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口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5:04:54

商务口译论文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1篇

(一)缺少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口译教材

目前的口译教材,基本上是本科生所使用的教材。适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的口译教材,主要有外研社的《商务现场口译》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世纪商务英语口译教程》。上述两种教材在内容上,虽然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与水平,但在有的方面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相距甚远,在“以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缺乏实用性。

(二)口译课学时少,学生实践的机会欠缺

高职院校的学制短,有的学校安排将近一年的校外实习,实际在校上课时间只有两年。口译课有的学校只开设一学期,每学期16周课,一学期32学时。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在几十人一个班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在9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效果可想而知。而口译课程是需要大量实践来完成的,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学生自己课外不抓紧时间大量练习,口译教师很难实现教学目标。

(三)能够进行口译教学的教师缺乏

由于我国口译教学起步较晚,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他们大学毕业直接登上讲台,缺少教学经验,更没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师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口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况且班级学生多,上课学时数有限,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来实现口译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四)口译教学形式单调,方法单一

教师上口译课是给学生讲口译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口译实践。而许多口译课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说汉语,学生翻译成英语;或者教师播放汉语录音,学生翻译,最后教师点评的陈旧模式。课堂学生人数多、时间短,课堂上学生开口说话的时间就更少,记录正确答案反而是学生唯一的目标了。在信息化时代,教学设计和教学媒体没能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实践。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语言上的充分锻炼。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实行“项目驱动”下的合作式口译课程教学。也就是以项目为依托,把教学过程采用几个项目来完成,在方案设计上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然后让学生以合作方式的方式进行口译实践,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证。

二、以项目为依托,改进口译教学

(一)选择适合学生口译教学的内容,确定具体项目,自编教材讲义

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口译技能训练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英语基础,还要具备较高的汉英双语理解和表达能力。高职院校的口译课是一门高技能的实践课程,在选材上既要考虑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英语水平,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尽量避免太难、太深的内容。口译材料的准备要有背景知识介绍,并结合课堂所授技能和真实口译对学生进行课上口译训练。要“以工作过程”为依据开发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内容从典型的工作任务出发,包括对外贸易过程中不同场景的口译训练。根据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模块,以一个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为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欢迎外宾、参观工厂及介绍产品、商务谈判、商务宴请、安排旅游、欢送外宾等。教学内容模块包括:模块一:欢迎外宾(接机、酒店入住、行程安排)模块二:参观工厂及介绍产品(参观并介绍产品性能、特点、功能等)模块三:商务谈判(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进行谈判并签订合同)模块四:商务宴请(致欢迎词及祝酒词)模块五:安排旅游(制订旅游行程及介绍地方特色)模块六:欢送外宾(表达进一步合作并赠送礼品)以第三模块———商务谈判项目模块为例,课堂教学设计如下:教学任务:模拟实践情景与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地点:酒店咖啡厅人物:外贸业务经理、商务客户教学目标:①掌握商务谈判用语;②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商务谈判③在真实的情景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口译现场翻译能力。教学要求:①能够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②掌握外贸业务工作流程。教学内容及步骤:1.参观工厂,介绍公司,让外宾了解公司产品并介绍公司最新产品。2.进行商务谈判,就产品的价格、付款条件、包装、运输等事宜与外宾进行谈判,表达愿意与对方进行合作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组有三名学生,其中两名学生进行对话,有汉语对话,英语对话,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口译员。训练之前,教师要安排好各自的角色、对话的内容及场景,这样学生由于事先了解一些所要进行口译的情景,做起口译来就会轻松自如。另外教师在进行口译训练中,还要进行角色互换,这样做对话的学生也有机会实践口译技能。在课堂训练中,扮演的角色都是熟悉的同学,完全没有紧张情绪,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口语训练。口译教学课堂应该选择多功能翻译实训室。因为该实训室采用了先进的同声传译训练系统,每位学生都戴耳机进行训练,对于学生对话内容,每位学生能够很清楚地听到,并对所听内容做好记录。另外,该训练系统还可以将训练的过程进行录音,使学生产生现场口译训练的感觉,还能进行查漏补缺,以便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二)教学方法

第一,授课前的准备。任课教师在进行每个教学模块教学前,首先把本模块能够用得到的常用的词汇,专业术语,及相关表达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英语知识,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了解该项目的内容,任课教师还要给出几篇与本项目有关的英语对话。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师有必要事先检查学生对已给的词汇,专业术语,及相关表达方式,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些内容,并引导学生就教学内容在课外收集该项目的材料,编写对话。第二,课上演练。课上演练是指学生就事先准备好的对话进行实践,同时要求另外一名同学就他们的对话进行现场口译。这样在有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商务现场口译,显然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的口译技能也得到提高。另外,操练过程是在真实情景中完成的,使学生体验到了现场真实感。

(三)教师归纳总结

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在认真观看聆听其他同学的表演,并针对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在纠错时加以改正。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提问,其目的是看其他同学是否认真听讲,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没有弄清楚,并给出自己的观点。使每次总结,学生都能得到知识的提升,并对学生口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再作一次强调,加深记忆。

三、结语

总之,“以工作为导向”的口译课,是以项目教学为核心,以案例教学为内容,在课堂组织教学上,学生可以用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以学生实践为核心完成教学目标。在真实的场景下,通过模拟情景练习,学生积极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目标高职教育

【Abstract】Thepurpose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istodevelopappliedtalents.Accordingtothedemandofmarketdevelopment,BusinessEnglishInterpretingisofferedinmanycolleges,butit’sstillunderexploration.ThisarticleanalyzesseveralproblemsinteachingbusinessEnglishinterpreting,discusshowtosolvethoseproblems,improvetheteachingefforts.

【Keywords】BusinessEnglishInterpretingTeachingobjectiv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正不断提高,这种趋势也带来了对口译这种即时、高效的语言服务的巨大需求。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口译课程,口译教学日益成为热门话题,但仅仅靠高校培养的学生来满足日益蓬勃的市场需要是不够的,各层次的高等院校都应该参与进来,培养符合不同市场要求的各类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主要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技能人才,专业设置灵活、以市场为导向。与本科院校为社会输送高级口译人才的教学目标相比,多数高职院校更偏向培养能从事一般商务活动口译的人才,所以如何进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应是高职院校今后口译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一、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1.学生只关注过级考试,缺乏其他学科知识,学习方法机械化。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主要来源于高考第三、四批次的学生,学生的语言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是很大。面临高校扩展和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倍感压力,不得不忙于备考英语四、六级证书,但只经过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能够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一部分学生在口语和听力方面都未能过关。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忙于各种过级考试,很少能安排时间关注与自己所学英语专业或考级无关的学科,对经济、政治、商业、财务、管理等百科知识了解甚少。而商务英语口译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专业必修课,一般进入大三就会接触。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学这门课程就明显感到很难,基础知识和百科知识都缺乏,更别提掌握在具体商务活动中应用英汉两种语言灵活互译的能力了。这些学生大多只能采取机械的背诵大量商务英语词汇和句子的方法,但对一些术语的真正内涵往往一知半解,当然也就很难在商务口译活动中灵活地运用。

2.盲目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经验,欠缺统一的教学目标。

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在2000年5月将口译课程列为中国高校专业必修课,有些重点院校或是翻译学校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口译教学的研究。但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对这门课程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欠缺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不少高职院校都只能借鉴本科院校的经验来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自身和学生特点,很容易造成目标过高,学生因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知识面较窄。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者。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任课老师除了要有教学能力还要有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虽然这两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有所提高,但在实践经验、师资组成、教学态度和国际交流方面仍有所缺陷。目前从事英语口译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校英语教师;第二类是各种证书培训机构的培训师。但这两类教师都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着某些不足,如第一类教师基本没有商务英语口译实践经验,只会照本宣科,第二类教师未经过系统的口译理论培训,只研究考证内容和技巧,知识面较窄。

二、对策

1.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倾向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中小企业,一般很少能有机会进入国家经贸委、政府外事办以及跨国企业等充当专职口译员,多数情况下,招收他们的单位需要应聘人员工作后能身兼数职,口译能力只是其中一种,能接触到的口译内容为经济特别是外贸业务方面的题材。因此,高职院确立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盲目照搬本科院校,要求学生通过口译类的专业过级考试,而应该结合市场需求,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政治、外交、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商务口译技巧,能承担商务谈判、商务会议等商务活动的一般英汉口译工作。总的来说,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相一致。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宽知识面。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口译这门课时,希望能较为娴熟的在具体商务活动中运用商务英语,但仅是机械的背诵记忆,积累词汇,很少花时间接触其他百科知识。有些学生对诸如中国邻国首都、国家领导人等的常识都磕磕巴巴反映不过来,更别提接触科技、财经类知识,而Gile(1995)提出的口译理解模式中就有百科知识(encyclopedicknowledge.)学生不花时间来接触其他学科知识,也在商务口译过程中暴露出了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问题。跨文化商务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交际(LillianH.Chaney&JeanettesS.Martin.)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是人类在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交际方式。因此,商务口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就是将一种文化转化成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扩大知识面是当前学生学好商务口译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可在一、二年级开设一些专题阅读、跨文化交际或者视听课程,如《英美报刊选读》、《商务视听说》、《欧美文化入门》等;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定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可以是老师推荐的书目,也可以是网络等其他媒体上的畅销书目。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成功的教好商务英语口译课程,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商务和其他学科知识,扎实的口译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口译经验。在上文提到,高职院的师资力量主体分为两类,这两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不足。针对目前高职院的师资队伍情况,加强口译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势在必行。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关部门应派教师参加口译研修班,或是去专门的翻译学院培训学习,开拓视野,交流经验。同时也要增强实战经验,学院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校门,下企业调研或是兼职。现在,很多高职院教师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不是同时上几门不同课程,就是一周十几节、二十节课,带一两百学生,连备课时间都不够,更别提挤出时间走访企业调研或是兼职,这无异于杀鸡取卵。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在学校学到的是脱离市场的知识,或是滞后的信息,这都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宗旨。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外聘专家的形式,这些专家不一定非得是高校口译研究人员或教授,可以是来自企业的职业译员。这样既可以给教师减负,让他们有时间去企业兼职或是去参加修研班,同时还可以通过与这些职业译员的交流,吸取经验提高教学效果。培训师资队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才能卓有成效。

4.现代多媒体手段帮助组织课堂教学,模拟真实商务口译现场。

口译课的实践性很强,教师除了讲解必要的商务口译理论和技巧之外,要把绝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译操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目前大多数的商务口译教学活动虽然在语音室或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但是多数教师还是沿袭过去的笔译课程的模式,自己朗读课文或听磁带,然后学生逐句翻译,教师讲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一是学生只能机械地进行翻译,缺少主动性;二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协作的机会太少,缺乏真实口译环境的临场感;三是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缺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会感到枯燥,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及运用给商务口译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商务英语口译课的综合效率。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资源丰富,处理手段便捷,最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的模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能再现真实商务口译的现场,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5.结合市场需求编写具有专业性与时代性的教材

学生、教师、教法及教材是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构成因素。现在市面上的商务口译课教材大致分两类:一种是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的传统教材,另一种是以主题为特点的各项交际能力型综合训练教材。前一种教材强调语言训练,内容过于书面化,对于语言程度偏弱的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而第二种教材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如果是国内专家编写的教材因编写时间较长,内容比较滞后;而如果是国外直接引进版的教材又脱离了中国国情,因此,这些教材都不太适合高职院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商务口译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地到企业单位调研,与一线的职业口译人员或行业专家研讨,根据具体岗位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语言环境,编写出既适应学生实际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材料。

三、结束语

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既涉及到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对商务专业知识的掌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两种能力融合的集中体现。商务英语口译与商务知识紧密联系,其专业性和时代性都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专家应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的特点,研究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Gile,DBasic.ConceptsandModelsforInterpreterandTranslatorTraining[M].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5

2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Mark&Moira,DictionaryofTranslationStudi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梅德明.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王建梅、孙春雷.对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J].外语界,2005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联络口译 人才培养 培养现状

一、前言

目前我国对外宾接待、旅游导览、参观访问、商务洽谈和各种交流与服务方面的口译需求越来越多。在我国,这些方面的口译被称作联络陪同口译。联络陪同口译是一种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口译形式,而且,联络陪同口译也是我国外语专业的学生初入职场最容易找到、最能胜任的口译工作岗位(王斌华,2010)。国际权威口译专家吉尔教授在第七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口译人才还是从事商务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口译人才,而不是从事会议口译工作的人才(詹成,2010)。因此,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应该被提到一个比以前更为重要的高度。此外,随着我国口译职业化的推进和不断细化,社会需要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口译人才来满足各种不同的口译需求。

二、联络口译的定义及特征

按照国际惯例,口译按照交流的形式可分为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和联络口译(liaison interpreting)。然而联络口译在国内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不同国家,联络口译所指的口译形式有着不同的名称,比如公共服务口译(public service interpreting)、社区口译(community interpreting)和对话口译(dialogue interpreting)。

联络口译的定义可简短地表述为一种由同一译员在同一场合中担任两种语言方向(如英译汉和汉译英)口译的工作模式(王斌华,2010)。据此,联络口译具有如下特征:一,译员需要进行双向口译;二,口译内容常为交谈的话语,且每个话轮相对较短;三,常用于对话、洽谈、访谈、法律和医疗服务等场合。可见,联络口译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较于会议口译而言,它的职业性和专业性都相对较低(詹成,2010)。

三、联络口译人才培养现状

(一)国外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

西方国家的联络口译不仅需求量大、应用范围广泛,而且涉及的语种繁多,译员背景复杂,政府投入巨大,相关研究成熟,是各种口译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联络口译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联络口译人才供不应求、严重短缺。

西方联络口译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他们在译员的培训和选拔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更加规范。澳大利亚是最早开展联络口译培训的国家,其他国家如英、美、加拿大等也都对联络口译员进行了岗前或在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技能、心理素质、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等。这些培训主要由口译公司和口译使用机构开展,培训的时间较短,内容以一些基础训练为主。还有一些高校将联络口译纳入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将联络口译课程列为翻译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比如英国的西敏斯特大学(Westminster University)和巴斯大学(Bath University)等大学。

巴斯大学是欧洲最早提供翻译课程的学校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同声传译专业所在学校之一。在巴斯大学,口译和翻译专业的学生在第二个学期要学习“公共服务口译(联络口译)”,并且口译方向的学生必须通过包括联络口译在内的三门口译课程考试才能取得文凭。巴斯大学在口译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体化的联络口译教学体系。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onter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y)的翻译(口译和笔译)专业也属世界顶尖水平,该专业的课程中也包含了联络口译课程。日本越来越重视医疗口译、法庭口译等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由各地方政府出资开展联络口译方面的培训。

(二)国内联络口译人才的培养

在我国,联络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上海市将联络口译人才列为该市的紧缺人才之一。由上海市人事局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推出的紧缺人才培训重点项目中包含了《外事联络陪同口译(英汉互译)水平认证考试》,旨在从国家机关、学校、涉外单位、外资企业等各企事业单位中选拔和输送胜任各类商务活动的联络陪同口译人才。该考试已在上海、浙江和武汉等地设立考点。然而,该考试的知名度、地位和覆盖范围仍有限,还不能与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等国家性翻译资格考试相比。

目前我国高校的基础口译教学以讲授交替传译技能为主,鲜有在翻译专业和英语专业中专门开设“联络口译”课程,部分高校包括职业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开设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涉及接待、商务、参观陪同等联络口译方面的内容。国内联络口译教学仍存在把语言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目的,忽视口译技能尤其是沟通协调技巧训练的现象。

我国联络口译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也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市面上联络口译教材奇缺,以“联络(陪同)口译”为名的教材仅有五种,包括梅德明编著的《口译进阶教程:联络陪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王斌华和伍志伟编写的《联络口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詹成编写的《联络口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及由梅德明和柴明主编的《上海联络陪同口译考试指定教材》,其中联络陪同口译考试的指定教材必须在指定的地点购买,在当当、卓越和淘宝等网上书店均无法购买。

我国专门针对联络口译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根据CNKI主题检索结果,从1979年到2011年8月止,国内以“联络口译”为题的论文仅有7篇,以“商务口译”为题的论文有162篇,以“法庭/法律口译”为题的论文有33篇,以“医疗口译”为题的论文仅有3篇,以上各类共计205篇。我国各种学术期刊在2010年刊登的口译类论文共有200篇,其中仅有9篇是关于联络口译方面的内容。且我国联络口译方面的研究以总结实践经验居多,缺少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事相关研究者多为口译教师,缺少有实战经验的从业者的参与。因此,我国对联络口译及联络口译教学的科学研究明显不足,不能为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强有力的支持。

四、对我国高校培养联络口译人才的思考和建议

联络口译理论和实践在我国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需要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其中,高校在联络口译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一)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

建议将联络口译方面的培训主要放在高校进行,比如在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专业或者翻译专业中开设一个学期的“联络口译”课程,还可以开设更加细化的课程如“法庭口译”和“医疗口译”等。由于联络口译是无笔记交传,大部分为对话口译,难度相对较低,属于口译类课程的初阶段后层次,建议将它安排在基础口译课程之后进行。联络口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一定领域中从事口译工作的实践能力,将技能置于知识之中,辅以语言强化,达到训练的效果。为了使联络口译教学更契合市场需求,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方式,即按照使用联络口译的企业的要求开展教学。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去相关企业实地观摩和实战练习,提高学生的动口能力。企业可以作为评估方对学生的口译表现进行评估,以判断学生能否胜任将来的口译工作岗位。

(二)教材编写

我国已有的几种联络口译教材中大多为翻译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并不一定非常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联络口译教学。为此,开发更多满足不同层次教学需要、具有不同特点的联络口译教材被提上我国联络口译人才培养的日程。联络口译教材的编写者除了要有丰富的口译教学与研究经验外,还要有丰富的口译实践经验。联络口译教材的编写应当遵循专题为纲、技能为主、语言为辅的编写理念,将技能和知识两条主线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联络口译工作任务设计每个单元,这些单元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如外事、旅游、商务、司法、医疗、教育和文化等,重点训练学生在这些特定情境中完成联络口译任务的能力。同时要适当兼顾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需要,在每个单元进行一定的语言难点解析。教材中对于理论知识/介绍部分的处理也要予以注意,怎样介绍相关理论和语言文化知识才能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超出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联络口译”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技能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思维方式、口译技巧和职业素养给予关注、点评和有效的指导,不必过多地关注学生在语法上是否准确、用词和表达是否完美等,不要把联络口译课上成语言学习课或者知识讲授课。由于联络口译在整个口译训练体系中属于初阶口译,因此,技能训练方面可能难度不会很大,特别是对于外语院校翻译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教学的难点可能来自于语言和专业知识上,比如法律和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英语和翻译专业的学生难度较大。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提前预习,也可以鼓励学生选修相关内容的专业课程或者开展一些专业知识讲座。同时,也要让学生树立这样一个意识:口译过程的持续进行是最重要的,不要纠结于训练中听不懂的个别单词或者知识点。除了技能学习课外,还可以灵活安排一些讨论课、模拟或者实践课,使学生牢固掌握并自如运用学过的联络口译技能。

国外一些高校在联络口译教学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教学经验以推动我国高校的联络口译教学工作。

(四)教学研究

联络口译教学研究必须扎根于联络口译教学实践并且要服务于联络口译及教学的发展。我国的联络口译研究应当拓宽研究范围、增加研究种类、提高研究水平,为国际联络口译研究作出更大的贡献。基于我国联络口译相关研究工作的现状,应当主要加强在联络口译的过程、特点、规律、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增加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

五、结语

联络口译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力。本文基于国内外联络口译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加强我国联络口译人才培养的几个重要方面。然而,联络口译教学在我国高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考核标准,有关联络口译教学的更多课题需要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斌华,伍志伟.联络口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

[2]詹成.联络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1-3.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许勉君.西方社区口译之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4):90-92.

[5]苏伟.社区口译在中国[J].上海翻译,2009,(4):42-45.

[6]王晓伟.英国巴斯大学联络口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启示――中外联络口译课程课堂教学绩效实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138-139.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口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4)03-0055-0007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应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目前,口译理论和教学研究呈现出学科融合与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涉及心理学、符号学、传播学、社会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领域(张威,2012b:13)。其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将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terpreter Training,CAIT)作为口译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的研究日趋增多。

20世纪80年代是国外CAIT研究的起步阶段,到了90年代中期,该领域的研究逐渐兴起。最近十年的研究囊括了计算机辅助口译培训、专业口译训练软件的研发和远程口译教学等。波赫哈克(2004:222)认为,在课堂教学和自学过程中使用数字化教学技术会毫无疑问地对口译教学产生强烈的反响。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张燕(1999:3)首次提出了口译教学必须要通过计算机和现代化语言实验室的设施才能强化口译训练质量的观点。1996年在厦门首届口译研讨会上,学者们讨论了“我国口译教学的现状和主要问题以及口译教学改革的设想”(穆雷,1999:95)。2010年在四川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口译大会中,“口译与技术”的议题受到广泛关注,会议首次设立“口译与技术”分论坛,“力图反应口译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口译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任文、杨平,2011:30)。此后,有关CAIT研究的论文不断涌现。

2 国内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研究现状

2.1 数据来源及分析

本文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口译教学”为关键词,以过去十五年(19993013)刊登于国内南大版(CSSCI)和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为数据来源,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到涉及CAIT研究内容的核心期刊论文共36篇,以此为基础分析国内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研究的现状,为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这36篇文章主要来自外语类核心期刊,其中,《外语电化教学》(14篇)和《中国翻译》(6篇)的刊载量较多。高校文科综合类学报虽有关注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但数量相对较少。

考查相关研究的历时发展趋势,不难发现,在过去的15年间,本领域的研究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前10年(1999-2008)共有论文11篇,每年仅约为1篇,占总数的31%;后5年(2009-2013)共有论文25篇,年均5篇,占总数的69%。由此可见,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期,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的研究较少,之后发展缓慢,并伴随着小幅波动,2009年后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尽管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界对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但总体而言,研究数量仍然偏少,对于计算机和新兴翻译学科中口译教学的结合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根据检索到的36篇论文,笔者将其概括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技术工具、自主学习、语料库开发五个研究主题,在五个研究主题中,教学方法类文章最多(13篇,占36%),而机辅口译自主学习类文章最少(1篇,占3%)。教学模式类文章占22%,技术工具和语料库开发类文章相当,各占19%和20%。数据表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研究的重点,而技术工具和语料库开发作为技术和教学结合的重要因素也受到较高的重视。口译的自主学习与信息技术结合是较新的领域,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

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论文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也各有不同。研究对象涵盖了理论、教师、学生、软件、网页、语料库以及模型,而研究方法则包含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者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要么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要么同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其中,以定性分析法为主辅之以其他研究方法的论文较多(25篇),其次是文献研究法(12篇),而使用了个案研究法(4篇)、问卷调查法(4篇)、定量分析法(5篇)和实验法(5篇)的论文较少,多数论文都是多种研究方法交叉进行。

2.2 各主题研究评析

2.2.1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构成需要有三个关键要素,即教学理论、教学环境和教学框架。计算机辅助口译的教学模式应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充分适应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环境,搭建起口译教学的结构、程序和框架。

国内对于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从理论到实践。以认知学习理论(朱建新,2009:62)、任务型教学理论(王静,2010:34)、建构主义理论(郁俊玲,2012:49)等语言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计算机环境和口译学习的特点,设计“译前、译中、译后”的口译教学模式。二是进行对比归纳。将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口译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创建以“人机结合、开放式、协作式、虚拟社区”为特点的教学模式(秦勉,2005:49)。三是先进行实验,再从实验中总结出适合机辅口译教学的模式,如刘进、许庆美(2011:66)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比较,提出了以“两前提”(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和“七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介、方法、环境和评价)为主的立体式口译教学模式。

2.2.2 教学方法

国内对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从宏观层面探讨,譬如研究历史、取向、环境、策略等;二是从微观层面分析,譬如商务口译、外交口译、记忆训练、数字口译、口译笔记、视译、跨文化知识等。

从宏观层面看,根据时间先后顺序,研究者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体现了从单一到全面、从简单到丰富的特点。首先提出了语言实验室拥有“语言风格再现、创造同声干扰和临场感、加大训练量”的优势,口译教学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现代化语言实验室这个综合教学媒体的特殊环境才能强化训练效果(张燕,1999:3)。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口译教学在本科生、研究生、民办高校以及非英语专业学生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卢信朝,2006:50)以及学生在中英双语间口译的影响因素、词汇学习、上网情况、焦虑心理四个方面的表现,提出基于网络的口译教学策略(陈振东、李澜,2009:9)。任丽(2012:69)还以生态学为基础,探讨了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进行生态化口译教学的相关问题。邓军涛、许明武(2013:55)从研究历史、研究取向、教学法因素、技术工具以及研究的不足等五个方面对比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下的口译教学方法。

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机辅商务英语和外交口译教学等不同类别,以及口译各个技能的教学。商务口译教学需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出声像并茂的逼真语言环境,模拟商务谈判、礼仪、接待、参观、访问等商务活动(李郁、张泳,2005:35)。在外交口译教学中,需要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更好地使学生的口译实践从低层次的语言规范转向“政治层次、语言层次、文化层次、审美层次”等更高层次的规范化意识(杨明星,2011:49)。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口译教学不仅能开辟网络第二课堂,加强学生的训练,口译中的“记忆、数字、笔记、视译、语音语体、模拟、跨文化知识、应变能力”等技能的教学方法会更加丰富有效,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口译工作及译员应具备的素质(陈国兴,2005:33;陈振东,2008:52)。

2.2.3 技术工具

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特地推出“口译教学软件及平台研发”的研讨主题(刘和平、许明,2012:53),指出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工具的使用。我们平时所涉及的信息技术包括因特网、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博客、音视频剪辑程序、语音识别程序、在线词典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技术都属于辅助口译教学的技术工具(毛颢,2004:24)。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技术工具,国内学者对此也有专门的研究,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以师生教学为主的软件。例如通过详细的程序源代码用VB编译虚拟口译教室课件(李德俊,2001:33),或者以Windows Socket网络通讯技术为主的多语种口译训练系统(许罗迈,2007:49)和Webquest(刘进,2011:67)。第二类以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便利为主。例如英国Mellissi Multimedia公司在2005年开发的译员训练软件Black Box(刘建军,2011:102)和由普特网开发的IPTAM(Interpre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Acquisition Module)软件(杨科、吴志萌,2012:261)。还有一类就是兼顾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的训练系统。北京东方正龙的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则属于这一类,该系统需要实验室和技术终端,可适用课上课外多人同时练习(门斌、宋瑞琴,2012:78)。无论使用什么类型的软件,关键是如何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学习不同阶段合理地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工具的效果。

2.2.4 自主学习

口译的学习和训练需要有专业教师和职业译员的正确指导,如果不借助技术工具,自主学习较难取得大的进步。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口译自学成为可能,并逐步成为各高校和培训机构在口译教学中较推崇的方式。

国内在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较少。根据检索的研究论文,在本领域研究较多的学者是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刘梦莲。刘梦莲(2010:60)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为基础,根据McCombs和Zimmerman提出的自主学习模型,设计了计算机辅助口译的自主学习环境,并对此应用效果进行实证研究。2011年,刘梦莲(2011:38)进一步提出CAIST(Computer-Assisted Interpreter Self-training)模型,在四届本科生中进行实践应用和准实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证明在CAIST理论模型思想指导下应用的计算机辅助口译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口译技能自我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满足口译教学新需求。在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评选中,其青年项目“基于语音识别的口译自动评测系统研究”获批。在建立自主学习模型后,刘梦莲的研究领域开始转向自主学习中的机辅自评,这将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在自主学习中检测自己的训练效果。

2.2.5 语料库开发

口译语料库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口译研究的产物虽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自Shlesinger于1998年首次提出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起,国内外已经先后建立了多个不同类型的语料库(张威,2012a:194)。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服务于口译教学和研究的语料库,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语料库的意义和建立方式及类型。

首先,国内外现有语料库的建立对口译教学和研究有很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开发反映实际口译情景的口译语料库可以让口译学员获得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对实施“语言对比式教学与实践型教学有机结合”,建立“自主学习平台”,认识“各类口译失误现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威,2009:54;张威,2012:201)。其次,口译教学语料库可以通过语料收集、语料整理、语料标注、技术处理等环节进行(王斌华、叶亮,2009:26),定量分析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手段,例如,“数字训练语料库”(刘建军、肖德法,2010:90)、“中国总理‘两会’记者会汉英交替传译语料库”(王斌华,2012:94)、“香港当代社会生活口译语料库”(李德超、王克非,2012:409)等。虽然现有的口译教学语料库研究开展时间晚,但发展很快,借助十多年口译语料库的建立和研究,教学语料库的发展也会更加迅速。

3 思考与对策

3.1 优化教学模式

计算机辅助口译的教学模式首先改变了传统口译教学模式中的“教授”和“灌输”,建立了迅捷有效的人机交流平台,对口译这一门亟需大量实践的课程,提供了动态、虚拟但高仿真的口译场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里静态、靠想象的模式桎梏。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论文表明已有成熟模式,可以经过适当调整应用于各个环境。

通过分析研究论文并结合口译教学实践,我们要确定比较稳定适用而且有延续性的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模式,则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参照现有的口译教学模式。国外的口译教学模式应用最为广泛的是Gile(1995:179)针对口译的工作方式提出了“同声传译的口译模式”和“交替传译的口译模式”。而国外还有计算机辅助远程口译教学模式,分别为自学、辅导加自学、互动教学三种模式,并且在“合作型网络社区学习平台”对互动教学模式的比较优势进行验证(Ko,2011:123-143)。国内影响比较大的是“厦大模式(仲伟合,2001:30)”和“广外模式(王斌华,2009:211)”。机辅口译教学可以结合以上几个比较成熟的模式,将计算机技术合理运用其中,建立成熟的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模式。

(2) 借鉴机辅笔译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笔译教学模式中比较成熟的一个模式就是“翻译工作坊(肖红,2005)”,其来源于翻译教学界倡导的“过程式教学”。而在翻译工作坊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模式是基础,通过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Johnson&Johnson,2004)。机辅口译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笔译教学,建立“口译工作坊”(见图2),根据口译的特点,在译前、译中和译后进行合作学习,建立新的学习模式。

3.2 改进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口译的教学方法优势较明显,无论是从宏观上来看――为教学创建多维、动态、真实、直观的语言文化环境和多感官参与的互动交际课堂(杨明星,2011-53),还是从微观上来分析――对技巧的讲解和训练更系统化、精细化、直观化。但是,机辅口译教学如何增加定量的实证研究和更多类别的口译专题教学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通过计算机这一工具使让学习者习得短记、笔记等技能;模拟会议口译的环节和设计步骤如何通过计算机来体现得更加真实;教学方法因素中的教学资源如何形成系统,实行资源的分类、检索、编辑等精加工环节;教学方法中的测试和评估环节如何通过计算机实现,这些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改进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的方法是本领域关键的环节,建议如下:

(1) 加强实证的研究。研究者可以从研究类别和微观技能方面开展更多的实证研究,以确定计算机能够多大程度地促进口译教学的效果。

(2) 建立教学资源库。国外对于教学资源库的研究比较热门而且比国内更深入。Carabelli(1999:149)提出给口译员建立更具操作性、易检索的资源库,同时还要给原文的信息提供背景知识、关键词与核心词等。国内应加强资源库研究,以时效性、开放性和科学性为原则,建立适合中英文口译教学的资源库。

(3) 添加测评的环节。目前,有关计算机辅助口译测试和评估的研究不多,可以参照黄敏(2005:62)提到的国内四大口译资格认证体系以及蔡晓红(2003:168)等学者所做的口译评估研究,结合计算机技术开展本领域的探讨。

(4) 建立体系化教学。教学一定要体系化,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节,都应该有一套整体的系统,而不是只在某一口译技能或是某一类别上进行碎片式的研究,这样才能完善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见图3)。

3.3 开发技术工具

在国外口译的教学中,用于口译教学的软件主要有Tell Consortium 1995年开发的Interpr-It,1999年研发的Interpretations,以及2005年Mellissi Multimedia公司开发的Black Box。目前,又出现了更新的VirtualInterpreter Suite口译教学软件。还有一些可以从网上下载的免费计算机辅助工具,比如Ardour和Audacity等。这一类的软件安装不需要较高的电脑配置,更多面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还有一类比较昂贵,能够建立专业的会议口译模拟训练系统,譬如比利时Televic集团开发的Avidanet Interpreter训练系统和芬兰Sana-ko公司研发的Lab STS同声传译培训系统。

在国内的口译教学中,目前多使用普通的网络多媒体技术。比较实用的是普特网推出的“口译专能培训习得机制”(IPTAM)软件和一些口译自主学习网站。广州蓝鸽集团和北京东方正龙公司各自研发的口译模拟和教学系统,软硬件结合较好,兼顾教学和自学。

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软件虽然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但是如果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软件则会本末倒置,偏离原本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技术工具辅助口译教学的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激励性:使技术能激励师生的教与学,而不是阻碍。②可控性:技术要能够在教学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可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③交互性:要真正实现人机互动,而不只是观摩甚至摆设。④评价性:未来技术的发展要尽可能实现计算机对口译教学和质量的评估。⑤适用性:任何一种技术的使用,一定要适合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

3.4 鼓励自主学习

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者的口译技能;如何让计算机技术反馈口译自主学习者的训练效果,改进训练方式,这些都是口译教学在结合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方面面临的新课题。目前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 丰富研究数量和方法。本领域的研究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研究内容还处于模型的构建之中,而模型是否能适用于各个环境和阶段还未可而知。

(2) 整合各类软件和网站。目前,国内外支持口译自主学习的软件和网站较多,研究者可以将相关的软件和网站整合在一起,发挥各个软件和网站的相对优势,结合双语语言能力训练、口译技能与策略训练和语言外知识扩展训练,建立一个完善的口译自主学习和训练体系(见图4),让技术充分服务于口译自主学习。

3.5 完善口译语料

口译教学语料库开发对于口译教学和研究以及口译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对口译教学提供“教学资源库”、“自学资源库”、和“试题库”(王斌华,2009:25),能够为口译的实证研究提供良好的素材,同时为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技术工具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口译教学语料库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分类建立:从口译技能、专题类别、交传同传和语言类别等方面针对教学分别建立语料库。

(2) 加强研究:建立的语料库要能够适用于口译教学的不同环境和阶段。因此,使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检验其适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3) 定期更新:过于陈旧的训练材料无法保证口译训练的有效性,因此不断更新语料是完善口译教学语料库的关键。

(4) 技术保证: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教学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口译教学语料库的建立要跟上技术的不断发展。

4 结语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5篇

1 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提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经贸等部门从论文联盟事翻译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目标。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带动了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英语专业课程的建设主要涉及开设与复合学科有关的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如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际金融等。随着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的设立,某些院校设置了商务翻译课程,其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外语基本功、通晓基础的商务专业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口译或笔译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21世纪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现有的复合型英语专业教材亟待更新和补充,有些缺门的教材需要组织人力编写。然而,多数复合型课程缺乏教学大纲,虽然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复合型课程做出了指导性的规定,但过于笼统,不能算作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缺乏使得教师对教材的选取和编写缺乏理论指导,进而影响了教学的系统性和教学效果。

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对象是在有关特定语言环境下所使用的专门用途的英语。商务英语翻译教材旨在帮助使用者提高商务文本的翻译能力和运用英语处理国际商务业务的综合能力。目前,对于商务英语和翻译两类教材的研究颇多,而对于商务翻译类教材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对30本国内出版的商务翻译类教材进行调研,试图了解目前国内商务翻译类教材的出版和编写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唤起对商务翻译教材编写、出版,以及专业翻译教学的关注。

2 出版状况的调查

以商务翻译为关键字,从互联网上随机检索到30本商务翻译类教材。将这些教材按照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年份、使用对象,是否配有教师手册、是否配有视听材料等进行统计整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探讨。

2.1三类商务翻译教材的比例

商务笔译类教材所占比例最大(22本,占73%),商务口译类教材其次(5本,占17%),商务口、笔译综合类教材数目最少(3本,占10%)。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有关翻译的著作或教材大多为笔译方面,仅有少量的口译手册、理论著作或教材。?而随着近年社会对口译译员需求的增多,以及部级或地区级口译类考试的推动,口译教材数目才有所增加。尽管如此,调查中的商务口译教材的数目还未达到商务笔译教材数目的四分之一。商务口、笔译综合类教材数目偏少体现出商务口译、笔译在实际操作上的巨大差距,并且单纯的口、笔译教材也不多见。

2.2 出版年份

1979年~2008年间国内出版的翻译研究著作和教材约1600多种。从各类著作所占比重看,占首位的是翻译教材类,约占总数的52%。翻译教材的品种扩大,层次有别,特别是在近几年,教材开始明确学生层次。

据统计,2003年至2008年商务翻译教材的出版数目和所占比例依次为:4本,占13%;2本,占7%;5本,占17%;4本,占13%;10本,占33%;5本,占17%。

为推动翻译专业化人才培养,自2006年起,复旦大学等三所高校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为适应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需求,翻译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统计显示,2006年之后,商务翻译教材更多地归为系列教材中,或列为普通高等教育部级规划教材。

2.3 出版社

根据统计,收集到的30本教材是由18家出版社出版,反映出所调查的出版社对于社会需求的教材的关注。排在前四位的是中国商务出版社(5本,占16%)、高等教育出版社(4本,占13%)、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3本,占1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本,占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本,占6%)、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本,占6%)。教材要有权威性,客观上就对教材编写者在相关知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蔡莉,2006)统计显示的主要的商务翻译教材的出版社都是对商务、外语、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密切跟踪的出版社或重点高校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商务英语教材数目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2.4 系列教材、规划教材、考试用书

所调查教材中,8本(占27%)教材属于系列教材。规划教材(6本,占20%)所占比例为五分之一。考试教材4本,占13%,培训教材4本,占13%,统编教材2本,占7%,项目教材2本,占7%,普通教材6本,占20%。其中,规划教材中3本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3本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与商务翻译相关的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对商务翻译教材建设的正规性愈加重视,并且教材开始明确针对本科、专科两个层次,但针对研究生层次的教材相当缺乏。随着国家及、地区级以及行业类翻译考试的设立,相关考试指定教材和培训教材的数目逐渐增加。

2.5立体化教材

所谓立体化教材, 简言之就是某一门课程的教材包。既有该课程的主教材, 又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编写的辅助教材;既有纸质教材, 又有音像制品,是电子与网络出版物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材。但是调查中标明立体化字样的教材并未有相应的配套资料,并不满足立体化教材的标准。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等配套视听资料对于商务口译的学习的辅助效果非常明显。然而,迄今为止,商务口译立体化教材相当缺乏。所调查的5本商务口译教材中仅有1本配有光盘,1本配有多媒体教学软件,没有一本商务口译教材配有视频资料。这与立体化口译教材整体数目有限是紧密相关的。

2.6 使用对象

商务翻译教材的主要使用对象依次为商务从业人员(14本,占47%)、商务英语专业学生(13本,占43%)和英语专业学生(6本,占20%)。反映出的问题是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某些教材即适合英语专业学生,又适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还适合商务从业人员。某些教材的使用对象为广大师生、爱好者、或相关专业人员。有的教材适合英语专业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学生使用。某些教材是经过某些重点高校外语专业试用过的教材。调查显示适用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翻译教材明显多于适用于英语专业的教材,主要区别是教材侧重商务专业知识还是侧重翻译技巧。随着翻译专业的建立,以及培养从事商务、经贸等领域的专业翻译人才目标的确立,适用于翻译专业的商务翻译、法律翻译、外事翻译、新闻翻译、机器翻译等专业翻译类教材的需求将更大,对此类教材质量的要求也更高,而此类教材也将更多地纳为国家规划教材进行组织编写。

2.7 教师参考书或学生自学手册等配套教材

仅有1本教材配有学生自学手册,其余教材均无教师参考书及学生自学手册。这种情况反映出商务翻译教材在对指导教学和学生自学方面的欠缺。目前,担任商务翻译课程的部分教师是英语专业的教师,并不具有完备、系统的商务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有的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翻译经验不足。教师参考书的欠缺不能给任课教师以有益的指导,易影响教学质量,降低任课教师的权威性。

转贴于论文联盟

3 编写现状分析

商务笔译类教材常见的布论文联盟局谋篇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类教材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解词汇、句式、段落、篇章的翻译技巧,并通过例句来讲解其中涉及到的商务方面的知识点,多为商务术语的表达方式。第二部分为常见商务应用文体的翻译,诸如信函、合同、广告、标书的翻译。通过给出常用商务文本的平行文本进行解释说明。此类教材布局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商务专业知识与翻译技巧的结合是否到位。某些教材所用例句大部分与商务情景无关,甚至可以单独成为翻译教材。应用文翻译部分最常见的编写方式是给通过给出中、英文的对照版本,例如信函、合同,指出此类文体的翻译须遵循的固定格式。此种编写方式不能有效地激励使用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也不便于教学上的操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翻译工作借助搜索引擎的功能已经十分普遍。因此,编者可以为使用者尤其是学生指出查找应用文平行文本的途径和方法,做到“授人以渔”。

另一类教材的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有关的商务文章,配有参考译文,通过注释部分对某些词汇或翻译技巧进行讲解。翻译技巧则穿插在每个单元中进行讲解。某些选编的文章与商务毫不相关,如soccer in brazil。与商务有关的文章也并不包含商务专业知识,如environment protection, world economy。此类教材对于商务专业知识和与商务有关的百科知识、背景知识的界定不清,编写类似于时文阅读或商务泛读教材。

商务口译类教材通常采用口译技巧与商务主题相结合或穿插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共有三本书设计了同声传译技巧。同声传译技巧的掌握无论对于高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本、专科学生,还是商务从业人员来说要求高、难度大,并且现有的商务场景主要运用口译工作方式是联络口译和交替传译,对这两种口译类型的介绍反而没有对同声传译的介绍详细、明晰。另外,教材所选的商务主题不具统一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常见的主题包括商务谈判、礼仪祝词、经贸政策、迎来送往等,另一类为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所涉及的环节,如价格谈判、付款方式、装运、保险、索赔等。

选编方式上,商务英汉互译教材对于英译汉、汉译英的侧重有所不同,或英译汉、汉译英篇幅分配不均。综合性口、笔译教材明显侧重笔译,某些教材有关口译的部分仅占一、两章的篇幅,并且介绍的都是常见的口译技巧,比如口译笔记、数字等,对于商务口译的特点和技巧没有涉及。

规划教材的示范作用有待加强。规划教材在配套资源、选材、编排和教学法等方面并没有体现出突出的先进性。某本教材中例句的译文涉及到的对商务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不到位。随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各自组织编写的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和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的问世,规划教材将凸显其示范作用。

4 结语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译;跨文化;文化意象;释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4-000392-02

引言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与英语国家之间的商务交往日益频繁,所以商务英语口译也逐渐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在我国表现为,商务英语口译方面的专著、教材和论文出版和发表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国内的高校也开展了商务英语口译的课程和专业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商务英语口译的人才。虽然目前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发展的,这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的阶段,国际上对于商务英语口译的研究理论上出现了释义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和认知语用理论。我国对于商务英语口译的研究缺乏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此外,我国对于商务英语口译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创新程度与实践性和世界顶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未来我国需要继续加深对于商务英语口译方面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的有益经验,主动进行跨学科研究,提高我国的商务英语口译的整体的水平。

一、概述

1.概念

商务英语口译是商务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涉外的商务活动中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一个成功的商务英语口译能够使得商务活动顺利地进行,因为完整的商务活动面对的客户是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英语是世界第一大语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例如商务活动中涉外合同的签订,名片的交换,宴请外来的贵宾,商务谈判活动等等都涉及到商务英语的使用,如果双方之间的交流都无法得到保证跟别提如何把生意做好。

2.特点

商务英语口译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来它不仅具有一般口译活动的特征还有其在商务活动中的独特的特征,此外,在跨文化的商务英语口译中又对口译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正确的理解商务英语口译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1)专业性。因为商务活动本身就具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蕴含在其中,自然商务英语口译也需要有专业性。这对口译员的要求就是不仅对于英语需要熟练的把握还要拥有丰富的商业知识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在跨文化环境下的商务交流活动中形成了诸多的规则,商务英语相关的口译员就需要广泛的学习关于商务活动的有关知识,例如,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商务合同、合同法律法规等等。设计相关产品的技术知识的时候还需要了解相关知识,才不至于在正式的翻译的时候不知所云。(2)准确性。完美的口译不仅需要流利地进行还要保证准确性,这对商务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口译员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丁点的失误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尤其是在涉及金额计算的时候,例如,million和billion的混淆,thirty和thirteen发音的错误等,或者是装运条款的运输方式CFR和CIF的区别等等。这些极为简单的错误极有可能影响一笔生意的成败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虽然这些低级的错误是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但是在大型的会议场合口译员克服不了心里的紧张情绪也会犯下这些错误,所以商务英语的口译员还需要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商务英语口译的准确性也包含着几个方面:发音上的准确性、数字上的准确性、专业术语上的准确性和立场上的准确性等等。(3)保密性。现代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在加快,但是,商务英语口译活动中的口译员一定要保证涉及到的商业秘密的安全性。这也体现了商务英语口译活动的保密性。因为在商业交往中交易的价格、配方、成本和竞争对手等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涉及到巨大利益的商业秘密。口译员如果泄露了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也有可能因为泄露商业秘密构成刑事犯罪受到法律的严惩。此外,这还涉及到口译员的职业道德,如果一个口译员将商业秘密作为谈资四处扩散,久而久之改名口译员的名声就会不好,最终会因为其自己的行为而失去工作。

二、跨文化的情境下我国遇到的障碍

在一个国家的文化中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对于文化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意象处理的障碍就体现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上,目前我国的跨文化商务英语口译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在文化意象的处理上,再口译活动中由于双方对于对方的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就会产生错误等。所以,商务英语口译员还需要对对方的文化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才行。目前我国遇到的文化意象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

1.风俗意象障碍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而且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因其独特的礼仪而屹立在世界文化之中。例如,我国古代对于别人家的儿子称呼为“令郎”,对于别人的帮助需要说“垂爱”等等。即使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这些礼貌用语在一些场合还是被用到。但是在商务英语口译的场合,口译员往往不能对这些独特的风俗文化很好的模仿或者是即是模仿出来了但是外国客户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双方都会感到十分的尴尬。

2.文字意象障碍

文字也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国又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度,文字也是由最初的甲骨文不断地演变才得以形成今天的文字,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文字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文字意象障碍也是正常的。在跨文化的商务英语口译中,文字意象更是比较的突出,例如对于一个公司的称谓来说,中国所有类型的公司用英语都可以称之为company,但是在西方的英语国家中,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称为company,不同的行业甚至于不同的企业的称谓都是不同的,例如电子企业就是Electronics,而且近些年来中国内地的跨国企业的数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也在逐年上升,观察这些跨国企业的名称可以看出不同的企业的名称的英文表达都是不同的。

3.思维意向障碍

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在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上也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这也是商务英语口译中文化意象障碍需要突破的重点。中国人由于受到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为的含蓄和模糊,偏重旁敲侧击,从侧面解决问题。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会极力的想出办法来避免正面的冲突。而西方国家在思维的模式上强调的是精确性、逻辑性,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习惯正面解决,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商务英语的口译人员也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因为中方的委婉含蓄的表达使得西方国家产生误解,口译人员需要把准确的意思表达出来的同时还需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这对口译人员来说说十分重要的。

三、释义理论解决障碍的策略

释义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末期在法国产生,释义学派的翻译人员是在丰富的口译经验的基础之上,还要广泛的了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这种释义理论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相关的著述等科研成果也相继的出版。释义并不是简单的翻译而是需要口译员结合自己的知识然后使用恰当的语言符号将语言本身的意思给表达出来,并不是简单的语言的相同而是语言背后的深意是相同的。从事以理论上解决文化意象的障碍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做法,具体的步骤就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培养文化沟通的能力

学习它方的文化,培养一种文化沟通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跨文化的商务英语的口译中,释义理论要求口译员要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口译员就需要对自己母语的文化和外语的文化都要尽可能的掌握。首先,口译员需要有除了语言之外的关乎于政治、经济、地理、科技等等方面渊博的知识作为支撑,对于商务英语口译人员特别需要加强商务文化的学习。其次,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母语的文化,如果连自己国家的文化都不能够很好的了解是不可能胜任口译工作的,在学习母语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外语文化的学习,例如,西方的万圣节和感恩节等独有的风俗习惯就需要掌握。

2.提高跨文化的交际的能力

第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提高语言的能力,因为释义理论要求的就是传达话语最根本的意思,口译员提高语言能力要综合提高听力、反应能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等综合方面的能力才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关键。第二,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商务知识。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项很专业的活动,所以口译员要保持自己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对于涉及商务活动的交易谈判知识、合同签订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贸易专用术语都要掌握,此外还要进行相关的实践,将商业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第三,还需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大型的谈判会上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遵守职业道德,为客户的商业秘密做到严格的保护。

3.掌握技巧以及实战的经验

在正式的口译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双方的背景资料都能了解,然后在口译的过程中要运用技巧,略去不重要的部分提炼出关键的信息,在记录的时候也要学会速记,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方式。在口译中遇到文化意象的冲突时擅于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化解障碍。此外,平时可以进行模拟场景的口译训练,加强熟悉程度。

四、总结

在跨文化的商务英语口译中文化意象的障碍是最为复杂的问题,从释义理论的角度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商务英语口译员需要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善于利用释义理论解决口译中存在的文化意象冲突与障碍。相信我国未来的商务英语口译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贾兰兰.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和研究走向浅析——一项基于国内口译研究博士论文的分析[J].中国翻译,2015,02:19-25+128.

[2]闫波.商务口译FACTS教学模式:功能意义与实施路径[J].海外英语,2015,13:83-85.

[3]许艳.商务口译案例辅助教学模式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0,11:80-83.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综述;国内研究;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口译测试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32-03

随着中国不断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口译活动日渐频繁,对合格口译人员的需求也更多。如何选拔出合格的口译人员呢?目前国内对口译人才的选拔科学度仍需更上一层台阶,学术界对口译测试的研究也明显不足。口译测试也是语言测试,因而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于口译测试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口译测试理论及口译人才选拔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体系

1.测试内容――交际语言能力(CLA,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Bachman[1]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以及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三个部分。语言知识包括组织架构能力及语用能力;策略能力指将语言知识与交流者知识结构及交际场合特征结合的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指交际时的神经及生理机制。

2.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测试方法。上述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为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语言测试方法设计提供了依据。交际法语言测试有交际、任务和意义三大原则[2]。第一,交际法语言测试任务的设计具有明确的交际目的。第二,交际法语言测试通过让受试者完成模拟真实语境中的交际任务测试受试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第三,交际法语言测试关注意义,强调创造并解释意义。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包含一个为受试模拟语言交际语境的设计,它既考察学生如何使用自身的语法词汇知识、语用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并结合策略能力及心理生理机制来完成交际任务的情况。[3]

二、综述国内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口译测试设计研究

1.相关研究综述。口译测试本身也是语言测试,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理应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考试的测试设计。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将Bachman语言测试理论与口译测试结合起来,指导口译测试设计、评估等方面。厦门大学的陈菁教授在《中国翻译》2002年第1期上发表的《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在《中国翻译》2003年第1期上发表的《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两篇文章是针对口译测试的专论。文章以Bachman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为指导,将译员的口译交际能力分为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三部分[4],并制定量化评估表来评判口译考试中考生的表现[5]。西南大学郑玮在借鉴陈菁制定的口译量化评估表的基础上,运用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口译测试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估三方面进行了梳理,强调了这一理论对上述三方面的重要指导作用。[3]邓礼红则撰文针对口译测试真实性发表看法,并就如何在口译测试中具体应用真实性原则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详述:测试任务的真实性、受试者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互动的真实性、参与者之间互动的真实性、评分标准及其应用方式的真实性。最后得出在不损害口译测试总体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其真实性的结论。[6]此外,一些研究生论文也选择将二者相结合,以毕业论文的形式用较长篇幅更为详细地论述了如何将交际法测试理论运用于口译测试中。武汉大学研究生彭在硕士论文中试图采用交际法测试理论探讨和研究科学合理的口译测试模式。文章从交际法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三种口译测试,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国家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口译水平测试,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口译水平测试和国家人事部推出的口译资格认证测试进行了整体评估,并就口译测试设计(形式和内容)以及评估体系提出建议,如对口译测试进行分级,口笔试相结合等。[7]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戚宇光对人事部二级交传考试,上海市商务口译考试和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考试的形式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并针对现有口译认证系统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此外,作者还指出译员应该在测试前有时间做准备工作,以真正使测试能反映应试者水平,而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8]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高源在硕士论文中将交际法测试理论运用于指导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质量的测试中。文中运用SPSS对22名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并试图提供一个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衡量口译质量的标准,最后得出一名合格商务谈判口译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的结论。在测试过程中,参照Bachman语言交际能力,尽量创造现实的交际环境,并全面衡量受试译员的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及心理能力三部分。[9]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步益青在硕士论文中从交际角度探讨口译活动,进而根据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出测试内容应当与实际语言运用之间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即测试的真实性原则探讨实际生活中的口译活动。在文章第四部分中,作者探讨了口译测试设计时应注意的原则:真实性及可行性。文章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市场上两类主要口译测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的基础上,试探性提出了一些口译测试建议。在笔试中,应测试应试者的听力、阅读能力以及文化知识。在口试中,不仅要测试应试者口译,还应测试公众演讲水平。[10]以上为近年来我国口译测试领域结合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和口译测试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上述研究的思考。对上述成果进行分析反观,可发现研究者们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用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检验我国国内主要口译测试,如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等,并据此提出口译测试设计的建议。或从某一点切入,如真实性原则,探讨在口译测试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再进一步分析总结,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从测试原则、测试内容与测试形式三方面提出口译测试设计建议,总结如下。首先,测试原则方面。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衡量一个语言测试的质量在于它的“有用性”(usefulness),包括六个方面:真实性(authenticity)、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区分度(discrimination)、可行性(practicability)和反拨/后效作用(backwash)。[11]上述研究成果大多将笔墨放在真实性原则上。徐强[12]指出,真实性是交际语言测试最重要、最具标志性的特征。Bachman从两个方面定义真实性,分别是情境的真实性(real-life approach)和交际的真实性(interactional/ability approach)。情境的真实性指测试任务与真实语境之间的一致性,而交际的真实性更强调受试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互动性。[11]将测试真实性原则应用于口译测试中,则要求保证测试任务与语言实际应用任务尽量保持一致。其次,测试内容方面。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语言测试应测试应试者的交际语言能力(CLA)。在设计口译测试内容时,应兼顾知识与技能,语言能力与非语言能力,测试考生的口译交际能力(知识、口译技能、非智力因素)。另外,一些学者也对测试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探讨。此外要有不同的口音,这样使得测试情境接近真实口译情境。再次,口译准备在口译测试过程中也要得到考虑。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后,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可以倾向于对“有用性”几个组成成分的单个研究上,进一步细化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口译测试的指导作用。

我国对口译测试的研究仍有大幅拓展空间。将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运用于口译测试设计是研究口译测试设计的重要且必要的方法。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研究,但仍有需要努力的地方,如对“有用性”几个组成成分进行单个研究、利用量化手段分析控制影响因素等。

参考文献:

[1]Bachman,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陈纪梁.试论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及主要特征[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83-85.

[3]郑玮.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测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7):140-142.

[4]陈菁.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测试中的重要因素[J].中国翻译,2002,(1):51-53.

[5]陈菁.交际法原则指导下的口译测试的具体操作[J].中国翻译,2003,(1):67-71.

[6]邓礼红.论口译测试中的真实性[J].科教文汇,2009,(8上):147-148.

[7]彭.论交际法测试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测试模式[D].武汉:武汉大学,2005.

[8]戚宇光.企业内口译认证考试的交际法原则和现实考虑[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9]高源.从交际法测试理论的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口译质量测试[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10]步益青.从交际语言测试角度初探口译测试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11]Bachman,L F.& A S.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6.

[12]徐强.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命题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图示理论;商务英语;口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274-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快,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商务方面的合作空前地提高,因此商务翻译作为国际贸易伙伴之间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社会对专业商务英语口译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与其他方面的口译不同,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项特殊的专业性很强的翻译工作。商务英语口译人员不仅要精通两语种言,具备基本的口译技巧,专业的商务英语知识而且要有斡旋的能力。在翻译的过程中,口译人员需充分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从语言、语境、文化、文体等方面进行图式转换。

二、图式理论定义及分类

(一)定义

图式(Schema)一词最早是哲学家Immanuel Kant于1804年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其本意是指“先验想象力的产物”,“先验的时间规定性”,是将知性概念与感性经验统一起来的第三者,沟通概念与对象的媒介物。[1]当时图式一词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与其相关的理论。1932年英国认知心理学家Frederic Bartlett对于图式的研究才推动了现代图式理论的发展。Bartlett认为图式是指“对于过去的反映或经验积累的组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式获得了重新的诠释与更新。现代图式理论认为,图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者事件的一般特征的概括,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各种属性的综合性知识的储存方式”;“一种有组织的知识块”,它储存于人的长时记忆中,能应用于广泛的情景,作为理解信息的框架,在认知过程中起积极的组织和构造作用[1]。

(二)分类

根据图式理论,翻译人员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三种图式:即语言图式,情景图式和结构图式。

1、语言图式是指译者先前的语言知识

换句话说,语言图式是指关于语音、词汇、语法、语法衔接、词汇衔接等在理解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知识。(1)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商务英语词汇的显著特点就是专业性强、词义面较窄,频繁使用商业术语。如果译者词汇基本功不扎实,遇到的文章中充满生词必然无法捕捉有效信息;(2)语法也是组成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译者不明白虚拟语气,那么他便不会理解“Without your help, I can not finish my work.”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你的帮助我才完成我的工作。”另外,语音、语调、句式结构、能否娴熟使用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等基本技巧也会影响到译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2、情景图式是指某一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其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等;另一部分为原文中提及或特指的内容。例如新闻会、金融证券、商务访谈这样的题目出现时情景图式会唤起译者从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译者更好理解,弥补口译者专业上的缺陷,达到更加完美的口译效果。此外,跨文化意识在理解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些拥有丰富西方文化知识的口译人员的译文会更加贴近发言者。

3、结构图式是从文章的文体,篇章来讲

每种文体和篇章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特点。具体表现为语体的差异、修辞手法的不同等。英语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描写文。例如在记叙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发生的原因等是必备的要素;在议论文中,作者会给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证然后得出结论。结构图式使译者能够把握译文的宏篇布局和结构特征。

三、商务英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是商务和英语的结合体即国际商务贸易中应用的语言,是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中的一个分支,适用于各种商务活动和场合[2]。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特征鲜明的语言,被广泛地应用于商务会议、商务谈判、商务投资等商务活动中,被认为是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之间最好的沟通工具。商务英语包含了语言中词汇、语法、句法的应用。同时,在内容上也囊括了经融、旅游、谈判、贸易等行业。

商务英语词汇最显著的特点是专业性强、词义面较窄,频繁使用商业术语。例如在一些商务文件中:equity不是公平的意思而是股票的意思;security不是安全的意思而是证券的意思。商务英语术语缩小了句法和词汇的选择性,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口译人员在翻译前的斡旋变得简单。

商务活动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包含了企业文化、市场竞争、投资策略、国际贸易、经济法、环境保护等等包罗万象的内容。这对口译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译人员需积累储备一定有关商务活动的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巧。

商务英语具有精准、简洁的语言特征。在商务文件中,商务英语所使用的词汇和句型多偏向于简单词和短句。晦涩难懂的词汇和句子只会在商务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四、图示理论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商务英语口译作为一项复杂的语言活动,包含了理解,记忆原语言和表达目标语言。图式理论在记忆,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为:我们平时十分熟悉的一些词汇在商务英语的不同情景中有不同的意义。语言图式的应用可以帮助译者选择正确的目标语词汇来表达原语言。译者要从说话者角度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捕捉词汇的意思。

例一:The customer asked for a special discount of 2% in his email.[3]

译文:客户在电子邮件中要求我方提供2%的特别折扣。

例二:Usually, an exporter will present an accepted draft to a bank for discount before its maturity if this exporter is in urgent need of working capital.[3]

译文:通常,出口商如果急需流动资金,它会将承兑过的汇票在到期前交银行贴现。

以上两个例子中discount出现了两次,例一中是折扣的意思而例二中是贴现的意思。在口译的过程中,如果译者没有很好的做出判断选择准确的词义只会导致听者的错误理解和异议。

在商务英语中,情景图式是指国际商务中相关的背景知识。商务英语口译人员不仅要掌握商务英语中的词汇应用而且需要有相关的国际商务英语背景知识。在口译的过程中,即使口译人员明白译本中的每一个字词,也未必能做到口译的准确和完美。请看以下例句:

例一:“我们不会给你们打白条子,我们会按时付款的。”

译文:1、We shall not issue blank paper to you, we will pay you on time.

2、We shall not issue IOUS to you.

“打白条”是指欠款单位开出的非正式欠条。口译人员如果没有了解中国一些词汇应用的背景知识,就会出现译文1的译法。即只是直译但是没有表达出说话者的实际意思。

例二:Lehman,like so many other investment banks really got,quite frankly,caught up in the housing bubble,but like every bubble, the bubble ended and now were seeing the downside of that bubble.

译文:很坦率地说,雷曼兄弟就像其他很多投资银行一样,都在房产泡沫中被套牢了,就像任何泡沫都会消灭一样,房产泡沫也被破灭了,我们正看着这些泡沫在消退。[5]

本例中,如果没有对雷曼兄弟银行和房产泡沫基本信息的了解,很难理解讲话者的意思更不用说做出准确的口译翻译了。

结构图式是指复杂且严谨的句子结构和各种语体风格。在商务英语中,文体多样性决定了译者需要研究各种文体的特点做出恰当翻译。[4]如在商务信函中,简洁句、简短并列句和简短复合句使用较多以求译文的简洁明快。

例一:As we obtained a clean B/L,you will see that the goods were slopped in good order. We Suggest,therefore,that you lodge your claim with it.

译文:我方已获得清洁提单一张,贵方谅必清楚货物装船时状况良好,因此建议贵方可依此向该船公司提出索赔。

而在翻译商务合同时,则要求译者尽量做到措辞严密,句式结构紧凑精炼,措辞比较庄重,语体正式,显示合同的严肃性及约束力。

例二:Should the Buyers fail to do so within 10 days after arrival of this Sales Contract, it shall be considered that the Buyers have accepted all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set forth in this Sales Contract.

译文:如本合约到达买方后10天内买方尚未签回应,应视为买方已接受本合约所规定之全部条款。

五、结语

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商务英语口译中,不论是从词汇的选择,背景知识的理解还是不同语体的把握,图式理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口译过程中的应用必定会提高口译质量和口译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孙林.图式理论的应用对英语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5).

\[2\]朱梅萍.商务英语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陈方夙.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D\].四川:四川外国语大学,2010.

\[4\]藤美荣,许楠.外贸英语函电\[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英语 翻译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我国首次设置了英语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高层次的应用性专业翻译人员。到2013年,全国已有200多所高校拥有英语翻译专业硕士。英语翻译硕士自开设以来,已发展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通常认为英语翻译硕士毕业生薪金待遇高,就业面广,有调查显示,翻译硕士主要就业方向为:同声传译、会议翻译、外语培训、教师行业等;月收入(单位:元)约为:同声传译10万以上;科技翻译5万以上;商务会议翻译3万以上;文书翻译15000~30000;职业培训10000~25000;英语教师月收入 3000-5000。从以上数据来看,英语翻译专业就业情况确实十分乐观,但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以北京师范大学2010级英语翻译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全班共有十六人,其中6人在学校担任老师,4人在经营性企业任职,3人在出版社工作,2人在媒体,1人是公务员。真正担任专职翻译的毕业生为零,这显然与设置翻译硕士的初衷背道而驰。

与此同时,中国的翻译服务市场也在急速膨胀。目前,全国各类专业翻译注册企业有3000多家,以咨询公司、打印社等名义注册而实际承揽翻译业务的公司更有数万家之多。仅在北京,翻译注册公司就有100多家。翻译公司数量虽多,高素质翻译人才欠缺却是困扰翻译产业的难题。而高校培养出的翻译人才却都流向了其他领域,未能很好起到弥补翻译人才缺口的作用。

可见,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鼓励高校培养更加专业的翻译人才,并将他们输送至最需要他们的岗位。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细化专业分类

目前国内市场最紧缺五类翻译人才:科技口译、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和文书翻译。以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MTI课程设置为例。北大翻译实践、译本比较与正误、文献查找与论文写作、比较修辞传统与翻译实践、 翻译技术实践、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基础、本地化与国际化工程;北师大:翻译学概论、二外日语、政治理论、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传媒翻译、基础口译、模拟会议传译、高级口译、翻译实务(讲座)、翻译研究讲座。北大的课程设置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底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北师大的课程则强调学生全方位翻译技能的培养。但两所学校在专业细化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一些传统理工名校,如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将翻译同本校的传统强项专业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出理工和科技翻译人员。这类专门翻译人才在市场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高校建立自己的工作室

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以高校为依托托的工作室有北外翻译工作室和北大博雅工作室等。北外翻译工作室依靠北京外国语大学顶尖的学术资源,拥有大量专业过硬的学生译员。他们中有从事特定专业领域语言研究的研究生,也有各专业语言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北外翻译工作组人才资源丰富,翻译品质高,翻译范围十分全面。他们提供34个语种普通材料或各种专业材料的笔译;录音、影象资料的翻译;网页、网站的翻译;各类活动、展览的陪同翻译、口译等。北京大学博雅语言服务工作室由北京大学MTI教育中心与语言信息工程系共同创办而成,为北大MTI/CAT学生提供了一个翻译实践平台。工作室不仅是北京大学翻译硕士培养方案的一部分,还是翻译界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平台。工作室模拟语言服务公司的形式运作,利用真实项目案例,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端翻译人才。博雅工作室多次承接大型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财富圈》杂志的全年笔译、中国大使访谈的听译、中国-东盟创新大赛等等项目的语言服务工作,是一个规范、专业、国际的语言服务平台。MTI学生在校期间便有机会接触真正的翻译市场,积累固定客户,这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大有好处。

3 高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导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这一点领先于其他高校。MTI的学生不仅有一位论文导师指导毕业论文,还有另外一位就业导师为其推荐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就业导师大多是在学术界或其它领域颇有名气的大家,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选择理想岗位,如知名外企、正规的大型翻译公司等,将培养出的翻译人才输送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

4 鼓励学生创业,建立翻译公司

一位北大2009级翻译硕士学生毕业后创立了自己的翻译公司,旗下专兼职翻译达数百人,承接杂志、会议文件等各方面的翻译,一年的翻译量有数千万字之多。虽然创业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要成功也需要很多努力,但不失为一条出路。

综上所述可见,英语翻译硕士要想更好地在我国现有市场经济体制下寻求一席之地,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摆脱以学术研究为唯一目标的教学方式,将市场纳入考虑范围,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弥补翻译人才缺口,进而完善中国的翻译市场。

参考文献

[1] 吉晓霞.国内翻译教学研究十五年回顾与思考――基于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论文的统计与分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07-20.

[2] 石春让,白艳.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1-25.

[3] 黄文卫,申连云,陈杰.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1-25.

[4] 黄斐.中国古诗词翻译赏析教学:迈向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步.海外英语,2010-12-15.

[5] 胡玉凤.被动语态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及翻译技巧.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04-15.

[6] 曹婧,周雪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译者素养.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1-16.

[7] 梁玉茹,黄远鹏.在方式准则的视角下看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15.

商务口译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模糊策略 语用功能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在国际竞争中的份额不断加大,跨国商务活动也日益增多,商务翻译的重要性随之突显出来,对商务口译策略的种种研究也不断涌现出来。从笔者在中国期刊网搜索的结果显示,从1999年~2007年,共有58篇论文对商务口译问题从各方面进行探讨,其中多数是从跨文化交际、翻译原则、语用失误以及教学法等入手,如对商务口译中忠实性原则的分析(向继霖,2006)。但从近年来新兴的模糊语用学角度来探讨该问题的则少之又少。本文试图从模糊语用学角度出发,对商务口译的技巧和策略进行探讨,了解模糊策略对于商务口译的重要性,展现模糊策略在商务口译中的应用原则,分析模糊性在商务口译中的具体体现,促使其建设性得以充份发挥,更好的服务于跨国商务交流活动。

“模糊”是从哲学和数学引进到语言学当中的术语,最早对它做出科学界定的要追溯到1908年的德国学者安东・马尔提。其后,1923英国著名哲学家布莱克等人都相继研究过模糊语言。1965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机电工程系数学教授札德《模糊集》,使模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数学化, 适应了现代科学的要求。我国在语言学中探讨模糊问题,始于伍铁平教授在1974年发表的《模糊语言初探》。”(石安石,1993)札德教授在《模糊集》中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神规定的界限(如细菌是否属于动物类,划分是模糊的),可以叫做fuzzy sets(译为“模糊集”,即由模糊概念所组成的集)。”模糊是客观世界本身的性质,又是用以描述客观世界的语言的属性之一。“模糊”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隐喻性、弹性和丰富性,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在表情达意上更具张力。模糊的这种特性,正可以满足商务口译表达的需要。由于商务口译的涉猎范围极广,涵盖了专业技术、交际技能、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又要兼顾到现场口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时效性,因此而要求商务口译同时具备准确与模糊双重特性,严谨之外不乏灵活,灵活之上更具严谨。事实上,在商务口译实践中,模糊的语言表达无处不在并且不可避免,起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是促成商务活动得以顺畅进行的剂。所以说,“ 模糊”并非“ 含混不清”或“模棱两可”,而是指口译者在进行跨国商业交流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策略,目的是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少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最大限度地将有效信息完整顺畅地传达出去。

人类语言作为一种非人工语言,其中模糊用法随处可见。有一些情况是无法说清,另有一些情况是出于某种原因而不想说清,采用模糊策略反而更符合交流者双方的真实意愿。在涉及到多重复杂因素的商务交流中,这种情形就颇为常见。查奈尔在Vague Language(Channell,2000)一书中, 曾对英语中各种模糊表达方式进行了分析,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总结为十个类型: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故意掩盖实情;具有劝导性;词义中断的过渡;表明缺乏具体信息;置换作用;提供自我保护;表示权威和礼貌;表示非正式的气氛;表明为女士用语。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协因素,模糊策略在商务口译中较为典型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一、提供恰到好处的信息

人们在言谈交流中,不可能只是准确无误的把要点或关键词传达给对方,而不言及其他,在商务交流中也是如此。但在商务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却必须同时兼顾翻译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就要求口译员运用技巧和策略,对所听到的源语言 “量体裁衣”,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核心内容传达给听者。模糊手法即是策略之一。

1.英译汉

The leaders of the U.K. France, Germany, Holland, Denmark, Greece, Finland and other EU countries spoke at the conference. (英、法、德等欧盟国家的领导人在大会上做了发言。)

We should have the spirit of taking the whole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first. (我们要从整体出发。)

2.汉译英

请及时向经理汇报工作情况。(Please report your work to the manager in time. )

我们必须尽快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We must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在上述的句子中,像是在处理 “the U.K. France, Germany, Holland, Denmark, Greece, Finland and other EU countries”, “taking the whole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或是“工作情况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表达时,不必事无巨细地一一列举,而是用模糊化手法对其进行简化。这样既可简洁到位的传达出源语言的核心意义,同时又分秒必争的节省出了时间,为输出更重要的信息做好准备,可谓恰到好处。

二、创造和谐气氛,避免正面冲突

在商务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促使交易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尤其是跨国交易所涉及到的因素更为复杂,如不同的文化心理、社交礼仪、价值观的差异等。在处理这些情况时,模糊手法往往用得其所。例如在某次谈判中,当外方认为中方报价不能接受时,外方代表说道:“Your price is ridiculous”这句话的直译是“你方的报价太荒谬了”。这个说法语气很尖锐,并含有讽刺意味,如口译者如实翻译会给谈判制造出紧张氛围。因此,口译者考虑到双方在此情况下的合作需要和具体情况(仅仅是报价), 将上句译成了“你方的价格高的有点离谱了吧”。这个翻译虽不符合翻译的忠实性法则,但考虑到了此种情景下双方会谈的目的,因此在总体上来讲符合目的性原则。正如Nord所说:“翻译人员表面上是翻译活动中的专家,必须对委托的翻译任务负责,必须确保翻译的结果。在翻译任务中,经委托者同意,译者可以生产出符合翻译要求的目的语文本”(Nord,2001)。

当然,任何原则都是相对而言、有其局限性的。在有一些情形下,如果一味含蓄委婉,而不考虑交易进行的实际状况和双方的真实意图,那就有可能“模糊反被模糊误”了。在一次商业谈判中,买方这样说:“ If that’s the case, there is hardly any need for further discussions,we might as well call the whole off.”(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就不必再谈下去了,整个交易就此告吹。) 卖方的回答是:“What I mean is that we’ll never be able to come down to the price you name. The gap is too great. Well ,in order to get business done, we are quite willing to make some concessions.”( 我的意思是,我们没办法把价格降到你说的程度,距离太大了。好吧,为了成交,我们很愿意做些让步。)

在这段谈判中,买方已直接告诉对方:“We might as well call the whole off”虽然措辞尖锐,但买方已亮出自己的底线,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此时双方的态度决定着谈判能否继续下去。在这种关键时刻,译者的首要职责就是向交易双方保持忠诚,帮助当事人弄清交易的真实状况。因此,译者须如实将原文中买方的坚决态度坦白译出,而无需一味含蓄或模糊。这同时也符合了翻译的目地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三、译者以模糊手法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策略

在口译现场,出于种种因素而导致传译失效是常见的情形。考虑到传译失效给口译员、从而给整个口译现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传译员们通常都会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而诉诸于一些模糊含蓄、可做多重解释的表达方式,以此来降低现场传译的风险。传译失效有多种原因,如源语言本身就缺乏条理、含混不清,口译员对所译专业内容了解不多,以及临场发挥等各种因素,这些都可能使译员在现场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模糊感,因此也就不排斥以模糊译模糊的手法。

综上所述,商务口译活动中的模糊策略主要是指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基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忠实性原则以及关联性原则等基本原理,运用概括、近似、缩略、仿音、省略、替换以及音译等手法所采取的一种迂回、婉转的现场翻译技巧。这种策略有助于为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和互利共赢开拓更多的可能。随着近几年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不断加深和增多,口译工作者更应不断丰富自身的学识、提高业务素质,努力为促进中外交流和理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向继霖:商务口译忠实性原则分析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4)

[2]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Jadeh, L. A.“Fuzzy Sets”[M].InformationandControl, 1965 (8):338~353

上一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范文 下一篇:文化语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