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德育范文

时间:2023-03-10 08:21:07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1篇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

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儒学与德育儒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Abstract:ConfucianismthoughthasthehugeinfluencetotheChinesenation,“practicesmoralculture”,“thebenevolence”,“toengageinintrospection”,“isprudentwhenalone”andsoonsimilarcontent,iftherejectiondregs,itsreasonableessencetotrainsthemiddle-schoolstudentbasicallytolivethecriterion,toobservethedailysocialnormnowthemanneraswellastheself-controleducation,withoutdoubthasfrontage,butbeneficialhelp.

keyword:ConfucianismandmoraleducationConfucianismthoughtMarxism

前言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3篇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慎独”等类似内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

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4篇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慎独”等类似内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

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5篇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慎独”等类似内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

一、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

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儒学与德育儒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Abstract:ConfucianismthoughthasthehugeinfluencetotheChinesenation,“practicesmoralculture”,“thebenevolence”,“toengageinintrospection”,“isprudentwhenalone”andsoonsimilarcontent,iftherejectiondregs,itsreasonableessencetotrainsthemiddle-schoolstudentbasicallytolivethecriterion,toobservethedailysocialnormnowthemanneraswellastheself-controleducation,withoutdoubthasfrontage,butbeneficialhelp.

keyword:ConfucianismandmoraleducationConfucianismthoughtMarxism

前言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7篇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慎独”等类似内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

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民主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8篇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

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思维,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作”、“德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在继承和发扬好传统、好经验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赋予德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视野应当拓宽,举凡‘良心’、‘名誉’、‘尊严’、‘羞耻’等经常起作用和形成个性的概念都应当置于学生道德视野之内”。

考虑中学德育之于传统的链接,不难发现: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成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且不论儒学思想的复杂性、长期发展史、完整的理论体系,单就其中“修”、“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类似相关内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阶级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内核对培养当今中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无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帮助。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构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维方法。看不到儒学思想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历史影响,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

总括起来,儒学思想有如下特点:1、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2、儒家学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仁、义、礼、智、信、忠、孝、爱、和、中等;3、宗师孔子。等等。

鉴于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烟海、学派纷争、命运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内容论及儒学思想尽量选取最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孔子儒学思想作为依据。

孔子始创儒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侧重点在政治伦理。他的政治理想国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谓“有道”有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礼制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事。其二、不要使礼之“分”走向破裂和对立,社会道德规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会生活规范、良好行为的养成及礼节、礼貌教育、守秩序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根据现实需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把传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重视内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动性,多运用赞扬、对话、游戏手段等。与其给学生讲一千遍“谦让”的道理,不如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得有效。除了课堂教学计划和讲故事外,还应该有幻灯片、电影、录音、录象以及其他活动形式,例如扮演社会角色、参观、考察、旅行等。这样才能符合青少年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满足好奇心、增加生动性、寓教于乐。此外,学校应专门挑选在学校中威望很高,在学生中赢得普遍尊敬,训练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坚定信念的教师担当德育教师。一方面,加强学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开展各种倾重于道德行为教育内容的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养学生**态度、实践热情,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动的开展应该注意层次性,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生活习惯,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第二、在更广泛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中,强调自我探求精神、性格发展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与培养。第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正确、严肃的态度。制定严格而又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规校训,成立专门的风纪督导纠察工作组,从小处着手,优化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如,穿着校服进行团队活动等。

再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综治体系”。

如果学校是划一、僵硬、封闭的体制、就不可能形成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而“考试第一”、“高压管理”会使这一问题更为恶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现代父母们没有充分认识自我责任,或者对孩子过于溺爱,不重视对其进行基本生活习惯和教养的培育;或者不能满足孩子正当要求,造成青少年儿童的压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儿童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倡导提高家长素质,恢复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堕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时刻污染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灵。全社会各部门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要把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营养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当然,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与法

制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明治时期;儒学道德观;修身教科书;西洋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K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40-02

1 关于明治时代儒学道德观的先行研究

明治的修身教育书一直以来就被以各种视角进行研究,从教育史的观点出发,其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基本分析的工作基本已经完备,其中代表作有海后宗臣和吉田熊次的《教育敕谕焕发之前的小学校教育的变迁》以及《教育敕谕焕发以后的小学校教育的变迁》。虽然还没有将儒学道德观当作中心进行研究的先例,但研究明治时期德育和近代化关系时有提及到儒学道德观的学者,比如源了圆的《教育敕谕的国家主义的解释》,松本三之介的《明治前期保守主义思想的侧面―以政治和道德问题为中心》等。与本论文视角最相近的是高桥文博的《明治前十年的德育教育―以修身教科书为中心》,他将修身教科书置于明治时代的大背景下,着眼于修身教科书的类型和授课方法,并论述了修身教科书在“君臣关系的双面性”和书籍内容的侧重点,但并没有特别研究儒学道德在其中的作用,虽然谈到了“忠节”,但也并未和儒学的传统相关联。

本文我打算在这些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关于明治德育相关的论断,聚焦于修身教科书中的儒学道德观,研究其在明治时期的日本的作用、变化以及特征。

2 明治初期的教育思想以及修身教科书的概观

在讨论明治时期的修身教科书之前,我认为有必要了解一下明治初期的教育思想。以往的教育史都不甚关注明治维新前后到《学制》颁布这段时间的教育状况,但是要考察《学制》颁布之后的德育教育或是修身教科书的相关问题,还是有必要去了解这段时期的教育状况的。

从幕府末期到明治5年的日本,接受教育的场所大体分为三种:一、皇族以及公家子弟接受教育的教育机关学习院;二、为诸藩藩士子弟受教育而设立的藩校;三、面向平民的寺子屋及私塾。其中面相平民的寺子屋主要教授的是读书、写字以及算数等生活中实用的内容,所以要想研究这个时代的思想教育还是应该把学习院和藩校作为主要对象。

从“宽政异学之禁”以来,朱子学就成为了在诸藩凌驾于其他学派之上的大学,但到了幕府末期,一部分藩校就不仅学习国学和汉学,也设立了医学、化学、物理学等学堂,俨然已经发展到综合学校的阶段,为近代学校制度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公家教育机关学习院在这段时间由于大政奉还的混乱,暂时关闭,到了明治3年才再次开放。学习院虽然采用了旧有的以儒学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方针,同时又引进了学舍制,设立本教学、经世学、辞章学、方技学、外蕃学五科,将以儒学为代表的本教学放在了首要位置。明治元年9月16日力图打破儒教旧体制的“学舍制”派和保守派的公家势力妥协,设立了皇学所和汉学所。皇学所建议将日本的学问设置为以皇学为中心,将汉学和洋学分立在皇学两侧,用以支撑皇学,但是仅仅在实施一年后的明治2年9月就被关闭,同年12月又将皇、汉合并开设了“大学校”,皇学所走向消亡,但国学派和汉学派的斗争并未结束,反而更加激烈了。之后明治政府在明治3年8月又下令停止“大学校”,转而设立府学。明治3年12月,在京都府开设中学校,设立国学、汉学及欧学三局,给作为公家教育机关原有体系画上了终止符。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明治初期的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学科逐步多样化,以往占据绝对地位的儒学也逐渐变化,在公家教育机关,形成了以汉学和国学对立为主线的汉学、国学、欧学并举的复杂局面。明治5年《学制》的颁布又再次扣响了德育争论的板机。这场争论一直持续到明治中期,诸如福泽谕吉、西村树茂、加藤弘之等人都参与其中,其中心问题是围绕西洋道德和东方道德到底应当将哪个作为根基展开的,修身教科书也深受影响。修身教科书是将关于国家道德的上层议论、方针传播给一般民众的媒介,其根据国家的政策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明治5年到明治12年,使用的是按照《学制》所设定的以西洋近代道德观为基础的修身教科书;第二个时期是明治12年以后按照《教学大旨》所设定的以东方道德观也就是儒学为基础的修身教科书。

接下来将以《日本教科书体系修身》为基础,选取明治时期普及率较高的修身教科书以及“小学校教则"也就是所谓的基准修身教科书作为资料进行研究。

3 儒学道德观和西洋道德观的融合

3.1 明治初年―明治12年

明治r代是一个文明开化的时代,欧美的文化风俗受到重视,被大量的传入和介绍。在明治12年以前的教科书中,大量翻译欧美教科书,或者是带着欧美气息的文章,所以也被称为“翻译教科书时代”。这个时期的教科书与明治13年以后的相比,明显地脱离东方道德,倾向于西洋文明,但即使如此,仍然可以看出儒学道德观的影子。

初期的十二册教科书中,除了《劝孝进言》、《近世孝子传》、《本朝烈女传》属于过去江户时代的修身书系统外,其他九册都是翻译而来的教科书。这三册旧系统的修身书,其中两册专门讲“孝”,一册属于女德,其他的翻译书籍则是多样教育,只有一册聚焦于“孝"和女德,这说明了传统的德育教育中对“孝”和女德是特别重视的,而且即使被认为是远离东方的时代,但明治时期并未抛弃所有东方文化并且十分重视、认真学习。聚焦于同时期的教科书《小学教谕 民家童蒙解》,其开篇就大量引用《论语》、《礼记》、《中庸》,并吸纳佛经及圣经,将东方传统道德观和西方开明主义的道德观融合,不拘泥于宗教,吸收一切有益的知识,当然,这和教科书的编撰者这一批明治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汉学素养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中村正直在《西国立志传》中翻译英国人斯迈尔斯的《自助论》,序文用流利的汉文写成,文章内容也是由汉文和片假名交织而作。也就是说,人类文明虽然各有不同,但没有好坏之分,应当相互学习共享益处,即使是翻译西洋的书籍也不要把东方文化全盘丢弃。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虽被称为“翻译教科书时代”,但当时的知识分子仍有汉学素养,并追求汉洋的共存、融合和折衷精神。

3.2 明治12年―明治33年

自明治12年《教学大旨》颁布以后,儒家主义的德育方针再次成为主流,但是东西道德观同时出现在一本教科书上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明治12年以后的修身书将儒家思想作为德育的主体,但并不排斥西洋文明,两者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西村树茂的《小学修身训》中,就同时包含了中国古典、日本的近代教科书以及西W的著作。再如末松谦澄的《修身女训》,将西方的博爱和东方的忍耐忠义并举;东久世通喜的《高等小学修身书》也是把西方的博爱、公益与东方的孝顺、信义以及和风的精神巧妙的结合。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修身书中的儒学道德观和近代西方文明并不冲突,而是积极的相互补充,这自然是和儒学自身的包容性紧密相关,但也不能离开这些文学家的文化思想。

4 儒家思想的德育和体制的接近

4.1 儒家思想德育方针的登场

在讨论儒家思想教科书和国家主义的关系之前,首先来看一下《教学大旨》的象征―儒家思想的德育方针的登场。

让我们看一下当时的背景,明治11年,握有实权的大久保利通被暗杀,政府展开了“天皇亲政”运动,其中三大目标之一就是“国民教化"。因为在明治初期,虽然积极文明开化,但复古思想仍旧存在,而且明治7年的自由民权运动的展开给政府带来了威胁,也就是说过激的欧化主义反而会适得其反。在明治初期思想混乱的局面下,儒家思想的敕谕《教学大旨》的颁布意义深远。其批评了《学制》中的“流弊”造成的教学混论,主张在教学中应当使用儒家思想的修身教科书,但其中明显反对自由民权主义,遭到了自由民权派的反扑。植木枝盛在明治13年《爱国新志》对政府在教育中的干涉主义也就是《教学大旨》中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方针进行批判。

4.2 国家主义支撑下的儒家思想的修身教科书

接下来我们选取具体的教科书的内容,来分析儒家思想的修身教科书和国家主义的关系。在《高等小学修身书》中有十六个章节,其中最初的两章都强调“孝行”,忠君的教育也占到了两章,其他方面最多只占一章,纵观其他的教科书,其比例大致如此,由此可见,孝行和忠君是最受重视的方面。而且在这些修身教科书中,常把“忠”和“孝”一起拿出来讲,强调其同质性。对于明治政府来说,最想教育国民的莫过于“忠”,所以“忠”和“孝”是明治政府战胜自由民权派最有力的武器。明治23年《教育敕谕》后,与“忠”相关联的对天皇及国家赞美的内容渗透到德育的各个方面,比如在《修身教典普通小学校用》第28课《义勇奉公》的开篇就是“我大日本帝国存续两千五百年,未受外国侵略而消亡,全赖各代天皇武高德厚,我等先祖义勇卫国”,类似这种强调天皇“万世一系”的文章在各种教科书中反复出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明治政府虽然推行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修身教科书,但并不推崇和其相应的汉学,而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背景来推行皇道主义和国家主义,在任何场合他都是为这两大主义开道的。所以,这时采用的儒家思想理论并不是与西欧文明相对的,是在近代化的背景下,和西方功利主义相调和的。

5 总结

明治时期的日本的德育从最初的国学、汉学与洋学对立,经过了西洋思想的“翻译修身教科书时代”,最后回归到儒家思想的修身教科书。在这段曲折的过程中,儒学道德观经历了挫折和复兴,没有被消灭而选择与西方道德观融合并存,有些场合又和国家主义的道德观相融合,通过和体制的妥协被保存了下来。这段历程通过修身教科书如实地反映,并随着近代的教育,将“仁义忠孝”的儒学道德观传播给明治时期的年轻人。

明治的日本在和西方文明的碰撞中,本着国家和国民富强的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了西方的文明。但在这个过程中,过激的欧化政策的推行,也给政府带来了不乐观的局面,打破了政治的平衡,在这时“保守”的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儒家思想虽不是日本的思想,但在日本存续的很长时间内变成了日本人心中潜在的东西,在明治时期的日本就这么被保留了下来。

参考文献

[1] 源了圆.《教育敕谕的国家主义解释》 未来社,1958.

[2] 沼田泽.《元田永孚和明治国家―明治保守主义和儒学的理想主义》 吉川弘文馆,2005.

[3] 西村茂树.《小学修身训》,1880.

儒学与德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儒学,德育,教育方式探索

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修身”、“仁爱”、“自省”、“慎独”等内容,更是被传承至今,进入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课程教材,成为培养当今学生基本生活准则、遵守日常社会规范的态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

但是,当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自身的文化底蕴不足,又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熏染,从而使他们对中国的传统儒学思想的认同度并不高,即使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也只是将这些当做一项课业负担来对待,虽然去学习,但并未将这些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之中,去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应当重视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的优秀内涵。全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考虑职业教育学生的自身特点,不难发现,学生不认同儒学思想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点:个人基础素质薄弱,无法理解经典内涵;认为传统观念陈旧,不屑于继承发扬;认为传统思想束缚个性,与西方价值观比较起来没有竞争力等。要改变学生的这些观念,就要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言传身教的引导,因此我按照中国古代教育的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爱养之,宽严相济

启蒙教育应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所谓“爱养”,就是以慈爱的精神关心、爱护学生,用说理的方法教育 、感化学生。

所谓宽严相济,包含两层意思:

1.宽其辞色、严其课程。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当宽厚一些,如表情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但在学习上则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不能有一点马虎。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前多是教师严重的差生,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新树立他们的自信,营造宽和的氛围;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的课业,培养严谨的学风。

2.家教素宽者则严,家教素严者则宽。对家教素宽的学生应严格要求,不过由于他们一向松懈惯了,骤然从严管教,则‘懦弱之子必病,顽劣之子必逋’。所以,在刚入学时,不能操之过急,须缓缓约束,耐心开导,反复劝说,当他们真正心悦诚服以后,再加以批评,帮助其改正缺点。至于那些家教素严的孩子,则可‘稍济以宽’,‘使其恋恋塾中’,如此教育效果必将 大大增强。

二、量资量力,循序渐进

学生资质有高下之分,故教学内容和方法须因人而宜,‘浅人浅解、深人深解’。不能不分高下深浅, 一概而论。只有‘斟酌变通’,使之‘与资相合’,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资质较好的学生往往容易骄傲。对于这样的学生,即使进步较快,也不宜过多表扬,相反倒应常常指出他们的 不足之处,以免其骄傲自满。所谓‘摘其短以抑之,则不骄’。

资质稍差的学生往往容易丧失信心,对他们如果批评责罚过多,便会令其自暴自弃,‘而安于下流,无上进之 机’。因此,对这样的学生应以表扬为主,即使他们只取得了点滴进步,‘亦不妨极言嘉许’,以鼓舞 其‘踊跃向往之心’。所谓‘举其长以扬之,则不退’。

同时推荐一些书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阅读,对其先读什么,次读什么,再读什么,进行明确的安排。如果‘不循次序’,‘ 不分层次’,虽然‘欲其速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三、务求精熟,力戒贪多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因为内容多了,就不可能详细讲说,学生也就难以理解,理解不了 就容易遗忘。这样学习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指导他们学习传统儒学文化时要做到少而精,抓住要点,反得讲解,才能使学生‘章章句句,无一字不明白’。所谓‘多则惑,少则得。’故‘讲书切不可贪多’。如果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老师讲授的内容,那么他们的学习能力就 会提高,通过举一反三,对于那些老师没有讲过的内容,也能渐渐有所理解。这样的教学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四、正身端品,专一尽心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任何一个老师都应当时 时、事事、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其身正,不教而行;其身不正,虽教不从。

‘为师之道,端品为先。’作为老师,言行举止均要‘随时检点’,从严要求。例如要学生习勤,那么老 师必须‘以身先之’。如果学生都已到校,而老师尚未起床,‘则虽令不从’。

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书,教书应当专一。首先自己对教学内容应当认真钻研,确有心得,然后要时时讲 解给学生听,不要间断,更不可懒惰。‘故师道尤以专为主’。

同时,‘设教又当尽心’。督课要勤,要求应严,讲解须诱彻,要尽心尽力,‘悉心开导。’如果喜欢聪明的学生而不加督责,讨厌顽劣的学生而不加鼓励。不认真教学,马马虎虎;不勤课学徒,‘悠悠忽忽’。这样的教师,只能是误人子弟。

作为教师还应当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在教学中若自己有不懂之处,可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老师有讲错的地方,学生指出,就应诚恳地接受,切‘勿固执己非’。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我国传统儒学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虽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开拓新思路、充实新内容有所裨益,但毕竟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巨大差距。因此,我们广大德育工作参与者要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总之,德育工作者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改变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脱离实际、呆板生硬、成人化倾向、缺乏实效和吸引力等情况,创新思维,批判地吸取借鉴优秀传统儒学道德思想观念充实和丰富中学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行简:《塾中琐言》

[2]崔学古:《幼训》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范文 下一篇:司法独立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