New York,1993

[3]李俊玲、崔淑钦,我国生态住宅发展途径探索.住宅科技,2002,(8)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期,在这一时期,城镇化必然会伴随到来,并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而加速。贵州省已经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动战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可以预期的趋势。城镇化的发展伴随着大量建筑物的产生,而这些建筑物一旦定型,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消失,不可能改变。因此,在城镇化的初始期就应注意开展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研究,并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强化这一研究,这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贵阳市观山湖区(原金阳)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变成一个宜居的城市。本文拟从新型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角度对观山湖区的建设、发展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出城镇化建设中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方法,探讨城镇化建设中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以期对贵州省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概念

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是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中人居环境、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环境艺术设计。由于城镇化的主体是人,因此在环境设计时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加以考虑,防止见物不见人。由于生态的好坏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环境设计时要强化生态保护的理念。由于城镇化是在一片新的区域拓展或新建一座城市,因此在环境设计时要有区域的概念,要充分考虑区域内各建筑物之间,各自然景观之间的关联性,使之相互协调融合。由于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侧重点在环境设计,因此有别于规划设计,着重研究的是各建筑群之间、各自然景观之间、各单体建筑之间的关系,而对区域间的地块划分、利用不列为研究重点。

二、观山湖区的总体规划

观山湖区的建设是依据原金阳新区总体规划进行的。原金阳新区总体规划的要点如下: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新区南部,占地约73公顷;市级文化中心位于新区中部,占地28公顷;未来的贵阳大学城位于新区西部,占地170公顷;高新科技工业园区位于新区东南部,占地约190公顷。金阳新区是园林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区,是塑造贵阳城市新形象的广阔空间。实施建设区规划人口18万人,用地17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规划人口40万人,用地40平方公里。远景控制区规划人口50万人,用地100平方公里。

观山湖区的总体规划体现出如下特点:1.渐进性原则。将金阳新区建设分为“实施建设区”、“规划控制区”、“远景控制区”三个主要阶段,分步建设,分步实施。2.便民理念。将市级行政中心整体搬迁到新区,有利于新区居民办事,也有利于新区人口的聚集。3.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理念。在六个功能区中考虑了教育科研区、体育运动区、文化娱乐区。具体考虑了贵阳大学城、市级体育中心、市级文化中心等。4.生态环保理念。把“绿”作为新区的主题,考虑了“城市防护林带”和公共绿地的建设。新区排污考虑了污水处理系统及雨污分流排水系统。5.产业支撑。专门考虑了“高新科技工业园区”的建设。

三、观山湖区现状分析研究

1.观山湖区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优点及特征。多留自然生态,不造人为景观。保留原金华湖,提升改造为观山湖公园;保留白鹭湖,使之成为高新工业园区的一个自然景观;保留喀斯特地貌特征突出的石林,提升改造为贵州喀斯特地质公园。绿意盎然。保留了福华园松林群,拓宽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多数住宅区绿化率比较高。各建筑群之间留下较宽的空间,既有利于显山见绿,又有利于空气的流动,减少雾霾产生的几率。人性化元素增加。专门开辟了塑胶跑道、自行车道。

2.观山湖区人居生态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单个建筑群的单体建筑密度较大,容积率较高;建筑缺乏地方元素;原住民安置时考虑谋生不够。

3.对观山湖区人居生态环境设计存在问题的研究。北京西路后期改造,主要是由于入住人口的增加带来了车辆的增加,加上从北京西路进入世纪城的小区道路突然收窄,形成瓶颈,从而造成道路拥堵。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城区道路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道路两旁居民的数量,在车辆易拥堵路段要考虑下拉槽的设计。同时,进入小区的道路要与主干道和进入小区的车辆相匹配,不能单纯为节省资金而把进入小区的道路修窄。

“单个建筑群的单体建筑密度较大,容积率较高”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商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而加大单体建筑密度,同时,政府在新区建设初期限于建设资金匮乏,会在一定程度上默许开发商加大单体建筑密度,提高容积率。由此得出的启示是:不仅在各个建筑群之间,单体建筑之间的密度也应该严格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这样才有利于人居。

建筑缺乏地方元素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除了政府的主导,本土设计师设计水平的提高,本土设计师对本地历史人文、地域特征、民族特点的了解及其在设计中的巧妙应用也是需要加强的。

城镇化是将农民变为城市居民,农民一旦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其生计就成为首要的大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仅是政府要高度重视,设计师也应高度重视。阳关小区马路市场的出现,在于当初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生计。从阳关小区所处的位置来看,处于高新工业园内,与高新工业园的厂区相距不远。这样的设计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设计师考虑了农民就近招工进厂就业的问题,但是设计师忽略了高新工业园的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一般农民是不可能进入高新企业的。有鉴于此,在城镇化过程中设计农民居住小区时应将其设计在商业区、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园区附近,以利于由农民转化而来的新市民的就业。

四、城镇化人居生态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1、设计结合自然。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最好体现,人类必须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将景观设计与自然结合起来。设计结合自然应该注意为景观设计突破筑山、理水、花木种植及小品建筑设计的传统技艺范畴。生态之美包括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等,这是一种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

2、绿色空间设计。绿色空间设计就是在住区范围内种植各种植物,营造良好的住区环境,美化住区面貌,绿色植物的采用不仅是利用其观赏特性进行美化装扮和创造丰富的文化、感情氛围,同时绿色空间最为重要的还是它的生态服务功能。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公建庭园、住区防护隔离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化等。在确定绿地面积时,应从碳循环和氧平衡的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角度进行总量控制。

3、住宅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如何最大化地实现住宅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这一问题是在人居环境建设的起始阶段,即规划中就应当充分考虑并加以重视。实现住宅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应从土地的规划入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微观的个人住宅建设,都应该做好严格而科学的控制。而且,实现住宅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应当成为人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一条轴线,贯穿建设过程的始终。

4、区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从人文的角度做好相关规划,切忌在建设中破坏,在发展中迷失。对于已有的民俗、风情等应加以重视,并且要把这些要素合理地融入到城市规划中去,在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得以体现。最终,通过这些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传统等要素的融入,体现城市规划中的人本理念和人文关怀。

随着城镇化进程中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也在逐渐向人性、人文、科学、合理、和谐的方向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可见,随着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在未来的人居环境建设中将会进一步体现人性化设计、突出中国文化特色、沟通历史和现代、融入自然、融入可持续理念。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要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高度重视人居环境问题。在人居建设上,有效探索节能建筑、绿色住宅、低碳人居环境等先进而科学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

[2]罗敏.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特色景观建设与生态人居环境[J].四川建筑,2005,(9)

[3]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6)

[4]张小溪,武星宽.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5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态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

居住小区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而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已经成为小区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小区环境设计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进行,着重注意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环境设计的新思路。

一、生态设计

1.提高绿地覆盖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小区建立自然生态系统,要求小区提高绿地面积,绿色植物成为生态系统发展的基础。

时下大部分居住区都多少存在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导致绿地面积很少。因此强调在提高绿地面积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如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等的比例关系,减少水石造景,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2.提高居住小区绿化多层次性

改善植被的空间分布状况,增强植物空间层次是提高绿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运用生态园林原理,设计多层结构,乔木下加栽耐荫的灌木和地被植物,构成复层混交的人工植物群落以得到最大的视觉层次效果。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园林体系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的无公害无污染形态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须氧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加大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4.绿色生态设计中的意境创造

绿色植物是绿色生态系统的根源,也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景观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他们都只能成为绿色植物的陪衬,因为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同时它还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

利用植物的姿态,松象征坚强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气概;竹象征“虚心有节”;梅象征不屈不挠、英勇坚贞的品质;柳象征强健灵活,适应环境的优点。

利用植物的色彩,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枫象征不怕艰难困苦,晚秋更红。利用沁馨的芳香,桂花:甜香;梅花:暗香;荷花:清香。

利用植物的名称,合欢:合家欢乐;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迎春:象征欣欣向荣,大地回春。

二、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在生态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将环境设计具体化,它也是实现绿色生态环境设计的根本。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景观设计,好的景观设计俨然已经能够成为各个房地产开发商售卖小区的活招牌,有一定特色的小区往往在景观设计上都非常有代表性,如住宅景观中的日本园林的枯山水、苏州园林的移步换景等都是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作品。

1.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内公园:主要设置应包括花木、草坪、水面、凉亭、雕塑、健身休憩设施、停车场和铺装地面等,各项设施不宜过多,功能分布应尽量按区划分;园内布局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和清晰的浏览路线;最小用地不得少于1公顷。

小游园:主要设置应包括花木、草坪、健身休憩设施和铺装地面等;园内布局要有一定的功能划分;最小面积不能小于0.4 公顷。

组团绿地:主要应设置花木、草坪、桌椅等,面积不应小于0.04顷。在设计风格上,绿地内部应协调统一,也要尽可能与城市绿化规划协调统一。同时应根据居住区的规划,因地制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并适当保留和规划改造范围内已有的树木和绿地。

2.设计要点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在内容设置上要健全,应注意方便居民前往,并尽可能和公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结合。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平面布局设计与立面设计两个方面。

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在划分上可分为规则式和均衡自由式。规则式即有明显的主轴线、对称或不对称,或者呈规则的几何图形;均衡式则布局灵活,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由分区,但在总体上要给人一种均衡合理的感觉,自由活泼但又不失严谨。平面设计中要注重色彩的处理,绿地虽然要以“绿”为主,但也不能太单一,可利用有色植物如红叶小波、金叶女贞等或成片草花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

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同时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3.居住区休憩空间

公共休憩环境是整个小区景观设计的焦点,往往能够体现一个小区的人文氛围,它可成为人们休闲聚会、娱乐和活动的场所。这些设施是否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要从规划设计角度,分析住区小尺度休憩空间的适用性。居住小区内部的大量日常休憩活动主要是居民的散步、逗留、观望、交谈等活动,多数都与室外公共休憩空间中的可坐设施有关,居住区休憩环境中可坐设施以及可以吸引人们驻足的小尺度空间,如台阶、矮墙、花台,都可结合周围的绿色景观进行设计。一种基本的布置模式是在道路一侧的凹入空间,或较大空间周边与连通的“龛”状小空间,这种布置能有效减少公共空间可能对座位的干扰,也避免座位区隔绝于公共空间之外。多种形式的布局形式在整个景观设计的分布中已经成为了设计的亮点,同时很多设计师对于户外座椅的设计也已经成为了一件艺术作品,展现小区人文特色的同时兼顾实用性,深得人心。

三、综述

绿色生态环境设计将是未来几十年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绿化面积、建立小区生态系统对于环境设计有着非凡的意义。而景观设计是居住小区人文精神及绿化实用性的集中体现,只有将绿色生态环境设计贯穿于景观设计之中才能更好地为人们生活提供舒适、安逸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武勇,黄o,刘青等.居住区规划[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4

[2]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0

[3]陈六汀,梁梅.景观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69―70[23]

[4]王秀华.现代景观环境基本属性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生态环境设计;景观设计

1 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设计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基础必须是城市生态系统,即通过获取城市生态效益,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提高现代城市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基于此,现代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就把基于生态学原理的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作为该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就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展开讨论。

1.1 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绿视率和绿地率

就现代住宅小区而言,建筑物、道路、硬质广场等不透水部分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反之绿地面积占据的比例极少,由此可见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配置好山石、植物、道路间、建筑物与水体间等诸多要素的比例关系,同时突出植物造景,以此提高住宅小区的绿视率和绿地率。此外,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认识到嵌草石板铺路优于纯石板铺路;攀缓植物景墙的生态效益优于单纯漏空景墙;花架的绿视率优于亭榭。

1.2 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叶面面积系数

所谓叶面面积系数,它是叶面面积总数与单位绿地面积的比值。研究证实,园林绿地领域的能源率数量与物流数量对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园林绿地的绿化水平完全可以通过改善植被空间分布状况来提高。此外,基于生态园林原理的多层次人工植物结构要求把地被植物和灌木加栽到乔木丛内,由此形成人工植物群落,进而增加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叶面积总和。

2 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

结合生态园林原理可知,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应该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方面,即住宅小区的景观效果和住宅小区的绿地使用功能。

2.1 意境创新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意境创新通常把植被作为主要素材,同时通过植物、山水/石、道路、建筑小品等素材体现出来。无可否认,基于园林植物的意境更具生态效果和优越性,究其原因为园林植物的姿态更优美、色彩更绚烂、芳香更宜人、名称更具意境,同时园林植物皆为富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基于此,生态园林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园林植被的独特个性,以便使园林植被优越性得到最大化发挥,进而为现代住宅小区营造一个更具意境和生命力的生态园林。

2.2 植物配置

2.2.1 空间处理。住宅小区的绿地面积主要分布在中心绿地和建筑物的四周,其中建筑物四周绿地的布局多以行列式分布,而狭长空间更能体现出此类分布形式。基于此,生态园林设计人员完全可以运用植物不同的组合形式来打破传统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僵化空间,进而营造出一个和谐且极富生命力的空间(见图1)。

2.2.2 线条处理。现代住宅小区绿地的线条多为平行直线,那么住宅小区植物配置完全可以充分运用林冠线的起伏变化和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以此实现平行线与曲线的完美结合,如结合花灌木枝密、矮小、叶茂等特点密栽迎春、金钟花等花灌木,由此构成曲线条。林冠线起伏变化的常用手段为利用龙柏、水杉等尖塔形植物的起伏变化曲线来进行植物配置。

2.2.3 季相变化。住宅小区的植物配置理应具有一定的季相变化,且能做到与居住者生活规律同步,由此体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独特景象。基于此,较能体现季相变化的植物配置如下:春季为樱花(主)+玉兰(次);夏季为夏日红(主)+棣棠(次);秋季为石榴(主)+两株红枫或柿子树(次);冬季为腊梅、云杉(主)+红端木(次)。总体而言,住宅小区属四季园,其季相变化设计方案可以为:大叶黄杨与云杉互衬(主)+富有季节性的花卉树木(次)。研究证实,该景观设计方案非常符合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对人居环境的要求。

3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住宅小区绿化规划的绿视率、绿地率、叶面面积系数3个方面讨论了生态环境设计问题;从意境创新、植物配置两个方面讨论了景观设计问题。总体而言,住宅小气绿化规划设计的生态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直接关乎到现代居民的人居环境的质量,则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永红.浅谈住宅小区绿化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J].科技视界,2012(27)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自然;资源;环境;生态学;城市绿地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8-0188-03

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的爆发,再到21世纪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国家经济的水平。人们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环境下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西方就有一些学家提出,“公有资源的悲剧”,“地球逐步老年化”。而“地球资源极限”的提出,更警示了人类生存环境存在的危机。这些观点的提出并不是危言耸听,根据世界上各大权威环境保护机构采集的数据资料显示,自然界的资源正在逐年递减,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也在逐年下降。各个国家领导人,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等专业人士开始认识到栽种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舒适的自然环境更能解决城市热岛效应。这些都是人们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之下,“设计尊重自然”的理念受到推崇,产生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设计。重庆实施绿色战略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把握和预判,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森林重庆”既是反映百姓需求的民心工程,同时也是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更是充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工程。全市新增城市绿地8.5万亩,其中主城区人均公共绿地由9.9平方米增加到11.69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由32.9%提高到34.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6%。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在新一轮的扩城中,50%的地将作为绿地。在老城区的拆迁中,一半的地用来建绿地和绿化广场。新成立的两江新区将拉开森林两江大幕。重庆将因此彻底地改变“大火炉”的面貌,变成一座绿城。

一、生态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的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根据生态设计先驱西姆.范.德.莱恩和斯图亚特.考恩对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生物多样性,最少地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师对有害物质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师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针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

二、生态设计原理

以上述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并结合约翰.莱尔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罗伯特.萨尔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和视觉生态原理,以及生态城市原理,结合合川人民公园的设计,试阐述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公园作为城区中的一块大型绿地,其占地面积达到8公顷,绿地平面呈椭圆形,地域完整,园内所属的及纯阳山为城区制高点,近观合川市街、远眺江山胜景,公园内植被繁茂、景点毗邻、设施齐备。且公园内有多种景观类型,包括阔叶林、针叶林、竹林和灌丛等植物景观,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明代观音像、张家花园及国立二中旧址等人文景观。丰富的景观类型使公园在城市休闲场所中更显特色,更吸引人们到此娱乐休憩。

(一)尊重大自然,了解地方性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常会有描述地方之美的佳作,如柳永的《望海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把中国古代的城市景观和乡村风貌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当时的人们在所居住之地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深刻体会,通过对自然的逐步了解,与自然相辅相成的人们主观与客观的创造设计的表达。也就是说,设计应植根于所在的环境、场所。对于任何一个设计,设计师首先需要考虑,我们在什么地方做设计?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我们能够做什么设计?设计师切记勿通过改变自然环境来创作。破坏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

“设计”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和自然因素。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成百上千年的实践经验,他们发现了其生活的环境下如何获得日常生活所需,包括水、食物、能源、药物等等,甚至是思想寄托和精神生活。在我们的生存空间下的花草树木,鸟语花香都是有其特定含意的,是被赋予自然精神的。它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当地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设计要与特定自然环境相结合,不应该为了设计而背离自然规律。合川人民公园,原址是张家花园及国立二中旧址,从1938年到1945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转移他省的简短却光辉的历程。国立二中虽然已搬迁,但从自然遗留元素来看,其场地上有水体资源,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完整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来看,场地上有张家花园时留下的花园式休憩长廊,古色古香的凉亭建筑和国立二中时校舍改建的建筑群落。正是这些建筑和植物渲染了如今公园内的历史人文气息和自然环境氛围。

(二)保护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资源

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改观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对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合理的利用方式而不是肆意浪费。生态设计强调要保护资源,减少能源使用,按照自然规律对原有资源进行合理改造,进行再利用。

利用废弃的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设计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合川人民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没有把旧建筑彻底拆除,而是利用原有的长廊、凉亭、雕塑、校舍、荷塘等,设计成一个开放式的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原有场地的“设计”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的价值审美取向等,从艺术不断发展的角度来讲,还需加以提炼,与当代人的生存环境需求找到更为切合的接入点。所以,必须对原有设计和场地进行修饰和再创造。通过吸收精华与去除糟粕的改造设计,在原有“设计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合理构思,并创造新的符合时代特征和新自然条件的景观设计,其目的是能更加以艺术手法还原再现原址的景观设计意义,更生动形象地讲述那片土地的历史故事。同时,更切实际地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人民公园中几个明显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荷塘的利用和改造,使纯粹的观赏性荷塘化为游船观光的静距离休闲场所;原有的校舍改造成历史博物馆,按楼层分区展示当时国立中学的办学特点和发展演化进程;在原有的英雄纪念碑群落处,增设观光摩天轮,利用公园类最高地势,将公园全景尽收眼底等。新景点与旧景点相互叠加整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结合,以自然美为基础,表达了人类的心灵美和对生活的进取。

(三)发挥自然功用,享受自然服务

“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生不息,不知疲倦,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减缓洪灾和旱灾的危害;局部调节气候;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当然要充分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优质服务,必须以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前提。

自然系统是海纳百川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层含意: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保持稳定它的平衡,“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延续设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在合川人民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大量的乡土植物以及发育良好的植被带得到保护,植物类型多样,包括木木棉、大叶榕、细叶榕、荷木、银桦、大叶相思、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湿地松、罗汉松、马尾松等三十多种植物,为野生禽类创造了舒适优美的栖居环境。

(四)显露自然之美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之美越来越远,许多自然元素和天然景观隐形于世,“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的大师设计作品是不能代替自然之美的,游离在自然元素之外的作品是不具备生命力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过故人庄》中的诗句,让人们深刻体会到自然美、人物美、社会美、艺术美,那时的社会中没有摩天大厦,没有高级轿车等现代工业产品,可是符合自然界的元素就是对美的直接表达。当然社会是在进步发展的,为了生活质量的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出现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但是过度的污染自然、破坏自然,我们的生活环境势必会遭受破坏,吸的是二氧化碳,而非清新的氧气,那人们还怎么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一切便利,所以科技之美不能游离于自然之美。四季变化时的气温都一样,那纺织业还会兴旺吗,随即而来的蝴蝶效应,只能带给世界经济的死气沉沉。

合川人民公园的环山溪流和原始树木生态保护设计,直观地合理地向人们展现了自然生态过程。公园内从山而下的溪流注入各个地势的小湖泊,因地质土壤的特点,在多雨季节,有可能发生小型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对这些自然界的不稳定因素,设计师在各湖泊周围种植相应的植物群落,固沙凝土,修堤建坝、开渠引流,较好地实现了蓄水量在增大时,降低山洪、泥石流爆发带来的危害。在湖泊内,养殖各类适宜本地水质的鱼类和水际植物,清除巴西龟带来的外族动物破坏生态的不稳定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公园类水际群落的不断丰富和成熟,生物多样性呈不断提高的势头,人工美融入到自然美中,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势。

三、结语

在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工业化造成的环境危机正在吞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他们开始唤醒依然沉睡在工业时代富足美梦中的人们。在这样的背下,生态设计的念应运而生,并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生态理念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人归根结底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一切利益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否则必遭自然的惩罚。用“以自然为中心”取代“以人为中心”,可能与我们的局部利益和暂时利益有所矛盾,但从人类的群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看,是有利的,也是必须的。

生态设计的本质意义在于,把生态理念贯穿到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设计之中,帮助人们认识到环境危机的紧迫性,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把征服自然的野心转变为顺应自然的智慧,这种认识上的转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们的日常行为。生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自觉养成了环保、节约的良好习惯,而不是被法律法规所强制,普遍形成生态的生活方式。

合川人民公园注释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考查设计地点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此为前提,在合理利用这些自然元素的条件下,着手设计项目,保留自然带给人类的美。让人类更好地在自然环境中享受绿色环保科技,进入低碳生活,在当今乃至今后的设计理念中都应遵循为自然生态而设计,不应设计而改变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坚持绿色环保的生命周期性设计路线。由此可见:2008年,重庆市市委、市政府秉持“生态立市,绿色兴政”的理念,提出了建设“森林重庆”的战略决策,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意义深远、影响广泛。

参考文献:

[1]唐东芹,博德亮.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地关系的探讨[J].中国园林,1999.

[2]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俞孔坚、孙鹏、王志芳 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封云.公园绿地规划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9篇

一、环境设计及生态理念的概念

(一)环境设计的概念

环境设计,又叫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室内、园林、建筑、城市设计过程中,综合应用美学、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力学、光学、建筑学等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施工对象环境方案的开发与设计行为及其过程。

(二)生态理念的概念

生态理念是指在进行一项设计或开展一各项目时,既要确保设计对象和设施的功能正常,又要积极遵循自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降低设计方案实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健康和谐发展。生态理念具有高效性、持续性、多样性、循环性等特征。

二、环境设计中应用生态理念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指导原则

在环境设计过程中,要在科学理论和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合理地利用先进技术和高科技材料为环境设计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资源的浪费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艺术设计与参与原则

生态环境是许多要素和条件构成的综合整体,进行环境设计过程中要采用艺术性的思想和眼光去进行构思和设计,使得设计出的作品符合环境要求,又符合技术审美标准。

(三)尊重自然原则

环境设计中,要积极把握和尊重大自然自我维护、自我恢复的能力,尊重自然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增强设计作品的和谐型、可持续性。

(四)4R原则

也即在环境设计中要遵循再利用原则(reuse)、可再生资源原则(reduce)、新环境创建原则(renewable)和循环利用原则(recycle),实现对原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合理开发,减少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尽最大可能的实现回收循环利用。

(五)最小干预原则

在进行环境设计中如果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可避免,那么就要努力采取多种积极手段,把外界的干预和影响降至最低,维护好原有的生态格局和面貌。

三、环境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引入和应用

(一)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强化生态理念的指导

生态理念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在环境设计中对生态理念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生态学原理知识的学习,加强生态理论对环境设计的指导,在设计手法、设计方法上下功夫,让生态设计成果更好地体现和促进生态理念的发展。

(二)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在环境设计中应积极尊重原始生态的运行规律和自我净化、自我恢复能力,坚持既保护又利用的原则,尽量使用天然绿色的设计和建筑材料,做到因地制宜和循环使用,积极保护自然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可再生性,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协调和相互促进。

(三)环境设计中应注重对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

设计者在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再利用和在开发的问题。例如:在街道、广场等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设置雨水搜集系统,充分将雨水进行净化后用于灌溉、洗涤等方面。同时,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利用当地现有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沼气等,在大大降低生产和生活成本的同时,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结语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在环境设计中积极引入会让应用环保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价值追求。作为环境设计者,要不断强化环保理念的理解、领悟和应用能力,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实现现实服务生活、提升艺术美感,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生态环境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西昌市;城市环境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城市环境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城市环境设计而言,它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多, 比如,自然生态环境、水资源及其保护、防止空气污染等都隶属于城市环境设计的范围内。然而,在城市的实际发展中,城市环境设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不够、忽视绿化的综合效应等。对此,文中结合西昌市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西昌市城市环境设计策略进行了详细探究,为西昌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西昌市城市环境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不够

对西昌市自然生态环境来说,应充分和城市环境设计相互结合,尽量降低对自然生态环

境的破坏,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环境设计之前,应对整个西昌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设计,从而达到城市和环境共生的目的。然而,在西昌市城市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依然显得远远不足,不能够满足西昌市实际发展需求,比如,建筑逐渐增多,河水遭到污染,就连西昌市素有“明珠”之称的邛海,其周围自然环境也遭到大量破坏,使邛海和泸山的自然环境受到一定损害。因此,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还不够。

(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弱

就拿攀钢钒钛基地来说,攀钢钒钛基地迁往西昌,造成了工业化污染,由于攀钢钒钛基地与西昌市区之间没有山岭阻挡,生态防护的作用相当薄弱,工厂排出的高污染气体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除此之外,还有工业废水的排除,又加上西昌市缺乏相应的污水处理场,污水很容易污染农田,尤其是引入河道后,极易形成臭水沟,造成环境的恶化。

(三)忽视“绿化”的综合效应

通常情况下,绿色的景观能够带给人不同的直观效果。然而,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往往忽视绿化的生态价值。比如,西昌市不少地区提倡种植大面积草坪,却忽视了草坪只可进行远观,不能进入,这主要由于草坪的日常维护费用耗资较高,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大大缩小。另外,西昌市四周群山的绿化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少近山、矮山依然用作耕地,尤其在冬季,几乎形成一种光山秃岭,景象十分冷清,和城市很不对称,给西昌市的外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二、西昌市城市环境设计中策略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

在西昌市城市环境设计中,应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促进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因地制宜,从顺应自然发展的态势,降低人工操作的痕迹,保护自然环境,从而创造出和自然共生的生态环境。比如,在城市生态环境设计中要充分了解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对当地气候、地质等自然地理环境作出动态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保护。另外,要不断加强对工业污染的处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而保护环境,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不断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够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比如攀钢钒钛基地,应加大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采用高效的收尘和净化设施,避免废弃污染城市空气。还可以加强对废水的处理,在节省水资源的基础上,提高重复用水率。厂中所生产的废水,要经综合处理后进行回用,作为再生利用水,尤其像焦化酚氰废水等经进一步深度处理后才可使用,而对于生活污水,应经处理后作为厂中水回用于冲洗和绿化等。只有让每个人树立起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才能够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

(三)充分利用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由于绿色植物是其他生物栖息的重要场所,而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调节空气湿

度,同时还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由此可见,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西昌市城市环境设计中,要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绿化的覆盖率,只有充分发展绿化,才能促使城市及其所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比如,在西昌市长安区应加强对天王山等绿化美化,确保城市环境优质质量,推动了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都需要进行合理灌溉,针对此,应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城市绿化环境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而形成良好的景观和生态环境。

(三)加大创造经济的居住环境

在城市环境设计中,为了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应尽量通过节水,合理利用土地资

源等,降低对土地的使用率,增加绿地面积,从而使居住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比如,城市月城广场和公共空间,它对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西昌市中心建筑密集的情况下,月城广场占有关键作用,能够为疏散提供最佳场所。对于街区或居住区而言,其环境设计应建立在对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动态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比如,西昌市已经开始建立复式住宅,不仅改善了住宅建筑的单调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居住条件,这主要由于复式住宅可以提供多个平台,同时还可以进行屋顶的绿化工作,大大改善了西昌市城市居住环境的条件,使整个城市体现出一种亲切、自由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设计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又是人们生存的

物质基础,属于一个空间环境,只有充分发挥城市自身优势,确保满足人们需求,不断提高城市的整体的环境质量,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新.可持续的城市环境设计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122-124.

[2]黄碧武.试论西昌市的城市环境设计[J].四川建筑,2000,(Z1):40-41.

[3]王进炯.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方案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4):197.

上一篇:精细化管理范文 下一篇:节能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