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8 05:37:42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社会实践的任务: 通过组织院内文艺节目参加校级迎新晚会,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通过此项活动了解一项较大型活动进行的过程,从而扩展到对社会各种复杂多样活动组织进行的过程,为以后出身社会投入工作做好准备。

实践报告正文

摘要:XX年11月,我们大一新生进入西北工业大学不久,学校就举办了迎新晚会。我组织的节目《相亲相爱一家人》通过了院里的评审,获准代表我院参加学校的迎新晚会。在组织节目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特别多的困难,但我们都一一克服,最终获得成功,并且对各种活动的进程有了很多的了解。达到了实践的目的。

关键词:迎新晚会 活动 组织 程序

大学生活无疑是充满精彩和未知的,社会生活更是如此。比如我们现在学习或以后参加工作时都会遇到的各种活动吧。也许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别人组织的活动,但是有多少大学新生真正知道一项活动是怎样组织与进行的呢?当时,我也还是一名大学新生,抱着想要了解这种未知和锻炼自己能力的想法,我下决心参加学院对迎新晚会节目的征集活动。最终我们的节目被征用。最锻炼我们的是在以后节目的改进过程中我们共同解决了很多难题。下面我就对此次活动实践的过程和感想进行阐述。

(一)积极参与

当接到学院通知征集节目时,我就跃跃欲试。首先,我集合实际考虑了我

组织的节目类型,认识到只有歌曲类节目对演员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决定节目类型为歌曲,且为合唱。然后该选择歌曲曲目及内容,我上网查询了相关一些资料,最后把目标锁定在《相亲相爱一家人》上,并初设演员人数为8人,4男4女。接着,我联系了7名有一定演唱实力的同学,令我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很愿意参加。

因为大家都对这次活动很有兴趣,所以每天抽出时间练习歌曲也很积极。虽然我们唱歌都不是很专业,但是 我们节目的主题很好,所以我们很有信心被征集。大家配合得也很好,没有太多的磨合我们之间就形成了默契。一个星期后,我们参加了学院的初选。

(二)第一次“打击”

参加初选那天我们每个人都很紧张,在评委室外反复练习了好几遍。但是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遭受了第一次“打击”——院评委要求我们换掉部分人员,不然我们节目质量提不上去,也就不能被选中。这让我第一次觉得很为难。我们都是在一起练习很久的朋友,作为组织者的我真的没办法向他们说出口。这也让我第一次体验到向要办成一件事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我也没办法,为了这个节目,我只能做出我不愿做的事。这让我体验到了社会竞争的残酷。

之后,我们重新寻找了搭档。没经过多久的磨合,新的团体又形成了默契。我们再一次觉得希望就再眼前。

(三)第二次“打击”

同样,新的团体也同样努力地练习着。当然,我们通过了学院的评审,获得了进军下一步的门票。

可是路总是坎坷,生活的充满挑战的。我们虽然通过了学院的评审,但是还得通过学校的评审,那样的话对我们的挑战更大了。

结果真不是一帆风顺,校评委提出建议说我们表演时在台上动作过于僵硬,没有亮点,虽然这个节目的主题很好,但是目前的水平还不能拿上台去表演,要我们自己再作修改。当时我们当中都已经有人想放弃了,因为太累了。不过我和其他某些同学也意识到了这点,于是极力的鼓励大家。失败的常有的,更何况没有这方面专业素质的我们。最终大家还是没有放弃。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所有人都努力的想该怎么面对和解决,该怎么变换一下,加一点新意进去。最后,我们决定在节目里加入手语。但去哪学习手语又是一个难题。经过我们多方打听,到处寻求帮助,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名会手语的老师。学手语那天我们都很认真,还把老师的动作录下来了。

经过一次次的练习,我们总算达到了学校的基本要求。我们终于赢得了第一步的胜利!我们每个人都很高兴!因为我们觉得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第一次体验到了办这个节目过程中的成就感。

(四)第三次“打击”

已经是11月6号了,晚会要进行第一次彩排了。学校相关组织部门召集所有节目负责人开会。我去参加了,会上讲了很多重要的细节问题,其中还有一项是节目报告节目经费预算。这对我们又是一次新的挑战。以前在中学办的都是小型的活动,经费上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新问题,我也又点不知所措了。报多少?我们得预计一下。于是我召集大家开了个会,大家一起预计了一下我们换服装和道具等的费用,最后报了上去。

经费问题总算过去。节目的排演也越来越紧张。后来又出现了许多许多的问题,不过我们都没再退缩过。因为我们都已经历了很多,我们会勇往直前!

(五)喜获丰收

晚会举行那天晚上我们特别激动!在化妆室和休息室里每个人都坐立不安。晚会开始了,这才发现这个晚会的规模很大!还来了很多明星。

我们上台了,演唱了,我们很投入。我觉得那是我们最出色的一次!我们都在台上享受着自己的表演。台下只是乌黑一片,我们没有了太多的紧张。

我们演唱完时的掌声说明了一切!我们上演了一场完美的表演。最令我们激动的是我们的节目受到了校领导的好评,被点名要求晚会结束后上台一起合影!这无疑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六)收获与总结

通过这次参与组织活动,我对一项较大活组织进行的程序有了很多的了解。达到了社会实践的要求。这也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很多经验。为以后出身社会做了准备工作。

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在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成为了要好的朋友。这段经历也会为我们的大学生活添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当我们以后回忆我们的大学生活时,我们会很欣慰。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一、 新青年志愿者的招募

我系今天招生新生160多人,四个本科班,一个专科班,其中自愿加入青年志愿者行列的共计148人,占全体新生的87% ,比往年比例要高出好几个百分点。

二、 管系共建

本期我部重新制定了青年志愿者参加管系共建的工作方案:让

愿意加入我部的新同学带领负责本班青年志愿者进行工作,同时也让他们自我学习,为我部后续力量做准备。

三、 我部新生力量的“招募”

根据本期系上的意见,我部在06级每班配备了一位社会活动委员,让他们接受相关的锻炼,以备我部储备新力量。

四、 社会实践总结

我系暑假社会活动的有关资料和社会实践的总结,在有关部门

和带队老师的帮助下,比较出色的完成了!其中推荐了一些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等等。

以上是九、十月的工作情况!在工作中,我们有很多的收获,也有很多的失误。

在青年志愿者招募方面,我们分别到各个班级对青年志愿者相关工作向新生做了解释说明,传达了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理念,提高了新同学参加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使得 青年志愿者的参加人数比例显著提高!但是,我们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比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青年志愿者管理体系,也没能建立完整的青年志愿者注册档案!这些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成。

在管系共建方面,我们的青年志愿者展示他们全心全意服务的工作理念,在仅仅组织的两次工作中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相信我们的青年志愿者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更加出色。

在新生力量“招募”方面,配备的几个社会活动委员都能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活动,展示了青年志愿者积极向上的风貌。但是虽然在次方面看到了成效,但是,还没能组织有影响,有意义较大的志愿者活动。

在社会实践方面,由于工作的失误,我部在此方面表现差强人意,使得很多总结方面的工作未能及时、完整的完成,造成最后工作的积压。

工作有收获,有失误,有让人满意的,也有人失望的!无论怎么样,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好的,摈弃糟粕,让青年志愿者工作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留守老人;社会参与;项目建设

一、农村留守老人现状及其基本情况

留守老年人是指那些因子女长期离家,在外地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在家留守的老年人。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富余、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形成一个特殊现象。主要表现为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群体。

(一) 留守老人的规模和数量

留守老人问题在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但同时几乎只有中国的留守老人问题表现最为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由于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已经形日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据有关研究报告表明,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i。据社科院调查表明,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已近5000万占农村总人口10%以上,占60岁以上人口的三分之二。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问题,已日益成为目前以及今后农村养老问题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积极动员留守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意义

针对留守老人的特点,通过加强地方性社会活动项目建设,调动留守老人社会参与积极性,以老年人以就业劳动、社区社会活动、闲暇活动等形式开展的活动,增强农村留守老人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对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使其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加强地方性社会活动项目建设,调动留守老人社会参与积极性,可以发挥老年人的人力和智力的潜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消除老年人离退休后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同时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和精神慰藉等重要作用。

(一) 增加社会参与,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 距离阻碍了儿女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阻断了外迁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慰藉,同时加上,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和活动缺乏,致使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精神上呈现出孤独、寂寞、压抑和不幸福感。增加留守老人的社会参与,使其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通过接触社会而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最好还可以参与品头论足。这样,较之较少参与社会活动的留守老人,增加社会参与会减少留守老人的孤单感,增加精神慰藉。

(二) 增加社会参与,增益留守老人延年益寿。

适当的社会工作和生产劳动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的运作。对于加快老年人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较之于繁重的农活,轻松愉快的社会活动无论是在运动强度还是活动本身的趣味上,都更加适合留守老年人。能够使其精神充实、身心愉悦,从而有助于实现留守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 增加社会参与,助益留守老人改善生活。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起步较晚、体系建设滞后,目前很多农村留守老年人都没有享受退休金待遇。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对制度启动年龄达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月养老金收入达到55元以上,但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即使有些能够享受的,退休金水平也很低。相较于城市一般劳动者,有很大的差距。留守老年人可以通过参与一些有偿的社会活动,增加经济收入,改善自身生活。

三、留守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内容

一般认为,影响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个人条件、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政府或社会有关力量积极组织动员,从加强地方性社会活动项目建设,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参与人际交往、旅游活动,以老年人以就业劳动、社区社会活动、闲暇活动等形式开展的活动,增强农村留守老人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对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调动留守老人社会参与积极性。

(一) 参与社会文化活动

留守老年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能够陶冶情操、丰富自身的日常生活。这些都是有益的社会参与。其中包括参加老年大学及各种学习活动。参加各种文艺社团,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等。

(二) 参与社区交往活动。

留守老年人离开了子女的陪伴,难免会孤单寂寞。这样就更不宜整日待在家中,不与社会接触。通过广交朋友、走亲访友,与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有利于丰富留守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参加适当的旅游活动也可以使留守老年人愉悦身心。

(三)参与创收劳动。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帮助留守老人力所能及的创收劳动,弥补或提高收入。同时丰富生活。

(四)参与老年家庭娱乐活动。

创建在家庭范围内和社区集体活动互动的文化参与活动。其中,家庭内的文化参与文化活动,是指留守老年人可以在自己的家中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等。虽然这些活动从形式上看是留守老年人的个体行为。不与社会接触。但是由于其所接触的内容是社会性的,所以也应当算是社会活动。

四、调动留守老人积极性的对策

政策引导地方性社会活动项目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在加大政府主导力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

(一)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加强地方性社会活动项目建设,地方政府是纽带。加强地方性项社会活动项目建设,除了需要来自国家的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地方配套性资金、方案、人员也是不可或缺的。地方政府是联系项目政策与项目落地的纽带。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国家税收的汲取能力迅速提高,以财政手段来平衡地方财政权利的能力也迅速提高。对于地方性社会活动建设,国家可以以“项目制”的形式,对项目所需的财政资金以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再分配。

(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

加强地方性社会活动项目建设,县、乡一级是关键,核心是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地方性社会活动项目建设的好坏,最终要落实到县、乡的具体实践上来。例如村委会如何来具体组织活动等,都直接影响着整个活动项目的效果。因此,县、乡一级在人员配备、基金分配、具体流程等方面都应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最终形成制度化、专业化。如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三)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建设,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活动课 活动目标 内容形式 活动进程

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活动课的质量如何与教学设计直接相关。要保证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的高效优质,首先就要优化活动设计。我们不要把活动设计简单地看作只是一项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而应该把它看做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对如何上好本节活动课的一个预设性研究过程。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体现活动课设计的优化呢?我认为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活动目标的设置要力求具体明确

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目标设置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的陈述是抽象的,需要对其作细化处理,使其指向更加具有明确性。设置目标导向行为,使操作更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目标越是细化就越具有可操作性。就三位目标的整体性而言,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进行有机整合,使智能提升、人格塑造和策略运用融为一体。就活动目标的具体陈述而言,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行为主体学生化。也就是说在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目标设计时,要把每项目标描述成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二是行为动词准确化。在课程目标的陈述中,所使用的行为动词应反映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目标,使得活动目标具体、明确,具有可检测、可操作性;三是行为条件具体化。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和规范。这些条件的提出要明确而具体。

例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综合探究八《探寻身边的历史》的活动,我们可以把活动目标设定为:(1)通过动脑想、动手找、动眼看、动口讲等多种途径亲身体验感受历史的过去性、多样性、连续性特点。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历史在我们身边,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昨天的一切即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一切即明天的历史,从而得出“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这样的简单结论;(2)通过搜集各种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以及和同学交流资料和信息的过程,亲身体验学习历史的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感悟身边处处有历史,历史与生活分不开的重要观念;(3)通过分组分类收集资料,明确活动课的责任分工,通过对自己收集的内容的分析和思考,领悟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某些特点;(4)通过在课堂上的各种解说、展示和介绍活动,通过讨论与交流,进行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多维互动,培养乐于同他人合作,积极参与活动,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关注身边的历史与社会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形式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特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探究的主题,这当然是历史与社会活动课内容的首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需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开展更多的主题探究活动。尽管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如何选择却有一个总体的规定性,这就是其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特点。第一,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如,我在教学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的“文人的世界”这一主题后,组织了一次以唐宋文人的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要求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熟记相关内容,而且选择的内容必须是唐宋时期发生在文人身上的故事,要求明确之后,学生课下准备,经过筛选,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这种以讲故事为形式,具体内容又由学生自己选择的主题活动,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适应初中学生喜欢在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心理特点。学生从搜集材料,熟悉材料到经过竞争展示材料的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参与意识,并从思想感情上走进了历史故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第二,选题时不宜过大,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识水平相适应。适合学生的特点,除了适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外,还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例如《我陪乾隆游龙游》这一活动,是学生学习了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学习了感悟身边的历史后进行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已会绘制旅游线路图,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家乡龙游历史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传说乾隆六下江南,游过此地,故取名龙游。我们把主题活动取名为《我陪乾隆游龙游》,就十分自然地把传说联系了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自己家乡比比皆是的文物古迹耳熟能详,通过“陪乾隆游玩”,把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人文景观等整合在一起,内容虽然比较繁多,但对学生来说容易入手,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活动形式也深受学生欢迎,这样的活动就容易成功。

三、活动进程的安排要做到有序而进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一、优化专业素养,积淀教学底蕴

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首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在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政治专业理论,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这些都是本学科的专业素养要求,没有这些专业素养,就难以胜任思品教学。当下的思品教师再也不是传统眼光中的马列主义老头老太,而是融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哲人,社会观察员多重身份于一体的超人。这样一个超强复合体,怎样才能打造出来?

1.多阅读。博闻强记,广博的知识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学问无处不在,常年坚持读书看报,不停地汲取知识的琼浆,日积月累,必有重大收获。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媒体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电子阅读也成为常态学习方式,各种有关教育学习的微信公众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为我们构建了立体的阅读空间。但是,就我个人的观点,我还是比较推崇纸质阅读,因为纸质阅读有它的明显优势。在这里,建议大家阅读能拓宽课堂教学视野的书籍,如《世界问题报告》《中国问题报告》《中国国际战略问题报告》《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等;同时,也建议大家阅读一些能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有利于深刻理解教育的书籍,如《教育的挑战》《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教师如何做研究》《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阅读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2.多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为政治教师还要多写,写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对社会问题的见解,写对社会热点的点评,记平时所见所闻,以此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写的方式很多,如纸质书写和电子书写,如个人笔记本书写或网络书写,如可利用博客微信等网络平台多写,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写的东西多了,看问题就敏锐了,思想也就深刻了。

3.多参加活动。作为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在家埋头苦读,也需要走出去学习,多参加各类活动。这里的活动既包括教学研究活动,也包括社会活动。政治教师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参加政治教学活动,也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提升素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强自身认知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升综合素养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远程教育、网络直播课堂、在线微课等网络授课方式层出不穷。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掌握相应的网络操作技术,能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身边曾有一位语文老师兼教思品,他的课堂很生动,他自身的语文素养给他的课堂增色不少,比如在讲到“学会尊重他人”这一主题时,他充分运用了《晏子使楚》《鞋匠的儿子》这两篇文章导入授课,效果非常好;在讲到“人生的价值”时,这位老师深情地朗诵起作家臧克家的《有的人》及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句子,在朗诵中升华了主题。由此可见,语文素养也应是政治教师要着力培养的综合素质之一。综合素养要求我们要优化知识结构,在专修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应该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提升自己的结合能力。还记得顶级思品课堂观摩展示会上朱翠华老师在执教《做友好往来的使者》中在黑板上画的那座桥;刘锐老师在执教《拥抱和平》中做指挥的场景,我们的政治教师还是业余的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

总而言之,综合素养的提高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综合素养的提高既能增强自我认同感,也能提升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尾:专业素养是我们教师必须积淀的底蕴,综合素养是我们的强大标签,一个政治老师就是上下五千年。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应有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自觉意识。只有专业和综合素养提高了,我们才有底气立足教育界,并自信地说:“我是一名思品老师!我无可替代!”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6篇

一、优化专业素养,积淀教学底蕴

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师首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在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政治专业理论,还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这些都是本学科的专业素养要求,没有这些专业素养,就难以胜任思品教学。当下的思品教师再也不是传统眼光中的马列主义老头老太,而是融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哲人,社会观察员多重身份于一体的超人。这样一个超强复合体,怎样才能打造出来?

1.多阅读。博闻强记,广博的知识是靠平时积累起来的。学问无处不在,常年坚持读书看报,不停地汲取知识的琼浆,日积月累,必有重大收获。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媒体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电子阅读也成为常态学习方式,各种有关教育学习的微信公众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为我们构建了立体的阅读空间。但是,就我个人的观点,我还是比较推崇纸质阅读,因为纸质阅读有它的明显优势。在这里,建议大家阅读能拓宽课堂教学视野的书籍,如《世界问题报告》《中国问题报告》《中国国际战略问题报告》《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等;同时,也建议大家阅读一些能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有利于深刻理解教育的书籍,如《教育的挑战》《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教师如何做研究》《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阅读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2.多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作为政治教师还要多写,写自己的教学经验,写对社会问题的见解,写对社会热点的点评,记平时所见所闻,以此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写的方式很多,如纸质书写和电子书写,如个人笔记本书写或网络书写,如可利用博客微信等网络平台多写,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写的东西多了,看问题就敏锐了,思想也就深刻了。

3.多参加活动。作为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在家埋头苦读,也需要走出去学习,多参加各类活动。这里的活动既包括教学研究活动,也包括社会活动。政治教师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参加政治教学活动,也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包括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提升素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强自身认知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升综合素养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远程教育、网络直播课堂、在线微课等网络授课方式层出不穷。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掌握相应的网络操作技术,能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身边曾有一位语文老师兼教思品,他的课堂很生动,他自身的语文素养给他的课堂增色不少,比如在讲到“学会尊重他人”这一主题时,他充分运用了《晏子使楚》《鞋匠的儿子》这两篇文章导入授课,效果非常好;在讲到“人生的价值”时,这位老师深情地朗诵起作家臧克家的《有的人》及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句子,在朗诵中升华了主题。由此可见,语文素养也应是政治教师要着力培养的综合素质之一。综合素养要求我们要优化知识结构,在专修本学科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应该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提升自己的结合能力。还记得顶级思品课堂观摩展示会上朱翠华老师在执教《做友好往来的使者》中在黑板上画的那座桥;刘锐老师在执教《拥抱和平》中做指挥的场景,我们的政治教师还是业余的美术教师和音乐教师。总而言之,综合素养的提高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综合素养的提高既能增强自我认同感,也能提升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尾:专业素养是我们教师必须积淀的底蕴,综合素养是我们的强大标签,一个政治老师就是上下五千年。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应有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自觉意识。只有专业和综合素养提高了,我们才有底气立足教育界,并自信地说:“我是一名思品老师!我无可替代!”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山东省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它课程的实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时展要求的新一代人。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是我校学生五大自我锻造工程之一,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发展、自我教育、自我锻造、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成为创造性人才,因此要切实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社会实践目标

1.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3.使学生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社区服务目标

1.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社会实践:

1、进行社区(村镇)调查,写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如

(1)、“回初中母校实践”(高一)访问母校的新情况等、建国60周年家乡变化、地区财政情况、地区农业旅游业等发展状况、城乡家庭经济状况等;

(2)、饮水卫生安全、子女就学、医疗保舰老年人生活保障、环保调查、交通安全问题调查、文明礼仪调查、家庭节能调查、物业管理调查、交通状况调查等。

2、打工:根据家庭和个人情况,找一份假期临时工作,工作时间不少于10天,撰写打工体会。

(二)社区服务

1、参加家庭附近所在社区(村镇)的各种公益活动,如:进行法制、人口与保舰环保与卫生、科普等宣传活动,开展助学帮困、拥军优属、文娱等活动;

2、参加社区(村镇)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社区(村镇)综合宣传,陋习纠察,敬老爱老、帮困助残活动、社区(村镇)读书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社区(村镇)公益劳动等;

3、进行见习社区干部活动,如: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划、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体验社区干部工作等;

4、参加志愿者活动。

四、实施方案

1.组织形式:

由教育处搭头,班主任、学生会成员和班干部组织:①每个社区服务小组成员不少于四人,社区服务小组同时为学习互助小组;②社会实践活动可单独行动,也可组队活动,但每位同学的社会实践报告要独立完成,不可雷同。

2.时间安排:

(1)、利用暑假假期时间进行,总时间不少于15天。

(2)、所用时间必须在社会实践报告及社区服务总结中体现出来。

(3)、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活动组织阶段

①实践小组组队(7月3日——7月6日)以班为单位,上报学生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组队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班级、详细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各班组队统计结果由班长交教育处,教育处负责进行分类汇总。

②督察小组组队(7月6日——7月9日)以各级部学生会成员为负责人,以所在实践区域中的学生干部为成员组成暑期学生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督查小组,负责督查学生暑期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落实情况,督察小组名单在放假前由学生会交教育处。督查小组成员负责填写同学们的《督查记录表》。

活动实践阶段

①7月9日,学校发放《家长怎样帮孩子合理安排暑假生活》见莱芜一中第19期《家长之友》集中向每一位家长宣传学校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的意义。

②7月11日——8月22日期间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

③8月18~22日督查小组分三次集中检查各社区服务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督查小组如实填写上报,各督查小组成员的《督查记录表》学生会负责填写。

活动总结阶段

①9月1日——9月5日,各督查小组根据自己检查情况对本次活动的收获、不足及督查学生的学习、生活、守纪、安全等方面情况进行总结,并随《莱芜一中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指导手册》上交督查记录表。

②9月5日——9月10日,根据各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评出优秀社会实践先进小组5个予以表彰奖励,小组成员所在班分别加常规积分5分。

③教育处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总结上报学校。

④学分认定: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给出学分,上报教育处审核,最后由学校认定。

3.活动记录:

①由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教育处统一记录;

②学生自行组织的,由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9月1日开学后将《社区服务总结》交教育处。

五、评价考核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学生的暑假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时间应不少于15天,学生参加暑假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后要完成暑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并根据活动总结及督察小组成员反馈的情况进行学分认定。

(一)、评价原则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评价时必须充分体现新课程综合实践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从有利于提高目标达成度出发,来考虑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所以,我们在评价时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实践体验的原则。在评价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全过程。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形成创新、进取的氛围。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学校评价与学生督察小组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办法: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应用写作 应用 效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03-02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特定的项目,设计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的目的。近年来,高职院校各种课程中不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2011年开始,该院大学语文教研室成立了“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并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本文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应用写作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一、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情况

(一)以社会活动的项目流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以应用文写作教程作为教学内容显得过于程式化,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社会活动项目的具体流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而且尽可能把几种应用文结合在一个项目里,让学生在体验社会活动过程中完成各种应用文的理论学习和写作。如在学习“事务文书”这一内容时,以“完成一次社会调查”为项目,综合学习计划(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的写作,具体流程见图1。

又如,在上行政公文这一内容时,以模拟院学生会举行一次活动的方式展开项目活动,围绕这个项目完成过程,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写作任务:学生会向院团委拟写举行活动的请示、院团委下发的批复、学生会拟写开展活动的有关通知、向其他院校学生会或学生社团发出邀请函、活动结束后向院团委写报告。通过这个项目活动依次学习行政公文中重点公文请示、批复、通知、函、报告的写法。

(二)创设开放性的项目活动

应用文写作不等同于工艺流程,虽然其格式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其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在进行一些项目的设计时,我们创设了一种开放性的项目,一是避免小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互相抄袭,二是发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三是同一种应用文撰写不同的案例,便于同学们进一步拓宽思维,举一反三。如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时,每个工作小组调查的项目都不相同,这些调查项目大都是由学生自行拟定。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卫生的调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大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调查、2010届动物科学技术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XX班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大学生网上购物情况调查、西乡塘种子(水果、蔬菜、猪肉)销售情况调查、广西绿悦食品有限公司(注: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企业)糕点生产销售情况的调查、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兼职情况调查等。这些调查的项目或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或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调查的原动力。又如在进行方案这一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完成“制定班级一项活动方案”这一项目,有些小组制定“秋游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慰问XX敬老院老人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圣诞节化妆晚会活动方案”,等等。

(三)多种形式完成项目

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项目的内容及难易程度,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项目。其中多数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项目,如调查报告、计划、方案、行政公文等教学内容。但一些项目如求职信、应聘信等,因每位同学的情况不一样,写作内容无法统一,不便于小组合作开展完成项目,因此应个人完成。而合同则是由两人完成则比较好,两位同学分别担任甲方和乙方,协商拟定合同。

(四)修订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书面测试。这种评价过分倚重教材,重视测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忽视学生技能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我们也制定了新的评价机制,以期末考试(或考查)为主,以平时作业、小组作业、小组实训、课堂讨论、提问答疑为辅,综合考核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百分制中,每部分成绩分值如下:纪律成绩占10分,平时成绩(即上课的表现)占15分,技能成绩(即完成作业的情况)占35分,考试(考查)成绩占40分。

二、实施的成效及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于2012年8月及2013年1月对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部分班级进行了教学情况及效果的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交流为辅。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样本296份,调查对象为食品加工专业及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经过调查表明,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有以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87.68%的同学喜欢项目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只有2.9%的同学喜欢传统的讲授法,9.4%的同学则选择“无所谓”;在“喜欢项目教学法”的原因中,有73.2%的同学认为“课堂比较活跃”,52.92%的同学认为“促使自己多动脑思考”;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收获中有75.17%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在参与工作小组完成项目时,36.23%的同学积极参与,55.8%的同学较积极参加。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在项目教学法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改变了以往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的授课方式,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改变教学“低效”状况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口述档案;原始记录性;档案形成活动;档案制作活动

口述档案(口述历史)虽然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引起国际档案学界重视则是1980年第9届国际档案大会梅那·卡哥姆贝作了关于口述档案方面的报告,此次会议引起了各国档案界对口述档案的关注,也推动了口述档案的研究和发展。我国档案界将口述档案上升到理论研究兴于20世纪90年代,从口述档案研究的兴起之初就存在了不同的声音,这包括对口述档案的概念、术语,以及其是否可以归为档案等问题的争议。本文试图就此作出有益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1 科学地看待口述档案概念

因国家情况不同、学者学术观点不同,对“口述档案”概念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中, “口述档案”对应的法文词条为archives oral,西班牙文词条为archivooral。另外,口述档案被美国学者称为oral history,新加坡称之为“口述资料”,而在我国则存在多种表述,如“口述档案”、“口头语活档案”、“口述史”、“活历史”、“口头传说”、“口头证据”等。关于口述档案概念,有学者认为其始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此概念被解释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逐字记录形式”。1988年的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塞内加尔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为口述档案下定义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和口头传说的汇集组成了口述档案”,他进而解释说“它包括演讲、讲座录音,辩论、圆桌会议录音,广播电视、记录在录音电话机上的通信和指示,以及合唱或独唱的录音等”。此外,我国也有学者对口述档案进行了解释,如黄项飞认为“口述档案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历史记忆而进行的有计划的查访结果,它通常表现为录音磁带或对录音的逐字记录两种形式”。

对于以上关于口述档案的种种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解释与“口述档案”术语并不十分吻合,也就是“口述档案”概念并不能合理地、科学地反映自身所对应的概念解释。对口述档案概念提出质疑的学者认为,我国在翻译《档案术语词典》中这一概念时对应的是oral history词条下的解释,但术语表述是口述档案而不是口述历史,因此口述档案这一表述不合理。口述档案概念外延过于宽泛,缺乏与其他概念的相对性,也就容易造成口述档案与其他档案类别的重叠,即把人们凭记忆用口说的话记录下来形成档案,无论是以文字还是声像形式记录,实际上都可以归为文书档案或声像档案之类;根据档案工作者萨利乌·姆贝伊对口述档案的解释,有学者指出,“口述史的查访结果”应是口述史料,“口头传说”属民间文学或民俗资料,不宜归在“口述档案”范畴,它们应该属于各自类别的口述资料。由此可见,口述档案概念并没有突出其特殊性,概念不严密,有违概念排他性原则;虽然口述档案的记录来源是第一手信息,即当时事件经历者的回忆,但是,“结果”、“加工和整理”这样的概念表述并没有明确是否允许采访者注入个人的思想、情感等艺术性加工。如果允许,则造成了概念的逻辑矛盾,即违背了档案的本质属性一一原始记录性,这样的概念解释也给人以模棱两可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口述档案概念的提法并不十分科学。

2 辩证地分析口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根据某些档案学著作或教科书的观点,认为原始记录性即最初的、原始的,集中体现在“是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由人类参与的社会活动是档案产生的根源,这里的“社会活动”其实就是指形成档案的社会活动,其中包括档案的制作活动和档案的形成活动,任何档案的产生都一定存在这两项活动。档案的制作活动是指档案形成过程中文件的草拟和制作的过程性活动,是为“形成”而“制作”的活动。而档案的形成活动是指促使档案产生形成的社会活动,反映了档案形成者的意志并推动相关活动的开展。在档案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档案的形成活动,也就是说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中的“社会活动”主要是指“档案的形成活动”。由此可见,档案的形成活动是促使档案得以形成的最根本性活动,同时也决定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档案的形成活动可以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档案的形成活动等同于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确实客观存在着并如实反映了档案制作者的思想意志,大部分档案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另一种情况是档案的形成活动只等同于档案制作者的思想意志,也即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不存在,档案的形成纯粹是由档案制作者思想意志的推动,该情况下产生的档案只能是其制作者思想意志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而不是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为了再现历史原貌而形成的口述档案,其形成活动只能是与档案信息内容相对应的业务活动,而不能是口述者的思想意志活动,因为口述档案是要反映真实的历史活动(业务活动)。

2.1 口述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情形

多数对口述档案提出质疑的学者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疑问,即口述档案不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这是因为这种口述记录是依靠大脑事后追忆而形成的,并不是在当时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有学者通过总结目前普遍接受的口述档案定义得出,口述档案“都是通过有计划的查访而事后补制的,因而不具有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还有学者从口述档案形成过程不同于传统档案这一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口述档案不符合传统档案“当时直接使用的文件的转化物,不是事后编写和另外收集的材料……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附带的产物……不是纯粹人为的结果”的特点,因此,口述档案不具备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一般来说,在档案形成过程中,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档案的制作活动是同时进行的,而口述档案情况较为特殊,口述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档案的形成活动在前而制作活动在后。无论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档案的制作活动是同步进行还是不同步进行,这都丝毫不影响档案的产生形成,也无损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因为,只要存在档案的形成活动与制作活动就必然会有档案的形成产生,口述档案亦如此。而此时,应当明确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真正内涵。档案“原始记录性”强调的是档案产生形成与其形成活动的一致性,即在档案形成活动中形成的便是原始的,而不能理解为时间概念上的原始记录性,不能认为只有在最初的档案制作活动中形成的才具有原始记录性。口述档案事实上是因为政治、战争等 环境因素,使得我们无法在某些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档案制作,而只能事后补制,需要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记录制作档案。其实,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档案的制作活动是一对多的关系,而非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不仅仅体现于最初的档案的制作活动,而是只要在同一个档案形成活动中形成的任何一次制作记录都具有原始记录性,都可以成为档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述档案是具有原始记录性的,理应是档案。

以往在探讨档案的原始性时都会强调其不是“事后编制而成”而是“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这里的“事后编制”主要是指与档案形成活动不符的主观编造,甚至是伪造或篡改,强调档案不能事后编造无非是为了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原始性,从而区别于“赝品”,即档案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并不存在,存在档案内容失实、失真。而真正意义上的口述档案只是其形成过程特殊于传统档案,即形成活动在前而制作活动在后,而非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与其形成活动不一致。绝不能将档案的形成活动与制作活动存在时间上的不同步与档案的“事后编制”等同起来,进而否定口述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如果口述档案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不存在,那就意味着该口述档案并不是在其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其所记录信息内容也就不具有真实可靠性,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事后编制而成”,不具有原始记录性。总之,能够称之为口述档案的前提条件就是其形成活动必须存在,而且其形成活动只能是口述档案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

2.2 口述档案不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情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口述活动产生的历史记录都可以成为口述档案,以下着重探讨口述档案(严格来说不能称为档案,在此只是为了表述方便)不具有原始记录性的一面。在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与其形成活动出现脱节或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实践活动,无法成为其所对应的业务活动的真实的原始记录。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口述档案的信息内容存在扭曲客观事实或与历史有偏差,那么就证明该口述档案不是在其形成活动中形成的,即不是在其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因为档案的形成活动才是促使档案形成的根本性活动,决定着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假如口述档案不是在其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中形成的,那么它就不符合档案是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的条件,也就不具备原始性、真实可靠性,不足以成为档案,而是属于上文所提到的“事后编制而成”。前文在阐述档案的形成活动与档案的制作活动时已提及过,档案的形成活动是推动档案产生形成的根本动力,而且能够反映档案制作者的思想意图。由此可见,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不仅体现于档案信息内容的原始、真实,而且还体现在档案制作者思想意图的原始、真实。因此,就一般档案来讲,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保证档案的原始记录性,足以承认其真实可靠性。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口述档案不是为了如实反映其制作者制作口述档案时的思想意图而形成的,而是为了再现历史,为了使已经逝去的业务活动重现在人们面前,这才是形成口述档案的初衷。严格意义上来说,口述档案不是针对如实反映其制作者的思想意图活动来说的,即不是在制作者的思想活动中形成的,而是在其信息内容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中形成的。进行口述历史活动的意义在于还历史以真实,但如果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与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不一致,那就无法再现历史,那么该口述历史就不足以成为档案,即使它如实地记录了口述者口述活动时的思想意志活动,真实再现了口述活动的全过程。在口述档案信息内容与所对应的业务活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口述档案”不可能真实地反映此次口述活动对象——口述历史的情况,不能够成为口述历史的档案。但是,它却如实地反映了口述者此次口述活动的情况,对于反映制作者的思想意图具有真实可靠性,也就是说可以成为此次口述历史活动的档案。然而,这两种档案是不一样的,是在不同的形成活动中形成的,通常我们所认为的口述档案就是一种口述历史,也就是所口述历史的档案,而不是指口述活动的档案。

社会活动实践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儿童游戏幼儿教育实施策略

我国对儿童教育一直持有高度关注的态度,1989年就颁布了《幼儿园工程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引导幼儿教育向科学化及规范化方向发展。按照规则的要求,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健全幼儿身心发展。根据儿童的认知特性及智力发展规律,游戏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儿童教育中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全面促进儿童德智发展和身心健康。但是目前我国的儿童教学,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错误思想的诱导下,逐渐偏离《规则》的要求,严重忽略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阻碍儿童的健康发育。面对如此教学窘境,我们急需通过理论研究,引导儿童教育走向正规,下文重点透析了儿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1.儿童游戏的益处

立足儿童的认知特性我们不难发展,在游戏中儿童的思维会保持较为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儿童的智力及身体才能得到全面提升。譬如儿童在“看图识字”游戏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儿童透过教师提供的图片会深入探究问题,也会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孩子的智力才能得到稳定的提升。

2.游戏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策略

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与青年及成人有巨大差异,研究报告显示儿童认识周遭事物大多是透过一定的游戏完成的,家长及教师的知识灌输起到的作用不及游戏。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既是生活与锻炼,更是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儿童游戏引导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探索。

2.1游戏与健康活动的整合

在儿童发育阶段,适当的体育锻炼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极为枯燥。为了使儿童愉快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就需要从儿童认识特性出发,将游戏与体育锻炼有机结合。例如:我园为了有效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开展了“增强体能”活动,但是一开始,儿童的积极性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通过商榷决定在锻炼中融入“小马过小桥”、“兔宝宝来跳绳”等富有趣味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极大提高了儿童的锻炼热情,儿童都踊跃参与到锻炼中。通过这样的儿童游戏不仅激发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2.2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虽然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策略多种多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游戏教学是儿童最乐意接受的方式之一。为了有效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我园将生活习惯的有关事项编入儿歌中,在歌唱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的健康意识。如:洗手:“拧开龙头放小水,淋湿小手抹香皂,香皂香皂香呀搓一搓,手心全是小泡泡,洗完用水冲一冲,将手轻轻甩三下,拿出毛巾擦一擦。”通过这样的儿歌游戏,孩子在吟唱中,逐渐地将良好的洗手习惯刻在脑海中,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3游戏与科学的结合

科学知识如果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就很容易僭越孩子的认知能力,同时会使知识变得抽象且枯燥,这样的教学显然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降低教学的效率,因此在科学知识教学中,也应该有机融入儿童游戏。例如:在数学的识数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有效掌握10以内的数字,教师采用“幸运闯关”游戏,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游戏,各个小组的学生通力合作进行积极抢答,而答对的小组可以获得红旗奖励。在这样的游戏教学中,每个孩子都保持极大的积极性,他们都团结起来讨论学习,这样就将原本单调的教学活动变得饶有趣味,由此获得良好效果。

2.4游戏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一定的游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在国庆节后,我园组织了讲故事活动,要求学生讲述国庆期间的所见所感,学生兴致勃勃地分享了国庆期间的社会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逛动物园、参观文化宫等。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增加了对社会活动的体验感受,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2.5游戏与语言互动的有机整合

孩子的思维一般有具体性,换言之,孩子一般都能较好接受具体化事物。对于语文教学及文化教学,其中存在一些抽象知识,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譬如:在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时,通过组织学生演绎故事情节,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在模仿演绎过程中,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游戏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儿童游戏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3.1游戏整体引入法

游戏整体引入法,即将游戏整体融入教学活动中,让游戏互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策略。例如在数数教学时,就可以在教学伊始实施游戏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猫钓鱼”的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钓鱼活动,在玩耍过程中让学生尽情玩耍,最后要求学生数出自己所钓的鱼的数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在游戏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3.2游戏部分引入法

所谓游戏部分引入法,即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游戏以调动学习氛围,配合教学开展的一种策略。通过研究学习,我们发现游戏部分引入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2.1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即是在导入课程时引入游戏的教学策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目的主要是在教学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人文故事课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演绎相关故事如《沉香救母》,以此激发学生对传说故事的兴趣。

3.2.2插入法

所谓插入法,实际上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深化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数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拔萝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练习数数,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中,儿童游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总而言之,儿童游戏对幼儿园教育大有裨益,应该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耕青.基于儿童的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实践探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5.

[2]胡子轩.英国开展儿童户外游戏的理论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2.

上一篇:社会实践成果报告范文 下一篇:假期实践活动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