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19:30:20

人员调查报告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一、乡镇人员分流的现状

**县辖23个乡镇,目前实有各类干部职工1209人。按照20**年乡镇“三定”方案核定的行政、事业编制1093名,超编116人。乡镇人员与机构岗位的矛盾仍然存在。按照乡镇机关人员分流、清退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对人员分流的方法、渠道、鼓励政策和保障措施都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各乡镇在近期组织了竞争上岗、人员分流工作。全县共分流乡镇干部职工359个,占原在册人数的30.7%。其中副乡镇长级干部23人,占分流人数的6.4%;一般干部143人,占39.8%;工人193人,占53.8%。分流面大、操作平稳,与省委、省政府《关于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精神基本吻合。

调查显示,大范围乡镇人员分流工作能够顺利、平稳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几年乡镇试行分流取得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从而形成了较为切合实际的工作模式。

1、落实政策,确保大局稳定。在涉及分流人员政治、经济待遇上,针对部分乡镇机关普遍存在“分流人员差人一等”、“政府甩包袱”等抵触思想,大部分乡镇都已研究出台了优惠和保障措施:一是对分流人员每月发150元左右的基本生活费;二是负责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由乡镇负担部分的缴纳;三是对分流人员的身份、工资级别、职称、工龄实行“四保留”;四是对分流人员从事生产流通服务行业的,实行简化办理手续,优先提供场地、启动资金、信息和法律服务等。做出成绩的,同样考虑提拔使用及评优评奖。

2、创新机制,促进落实到位。在分流的方法上,主要实行末位分流、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和竞聘上岗的办法,在核定的编制员额内,竞争上岗、淘汰下岗,由原则、程序及个人素质决定去留。建立了实施乡镇人员分流工作的“三卡”制管理机制,即“汇报卡”、“督查卡”、“整改卡”。强化对乡镇人员分流工作中的典型集体和典型个人宣传推介力度,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推动作用。

3、拓宽渠道,实现分流目标。在分流的去向上,实行七径分流:一是分流到乡办企业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乡镇事业服务部门,分流161人,是人员分流的主要渠道;二是立足农业县域实际,领办乡镇企业或者承租土地发展种养业实体。如暖水镇4名分流干部与农民联办蔬菜大棚15个,由分流干部负责技术指导和瓜果销售,全县共有22名分流干部活跃于田间地头;三是选派部分素质较高、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12人下村任职,加强村组班子力量;四是引导发展个体经营或创办私营企业,分流11人;五是放开门路,鼓励停薪留职闯市场,南下广东等周边省市就业45人;六是对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身体又不适应乡镇工作的31人实行内退,发放基本工资;七是实行待岗制,待岗期为一年,次年重新参与竞争上岗,分流77人。通过大刀阔斧地实施人员分流,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与原有经费开支比较,全县一年可减轻财政300多万元的负担,减缓了人头经费挤占生产资金投入的矛盾,促进了乡镇企业经济发展;优化了乡镇经济结构,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强化了乡镇为“三农”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了乡镇企业和村组班子力量,受到广大干群的欢迎。

二、问题与思考

搞好乡镇人员分流,既要掌握现状,又要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根据调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几项突出问题:一是缺乏规范适用、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县分流方案;二是公平、公正、激励的去留机制急需完善;三是对分流人员的保障措施不够,对分流人员利益考虑欠周到;四是思想工作薄弱,潜伏着不稳定因素;五是乡镇人员分流与乡镇内设机构的衔接脱节等。乡镇人员分流是一件大事,又是一件难事。稳妥抓好人员分流,是下一步乡镇机构改革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针对当前乡镇机构人员分流工作的现状、问题,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察知实情,采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机构改革目标的实现。

(一)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搞好乡镇人员分流工作,事关分流人员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大局。省委领导在全省人事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各地务必提高认识,把这项(乡镇人员分流)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的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搞好这项工作,领导是关键。要引起县、乡特别是乡镇“一把手的足够重视”,对分流工作给予充分的考虑和精心的组织;要建立人员分流领导责任制,把人员分流工作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列入重大督察事项,列入“一把手”考评内容。

(二)要规范有序,稳妥推进。乡镇人员分流进行了多年,却未总结制定一套规范性的方案,基本都是乡镇各搞一套,造成乡镇之间分流人员分流条件、待遇不平衡,产生新的矛盾。要总结近几年来开展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工作的一些好作法,并根据乡镇内设机构、工作职责、人员编制“三定”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人员分流工作的意见,制定统一的人员分流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既要与省委、省政府分流政策保持延续,又要符合县情,使之规范有序,稳妥推进。

(三)要因地制宜,流向合理。据调查统计,全县80%以上乡镇都采用双向选择、优化组聘的办法,即由乡镇根据自身实际,将乡镇各项工作划分合并为6——11个组,按组用人。这就存在一个问题:由于乡镇“组”的设置随意性大,一年一组,一年一设,原有机构设置不能及时配套跟上,使部分原有机构岗位空设或根本没有工作岗位,无人做事。另外部分与县直部门对口的工作,在乡镇人员分流后,乡镇没人做这项工作,或是由某个组临时接管,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因此,一要切合乡镇实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镇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核定工作;二是各县直部门要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及时检查指导、发现问题,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解决“一分了之”的新社会矛盾,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四)要健全制度,落实配套措施。对分流人员的待遇,各乡镇制订了一系列鼓励分流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和促进了乡镇人员主动走出乡镇机关。但由于乡镇分流人员涉及面广、人多,部分乡镇在分流人员应有利益的考虑上尚欠周到,如,有的政策性接受的毕业生和退、转军人试用期内昨天上岗今天分流;到达内退年龄的老同志未予照顾也参与分流,生活费发放的标准偏低及兑现难。因此,各乡镇在涉及分流人员优惠和保障措施的兑现上,要坚守承诺,保障分流人员经费的优先发放。分流人员从事个体和创办私营企业的,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可参照企业下岗职工的优惠条件核减有关税费。

(五)要把住“关口”,从严控编。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在过去接受指令性人员和消化就业上做出了艰苦贡献。但时至今日,要建立高效精简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就必须从严规范乡镇一级的“进人关”。不能把乡镇作为人员安排上的万能库,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除有关组织调动和有计划的政策性安置外,停调动、停招工、停录干。要逐步推行以公开选调为主要内容的进人制度改革。相关用人必须在核定的机构设置、职位结构、编制额员内,按照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竞争上岗,从源头上防范乡镇机关人员分流后再度膨胀。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区**街道办事处,地处**市城区中心,东临氐星路,南接大科办事处,西到螺子坳,北达**桥。辖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人口稠密,商贾云集,交通便捷,商厦、写字楼、学校、农贸市场、、医院等一应俱全。

我处共有在册吸毒人员114人,其中扶青社区3人,**社区12人,关家社区14人,**社区18人,耕塘社区14人,甘子冲社区29人,小花社区16人,洞新社区8人,还有竹山社区目前暂时没有。其中列入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77人,占总人数的67.5%;劳教在所22人,强制戒毒9人,监狱服刑6人。

今年4月份,我对辖区内在册吸毒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调查内容包括吸毒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初吸时间(或强戒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目前吸、戒毒情况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发现我处吸毒人员主要存在以下5种情况。

1、成功戒毒,要求消“户”者

如扶青社区吸毒人员廖海霞,20xx年初吸食追龙,后家庭破裂,已离婚。现经过家人的劝说,特别是在现男友的鼓励下,已完全与断绝,并自觉每月到卫生防疫站尿检一次,都是阴性,现在与男友一起经营旅社,生活稳定,感情稳定。但其本人反映,因为自己曾经吸过毒,被公安机关机关列入黑名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去年和男友到云南办事,住宾馆时凌晨2点遭当地公安查房,原因就是用身份证登记住宿时,属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注意,带来出行不便。还有**市公路局的吸毒人员彭国军,目前收入稳定(年收入近4万元),家庭稳定,本人对危害认识深刻,自觉按月尿检,都是阴性。我们到他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及周围邻居调查,都反映他确实已不沾,我们认为他已成功戒毒。

据初步调查掌握,目前成功戒毒1年以上者有12人,占决在册人数的10.5%,他们都因自己的吸毒史,成为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发了生活中诸多不便,遭受到各种歧视,他们强烈要求消“户”,退出公安机关“重点人员花名册”。我们认为这些要求有合理性,可列入阶段性戒毒成功的人员,应与那些尚未戒断的吸毒人员区别对待,但不知道怎样操作。

2、家人伤心,拒不配合者

**社区有一名叫唐维的吸毒人员,因吸毒已与家人的关系很僵,他的老父亲帮他解决了工作,看着他吸毒,恨之入骨,同时也迁怒于社会,怪政府和公安机关没有及时教育和帮助他的儿子,拒不提供唐维的去向,并辱骂打电话问情况的社工人员,与上门做工作的社区民警吵架,气焰嚣张,态度相当恶劣,新的《禁毒法》只有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措施,对拒不配合、态度恶劣的家人没有强制措施,给工作的深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情况占吸毒人员的大多数,约30人左右。

3、嫁入外地,户口未迁者

洞新社区彭红容去年安家到浙江,今年刚生小孩,只吸食过一次,以后没有吸食过,户口还在洞新社区,本人很少回来,社区不能按新《禁毒法》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我处共有3人嫁到外地,但其管理职责没有及时移交过去,其本人及家人也非常忌讳“吸毒人员”这一特殊身份,千方百计隐瞒情况。

4、李代桃僵,身份弄错者

**社区的曹孝军和洞新社区的王利平本人都不吸毒,有单位和邻居、亲人的证明。但当初被人冒用身份证登记,上了黑名单,要求消“户”。建议对确实弄错了的,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消“户”。

5、外地谋生,不知所踪者

吸毒人员的经济都较为困难,因吸毒史在家乡难以就业,为生活所迫,大多都到外地谋生,如耕塘社区吸毒人员蒋郁、洪海滨都在山东开车。关家社区谭凯在邵阳开车,小花社区盛志伟在邵东开快餐店,**社区喻涛在株洲太子龙打工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家人提供的,我们能和他们的家人联系上,但没有经费逐一到外地证实,这类情况有19人,另有11人因种种原因我们根本查找不到任何联系方式,如**社区的吸毒人员龙鹤彪,原籍是双峰人,买的户口落在我处,属“三无”人员:在本地无房子无亲人无单位,根本无法查找,还有耕塘社区的潘巍,是区域重新划分时由洞新社区移交过来的,当时是在**大市场买商品房落的户,落在散户组,后房子卖掉了,人也不知所踪,这些“三无”人员给我处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处。

结合我处实际,我个人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提出以下6点建议:

1、每年定期组织对办事处和社区从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基层业务水平。

2、按《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社区戒毒人员既可在户籍地戒毒,也可在常住地戒毒,但目前没有明确的交接人员制度,容易出现户籍地管不着,常住地没有管的失控局面,应尽快出台有关措施和制度,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 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3、建立联动和交接制度。办事处、派出所、禁毒大队和禁毒所的工作联系要加强。如08年9月28日,扶青社区吸毒人员曾艳被强戒,事隔1月后管区民警和扶青社区才知道此事,信息出现了脱节,今后要加强联系。

4、明确“消户”制度,对于1年以上确已戒毒,每月尿检均为阴性,单位、邻居或家人证明(或担保)没有吸毒,经办事处、派出所、社区调查属实的人员,应该可以阶段性“消户”,如今后发现再次吸毒,则将“消户”必备的戒毒时间延长至3年,以此类推。

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禁毒法》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在查找、联系、帮助吸毒人员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相当数量的工作经费投入,光靠责任感和讲奉献不可能真正对吸毒人员管理到位,为了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建议中央、省、市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基层禁毒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基层现实状况

该市现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和16个乡镇(其中2个乡镇隶属于工业园区),设4个财政分局和14个财政所,目前在岗119人(含12名集体人员)。

1.工作任务重。在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所一般还有10项主要工作:一是负责组织编制乡镇财政收支预算,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并审核、汇总;二是负责乡镇预算执行,并定期向政府和人代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三是负责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四是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各项收入目标任务;五是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管理,实行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六是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管理,认真做好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折通”管理发放工作;七是负责编制乡镇财政总决算,指导单位决算的编制并审核、汇总;八是负责监督乡镇范围内各单位的财务活动,组织对乡镇企事业单位执行财政税收政策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九是负责乡镇辖区内会计管理工作,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十是完成上级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拆迁补偿等)。在这10项工作任务中,新产生和最为繁重的是“一折通”管理发放和乡镇财政集中收付改革工作。以“一折通”发放为例,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市每年经过“一折通”发放的项目就有农业、民政、社保、卫生、村级补贴及农业保险赔偿等共计40多个,资金超过3亿元,每一项补贴必须要经过信息录入、信息维护、审核上报、补办存折等程序,而且发放时间不固定,有的一个月内几个补贴项目,工作量大,任务重。

2.岗位设置多。财政所一般需要设立所长、副所长(兼)、总预算会计、银行出纳会计、单位总账会计、单位出纳会计、农村财务专管员、票据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员(兼)、档案管理员(兼)等9个岗位,有的财政所还需设信息维护员或网络管理员,所有财政所还要负责一个村的管理指导工作。

3.人员偏少。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该市目前人员最多的是城关镇10人,有5个财政所6人(含1个园区财政分局),有4个财政所5人,有3个财政所4人,3个财政所只有3人,其中1个所编制数为7个,现在实有3人,还有1人已57岁,加之相继成立了3个工业园区财政分局,从财政所抽调了6人。很明显,现有人数难以满足设置岗位的需要,无奈之下,有的财政所所长本人一兼几个岗位,有的财政所人员兼岗3个以上,还有的财政所只好通过政府借用农经站或其他单位人员,财政所内部相互制衡的要求难以落实,财政所的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

4.业务能力不足。从基本情况看,在现有的财政所人员中,助理、初级以下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66.4%,55岁以上人员占到了总人数的13.4%,学历不高,人员年龄偏大。财政所人员中,32.3%的人不会操作电脑,其中有4个财政所的总预算会计不能操作电脑。

二、存在的现实问题

1.职能定位不清,影响财政工作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了乡镇财政收支的原有格局,乡镇财政工作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怎样做好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促进转型升级,就成了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势在必行。如不及时从制度上规范与管理乡镇财政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存在的“缺位”、“空位”、“错位”等现象,不利于贯彻落实农村各项财政经济政策,不利于乡镇职能的有效发挥。

2.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与税改前相比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一些财政所长反映,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随着国家支农资金的投入加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种财政补贴越来越多,乡镇财政的工作量也将会进一步加重。

3.人员少,资金风险大。乡镇财政人员不足,远远不够岗位设置要求,一人兼数职、一人几个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做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账户与印鉴相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形成财政资金的潜在风险。

4.缺乏业务培训,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江苏省实行财政直管县体制后,省、市很少组织对乡镇人员的业务培训,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主要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培训大多是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或单项业务培训。由于县级培训在师资、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投入不够,层次不高,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对策措施建议

1.落实文件精神,归位性质身份。江苏省人事厅、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和财政厅于1997年5月22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财政所机构和人员编制问题的通知》,要求“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财政机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规定“乡镇行政编制总额中包括乡镇财政所的人员。财政所为行政机构,使用行政编制,执行公务员制度”。为此,针对目前财政所机构性质不同、人员身份复杂的状况,切实增强文件执行力,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明确财政所为行政机构,在职在编人员为公务员,使不断扩大的事权与机构性质和人员身份相匹配,以利于财政所更好地履行职责。

2.创新工作思路,组建财政分局。目前,国地税、国土、工商等部门在乡镇都设立了分局。随着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面对财政所人员严重不足的现实状况,可借鉴上述部门的做法,在坚持预算管理权、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合并财政所组建财政分局,分局长由财政局择优推荐,报请市政府考察任命。分局下挂所合并原财政所牌子,保持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主体不变,按原有乡镇单独核算,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分局的设立,既有利于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非税收入管理,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增强基层财政协调管理能力,更有利于整合财政所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人员不足与工作量大的矛盾。

3.招录人员,充实队伍。做工作、干事业,人是第一要素。应补充乡镇财政所人员,每年安排一定的人员指标,不断充实乡镇财政所队伍,满足岗位配备需要,优化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激发工作活力,确保基层财政工作正常进行,确保乡镇财政所职能履行到位。

4.加强交流,互补共进。在人员的使用上要打破固有的人事限制,加强上下、左右的交流,力求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从机关选派部分年轻干部到缺编严重的财政所挂职工作,尤其以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为主,既可以解财政所人员缺少之急,充实财政所力量,又可以锻炼机关年轻干部,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相互交流,遇到全系统的中心工作或突击性的工作,如“一折通”、中国农民补贴网等电脑操作,可从财政所抽调部分业务骨干,分片组成“突击队”,相互支持,相互补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坚持把“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作为培训重点,全面提升财政所人员依法理财、公共服务、综合管理和业务操作能力。一方面,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把财政所人员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培训活动,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纳入人员考核和管理体系,引导和激励财政所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形成自觉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财政所人员思想动态以及知识、技能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既要科学设置内容,又要注重培训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家和理论骨干辅导讲座、自学成果交流会、外出参观学习等活动,切实增强财政所人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6.抓好考核,强化督查。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财政所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日常考核、业务管理、民主测评“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将考评结果与个人奖惩、评先评优、干部使用、岗位交流直接挂钩,使责、权、利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强化效能督查,通过明查暗访、问卷调查、督办反馈等多种途径,督查财政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评价财政所工作绩效,全面提高财政所管理与服务质量。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述勤述廉活动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探索新制度。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实施办法,明确述勤述廉参与对象和活动内容,时间步骤和工作要求。加强活动调研,走访基层纳税人。将税收管理员制度、稽查廉政函制度、稽查主协查制度、查后走访制度等纳入“两员”述勤述廉制度体系,一并贯彻落实。

(二)研究新方法。一是活动分步推进。2007年试点时,由50%的税收管理员和税收稽查员参加述勤述廉,2008年由全体税收管理员和税收稽查员参加述勤述廉,2009年将范围扩大到行政审批员。参与人员都要撰写述勤述廉报告,然后随机抽取部分“三员”面向纳税人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现场述勤述廉,其他人员在本单位内述勤述廉。述勤述廉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与借口推诿。二是会场分地组织。由税务分局组织三个分会场,分别召开述勤述廉报告会,县城主会场报告会邀请地方纪委、文明办、宣传、人事和工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同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税系统特邀监察员参加报告会。三是内容分项测评。由纳税人代表、特邀监察员从税收执行、文明服务、廉洁自律三方面,分“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次现场逐项测评打分,国税局监察部门现场封存、统计,对测评结果于7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公示,并向纳税人代表反馈。

(三)运用新成果。纳税人的测评情况,作为年终评选优秀公务员和优秀税收管理员、稽查员的直接依据。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查证属实的,除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外,按责任制办法追究责任;以制度作保证,畅通监督渠道,拓宽监督范围和领域。以2008年为例,在测评前,共走访纳税人50多户,收集了20多条条建议和意见,主要要求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纳税辅导、公平定税征税等。在测评时共收回测评表800多份,统计的结果是满意的占98.4%,一般或较差的占1.6%。在调查核实后,县局取消了1名税收管理员评先评优资格。

活动期间,县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观摩指导,县政府《政务信息》专期介绍了国税系统的述勤述廉活动,相关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活动一度在社会上反响热烈,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纳税人代表反映,国税机关服务至上,把工作评判的标准交给纳税人,让纳税人诚信纳税心里更有底了;县领导指出,述勤述廉活动加大了从源头预防腐败的力度,为党风廉政建设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国税部门勇于接受社会监督,是对工作的自信,体现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述勤述廉活动存在问题的剖析

(一)组织活动缺乏规范性。作为一项新颖的监督方式,开展述勤述廉虽取得一些成效,但由于没有一套相对完善和统一的办法、制度,各地做法不尽统一,开展不均衡、不规范,取得效果也有差别,缺乏可操作性。比如,开展时间不统一、参加述勤述廉人员比例不具体、参加听取述勤述廉的纳税人和社会各界代表比例不确定、牵头部门和协办单位不明确等,为模式的统一形成、经验的总结推广带来难度。

(二)参与代表缺乏普遍性。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每年参加的纳税人代表都只是纳税人队伍中很少的一部分。比如该县有5800户纳税人,全县税收管理员管户平均162户,最多的达425户。庞大的纳税户群体,给开展向全体纳税人述勤述廉活动带来的难度很大。以致有很多纳税人不能参与这项活动中。即使参加活动的纳税人也有反映:不认识述职的税干,无法了解其平时的真实情况。测评的准确性不高,影响了最终效果。让所有纳税人开展活动,活动的组织费用、占用纳税人经营时间等也将面临新的困难。

(三)述廉内容缺乏针对性。部分述勤述廉人员在开展述勤述廉活动中思想上不统一,认识上不到位,准备上就不充分,效果就得不到保证。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即:叙述的日常工作较多,汇报的廉政情况较少;强调取得的成绩较多,查摆存在的问题较少。述勤述廉的效果与预期有差距。

三、改进述勤述廉活动的建议与对策

(一)办法、步骤需要进一步简捷统一。对此,尽快出台规范的税收执法人员述勤述廉实施办法。建议上级和有关部门尽早出台统一的、规范的述勤述廉实施办法,以便于基层实际操作。可考虑将述勤述廉活动纳入各级党风廉政考核体系,真正引起基层领导的重视,促进和提高广大税收执法人员勤政廉政意识,强化所有税收执法人员对述勤述廉重要性的认识。

(二)内容、形式需要进一步丰富可行。在内容和形式上内外区别对待。对外,可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丰富宣传手段、提高宣传效果,弥补暂时无法解决向所有纳税人述勤述廉的不足。可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通讯媒体的宣传报道,使税收执法人员感到自身的责任和压力,让广大纳税人知道述勤述廉的真正目的;对内,可实施分类述勤述廉,由稽查员在已查对象中述勤述廉,管理员在所辖户中述勤述廉,行政审批人在所审批的纳税人中述勤述廉,让熟悉的纳税人为执法人员测评打分,提高述勤述廉的针对性。内外结合,让述勤述廉活动真正成为征纳互知互动的平台。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职业道德是各行之间的竞争核心力,重点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在业务操作规范、规章制度、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业务流程、沟通技巧等内容的培训。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国有大型企业在职业道德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

关键词会计业职业道德调查报告

一、专业调查的概述

1.调查的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财富的积累,话说曲靖就是极具典型例子,各企业的快速发展,财务状况极大改观,治理结构初步改善,竞争和创新压力不断增强,随着各商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各行之间的竞争核心主要是其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重点是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在业务操作规范、规章制度、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业务流程、沟通技巧、等内容的培训,切实增强会计人员对内、对外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以此促进服务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1]。

2.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

为增强各行之间竞争力,故对各行职业道德作一个对比,开展了社会调查,并提出一些关于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中应该注意的相关建议。为此,通过问卷的形式,以及图表分析来发现各行中职业道德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它所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各行职业道德有进一步提升。

3.调查的时间、对象和主要方法

在2013年4月9日到2013年4月15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询问等形式对曲靖市的20多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虽然在此期间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在调查当中也发现了在会计中哪些职业道德是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决策使各行职业道德得到进一步改善并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此期间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实地考查等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40张,回收30张,回收率尚可,在此次调查过程中,覆盖面不是很广,受到局限性,但在此次中收到资料较全面。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1.工作人员职业兴趣及能力

图1会计业工作人员对职业态度分布图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会计人员中工作人员均处于比较满意状态,比较满意占42%,非常满意占35%,一般占15%,很不满意占7%。所以大部分会计人员均是处于一般状态,能维持时间合理利用,感觉每天忙碌过,而相对于不满意的人群,则必属于坐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是在虚度光阴,而工作人员更应该增加对自身岗位的兴趣,才会想尽办法增加自已业务水平并达到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

现在,每个人都应感觉正处于危险期,会计行业专业人才的涌入金,将使失业岗位的频繁增多,故更应该培养对职业岗位的兴趣,站在先就业后择业的角度看问题,多了解岗位,深入体会,培养职业兴趣[2]。

2.会计人员受教育情况

图2工作人员学历分布图

通过调查了解到会计工作人员学历状况,本科学历只占15%,大专学历占40%,中专学历占30%,初中学历占到10%,由此看出,会计工作人员学历普遍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的出现,且各企业发展速度增快,对其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学历提升,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需要。

3.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

图3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了解程度分布图

在调查中,我们询问现岗工作人员的问题是,目前我国是否存在会计从业职业道德规范?如果存在是在哪里规定的?令人遗憾的是,居然有11%的工作人员认为不存在会许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在人们的信念之中。另有20%的人认为存在会计职业道德,但不知道在哪里规定的。可见有三成的会计工作人员对法规的熟悉和了解是模糊的。

在实践中,不去努力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对法律、法规、准则、制度不熟,不能准确理解、把握会计相关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以致无法准确核算经济业务,犯一些错误或不充分的信息,导致了信息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3]。

4.会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

图4会计工作人员的政治面貌情况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会计工作人员政治素养偏低,其中其他部分占有20%,团员占到45%。不难看出,会计行业只要中专毕业就可以胜任,甚至于只有初中毕业也可强拉上阵,只不过其言行举止有待提高,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素质并不是很高,而更需企业内部高素质群体来相互制约,在现在各行各业正处于勃勃生机,将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更应该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做到更好。

三、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1.提高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增强法律意识

(1)增强会计工作人员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工作人员要适应时展的步伐,就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只有具备专业胜任能力,才能适应会计工作以及做到不断创新。

(2)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人员素质高低既影响到企业相关准则和核算制度的贯彻执行效果,又影响到企业整体形象。所以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及职业技能的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需要。

2.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提高职业道德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学提习,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增强他们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自律应是我们的追求方向。目前,不但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很差,甚至行业内的自律性组织也未能完成职能角色的转变。但是,“欲速则不达”,要达到自律的境界,首先要在他律问题上“过关”,解决其合理性和权威性问题,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并在实践中切实执行[4]。

(2)财政部门及各单位组织在职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职工范围内进行正反典型实例的宣传,开展诚信教育和警世教育,确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养。

3.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财经纪律

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杜绝、现象。强化行业之间相互监督体系,提高执业质量的监督的力度,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分。

总之,职业道德是职业赖以生存的保障,是工作人员对大众的公开承诺,当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这许多问题,通过强化措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措施,有助于会计职业道德走出缺失和困境,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兵.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探析.现代商业理论研究.2007(4).

[2]王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8).

[3]于晓光.以诚信为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7).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一、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区于月起,全力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管理体系。截止月底,全区共有社区矫正试点街镇8个,无脱漏管、不服从管理和重新犯罪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在区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落实工作人员2名。二是8个街镇都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司法所。三是社区(村)针对每名矫正对象分别建立矫正小组,安排2名矫正人员和1名监护人员进行矫正管理。四是各街镇广泛动员和吸收热心矫正工作的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现我区共有社会志愿者119名。

(二)强化队伍机制建设

一是8个街镇专门配备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协管员5名,配合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二是分级分类培训。今年月,我区1名司法助理员参加了市司法局举办的为期4个月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证书;区司法局于今年月,组织全区司法助理员和社区矫正工作者就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人性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每季度各街镇司法所组织辖区社会志愿者进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培训,全年共培训354人(次)。

(三)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了《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就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如何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全面推广社区矫正工作“13589”模式,将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5%以内。三是试点开展心理测评,目前,建胜司法所和八桥司法所共测评社区服刑人员87名。四是创新矫正人性化管理,八桥司法所选取2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手机定位系统试点管理,拟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做到人性化服务管理。

(四)矫正管理工作规范化

一是严把“五关”,即严把接收关、请假关、矫正关、教育关、解除关,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二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评估、分类和委托制度,制定个案。八桥镇司法所对目前接收的12名社区服刑人员,根据学习情况和心理测评等进行综合分析,分为严管类3名、普管类4名、宽管类5名,针对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管理。三是坚持“日记录、周报到、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鉴定”的“五个一制度”。四是制定“身份意识、制度规范、认罪服法、思想道德、法律常识、禁毒拒邪、心理健康和政策前途”的“八个主题教育”。五是实地走访。今年月,对全区8个街镇33个社区(村)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核查,资料档案齐全,无脱漏管和重新犯罪。

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法定职责与教育管理责任有脱节

1.立法滞后。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经过5年试点现正逐步转入全面推行阶段,工作主体由《刑法》规定的公安机关转变为司法行政机关,目前依据只有两院两部《关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和市公检法司等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工作开展缺少法律支撑,使社区矫正工作在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

2.工作主体目前不适宜。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和《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教育的一线工作,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但现行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与公安机关现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容易出现部分社区服刑人员不参加矫正活动、不向司法所报告、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处于尴尬和不力的地位。

3.程序上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区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管理工作,由各街镇派出所直接通知辖区司法所接收,各司法所按照“两个要素”(法律文书齐全、人员到位)的要求予以接收。由于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矫正对象已报到登记,而相关法律文书、材料未送达或遗失的现象,司法所因不符合接收条件不予接,而派出所又认为应当属于司法所管,最后出现两不管的现象。

4.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社区矫正组织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好的社区服刑人员,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表现良好的社区服刑人员,也因程序过于繁琐、规定较原则等因素,实施难度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二)就业安置难,部门和社会资源有待整合

目前,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安置渠道窄、资源少,在我区的81名社区服刑人员中,有59名就业、22名待业。

1.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社区矫正对象中的困难人员,目前尚未纳入困难群体进行帮扶,涉及落实低保、住房和社会救济政策以及就业、养老、医疗保险时,主要靠基层司法所与相关部门反复协调,实际落实较难。

2.社会包容度不够。部分居民认为将大量的罪犯放于社区内服刑,给社区内的居住环境埋下安全隐患,增加社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开展困难。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存在歧视和排斥,90%的已就业社区服刑人员在参加每月学习请假时,都怕用人单位知道自己是服刑人员后而被解雇,出现学习请假难的问题,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3.安置对象技能差,就业难度大。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匮乏,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例如:目前正在我区服刑的社区矫正对象小学文化的23名、中学文化的53名、大专以上的4名、在校读书的1名,基本上无一技之长,就业相当困难。有的就业愿望不强烈,一味等待政府救济安置。

4.教育管理方式相对陈旧。公益劳动形式单一,教育方式靠谈话、人格感化和念读法律法条等,教育的效果难以抵消社会歧视的负面效应。

(三)专职队伍人员不足,基层工作力量薄弱

1.人少事多任务重。司法所承担普法教育、法制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社区矫正、帮教安置等多项职能,其中仅社区矫正每月就要完成召集学习、思想汇报、组织公益劳动等多项工作,有时还要承担街镇拆迁、安全、综治等临时性任务,司法所人员工作任务繁重。

2.专业化程度不高。除了日常监管、掌握动态,司法所还要疏导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指导解决其生活、就业。目前,我区各街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中有法律专业文凭9人、其他专业21人,取得心理咨询师证1人;社区(村)矫正工作者中法律专业占总人数30%,从知识结构、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还不能达到社区矫正工作需要。

三、推进我区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把宣传工作中的重点放在利于罪犯改造、降低国家刑罚成本等积极方面,对社区矫正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成功典范等及时进行报道,紧紧抓住社区(村)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宣传画、制作光盘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真正让每位居民(村民)了解社区矫正工作。建议在全区创建公益劳动基地1个,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公益劳动,让人民群众逐步接纳社区服刑人员,相信社区矫正这种管理模式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

(二)总结经验,推动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出台

针对当前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健全的现实情况,建议首先保证社区矫正工作按照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和两院两部试点工作意见、通知及市级12家部门联合下发的《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暂行办法》的要求规范运行。同时,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总结我区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以来的工作程序、监督管理措施、公益劳动、日常奖罚等方面形成的经验,为将要出台的《社区矫正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完善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沟通衔接

将信息沟通工作贯穿于犯罪嫌疑人审前、审中、判后,建议建立“核查脱漏管理专项行动小组协调联席会”平台,互通各种接收渠道、互补各自没有的社区服刑人员档案和底数。建议人民法院在判决前加强与社区矫正机构的联系沟通;人民检察院介入社区矫正所有环节,对涉及社区矫正的案件严格把关,及时查处社区矫正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紧密合作,保证社区矫正移交衔接关口的顺畅、监督考察关口的严格,对违反规定和重新犯罪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依法处理;司法行政机关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络,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研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依法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及时将矫正期满的社区服刑人员转为帮教安置对象,实现社区矫正工作与帮教安置工作之间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政法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四)整合资源,探索创新社区矫正工作措施

建议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协调,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整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源,重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细化分解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定期召开例会,研究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正模式,探索建立不同形式的心理矫正工作室。建议区民政局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基层组织参与矫正工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将帮扶工作延伸到社区服刑人员家庭中的子女就学、亲人就医等困难上,帮助其稳定家庭安心接受改造。各群团组织协助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政治、法制、文化、技术辅导。建议司法行政机关与人社部门密切配合,将社区服刑人员纳入就业创业培训计划,举办专门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工作,适当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服务、后勤保障、清洁、绿化等面向公共服务的岗位上就业谋生。

(五)重视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机制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如扶青社区吸毒人员廖海霞,**年初吸食追龙,后家庭破裂,已离婚。现经过家人的劝说,特别是在现男友的鼓励下,已完全与断绝,并自觉每月到卫生防疫站尿检一次,都是阴性,现在与男友一起经营旅社,生活稳定,感情稳定。但其本人反映,因为自己曾经吸过毒,被公安机关机关列入黑名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去年和男友到云南办事,住宾馆时凌晨2点遭当地公安查房,原因就是用身份证登记住宿时,属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注意,带来出行不便。还有**市公路局的吸毒人员彭国军,目前收入稳定(年收入近4万元),家庭稳定,本人对危害认识深刻,自觉按月尿检,都是阴性。我们到他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及周围邻居调查,都反映他确实已不沾,我们认为他已成功戒毒。

据初步调查掌握,目前成功戒毒1年以上者有12人,占决在册人数的10.5%,他们都因自己的吸毒史,成为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发了生活中诸多不便,遭受到各种歧视,他们强烈要求消“户”,退出公安机关“重点人员花名册”。我们认为这些要求有合理性,可列入阶段性戒毒成功的人员,应与那些尚未戒断的吸毒人员区别对待,但不知道怎样操作。

2、家人伤心,拒不配合者

**社区有一名叫**的吸毒人员,因吸毒已与家人的关系很僵,他的老父亲帮他解决了工作,看着他吸毒,恨之入骨,同时也迁怒于社会,怪政府和公安机关没有及时教育和帮助他的儿子,拒不提供唐维的去向,并辱骂打电话问情况的社工人员,与上门做工作的社区民警吵架,气焰嚣张,态度相当恶劣,新的《禁毒法》只有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措施,对拒不配合、态度恶劣的家人没有强制措施,给工作的深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情况占吸毒人员的大多数,约30人左右。

3、嫁入外地,户口未迁者

洞新社区**去年安家到***,今年刚生小孩,只吸食过一次,以后没有吸食过,户口还在洞新社区,本人很少回来,社区不能按新《禁毒法》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我处共有3人嫁到外地,但其管理职责没有及时移交过去,其本人及家人也非常忌讳“吸毒人员”这一特殊身份,千方百计隐瞒情况。

4、李代桃僵,身份弄错者

**社区的**和洞新社区的王利平本人都不吸毒,有单位和邻居、亲人的证明。但当初被人冒用身份证登记,上了黑名单,要求消“户”。建议对确实弄错了的,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消“户”。

5、外地谋生,不知所踪者

吸毒人员的经济都较为困难,因吸毒史在家乡难以就业,为生活所迫,大多都到外地谋生,如耕塘社区吸毒人员**、**都在**开车。关家社区**在**开车,小花社区**在**开快餐店,**社区**在**太子龙打工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家人提供的,我们能和他们的家人联系上,但没有经费逐一到外地证实,这类情况有19人,另有11人因种种原因我们根本查找不到任何联系方式,如**社区的吸毒人员**,原籍是**,买的户口落在我处,属“三无”人员:在本地无房子无亲人无单位,根本无法查找,还有耕塘社区的**,是区域重新划分时由洞新社区移交过来的,当时是在**大市场买商品房落的户,落在散户组,后房子卖掉了,人也不知所踪,这些“三无”人员给我处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处。

结合我处实际,我个人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提出以下6点建议:

1、每年定期组织对办事处和社区从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基层业务水平。

2、按《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社区戒毒人员既可在户籍地戒毒,也可在常住地戒毒,但目前没有明确的交接人员制度,容易出现户籍地管不着,常住地没有管的失控局面,应尽快出台有关措施和制度,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3、建立联动和交接制度。办事处、派出所、禁毒大队和禁毒所的工作联系要加强。如**年9月28日,扶青社区吸毒人员曾艳被强戒,事隔1月后管区民警和扶青社区才知道此事,信息出现了脱节,今后要加强联系。

4、明确“消户”制度,对于1年以上确已戒毒,每月尿检均为阴性,单位、邻居或家人证明(或担保)没有吸毒,经办事处、派出所、社区调查属实的人员,应该可以阶段性“消户”,如今后发现再次吸毒,则将“消户”必备的戒毒时间延长至3年,以此类推。

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禁毒法》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在查找、联系、帮助吸毒人员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相当数量的工作经费投入,光靠责任感和讲奉献不可能真正对吸毒人员管理到位,为了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建议中央、省、市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基层禁毒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1、截止**年12月31日,我乡“三老”人员总数为182人,可实际享受财政生活补贴人数为142人,其中老党员为100人,老干部为42人,劳动模范为2人。**年核定享受财政补贴人数为139人,截止**年12月,享受财政补贴“三老”人员比**年增加3人。

2、在执行《暂行办法》期间,没有终止享受生活补贴和照顾的“三老”人员。

3、没有《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享受自治区财政生活补贴以外的“三老”人员。

二、农村“三老”人员的管理情况

1、根据乡、村两级财政情况,我乡**年制定了《xxx乡“三老”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了每个村可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为“三老”人员划拨2亩耕地。通过落实制度,确保我乡“三老”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2、《xxx乡“三老”人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先由村党支部申报,然后经乡党委审核、批准,备案。主要负责部门为乡党建办公室,由乡党委书记负责。

3、近两年来,乡党委每个季度组织人员对落实农村“三老”人员政治生活待遇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全乡各村建立了重大事项邀请“三老”人员进行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年终时发放民意调查表,向他们征求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意见,整理好后,列入本村下一年村“两委”班子整改项目。每逢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乡领导、村干部都要到全乡的“三老”人员家中进行慰问,了解社情民意,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4、“三老”人员去世后,全部举行丧葬仪式,开追悼会能够达到90%以上。并根据现有财政情况一次性给予丧葬**500元/人。

5、对于那些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的“三老”人员,乡党委积极组织人员加大对“三老”人员生产技术指导,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为“三老”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了一部分“三老”人员实现了脱贫致富。对丧失劳动能力和无依无靠的“三老”人员,由各村党员成立帮扶小组,在生活上给予帮助与照顾,解决了生活困难。

6、全乡18个村推行村级在职干部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办法是在职村干部一次纳**元养老保险金,60岁后,每月可从保险公司领取80元的养老金。现在全乡有5名“三老”人员已经可以每月按期领到养老金。存在的问题是让村级干部一次纳**元养老保险金对许多村干部来说比较困难,许多干部不能够理解,所以应加大对他们进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教育。

三、发挥“三老”人员作用的情况

1、定期组织“三老”人员举行我乡发展情况通报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制度,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民主。

2、定期组织“三老”人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全乡老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间断,提高了党的吸引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近两年来,因个别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突出,被县委、乡党委表彰鼓励的有2人。

4、发挥“三老”人员作用好、中、差的比例为3∶5.5∶1.5,作用发挥不好的“三老”人员主要由于年纪较大不愿更多地参加我乡的公益事业,影响了作用的充分发挥。

5、应继续坚持在涉及全乡、各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方面广泛听取“三老”人员意见和好的建议,为加快我乡发展增添新力量。

四、农村“三老”人员财政补贴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1、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对每村无偿划拨给“三老”人员耕地进行了落实,**年共落实耕地199亩,折合人民币2.6万余元。

2、我乡对“三老”人员生活补贴采取年终一次性发放。

3、建议:

(1)应明确县、乡、村三级责任分工,严格发放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应有组织干事与乡财务人员同时到组织部领取,发放时“三老”人员凭生活补贴发放证领取,由主管党务的副书记或其他乡领导在场监督。

(2)应加强对乡党委组织干事的严格合理监督。并坚持每年集中对组织干事进行业务知识和党性、党规知识培训,提高组织干事的党纪法规意识。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有关资料显示,**市20**年私营企业组织注册资本122亿元,从业人数97万人,全年实际上缴入库税收总额98532万元,占全市实际上缴人库税收总额的48%。

私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如此显要,作为私营企业重要部门的会计队伍的现状,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关注点,为此,笔者对**县私企会计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资料显示,个体私营企业里持有会计证,具备从业资格的121名会计人员中,50岁以上45人,占37%,会计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50岁以上人员比重较大。不仅如此,**县私营企业组织现有会计人员中,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占67%,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其他经济组织担任现职会计的兼职人员。私企会计队伍呈现的特征是:年龄老化,人员不固定,不具备从业资格人员众多。

私营企业为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调查资料显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县私营企业的会计队伍状况,制约着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税收的按时足额缴纳,具体情况如下:

一、会计队伍现状分析

1、会计人才严重不足

据**县工商部门统计,至20**年底,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1701户,个体私营企业605个。而根据**县财政部门的资料,至20**年底,领取会计证的个体私营企业会计人员总数为121人,若个体私营企业按每个企业配备一名会计人员计算,企业数和持证会计人员之间的差异数达484人,若再加上规模较大的个体工商户(按1%计算)应交税金实行查账征收,全县个体工商户需要配备会计人员17名(按每户配1名计),两者合计,**县个体私营企业应有会计人数与持证人数之差达501人。

2、老龄、无证、兼职人员过多

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每年财政部门都对持有会计证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更新会计人员业务知识。由于绝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会计人员无会计证,所以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培训。加之,大部分离退休人员已不在编,从而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导致会计人员业务知识老化,对新的会计法规,规章知之甚少。

3、职业道德观念欠缺

由于个体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又得不到及时的培训和教育,加之他们直接服务于个体私营业主的工作环境影响,很容易使部分会计人员经不住个人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恪守职业道德,不客观反映会计事项,不按时足额向国家交纳税金,有的甚至帮助业主出谋划策,偷逃税收,给国家税收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损失。

二、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清

笔者调查表明,长期以来,个体私营企业好像只有两个部门管理:一个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核发营业执照,收取工商管理费,另一个是税务征收部门。好像谁也没有想到,个体私营企业里的会计人员应该由哪个部门来管。财政部门是会计制度的制定部门,也是会计业务培训的管理部门,从这一点上讲,个体私营企业里的会计人员也应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和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工商机关给私企做了登记,税务机关向私企征了税,这两个机关都没有向财政机关核实会计人员的职责,而财政部门认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一直是税务部门管理的对象,他们根本无法掌握个体私营企业中会计人员的情况,从而造成了个体私营企业中会计人员"三不管"(工商不管,税务不管,财政不管)的状况。

2、私企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

在对私企业主的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法治观念、纳税意识、文化素质以及认识上的不同,多数业主把会计只看成简单的记录、统计人员,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聘任会计人员时,也不太注重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往往只考虑支付成本,宁肯聘任未经系统学习的,也不聘任经过大中专院校正规训练的,有人说“在私营企业中,会计有证和没证一个样,毕业和没毕业一个样”,从而形成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

3、依账纳税的少,定额纳税的多

私企会计基础薄弱,税务部门往往不以会计资料为依据进行征税,而是简化为定额征税。这就使业主认为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业主影响不大,甚至导致了个别业主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费不肯报销,培训期间不算出勤,直接影响了个体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4、私企对高素质会计人员吸引力小

私企的经济规模一般相对较小,待遇一般偏低,有的还让会计人员兼任其它工作,对一些高素质会计人员吸引力不大。即使个别业主肯支付较高报酬,也未必会有更多的会计人员愿意应聘。被聘的素质不高,又没有更多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整体素质低岂非必然?

三、改变现状的对策

1、理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会计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公司,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行属地原则,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因此,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应把个体私营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工作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完成国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任务。当然,还要协调工商、税务两部门的工作,才能改变目前现状的弊端。

2、变“三不管”为“三管”

工商、税务、财政三部门协调互动,大力稽查,严禁无证上岗。个体私营企业数量多,分散,流动性较强,三部门应各自发挥自己在工作上的优势,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认证、业务进修等工作以财政部门为主,并组建由税务、工商两部门参加的监管机构;税法培训由税务部门负责;其他法规由工商部门负责。日常检查以税务、工商部门为主,财政部门可采取抽查方法。这样才可保证无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不担任会计工作,有利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对私企按时、足额交纳税收,对防止无照经营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3、加强对私企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针对目前私企会计人员现状,由财政部门应该把全体私营企业会计的培训工作纳入自己的培训计划之内,并由三部门联合,对那些有从业资格证书又实际欠缺太多的会计人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补课:一是对个体私营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培训,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二是加大对《会计法》、《合同法》和相关税收法规的培训,让会计人员学法、懂法、守法,三是加强私企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人员为业主服务和对国家负责的能力。新晨

4、建立正规账目,规范记账

由于税务部门对一些私企实行定额纳税,致使一些私企没有建立规范的账目。规范个体私营企业的会计行为,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对已达到一定规模而没有按规定建账的,应由财政、税务、工商部门协同建制建账,更多地实行依账纳税,逐步减少定额纳税,是改变目前现状,避免定额征收的不准确性,做到公平税赋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还应该规范记账,引导业主到具有记账资格的机构中聘请兼职会计,这样才能给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培植稳定税源打下好的基础。

5、对私企业主进行规培圳

人员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一、公司对文秘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名秘书,他一定要是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被访问的领导的第一个想法。虽然“责任心”是个非常笼统的概念,但一位副经理这样说道:“我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不会是个做事半途而废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永远不会失去对工作的热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办事领导肯定很放心。”从他对有责任心的人的看法与评价中,我们了解了其中的重要性。不过,这并不是说学历不重要。现今大多数的领导都有较高学历,就我们所访问的几位领导中,没有一位是在本科以下的,因此,他们对贴身工作的文秘人员,其学历要求相对也更高些,一般应在大专以上,最好要有2到5年的工作经验,这似乎成了现代企业招聘人才的共识了。当然,作为秘书,不同的秘书工作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但最基本的也应该具有一些关于文字处理及电脑操作的基本能力。[文秘站网文章-]

二、在求职面试中,公司会如何考查我们

根据我们的调查,几乎所有的领导都回答,他们会对来应聘文秘工作的人员,进行各种能力测试,而非“智力”测验。如应变能力,当公司遇到紧急事件,此时领导又不在,秘书是否能应付得当,及时采取措施等等。

有些领导还提到,也许他们会测试应聘者是否诚实,因为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个灵活的秘书,他还需具备诚恳踏实的工作态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看应聘者是否对工作有一颗热诚的心。领导们认为,“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才能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哪怕处在再困难的境地,也会知难而进。”上海易生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这样说道:“这既是一种对事业的热爱,也是一般的青春活力。”

三、公司对人员试用后,会根据什么来决定是否录用

大多数领导的答案都是大同小异。如日常事务的处理、安排,办事的效率及能力等等。一位副总经理说,看一位秘书工作得是好还是不好,就要看他的“回头率”高不高。如果你是一位接待秘书,由于你工作的出色,许多顾客都希望与你公司再次合作,且下次合作时仍由你来做接待;又如,你是一位专门帮公司搞业务的文秘人员,由于你有善于交际的个性,使新顾客成为今后可能的老顾客,使老顾客仍从不间断地与你谈生意进行贸易往来,这就是高“回头率”了。企业是要讲效益的,有高“回头率“的人员,企业当然会很欢迎。

四、在工作中应如何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在调查中,各公司的领导给了我们许多建议:在与同事交往时,要表现得合群些,如下班时与同路的人一起回家,有时也跟大家一起出去玩,互相交流交流感情,增进彼此了解。平时做人不要斤斤计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遇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这样你就会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人。在与领导的交往时,他们谈到,作为秘书要经常适度地给领导以关心,要能够掌握领导的大致思路及意图。如果他正在忙,那么就请务必不要打扰他。当领导遇到困难时,秘书应主动帮助分担,甚至能够帮着解决问题。一位老总说:一名好的秘书在与领导的交往中,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比成为他的朋友来得更实在些吧。

五、想成为文秘人员的职校生,应在哪些方面尤其需加强修养

职校生踏上社会,参加工作,要去掉学生腔。要加强上面提到的各种修养,要养成行业的行为规范。老总们说,一般秘书的打扮以整洁大方为主,还可适度化点妆,总的看上去要得体,在不同的场合要注意不同的穿着打扮。至于礼仪,许多人认为是一种修养问题,自然作为秘书,能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懂得一些礼仪将会为今后的工作及交往带来更多方便。所以在从学校走向社会之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养成好的习惯。

上一篇:统计调查方案范文 下一篇:市场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