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时间:2023-03-04 05:59:33

生产质量控制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质量控制;控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标志。质量是一项综合的指标,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多种因素影响,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结合的反映。航空发动机被喻为飞机的“心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飞机的飞行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耗费资金多,因此,航空产品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航空发动机产品的好坏,直接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关。本论文通过在对质量控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质量控制优化设计方案,促使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再提高。

2现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2.1存在问题分析

(1)过程质量控制文件如生产过程、产品标识、统计技术应用、产品监视和测量以及不合格品等的控制文件编制不够全。

(2)对于生产过程控制没有详细的控制程序,如缺少作业更改以及准备的验证程序。

(3)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不健全,“质量控制点”设置不全。

(4)设备管理没有从采购申请、检验、维护性保养等详细程序。

(5)对于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定期确认制度已经形成文件,特别是国家规定的强制检验的计量器具,但是依然有一些特检设备还没有建立定检制度。

2.2影响质量因素分析

(1)工艺和设备对质量的影响

工艺是对质量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工艺方面对质量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工艺制定的不合理,没有将设计文件完全转化为工艺文件,生产工序有问题等。例如,焊接材料的预热温度的高低、保温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材料的烘干效果。焊接工艺参数制定的是否合理,会影响到零件的焊接质量。热处理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到材料表面的硬度等。在生产中,工艺人员往往采用以前的工艺或在此基础上稍加修改,而实际生产中,每种型号发动机情况都有差异,材料也有所不同,工艺人员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制定出的工艺也就不一定适合生产,所以,在制定连产工艺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工艺参数是否合理,对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2)人员和环境对质量的影响

①质量意识薄弱。没有形成全员重视质量的氛围,首先,领导的质量意识不强,不能正确处理好质量与生产的关系,对现场管理不够重视,抓质量只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上,常常因为追求产品产量和生产进度而忽视了对质量的要求。

②技能水平低。随着一些老工人的退休,操作者中有很多新招聘来的人员,他现场生产经验不足,而原来老员工的知识积累还没有形成知识资产留存下来,所以,员工更新越快,产品质量受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

3质量优化控制方法探讨

3.1质量改进的方法

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点是实现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各种办法,包括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行认证,归根结底是要建立起一套持续改进的机制,使自己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增强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从而持续地获得顾客的信任,保证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针对公司在生产准备过程、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从七个方面进行方案的改进设计。

(1)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改进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流程;

(2)针对过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不到位以及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不健全的问题,对重要的控制参数和产品特性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下一步文件化程序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3)针对过程质量控制文件编制不够全面的问题,以第三部分的分析为依据,增加和优化目前的文件化控制程序,使操作程序能够符合标准要求而且更有合理性和符合性;

(4)利用目前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利用生产过程统计质量控制技术,从而提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优化方案;

(5)针对领导及员工对质量问题重视不够的情况,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6)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并从全过程各环节致力于质量的提高与受控,从而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努力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检查上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3.2质量控制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生产者要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检查和控制。文件、报表的审核是对航空发动机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与控制的重要途径,是检验零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重要途径。现场检查监督的内容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自检,填写《质量检验记录卡》,然后,将自检合格的产品和《质量检验记录卡》一起转入下道工序,下道工序的生产者接到产品后,应根据规范要求,立即对产品进行检验,确认产品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否则,返回上道工序。

为此,设计改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1)生产前的检查。主要检查生产前准备工作的质量,能否保证零部件的正常规范化生产。

(2)生产工序中的跟踪监督、检查、控制。主要检查、监督在生产工序中人员的技能情况。

(3)生产设备、材料、生产工艺、操作方法及生产现场环境等是否处于良好状态,是否符合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及开工要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加以控制。

(4)对于重要的和对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应采用特殊方法加以控制,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的准确无误。

(5)产品交接时,各工序之间要进行自检和互检,无质量异议方可转入下道工序,并签署交接单。

(6)产品因质量问题或其它原因停工,在复工前,应由有关部门检查认可,下达复工指令,方可继续开工。

结语

本文通过对航空企业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影响质量因素的控制方法,对生产过程加以控制,并对质量控制的改进方法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家驹.全面优质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志田.质量管理基础[M].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商品砼具有时间性强,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影响质量的因素复杂等特点。从原材料质量、配合化设计、生产工艺设备、施工条件、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到相互配合,甚至交通和气候都影响到商品砼生产和施工的质量。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检测手段,达到确保商品砼质量的最终目的。

1、商品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1.1 水泥是商品混凝土应用材料之首。目前我国的水泥产品结构为“三高”水泥,即高细度、高早强、高等级,“三高”的存在,为应用水泥单位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变“三高”为“三低”,这就要在商品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掺合料。目前我国有关标准规定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不能大于25%,对预应力混凝土中的掺量有更为严格的限制,这是由于过去没有减水剂,而且高效减水剂的应用也很普遍。而水泥又采用了ISO国际标准、水泥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应加大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掺量。

1.2 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必须严格限制。个别碎石加工单位从经济利益考虑,选择鄂式破碎机破碎的碎石,其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大,直接影响到商品混凝土质量。目前大部分碎石加工单位都更新了设备,使用锤式或反击式破碎机,其产品质量高,石子粒形好,接近方形或圆形,针片状颗粒含量很小,适宜配制泵送商品混凝土或高强泵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一旦大于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质量就有较大影响。

1.2.1 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粘聚性。

1.2.2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增加骨料和混凝土空隙率,浪费水泥。

1.2.3 造成混凝土用水量增加,加大混凝土变形,使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快,易堵泵、堵管。

1.3 石子粒径越大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不一定就越高。混凝土强度随石子粒径的加大下降,混凝土渗透性随石子粒径增大而增大。颗粒小的石子存在缺陷的几率小,相对比较致密;破碎时,消除了薄弱部分,故石子本身强度比大颗粒的高。小颗粒的石子还可降低骨料与水泥石界面的应力差;水泥浆与单个石子界面的过渡层周长和厚度都小,难以形成较大缺陷。小石子增加水泥浆的粘结面积,改善了混凝土的结构,使粘结强度提高;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大石子下沉速度快,造成混凝土内部分布不均匀,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从混凝土强度形成的依据分析,C25以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砂浆强度,C25~C40混凝土强度主要由石子和砂浆共同承担。因此,C40以下混凝土应用最大粒径的粗骨料不宜超过40mm,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石子形状、粒径、表面特征、级配、吸水率和膨胀系数等。

2、商品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2.1 商品混凝土生产一般掺入掺合料以改善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掺入粉煤灰的同时,再掺入磨细矿渣粉或其它掺合料,即两种以上的掺合料,称为复掺技术,应用该技术时,可以产生单一掺合料不能有的叠加效应,发挥两种掺合料的更大优势。

2.2 有人认为混凝土强度增长越快越好,混凝土早强越高越好。实际是混凝土强度增长越快危害越大,混凝土越早强,越不利于其耐久性。还有人认为混凝土应用水泥强度越早强越好,水泥用量越多越安全,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水泥强度的高低应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匹配。混凝土强度增长应缓慢均匀增长、不宜太快、太早。如果混凝土早强必须要加大水泥用量,产生较高的水化热,对混凝土强度增长不利。一般混凝土养护温度不宜超过40℃,如果温度过高,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很不利。混凝土养护在6-10℃内为优,对混凝土强度发展及长期耐久性等都大有益处。

不少施工人员为加快施工速度,要求3d或7d达到设计强度,这恰恰违反了水泥水化理论,混凝土早强恰恰是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和耐久性降纸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水泥用量也不能偏低,尤其是泵送混凝土更要有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水泥以及掺合料),如果胶凝材料少,骨料挤在一起,造成阻力增加而堵管。水泥用量如果偏多,又可增加混凝土的内摩擦、泵送压力增加,恶化了混凝土可泵性。因此,水泥胶凝材料数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用量。

2.4 有人认为坍落度越大越好,混凝土越稀越易于施工。增加坍落度必须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用水越多,其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不能保证;混凝土水灰比是其强度的决定因素,用水加大,坍落度增大,不但保证不了混凝土质量,还易离析不易施工。

优质混凝土应是混凝土和易性、保水性、粘聚性好,易于施工,并不是越稀越易于施工。对泵送混凝土而言,也不是坍落度越大越好。一般泵送混凝土以160mm~180mm坍落度为优,140mm~1600mm和180~200mm坍落度为良,200mm以上和140mm以下坍落度为差,易造成水泥浆流失离析或干稠不易泵送,还会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和耐久性能等。

2.5 泵送混凝土砂率不是越大越好,一旦高于最高砂率值3%以上,混凝土强度就会下降约4%。对中砂而言,泵送混凝土最佳砂率在39%~43%范围内为宜。

3、商品混凝土搅拌时间的控制

目前,商品混凝土搅拌时间都达不到最低30s的时间要求,往往只有10s~20s的搅拌时间,有人认为卸入到混凝土运输车后,在路上还是在不停在搅拌,这是错误的,运输车内转动,是为了防止混凝土粘罐,而只有3~6转/min的匀速转动,并没有搅拌力,与混凝土在搅拌机内的强力搅拌完全是两回事,不是一样的效果。

4、商品混凝土生产、施工存在的部分问题

4.1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太大,一般均在200mm以上的坍落度。混凝土施工人员为了省力,在混凝土中随意加水,更加大了混凝土坍落度。这么大的坍落度,稍振石子会下沉,浆体上浮,泌水出现,大量塑性裂缝出现,影响混凝土密实及其它性能,泌水失水过多,几何尺寸减少,混凝土中多余水份蒸发,较易出现干缩裂缝等质量问题。

4.2 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养护龄期不足,一般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养护时间,混凝土早期脱水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发展和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能等。掺加早强剂的混凝土、更要加强早期养护、因膨胀剂结晶钙矾石形成时,更需要水。

4.3 施工单位为赶工期,过早拆膜,上料承重等出现塑性收缩裂缝。掺膨胀剂的大体积混凝土,更不宜过早拆膜,因3~5d时水化热温升最高,混凝土抗拉强度最低,如过早拆膜、更易开裂,应在混凝土中心和表面温度基本接近时,才能拆膜。

4.4 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4.4.1 在保证浇筑坍落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夏季施工时应用缓凝型的泵送剂。

4.4.2 选用粒形好、级配好,含泥量小、空隙率水的粗细骨料,并优选最佳砂率。

4.4.3 施工时不能过振、欠振、漏振,要快插慢拔振捣棒。

4.4.4 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应反复抹压或滚压,如表面开始硬结,人力抹不动时,可采取二次振捣的方法。

4.4.5 遇到大风或暴雨时,应及时覆盖、保温,避免

混凝土失水产生裂缝,当表面出现硬皮时,可用喷壶喷雾水进行表在面处理。

4.4.6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立即浇水或覆盖塑料膜等进行保湿养护。

结束语

砼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结构材料,因而对砼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运至施工现场的商品砼必须是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性能良好、质量完全合格的砼拌合物。

参考文献:

[1] 朱乃泉,强音.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筑,2014,(07).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骑马订

生产质量规范

手册生产常采用胶粘装订和骑马订两种形式,大多数手册规格小,厚度薄,而骑马订本身又是一种较简单的订书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出书速度快;用铁丝穿订,用料少、成本低、书本易开合、翻阅方便等优点,因此手册多采用骑马订的装订方法。骑马订多借助于骑马订联动生产线进行生产,其特点是生产速度快,可以较快投入市场。然而,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设备应用能力有限以及操作者水平的参差不齐,引起骑马订联动线上频现各种故障。

1.骑马订常见质量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1.1错帖、侄帅占、混帖

导致这三种原因主要是在排书加帖时放错位置。对于此类人为因素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或是完善车间的过程控制和加强最终检验人员的培训l。

1.2搭页机叼页出现双帖

搭页机叼页出现双帖的主要原因是书帖经折页后堆积时间较长或压力较大,使书帖“过硬”,加之环境过于干燥,书帖之间产生静电,相互黏连,而如果封面是较薄的单页,极容易被叼页吸嘴吸住双帖。针对这种情况,在加帖前,首先要将书帖抖松,尽可能使空气进入,消除静电。加大吸嘴的吸风量,再抬高分页托爪的角度,增大最底层书帖和其余书帖之间的间隙,这样就可以保证最底层书帖被吸走时,其上方的书帖固定不动,避免出现双帖。

1.3歪帖

书帖在由叼页滚筒上的叼爪叼出,交给压帖轮时,如果压帖轮对书帖的压力过小,书帖容易产生歪斜,此时应当调节压帖轮的压力,使书帖能平稳地沿着叼页滚筒在挡规处定位。当封面纸张较薄,若下帖速度过快,也容易造成歪斜。针对此情况,可将储页台下帖速度调为慢档。

1.4不下帖

书帖不能被叼页吸嘴叼出,主要原因有:(1)书帖中有缩帖现象,导致叼爪不能顺利将书帖叼出,可将书帖理齐后,再放入储页台;(2)叼页吸气量过小,可适当增大吸气量,但不能过大,因为如果封面较薄,容易被吸起双帖;(3)叼页吸嘴破损,或吸嘴内有纸屑堵塞气孔,使吸嘴不能与书帖完全吸附而产生漏气现象,需检查吸嘴气孔,及时更换吸嘴;(4)叼页吸嘴高度不够,书帖不易被吸出,可适当抬高吸嘴摆杆高度;(5)叼页吸嘴没叼住书帖,跟叼页吸嘴过高、吸嘴放气阀放气过早、叼牙松动及分页托爪角度过低等因素有关,可停机依次检查调试。

1.5书帖带脏或有划痕

书帖带脏主要跟其接触的机器零部件有关,如叼页吸嘴或分页吸嘴带有油迹、叼页滚筒或压帖轮表面有污渍等,所以要求开机前仔细检查并做好清洁工作。书帖有划痕一般是由压帖轮压力过大引起的,应适当调节压帖轮的压力,但压力不能过小,否则易导致书帖在叼页滚筒上的挡规定位不稳定。

1.6订位凹陷太深

订书时不仅要保证订位准确,订口也不能太深,否则就会影响到书刊的外观质量及使用周期。引起凹陷的原因主要有:(1)封面纸质太差;(2)书刊太厚;(3)订书机头压力过大。解决的方法就是在做初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节。比如更换封面用纸,调节订书机头的压力,再者可以更换所用铁丝,加大或减小铁丝的直径。

1.7裁切尺寸不准

三面裁切是骑马订联动线加工的最后步骤,裁切尺寸的准确与否,决定着最后手册的质量好坏,但是经常会出现裁切时成书尺寸不准确的问题。引起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操作人员将待切的书刊放置不到位或不平整造成的质量问题;(2)送书器位置调整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3)压纸器压力调整不当。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求操作人员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调整送书器螺丝按钮,调节合适的压纸器压力。

2.骑马订手册生产质量控制规范化

随着手册骑马订产品的日渐增多,各印刷厂的骑马联动订书机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骑马订生产对质量和周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制定出合理和切合实际的骑马订生产质量控制规范,对整个加工任务的及时圆满交付起到重要作用。下面以生产产品说明书为例,分别在骑马订生产和质量检查中加以介绍。

2.1生产规范要求

(1)生产说明书时,必须以印后装订部门下发的生产作业通知单为准。认真研读作业单各项条款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

(2)生产开始前,添书页操作工负责检查各版摆放位置是否正确,工作区不准摆放与本品种不同的书页。领机必须认真核对所签批书样与实际是否相符,无批书样不得生产(包括追加产品)。批书样使用完毕集中存放。

(3)开机前应检查校好设备上的控制装置,如漏帖歪斜检测、测厚压力、停车按钮等,确保安全装置灵敏可靠。订书开始后,要检查首册成品书页码顺序、尺寸、订距等是否符合作业单的要求和质量标准。首册成品必须经质检人员检查确认并签字后,方可依样标准进行生产。

(4)生产过程中,质检人员要经常做如下检查:①订位是否准确,骑马订的订位为钉锯外订眼距书芯长上下各1/4处(误差±3.0mm);②两口订的长度是否一致,用肉眼观察无明显差别;两口订必须准确地订在书脊的折位上,不能偏斜;⑧成品书有无错版、多版、少版等;④有无封面划伤、蹭脏等;⑤出血图裁切是否准确(靠目测)。

(5)机器运行中,添书页操作工必须在搭页机台板上备放一叠该版书页,并在书背划上本班质量标记,每新上一托板活或交接班检查储页斗以后,必须在添页自检记录本中按相关要求如实登记。

(6)工作中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或机器出现任何故障,应立即停机检查调整或修复,必要时向部门汇报。

(7)领机每隔1小时检查成品质量,书放至指定位置备部门检查,尤其是有无多版、少版、串版等问题,并如实登记。

(8)领机每隔两小时检查机器运转情况,供油状况、风泵、电机等是否有异常。

(9)各班生产中所出不合格品,由领机掌握修坏书时间,当班必须清理完毕,不准撕毁、堆放。如有书帖或封面影响书本质量暂不能修复的,要打捆挂条并注明原因和册数,并报告上级。

2.2质量检查规范

按照CYT29-1999《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一骑马订装》的标准,结合印刷公司实际处理情况,简单归纳其质量要求如下。

(1)书贴检查。书帖外观平服整齐,无明显八字皱折、死折、折角、残页、套帖和脏迹,三折及三折以上书贴有排除空气的划口,书贴页码和版面顺序正确,以页码中心点为准,相连两页之间页码位置允许误差小于等于4.0mm,全书页码位置允许误差小于等于7.0mm,画面接版允许误差小于等于1.5mm。

(2)配帖检查。装订配帖正确、整齐,封面与内页定位准确。

(3)装订检查。手册一般要求有两个订组,上下订口位置跟天头、地脚的距离大致相等,标准位置为距书籍上下各1/4处,允许误差为±3.0mm;书订的内口(订入最内帖后露出的部分)长度不能小于2.0mm,且两头的长度要一致,且两头都必须紧帖内帖折痕,不能歪斜;装订后的成品无坏订、漏订,书册平服整齐、干净、订角平整、牢固,书订均应订在折缝线上,书贴歪斜~2,0mm:所使用的铁丝与骑马订书刊纸质与厚度适配(一般选用直径为0.5mm-0.6mm的铁丝)。

(4)成品裁切检查。国标的裁切歪斜误差小于等于1.5mm,公司里依工程单±1mm的尺寸视为合格。裁切后无严重刀花、无连刀页、无严重破头、成品外观整洁、无压痕;骑订书的出血位要求准确,避免由于出血位不够而在裁切时露白。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测绘产品、质量控制、分类、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测绘产品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系列活动。测绘单位为满足顾客、法律、法规等所提出的质量要求,围绕测绘产品形成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工作如何保证做好。对人和设备等因素进行控制,使对测绘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持续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测绘产品。

一、测绘产品质量控制的分类和作用

质量控制包括狭义质量控制和广义质量控制。

狭义质量是指测绘生产单位内部的生产质量管理,政府行业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和监理单位代表业主所做的质量控制。其中生产单位的质量控制是内部的,自身的控制;监理单位进行的质量控制是外部的,横向的控制;政府行业监督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所进行的质量监督是强制性的,外部的,纵向的质量控制。

测绘生产单位的质量控制,对保证测绘项目顺利实施、保证测绘成果、产品质量及进度是相当重要的。

(一)质量控制是保证测绘生产单位提供满足规定要求的测绘成果的有力保障。测绘工程项目成果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及工程项目的有关合同文件,对测绘成果形成的全过程,主要是测绘生产实施阶段对影响质量的各环节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

(二)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测绘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克服生产活动中的片面性和放任性的弊端,努力健全和完善生产单位的生产组织和人员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作业能力,增强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质量控制有利于生产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测绘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均衡,协调是保证测绘工程项目能否如期、保质完成的最有效的手段。在生产过程中单纯追求进度,会造成生产人员的超常规的作业方法和手段赶工期,质量目标难以掌控,严重的还会造成返工,难以保证正常工期。

(四)质量控制是测绘项目目标控制的核心。在测绘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保证项目的预定功能和质量要求,可以减少和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返工。

二、测绘产品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

测绘产品质量控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质量关系到测绘成果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关系到投资效果,测绘单位必须把质量第一作为目标控制的基本原则。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参与测绘生产的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成果质量,可以在质量控制中,要以人为核心,重点控制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参与项目的每个人都有质量意识,进而达到控制成果质量的目的。

(三)坚持以“预防、预控”为主的原则。测绘成果的质量控制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应根据有关技术依据和以往积累的经验事先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控制,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预控为主,加强在测绘生产阶段的过程和中间产品的检查和控制。

(四)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的原则。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严格检查是执行质量标准的必要手段。对照质量标准,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才是合格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就不合格,必须返工处理。

(五)贯彻“科学、公正、规范”的职业规范原则。检查人员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客观公正地处理质量问题。

三、测绘产品质量控制的内容

测绘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对人员、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投入、组织生产过程和生产出来的测绘成果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就多数测绘工程项目而言,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严格控制测绘工程项目生产的分包行为。掌握分包单位的资质、作业能力,特别是参与项目生产作业的队伍人员技术组成及管理能力。分包行为必须用合同进行约束。

(二)做好上岗人员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在影响测绘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是测绘工作的主体;是形成测绘成果质量的主要因素。测绘成果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所以作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成果的质量。作业人员应该具有较好的技术技能,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没有经过培训或经过培训不合格的作业人员不允许上岗作业。

(三)生产作业的使用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定,保证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测绘成果计算应用的软件应是成熟的商用软件,且经过鉴定和对比是先进的。

(四)生产单位的组织落实和生产制度执行情况。项目负责人、包括技术负责人、专职检查人员在岗负责,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得到实施,作业流程控制能力,资料保密管理和安全保障措施完备。

(五)各测绘生产工序成果交接制度健全,保证不合格的工序成果不提交到下一工序。此环节非常重要,是能否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

四、测绘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审核技术文件、现场巡视指导,抽样检测等手段,合理有效地进行质量控制。现场巡视检查和实地测量检验是测绘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方式,体现了质量控制的点、线、面相结合,以数据事实说话的科学工作方法。对于有效的质量控制,无论何种方式从事质量控制的人员素质是最重要的,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防范于未然,做到预防为主。

(一)作业规范性检查

做好作业规范性检查。作业员在作业结束后必须自检;不同的作业员之间必须把经自检合格后的产品进行互检;通过自检和互检的测绘成果才能提交专职检查。各级检查必须提交检查记录。

生产工序过程检查。作业方法,作业流程、生产工艺以及野外实际问题的处理符合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各项精度指标的检查。常规测量检核的要素一般包括:绝对精度,相对精度、高程精度、地理精度、整饰精度,逻辑精度等要素。

(二)工序成果质量检查

注重工序成果检查。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质量进行实际而及时的检查,并将所检查的结果同该工序的质量特性和技术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符合要求,通过控制工序成果质量来保证最终测绘产品成果质量。

(三)测绘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多种措施并用进行成果质量控制。一般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

组织措施是从质量控制的组织管理方面实施控制,主要是落实质量控制责任,明确岗位及岗位责任。

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事先预防,加强作业现场巡视、掌握生产作业能力,把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变为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工序检查,合理选择质量控制点,针对重要工序重点控制生产人员的操作,加强工序成果质量检查。

经济措施主要有: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测绘成果或阶段性成果不接收,不验收。对严重造成质量问题的当事人,依据测绘成果质量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结束语:通过以上我对测绘产品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和分析,说明了测绘产品质量控制在测绘项目生产中的重要性。它始终贯穿于测绘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中。认真和充分掌握测绘产品质量控制这一重要理念,就能生产出让用户用着放心、满意的测绘成果和测绘产品。

同时,还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测绘产品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切实落实责任,加大日常宣传力度,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测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大测绘产品质量检查和问题查处的力度,不断采取科技手段,达到高标准的科学管理,使生产出来的测绘产品质量更加符合规范、用户、市场需求,为测绘市场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ol problems of production process quality of enterprise, gives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system. This paper is the study and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enterprise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关键词: 企业;产品;生产质量;控制

Key words: enterprise;product;production quality;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61-02

0 引言

企业的产品质量既反映了企业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质量管理就是如何消除和解决威胁企业质量及生存的缺点、障碍等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质量控制使用的测量和统计手段进行相关研究。

1 产品质量管理系统与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以产品为基准的产品数据管理,是以数据库计算机网络通信能力与管理能力为依托,对产品各个阶段文件与数据实行控制与管理的能力,直到生命周期结束为止。产品数据管理将完成过程集成、信息集成与功能集成的实现,CAX系统集成的运行包括的集成对象有CAD/CAPP/CAMM等。数据管理系统集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信息集成,是实现产品信息正确的基础途径,使企业信息孤岛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完成了产品信息的高效转换与共享。第二个层次功能集成,指的是将所有的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是以信息集成为基础,使这个系统成为有机的一体。第三个层次是过程集成,作为过程集成的数据管理系统是过程集成,同时也是最高的层次,能够让企业实现互相支持、作用的效果,通过整个过程的控制,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周期都能通过产品数据系统集成框架完成,在生命周期内每个阶段以及设计、制造、运动、管理等信息以及过程的集成,对于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都能够通过产品数据管理这个平台支持完成。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而且能够将产品生产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管理过程方面,产品数据管理是由单一管理向管理多元化发展的过程,协同性对于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而言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产品数据管理提供的控制功能,我们进行了分类:

①文档流控制。产品数据管理的主要功能在电子文档中得到了体现,通过文档的自动传递,实现对文档流的管理,生成、汇集、流转与全面管理几个方面反映了其功能。②工作流控制。任务流信息传递现实载体与基层工作,作为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与特征即工作流控制,产品数据管理为工作流工作提供管理模块,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通过管理活动之间的数据流向对生产全过程以及跟踪事务进行跟踪。③任务流控制。以任务为中心,从实际生产出发,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动态调度,其不同于工作流,主要区别在于任务之间的调度与协同,任务流的监控完成任务的监控与运行,最终完成产品生产过程的运行与监控。

现如今,产品数据管理的功能日趋丰富,在对产品生产的过程的控制方面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在柔性、继承性、开放性与跨平台性等几个方面研究,主流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已经发展了巨大的改革。

2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模型

在实现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控制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建立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模型。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模型的质量指标的建立,是控制产品生产过程的关键所在,通过在线软测量形成闭环,完成生产产品过程的控制。

产品生产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其通过非线性的特征,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针对非线性映射通过BP神经网络可以任意逼近的特点,利用质量在线软测量完成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神经网络的特点作为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的基础,建立了一个生产产品过程质量型,影响产品生产过程的扰动变量与操作变量,产品生产过程性能指标要求,通过生产过程的质量标准,也就是关键输入变量的确定,是首先需要确定的变量。第二步就是网络结构的确定也就是隐含层数的确定与各层节点数的确定,网络结构确定指的是BP神经网络的确定,通常情况下神经网络采取三层结构,适当的隐层节点数,一个节点数。实现BP神经网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输入的实际数据与实际的输出数据,是以BP神经网络生产产品过程为基准获取质量模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该模型的实践与应用不断改革与进步,最终符合并达到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3 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系统结构

3.1 系统结构 企业产品生产制造的过程以产品质量模型为基准,通过一个闭环质量控制系统,完成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即为产品生产过程,这个闭环质量控制系统是通过质量模型在线测量,以产品数据系统集成为依托,最终形成闭环反馈。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不断修正与控制,是利用质量控制器完成与实现的,最终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与期望。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系统是由产品数据控制系统集成、质量控制器与质量模型组成的。企业产品数据控制系统是以集成为基础,质量控制器为核心,企业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模型为依托,最终形成企业生产产品质量控制。

3.2 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器 以产品质量指标为依据的质量控制器,实际质量指标与产品期望质量指标组成质量控制器。实现产品质量的控制是以适当的算法为依据,按照企业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特点与要求,实现质量的控制。

3.3 产品生产过程当中质量控制的实现 ①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可控制的过程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最终发现,性能要求在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过程中是影响产品生产过程的干扰变量与操作变量,其中质量因素直接关系到了生产产品质量的控制,其中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指标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②利用BP神经网络的特点,确定BP神经网络结构,以BP神经网络为依托对相关数据进行训练,通过一个动态形式的模型,完成BP神经网络的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模型,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通过这个动态模型进行不断的修改与进步,最终达到我们对产品生产质量控制的期望与要求。③以产品生产过程当中的质量控制器与质量模型为依托,建立一个生产产品质量控制的体系,设计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由于产品质量要求与系统性能特点,利用质量控制器为工具,最终实现产品生产质量控制过程的质量控制。

4 结语

通过产品生产过程当中质量控制与质量模型的建立,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产品生产过程单轴的质量模型建立,以及在建立模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产品生产过程当中质量控制系统结构,研究和探讨了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其实现过程,为实现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闭环质量控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香品.中美产品质量监管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李琼娟.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3.

[3]孙志国.我国产品质量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

[4]王美清,唐晓青.产品设计中的用户需求与产品质量特征映射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05:136-140.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6篇

关键词:装备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E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183-02

装备质量是指装备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即装备物理特性、功能特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满足要求的程度。依据装备质量标准,对装备质量的形成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审查、监督和校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就是装备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企业和军方必须加强对装备质量的全面管理,加强从原材料进厂到装备交付并形成战斗力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依照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符合性和适用性检查,为装备最终能够满足军队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一、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质量第一。“军工产品,质量第一”是质量监督和检验验收工作的根本原则。这一方针是用巨大的代价换来的。1958年时期,许多企业取消了检验和各项质量控制制度,造成了军品质量急剧下降。1960年5月,中央军委召开会议研究了军品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重新确立了“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关键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尤其是对装备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由此才能不断加强质量控制,提高质量保证能力,才能切实保证向部队交付合格装备。

2.积极预防。传统的质量管理以检验作为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在保证产品质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其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越来越复杂,这种局限性日益显现。采用防止产生不合格品的方法来保证装备质量,比采用剔除不合格的方法更为有效、更为可靠、更为经济,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产生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原则。

3.严格把关。质量控制人员在质量监督和检验验收中,依据有关法规、标准、合同和技术文件,对装备研制生产的工作过程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进行审查、验证、检验并履行相应的签署手续,就是把关。把关性工作的基本特征是:质量控制人员确认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继续下一工序;产品经质量控制人员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质量文件经质量控制人员认可或确认后才能生效。另外,检验验收是质量控制人员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把关性工作。由于军品质量极其重要,要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严格坚持 “三不”原则,防止不合格的装备流入部队。

二、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1.工序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是实现整个生产过程正常、稳定和高效运转的基础,顺畅、稳定、连续的工序是装备生产保持稳定并达到质量要求的重要因素。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和运行有效性情况;企业的工序能力;装备生产过程各工序的工序能力;工序在制装备质量特性的有效性;各项工序管理点控制文件的编制情况;各项工序管理执行的记录情况;关键工序控制卡的编制情况;特种工序执行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或控制要求的情况等。

工序质量控制活动中,一般采取抽样控制、重点对象控制、系统监控、机动检查和巡回抽查等方法进行审核监督[1]。

2.过程要素质量控制。装备生产过程要素便是指影响装备质量或使装备质量发生波动的因素,如“人、机、料、法、环、测”,即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操作方法、环境和检测等。装备质量的形成是企业技术、生产、管理和环境等工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又是众多的分系统、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等要素质量的综合集成,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武器装备的质量。正如同志所说,“不讲质量,一个小零件出问题就不得了。”

对生产过程要素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工艺工序操作人员、器材保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各种加工设备、计量检测仪器和生产工艺装备技术状态如何,是否满足生产要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元器件、外协件、半成品、分系统和系统及产品质量状况如何,是否经过了复验和筛选,代用手续是否齐全;生产安排程序、操作方法、工艺文件等是否正确、协调和有效,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和合同的质量保证要求;对装备质量有重要关系的生产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清洁度等,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现场是否整洁规范,环境质量偏差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纠正。此外,还要对装备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环节加强控制,包括检测手段的正确性、有用性以及检测标准的有效性等内容。

生产过程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质量控制方法的多样性。要素质量抽查、质量审核、机动检查等监督方法,是实现装备生产过程要素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2]。

三、加强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措施

1.全员参与质量控制。装备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仅是质量控制人员的任务和责任,也是企业全体部门和广大员工的义务,从企业的党、政、工、团各级领导,到生产、质检、行政、后勤、服务、人事劳资、安全教育等工作人员,都与产品质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质量就是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应积极动员企业全体人员参与装备生产准备、生产、检验、交付和技术服务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搞好质量的良好氛围。

第一,动员全员树立军工产品“质量第一”的思想。企业每个成员,从各级领导到每个岗位员工都应该具有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人人参加质量管理,大家都对质量负责,都积极置身于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之中,并以一定的形式参加质量管理活动,为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二,努力实现岗位操作标准化。规定出对各环节的质量、操作方法以及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标准,并以此来组织生产和服务等技术活动,把全体员工的行动纳入到执行标准的轨道上来,严格遵守和执行这个标准,并为提高和超过标准而努力。第三,落实岗位责任制。为了协同各级部门和广大员工的行为,应实行岗位责任制,即将质量目标分别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上,制定出具体细致的质量管理职责,做到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工作质量目标,形成严密完整的装备质量责任系统。

2.加强质量信息管理。质量控制机构应围绕装备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工作建立信息管理制度,规定各部门与有关人员的信息责任,确定应收集的信息种类、收集方法,各具体负责人的收集范围和内容,以及信息上报、反馈的时限和程序规定,信息管理考核办法等信息管理要求,使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传输、汇总、立档等管理过程流程化、规范化。应责成装备质量控制人员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围绕装备研制工序质量控制和要素质量控制开展信息收集工作,包括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各种数据和资料。并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建立有关装备研制生产各环节、各工序、各要素的质量工作的数据库,形成一个基于质量信息动态数据库的管理系统。

在加强信息收集的同时应加强对信息的整理、分类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作。装备研制生产人员应对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切实掌握企业生产过程运作和控制工作以及薄弱环节的动态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重点,以增强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搞好人员质量培训。加强装备质量控制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的培训教育机制,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的技术业务等素质。

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标准、质量法规、质量体系等文件的宣传贯彻力度,从而增进各岗位人员对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法规标准的认识和理解,使其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掌握国家和军队关于军工产品生产的条例、规定和有关政策[3]。

加强质量控制技术业务培训。使之熟悉控制质量的产品规范、技术条件,正确把握装备的各项性能要求及技术指标,掌握装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使用方法,精通装备的控制方法及其原理,熟悉检验用量具、仪器、仪表及设备,并通晓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具有能够胜任控制工作的操作技能。通过技术业务培训,使各岗位人员掌握过硬的质量控制技术本领,提高对质量控制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促使其运用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来分析偏差、判断质量的优劣,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质量缺陷。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7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ed on the importance of drug quality from the aspect of prod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关键词:质量控制;药品质量;制药企业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drug quality;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013-01

药品质量水平不仅是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标志,同时也关系着患者的性命,更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就药品质量的形成而言,它包括很多方面诸多因素,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到成品检验合格出厂,每到工序都需要过程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质量必不可少的措施。要做好过程质量控制,企业应有依法经营、合法生产的办企宗旨;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做好人员培训工作;确保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药品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药品质量。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中为达到规范或规定对数据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措施。也就是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满意的质量要求,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

对生产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一是起点控制,对原辅物料、装备设施、生产文件、生产人员等,在进入生产现场前按GMP的相关要求进行控制,对不符合的应及时纠正或不允许进入;

二是过程控制,严格控制药品制造过程中差错和污染的发生和传播,按生产文件规定生产、清场、清洗、消毒、灭菌;

三是标准控制,对各控制对象需要控制的内容、方法、指标,应有书面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执行,不可随心所欲;

四是系统控制,对提供原辅物料、装备设施、工程建设、咨询服务等供应商及其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按GMP要求进行控制,形成GMP实施大环境的系统控制。

以我公司的生产质量控制为例,在设计时,基本考虑了上述的四个基本环节,为保证四个基本环节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质量部经理下设仓库管理员、车间现场管理员、QC现场管理员、验证管理员、文件管理员、综合包装管理员、质量审计员,分别负责仓库物料控制、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测过程控制、验证管理、文件管理及包装材料设计注册等工作,制定“标准”,监督“标准”执行,确保质量的各种措施落实到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中去,对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并及时反馈市场的质量信息和用户的需求,推动质量控制的完善。

①物料的质量控制

供应部采购员对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后,质量部的质量审计员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初步情况、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和生产过程中的试用情况,决定对供应商进行何种质量审计,质量审计合格的供应商发放供应商准入证,其中对中药材仅要求产地相对稳定,进入公司的物料,由仓库人员进行初验,存放于待检区域,挂黄牌,填写请检单,由取样员取样,检验合格的,挂绿牌,不合格的,移入不合格区域,挂红牌并上锁专人管理,填写不合格物料处理记录,交QA调查处理,车间领料员根据批指令填写领料单到仓库领取,仓库人员发放时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对标签、说明书实行记数发放。在仓库管理的过程中,确保只有合格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中药材流入车间。

②生产过程控制

对进入车间的物料,车间质检员根据批指令进行核对,无误后,确认清场效果才准许开工生产,在生产中,质检员实施动态监控,特别是关键的生产工序,确保“标准”得到贯彻执行,对违反“标准”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不合格物料及时调查处理,每个生产阶段结束后,对批记录进行审核,对中间产品和成品及时取样,挂状态标志,保证不合格的中间产品,不流入下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流入出厂。

③质量检测过程控制

取样员接到取样通知,按取样SOP取样,取样后填写取样记录,将样品交给化验室主任,检验结果合格,交质量部经理审核,签字认可后盖检验专用章,交QA现场管理员按批归档和发放检验报告单,对检验过程中出现偏差或异常情况,QA现场管理员进行调查,QA经理签署意见。

④验证管理

QA负责组织公司的日常验证工作。日常验证主要包括重要设备与设施、工艺和关键介质的定期再验证和回顾性验证,由验证管理员安排计划组织验证,对上述对象进行有计划的变更时的验证,对新产品、新工艺和新原辅料的验证,由所在部门提出申请,验证管理员组织实施验证,编写验证计划和报告,所有的文件交文件管理员存档。对大型建设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要成立验证委员会组织实施验证。

⑤综合管理

包装材料的设计和校对由包装管理员联系设计公司进行设计,经确认的,交印刷厂打样并审核打样稿。接到用户投诉、药品不良反应,综合管理员应认真记录调查,并及时报告,严重的,由公司指定专人收回产品,报告药监部门。文件的发放、收回、归档、销毁等工作由文件管理员负责,确保工作现场无过失文件,综合管理员负责编写管理职责,每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质量趋势分析,召集每月一次的质量例会,组织每月的GMP自检。

质量控制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一系列规范和活动将各种质量变异和波动减少到最小程度。它穿于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中。从上述各方面考虑,只有严格地遵守相应的规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保证药品质量。生产过程控制在于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系统安排,对直接或间接影响过程质量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并制定实施控制计划,确保过程药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S].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的质量控制[S].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水泥在建筑业中是不可缺少的材料,只有在保证水泥产品高质量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可以将水泥的质量控制作为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只有对每道生产工序把好生产质量关,才能提高水泥质量水平的可能。

1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的概述

水泥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与水泥质量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对水泥的生产有着严格的要求。生产制造水泥的前提是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并且水泥生产企业必须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水泥生产许可证,并能够接受相关部门的质量监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水泥生产的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受到了相关质量监督部门重视,对此修定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标准以及五大通用水泥产品标准。五大水泥修订标准颁布实施于1985年。在此之后,随着国内市场不断涌入了国外水泥,使我国水泥生产质量肯竞争力得到了不断提高,促进了与国际的接轨。

2 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2.1 对原、燃材料的均化、控制

对于水泥生产的所使用的各种原料、燃料必须严格地质量控制,尤其是在进厂时需严格把好关,以避免因各种原料、燃料的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水泥的正常生产。当前,仍无法避免的问题是部分石灰原料依然存在矿点较多以及成为波动较大等现象。因此,为了确保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料、燃料的稳定性,需要均化水泥的各种原料和燃料,在实施均化之前,可采用分批取样法详细分析需均化的水泥原材料及燃料所含的化学成分,再根据其分析的结果进行合理地搭配使用。同时,由于燃料在生产工艺流程中所用的量较多,在整个熟料成本中燃料要占一大半,并且价值日益上涨。对此,必须全方面考虑燃料价格和燃料成本,严格对燃料质量进行控制。如各水泥生产企业在买进燃料的过程中,对于燃料的供应点应选择一个良好且稳定的供应方,这样在得到质量保证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燃料成本。之后,还应将燃料按照其质量进行分级和分类,并分开堆放,这样一来为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按质搭配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2 生料均化与控制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确保生料成分的均匀稳定性非常重要,而对生料的控制主要是对生料的化学成本、细度进行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人员对于各种喂料秤的合理调节必须根据其原料和原材料的配料方案,才能正确搭配各种原材料之间的比例,使生料的化学成分能够符合生产工艺的实际要求。水泥生产的具体控制过程,大部分是以X-荧光分析仪来实现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质量控制,但值得注意,为了使生料的细度得到保障,对于选粉机的控制和喂料量的控制要引起重视。在原料成分相对复杂的情况下,要满足配料的各方面要求,不能仅限于对生料进行单纯荧光分析和控制,此时对生料进行均化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生料圴化库目前在现新型干法中应用较为广泛,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均化库的作用。

2.3 熟料和水泥质量的控制

对熟料和水泥质量的控制要求每天必须对其凝结时间、化学成分、强度以及安定性等物理性能和化学属性进行分析和检验,在对熟料的实际情况掌握过程中,必须对熟料的各项性能及成分进行检查,确认其控制标准是否能满足其要求。同时,对出磨水泥的几项基本控制主要包括细度控制、物料配合比例控制、三氧化硫控制以及混合材料量控制,并且还应不断实验和总结石膏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最佳掺入量。如试验石膏掺入量是否与水泥的强度、性能有直关的关系,根据所实验的结果再确定石膏的实际掺入量。目前,在很多水泥生产企业中,大多数是以粉煤灰、炉渣、火山灰质材料以及石灰石作为混合料,在水泥中将这些混合料掺入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水泥的性能,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泥产量,降低水泥生产成本。由此可以看出,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对混合料进行合理利用能有很多益处。但还应在提高混合料使用效果的基础上,对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很重要。

总之,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确保其质量控制,必须对对水泥生产的原料、燃料以及生产工序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这就要求水泥生产单位的质量控制人员在了解水泥生产的实际情况下,合理选择质量控制点,并进行取样验检,从而有效保障各个生产工序的质量,使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董士文,张代立,董光升.水泥质量检验及其检测工作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A版,2008(7):17-19.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药生产;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67

[中图分类号]TQ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91-01

中药药材的研究和应用源远流长,在人们追求疾病治疗速度和药物食用便捷性的今天,中药产业应运而生,将中药产品加工成胶囊、片剂、滴丸等形式,供人们选用。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国传统中药制备技术也凸显质量控制不过关等缺陷,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声誉带来了严重影响。

1 中药生产的特殊性

中药产品多是由不同种类的药材经炮制、粉碎等手段加工成一定形状,并通过胶囊加工设备等制成成药。中药产品生产过程中牵扯到多种原料和辅料的质量控制及配比问题。中药药材药效的发挥受环境影响较大,因而要严格控制起始的药材种植和选用环节,才能保证药品质量。另外,为达到特定治疗效果,中药产品多采用多种药材制成,各药材的特性及成分的相互作用都将影响中药产品的最终药效。因此,中药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控制各类药材的含量。最后,中药产品的药材多为植物,其稳定性不易保障,必须通过辅剂添加的方式或特殊处理手段来稳定药效,如严格控制不能长时间暴露的药材的加工时间等。

2 中药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主要有:追求片面指标、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或不按流程进行生产加工、成本控制方面易出现以次充好现象等。其中追求片面指标问题是指为使某一成分含量达标,某些企业会采用牺牲其他成分含量的处理方式,而忽略了中药产品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工艺流程问题主要是受传统中药手工生产的影响,在药物生产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加工;成本控制问题主要是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不以保证中药产品药效为前提,为降低成本而减少工序、偷工减料。中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都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必须要加强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3.1 大力发展中药农业

中药农业已经发展成为中药资源的重要来源和中药生产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中药野生资源的严重稀缺,人们在人工培植中药植物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中药农业,以维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化发展。中药农业的药材种植过程中,要严控各类污染物质对药材的影响,并不断规范药材的种植和粗加工过程,确保药用植物的安全和品质。药物的种植区域应尽量选在野生药材产区附近,因为特定的环境才能有效地激发植物中的有效成分。目前一般采取在当地药材产区建立GAP基地的方式,种植绿色无公害、质量高且疗效好的药材。

3.2 加强药材采收、加工及贮藏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药材采收过程中,要保护好具有药用效果的重要部位,尽量减少因采摘失误导致的药材药用效果下降,药材采收完成后,要采取风干、晾晒或其他加工方法,延长其保存期限。在药材加工方面,中药生产企业的技术和经验相对落后,甚至为了利益而采用硫磺熏蒸等禁用手段。药材采收、加工完成后并不会全部投入生产,而是根据需要将部分药材进行长期贮存,药材的贮藏要采用专门的养护技术,防止霉变、生虫和药效下降,通常采用的中药药材贮藏技术主要有气调贮存法、气幕防潮养护技术、低温保存技术以及对抗贮存技术等。

3.3 优化中药生产工艺,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中药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新药研发阶段,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各种因素进行详细记录和对比,寻找最佳中药加工工艺流程,以药效的有效发挥为前提,在提高药效稳定性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最终确立可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在药物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严格监控加工工艺,为保证中药产品的药效,加工过程中一般以物理加工,包括炮制、粉碎、提取、纯化、浓缩和干燥等手段为主,尽量保存药材中发挥药效的关键部位以及有效成分。为提高中药产品药效,在中药加工过程中还引进了国际制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致力于提高中药产品生产。

3.4 中药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中药产品经物理化加工处理之后,一般要通过胶囊、滴丸等承载方式将其制备成易于流通和服用的产品形状,完成最终的生产过程。在将药物制备成胶囊、片剂、口服液等成型过程中,应引进先进药物生产设备,加强对成型技术和工艺的研究,保证药物成型质量。另外,要考虑到成型过程中辅剂的加入是否会对药物药效的发挥造成影响,选择合适的辅剂材料,保证最终中药产品的质量。最后,要不断将新型中药成型技术运用到中药生产过程中,如中药超微粉碎技术、中药制剂成型技术等。

4 结 语

为实现中药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中药产品药效稳定、可控,必须从与药物加工、生产相关的各个环节全面监控,并采用先进技术,根据中药产品生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质量监控手段。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但为了中药生产行业的稳定及可持续化发展,必须不断探究提高中药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只有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才能使中药产品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地位得以稳定,才能使中药产品真正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

主要参考文献

[1]工智民,钱忠直,王永炎.中药产品质量过程控制田[J].中国中药杂志,2011(6).

[2]李祺,刘盈.我国中药产业链问题与成因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0(16).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钢管;3PE外防腐层;生产技术;质量控制

近几年来,我国管道防腐涂料在逐步完善,生产过程也更加精细化。为了保证输气管线的合理规划,工作人员应该转变原有观念,利用新型材料优化涂层技术,并规划工艺实施顺序,突出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涂抹材料之前,应该使钢管表面保持清洁,使其达到标准要求。

1钢管3PE外防腐层的生产技术

(1)3PE外防腐生产工艺及生产线基本参数从3PE外防腐生产工艺的顺序来看,工作人员应该依照以下步骤来实施:第一,按照钢管的性质进行预热工作,并对检验其外形是否良好;第二,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不断调整温度,将涂料的处理频次固定下来,并用粉末喷涂;第三,将胶黏剂缠绕在钢管的四周,并等待试剂冷凝,在其中加入25%的聚乙烯,增强涂料的综合性能。第四,将钢管放置在冷水中,并通过电火花的方式排除漏洞,检验涂层的基本性能,最后在钢管上贴下标识,就完成了所有的工序;(2)3PE生产关键技术3PE生产关键技术具有灵活性与多样化等特点。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处理,以保证防腐层的性能较好。第一,要利用有效的处理技术对钢管的表面进行涂敷。按照钢管的使用性能将涂料分为三部分,选用除尘设备将钢管表面清理干净,达到预处理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工作者都会选择抛丸除锈器具吸附颗粒性尘土,并利用大功率微尘处理器控制清洁过程;第二,采用中频加热的方法对预热装置进行把控。在此过程中,热量应该均匀的喷射到钢管表面,并体现高效的速率。第三,三层防腐层成型技术。作为防腐层的核心处理部分,工作人员应该在保证钢管外观的同时完成涂料层次的构造[1]。

23PE外防腐层的质量控制问题

(1)3PE涂层管表面麻点和涂层间气泡问题第一,就3PE涂层表面麻点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聚乙烯材料分子中的运行速度较慢,在高温烧制下容易出现挥发的现象,并且小分子成分的粘合程度变高,不容易均匀的铺设在钢管的表面;其次,在中频温度的影响下,塑化的时间会缩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第二,从涂层间气泡问题来看,主要是由于钢管中的粘结剂使用过多,使材料内部的潮湿性增加,并导致涂层间出现气泡。另外,如果工作人员没有选择合理的硅胶琨角度,也会使涂料的硬性增加;(2)涂层表面水击点和涂层厚度不均等问题第一,钢管上的高温涂层要通过冷凝水进行降温。工作人员需要以喷洒的方式将冷水均匀的覆盖在钢管的表面。但由于涂层的受热面积不同,位置也不尽相同,水击点以不均匀的态势呈现出来,需要工作者的控制才能够使流动距离变得合理;第二,在3PE涂层厚度不均匀的角度上,只要原因是生产方式不得当。涂料模具的出口分别在上下两端,如果涂层不能够均匀的抹在钢管四周的布控点中,则会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并导致质量不合格[2]。

33PE防腐管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与进场钢管的质量控制第一,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防腐涂层生产方式合理化的主要措施之一。首先,工作人员应该对材料的验收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以复检过程作为突破点,以环氧粉末为主导,对聚乙烯等材料的使用性能进行分析,并根据达标要求测定防腐涂层。其次,对于原材料性能无法达到要求的,应该将相应的编号记录下来,并不予入库;第二,在进场钢管的质量管理上,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严格的生产工序进行检测。首先,查看钢管表面是否有油渍、划痕、凹凸点等等,如果发现了以上问题,要及时进行补修;其次,从钢管的焊接节点出发,检查接缝的长度是否超出了标准范围,并将其椭圆度进行反复衡量。最后,按照规范性工艺要求,在钢管内涂层处理上先对防腐用具进行检验,以保证后续处理工作的有效性;(2)生产工序中的质量控制生产工序中的质量控制是防腐涂料处理的核心部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外观的清洁度。第一,工作人员应该以防腐层的附着力为主,将预热稳定控制在70~95oC之间,并沿着钢管的锚纹刻度涂抹防腐试剂,达到既定的要求;第二,在成型工序的控制上,工作人员应该以涂料两端的传动轴为控制基点,对运行速度进行管理。同时,在钢管加热30~45min之间时,则将胶粘剂和聚乙烯材料均匀的涂抹在其表面上,并在防腐涂料快要晾干后喷上一层粉末,用压制转速机进行压实,保证其最佳密度;第三,深化机械生产方式。自动化生产系统能够对黏胶的硬性与标准数值进行比对,并控制聚乙烯的挤出量。在生产程序方面,它能够将每一阶段的实施方法都录入到系统中,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优化质量控制步骤[3];(3)涂层产品的质量控制涂层产品的质量控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工作人员通过漏电检验、粘结度测定等方式对其中的某一层防腐涂料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一,我们需要明确,对成型防腐涂层进行探测的目的在于保证刚管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避免返工事件的增加;第二,产品质量的控制过程如下:首先,将冷却后的涂敷钢管与用电火花检漏仪联结在一起,对应用性能进行测定。仪器能够衡量钢管的基本情况,测定是否有漏电出现。如果电压超过了30KV,则说明螺距要大于测头的有效宽度,并且影响管材的质量;另外,系统还能够布置测量节点,将详细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在漏点处做好标记,报送到用户服务管理器中。如果系统的指示灯由绿色变为红色,则说明钢管出现了异常,检测仪会进行预警[4];第三,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比较简单,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钢管的具体形态对防腐层进行划分,并判断涂料的表面是否有不均匀的麻面或者产生了气泡或者卷边等情况。另外,要保证涂料的厚度在20~30cm之间,这样才能够达到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最后,在粘结度检验方面,工作人员应该选定两个时段的不同温度,并按照涂层的有效宽度进抽测,以每5h作为标准,测定防腐涂料的剥离强度。如果强度适当,则说明钢管的性能良好[5]。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对钢管3PE生产工艺进行分析;第二,阐述了钢管外防腐涂层的质量控制问题;第三,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为了保证钢管的质量,达到有效的防腐作用。工作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技术方式,利用防腐层的划分来做到精细化处理。同时,也要针对3PE防腐管材中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规范工艺程序,在生产工序中进行质量控制,为生产方式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张超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建材公司

参考文献

[1]伊霞.钢管3PE外防腐层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J].科技促进发展,2010(s1):205-205.

[2]娄月霞.钢管表面处理和涂敷预热温度对3PE防腐层性能指标的影响[J].江汉石油科技,2011(1):54-62.

[3]张爱丽.钢质管道3PE防腐层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9):130-134.

[4]赵东亚,张嗣伋,邹涛.钢管3PE防腐生产加热过程自适应滑模控制[J].制造业自动化,2010,32(7):54-56.

上一篇:变电站自动化控制范文 下一篇:建筑测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