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15:33:33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习作教学,人文化

作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是一门深奥的艺术。温馨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评价,能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也让习作课堂温暖生动,富有浓浓的人情味。

一、诙谐式评价

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作文学习的极大乐趣,激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

例如,有一次讲评作文时,我发现粗心的童铭在作文中写错了字,写漏了字,闹了不少笑话。我就把童铭的作文读了起来,又不失时机地把他的笑话进行了“加工”。如,“刘老(师)看了我的作业”这一句,丢三落四的童铭漏写了“师”字,把“刘老师”写成了“刘老”。我就故意反问着打趣道:“天哪,刘老师变成刘老了,我很老了吗?我已经白发苍苍了吗?我已经满面皱纹了吗?原来在童铭的眼里我早就是个老太婆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悲哀呀!”话音刚落,同学们早已笑成一团,童铭害羞得脸红耳赤。之后,我紧紧把握住课堂上这些“生成”的东西,让学生把这段“插曲”写下来。学生们澎湃的激情有了释放的机会,一篇篇鲜活生动的作文呈现出来了——《这节课真有趣》、《可笑的童铭》、《刘老师真幽默》、《我喜欢上了作文课》、《教室里的笑声》……这节作文课上,我用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教育学生写作文要认真,别粗心大意,课堂上笑声连连,学生在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中获得了习作的快乐,也调动起学生极大的习作兴趣和热情,习作课堂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二、商讨式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文教学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

例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单元的作文时,一位学生说他写“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他说他们一家去涵江白塘湖欣赏白塘秋月的美丽风光,然后回家吃炒米粉(吃炒米粉是莆田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我亲切地问他:“我们中秋节晚饭都是吃炒米粉,可你说你们全家去白塘看秋月后才回来吃米粉,那好像不是晚饭,而是夜宵了。我想,你应该把‘欣赏秋月’和‘吃米粉’这两个段落调换一下顺序,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听了,信服而愉快地点了点头。

在作文讲评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写的不同内容进行一些商榷性的评价。比如,“你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老师看了很感动,如果作文中能恰当地多应用一些成语和修辞手法,那文章一定会更生动更好,你认为呢?”“写爸爸生气打你时,要是你能把当时你挨打时的心理活动也写进去,相信一定会更真实感人,你说呢?”这些人性化的温馨评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教师这样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帮助,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到写作中,作文自然会写得越来越精彩。

三、启发式评价

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在习作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从而达到预期的作文教学目的。

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看美术老师作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描述美术老师作画时的动作和所画的李白的形象。这是主要环节,在他们的作文中应是重点段落,要具体地描写。我充分地采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适当地评价、引导、点拨。如,学生在说到画面上李白腰间飘起的衣带,我就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启发评价:“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呀,你能不能再想象李白此时是站在哪儿?是江风,还是山野的风拂起李白的衣带?李白此时在想什么?或者在干什么呢?如果这些都能想象描写下来,那就更形象具体了,作文肯定是篇好作文论文怎么写论文网站大全论文范文。展开你们的想象吧,你们一定能写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李白的。”在我的启发评价和引导下,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情境。许静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只见黄老师拿起笔,在纸上几笔一勾,李白的头像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又描了几笔,李白立刻穿上了长袍,腰带随着微风飘着,飘着……看着画,我仿佛觉得李白站在堤岸上,望着远去的孤帆。孤帆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天水之间。”

充满智慧的启发式评价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温馨氛围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产生浓厚的习作兴趣,从而主动地探究,快乐地作文。

四、鼓励式评价

叶圣陶说过:“小学生天生就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丰富、生动、充满鼓励和赏识的评价语言能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就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例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写《秋天》的作文中——

生1:秋天的树林,落叶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舞着,旋着,扑向大地的怀抱。

师:看来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句子这么美,经过你有感情的吟诵,使我感受到景更美了!

生2: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穗随着晓风翻起金波;菜地里,肥嫩的菜叶闪耀着晶莹的露珠;花园里,一颗颗向日葵朝着太阳张开了笑脸。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的让我陶醉。谢谢你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意境!

富有诗意的评价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尽的精彩。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我还尝试着用上这些赏识与鼓励的评价语——

“从你的文章中,老师知道你是个爱动脑筋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你那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把我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听得出,你是真的动了感情了。你的声音,你的话语,以及你在朗读时的语气,分明让我感受到了你已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责难、嘲讽、挖苦是否定式评语,只会激发抵触情绪。作文评价语中,如多用一些赏识与鼓励的评价语言,使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评价;人文;有效性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师生沟通的桥梁,它贯穿于作文教学始终。热情、真诚、人文关怀评价,能够唤醒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发他们习作的自信心。不管是师生,还是生生评价,都应当是合理的人文性评价。

一、幽默风趣的进行作文评价

幽默是一种魅力,它用睿智给人们带来快乐。能给人带来课堂上,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作文学习的极大乐趣,激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例如,有一次讲评作文时,我发现粗心的童铭在作文中写错了字,写漏了字,闹了不少笑话。我就把童铭的作文读了起来,又不失时机地把他的笑话进行了“加工”。如,“刘老(师)看了我的作业”这一句,丢三落四的童铭漏写了“师”字,把“刘老师”写成了“刘老”。我就故意反问着打趣道:“天哪,刘老师变成刘老了,我很老了吗?我已经白发苍苍了吗?我已经满面皱纹了吗?原来在童铭的眼里我早就是个老太婆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悲哀呀!”话音刚落,同学们早已笑成一团,童铭害羞得脸红耳赤。之后,我紧紧把握住课堂上这些“生成”的东西,让学生把这段“插曲”写下来。这节作文课上,我用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言教育学生写作文要认真,别粗心大意,课堂上笑声连连,学生在语言交流和思维碰撞中获得了习作的快乐,也调动起学生极大的习作兴趣和热情,习作课堂生动活泼,富有生机。

二、放下身份进行作文评价

为作文评价创设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平台,引导学生自我欣赏,建立写作的信心。《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文教学评价语言要尽可能用商量探讨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平等,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与交流。例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单元的作文时,一位学生说他写“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他说他们一家去涵江白塘湖欣赏白塘秋月的美丽风光,然后回家吃炒米粉(吃炒米粉是莆田人过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我亲切地问他:“我们中秋节晚饭都是吃炒米粉,可你说你们全家去白塘看秋月后才回来吃米粉,那好像不是晚饭,而是夜宵了。我想,你应该把‘欣赏秋月’和‘吃米粉’这两个段落调换一下顺序,你接受我的意见吗?”学生听了,信服而愉快地点了点头。 “写爸爸生气打你时,要是你能把当时你挨打时的心理活动也写进去,相信一定会更真实感人,你说呢?”这些人性化的温馨评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教师这样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帮助,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到写作中,作文自然会写得越来越精彩。

三、对学生进行启发性作文评价

启发式评价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写作能力。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在习作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作文教学目的。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看美术老师作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描述美术老师作画时的动作和所画的李白的形象。这是主要环节,在他们的作文中应是重点段落,要具体地描写。我充分地采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适当地评价、引导、点拨。如,学生在说到画面上李白腰间飘起的衣带,我就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启发评价:“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呀,你能不能再想象李白此时是站在哪儿?是江风,还是山野的风拂起李白的衣带?李白此时在想什么?或者在干什么呢?如果这些都能想象描写下来,那就更形象具体了,作文肯定是篇好作文论文怎么写论文网站大全论文范文。展开你们的想象吧,你们一定能写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李白的。”在我的启发评价和引导下,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情境。许静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只见黄老师拿起笔,在纸上几笔一勾,李白的头像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又描了几笔,李白立刻穿上了长袍,腰带随着微风飘着,飘着……看着画,我仿佛觉得李白站在堤岸上,望着远去的孤帆。孤帆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天水之间。”充满智慧的启发式评价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温馨氛围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产生浓厚的习作兴趣,从而主动地探究,快乐地作文。

四、对学生进行鼓励性作文评价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通过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鼓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如何对习作进行鼓励性评价呢?叶圣陶说过:“小学生天生就喜欢鼓励和赞美,教师丰富、生动、充满鼓励和赏识的评价语言能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就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富有诗意的评价语,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尽的精彩。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我还尝试着用上这些赏识与鼓励的评价语――

“从你的文章中,老师知道你是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你那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把我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听得出,你是真的动了感情了。你的声音,你的话语,以及你在朗读时的语气,分明让我感受到了你已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教学 效率 优化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而电教媒体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文字蕴含着的意思,创设所需要的情境。课堂上将那一张张有序无声的投影教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就会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

一、利用电教媒体感悟文本,发展思维

将电教媒体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电教媒体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对丰富学生表象、体味文本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进入文章意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诱发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思维内容,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例如《拉萨的天空》一课,课上利用课件画面2分钟就展现了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文中的一些词句马上就迎刃而解,而且无须老师过多引导,学生就自然地以充沛的感情来朗诵课文。可见适当使用电教手段可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情绪和兴奋点,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二、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促进乐学

利电教用媒体图、文、声、像等丰富的表现功能,可以为大脑提供各种感知材料,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领悟新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设疑引趣,创设兴趣浓厚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产生极强的求知欲望,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创造条件。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三年级的学生感知能力比较弱,空洞的说教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教育意义,要让孩子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北大荒的美丽富饶,只有让孩子们走进北大荒,感受北大荒的物产丰富……这样才能走进语言文字,感悟文本的内涵。此时,若借用网上搜寻来的相关资料,并以声深情并茂的话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利用电教媒体释疑解难,深入浅出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和教学重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是描写香港的繁华与美丽。可农村学生包括老师并没有亲身去过这个繁华都市。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可通过读文后播放录像,让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等尽现学生眼前。这样通过录像欣赏,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电教媒体提供素材,创造想象

语文课中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新颖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人文、直观、丰富的情景素材,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学生发展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枫桥夜泊》时,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低沉、节奏缓慢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感受作者孤寂忧【语文教学论文由毕业论文网教客网“免费论文”频道收集整理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愁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电教媒体优化信息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交互作用就能很好地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西湖》这一课教学时,请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欣赏课件中的画面,注意领悟相应的句子。学生眼、耳 、脑并用,多种感官得到调动,很快就被“人间天堂”美景所吸引。又如教学练习时,我们适时运用电子白板,进行点击或拖动,如果答案正确,计算机还会鼓掌鼓励,若错误计算机会给予适当提示。便于教师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地做出评价,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利用电教媒体拓展学习资源,升华文本主题

现代电教媒体的使用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出发,适时恰当地进行资源拓展,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学生真正感悟文本的主题。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的课堂尾声时,利用白板技术逐个拖入课前教师搜集的牺牲的其他白衣战士,在配以《血染的风采》歌曲,将学生引入情景,感受白衣战士的高尚品质,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也为本课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当汤普生夫人站在五年级学生面前时,她撒了一个谎。像绝大多数老师一样,在第一次面对学生时,总是告诉孩子们,将对他们一视同仁。

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比如,汤普生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名叫特德的小男孩。汤普生夫人注意到这个孩子很乖张,与其他孩子合不来;他总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衣服,似乎从未洗过澡;他的学习也很不好……每当汤普生夫人的目光落到特德身上,她就会不由自主皱眉头。

一天,校方要求汤普生夫人必须阅读班上每个孩子的档案。她把特德的那份抽了出来,放在了最后。然而,当她读到这个孩子的评语时,她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一年级的老师这样写道:“特德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作业整洁而优美,很有礼貌……总是给大家带来欢乐。”二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很优秀,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但这孩子很不幸,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庭生活对他而言,将是一场考验。”三年级的老师写道:“妈妈的死给他很大打击。虽然他试着尽最大努力,但他的父亲对这些毫不在意。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会毁了他的。”四年级的老师写道:“特德对学习不感兴趣,他孤僻内向,没有朋友,有时还在课堂上睡大觉。”

直到这时,汤普生夫人才意识到问题所在,她为自己感到羞愧。圣诞节来临,孩子们都送来了精致、漂亮的礼品,煞是惹人喜爱。特德也送来一份,不过是用一张包装食品的旧褐色包装纸包裹着的。如果在从前,汤普生夫人会不由自主地皱一下眉,而现在,汤普生夫人却感觉心中沉甸甸的。

当汤普生夫人把特德的礼品打开时,她感到一阵心痛。里面是一只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和一只装着小半瓶香水的玻璃瓶。在孩子们的嘲笑声中,汤普生夫人当即把手镯戴上,惊叹道:“多美的手镯呀!”随后,她又把特德送的香水洒在手腕处——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那天放学后,特德一反常态待了很久,仅仅为了和汤普生夫人讲一句话。他说:“老师,今天你的样子,和我妈妈一样,她常常像你那样,闻我送她的香水。”

孩子走了以后,汤普生夫人哭了至少一个小时。从这天开始,汤普生夫人的教师工作多了一项内容,用不同的方式鼓励、诱导孩子们。汤普生夫人对特德给予特别的关注。现在,只要和她在一起,他的思维好像就一下活跃起来。她越是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敏锐。

学年结束的时候,特德已经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中的一员。不过,汤普生夫人“一视同仁”的诺言始终没有兑现——从前,特德是她的“弃儿”,现在则成了她的“宠儿”。一年以后,她在自家的门缝里发现了一封信,是特德写的。在信中,特德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

六年过去了,汤普生夫人收到特德的第二封信。他写道,他已经高中毕业,在班上名列第三。转眼又是四年,汤普生夫人再次收到特德的信。特德说日子很艰难,但他顽强地抗争着,很快他就要以最优秀的毕业生身份离开学校。又过了几年,一封信又不期而至。这一次特德的署名稍稍长了一点,前面冠以医学博士的字样。虽然特德每次来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每次他在信中都会对汤普生夫人说同样的一句话:你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故事还没有结束。就在那年春天,汤普生夫人又接到一封来信。特德说他遇上了一个好姑娘,并且快要结婚了。他想知道汤普生夫人愿不愿意在他结婚那天,坐在新郎母亲通常坐的那个位置上。当然,汤普生夫人答应了。

就在那一天,汤普生夫人特意戴上那缺损了的人造水晶手镯,喷上那只玻璃瓶里的香水。他们拥抱在一起,特德在汤普生夫人耳边轻轻说道:“谢谢,多谢你的信任,汤普生夫人。是你让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并明了自己的确可以非同一般。”

汤普生夫人含着泪花,大声说:“你错了,特德。你才是那个使我意识到自己很重要的人。在遇到你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怎样教我的学生。”

三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明确段教学目标――主体可测

对“段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思考和整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段”训练重点,体现目标落实的“过程”,我们梳理出了体现段的“内容、情感”和“形式、表达”上的10个目标,目标明确、可测。

随段认识生字,会写段中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段中词语;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然段;从段中筛选主要信息,把握段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细细体会段中有特点的句子,学习遣词造句,并进行仿写;通过一边默读段一边勤思考,学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逐渐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通过圈圈画画、简单批注,关注关键词句,留下阅读的思考痕迹;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抒写感受,体会语言所带来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读,积累语言精美的自然段;通过表达上有特色的自然段的学习,感受段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并仿写;初步学习在复述重点段的基础上讲好故事、复述课文,做到条理清晰、适当补充。

以上10个目标着力体现我们的两点思考:

1.第二学段,是独立的一个学段,是连接第一学段与第三学段的桥梁,它的阅读重点是什么,尽管《课程标准》避而不谈,但很显然――是“段落”,是自然段,是从段到篇的过渡。第二学段老师如何以实践智慧去填补《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上的留白,落实段落教学目标。

2.第二学段自然段的教学要切实以落实“言意兼得”目标为“终点”,就是既要从学习语言,理解段的语言(字词句)入手,把握内容,领会内容,体会感情,又需重点关注语言的学习,语言的习得――了解揣摩段的语言形式,体会和运用表达方法,从而有效掌握怎样读好、写好一段话,进而为第三学段的篇章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石。

二、落实段教学过程――具体可测

段的阅读如何达成“言意兼得”目标,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实践智慧。引导学生从段的“语言内容、言语表达”中“走个来回”,以“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握内容、理解内容的同时,让其咀嚼段的言语方式,学习遣词造句、结构表达、心情达意的方式要领,进行积累、使用言语的熬炼,更好地引领学生行进在“言”“意”兼得的路上,最终达成段教学目标――言意兼得。

如三上《给予树》第4段,可确立如下教学目标:联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援助中心”、“一直盼望”两个词的意思;能按金吉娅说的事,用上恰当的连接词说说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并揣摩、体会有条理、清楚地表达方法;创设情景,用对读、引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借助“一直盼望”、“卡片”等词语,想象、表达小女孩的“心愿”,体会金吉娅丰富、美好的内心情感――给予是快乐的。

根据如上教学目标,教学可作如下展开:

1.读通段落:让我们认认真真地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想想金吉娅到底告诉了妈妈哪些事?你读明白了什么?(聚焦阅读重点段,为进一步读懂语言打好基础。)

2.读懂语言:金吉娅说了很多,但我们发现,其实她按照事情的发展,说了三个内容。请再次默读课文,在相应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并想象说话:(教师极其注重品析词句方法的引领,引导学生聚焦“盼望”。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思考,不断地激发学生走进“盼望”一词,展开想象,丰韵词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一直盼望”四个字仿佛就在学生的眼前立体了,丰满了,鲜活了。)

请拿出练习纸,帮这个陌生女孩写一写心愿卡吧!

心愿卡

(学生的读书感悟不能缺少想象与思考。老师将“卡片”一词在这里细化了。教学巧妙之处就在于老师让学生在充分想象具体化的基础上把“盼望”写出来,而且与金吉娅的内心想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经历了想象、表达、交流、朗读的阅读过程,是得意,是得言,又得法。)

3.读懂写法:读了这段话,妈妈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现在就让我们来学学金吉娅,用上连接语,按照事情发生的过程清清楚楚地说给妈妈听。

(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有机结合,借助“说故事”的形式,通过“连接词”把故事说清楚,加上自己说故事时的心情(内化阅读情感),以“言”表“意”,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

三、探求段教学的策略――言意兼得

1.段的教学要落实“依言会意”

一读,把握段落内容。把一段话读成一两句话,段意的把握是这一学段重要的一项阅读能力。我们必须有敏感度,引导学生“学习摘录句子、用上段中提示的词语来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等方法来概括段的主要意思。如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利用故事发展的“行为词”(左顾右盼、发现、体会、沉思),学生借助这些词语能快速、高效地概括出段落的主要意思。第二学段课文有许多自然段都可以借助这种方法进行,也可以借助“写一段话围绕的句子、段的并列内容组合”等方法来概括。

二读,对话文字内容。引导学生与段进行“对话”,善于发现“一词一句”,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知识储存来理解文字,用联想、想象来充实词句的“空白”,逐渐走进文字背后的形象、感情,触摸到文字的温度和作者的情感,使一个词、一句话内蕴的“意”变得充实与丰满。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中对“只能劝劝”话的想象表达。第二学段学生阅读时的感性思维仍是主要的,教师提供一种基于文字的想象平台,学生就能走进文字,触摸文字。

三读,体悟文本真情。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诵读、说感受、练笔等方法,使学生主体的深层介入和情感的投入得到呈现,在共识的基础上共鸣,在共鸣的基础上一起心跳,将语言文字赋予生动的灵性,从中“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体悟到的“意”以的“沉思”书面表达出来。

2.段的教学要突破“据意识言”

学习语文,归根到底是学习语言,是对文本言语形式的不断探询与追求。

我们能做和需要做的是将一段话的言语推至学生阅读注意力的中心,引导学生从品词析句的角度品味段中恰到好处的言语,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当。我们需要关注段中的那些重点词,关注那些重点句、特色句,关注那些修辞运用,通过发现、比较、品读、诵读等手段,揣摩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逐渐把段中的言语内化为学生的言语图式之中。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学生圈画词语交流时,教师有意把“哭诉、得意洋洋”、“惩处、训斥”、“紧握拳头、只能劝劝”等几组词统整起来教,很好地体现了“在对比中教”,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可恨、可愤、可悲”,感受到“中华不振”,更体会到作者“以言表意”的方式和方法(对比描写),这样不仅内化了言语作品的“意”,而且内化了言语作品的“言”,实现了“言意兼得”目标。

3.段的教学要力求“以言表意”

阅读需要把理解的、感受的、体会的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进入一种言语倾吐的状态之中,这是我们在第二学段阅读中需要不断规范、持之以恒。对这一学段学生,我们要着力做好“口头表达”的“情景化”,“书面表达”的真实化。

“口头表达情境化”,就是要采用活动情境的方式,将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以情境激活言语,让学生通过言语活动,活化教材,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个现实的、生活化的环境中,表达语文教学所思、所想、所悟、所感,让学生有话能说、会说、善说。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时,教师在学生理解、感悟“惩处,训斥”和“紧握拳头、只能劝劝”这两个鲜明对比的画面后,引导学生“想对中国巡警说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怎么劝那位妇女的?”,同样是在情境化的生活场景中,表达对语言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感。

上一篇:中小学语文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六年级语文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