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12:58:08

设计职称论文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格式虽然是建筑类评职称,但是根据期刊的不同,格式也有不同,但是绝大部分都还是相似的,大同小异。所以只要掌握了建筑高工职称格式,无论编辑有多严格的要求也能轻松搞定了。

建筑高工职称格式无非也是从文章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以及作者联系方式这些地方做要求。

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大家还是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设计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性实用信息。所以说题目很重要。好的标题是文章的一半。标题还要做到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2、正文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2000-8000之间,别太多也不要太少,这写文字都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章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该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章中的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文章的量以及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文章中图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且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

3、参考文献

建筑高工职称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集(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它未说明文章(Z)

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版本.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项目包括:作者姓名.电子文献题名.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者更新日期。

4、作者信息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一、职称系统的检测原理

将待评审的职称论文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是cnki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一大新应用,其检测原理是和未发系统的原理相同,只是检测手段稍有不同。

(一)检测原理———“文字比对”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内容迅速增多,复制粘贴变得越来越容易与普遍。文本复制(抄袭)是学术不端文献的重要特征。随着内容管理与版权保护的需要,文本复制的检测研究也得到进一步发展,陆续提出数字指纹、VSM等检测方法。[3]笔者通过对检测原理的深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都是以“文字比对”———提供文字复制比率为基本原理,也就是说出现了初级的文本复制类型的抄袭,系统可以轻易地识别。以这种“文字比对”为识别基础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采用的是“外形”对比以及针对文字、字母与数字的排列组合进行形式上的比对,如果被比对的两段文字的句式、用词、排列顺序相同,就可以被检测出来。但如果是意义抄袭就比较隐蔽,系统基本无法检测出来。

(二)检测手段的改进将一篇待检测的职称论文放在未发系统中会发现全篇皆红,系统会提示这篇论文和该作者的已发表的论文重复率为100%,也就是说未发系统是没有办法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检测的,主要是因为该系统缺少一个时间模块判定功能,即自动删除该文章发表时间以及以后的“相似”论文。基于此,已发系统特别设置了时间功能,并要求委托人提供论文的发表时间。据此时间,去除了发表时间在所测时间之后(含发表时间在同一天)的“相似”论文,最终获得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文字复制比”结论。这个结论虽然不包含所测时间之后(含发表时间在同一天)的抄袭结果判定报告,但是对该文章发表之前,它是否存在抄袭的现象是可以检测的,这部分的功能和未发系统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借用未发系统部分适用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对检测结果的判断。

二、抄袭判断的量化指标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检测方只负责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真正使用报告的是各校的负责职称评定的人事部门,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未见到各人事部门有关于对检测系统结果统一、公开的量化标准。因此我们可以借用较为通行的未发论文的量的检测标准,这个毕竟是通过大量的检测最终被实践证明的较为合理的标准。通常情况下,对于待发来说,各期刊社和图书出版社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不同的规定。有的编辑部认为,论文中超过10%的重复率即视为抄袭,而有的编辑部规定“雷同比例达20%为抄袭”,还有的放宽到了30%,对有争议的结果大部分都采取个别处理的方式,没有制定出可以适用的行业标准,基本上各编辑部根据投稿论文的平均水平制定适合本部门的比例。对于学位来说,高校将这个重合比的限度定为25%-30%。若检测发现超过这个比率,论文就会被提交至该校学术委员会来判定是否存在抄袭行为。[4]例如中南大学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会将检测结果公示,对有异议的结果和超出规定值的结果,组成相应学科的专家评议组,对检测系统所得出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审议。[5]总体来说,使用机构对检测结果判定方面较为通行的数字方面的标准为,“一篇论文与数据库的文字重合率大于或等于10%,属于句子抄袭;30%到50%之间属于段落抄袭;50%以上则被判断为整体抄袭。”[6]综上所述,这个可以借用的标准看似操作简单方便,标准明确,但实际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部分,如果不具体问题辩证分析,只是以最终检测数据为唯一判断文章是否抄袭的标准,恐怕是有失公允,特别对像职称评定这样对人生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还需慎重,当然人事部门还有一个专家评议环节,但是对部分可能面临在前面关卡就被枪毙的稿件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在笔者长期的检测工作中,发现即便检测者并不了解一篇检测文章是否抄袭,用笔者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仍然可以对结果进行科学修正,但首要条件是搞清楚影响已发结果存在哪些因素。

三、影响职称结果的因素

(一)提供的待检测文档的类型及出处Cnki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目前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当前,可对DOC、TXT、CAJ、KDH、NH、PDF等多种格式的文件进行比对,从词、句子到段落等方面,可检测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6]同时,职称评审文件中规定:优先从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下载CAJ或PDF格式电子版论文(专著、译著、教材及外文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除外)。如未在该数据库中检索到提交论文,可以从图书馆其他数据库中继续查找并下载PDF格式电子版论文,如仍然没有,方可提供WORD文档。提交论文原件和完整论文的电子版(须PDF格式,著作、教材除外)。[7]经过笔者的了解,在实际操作中,也是按照这个文件的规定做的,待检测文献的电子文档,并没有一定要求使用PDF格式,只要提供的电子文档能够正常地从中复制出文本来,PDF、DOC、CAJ(及其系列文档类型)、RTF及DOCX都可以。首先是从cnki学术网络中下载,可是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早期的文章是以PDF照片———图片的形式存在的,不能复制文本,还有部分编辑部提供的原稿采用了密码或版权保护也不能复制,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编辑部新发论文上网需要一定周期,新发论文也没有原始文档,只能向送检人索要编辑部的修改文档,当然,非cnki下载所得的文档,所有的文档类型要在检测汇总表中予以说明。由以上的复杂情况来看,不同类型、不同情况下提供的电子文档,在检测中会出现检测比例的不同。如一位研究者反映,他在《航空学报》个人比对库中的一篇文章(.doc格式,为作者提交的录用定稿)已经在中国期刊网上(具体采用的比对文件格式未知),新提交的一篇稿件被检测出与这2篇文章有文字重合的问题,但检测结果中该稿与个人对比库中的稿件间的文字复制比为46%,而与同一篇文章在中国期刊网中的版本的文字复制比为26%,不同的格式竟然造成检测结果间20个百分点的差别。[8]可见不同的文档形式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现象需被重视。

(二)第三方检测模式毋庸置疑,检测系统在程序上是非常容易操作的,但任何一种程序设计都会存在一些设计没有考虑周全的部分和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使用条件无法达到的要求。检测方式是图书馆的第三方检测,由于学科的限制,检测者对文章水平没有直观感受只能信赖软件,以系统检测结果出一份报告。一般来说,检测者不会对检测结果的百分比多少做一个结论,只是提交结果,评价者是由职称管理部门和专家来确定的。当然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一个初步的检测,后期还有专家评议一个环节来判断文章的优劣。但是对于一些处于临界值的稿件,如果只是看到其检测结果超标就进行清退对被检测者是不公平的,因为它已经没有资格进入下一道环节了。第三方检测者只是在出具汇总报告时添加的一个说明文字,提示一些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使用一些可以共通的原则,对检测结果要出具更具体的修正报告,包括剔除系统误判的部分和系统未发现问题的部分,为参评者提供公正的服务。

四、对职称报告的修正

要制定可以通用再研判的标准,首先要搞清楚“文字复制比”与“文字抄袭率”的关系,我们通常看到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提供的是“文字复制比”,但它绝对不等于“文字抄袭率”。“文字复制比”是系统提供的有抄袭嫌疑的地方,“文字抄袭率”是我们已经定性的抄袭的文章的比例,两者性质是截然不同的。[9]基于此,笔者认为真正的文章抄袭率应该如下修正:文章抄袭率=文字复制比—系统误判+系统漏判这里,“文字复制比”是系统提供的百分比,“系统误判”是指虽然被系统检测出来有抄袭的嫌疑,但并不能算作抄袭的部分,“系统漏判”是指虽然系统没有检测出来,但是存在隐性抄袭的部分。

(一)减掉系统误判的抄袭率

1.系统收录不全。所有的检测系统只默认首次在文献库中出现的文章为原创,在其以后提交的论文中出现了相同的文字并且没有标注出的,即被认定为抄袭,如果2位作者一先一后引用了如书籍、引用较早论文、引用未被系统收录的论文中的部位文字,后引用者一定会被系统认定抄袭,这种情况导致的抄袭率在出具的报告中建议适当减掉,否则有失公允。

2.作者误引了抄袭文字,必要时通知作者申诉。对这点,职称检测政策中规定了“论文中有明确注明为引自其他论文中的内容,不计入”。虽然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但统统减掉还会有漏网之鱼的嫌疑,在后面会具体讨论。

3.按目前政策,下列特殊情况可免于计入相似比中:[10](1)与本人数据库中的同一文章相似的,不计入。这种情况也存在,有时系统对同一篇文章会多次录入,对这个原因导致的相似比应剔除。(2)与本人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中相似的,不计入。博士、硕士论文虽然被收录到了cnki文献库中,但是并不属于印刷及公开发表的文章,对这个原因导致的相似比应剔除。(3)与本人后,他人引用本人论文中的内容,不计入。(4)论文中有明确注明为引自其他论文中的内容,不计入。(5)送检论文中的同一段文字内容,和其他多篇文章相似的,则该段文字造成的相似比,按一次计入,不重复累加。以上几种条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都应该在检测报告中适当删减,但也有一些情况虽然没有被系统检测出,但一旦被查到是要严厉指出的。

(二)增补系统漏判的抄袭率:设定各种抄袭情况的权重系数有的文章虽然检测的抄袭率很低,但是文章若存在以下一些状况,应适当建议增补权重系数一项,具体为:

1.有对句义、观点、主题抄袭现象,无个人观点,及对外文文献套改翻译抄袭等。这种抄袭手段隐蔽,比较难发现,性质也比较恶劣,对此,可以增加公示环节,以增强被检测者间互相监督,更有利于发现比较隐蔽的抄袭,一旦发现并查实,在所出具的报告中应明确指出:对检测结果乘以适度的权重系数,以增加其抄袭率。

2.有对图表、实验方法抄袭现象,情节严重的。对于这点,曾有研究者指出检测系统对于含数学公式的PDF、WORD格式的文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检测效果不理想。就目前检测的情况来看,对含公式、图表较多的论文,该系统的作用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1-12],所出具的报告中应明确指出对这类型的文档建议另请专家评审。

3.论文中有明确注明为引自其他论文中的内容,不计入,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会发现有的作者明明没有引用,也乱标参考文献引用以显示所看论文数量较多,对这种情况,发现了一定要在检测报告中明确指出。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一、综合性科技期刊瓶颈分析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主要有三大支柱,即以刊登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综合评述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以刊登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性期刊和以刊登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期刊。学术型期刊得益于我国科学研发水平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核心期刊,不少期刊在国际上颇具盛誉,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而科普类期刊由于选题鲜活、深入群众生活、内容浅显易读,生动活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总体维持着不错的市场占有率,也形成了不少知名品牌。相较之下,以省、市级科技主管部门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囿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其发展却不尽乎人意。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管理体制滞后我国的综合性期刊普遍还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基本上接受上级部门的单纯行政管理、扶持和干预,难以形成与科技发展同步的期刊质量管理机制,出版单位大多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意识。此外,现行管理体制下科技期刊缺乏退出机制,大批低水准、低质量的期刊充斥市场,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合理布局和总体质量。

2.市场运作程度低下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所划拨的办刊经费往往比较紧张。由于办刊经费不足,导致杂志社人力资源长期短缺,造成编辑力量分散、资源无法集中的恶果。而封闭的办刊环境,使得大多数期刊均未考虑过疏通发行渠道、开拓广告客户,这进一步造成运作资金的匮乏。另一方面,对于部分锐意进取、处于市场化初期的杂志社而言,主管部门又缺乏应有的扶持力度,导致发行、营销和业务的拓展因资金链条断裂而无法进行。

3.期刊自我定位模糊面对如今的科技期刊格局现状,综合性期刊却定位模糊,摇摆不定。无论是精品学术路线还是大众科普路线,均面临学术性期刊和科普性期刊的强势竞争,既没有稳定的专家稿源,也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仅仅停留在“科技部门的喉舌,职称论文的张贴版”阶段,在科技期刊市场化浪潮中显得尤为尴尬。

4.采编队伍能力匮乏由于管理体制僵化,缺乏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因此杂志社总体呈现出高级科技编辑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年龄与知识结构老化的局面。目前在编辑部基本找不到既善于策划、又懂得经营,且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在期刊界竞争如此白热化的大背景下,仅靠有限的人才培养经费和计划经济所遗留的人才培养体系,已无法适应杂志社自身的发展需求。

5.期刊内容质量较差行政管理、市场运作、自身定位和采编队伍等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综合性科技期刊质量水平低下。编辑团队缺乏选题策划的意识与能力,而编辑部本身也不具备采访、调研的必要软、硬件。大多数期刊刊载的内容除了每月的上级部门下发的省内、市内科技大事和科技要闻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版面用于刊载职称论文。这样的杂志既不具有可读性,也没有任何新闻价值可言,仅仅作为某些行政人员养家糊口的工具和职称晋升的必要平台之一。由于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特殊行政属性,使得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既有别于国内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和科普性科技期刊,又不同于国外的主流科技期刊,因此要促进综合性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还需要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因地制宜地在借鉴国内外科技期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制度体制上、运作机制上的全方位的创新。

二、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综合”之惑

据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的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综合性科技期刊共有50余种,其中省级以上综合性科技期刊24种,如《广东科技》等;地市级科技期刊20种,如《深圳特区科技》等;此外还有企业科技期刊10余种。绝大多数综合性科技期刊在内容上仍旧沿用“科技政策、科技动态、科技论文”三位一体的构架,将政策指导、科学普及和学术研究大杂烩式地杂糅在一刊之中。这种笼统的内容构架,使得杂志目标读者群模糊、没有核心诉求、品牌定位困难:枯燥的科技政策无法赢得普通读者的青睐;职称论文与专业学术论文相比,缺乏研发团队的集体精心耕耘,仅仅是个人“散户”的成果论述,难以让高端读者动心。所以,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也就因此而毫无头绪。当前国内的综合性期刊在定位上往往败于“综合”二字。既然是综合性期刊,就不能以偏概全,仅仅从学术或科普着眼;也不能一味求全,笼统地将科技政策、科技要闻、学术论文和科普软文硬塞入一刊之中。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品牌化建设,关键在于理清定位的思路,生成最核心的媒介价值。

三、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品牌突围战略

1.以一期多刊促品牌定位品牌建设,定位先行。综合性科技期刊的综合性并不是不加区分、不分良莠的将所有信息杂糅在一起,而是对不同类型的稿件、不同风格的行文按照不同的目标读者进行梳纳整理。“综合”即意味着杂志要实行双品牌乃至多品牌的媒介战略。从当前综合性科技期刊信息源来看,杂志可采用一期多刊的方式,将资讯性、指导性、宣教性信息和学术性信息分离开来,以打造品牌双星的方式,为不同的读者群体提供信息服务。在微观定位上,上半月刊重点以大众化、科普化的视角,对该地区的科技政策和科技热点进行选题策划与解读,主要侧重于实现杂志的引导性、宣教性与资讯性,面向的是一般读者群体;下半月刊则致力于弘扬本地区的学术研究成果,展现各界的科研风采,主要侧重于实现杂志的学术性,面向的是行业专家、学者等高端读者群体。上下半月刊组成的品牌子刊,共同支撑综合性科技期刊这一母品牌的发展。

2.以CIS系统促品牌设计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企业识别系统)设计是目前企业界普遍采用的品牌形象识别设计方法,亦可借用于对科技期刊品牌建设的讨论。CIS体系中包含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层次。在理念识别层面上,综合性科技期刊是党和政府科技工作的喉舌之一,既具有行政属性又具有媒介属性。其应当以“立志做科技政策的宣传者、解读者、引导者”为核心理念,为活跃在各条科技战线上的科技工作者们提供资讯和学术交流平台,以媒介的力量指引全省科技工作有序开展,将党和政府的科技决策、前沿的科研成果以通俗浅显的方式传播给一般受众。在行为识别层面上,各杂志社亟待需要建立一套包括采编业务、发行业务、部门运作、奖惩机制、会议制度、培训制度、编外人员招募制度等在内的工作流程体系,使杂志社能有条不紊地开展日常工作。在视觉识别上,由于杂志实行一期多刊战略,因而在视觉设计上应当既体现区别,又富有共性,例如可通过主题色的差异加以区分。近年来,加强版面设计、优化视觉效果已成为科技期刊行业的共识。

3.以科技政策促选题策划媒介资源对媒介品牌的影响至关重要,独有的信息资源可以帮助其在短时间内完成品牌化进程。绝大多数综合性科技期刊是政府科技部门的下属单位,毋庸置疑地拥有在政策、政策解读上拥有绝对的垄断优势。以政策促选题,是当今综合性科技期刊应对学术性科技期刊、科普性科技期刊的利器。它意味着杂志的选题工作应当以政府决策为基调,充分发挥编辑部们的创新思维,以新政策的内容、新政策的解读、新政策的对策、新政策的科普等几个角度作为一般思路,充分发挥杂志信息垄断优势,打造与学术期刊、技术期刊、科普期刊截然不同的第四类科技期刊。对于下半月看而言,借力期刊垄断资源的具体途径包括:对本地政府扶持的科技项目加以充分利用;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通讯员,专职搜集稿件、对专家进行邀稿。此外,不少重点高校均设有学生科研计划,亦可择其优者进行科研成果论文刊登。

4.以整合营销促品牌传播如果一份杂志拥有了精确的品牌定位、系统的品牌设计和明晰的选题策划,便完成了“内功”的修炼。然而要想成为一份优秀的杂志,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整合营销策略实现品牌的有效传播。对综合性科技期刊而言,在发行渠道上可以采取以邮政发行、自办发行、零售发行“三位一体”为主导、以赠阅为辅的发行策略,用邮政发行、自办发行稳定发行市场,用零售发行延伸发行市场,借助星级酒店、机场、高档社区等场所,传播和塑造精品期刊形象。在新媒体环境下也要注意利用CNKI、万方、维普等网络数据库拓展杂志的阅读群体,并通过付费下载加杂志的销售收入。除了发行外,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期刊品牌进行传播,具体包括: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展开合作,刊登、播发杂志广告;积极利用科技主管部门的影响力各种机会举办、承办各类科技活动、学术论坛,拓展杂志在科技界影响力;打造杂志官方网站、博客、网络社区,为大众提供更便捷的资讯和沟通平台。

5.以衍生媒介促品牌延伸尽管综合性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尚在起步阶段,但终有一日要经历品牌延伸的过程。未来其品牌延伸主要以媒介衍生物的形式进行,既可以从传统媒介延拓,如打造多个子刊、发行科普系列读本、权威行业调研报告等相关书籍;也可以向新媒体延拓,如制作电子期刊、手机杂志等,其品牌最终将向分众化、碎片化、多样化和集团化发展。

四、综合性科技期刊未来趋势展望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教师学习共同体 微博 教师专业发展

微博作为目前非常流行的交互平台,以其简单的表达方式、多样的信息方式以及“订阅式”的交互方式等特征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过程中占有极大的优势。纵观当前基于微博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前期的构建及平台的设计研究,而对于后期的应用、教师教育的参与度及需求态度等情况并未做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调查微博在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得出微博应用的优势及不足,以期探索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基于微博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基于微博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本文界定为:以广大中小学教师作为参与主体,以合作交流为基础,借助微博这一网络平台,实现其共同愿景的学习团体(包括领域专家、优秀教师及同辈教师)。在这个团体中,教师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地传播、分享、转载能促进教师专业领域发展的微媒体,以创建一个有机和谐的协作学习环境。从宏观角度来说,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强调整个社会的学习化趋势,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从微观角度来说,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主要从地区、学校、年级来划分。

二、宏观层次调查研究过程及结论

1.对两大微博中关于学科间的典型微群进行研究并统计结果

(1)在新浪微博中有许多关于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微群,随机取样研究的微群是“中小学教师交流圈”,其成员人数为222,共发言数为260。对该群参与人数、发言数、发言内容的比例及活动数进行统计,统计时间从2011-3-20至2014-10-20。统计结果如下:

其成员中参与人数为64人,共发言163条。该时段中参与人数共占其总人数的28.69%,发言条数占总条数的62.69%。此结果显示出微博中大多数成员参与率较低,说明教师们更愿意分享他人的心得、学习资源等,而不是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统计结果将发言内容分为教学资源、教师教育分享交流、教师职称论文、其他(涉及与教师不相关的)四部分,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显示此微群中有关教学资源和教师交流的发言占较大比例,说明微博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师们乐意用微博来分享教学资源或是教学心得。微群中共包含群内话题6个,而且每个话题的参与人数都非常少,教师们并没有就一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这说明教师们并没有真正利用微博进行协作学习。

(2)在腾讯微博中有关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微群中,随机取样研究的微群是“小教教师群”,其成员人数为68,共广播数为106。对该群参与人数、发言数、发言内容的比例及活动数进行统计,统计时间从2012-1-10至2014-10-30。

成员中参与人数为26人,共发言70条。该时段中参与共占其总人数的38.23%,发言条数占总条数的66.04%。统计将发言内容分为教学资源、教师教育分享交流、教师职称论文、商业目的(涉及与教师不相关的)四部分。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此结果显示微博发言中有关教学资源的仅占11%,而140个字之内的求教师职称论文、教师心得或广告占了89%,这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无太大促进,仅是利用了微博便捷性的特点,并无深入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层面。该群中分享文件为7个文本文件,其中3个已注销,其余四个为教师职称论文方面的文本文件。该结果显示有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群共享文件非常少,反而只是注重职称论文。可见微群管理员及微群成员并没有充分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来进行专业学习。

2.对两大微博中关于学科内的典型微群进行研究并统计结果

(1)在新浪微博中,关于学科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微群中,随机取样研究的是“小学英语教学”,其成员人数为350,发言数为206。由于其主要针对小学英语教学,发言较之学科间教师共同体更具有针对性,故不对其发言内容做统计。主要统计其群内话题及发言数及其促进教学的品质。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上述微群主要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由于其针对性较强,故专业化内容较学科间微群高,从群内话题可看出,话题都是围绕英语学习来展开,但不足之处是参与讨论的教师并不多,并没有形成自发有序的讨论组。

(2)在腾讯微博中,关于学科内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微群中,随机取样研究的是“语文教师”,其成员人数为64,广播数为26,共享文件数为6。由于其主要针对语文教学,发言较之学科间教师共同体更具有针对性,故也不对其发言内容做统计。主要统计其群内共享及下载数及其促进教学的品质。统计结果如下表2所示。

在微群中除了发言外最能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便是群共享文件了,由上表可看出,该微群共享文件仅为6个,其中4个都是关于杂志征稿的,而且下载共享文件的人很少。这说明在教师微群中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来实现资源共享。

三、微观层次调查研究过程及结论

微观层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93份,参与调查的教师来自大同的几个中学,来自10个不同的学科,初一、初二、初三教师所占的人数分别是102、100、98,男女比例是43.6:56.4,调查对象中78.2%在39岁之下,89.7%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教师对于微博的态度与意识

87.2%的教师有自己的微博,其中44.9%的教师加入了校内教师群,另外32.1%的教师还通过腾讯或新浪加入了校外教师群。82.3%的教师表示,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自己愿意加入新的教师微群。而且对于问卷中“微博能有效地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您是否同意”该题中,57.7%的教师选择同意,25.6%的教师选择了一般,其余选择了不同意。以上数据说明教师对微博并不排斥,反而有较乐观的态度和意识,并且大多数愿意接受用微博来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教师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和使用情况

对于“您在微博上主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教师们选择查资料的占25.6%,专业学习的占23.1%,通信和娱乐的占32.1%,浏览信息的占19.2%。如图3所示。

以上数据中四者比例较均匀,但选择通信和娱乐与查资料的占了半数以上,选择进行专业学习的不足四分之一。统计结果中仅有19.2%的教师选择了“经常在微群中发起讨论、回复”,55.6%的教师选择“很少”。以上数据说明大多数教师没有真正用微博来进行专业学习,他们在微博中多数处于被动地位,主要进行通信娱乐或查找学习资源,并不是积极主动地利用微群发起一个话题或讨论,多数处于观望状态。

3.制约微博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因素

对于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5%教师选择“课业任务繁多,无时间”,25%的教师选择“支持平台不足”,13%的教师选择“无兴趣”,17%的教师选择“其他”。如图4所示。

以上数据表明课业任务繁多和支持平台不足是制约微博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因素,这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密切相关,现代社会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故教师会用更多的时间花在学生身上,而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协作学习。另外,学校的联网设备不足,并没有做到每个教师具有一网的电脑。此外,年龄偏大的教师对微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认为传统的“线下”协作方式更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其他阻碍微博构建教师共同体的因素是,部分教师更偏向于使用其他社会性软件。

4.教师进行协作学习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调查显示,除了微博之外,教师们进行协作学习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QQ群、中国教师研修网、教育博客、Wiki及传统的“线下”协作学习等。教师们非常重视相互的沟通,他们希望通过网络来相互交流观点,分享材料。当然,他们也不排斥传统的教师“线下”协作模式,相反他们觉得教师之间面对面讨论交流更能促进教师对某一主题的深刻认识,更能增强教师之间彼此的信任感。

四、对于微博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结论

1.微博应用于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优势

第一,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地选择想要加入的教师微群。

第二,微博简单易操作,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也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或教学研修网、Wiki那么高。

第三,微博尽管有字数的限制,因为在被调查发言中,每条发言不长,节省了教师的宝贵时间,教师只需利用课间或课下很短的时间便可自己的动态。

第四,微博上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更容易满足个人学习目标,如“小学英语教学”群中有许多共享的教学视频、网站、文本文件等。

第五,提供协作的机会,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克服孤独感。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身处教育系统,有着相同的压力和社会责任,其目的性较高校教师来说更明确,更容易产生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2.微博应用于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不足

第一,无论是网上微群中有关学科间、学科内教师群还是实地调查的教师群,教师的参与度不够,三者中教师的参与比例分别为28.69%、38.23%、19.2%。学科内群的教师参与度相对较高。

第二,教师在微群中的交互深度不够,如根据对学科间两个微群的发言内容统计,发言关于教学资源和分享交流的不足50%,另外在学科内的两个微群中群话题的参与人数和共享文件的下载人数都非常少,有许多是1。因为微博有限的表达内容使我们难以在思想观点的表达上形成连贯性,难以实现对问题的追踪,因此难以使问题得到深入的讨论。

第三,缺乏管理机制,如在微群广播中有许多与学习无关的商业活动,这种现象应该制止,群中的管理员也应该定期地发起话题和活动,争取让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有的学校未给教师搭建良好的网上交互平台,这些问题都需要改进。

五、改进措施及展望

1.对于微博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改进措施

第一,微博首页一般都有注册与登陆、发言、图库、广场、微群、应用、话题等导航栏,这对于教师发表感慨、分享心得趣事或大家参与讨论都方便快捷,但微博字数限制的特点对于中小学教师深入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支持不够,因此应该增加一项类似长微博的导航栏,便于教师发表长博文,既实现微博功能又实现博客功能。

第二,广大中小学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于微博的态度和参与度,上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面有许多教师也认可微博,但参与度还很低,只有真正参与到集体中才能真正融入一个教师共同体中。

第三,设置合理的微博版面。合理的版面可以让教师轻松上手而且易于资源的整合,如果是零零散散的资源,教师很可能出现疲劳。

第四,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微博中应包含普通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领域内专家、教育行政机关管理者三大部分。微博管理员应由领域内专家或学科带头人来担当,他们有权删除无意义的微媒体,以净化群内风气,促进群内教师专业发展成员;应定期发起活动和话题,让群内成员都参与进来。另外,群体成员也应该自觉遵守群约定,积极地参与其中,为群组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学校应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及平台,定期对教师们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并为学校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对教师进行适当的监督及奖惩。

2.对于微博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展望

国内将微博作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平台尚处起步阶段,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个良好的基于微博的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共同的愿景;第二,广大中小学教师对于微博的态度和参与度;第三,设置合理的微博版面;第四,良好的管理机制;第五,良好的监督与奖惩制度。

本文根据研究现状提出此五点微博构建中小学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改进措施,但由于自身专业能力有限和操作能力不足,难免存在不足,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能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丽清.微博虽“微”足值道尔[J].东南传播,2009(11).

[2] 张曼,瞿.基于微博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交互支持平台设计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6).

[3] 张彦美.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4] “中小学教师交流圈”新浪微博[EB/OL]:.

[10] 缪红燕,吴祥辉.微博时代教师形象的解构与重构[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11] HIRSCHE,EMERICKS.Teacher working conditions are student learning Conditions:A report on the 2006 North Carolina Teacher Working Conditions Survey[EB/OL],2006(11).

[12] Johnson.S.M,Donaldson.Overcoming the Obstacle of Teacher Leadership[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07(6).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田园城市”的概念,最早由19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在该书中霍华德提出建立一种包含传统意义上城市和乡村的优点的理想城市即田园城市。现在,成都市将建设一座着力于展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大城市。成都市的田园城市具有“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田园城市”四大基本要素。

然而,在现代超大型城市发展中,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问题。如何有效地处理这对矛盾问题,关发表职称论文系到成都市的未来“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成败。因此,需要讨论成都市田园城市建设中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治理问题的协调关系。

一、成都市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从2005—2010年,成都市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3%以上的增长。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425个,完成投资680亿元。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成都经开区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增长25%。

在过去几年中,成都市的工农业发展取得新跨越。成都市坚持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和提速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7.7∶42.5∶49.8调整优化为2009年的5.9∶44.5∶49.6。

成都市的城乡建设成就显著。五年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聚集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根据成都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预测,成都市在“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大约保持在12%年增长,能源消耗年增长率大约为8%。

二、成都市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一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的清洁程度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经济的发展和大气环境治理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一)成都市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经过对成都市的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分析,确定成都市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为大气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过去几年中,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呈稳中转好的趋势。成都市的全年空气质量以良为主,优良率为80.3%~86.3%。空气污染特征表现为扬尘、机动车排气、煤烟混合型污染。

成都市城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浓度近几年呈缓慢上升趋势,成为次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是成都市环境空气中的重要污染物,近几年随着大气排放治理,二氧化硫的污染形势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二)城市发展中机动车排放可能造成的大气污染物问题

随着成都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至2007年,成都市的轻型车达724654辆,中型车达94790辆,重型车达22353辆,摩托车达937659辆。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迅速上升,其总排放量已接近工业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并将持续增加。根据环境监测数据,2009年成都市的二氧化氮首次超过二氧化硫成为次要污染物,这与成都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发表职称论文动车尾气污染日益加重密切相关。机动车排气及道路扬尘污染成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能源消耗可能造成的大气污染问题

成都市在近十年来能源消耗总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见图2),尤其是从2005—2009年间,能量消费总量更是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从2001—2009年,成都市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长率达8.15%。根据统计数据,2009年成都市消耗电力305.28亿千瓦时,天然气38.61亿立方米,成品油358.25万吨,煤炭1325.78万吨,分别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的46.26%、14.83%、11.31%、27.6%。成都市能源消耗构成中,电力所占的比重最大,煤炭所占比重次之,天然气和成品油所占比重最小。

由于天然气相对于其他能源价格偏低,导致天然气市场需求过快增长,消耗总量年均增幅超过20%。虽然成都市近几年始终把能源保障列为重点,使成都能源供需总量趋于平衡,基本能够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但是,成都市的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还是呈现加剧趋势。成都市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能源消耗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如果在经济发展中不能有效地解决能源消耗中的污染物排放,将加剧成都市大气环境的恶化。

(四)大气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1.大气承载力分析原理。人类在开发活动中,要做到经济发展与大气保护环境相协调,就要保证污染物的排放不能超过大气环境承载力。所谓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大气承载力的量化方法主要利用承载率评价法。承载率是指某区域环境承载量与该区域环境承载量阈值的比值。

在大气环境评价中用承载率分析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承载能力,大气环境承载率的表达式:CC=式中,CC是大气环境承载率,VT是大气环境总量,VE是某一时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1)当大气环境承载率在0~1之间,说明大气环境承载力强。经济发展导致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处于可控范围内。(2)当大气环境承载率小于1时,说明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超负荷严重。经济发展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产生的累积效应明显,需要加大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措施。

2.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为了同时保证城市经济增长和大气环境质量能达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必须使区域大气污染发表职称论文物排放量小于大气环境容量。

若规划区分为n个分区、m个环境功能区,各个分区、功能区面积为Sij,则各分区允许排放总量为:Qi=A(Cij-Cb式中,Cij——各分区、功能区所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mg·m-3;Cb——各分区、功能区的大气污染物的背景值,mg·m-3;Qi——各分区允许排放总量,104t/a;A——总量控制系数,是根据地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变化的一个数值。利用成都市的气象条件,计算了成都市的大气污染物的容量数为二氧化硫20.11万吨,二氧化氮28.41万吨,颗粒物为33.57万吨。大气环境容量是随季节变化的量,成都市冬季的大气环境容量最小;在不考虑降雨条件的情况下,成都春季的大气环境容量最大。在考虑降水条件下,成都夏季的大气环境容量最大。

3.成都市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随着成都市经济总量的增加,能源消耗和机动车都将快速增长,使得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成倍增加。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手段主要是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结构的改变和大气污染物治理水平的提高。2009年成都市的平均二氧化硫脱硫率达到70%。依据这个原理,设计了成都市经济发展和污染物治理情景案例。

设计情景1:成都市经济以其“十二五”的12%增长和能源弹性系数0.67的情景,二氧化硫治理情景为脱硫率为85%、90%和95%;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为脱销率为70%、80%和90%。这是根据成都市“十二五”的经济和能源发展计划设计的情景(见表1和表2)。

设计情景2:在经济以7%增长和能源弹性系数0.5情况下的污染减排情景设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治理情景与情景1一致。这是根据全国“十二五”的平均经济发展速度和优化的能源发展速度设计的情景。

通过大气承载力的计算分析。成都市的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随能耗的增长而急剧增大。尤其以成都市“十二五”的能源消耗增长率计算(情景1),到2050年,二氧化硫脱硫率达到85%的情况下,大气承载力指标仍然达到-1.5。只有二氧化硫脱硫率达到95%的情况下,二氧化硫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才能小于大气环境容量。二氧化氮在情景1的情况下是超出大气环境容量。在情景2的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治理情况下,2050年,二氧化硫排放可以符合大气承载力指数的要求。但是,二氧化氮必须满足工业脱硝达到90%,汽车的新能源替换达到70%的条件下,二氧化氮排放量才能符合大气承载力指数的要求。大气承载力指数说明,在现有的大气环境治理水平下,随着成都市经济的发展,大气环境状况将趋于恶化。经济发展必须重视能源结构的改变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的治理。

三、成都市田园城市建设中的经济与大气环境协调问题讨论

1.成都市的田园城市发展要走绿色经济的道路。成都市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始终坚持低碳、环保、生态的理念,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2.实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结构调整应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中心,通过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采取以天然气、轻柴油、液化石油气、电等各种优质能源并举的措施,广开渠道,实现优质能源替煤战略。实施节能强企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废物利用能源替代,落实国家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3.实行基于大气环境容量的城市空间优化和产业持续发展策略。受到大气容量的限制,大气污染企业过度集中,会造成大气污染物的严重超标。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大气容量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布局的调整,过度集中的污染企业要分散布局。建议在工业园区发展中,实行大气污染排放企业布局要合理集中、适度分散的原则。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中国大学:不成功?很成功?

今年7月29日,总理来到“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病房,向这位共和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送上鲜花,表示慰问和敬意。病榻上的钱老对温总理坦诚建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8月14日,正在乌鲁木齐计划出席“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却指出:“从教育年轻人的角度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杨振宁教授还举例说,2004年他曾在清华大学为大一学生上过一学期物理课,此前他曾在美国教过两次大一物理。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

钱学森和杨振宁都是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都在美国留过学,都在美国大学从事过科学研究,我们究竟应该信谁说的?

钱学森教授早在1955年10月就回归祖国,为新中国的火箭、导弹等国防科研事业献出了自己全部智慧和心血。杨振宁教授2003年12月才从美国回来,定居清华大学为他准备的“归根居”别墅。从时间上看,钱学森也许比杨振宁更了解中国的大学,所以,我们宁愿相信钱学森的!

现象

论文网之交易程序

你需要论文吗?请找“论文网”,比如“易起论文网”、“全程论文网”、“中国职称论文网”……论文销售也进入了“电子商务”时代!

“论文网”的交易程序大致是―一

第一步:

客户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告知网站需要定制的论文专业、题目、字数、用途(职称发表、毕业设计等)、论文等级(硕士、专本科等)、交稿时间;

第二步:

网站如果决定接这笔“生意”,就会开出价格;

第三步:

如果客户同意网站开出的价格,须提前将20%~40%的订金汇往指定账号;

第四步:

网站确定收到款后,会用E-mail通知客户,并通知网站签约作者,根据客户的要求度身定做;

第五步:

论文完成后,网站在约定的时间内将论文的50%发给客户。若需修改,可提出修改意见。付清余款后,即发送全文。若有需求,就安排发表事宜。

据《中国改革报》报道,“论文网”为高校毕业生、一篇论文,收费一般在2000元~3000元;为评职称者、一篇论文,收费一般在5000元~8000元。

新名词

PK

随着“超级女声的终极PK”,PK迅速成为一个流行词,比如:《姚明PK伊朗小巨人》、《深足劳资双方PK进行中》、《9月银幕绽放爱情主题,李冰冰PK王祖贤》、《两冤家韩剧沪上PK,‘长今’不敌‘巴黎恋人’》……南京某媒体甚至还登出《南京菜价PK苏锡常菜价》……

PK究竟是什么意思?原来,PK是缘于网络游戏中的“Playerkiller”的缩写,指网络游戏中的玩家之间彼此对打,当然也可以延伸为“挑战”、“搞掂”、“淘汰”等意思。一位MM说:“如果你连PK也不懂,那真该被PK了!”

人物

超女李宇春

她不爱穿裙子,不爱留长发,身材也是“太平公主”,所以,她的Fans“玉米”们叫她“春哥”!

在8月26日的“超级女声总决赛”中,“春哥”以3528308票的绝对优势获得2005超级女声冠军。“百度”一下“李宇春”,现在有3,520,000个相关网页!一位“骨灰级玉米”潇潇枫子还火速出版一部《李宇春,真帅!》,写道:“李宇春是一个奇迹,她让数百万中国人的情感在2005年夏天幸福地崩溃。爱上李宇春,只需要1秒钟。”

李宇春已被“神舟”电脑邀请为品牌形象代言人,身价七位数。神舟方面称:李宇春是在很短的时间里从名不见经转到超乎想象的全民青睐和喜爱,这个和神州电脑有共同点,这是神舟选中李宇春的重要原因。据悉,“联想”与“TCL”也瞄上了李宇春。

这个出生于1984年3月10日的“超女”向中国宣告:嗨!“80一代”来了!

潮流

日本流行“假日公主”

在日本,童年的梦想是可以买来的――价格在4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成千上万的日本女性利用自己的假日走进了童话中。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如今,在日本女性当中流行一种“公主假日”旅行方式,可以让平庸的家庭主妇和公司小秘书如同童话当中的灰姑娘一样,摇身一变,成为欧洲贵族舞会上的公主,充分感受上流社会的氛围。《华盛顿邮报》这样评价道:尽管这并非真正的水晶鞋,但它依然闪闪发光。

“假日公主”在出国前,会在旅游公司的帮助下,选购礼服、珠宝、舞鞋和头饰(大部分都是王冠状的),而且还要到形体班和礼仪班去刻苦锻炼。

在旅行中,这些“假日公主”可以斜倚在摩纳哥的王宫围栏上喝香槟;也可以头戴华丽装饰宽沿帽,流连于巴黎郊外的赫姆斯杯赛马会上;还可以在奥地利挽着维也纳绅士的手臂,去参加上流社会的舞会……一位“假日公主”说:“在日本,男人从来不为女人开门或是让女士优先,但是在奥地利,他们知道如何对待一位小姐。”

数字

35元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200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说,按2004年图书纯销售额计算,中国人均购书额大约为35元人民币,约合4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以人均印刷纸张消费量来看,美国是146公斤、日本是118公斤、英国是112公斤、德国是94公斤、荷兰是93公斤……中国只有10.44公斤。

29岁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调查了5.5万名专利产品发明人的档案数据,结论是:现代人的创造力是最高峰是29岁。

6亿

2000年全球大约10亿烟民中,女性烟民为2.36亿。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女烟民的数量将翻两番,达超6亿人。

255公里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看法

一、以前的高等教育中艺术教学的模式是在当时中国的经济、科技和信息都还很落后的时期制定的,如今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科技和信息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了,如果我们现在依然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去教学,可能就有些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了,所以应该在遵循以前大的教学原则的情况下适当作些改变,使之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和需要。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为支柱、以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

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模式。针对艺术设计教学我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教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职称论文应该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加强产学合作,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进入状态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可成为工程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技术、施工机具操作、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工程预算等技术人才。我觉得教学中应该目标很明确,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人才,实践性强的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就应该强调其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具体表现如下:

2.课程设置强调的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所以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新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

(1)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实验室,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操作机会,能够熟练地掌握,以便适应社会的需要。

(2)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留学生论文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操作方法和施工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施工技术指导能力。

(3)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该纠正以往基础课与专业课工作总结“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

(4)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订改革方案时,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具体的情况和实际需要,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艺术设计是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的交替,互相渗透的。艺术设计是多学科的知识的综合集结和运用。在具体的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在今天这样的开放的社会中,对外设计服务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学校应该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黎志涛.室内设计方法入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6.

[2].中国当代室内艺术编委会.中国当代艺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第三方评价;防范与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28-02

学术造假和论文剽窃在国内学术界早已不是新闻。但近几年,媒体频频曝光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如论文抄袭、成果剽窃、捏造数据、不当署名、一稿多投、挪用科研经费等等,而涉嫌者从研究生到到教授甚至博导、院士,实在令人震惊。种种不端行为正如病毒般侵蚀着科研肌体,如不及时防范、治疗,学术环境就难以纯净。

一、学术造假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学术不端行为体现

1.抄袭他人成果

抄袭是最为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湖北某大学郝汉舟把他人发表的3篇SCI论文窃为己有,其中把自己列为第一作者的有2篇,列为非第一作者的有1篇;2005 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连生被举报存在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经调查属实;浙江大学原药学院副教授贺海波因论文造假被开除出教师队伍。

2.伪造篡改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造假现象较多存在学术论文中。而目前学术期刊使用的检测系统不能分析数据,因此,尽管有些文章通过了检测系统这关,但还需要编辑、专家进一步认真评审。如日本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加藤茂明的研究小组被曝存在大量篡改和捏造实验数据的行为,数十篇论文因此被撤销;天津某大学作者发表的两篇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实验材料完全不同,但是实验结果完全相同,经查其中一篇论文数据造假。

3.雇“”

论文中介、在市场的需求下迅速生长。职称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甚至连工作总结、会议发言都可以花钱通过中介、获得。如湖南某大学彭国星与福建某大学余文琼在网上雇人完成基金项目书。经比对,彭国星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余文琼2012年度申报的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整体相似度为97.1%,经调查,两人都是花钱从网上“中介公司”购买申请书。

4.剽窃、伪造信息

山东某大学任升峰抄袭剽窃他人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经项目相似性检查系统比对,其2012年度基金申请书与其他人2008年度已获资助项目申请书高度相似;同时,任升峰为展示他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将申请书中10篇参考文献的出版日期变造成近年,并且将原资助项目主持人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列为自己的研究成果[1,2]。

(二)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

1.学术造假动机来源于利益

为了评价高校及科研单位研究人员的技术水平,产生了的需求,现今、出版论著、科研成果与评职称、年终考核、课题结题、荣誉、升迁等利益问题密切联系。导致在科研成果上重成果、轻转化,在职称评定上重数量、轻质量,在项目评定、成果认定上重人情、轻内涵导致了学术的虚假繁荣。

2.急功近利、浮躁、追求短期效应之风对学术氛围的侵蚀,部分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3.科技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也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

4.惩治不力是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尚无完整有效地防止和惩处学术腐败的法规。因此,面对剽窃、抄袭、虚假学术行为,要用“重典”治理,以儆效尤[3,4]。

二、整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道德教育

缺乏养成教育是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根源因素。如果大学缺乏学术积淀和学术传统,必将严重影响整个社会学术诚信。因此,应该从大学开始培养青年人的学术诚信意识,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植入灵魂。对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要进行严格的学术规范和诚信教育,设立不同的探讨科学道德相关问题的课程,包括科学道德规范与文化宗教影响、科学与政策、学术道德与社会服务等等。

同时还要设立明确的科学道德培训目标和管理人员,针对不同学位的学生给予足够的科学道德教育。一旦发现学生、教职人员出现学术剽窃等不端行为,就要给予最严厉的打击。国内的很多高校相关的“宣传教育”已起步,这将成为学术净化的主要防线。

(二)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

第一,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学术规范,首先要避免错误的机制设计。国内很多科研院所和高校把学术评价、考核结果直接与职称、职务、工资等联系起来,有些人为了使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采取学术不端行为。

这些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鼓励”和“逼迫”学者造假。错误的机制设计是导致我国论文产出第一,质量落后的根本原因。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是推动学术发展的出路。比如在中国科大实行多年的 “柔性考核机制”,学校一概不提硬性指标,对一年一度的考核也不作具体要求,只是要求进行3~5年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历史数据表明,这种管理上的“柔”,并未造成中国科大学术和人才建设上的“弱”,反而使他们更“强”。

第二,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当前我国学术评价机制需改革或重构。中国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应建立学术打假机构,作为第三方进行学术评价。大学里虽然有审查机构、评价机构,但缺乏独立性,做出的评价也缺乏客观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为防止申请人抄袭剽窃项目申请书,引入了项目相似度检查系统,起到了维护科研诚信的作用,但仅依靠检查系统还是不够,仍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因此,必须有第三方评价机构,维护程序公正。将评价标准和程序预先公布,并得到严格遵守,可实行小同行评价,采用通讯评审等方式。

(三)学术刊物要做好把关人角色

学术期刊作为论文出版发行的部门,担负预防学术不端行为职责,起着把关人作用。

因此,编辑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公正处理来稿,坚持学术原则。一是对“人情稿”、“关系稿”严格把关,杜绝发表不符合要求的稿件。

二是提高审稿门槛和质量。每篇文章都要经过学术不端系统检测,对抄袭率高的文章一律淘汰。但检测软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起到警示、告诫学术人员遵守学术规范,尽可能地消除论文抄袭,是防止学术不端的一个辅助手段。因此,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则要经审稿专家严格评审。

三是拒绝中介。有需求就有市场,中介在中国大地上一下子漫延开来,甚至具备了一定规模,形成了职业。正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给学术氛围笼上了一层灰暗。一些期刊编辑收了好处费,便将本不能发的文稿也发了。

这种收钱成人之美,不仅导致低劣文章充斥版面,也破坏了职业道德、损害了他人利益,践踏了学术殿堂!作为学术刊物,用稿应实行阳光操作,编辑与作者直接联系,拒绝接受中介推荐的文章[5-6]。

(四)完善法律法规遏制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使人们对科研的真实性、对研究者的诚实性产生了极大怀疑,也使人们思考学术不端行为到底应属于法律管辖还是道德管辖。而如今科研人员并不能完全以科研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许多人抛弃了严谨的学风,导致 “学术垃圾”横生。

我国还缺乏防范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法规制度,在不端行为的认定和处理方面,还存在认识标准比较模糊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提高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惩治力度,不仅造假者要承担责任,相应的评审机构也要承担责任。只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整治学术不端行为。

(五)成立学术调查机构,对不端行为无限期追究

在管理体制上,我国还缺乏一个能够跨越多个部门、相对独立的调查机构。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在几年前成立了专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颁布了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有关条例,但该机构还没有产生明显效果。同时,对学术不端行为应该零容忍并无限期追究责任。

三、结 语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道德以其在学术繁荣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只有加强学术诚信和道德教育,建立科学的学术激励机制和规范的评价体系、评价机构,才能有效防范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者,肩负着重要责任,只要整个期刊界、学术界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氛围必将得到净化。

参考文献:

[1] 陈灿华,赵俊.预防与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之我见[J].云梦学刊,2011(3).

[2] 罗芳.学报编辑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6).

[3] 潘淑君,李无双,叶飞.学术期刊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策略[J].编辑之窗,2007(6).

[4] 张立,王华平.学术不端行为的模型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

[5] 苏振华,杨振和.我国期刊运营模式现状及创新分析[J].价值工程,2011(11).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缺乏,地理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发展,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必学的课程,作为一个地理教师,有义务探究教学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的完善教学过程。

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强调“ 以学生为主体”“、 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 在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反思, 将有碍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寻求并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地理探究式教学是一个紧迫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问题一:探究式教学是每一节课都应使用的方法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认为探究性教学法是每一节课都应使用的方法, 事实上科学的探究是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选择具的教学方法时, 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只要求学生掌握某个结论, 那么讲授法或许就能达到目的, 如地理中的概念有些是原始定义, 没有什么理由, 只是一种规定而已, 也就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必须要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论文与思考问题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 那么教师就需要考虑设计一个“ 探究过程”, 引入最新的“ 焦点、热点”, 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体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或哪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看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问题二:学生动手参与的教学过程就是探索性教学

尽管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动手, 但动手操作本身并不足以保证学生的思维能投入到探究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探究表面现象隐含了什么地理道理, 要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离开了思维的动手操作, 只能是一个智力活动缺失的“ 体力活”。因此, 学习地理知识更应追求的是深层的思维, 而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地理图册是地理息的重要载体, 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地理知识和图像的有机结合, 通过读图、画图、忆图, 丰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地理能力, 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例如, 在讲“ 世界气候类型”这一节时, 先让学生阅读地图册, 通过景观图认识了解世界各地自然景观不同, 然后让学生阅读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从而得出自然景观不同是这些地方不同气候的真实写照, 而不是简单的看了图, 画了图就解决问题了。

问题三:课堂上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

如果教师希望学生开展真正的探究并有所收获, 就要为学生设计有利的情境和过程, 并把探究活动引入一个明确的方向, 为其提供探究空间。例如, 在学习《 大洲大洋》这一节时, 可让学生准备了一个地球仪, 上课时地球仪在每个同学手中传递, 让学生观察记录: 手职称论文先碰到地球仪上海洋部分的同学多还是碰到陆地部分的同学多, 通过统计手先碰到海洋的同学占 2/3, 手先碰到陆地的同学占 1/3, 教师趁势引导为什么地球海陆分布这样不均?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计算出海洋和陆地各自占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由此得出地球上海、陆面积比是 7∶3, 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 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习知识,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对科学的积极探索态度。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教师要逐步让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 最终在有效引导下, 让学生学会自己进行探究。

问题四: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

一些教师认为只要班内一部分学生得出实验结果就是一节好课。其实,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探究式教学有时只能带动班内的好学生进行,大多数学生是跟不上教学的, 如果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那么终究教学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 差学生越来越差, 失去探究的兴趣。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 循序渐进地、因地制宜地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层次, 在同等的情况下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环境研究法 绪论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14-01

环境研究法是环境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这门课程是以统计学、应用数学、环境科学相关知识为基础的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教师授课普遍感觉较难,学生也觉得环境研究法较为枯燥难学。绪论课是环境研究法的第一课,通过绪论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上好绪论课,对学生学习环境研究法这门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合理选择教材

作为任课教师,授课的第一任务就是如何根据学校条件、专业特点、学生层次和课程学时数,选择适用的教材和教参。一本好教材,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很轻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而,选择一本权威的、操作性好、逻辑性强、难易适度的教材尤为重要。通过多方面的比较,考虑到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结合我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赵秀兰主编的《环境研究法》作为教材。

2 高度概括课程相关知识及教材内容

环境研究法这门课程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展示数据,解释环境领域中的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的科学。阐明环境研究法和环境类其它专业课之间的桥梁纽带关系,通过举例,突出环境研究法是环境类专业的核心地位,是其它专业课程的升华,其它专业课程都是服务于这门课程或是以这门课程的研究结果为基础依据。

环境研究法这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和试验研究;(2)资料的整理、统计方法,包括数据资料的初步整理、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变量间依存关系分析;(3)研究报告的编写。为了便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记忆,笔者绘制了环境研究法课程体系关系图(图1)。在环境研究法课程体系中,核心是数据(获得数据的手段是试验研究和调查研究,要求是数据的代表性、真实性、可靠性),关键是统计推断(要求统计方法选择合理、统计结论正确),最终目的是回答问题(解决就问题,设立新问题,表现形式就是科技论文和科技报告)。并且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通过关系图的展示,使学生对环境研究法课程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明确了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归纳理解和融会贯通,并通过案例教学,从问题出发、如何进行试验设计、试验数据获得后怎样处理、进行统计推断、形成科技论文。通过以上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明确学习环境研究法的重要性

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来阐明学习环境研究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其现实重要性,学生们往往比较关心。考虑学生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从长远(本科毕业后)和当前两个时间段角度来阐述。准备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深造的学生,强调该门课程在科学研究,发表科研论文方面的重要意义;对于准备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强调其在工作报告的撰写,职称方面的重要意义;最基本的也是当前最现实的是如何顺利通过课程考试,获得相应学分及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顺利毕业。并结合相关案例讲解,使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这门课的学习和自身现实利益结合在一起,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突出细化课程学习要求及考核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学会科学地进行试验设计,掌握搜集、整理与分析资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及有关公式的应用条件和用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并可根据这些结果对未来研究的和环境管理进行决策。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突出理论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掌握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研究论文的撰写。

环境研究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突出其应用性。笔者对该门课程的成绩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100分:理论成绩70%,实验成绩30%

(1)平时成绩:20%(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

期末成绩:80%

(2)实验成绩

实验操作技能:40%(实验课表现、实验报告成绩)

实验考核:60%

通过以上措施,特别是细化了考核要求,使得学生意识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他们要做好哪些方面。

5 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记笔记,要搞懂统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公式,注重理解其传递的思想,不要求死记硬背。对于存在的问题,师生间、同学间可以开展相关问题的大讨论,或者查阅环境研究法相关领域的书籍及科学研究期刊。注重环境研究法实践的应用,通过参与学校大学生创新课题和教师科研课题,来培养自身的科学统计思维方法、联系实际,结合专业方向,掌握环境研究法的实际应用,掌握一些基本统计软件的使用。

总之,绪论课是不可忽视且十分重要的开学第一课,其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明白三个问题即为什么上这门课?这门课学什么内容?如何学好这门课?而如何上好绪论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助理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公路职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