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03-14 08:08:27

设计案例

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情境;能力

案例,简单地说,就是关于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1]。案例应用时,往往给人一些思考,如:为什么会这样?怎样解决?通常,情境中会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或疑难情境,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需要我们对事物或现象的动态性把握。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展开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用案例进行的教学,是针对一个典型的、真实事件的再现与思考,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反思与探讨。它重视的不是最后的正确结论,而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案例教学即有利于传授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因而,采用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大有裨益。

1案例中的事件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⑴发生的事件。案例展示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作为事件,就不能是对事物的静态的描述,而应展示事件演进的过程。⑵事件中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3]。换言之,只有那些含有问题、矛盾、对立、冲突在内的事件,才有可能构成为案例,简单的“白开水式”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案例。⑶事件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反映一定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类似的情况,可以给学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⑷事件是真实发生的[3]。案例读起来生动有趣,像一个故事一样,但这样的故事必须是真实发生的,杜撰出来的故事即使再有趣,也不能称之为案例。⑸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是发展技能的重要渠道,而技能是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案例教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案例教学法从问题入手,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分析问题、分析案例,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进取梢神。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⑵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实际情景设身处地的分析处理某一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地对基本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由于案例具有典型的教育背景,并能够给出一定的信息或启示,因此案例教学提供了培养学生怎样根据实际问题,如何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学生以案例中的角色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⑷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⑸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差距[3],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3案例的制作

案例教学的前提是案例制作,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制作案例应符合一定的原则:案例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描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应能反映一定的问题,应有一些悬念,应有一些情趣,可以给学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案例制作应遵循以下原则。⑴案例设计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3],案例的叙述要尽量简洁清晰、开门见山,同时注意处理好事件中的一些戏剧性的突变,使得案例直观明了、富有悬念。⑵案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真实性。真实才有价值[4],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和教育的功能才能得以发挥。这里注意,案例的选择应契合实际。如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中进行选取,从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寻找,如果凭空捏造就毫无意义。⑶案例设计要注意趣味性,使得案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⑷案例设计要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3],即要阐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⑸案例设计要把握主线、突出主题,集中体现一个中心论题。⑹典型性是案例事件的重要特征,即案例的设计应能有效地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教育背景,并能够给学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体会。⑺制作的案例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现实中的真实问题。⑻案例设计应能提出案例的关键问题,而且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及提供对这种解决方法的评价,以便为新的决策提供参照点。这有助于将新的知识整合建构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⑼案例的选择应难易适宜。好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案例。案例的应用不宜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应能使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4案例的选取与应用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选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课前,有必要对案例作细致的分析,比如:应该选择怎样的案例;案例选什么类型;案例内容和特点是什么;所选案例涉及到哪些概念和基础知识;案例与教学内容关联程度如何;案例是否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以及案例教学是否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等等。合理选编案例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败。课前也有必要对案例作周全的教法设计,以使得案例教学成功实施。选择案例时,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用难易适宜的案例。若案例的选择太简单了,理论含量不多,就达不到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但选择的案例又不能太复杂。案例的难度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多数学生没有思路,无从下手,那么分析讨论就不可能进行,更提不出解题的方法、措施,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那么好的案例应该如何选择呢?“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故事或事件;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直接引语;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3]。”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典型案例,恰当进行案例分析,深人浅出,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深化知识的学习,解问题寻对策,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生动的案例与原理融为一体,使学生从案例认识上升到课题的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以案例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参与矛盾冲突之中,以当事人或决策者的身份发表意见,重演决策过程。从这些信息出发,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上交锋,虽然最终也许没有确切的结论,但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已经被师生充分地预见和了解到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着较大的自,他们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案例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这倒不是说这样的知识不重要,相反,它所指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仅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师生间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不仅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5结束语

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知识和能力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就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作者:杨旭超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信息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双“.案例教学”若干问题的辨析[J].教学与管理,2003.6:31-32

[2]蒋志福“.三环互动”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探讨[J].外国教育资料,1998.3:68-71

[3]王幼龙.案例一教师教学行动和教学研究纽带[J].教育探索,2004.6:54-55

[4]钱慧敏.案例教学设计[J].河南电大,1996.2-3:18-21

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出示一幅图画。

师:同学们,你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生:图上画了红红的太阳、漂亮的房子、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

师:谁能将这些景物连贯起来说两句话?

生:火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绿油油的树木围在漂亮的房子周围,草地碧绿碧绿的。

师:忽然吹来了一阵风,风啊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有三个小朋友居然在这幅画上把风给画出来了。他们究竟是怎么画风的呢?

二、感悟全文

1.这三个小朋友是怎么把“风”画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写这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2.师:谁愿意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①生1:赵小艺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1:“飘”。

师: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生:风来了,风把红旗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红旗里。

师:赵小艺还画了一次风。

生1:她画了一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师: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生:“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出示赵小艺的画。

生1:有树,有房子,还有飘着的旗和拿风车的小男孩,我感受到有风了。

师: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而且还想出了两个画风的好办法,她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自豪)那你们能把赵小艺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自由练读赵小艺画风这段话。再指读。

抽学生读。评读。

②师:好,接着汇报。

生:陈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风”?

生:“弯弯的”

出示陈丹的画。

师:他的画中有风吗?

生:有风,小树已经弯了。

师: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生: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师:谁能给这幅画配上书上的文字再读一读。

指名读文。评读。

③师:宋涛又是怎么画风的呢?

生:宋涛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我通过“斜斜的”的这个词感受到宋涛画出了风。

出示宋涛的画。

师:接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生: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指生读。评读。

④师小结:红旗飘扬、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这都是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3.师:(指板书)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能让老师读读你们的大作吗?

师范读。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生读。

三、思维拓展

1.师: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画出风?

生1:可以画烟筒,烟被风吹斜了。

生2:小花被风吹斜了。

生3:风筝在天空中飘。

生4:窗帘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

2.同桌互相说。

3.生画风。

4.展示。

5.写话。将自己的创意用几句话写下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起风了

风来了,风把红旗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红旗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

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MOOC课程;设计模式;Udacity;经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MOOC课程是目前广受欢迎的网络公开课,其教学以学生知识获取为重点,以学生掌握学生过程为目标,将各大知名高校的课程进行汇编、视频拍摄,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为全球知识爱好者提供较为系统的课程资源。其设计模式和优秀经验对我国国内的课程改革和公开课资源创建有着较为明显的借鉴作用。

一、MOOC课程及其设计模式

MOOC课程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07年,由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教授大卫·怀利最先开展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2011年,MOOC课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第一个正式的平台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郎创建,后期出现的Udacity、Coursera、EDX等成为了目前最受欢迎的大型网络课程平台。

(一)MOOC课程特征

MOOC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课程结构较为完整。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不同,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MOOC课程不仅有基础性的课本知识讲解、实验操作、在线问题解答,同时还有社区互动平台,学习者可以在线与不同地区的人进行经验交流,另外,MOOC课程还提供学习证书,并能够获取学分,与一般性大学无异。

二是学历路径导航工作比较到位。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都会采用邮件等方式通知学生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起始时间、课前准备等。学生能够根据平台上的导航较为快捷地进入所要学习的页面,相关资料的获取也都较为简单。

三是学习过程反馈的及时。学生在MOOC课程学习时,会有单元测试和机器测评对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出评估,如编写小段程序,教师也会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分析。

(二)MOOC课程设计模式

MOOCs不是“一切照常”在教室里。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对教师的课程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该课程的设计原则是混编、集结、目标的重新制定和信息回馈。在MOOC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资源和经验。MOOC课程设计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以知识点为体系的课程设计大纲。

2、 各知识点主要讲解内容。

3、 录制上课视频,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录制,多为10—20分钟左右,视频中设置提问。

4、 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阅读材料

5、 课后练习

6、 与课程相关的讨论主题

7、 课后测验

MOOC课程的开展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运用大型网路开展对大众互动和回应,如小组合作的处理。在进行学习过程中,该课程会有自动化的评量系统,如随堂测试。

二、MOOC设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

这里就Udacity课程平台edX移动学习平台为例作简要的分析。

与Coursera、edX等课程平台不同,Udacity使用的授课模式以测验为主,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授的课程讲授停留在知识主题介绍阶段。该平台采用的是专用学习管理系统,通过内置编程接口、论坛和社交元素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该平台已提供三十余门课程供学生学习,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中也提供工作介绍等中介服务。

对实验课程的拓展是目前困扰该平台负责人的主要内容。但其整体发展和学生的学习成效都较为明显。

edX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2012年成立的,这是一个开源、非盈利性的在线教育平台。edX推出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校内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广网络在线教育。麻省理工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博士指出:“edX是提升校园质量的一项挑战,利用网络实现教育,将为全球数百万希望得到学习机会的人们提供崭新的教育途径”。该平台edX以开源软件的形式其在线学习平台,以MITx为基础,其它感兴趣的大学和机构可自行托管其平台,或者帮助改进和增加功能。目前,该平台已提供一百二十余门课程供学生学习。

通过对这两个课程学习平台进行分析发现,MOOC课程具有以下发展特点:

第一,合作多样化趋势明显。受到MOOC课程平台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的吸引,全球各大教育机构和科技公司都着眼于对相关平台进行投资与合作。教育公司如Instructor已经转向MOOC课程的支持服务平台,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联盟也逐渐扩大化。

第二,课程设计以服务对象为中心。MOOC课程在开展之前都会对学习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合理的进行课程内容安排。MOOC课程在面对不同学科性质的课程时,会有意识的进行课程趣味性调整和学习情景设置,增强课程的可学性。

第三,课程设计的结构化。MOOC课程具有较为科学性的课程结构规划,结合学生学习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以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为依托,帮助学生落实信息学习。MOOC课程不仅有文本讲解、视频资源、课堂测验,同时还进行了讨论版设置,让学生能够与在线学习者进行交流。

第四,课程认证趋势明显。Coursera和Udacity平台都致力于学生学习认证和学分获取两项内容,但也会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习费用。

(三)经验借鉴

从MOOC课程平台的成功经验来看,我国可以借鉴的地方很多。

第一,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各高校在推动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时,需要加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转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第二,加强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国内高校在进行网络公开课的创建时,需要积极应用Internet网络和教育技术,积极用视频翻转老师课堂内容,加快移动设备学习平台建设和个人电脑网络资源共享。

第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推进国内网络公开课建设时,高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推进学生的知识获取为导向,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和网络平台开发,推动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

结束语

MOOC课程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的盛行不仅代表着大众对知识的渴求,也是教育大众化和平等化的体现。从该网络公开课的成功经验来看,我国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教育技术和网络为依托,通过教育技术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3)

[2]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03)

[3]赵晓霞.MOOC冲击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不留学能享受国外名校课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08)

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找规律》;案例设计;小学数学;生活情境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重复排列规律,本节课的“找规律”与一年级的“找规律”相比难度加大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过去的规律只停留在简单的排列上,现在却是一种循环移动的变化规律。旨在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发现图案中图形组合的循环移动规律,体会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能用学到的知识排列出有规律的图案,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联想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2)初步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培养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中隐含着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在抽象的图形中,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找出排列规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王国将举行盛大的运动会,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叫上小兔一起去吧!(课件出示:小熊正在敲小兔家的门,“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小兔怎么还不开门呢?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帮小熊敲门好吗?(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有节奏地敲)你们发现这敲门声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汇报规律。

(3)教师小结:像这种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是我们一年级已经学过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有了小朋友们的帮忙,小兔终于听到了敲门声,看,她出来了!我们一起去运动场吧!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师:瞧,动物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往比赛地点跑去(课件演示)。这时,裁判长小鸟发话了:别挤,别挤,大家还是排队入场吧!机灵的小兔马上跑到了最前面,当了排头,后面依次跟着小牛、小熊和小猪(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动物卡片)。小鸟见了连声说:好,好。但为了公平起见,大家还是轮流当排头吧!于是,第二场比赛时,小兔很自觉地排到了最后一个,小牛、小熊和小猪都往前进了一位(教师贴出第二排动物卡片)。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第三场该是谁当排头了吗?(指名上台贴卡片)那第四场又该怎么排呢?(再请一名同学上台贴)。

师:大家有什么想问这两位同学的吗?

生问:第三场你为什么让小熊当排头啊?

生答:因为第二场的排头小牛去最后了,小熊、小猪和小兔就都要往前移一位。

生问:第四场为什么要这样排呢?

生答:因为第三场的排头小熊去最后了,小猪、小兔和小牛就都要往前移一位。

师:大家再仔细找一找,这些动物的排列还有一些什么规律呢?研究的时候请思考,每行都有哪些动物?动物的排列顺序又是怎样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生1:每一横排中都有小熊、小猪、小兔和小牛这四种动物。

生2:每一竖排中也都有小熊、小猪、小兔和小牛这四种动物。

生3:横着看,上一排第一个动物都移到了下一排的最后一个,后面三个动物都往前面移动了一位。

生4:我发现竖着看也有同样的规律。

生5:往左边斜着看,每一斜排都是同一种动物。

……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找出了动物的排列规律。我们也按这样的规律来玩一个队列游戏好吗?(5人一排,轮流变换位置)。

师:运动会开完了,小兔邀请大家去她家做客,她提着茶壶给大家倒茶,小动物们惊喜地发现:茶壶上有一圈有趣的文字呢!(实物出示,学生分别从不同角度起读,课件逐句出示)

可以清心也,

以清心也可,

清心也可以,

心也可以清,

也可以清心。

师:我们再竖着读读看?(生读,非常兴奋)

师:我们无论从哪个字开始读起,都是一句完整的话,首尾回环,这样的文字称为回文,在我国古代就早有运用。我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奇妙啊!

师小结并揭题:像那些动物和文字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变换自己的位置,形成几行一组循环排列的现象,这样的规律,我们就把它叫作循环排列规律。

三、变式练习,拓展规律

1.摆一摆

师:大家喝完茶,就去小兔的房间参观,哇,小兔房间的活动地板被弄得乱七八糟的,你能用刚刚学会的排列规律帮小兔摆摆吗?(学生用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的方形各四个进行操作)

师(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品):现在漂亮了吗?这就是规律创造出来的美。

2.猜一猜

摆好地板砖,动物们回客厅看电视了,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魔术大师刘谦叔叔给大家玩数字游戏的节目呢!猜一猜,他接下来会变出什么呢?

①12345?34512?51234?()

②ABCD?DABC?CDAB?()

四、自主设计,创造规律

1.欣赏美图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欣赏(媒体播放蜡染及有着精美的循环排列图案的陶瓷等图片,同时播放轻音乐)。师旁白:你们觉得美吗?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是我们勤劳的人民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2.课外作业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创造规律啊?老师请同学们当一回设计师,每个小朋友回家后运用今天学的规律知识在白纸上设计有规律的漂亮图案,明天把你的设计带来学校,跟大家一起欣赏,好吗?

五、课堂总结,内化知识

1.学生反馈

生1:这节课很有趣,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生2:我发现我能找出很多生活中的其他规律,像车子的轮子都是圆的,两个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四边形……

生3:我作业的设计方案都已经想好了,我的设计一定是最好的!

……

2.教师总结

同学们,其实规律就藏在我们的周边,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会动脑的小脑袋,一双勤劳的小手,你们一定能发现很多生活中和数学中的奥秘。数学学习其实很容易,也很有趣,只要你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一定能学好数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本着“有效、有趣”的原则,力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和生活相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通过教学实践,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就是一门让学生的思维舞动起来的学科。新课改重在落实对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本堂课从引入新课,到讲授新课,再到巩固练习,都以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贯穿始终,再加上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及小游戏,不断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本课中不但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有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关注数学与生活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课不管是例题材料的选择还是练习设计,均来自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如“敲门,给小动物排队,学生自己排队,摆图形”等,无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2.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以数学知识为基础,进行灵活处理、巧妙设计,并充分整合其他学科资源,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为数学教学所用,那么,数学课堂一定是开放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更是学生们所喜爱的。

本堂课中,精美课件的应用是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还有与音乐、美术的融合,如“欣赏”环节中轻音乐的插入,练习环节中的“创造规律”等。“回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数学课上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让学生受到礼貌待客的教育,更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 会计学 案例教学法 案例选择与设计

技工学校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运用会计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将会计实践与课堂理论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一、案例选择的原则

在会计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和创新性,且有助于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的选择必须来源于会计实践中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客观性的案例。案例讲述和问题设置应服务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但又不能纯粹为迎合理论知识点而忽视案例的多维性。

二、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原则

在案例的采选上,教师可以使用调查取样法。筛选标准可归纳为如下五个方面。

1.实践性强

在案例的选择上,所引入的案例必须是实践中已经发生过的实际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体会到会计实务的多维性和复杂性,认识到一点小疏忽就可能导致会计问题。那种单纯为教而编的教学案例,没有真实的教学意义,只会使学习过程流于形式,使学生接受不到正确信息的刺激,导致其对会计职业的误读,最终丧失对会计职业的兴趣。

2.代表性强

在取样调查的过程中,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将它们作为案例教学的重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归纳性强

筛选案例时,教师要按照案例所体现的侧重点和反映的内容,对案例进行分类、归纳,让各类型案例分别对应学生应该掌握的某一方面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明晰的知识体系。

4.启发性强

在会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那些具有较强启发性的案例。教师对案例内容的讲述,要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思考,产生对新内容的探索欲。富于启发性的案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且能通过探索发现新知识。在一般情况下,案例答案应多样化和开放化,才能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起到启发作用。

5.创新性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学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所选案例必须能够体现创新性和与时代的同步性,要能充分反映会计行业的新政策和新问题,通过对新型案例的学习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三、案例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的分析和拆解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案例的分析并不能涵盖所有的实践内容,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比如“某加工银杏酒的加工厂,由于生意兴隆,所以决定成立分厂,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在银杏林集中的山地建厂,但交通不便;二是在市区建厂,地价却高。假设你是该公司的会计,老板请你拿出一个方案,你将如何选择?哪个方案能使公司收益最大化? ”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案例教学中也不例外。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此外,在会计实训中可以聘请会计实务方面的权威人士,讲述现实生活中的会计问题,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只有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此外,除了在案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其思考和探究外,还要帮助学生融会贯通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养成收集和了解会计行业最新动态的习惯,学生自我设问,进行分析、思考,最终解决问题,逐步成长为既有能力又恪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才。

总之,会计教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案例教学法是重要手段,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实习教学目标,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建兰.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市场,2011(44).

[2]张皓.开设会计案例教学专题的构想[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9).

设计案例范文第6篇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我国一般课程教学都是讲授课,深陷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一系列的理论命题和计量模型上,很少给学生提供历史性的背景资料或真实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较少接触到学习中真正有趣的内容,也未能培养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

1.案例教学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与管理中,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就为数有限了,而在信息时代,知识和理论又在不断更新,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

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们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的,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就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在金融专业课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结构性”不是很强的知识领域。因此,案例教学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结构性” 较差的那些问题情景,另一方面也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可以对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性思维参加讨论,进行辩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力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教学中展示出来的书本世界毕竟与真实的世界有着不少的差距,生活世界是综合的,而不是各学科彼此分立的;生活世界是问题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把一些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一个成熟的、老练的金融者那样去做出反应,也就给他们提供了像专家一样去思维的实践机会。这样的案例冲出了现有学科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的藩篱,虽然它很少有什么既定的答案,但无疑使他们逐渐习惯了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也就增强了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金融专业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以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苦差事变为其乐无穷的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某些不足,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更重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准备完成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针对案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查阅大量资料,这种教学形式迫使教学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否则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不能获得好的成绩。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案例教学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迫使他们认真分析案例中完全和不完全的信息,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设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对学生工作成绩和能力的评价除了对学生书面报告评价以外,更重要是考察学生的演讲、辩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时,学生通过演讲和辩论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发言的质量决定学生的成绩。

(4)通过对来自于社会真实经济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过去的专业教学为什么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学对象没有兴趣参与教学之中。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学对象参与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5)在评价方式上, 案例教学评价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面的、多样的评价体系。以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忽略平时的学习过程,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得到较好的成绩;或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只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培养书呆性的人,缺乏社会的适应能力,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化。对教育的效果评价,不单指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多寡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平时学生参与讨论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 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3.科案例教学设计模式

(1)R.Schankd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模式

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运行情景并同时设计一个成功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成功模式的不断比较,从情景中体验并获得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R.Schankd模式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目标的

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试误”,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最后提升达到目标的技能。

(2)J.Bran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与合作学习,引入和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里“锚”就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或问题情景,学习与教学都是围绕“锚”进行的。

(3)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在问题设计中致力于获得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里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信息的排序与分析,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问题设计与客体分析的计划,让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自己作出论断,经过充分实践后发育为一种技能。

(4)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

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有关复杂的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它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让学生面对具有复杂结构和序列的问题与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以上四种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各有特点: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主要强调训练达到目标的技能,同时提供成功路径给以模仿;J.B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立足全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与从事管理实践;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后,能发展预期知识与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新的问题;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通过提供不断“做”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从用途上看,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应注意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加信心。设计的案例必须细致可行、设想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学习情景及应对引导办法,且便于操作。案例教学设计还应是一种相对标准化的教育方案,得以形成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亚维,陈 耀.金融类案例教学的推进与模式设计.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3] 李崇光.案例教学:参与式模式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C].高等农业教育,2005(5):71—72.

设计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专业实践;案例;需求导向;主流技术

1 IT专业特点

IT专业是指信息技术类专业,一般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应用服务三个方面。IT专业具有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发展迅猛的特点,它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IT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三个层次每年的毕业人数高达45万人左右,其中硬件技术类8万人,软件技术类20万人,应用服务类17万人左右。硬件专业包括一些软件专业和应用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分布在通讯企业的技术开发岗位、工业生产企业的设备维护岗位,例如国内影响较大的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在华的国际著名IT合资公司,以及电力、石油石化、钢铁、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在设备制造、控制系统开发等领域吸纳了大量的硬件技术人才;软件专业毕业生涉及到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政府团体、金融、证券、信息管理方面的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尤其,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的软件外包产业,成为软件专业毕业生重要的发展领域。

但是,我国高校IT专业教育还跟不上国际主流技术、应用的发展形势,不能满足国内外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求。众所周知,我国的软件外包业务一直无法与印度相比争,也无法从欧美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还是急需改革我国IT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2 实践课程的定位

IT专业属于应用型技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分为专用技术和通用技术。专用技术主要研究某一领域或专业本身的发展理论和技术,一般占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目前,我国IT技术发展的滞后表现,就是缺乏本专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通用技术主要是适合大多数行业领域应用的技术,例如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通讯应用技术、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技术等可以在各行各业中运用。现阶段我国需要大力发展IT专业的通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人才培养,是发展IT专业的必由之路。高等学校是IT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要重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能力。

1)技术能力。掌握IT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开发、应用的技能,熟悉大多数行业领域IT技术应用的特点和方法,以及该行业领域国外IT应用的动态,通过职业水平能力考试,具有如网络工程师、信息管理师、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师等资格证书,能够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

2)学习能力。不停地跟踪IT主流技术,能够通过自学或再培训学习,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开发技术查询,提高IT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通过不断学习,能够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变化,造就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协作能力。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基本具备良好的IT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与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识。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善于人际沟通和表达,具有项目组织与协调的能力。

3 实践课程案例的设计

IT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不同于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它是一门自始至终贯穿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必须是“以老师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项目的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与维护。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有针对性、有效率地训练,老师需要事先设计出合适的实践课程案例。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实践课程案例的设计要遵循以下七条原则。

3.1 以项目为载体的设计原则

IT技术的是以项目应用为特点的,无论项目建设规模和应用范围的大或小,在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中,经历都是差不多的:系统功能的目标分析与设计、技术开发路经的选择、系统架构、程序开发、系统测试与质量保证,用户使用培训和系统维护等。所以,IT专业实践课程的案例应该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深化课本知识的学习,锻炼IT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

3.2 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原则

IT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深入广泛地应用,积累了大大小小很多的案例。但由于IT技术发展很快,过去的先进技术或方法,现在可能已过时而不适用了,或者可以被更先进的技术替代。在课程案例设计时,不能简单行事,照搬旧案例是没有意义的;要充分了解用户的应用特点,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实践课程的案例。

需求来源于生产实际,要鼓励老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可以将企业已成功应用的系统作为学生实践训练的案例,让学生模拟它进行开发,请企业人员使用、检验。也可以将企业紧缺的项目或已有项目的改造、扩展系统作为实践案例,让学生实战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生产实际中的实践训练,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而且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有完成项目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以需求为导向的案例设计,也可以从企业生产实际课题中,分解出若干个子课题,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实践训练,建设成教学案例群。

3.3 力求主干课程全覆盖的设计原则

IT专业实践课程训练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若干个阶段性教学任务组成。但每个实践教学案例要力求全面覆盖已学过的主干课程知识和技术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巩固。学生工作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会不尽相同,但都要用到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实践的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

3.4 再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设计原则

由于学生在学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很多的专业实践案例训练,因此必须利用有限的实践训练资源,达到教学目的。重要的是要求老师对专业实践课程案例进行再改造、设计,力求再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甚至可以将几个实际项目系统,精心取舍成一个完整的能够达到训练目的的案例。专业实践教学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双师型”老师是推动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

3.5 及时吸纳主流技术的设计原则

IT技术发展很快,教科书上讲授的内容往往滞后新技术出现的3~4年时间。在设计案例时,项目系统的功能要满足实际需要,而要吸纳主流的、成熟的,且性价比高的技术。保证今后一段时间里,学生掌握的技术还可以有所作为;也让学生能够加入到主流行业。

3.6 实用性为重的设计原则

开发的技术、应用系统最终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使用。实用的系统要具有功能全面、运行效率高、操作简便、信息安全等特点。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学生在平时需要反复训练,需要掌握必备的技术和系统开发方法。设计的实践课程教学案例必须立足于系统的实用性,才能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

3.7 注重团队精神培养的设计原则

IT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但现实的社会组织中,不仅需要一个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团队协作能力。案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分组分工与团结协作问题,要设计团队内部、团队外部的人际交流沟通的环节。模拟设立项目管理部,分配项目经理、小组长、成员等角色,老师起引领、指导和解决技术难关的作用,其它事情均由学生团队完成。另外,学生完成的每一个案例可以由各个团队汇报、答辩,老师评委讲评,作案例实践的总结。

总之,案例是IT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合适的案例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除上述七条原则外,还要注重广泛地培训老师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能力;注重在案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案例设计的成果与经验的积累,及时推广到其它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蒋承延,杨洪.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

[2] 刘凤.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3] 李高申,李海霞,郭梅珍.实践教学体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构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设计案例范文第8篇

作为哈佛商学院的特色教学,案例教学经过百年的完善和创新,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往往取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主要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既定的解决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其主要任务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商务知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分析商务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总结案例分析。因此,依托商务活动英文案例实施教学的案例教学应更加注重在语言知识技能培养中融入商务和文化知识,既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调动学生学习商务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商务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商务与英语语言意识培养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的多模态设计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在教学中作为口语的语言模态和作为书面语的语言模态以及其他模态如手势、身势、图像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信息传递语境中它们同时存在、同时运作。多模态运用于英语教学,则是在多媒体、多模态条件下呈现学习内容,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乃至运用英语的真实语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从而实现内容记忆的持久性,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和多元识读能力。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处于基础阶段学习的学生,对基础英语教学进行辅助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是以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训练和商务知识输入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由基础阶段向高年级专业学习的顺利过渡为目的。特殊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决定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的多模态性,即超越口语和书面语的语言模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手势、身势等多种模态形式融入基于具体商务事件的案例教学中,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营造轻松、动态、形象的商务英语学习环境。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主要是由案例准备、案例讲解、案例操作和案例总结四个阶段组成,借助图像、声音、手势、身势、空间等模态来配合口语和文字模态。

1、案例准备阶段

美国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蕴含丰富商务文化的喜剧电影。在电影中,主人公陶德所服务的公司以线上销售为主要营销模式,为了减轻电话客服人员薪资的人力支出,要将美国本土的客服人员业务整个外包到印度去,故事则讲述了为了培训印度客服人员而来到印度的陶德如何克服宗教、文化、生活习惯以及语言差异,训练客服人员在6分钟以下解决每一位客户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准。整部影片中,陶德两次面临个人职业选择:影片开头时,他必须选择是否服从公司安排,远赴印度培训客服人员;影片结尾时,公司又将电话客服业务外包至中国上海,要求他继续辗转上海培训中国客服人员时,他是否会接受这样的安排。教师根据这两个两难之境设计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帮助陶德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对其英文影评进行改编,使之成为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这样以文本和电影形式呈现的案例更能够提高案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讲解阶段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系统播放剪辑过的视频后,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各组学生对《世界是平的》这一案例的理解,并让学生通过讨论提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陶德是否接受公司的安排赴印度或中国工作。随后教师须对文本案例进行适当讲解,帮助学生解决一部分较难的语言现象等。对于案例中涉及的商务背景知识———业务外包(Outsourcing),教师可制作PPT向学生讲解,亦可让学生分组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以PPT形式展示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在本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的口头回答、视频播放、教师展示PPT或学生展示PPT、学生的口头讨论等等模态的相互配合,使课堂避免了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更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案例操作阶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是课上辩论,形成本组的主要观点,每组依次向全班展示本组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课堂展示可包括:案例介绍、案例问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以及每个尝试性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本组最终选择的方案及理由阐述。案例汇报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可直接进行口头汇报或可进行角色扮演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相互碰撞、相互激发,这也就更加凸显手势、身势和空间等模态对口语模态的配合。

4、案例总结阶段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互动。教师可提供案例分析报告模板,对格式规范、语言以及字数等都提出统一要求,并对报告进行批改,认真反馈修改意见。对于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对案例的预习、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案例所涉商务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的灵活使用等,教师都要给学生书面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以鼓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三、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如何看待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笔者于2014年在所教授的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基础英语课中穿插了3个商务英语案例教学,随后对参加课程的3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问题主要聚焦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比纯粹的语言知识教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情境的商务管理案例学习能够使他们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84%的学生认为通过展开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87%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说和写等输出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90%的同学认为案例学习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和同学合作并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在致力于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探索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英语语言能力训练和商务知识输入的有机结合。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适量地穿插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则是实现此目的的一个有效尝试。

四、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多模态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鉴于学生仍处于基础学习阶段,英语以及商务英语知识水平有限,案例教学的多模态设计还需要注意下列事项。首先,在案例准备阶段,案例的选择是决定商务英语课堂效果的关键。经典的商务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缺乏相应商务背景知识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选取作者以英语为母语的真实的商务文件或英美报纸杂志原文,如《纽约时报》(NewYorkTimes)、《经济学家》(TheEconomist)、《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等,也可以选用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除了纯文本的案例,为了增加案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基于一些涉及商务主题的电影或是视频来设计案例,如上文的案例示范。同时,案例选择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商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自身的商务知识积累非常有限,因此所选案例涉及的商务知识最好是比较浅显的,如以商务工作场合为背景的英语知识,简单的企业管理知识等。案例的语言难度也是选择的标准之一,过多的生词或过长的篇幅会给学生学习案例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可对案例的文本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对一些较难的表达或词语进行替换,或对案例的篇幅进行剪裁。但是,挑选案例、重新编辑案例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商务理论基础也必须非常过硬。最后,虽然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多模态性,但是各个模态如何有机结合,尤其是教师的讲授如何能实现量的有效控制,如何借助其他模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保证课堂讨论等活动的顺利进行,是视具体的教学实践而定的,这也是对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的考验。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基础阶段穿插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能使学生与教师在模拟真实的商务情景中实现多模态交际,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对商务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但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要注重选择合适的案例,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并完善。

设计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双向拓展;案例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50-01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存在误区,案例分析的确是技术教材的一大特色,但不少教师过分依赖教材,造成了负面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在重点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好,如果依然照本宣科,很容易适得其反。鉴于学情的需要,我们可以对案例设计加以拓展,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入手展开,提倡横向拓宽、纵向挖掘的拓展方式。

本文以《控制的手段和应用》为例,来介绍双向拓展法在案例设计中的应用。

该课的案例必须体现控制的三要素,因此笔者引入了相关的实践案例。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敲打、吹奏相同的瓶子,由于瓶内的水量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该案例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围绕重点展开可以引出其它的知识点,这样的拓展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可以达到一题多变、以点带面的效果。

1、横向拓宽。拓展学生视野,引领思维发散,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横向拓宽”是围绕案例的某个问题,沿横向发散研究。例如本案例就涉及到两种演奏的方式,它们对应着两类不同的乐器。在此我们就可以联系实际,分析音调控制的三要素。

2、纵向挖掘。通过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案例的思考,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纵向挖掘”是建立纵向递进的中轴线,根据教学目的,沿纵向递进拓展。该课就以乐器研究为主线,在现象的基础上纵向挖掘,引出控制的两种分类。

控制分类:按照执行部件进行分类

实验一:敲击瓶子

1、理论分析:这里涉及到瓶子的振动问题,不同的瓶子、质量不同,敲打时振动就有快有慢,这样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因此敲击乐器是利用发声体的振动来工作的,它属于机械控制。

2、实例研究:钢琴属于机械控制。演奏时,我们的手指要敲击琴键,此时琴键连动击弦机,在其带动下琴槌撞击前方的琴弦,琴弦因振动而发声。而电子琴不同,电子琴内部有许多特殊的电装置,当按动某个琴键时,会使与它对应的电装置工作,从而使喇叭发声,因此电子琴属于电子控制。

实验二:吹奏瓶子

1、理论分析:这里涉及到瓶内空气的振动问题,不同的瓶内、空气的质量不同,吹奏时振动也有快慢,同样可以不同的声音。

2、介质研究:吹奏乐器都是由空气来实现压力控制的,称为气动控制。讲到气动控制要将它和液压控制来进行比较,两种控制所利用的介质不同。

控制分类:根据人工干预的情形进行分类

操作分析:电子琴有两种弹奏的模式:自动演奏和手动弹奏。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控制类型: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

记得教育家安德鲁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我们绝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因此在案例设计时,要辩证全面地看问题,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拓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效果,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使用“案例分析”的辩证法.百度文库.

设计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互动式案例教学 教学设计 记账凭证的填制

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初级会计人才,以满足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为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打下较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强调会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传统会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职教人士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必要,并开发出项目引导法、模拟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本文拟结合《基础会计》中记账凭证的填制的教学,谈谈如何进行互动式案例教学。

所谓互动式案例教学,实际上是将互动导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呈现精选案例,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方案,通过师生互动勘校正误,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我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互动案例教学模式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出现过具体事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基础会计》(高教版)第四章教学中,我针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进行了互动式案例的教学设计。现对记账凭证的填制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记账凭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准备用三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内容。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基础,账簿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这三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只要有一张凭证错误,账簿、报表将随之出错。本课题是对上一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的延续和扩展,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为本节课确定以下目标:掌握不同经济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和与人协作的意识,并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是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和填制记账凭证,教学难点是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正确选择记账凭证。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职高一年级学生,对专业课感到新鲜,但对专业知识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我课前带学生到财会部门的工作现场,参观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过程,获取感性认识,为教学实施打好基础。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提出问题、分组探讨、实例说明、启发总结的教学方法,利用投影、课件等媒体手段,把导、学、问、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动口、动情、动心。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学习,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从而体会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通过前后知识联系,自己分析、理清思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学会”到“会学”的知识内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设疑激趣,引入新课;任务驱动,展开新课;分组训练,强化技能;成果提交,师生共评;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等五个教学环节。

在引入新课环节中,我设计了“记账凭证的概念是什么?”“记账凭证的分类”这两问题,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第二是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在展开新课的环节中,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正确选择记账凭证,我做了这样的安排:首先把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第一组学生归纳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收款凭证,第二组学生归纳在何种情况下选用付款凭证,第三组学生归纳在何种情况下选用转账凭证,学生带着任务看书、讨论,并归纳讨论的结果。然后我用课件展示选择记账凭证的规律,与学生归纳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做,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解决了如何正确选择记账凭证这个问题后,本课进入主要内容――记账凭证的填制。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师生共同对新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利用课件展示一张中国工商银行的进账单,学生讨论:收款人公司发生了怎样的经济业务?让学生用文字进行描述,借此复习了原始凭证的相关内容。在学习本章以前,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调整到第四章会计凭证的前面进行学习,本节课就是对这个知识点在实务中的应用。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确定要填制的是一张收款凭证。这张凭证由我和学生共同完成(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

第二部分是小组活动,由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共同探讨,完成相关拓展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三部分是对成果的评价,包括小组成员的自评和互评,教师的总评。这两个部分是穿行的。具体步骤有:

第一步:利用课件将一张借款单展示给学生,各学习小组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分析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二是完成付款凭证的填制。第一个任务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完成,第二个任务则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任务完成后,借助实物投影展示某一组学生的成果,由其他组学生从字迹是否工整、凭证选用是否正确等十个角度加以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当之处可及时得到纠正,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步:通过上面环节的设计,学生对如何选择记账凭证,以及填制记账凭证的要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出示企业购买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各学习小组的任务与第一步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两个任务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换各自所填的凭证,并对其他成员的成果作出评价,目的在于帮助组内成员查漏补缺。这一次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填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记账凭证,请其他学生指出凭证填制过程中有什么缺陷,应该如何解决。经过这样的设计,练习的难度逐渐加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旨在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技能。

上一篇:住宅规划范文 下一篇:厂房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