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19:17:47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教学上的主要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课程的临时调整,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太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对于三年级,这一学期主要学习让学生了解信息,认识计算机并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熟练掌握鼠标操作的操作,掌握一些计算机规律。了解窗口操作,通过学习软件摸索出学软件的规律。学习键盘操作,认识键盘,熟练进行键盘的手指分工练习。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演示法和讲解法。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从思想上,利用各种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锻炼自己,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我工作中的遗憾: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激趣导入;启学生疑;导探释疑;反馈拓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结合本校启导教学框架,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小学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取有效手段,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新朋友的家庭环境》中,先让学生玩更换桌面的Flash小游戏,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二、启学生疑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新朋友的家庭环境》中,教师先布置任务:(1)隐藏和显示任务栏;(2)更换自己喜欢的桌面主题和背景。学生带着任务,可以参照课本的方法来实现,也可以小组讨论得出方法,还可以到网络上去寻找答案。

三、导探释疑

围绕问题,有序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等学习活动,解决问题,深化理解。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即明白了彼。

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他两种图形的画法。又比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反馈拓展

通过学生课堂练习和当堂课学习表现,教师能及时把握学

情,总结得失。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新朋友的家庭环境》时,课本中更换桌面主题和背景的方法是在桌面上设置,而有的学生通过实践发现还可以通过开始菜单中设置背景主题,还有的学生通过第三方软件也能实现改变桌面主题和背景的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多种途径达到同一个目的。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微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2-0102-02

如今,微课热潮来袭,以微视频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微课教学逐渐流行开来。微课教学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但其在学习体验方面却比较欠缺,所以在设计微课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同样,体验式教学也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不足,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自主⒂攵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效果明显,而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学进度较慢。在这种情况下,体验式课堂教学需要一些手段来辅助、促进教学进度,而微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笔者来说,将体验式教学和微课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如果将这种有效的整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会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笔者结合几个微课教学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微课设计之情境体验

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导入,让学生在预设的情境氛围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主观动力。这样的微课设计以学生的内需为根本,以课堂任务为载体,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体验教学发挥良好效果。

微课应用案例一: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复制与粘贴图形》一课。

微课视频中放映了哆啦A梦的动画,视频中笔者讲道:“Hi,小朋友你好,我是机器猫哆啦A梦,今天我要给你变个魔术,请看这里有一盆漂亮的花,现在用我的魔法口袋可以再变出两盆一样的花。”视频中出现了机器猫口袋变出多盆花的动画,接着视频中又讲道:“小朋友你想学会这个魔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

【分析】因为微课有时间限制,所以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做到快速切入主题。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复制、粘贴以及移动图形的方法,掌握对相同图形进行复制、粘贴的技巧(透明模式),简化作图过程,了解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区别。哆啦A梦是学生喜欢且熟悉的卡通人物,在微课中笔者利用哆啦A梦动画进行情境导入可以快速有效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的思考,也能顺理成章地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微课设计之练习体验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只有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自己判断,才能使其真正学到新的知识。

微课应用案例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线》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先介绍了单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出口诀,又出示了几个其他单弧曲线的样式,要求学生在画图软件中根据笔者提供的口诀来试着绘画;接着,又介绍了双弧曲线的画法并总结了口诀,要求学生练习绘制多个双弧曲线。

【分析】在《画线》中“画曲线”是难点,笔者将“画曲线”这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笔者将难点的步骤总结成口诀,再让学生根据口诀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印象,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教师要关注微课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在微课设计中可将微课练习资源分层,实现异步教学,尽可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练习。

微课应用案例三: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组合图形》一课。

在微课视频中,笔者出示不同的任务卡给学生并说:“请你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挑选一个任务完成。①将素材图形“其他朋友”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注意调整大小和位置。②创作绘画海底生物并添加到海底世界连环画第四格中。”

【分析】在微课教学环节,笔者出示的两个任务的难度和目标各异。第一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充分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个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放大镜等工具在新的画图文件中进行创作后,再组合到之前的画图中,这一任务的目标和要求较高。笔者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的任务,体现分层教学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往往被迫重复讲解基本操作,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而利用微课教学设置分层教学任务后,教师完全可以实现异步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挑战不同难度的任务,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微课设计之整合体验

信息技术课堂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师要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微课应用案例四: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画方形和圆形》一课。

在微课中,笔者展示了多幅乱砍滥伐、破坏环境的图片并配以悲伤的音乐,在情感渲染后,提出了绘画创作任务:“让我们携起手来,通过今天学习的画方形和圆形的知识,来设计保护环境、不乱砍滥伐的标志,倡导大家保护地球。”同时,在微课中展示了一些实例标志,并演示说明了设计标志的简要步骤,学生可以边做边看。

【分析】在微课设计中,笔者融入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目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再促使其运用所学知识去设计保护环境的绘画标志。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还应在其他领域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就是信息技术教师所要追寻的教育本真。

基于以上体验的微课设计,笔者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微课中加强交互体验,更好地发挥体验式教学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笔者相信,在体验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再结合微课教学,两者定能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9-0063-03

一、需求分析

为应对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熟悉图像处理软件“光影魔术手”的窗口组成及操作界面,掌握在“光影魔术手”中打开、旋转、曝光、剪裁和保存图片的方法和技巧。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较为零散,但同时与生活联系很紧密,为此教师可多为学生准备素材,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了解光影魔术手的窗口组成,掌握图片的打开、旋转、曝光、裁剪和保存。

难点:打开指定位置的图片并对图片进行设置。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多媒体世界的兴趣更加浓厚,利用多媒体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光影魔术手”可以满足学生对图片设置的不同需求,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充当小老师角色,在熟能生巧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熟悉图像处理软件“光影魔术手”的界面,并了解它的主要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掌握在“光影魔术手”中打开、旋转、曝光、剪裁和保存图片的方法和技巧。

(3)让学生初步感受和体验“光影魔术手”的神奇功能和艺术效果,并对学生渗透美的教育,同时,使学生体验创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了解“光影魔术手”的主要功能,掌握在“光影魔术手”中打开、旋转、曝光、剪裁和保存图片。

难点:图片的剪裁、文字添加及图片的拼接。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室演示课件,光影魔术手软件,学生自备照片。

七、教法与学法

教法:双主教学(教室主导,学生主体),任务驱动法。

学法:自主探究、组内互学、协作工学、展示互评。

教学策略:自主先学――组内互学――学生质疑――展学交流――互评释疑。

八、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尝试发现(创情质疑 尝试解疑)。

第二环节:探究形成(汇报交流 总结提升)。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翻转教学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72-01

翻转课堂源于英文中的“Flipped Classroom”,该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的基础上重新分配课堂上下时间,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外的时间提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与学生真正的交流,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研究翻转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作如下报道: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5届初中三年级一班、二班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给予一班翻转教学模式;一班共50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1人;学生平均年龄为(14±0.36)岁;上学期信息技术平均成绩为(63.36±3.25)分。二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二班共48人,男生26人,女生22人;学生平均年龄为(15±0.98)岁;上学期信息技术平均成绩为(64.95±3.78)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一定可比性。

2.教学方法

二班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采用常规教学模式,一班则开展翻转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2.1做好课前规划

2.1.1制作导学案: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认真、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提前制作下一阶段的导学案及PPT;其中,导学案可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及时间。

2.1.2教学视频的创建:教学视频创建之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仔细阅读教材的内容,明确掌握学生学习的目标,进而将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创建视频过程中,还应考虑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中,教学视频最好控制在8min以内。

2.1.3定期检查患者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对于个别学生,需指定个别辅导方案,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2.2课中翻转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翻转教学模式,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可在课堂中提出来,发挥群体力量,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2)拓展延伸;对于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延伸及拓展;(3)强加练习:教师应给小组分配任务,由小组在课中来合作完成,进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4)分析问题,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5)学会总结和反思。

2.3课后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定期收集、整理学生作业,对于学生学习期间所遇到的学习问题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将不同类型的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与学生分享。此外,教师还应将评价贯穿整个课堂,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2.3.1效果评定

计算2015年春季学期末两组信息技术成绩平均分;同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班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后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感兴趣程度,具体包括:比较感兴趣、感兴趣、不感兴趣三个方面。

2.3.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表示用(n/%)表示,P

二、结果

1.两组信息技术平均分比较

不同教学模式后,一班信息技术平均分为(83.69±2.68)分、二班信息技术平均分为(70.64±3.51)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两组感兴趣程度比较

不同教学模式后,一班学生比较感兴趣26例(52.00%)、感兴趣21例(42.00%)、不感兴趣3例(6.00%);二班学生比较感兴趣20例(44.67%)、感兴趣18例(37.50%)、不感兴趣10例(20.8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三、结论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理论性相互结合的课程,该门课程直接关系到学校现代化的建设以及教育的信息化,因此,选择一种切实、可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情绪尤为关键。翻转教学模式颠倒了教和学的空间及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进而让学生在大脑中对所学知识有个鲜明的认识[2]。本次开展不同教学模式后,一班信息技术的平均分、学生比较感兴趣、感兴趣比率均优于二班(P

参考文献

[1]段小红.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程课堂内翻转的教学模式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 2015,4(14):286.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因为笔者所教的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所以要让他们能够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就得了解他们的年级特征。根椐“百度”这个强大的搜索引擎,再加上与学校资深的班主任沟通,笔者发现,三年级孩子已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是不安的开始。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普遍存在个性差别大、情绪不稳定和自控力不强这些心理特点。

在了解到这些后,笔者便开始考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合理地利用好他们的这些特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他们,但这并不代表就是放任学生自由玩游戏,而是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本领,教师从旁引导,帮助学生辨别是非,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从游戏中实现兴趣转移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玩网络小游戏,这让自控能力不强的他们,在每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上欲罢不能。笔者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后,在《便捷访问网站》这一课的开始,就和学生玩了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知道的游戏网站最多?”从而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这个非常神秘的网站——“百度”上去了。接着,在介绍网站时,输入当前他们正在学习的语文古诗词——《山行》,将“百度百科”中所有的注解,包括诗人简介全都展示给他们看,这种做法更增加了孩子们对于“百度”这个网站的神秘感。然后,笔者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了浏览器的界面,就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通过“百度”,找到咱们学校的网站。根据大家熟悉的网页内容,开始“收藏夹”“历史记录”“网址列表”等内容的学习,就这样将他们最初对游戏的兴趣成功地转移到课程目标上来了。

对症下药,满足个体差异

原来的课堂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学生就开始统一的进行操作,不仅没有层次上的区别,在所完成的主题上也经常是整个班级一模一样,这样根本不能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就显得无所事事了。

例如,在《下载文字》一课中,由学生登陆已经熟悉的“百度”,找到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所有资料,并将这段文字下载到记事本中。以自己的兴趣为主题,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对资料的查询及下载。对于接受能力较慢的同学,笔者会在他们旁边安排一位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事实证明,同伴的辅导有时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这样,既让“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怕问老师问题”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而且,在这样分组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学生,使他们以更快的速度提高水平。此外,除了这些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笔者还为领悟能力较强的同学提供了拓展任务:对下载的动物资料进行排版,最终评选出优秀小报。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几种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这样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学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交流评价,巩固教学内容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不稳定的特点,在每次课的最后,笔者都必须要进行一次评价总结,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学生评价为主,在6人小组内先选出一份优秀作品代表本组展示,再由其它组的同学对这份作品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赞赏的角度来看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第二阶段是由教师简单归纳小结,再一次强调本课中的技巧及重、难点,指出学生易错的地方,并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得到巩固。另外,笔者还申请了一个“百度贴吧”,并让学生注册账号,将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的理解、对老师的建议,以及自己掌握的相关技能,都可以在这个贴吧中与大家进行交流。一段时间下来,连平时不太敢开口的同学,也能很好地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笔者感到他们学习得更开心了,而笔者通过这个途径,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课程改革的洪流面前,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习内容,挖掘出“百度”背后的力量,一定会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信息素养,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到极致。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情境创设;原则;策略

一、引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在外力的帮助下,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协作而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理想学习环境的四个基本要素。可见,情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效的情境则是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新课标实施以来,虽然一线教师已经普遍运用情境展开教学活动,但如何避开情境创设的误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二、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符合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得高阶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情境中丰富的提示能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运用情境创设展开教学活动的信息技术课堂都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的可能生动高效,但也有混乱低效。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容易从“情境创设”走进“情境设置“的误区。

情境设置通常是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不以所学知识的需要为出发点,容易造成生硬甚至可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而情境创设是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它能与所要学习的知识构成和谐的整体,让学生在情境的作用下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情境创设的原则

教学情境是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创设情境”而不是“设置情境”,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就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根据学习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创设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学习者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他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偏向于轻松有趣、神秘奇幻的事物,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倾向于具有实用价值、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情境,才能让学生融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反之,会使学习轻松有趣”,可见,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它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以学习者的情感体验为依据创设情境,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增强的内心的情感体验,将有效的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三)基于学习者已有的图式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个体认知的发展是其已有图式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达到个体与客观环境的平衡,从而产生新图式的过程。可见,基于学习者已有的图式创设情境,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提示下巩固已有的图式,另一方面为学生获得新图式做牵引,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建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情境创设的基本策略

情境是认知发展的桥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学习者完成有意义的学习。在遵循情境创设原则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创设情境的基本策略,为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引导。

(一)利用游戏、竞赛等手段创设情境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可得,小学阶段是学生勤奋与自卑的冲突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重视自己的学习情况,他们倾向于在学习或集体活动中获得成功。因此,游戏、竞赛等有竞争观念的活动能有效的激发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年级下册学习键盘录入时,适当将学生进行分组后开展字、词、句的录入比赛,在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的同时,让成就动机驱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渴望像成人一样认识万事万物,因此,他们的脑海中总是存在着无数个为什么。随着一个个“为什么”的攻破,他们的眼界和学识也逐渐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如三年级上册《计算机的组成》(闽教版)一课中,在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拥有神奇的“大脑”后,教师邀请学生对计算机提问,并从中选择若干个有效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参考书等方式探索问题答案,从而掌握知识。

(三)以情动人,创设情境

学习者的内部动机是学习活动持续进行的力量源泉,而情感则是开启学习者内部动机的一把钥匙。外在情境的感染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在情感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活跃的思维,进而高效的获得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活动都是既定的,而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都希望能在学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在四年级下册《制作课程表》(闽教版)一课中,教师将自还给学生,让他们为自己制作一份理想的课程表,从而满足学生内在情感的渴望。

(四)基于学科整合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理解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其它学科的辅助学习工具,其它学科也能够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支持。基于其它学科的知识基础创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快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如五年级上册《制作有动画效果的幻灯片》(闽教版)教学时,让学生回顾一年级语文教材中乌鸦喝水的故事,并运用幻灯片的自定义动画再现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认识到幻灯片多样化的功用。

参考文献:

[1] 钟晓.信息技术课堂情境创设初探[J].现代教育,2011,(01):59-60.

[2]肖映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习情境设计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 ,2007,(10):93-95.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期;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程;就业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3―0124―04

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这一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在校大学生人数亦随之迅速增加,原本不是很突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面对这一情况,高校教育课程设置成为备受争论的焦点话题,大家普遍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是有关联的[1]。于是专家学者纷纷提出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需要一个引导力――改善大学生专业课程设置。

一现状背景

截至8月底的最新统计显示,2008年普通高校已就业毕业生超过20万人,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2.51%,比2007年上升0.89个百分点。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23.42万人[2],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针对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可以参照下表:

从上表可知,自2004年至2007年,不管是所有院校还是地方所属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呈递减趋势,由此可知近几年来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究竟原因何在呢?

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访谈众多已毕业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就业求职时面对的最大障碍是在校期间缺乏相应的实践训练,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将极大地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早在1994年,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中就将教育技术定义为一种为促进学习,而对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且教育技术学专业致力于培养的是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教育培训、资源建设与开发、环境建设等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长周济在一次报告中也提到“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然而,现在许多学院在设置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时并未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对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并且对其依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教育部于2009年3月28日做出明确规定,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我们秉持实践项目教学应成为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之一,贯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机进行学科内容教学的原则,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知行合一”人才策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设小学期实践教学课程来达到提高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以期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二 小学期的特征

小学期在国际上又称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一般指在不影响春秋学期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安排一个短期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多学习知识,开拓视野,进一步加强专业学术交流的国际化[4]。在小学期里,一般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以实用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注重学生精神风貌和素质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养成优良的职业风范。

小学期制在国外大学普遍常见,许多学校提供各种暑期课程,为一些想提前修完课程的学生提供方便。小学期上课时间各校长短不一,没有明确规定[5]。1920年夏,陶行知在南京高师举办第一次summer school,为中国高等学校开办summer school之始。北京大学于2002年9月开始实行小学期制,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专家学者在“小学期”里开设一些课程或学术讲座,旨在加大社会实践课的比重[6]。今年中国人民大学也以“英文授课,本硕博同堂”的形式开始实行小学期,很多在校本科生都能够与博士生同堂上课交流,目的是提高人大教学的国际性[7],此活动吸引了众多眼球。另外,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也有小学期制度,主要以实践为主。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实践教学,高校开办小学期课程都是从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我国高校一般是将小学期安排在暑假,为期四周,但是因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安排不一,比如海南大学就将小学期设置在冬季为时三周。

文中所指的小学期实践课程主要是沿用目前工科学生的暑假实践课程的形式,增设一个小学期来训练与提升学生所学的教育技术专业技能。教育技术专业的小学期实践课程安排主要采用学生主导课堂,老师担当“引导”和“教练”的角色,实用、现实的任务交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贯穿整个小学期实践课程。整个过程教学任务高度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三 教育技术专业小学期实践课程设置

从这两年一些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另外,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毕业生选择进入IT或影视传媒公司,从事教育软件及设备研发、数字音视频资料制作等工作[8]。所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必须有帮助学生发展专业实践技能,养成相关领域的职业素养的实践体系,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企业培训、多媒体创作、电视教学片创作、教育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等五个方面,它们与教育技术学专业能力体系之间的基本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结合当今就业现状并综合各高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安排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教育技术专业分为三个方向: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方向、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和教育软件工程方向,为在校教育技术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提供小学期实践课程。小学期课程安排的依据主要围绕前两年重视专业基础教育,后两年针对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着重培养大学生教育技术某个方向的专业能力这个中心开展并侧重为这个中心服务的。在大学三年级这个学年间开办小学期旨在通过实践训练提高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且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铺设好道路。

1 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方向

信息技术教学法和教学设计的专业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内容所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内容讲解,但是纯理论的讲解对于学生的学习并不能起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小学期里安排的教法研讨活动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的补充,同时也对教学设计课程的实践运用。这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且可以帮助学生把小学期实践过程的成功体验运用到实习课堂。

采用网络模拟的方式对企业培训设计与实施课程的实践训练。这类似于因特网上玩一种叫做“MUD”的联网游戏。这种游戏没有图像,用文字来创造一个自己的人物,然后同样用文字来控制、调度这个任务的活动。专业老师担任“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小组成员进行企业文化分析,模拟分析“企业”知识文化建设并配合“人力资源主管”进行培训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等系列课程。

四 有效实施方法

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在校三年级学生,学院将开设持续的三周教育技术学科小学期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属于专业高级课程。每个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至少要选一门实践课程,所得学分纳入总的实践课程学分中。

1 时间安排

教育技术专业的小学期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从本科整体专业课程安排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基本修完教育技术基础课程,对专业有了大概、基本的了解。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的课程学习中学生能知道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可以基本确定所要学习的专业方向,接下来可以理性地选择具体某门实践课程来深入拓展学习专业技能。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角度来看,小学期课程的设置既不能额外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应接不暇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又不能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工作安排。我们把小学期实践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增加一个为时三周的小学期实践课程,具体安排是在大学三年级上半学年安排两周,下半学年开学的第一周作为小学期最后一周的考核周。小学期跨度为两个学期,学生可以在大三上学期的后阶段开始实践课程训练,这时候学校有些课程已经结束,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学习,紧接着还有一个暑期的时间可以深入实践。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周进行考核,学生学习负担较轻可以全心进行实践考核,也不会额外加重教师负担。

2 保障有效实施的措施

(1) 实行指导老师负责制,辅导员监督制,共同监督落实小学期实践课程实施情况

小学期实践课程是以学生为主导、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学习,期间辅导员进行监督管理的方式进行的。指导老师需全程给予学生指导和及时地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培养学生注重解决困难的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职业素质。辅导员在该过程中起监督和管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动手能力的作用。

(2) 进行形成性评价50%与总结性评价5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实践课程的评价素来是难以明确直观地给出分数,在此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过程也看重结果。在实践课程进行过程中,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定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每个课程由指导老师指定一个定量的评价表对其作品进行打分,总分为两个成绩按权重计算所得。

(3) 课程与竞赛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动力

课程学习考核包含设计好的作品,我们可以把这些现成的作品拿去参加教育技术项目竞赛。这样一来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来刺激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实践课程学习。

3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实施效果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成立于1985年,并于1986年起开始招生。目前已形成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层次,共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师范)、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远程教育和教育游戏)两个方向。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从成立至今一直是国内同行中的引领者,从开始实施教育技术实践课程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教育技术实践课程分为微型项目和实践项目两个部分,微型项目实践共6个项目,分在1-6学期进行,具体由任课老师带队,在每学期第3-4周布置任务,按组分工完成作品、在15-16周完成作品汇报,由系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成员由本学期相关任课老师及系教学质量评估小组成员组成;教育技术项目实践板块由多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组成,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该板块的课程是动态生成性课程已经纳入本专业学生培养计划,课程学习亦计入学分,四年共11个学分。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随着教育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而变化,有较大弹性,能够及时反映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从南京师范大学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工作情况我们可以知道,教育技术实践课程不仅给他们的面试带来莫大的帮助,而且让其工作受益匪浅。小学期实践课程是在原有的实践课程上进行的调整,是对学生的需求和实施过程的问题进行补充。

五 结束语

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就已凸显,今后恐怕亦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有效解决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在此,我们从本校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学期的特点,提出在大学三年级穿插小学期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育技术专业知识以便为其就业做好准备。该论文试图从增加实践教学的措施这一角度来解决就业问题,以期抛砖引玉,能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探讨并研究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 石小磊,刘璞.就业难折射专业设置缺陷 [EB/O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浙江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 [EB/OL].

[3]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教育类本科专业近四年就业率一览[EB/OL].

[4] 周伟,唐安国. 短学期制课程设置的利弊分析――以上海大学的调查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06).

[5] 何启东. 国外学期制度漫谈[J].高校观察,2006,(03).

[6] 暑假成小学期――中国高校兴起三学期制[N]. 北京晨报,2002-11-09.

[7] 雷嘉.人民大学今年试行“小学期”[N].北京青年报,2009-02-27.

[8]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与人才定位、培养模式研究[EB/OL].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ummer School Practical Curriculum in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Employment

TANG Xiao-yan WANG Ju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Jiangsu,Nanjing,210097,China)

Abstract: With social demand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being on the rise, the current university’s teaching content adjustment inevitably trends towards combining subject's teaching content with related social application knowledge. We are going to open summer school practical courses in junior to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technical ability, in order to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y.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9篇

一、注重因“才”施教、因“材”施教,让学生学到适合自身的知识。

因“才”施教、因“材”施教都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首先,现在的小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普遍地接触到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对一些常用的电子手段也都比较熟悉,这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了较好的前提。比如开机、关机等简单操作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就可以,老师不必一一讲解,反而浪费时间。同时也要意识到仍有少数孩子对电脑的一些操作不是很熟练,比如键盘盲打、输入汉字等,所以需要给予更多关注。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差异本身也当成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按照学习情况分成学习小组,让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既能让会的同学印象更深刻,还能让不会的同学得到一对一的辅导,比等着老师去教效果更佳。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其次,对于教材里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大胆地进行改造,可以将简单的教学目标更简单化。比如三年级《多种媒体巧欣赏》一课,把前三关的浏览图片、播放声音和视频的操作全都交给学生自己探究,因为现在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平时都会用电脑看图片、听声音、看视频,但是搜索文件命令是难点和重点,所以就可以把节省的时间都放在关注重难点上。还可以将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融合。所谓的内容融合也就是将小学全年段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融合到一起,对于每一个学段学生情况进行学前调查,提前掌握学生对电脑知识的了解情况。现在的三年级学生对于开机、关机、鼠标、键盘等操作大都非常熟练,所以在教电脑绘画这一内容时,可以将常用的关于四年级学段的个别操作内容在课堂中让学生提前了解,如复制、粘贴、查找文件、保存文件,以及涉及一部分网上查找图片素材、如何下载图片素材等操作,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而且对后面的学习非常实用。

二、注重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切实地学到有用知识。

我们经常说要学有所用,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倒过来,用“有用”来激发兴趣,提高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首先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可以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严抓课堂学习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遇到小细节处,要认真思考办法,耐心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经常做的“玩中学,学中玩”,可以改变“玩”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水平先设计一些简单、易出效果的小作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并让他们当堂展示自己的成果,小组竞赛,进行闯关摘取红星。这是一种近似小游戏的学习方式,有了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学生们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自然学到了适合自己的知识。其次,要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和家长实际生活的情境与任务。比如恰逢节日时,让学生自主制作节日卡片,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等,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或者设计帮助老师、家长、朋友克服困难的任务,比如,五年级学习PPT制作,班主任老师要进行主题班会“学会欣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课为老师出谋划策,制作出完美的课件。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

三、注重课堂效率,让学生实现多元化知识目标。

多元化知识目标的实现一直是我们教师的努力目标。首先每个学科都有其特点,我们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就是针对的学习群体是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孩子,而学习的内容又是发展迅速的高科技。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更多的有用知识,也就是建构多元化教学目标。比如三年级《多种媒体巧欣赏》一课教学目标的设置:1.让学生会浏览电脑中的图片、声音和视频文件,掌握在电脑中搜索文件的方法。2.通过贴合生活的情境设置,体会对信息技术来说勇于动手操作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品质,体会通过媒体元素获取有用信息的新奇之处;与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与分享,体会合作的乐趣。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浏览媒体对实际生活的作用。通过每节课多元化目标的设置实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元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都是很适合学情的学习方式。

四、注重新元素的辅助,让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随着崭新科技的发展,教学辅助手段日新月异,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多便利,多媒体课件、微视频、答题网站和答题课件等的开发都给教学带来了可喜的效率。首先,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每个老师都应该适应的大趋势,课件的美观界面、动感效果都会激发小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其次,微视频这个新成员的加入,让课堂更加灵动,它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好地解决了小学信息技术课有史以来最大难题――学生差异性大的问题。只要有一个安静的课堂环境,学生静心浏览视频,对照实践操作,稍加配合小组合作,就能解决重点难点等问题。再次,答题网站和答题课件的研发更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上答题难处理、难批改、难评价的问题,通过我们的信息技术手段体现的动感评价,让课堂的效果一目了然。

三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10篇

一、深入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深入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查阅大量的书籍。特别是三年级没有教材,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征,自编了,集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实用性的教材,使学生变得乐学、好学。

二、努力探索,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

利用网络,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获得所教学科的各方面资料,拓宽学生视野,优化课堂教学。比如:在微机室里,我可以用操作电脑,展示教学课件;播放vcd、dvd、录像等格式的教学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难点;变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巧设练习,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并适当采用学生竞赛的方法,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师生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与学生共同安装“绿坝护航”软件,安装时要跳过还原卡的保护,才能一步步的的安装,让学生体会到维护维护维修计算机的坚辛苦,激发学生爱机护机的意识,并强化网络安全意识,使学生在机房上课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在上机练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引导优胜帮助一般学生,一般学生协助优生,及优生帮差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使学生之间地关系更加和谐,便于学习的交流,促进。走进差生的心灵,给他们鼓励,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不时的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四、共同努力,齐创学校的和谐教育

这学期是一个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全校的师生都因忙碌而快乐着,开学伊始,学校组组织了的各教研组“名师送课” 活动和“人人上一堂优质课的”活动,接着进行了全校的教学能手参评活动,在这些讲课活动中,老师们的课件,有80%的课件都是我帮着指导制作的,做课件可是费脑费时的事情,虽然忙碌辛苦,但我却以为而高兴,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制作课件的水平和知识面也不断的提高。有人说“信息技术老师是学校里的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其实,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一块砖,都为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在举行学生才艺大赛和庆六一的活动中,所有的人都忙碌着,我主要负责计算机的才艺大赛,不但要负责出参赛的试题,还要负责组织召集学生比赛,最后还合计成绩,这项工作繁琐而复杂,可看到学生取得成绩后的喜悦,自己的疲惫也随之消失了。在上好课的同时,我也积极投入到庆六一的准备工作中,特别是在演出那天,我们化妆组的是最早来到学校帮助学生化妆的,我们的认真仔细确保演出质量。

五、辅导竞赛方面

开学初,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大赛,我总结以往参赛的经验,积极帮助指导设计修改作品,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从100多名参赛的学生作品中,优中选优,选出15件作品参赛,这些学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三年级的刘洋洋同学夺得了济宁市比赛绘画组的第一名,其作品又被推荐到省里参赛。今年参赛的作品,在构思创意,制作技术上,超乎评委老师的想像,我这些优秀的作品都收集学校机房的服务器上,并上传到校园上,让全校师生和家长、社会各界共享,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上一篇:四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