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11:01:24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少年宫 青少年 科普活动 现状 分析

一、最大程度发挥青少年宫科普基地指导中心的作用

(一)健全管理体制,抓好科普教育的落实工作。认真抓好管理队伍的建设,健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好、热爱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建立了两个管理体制。

1.基地自身队伍的建设,有青少年宫的主管领导主抓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由青少年宫科技中心负责全体科技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科研活动,并制定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评估总结。

2.由学校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科技总辅导员、科技教师组成的各学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校科技工作计划的制定,通过教研组或年级组进行操作落实、检查评估。两个管理体制的建立,统筹了全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的力量,形成了科普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紧密协调的格局、强化了科普教育的整合力。

(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成功的关键。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对所教的专业知识必须非常熟谙,精通,才能保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且不能仅限于教科书中所限定的内容,要避免照本宣科,真正把知识讲“活”,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教师必须掌握牢靠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所教学科的内容应非常精通,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做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地讲解,教师的学问,要像金字塔一样,既博大,又精深。教师除了精通本学科以外,还必须掌握好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师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激发学生去追求美的价值,美的知识,从而自觉主动得去揭示科学知识领域的奥妙,知识如同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教师如能拥有这株大树,即博学多才、多才多艺,在教学活动中,思维就灵活,联想就越广泛,表达就越富有魅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才多艺的教师,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又可信,亲其师信其道,方能激其行。

二、青少年宫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现状分析

“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足以体现我国政府对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视。可是如今很多青少宫对青少年教育只重视各项技能的培养,没有对科普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青少年宫的领导者、老师和家长在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注重学习成绩,忽略科普思想教育为目前的主要状况。

(一)认识不足,导致青少年科普知识匮乏。

1.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老师和家长只重视文化课的成绩,过度重视学习成绩已经成为阻碍科技教育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平时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另外学校的教育方法也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青少年的个性难以充分发挥。学校虽然也一直在强调重视青少年科普素质,但却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使得科普教育目标仍旧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中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缺乏详细的方法,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科技时间活动未列入学校的常规教学计划中。忽视文化课以外的科普知识和实践能力,这是青少年科普知识可烦的原因之一。

2.政府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表现在资金上,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经费,导致科技教育经费来源少,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科技教育的项目因为资金的匮乏而无法展开。其三,青少年宫的师资力量缺失,目前很多青少年宫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普教育培训教师,一般都是由老师兼职担任科普辅导员,因没受过专门的训练,兼职科普技辅导员水平不足,自身缺乏创新意识,根本达不到应有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恶性循环。

3.青少年宫的校外科普教育在科普教育中作用没有得以发挥。虽然科普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学校的重视和引导,但学校也需要一个理想的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单靠学校一己之力也达不到最终的目标。目前整体社会环境还显得科普氛围不足,现在孩子们获取科普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新闻媒体,如电视、报刊等,而缺乏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科普读物。现在许多城市都举办全国性的读书展览会,展出书目百万种,但优秀科普读物少,普遍存在价高、质差问题;另外,个人购买书刊毕竟有限,而可供学生借阅的图书馆、阅览室很少,所以应该在青少年宫的图书阅览室里多购置科普类的图书。

(二)改进措施。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青少年宫应该根据青少年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1.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青少年宫的科普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内容新颖,深受青少年欢迎的,科普教育活动以专题形式贯穿于一年的活动之中,有主题、有特色。充分利用各种特定的宣传日,开展全区性大型科普活动,科技周前夕,策划科普周开幕式和系列活动等。

2.奖励在科普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将学校、家长和青少年宫这三种力量形成合力,并且尽可能给青少年宫科普教师创造进修机会提高业务水平,调动科技教师的积极性,挖掘了科技活动的潜能,提升了科技教育的质量和内涵。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完善了激励机制,对在科普教育中取得成绩,做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

3.充分发挥青少年宫科普基地培训中心的作用。在青少年宫科普基设置:无线电工程、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航模、舰摸、车模、机器人、TTS 科技制作、计算机程序设计、环保与生化实验室、天文台等科普内容。将青少年宫的培训课程与学校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科普教育渗透到学校课程体系,把提高青少年的科普素质。将科普知识放在课程结构中,做到科普教育面向全体青少年。

总之, 重视少年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少年宫科普教育的特点,在少年宫科普教育中,小组活动中的因材施教和个别教学,群众活动中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个同学以展示才能机会的原则和方法都体现了个性教育的特征,注重少年儿童的个性教育是少年宫科普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和个别教学,群众活动中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里松.青少年科普活动现状与青少年科普创新能力的相关性分析[N].科教导刊,2011.9.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和公民从事科普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科普工作是公益事业,是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省的一项战略任务。

科普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重点是青少年、农民和工人。

第五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态度,反对迷信和反科学、伪科学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方式、进行其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将违背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的主张和观点,作为科普知识传播和推广。

第二章组织和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将科普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普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考核内容。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参加的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第八条科普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协调本地区的科普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议科普工作总体规划;

(二)研究确定科普事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三)审议科普工作年度工作要点;

(四)促进各部门及全社会支持并参与科普工作;

(五)协调本地区和部门间的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级以上科学技术行政部门。

第九条县级以上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是科普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科普工作总体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并实施本部门的科普工作计划,并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的科普工作。

第十条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发挥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参与制定本地区科普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充分利用并发挥其科普网络和组织优势,加强对所属团体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鼓励并支持科技人员进行科普研究和科普创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工作。

第三章青少年、农民和工人科普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发挥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科普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并安排一定的教学时数,在校本教材和乡土教材中适当增加科普内容。

第十二条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制定科普教育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加科普兴趣小组、科技创新大赛、具有科普内容的夏令营、冬令营和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

第十三条中小学校应当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基地。

具备开放条件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应当定期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第十四条中小学校应当设立专职或者兼职科普辅导教师,提供科普读物,保证必要的讲座时间,并定期组织培训。

第十五条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和科学技术协会应当有针对性地向青少年推荐科普课外读物,组织有关专家编写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普课外读物,并向青少年优惠提供。

图书、电子、音像出版部门应当将青少年科普读物纳入出版计划,保证每年制作和出版一定数量的符合青少年特点的科普图书、电子和音像制品。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单位,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并组织实施农村科普工作计划。

社会各界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并支持农村科普工作。

第十七条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为农民科技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民科技节期间,组织开展农民科技竞赛、举办农业科技讲座等活动。

第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当发挥乡(镇)科普组织的作用,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开展科普活动。

乡(镇)、村文化站(室)、广播站应当宣传科学、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利用自身优势,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技术指导等服务。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组织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他涉农单位,开展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并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定期组织乡(镇)农业技术干部培训,扶持并发挥重点科技示范户、种养殖大户等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科技、卫生和农业等有关部门每年应当开展以文化、科技、卫生和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下乡活动,并落实经费,制定奖励、考评等相关制度。

文化、科技和农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每年根据农民需要,组织捐赠科普图书,放映科技电影,演出文艺节目,举办农村实用技术讲座、咨询、培训等活动,并协助建设农村文化、科普图书室。

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向农民开展医疗保健咨询等服务,宣传疾病防治、优生优育、健康保健等知识。

第二十二条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协助政府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之冬活动,并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科普大集和科普村镇建设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工会和产业工会组织应当组织职工开展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四条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利用现有的文化宫(馆)、职工干部培训学院(校)、技术交流馆等场所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等科普活动。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结合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职工技能培训,普及与生产经营、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提高生产技能。

第二十六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创办行业博物馆、科技馆,建立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第四章社会责任

第二十七条普及科学技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应当参与和支持,提倡公民参加科普活动。

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科普事业。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事行政部门应当将科普教育纳入国家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

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根据培训对象的需要,开设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课程或者举办科技知识专题讲座。

第二十九条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每年参加一次以上的现代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科普学习讲座。

第三十条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科普工作规划和计划,并结合职工、青少年和妇女的特点开展科普活动。

第三十一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综合性互联网站应当开办固定科普宣传栏目,制作科普节目,在科技活动周和重大科普活动期间应当免费播放科普公益性广告。

综合类和自然科学类报纸、期刊应当开设科普专栏、专版,宣传科普知识。

影视生产、发行和放映单位应当制作、发行、放映科普影视作品。

第三十二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当组织科技工作者和教师、学生开展科普活动。

具备开放条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向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功能的陈列室、生产车间、实验基地、实验室和其他场地、设施。

第三十三条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产业化项目,项目承担单位或者项目负责人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开展相关科普宣传。

鼓励省科学技术奖的申报人提交相关的科普成果。

具备开放条件的省重大建设和技改项目完成后,应当提供向公众开放、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模型和展示等。

第三十四条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气象站、公园、医院、商场、车站、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业务和特点,面向公众开展经常性的科普宣传。

第三十五条大型洽谈会、博览会、重大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的承办单位,应当利用场馆和设施设置相关的科普宣传内容。

第三十六条居民委员会应当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定期向居民开办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婚育知识、公共安全、节约等贴近百姓生活的科普讲座,并设置固定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板,开展创建科普文明社区活动。

第三十七条鼓励大学生、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各种科普志愿活动。

第三十八条每年五月的第三周为全省科技活动周。社会各界应当根据全省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开展科普活动。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增加对科普经费的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科普经费。

提倡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开展科普活动。

科普经费和社会组织、个人资助科普事业的财产,必须用于科普事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四十条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及有条件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并加强对现有科普场馆、设施的利用、维修和改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利用现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设施和场所,做好科普工作。

第四十一条利用政府投资建设或者享受政策优惠的博物馆、科技馆、青年宫、少年宫(中心)、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场馆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对青少年、六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应当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科技活动周期间及重大科普宣传日应当免费向社会开放;经费困难的,同级财政应当予以补贴,使其正常运行。

第四十二条鼓励和支持省外、境外博物馆、科技馆到我省布展、巡展;向青少年、六十周岁以上老年人及残疾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第四十三条获得县级以上科普奖项或者具有科普创作成果的,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普组织和科普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普组织,提高科普工作者待遇,改善科普工作者条件,依法维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协会和有关单位应当对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法定职责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第四十七条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方式、进行其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骗取财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克扣、截留、挪用科普财政经费或者贪污、挪用捐赠款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归还,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擅自将政府投资建设的科普场所改为他用妨碍开展科普活动的,由上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国家工作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09年,团区委根据全区科普工作的统一部署,以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为主线,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在广大青少年中营造了知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1.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以“暑期社区大课堂”、“法制校长进社区”、“乡村青年文化节”、“青年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为载体,创新形式、精心组织,扎实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联合区图书馆开展“送图书下乡助青年成才”活动,为龙泉镇青年中心和潭柘寺镇青年中心各更新图书300余册,并分别在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和永定镇贵石村新建青年图书阅览室,各配送图书500余册;联合区卫生局在妙峰山镇水峪嘴村开展“青年健康使者火炬行动”,为当地群众体检并接受健康咨询,共接待咨询就诊检查群众300余人次,并发放常用药品600盒,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的健康文明意识。

2.以国庆60周年城市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宣传科普知识。利用我区4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通过悬挂横幅、布置展板、播放广播、接待咨询等形式,大力宣传科普知识、文明礼仪知识以及法律知识,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和海报3000余份,接待咨询群众2000余人次。

3.举办“××区青年科技周”活动。组织青年参加××区2009年北京科技周闭幕式暨慰问科技、科普工作者电影专场,通过观看科幻电影的方式激发青年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青年科技周”期间,各级团组织开展科普活动20余次,在农村青年中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4.普及网络通信知识。联合中国联通北京市××区分公司共同举办××区“羽协杯”羽毛球比赛暨“联通杯”青年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并以此为依托,通过在赛场周围布置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材料、设置专人讲解等形式,将传统通信基础知识、宽带连接技术、3g网络应用技术等科技知识带到青年身边,使广大青年在参加和观赏比赛的同时了解学习网络通信知识。

(二)扎实开展科普实践活动

1.认真组织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团区委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坚持以“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为抓手,积极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针对农村青年的实际需求和分布情况,结合共青团工作实际,不断拓宽培训思路、整合培训资源,采取“独立办、联合办、参与办”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区、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围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创业就业引导和学历教育等内容,广泛开展青年农民培训工作。2009年,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教育等各类培训班46期,培训农村青年2000余人次。

2.继续办好《××青年创业信息专刊》。为传播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团区委坚持每季度刊发一期《××青年创业信息专刊》,刊物内容包括政策导航、技术推广、创业论坛、市场分析、良种推荐,林果医生等十余个版块,内容来源于多个农业刊物和网站,均为最新的国家政策、技术信息和科技成果。2009年共刊发4期,2000余份。

3.扎实推进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举办绿染西山——第九届“京西植树生态游”活动,开通潭柘寺、戒台寺、天门山、妙峰山、京西十八潭、双龙峡等多条植树游线路,共有2000余名首都各界人士来我区植树2000余株,为首都市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搭建了一个实践的平台,为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为发展××区旅游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热情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2010年工作计划

2010年,团区委将继续围绕中心工作,加强科普宣传,深化科普教育,推进科普实践,不断开创青少年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广泛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引导青少年从小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青少年法律学校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参观、培训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制校长公开课”、“青少年科技讲堂”、“暑期大课堂”、“珍爱生命远离”、“青春红丝带”、“阳光心语大课堂”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并以“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12·4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掀起活动高潮,加强青少年的科技、法律、禁毒防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二)深入开展科普实践活动

1.以“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为抓手,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为目标,继续依托区、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在农村青年中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农村青年增收致富本领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引导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转移;指导各镇团委整合资源,采取“城乡互动”、“校地联合”等形式,组建科技兴农服务队为载体,为广大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2.继续坚持每季度刊发一期《××青年创业信息专刊》,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更新的政策、市场、技术等信息服务。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转眼一年的工作又将结束,感慨于时间流失之快。在今年的工作可以说依然是延续着老的轨迹继续发展着,但同时也留下了新的轨迹。下面,我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做好本职

工作中严格律己,紧密围绕在领导周围,团结同志,不搞特殊化。按照单位作息时间不早退、不迟到,因工作周

六、周日上班的特殊情况,有很多事情都不能参加,所以我尽量要求自己不请或少请病、事假,如有事提前安排好一切工作,不让活动组因我个人问题出现不能正常开展的情况出现。

工作中积极进取,积极参加、主动参加单位分配的各项任务。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也是校外教育成立**周年之即,中心特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新中国成立**周年的活动安排,从年初的“献给妈妈歌”为主题的

三、八文艺演出;“童心、童趣、童乐”为主题的

六、一广场演出;“教师节献礼”为主题的教师节汇出;到10月庆国庆的为主题的“童心祝福祖国”的十一献礼,共计四场大型演出活动,每场演出中都与每位教师配合没默契,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意外,保证每场演出的成功演出,做好后勤,呈现给每位学员、家长、观众完美的演出效果,看到孩子们的成绩。并且演出结束后,每一时间把演出全程整理成文字、图片资料上传到校外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中心、关注我中心。

在暑期的校外网“我爱我的祖国”网上夏令营活动中,不仅要兼顾自己所要管理的两个活动小组活动情况,还要全天不间断培训其它活动小组的学员参加夏令营活动。事先制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打印后分发给每位学员,学员上机时做到手把手教会他们网上操作过程,特别是一些农村来的学员,他们没有学习过电脑操作,更加不会上网操作,所以网上操作存在很大的困难,但经过我几天简单、易懂的教学,他们都能够熟练的上机操作,让每位学员都能更好的完成了夏令营的要求,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位小小的礼物。整个活动结束时,我中心也成为吉林省此次参加夏令营活动排名前列的活动中心。新晨

工作中尽职尽责,每次活动前都点名,记录学名出勤情况,保管好活动室一切备品,做好安全工作计划,范安全隐患发生,活动后清理活动室卫生,给学员们一个清新的环境。并且抽出自己休息时间打印文件,提前完成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单位的信息化设备出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以减免重大损失。需要修理的设备,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自己修理,以减少单位的支出。

二、完善自我

不断上网收集一切关于校外教育和校外教育各项活动如何开展的资料,定期参加校外组织上视频交流会,从中吸取经验提高自我。并于今年6月份在主任的极力推荐下,有幸参加了“全国校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活动,7月份在主任带领下参加了长春二道少年宫举办的科普参观活动。通过两次的培训掌握了更多、更好如何开展校外科技活动的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拓创新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因此,以个人从事文化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几点建议。

1.在青少年中大力提倡高雅文化,使高雅文化在青少年中成为流行时尚。

大力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占领青少年的视野,如在学校、社区、青少年宫等青少年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积极开展古典音乐欣赏、绘画书法培训诗歌写作、朗诵等种种形式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民族文化欣赏与熏陶活动,从而使青少年能真正走向健康的高雅文化。

2.规范群众文化的发展。

对那些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文化,要制止杜绝。如不健康的网络游戏、电视、电影;扶持那些能产生积极影响的群众文化,如崇尚个人奋斗的英雄主义。

3.发挥群众文化的自身优势,多创办一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场所和项目。

例如开设电子阅览室。现在青少年到网吧很多是打游戏、看光碟、上网聊天,甚至浏览非法网站等,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建设,向青少年朋友介绍优秀网站,举办各种交友会、读书会、学习班等。让青少年在科学的引导之下逐步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认识他人,提高思想素质。当然在其中要适合青少年的要求,如可开办声乐、美术、摄影、舞蹈、书法、文学等各种培训班。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联系运动场地,开展体育活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办群众文化阵地的优势,强化职能培训。

4.积极联系有关单位,全面开展各项工作。

如积极联系学校,帮助学校在校内加强文娱活动的开展,活跃校园文化。在强调成绩的前提下,学生往往只顾于埋头苦读,少了许多文娱活动,这样校园中的氛围就显得有些呆板。事实上,加强在学生中间开展文娱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还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校园文化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活动力,强化竞争意识等等。还可以利用青少年的假期,联系体育馆、公园和社会区等单位,组织有利于健康的活动,多搞互相交流,如知识竞赛、科普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争取社会力量共同关心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

5.领导重视,更新观念,加大对文化工作资金的投入。

领导要正确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要认识到文化,既是经济的启动,也是经济的后劲。经济、文化是互动的。因此应既抓经济建设这一“硬指标”,又抓文化建设这一“软件”开发。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同步与世界接轨。党委、政府应始终把文化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检查,尽可能地增加对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营造全社会重视群众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6.加强对文化工作者的管理,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

要想不折不扣地完成好文化工作任务,关键之一是提高文化工作者素质,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征善战的文化队伍。实践已反复证明,哪里的文化工作搞得好,哪里必然有称职和优秀的文化工作者。

我们应确立文化工作的“人本意识”。文化工作有它的独立性,不得随意乱抽乱调。对文化干部进行敬业爱岗的教育,已经成为迫切课题。同时,应制订严密的工作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和科学的工作计划,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掌握市场动作和本行业务,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工作者。对那些坚守岗位、任劳任怨、乐业敬业的人更要给予支持与关心,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促进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所称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校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少年之家(站)、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农村儿童文化园、儿童乐园、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少年科技馆、少年儿童艺术馆、少年儿童业余艺校、少年儿童野外营地、少年儿童劳动基地、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中心(馆、站)、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少年儿童活动部分等。

第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实行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二)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应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三)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

(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重视和提高普及性教育活动的同时,对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训和训练,使其健康发展。

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业务工作,应接受当地各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六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各种形式、内容和层次的校外教育机构或捐助校外教育事业。

第二章机构

第七条设立校外教育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符合少年儿童活动需要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二)具有合格的专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辅导教师队伍。

(三)具有卫生、美观的活动环境、活动室采光条件;场馆内有防火、防毒、防盗、安全用电等防护措施。

第八条设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报当地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当地主管行政部门应报上一级主管行政部门备案。

独立设置的校外教育机构符合法人条件的,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第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一般应由行政领导、后勤供应、群众文化、教育活动、专业培训及少先队工作指导(限少年宫)等部门组成,以满足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校外教育机构实行主任(馆、校、园长)负责制。主任(馆、校、园长)在主管部门领导下,依据本规程负责领导本单位的全面工作。

机构内部可设立管理委员会,管委会由辅导员、教练员、管理、后勤等人员代表组成,主任(馆长、校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人员奖惩、重要财务开支,规章制度建立以及其他重要问题。

不设管理委员会的单位,上述事项由全体教职工会议议定。

第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内部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按机构规模及工作性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财务管理、考勤考绩检查评估、总结评比、表彰奖励等规章制度。

第三章活动

第十二条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各项活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不得以少年儿童表演为手段,进行经营性展览、演出等活动。

第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国内外大事、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时期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良好意志品格、遵纪守法和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教育。

(二)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应通过组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技术的新信息。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创新、献身、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体育运动,应通过田径、球类、游泳、体操、武术、模型、无线电、棋艺和多种多样的军事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培养他们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四)文化艺术教育,应通过课外读物、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工艺制作以及集邮、摄影等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五)游戏娱乐,应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并要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少年儿童愉快地玩乐。

(六)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凡有劳动实践基地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应按国家教委颁发的劳动教育纲要提出的各项要求,组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成果和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教育,培养自立、自强品格,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

第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可采取以下形式:

(一)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是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选择鲜明的主题,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如:举办展览、讲座、组织联欢、演出、开展各项比赛、夏(冬)令营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开放适合少年儿童的各种活动场所。通过参加活动,开发智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各种兴趣,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三)组织专业兴趣小组。通过对少年儿童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一门科技、文艺、体育、社会服务等技能。

第十五条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向少年儿童开放,安排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活动项目,并按有关规定对少年儿童实行减、免收费及其他优惠。

第十六条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艺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科技馆、影剧院、园林、遗址、烈士陵园以及社会单位办的宫、馆、家、站等,可参照本规程规定的有关内容组织少年儿童活动。

第四章人员

第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校外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儿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

第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按照编制标准设主任(馆、校、园长)、副主任(副馆、校、园长)、辅导员(教师、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第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除应符合本规程第十七条的要求外,还应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其学历要求可按当地具体聘任文件执行。

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由主管部门任命或聘任。

第二十条校外教育机构主任(馆、校、园长)负责本单位的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负责本机构的行政管理工作。

(三)负责组织制定并执行本单位各种规章制度。

(四)负责聘任、调配工作人员,指导教师、教练员、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

(五)加强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并为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进修创造条件。

(六)管理和规划机构内各项设施、经费的合理利用。

第二十一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教师资格。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实行聘任制或任命制。

第二十二条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教师应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做到:

(一)关心、爱护少年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制止有害于少年儿童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现象。

(三)对本单位工作提出建议。

第二十三条校外教育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和职责,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校外教育机构应重视工作人员的职前培训并为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第二十五条校外教育机构要主动争取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会)中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教师、老工人、老党员、老模范等老同志的支持,定期和不定期的聘请他们做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兼职辅导员。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二十六条校外教育机构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形成地、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校外教育网络。

第二十七条校外教育机构的经费应列入各主管部门财政专项开支,随着当地经济建设和校外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

第二十八条校外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要按《教师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教育事业编制、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依照《教师法》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校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活动下,不削弱骨干力量、不占用主要活动场地,并经当地主管部门批准,可适当开展社会服务,其收入应全部用于补充活动经费。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对滋扰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秩序,破坏校外教育活动设施的,有关部门应予制止,并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校外教育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当地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整顿,以至停办等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校外教育机构的;

(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内容不健康,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

(三)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

对主要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对开展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成绩突出的校外教育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驻鄂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开展科普工作。

科普事业是公益事业,提高公众科学技术素养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第三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对象的接受能力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求实的精神,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方式和从事其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开展科普活动应当保守国家秘密,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将科普事业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科普事业发展。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的科普工作,解决科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对科普事业的投入水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科普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科普工作规划,部署科普工作,并开展督促检查,实行政策引导,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科普工作。

第六条各级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协助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工会、共青团、妇联、社科联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所联系群体的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第七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现代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学习,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能力。

第八条科普工作应当将提高青少年科学技术素养作为重点,在青少年中倡导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增强科学实践能力。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当结合教学活动和学生特点,加强对学生的科普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发明、科技制作、科技考察和科技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科普活动。

第九条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应当把科普工作纳入其工作计划,组织和支持科技人员、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应当向社会开放。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到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参观,有关单位应当提供方便。

第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鼓励职工学习生产技术和岗位技能,在职工中开展科技培训、技术竞赛和技术革新等活动,推动本单位的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制作公益性科普广告。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科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科普队伍建设,健全科普工作网络。省人民政府应当对民族自治地方和贫困地方的科普工作予以扶持。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农业、科技、教育行政等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组织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他涉农单位,开展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并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适时开展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扶持并发挥重点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大户等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下乡服务,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四条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科普活动,向农民宣传科学、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结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社会各界应当支持并参与农村科普工作,鼓励以捐建科普图书室、捐赠科普图书和科普器材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五条城市居民委员会、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应当结合实际,开展以贴近居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

第十六条市、州人民政府和有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应当建立科普场馆;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科普宣传橱窗或者科普活动室等设施。

以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应当常年对公众开放,对青少年予以优惠和定期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不得改变其用途;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经费有困难的,同级财政应当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保证其正常运转。

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和其他科普基地,应当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七条鼓励科普创作和科普研究工作,培养科普创作人才。

新闻出版部门应当加强科普作品的出版工作,影视单位应当加强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出版、发行机构应当对科普作品的出版发行予以扶持和优惠。

第十八条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应当开设科普宣传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

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互联网站等现代传播媒体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各类媒体免费公益性科普广告。

第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和旅游景点、公园、商场、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体育场馆等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特点,利用相应的场所,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第二十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科普奖励项目,并将其纳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范围,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一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科普活动场所,兴办科普事业。鼓励省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本省设立科普基金或者捐赠财物,资助本省科普事业。对捐赠财物用于科普事业或者投资兴建科普场馆设施的,依照国家规定予以优惠。

第二十二条依法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依法兴办科普事业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提供方便,并依据国家规定给予优惠。

第二十三条扰乱科普活动或者科普场馆秩序,损坏用于科普活动的设备、设施,或者以科普为名进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依法责令其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将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改变用途或者克扣、截留、挪用科普经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和归还;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在科普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或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着力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显著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我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新成效。突出工作主题,加强对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创新创造、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的宣传普及。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显著增强。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愿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开展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继续推进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等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特别是要加快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和利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构建科普新模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更加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团市委、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政府法制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文化局等单位参加。

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为总体目标,以学校(幼儿园)科学教育为基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丰富课外、校外活动内容为手段,推进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激发未成年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其实践能力和整体科学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1、推广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在各类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科学。鼓励幼儿园、社区和家庭结合幼儿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基础教育。合理安排科学教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中小学校开展以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团队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创新创造、生命教育、安全避险等专题开展科普教育。

3、深化高中阶段科学素质教育。引导高中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以实践探究为重点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结合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尝试技术设计,并积极开展与科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其他社会实践,提高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科学素质较义务教育阶段有较大提高。

4、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与青少年开展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依托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走进科学殿堂”、“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社区)”等活动,重点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小学生科技竞赛等科技活动。

5、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常规教育活动,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文化氛围。

6、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工作经验,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

7、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通过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并给予教育方法指导,鼓励其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农委、市财政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部署,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自身需求,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模式,大幅提升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和增产增收致富能力。

1、加大对农民的科普服务力度。围绕农业科学生产、增效增收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需求,依托农村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服务组织网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科技致富服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有效形成服务“三农”工作机制,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技术技能和发展生产的能力。

2、建立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函大、农业科技入户、骨干农民研修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清洁能源等,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3、加强对农民的科普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和科学健身知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和防灾减灾等科学理念、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倡导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新型农村社区。加大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重点传播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提高农民的基本科学素质,全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科技节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户、科技110、农民田间学校、科普之冬、科普大集、“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科普活动,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

4、夯实农村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以继续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村科技明白人培训工程,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大力发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基地。继续推进光缆入村、网络入户工程,以信息化促进农村的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统筹利用、挖掘潜力,拓展和提升农村公共设施资源的科普服务能力,改建、扩建和新建相结合,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5、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引导和鼓励各类科教机构、城乡社会组织、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多元化的投入方式,开展科普惠农活动。继续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进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加大“站栏员”建设力度。强化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建设,壮大科普队伍,切实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政府法制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环保局、市广播电视局、市人口计生委等单位参加。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有序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围绕城镇化进程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1、开展科学教育培训。坚持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完善社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科学素质。引导企事业单位参与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创新方法的宣传普及,提高职工的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开展技术交流和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倡导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倡导和普及低碳经济、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激发自身提高科学素质愿望,培养获取知识改变生活方式的能力。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定本地区和本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城镇失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组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知识普及,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和特点,广泛开展科普进工地等活动。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劳务输出组织共同开展职业培训的机制。继续实施外来农民工特别培训计划,在家政服务、护理等行业免费为外来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3、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结合创新方法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送科技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科技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和科学执政能力,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发挥示范作用。

1、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的组织工作。依据《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政府公务员培训纲要》,继续深入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市、县两级党政分管负责人、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的科学教育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机构要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

2、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思想以及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在组织培训、自主选学和在职自学中,强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学习。

3、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考试大纲和题库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

4、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科学素质竞赛、主题演讲和科学素质大讲堂等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推动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创办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

5、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宣传其好做法、好经验。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妇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搭建社区科学素质建设平台,广泛开展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教育。依托社区内外科普资源,以广泛深入的社区科普活动,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1、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体系。加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协调与服务。根据社区的实际状况与需求,明确责任主体,配备专(兼)职人员,建立必要的工作队伍,将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经费预算,切实把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社区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少年儿童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教育活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教育活动。

3、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

4、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逐步实现科普资源主要由政府投入向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等多种模式共存的格局发展。要充分利用、整合社区内外科普资源,在科普产品、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建立共享机制。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合力。

四、基础工程

(一)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发改委、市农委、市科技局等单位参加。

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培训教材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激发公众接受科学教育与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科学教育培训的效果明显增强。

1、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合理选拔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人才。建立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培训机制,在教师培训和进修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县级和县级以下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2、完善科学教育培训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以科学发展观、先进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编写科学教育培训教材,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及各种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教材的修编和完善。

3、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验室、图书室的功能,配齐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二)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科技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社科联、市农委、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加强科普资源建设,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丰富资源种类和总量。加强现有优质科普资源有效整合,建立高效资源共享和交流机制,充分发挥科普资源社会效益。

1、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扩大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

2、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加强合作交流,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开展简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增加图书馆、文化馆、活动中心等场所和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科普内容。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类科普设施,在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期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三)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科联、市农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文化局等单位参加。

进一步提升各类媒体科技传播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新型媒体科技传播功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传播新格局。

1、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有计划地开展大众传媒从业者科学素质培训,增强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增强坚持科学态度、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的意识。吸收自然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充实科技宣传报道队伍。推动科技社团与媒体交流互动,提高媒体从业者客观准确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科技背景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加大新兴媒体科技传播力度。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

3、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市、县两级电台、电视台、报纸要充分发挥优势,推出优秀科技栏目、科技专版、科技专题节目,增加播出时间和出版频率,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品牌栏目,使公众在欣赏文化艺术的同时获得科学知识,受到科学熏陶。

(四)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牵头,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农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单位参加。

提升现有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能力,拓展社会设施资源的科普功能,推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各类科普基础设施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1、提升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普能力。推进现有科普教育基地的内容更新和发展建设,并定期向社会免费开放。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宫、图书馆、纪念馆等设施增加科普教育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

2、加强基层科普基础建设。推动县(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到2015年底,在全市6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60%的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不断拓展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科普大篷车配发工作,“十二五”期间,覆盖全市各县(市、区),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有条件的中小学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五)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责任单位:由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社科联、市教育局、市农委、市卫生局、市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

提升科普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1、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队伍。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广校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2、培养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社团、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3、培养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4、培养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5、培养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展教活动中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要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加强对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沟通职能,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会议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推进会,推动工作任务的贯彻落实。要加大宣传力度,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保障经费投入。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加大科普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根据所承担任务,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并纳入部门预算。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科普资源 未成年人 科学素质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关乎全民族发展大计,决定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科技实力。科普资源的利用能够最直观地向未成年人展示科学原理,最直接地使未成年人掌握科学方法,最有效地使未成年人获得科学资料,最高效地使未成年人记忆科学知识。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利用科普资源。

一、社会、学校及家庭是科普资源的主要来源

培养未成年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社会和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科技教育的重要辅助资源,所以应把社会和家庭纳入教育的范围。以学校为主体,大力进行社会、家庭资源整合,做到有主有次,校内外相结合,营造科技氛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创造出科技教育的操作体系,使未成年人在学校、社会、家庭都能受到科技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技素质的目的。

社会有众多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种植园区、生物研究所、科普知识展等,家庭生活中的音像传媒、生活小窍门、书籍等都可以作为对未成年人科学教育的平台。因此,应以学校为主体,大力进行社会、家庭资源整合,做到有主有次,校内外相结合,营造科技氛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互补,创造出科普教育的操作体系,发挥它潜在的巨大作用,使未成年人在学校、社会、家庭都能受到科普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科技素质的目的。

要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首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领导落实问题.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领导网络体系,才有助于学校科普资源开发利用。以上级主管部门为工作指导,建立以分管校长---教科处和少先队大队部或团委---科技辅导员――班主任――各科技小组的校园网络体系,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科普委员会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形成以学校为主体,向社会、家庭辐射的网络体系。有这样的领导网络体系,是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培养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才有指导方向,才能有组织、有目的、有序的开展活动。活动的开展依靠领导组织解决教师配备、活动时间、地点及经费等问题,把活动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活动开展才能得到保证。

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科普资源的整合互补,所形成的科技教育氛围,给未成年人学习科技知识,运用科技技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科技教育实验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与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激发他们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塑造人作用。

科普资源的利用还要结合科普器材、科普场馆的利用。

科技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要掌握使用仪器的技能,以及科技方法和科技能力。只有在具备丰富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未成年人才能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科学道德修养。学校要确定以普及科技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树立科学态度、养成科学品质为目标的科技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未成年人介绍科技知识,发展未成年人科技创新的技能,培养未成年人的科技素质。

科技知识、技能的内化、升华有利于逐步形成一个人的科技能力。但是,任何科技问题的认识与掌握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技能与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精神。科技教育过程是未成年人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动态综合系统工程。未成年人只有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最终彻底解决问题。下面分几个方面陈述:

(一)学校科技教育。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把此项工作纳入到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内容中,由教导处统一安排,将科技课安排到每周的课表中。

科技教师的水平决定着科技课的质量。科技教师缺乏或水平不高的现状,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师资问题,让在职的科技教师分期分批进修,系统学习科技知识及科技课的教法,提高科技课的质量,设立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面向社会招聘有科技特长的教师任教。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青少科技教育竞赛活动和成果展览。建立科技作品陈列室.未成年人建立科技教育活动成长档案。

(二)社会科技教育

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每期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参观科技博物馆,让未成年人了解科学的历程,当前科学的动态,科学的发展。

组织或号召未成年人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的各种科普活动。让未成年人的科学技能得到提高,让向未成年人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发展的场所。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有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因此,以学校为主体,实施有效的措施办法:

定期聘请科技专家来校给未成年人进行科普讲座、授课。

积极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社会公益科普活动,让未成年人尽可能的多接触社会,扩大知识面。与有关单位联系,解决未成年人课后实践的场地。

(三)家庭科技教育

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国家的未来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家长知道科技的重要性,支持并介入此项活动之中.因此:聘请科技专家,定期对家长进行科普讲座。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协助学校开展科教活动。通过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家长委员会向广大家长进行广泛宣传,使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更多的人都来关心和支持科教工作。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提高父母的科学素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科学素质对于未成年人的科学青少年文化素质与创造力的培养有直接的关系。

家长自身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家长多了解科学动态,经常看书看报,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四)各种媒体为载体,扩展未成年人的科学视野。

利用媒体的传播,让未成年人能够了解报纸上、书刊上介绍的关于一些科协的新的进展,而且能够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哪些报道是正确、哪些是错误。这些对于参与社会的决策是非常的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未成年人更快更好的了解当前科学的动态,从而扩展未成年人的科学视野。

以创新大赛为平台,展示未成年人的科学才华。每年全国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未成年人在自作中,在参观别人的作品中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1、组织未成年人全员参与学校的创新大赛活动。2、组织未成年人参观每年一度的区级、市级、省级等各级创新大赛。让未成年人在参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使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

此外,科教活动需要必要的设备、经费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通过多方面共同筹措,形成一套完善的科教体系,使活动开展得到保证。

(五)科普活动为核心,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科普活动这一科普资源来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达到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目的。

抓好常规活动。每年的科普活动月,全校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实践活动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学习科普知识,增强科学技能,提高科学素质。

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好各种宣传活动。如:世界环境日等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咨询、心理指导、安全避险、青少年安全知识宣传和体验活动、青少年环保体验活动。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让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学科学,在活动中用科学,从而达到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目的。

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有效利用科普资源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手段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意识到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意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体会到科学探究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研究性学习,辅助科学素质的培养分五个阶段进行:问题分析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综合研究阶段,成果展示阶段,反思阶段。

三、科普知识的学习不是单一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而是科学方法科学技巧的学习

习得科学的创新精神,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科学精神的培养,坚持孜孜不倦,事实求是,克服,墨守成规,才能终成正果。

习得科学的创新思维方法,思维也是一种力量,多角度思考,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也是科学素质的培养。

习得科学的实践技巧,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合作中实践,在交流中实践,在实践中实践,是求知的正确态度。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利用科普资源培养科学素质。

最后,反思与自我反思,评价与自我评价,总结利用科普资源习得的知识技巧方法,教师、未成年人、家长、社会都不能漏掉这一任务,教者、受教者将它们记录下来,为下一轮学习作准备,在不断反复中逐步提高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少年宫科普室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三生教育”立足于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吸收借鉴了古今中外教育发展的精髓,通过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发展能力,更好地解决了当前环境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三生教育”是增强双柏县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基本保证。“三生教育”,立足于帮助个体成长,着眼于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着力促进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培养建设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全面实施“三生教育”,无疑对促进双柏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开展“三生教育”的基本情况

双柏县在推进“三生教育”工作中,准确把握“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做到了“突出一个核心、落实两个标准、抓牢三个环节”,促进了“三生教育”的积极稳步推进。

1.突出“一个核心”。突出“一个核心”就是突出“三生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县教育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的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明确了“三生教育”的任务、方法、途径及各自的职责。方案提出“三生教育”要站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高度,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类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关注学生主动、健康、全面的发展问题,从人生的角度逐步构建个体成长的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2.落实“两个标准”。落实“两个标准”就是要认真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和师资标准。一是认真组织落实“三生教育”的课程标准。按照省教育厅、州教育局的要求,在全县各学校(园)认真组织“三生教育”教材的征订,幼儿园在小班、中班、大班教学中要全面开设“三生教育”课;小学分别在学前班、三年级和五年级集中开设“三生教育”课程;初中七年级、普通高中和职业高级中学均在一年级集中开设“三生教育”课程。二是认真制定和落实“三生教育”教师标准。“三生教育”涵盖面广,涉及多领域学科,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良好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应具有实践与创新“三生教育”理论的能力。

3.抓牢“三个环节”。抓牢三个环节就是抓牢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三个环节。一是抓牢实践教育环节。各类学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有机地通过课外主题活动、家长学校活动、法制副校长活动等形式,开展了渗透“三生教育”的多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二是抓牢课堂教学环节。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各校(园)已将“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课,开全课程,保证学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大胆进行探索,积极进行教学实验,初步总结了“三生教育”课堂教育的基本方法。三是抓牢教育科研环节。在县教研室的统筹安排下,各校(园)都积极启动“三生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使“三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到有层次、有重点。

三、推进“三生教育”初探

1.抓好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实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三生教育”。一是强化课堂教学。各校要以适当的方式开设“三生教育”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保证必要的学时,进行灵活的考核评价,给予一定的学分,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二是突出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三是注重文化育人。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重点,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要以塑造学校形象和提炼学校精神为重点,以特色优势和特色创新为核心,以培育优良的校风为目标,深入开展高品位、宽覆盖、多形式、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要提升学校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层次,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实施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2.抓好家庭教育。教育部门要主动引导、帮助和协同家庭实施“三生教育”。要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信箱、家长热线电话、家校联系制度等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要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特别是要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用积极、规范的行为给孩子作榜样和示范。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交流会和个案分析会,召开家庭教育咨询会、研讨会,推介家庭教育书籍和影视片,开展家访、与家长交心谈心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

3.抓好社会教育。教育部门要主动参与优化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社会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要主动争取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效机制。要主动争取文化等部门的支持,多创作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科普基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社会教育单位,对学生实施“三生教育”。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为组织开展“三生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上一篇:地震科普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村级年度科普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