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19:34:19

商贸实训总结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1.1建立实训室,构筑实训平台

通过实训室的流程模拟,学生可以达到熟练操作业务的程度。但是当前商贸企业的“理想员工”不光是业务熟练的员工,因为业务的熟练操作是可以在企业慢慢培养的,而且学生所学习的软件平台有时候并非企业所使用的软件平台,所以很多商贸企业的“理想员工”是能够开发海内外客户,能够拿到订单的员工,而不是只能在办公室处理流程的员工。

1.2扮演各角色,模拟业务流程

这种实训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就是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用“演戏”的方法表演某个业务场景。如学习国际贸易术语FOB时,可设置进口方、出口方、保险公司、船运公司、出口地海关、进口地海关等六个角色,由六个学生分别扮演这些角色。于是,作为进口方的同学必须熟练掌握所学的术语知识,并根据术语的要求向保险公司投保,向船运公司订舱,向进口地海关报关等。而出口方同学必须做好出口地海关的清关工作。当然,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插曲,比如到了进口地货物出现损害,于是涉及到了索赔问题。这种实训“表演”的成分比较大,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由于时间的关系,能有机会“表演”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座位上看人家“表演”。于是,坐在位子上的同学的实训收效甚微。

1.3分析小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这是商贸类课程考察学生基本技能的实训方法,往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教师首先查找课程资源库,选择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典型案例。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一般来讲,学生的结论会多种多样,持不同结论的学生往往会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这种实训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投入额外的实训设施,因而相对灵活,被广泛采纳。但是,案例分析往往只能起到“纸上谈兵”的效果。如果实训方法仅有案例分析,学生的理论功底可能是比较扎实的,但是因为没“操作过”,一旦从事相关工作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不仅基本的业务流程不通,更谈不上开发客户和管理客户。

2商贸类课程实训环节引入电子商务思想的必要性

2.1适应新型贸易方式发展的需要

近十多年来,电子商务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促使贸易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通过统一的网络平台运作,可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位一体,并将传统贸易方式下繁琐的交易谈判、合同签订、通关工作、物流跟踪高度整合。虚拟企业、手机银行、微博营销、微信商圈等新型模式极大地渗入商贸行业中,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商贸类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电商背景下变得日益白热化。谁掌握了前沿网络营销手段,谁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所以,作为把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有必要在商贸类课程中加大改革步伐,特别是在实训类课程中,加大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交易谈判模式、电子合同签订、网银结算等切实符合行业实际的学习内容。

2.2适应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

作为有志于成为外销人才的学生,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把前沿的贸易信息技术应用于开发客户、管理客户的职业能力。操作流程的技能是最基础的,如果只具备操作流程能力的学生,在职业生涯当中可能将长时间处于底层,甚至由于网络技术、智能平台的发展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尴尬境地。相反,如果能在专业学习中跳出传统的实训平台,增加电子商务技术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商贸类课程的实训中开发客户、管理客户、挖掘数据、分析数据,相比于第一类学生,显然能增厚专业功底,发展职业能力。既懂开发客户,又懂操作业务的学生不仅更受企业青睐,而且在其职业生涯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2.3适应高职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商贸类课程的实训方式以软件平台为主。但是,往往那些能在学校软件实训平台上得到高分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却感觉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实训室里操作的软件跟企业应用的软件大相径庭。所以,实训课程不能光把重点落在模拟软件的操作上,而应该把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纳入进来。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可能使用不同的软件,但是软件的功能模块是相似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需要用电商技术加强学生对商贸软件功能模块的认识和流程的应用能力以达到“一通百通”。此外,必须要看到大部分的实训软件以仿真业务流程为主,侧重于“幕后工作”,至于贸易中的重头戏———寻找客户和揽取订单却是缺乏的,在课程改革中,也需要从行业实际出发,采用电子商务思想进行扩充。

3商贸课程实训应用电子商务的实践———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

3.1突破实训室软件平台,引入电商平台实战

国际贸易实践中,通过专业的电商平台寻找客户或货源已成了外贸业务员的一大习惯。所以,在课程学习中,有必要使学生了解并熟悉这一技巧。例如,阿里巴巴系列网站包括最近发展迅猛的速卖通是专门为进出口企业服务的,也是最为真实和成熟的互联网平台。速卖通是面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为中小企业出口货物服务,集订单处理、货款支付、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外贸在线交易平台。其官方网站还开设了速卖通大学,免费指导初学者从账号注册开始直到客户下单物流配送。在国际贸易课程的实训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在速卖通上免费开设外销店铺,认识常见的营销工具,与外贸实践相接轨。此外,一些典型的面向全球的采购网站(如阿里巴巴全球)也可以纳入到课程学习中来。因为在这些平台上,往往集聚了全世界的货源,是从事进口业务寻找合适货源的主要工具。

3.2增加网络构建知识模块,熟悉网络营销手段

企业打开产品的国际销售渠道的模式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中小型外贸企业借助成熟的电商平台产品目录,如上述提到的速卖通;二是大型进出口企业构建自己的网站,在自己的网站上产品目录。对于第二类电商模式,商贸类毕业生应该能分析网站的功能模块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功能模块完成商品的、订单的生成、付款的实现。不同的企业可能具备不同的网站形式,但是网站的功能和流程大同小异,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增加电子商务网站功能模块及流程分析这些最本质的内容。此外,外销企业的电商网站建构完毕后首要的目的是要能被海外客户搜索到,所以还需要借助一系列网络营销手段扩大知名度,如网络广告、友情链接、搜索引擎关键字登记等。这些典型的网络营销手段同样也应该被运用于实训课程教学中。

3.3采用多种互联网教学手段,培养网络应用意识

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意味着国际贸易会越来越走向网络化,不仅仅是交易的网络化,也包括企业内部管理的网络化。所以,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学有所用,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教师有必要采用多种互联网教学手段,培养其网络应用意识。如,随着智能手机在高校的兴起,微信、微商成为了一个热门词语。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微信不仅仅可以跟朋友玩互动,也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甚至可以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于是,教师可以先通过朋友圈功能,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平台,接着整合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与微信平台相连接。学生通过手持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可以移动学习。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慢慢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诸如微信营销、微支付等新型商贸手段,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培养网络应用的意识。

4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电子商务技术必将成为中小企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方式。在高职院校的商贸类课程中,既然已经开展了以实操为中心的实训环节,就应该使实训与贸易实践结合,符合当今贸易方式发展的潮流,所以有必要把前沿的电子商务技术融入到商贸类课程的实训环节中来,加大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实训环节中的教学比重,真正地实现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市场营销;应用举例

1 引言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就业为先导,培养职业岗位要求的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宗旨,商贸专业课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学情现状,科学准确地设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以往的专业课教学中,常常可以看到“情境教学法”赋予学生某种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学习;“实训教学法”给学生一项学习任务,让其带着任务去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运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可以有效融合以上两种方法的优势,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实践,在赋予学生情境和角色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在讲授《市场营销》课程时,开始探索尝试应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进行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均已取得明显的成效。

2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学情基础和含义

2.1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产生的学情背景

一是中职商贸类学生普遍基础较弱,学习意志力差,但思维灵活,并且有部分学生曾利用假期参与过企业销售活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商贸专业的主干学科《市场营销》来说,如果一味地以“满堂灌”的讲授方式教学,不但不能真正地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逆反情绪,丧失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学要从实际生活入手,采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并赋予实训任务,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目标有兴趣地开展学习活动。

二是中职商贸学生普遍缺乏职业效能感,学习目的不明确。笔者对所教班级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只有32%的学生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有68%的同学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并不明确。另外,有52%的学生对于自己是职校生具有挫败感,不知道课上学习的这些专业知识具体怎么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对未来职业没有信心。鉴于上述调查,专业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商贸专业、热爱商贸专业,树立坚定的职业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生动的、符合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通过富有成效的实训,提高学生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效能感,这是采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学情基础。

2.2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和实训任务,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动脑思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生动的情境设置,将实际演练引进课堂,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展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并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开展实训任务,实现对知识的轻松理解、识记与应用,明显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3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创新点

3.1 教学理念新颖。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在《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创设出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情境,变抽象枯燥的专业知识为活泼生动的工作场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主动完成实训任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内容新颖。使用“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更取材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主动的完成教学任务。

3.3 教学形式新颖。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用一些实物、图片、游戏和音像等,在形式上可通过借助实物、编制小品、搜集相关案例、假设工作情境等多种形式,这既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又要突出其专业实践特色,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索求知的愿望,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4.1 利用多媒体情境模拟。教师借助多媒体以案例、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向学生模拟展示一个相应的工作场景,目的是更加直观的给定学生本节所学知识的应用环境。因此,情境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工作实际,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可以有兴趣参与其中。

4.2 在情境中赋予社会角色。情境设定是为工作岗位进行铺垫的,因此情境服务于角色。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感知被赋予的工作岗位有哪些特点和职责,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建立角色服务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岗位的能力目标要求。不仅如此,这种角色的转变所带给学生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为整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4.3 在角色中给定工作任务。把课堂学习任务转换成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任务融入到了情境之中,便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任务驱动力,知道自己为完成这个工作任务该重点学习什么。这种生动的情境任务牵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的明确,让学生带着任务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整合。

4.4 为完成任务积累知识。通过情境模拟的导入,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要达到的能力要求,教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随着教师问题设置的层层深入,帮助学生找出知识规律、解决措施、适用情况等,以便为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做好知识积累。在学习中,学生利用观察与思考、合作与探究、分析与体验,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把学习从单纯的规律性上升到应用性的实践高度。

4.5 利用所学解决实际难题。把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应用领域才是学习的目的,以往的学习往往采用练习题的形式检测当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这种方式脱离生活,更没有趣味性可言。在情境模拟实训的课堂中,教师采用实训练兵的方式进行课堂授课,把知识落实到了实际生活、工作的情境之中,实现了学习目的,增添了学习的实践意义。

5 “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例如,笔者在讲授中职商贸专业课《市场营销》第五章第三节“新产品推广”这节课时,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商贸专业课的特色,运用了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分别在导入、新课教授和实战练兵等不同的教学环节模拟了教学情境,并结合情境开展了实训,具体如下:

导入环节 图片演示——耐克工厂及商场销售情境

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分别是青岛耐克体育用品分公司的市场营销员和见习营销员,接到公司的任务——进行公司新产品在青岛市场的推广工作。

教师:现在呢,我们共同接受了公司布置的一项工作任务,即根据本公司新产品特点、消费者使用新产品的反馈情况,来进行公司新产品在青岛市场的推广工作。

(情境导入后,教师展示本堂课的三个教学任务,使学生明确本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本堂课自始至终都会模拟青岛耐克体育用品公司这一情境,使全体同学身临其境,带着任务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讲授 产品亮相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入《2012年耐克新春季新品会》这一情境,多媒体展示公司新产品图片——耐克音乐鞋,激发学生好奇心,再由教师以会主持的口吻介绍公司新产品的独特性能,让学生对耐克音乐鞋感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

1.我们公司的这款新产品比其他产品有哪些突出的优点?

2.我们这款新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是谁?新产品优点能否适应目标消费者需求?

3.我们公司新产品突出优点是否能被消费者明确、直观的辨认、接受?

本情境是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耐克新产品场景入手,在课程的开头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顺利实现了新课的导入,并让学生自主总结出了本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新产品的特点。

新课讲授 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举例

播放一段事先拍摄好的情境小品,由学生扮演,讲述到商场买鞋的全过程,视频看完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小品主人公的购鞋过程,从而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即认知—兴趣—评价—试用—采用五个阶段,完成了本堂课的第二个任务。

新课讲授 新产品的反映差异——课堂调查举例

通过多媒体设置街头情境,开展即兴课堂调查,每位同学下发一份调查问卷,根据教师的提示完成,引导学生进行现场答卷,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1.如果您是一位普通消费者,您会在哪个时间购买耐克公司推出的新产品?

2.您认为自己的个性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3.何种新产品推广方式对您的影响最大?

4.您家庭的经济状况属于以下哪一种?

5.您最关注新产品的哪一种特征?

问卷答完后每位学生迅速计算自己得分,并自主查书找到自己属于何种类型的消费者。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这块知识点理论性强,通过设置情境,以问卷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积极做答,从而自然得出新产品采用者的五种类型,并以名片的形式自然导出,第三个知识点的讲解水到渠成。

巩固练习 实战练兵——模拟招聘

假设学生的实习期结束,需要接受耐克青岛区总经理的面试,进行一场模拟招聘。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和图片形式展现出招聘现场画面,增强真实感。画面中的耐克经理给出三个问题,要求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做答:

1.由于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反应存在差异,你认为五类采用者中的哪些是本次新产品推广的重点?

2.既然确定了创新采用者和早期采用者作为此次新产品推广的目标市场,针对这两类消费者的特点,你认为哪种方式能使他们在认知阶段最快了解到新产品的信息及特点?

3.(提高题)除了广告推广策略外,我们公司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或妙点子来进行耐克音乐鞋的推广,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认识并购买呢?

此情境的设置综合了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耐克公司模拟招聘进行实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本节课教师主要运用了“情境模拟实训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模拟了五个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轻松、有兴趣地开展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他们对问题的层层深入思考,并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开展实训任务,实现对知识的轻松理解、识记与应用,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business talen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coast of Fujian province, it is required to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teaching, 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 constructing talent training mode, building the cooperation platform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building the training base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teach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关键词: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finance and business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189-03

0 引言

2015年7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这就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内涵及意义

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为海西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知行合一的商业技能型人才。而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取决于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如果要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职业技能素养,满足商业服务行业的企业岗位要求,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就应该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针对性及有效性。实践教学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大辞典》指出,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可见实践教学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某一个具体环节,而应该贯穿整个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通过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将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还能实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第三产业发展输送各类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商业服务型人才。

2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

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让学生在专业理论指导下完成实践项目操作或者实际岗位工作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笔者认为实践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教学形式,更应该拓宽思路,探索多样化多途径的实践教学形式,具体包括:

2.1 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及项目引领教学方法,设置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边学边做边练的方式,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比如:会计专业《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堂教学中,引入一家小型商业企业的真实财务数据,在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后,根据对应章节教学任务,分阶段分组填制并审核该企业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资料,最终形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使学生提高账务处理的实践操作能力。

2.2 实训课程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训课程比例,配套完善实训教学资源,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课程实践任务,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比如电子商务专业《网店经营与管理》可以作为实训课程在网络营销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在淘宝天猫等网络运营平台上,搭建网店进行真实交易,教师给予实战指导,通过网店运营实践,还可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3 引入企业综合项目实践教学。为了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学校可以引入真实企业综合项目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如果该综合项目涉及多门课程,可以组建项目工作小组、校园工作坊等形式,利用课上课下相结合方式,校企共同完成综合项目任务。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可以与某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引入公司电商项目,分为网店策划、网店美工、网络商品编辑、运营推广、客户服务等项目岗位,企业派专家作为兼职老师,与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分组分批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完成真实电商项目的实践操作,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 企业认知实践教学。学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相关职业岗位及职业文化的初步认识。比如:物流专业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知名物流公司或物流配送中心,了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物流运作流程、物流管理模式等,使学生拓宽专业视野,加强对专业及职业的充分认识,提升学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兴趣。

2.5 企业跟岗实践教学。学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企业的相应岗位参与实际辅助工作,企业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岗位工作指导。学生通过跟岗实践,提高真实工作岗位的实践操作能力,积累相应专业实战经验,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也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比如会计专业订单班可以在第四、五学期安排为期4周的合作企业跟岗实践,让学生在企业“师傅”指导下,以“学徒”身份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完成真实企业账务处理,校企共同参与实践管理和考核评价,践行现代学徒制。

2.6 企业顶岗实践教学。在“2.5+0.5”学制模式下,第六学期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工作。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尽可能安排学生到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加强实践管理,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比如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实行校企“二元”联合培养,实施“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螺旋式的实岗育人机制,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推荐就业择优录取,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3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笔者走访福建省近二十所中职学校和相关行业企业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情况不尽人意,各方满意度只有31%,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多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实践教学效果不够好,并未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笔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3.1 职教观念较为落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中职学校或财经商贸类专业部门负责人,并未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现代职业教育观念,不愿探索实践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缺少顶层设计。由于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以专任教师为主导,因此专任教师的重视程度和实践能力就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而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如果缺少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就不会主动地通过实践去学习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当然,行业企业对学校实践教学的主动参与热情不高,实践教学也就只能纸上谈兵。

3.2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制约实践教学活动难以实施。有些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仍沿用“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偏离“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忽视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课程体系脱离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脱离职业标准要求,实践课程学时安排较少,缺乏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2]课堂教学一味采用“满堂灌”传授理论知识,使教学过程缺少职业性与实践性。

3.3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缺少实践教学基础。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组织实施,这就要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紧密对接。有些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闭门造车,不愿与企业加强紧密联系,或者校企合作只是浮于表面。如果没有行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就只能停留在“模拟教学”,无法构建真实职业环境,就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3.4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落后,无法搭建实践教学环境。有些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脱离生产实践,仍以“机房+模拟仿真软件”为主,不能提供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践环境。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于实践教学要求而言也较为滞后,并不能充分发挥实训实习效能。

3.5 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普遍实践能力不强,有真实企业实践经历的占61%,拥有中高级职业技能水平以上占68%。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导,专任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效。

3.6 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不到位。如果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完善合理的管理机制,没有科学明确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没有严谨规范的实践教学组织,就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4 提高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

4.1 树立现代职教理念,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负责人及专任教师应该通过参加各种职教培训拓宽思维,参观优秀职业学校汲取先进办学经验,调研行业企业了解市场需求,从而树立现代职教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行业企业认知,引导设计职业规划,明确学习职业技能的目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中职学校还要多与企业交流,展现优秀学生高水平职业技能,建立各种机制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协同育人,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4.2 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配套完善实践教学资源。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体现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跟岗实践教学和顶岗实践教学纳入其中,实现专业与产业及企业岗位紧密对接。将实践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实践课程比例占60%以上,构建融入职业技能素养体现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材建设,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3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中职学校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原则,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吸引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探索“订单班”、“工学交替”、“二元制”等校企合作模式,践行现代学徒制,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与企业真实项目相结合,与订单式培养相结合,与学生就业相结合。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

4.4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场所。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和业务流程出发,校企共建高仿真、高智能并融入企业文化内涵的商贸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训实践中尽早进入职业角色,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校企还应建立稳定有序、运行良好、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校外实训基地。[3]

这为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提供企业实践教学平台。

4.5 提高师资建设水平,打造实践教学团队。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打造一支实践能力强、师资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团队。对内构建教育部门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的“三位一体”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对外聘请行业企业高技能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活动。尤其强调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协同合作完成项目任务来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引导树立教师职业意识,创建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4.6 加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为了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稳定有序地开展,中职学校应制定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成立财经商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小组,负责对各种形式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总结活动,共同探讨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 实施相关对策措施后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我校作为福建省首批国家中职示范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采取上述相关对策措施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较好效果。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开设会计专业与电商专业的校企订单班,拓展4个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机制,如火如荼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通过大力推进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企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基本技能,具备了行业要求的职业素养,技能考证通过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0%以上。部分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吸引不少中职学校前来参观交流,充分发挥专业示范辐射作用。

综上所述,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只有科学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提升职业素养,才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焦新宽.对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9(33):213.

[2]郭文贵.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J].价值工程,2016(5):244.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创业;人才培养;商学联动;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1-0043-05

一、实施背景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强调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在2015年10月19日至20日吉林长春举行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总理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中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要求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紧跟政策形式变化,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的培养要求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提出“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教学活起来”[1]。号召教师研究教学,大胆尝试,探索适合时展和严峻就业形式的教学模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全面的专门研究,有利于加速这一关键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加速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顺势而为;借助示范校建设这一契机,深入探索商学人才培养模式。经过研究论证,逐步摸索出以创业能力为主线,以实战活动为载体,以相关知识为内容,以素质标准为保障的商学联动模式。

商学联动中,商是商务活动,学是学习活动,即将商务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通过系列商务活动,将商务活动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有效链接,最终实现学生学习与未来从事商务活动的零对接。

二、主要目标

充分挖掘专业优势,通过搭建学习活动与商务活动的三段式阶梯成长平台,解决长期以来学校只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缺少商务活动实践能力锻炼与培养的问题;通过架构学习到创业的三层次创业素质培养,解决学生只有创业梦想,却不知如何落实行动的创业茫然问题(创业行动)。通过三段式平台和三层次素养的架构,为学生们铺设一条绿色通道,建设一架互通式立交桥,实现毕业就能创业的状态。

三、工作过程

具体的工作实施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逐层递进。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单元课程改革阶段(2012)。首先,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设定课程门类,课程之间互相衔接,渐进过渡,最终形成一种形成性能力;其次,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改革课程内容,任务导向,项目化教学,实现虚拟情景向现实工作的过渡;第三,以“动”为核心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搞活课堂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思想到行为都活动起来,参与教学,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第二阶段:载体开发整合阶段(2013)。为了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开发能够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实训活动,并将其作为一个学习载体,组织学生们广泛参与。如通过举办“商贸节”锻炼学生活动策划与执行能力、产品销售能力。

第三阶段:素质标准设置阶段(2014)。开发培养专业基础素质、专业文化知识以及职业操守的商贸素养课程,培育“四心”专业素养,即“爱心、诚心、创心、恒心”。 每个专业素养都有一个相同的内容即创业素质。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5)。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实训项目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创客空间招贤纳士,实习实训按部就班,订单培养有序开展。如图2所示。

四、做法与成效

(一)做法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总结出了以创业为导向的商学联动模式。如图3。

1. 筑基三级联动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向专业技能的转化,需要学校搭建三位一体实践平台。首先,挖掘专业课程的综合实训项目,利用课程实训,模拟演练。如物流管理专业组建“天青快递公司”模拟运营,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开展“门店商品管理”等。其次,学校建设了系列专业实训室,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让学生们可以不出校门进行操练。第三,学校建设了一条创业街,供学生实践、交流、展示。通过模拟训练、实践操作,让学生树立了创业意识。

2. 搭建校园全真创业实战平台

高等职业院校经济文科类专业实践能力要求不同于工科,为了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探索,根据专业的特色及培养定位,以创业为导向,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锻炼。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们搭建创业实战平台,让他们在校期间就能尝试创业。

创办“商贸节”,让所有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做一天“小老板”。从商贸节的策划、组织,到商品的进货、定价、陈列、展卖、宣传、营销、物流配送、线上线下电子商务等,全部由学生自己运行、管理。

“天青超市”和“天青四次元店”是两家完全由学生自主经营的校内实体店。这两家店也是学生的创业孵化及培训基地。店铺的经营与管理工作完全按市场规律运行,自负盈亏。学生们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与经历,锻炼了创业实战的能力。

3.拓展多层面社会创业实习平台

要想让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需要感受和学习真实的企业环境,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市场化的任务实战。为此,学校建立了丰富的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工学结合、就业实习。如:北京7-11天津分公司、屈臣氏(天津)个人护理用品商店、天津百车汇轿车配具有限公司,满足学生的学习、实践、实战需求。

借助企业优势,开展订单培养,与7-11订立了“企业干部储备班”,在校期间学生就能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将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项目有机融合。学校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及职业道德培养贯穿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按照企业的要求开展校企一体化教学,强化岗位意识,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形成并建立起完善的“准员工”培训体系。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中工作,通过商品管理(订补货、盘点等)、日常营运管理、员工管理、顾客投诉管理等企业运营管理各环节,岗位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企业工作经历,学生还获得了加盟创业的优势。很多企业规定,只要学生在企业工作两年后就可以享受企业加盟创业,而且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通过实践平台,学生有了创业意识,萌生了创业的动机;通过实战平台,学生锻炼了创业能力,践行了创业行为;通过实习平台,学生有了企业经历,懂得了企业的经营。在三段式平台和三层次素养的培养下,学生的创业能力达到精专的水平。

(二)成效

1.实训硕果累累,创业意识“随风入夜”

扎实推进实训任务,专业实训课开出率100%。各专业均开发了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训项目,占整体实训项目的20%。目前较成熟的综合实训项目详见表1。

实训室建设到位,共建设完成《连锁综合实训室》《连锁经营模拟实训室》《服装卖场陈列实训室》《沙盘模拟实训室》。实训室利用率达50%,实现了学生不出校门就能进行专业实训。学生们在实训室中开展各种技能大赛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2],有了明确的职业认知,创业街全面开放,形成商业态势,学生们融入其中,耳濡目染,创业意识初步形成。

2.实战有声有色,创业能力“暗流涌动”

商贸节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活动,已经连续开办了三年。为学生提供了商务活动的实战平台,让有创业意识的学生找到了可以施展的舞台。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业动机。从历届商贸节的变化(见表3),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目前这一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活动,2016年在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展示。“天青超市”和“天青四次元店”两家创客门店,已经变成学生创业实训、职业培训的孵化基地,其社会影响在逐渐彰显,辐射作用在不断延伸。通过创业实战,学生获得了创业经验,充分锻炼了创业的能力。

3.实习积聚能量,创业行动“蓄势待发”

工学结合、企业顶岗活动有效开展,校企共育初见成效。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为天津区域市场处于战略扩张的名企,保证了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工作,认知真实的企业环境,了解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实践市场化的任务实战[3]。挑选部分企业对学生进行“订单培养”,以保证学生的专业对口与创业。各专业都先后建立了订单培养班,如“天环物流班”“天津之眼班”“泰康人寿班”“ 鼎泰丰管理干部储备班”等等。见表4。

学生在企业得到了充分的学习与锻炼,获得了丰富的企业运营经验,加之前两个阶段的积淀,已经完全具备了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

五、体会与思考

商学联动模式实施几年来,学校边探索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力争实现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要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扎实模式的推广与运行,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进一步完善实训室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加大投入相应的实训设备和软件。目前,很多教师自备实训设备,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会阻碍教师能力的发挥。

重视学生的创业活动。对商贸节等学生开展的创业活动,学校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3年来,每次活动筹备环节学生都会因为办事情遭到拒绝或不支持而难以推进。商贸节慢慢演变成学生自己的节日,学校应创新保障机制,理顺管理体制[4],全院教职工都应该给予支持或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的实践热情。

相关政策需要突出实训工作要求。学校应调整相关政策,提高实训指导工作待遇水平。如实训指导工作可以抵消部分课时工作量,对于成熟的综合实训项目学校给予立项支持等。这样才能做实教师的院外实训指导工作,让教师真正陪学生下到企业,指导、学习,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教师方面

教师专业能力需要不断加强。教师要多外出学习、培训,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参与专业技能大赛和相应创业大赛,丰富实践经验。要想培养出能创业的学生,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闭门造车将有碍于学生的培养。

专业实训项目需不断完善。目前实训项目达到了一定的数量,但有些项目不够精准,不够与时俱进,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通过实践积累确定项目,通过专业教研规范提升项目。最终实现各专业实训项目的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创造性。

(三)产教深度融合方面

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这几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如火如荼,如聘请企业人员授课,课堂搬到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培养,校企共建课程,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实训,毕业答辩在企业真实运营环境中考核,等等。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形式都丰富多彩,但整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缺少机制保障,合作企业的流动性,合作项目的永久性,合作关系的连续性是产教深度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想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是否有必要建立校企联盟组织,规范合作事项,制定相关制度等,来保障和激励校企之间的长效合作,值得思考。

参 考 文 献

[1]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成都创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3-56.

[2]杨运鑫,罗频频,陈鹏.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4):39-43.

[3]邵月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0):76-79.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 营销实践基地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破农产品保鲜加工和流通瓶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要依靠大量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支撑,才能有效提高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调整地区经济结构,转变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由制造到创造的产业升级除了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外,离不开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营销创新,为确保产品和技术成果顺利占领市场,也迫切需要大量懂市场会营销的一线营销人员。

广东农垦是国家农业部直属垦区,在国内拥有南亚作物生产、加工(农场)企业200多家,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贝宁、北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许多实业项目,橡胶、剑麻和蔗糖生产位居国内前三名,松香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已发展成为拥有260多家企业总资产150多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国内最大、最强的南亚作物产业集团。广东农垦以“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培育大企业”为发展理念,现已拥有广垦橡胶、丰收糖业、燕塘乳业等3家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东方剑麻、广垦糖业、广垦畜牧、华海糖业等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十二五”期间,广东农垦对农产品商贸流通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极为重视,近年来,广东农垦对农产品商贸流通领域专业人才特别是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迅速扩大。广东农垦正在全面迈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轨道。市场经济环境下,垦区经济建设和发展既需要大龙头企业做载体,也需要大量熟悉南亚热带作物,掌握现代营销技术和服务手段的农产品营销和现代服务业营销一线岗位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广东从2004年起约有3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在广东一直处于需求的前列。随着农产品商贸流通在广东的快速发展,农工品方向营销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升温。而省内本专业开设农产品营销方向的院校寥寥无几,农产品营销人才培养滞后不仅影响省内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而且制约广东农垦企业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水平。各类农产品贸易企业对具备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产品销售、客户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和应用市场营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农产品营销方向专业人才形成了大量需求。

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由行业、企业和院校共同组建一个集教学、培训和服务为一体综合性的校内工学结合的农产品营销中心,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供销行业发展中的作用,以服务“三农”和提升供销行业为目标,以培养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高端技能型商贸营销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校企“人才共育、基地共建、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效益共增”为运行机制,以项目建设为合作纽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下面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流通实训中心为例,以市场营销为核心的商贸流通类专业农产品营销方向所开展的实训项目,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开创性地成立了农产品流通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在此方面的建设发展过程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建设目标:使学院的农产品实践基地和广东农垦企业合作,成为其线上(农产品网络营销)和线下(农产品营销中心)展示中心和农产品营销实体之一。

主要功能:满足农产品专业教学实训、实习需要,可以同时提供200个学生的实训和实践,进行农产品实体营销、网络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冷链物流等技能训练;能够进行农产品实体营销、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和冷链物流等科研活动;能为社会和广东农垦企业提供农产品实体营销、网络农产品营销等培训服务。

建设内容:建立学院农产品基地和农垦企业新产品展示推广区,主销产品销售区、网络农产品销售区;农产品加工区和农产品储藏区;冷链物流区。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是由农产品流通运营实训中心和农产品流通岗前实训中心组成。结合学院地处广州市商业中心和依托广东农垦企业的优势,随着农业产业蓬勃兴起,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学院农产品营销实训中心特色,就是培养服务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营销人才,能够进行农产品实体营销、农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和冷链物流等科研活动;能为社会和广东农垦企业提供农产品实体营销、网络农产品营销等培训服务。为了强化学生的市场营销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农产品营销的实际操作技能,鼓励学生关注特色,即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和涉农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进行认真的总结和提炼,做好记录。凡是参与的时间活动,学生都应该详细记录实习的主题、时间、地点、方式、参与人、心得等内容,形成工作日记。

学院通过农产品流通实训基地建立学院农产品基地和农垦企业新产品展示推广区,主销产品销售区、网络农产品销售区,分设了茶叶经营、农特产品展销、网络营销、生鲜经营等四大区域。农产品实训基地运行遵循“校企一体”的运行机制,采用理事会管理模式,由学院和参与企业共同成立了理事会,实行共同经营,共同管理。管理人员由企业管理骨干和学院挂职的专任教师组成,员工则由市场营销(农产品营销)专业的学生担任,由企业一线专家和学院专任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指导工作。农产品实训基地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实现学生即员工,教学即经营,学业即创业。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将实训基地建设成学院农产品营销专业群学生进行各类农产品营销、店面经营管理、网络营销等相关专业技能生产性实训和举办各种相关技能竞赛、进行顶岗实习的场所。同时,基地还可以成为专任教师挂职锻炼、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的良好平台,不但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网点与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而且解决了学生实训实习与真实工作岗位脱节的难题,实现了专业发展与社会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使学生掌握了农产品营销学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方法,又了解了农产品营销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蔡雪雄,陈新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理论、制约因素与对策[J].东南学术,2006(6).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商贸物流专业群 校企合作 共享课程 ERP 课程体系

近些年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推进,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因此企业对ERP人才的需求急速增长。为顺应社会需要,高校计算机信息类、经济管理类和工业工程专业等都陆续开设ERP相关课程,但由于我国对ERP系统的研究、应用和教学起步较晚,各高校各专业对ERP课程的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各层次复合型ERP人才是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商贸物流管理专业群ERP共享课程概述

高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区域经济目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准确把握商贸物流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商贸服务类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建立商贸物流专业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根据专业调查和市场需求,在整体课程体系下提升专业之间的相互关联及依赖程度是建设专业群的首要任务。

在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针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的ERP产业正以全球平均增长率三四倍的速度发展。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研究报告,中国ERP市场在2008年左右成熟,市场总量约为5.5亿美元,并且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应用ERP。伴随着ERP的迅速推广,对ERP应用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高校经管类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国际贸易、会计等都相继开设ERP课程,但各专业之间相互独立进行ERP课程教学。ERP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涉及职业岗位相当多,岗位间既涉及不同专业知识,又有跨专业的知识应用,因此建立商贸物流专业群的《ERP》共享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避免课程重复建设,节约资源,而且能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在专业群内的广泛共享,从而使培养各种层次的复合型ERP人才成为可能。

二、商贸物流管理专业群《ERP》共享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取决于课程教学体系是否能够支撑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职作为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机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取决于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是否能够支撑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进而适应社会人才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根据专业群面向的特定“服务域”,明确各专业之间的依赖关系,深入分析专业群内各专业《ERP》课程教学的共性与差异性,围绕各岗位的工作领域构建专业群共享课程,按照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确定模块化必修与选修的课程内容,形成专业群各专业彼此联系、相互渗透、共享的《ERP》课程体系。

(二)目前ERP课程呈现出各相关学科相互孤立的特点

由于ERP不仅是一种信息技术,更是一种适应企业管理需要的管理理念和思想,ERP应用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对ERP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企业基层员工必须对ERP有基本的理解并掌握与岗位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鉴于此,对高职人才培养而言,学习应用ERP已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经贸类专业学生而言,理解ERP理论,应用ERP技术,已成为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应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当前各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中越来越重视ERP课程建设,但各专业只建与自己专业直接相关的模块,如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等只学个别财务核算模块,而对于ERP系统最具管理效率的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供应链模块则通常只在相关课程中做理论介绍,极少能在统一ERP系统平台上进行综合业务处理;相反,物流管理等专业只学习供应链模块而忽略财务核算模块,使当前ERP课程呈现出各相关学科相互孤立的特点。由于缺乏对ERP管理平台全面系统的认识,很多学生无法理解体会ERP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更无法掌握ERP软件的基本特点和操作方法。可以说,当前ERP教学现状与日益发展完善的企业ERP信息技术形成相当强烈的反差,直接导致高职商贸物流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状况与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ERP技能要求落差的日益扩大。

(三)ERP共享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面对当前信息化化环境下ERP人才需求的大缺口,商贸物流专业群思考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ERP教学体系,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已成为高职教育顺应企业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对高质量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三、商贸物流管理专业群《ERP》共享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思路

教学体系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ERP平台的商贸物流专业群《ERP》共享课程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体系、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

(一)商贸物流管理专业群《ERP》共享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共享课程,就要体现课程资源的共享性,由于专业群各专业就业ERP需求点不同,因此共享课程要体现专业间课程的差异性。因此本课题以就业需求为目标,以内容模块化为纽带进行共享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即各专业通过选学对应需求能力的模块实现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下表所示。

(二)商贸物流管理专业群《ERP》共享课程教学模式体系

本文结合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四维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1.理实一体教学

这部分教学开设于大二第一学期,即各专业学生已经学习相应的前导课程,本课程是基于ERP软件的模块化教学,专业群中不同专业选择需要的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学生,其他作为学生自学选修模块课下自主学习。模块教学以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形式展开,在了解企业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ERP业务流程的操作应用。课堂一般以任务布置――任务讨论――任务完成――老师答疑、总结的形式进行。该课程考虑到软件应用和师资力量,适合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实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学校老师会安排到客户企业跟进项目进行学习挂职,企业老师和工程师会定期走进课堂,带来ERP前沿的东西和企业真实应用案例。在学期末,各专业安排一周实训课程,各专业会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设计相应案例进行模拟运作。

2.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

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该举措结合各专业教学需求及ERP系统本身的需求,体现具有职业特色和零距离企业真实任务体验的特点。通过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逐步完成实训教学项目开发与完善,使学生通过校内模拟实训与仿真性实训取得比校外顶岗实习更好的实训实习效果,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这部分教学开设于大二第二学期,属于大综合实训,需要各专业学生共同搭建小团队,实现企业整体运作的模拟训练。

3.职业资格认证

为了普及信息化,全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知名ERP软件开发企业联合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对掌握ERP相关知识并会应用ERP的人员颁发此证书。该证书的获得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ERP。以职业证书为导向,加强ERP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而拥有ERP职业证书,无疑会使学生走出校门时拥有就业优势。在设计ERP课程教学模式时,应充分满足学生职业证书的考核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学生的职业素质决定了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和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因此,以职业证书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教育,实现零距离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4.企业信息化应用大赛

杭州新中大总裁石钟韶曾说:“事实上,ERP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大白菜。ERP在企业中的成功嫁接需要供应商与企业长时间、精细而密切的配合。”大赛要求学生熟悉企业各个部门及部门间的管控风险,熟悉企业全流程,企业信息化的程度、问题及优化意见等。通过大赛,学生更了解企业的协调运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商贸物流管理专业群《ERP》共享课程教学方法体系

从教学效果和质量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置有模块分解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基础部分ERP概念的理解是学生最难理解,也是老师最难讲的问题,因此上课采用故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ERP;采购、存货、销售、物料需求计划、厂内生产/委外、工艺、财务等分模块采用情景教学法,如×年×月×日仓管部的×××接到供应商×××的送货通知,根据合同进行验收入库。进销存各部分学习完毕后的厂内供应链,以及整个企业包括生产、供应链在内的练习课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实现,实施过程主要有创设问题情境、分配角色并明确分工任务、根据角色进行操作、反馈信息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等几个步骤。

合适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商贸物流管理专业群《ERP》共享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题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另一部分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采用多元化过程体系,打破传统结果评价模式和学生被动式的评价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甚至企业教师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建立一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通过学生自评、团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途径,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种客观的多元评价模式,

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毕业生评价和企业评价。统计毕业生从事ERP相关岗位的比例,调查了解学校课程对其工作的影响程度,通过鉴定表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打分及对学校ERP课程教学的意见及建议。

参考文献:

[1]包忠明.高职专业群平台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现代纺织贸易专业群为例[J].职教论坛,2014(21):60-61.

[2]王琦峰.行业需求对接的物流管理专业ERP课程课堂教学改革[J].软件导刊,2015(6):191-193.

[3]胡玲,吕晓梅,桂国明.浅析复合型ERP梯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J].科技广场,2014(10):196-198.

[4]建红.高职经贸类专业ERP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118-119.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1.1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1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距离难以达到培养目标高职商贸类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才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企业需求接轨。但目前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了解不透不全,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岗位的对接存在较大距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要求不相符,与企业需求脱节,从而导致职业学校专业人才难以满足企业要求。

1.1.2缺乏企业参与,实践环境不健全商贸类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企业的参与程度,但专业实践环境受到场地和资金的制约,无法真正再现企业真实场景,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形成实践教学环境体验多,但实操训练少的现象。校企合作也只停留在企业家进讲堂的层次上,缺乏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方式与教学模式的设计。

1.1.3专业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职业学校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一线实战经验,同时又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大部分是高学历、高职称、低实践的学科型教师,,恰恰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缺乏了解,教师难以系统了解企业工作过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普遍存在。

1.2“教学工厂”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1.2.1推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工厂”理念是以学校而不是以企业为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上综合编排基础理论课、实践辅导课、项目实验课,以学校教学平台、专业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为中心设计教学课程和教学过程。在专业学习中,学生既能完成全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又能从项目实践中强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职业技能。

1.2.2提升师生实践能力“教学工厂”理念的实现需要专业教学团队的支持,而教学团队的组建正是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学团队需要技高一筹、创新创业型的复合型教师,尤其是企业专家的参与。“教学工厂”使学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通过企业项目的引入吸收最新的市场资讯,有效扩充教学资源,在实现项目成果的同时,与企业进行专业交流,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参与企业项目实践的机会,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2.3有效完善实践环境“教学工厂”模式将“工厂”搬进学校,实现“生产与实践合一”、“岗位与课堂合一”、“教学与创业合一”、“作业与业绩成果合一”。将企业不同的部门整合在一起,既能分块教学,又能实现整个项目产品的产出,有利于促进“教学”与“工厂”的完整结合。

2“教学工厂”模式在商贸类专业的建设研究

2.1面向商贸类专业的“教学工厂”模式的建立

2.1.1优化商贸资源,构建“教学工厂”模式商贸类专业的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属于学科型配置,造成了各专业之间的课程、设备、师资、实践项目等教学资源分割的局面,最终影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商贸类专业应总结专业特点,归纳专业共性,通过构建教学工厂模式重组和优化教学资源。依托现有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等资源,统筹规划,构建起具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集理论与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及企业项目开发为一体的教学工厂模式。

2.1.2创设企业模式,营造“教学工厂”环境商贸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大多是依赖专业实验软件、实践平台等仿真性实训和模拟实践性实训工具进行,学生虽然从实训内容上达到了深化专业技能学习的要求,但由于缺乏“真实场景”,没有实战感。技能实践内容大都只局限于在企业客户端的操作训练。企业端的一系列经营运作流程得不到深入应用。因此,学生缺乏对企业理念、经营管理、市场定位、工艺流程等信息与环节的把握和理解。“教学工厂”理念的引入充分发挥“工厂”的实用性,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的加入,把企业的产品、管理、理念引进学校的“教学”来,学生在校接触真实企业项目业务,提升实践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专业岗位适应能力。

2.2“教学工厂”模式的创新性应用

2.2.1突出专业教学与“工厂”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结合商贸类专业特色,建立适合学生实践的“工厂”。采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设置企业部门,引入企业投资,这种投资可以是资金投入、项目开发任务、技术人员投入等形式。学校以场地、实训设备、师生等作为投入资源,校企双方设立监督管理部门,为合作的产品产出提供监管。同时,企业参与教学项目的开发,企业提供项目资源给学校,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师生合作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基础上,能将经验分享给学校的教学团队,在教学中还能将企业项目解决方案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开发针对性较强的专业项目和课程。

2.2.2诠释“教”“、学”、“做”理念的动态“工厂”模式商贸类专业的“教学工厂”模式并不能照搬经典,而应该借助该理念,将“工厂”的概念实现到“教”、“学”、“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建立校内“工厂”与校外企业对接的新模式,通过校内“工厂”,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直观认识和浅层实践。在校外企业项目实践中,做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让师生真正走进企业,走上职业岗位,将所学知识融于实践,在实践中夯实理论。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 就业导向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专科类高职院校的重点目标,但“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的怪现象却越来越突出。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日益崛起,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也呈现了这种怪像。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截止到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 7.6万亿元,同比增长 30%。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 255 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 1835 万人。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却依然不容乐观,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落到实处,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结合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商贸”、“人品”两个特色,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从学生入学抓起,发挥工作于第一线的辅导员的力量,开展新生入学启蒙教育,结合专业老师开展专业剖析,借助招生就业办的力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新生进行人品工程教育。同时,专业老师和辅导员在课堂教学、实习就业、校企合作、班会生活等方面探究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到学生工作第一线去实践,循序渐进,多方协作,不断创新,力求形成能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一、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分析

总体上来看,就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而言,尽管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具体在实践上却还存在着欠缺,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同时也存在一些还可提升的空间。

鉴于此,以下将从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校内外实训实践、职业就业指导规划、技能人品并重五个方面展开,探究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二、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究

(一)课程设置重心转为商贸特色

作为一个开设不算太久的专业,不同院校对于电子商务专业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校把电子商务理解为 E-Business用电子化技术支持企业自身业务运作,有的学校把电子商务理解为 E-Commerce用电子化技术支持企业与商业伙伴间的业务活动 。不同的理解就意味着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差异,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尽相同。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就业,找到工作,而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有知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最近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中显示,7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有稳定招聘需求的企业比例达到78%。这个调查报告为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参考。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重在培养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79%的用人单位认为专业技能和个人潜力是招聘应届毕业生中最为看重的两个因素。在多次慎重思考之后,我院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改革,将电子商务从信息工程转移到贸易经济,专业重心转为商贸特色,人才培养方案也多次更新,课程设置上面不断调整。

剖析电子商务专业调整前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在培养目标上面,就业方向调整为“网络运营、网络编辑、网络策划”三大块,弱化了“网站设计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更加注重发挥专业特色的“网络运营推广”方面的能力培养。

在课程设置和专业重心方面,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相结合的模式顺应时代的潮流。在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更加具体,设置五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及素质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五个模块。

(二)师资建设

师资是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也是如此,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时间并不是特别长,专业教师很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如计算机应用、网络等专业兼任或者转型,相较于其他传统专业教师而言理论依据更加少。电子商务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要求,既是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是对师资的要求,在社会和教育界大力呼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今天更是如此。

构建业务精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教师自身的积极进取,也离不开学院国家的关怀培育,除了每年的国培省培计划之外,学院也可以积极创造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专业,所需要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除了要掌握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掌握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教师不能光是纸上谈兵,必须是业务精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专门人才,顺利就业,真正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三)校内实训校外实践,加强技术技能培养

人才培养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和实训,还应该结合课外实训、校外实践,多方助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本次对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中,79%的用人单位会看重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89%的学生希望提供更多顶岗实习或社会实践机会。目前较多的做法是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参加电商竞赛等。

1.搭建校内实训平台

校内实训平台可以是电商实验室、实训室、校企合作工作室、商务谈判实训室等。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实际动手的机会,掌握电商技能需要学校自身的硬件支持,搭建多样化的校内实训平台。

校内实训平台上课的时候,是开展实训课程的重要平台;下课的时候,是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平台,除了积极发动专业任课教师的力量,带领学生去实践,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做项目,通过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合作重在寻找适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的合作企业。这不仅需要校企办积极联络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也需要专业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找行业企业,还可以发动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从学生工作的企业中挖掘有前景的合适企业。

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物流企业,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除了挖掘电子商务类企业之外,也应该多跟物流企业公司合作,还应该多关注京东、苏宁等综合性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训平台。目前我院的相关合作正在电子商务实训室的努力下加紧了步伐,有望签下更多优质企业。

建立校企合作之后,一方面要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设立校外实训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用真正的职业需求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毕业前进入感兴趣的企业或者职业进行岗位体验。

3.组织参加学术技能竞赛

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学术类竞赛,可以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网络营销策划、商品开发整合、网店运营推广、团队合作互助等能力,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领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素质。

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类竞赛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学术技能竞赛运作中,又通过实际技能操作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除了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或者地区性的大型学术竞赛之外,高职院校自身也可以举办面向本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中小型学术竞赛,鼓励专业老师带队,全员参与。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组,设计全体电子商务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学术竞赛,力求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竞赛中有所成长,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技能。

(四)职业及就业指导规划

以就业为导向,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之外,还应该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人才培养不仅仅是教务处的事情,也不仅仅是电子商务教研室的事情,更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情,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同心协力,尤其是跟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也可以调动起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成功的就业离不开清晰的职业规划,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过程。很多学生当初选择电子商务专业并不是因为兴趣和喜爱,而大多是“别人觉得电子商务专业好”,对电子商务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此时就需要专业老师为学生剖析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职业兴趣,分析职业前景,让学生了解可选择的方向。

随着学生对专业认识的加深,作为辅导员应发掘学生兴趣和特色特长,结合专业方向和可供选择的职业,给予学生针对性建议,并不断跟踪学生成长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调整建议。作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要从引导入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给学生讲授求职就业方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五)结合班会生活循序渐进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并不单纯培养“能找到就业单位”的人,而是培养能顺利就业,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人才。人才不仅仅是拥有过硬的技能,拥有高尚的人品同样重要。人品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循序渐进,既需要传授专业知识的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又需要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的言传身教。

人才培养需要集学院各部门,我院积极推进人品工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和实际岗位如网络运营、网络编辑、网络策划等都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商务活动中,诚信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这些都要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更加注重人品的塑造。

作为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是跟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接触最为深入细致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培养、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开展班会活动等都是辅导员日常重要工作内容。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和力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有着现实可行的意义。

三、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反馈

本次研究之前几个月,我院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重大调整,从信息工程系调整到贸易经济系,这一举措为本研究提供了战略保障,在实践方面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反馈。通过对我院13级学生调查可知,98%的学生已经成功就业,其中超过80%的学生意向就业岗位或实际就业岗位为专业相关方向,并对自己的工作单位表示满意或者基本满意。

在被问到哪些因素对自身就业益处最大时,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专业课程(55%)、教学实践(47%)、专业实习(45 %)、求职就业方面的指导(42 %)。由此可以看出,改革举措中的专业调整、实训实践、求职就业指导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电子商务实训室在本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投入使用以来,各方面设施和制度越来越完善。专门的实训指导老师带领学生从项目出发,结合校企合作,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注重培养专业学生的“商贸”特色,联合辅导员老师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的高尚“人品”,以就业为导向,以创业带就业,践行人才培养。

从我院13级学生就业综合情况看,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实训实践部分还有比较大的完善空间。在具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上,有一些也需要学院的支持才能更加顺利完成,体现出更好的实践效果,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完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立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平台等。

四、总结

完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根本目标,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科类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我国专科类高职院校也应看到国内特有国情,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不照搬照套,取其精华,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实践。

作为一个创立不算太久,但社会需求日益增大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以电子商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究,深入实践,总结提炼出一整套完善的能推广、可复制的以就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2015年立项项目(项目编号: KY201501 )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2] 吴清烈.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误区与专业发展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5(2).

[3] 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 顶岗实习 职业教育 合作共赢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98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近年来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为了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工作,本文结合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对今后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提出建设性的看法。

1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1 依托区域经济,大力实施“本土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战略

我院商贸旅游系筹建伊始就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区域经济。依托呼伦贝尔的地缘优势,主动与规模大、信誉好、等级高的企业联系,为旅游酒店服务与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与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运营模式、不同经营理念、不同文化底蕴、不同规模企业的合作。由于各专业采取了订单培养的方式,使得商贸旅游系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招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学生日后就业拓宽了渠道。

1.2 采取“走出去”的策略,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

在校企合作方面,商贸旅游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的需求为依托,采取“走出去”的策略,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与国内知名企业、龙头企业合作,使我院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

2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衔接和互动中,高职院校与产业界各类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是最为重要、最为急需的。但在实际的合作执行与管理中凸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

2.1 区域经济发展与校企合作对接不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的发展现实状况,凸显了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的缺口。但是此时,所在区域内的作为专业人才培养中坚力量的高职院校却没有做到与产业发展、经济转变相适应,在注重对高职院校的大力支持的背后却忽视了高职院校的根本作用――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造成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院校――企业之间的直接合作对接不够。

2.2 高职院校――企业合作深度有待深化

当前一段时期的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上,在其合作的内容方面还比较缺乏。深度的深化、合作内容的丰富,是当前双方合作的重要关注点。如何做到避免简单的人力资源输送,而是做到专业人才的对应培养,让企业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扩大参与面,让企业在生产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促进下,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高职院校也要教育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厂,用专业知识来造就专业技能,有效转化所学的知识。

3 高职与企业合作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采取的措施

真正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专业知识到专业技能的实质转变,可以从以下的措施探讨研究,真正地实现合作共赢,对国家、社会、企业、院校以及学生本人带来成果与利益:

3.1 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的用人机制与缺口重点培养人才与制定教学计划

企业是社会化生产的重要推动力,是产业调整与技术革新的主体力量,有效地让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中,让教育与企业生产、运营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生产活动中,熟悉生产的实际流程,并且让学生对生产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实践课上分组进行探讨,由学生来提出解决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快地熟悉生产的流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为以后的实习甚至最后的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帮助企业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双赢与共赢。

3.2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长效的竞争与鼓励机制

一是高职院校应该负责牵头,由学校与企业之间组成相关专业的委员会,在人才培养的计划制定上深入探讨;二是学校与企业应该互相理解与互相认可;三是由企业协助、院方牵头,聘请一些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合作;四是院方与企业之间也应该建立长效的合作与奖励机制,在企业能力的范围内,支持院方的教学活动。

3.3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以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为原则

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地方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及数量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区域产业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必须始终坚持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以及企业的利益诉求。

3.4 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核心

校企合作既是为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也是为企业共同培养员工,所以共同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学校应在此基础上,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建立严格的实训、实践课程教学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记录制度、过程巡视制度、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和教学效果评价制度等。实践、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既应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也应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校外实训的规章制度应结合企业的规章制度与企业共同制定,达到既为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又为满足学校学生培养需要的双赢的目的。

商贸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

2010年武汉市教育局制订了《武汉市教育局关于在市属高校开展品牌专业建设工作的通知》(武教高[2010]1号)的文件,正式启动了申报武汉市属高校品牌专业的建设工作。 2011年武汉商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获批为市级品牌筹建专业,经过近两年品牌专业的建设,营销与策划市级品牌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专业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在2013年初通过市教育局专家组验收评审后营销与策划专业正式成为武汉市品牌专业。下面,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的精神和武汉商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近三年来市级品牌专业建设的经验,就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进行如下探讨。

一、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背景分析

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除了庞大的就业需求之外,扩招导致的教育质量下滑,专业与课程结构不合理,不适合市场需求也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原因。在此背景下,我国社会开始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从2003年开始,我国很多高校开始提出在原有优势、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启动品牌专业的建设,自此在我国高校开始有学者关注并探索我国高校品牌专业的建设工作。2006年,国家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007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启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遴选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64号),我国高校掀起了品牌专业申报和建设的热潮。相对来说,武汉市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启动较晚。因此,市属高校品牌专业的建设既要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经验,又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在不断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市属高校品牌专业的建设工作。

二、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意义

所谓品牌专业是指在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时展要求,专业办学条件、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改革成果、科研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省范围内达到领先水平,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并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专业。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在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保持和发扬传统专业的优势,并在新的优势专业中建设新的品牌和特色,通过品牌专业的建设,形成学校专业建设的“亮点”,并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加强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培育出一批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形成专业建设规范,充分发挥品牌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市属高职院校成为培养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实践创新能力强、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提高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这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出高职教育特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三、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的调研发现,当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校企深度合作

目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非常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普遍实施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培养方案中虽有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由于时间短、资源少,很难得到有效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校企深度合作。

(二)品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

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但在课程设计方面也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专业课程开发的力度相对较小,各专业开发的独具特色的精品课程数量十分有限。同时,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学与考核方法的改革也缺乏突破。例如,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比较缺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独具特色的校本教材;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中看不中用,许多案例教学变成了被动的案例讨论与分析,案例模拟现实的机会不多,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除少数纯实训课程外,许多课程的考核仍然沿用了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准确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

(三)品牌专业师资团队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团队,但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团队的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现有的师资团队中,普遍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带头人;同时,专业师资团队中校内专职教师的质量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专职教师通过参加一些进修培训班获取的双师资格无法给专业实践教学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专业兼职教师队伍中也缺乏来自于行业、企业高水平的一线教师,校外理论代课教师在兼职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过大,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团队的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品牌专业师资团队缺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课题研究,科研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品牌专业办学条件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教学条件的改善,但现有的教学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品牌专业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都加大教学投入的力度,比较重视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但各专业现有的校内实训场所无论是数量还是软硬件条件仍然无法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虽然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也非常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但由于校企缺乏深度合作,所以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仍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五)品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普遍比较重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非常重视传统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比较注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到实践教学条件和校企合作深度的影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岗位技能的要求,品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品牌专业社会服务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品牌专业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一直是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短板。近几年,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比较重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但由于收到专业和校企合作深度的限制,品牌专业服务社会的范围十分有限,形式也比较单一,所以品牌专业社会服务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增强。

四、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对策

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的精神和武汉商学院营销与策划专业近三年来市级品牌专业建设的经验,针对当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可以采取一下对策:

(一)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共育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品牌专业建设的中心工作,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品牌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在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成立由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各方面人士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进行专业人才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品牌专业发展规划、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定期对品牌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还可以通过共研课题、共编教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互兼互聘等方式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如经常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技术能手来校授课、开办讲座和指导实习、实训等方式,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共育人才。

(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力度,在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实施精品课程战略是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要以专业岗位职业技能提升为导向,深入改革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继续完善课程体系结构;进一步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力度,不断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编写双证融通、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任务式校企合作教材。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探索实施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解决法、角色扮演法,积极开展项目教学、虚拟教学、现场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考核方式的改革方面,对学生要实施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三)继续加强品牌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优秀的专业师资团队是搞好品牌专业建设的关键,也是品牌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证。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与企业的互兼、互聘,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校内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要以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为重点,通过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并支持专职教师积极参加“硕博工程”,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教研活动、选派优秀教师进修等手段不断丰富和提高校内专职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企业挂职锻炼、青年教师下基层、企业顶岗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校内专职教师的实际业务操作技能。在校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要通过加大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或技术能手来校授课、开办讲座、指导教师实习实训等活动,不断完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积极准备并申报院级、省市级优秀教学团队。此外,还要通过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并大力支持品牌专业师资团队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不断提高品牌专业师资团队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质量。

(四)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改善品牌专业的办学条件

专业建设投入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品牌专业办学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不断提高品牌专业的办学质量。在品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求经费投入保障有力,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校外实习基地处于同行业先进水平,能够在本校或同类院校相同专业中起到示范作用。所以,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专业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改善品牌专业的办学条件。一方面,在重视校内教学设备、实训场所等教学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教学软件的投入,包括师资团队建设,购置模拟教学软件,保障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投入的力度,从而确保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品牌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活动的需要。

(五)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品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品牌专业建设要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在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师资团队水平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认真组织各项技能大赛、举办课外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参与跳蚤市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抓好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品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以确保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岗位技能的要求。

(六)继续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充分发挥品牌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产学研结合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品牌专业发挥品牌效应、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商贸类品牌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大力鼓励教师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咨询、策划和培训服务,通过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充分发挥本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R].教职成[2011]12号.

[2]郭福春.《品牌专业建设的实证研究――以高职院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9).

[3]拜五四.《地方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内涵及途径》[J]. 开封大学学报.2009(6).

作者简介:

高金城(1972.0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副教授,高级营销师,品牌管理师,管理学硕士,武汉商业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与管理。先后公开出版《网罗天下》、《批判营销》等七部著作,公开三十余篇。

基金项目:

上一篇:影视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五笔实训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