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20 20:54:06

商务英语课程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ESP;课程设计;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交往活动日益增多,过去那种单一外语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全国各类高校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是,高校英语专业中开设商务英语课程历史短,缺乏针对性的教材,也无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因此,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有着重要意义。作者试图就商务英语课程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对商务英语的认识

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在学术界被普遍认为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的一种(variety)[1],是目前ESP中运用广泛,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Hutchinson and Waters[2]对ESP下了个宽泛的定义:“ESP i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in which all decisions as to content and method are based on the learner’s reason for learning.” 按照以上定义,ESP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与其他ESP相比,商务英语的学习者有明确的目的,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

商务英语可以分为两类,一般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 EGBP)和专门商务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Business Purposes,ESBP)[3]。ESBP是指已有商务工作经验或者经历的学习者使用的英语。EGBP主要是针对没有商务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和刚涉足商务活动的学习者。我国各类高校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即属此类。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

商务英语在我国起步较晚,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其课程设置存在许多不足[4]。

(一)课程设置和岗位需求存在差距

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现状,企业需求的调研和分析,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置的商务英语课程和选用的教材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存在差距。

(二)设置模式简单叠加,未体现“复合型”

大多数高校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仅是在原有的英语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几门商务类课程。这种课程设计只是把英语和商务简单叠加,缺乏整合性。

(三)课程设置重语言,轻商务实践

课程设置中仍偏重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关于商务英语知识的内容较少,涉及商务英语实践的课程就更少。而且,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商务英语教师从外语专业毕业,更缺乏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和从事商务活动的实践经验。

四、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被普遍认为是ESP的一种(variety)。ESP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此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问卷、采访、数据收集等形式对学习者的主观和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

Hutchinson and Waters[2] 提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构成了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一)目标需求

目标需求是指目标工作情景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需求可分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缺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必学知识(necessities),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欠缺知识(lacks)是目前知识水平和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想学知识(wants)是学生认为面对目标工作情景需求想要学习的知识。

(二)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学习者为了学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学习需求分析,需要确定以下问题:1、学习者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2、学习者如何学习;3、什么教学资源是可以获取的;4、学习者的特点等。

目标需求分析结果指导教育者确定教学目标,选取针对性教材;学习需求分析结果引导教育者采取适当教学策略,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5]。

五、对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建议

需求分析法为商务英语课程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首先,分析社会和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从而得出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其次,分析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和要求,目前的水平与商务英语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最后,还要结合学习者所在高校的自身办学特点。

(一)目标需求分析

教育者在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前应该要明确:本校设计商务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高校设置商务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合格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者在设计课程前应了解毕业生目标工作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听取并征求其意见。

因此,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语言技能和商务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培养学生在目标商务情境下的实际应用能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包括客观需求分析和主观需求分析。

教育者需要对学习者的主观需求进行分析,可以以问卷、访谈、数据收集等形式了解学习者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让学习者去发现现有能力、知识与未来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

同时,教育者还应该对客观需求进行分析。把所在高校办学特色和商务英语相结合,培养出既懂商务英语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六、结束语

为了培养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听取社会和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分析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同时把商务英语课程和高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培养学科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997,(1):24-28.

[2]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53-64.

[3]Dudley-Evans T and St John J,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4]李玲玲.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继续教育研究,2011,(4):142-143.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ESP;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203-02

0 前言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英语。商务英语涉及的领域较广泛,文体较多,主要是进出口贸易事务所涉及的各种英语文书,包括商业书信、合同、文件、产品说明书和各种单据等。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国际经济社会之中时,国内人才市场由于大批外资公司的登陆,对商务英语的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大。商务英语课程不只是简单地对学员的英文水平、能力的提高,它更多地是向学员传授一种西方的企业管理理念、工作心理,甚至是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如何和他们合作、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生活习惯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

虽然世界商务英语教学发展迅速,作为中国大学经济类专业高年级学生的课程,商务英语教学却是相对落后的。通过对重庆地区高校主要大学商务英语课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弊端。商务英语教学也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一种,同样具备需求分析、大纲设计、课程设计、教材选择等专门用途英语共有的方面。所以在ESP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详尽地探讨了商务英语教学大纲的设计、课程材料选择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多方面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1 需求分析

ESP教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学习者需求分析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分析学习者的语言需求,如:学习的对象、学习的时间长度及学习的环境等相关因素。因此只有在完全的目标情景下,才能够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法。需求分析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有助于大纲的合理制定和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对于商务英语而言,它的教学对象一般分为:一类是经济管理类在校大学生或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商务英语作为选修或者必修课的方式。另一类是与商务相关的人员,为了提高英语能力。所以首先就是要明白学生的需求和他们的语言水平。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和需要怎样哪方面的内容进行语言交流。一些需求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例如一个外销员,他应该能读懂商业信函,能够在商品交流会上与客户交谈,能够介绍自己的产品。对于学生进行分析也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设置问卷、小组讨论、访谈等。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面临一些困难,确认帮助学生的方法有效措施。例如在商务英语的课上,学生需要学到一些实际地交流技巧,而不是仅仅只是教材内容,所以在商务英语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只从教材出发,把商务英语课变成英语阅读课,然而阅读内容仅仅为商务知识而已。总的说来,需求分析一般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目标需求,即分析学习者学习的目标、动机和使用情况,即在将来的语言使用过程必然遇到的交际情况,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特定环境对学习者的工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二是学习需求,即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包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先后、掌握的方法等等。(Swales,J,1989)

2 明确课程的目的

从培养目标上看,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外贸函电写作和一些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处理国际商务中的实际问题。商务英语既然是ESP的一种,它就从属于英语。从本质上讲它既是一种语言教学,更应该是一种技能教学。由于商务英语学习者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更倾向于语言功能和语言活动,强调语言的输出,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与其社会目的相关的终端行为能力。

以营销英语为例,不同于用英语讲授国际营销专业课,两者性质截然不同。前者重点是学习、分析和掌握国际营销行业英语特点、句法规律和术语表达法,作为语言课,它以传授与营销专业有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而后者属于营销专业课的范围,讲授的是该专业严密、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以传播专业知识为目的,英语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而已。

因此ESP课程的学习目的应当是,在语言基本技能过关的情况下,掌握ESP课程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对ESP课程专业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一套好的课程设置必须强调知识作为思维体系的导入,而并非只是传授信息和技能。商务英不光只是增加单词量,懂得商务术语,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国外风俗文化地了解,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这才是所谓的商务思维。同时课程也取决于学习者需求和其他限制因素。例如学生也是带着他们个人学习目标,以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期待。他们在自己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课程设置某些方面的相关概念。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需要考虑学生所期待的上课方式,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而且由于学生水平不是相同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课程。其中初层次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的;中层次目标应视为教学基本定位,要求多数学生达到该目标;高层次目标是对那些较优秀的学生设定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由低到高按序排列,且高一级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的要求。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是高校英语专业或经贸专业学生经过商务英语课程学习应达到的标准。

3 “真实性”课程材料的选择

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已发展成为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中,专业不同或相同的学生都在使用相同的教材,而专门用途英语就是服务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而商务英语教学与EGP教学的一个重要差异就表现在教材的选择及发展上。一般说,真实语料的使用是ESP课程教材的共同点。真实语料应选自真实场合并确定所选内容与将来学生使用的目标语场合直接相关,以满足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但目前的商务英语教材大多是面向大众,而不是为特定的学习群体度身订做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需求选编教材。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背景不同、毕业求职方向不同,其需求也必然不同,课程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如果是外经贸专业的学生,教学语料的基本来源应是外经贸公司主要业务活动,包括公司介绍、产品演示、撰写报告、市场调研、商务会议及询价、报价、运输、保险、支付等商务洽谈环节。在开展这些包含目标语境所要求的交际任务的模拟活动时,教师须提供相关的教学语料,同时还可调动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本身就在学习真实语料,同时也是能力的培养。这种目标明确的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商务英语教材大多是知识介绍型的,重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内容颇少。练习一般从语法、词汇和翻译出发,停留在强化语言点的组织安排上,而没有体现ESP的特殊性和应用性。学生学过了如信用证、提单、保险等国际贸易基本常识,却不知道如何制单,如何申请开立信用证、审核信用证。许多教材只是“纸上谈兵”,与实际商务工作脱节,缺乏可操作性,而国际商务中这些实务性的操作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最缺乏的和最需要的也正是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学内容应紧扣商务活动。基于模拟商务交际情景,课堂活动应围绕商务实践中将要面对并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的顺序展开,力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寻求解决办法,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仿真操作,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就目前来讲,我国还没有完全适合的现成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寻找或自己编写必要的教学资料,而不是仅仅依赖教材内容。

4 实践性课堂教学活动

商务英语教学强调语言的输出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表现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输入一定相关的新的语言和专业知识之外,注重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创造师生互动的仿真情境,在交际、合作、协商的关系中,师生共处于语言交际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运用语言完成或解决各种现实工作中的任务和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工作能力。目前国内外普遍运用的任务教学法,就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吸收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社会活动和合作学习模式。Numan(1991)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给学习者语言学习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把学习者的个人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与课堂学习和课外语言活动连接起来,从而达到通过目标语学会运用语言的目的。

以下我们介绍几种课堂活动:

(1)角色扮演。例如:在模拟的商务谈判中,老师先给定题目,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比如“外方代表”、“中方代表”、“法律顾问”。角色扮演事先要制定好详细的方案。老师也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①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避免设计太难的商务情景。②设计的内容需要大家一起讨论。③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的考察。这种情景式的活动,它有主要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能力,而且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2)案例教学。这种方法是商务英语长久以来实用的方法。比如,给定一个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复述所发生的事件的经过,结果。讨论最后的决策,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文案的写作。国际贸易中有大量的工作会接触到文案的写作。例如:商务业务文案、商务策划文案、商务广告文案、商务契约文案、企业CIS文案、商务电子文案、商务论文的写作理论和相关文种案例。

(4)项目开发。这是一个展示综合能力的过程。例如:老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就像一个公司那样。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公司员工的不同角色,共同开发一项产品或服务,流程如下:产品设计,市场调研,SWOT分析,产品广告,财务分析,到最后的PPT展示等。通过这样的教学,生动有趣。

多方面的开展课程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提高学生专业信息交流能力、研究能力及个人修养等多方面。

参考文献

[1] Strevens P. ESP after twebty years:are-appraisal [M]. 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Centre, 1988:1-13.

[2]洪卫. ESP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6.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双关语 商务英语课程 考试设计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Talents Based on Evaluation Design for B-English Course Teaching Mode

Abstract: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ode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s of Business English, Business English exam design, the detection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an not be ignored. Business activities at this stage of the English Advertising pun translation, for example, the different courses exam design makes the translator pun translation is very different.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business personnel trained in the existing form of various types of examinations translate English advertising pun, that only through the true level of the analog business activities examinations to detect business talents.

Key words: pun;Business English Course;Evaluation Design

引言

英语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在英语广告中使用双关语,生动,吸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这种商务活动中成功与否,取决于商务人才对英文原文的理解以及他自身的翻译水平。那么,商务英语课程考试设计在对这些商务人才的成长以及能力的提高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不难发现,商务英语教学正逐渐向世界性水平靠拢,教师由起初的采取黑板粉笔式口头传授知识,学生在背诵记忆的过程中认知了大量商务语言知识和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技巧及其他文化背景与差异的商务环节和内容,接着交际法、情景教学法出现,使得原本呆板没有活力的课堂在交际中变得更加活灵活现,深受学生的接受与喜爱。近年来,实践与实训培养模式的出现,虚拟出很多商务场景及案例,特别是在英语广告双关语这种本土意识极强的翻译能力提高,得到教师的大力支持,因为这种模式可以承载以往所有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法等。现今,我们商务英语的课程教学已经很成熟,但它并没有符合各个专业课程或行业的特殊要求。如:广告、外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这不得不说是专业建设的不足。

1 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以及商务英语考试的各种形式简介及联系

双关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一些特殊的特征,如:太多,比如,模糊性,多义,双背景等等。那么什么是双关语?一个双关语是一种修辞。其次,语义双关语的功能不只是幽默。第三,一个双关语有至少两层含义:概念意义和联想意义,这是一个双关语,将导致语义模糊的原因之一。根据字典,双关语定义为:一个有趣的使用,有两层含义,或相同的声音的话,但含义不同的单词或词组。总而言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双关语是一种修辞手法相结合的形式相似性而语义非相似。双关语的分类,一个双关语的第一个基本特征在于它的模糊性和多义在中央部分的话语意义。一般来说,人们总是试图摆脱他们的讲话含糊不清,使听众跟着他们更容易,但双关语是不同的,双关语就是著名的这一独特的特性。谐音双关语和同形异义双关语,这也被称为双关语的基本组成部分。除了它们,还有成语或说双关语和语法双关语。

商务英语的考试形式有(按一般的发生时间):1.试卷考试形式,这种考试形式却和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合,忽视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核。我们知道,传统的题型只能测试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能覆盖日益更新进步的英语广告双关语的翻译。我们可以知道,当一名优秀的考试商务人才去翻译最新最潮流的广告双关语时,常常会闹笑话。如麦当劳的广告:I am loving it .在试卷考试形式下的商务人才会翻译为:“我正爱着它”。真实的翻译是:“我就是喜欢”。2.口语考试形式,这种考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考查学生的语言和商务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如具有片面性。在商务流程中,一个广告片段的口头测试不能概括整个商务流程,一个双关语环节也是不可能了解学生对商务流程的掌握情况。从评判者的角度去看,评价具有强烈的主观性。3.以证代考形式,“证”是指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是指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课程结业考试。这种考试形式对知识是一种禁锢,原因是它只注重考证主办单位所指定教材的考试内容,并没有真正的考察商务人才的能力与不足。

2 通过模拟实训商务活动考试——实训考试,提升商务人才实战水平(以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翻译为例)

2.1对商务英语人才英文广告中的双关语翻译的困难

由于双关语是最有用的广告英语中的修辞方法之一。为了了解广告真的想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双关语的内容,然后尝试把原来的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的人告诉我们的字面意思和含义隐藏。广告的功能之一是提供的信息,人们可能需要尝试,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应该是创造性的翻译,译者必须努力保持本义广告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后翻译成其他语言。译者应该敞开自己的胸怀,保持思维和思考,他们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使他们能够处理整个事情。对于大量翻译的人,如何把握它的难点和重点,早已是热门的话题。人们总是追逐两种语言之间的绝对等价。然而,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己特有的民族历史,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和表情不能忽视。这是不可能的,是完全等价的,即导致双关语的话,尤其是隐藏的含义的话在翻译时很困难。

2.2对实践考试体系的描述及其影响

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商务知识全面,对于语言这种不断在更新、存活进步的有机体,能够迅速地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性,并随之而发展进步,更新自己。世间万物是活动着的,并没有绝对的禁止,所以,我们的考试模式设计必须遵循这一运动规律,站在学科与世界发展的前沿,培养出高素质人才,面对广告翻译这类年轻人为主题,飞速发展的行业领域翻译,体现出它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据此,商务英语的考试应以项目实战考核为主(如广告双关语),基础专业商务知识为辅导的考核体系。考核的分数级别应该定为优、良、中、普通。考试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考官的主体,不是教师或任课教师,而是具体来业务中的客户或此类公司的主页负责人(如增城红日广告设计公司)。任课老师只引导学生和客户之间的业务活动。考场的设置处在一个微小型的模拟专业场景中,可是郊外、物流公司、谈判桌、办证大厅、银行等。另外,由业务量以及学生人数的最终确定,可以请公司的经理总裁等来校评估。但要做到两点原则:1、按量评估。2、按性质评估。

在提出新的考试体系设计之后,我们不得不着重讨论它给我们的商务英语人才的影响。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校企合作前后同一名学生对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出现了3比13,翻译结果巨大差异。从最终的效果看来,在新的考试体系下,商务人才所接触的知识更多翻译的角度更广,翻译的句子更为专业化。

3 结束语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特征造就了不同的商务活动,不同的商务活动造就了不同的商务英语课程考试设计的出现,不同的商务英语课程考试设计的出现,必将影响不同的商务人才。以英语广告的双关语翻译为例,不同时代以及考试体系下的不同商务人才翻译,得出的结论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只有利于商务人才的培养,更符合职业教育的考试设计,才能更好地服务我们学科的发展,体现“实践检验真理”这一主旨。

【参考文献】

[1]朱熠. 论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理解与翻译[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2]王春燕.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翻译[J]. 江苏工业大学学报,2008(3).

[3]徐张. 英语双关语的特征及其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4]王初明. 外语是怎样学会的[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

一、国际商务英语的界定

关于国际商务英语的学术界定,众说纷纭,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Jones,Alexander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只是在商务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语言;Pickett认为,国际商务英语位于特定商务技术语言和普通大众语言的交界地带,是一种工作语言;Bargiele-Chiapini,Nicherson认为,国际商务英语是一种职业话语,是人们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结果,语言和商务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相连的关系。我国学者程世禄、张国扬把商务英语与旅游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行业英语归类到职业英语范畴;王兴孙教授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变体,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张佐成、王彦则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务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御用策略,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体系。从以上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得知:商务英语不是独立的语言,是与国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工具。

二、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国际商务英语学科作为新型的应用型学科,其学科交叉性和专业复合性决定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跨学科的工作任务。在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时,除了遵循通识的课程设置理论和ESP理论之外,还应该结合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众所周知,学生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和岗位客体的需求,二是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是培养能够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学科,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变得更加宽广,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领域,这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无疑都对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重视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如,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美概况、初级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知识导读、商务信函写作、国际营销写作、欧洲文化等课程。另外,在专业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设计专业必修课,如,第二外语、商务翻译、商务口译、经济学原理(英)、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跨文化交际导论(英)和国际金融等课程。要将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人低年级英语语言技能课的教学中,在语言学习时,同时传授国际商务专业词汇、术语及国际商务英语表达方式的内容。例如,在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国际商务能力时,我们可以用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和物流等模块内容来训练,语言训练贯穿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获得商务知识与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将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日常英语和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中。

2 以“学科本位”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导向

“学科本位”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整个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传授知识是课程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具体的做法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科目,并且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架全部内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学习者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而设计的课程形态。其目标是使学生最终掌握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该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商务英语以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能力为目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交叉性和复合型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时,我们还需要强调目标岗位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计和培养具体的专业能力。国际商务英语涉及的内容广泛,许多内容是跨学科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培养出实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以学生获得目标市场和岗位所需求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课程内容的建构要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知识内在的逻辑系统和情感体验与能力相结合,学科系统化知识和职业实践相结合。 3 吸收国外经验和教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历史不长,从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来看,还存在着内容过时,与培养目标相脱离的现象。专业书中有不少实例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容,且内容覆盖也不够宽广,许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物流、商务口译、企业管理、国际营销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我们还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英语国家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经验,汲取先进的课程设置理念、方法和内容。同时,把握我国的商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积极主动地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推陈出新,开发适合我们国家适用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4 与时俱进,适应变化

目前,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将国际商务英语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效度不尽如人意。从历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大会的论文文集和散见于其他学术刊物的商务英语论文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翻译等方面的,只有极少数学者的研究涉及商务英语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国际商务英语作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我们需要注意课程的前瞻性。由于国际社会、国际市场和国际商务的情况千变万化,随之带来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国际商务英语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惰性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反映时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必须随着国际商务的发展与时俱进。另外,设置国际商务英语课程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在国际商务英语蓬勃发展的今天,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和内容不失为一个可操作和现实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1),

[2]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08.

[3]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讨[J],对外贸易大学学报。2004(01).

[4]王兴孙,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1(05).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5篇

(一)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岗位能力相脱节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相关课程应该按照岗位能力来设置。但现有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仍然不能行之有效的凸显出有别于本科院校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以导论、理论分析、讲练结合、实践操作为授课模式。而对现有企业所需培养的相关岗位技能了解不全,掌握不深,使得学生学得累,企业用得也不顺手,违背了高职教育应面向职业岗位群的特点和规律。

(二)课程章节较为分散,知识内容不够集中系统

相关语言类课程仍然采用多单元,每单元围绕不同课文内容讲授词汇、句型、语法等知识点来进行。过多的承担了基础英语所应完成的任务,而没有达到相关商务类英语课程的课程教学目标。造成内容上重复,学生学习中产生厌烦情绪,学生不能抓住相关课程的重点,达不到核心知识集中系统学习的目的。从而也导致学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能力下降,且这样的学生也不能满足社会就业的需求。

(三)商务英语课程授课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形象性、具体性、可视性、操作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仍然沿用固有授课方式,以固定教室黑板讲授为主,配以录音机、语音室等辅助设备。但当代教学模式已过渡到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应突出形象性、互动性、动画性、娱乐性。而此类特性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较为稀缺,从而使课程授课方式较为呆板,对于原本理论基础知识较差的高职学生接受相关知识更为困难。

二、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实践措施

(一)建立较为完整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要建立符合岗位需求的完善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就要进行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建设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要体现系统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突出商务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提升,优化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建立较为长效的合作机制,根据相关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岗位能力需求来设立并不断调整完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二)设立基于岗位能力的商务英语课程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依据商务英语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知识点、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各岗位模块能力要求和知识点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行酒店业务工作岗位模块、涉外企事业单位秘书岗位模块、少儿英语教师岗位模块、境外就业岗位模块的教学。实践教学作为高职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应该凸显出其重要地位。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商贸、文秘、酒店等领域的工作能力来确定具体课程设置内容、学时、理论和实践的比例。通过对相关课程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使得课程设置更加符合专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从而为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采取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进行知识讲授

项目化教学是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开展教学,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通过项目教学将相关课程设置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要完成各自任务,在模块下设定相应子任务、子模块。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思路,将课程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模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即要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能力,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交流的能力,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中能用英语熟练地进行人际沟通。并最终将所学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以达到用英语开展涉外服务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获得更好的职场发展空间。本模块分为: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初级翻译五个项目。模块二:商务活动技能模块掌握商务活动中的各项技能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特色。熟练的运用普通话和标准英语的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办公自动化并具有较强的公关协调能力是学生就业的较强优势。在专业商务活动技能训练方面,职业资格证书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保证。同时,高职高专培养的是一线服务、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参与完成相关岗位工作的过硬技能。在此阶段,专门对商务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分为办公设备应用、少儿英语、产品英文介绍、技能考证四个项目。模块三:职业素养模块在涉外交际与沟通中,商务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业务知识与技能,还会遇到许多文化层面上的交流、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民族习俗、宗教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商务活动的开展。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是从事任何职业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模块分为:商务礼仪、英美文化、企业参观调研三个项目。

(四)将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软件和音视频材料等

多媒体方式综合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为了突破传统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相应信息,通过其中互动式沟通子模块实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通过相应习题库、音视频材料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软件的使用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化了课程教学难度,通过其中的动画、三维链接、实践软件操作练习,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将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不断提升课程的科技度和美誉度,借助于网络平台实现多院校同一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达到共赢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岗位技能。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ESP需求分析理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优化

1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国内许多院校纷纷开设英语专业(商务方向)或商务英语专业以培养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或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一些地方院校也在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商务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许多地方院校英语与商务相结合专业的开设已有5-15年左右的时间不等,或者已经转成开设商务英语专业,这些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是否存在不符合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的情况呢?本研究以桂林地区高校为例,在ESP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通过调查在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英语学习需求、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及在从事与商务相关工作岗位后商务英语毕业生对自身商务知识的评价及对学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看法,以期为地方院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优化改革提供借鉴。

2研究背景

国外许多学者对需求分析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如Berwick(1989),Blindley(1989),Hutchinson&Water(1987)从不同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界定“需求”并对其进行分类,提出了相应的需求分析模型;Dudley-Evans&StHohn(1998),Hoadley-Maiment(1980),Long(2005)致力于如何采集需求分析数据的研究。Berwick(1989),Schutz&Derwing(1981)等对采用何种数据采集工具实施需求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Chambers(1980),Robinson(1991)等对何时进行需求分析进行了研究。这些国外学者对需求分析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已成为ESP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ESP课程设置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国内,随着专门用途英语ESP被引进,尤其是近几年作为ESP重要分支的商务英语越来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肯定。如余卫华(2002:20)提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利用需求分析来改进教学。陈冰冰(2009:129)在综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需求分析可以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以及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此外,不少学者对需求分析理论指导外语课程设置方面进行研究,如,管春林(2005)指出需求分析在经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阮绩智(2009),朱列(2010),李娟(2011),史伟明(2013),刘朝霞(2013)等学者研究了基于ESP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但是他们的研究都是个案研究,不能完全代表全国各地院校。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基于Hutchinson&Water(1987)的需求理论和Hoadley-Mainmen(t1980)的“需求分析三角”理论,在商务英语课程中进行持续需求分析,调查了解桂林地区高校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情况,为该地区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积极借鉴作用。

3研究方案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要回答下列三个问题:1)在校学生对商务英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看法。2)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和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的看法。3)商务英语毕业生商务从业人员对自身商务知识的评价和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看法。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138名分别来自桂林地区三所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方向、经贸方向、商务方向)大四的学生。其中男生16名,女生122名。同时还调查了这三所院校的共23名商务英语教师。这三所学校中,一所为独立学院,一所为师范类院校,一所为理工类院校,基本上能代表桂林地区高校的样本。之所以选择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四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对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教师都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访谈20名从事与商务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了解他们对其自身商务英语知识的评价,以及对学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被调查者都是来自三所学校的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具有从事对外贸易、对外销售等与商务有关工作1年以上的商务行业从业经历。

3.3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涉及的工具主要通过商务英语课程教师调查问卷、英语专业学生商务英语学习需求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表。问卷和半开放式访谈的设计主要参考了Hutchinson&Water(1987)的需求理论和Hoadley-Mainmen(t1980)的“需求分析三角”理论。Hutchinson&Water(1987:59,转引陈冰冰,2009:126)认为需求可以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同时他们还把目标需求细化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学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学习需求则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及学习者动机等。Hoadley-Ma-inment(1980:1,转引陈冰冰,2009:126)的需求分析三角理论:即信息主要由教师察觉的需求、学生察觉的需求以及公司察觉的需求三方面组成。问卷设计除第一部分个人信息外,其余的都是选择题。学生问卷共发下150份,由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填写,最后收回有效问卷138份。教师问卷共发下25份,由各个院校的有关主管分发给教师填写,最后收回有效问卷23份。最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自变量的描述统计。采用半开放式访谈,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把访谈的开放式问题发给25名从事与商务、贸易有关的从业人员填写回答,然后以文本形式回复,最后收回有效访谈回答答卷20份。

4研究结果与讨论

4.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1)大多数学生(77.5%)学习商务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工作需要,如到外资或合资企业。因此,学生最期待能够提高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谈判、商务交际等能力。2)大多数学生偏爱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学习活动,希望能够通过与英语国家人交流、参加大型国际会议和实习等方式提高自己商务知识和实践能力。3)学生认为所使用的教材实用性不够强,内容趣味性差,过于抽象。但大多数学生并不推崇原版教材,他们希望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只把教材当做参考,应多补充课外知识,说明学生非常希望教师能够储备丰富的商务知识,并把它应用于课堂教学中。4)大多数学生(64.5%)对目前开设的商务英语类课程评价一般,但学生对目前商务英语类课程开设的强度和难度却感到满意,说明商务英语课程开设的强度和难度把握得比较合理。大多数学生(73.2%)认为通过目前所修学的商务英语课程不能够完全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有56.5%的学生希望能够压缩商务语言类课程的课时,增加商务英语商务知识技能类课程的课时。学生认为过硬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和娴熟的商务操作技能是在商务场合下最重要的技能,因此他们希望通过选修相关课程来训练其商务实际操作、翻译、书写商务函电和电子邮件等技能,增加相关商务专业知识。5)大多数学生认为具有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是商务英语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其次是掌握相关的商务专业知识,而非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能力。只有55%的学生对目前商务英语教师比较满意。说明只有英语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远远不能够适应商务英语教学需求,因此商务英语教师需不断拓宽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商务知识,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4.2教师调查问卷结果

1)相比学生而言,大多数教师对目前开设的商务英语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知识技能类课程的比例比较满意,但对学生对商务知识的掌握满意度一般,只有55.5%的教师对目前商务英语毕业生的素质总体评价比较满意。2)大多数教师已经摒弃了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更多的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教学模式,这与学生比较期待的授课方式相一致。87%的教师对自己的商务英语教学评价满意,因此相比学生而言,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评价满意度稍高。3)大多数教师认为目前的商务英语类教材不能满足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4)教师(69.6%)和学生一样认为高校所传授的商务英语知识与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教师和学生具有高度认同感,都认为过硬的英语语言应用技能和娴熟的商务操作技能是在商务场合下最重要的技能。总体而言教师对学生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求与学生的期待基本一致,教师把学生掌握商务实际操作、翻译、书写商务函电和电子邮件等技能放在第一位,其次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业务能力和熟悉并掌握相关商务知识。5)大多数教师(91.4%)意识到具有英语专业背景且具有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的教师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只有少数几个教师具有丰富的商务行业背景知识和实践经验,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缺乏商务行业背景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希望能够到公司企业进行见习或到相关领域实践考察,亲身经历商务活动,能够参与商务实际操作,到校外进行课堂观摩或者进修深造来提高自身的商务知识和商务实践经验。

4.3商务英语毕业生商务从业人员访谈结果

1)62.5%的从业人员认为学校的商务英语类课程能基本满足自己现在工作需要,有37.5%的人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和他们从事的工作存在较大差距,从事具体商务行业不同,对差距的认同也不一样。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比较理论化,比较呆板、笼统,缺乏实践性。说明大多数学生已经认可学校开设的课程能够在总体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商务理论知识,但是课程开设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应加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2)多数受访者认为,在商务场合使用英文的过程中口头语言表达和商务沟通能力(如商务信函、邮件语言表达能力)最为重要,他们认为学校教学中应加强训练学生商务沟通语言的得体性、简洁性,同时增加商务文化、商务礼仪知识的传授。3)多数受访者认为学校教学中的学生实践操练较少,应加大模拟操作实践和专业实习。

5总结建议

三所高校根据自身的师资水平和学生的水平,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各有特色,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国际商务基本知识技能,熟悉国际商务运用规范和程序,培养具有涉外能力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根据俞建耀,刘法公(2013:38-39)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模式的归类,这三所高校中有两所学校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接近“全英仿商科教育模式”,有一所高校接近“商务英语专业学科课程模式”,但又不是完全意义上属于某一类。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鉴于目前这三所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情况,应该从课程开设、教材选择、教师培养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以满足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要。1)应增设“商务口语”课程,或者在“商务英语”或“商务综合英语”课程中加强学生商务英语口语的训练。因为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毕业的商务从业人员,都认为商务口头表达是最重要的技能,但这三所高校除有一所学校开设了“经贸口语”课程外,其他两所学校只开设“英语口语”课程,而BE与GE相比,更具专业性,因此在保证学生具有较强的GE表达能力的基础上,需提高学生的商务口头表达能力。2)选择实用性较强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选择相应的教材,而不是拘泥于哪本,可以通过商务英语教师团队和行业从业人员合作,收集最真实的语料和案例,制定符合自身教学需求的教材。采用项目教学法、内容教学法、案例和情景教学法等各类教学法,在课堂上创设最具真实的商务语境,模拟真实的商务活动,使理论学习尽可能地贴近实践。3)增设商务模拟实训课程或加大现有商务课程的模拟实训课程的课时,加大模拟实训练习。所调查的学校虽然有的建立商务实训实验室,开设了相应的商务课程的模拟实训课程,如“市场营销实训”、“国际贸易业务模拟操作实训”“、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国际商务谈判实训”。每个学校开设的门数和课时不一样,但开设的课时不多。以其中一所高校为例,该所高校开设了3门实训课,每门课程的实训16学时,最多的一门占该门课程的33%,有2门只占18%,主要还是在传授基本的商务理论和商务知识。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校内实训力度不够,因此需加大已开设实训课程的课时,同时对没有开设实训课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增设实训课程。4)加大校企合作,建立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创造多次实习机会,加大实践学时比例。目前学生实习主要采取学校安排和学生自主找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不少学校已经和某些外资企业、外贸公司或者具有涉外贸易的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是一次实习体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犹如杯水车薪。因此,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每年暑期进行一定的实践或者一定时间的参观学习。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形成订单式培养,根据学生就业方向有意识地引导加强某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培养目标企业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5)建设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商务英语自身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它要求教师不但具有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和教学能力,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商务知识和商务实践经验,商务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最理想的商务英语教师。目前这几所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是从普通英语教师转过来的语言教师,极少数教师具有企业或行业实践背景。当然在开设相关商务课程前教师们进行过进修、培训学习,甚至跨专业学习。但“期望英语教师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培训就来开设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做法”(何其莘等,2008:431)。因为即使掌握了一定的商务知识,缺乏商务实践,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根据学校自身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特点,对于GE转过来的商务英语教师,除了自身需加强商务知识技能的进修学习、培训外,学校还应从教师职业发展出发,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国际大型会议,或与企业合作支持商务英语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不断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行业实践经验。此外也可以培养具有商科背景的商务英语教师,引进具有商务实践经验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商务英语教师。

6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国际化趋势发展的商务外语人才,作为地方院校我们应该切实做好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并解决好师资问题,在地方区域发展的基础上,整合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学科特点,以科学的发展观,适时跟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后效跟踪调查,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不断完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商务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142-02

随着中国入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商务交往活动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使过去那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的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不断增加。

一、对商务英语的界定

商务英语是在ESP理论背景下提出的,ESP通常是某个特别工作或行业相关的特定内容与一般有效沟通能力相关的内容的结合,它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目的,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与该职业领域’相关的专门化内容。商务英语具有ESP各个领域重要的共性,如需求分析、大纲制定、课程设计和教材建设。社会语言学家Strevens认为ESP的教育目标是由学习者对英语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决定的,因此,ESP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从ESP理论视角看,商务英语是一种特色鲜明的英语教学方式。Kennedy和Bolitho曾从ESP的分类上界定商务英语,把ESP分为职业用途英语(EOP)和学术用途英语(EAP)。EOP指从事某一行业工作所使用的英语,实用性、专业性较强。EAP指用以完成学业或进行学术研究交流所使用的英语,学术性强。商务英语归为EOP。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不足

作为我国高校的新兴专业,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1. 课程设置不合理

设置的课程与学生的需要和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存在差距。商务英语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用英语进行外贸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缺乏对行业、社会需求的调查和综合分析而设置的课程和选编的教材会与学生的需要和未来的实际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2.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仍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理论课时大大超过实践课时。课程设置中仍偏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关于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商务英语的实践课程就更少。另外,我国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数是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型人才,缺乏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和从事商务活动的实践经验。加上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理论与实践常常脱节,因此,尽管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不少经济和外贸知识,但是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较低。

3. 设置模式单一,未体现“复合性”

目前,大多数院校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仅是在原有的英语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几门经济类课程。这种设置缺乏英语与商务的整合,不能体现商务英语跨专业学科的特点。纯语言性的课程缺乏商务背景,不利于学生将语言与商务知识和技能融合并形成综合能力;纯粹的商务理论知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特殊用途英语的水平。

三、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的一个分支,其研究者们认为需求分析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教师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置的基础阶段,也是大纲设计、教材编写的基础。

1987年,Hutchinson and Waters提出了目标需求(target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两个概念,构成了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过程。教育者一定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并在设置课程时尽可能满足这两种需求。

1. 目标需求

目标需求是指未来工作情景要求学习者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需求又可细分为必学知识(necessities)、欠缺知识(lacks)和想学知识(wants)。所谓必学知识,即是学习者将来为顺利完成他的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欠缺的知识即为目前知识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想学的知识即为学习者面对特定情景而感到想要学习的部分。

2. 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需要做的一切。需要了解的信息有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学习动机等。Waters&Vilches认为学习者有打基础(foun,dafion building)和开发潜能(potentiai―realizing)这两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在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接受能力,运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即从满足学习者打基础方面的需求逐渐过渡到开发潜能的需求。

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基础阶段,最终目的是获取有效数据,并据此确定教学目标、采取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效能。

四、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设置一门课程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便为以后的大纲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评估提供一个理论基础”。Dubin和Olshtain则指出设置课程的第一步应该是调查摸底阶段。

需求分析法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理论框架。首先,从课程规划者的视角宏观分析社会或某些行业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其次,分析了解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态度、经历和要求,同时还要分析了解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学习障碍和差距,并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再次,还要考虑高校的自身条件。

1. 目标需求分析

高校和课程设计者在课程设置前要思考: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Tyler,1949)。按照Tryler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课程设置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教育目标。

商务英语的教育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在商务环境中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基本商务知识有所了解,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商务人员相互交流、参与各种商务活动以及了解其他国

家商业文化的能力。

高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因此,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反映课程设置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前,应以就业为导向,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情况,这就需要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期待,征求并听取学生未来的目标工作机构如外向型企业、外经贸管理机构等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当今社会更侧重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商务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听说能力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在商务环境中的运用能力,尽可能地扩充商务知识,熟悉掌握商务规则和实务。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经济贸易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能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工作。

2. 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包括客观需求分析与主观需求分析。课程设置者需要对学习者的主观需求进行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案例调查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对商务英语课程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习、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自身的不足并明白未来努力的方向。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水平与他们所期望的能力与水平之间的距离,从而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此外,我们要分别在课程前、课程中与课程后对学习者的需求作一个动态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各高校还应从自身条件出发,把商务英语专业与其特色专业相结合,培养出既懂商务英语又熟悉某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增加专业方向选修课的课时,也可以通过辅修第二专业等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其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因此,商务英语课程应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设置适合发展要求的商务英语课程,以最终实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

[2]周敏芬,詹元灵,需求分析理论下的特色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黑龙江教育,2010,(9).

[3]唐伟清,需求分析下的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原则[J],商场现代化,2008,(33).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8篇

(一)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中需求分析的现状

在我国,商务英语课程是全日制大中专院校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属于EGBP(English for General Business Purpose)的范畴,教学历史比较短,在课程大纲设计、教材选择上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2009-2011年度,对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部分重庆高校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这些商务英语教学项目在需求分析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大部分院校对需求分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课程在内容和方法上缺乏针对性;其次,商务英语需求分析的方法过于简单,课程设计依据单一;最后,至于需求分析的内容中对实际技能的培养过程重视不够,教材唯一的商务气息仅仅体现在一些商业词汇和一些(而非全部)商业情景。

于是,在教学中,教师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更多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不多,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由于没用经历足够多的任务型语言操练,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中需求分析的意义

所谓课程设计就是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计划,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Nunan (1988)把课程设计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目的,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分级,进行适当的教学安排,对学生进行分班,选择、改编或编写合适的教学资料,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

需求分析有助于教师认识学习者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工作情景对学习者语言技能的要求,并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需求分析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关系也很重大,因为需求分析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的不足和目标时,学生会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通过需求分析,学习者也会因为回答需求分析的各种问题而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有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而帮助学生认清学习目标可以使他们最大可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到课程安排、教材的选编和课堂教学的互相配合中来,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中需求分析的具体操作

需求分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调查前的准备、调查和收集资料、分析所得信息。

一般来说,需求分析可以在三个不同的阶段进行:开设课程之前的需求分析结果用于课程设计;课程中途的需求分析是为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细微的调整;课程结束以后,一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能将成为我们为下一届学生设计更加合理的商务英语课程的依据。

在进行调查之前,老师应该作好充分的准备,应该制订好计划,设计好问题以后,下一步工作是收集资料。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除了充分考虑一些诸如时间和经费等制约因素外,我们还要注意某些收集信息方法或途径的可操作性、局限性。例如,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调查信息的全面性等。对目标学生进行调查时,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到一些背景因素对“需求分析”的影响。所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向学生进行调查前,我们可以邀请在国际商务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给学生作讲座或者咨询,也可以利用到大型出口商品交易会当临时翻译或者利用暑期参加实习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的不足,以帮助他们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优先采用有准备地访谈、会议自由讨论,有的甚至可以将过程录音。这些方式的优点是:它们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最有效地获得我们迫切需要的全面的、深层次信息。所以,既考虑到一些背景制约因素,又能灵活、切合实际地综合、高效地运用各种方法成为明智的首选。

在设计课程时,一些其他因素,如经贸英语教学专家的意见,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通过对商务英语一些真实语料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何专业、地道地交流等,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当我们设置好课程的初稿后,我们应和教学部门的领导,经贸英语教学方面的专家等进行商讨,征求他们的建议,也可以征求专业外贸院校的意见。资料收集好以后,通过对多种方法和多种资料来源以及通过这些途径收集信息的多次比较和详细分析,才能获得我们课程设置的依据。分析可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定性分析的办法,也可以综合使用两种方法。

三、结语

商务英语课程就是把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结合到商务活动中,培养学生商务技能和英语技能的一门课程。要使商务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我们有必要从“需求”出发,用需求分析理论来指导我们的课程设计。我们要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设置适合学生发展要求的商务英语课程,以最终实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Berwick,R. Need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J].In R.K. Johnson(ed.).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Munby 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3]王兴孙,陈洁.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外语,2000(增刊).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后续 商务英语 课程设计 原则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和规定反映出教育界高层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现有英语应用能力的关注和远虑。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环境中使用的英语,是工作中要用到的英语,集语言与知识于一体,非常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是专业英语中“最重要、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林添湖,2004)从社会需求来看,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入世更加快了中国与世界对接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战略从“出口导向型”向“全球化经营”的转变,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进行有效的国际商务沟通并能灵活处理国际商务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已是刻不容缓。然而作为人才培养机制里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后续阶段开设商务英语课程不仅能履行教育部的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谢辉,2008)

一、商务英语课程界定

课程的界定对于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商务英语教学在我国真正开始发展还是在近二十年,其课程名称极不统一,有“商务英语”、“商贸英语”、“外贸英语”、“经贸英语”等多种说法,许多学者和商务英语的实践者也从不同角度界定了商务英语。

从语言载体的角度来讲,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王兴孙,1997:24);但从内容而言,商务英语又不能脱离商务。如同其他ESP,商务英语是一种特别的语体,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但又有别于其他ESP,商务英语通常是某个特别工作或行业相关的特定内容与一般有效沟通能力相关的一般内容的混合。(Ellis & Johnson,2002:3)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务英语也就是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士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

从商务英语的功能角度来讲,“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它并不是一种特别语言,而只是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它是一种工作语言,一种交际能力的体现形式;它既具有个别商务活动的专业性,又与社会大众所使用的普通英语息息相关”。或者简单地说,商务英语就是在商务活动过程中用到的英语,国际商务人员彼此之间在交际、交易过程中对英语的使用和理解。(林添湖,2004)

本文所论述的后续商务英语课程正是基于以上对商务英语的界定,其授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是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之后的后续延伸课程,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培养懂英语的商务复合型人才。以本人所在的湖北经济学院为例,这种地方经贸类本科院校所设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文学等多学科,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致力于培养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面向全校占绝大多数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后续商务英语课程更应该着重体现商务英语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二、后续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目标

正如英国学者Robinson(1980:6)所说的:“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成为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可见,ESP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语言和语言教学去实现学生的与某种职业、行业相联系的一个确定的目标,即使学生最终获得与其社会目的相关联的终端行为能力。因此,在ESP的教学过程中,语言功能应是教学的中心,语言形式是为语言功能服务的;要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语言的输入是为语言输出做准备的;要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社会交际策略和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培养。从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性质及高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现状来看,后续大学商务英语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目标商务情境展开,以基本够用的语言理论和准确的语言形式为基础,以学生目标岗位的语言功能为核心,通过大量的与其目标岗位相联系的语言资料和商务语料的输入和科学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目标情境语言输出,加强其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最终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能在商务环境中灵活地运用英语,具备交际策略和交际能力,并掌握如信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能够适应生产、经营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后续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原则

(一)以需求为本的课程设计原则。

ESP教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Hutchinson & Waters(1987)认为ESP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将学习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大纲、课程、教材选择和设计以及教与学都应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上。Robinson(1991)也提出ESP课程的设置必须源于需求分析之上,并且这种分析以明确学生通过英语这一媒介要做什么为目的。

由此可见,后续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组织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学生的需求分析、兴趣分析和现有水平分析基础之上,要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教学大纲、选编教材、选择教学方法、选择评价体系和方式。Ellis和Johnson(1994)把商务英语学习者分为三类:具有具体目标的同类学生组、目标各异的非同类学生组和无明确目标的学生组。第三类学生被称为“pre-experience learners”,其特点是没有工作经验,所获得的商务知识大部分出自书本,而且也仅仅是些理论的和不全面的知识。学生对现实生活商务环境语言交际需求并不明确,他们学习商务英语一般是由学校课程设置决定的。后续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学习者属于这一类别,其不同的是,这类学生还可分为商务相关专业和非商务相关专业两类,并且这两类学生由于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其学习动机或需求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商务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及需求相对比较明确,而非商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目的性比较笼统,他们当中大多数学生对商务知识的需求并不明确、具体。许多学生既不清楚未来需求也不知道商务英语应该学习什么。其原因是学生无法预测今后从事工作的类型和未来工作需要哪些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这种差异也导致教与学方面的差异。

(二)“真实性”、“实用性”为本的教材选用原则。

教材作为学习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说,真实性是ESP课程教材的共同点和原则。真实性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理解的真实性;为有利于语言学习所开展的活动的真实性;语言课堂中实际交际场景的真实性。(Hutchinson & Waters,1984)基于ESP课程较为复杂的需求分析,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一般教材难以满足各种学习群体的需求及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需求选编教材。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背景不同、毕业求职方向不同,其需求也必然不同,课程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同时还可调动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本身就在学习真实语料,同时也是能力的培养。这种目标明确的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参与选材也是ESP课程设计和教学的组成部分。就实用性而言,教学内容应紧扣商务活动。基于模拟商务交际情景,课堂活动应围绕商务实践中将要面对并需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的顺序展开,力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寻求解决办法,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仿真操作,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总之,以上对教材的要求也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保证教学实施的前提。

(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商务背景知识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原则。

商务英语课程在客观上要求在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商务知识的传授,是融商务业务知识与英语于一体的实用英语课,其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如何在商务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商务沟通的能力。因此,商务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构成该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应该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商务背景知识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很宽泛,包括外贸、金融、营销、财务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它取决于学生所修的专业化程度及未来求职的性质。商务背景的内容决定着该情景中需要运用的语言及交际技能。商务交际技能是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须的技能。语言技能方面表现在接听电话、洽谈、演示、书写信函、报告、备忘录等。有效的交际除受语言技能影响外,还涉及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策略、社会文化背景等。在课程设计中,可就课程要素,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专业特点、实际需求等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四)以学习者为中心,交际法为主导的教学实施原则。

由于ESP学习者的特殊性,其教学内容更倾向于语言功能和语言活动,强调语言的输出,重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其表现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与其社会目的相关的终端行为能力。在现有的外语教学法中,Hutchinson & Waters(1984:108)认为:交际法和ESP通常被认为相互关系密切而被普遍运用于ESP教学中,并且被认为是ESP教学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一般而言,交际教学法所具有的特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用结合原则,即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教学过程交际化,即采用“通过语言做事”的方法,在符合实际交际过程中学习语言――很大程度上符合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能较有效地实现商务英语的教学目的。为了给学生创造商务交际环境,培养各种必需的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运用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和理论的基础上,可采用各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诸如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角色扮演法等。这些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借助活动、问题、情景等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讨论会、模拟谈判、市场报告、产品演示等,给学生实际运用输入的语言知识和专业内容的机会,增加“互动交流”,从而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Ellis,M.& Johnson,C.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Ellis,M.& Johnson,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Hutchinson,T. & Waters,A.How communicative is ESP?[J].ELT Journal,1984,(38).

[4]Hutch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5]Robinson, P. ESP Today: A Practitioner’s Guide[M]. Hemel Hempstead: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1.

[6]Robinson,P.ESP:The Present Po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0.

[7]林添湖.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三点思辨[J].国际商务研究,2004,(1).

[8]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997,(1).

商务英语课程范文第10篇

目前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在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合理,二是教材的选择和编撰不适应当前需要。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提升。由于当前高职商务英语缺乏权威有效的教材,很多教材都不是在商务英语的背景下编写的,现行的商务英语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大纲,每个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别比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没有明确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部分高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还有部分学校过分的强调基础知识,忽略了对选修课程的安排,学生每周都是几门主课,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的效率。部分学校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的调整课程安排,一味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课程安排,课程安排死板枯燥,没有一点国际英语的感觉,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与教材的国际化研究具体的操作办法

(1)重视编排公共素质课和选修课内容,增强商务英语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商务英语教学除了要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程的研究上以外,还需要编排公共素质课和选修课,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及企业反馈的信息,对相关的课程和教材进行优化。通过课程与教材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处理专业问题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概论、文秘英语、商务礼仪等选修课程。除了本科目设置自选课程以为,高职学校需要综合其他的专业课程开展全校的自选课,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就业需求自主的选择课程和教材。总之,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与教材国际化研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材和课程的改革以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为主题,最终增加学生综合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要。

(2)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和教材的研究要以国际化为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对课程的国际化曾明确的给出定义——课程的国际化是指课程发展或者变化的过程,在常规的教材中不断地融入国际化特点。作为9种国际化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商务英语在专业要注意创新一下几个方面,在教材的编写和课程设置时对国际知识不断地加大比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外国商务文化,在英语的学习中要摄入商务相关概念和基本的处理方法指导。例如,高职在对含有“国际”等字眼的教材时,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教学方法要和国际公认的保持一致,在学习这些课程是高校可以聘请外国专家进行授课,确保教学的质量,除了聘请有关的外国专家以外,高职学校需要开展与外国高校之间的合作,定期派送本校的师生前往外国高校进行学习,实现资格证书国际化。这样学生毕业时能够得到外国高校的证书认证加深自身超强的专业知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不断地对教材进行创新和改革,保证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更加的国际化在对商务英语特点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教材,选取的商务英语教材要包含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国际英语语言,选取的教材既要包括师生互动环节又要包含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高职教师要针对国际语言的大环境帮助学生对所选的教材活学活用。当前,部分的高职学校选取的原版英语教材包含很多地道的英语知识,能够对学生以后的跨文化交流起到很好地帮助作用,但是,由于原版的商务英语不是只针对中国学生,它设计和变现的对象是面对全球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删除和增加课本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根据商务英语的自身特点,着重的安排听说读写课程,在这些课程上,增设贸易操作交易课程和各种综合技能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概而论之,商务英语是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商务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理论出发,关注教材的改革,教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并将研究落实到实践中,更要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使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和教材设置和编排更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上一篇:电子商务平台范文 下一篇:剑桥商务英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