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策略范文

时间:2023-02-25 18:23:53

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策略;商业策略;创新;新经济;企业转型

[Abstract] In western countries, industrial design has deeply involved in strategic areas, and promoted innovative strategies from multiple levels overall strategy, business and products. Design strategy is one of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which deepl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business and design, has a notable featur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trategy, and it can be more adapt to the demands on experience economy and Internet model represented by the new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ase of person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study the basic feature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design strategy, and conclude: In China, design strategy has the real meaning and value as well, which can not only support the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mpany, but also help them more rationally face the challenge of new economy.

[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Design strategy;Business strategy;Innovation; New economy;Business transformation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的商界和设计院校关注到一个现象:随着竞争的升级与商业模式的演化,企业开始要求设计更多的介入策略层面的工作,但在开始阶段仍只有零星的实践,也没有形成关于设计策略的系统性理论与方法。因此,一些设计与商业类院校率先就此开展研究并设置相关课程。其中伦敦商学院的设计管理中心、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斯坦福联合设计课程、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策略设计专业、美国伊利诺伊工学院设计学院等对设计策略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建立与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IDEO为代表的一批世界领先的设计咨询企业,从本世纪初开始,不断把“设计思维”的概念导入商业领域,强调企业在工作中要普遍引入设计的思考方式,其中,设计策略是设计思维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设计策略在欧美的商业化进程中已经度过了导入期,开始进入发展期。大量的商学院开设设计策略、设计思维或类似课程,企业习惯于雇佣设计咨询企业开展策略层面的合作,或者招募设计背景的人员担任策略岗位。美国加州艺术大学开设了“设计策略方向的MBA”,代表了设计策略商业化进程的最新动向,同时反映了设计策略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关于设计策略

(一)设计策略的含义

设计策略自诞生以来,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诠释。基于笔者的实践,结合相关的文献,笔者认为设计策略分为三个层面,而本文将着重探讨第一层面的设计策略。

1.借助设计的策略发展(Strategy by Design)

以设计的思维和方法参与制定企业各类策略的行为和产出,为新产品开发和其他经营活动提供策略性输入和指导。这个层面的设计策略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设计定义范畴,它深度融合了商业策略并与之高度互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和能力体系。

在这个层面,设计策略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制定未来的业务愿景和商业模式,服务于公司整体业务的构想与展望。

(2)发现既有业务机会以外的新业务机会,从横向扩展的角度探索业务增长的可能。

(3)探索既有业务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从纵向挖掘的角度维持或实现增长。

(4)发现和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前景,把技术转化为真实的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

(5)建立具体业务的开展策略,沟通战略与执行;具体包括产品线的规划(图1),产品定义(图2)和产品发展路线图的制定等。

(6)借助设计的能力推动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

2.设计中的策略(Strategy in Design)

设计过程中的策略性工作和产出,为设计的开展提供原则、指引和灵感启发。这个层面的设计策略依然属于传统设计的范畴,但已具备了策略工作的属性,可以被称之为“执行的策略”。

在这个层面,设计策略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将设计融入企业品牌的基石与基因,建立基于品牌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语言。具体而言,属于同一品牌之下的各种设计行为,都将在设计策略的约束下,遵循一个设计原则和语言,以形成一致和连贯的品牌形象传达。为人所知的企业识别系统(CI/VI)和产品识别系统(PI)都是设计策略的具体产出。

(2)设计项目前期的研究与概念发展,能够指导和启发设计开展的设计输入。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通常是策略设计师)需要开展设计研究,从竞争和用户等多个角度发现设计和创新的机会,并且与营销、技术、工程等通力协作,以概念的形式为核心手段,建立设计输入文档,确定设计的方向、原则和创新点。

3.设计自身的策略(Strategy on Design)

设计自身的发展策略的探索:把设计本身作为对象,作为学科专业或企业职能,研究其发展的方向、路径和实施方法。在过去的20年中,设计的价值不断的被重新发掘和认识,企业一直在探讨和重新定位设计,探索设计可能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层面,设计策略的实践主要集中在设计管理方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探索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领域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设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一方面是从单纯的造型设计延展到新产品开发全流程;另一方面是从单纯的产品开发渗透到各个领域,如营销、品牌、技术等,当然还有策略制定。换而言之,第一层面的设计策略,即“借助设计的策略”,是设计不断探索自身发展方向的结果。

(2)探索设计在企业组织内部的角色、作用和地位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设计从边缘化的角色不断迈进企业的核心部位,表现在:设计部门开始成为企业一级机构,设计主管开始冠以“副总”或“副总裁”的头衔,如联想在国内率先设立集团设计副总裁的职位;设计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和资源供应不断放大,不少国内企业开始让设计师参与主导新产品开发,设计不再是技术、研发或营销的配角。

(3)探索和发展新的方法、技术手段和能力

随着设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业设计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建立新的能力。比如把其他领域(如市场研究、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形成设计研究体系;把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手段引入,形成快速商业原型的能力。

(二)设计策略的特点

与企业传统的策略制定相比,设计策略具有以下5个主要特点:

1.以用户为中心

传统的策略以业务为中心,注重定量的分析与结果,强调规模与利润,习惯用数字的方式分析和描述业务的前景与价值。设计策略则强化人的因素,把用户作为策略的中心之一,同时引入了相关的因素,如“易用性”,作为策略评价的标准。与此相应,设计策略要求策略制定者要亲自贴近生活。因为研究任何二手数据都无法取代对目标市场和人群的实地观察。只有获得鲜活而印象深刻的洞察,才能有效的激发灵感。设计研究中的很多手段都可以帮助企业的策略制定者和决策者有效地观察和挖掘用户。

2.跨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合作

公司的传统策略由战略部门或相关职能人员制定,知识和能力聚焦在商业管理、投资、财务等领域。设计策略要求在策略阶段就纳入设计,研究品牌、工程甚至制造等多种知识和能力。IDEO的蒂姆.布朗建议企业招募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人员加入策略的制定,这些人拥有一门核心技能,比如设计或营销,就像T字母的腿,同时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其他领域,如人类学,并加以实际应用。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产生洞察,并且能够有效地识别用户需求的普遍类型。这些是能够导出策略的核心机会所在。

3.边做边想

传统的策略制定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表述机会的市场前景和可行性,但却少有把关于机会的核心想法或概念,即产品或服务讲清楚。在决策的时候,决策团队未必真正能够理解机会所在。这不仅会让企业错过一个好的机会,也会错误地进入一个不适合的领域。

设计策略强调策略的构思要与核心想法的发展同步开展。事实上,当策略人员试图把核心想法表现出来的时候,无论绘图、模型或者一段描述产品和服务的影片,已经在发展策略本身。通过把策略的核心想法展示给相关利益者,如公司高层、投资人以及消费者,策略团队可以得到大量的反馈。这些反馈不仅来自人们的经验和知识,更来自于宝贵的商业和生活直觉。

4.借助原型的早期评估

传统的策略的评估依靠企业决策团队的经验和商业直觉,结合定量的分析(如可行性分析)来做出决断。策略的效果往往只有在执行之后才能看到,因此只能在执行的前期进行风险预警和控制。这意味着,当发现策略的问题的时候,损失已经发生了。

设计策略强调发展核心想法的原型,而制作原型的过程就是策略评估的过程,因此企业得以在策略发展阶段就做出早期的评估。因为采用可视化的原型,不仅可以获得企业内部人员的专业评估意见,更可以获得外部专家或者用户的反馈。这使得策略在最终决策时,就已经针对执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风险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不仅可以降低策略的风险,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缩短执行的时间,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

5.持续的改进

传统的策略制定是一个闭环的过程。策略部门完成策略制定后,交由执行部门实施。只有在一个策略周期完成后,往往才会由策略部门针对实施的结果对策略进行审视。这使得企业难以对策略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

设计策略强调策略的完成只是开始。市场变化万千,企业的策略也需要随时调整。设计策略的特质使得其非常适合帮助企业不断演化策略。设计策略关注真实的世界,借助跨职能的团队,有效洞察用户和市场的变化,修正原先的核心想法,并以原型的方式加以表现,迅速的获得关键利益者的反馈,最终形成对策略的调整。

二、设计策略实践分享

笔者从1997年开始一直从事与工业设计相关的工作:1997年,进入广东美的集团设计中心,是国内最早一批在企业内部从事工业设计的专业人员;从2002年开始,笔者先后担任GE/FITCH(GE与著名的设计企业FITCH的合资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中国区设计经理、GE塑料集团亚太设计主管、GE医疗集团大中国区设计总监和BP新能源新兴市场业务中国区产品策略与发展总监,在工作中开展了大量的设计策略实践,并充分认识到设计策略的作用与价值;2009年,笔者创办了上海本然研创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然研创),专业提供创新顾问咨询服务,其中设计策略是本然研创提供创新服务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创办公司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笔者观察到以上海为代表的国内发达经济区域呈现出策略性创新需求的上升态势:跨国企业从06-08年开始加速推动In-China-ForChina的本土化创新策略,在上海、北京甚至成都等内陆城市设立高级别研发中心,并且严肃地针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制定差异化策略,且不再把中国仅仅看做廉价制造基地和产品销售地;以江浙沪地区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先发企业度过了市场化经营的初级阶段,通过模仿与学习,他们成功的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在高阶形态的竞争中,他们意识到“做什么”将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这不仅意味着要对已有的产品开展创新,还涉及到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拓新的市场甚至新的商业模式等策略性议题。

同时,在策略性创新人才的供应方面,国内市场存在较大的缺口。中国企业向来缺少策略人才,更不用说创新方向的策略人才;产品企划和产品管理类型的策略性岗位一直存在供需脱节的现象;外部资源方面,当时上海及国内的工业设计公司,当时仍然以产品层面的设计与创新服务为主,而且一度向综合性全领域和实业化的方向发展,并没有过多的涉足策略性创新领域。

经过5年多的发展,本然研创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创新咨询服务体系,建立了融合设计、研究和商业的综合性策略创新能力与方法论体系。本然的客户涵盖国内外领先企业,如三星、广汽、惠而浦、美的、阿克苏诺贝尔、迪卡侬等。本然不仅为企业建立产品创新策略,发现新的业务机会,更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同时还为客户提供协同创新等创新方法的支持,以及创新资讯的数据挖掘服务(图3、4)。

(一)建立ECM中国的业务策略和产品策略

从2006年开始,英国石油BP在印度、中国、南非和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可再生能源消费业务, 称之为ECM业务,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和安全的生活能源解决方案(图5)。笔者曾担任ECM中国的产品策略与发展总监,期间与同事共同采用设计策略的方式,制定了总体业务策略和产品策略。

1.从零开始

ECM业务首先在印度创立,推出了应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烹饪炉具,并创造了颇为有效的商业模式:通过在当地农村建立基于农村妇女个体的分销体系,以及合理的定价,ECM印度的生物质炉具和燃料迅速打开市场(图6)。

ECM中国成立时,没有任何的业务构想,也不打算照搬印度的模式。因此ECM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业务策略与愿景。

2.全员参与的策略制定

从第一天开始,ECM中国就由全员共同参与策略制定的工作。ECM中国拥有一支精干的团队,包括管理、产品、营销、市场、制造、供应链到政府关系。不同的职能人员在策略制定的过程中紧密协同,贡献了各自独特的专业视角和观点,有效地探索出最适合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的业务机会。

3.走进农村的真实生活

在策略发展初期,ECM中国团队的所有成员(包括行政助理),对中国农村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实地考察与研究。每个人都尝试着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图7),如观察、影像日志、访谈等,获取了对农村生活和生活能源消费的最真切地了解和认知。

4.综合洞察

除去实地研究之外,ECM中国成员开展了背景研究和竞争性分析,收集了大量的定量数据(图8),包括人口、可支配收入、绿色能源发展现状、农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中国政府的新能源政策等。结合两方面的研究数据,ECM中国团队形成了综合性的研究洞察,有效地平衡了用户需求、产品技术和大环境趋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5.产品策略与业务策略同步

经过实地考察与分析洞察之后,ECM中国确认中国具备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市场和原材料基础。但ECM中国通过用户测试的方式评估了包括ECM印度的产品和燃料颗粒技术在内的多种解决方案(图9),否定了直接套用成熟产品和技术的可能性。因此ECM决定把产品策略的工作提前,与业务策略同步开展,以便用清晰的产品概念来构建业务策略的核心。

6.原型的反复验证与调整

产品策略的核心想法是应用印度ECM的成熟技术,快速推出适合中国农村市场的烹饪炉具和配套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大量的产品想法被快速制作出原型,并进行了反复验证。笔者亲自使用功能验证原型烧制菜肴,测试原型是否能够满足目标地区家庭的烹饪需求(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两菜一汤、一锅饭),包括火力、持续烹饪时间以及每顿的燃料成本(图10)。每一个阶段的原型机都会被投放到目标地区进行实地使用测试,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

7.策略的快速校正

在原型机的反复验证过程中,ECM发现目标试点市场的情况与全国总体市场状况出入较大。总体业务策略中设定的竞争目标是以价格优势取代蜂窝煤,但是目标市场中蜂窝煤消费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比例,且蜂窝煤价格低于全国平均价格。因此ECM中国迅速把策略调整为“以大火力和方便使用为优势取代蜂窝煤和其他能源,如电力和柴灶”;随后同步调整了产品策略,重新确定了产品的核心价值点,修改了设计,制作了相应的功能原型(图11、12),并且在实地测试中收到了颇为正面的反馈。

2009年,在产品上市的前夕,受到经融危机的冲击,BP砍掉了包括ECM中国在内的全球绝大部分新能源业务。笔者很遗憾地没有看到策略的实际验证,但并不影响其成为设计策略的典型案例。

三、设计策略对中国企业的意义和价值

(一)设计策略有助于中国企业解决“做什么”的难题

中国的企业一贯长于制造,经过多年的发展,研发的短板也在逐渐弥补。研发和制造都侧重于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即“怎么做”的问题;但是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无论内销还是出口的制造型企业,在转型时都面临着产品“做什么”的问题。

不同于若干年前企业转型,当前竞争的态势要求企业必须创新,才能够在转型后生存和发展。代工型企业要转型,不再能简单的销售原有的产品,首先要问自己“做什么”;内销企业要转型,不能在简单的地依靠品牌建设、渠道建设或投资并购等途径,也要首先问自己“做什么”。

相对于欧美企业,中国的企业更加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商业直觉和经验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回答“做什么”的问题。但毕竟像乔布斯那样的商业天才不是常态,而且中国传统制造企业以往很少设置类似“产品经理”的职位,也缺乏系统的“产品规划和管理”机制,因此在天才老板的想法和具体执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断层。除非产品开发出身,决策层的想法往往不能清晰地表达机会概念。但企业又普遍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机制,把顶层的框架性策略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机会,进而指导具体的执行。

例如,国内某知名家电企业的决策层,很早就预见到智慧家庭将是家电企业在未来的关键发展机遇,并制定了进军智慧家庭的企业总体策略。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极大的困扰。首先是该企业不知道该由哪个部门接受,然后习惯性的交由技术中心主导,希望从技术率先突破,两年后却发现依然毫无头绪。当该企业尝试把项目移交给设计部门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设计部门联合外部的咨询公司,首先展望了智慧家庭的策略愿景,并开发出一款产品原型,投放到公司内外接受测试。测试的反馈极大的推动了项目在企业内部的进展,并转换为实际项目继续推进。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到,该企业的设计部门当时并不是有意识地推行设计策略,但实际却按照设计策略的方法行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导入设计策略,中国企业可以盘活内部的设计资源和能力,或者借助外部的设计资源,用熟悉的设计方式,快速地建立策略能力,有效地解决“做什么”的难题。

(二)设计策略帮助中国传统企业正确的应对新经济的挑战

当下中国企业的困境在于,不仅要转型,更要应对新经济形态的挑战。

1.互联网经济极大的冲击着固有的商业模式,特别当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冲入传统实业,而传统的实业企业借助互联网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传统企业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动摇。例如,在互联网时代,有人提出“产品为王,策略已死”,认为只有好的产品就一定能成功,而策略的发展需要漫长的时间,拖慢了产品的上市速度,已经严重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应当淘汰。

从设计策略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论调其实没有否定策略,而是没有看到策略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即在持续的原型发展中思考和调整业务和产品策略。因为互联网产品先天具备“快速开发,快速上线,后期试错”的优势,企业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实现策略和产品近乎同步的发展,甚至可以做到“策略即产品”,所以让人们产生了“策略已死”的错觉。

因此,借助设计策略,以实体产品为主的传统企业可以正确的对待类似的做法或观点,从而避免潜在的损失。

2.在新经济的形势下,万众创业和大众创新以及众筹模式的出现,似乎在告诉创业者和企业,“只要有好的产品,就能够创业成功。”但实际上,大量昙花一现的众筹案例告诉我们:“只有好的产品,并不意味着好的业务。”换而言之,成就一个好的业务,只有好的设计和好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不同于传统设计,设计策略的能力体系包含了大量的商业要素,比如系统思考、财务、可持续、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等,这些都是有效地建立一个成功业务的必要能力。因此,导入设计策略,或者运用设计策略来辅导或孵化众筹等新商业模式,将可以有效地提升创新或创业的成功率,并放大创新的价值。

结语

设计策略范文第2篇

动漫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IT行业的新经济增长点。2003年世界动画片及其衍生产品的价值为2000亿~5000亿美元。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门类,动画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动漫产业在我国经历了一段低迷期后,终于因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相比之下,欧美、日韩等国由于较早的市场开拓,现在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动漫市场。美国动漫业的生产总值甚至超过了传统电影市场。日本动漫经济产值甚至超过了某些传统重工业,由动漫衍生出的角色玩具、游戏和服装等周边产品已经在全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日本文化代言产业,加快了日本动画走向世界的步伐。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原创的动漫形象是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阻碍我国动漫市场产业化的关键因素。要突破国产动漫发展的瓶颈,最重要的就是创造精品动画,打造动漫明星,将中国的原创动漫品牌推向世界。动漫品牌的建立首先应该从动漫形象的设计着手,好的动漫形象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吸引受众关注,形成稳定的动漫衍生品消费群,产生巨大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为了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笔者提出一套动漫角色设计的策略,以辅助设计师探索原创动漫形象,更好地发扬中国动漫文化。

二、动漫角色设计策略分析

通常,动漫角色设计是根据故事梗概和剧本设定要求,结合适当的风格进行的。受众通过观看动漫形象,可以体验到角色的喜怒哀乐、性格特征等人性化要素,从而对角色表演和影片情节发展产生进一步理解。角色形象设计一般包括角色造型、色彩搭配,以及动作、表情、服装配饰、道具等方面的设计。除此之外,设计者还要依据剧本或概念设计完善角色的人物背景、性格特征、喜爱偏好等人格化属性。经过上述设计环节,才能让角色更容易被受众所接纳和信服。在具体的创作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角色的设计与观者的体验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过大时会导致动漫作品的传播受到阻碍和影响。因此研究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商业需求和艺术水准并重的动漫角色设计策略,能让广大动画角色设计工作者事半功倍,同时也更利于动漫作品的商业化推广。

三、动漫角色设计策略制订

从设计师、动漫角色与受众群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看,可以引入交互设计的分析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动漫角色设计策略。交互设计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的期望,通过对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进行归纳,找到产品和客户之间的平衡点。在动漫角色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师自身的局限性,通常被自己的设计经验、色彩偏好、造型风格所牵绊。如果明确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可以使他们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受众群体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更多市场对于动漫产品的诉求。如,设计一位中国古代传统人物形象时,可以通过提供角色概念化分类特征的调查问卷,收集目标群体对这类人物形象的预期诉求。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中,设定受众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如,在傅业焘的《基于感性意象的动漫角色形象评价》这篇文章中,通过对16~28岁的受众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经六位专家的分析和研究,再提出符合动漫设计的解决方案。根据上述分析和案例研究,笔者建立了一套动画角色设计策略流程。笔者将动漫角色设计所需考虑的要素归纳为6个主要方面:形象分类、能力特长、个性魅力、角色要素、情境设计、造型设计。通过这6个方面的设计可以探寻受众群体与设计师之间的情感链接。这些特征包含了设计元素和设计规则。以封神榜人物二郎神为例,角色是非凡的天神,拥有超强的法术能力、铠甲、三尖两刃刀和哮天犬,活动于人神交界的地域;其造型为阴柔型的美男子,有着丹凤眼、结实的臂膀;等等。根据以上6个方面,结合历史资料查询、用户情感体验,角色设计师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完成角色设计的初稿方案。然后在初稿方案的基础上听取专家、用户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最终完成终稿。显然,这种以受众为目标的设计策略更容易被目标群体所接纳,同时也避免了动漫企业由于闭门造车最终被市场所抛弃的被动局面。对设计师来说,这种设计策略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的反响逐步修正自己的设计缺陷和设计理念。当然,由于前期的调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所以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很难体现成效,但是从国内整体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唯有尊重受众的感受才能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

四、结语

文章分析了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之处,从动漫角色设计对我国动漫产业的关键作用出发,提出了一套适合当前动漫角色设计的策略方法。动漫产业是以动漫形象为载体,以动漫精神内涵为文化基础的,因此动漫角色的设计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目标市场的开拓和商业衍生品的推广成效。笔者希望根据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提出的动漫设计策略,能够为我国动漫形象的原创之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古代历史人物动漫形象创作研究”。

设计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WPF 控件设计 控件模板

1、引言

WPF的出现为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带来一次新的革命,因为新的架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发模式,使得界面的显示和代码得到更好的分离。界面的显示和代码的分离,使界面设计起来更加简单,更加绚丽和惊艳。

当你需要一个表现丰富的控件时,而已经存在的控件又不能满足需要,这个时候就需要开发一个定制的控件了。WPF提供了创建控件的通用模式,为控件的定制提供了灵活性,因此我们在定制一个控件时,我们必须了解其本身的特性,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更绚丽的UI界面。

2、设计策略

2.1 WPF中的Content

WPF中关于Content[3]的概念就是指控件需要所显示的内容,显示的内容丰富多彩的,不再是单纯的字符串。你可以将其设置为图片,文字和控件的组合形式,显示形式是多变的。

许多标准的WPF控件是支持丰富的内容显示,比如在一个Label的Content里面可以设置图片,文字,和其他一些控件像Button,CheckBox等等。

Content里面设置的效果可以说是很丰富的,控件的Content里面可以设置为一些动画效果和触发事件,达到绚丽界面的效果。总的来说,WPF控件本身可以包含各种可视界面和任何的数据形式,所以一般来说没有必要达到用户的一个复杂的界面,而去创建或者是修改控件。

2.2样式(Style)

在WPF中我们通过Style来设置控件的一些属性,实际上样式是对控件属性的展示。通过设置样式,我们可以对控件的显示效果和行为进行重用,并可以使该设置影响到指定范围内的所有该控件或者是指定的某一控件,这样就达到了套用样式避免重写控件的效果。比如说我们想把窗口中的每一个TextBox都显示为同一种风格,我们可以设置一个Style,而不必分别去设置每一个TextBox,其中Style被作为一种资源来调用。

用Setter是用来设置TextBox类的属性的,可以对字体颜色属性(Foreground),背景颜色属性(Background)以及显示内容属性(Text)等等进行设置,当然你可以进行更多的属性设置,只要它具备该属性。以后每定义一个TextBox,都是这种风格的,即使里在定义的时候又重新设置了上述属性是对TextBox的外观是没有改变的,还是在资源里面定义的那种样式,除非有明确的指明。当然可以设置Style中没有设置的属性,这种属性设置是有效的,是可以对TextBox的外观进行更改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不愿意把所有的某一类控件都使用成同一种风格,可能某一区域使用一种风格,另外一个区域使用不同的一种风格。上述的TextBox的风格都要受到Style的影响,要想把定义的Style影响到指定的TextBox类,而其他的TextBox不受到影响,只需要在Style中加上了x:Key="TxbStyle",然后对需要引用的类中加上Style="{StaticResource TxbStyle}, 对于Style的设置,我们也可以在里面添加Trigger(触发器)[4]来对界面的交互做出改变,具体的应用会在后面的触发器里面提到。

2.3WPF中的控件模板(ControlTemplate)

其实WPF的每一个控件都有一个默认的模板,该模板描述了控件的外观以及外观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我们可以自定义一个模板来替换掉控件的默认模板以便打造个性化的控件。

前面已经讲过了关于控件的Style的设置,Style的设置只能在控件已有的属性上进行设置,但是要想改变控件的内部结构就必须通过改变控件模板来实现,控件模板可以改变控件的内部结构,极大程度地改变控件的外观。要替换控件模板,我们只需声明控件模板对象,然后对控件模板对象做相应的定义,然后把定义好的控件模板对象赋值给Template就行了。

控件模板包含两个重要的属性:

(1)VisualTree,该模板的视觉树,其实我们就是使用这个属性来描述控件的外观的。

(2)Triggers,触发器列表,里面包含一些触发器Trigger,我们可以定制这个触发器列表来使控件对外界的刺激发生反应。

2.4数据模板(DataTemplate)

WPF中的数据模板(DataTemplate)为数据的表现方式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WPF控件具有支持自定义数据表示的内置功能。通过对数据模板得到设置,我们可以改变数据的显示风格,通过对数据模板的更改我们可以对同一个控件里面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显示风格,显示方式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来达到改变控件的目的。利用数据模板,您可以声明性地指定某个数据片断的可视化方式。您可以将问题换个方向,让数据来确定将要创建的显示内容,而无需创建可绑定到数据的自定义用户界面。WPF中数据模板同样对数据的绑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结束语

WPF的出现为控件的设计提供了很绚丽的平台,掌握控件的设计策略使我们在自定义控件时,变得更加灵活。我们必须很好地掌握控件的属性,这点是很重要的,只有掌握了控件的属性才能有合理的决策,才能设计出更好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Chris Sells, Ian Griffiths. Programming WPF[M]. O’Reill Media,Inc,2008.56-78.

[2]Lori A.MacVittie.XAML in a Nutshel1[J].O Reilly,2006.78-85.

设计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产品;情感层次;设计策略;人性化

一多样性的情感

人的情感是丰富的,人们对客观实物特殊反应是人类情感的表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或物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表现出各种行为或心理上的差别,也是对客观事物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和体验。产品以物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被我们需求和使用,并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所存在。产品设计的宗旨是为人们提供更加合理的使用方式,达到人与物的情感交流,在设计中增加产品的情感化体验。唐纳德•A•诺曼的代表作《情感化设计》将情感分为本能、行为和反思这三个层面,论述了情感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探究分析了如何将情感化融入产品的设计中。三个层面对应不同的产品特点(如图1)

(一)本能层面的情感

在本能层面,主要包括视觉、触觉和听觉特征。在最佳的情况下,对产品外观的本能反应称为第一反应,产品的第一感觉会激发使用者的本能情感,首先看到产品会表达“我想要它”或者是“我想用它”,然后可能问“它是做什么的?”而最后问“它需要多少钱?”这种本能层面的情感就是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给产品增加的附属物。

(二)行为层面的情感

在行为层面,产品最重要的是性能而不是外形和设计原理。“一个产品能做什么?”“它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行为层面的设计关注的是产品的效用,是通过操作的方式来实现情感的满足,使用是否简单与能否缓解疲劳、消除烦躁、达到使用效果等。

(三)反思层面的情感

反思层面核心是自我形象、自我成就的肯定。为了获得喜欢的某物而去寻找理由,这些是反思的决定。事实上,反思层面并不是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是用户本身基于产品的个人观点,体现出产品非物质属性文化,如尊重、品味、反省、或思考等。

二医疗产品在情感层面的设计分析

(一)医疗产品用户情感特征

医疗产品主要分为一下两种用户:1)医护人员:由于工作的性质,医护人员常常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紧张的状态,他们工作中讲究的是“快”、“准”、“稳”,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则需要使设计的产品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界面清晰有序,减少工作失误,同时产品也要便于洗濯、保养及维修。2)患者:患者属于弱势群体,由于疾病的原因他们的心理较为脆弱,担心疾病无法控制,内心会焦虑不安,所以面对这类人群产品不仅在功能上要求严谨,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从外观设计上减轻病人心理病痛,给予安全和信任感,在使用时舒适度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情感层面对医疗产品设计的影响

从人的本性来说,人的感性要高于理性。医疗产品设计作为工业设计的一部分,与普通的家电机器设计不同,需要更加尊重用户的情感,注重情感化设计。普通的家电机器最终的使用对象是购买者,而医疗产品面向两个人群,一方面是医护人员,另一方面是患者。从情感层面出发,既要考虑医护人员在使用时方便、舒适,又要给病人带来安全感、温馨感,消除患者在面对冰冷的机器时心理的不安,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来保证积极的治疗。重视医疗产品的情感层面设计,强调设计的感性因素能够使产品具有人情味和亲和力,提高使用者对产品的信任感,满足人精神功能的需求。

三医疗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策略

(一)医疗产品情感本能层面的设计策略

1)产品的视觉体验视觉体验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产品也存在视觉差异。“看”是一种单纯的生理现象和感知活动,所谓的“看”则从产品的外观造型上刺激用户的视觉感受,包括产品的颜色、大小、外形。一款医疗产品在视觉上最先吸引用户,那么其设计就成功了一大步。如图2,这款紫外线治疗仪是用于辅助治疗白癜风的医疗产品,首先使用这款产品的患者有长期抑郁和焦虑情绪,所以在产品外观颜色上选用暖灰色调,暖色系可以给人一种亲和力,所以这款产品在选色上可以缓解医护人员和病人在操作使用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外形采用的是柔和的大曲面,大曲面较为圆滑,给人的感觉较为平缓,能够使医护人员和病人产生安全感并保持乐观的心态。2)产品的触觉体验人的触觉体验包括对产品的温度、材料、软硬程度等感知。如图3,听诊器,这是一款很常用的医疗产品,并且与人体直接接触。原本冰冷的产品如果在周围添加比较软的材质,例如橡胶,海绵等就会给使用者带来舒适感,缓解病患的生理压力与不适感。同样如图4,穿刺针,这通常需要比较精准地插入人体内进行治疗,在手柄握手处设计一些凹凸面,可令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摩擦不易滑落,产品的设计结构符合人体的尺寸,医护人员在使用时不易疲劳且舒适愉快。3)产品的听觉体验产品的听觉形象是产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开关键的提示音,紧急呼叫等用来提示医护人员操作;机器工作运行产生的声音;液晶界面和薄膜开关的按键声等这些都是医疗产品本身所带有的听觉体检。听觉与视觉一样,都是独一无二,产品声音的传播则是产品用户之间的相互交流,声音的形象可以引发通感,例如听到操作失误的提示音,医护人员的第一反应是切换模式;听到紧急呼叫声第一反应是按下紧急停止按钮等,这样便于医护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的真实性与准确度。在声音的选择和频率上都要考虑到听觉体验,比如薄膜开关的按键声,不宜过分嘈杂,能够对操作后作出清脆的反应即可。

(二)医疗产品情感行为层面的设计策略

行为层面的设计讲究的是使用产品时的乐趣和效率,一个优秀的医疗产品设计要以人为本,将设计的重点放在用户的需求上,观察用户的使用情景。1)易用性设计在医疗产品的易用性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符合人的操作逻辑,操作时处于一个正常状态,步骤必须明确。(2)提品说明,对产品的使用过程、方式、类型进行详解。(3)产品的反馈,操作以后要让使用者知道自己的操作结果,如图5,当使用者将食指放入检测口时,左边的血压测量窗口就会有数据反馈。2)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医疗产品与人体密切相关,其界面设计更应该以人为中心,界面显示数据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状况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要将界面的显示与控制部分是否合理安排作为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是否会产生误操作以及误操作后是否有紧急处理的方式;操作是否方便易懂;显示的内容是否易于辨认,画面要清晰易懂不混淆;信息的排布方式是否符合人的习惯等。如图6,界面的功能分区明确,按照人的操作习惯,将按键设计在左方与下方。界面设计的合理安排可以减少使用过程中人为的操作误差。

(三)医疗产品情感反思层面的设计策略

反思层面包含很多领域,反思层面的设计与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对产品的态度有关。如图7,美容理疗仪,在选色上大胆地采用了粉色系,这是在医疗产品中极少出现的,通常的医疗产品在用色上采用灰白蓝(如图8),但在使用第一款产品时,它的独特吸引了我们,引发我们去欣赏和占有欲,由于美容理疗仪的用户大部分是女性,所以它能够显示出用户自己的品味与特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四小结

情感是一个很难去描述的非物质性文化,以一个多方面的方式呈现,但它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对产品的情感化设计将产品与用户结合起来,使用户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情感交流。情感化是一种个人感受,是情感体验结果的表现。作为一个产品设计师,设计的产品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首先要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产品在实现其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也要符合大众审美。医疗产品在使用群体方面存在特殊性,所以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要将产品与用户相结合,尊重用户的情感,注重情感化设计,将用户的情感化体验作为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医疗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去考虑用户的情感需求,从不同层面去分析使用者的情感,考虑使用群体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结合医疗产品的可实现性,体现医疗产品对人的关怀与尊重,提高医疗产品的人情味,从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完善医疗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设计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道;绿道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04702

1引言

绿道(Greenways)理论源于美国,其规划思想已在我国绿地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但一直以来少有独立编制的绿道规划。在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日益扩张,对周边自然环境的蚕食分割也逐渐加剧。长此以往,则生态空间将岌岌可危,难以为继。而随着居民对城市环境改良需求的日益强烈及国外绿道理论浪潮的兴起,绿道建设与规划设计已成时势所需[1]。近年来,绿道规划在我国悄然兴起,然却鲜有关于绿道设计方法、策略的综述。因此,笔者对已有绿道设计具体策略加以总结,有助于绿道设计在我国的实践发展。

2绿道规划要点

2.1绿道选线

绿道选线是构建生态空间体系的重要步骤,也是此后深入设计的基础。因此,应对绿道线路有切实具体的考量。绿道线路应在土地适宜性和绿道可达性分析的基础上,衔接相关规划,充分征求相关利益主体意见,进行综合评估而明确下来[2]。

首先,绘制所有现存绿道和绿色空间的现状图,提出增设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议,并在区域层次上联结各类绿道[3]。其次,围绕主要通道及名胜景区开辟绿道,构成骨架系统[4]。再次,选取开敞空间边缘、交通线路和已有绿道作为依据,优先串联重要节点,对线路进行比较选择[5]。此外,应避免穿越河流、机动车道等,以减少施工建设中的难度;无法避免时则需因势利导,采用自然连接方式保障全线通达性[6]。

2.2绿廊宽度

绿廊宽度是绿道设计的重要问题之一。绿道只有具备一定宽度,才能够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廊道规模在满足最小宽度的基础上越宽越好。为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河流型绿道宽度应达到30m以上,道路廊道应达到60m宽,绿带廊道宽度在600~1200m范围内。在缺少详细生物调查和分析时,可参考以下一般的生态标准:最小线性廊道宽度为9m,最小带状廊道宽度为61m;河流廊道最小宽度为15m;带有高地的河流廊道最小宽度为402m;滨水丘陵廊道最小宽度为27.4m[7]。

2.3慢行道宽度

绿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慢行道。对其进行合理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的游憩动机。慢行道能为使用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以满足其需求,如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游憩、多种选择的交通服务等。

对以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绿道或小道而言,其宽度可从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一般认为,小道宽度在城市地区最小为4.3m,郊区为3.7m,乡村为3m;如能排除自行车和滑板类使用者, 小道宽度在城市地区最小为3m,郊区为2.4m,乡村为1.5m[8]。

2.4绿道与居住中心的距离设置

为保证建设质量与使用频率,应提高可达性,使绿道规划的位置尽量接近居住中心。

通常,不同等级尺度的绿道在距离衰减方面也有所不同。等级较低的绿道衰减得较为强烈,而等级高的绿道相对弱化。绿道的距离衰减,即使用者从居住地到绿道的平均距离为6.4km。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经过分析考证,城市绿道服务半径应确定在1.6km左右[9]。

2.5绿道与交通系统节点的对接

绿道相关公交系统节点包括绿道入口、码头、道路交叉口等。统筹绿道与交通系统的布局尤为重要。应实现绿道网络与交通系统的“无缝衔接”,并对交叉口进行重点处理[10]。

当绿道与河流产生交汇时,应根据河流天然走向进行规划设计,不宜采用裁弯取直、渠化、固化等方式破坏生态环境。可采用多种方法重建栖息地间的连接,如建设野生动物地下通道、隧道,安装车灯反射器、红外线传感器,采取夜间限速等措施,并设禁止机动车进入绿道的障碍物[8]。绿道与道路相交时宜采用立体交叉形式。与低等级道路相交时,应根据交通规划、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分析,合理确定采用平面或立体交叉[5]。

2.6绿道景观设施

为满足绿道休闲功能,方便使用,应配备适宜景观设施,发挥绿道综合服务功能。为此,可建立城市绿道综合应急服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绿道规划、建设和后期运营,并在每条绿道下设若干功能齐全的服务区和服务点 [6]。

按照绿道线路与建设内容,可对城市绿道各类配套设施进行相应完善。根据确定的密度、容量要求及当地用地条件、经济状况和设施水平合理配置驿站与服务点,选择性设置商业服务、游憩及科普教育设施,并设置必要安全保障与环境卫生设施[5]。附属设施尽量集中配置在不同等级的出入口,以增加使用效率,减少建设成本,维护生态环境[7]。

2013年8月绿色科技第8期

李楠:绿道设计策略研究综述园林与景观

2.7绿道标识系统

绿道中的标识系统利用视觉渠道塑造人性化空间,通过设立明确的标识,发挥引导作用,增加自行车道绿色交通和步行道路,进而对绿色环境起到维护作用。

标识系统由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组成。基础部分主要包括标准图形、标准字、标准组合、标准色、反白组合等;应用部分主要包括绿道入口处标志性设计、导视系统设计、编码系统设计等[6]。在具体设计时,应充分兼顾于标识的可视性与可识别性,确保使用者对于标识清晰可辨,按照正确指引进行各种活动。

2.8绿道路面

绿道作为供人游憩、活动的场地,为使人获得愉悦、安全的使用感受,据其功能与使用强度,对绿道路面应进行相应设计。

路面设计应考虑到坡度:轮椅和滑板使用者一般要求坡度小于3%,最大不超过5%;自行车使用者一般要求坡度小于3%,最大不超过8%[8]。使用沥青铺砌路面较为便利,适合高强度使用,但其减少了绿道与自然的亲近度。非铺装路面则较亲近自然, 但不适合高强度使用[9]。不同的路面选择性地限制了不同的使用者。

2.9绿道景观及植被物种

绿道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绿道各部分也是有机联系的。在设计时,应对绿道的景观特征及植被物种加以考虑。

在分析环境景观的基础上,可从景观序列出发,保持原有生境的多样性,使绿道和大地景观融为一体,而非单一绿地景观展示[11]。对具有不同环境特征的地段,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相应优化策略。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观赏性和城市景观,配置生态性强、群落稳定、景色优美的植被。在污染区域,可针对污染源类别,配置相应抗性强、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

3结语

对于中国而言,绿道规划设计还在起步阶段。作为将自然与人文资源结合进行保护控制,同时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价值和休闲功能得以保证的手段,绿道对于推动城市发展效果显著。但是,在此过程中,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归纳与整合。本文总结了现今适于我国应用的绿道设计策略,使其能够更好地被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之中,融入我国城乡规划体系和建设进程中,以期对我国生态空间体系构建和人居环境改善发挥出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金云峰,周聪惠. 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2(3):4~12.

[2]朱江. 绿道网规划设计方法初探[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0.

[3]Mark S, Lindhult. American Greenway Lessons: The Good, the Bad, the Strategic and the Innovative. 2012.

[4]徐文辉.生态浙江省域绿道网规划实践[J].规划师,2005,21(5):69~72.

[5]蔡瀛,何昉,李颖怡等. 融入城乡的绿道网选线思路与规划方法[J].规划师,2011 27(9):32~38.

[6]庄荣,高阳,陈冬娜. 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思考[J].风景园林,2010(2):81~85.

[7]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 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8~3116.

[8]Flink C A,Olka K,Searns R M. Trails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manual for multi-use trails ( second edition )[J].Washington: Island Press, 2001. 52~ 117.

[9]Gobster·P·H, Westphal·L·M.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urban greenways: planning for recreation and related experience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4, 68: 147~ 165.

[10]王招林,何昉.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J].城市规划,2012, 36(10):34~39.

设计策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碳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策略

0引言

近几年,人们最常提的就是低碳生活。生态是一个大的环境,看似与个人关系不大,但地球是由每一个人共同组成的生态体系。虽然住宅室内设计是低碳与生态的冰山一角,但却是维护整个低碳与生态的重要部分之一。因而探索住宅室内低碳设计刻不容缓。

1住宅室内低碳设计

住宅室内低碳设计主要是在选材、装修、照明环境等室内设计中融入低碳方式,强调生命周期内住宅的低碳性能、环保性能,确保用户的各项需求都能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满足。低碳设计是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设计状态之一,严格遵循低污染、低排放的理念,属于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下的可持续发展理论。[1]当住宅室内设计达到了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基础性要求后,它就是低碳设计模式,目的在于创造各种节约型的物品。住宅室内低碳设计的范畴相当广泛,只有设计师们在设计初期就融入环保、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在整个过程都贯穿低碳理念,在创造舒适环境的基础上尽量将室内装饰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住宅室内低碳设计。

2住宅室内低碳设计策略

2.1实现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

对建筑设计来说,住宅室内设计是其延续、深化以及再创作,因为建筑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室内环境,它与住宅建筑本身及其环境因素、室内要素等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不可分割。然而国内往往将住宅室内设计与住宅建筑施工设计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整体,待结束了住宅建筑主体的施工之后才由专业的室内设计师开展室内设计工作,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脱节,造成住宅建筑设计无法与业主或室内设计师的某些想法相符,后期、改造住宅建筑设计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样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既增加成本又不环保,不符合低碳设计理念。因此,这种不合理的状况需及时得到改善,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即将住宅建筑设计跟室内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同步推进建筑设计工作、室内设计工作。住宅室内的低碳设计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潜力巨大,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不仅对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有利,还能使两者取长补短,在降低造价、缩短工期的同时减少重复操作,避免浪费资源,使住宅室内设计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低碳化。

2.2合理设计室内装饰材质的选用

住宅室内装饰是通过使用、组合各种各样的材料而形成的,合理设计和选用室内装饰材料是住宅室内低碳设计的关键,且材料本身就是重要的低碳问题。大多数化工材料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例如,有胶的材料里就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甲醛、苯等,它们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容忽视;部分建材里也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虽然一定时期内不会明显伤害到人的身体,但长此以往就会大大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要尽量减少或不选用有害材料对,这样对人体与自然环境都大有益处。设计师不能只关注材料本身具备的污染性,还要刻意避免材料的浪费,不可大量使用一些稀缺或贵重的、不必要的材料,从而保护自然资源不受破坏。低碳指的不仅是设计选用的材质本身的安全性、环保性,还要注意采集可循环、可再生的原材料,避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污染,以便在使用环节实现无伤害和低碳。[2]所以选用可再生的原材料也是自然资源得以保护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对室内装饰材质进行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材料本身具备的实用性。例如,尽量减少选用铝材或实木材料,多选用竹材,将竹子作为室内吊顶用,不仅新颖、个性,还能实现节能、环保等目标。此外,住宅室内装饰材料在建材行业采集原材料以及生产、交通运输等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要想在整个周期做到低碳与可持续相当困难,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尽量选用当地、当季的原材料,并符合采暖、隔热等需求。

2.3优化设计住宅室内的照明方式

在家居生活里,人们关注并能有效进行控制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四大类:分别是水、电、气、热,其中最频繁、最多的能源消耗就是电能,其充分体现在使用制暖设备、制冷设备、照明等方面,而照明是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耗。同时,照明是住宅室内设计的重点之一,是降低使用能源的重要环节,优化室内照明方式、多层次设计光源能有效实现节能减排,为满足低碳设计要求奠定基础。住宅的室内对光照的分布及需求是不等的,需要设计师按照每一个房间的照明使用需求、视觉特性等,合理选择适宜的照度值,通过有机结合低照度环境照明及重点照明的光源布置形式,适当增加照明灯开关的数量,以分区控制室内的灯光、照度。在设计实践与生活实际中,当住宅室内的生活需求及场景不同时,照明光源的使用层次就更多,优化室内照明方式的选择及降低能耗的机会也就更多,可有效减少电能的消耗。

同时,多种照明方式不但能使住宅室内装饰的层次更加丰富、材料的质感与肌理更加立体,还能通过灯光对生活氛围进行调节,采取选择照明光源、合理控制照明时间等方式落实节能与低碳理念。在住宅室内优秀的照明方式设计中,不仅节能光源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还在通过优化设计师室内的自然采光率达到最大,尽可能引用自然光源,减少使用人造光源。例如,避免过多设计室内装饰墙,增加室内的自然采光率,因为部分装饰会对采光造成阻碍,导致用户不得不大量使用人造光来满足室内照明需求,严重浪费资源、能源,如果能充分利用天然光,就能有效节约能源。当必须要设计装饰墙时,也应注重选择透光性好、保持隐私性的材料,如玻璃以及浅色的墙砖、地板、墙漆等材料,都能在减少使用人工光源的基础上使室内光照效果良好。所以住宅室内设计师应尽量优化设计室内照明方式,降低使用人工照明的频率,在实现低碳目标的同时保护环境。

3结语

当前,住宅室内设计应坚持环保与低碳的设计理念,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紧迫性与新时代的低碳需求,尽量实现建筑与住宅室内设计的一体化,并尽可能选用低碳材料,合理引导客户走低碳道路,尽快形成低碳设计市场,将住宅室内低碳设计作为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为低碳与环保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志强,王丽美.基于低碳理念的住宅室内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40.

[2]杨磊.关于室内设计中绿色低碳理念的应用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46-48.

[3]曾文琳,戴向东,吕宙.建筑室内与家具的低碳设计初探[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04):106-107

设计策略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包装 消费心理 购买 年轻化 民族化

一、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

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依据不同情况而采用的容器、材料、辅助物及所进行的操作的总称。包装的三大功能是保护商品、美化商品和向消费者传达信息。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类产品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温饱的生活对商品越来越挑剔。于是,商品的包装设计也就显得越发重要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将人类的需求分为5个不同的层次,并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排列。他们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这五种人类需求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产力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也会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于是,一些研究者根据马斯洛的这五种心理需求总结了“求实、求新、求美、求利、炫耀”五种消费心理,并通过这五种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总结。如,中老年消费者是以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注重商品的量和效用,讲求经济实惠、经久耐用、价廉物美、货真价实;追求新颖时髦产品包装的新一代消费群体更重视包装的装潢、色彩、款式上的创新;精美、具有艺术魅力的包装能激起消费者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包装设计运用色彩、文字可以直观的向消费者传达“超值”的商品信息;名贵名牌的商品的包装用料要考究,突出品牌和名牌标志等特征。这些都说明,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于包装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包装设计策略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今天的时尚,可能明天就会过时,所以商品的包装必须不断改进,在继承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平衡、和谐与统一。由于人有阶级、民族、文化、宗教、职业、年龄等之分,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这要求我们根据多层次人群的消费心理进行多角度的包装促销。接下来笔者将以时尚化年轻化消费群体和民族地域化两种特殊的消费群体为例对商品的包装策略进行分析。

1、针对时尚化年轻化的消费群体的包装设计

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消费重心已经逐渐向时尚化年轻化转移。消费者的欣赏情趣和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据2000年“新世纪中国消费调查报告”表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正由温饱型日益向享受型和自我发展型转变,所以那些富有趣味性、结构创新性等特性的个性包装就更容易抓住消费者的好奇心,增大对消费者的刺激效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①趣味性

趣味包装是在后现代语境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现代主义的冷漠规矩相比,它追求感性上的快乐,是现代人们摆脱生活压力追求愉快生活的直接反映。如图1卫生纸巾的包装,卫生纸所露出的形状恰好与包装图案中的鼻子相切,使人自然的联想到了感冒搽鼻涕,消费者可以在使用中感受到设计师的情趣,于是纸巾也就不难畅销大卖了。如今,人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下工作生活尤其需要轻松和幽默,趣味包装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这种感性消费需求、顺应时代趋势而产生的。

②结构创新性

独特的包装造型在促进商品销售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食品的包装封口大多经过塑封或纸张卡锁等形式从结构上进行封闭,给消费者以干净卫生之感,使消费者能够放心选购。图2是某糕点品牌的包装,它在打开抽拉式内盒的开启处用突出的半圆形(左图红圈处)和小凹槽(右图红圈处)作为视觉语言提示消费者将手指放置于该处,更易开启包装取出糕点,避免了消费者用指甲抠开盒盖的开启方式,给他们一种心理上亲近感。再仔细观察该包装(右图)内盒底部的小“足”,我们发现通过这个细节设计能够使商品内盒与外盒之间的摩擦大大的降低,让商品的内盒更容易抽拉从而取放商品。这些细节都可以让我们看出商家的细心,消费者又怎么能不喜欢呢?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曾说过“细节是魔鬼。”如果商家可以有效的利用结构上的细节进行包装设计,使消费者在享受产品的同时体会到设计师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消费者的关心,这样的品牌和商品就一定可以在市场中取胜。2010年的IF获奖作品中就有这样一款经典的包装结构创新设计,设计师在易拉罐拉环的顶部加以微小的弧度调整,使消费者的指甲更易插入到拉环下方,既让消费者在开启过程中容易施力,又很好的保护了消费者的指甲,因此受到了众多年轻女性消费者的追捧和热爱。

③图形创新性

法国学者费歇尔曾提出“人类的资讯有65%来自眼睛,25%来自耳朵,其余10%来自其他器官。”因此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图形的趣味表达就成为了吸引消费者最先感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有的包装图形描述了一个生活中富有戏剧情节的场景,而有的则运用了夸张、蒙太奇的叙述方法,图3中Mr.fee的零食包装就是一个例子,它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用涨红的脸代表食品的麻辣口味,生动形象、贴合实际、一目了然,不仅成功的吸引了消费者目光,也准确的向消费者传递了商品的信息。

④仿生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然对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仿生设计也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好方法。无论是什么产品,设计师都可以从图形结构上赋予它可爱的特征及想法,消费者也更容易被这些仿生设计所表述出的感情打动,产生购买欲望。如图4果汁包装中,设计师将香蕉的形象和饮料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生动活泼,给人以愉悦的心情。图5中右侧的手提袋设计也与花瓣的形状联系在一起,增进了消费者与产品的心理距离,使消费者更容易在会心一笑后掏出腰包购买商品。

⑤互动性

记得小的时候有一种叫做“奇多”粟米脆的零食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因为该零食中每包都附有一个塑料圆片的赠品,当你有一定数量的赠品时,它们可以互相拼插,组合成玩具,小圆片赠品越多,拼的玩具也就越大越漂亮,因此迷住了大批的小顾客。这就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互动心理帮助促进消费的。如图6的这款俄罗斯饼干包装,包装中城堡图形的高度可以随着包装盒的开启而增高,增加了包装与消费者的沟通,使商品产生了趣味,从而提升了商品的附加价值,吸引了许多搜集爱好者的关注。

⑥故事性

一些主要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商家常常会推出一些卡通漫画形象、吉祥物等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如张君雅小妹妹系列产品,它通过其可爱的形象配套一些动画宣传片,将成本不到一块钱的干脆面卖到了将近五块钱。据商家调查,90%的台湾消费者都是被“张君雅小妹妹”的可爱的形象吸引,从而产生购买行为的。可见,商家通过具象的形象表达,向消费者叙述故事,使其产生喜爱之情,即使没有其他图形文字的辅助,也能达到信息传达和促进销售的目的。

2、针对民族化地域化群体的包装设计

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影响制约,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之花,世界也因为差异而变得更加精彩。所以尊重文化的差异感受不同的风俗礼仪,并根据它们做出不同特色的设计作品是很有必要的。

①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

大部分中国人偏好红色,对黄色橙色等暖色颇有偏爱,这是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红色代表喜庆,象征活力、喜悦、热情、吉祥,而橙色则象征积极、愉快、甜蜜、新鲜等意义。所以,在春节、中秋等节日礼品以及婚庆礼品的包装中多使用红色调和橙色调以体现喜庆的气氛。而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特别偏爱蓝色。他们认为蓝色意味着、信赖、保守、理想和神圣,他们购买的结婚用品的包装也多运用蓝色等冷色调或白色为主的浅色调以表达对新娘新郎忠贞爱情的祝福。所以一个好的包装必须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和民族习惯,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喜好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同。

②心理共鸣

好的包装设计必须要与消费者有心理上的共鸣,唤起对消费者潜意识的关注。如儿童对未来世界天真的幻想,女人对生活浪漫的渴望需要等。所以设计师首先要考虑消费者的购买目的以保证设计时的最佳角度。如图7为某喜饼品牌的包装设计,喜饼是一对新人在结婚当日赠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它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代表了美好的祝福,和将喜气赠与别人的美好愿望。所以该包装使用了大红色为主色,上下层拼成一个“蘸”字,不仅使购买者感到其能够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为得到礼品者带来喜庆的气氛,这样包装就容易在市场上获得好评。

③通过文化提升产品附加值

有的时候商品的包装不仅仅需要美观还要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商家可以通过某种文化背景的支撑来增加礼品的感情含量、文化含量以及价值含量,提升礼品的综合价值,如图8为明清时代宫廷中最流行的包装形式之一。它设计巧妙,匠心独运,其盒盖的方圆造型源于古代礼器玉琮,是天地合一的象征,其图案隐含“天地同春”之意,被乾隆御名为“寿春宝盒”,深受当时贵人们的喜爱。

而在如今礼品包装设计中,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吉祥图案也深得消费者的青睐。如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富贵满堂、三阳开泰、松鹤延年等形象。若在包装设计中能够适当的运用这些传统吉祥图案,用这些图案中的文化价值意义来表达对消费者的祝福,就能够一定程度上与消费者心理产生共鸣,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设计策略范文第8篇

国产品牌冰箱的本土情感化设计策略

当今世界无形驾驭有形,知识驾驭物质,文化驾驭价值。大多优秀国际品牌“制造”的优秀设计里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如品牌、标准、专利、梦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国内品牌的冰箱在情感化设计上已经起步,但设计的产品能让消费者易于接受、感受其设计精神和品牌文化,就要与本土文化精髓相结合,其产品设计就要追根溯源,在审美、生活方式、情感的同宗等方面融入产品的设计。

1立足于中国设计元素的感官层面设计

情感化设计的第一个层面就是感官层面,它是人与物交互时,本能地、直觉感知与产品体验。黑川雅之曾提出:“20世界中被遗忘的那些人类的感觉部分将在21世纪被重视,从一个追求号召力的年代到一个强调个性的世纪意味着身体感官的重要性得以发展。”可见身体感受和触觉时代已经来临。美观的产品能够让人得到感官的愉悦,更能吸引消费者。目前国内冰箱的外观造型设计水平普遍提升,整体造型风格是现代主义的简洁、时尚;在纹理、色彩上更是突破白色家电的传统概念,尤其是玻璃门产品的推广,使得冰箱产品更具特色,百花齐放。但要想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设计就要有自己的风格,要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熟悉、认知,其产品就要有自己的“DNA”。国内品牌的冰箱无论要立足国内市场,还是走向国际市场,在产品设计中结合自身的品牌文化导入中国设计元素,才能使产品更具民族文化特色,更易被识别。中国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是建立在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自身品牌文化的定位上,要避免设计元素的符号化和表面化,毕竟设计元素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外观的表面上,还包括使用者对产品的心里体验上。新飞的“荷塘月色”系列冰箱(如图5),基于文化的物品设计思想,将中国人喜爱的“荷”文化与品牌文化相结合,以“荷”为设计元素,体现产品的纯白、洁净、高贵;同时运用新工艺以中国水墨画的手法呈现于产品上,将中国画的意境美融入现代简约设计中。

2基于中国生活方式研究的行为层面设计

情感化设计的第二个层面是行为层面,也就是人机交互层面,好的产品要可用,实用、易用,好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已从需求设计服务走向设计引导创新,这就要求产品设计要能适应和引导新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冰箱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被使用的几率与频次多,要求其各方面的设计要适合使用,方便生活。目前冰箱的门体及内室布局设计源于西方的生活习惯,有些功能上的设计并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需要改进,如对开门上的吧台设计等,并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人们对冰箱的使用习惯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为适应这种改变,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生活方式的研究,设计出适合中国人生活习惯和使用方式的冰箱布局。如对开门冰箱具有容量大,功能多,外观更气派等特点,但传统对开门冰箱设计是在一个大箱子中间加一个竖式隔板,左右分别安装上门,两边分别为冷藏室和冷冻室,这种设计虽然冷藏室和冷冻室的容积大,但是狭长,很多大体积的物体都放不下。2007年海尔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法式对开门冰箱(如图6),去掉了传统对开门冰箱中的隔板,创造出一种大空间,便于较大食物的存放。同时,左冷冻右冷藏的传统布局被打破,根据冷藏室比冷冻室使用得多的习惯,改为上部为冷藏室,下部为冷冻室,避免了消费者在使用时的频繁弯腰之苦。这种布局变化体现出人们需求的变化,体现了设计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情感化设计理念。

3本土文化精髓与品牌文化理念的结合

“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是国际著名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观点。情感化设计的第三个层面是反思层面,在反思层面上每个人、每个品牌、每个国家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它与文化密切相关。产品设计的文化包含着品牌文化与本土传统文化。品牌文化是品牌在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在信息和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产品设计很容易被对手模仿,难以成为核心竞争力,而品牌文化则不同,这种认知和感觉不可复制,一旦建立就会形成品牌忠诚,拥有稳固的市场。品牌文化的建立离不开本土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品牌文化中,更能让大众产生共鸣。如西门子冰箱,再设计上强调理性、严谨、标准化的截面造型,单一的色彩,无装饰,这些与其始终坚持“一种可靠、严谨的品牌文化”相统一,代表着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民族传统。可见优秀的品牌文化应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高度提炼和人类美好价值观念的共同升华。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本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大众思想影响根深蒂固。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中国企业的品牌文化理念的建立要深刻挖掘和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结合自身产品的概念和目标消费人群的定位,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品牌文化理念相融合,透过产品,树立品牌,体现文化。

国内冰箱的设计趋势

设计策略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设计策略;品牌形象;企业文化

0引言

企业品牌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只有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企业的设计策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企业的文化,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价值观。品牌形象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可以很直白简单地将公司形象和信息传递给人们。

1设计策略与品牌形象

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建立离不开企业设计策略的制定,作为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该有好的形象和品质,有清晰和完善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企业管理层应制定合理的设计策略,即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延续企业的形象,确定企业目标,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和实施。企业设计策略的制定也就是确定企业产品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设计所要满足那些用户的需求,设计不单是企业促销产品的工具,设计也是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的关键,它能传达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外在形象。用户主要通过产品来间接了解企业,产品是沟通用户与企业的桥梁,用户的需求决定产品设计的方向,进而影响设计策略的制定。产品设计不仅可以发挥其商业的功能,达到占有市场,产生市场效应的目的,产品蕴含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为企业逐渐建立正面的视觉形象。品牌形象好的企业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度比较高,人们对其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如美的、格力的产品。整体来说就是通过设计打造品牌,品牌提升设计,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制定设计策略过程中,企业需要关注用户和市场走向,根据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抓住用户心理需求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确定市场目标,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

2宜家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来确定品牌形象

宜家在公司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的设计策略,其设计策略主要为白领设计加工精良,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家居用品,这一宗旨从成立一直延续至今,宜家的品牌形象因此而深入人心。宜家的市场定位在不同国家各不相同,如在欧美发达国家,宜家把自己定位成面向大众的家居用品提供商。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市场定位是“想买高档货,而又付不起高价的白领”。准确的市场定位,为其获得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设计系列化的设计策略来供顾客进行选择,足够多的产品和对产品不断定期更新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宜家抓住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都以大众为目标,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宜家的设计策略是通过与顾客合作打造低价格,由顾客进行产品提货、组装、运输以及动手安装,让顾客参与其中,这样产品可以节约大部分成本,同时让顾客参与其中,满足顾客参与感。在质量上,通过极简设计和对自然的关注,力求做到最好,让用户放心产品质量和价格,保障用户的权益。在设计上,宜家根据大众需求,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成本上做大众设计,通过为用户考虑,宜家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形成宜家独特的设计文化和策略,成为众所周知的品牌。2012年宜家品牌价值为90亿欧元,略高于110亿美元。而2012年安踏、李宁、特步、361、kappa、匹克6个品牌总市值是330亿元,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宜家的品牌在企业和社会中的价值非常巨大。宜家根据用户和市场制定良好的设计策略,对产品严格把关,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同时说明企业的设计文化和设计策略息息相关,企业品牌依托设计策略才能发展。

3澳珀家具通过设计策略建立自主品牌

澳珀家具由朱小杰1994年创建,但其品牌的建立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03年之前,国内家具市场竞争非常厉害,完全是用价位去竞争和靠抄袭国外产品来赢得市场。随着家具企业的增多,家具的利润空间下滑,家具企业处在艰难发展的地步。中国许多家具企业也在尝试做创新设计,但企业认为设计的投入太高,不愿意在设计上投入过多的资金支持企业创新设计。在2003年以前,澳珀通过专卖店来扩大品牌形象,全国有60多家的专卖店,但在2003年,朱小杰通过预测未来的发展发现,分析出市场的趋势,把在全国60多家的专卖店统统收掉,重新制定新的设计策略,即走中国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之路,重新开始研究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在这样环境下,通过了解市场,寻找产品新的设计方向,开创市场新的家具产品设计方向,制定新的设计策略来促进企业的发展。经过设计策略的改变,澳珀避开了价格战,通过改变设计策略,塑造出新的企业形象,企业没有成为众多平凡家具企业的一员。2005年,经过两年的发展,澳珀的专卖店又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重新开张,企业经过逐渐完善各方面管理和策略,重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并且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和效益。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归功于设计策略正确制定,澳珀家具以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个性和时尚的家具设计,在2009年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国内外业界的眼球,为中国设计师赢得了尊重,也让人们认识到澳珀家具品牌,同时更是证明中国由制造像创造转变,也让西方设计界对中国的设计刮目相看。澳珀的设计策略是通过原创设计打造澳珀的品牌形象,在设计上保持谦虚的态度,在设计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古人哲学思想融入设计中,根据用户需求做满足用户心理需求的设计,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展现材料美。在家具设计上,澳珀通过对乌金木材料进行细致的研究,将乌金木材料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并将其融入生活中,设计出人们喜欢的家具。

4达芬奇家具在设计策略上的失败

与宜家、澳珀品牌相反的是达芬奇家具,由于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只是单纯通过销售手段,来达到营销目的。达芬奇家具在前些年可以说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以价格昂贵著称,并受到高端用户的追捧。但其从创立到灭亡,达芬奇家具的品牌从发展到顶峰,然后到迅速衰落,追根究底是因为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没有对家具的生产和加工进行有效的生产管理,以次充好,将企业品牌毁于一旦。达芬奇家具在成立之初在高端市场非常红火,品牌影响力比较大,主要通过进口意大利家具进行销售,受到高端人群欢迎,但是随着追求利益最大化,达芬奇家具委托国内工厂用较次的合成板代替实木板材进行家具的加工生产,后经央视的曝光,达芬奇家具陷入造价风波,企业也由于造假被工商局处罚,企业品牌也就毁于一旦。达芬奇家具没有自己的设计,只是照搬意大利设计,单纯靠迎合消费者来追求利益,忽视了设计在品牌形象中的作用,最终导致品牌走向终点。从达芬奇家具可以看出,企业只有制定好相应的设计策略,关注用户的需求,通过严格的设计管理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做好品牌管理,才能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一直将其持续下去。

5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传统的制造业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率非常低,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产品的设计,对产品设计过程进行设计管理,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的生产、设计、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品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注重用户体验,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才能塑造出符合时展的企业品牌形象。目前,随着互联网购物平台的兴起,导致国内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家具企业面临重要危机,很多企业因为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基本上的变革,导致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不得不缩减规模,更有甚者面临倒闭危机,并且逐年呈增长趋势。传统的家具卖场由于此前房地产红利膨胀,市场逐渐饱和,令卖场竞争尤为激烈,在如此惨烈的“红海”竞争当中,部分家具企业通过与互联网大型交易平台进行合作,开拓出家具电商销售模式,如林氏木业2015年双十一销售总额达5.1亿元,较去年增长超50%。林氏木业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快速发展起来,是其通过制定适应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设计策略,将传统的生产、设计、经营以及现代物流等环节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开创出“互联网+制造业”的新模式,把分散在佛山各个地区的家具企业进行有序组织,把企业的经营重心放在家具的产品设计、产品标准、现代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通过系统的设计管理来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家具产品。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具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中国家具市场的需求正逐步向年轻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互联网+”这种消费模式也更容易让年轻一代所接受,要想塑造新的品牌形象,通过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来家具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就变得非常重要。

6结语

设计策略在企业的品牌形象的建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制定符合市场规律和走向的设计策略,在产品设计和抓住用户需求,企业才能发展,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不管企业家还是设计师,都应该注重企业设计的发展,以市场为目标,以用户为导向,抓住市场和用户需求动态,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制定长期设计战略以及短期设计策略来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姚小清,姚增涛.基于品牌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设计战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1(17):18-19.

[2]杨宇时.基于用户情感需求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4):175-177.

[3]袁和法,丁伟.在市场多样化需求下的产品设计策略[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4):514-517.

[4]蔡霞.设计管理提升企业品牌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07.

[5]李龙生.设计文化的价值及其文化传播[J].装饰,2005(08):7-8.

[6]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

[7]宋喆.一种基于品牌形象的工业和商用产品设计策略方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3):122-124.

[8]姜超,高晨晖.经典产品形式的解构与归纳——基于理性分析的产品设计策略[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9):138-140.

[9]蔡霞.设计管理提升企业品牌价值[D].武汉理工大学,2007.

[10]李小聪.面向产品服务系统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2(1):107-111

设计策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设计策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也变得日趋严酷,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仅仅依靠科学技术已经不能保持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好的产品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设计对产品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企业来说,设计则需要与管理结合,把设计管理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企业的总体观念出发,才能构筑企业竞争的新方向。

一、设计策略概述

现代企业的设计策略是企业设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产品设计获取竞争优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设计的角色一直在变化,起初大部分的管理者总是认为设计是微不足道的,设计师的工作只不过是决定产品的色彩及外观,设计与事业的成功似乎是没有任何关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已经把设计看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忽视设计的战略价值与意义是一种肤浅的行为。设计的重点不是产品华丽的外表而是如何经营、为顾客服务和创造价值。设计策略是企业随市场、技术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制定设计目标与方向,评估设计因素与资源的综合运用,它不仅反映未来市场营销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可视为是针对企业发展所做出的设计理念与规划,其目的在于为企业设计师或设计产品时进行指导,并协助产品、传达、环境、设别设计的标准。

产品的开发不仅需要设计,更涉及成本、资源、消费者、市场、服务、组织、技术、制造等多个方面。优秀的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的努力,更需要有前瞻性的设计策略,有效的分配与协调设计资源与行动以完成公司的目标。例如,韩国三星公司曾是一个以工程技术为核心的二流消费电子制造商,早在1996年就在公司内部进行“设计革命”,对设计部门进行改革,使之成为公司的中心,并调动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把“设计”定为三星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在金融危机期间,仍坚持走设计为重的发展道路,为了加强产品实际与宣传形象的统一性,公司又进一步完善了“设计为先”的管理策略。为了避免造成消费者视觉上的混乱,先后终止与全球五十四个广告公司的合作,仅保留纽约FCB一家国际广告公司,其目的就在于保证品牌形象的统一性。在内部设计管理上,先后在世界各地成立了产品设计中心,极力的表现三星“理智与情感平衡”的设计原则,最终使企业转变成以市场为主导、崇尚设计风格的企业。

二、设计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设计策略分析

企业的发展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又有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科学的策略分析是必要且现实的。首先,外部环境中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技术水平以及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等都是直接的决定因素。其次,产业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企业的生产活动既要面向消费者,又要面对行业对手的竞争。面对竞争对手时,设计策略并非一成不变,当其改变设计策略的时候,要及时的分析这种变化可能引起的后果,加以预测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科学的分析扬长避短。面对消费者,要分析产品的价格、性能、外观以及消费习惯等,任何一个细微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优秀的设计是在充分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基础上,兼顾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同时又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目前,国际上许多知名公司都采用一种“观察实验室”的方法,设计人员可以透过透明的玻璃观察消费者挑选产品的一切行为与反应,并记录相关的消费行为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这不仅是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源泉,更是企业制定正确设计策略的保证。与此同时,企业内环环境中的财务状况、人力资源以及技术设备等因素同样是必须考虑的因素。通过对企业内部能力的分析,了解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具备的创造以及维持竞争力的各种能力,制定出适合自身能力的设计策略。科学合理的策略分析是设计策略的先决条件。

(二)设计策略的制定

制定设计策略,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并不像设计策略一样具有较强的显现性,它是一种隐形力量,贯穿在所有工作组织与基础的每一个设计过程中,始终影响着设计策略的方向。优秀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形成有效的设计策略,更是设计策略的驱动力和重要支柱。现代社会注重人的本体地位,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目标均是人。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产品设计首先应当考虑到使用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从管理的角度看,管理也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此,不难看出,无论是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还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关注人的价值与意义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荷兰飞利浦公司提出的“一个设计”的理念,是指一切服务与设计相连,通过把管理者置于商业环境中,使其对产品设计与服务有切身的体验,并做出深刻的认识与评价,进而与设计师共同探讨设计的可行性方案,能够成功的将项目引入设计渠道。理念先于设计,在清晰的设计理念基础上,设计策略才能走的更远。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效的价值设计机制,更需要有优秀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创造出卓越的设计力。其次是产品方针。过去那种以价格为手段的恶性竞争方式已经逐渐淘汰,而设计的“个性化”发展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式与发展方向。市场上任何取胜的企业,无论是在产品名称上还是产品的“个性化”研发上都做的相当出色。现代社会,从产品到服务,无论是制造还是分销,都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发展“个性化”特质。“个性化”设计就是要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是市场的一个份额,要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就必须在设计上独具匠心,适应单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目标消费人群为导向,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及时丰富产品线,随着市场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更新产品线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也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设计策略的实施

设计策略的实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管理是发挥设计力量与价值的有效手段之一,只有管理好,设计策略才能真正落实。首先,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产品及设计,还包括其他全部生产及销售活动。设计策略的管理始终是围绕设计师、设计管理人员、经营者及消费者进行。设计不仅涉及设计师,更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微小细胞,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设计策略的实施首先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设计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企业的决策部门必须有专人负责设计管理工作,其工作的重心在于协调涉及设计活动的各个部门。承担这项工作的人不仅要懂得设计,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需要明白并重视设计的价值,才能让设计真正成为设计策略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并努力把设计策略转变为企业视觉形象。同时,营销人员需要进行相关设计知识普及,使其关注产品的整个生产及销售过程。这就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起一个设计管理小组,管理日常的设计活动,保证设计以最大限度的交流,将设计策略落实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第二,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设计策略指导手册,也是企业促进设计策略有效实施的手段之一。设计策略指导手册应当是一套标准的设计手册,用来控制一切与设计相关的活动,全面、准确的传达企业设计理念、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等。指导手册不仅包括企业的标志、标准色、标准字体等平面视觉要素,还包括企业的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指导原则,并保证其持续性,打造一个统一的企业形象。第三,在设计策略的实施与执行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与评价系统必不可少。产品投入市场以后,需要对产品进行有效的跟踪调查来检验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是否满意,满意程度如何。信息反馈系统数据的充分性与正确程度直接影响企业设计策略的调整与制定方向。不能因产品的畅销与否而忽视信息反馈工作,没有严谨的流程和根本性的认识,设计即使能命中市场,也不能持续成功。

三、结语

设计策略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主要的差距之一就是对于设计理念与管理的忽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当加强对设计的认识、重视设计、完善设计管理,在分析与管理的基础上提升设计水平,构筑科学的设计策略,开发以设计为导向的产品。要想缩短差距,就必须将设计策略提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设计策略提升产品的内涵,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将企业引向成功的发展道路上。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刘瑞分.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设计元素范文 下一篇:旧建筑改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