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立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1:24:03

商务立法论文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1篇

20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商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联合国贸法会在EDI规则研究与发展的基础上,于1996年6月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这个示范法为各国立法人员提供了一整套国际上能够接受的电子商务规则。例如,如何消除以无纸方式交流重要法律信息的一系列法律障碍,其中包括这些信息的法律效力或合法性的不确定性;如何为电子商务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运作环境等。示范法也可用来解释妨碍电子商务的现有国际公约和其它国际机制。示范法的颁布为逐步解决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奠定了基础,为各国制订本国电子商务法规提供了框架和示范文本。

自1996年以来,在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制定之后,一些国际组织与国家纷纷合作,制订各种法律规范,形成了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高速发展期,其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WTO的三大突破性协议

1986年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最终制定了《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谈判产生了一个《电信业附录》。这一附录的制定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电信市场的开放。WTO建立后,立即开展了信息技术的谈判,并先后达成了三大协议,即

(1)《全球基础电信协议》,该协议于1997年2月15日达成,主要内容是要求各成员方向外国公司开放其电信市场并结束垄断行为。

(2)《信息技术协议(ITA)》,该协议于1997年3月26日达成,协议要求所有参加方自1997年7月1日起至2000年1月1日将主要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降为零。

(3)《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议》,该协议于1997年12月31日达成,协议要求成员方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在WTO历史上,一年内制定三项重要协议是史无前例的,这三项协议为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稳步有序发展确立了新的法律基础。

2.国际性组织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指导易规则。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现有的国际商务惯例已远远不能满足商业往来的需要。近年来,国际商会正以大部分精力集中抓紧制订有关电子商务的交易规则,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安全进行。目前,国际商会已于1997年11月6日通过《国际数字保证商务通则(GUIDEC)》,该通则试图平衡不同法律体系的原则,为电子商务提供指导性政策,并统一有关术语。国际商会目前正在制订的还有《电子贸易和结算规则》等交易规则。

WTO对于贸易领域的电子商务已提出了工作计划,特别针对服务贸易提出了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如电子商务定义、司法管辖权、电子商务分类、协议签署等,至于其它如关税、个人隐私、安全保证、国民待遇、公共道德等问题也提出了讨论和研析。

3.地区性组织积极制定各项电子商务的政策

目前已经或正在制订电子商务政策的主要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等地区性组织和国家。1997年4月15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盟电子商务动议”(AEuropeanInitiativeinElectronicCommence),就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阐明了欧盟的观点。该文件强调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一个适于电子商务的法律与管制框架,管制应该深入到商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任何影响电子商务活动的问题都应该予以重视。这些问题包括数据安全、隐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透明和温和的税收环境。欧盟应该积极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的政府加强对话,确保形成一个全球一致的法律环境,共同打击网络国际犯罪。

1998年月10月,OECD公布了3个重要文件:《OECD电子商务行动计划》、《有关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的报告:电子商务的活动和计划》、《工商界全球商务行动计划》,作为OECD发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性文件。欧盟则于1997年提出《关于电子商务的欧洲建议》,1998年又发表了《欧盟电子签字法律框架指南》和《欧盟关于处理个人数据及其自由流动中保护个人的指令》(或称《欧盟隐私保护指令》),1999年了《数字签名统一规则草案》。这些地区性组织通过制订电子商务政策,努力协调内部关系,并积极将其影响扩展到全球。

4.世界各国积极制订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

为了解决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法律问题,许多国家在立法上采取措施。一方面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另一方面针对电子商务产生的新问题,制订新的法律。后一方面的工作最初是从电子签字开始的,即通过立法确认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1995年美国犹他州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数字签名法》,随后英国、新加坡、泰国、德国等上开展了这方面的立法。此后,各国针对电子商务的有关问题,如公司注册、税收、交易安全等都制定了相当一批单项法律和政策规则。

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立法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开始制定综合性的法律以促进和规范电子商务的发展。据UNCITRAL统计,截止2000年9月底,已经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综合性的电了商务立法。它们是:新加坡《电子商务法》(1998)、美国伊利诺斯州《电子商务安全法》(1998)、美国《统一电子商务法》(1999)、加拿大《统一电子商务法》(1999)、韩国《电子商务基本法》(1999)、百幕大群岛《电子交易法》(1999)、哥伦比亚《电子商务法》(1999)、澳大利亚《电子交易法》(1999)、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子交易法令》(1999)、法国《信息技术法》(2000)、菲律宾《电子商务法》(2000)、爱尔兰《电子商务法》、斯洛文尼亚《电子商务和电子签字法》等。

二、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现状

1.我国涉及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的行政法规

我国的计算机立法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公安部开始成立计算机安全监察机构,并着手制定有关计算机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1986年4月开始草拟《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委会议通过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令第147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为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促进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针对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保障国际计算机信息交流的健康发展,1996年2月1日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提出了对国际联网实行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对这一规定进行了修改,设立了国际联网的主管部门,增加了经营许可证制度,并重新。1997年6月3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北京主持了召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成立暨《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大会”,宣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并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1997年12月8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详细规定国际互联网管理的具体办法。与此同时,信息产业部也出台了《国际互联网出入信道管理办法》。

1997年10月1日起我国实行的新刑法,第一次增加了计算机犯罪的罪名,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系统数据、程序罪,制作、传播计算机破坏程序罪等。这表明我国计算机法制管理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并开始和世界接轨,计算机法的时代已经到来。

2000年9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草案)》和《互联网内容服务管理办法(草案)》,规范电信市场秩序,加强对互联网内容服务的监督管理,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2.我国电子商务的立法状况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1998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在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其应用推广将给各成员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我们不仅要重视私营、工商部门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

(1)新《合同法》

1999年3月我国颁布了新的《合同法》法,其中,涉及电子商务合同的有三点:

1将传统的书面合同形式扩大到数据电文形式。第十一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也就是说,不管合同采用什么载体,只要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即视为符合法律对“书面”的要求。这些规定,符合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采用的“同等功能法”。

2确定电子商务合同的到达时间。《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3确定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地点。《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2)人大常委会

2000年3月5日,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上海代表团张仲礼代表提出的“呼吁制订电子商务法”议案,成为此次会议产生的第一号议案。这份议案指出,全球化信息浪潮正迅猛推进,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更快捷、准确的交易形式,也在中国全面开展。目前亟需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适应的法律环境,建立安全便捷的电子付款系统的法律规范。

(3)北京市

2000年4月,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上经营行为备案的通告》,规范网上经营行为,包括在辖区内的市场主体利用互联网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以及为经济组织进行形象设计、产品宣传、拍卖、广告等的行为。网络经济组织可通过互联网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的红盾315()网站申请登记备案。

2000年5月,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又颁布了《关于对网络广告经营资格进行规范的通告》,针对网络广告的现状,对网络广告经营者的经营资格作出规定。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对利用电子邮件发送商务信息的行为进行规范的通告》。

(4)上海市

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将电子商务立法工作作为2000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为了促进上海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弥补现有法律的缺陷和不足,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交易活动,《上海市电子商务管理办法》已经开始起草。其基本思路是从电子商务的本质入手,抓住电子商务的主要矛盾,形成电子商务管理办法,然后针对各个具体问题制定管理办法。目前已对电子商务认证办法提出了初步的管理意见。

三、电子商务立法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的法律保障问题,涉及到两个基本方面。第一,电子商务首先的一种商品交易,其安全问题应当通过民商法加以保护;第二,电子商务交易是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而实现的,其安全与否依赖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自身的安全程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法规,究其原因,还是上述两个方面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因而面对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这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的新的交易方式难以出台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规范性条文。

然而,电子商务的跳跃式发展已不允许我们等待原有法律制度完善之后再考虑电子商务的立法问题。21世纪的竞争是高新技术的竞争。发展电子商务,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生存发展的又一次严峻挑战。通过专门立法,使国家在下个世纪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我国传统的“先改后立”的立法思想和技术,对于高新技术的推广来说是弊大于利的。电子商务技术,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它已经基本成熟,因为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技术已经能够保证交易的安全进行;但另一方面,这种技术又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这种二重性使得电子商务的推广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电子商务立法必须具有超前性和独立性,以打消人们对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性的恐惧心理。

我国现行涉及交易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四类:

(1)综合性法律。主要是《民法通则》和《刑法》中有关保护交易安全的条文。

(2)规范交易主体的有关法律。如《公司法》、《国有企业法》、《集体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

(3)规范交易行为的有关法律。包括《经济合同法》、《产品质量法》、《财产保险法》、《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4)监督交易行为的有关法律。如《会计法》、《审计法》、《票据法》、《银行法》等。

我国法律对交易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且长期以来注重对财产静态权属关系的确认和静态的安全保护,未能反映现代市场经济交易频繁、活泼、迅速的特点。虽然上述法律制度体现了部分交易安全的思想,但大都没有明确的交易安全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也没有按照这些制度执行。如《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的“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做否认表示则视为同意”,体现了交易安全中表见的思想,但却没有形成一套清晰的表见制度。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上,悖离交易安全精神的规范大量存在。在立法上,如《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经济合同法》第七条关于民事行为无效的规定,过分扩大民事行为无效的范围,有损于交易主体对其交易行为的合法性信赖即交易安全利益。在司法解释方面,1987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具体适用〈经济合同法〉的若干问题解答》中,明显过分偏置于静态的安全,而忽视动态的安全,悖离交易安全保护的精神。

四、目前急需制订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为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政府需要提供一个透明的、和谐的商业法律环境。法制环境应着眼于保护交易公平,保护平等竞争,保护消费者免受欺诈之苦,保护知识产权免受侵权之害和保护个人隐私,制定鼓励监督、有助调节、打击犯罪的行之有效的一套办法。目前我国急需制订的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买卖双方身份认证办法、电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措施、信息保密规定、知识产权侵权处理规定、税收征收办法、以及广告的管制、网络信息内容过滤等。

1.买卖双方身份认证办法

参与电子商务的买卖双方互不相识,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相互认证。提供交易服务的网络服务中介机构也有一个认证问题。目前急需成立类似于国家工商局之类的机构统一管理认证事务,为参与网络交易的各方提供法律认可的认证办法。而且,目前各网络服务中介机构成立的虚拟交易市场为提高自身的可信度,大都冠以“中国××市场”的头衔。随着电子商务市场的急剧扩大,加强这方面的法律规范也迫在眉睫。

2.电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

电子合同是在网络条件下当事人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目的,明确相互权力义务关系的协议。它是电子商务安全交易重要保证。其内容包括:

(1)确证和认可通过电子手段形成的合同的规则和范式,规定约束电子合同履行的标准,定义构成有效电子书写文件和原始文件的条件,鼓励政府各部门、厂商认可和接收正式的电子合同、公证文件等。

(2)规定为法律和商业目的而作出的电子签名的可接受程度,鼓励国内和国际规则的协调一致,支持电子签名和其它身份认证手续的可接受性。

(3)推动建立其它形式的、适当的、高效率的、有效的合同纠纷调解机制,支持在法庭上和仲裁过程中使用计算机证据。

3.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是金融电子化的必然趋势。美国现在80%以上的美元支付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我国目前尚无有关电子支付的专门立法,仅有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有关信用卡的业务管理办法。为了适应电子支付发展的需要,需要用法律的形式详细规定了电子支付命令的签发与接受,接受银行对发送方支付命令的执行,电子支付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责任的承担等。

4.安全保障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交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交易安全的法律保护已是立法的一项紧迫任务。

(1)在民法基本法的立法上,应反映出交易安全的理念。为此,要大胆借鉴和移植发达国家电子商务保护交易安全的成功经验和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造一套强化交易安全保护的法律制度。

(2)在商事单行法的立法上,可以基于商法的特别法地位及其相对独立性,满足商法中商业行为较高的交易安全要求,在某些方面可以适当突破民法基本法中的某些制度,以期强化这方面的交易安全保护。

(3)在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管理的立法上,应针对电子商务交易在虚拟环境中运行的特点,明确提出电子商务交易安全保护的法律措施。

(4)在法律解释上,当务之急是全面清理最高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司法解释,剃除不利于交易安全的结论,并在以后的解释中注重考虑交易安全的因素。

(5)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定保护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专门法规文件。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2篇

立法概况

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国会陆续对互联网及互联网商务的一些具体问题制定了法律和法案。主要有:1.网络免税法案(InternetTaxFreedomAct);2.网络公平法案(NetFairActof1998);3.电子隐私权法案(ElectronicPrivacyBillofRightActof1998);4.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案(Children’sOnLinePrivacyProtectionActof1998);5.纳税人互联网帮助法案(TaxpayersInternetAssistanceActof1998);6.电子信箱保护法案(ElectronicMailboxProtectionActof1997);7.电子信箱使用者保护法案(EmailUserProtectionActof1998);8.互联网上禁赌法案(InternetGamblingProhibitionActof1998),等等。以下概要介绍与互联网商务密切相关的几个法案:

1997年网络免税法案(InternetTaxFreedomActof1997)

本法案旨在制定统一的联邦政策,反对州和地方政府干预电子商务和计算机互联服务,由国会统一管辖电子商务。法案确立暂免网上交易的税收,明确规定任何州和地方政府不得对互联网和计算机互联服务和使用互联网和计算机互联服务者直接、间接征税。但此项免税规定不适用于对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互联服务的收入所课征的所得税等情况。

要求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和国务卿咨询国会有关委员会,咨询消费者和商务组织及其它州和地方政府,研究美国和其它各国互联网的税务情况,在本法案制定后的十八个月内向总统提交政策建议。总统将在本法案制定后的两年内将该建议提交国会有关委员会。

要求总统通过WTO、经合组织和亚太经合理事会的双边和多边谈判确立和免除网上交易的关税。

网络公平法案(NetFairActof1998)

以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确立在2001年12月31日之前,各州或地方政府不得对互联网和与互联网有关的服务课税。成立一个名为“互联网税务与规则委员会”的专门机构,研究对互联网和与互联网有关的服务的税务与规则的状况,提出在这个领域的联邦立法建议,并草拟一个“统一互联网商务法典”的模范立法。

1999年网络免税法案

修订1997年同名法案,确立长期免除网上交易税收。1999年9月30日,两院通过联合决议,敦促总统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免除互联网交易的关税,禁止各国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制定多重的或歧视性的税收政策。

电子信箱保护法案(ElectronicMailboxProtectionActof1997)

指导思想:促进电子商务和通信,保护消费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免受垃圾邮件(unsolicitedelectronicmail)的困扰。法案禁止各种可能妨害电子信箱正常通信功能和损害电子信箱使用者正当权利的行为。法案还规定了电子邮箱侵权者的民事赔偿责任。电子信箱使用者保护法案(EmailUserProtectionActof1998)

本法案对1997年的电子信箱保护法案作了相应的修改。

数字签名和电子印鉴法(DigitalSignatureandElectronicAuthenticationLawof1998)

本法案旨在许可金融机构使用电子印鉴技术,并相应地对1968年银行法的相关内容做修正。

基本特点

1.鼓励互联网商务发展,确立联邦管辖权。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在经济领域有很大的自主立法权。但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国会以

宪法规定的有权对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立法为依据,不断扩大解释,强化了联邦在某些经济领域的管辖权,如反托拉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会再次借助这一宪法规定,强化其对互联网的立法权。互联网免税法案中陈述联邦立法管辖互联网的理由包括:互联网不尊重州界,不独立在州内运行;互联网上的地址在地理上没有意义;互联网上信息包的分组交换传输方式无法确定具体的路由,也无法将州内、州外分别开来等等。所以该法案明确规定,任何州和地方政府不得对互联网和计算机互联服务直接、间接地立法予以课税。

2.平衡利益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儿童受网上不健康内容污染,网上等。在最大限度地保障互联网发展的同时,美国也对相关的负面问题逐一立法予以调整。

联邦确立互联网长期免税,必然侵蚀州和地方政府的税基,损害地方利益,国会注意到了这一点。据Erst&Young审计和咨询事务所的研究,各州和地方政府从电子商务中应收而未收的销售和使用税收入仅占其税入的千分之一。所以国会立法免税考虑到了这一事实。将来,如果互联网商务免税致使税收流失极其严重时,国会定会做相应的立法调整。

美国鼓励互联网商务发展的另一个理由是,小企业和个人经营者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市场上,比在现实市场上更有可能与大企业具有同等的机会和条件进行竞争,这符合美国反对垄断、保障竞争的经济立法原则。

3.注重全球战略,借网络领先技术,使美国利益最大化。

根据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首次年度报告,全世界1995年有1000多万人使用互联网,1998年上升到1亿4千万人。在下世纪未来的十年里,将有十亿人使用互联网。1998年IT产业占美国GDP净增长的三分之一强,该产业就业人数超过700万,至2006年,全美将有一半的劳动力就业于IT或与IT密切相关的行业。

IT产业如此重要,美国努力借助于在这一产业的技术优势建立全球市场。1999年美国国会两院通过决议案,敦促总统寻求全球一致,长期免除电子商务关税,禁止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制定特别的、多重的和歧视性的税收,敦促总统反对由任何国家、联合国或任何多边组织对电子传输确立税收的动议。

国会在1998年网络公平法案中就要求总统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理事会等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确立互联网交易关税豁免体制。1999年美国已与澳大利亚、欧盟、法国、爱尔兰、日本和韩国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对电子商务实行中立和非歧视性税收。在美国的推动下,1998年5月,WTO部长级会议通过宣言,所有132个成员国坚持对电子传输免征关税。经合组织和工业集团在1998年10月全球电子商务部长级会议上,联合宣言,支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上的中立和非歧视原则。1999年6月,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敦促世界各国政府对电子商务少征税收。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3篇

当前,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中面临的众多法律问题,包括几个世纪以来法律上的争论,都开始得到重视,权利和自由在新的环境中提出新的要求,政府和个人都在互联网上呼吁言论自由和保护个人隐私等等,电子商务使得传统商务所适用的法规、政策受到挑战。

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问题非常多,如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域名、专利、税收、法律适用、隐私权、安全保密和电子合同的订立、网上支付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商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是网上交易的前提和保障,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1电子商务立法的思路选择

1.1先分别立法

即首先解决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制定单行法规,如电子合同规则、电

子支付规则、电子提单规则、电子商务税收办法、网络广告规则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综合立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及时解决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出比较完善的综合立法的思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缺乏宏观思考,全局性不足,各单行法规很难实现统一性和一体性。而且,很容易沿袭传统的按行业和部门归属立法的弊端。

1.2先着手综合立法

即形成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综合思路,出台电子商务基本法,然后对各个具体问题制定单行规则。对于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新生事物,其立法应当反映现实并服务于现实,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立法超前性的指导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由于电子商务所领带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所制定的单行法规也需要经常修改和变动。这种修改和变动,如果没有综合防治的思路和统一的目标,很可能会产生诸多自身的问题和相互矛盾的问题。

第二种形式的立法,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如1996年出台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中仅仅在第7条中涉及电子签字问题,之后才开始制定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名示范法》。所以从研究电子商务的关键问题入手,起草我国商务基本法,然后对具体问题进行立法,应当是较好的立法选择。

2电子商务法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电子商务法是一门新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和其他部门相比,它和经济法、商法以及民法的关系至为密切,既有交叉又有区别。但是,总的来说区别大于交叉。不能把电子商务法归入其他法律部门。

2.1电子商务法不能归入民法

电子商务法和民法有共同点。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而电子商务法是也包括了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比如有关电子合同的规定,以及电子商务损害赔偿的规定。然而,电子商务法和民法之间更多的是不同点。比如,民法有大量的调整婚姻、家庭、继承等等人身关系方面的法律规范,而电子商务法中就没有这方面的规范;反过来,电子商务法中的政府机构对电子交易当事方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也是民法所没有的;另外,从基本原则上看,民法重公平,电子商务法重安全。

2.2电子商务法不能归入商法

和其他部门法相比较而言,电子商务法和商法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电子商务法有关于电子合同、电子票据以及电子提单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商法是具有调整商事关系功能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体系,它包括票据法、合同法、海商法、保险法等方面的内容,两者在这些领域存在交叉和重叠。但是,电子商务法所涉及的范围要远远大于商法的范围。比如对于电子商务活动的征税、域名的管理等问题都超出了商法的范围。电子商务法还有着大量的由有关国家部门、政府机构为维护交易安全而进行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法律规范,这是电子商务法和其他部门法相比较而言的显著特点。

2.3电子商务法不能归入经济法

经济法强调的是国家机构和政府部门对市场的纵向宏观调整关系,以及对企业的纵向管理关系,电子商务法基于安全性以及国民经济的秩序问题的考虑,有着大量的纵向管理规范,这是他们的相同点;经济法着眼于国民经济的全局,而电子商务法着眼于电子商务主体的权益,调整电子商务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另外,电子商务法律规范中包含有大量调整平等主体交易的规范,这是经济法所没有的3电子商务法是一门新的独立法律部门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法有着和其他部门法不一样的调整对象,即其调整对象应该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通过电子化通讯方式所产生的商事交易关系以及与这种交易关系紧密相关的政府管理关系。因此,应该把电子商务法从其他的部门法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4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原则

电子商务立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电子商务立法和司法的过程当中,对各项电子商务法律规范起统率和指导作用的法律精神和指导思想,是一切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进行解释的依据。作为一门新的独立法律部门在制定时应区别于其他法律原则。因此,在电子商务法的立法、实施、修改、解释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4.1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互联网优越性之体现。可以说,开放性是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法的生命力之所在。

4.1.1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电子商务法律规则、惯例的开放

在立法和解释时应充分发挥电子化网络的虚拟性和全球性等优势,这一点体现在大量条款中。互联网先天具有无国界的优点,不受地域的限制是网上交易的优点之一。如果各个国家有关电子商务的技术规则和法律规则不能互相协调甚至互相对立,将极大地背离网上交易各方的预期,从而使得互联网这种高技术不能对社会资源的全球最佳配置产生其应有的推动作用。因此,各国在电子商务方面法律制度的互相衔接、互相协调应该成为各国电子商务法的基

本原则。

4.1.2技术上的开放

技术上的开放具体包括对待电子签名技术上的开放和电子商务媒介上的开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签名技术越来越成熟,以前价格高昂的签名技术的成本也越来越低。电子商务法对传统的口令法与非对称性公开密钥加密法以及生物鉴别法等,都不可厚此薄彼,产生歧视。同时,还要给未来技术的发展留下法律空间。

法律应该对于采用各种媒介、形式和通讯手段进行交易的行为一视同仁,不因方式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基于传统交易形式的法律规范一般是将书面形式作为一项默认形式,因此无法享有法律给予纸质媒介的地位和待遇。这样,基于纸质文件所作的法律规定构成了对使用现代通讯手段的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电子商务立法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示范法》提出了功能等同原则。这一原则的出现开辟了电子商务立法的新思路。不论采用纸质媒介进行交易还是采用电子通讯形式进行的交易均能得到法律的承认。

4.2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交易的内在要求。安全性原则一方面指为了保护当事方的交易安全通过立法制定一系列的强制性规范;另一方面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以及公共秩序,各国可以对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内容做出取舍。

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进行,既是电子商务法的重要任务,又是其基本原则之一。电子商务以其高效、快捷的特点,在各种商事交易形式中脱颖而出,具有较大的生命力。而这种高效、快捷的交易工具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如果电子化交易不安全,那么,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交易就会失去信心,电子交易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谁会采用电子化方式进行交易了,电子商务也就不会存在。所以,它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安全措施,更离不开法律上的安全措施。比如,电子商务法确认强化电子签名的标准,规定认证机构的资格及其职责等具体的制度,都是为了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形成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至少其安全程度应与以传统纸面形式交易的安全程度相同。

4.3保护弱势方原则

保护弱势方是法律价值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自然取向。要做到保护弱势方原则,一方面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要防止某一方滥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垄断市场,进行不公平交易;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前者具体表现在一方滥用其技术上的优势,利用在网络中技术标准一旦建立,他方就极难进入的特点,限制他方的市场准入,从而使其具有实质上的垄断地位。许多国家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都体现了这一点。至于后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越来越处于优势地位,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越来越得不到合理的保护,为此,各国先后都制定了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努力实现对交易双方的均衡保护。但是,这些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都是对传统交易形式的规定,在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电子商务的情况下,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电子商务法律规范时都特别强调制定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规范。

总之,开放性是互联网优越性之体现,安全性是交易的内在要求,保护弱势方是法律价值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自然取向。所以,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越性,增强人们对网上交易的信心,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应该在电子商务立法时把电子商务法的开放性、安全性、保护弱势方这三大基本原则互相配合加以使用。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子商务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促使电子商务走上正轨。

参考文献

[1]王芸。电子商务法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梅绍祖。电子商务法规。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苏丽琴。电子商务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杨坚争。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4篇

立法概况

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国会陆续对互联网及互联网商务的一些具体问题制定了法律和法案。主要有:1.网络免税法案(InternetTaxFreedomAct);2.网络公平法案(NetFairActof1998);3.电子隐私权法案(ElectronicPrivacyBillofRightActof1998);4.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案(Children’sOnLinePrivacyProtectionActof1998);5.纳税人互联网帮助法案(TaxpayersInternetAssistanceActof1998);6.电子信箱保护法案(ElectronicMailboxProtectionActof1997);7.电子信箱使用者保护法案(EmailUserProtectionActof1998);8.互联网上禁赌法案(InternetGamblingProhibitionActof1998),等等。以下概要介绍与互联网商务密切相关的几个法案:

1997年网络免税法案(InternetTaxFreedomActof1997)

本法案旨在制定统一的联邦政策,反对州和地方政府干预电子商务和计算机互联服务,由国会统一管辖电子商务。法案确立暂免网上交易的税收,明确规定任何州和地方政府不得对互联网和计算机互联服务和使用互联网和计算机互联服务者直接、间接征税。但此项免税规定不适用于对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互联服务的收入所课征的所得税等情况。

要求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和国务卿咨询国会有关委员会,咨询消费者和商务组织及其它州和地方政府,研究美国和其它各国互联网的税务情况,在本法案制定后的十八个月内向总统提交政策建议。总统将在本法案制定后的两年内将该建议提交国会有关委员会。

要求总统通过WTO、经合组织和亚太经合理事会的双边和多边谈判确立和免除网上交易的关税。

网络公平法案(NetFairActof1998)

以促进互联网的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确立在2001年12月31日之前,各州或地方政府不得对互联网和与互联网有关的服务课税。成立一个名为“互联网税务与规则委员会”的专门机构,研究对互联网和与互联网有关的服务的税务与规则的状况,提出在这个领域的联邦立法建议,并草拟一个“统一互联网商务法典”的模范立法。

1999年网络免税法案

修订1997年同名法案,确立长期免除网上交易税收。1999年9月30日,两院通过联合决议,敦促总统努力在世界范围内免除互联网交易的关税,禁止各国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制定多重的或歧视性的税收政策。

电子信箱保护法案(ElectronicMailboxProtectionActof1997)

指导思想:促进电子商务和通信,保护消费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免受垃圾邮件(unsolicitedelectronicmail)的困扰。法案禁止各种可能妨害电子信箱正常通信功能和损害电子信箱使用者正当权利的行为。法案还规定了电子邮箱侵权者的民事赔偿责任。电子信箱使用者保护法案(EmailUserProtectionActof1998)

本法案对1997年的电子信箱保护法案作了相应的修改。

数字签名和电子印鉴法(DigitalSignatureandElectronicAuthenticationLawof1998)

本法案旨在许可金融机构使用电子印鉴技术,并相应地对1968年银行法的相关内容做修正。

基本特点

1.鼓励互联网商务发展,确立联邦管辖权。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在经济领域有很大的自主立法权。但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国会以

宪法规定的有权对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立法为依据,不断扩大解释,强化了联邦在某些经济领域的管辖权,如反托拉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会再次借助这一宪法规定,强化其对互联网的立法权。互联网免税法案中陈述联邦立法管辖互联网的理由包括:互联网不尊重州界,不独立在州内运行;互联网上的地址在地理上没有意义;互联网上信息包的分组交换传输方式无法确定具体的路由,也无法将州内、州外分别开来等等。所以该法案明确规定,任何州和地方政府不得对互联网和计算机互联服务直接、间接地立法予以课税。

2.平衡利益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儿童受网上不健康内容污染,网上等。在最大限度地保障互联网发展的同时,美国也对相关的负面问题逐一立法予以调整。

联邦确立互联网长期免税,必然侵蚀州和地方政府的税基,损害地方利益,国会注意到了这一点。据Erst&Young审计和咨询事务所的研究,各州和地方政府从电子商务中应收而未收的销售和使用税收入仅占其税入的千分之一。所以国会立法免税考虑到了这一事实。将来,如果互联网商务免税致使税收流失极其严重时,国会定会做相应的立法调整。

美国鼓励互联网商务发展的另一个理由是,小企业和个人经营者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市场上,比在现实市场上更有可能与大企业具有同等的机会和条件进行竞争,这符合美国反对垄断、保障竞争的经济立法原则。

3.注重全球战略,借网络领先技术,使美国利益最大化。

根据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首次年度报告,全世界1995年有1000多万人使用互联网,1998年上升到1亿4千万人。在下世纪未来的十年里,将有十亿人使用互联网。1998年IT产业占美国GDP净增长的三分之一强,该产业就业人数超过700万,至2006年,全美将有一半的劳动力就业于IT或与IT密切相关的行业。

IT产业如此重要,美国努力借助于在这一产业的技术优势建立全球市场。1999年美国国会两院通过决议案,敦促总统寻求全球一致,长期免除电子商务关税,禁止对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制定特别的、多重的和歧视性的税收,敦促总统反对由任何国家、联合国或任何多边组织对电子传输确立税收的动议。

国会在1998年网络公平法案中就要求总统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理事会等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确立互联网交易关税豁免体制。1999年美国已与澳大利亚、欧盟、法国、爱尔兰、日本和韩国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对电子商务实行中立和非歧视性税收。在美国的推动下,1998年5月,WTO部长级会议通过宣言,所有132个成员国坚持对电子传输免征关税。经合组织和工业集团在1998年10月全球电子商务部长级会议上,联合宣言,支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税收问题上的中立和非歧视原则。1999年6月,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敦促世界各国政府对电子商务少征税收。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5篇

一、电子商务合同法的立法现状

电子商务,抛弃了以信函、电报、电传或传真等纸面文件来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而传统的这些纸面文件大都需要当事人签名,否则在法律上就可能被认为是无效的或不能强制执行。电子商务更快捷、更经济,但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它极易复制、数字信息又容易被修改、丢失与毁坏,因此它也给建立在纸面文件上的国际国内贸易法律制度产生了冲击,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电子商务法律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我国关于电子商务合同的立法主要是《合同法》和《电子签名法》。前者对电子商务合同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如关于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的规定,关于电子商务合同的要约生效时间的规定,关于电子商务合同的承诺生效时间的规定,关于当事人采用数据电文订立合同可以要求签订确认书的规定,关于电子商务合同成立地点的规定。《电子签名法》是2004年通过的专门针对电子商务交易颁布的单行法,主要涉及数据电文、电子签名与认证及其法律责任三方面的内容,是我国电子商务立法中的一座里程碑。除了《合同法》和《电子签名法》两部法律,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不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规制。如198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94年国务院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条例》,1996年国务院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公安部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等。

二、电子商务合同法的核心问题

(一)电子合同的订立问题

首先,电子合同的收到依赖于通讯手段,速度,甚至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法律制度。其次,在电子合同关于要约与承诺问题上,其与纸面合同的区别就在于电子合同如EDI合同订立的决策过程属于计算机自动化操作,这样的合同是否真能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图。而且由于其整个过程由计算机迅速操作,要约的撤回与撤销以及承诺的撤回将很难进行。如何通过法律对其进行定义很有现实意义。最后,关于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也需要法律进行规范。因为电子信息可以在任何不同地点发出,如发送人的营业地、拥有计算机的任何地点,甚至经由手提式计算机在旅途中发出电文。

(二)电子合同形式问题

贸易伙伴之间进行电子交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屏幕加以显示的,不存在任何等同意义上的书面形式。唯一可以作为当事人双方存在合同证据的,只有在计算机内储存的电子信息。但是这些电子信息能否取得与纸质文件一样的法律效力,各国有不同的规定,人们的理解也不一样。

(三)电子商务第三方的法律地位

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一个最大区别是“无纸”的信息传递,这就必须在电子商务当事人之间加进传递信息、提供信息技术设备服务、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第三方。电子商务能否安全、可靠的进行,电子商务第三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探讨电子商务第三方的法律地位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电子错误问题

与传统的书面合同订立过程相比,通过电子数据订立合同是一种全新的、正在发展的合同订立方式,技术本身或人与技术的和谐等原因使得错误发生的频率更高。所以对电子商务合同中可能发生的错误进行合理的法律规制十分必要。UCITA第214条b款对电子错误的责任承担有原则性规定:在一个自动交易系统中,对于消费者无意接受,并且是由于电子错误产生的电子信息,如消费者采取了下列行为,即不受其约束:(1)于获知该错误时,立即(A)将错误通知另一方,以及(A)将所有的信息拷贝交付给另一方,或者按照另一方合理的指示,将所有的信息拷贝交付给第三人,或销毁所有的信息拷贝。(2)未曾使用该信息,或从该信息中获得任何利益,也未曾使信息可为第三方获得。

(五)电子签名与认证

电子商务是一种非对面型的交易,当事人双方基本上只能依据对方自己披露的个人信息来了解其个人情况。于是交易当事人身份的不确定性导致虚构名义交易、冒充他人交易、取得商品或价金后逃匿的情况屡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由于在电子商务中很难确认本人身份与交易者身份是否同一、交易人是否享有权限造成的。为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便应运而生。

三、电子商务合同法的完善

电子商务合同法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法律往往总是滞后于事务本身的发展规律的。就我国电子商务合同法而言,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强对在线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在于买卖双方一般不直接通过对面交谈,电话的联系,也不到实体店进行采购,因此,一旦发生质量纠葛,消费者往往是权益最容易受到损害的一方。而且电子商家为了逃避税收,往往不给买房任何购买凭证,买家一旦购买了劣质产品,不仅投诉无门,而且还很难进行退货,即使退货也必须承担必要的运输成本。参考我国实际情况,在合同法中应注重向消费者倾斜的理念,如:一是增加消费者退货的权利。特别是针对网上购物,电视购物,预付买卖等,应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有撤约,及至无条件退货的权利。二是将广告法和合同法结合起来。电子商务消费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不适宜的广告会起到误导消费者的作用。三是注意保护消费者隐私。当前电子商务合同法强调电子签名,但是电子信息在网络中可能是公开的,从而造成买家的私人信息泄漏。

(二)完善合同法,加强对电子签名制度的监管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市场;信用欺诈;信用评价法律体系

第一章、我国高位阶立法现状与不足

一、《电子商务法》(草案)综合性强

(一)《电子商务法》(草案)内容全面

《电子商务法》(草案)中将电子商务出现的新的法律问题都综合性的囊括其中。学界中一直呼吁的综合性质的《电子商务法》已经千呼万唤始出来了,很多新型的互联网市场交易出现的问题已然有了法律约束的前提。《电子商务法》(草案)的规定全而不专。对于文章所要论述的信用欺诈的法律规制问题,草案中也是在五十六条、七十八条、七十九条中有规定。但是综合型的法律规定过于空泛,难以切实起到法律规制的良好作用。

(二)《电子商务法》(草案)缺乏配套的专门法律

文章作者认为,《电子商务法》作为效力高位阶的法律出台,综合而全面应该是其应有之意。在《电子商务法》的基础上,应该通过专门法的补充和完善或者通过专项立法方式对电子商务中的有别于传统市场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进行单独规制。任何法律都具有滞后性,但是不能因其滞后性的特点否定它的价值和作用。诚然,滞后的高位阶的综合性质的法律确实难以对新型的互联网相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效的规制,但是,滞后的高位阶的综合性质的法律的权威性和震慑力是不容轻易修改的。因此,即将出台的《电子商务法》是网络市场规制的权威法律,其综合性的法律规定是出于其法律的性质所做出的合理选择。

因此,我国应该在《电子商务法》的基A之上进行专门立法。当然,专门立法要与国家政策相一致,国家政策要求市场经济下,以市场调节为原则,以国家宏观调控为例外,但是无论是原则上还是例外,都需要法律规制规范市场行为,因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损害原则的潜在因素,是例外的理论基础,因此专门立法势在必行。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全面

(一)新增的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宽泛

现在,学界中基本达成共识的是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应当规制的违法行为,只是在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分类上有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例如信用欺诈行为完全归属于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分类当中的虚假宣传或者商业诋毁。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都能通过定义及其内涵归属到传统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当中。无须单独特别规制。学界中主流观点认为,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由于其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通过传统分类进行法律规制。因此需要单独规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作为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中一个重要分类――网络交易信用欺诈行为是随着网络购物繁盛兴起而日益严重的问题,网络购物信用评价体制存在技术上的诸多问题,但是,由于技术中立原则,文章作者仅在文章中论及网络交易信用欺诈在现有技术机制下的法律规制问题,法律与科学技术是互相促进和发展的,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约束,法律的进步需要技术的支持,因此法律与科学技术的相辅相成的。在现有技术下,需要法律规制现存的网络购物信用评价技术的秩序以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缺乏配套的专门法律

《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高位阶的综合性法律,需要专门法律配套实施。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应该设有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综合性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定。但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并没有相关规定,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例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八条中规定增加了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两大种类。种类范围过于狭窄和单一。文章作者认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应该吸收电子商务法中关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相关规定,条文内容要求综合性强。然后在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一综合性法律的前提下,要加强配套的专门立法,专门立法灵活性强,效力位阶相对较低,能够更加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解决网络市场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起到良好的法律规制效果。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现状

(一)缺乏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立法规制

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滞后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更滞后于《电子商务法》,缺乏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产生的消费者维权的相关立法规定。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消费者维权的形式已经无法让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在网络市场上维护自己正当的消费者权益。在第五章、第六章还有第七章这三章中应该增加有别于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消费者产生危害,消费者的维权方式,例如网络在线投诉维权等方式。

(二)传统法律规制方法的滞后性

消费者通关传统的法律规制方式,难以真正维护到切身合法权益,消费者的知情权和交易公平权在网络交易市场中很难得到保护,尤其在网络交易欺诈泛滥的今天,消费者更难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交易上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因而产生违背消费者真实意图的购买交易,进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必须紧跟《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电子商务法》的脚步,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特殊的综合性规定。再通过灵活性高的专门立法完善整个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体系。

第二章、我国低位阶立法现状和立法愿景

一、关于电子商务信用欺诈的专门立法现状

在互联网迅速普及发展的今天,已经出台了不少关于规制互联网违法行为的法规、规章。主要相关法律文件有《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但是在这些专门法规、规章中对网络交易信用欺诈的法律规制并没有专门立法。

文章认为,信用欺诈需要专门立法,专门立法应针对信用评价体系、针对信用评价机构、针对电商平台,针对电商平台的经营者,针对第三方信用评价平台,明确其法律责任范围。从实体和程序上规制信用欺诈行为,从而净化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二、电子商务信用欺诈专门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一)信用欺诈行为已然成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阻力

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电子商务信用欺诈行为愈加猖狂,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修改信用评价的职业人和团体。消费者也因此对电子商品的现有信用评价存在很多质疑,客观上减损了电子商务的成交量 ,从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高位阶综合性立法可执行性不强

在《电子商务法》这一综合性法律即将出世的前提下,虽然关于信用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制已经入法,但是可操作性并不强,因此综合性立法在实务过程中形如虚设,并起不了法律规制的作用。诚然,高位阶综合性立法的立法意图原本在于使各种行为都有法可依,但是,有法必依还需要专门立法的细化规定。

(三)电子商务信用欺诈专门立法缺失

就如前文所分析的,信用欺诈专门立法空白,需要填补专门法律的空白。散见于其他法律文本中关于信用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制针对性不强,不利于信用欺诈行为的法律定性和入罪。因此,需要出台关于信用欺诈的专门法律,配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三大高位阶的综合类法律切实起到法律规制的作用。防止综合类高位阶的法律条文变成一纸空文,这违背立法原则和精神,当然也不利于市场秩序的良序运作。

第三章、国外电子商务法律规制的相关立法借鉴

一、 美国行业自律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完善而又符合其市场规律。美国采取以行业自律为主导的模式,相继出台了《犹他州数字签名法》《伊利诺伊州电子商务安全法案》《国际与国内商务电子签名法》《关于远程合同消费者保护指令》《知识产喙ぷ髯楸ǜ妗贰锻络版权责任限制法案》《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等法案。主要通过行业自律相关法律规制,在过错责任的限度里面维护电子商务的健康运行。这与美国的经济体制是相辅相成的,尽量降低政府干预,试图通过市场良性循环淘汰掉市场中不正当竞争的各种违法行为。

当然,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但是,对于我国而言,仅仅行业自律的相关法律规制很难解决电子商务中的信用欺诈行为,因为我国电子商务经营者庞杂,行业自律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我国又正处在电子商务已经被信用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掣肘的困难时期,因此通过专门立法解决当前存在的电子商务中信用欺诈等不正当竞争的问题,最为有效。

二、德国综合性《多媒体法》对我国的借鉴

德国的《多媒体法》是专门针对互联网行为和应用而制定的法律,使得电子商务法律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不同于美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一个新思路。互联网法的独立性使得涉及互联网的违法行为能够很好地“有法可依”,互联网法律部门的独立使得法律对互联网领域的适用性强、法律执行力度强、实用性强、监管力度强。

我国现阶段是与德国一样进行了综合性高位阶立法――《电子商务法》(草案)已经问世。但是,这只是法律规制体系中的一环,远远难以形成严密的法律规制体系,严密的法律规制体系除了需要综合性的立法使法律适用中“有法可依”,还需要专门的立法使其“有法必依”。因此,我国应该在综合立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专门立法,从而建立一个严密的电子商务法律规制体系。

第四章、我国电子商务法中对信用欺诈专门立法的建议

一、专门立法的原则

(一)技术中立原则

无论是什么位阶立法原则都要遵循技术中立原则,只有技术中立才能有效规避因技术瑕疵而产生的法律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形。因此,即使是低位阶的专门立法中也应当将技术中立原则作为一项重要的原则。

(二)尊重已有法律制度的原则

法律作为维护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权威性不容亵渎。法律权威才能使群众信服和更好地遵守。当然,此处并不是说法律永远都是正确的,永远都不能更改,错误的法律条文当然应该予以纠正和修改,但是如果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发展导致原本的法律条文不适用实务的情形应当维护法律的权威。因此,文章作者认为,应该在遵循现有法律制度的原则情况下,以综合性法律《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根据实务中的具体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门立法,此种方式更有利于法律权威性的维护,也有利于新兴法律问题的高效解决。

二、专门立法的具体内容

(一)专门实体性立法需要明确责任主体

在具体的专门立法中,关于电子商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尤其是信用欺诈行为,首先要明确其责任主体,承当过错责任的责任主体应该包括实施信用欺诈行为的经营者以及帮助经营者进行信用欺诈行为的团体或者个人,这个可以借鉴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理论,切实杜绝信用欺诈职业化、团体化的泛滥。其次电子商务公共平台以及电子商务信用评价认证机构都应该承当监督不力的公平责任,这是出于整个市场的和谐稳定,适用于我国具体的国情的法律规定。

(二)专门程序性立法中要运用“大数据”[]确定因果关系

在电子商务的信用欺诈行为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众多原因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难以认定信用欺诈行为。由于互联网这一特殊的媒介不确定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导致在实务中很难认定信用欺诈行为,因为传统的因果关系中的客观因素在电子商务中很难取证。因此,要想改变这一被动无奈的局面,需要在传统因果关系中推陈出新,紧跟时代潮流,运用“大数据”来推导出相关关系从而为其认定因果关系提供新的思路。“大数据”的运用并非是传统因果关系的打破,相反是传统因果关系的延伸和发展。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推动法律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借鉴国际电子商务的相关规定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蓬勃发展,跨国电子商务也日益繁盛。在跨国电子商务中需要一套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规则和法律遵从。在20世纪50年代,点在商务立法保护在国际上一时间甚嚣尘上,比如国际组织起草的世界第一部《电子商务示范法》,在对电子商务的各个运作环节做出的详细规定的基础上,更开创了一种新的“功能等同”的立法技术,对以后电子商务立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因此,我国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和立法规定,从而建立一套适用国际交往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三、专门立法的位阶效力相对较低

学界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应该建立专门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刚出世的《电子商务法》(草案)响应学界声音而出现。但是综合性的高位阶的《电子商务法》内容面面俱到而空泛,可执行性不强,因此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低位阶的、针对性强的专门立法。这是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

四、完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法律体系

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法律体系的完善,除了需要完善信用评价的相关立法规定,还需要完善电子商务中其他制度措施的法律规定。因为电子商务整个运转的环节除了生产、销售、消费、售后等几个环节还有物流的环节,一般而言物流的环节被列在售后里面,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物流的特殊性,其法律规制还需要补充完善。除了物流环节,电子商务中还需要建立单独的信用评价平台,信用评价平台是区别于电子商务公共平台自身信用评价系统,是第三方鉴定和评价机构。单独信用平台的相关立法的设计也对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法律体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法律体系的建设完善中,除了专门立法,还需要相关环节――物流环节的法律规定以及第三方信用评价平台的相关法律条文共同组成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琳.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及责任:[硕士学位论文][D].西南政法大学,2013(p6-14)

[2]焦春芳.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山西大学,2011(p33-34)

[3]余然.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监管法律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p-18)

[4]何潇潇.论网络团购中的法律监管:[硕士学位论文][D].江西财经大学,2015(p-25)

[5]林春亮.我国电子商务法律规制的缺失及立法路径选择[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4(05):78-79.

[6]杨立新,吴烨,杜泽夏.网络交易信用欺诈行为及法律规制方法[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01):12-13.

[7]齐爱民,王基岩.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与域外效力[J].社会科学家,2015(11):102-103.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7篇

摘 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电子商务在历史的潮流中应运而生。对于这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方式,它具有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但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法律考验这是因为法律的滞后性严重障碍了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故,本文试图从保护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入手,通过比较国内外保护网络消费者隐私权方面的相关立法,并深入反思,以期加强我国电子商务网络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消费者 隐私权 相关建议

“隐私权”一词最早提出由美国法学家路易斯•布兰戴斯和萨默尔•沃伦在其1890年发表的论文《隐私权》中提出。此文章首次论证了保护个人隐私、个人隐私权不容侵犯的观点,这些观点对后来侵犯隐私权案件的审判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隐私,通说指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

一、损害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的主要侵权方式

(一)未经授权进入他人系统收集资料、在网络上公开或转让他人的隐私。该类侵权行为如果造成一定影响,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或对他人肖像权进行了侵犯,行为人应但侵权责任。

(二)未经授权截获或复制他人正在传递的电子信息。这种侵权行为大多是网络黑客所为,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窃取和篡改网络用户的私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以适用《刑法》252条规定,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

(三)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对此行为,依据《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应担刑事责任。

(四)广告商的大量垃圾邮件干扰他人安宁。

二、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国内外主要立法现状

(一)国际立法现状

在国际社会上,对网络消费者隐私权加强保护已达成共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行业自律模式以及以欧盟为代表的立法规范模式。

1.美国立法现状

1997年,克林顿批准公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报告》,该报告特别强调了对网络消费者隐私权加强保护,要求个人信息收集者告知消费者他们收集了网络消费者怎样的个人信息,做何种程度和范围内的使用,在是否愿意个人信息被他人利用及再利用方面,消费者者有选择权,一旦收集者对消费者造成了精神和财产损害,消费者有权获得补偿等。

1998年,美国商务部又了《有效保护隐私权的自律规范》,进一步要求网络从业者必须制定保护网络个人资料与隐私权的自律规约。同年,美国还出台了《儿童网上隐私权保护法》,禁止网络从业者诱导未成年人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生日、住址、消费习惯、产品偏好,甚至父母年薪等资料。

2.欧盟立法现状

与美国大相径庭,欧盟侧重通过广泛立法对个人资料进行保护。早在1981年欧洲会议就签署了《关于个人数据自动处理中个人权利保护公约》等文件。欧盟在1995年又通过了《个人数据保护指令》,要求各成员国以此为据,修订各国隐私权保护法。由于美国非以法律来保障网络隐私权,严格讲,不合此规定,因此对美国采取了非关税壁垒。1999年,欧盟部长会议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上个人数据收集处理过程中个人权利保护指南》,为网络服务者和客户提供了清晰可循的隐私权保护原则,并加强了网络服务商的责任和网络用户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可见,欧盟一直比较重视以立法模式来保护网络隐私权。

(二)国内立法现状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乏对个人隐私权的足够重视,个人隐私法律意识单薄,在隐私权保护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而只在一些相关法律中例如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相关立法中做出零散规定,缺乏对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针对性,也没有颁布关于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较系统的法律,在实践中,审判的可操作性也不强,但从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的轨迹来看,网络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已呈现部门化、独立化和特别化的趋势,制定旨在保护网络消费者个人隐私权的法律将迟早走上议事日程。

三、对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一)立法先行,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将网络隐私权作为独立的人格权。我国至今还没制定专门立法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而是将其作为名誉权处理,这非常不利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隐私权更容易受到侵犯,其危害更大。因此,我国在借鉴国际立法的同时,尽快立法提高网络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从法律上明确隐私权作为独立人格权的地位,在民法典中,将隐私权从名誉权中分离单列出来,增加有关隐私权的条款,使隐私权上升为同名誉权、肖像权等人格权相并列的地位。

(二)加强网络消费者隐私保护意识。目前,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中,依然有很多人民大众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也相当淡漠,用户在网上购物时,对于商家索取用户的电子邮件、电话号码等有关个人信息缺乏防范意识,一旦出现侵权行为,亦忍气吞声,尤其仍残余并抱有“厌讼、耻讼”心理,故而,使许多不法商家逍遥法外。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立法加强网络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意识,不仅要大力宣传法治,还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个人数据资料的丧失。

(三)积极促使我国电子商务消费者隐私权立法保护同国际协调。从欧盟与美国关于网络与电子商务中隐私权保护的矛盾我们可看出,保护网络与电子商务中的隐私权绝对不是关上门就可以完成的,一方面,需通过我国法律对我国用户和外国用户以完善的隐私权保护,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其他国家的法律与机构来保护我国用户的隐私权。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因特网是没有国界的。

参考文献:

[1]陈小飞.论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2009(4).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在我国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不容忽视。及时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引导、维护电子商务沿着正确轨道前进,是当前我国立法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研究电子商务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以及解决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电子商务及特点

电子商务(e-commerce),是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指商事主体使用互联网(internet)、内部网(intranet)等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各类商事行为的总称。广义的电子商务指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利用前所未有的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应商和企业员工联系在一起,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们;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给予数据的处理和传输,利用开放的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活动。本文所称的电子商务是取其狭义。

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虚拟化

通过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的贸易,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无需当面进行,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完成,整个交易完全虚拟化。对卖方来说,可以到网络管理机构申请域名,制作自己的主页,组织产品信息上网。而虚拟现实、网上聊天等新技术的发展使买方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广告,并将信息反馈给卖方。通过信息的推拉互动,签定电子合同,完成交易并进行电子支付。整个交易都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

2、交易成本低

电子商务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具体表现在:

(1)距离越远,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相对于信件、电话、传真而言就越低。此外,缩短时间及减少重复的数据录人也降低了信息成本。

(2)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无需中介者参与,减少了交易的有关环节。

(3)卖方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产品介绍、宣传,避免了在传统方式下做广告、发印刷产品等大量费用。

(4)电子商务实行“无纸贸易”,可减少90%的文件处理费用

(5)互联网使买卖双方即时沟通供需信息,使无库存生产和无库存销售成为可能,从而使库成本降为零。

3、交易效率高

由于互联网络将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将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无须人员干预,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统贸易方式中,用信件、电话和传真传递信息、必须有人的参与,且每个环节都要花不少时间。有时由于人员合作和工作时间的问题,会延误传输时间,失去最佳商机。电子商务克服了传统贸易方式费用高、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与方便。

4、交易透明化

买卖双方从交易的洽谈、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通畅、快捷的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各种信息之间互相核对,可以防止伪造信息的流通。例如,在典型的许可证edi系统中,由于加强了发证单位和验证单位的通信、核对,假的许可证就不易漏网。海关edi也帮助杜绝边境的假出口、兜圈子、骗退税等行径。

二电子商务中的不正当竟争行为的表现主要有:

1贬损行为。贬损行为主要是通过网络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或商品信誉等行为。2.虚假广告宣传行为。3.混淆行为。混淆行为指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一些旨在消费者对该经营者与其竞争对手的营业所、商品或工商业活动提供的服务产生混淆的行为。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5.域名纠纷。域名是与网络上的数字型ip地址相对应的字符型地址。域名已不仅仅是一种网络地址,而是一种在因特网上代表企业形象祀商誉的商业标识符号。6.用技术措施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不正当的技术手段阳止用户使用对方软件。

三、电子商务的立法原则

基于以上电子商务的特点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我们在立法中应当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1、中立自由原则

电子商务是建构在电脑和网络上的,对高科技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交易形式千变万化,它使用的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更新。这样,立法机构就无法判断什么是现在最好的技术,更谈不上对未来的预测。因此,电子商务立法对所有涉及的相关技术范畴应保持开放、中立的姿态以适应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不能将其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形态,防止因电子商务立法对特定范畴的偏爱而损害法的连续性,稳定性,阻碍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2、协调统一原则

协调性原则是指电子商务立法既要与现行立法相互协调,又要与国际立法相互协调,同时还应协调好电子商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利益关系,如版权保护与合理使用、商标权与域名权之间的冲突、国家对电子商务的管辖权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尤其是要协调好电子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现行的国际贸易方式也具备一定的开放性等,因此现代电子商务立法应与现行有关立法相互协调,如应与现行立法中有关书面、签名等规定和有关远程合同立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跨境交易法等相互协调。

3、法律介入循序渐进,加强鼓励、引导原则

电子商务无论在我国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刚刚形成和起步,其所提供可资研究的个案还不多。电子商务随着其相应技术的发展和具体的贸易形态的千变万化,使得人们无法预料今后电子商务活动中具体某一个环节应当符合的规范。因此法律介入应当循序渐进,加以鼓励,引导,促进。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立法机构不必而且也不能马上就把电子商务的所有问题都纳入法律轨道,应道给它以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如果管得过严过死,就会抑制电子商务的活力,阻碍其发展。当然立法机构至少也要就电子商务行为规定最低标准或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标题】洛克的法律思想

【论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论文期号】199804

【论文页号】90~95

【论文分类】法理学·法史学

【论文作者】李进一

【内容提要】在欧洲法律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原则,这是其社会契约论自然法

思想的核心内容。由此出发,他提出了“在民的法律观”以及系统的自由学说,阐明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

。洛克是近代资产阶级法治原则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主张实行法律的统治,为防止滥用权力和专横,提出了

分权理论。

【关键词】洛克法律思想社会契约

【正文】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光荣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主要的

政治法律思想家,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历史上“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洛克的思想更加深刻地影

响了人类的精神和制度。”(注:梯利:《西方哲学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95页。)它“是一切

形式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67~68页。)。洛克的著作大多是在16

88年之后出版的,其中《政府论》两篇是反映他的法律思想的代表作。

一、自然法理论

(一)对神权法思想的批判

洛克同霍布斯一样是唯物论的经验论者,霍布斯的唯物主义成为他政治法律思想的出发点。洛克提出了著

名的“白板说”,认为心灵自身不能形成观念或具有知识。他说,知识来自感觉经验,人们的认识只能通过观

察的反省,也就是通过经验,才能获得知识。因此,洛克与霍布斯非常相似,强调只有从抽象的神学和形而上

学中解放出来,才能认识政治和法律。

神权法思想是西欧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它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严重障碍。

17世纪英国神学政治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菲尔麦,他以圣经为根据,宣扬“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这

虽然是一种陈腐的理论,但经过漫长的中世纪,人们的思想被其严重的束缚,在当时的英国也相当有市场,甚

至很多议员虽然反对国王的专制与暴虐,但仍信奉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洛克的《政府论》上篇就是以菲

尔麦为靶子,逐一批驳这种观点。他认为,国家并不是上帝创造的,权力与法也不是神授的,王位亦不能世袭

,因为这“既无自然法也没有上帝的明文法。”(注:转引自刘绍贤:《欧美政治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223、22页。)洛克对神权法思想的否定为其自然法思想奠定了基础,也是“他的经验哲学在政治

领域中的应用”(注:李达:《法理学大纲》,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页。)。

(二)社会契约论

洛克批判菲尔麦的神权法思想,主要目的仍在于创建一种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理论,他说:“必须在罗

伯特·菲尔麦爵士的说法之外,寻求另一种关于政府的产生、关于政治权力的起源和关于用来安排和明确谁享

有这种权力的方法的说明。”(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14页。)这一任务是洛克在

《政府论》下篇完成的。为此,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同霍布斯一样,洛克的自然法思想也是通过社会契约论来表现的。不过,霍布斯是为绝对集体政治辩护的

,这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胜利后的需要,因此,洛克重新对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作了解释。

首先,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平等的状态”,是一个人间乐园,人

与人的关系并不是豺狼关系,它与战争状态有“明显区别”,认为自然状态与战争状态之间的区别,“正像和

平、善意、互助和安全的状态同敌对、恶意、暴力和互相残杀的状态之间的区别那样迥然不同”(注:洛克:

《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6页。)。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可以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来决定自己的

行为,自由处理自己的人身及财产,而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对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他说

:“在这种状态下,虽然人具有处理他的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毁灭自身或他所占有的任何生

物的自由”(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6页。)。因为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等自然

权。

其次,自然状态是自由平等的,虽无政府和法律,但却不是放任状态,因为大家都受理性的自然法的支配

。他说:

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

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7页。)。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的

人是完全有理性的人,而不是如霍布斯那种龌龊、残忍、暴躁的人。自然法的目的既是为了人们的自我保存,

又保护全人类。如果有人违反自然法,那么每个人都有权去惩罚违反自然法的人,这是由于“自然法便在那种

状态下交给每一个人去执行”(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78页。)惩罚权。这才能保

护无辜和约束罪犯。

再次,自然状态虽然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但同政治社会比,它又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因此,自然

权利就有遭受侵犯的危险。比如缺少一种明文规定的法律和依法裁判争执的公共法官,还缺少一种保证判决执

行的权力,这就必然造成人类在自然状态中拥有的自然权力不安心、不稳妥。因为,每个人都会把自己视为自

然法的解释者,根据个人的判断惩罚别人,从而使自然状态几乎处于不稳定、混乱的地步,这时,人们感觉到

了自然状态的“不便”。为了摆脱这种不便,就促使人们互相协议缔结了契约,自愿放弃了他们在自然状态下

享有的解释和执行自然法的权利,也就是放弃了保护自己和别人可以做他认为合适的任何事情的权力,以及单

独处罚违反自然法的罪行的权力。而霍布斯认为,人们从自然状态进入文明社会,就放弃了在自然状态中享有

的东西,这显然是为他的绝对君主专制理论服务的。洛克主张人们达成协议,让渡的是部分权力,而不是所有

权力。人们把这部分权力交给社会,也就是把立法、司法、执法的一切权力授予拥有最高权力的政府,政府按

社会全体成员或他们的代表所共同同意的规定来行使。因此,人们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摆脱了尽管自由

却充满恐惧和经常危险的自然状态,而进入了政治社会,于是,国家就产生了。洛克说:“这就是立法和行政

权力的原始权利和这两者之所以产生的缘由,政府和社会本身的起源也在于此。”(注:洛克:《政府论》下

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6页。)政府和法律的产生,虽然人们放弃了部分权力,但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却

获得了一个公共机构及其明确的规定的保护,而“社会和政府都是保护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机关。”(注:萨

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97页。)

(三)自然法

诚如上述,洛克认为自然法的本质是理性或理智,是所有的人、立法者以及其他人的一种永恒的规则,自

然法所体现和保护的是全人类的和平、安全和自由,他说:

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每一个人在保存自己不成问题时,他就应该尽其所能保存其余的人类,而

除非为了惩罚一个罪犯,不应该夺去或损害另一个人的生命以及有助保存另一个人的生命、自由、健康、肢体

或物品的事物”(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7页。)

这就是说,自然法人人应当遵守,自然法支配着自然状态,要求人们自我保存,同时又维护全人类。

洛克通过论述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将自然法内容概括为人们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不可

侵犯的权利,谁被侵犯,谁就有报复和惩罚之权。人们的这些权利是由自然法规定的、天赋的“自然权利”,

合乎理性与人性。这在欧洲法律史上是第一次从理论上对“天赋人权”原则的论证,也是洛克社会契约论自然

法思想的核心内容。弥尔顿最早提出“天赋人权”,但他没有理论证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却否定了人民的

权利,洛克在前人成果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并系统地证明了人的自然权利,使自然法理论成为完整的资产阶级

理论,并且被后来的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1793年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构成了资产

阶级的法律原则。洛克认为,自然法规定的自然权利有:

(1)平等权。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任何人具有高出他人的权利,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

(2)自由权。人人可自由处置自己的人身、财产和以自己的意志去做不损害他人的任何事情。

(3)生存权。指生命权,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的保护自己生命的权利。

(4)财产权。这是自然权利的核心内容。《政府论》中有专章论述财产权的自然合理性。洛克说人们联合成

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和主要的目的,便是保护他们的所有权。”甚至认为财产权比生存权和自由

权还重要。这反映了17世纪资产阶级积累财富、重视和崇拜钱财的强烈要求和愿望,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

这是资本主义精神,或称新教伦理精神,它同传统的法律观和伦理感情是背道而驰的。“圣·托马斯将追求财

富的欲望斥为卑鄙”(注: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53页

。),社会也不给这种精神以积极的伦理认可,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艺

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终于成为强大的时代思潮。这种精神作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注:马克斯、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56页。),构成了近代资本主义及其法律文化

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

洛克的自然法思想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并直接为反封建专制服务。“反映了资产阶级渴望建立一个有利

于工商业发展的和平安定环境,要求建立一个能维护其自由、平等和财产安全的新的社会制度的新秩序的普遍

心理。”(注:李达:《法理学大纲》,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44页。)因此,他认为,自然法不仅存在于

“自然状态”下约束自然权利,而且有了国家与政府后仍然继续存在,自然法是实在法的依据,人们行动的规

范。自然法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是理性法。这与霍布斯的自然法就有了较大区别,特别是洛克自然法中包含

了“在民”的思想,认为通过社会契约被授予权力的人(政府,也是契约的参加者),必须受契约内容的

约束,必须按照社会全体成员的委托行使他们的权力,国家即政府权力的性质“不是,并且也不能是专制的”

(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83页。),而是保护人民的,这本身就是契约的内容和规

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李达称洛克为“成熟了的自然法学派巨子”,“提倡民权的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

二、自由主义的法律观

“古典自然法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以试图确立预防政府违反自然法的有效措施为其标志的。在这一阶段,

法律主要被认为是一种防止独裁的专制的工具。专制统治者在欧洲各国的出现,明确表明迫切需要防止政府侵

犯个人自由的武器。因此,自然法学的重点便转向了法律中那些能够使法律制度起到保护个人权利作用的因素

。这一阶段,法学理论的主要侧重点是自由,而第一阶段则更倾向于安全。”(注:E·博登海默:《法理学—

—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50、51页。)洛克就是这种侧重于自由的法学理论的开创者。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自由思想正是从英国输入法国的,洛克是这种自由思想的始祖。”(注:《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49页。)

(一)法与民权

洛克是提倡民权的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因此,他的自由主义色彩的法律观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主

权在民的法律观”(注:严存生主编:《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首

先,洛克认为,在法治社会,法律不是人们的异己力量,法律最终也是唯一目的是保护人民的权利,为人民谋

福利,比如,维护生命、健康、自由、地产、财物方面的权利,因为“人民的福利是最高的法律”。他批判旧

的法律制度,认为那种法律是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因此,旧的法律总是同人民对立的。

其次,洛克认为,法律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批准的规则”,也就是说,法律的形成是由人民意志决定的

,法律的执行和效力最终也是取决于人民的意志,即法律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和同意。君主政体凭其个人意志实

行专制统治,受一个人的意志的支配,是一切人痛苦的原因。他说,立法权是“最高的能力,社会的任何成员

或社会的任何部分所有的一切权力,都是从它获得和隶属的”(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

,第92页。)。立法权既然如此重要,因此,立法机关就必须由公众选择或选派的人员组成,因为它是“来自

人民的一种委托权”(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88页。),并且认为,“公众的普遍

信赖”是立法权存在的基本条件。如果失去人民的信赖,不经人民同意,“任何人的任何命令,无论采取什么

样的形式或以什么样的权力作为后盾,都不能具有法律的效力和强制性。”(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

务印馆1983年,第36页。)

为了保障立法权和法律的民主性质,洛克还提出人民可以举行起义,以反抗违背公众意志、以法律营私的

政府,而根据自己的意志成立一个新的立法机关和严明的政府,否则,虽有立法代表及其政府机关,可是“民

众就成了奴隶”。洛克认为人民的反抗也是一种自然的权利,这不是叛乱,只是施行暴政、违法乱纪的政府才

是罪加一级的真正叛乱者。他提出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如果政府与人民发生争执,人民便是理所当然的裁判

者,因为政府不过是接受人民委托的委托人,受托人行为是否符合委托人对他的委托,当然只有委托人才能裁

判。

洛克在法与民权关系上强调在民,法律必须以人民的意志、人民的权利为依据,“人民是最高的裁判

者”,这是17世纪非常进步的法律观,而且富于反封建的战斗性。当然,“人民”在洛克眼中主要是资产阶级

,而不可能是流落伦敦街头的劳动者,而且他主张的人民反抗权、革命权也是不彻底的,因为他认为人民不能

直接行使权力,必须把权力交给议会,人民实际上是议会。当然,这也是他无法超越的历史与阶级的

局限性。但是,他在“光荣革命”之后还继续宣扬在民的法律观,这不仅表现了理论的原则性,而且也反

映了一个思想家的政治勇气。

(二)法与自由

资产阶级自由学说萌发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但丁“自由的第一原则就是意志的自由”向人类宣告了自由

在人间而不是在天堂,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造成了人文主义自由观的兴起。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提出服从自然

规律才有行动自由,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由同必然的关系。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霍布斯明确主张“自由与

必然相容”,在近代法理学史上首次提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或不干涉之事这一命题”(注:严存生主编:《

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页。),认为真正的自由离不开法律。洛克总结了前

人的思想成果,提出了系统的自由学说,并阐述了他对法律与自由关系的观点。

首先,他认为自由的内涵不是放纵而是理性的约束,他说,理性“能统治我们的情感,正是助进自由的正

当途径”(注: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37页。)。人类追求真正的幸福是一种

理性的必然性,它“正是一切自由的基础”(注: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36页

。)。“我们如果受了必须性的支配,来恒常地追求这种幸福,则这种必然性愈大,那我们便愈为自由”(注

: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36页。)。用理性分析自由与必然的统一,从而揭示

自由的内涵这是洛克的创见和贡献。

其次,法律与自由互相联结,自由离不开法律,自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

处于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这是一种“自然自由”,在这种状态下,人人都是自由的,人人都可以用

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决定自己的行动。同时,人人又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享有多于他人的权力,又不处在

他人意志与立法权的支配下。这种“自然自由”是与自然法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自然法的调节和保护,人

类就会处在放任状态,那就是混乱而不是自由。人类进入政治社会,有了立法机关及其制定的法律,但自然法

仍然存在,而且自然法还是国家立法的根据。洛克称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法律为“明文法”,而政治社会的自由

离不开明文法,自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律是经过立法机关制定的,因此,自由实际上受立法权的支配。他

说,自由“并非人人爱怎样就可以怎样的自由”,而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的自由(注:洛克:《政府论》

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36页。)。可见,这种自由并不是无政府主义的为所欲为,而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

由。

第三,“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

馆1983年,第36页。)。在洛克看来,法律对自由的约束,并不是对自由的废除或限制,相反,是为了更好地

保护人的自由,扩大人的自由,使人们的自由权利获得保障。洛克说:“法律按其真正的含义而言与其说是限

制还不如说是指导一个自由而有智慧的人去追求他的正当利益。”(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

83年,第56页。)因为自由不仅是理想追求,而且重要的是人们的社会权利。作为具体的社会权利,如果没有

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切实的保护,那就是空洞和抽象的。在君主专横统治下,由于君主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拘束

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因此,人们的处境很糟。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尚有

权力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的自由,但在专制君主统治下,人们如果受到君主的侵害,不仅没有申诉权,而且

还丧失了上述的自由。为此,洛克坚持反对君主专制政体,不仅反对暴君专制,也反对“贤君”的专制。他认

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君主政体都“不可能是公民政府的一种形式”,相反,是人民的祸害(注:洛克:《

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36页。)。洛克对君主专制的揭露,指出了君主政体同自由的根本对立,

这个思想是深刻的。他的法与自由的观点是建立在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基础上的。因此,才可能产生如此尖锐

的深刻的洞见。因此,他大声疾呼: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是因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

人的束缚和,而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不能有自由(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77

页。)。

如前述,洛克的自由当然是指资产阶级的自由,特别是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权的自由。他明确地指出:“人

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注:洛克:《政府论》下

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86页。)这就把财产、自由、法律三者统一起来了,鲜明地表现了洛克在民法律

观的阶级实质。

(三)法与分权

洛克是近代资产阶级法治原则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主张国家必须按照法律来进行统治,统治者不能靠临时

性命令甚至个人意志去行使专制的权力。他认为,不执行法律的政府是专横的政府,因此,“统治者应该以正

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不应该是专断和凭一时高兴时

,而是应该根据既定的和公布的法律来行使。”(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92页。)

为了实行法律的统治,防止滥用权力和专横,洛克提出了分权理论。分权与法治有密切关系,法律的制定和法

律的执行均与分权直接相关。

洛克将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指制定和公布法律的权力;行政权是执行法律

的权力,亦称司法权;对外权是进行外交的权力。

“根据英国的经验,洛克认定立法权是政府的最高权力,虽然他也承认行政机关有分享制定法令的可能性

。”(注: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99页。)立法权作为国家最高权力,在于

“它有权为社会的一切部分和每个成员制定法律,制定他们的行动准则,并在法律被违反时授权加以执行”,

而且,“社会的任何成员或社会的任何部分,所有的其他一切权力,都是从它获得和隶属于它的”(注:洛克

:《政府论》下篇,商务印馆1983年,第92页。)。但立法权要受到限制与约束,它并不是专断的,因为立法

机构的权力属于受托性质,如果它的行为有负于对它的信任,人民便拥有最高的权力加以更换。

洛克认为,为了保障自由,立法和行政权不能置于同一机构手中是十分重要的,三种权力都应由不同机关

分别掌握,不能集中在君主或政府手中。否则,就会产生为谋私而滥用权力。因此,洛克认为,行政权由国王

行使,但要根据议会的决定;立法权应由民选的议会来行使,行政权和对外权是联合在一起的,都由武力作后

盾,而武力的指挥权力又是不能分的,因此,洛克认为对外权也应由国王行使。这样,“三权”实际上是“两

权分立”,因为国王行使了两个权。洛克赋予国王这么大的权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而且,

“这种分权力不过是为了简化和监督国家机构而实行的日常事务上的分工罢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5卷,第224页。)但是,他的分权理论毕竟是为资产阶级的法治及其利益服务的,对于限制专制主义还是

商务立法论文范文第10篇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1日的正式生效。原先所涉及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也得到了一个根本而明确答复,这将对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将具有不可忽视的法律意义,因为它解决了电子商务相关法律问题中起码的、最基本性的问题。但是他只是从立法的角度解决了诸如:数字签名问题、电子合同的有效性问题。而其他相关问题仍需要现有的法律或其司法解释来解决,即现行法律体系一般情况下都适用网络世界、并不会因其虚拟化而有所不同。

本文首先指出了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实际上是电子数据能否取得与书面文件同等法律效力的问题,由此入手,采用"功能等同"的方法,对"书面"、"签名"、"原件"等问题分别予以解决,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从传统法律和新增法律两方面对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予以明确的认可与确定。

关键词:电子合同 电子数据 法律效力

一、导言 论文网在线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商务交易形式。这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以其特有的优势(成本低、易于参与、对需求反映迅速等),已被愈来愈多的国家及不同行业所接受和使用。据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和发展报告》显示,2002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153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73.1%;瑞士信贷银行发表的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贸易总额预计达到1.24万亿美元。据统计,

我国《合同法》第11条关于"数据电文"的解释中可清楚感知,而我国《电子签名法》中的“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电报、电传、传真与电子商务中的电子数据是不同的。

因为我们说,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电子数据取代了一系列的纸面交易文件,实现了交易的"无纸化"。而电报、电传及传真虽然也都是使用电子方式传送信息的,但它们通常总是产生一份书面的东西,即它们的最终传递结果,都是被设计成纸张的书面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只是纸面文件的传递方式不同。也正因此,电报、电传、传真这些早就应用于商业交易中的通讯技术,并未对传统的法律规则构成大的冲击。

本文所论述的电子数据,是指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进行电子商务而产生的电子数码信息流,这应是排除了电报、电传、传真的。据此,对本文论述的电子数据这一概念,从法律意义上可表述为:在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进行的电子商务中,所产生的不能直接地为人们所感知的一种传达民商事主体的内在意思表示的无纸化的电子信息。 论文网在线

三、电子数据作为合同载体的特征

电子商务中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问题,主要是由于其与传统书面文件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的。这一问题实际上是电子数据能否构成传统法上的书面形式,能否取得与书面文件同等效力的问题,也即是电子合同的形式要件问题。

合同形式是合同当事人所达成的协议的表现形式,是合同内容的载体。在传统法中,记载、传递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的形式,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享有与履行,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书面形式作为合同常采用的一种形式,是指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合同形式。在一些法律法规中,甚至将书面形式的有无,当作法律行为生效的前提条件。之所以将书面记载,作为重要的法律行为的形式要求,主要原因在于书面形式具有长久保存的优点,而且,如果加上手书签名的认证,以及原件等要求的配合,便符合了理想的法庭证据要求,可以证明各方当事人确有订立合同的意向以及此种意向的性质,及帮助各方意识到订立合同的后果等,从而可据以确定纷争之民商事事实。

而在电子商务中,文字表达的具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信息既不是文字,其载体也非人们所能直接感知意义的物质。与传统的书面文件相比,电子数据具有如下特征:

1、它实质上是一组电子信息,其依赖于的存在介质是电脑硬盘或软盘的磁性介质,而不是传统的纸张; 论文网在线

2、它的表现形式不是有形的纸张文字,而必须通过调取储存在磁盘中的文件信息,显示在电脑显示屏上的文字来表现。

四、电子数据法律效力的认可

1、《电子商业示范法》与"功能等同"方法

对电子数据的书面形式问题如何解决呢?《电子商业示范法》提出了一个方案。

《电子商业示范法》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1996年颁布的。该法是针对"以非书面电文形式来传递具有法律意义的信息可能会因使用这种电文所遇到的法律障碍或这种电文的法律效力及有效性的不确定性而受到影响"的情况,向各国立法者提供一套国际公认的规则,以说明怎样去消除此类法律障碍。因此该法实际上是一部关于电子数据效力的法律制度。

《电子商业示范法》采用了一种"功能等同(functional-equivalent)"的方法,这种方法立足于分析传统的书面要求的目的和作用,以确定如何通过电子商业技术来达到这些目的或作用。其具体做法是挑出书面形式要求中的基本作用,以其作为标准,一旦数据电文达到这些标准,即可同起着相同作用的相应书面文件一样,享受同等程度的法律认可。据此,《电子商业示范法》在第6条中规定:"如法律要求信息须采用书面形式,则假若一项数据电文所含信息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即满足了该项要求。"该条对电子商务环境中"书面"的基本标准,以"可以调取以备日后查用"为界,这一法律上对电子数据的书面效力的要求,是一种等价功能上的要求。 论文网在线

2、"书面"、"签名"、"原件"问题的解决

我认为《电子商业示范法》采用"功能等同"方法以解决电子数据的书面形式问题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最佳的方法。就电子数据本身来看,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书面文件,因为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质,这在前面已论述过。但作为商业交易中所产生的合同的载体,电子数据与传统书面文件却有着相同的功能,即两者都是传达了民商事主体的内在意思表示。对于传统的书面文件在作为合同形式时所起的作用,如:提供文件供大家可以阅读;可复制以便每一当事方均掌握一份同数据副本;文件在长时间内可以保持不变;可通过签字核证数据等,电子数据在作为电子合同载体时,在必要的技术保障下,同样能够起到这些作用,并且其可靠程度和速度比传统的书面文件还可能更高。因此,电子数据在电子商务中,作为交易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当具有与书面文件同等的法律效力,不能仅因其不是采用传统书面文件的形式而加以歧视。

在我国《合同法》中第11条这样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合同法》的这一规定,我国有些人认为"该条已明确将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网络通信方式纳入书面形式的范畴,赋予其法律效力。这一点在世界各国现行立法中处于领先地位。"也有些人认为"这实际上已赋予了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而笔者认为这只是在当时特定环境下对《合同法》的一种折中。 相对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一章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这个规定实际上从正面对电子签名、数据电文以立法的形式对其法律效力进行了肯定。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知电子数据本身与书面文件是不能等同的,两者只是在作为合同载体时具有相同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赋予电子数据与传统书面形式同等的法律效力时所采用的是"功能等同"法。而我国的《合同法》却在实际上采用了"形式等同"法,把本属无形非纸质的电子合同归入到有形的纸质的书面合同形式中。形式等同后,"签名"、"原件"等这些"书面"的问题就无法解决,这恰是《电子商业示范法颁布指南》中提到的情况:"尽管有的国家就电子商业的某些方面颁布了具体规定,但仍然没有全面涉及电子商业的立法。这种情况可能使人们无法准确地把握并非以传统的书面文件形式提供的信息的法律性质和有效性。"

在法律意义上,对于书面文件的要求是有多种层次的,"书面形式"只是其

中的最低层次,另外还有与书面紧密联系的手书签名,以及原件的保存与提交等内容。单纯的书面形式,并不能起到证明法律事实的作用。只有将当事人的签名,以及书面原件等规范合并在一起,才能较完整地达到法律规范的要求。一般的书面形式,即不附加签名或原件要求的,充其量只能起到对文件内容长期保存的作用。所以我们通过"功能等同"法赋予电子数据的与传统书面形式同等的法律效力,不应混同于更为严格的一些要求,如"经签署的文书"、"经签署的原件"等,但是对于电子签名情况下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在合同交易中,人们对合同载体的书面形式要求,常常是与其他条件相结合的,比如同时要求签名和原件形式。因而我们解决电子数据的"书面"问题时还必须解决与之紧密联系的"签名"与"原件"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明确地确定电子数据作为电子合同载体的完整法律效力。在传统的书面合同中,合同当事人的签名或盖章可以证明其身份,并确认其本人在缔约时与合同的内容相关联。所以,签章是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它对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具有证据力。而签章的概念是与纸张的使用密切相连的,在以电子数据作为合同载体的情况下,由当事人在合同上亲笔签名或加盖印章是不可能的。为此,技术专家们设计了一种称为"电子签名(electronic signature)"的技术以实现电子合同当事人签字的功能。电子签名的使用者持有以电子数据密码表示的密钥,他可以在电子商务中,利用密钥对发送的电子数据进行加密,形成数码形式的字母、数目字或其他符号的值,附着在被加密的电子文件中。它代表了该电子文件的特征。如果有第三人对电子文件进行篡改,但他并不知道发送方的私人密钥,那么在文件发生改变时,电子签名的值也将随之而发生改变,不同的文件得到的是不同的电子签名数码值。

因此,电子签名能够客观地辨别签署者的身份,并证明该签署者与其所签署的信息内容相关联,而且还能够辨别经签署的信息内容是否曾被篡改。电子签名的这些作用与传统的亲笔签名的主要作用相等同,所以电子签名也可享受与亲笔签名同等程度的法律认可。经电子签名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等同于经签署的文书。 论文网在线

解决了电子数据"书面"、"签名"的问题,采用同样的"功能等同"法,"原件"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

"原件"的作用主要在凭证方面,它能够证明文件所记录的内容充分完整且从未被改动。而电子数据作为人们不能直接感知意义的物质,它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在电脑显示屏显示或经打印机打印出来,才能为人们所感知,但此时人们所看到的,应是"原件"的"副本",而不是"原件"。但采用电子签名的技术后,电子数据同样能够确保其所记录的原始数据充分完整且从未被改动,这与"原件"在法律上所起的主要作用相一致,因此,从此种意义上说,经签署的电子数据,符合"原件"的功能要求,其在法律上的效力,可等同于"原件"。实际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本法所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这一点在立法的角度解决了原件与与签名的关系,而不再是“功能等同”,这样来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从原有法律体系的“功能等同”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明确指出”,均对电子商务中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做出了综合、明确的确认。

3、电子数据法律效力的确认

综上,我们可以对电子商务中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作一个综合的、明确的确认。

(1)电子数据作为电子商务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具有与书面文件同等的法律效力,不能仅因其不是采用传统书面文件的形式而加以歧视。

(2)经过电子签名的电子数据,在具备必要的技术保障下,符合传统法律中书面签名与书面原件的要求,起到与"经签署的文书"和"经签署的原件"同等的法律效力。

(3)在任何法律诉讼中,电子数据具有与其他传统证据形式相同的可接受性,不因为其是电子数据的形式而不被接受或影响其证据力。

(4)以电子数据为载体的电子合同,不因其采用该载体形式而影响其法律效力、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只要其符合法律的其他一些规定,如不欺诈等,就享有与传统书面合同一样的法律效力。 论文网在线

随着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的手段在商业交易中的使用正在迅速增多。对电子商务中电子数据法律效力的确认,对于规范电子商务,保持其高效性,维护其安全性具有不可忽视的法律意义。

技术的变化发展永远不会结束,在当今时代更是日新月异。也许以后一些新技术的出现能化解现在所存在的法律障碍,或许出现现有法律所不能覆盖的问题

,但在一般情况下只能、也必须采用本文的方法对电子商务中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作出确定,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有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又能使得法律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前进。总之要从原有法律体系和新增专业法律两方面保证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

参考资料

1、沈木珠《正确认识电子合同的效力》载《法学杂志》2000年第1期

2、(美)彼得·g·w·基恩  克雷格·巴伦斯《电子商务辞典》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姚立新《电子商务透视》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4、杨坚争 杨晨光 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上一篇:防渗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公共利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