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03:59:46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乡土生活景观是当地人在平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物和场景,是乡土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文化景观范畴,与乡土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地区乡土生活景观也呈现不同的形态。乡土生活景观可分为乡土生活器具要素和乡土生活场景要素。1.乡土生活器具乡土生活器具是当地人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借助当地材料,利用手工加工工艺并融入共同审美情趣创造出来的,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乡土生活器具包含石磨、水缸、灶台、扁担、成串的红辣椒、玉米等。2.乡土人文景观乡土生活场景是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当地的民风民俗,以及艺术文化最淳朴的展现。乡土生活场景景观元素相当丰富,如水边淘洗、抓知了、掏鸟窝、集市场景、婚丧嫁娶等。3.乡土建筑乡土建筑作为乡土景观的构成元素,受所在地区地形、气候、历史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呈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缓慢,乡土建筑更多地保持着原貌;同时也由于环境宽松、成长自由,它也呈现出自由多变、丰富多彩的一面。按照使用功能,乡土建筑可以分为民居建筑、农用建筑和宗教建筑三大类。

二、乡土人文景观

(一)运用人性化尺度创造舒适空间

在当代景观建设中应吸收乡土人文景观的特性,借鉴人性化的尺度,尽可能的创造符合人生产、生活、社交的适宜人的舒适空间。

(二)提高空间利用率,创造功能丰富的空间

乡土景观的空间总是兼有各种各样的使用功能,而这些使用功能多是在当地人生活生产活动中逐渐产生的,因而具有很高的空间使用、利用率。当然每处景观都有其最适宜的使用方式,但是对于当代景观而言,这种单一的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公众性的参与和使用要求,所以应该探索和研究乡土景观使用的多样性。因此,将乡土景观中对于空间丰富利用的方式运用于当代景观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运用乡土材料和工艺,创造耐久性强的景观

利用乡土材料和传统工艺可以创造耐久性高,维护系数低的的景观。这里所提到的耐久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指乡土材料本身比现代材料寿命长。在当代小城镇景观设计中,适当运用乡土材料、传统工艺,并加以后期的适度维护,才能创造具有较强耐久性的景观。例如,对驳岸的处理上,可以利用柳条编结的方式来处理护坡,并利用柳条的自然生长来自然的加固河岸,从而弥补了现代利用混凝土来处理驳岸的不足,同时也软化了环境,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可能。再如,在设置挡土墙时也可以利用当地的石块进行堆砌,既自然又有当地特色。

三、再现乡土生活、生产景观,体验与感受乡土文化

乡土景观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可以适时适地的加以提炼再现,重塑原貌,能给人们带来了参与体验的可能,从而也达到了传承乡土文化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对乡土生产、生活景观采用具象或抽象的方式再现

将乡土生产景观中的农耕工具、农田水利以及乡土生活景观中的生活器具等元素,通过具象或抽象的方式加以再现或重塑。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景观小品等形式来表现。同时,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也应从尺度、材质、色彩、形态等方面加以考虑。

(二)将乡土生产生活场景用具用具象或抽象的方式再现

乡土生产和生活场景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如拉牛耕田、弓背插秧、春播秋种,喜获丰收、放牛、捕鱼、挑担、炊烟袅袅、水边浣洗、鸡犬相闻、爬树、捉迷藏等等。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乡土生产和生活场景可以表现,我们在进行特定景观设计时应选取最能代表当地特色的场景来表达。具体设计方法如下:第一,利用场景雕塑来反映生产生活场景。第二,从乡土生产和生活场景中提取最具代表性的某一细节或局部来反映整体场景的内容和含义,这种景观表现需要感受者的想象力。利用生产和生活体验联想到具体场景,因而具有较好的公众参与性和吸引性。第三,模拟重现乡土生产或生活场景,融入相关乡土活动,让人们在娱乐中感受乡土文化。在设计中,我们可以抓住人好奇的本性以及亲近乡土的愿望,结合再现具体生产生活场景,借助各种乡土活动,使人们对乡土器具、乡土事件有深入的感知,从而在体验乡土活动的同时得到文化情感的共融。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引言

论文结合马致远纪念馆空间环境设计展开研究,通过对马致远生平的学习与认识,结合现有的地理位置与条件,从新整合。通过场景再现、雕塑、壁画、图文展示等形式,塑造全新的人文景观研究内容。对原有纪念馆进行剖析,重新定位与审视,整合现有场地资源,因势利导。创新人文环境塑造方法。

纪念馆人文景观基本概念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纪念地,用于表现人物事件的精神的场所。其中人物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伟人的丰功伟业,生平事迹等。本论文研究的马致远纪念馆类属于人物纪念馆的范畴。

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马致远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应通过创新方式去表达,用细节来烘托整个纪念馆的氛围。

纪念馆空间中人文景观设计创新分析

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在空间布局和群体组织之间的安排上应给予充分考虑,一般来说就是空间序列的把握和掌控。纪念馆景观整体空间应重视参观流畅性,空间序列的整体性、连续性。设计上不光要考虑艺术与形式的诸多表现要素,在景观设计的塑造更应注重功能与实用。空间中所有要素共同配合相得益彰、可以起到增强和渲染情感的效果。做到主从有序,层次分明,有变化,有韵律,不要过分僵化。

造景的手段在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景观的组成要素不外乎几种大的表现形式,一般包括植物、构筑物、水体等.

首先,纪念馆景观设计中植物生命力和生存活力强调了植物特有的生长习性,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结合四季的变化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植物在形状形态上也可以比较灵活的运用。在景观设计中往往用来营造和烘托氛围;

其次,水往往可以表现出各种的形态,在一定的容器的控制下,形成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状态。水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可以产生出不用的视觉效果。水倒影出周围各种景物,在水面上可以形成镜花水月的意境效果;

最后,纪念馆景观设计中构筑物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构筑物一般包括纪念柱或纪念碑、文化景观墙、纪念雕塑等。比如,雕塑在空间内作为一种可视和可触的艺术形象。可以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内容。在纪念馆景观空间中可以很好的起到点缀的作用,感染景观环境的气氛。

隐喻的手法在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组织上烘托出一定的气氛,观者身在其中,身体和心理共同作用,达到情景交融的状态。隐喻设计通常是文化内涵的反映。因而纪念馆人文景观创意设计隐喻手法的营造方法,包含三个部分,一,纪念馆空间布局的合理设计。二,纪念馆主题文化的植入。三,纪念馆人文景观设计各要素之间意境的营造。

马致远纪念馆空间人文景观设计创新表现方法

马致远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东光县县城铁佛寺旅游区内,纪念馆整体建筑以马致远生活经历为主线,以元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体现元曲大家马致远的文化风采。

马致远纪念馆设计内容的表现方式具体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讨论。

空间结构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纪念馆空间布局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广场景观部分;二是,马致远纪念馆建筑主体部分。所有要素共同配合,使空间序列、场景组成变得统一和整体,共同抒发整个事件的情感。游线的规划在设计中起到了主导的地位,空间的设计也更具有故事情节性。参观者在特定路径指引下,依次完成与不同空间环境的对话,并从中获得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心理体验。

造景手段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广场景观设计中包括小河、小桥假山、房屋造景设计,还原了马致远散曲当中所描绘的意向场景,使游人更能直观贴切的融入马致远纪念馆的环境当中去。纪念馆建筑则与四合院景观结合起来,将皇家园林中的建筑设计元素,通过不同空间的搭配与四合院建筑的设计巧妙的结合起来,成为一处既适合参观纪念先人,又适合有人休憩赏景的理想场所

隐喻手法在纪念馆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改造后的纪念馆设计定位围绕《天净沙・秋思》散曲,把整首元曲所描绘的景色和纪念馆景观设计结合起来,用隐喻的手法运用到设计中,使观者在游览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意图使人们对马致远还有元曲所炸年出来的魅力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结语

论文主要研究如何能够为纪念馆空间人文景观设计方面开辟新思路,探索出人文景观创新设计新理念。通过对马致远纪念馆的人文景观重新塑造,构建出丰富的纪念馆空间。为以后的纪念馆景观设计提供借鉴的意义。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宜兴景观美学 “灵秀谨严”美 建议

一、引言

艺术产生是为弥补自然和人生的缺陷,它以诗意为最高境界,“审美需要不仅仅是欲望……还是审美理想,使人得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①因此,审美艺术的产生是为达到对现实的某种超越,也是为对审美理想的一种追求而产生。

景观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通常意义上的景观美学是研究景观美的构成和欣赏的一般性的应用性学科。

关于景观的分类不是绝对性的,而是具有相对性,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景观有所分类和定义,如从物质构成角度来进行分类等,这些对于景观美学研究都具有借鉴意义。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景观可以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

二、“灵秀谨严”美

(一)景观美学。

在研究景观美学之前,我们应明确两个概念,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这可为下文进行的宜兴景观美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客观自然界中的景物构成观赏的对象,自然界是广阔无垠的天地,具有极其丰富性,欣赏自然景观就是欣赏自然美,自然孕育着人类这一审美主体,同时人类不可抗拒自然法则。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并非所有的人类文明,而实际上只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而且需要呈现出具象。“作为人文景观,它一定是直观的对象,即可以直接看到的具体形象”。②

(二)发生机制。

对于灵秀美与谨严美二者而言,除了与景观本身相关外,还表现出自身特有的审美发生机制特点。

1.韵律和谐式灵秀美,是指在审美方式上运用参差立体和对比律动的手法,表现韵律和谐的审美方式特点,以作为灵秀美在审美发生机制中的重要表现,即灵动韵律美。

2.主体意识式谨严美,是指在审美主体上体现主体精神和主体追求的主体意识特点,表现主体意识的审美主体特点,以作为谨严美在审美发生机制中的重要表现,即谨严文化美。

3.深度厚重式生命感,是指在审美表现上体现主体存在和客体生机的深度厚重特点,表现深度厚重的审美表现特点,以作为生命感在审美发生机制中的重要表现,即生命意识美,同时也为灵秀美在审美表现上提供了支持。

同时,这一美学观念的提出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即给在实际景观建设中的设计思想提供参考,对景观建设主题的打造有价值。

三、“灵秀美”典型性分析

(一)水:对比律动性、参差立体性和客体生机性。

对于宜兴的水来说,其主要表现在“水抱之水烘托”与“缎带之水贯穿”两方面。这也是水作为主要景观对于宜兴景观美学特色机制起的作用。

以下从水的对比律动性、参差立体性和客体生机性三方面对灵秀美机制形成的作用加以论述。

首先,从宏观和微观视野两个角度来体现对比律动性。具体而言,一是在宏观视野下紧实与虚空方面的对比;二是在微观视野下“直线”、“圆”和“波线”组成结果的律动和对审美主体审美感受的律动,即扩散与收缩之美。

其次,从位置错落和交杂体现参差立体性特点。

最后,综合作用下客体生机性特点与物我合一状态的显现。

(二)独特审美客体主导性特点的表现

具体说来,宜兴自然景观的独特特点及其在审美活动中主导性表现就是主体审美感受彻底性,以分析灵秀美的形成机制。具体表现为:一是审美情感上彻底的忘我性精神,二是审美表现上彻底的欲望性展现。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坡迫切、牵挂、牵念、挂念、回味等复杂的心理过程,那一封封书信切实地表现出了这位大文人对于宜兴山水的爱恋和爱惜之情,对于这位见惯了祖国各大壮丽河山的大文豪来说,能这样对一座小城市的山山水水加以爱怜和赞叹,也给这座城市增光添彩了。自然,这其中不仅是简单的爱恋,而且有一种念念不忘的思绪浸含于其中,是对事物的流连、不舍、疼爱的温柔情绪。这其中包括着瞬时的情感体验和永恒的情感回味。

四、“谨严美”典型性分析

(一)壶:空间结构感、社会文化认同感。

首先,空间结构感表现为茶壶雅致的造型感、富有动感的设计感和素面素心的本质特征这三方面。一是以茶壶雅致造型感为特点的空间结构感,二是以富有动感设计感为特点的空间结构感,三是以素面素心本质为特点的空间结构感。紫砂壶有着素面素心的本质特性。素面在于它的形状和外观。

其次,社会文化认同感表现为古朴的材料来源、朴素自然地反映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人雅趣性这三方面。一是以古朴的材料来源为特点的社会文化认同感。二是以朴素自然地反映社会实践活动为特点的社会文化认同感。紫砂壶的产生和由来是一定时期宜兴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反应。三是以文人雅趣性为特点的社会文化认同感。宜兴人崇尚茶道,讲究以茶会友、亲和礼让、清节励志的积极进取精神,追求自然清净、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情趣。

(二)审美特征作用于审美环境的发生机制。

宜兴人文景观的研究有益于对景观建设的作用,从对它建立和保持审美环境机制来看可以对宜兴景观建设发挥实际作用。

1.严谨肃穆审美环境机制的建立。

宜兴人文景观严谨肃穆审美环境的审美需要,具体是指宜兴人作为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严谨机制的理想,从而形成自己的精神要求。

2.严谨肃穆审美环境机制的保持。

有意识地建立严谨肃穆审美环境的长效机制,从传统的继承入手。宜兴地灵人杰,虽然地域不广,人也不如其他地方多,但是,正是由于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幽闭和闲适,使得传统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总之,人文景观的发生机制对其典型性有着重要作用,而它因其特有的特点又具有相当的理论与实践作用。

五、“灵秀谨严”美多维性视野分析及景观设计建议

(一)“江山之助”关照下的主客体关系论。

1.物我和谐:客体生机感的表现。

“江山之助”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它表现的主要是作为优越地理环境的自然景观系统对于审美主体的文化、思想、情感的辅助作用,也融合了中国古代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哲学观。它承认“物”(即大自然)的客观存在有其自身规律,以及“物”对“心”(即作家主体意识)的决定作用。

对于宜兴自然景观的定义就是灵秀美。它既包含自然景观本身灵动特色,又包括物被主观情感投射后的特点,因为景观中的物不仅是纯自然中的物,而且是审美主体眼中的物,并与审美主体发生情感的回复流转,达到物我合一的状态。

2.“心”的能动性。

“江山之助”认为,“心”(心即创作主体意识)有能动性,“心”决定作品主旨,江山会助其或哀或喜。这反映到艺术作品中也就是创作主体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追求在艺术作品中表达了主旨。

作为人文景观来说,更需要能展现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文化特点。

谨严性特点不仅体现在具体的人文景观传承机制中,而且体现在审美环境中,包括对于谨严的审美环境的需要,对于谨严的审美环境的理想,对于谨严的审美环境的审美趣味,以及保持谨严美的长效机制的形成,这些都是审美主体能动性,即形成谨严美人文景观特点的原因不仅仅是客观的环境。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关照下的主体性追求。

1.群体性气质的形成。

“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决定群体的气质性格和心理状态,对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有影响,对群体气质的形成,对群体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对社会组织和经济发达状况均有影响,还影响着人类迁移和分布。

长期以来宜兴地理环境幽闭与自给自足的特点,造就了宜兴人民独立却兼收并蓄的群体性气质,反映到对文化的传承等方面就体现出严谨性特点。

2.地理基础对于严谨性维系的表现。

首先,幽闭和自给自足的地理环境。宜兴拥有较为幽闭和隔离的自给自足的地理环境。

其次,幽闭自足地理环境下安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是宜兴有着安定的社会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保持谨严美的传承,以宜兴望族为例,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文化传统,是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家族能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二是宜兴具有谨严性思维传统和文化习惯。宜兴有着独特的思维传统和良好持续的心灵关照,而这些足以对宜兴景观美感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宜兴的教养、读书习惯、风俗习惯都是这一谨严性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灵秀谨严”式景观设计观。

“灵秀谨严”式景观设计观即在具体景观设计和建设时,以风格灵秀、造型灵秀、材料灵秀、主题灵秀等为特色的“灵秀迷你型屋顶庭园”来使灵秀主题得以体现,同时以“开放式谨严主题馆”为文化宣传依托,以展现“灵秀谨严”式景观设计观这一美学社会化概念。

1.“灵秀迷你型屋顶庭园”设计建议。

这一建议将灵秀美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具体特点即复合型绿化、竹庭园、茶庭园。

复合型绿化,即将中高型、乔木型、灌木型类特征绿色植物相交织穿插,形成四周环绕特色。以绿化为主要手段,环保为主要目的。

屋顶庭园的复合型绿化这一观念具有很多特点,如占地面积小,具有一定的私隐感、设计感和美感。

竹庭园,即以宜兴竹海之竹为主要材料,以竹海构造为主要参考,以竹海风格为主要设计导向。这是一种类似于植物主题为特点的庭园。

与竹庭园类似的还有茶庭园,茶庭园即以宜兴茶海之茶为主要材料,以茶海构造为主要参考,以茶海风格为主要设计导向的植物主题式庭园。

2.“开放式谨严主题馆”设计建议。

这一建议将谨严美和设计运用相结合。具体特点即开放式场馆、书法馆、绘画馆、综合艺术馆。

开放式场馆即将场地开放化、场馆四周开放化、周围建筑开放化和风格开放化,同时保持与场地衔接。

书法馆即以宜兴名人书法作品为内容,鼓励新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共同参与,定时定点开放,并时常进行书法比赛和交流类活动。

与书法馆类似的还有绘画馆,绘画馆即以宜兴名人绘画作品为主要内容,鼓励新画家和绘画爱好者共同参与,定时开放,并时常进行绘画比赛和交流类结活动。

还有综合艺术馆。综合艺术馆即以宜兴其他艺术为综合的主题馆,主要体现谨严性设计风格和设计特征,以综合性艺术视觉效果为主要形式特征,以展现宜兴人文精神和人文追求为主题。

六、结语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应该享受欢乐,正如我们慢慢走路,欣赏湖光山色,而不是行色匆匆,疾驰而过。人与人之间应该充满亲情、友情和爱情,也就是享受着欢乐;人们被创造的成就包围,也享受着快乐。

当人们沉醉在景观美中的时候,同样也享受着欢乐。景观,不是虚设的,它是为人而存在的,景观,应该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就宜兴景观美学“灵秀谨严”美特点的提出而言,本文不仅从美学上对宜兴景观作了一定研究和分析,而且对宜兴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成系统的建议,尤其是对展现设计观美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美学作为人文类学科的实际运用价值提出了新的思路,有利于美学学科和建筑学科共同发展和进步。

注释:

①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7.

②王长俊.景观美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4.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

[3]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5]周宪等编.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论文类:

[1]李明.城市环境景观美学价值与规划导向.北方经贸,2008,(7).

[2]陈增辉.景观设计的人文美学特征.艺海,2008,(4).

[3]胡洪明.紫砂文化的文化互动初探.江苏陶瓷,2008,(4).

学位论文类:

[1]严军.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博士论文,南京林业大学,2008.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校区建设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绿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参加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一个健康优美的校园能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缓解压力、增益身心还可以起到启迪思维、激发灵感与热情、陶冶情操的作用。创建和营造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尊重地域环境以及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景观环境,避免千校一面的单调乏味局面,是新时期学校校园规划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天桃实验学校景观项目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九曲湾新城嘉和城内,项目距市中心20km,是嘉和城内配套的义务教育学校。天桃实验学校在整个地块玫瑰庄园风格下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写一曲爱丁堡风笛之歌。该项目地块道路两侧存在旧民居,地块东部与北部有河流绕过,风景独特,小区干道穿梭其中,交通便利,环境优良。

1. 校园景观结构的构成

1.1多样的自然景观

多样的自然景观是指校区的建设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风貌特征,如草木植被、水流湖泊、地形地貌等。这些构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校园景观的设计效果,同时,也孕育校园环境自身的特色。自然界所提供的河湖林木等地形地貌常常成为选择校址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校园的选址环境,一旦校址的确定,才能进一步因地制宜,根据地形、风向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1.2 多彩的人文景观

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形成了璀璨的人文艺术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观。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科学、历史、艺术的概括并通过景观形态,色彩、以及整体构成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有形的诸如建筑、雕塑小品等具有实用功能的构筑物,是人文因素中较直观的部分,是设计过程中容易利用的因素,又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性的富有精神功能的要素,如校园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一个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历史痕迹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校园景观应该具备学校所追求的文化内涵,体现该校园的文化特点,蕴涵文化的校园景观将会很好的提升院校的形象和价值,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景观之中,每天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校园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师生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1.3 复杂的社会因素

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主要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在时刻影响着校区的规划建设。政治因素对校园的规划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学校校园不仅是单纯的教学场所,更是一部政治的传播工具。政治在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越了教育的需求作用。学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必然与政治息息相关,古今中外盖没如此。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就是政治与宗教的传播工具,我国在古代,学校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近代产生的教会学校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地区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校园建设,因为景观各组成部分投入资金不同,而最终的景观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表现在材料及设施的标准等方面,而校园建设作为社会投资反过来会促进该地区的综合发展。

2. 校区景观布局模式分析

校区景观布局是校园群体组织的灵魂,对校园规划的成功与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前,校园规划布局类型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除了传统的规划模式外,规划师在校园规划实践中,已总结出了多种多样的校园发展规划类型,如环形、院落形、网格形、带形、自由形、综合形等等。无论选择哪种类型,都要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灵魂和内涵。

2.1 植物配置凸出地域因素

植物的配置是校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植物配置应当凸显出当地区域特色。植物配置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都是利用本身的色、香、形态等营造景观形态,其丰富多彩的植物物种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植物景观的塑造在校园规划中往往受到很大的重视。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下植物景观呈现的形态特征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植物景观是表达地方特色的最重要的景观因素。另外,本土的树种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下形成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本区域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对于引进的外来植物,一般会“水土不服”而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且相对来说由于运输费用等成本有所提高,尽量选择本土植物,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植物配置来强化地域特色。

2.2 营造精彩的水体景观

水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使校园景观面貌生动活泼的主要因素,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同时,水也是灵性与智慧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说,因此,水与人类知识最高殿堂的学校有着不解之缘。例如,朱自清笔下清华学校的河塘月色,北京学校的未名湖等,都成为学校标志性的景观。不仅在我国,欧美许多古老校园也和水体密不可分,如哈佛学校与查尔斯河,剑桥学校与剑桥等。水与气候、植被等因素相互作用会形成千姿百态的景观效果,不仅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的功能。水的可流动性赋予水以灵性与智慧,优美的水景可以给校园带来生机与活力。

2.3 创造特色的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包括社会、艺术与历史要素,是校园景观中最具特色的要素,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校园精神。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学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应区别于其他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其校园空间不仅要蕴涵着浓厚的审美价值,更应充满浓郁的人文情境。现代学校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研究、传承、融合和创新,传承文化是现代学校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学校的崇高使命。

3. 校区木本植物配置

校区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校园绿化可以改善学校生态环境,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并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1校区植物规划应系统分析

校区的植物配置不能单独出来考虑,应该与学校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建筑规划、环境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等众多规划互为基础和限制。校园绿化应该全方位规划、设计、构建,追求整体优化与总体和谐的目标。从天桃学校的整体上分析,学校的绿化形式以规整式设计为主,通过模拟和再现英伦花园的典型模式,打造庄重、典雅、安静、舒适的校园环境。与功能分区的划分情况一致,将学校划分为五大植物分区,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的性质和用途,进而选定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别为:入口迎宾区、学习区、师生互动区、办公区和运动健身区。现代学校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和封闭的小社会,而是更强调系统开放性,更加立足与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多地资源共享。

3.2 从教学和造景需要出发,选择多样的植物

校园内的植物是生物教学的活标本,并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也为中小学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条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考虑这种需要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科属代表性植物,并尽可能使植物品种丰富多样。校区内园林绿化主要是依靠树木、花卉和草坪,而树木(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是结构的主体。评定一所校园绿化的好坏,主要视其树木的数量和质量,树木数量的多少和好坏是校园绿化的关键,因此校园绿化的树种不但要有相当数量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品种。

3.3校区植物配置应科学合理

校区内种植的植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存、生长依然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植物群落作为校园绿化的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的植物景观是现代绿化发展的大趋势,它不仅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是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理智地审视景观,追求经济、景观和生态复合效益才一是最佳选择。在天桃实验学校嘉和城校区的规划中,首先依据生态学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按照“生态优先”的思想进行。生态规划就是充分尊重利用现有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特征,重视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植被类型及植物生态习性等,维持生态平衡,使校园绿化生态系统逐步接近自然生态系统。其次,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式构建稳定复层的生态群落,实现科学依据上理性的绿化规划与植物配置设计。

3.4校区植物配置应体现文化特征

归根结底,校园仍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校园绿化建设中体现文化特征是一个深奥课题,把这个课题做好不仅关系到提并绿化高品味的人文景观品质,也关系到学校作为高等学府的校园文化的底蕴与基质构成,反映学校的历史文脉和发展的意识能动力。天桃实验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以此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反映广大师生的核心价值和共同精神追求。在校园绿化规划中既要从区域文化定位,设计不同地域景观,表达地域文化特征,更应设计展现学校性质的园林意境景观,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鸿葆. 当代学校校园个性化景观设计研究[D].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硕士论文,2007

[2] 张海霞. 南京市学校校园植物景观研究[D]. 南京林业学校硕士论文,2006

[3] 张建伟. 学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9)

[4] 魏绪英,李华. 苏杭园林植物配置特色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6)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建筑表情在小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1.建筑表情的功能

建筑表情是给小区住客独特的人性化视觉体验,其功能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小区自身的文化价值。建筑表情作为建筑的延伸,是由环境转入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空间、家具和装饰这三大基本功能,而这三点也成为小区景观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建筑表情通过独特的视觉表现传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部分,以此体现空间和景观的特性。

2.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

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下,通过人工特殊的处理方式,将人类的思想与自然相融合,通过情感的释放,形成了各种情感元素和各种形式的小区人性化景观。人们在通过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应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这在现在的小区景观设计中占有主流地位。建筑表情的公共情感是基于自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人性思维让景观更具备公共属性,让建筑表情表达的更具特点。

3.建筑表情的人文思想

建筑表情的人文思想是指在景观设计中加入了很多的人性化思想。其特点被大量运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的人性元素加以组合,形成了非常有特点的建筑表情效果。代表的文化元素有:以地域文化为主要的景观设计来源,作为亲近自然主要的景观,让人们有宁静、安逸的视觉效果;以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元素,让人们产生心胸宽广之意;以山水为主的自然景观元素,让人们敬畏、尊重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定位景观元素是小区景观设计的基础

1.景观元素在多元化设计中的重新组合

在我国北方的小区景观设计中,由于地势比较平坦,大多的景观元素显得比较浑厚而大气。因为冬季相对来说较长,水系景观并不多见。这种因地制宜的小区景观设计方式使他们的居住空间与开阔的平原背景相和谐、统一,同时景观元素的多元化特点也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的外在表露;在南方,小区景观相对比较注重环境的自然特点,人文景观相对比较少,而普通城市居民,大多偏爱淡雅、清新明快的景观。通过景观元素在多元化设计中的重新组合,能构思出一种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

2.景观元素在可持续设计中的运用

可持续设计在小区景观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独特的设计给人从视觉或是心理上都能有愉悦的审美感。日本是世界上在可持续理念运用最多的国家,在庭院景观中他们更喜欢柔和、沉静的景观元素,并通过大量的废弃景观改造使得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这种再利用的模式成为可持续设计的典范,在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中还可以发现日本的禅宗文化。通过选择适当的地域文化运用到相应的景观设计中,能展现一种文化的内在自然美。

小区景观设计策略探讨

1.规划与布局的创新

规划与布局的创新满足了现代小区的自身文化需求。在小区结构和产业变化的同时,其规划与布局所发挥的空间越明显。规划与布局的创新是景观设计达到一定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重要的景观设计存在形式。在理解景观设计基础上,我们应该把握小区文化的共性价值尺度关系,在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小区特有的价值风向标,使规划与布局的创新得到继承和发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功能与材料的创新

景观功能与材料的创新是景观设计存在和活力的存在形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景观功能与材料与小区视觉传达的结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景观功能离不开景观材料的合理运用。在小区景观规划中应把景观接待区、休闲娱乐区、健身运动区、儿童活动中心功能合理划分好,因为这些功能区域作为小区景观设计发展的痕迹,有着许多无形的舒适基础,并渐渐融入了小区住宅景观功能中。功能与材料的创新是整个小区最能突出其特点的,景观材料可以采用实木作为人与亲近自然的主料,通过木材的质感让生活在小区里的人们就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小区文化载体中,景观功能与材料的创新更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有机载体和空间文化。

3.服务于设施的创新

服务设施人性化就是要以人文本,通过人体工程学把周围的环境景观融入在一起,使得小区景观设计更具有人文气息。我们应该对小区服务设施人性化的创新进行实际性的探索,在小区中设立服务于人的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等服务设施,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是小区景观服务设施最直观的创新表达。

结论

建筑的情感化和空间表情化是创造一个有灵魂、有个性的小区景观文化符号。它不仅让我们对小区的景观文化、社会有深刻的理解,还能将景观元素符号有情感的转化。建筑表情与景观元素的结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对小区景观设计时,我们要从多元化、环保、可持续出发点入手。把建筑表情与景观元素合理运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将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建筑表情与景观元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小区景观设计更具有新时代的人文气息,更具有适合大众的建品质筑感情化。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态公路工程;公路设计;浅析

生态公路建设发展时间不长,还比较新,但它代表这未来公路建设的主流走向,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比较发达的城市这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多。我们可以向发达国家借鉴经验,例如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降噪工程,混凝土路面的尾气吸收等,都可以学习。另外还应该对先进地区的生态公路进行考察,学习先进技术,为生态公路的建设提供条件。

1 生态公路设计理念

1.1 生态恢复设计

生态恢复设计是会对整个公路的设计都有影响的。在进行边坡的防护设计时,要选择适合的植物、坡度和类型,有利于生态的恢复;在进行路域生态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特点来进行植被的选择;在建设公路时临时征用的土地可以将其变为农田,这样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1.2 保护环境、融入环境

要将自然式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式的设计理念中,这样能够做到对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的最小破坏;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法,利用原有的景观植被来进行公路设计,尽量减少人工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还要尽量多引进不同种类的物种,对沿线的文物也要进行保护,让公路真正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1.3 采用乡土化技术

乡土化技术指的是将乡土材料、植被、文化等引进到公路设计中,使公路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在建设生态公路时,要尽量选用本土的植物物种,这样能够避免外来品种对本土环境的影响,也利于植被的成长。

1.4 科学的生态绿化设计

建设生态公路,还需要对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的特点进行分析,选用与本区域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植被;在进行边坡绿化时,则要考虑土壤的结构特点。同时在选择植被时,要尽量做到多种类型相结合,避免物种单一,也可以采用散丛结合的方法,实现绿化的科学性。

1.5 公路工程和生态工程结合

环境的一体性,还能够全面考虑公路工程中各种生态环境的关系,减少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及优化。生态公路的设计是基于环境保护来进行的设计,它不仅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而且会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1.6 灵活创新设计理念

灵活性设计理念是指在不违背国内外现有标准的前提下,在不影响使用安全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创新的技术来对公路设计进行改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公路生态设计则需要相关人员灵活运用相关理念,对区域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利用现有生态工程、恢复技术等来进行公路生态设计。

2 环保理念在生态公路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

2.1 公路景观设计施工

公路景观是由公路和公路周围的景物组成的综合体。它不仅包括公路设计完成后形成的景观,也包含有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因此人们对公路景观的印象就是公路及其周围景观的综合体。

2.1.1 公路自身景观设计。公路的自身景观,我们常常可以接触到,那就是人们出行的道路;公路周边的护栏、排水沟、隧道、桥梁等;公路边上的服务区、加油站、观景台、收费站、标志牌等一系列辅助设施;还有公路边上的绿化带等。公路是人工修建完成的,因此公路的自身景观是公路路权的一部分,他为整个公路景观做出了突出贡献。另外,公路的自身景观,如服务区,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设计而达到观赏目标的,因此它是可以由人为控制的。

2.1.2 沿线自然景观设计。公路自然景观则是指公路所经路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是整个公路景观的主要部分,人们在行车过程中主要观赏的就是这些景观。自然景观就是由平原、丘陵、大海、森林、植物、动物、河流湖泊、气象变化等一系列自然现象组成的景观。它是大自然自身作用的结果,不受人为控制,因此需要通过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来进行设计,表达主题,用当地的独特材质和设计过程来进行自然景观的凸显,这样就组成了不同特色的自然景观,为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带去了独特的风景,驱除疲劳。

2.1.3 沿线人文景观。公路的人文景观主要是指所经地区的文化、历史特征。由于公路行进区域和视野的限制,驾驶人员和乘客只能领略到所经区域人文景观的一部分,而且由于不同的排序,不同阶段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人文景观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村落、城镇、民寨等人类聚集空间,它们因城市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态,也有一些是散布在不同地区。某些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例如具有传统特色的寺庙等,它们互相融合形成了景观的宏观特色,这些能为路人带来不同的愉悦感。而一些人文景观可能会造成公路整体景观的不和谐,因此在对人文景观的改造方面需要了解和分析各地人文景观的本质内涵。与公路本身景观相比,自然和人文景观往往不属于路权范围,因此需要与当地政府进行协调沟通,对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以达到优化整体景观的目的。

2.2 路侧生态设计施工

路侧设计采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容错设计,它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安全理念。首先,要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地形特点,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将路侧的宽度加大,将坡度放缓;其次,对于有挡土墙的,可以将其取消,并建设两米以上的平台,平台上的植被要注意保护;再次,为了方便排水,路侧净区应该采取与路面一样的坡度,这样也能够保证车辆的安全和环境的和谐;最后,对路侧边沟的设计也要按照以上原理来进行,采用隐形的边沟来设计,这样既能够增强路面的承载力,也能够将路侧的净区拓宽,这样可以保证路侧的安全,也可以种植植被,形成一条生态边沟。生态边沟的设计形式是指将开放式变为隐藏式,这样路面的集水可以通过边沟流入地下,在地下水渗透阶段设置排排的碎石垫层,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地上、地下、和基层的排水问题,也能够将路侧净区拓宽,这样就保证了道路的安全。

2.3 边坡防护与绿化设计施工

2.3.1 工程防护。在工程中常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护坡、护面墙等。在选择防护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比例、尺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根据当地环境特点、施工状况等,来选择恰当的防护措施,这样可以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够保证道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2.3.2 植被防护。除了工程的防护措施,还可以采用植被来进行道路防护,这主要有挖沟绿化防护、喷播绿化防护、喷沟绿化防护等等一系列技术可以使用。生态公路的设计,则主要采用植被防护的技术。对于不同状况的路段,要采用不同的绿化技术来实施植被防护,如在坡度较缓的路段,则可以采用喷沟技术和挖沟技术;而对于高要求的地段,则需要采用喷播的技术来进行绿化,同时也要注意喷播的厚度和质量。

3 结束语

建设生态公路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小到最低,并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环保生态技术来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进行控制,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使公路的建设不影响自然环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工程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石京.生态高速公路的概念与功能定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07).

[2] 朱照宏,符锌砂,李方等.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态公路;公路设计;环保理念

1. 生态公路设计理念

1.1 生态恢复设计

生态恢复设计是会对整个公路的设计都有影响的。在进行边坡的防护设计时,要选择适合的植物、坡度和类型,有利于生态的恢复;在进行路域生态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特点来进行植被的选择;在建设公路时临时征用的土地可以将其变为农田,这样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1.2 保护环境、融入环境

要将自然式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式的设计理念中,这样能够做到对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的最小破坏;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法,利用原有的景观植被来进行公路设计,尽量减少人工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还要尽量多引进不同种类的物种,对沿线的文物也要进行保护,让公路真正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1.3 采用乡土化技术

乡土化技术指的是将乡土材料、植被、文化等引进到公路设计中,使公路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在建设生态公路时,要尽量选用本土的植物物种,这样能够避免外来品种对本土环境的影响,也利于植被的成长。

1.4 科学的生态绿化设计

建设生态公路,还需要对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的特点进行分析,选用与本区域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植被;在进行边坡绿化时,则要考虑土壤的结构特点。同时在选择植被时,要尽量做到多种类型相结合,避免物种单一,也可以采用散丛结合的方法,实现绿化的科学性。

1.5 公路工程和生态工程结合

环境的一体性,还能够全面考虑公路工程中各种生态环境的关系,减少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及优化。生态公路的设计是基于环境保护来进行的设计,它不仅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而且会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1.6 灵活创新设计理念

灵活性设计理念是指在不违背国内外现有标准的前提下,在不影响使用安全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创新的技术来对公路设计进行改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公路生态设计则需要相关人员灵活运用相关理念,对区域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利用现有生态工程、恢复技术等来进行公路生态设计。

2. 环保理念指导生态公路的设计与施工

2.1 公路景观设计施工

公路景观是由公路和公路周围的景物组成的综合体。它不仅包括公路设计完成后形成的景观,也包含有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因此人们对公路景观的印象就是公路及其周围景观的综合体。

(1)公路自身景观设计。公路的自身景观,我们常常可以接触到,那就是人们出行的道路;公路周边的护栏、排水沟、隧道、桥梁等;公路边上的服务区、加油站、观景台、收费站、标志牌等一系列辅助设施;还有公路边上的绿化带等。公路是人工修建完成的,因此公路的自身景观是公路路权的一部分,他为整个公路景观做出了突出贡献。另外,公路的自身景观,如服务区,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设计而达到观赏目标的,因此它是可以由人为控制的。

(2)沿线自然景观设计。公路自然景观则是指公路所经路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是整个公路景观的主要部分,人们在行车过程中主要观赏的就是这些景观。自然景观就是由平原、丘陵、大海、森林、植物、动物、河流湖泊、气象变化等一系列自然现象组成的景观。它是大自然自身作用的结果,不受人为控制,因此需要通过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来进行设计,表达主题,用当地的独特材质和设计过程来进行自然景观的凸显,这样就组成了不同特色的自然景观,为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带去了独特的风景,驱除疲劳。

(3)沿线人文景观。公路的人文景观主要是指所经地区的文化、历史特征。由于公路行进区域和视野的限制,驾驶人员和乘客只能领略到所经区域人文景观的一部分,而且由于不同的排序,不同阶段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人文景观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村落、城镇、民寨等人类聚集空间,它们因城市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态,也有一些是散布在不同地区。某些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例如具有传统特色的寺庙等,它们互相融合形成了景观的宏观特色,这些能为路人带来不同的愉悦感。而一些人文景观可能会造成公路整体景观的不和谐,因此在对人文景观的改造方面需要了解和分析各地人文景观的本质内涵。与公路本身景观相比,自然和人文景观往往不属于路权范围,因此需要与当地政府进行协调沟通,对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以达到优化整体景观的目的。

2.2 路侧生态设计施工

路侧设计采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容错设计,它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安全理念。首先,要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地形特点,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将路侧的宽度加大,将坡度放缓;其次,对于有挡土墙的,可以将其取消,并建设两米以上的平台,平台上的植被要注意保护;再次,为了方便排水,路侧净区应该采取与路面一样的坡度,这样也能够保证车辆的安全和环境的和谐;最后,对路侧边沟的设计也要按照以上原理来进行,采用隐形的边沟来设计,这样既能够增强路面的承载力,也能够将路侧的净区拓宽,这样可以保证路侧的安全,也可以种植植被,形成一条生态边沟。生态边沟的设计形式是指将开放式变为隐藏式,这样路面的集水可以通过边沟流入地下,在地下水渗透阶段设置排排的碎石垫层,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地上、地下、和基层的排水问题,也能够将路侧净区拓宽,这样就保证了道路的安全。

2.3 边坡防护与绿化设计施工

(1)工程防护。在工程中常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护坡、护面墙等。在选择防护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比例、尺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根据当地环境特点、施工状况等,来选择恰当的防护措施,这样可以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够保证道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2)植被防护。除了工程的防护措施,还可以采用植被来进行道路防护,这主要有挖沟绿化防护、喷播绿化防护、喷沟绿化防护等等一系列技术可以使用。生态公路的设计,则主要采用植被防护的技术。对于不同状况的路段,要采用不同的绿化技术来实施植被防护,如在坡度较缓的路段,则可以采用喷沟技术和挖沟技术;而对于高要求的地段,则需要采用喷播的技术来进行绿化,同时也要注意喷播的厚度和质量。

3. 结语

生态公路建设发展时间不长,还比较新,但它代表这未来公路建设的主流走向,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比较发达的城市这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多。我们可以向发达国家借鉴经验,例如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降噪工程,混凝土路面的尾气吸收等,都可以学习。另外还应该对先进地区的生态公路进行考察,学习先进技术,为生态公路的建设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石京.生态高速公路的概念与功能定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6(7):148-151.

[2]朱照宏,符锌砂,李方等.道路勘测设计软件开发与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式;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中式风格景观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间,它延续了古典园林中的一些景观要素并做了一定的改进,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

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兼容了一些时尚的元素。能

从景观外表上捕捉到中式景观的影子,也能从意境上感受

到中式生活的韵味。新中式是介于古典中式与现代中式之

前的风格。 由于新中式风格在传统景观基础上有较多改

进和创新,目前在别墅和公寓项目中都有应用。

1、新中式园林产生的背景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新时期,伴随着国力增强,民族意识逐渐复苏,东方文化又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它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和审美爱好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新中式园林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一种提升,同时也是对古典园林精髓的一种与时俱进的表达。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

2、传承发展

2.1新中式景观的造园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景观布局与造园手法的再现。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依次而产生的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渗透与层次、空间序列、花木配置等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景观的设计。

2.2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而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画的实践版本,通过山水建筑、植物四季变化、诗词牌匾等将大自然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新中式景观,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的手法创作出“街-巷-院-家”的层层递进的传统空间秩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邻里交往空间。这样对中国传统生活模式的再现,深系中国情节,体现新中式景观对中式情感与情节的表现,达到了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3、万科第五园——典型新中式景观解析

3.1 设计风格

万科第五园是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

 

3.2园林营造

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并将动态的琴声飘扬的小舟纳入其中,使人坐在园中,透过景窗欣赏美景,聆听乐曲,如临仙境。框景手法的应用加大了景深效果,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新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趋势

4.1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人类从过去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转变为现在成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此相适应的是,风景园林师过去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现在则倾向于将自然作为设计的主体。

4.2就风景园林设计而言,所有的景观元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就如同植物嫁接一样,如果砧木、接穗和嫁接方法等选择不当,嫁接就很难成功。同样,如果风景园林师在设计中随意去掉一些景观元素,或破坏了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联系方式,极有可能在许多层面上影响到原先错综复杂、彼此连接的景观格局。如前所述,这类设计手法对于非自然环境而言,造成的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只不过是原有景观类型的消失而已。然而,对于那些以生物为核心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就会造成破坏自然的恶果,而且设计本身也难以获得成功,强行实施后或者遭到原有景物的排斥,或者代价昂贵。

4.3地域性景观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等构成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及人类作用于自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遗产等。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旨就是要再现本地区的地域景观特征,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设计应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类型和特征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工景观元素,营造出适合当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景观类型,以及适应当地生活习俗的观察和利用景观的方式。风景园林师应是坚定的“完美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不应满足于场地本身的景观塑造,而应追求本地区地域景观的完整性。

5、结语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激烈演进,以及西方园林景观概念的传入,其发展之路几度调整,从全部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浮躁冒进到探索寻求新时代中式园林的实践尝试。重拾古典园林精髓、创造城市精神,一批中式风格的景观设计项目应运而生,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也初步形成了我国本土地域化的新中式景观。

参考文献:

[1]姜凌,万婧,潘鄱. 新中式景观初探[J],北方园艺, 2011(06):119-121.

[2]易居.中式园林景观在应用中的传承与发展[EB/OL].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陶瓷;应用研究

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从物质条件的满足转向了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以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环节精神压力,让自己充分地放松。为适应人们的这一需求,现代的景观设计中趋向于更深层地的文化内涵,并在设计中不断创新。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将陶瓷艺术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使得所设计的景观更有新意,而且为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播开拓了新的渠道。

一、现代景观设计应用陶瓷材料的优势

陶瓷材料属于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熔点高、具有良好的耐氧化,硬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陶瓷材料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各种复杂的造型都可以被塑造出来,特别是对人物的塑造,包括人物的形态、人物的表情都会生动地体现出来。现代景观设计应用陶瓷材料正是基于陶瓷的这一特点1。对于陶瓷作品的制作,多会应用模具来完成,就使得陶瓷作品的长做更为简单化,成本也会降低。陶瓷材料还可以用于仿制其他的材料,诸如木材、金属等等都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这是很多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长期以来,现代景观设计中往往会采用金属材料,但是,长期保留在空气中,加之景观中都会有水环境设计,就会导致金属被腐蚀,不仅破坏了景观,而且用户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现代景观设计中,色彩是不可或缺的。陶瓷上着色不容易脱落,而且不会产生褪色的现象。陶瓷材料本身的色彩也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对城市景观设计的色彩要求可以充分满足。

二、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一)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陶瓷壁画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陶瓷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富于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中国古代的文人对陶瓷艺术情有独钟,习惯于在陶瓷上写诗作画。由于陶瓷的耐用性,并不会由于岁月的久远而失去本色,使得很多的古代陶瓷艺术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陶瓷具有容易保存的物质特征,不仅色彩多种多样,而且具有很好的耐酸碱,容易清洗,因此,陶瓷上的书画就会长期保存下来。陶瓷壁画是一种景观设计形式,具有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时尚感,越来越被公众所喜爱。将陶瓷壁画应用于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性,使得景观的文化艺术层次有所提高。

(二)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陶瓷雕塑的应用

城市的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城市雕塑体现出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雕塑的选择更多地考虑城市形象,用各种艺术设计不仅可以起到城市景观装饰的作用,而且还富含深刻的寓意,将美好的愿望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目前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会有一些大型雕塑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2。在对这些雕塑的建造中,采用陶瓷材料,不仅可以使得雕塑作品经久不衰,而且会将陶瓷的民族文化特征呈现出来,使得雕塑更富于文化内涵。

(三)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废品陶瓷的应用

陶瓷材料具有稳定的性能,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被分解,所以对于已经废弃的陶瓷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经过技术处理后可以用于景观设计中。目前很多的城市景观设计师致力于对陶瓷垃圾重复利用的研究,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一方面可以解决城市污染,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景观设计独居美感。现代景观设计中,以拼贴陶瓷碎片的方式进行艺术设计,使得艺术设计中将低碳环保理念注入其中。对废品陶瓷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降低景观设计成本,还能够减少城市污染物,还可以发挥陶瓷碎片美的价值。

三、现代实用景观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一)照明设施的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城市景观中,照明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存在,也体现了城市文化形象。城市照明设施的制作中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石料、玻璃等等。近年来,很多的城市会选择陶瓷材料制作灯具,即在灯柱的制作以及灯罩的制作上都以陶瓷材料为主,不仅可以使得照明功能体现出来,而且还将中国的陶瓷文化渗透于其中,将城市文化底蕴以照明设施为载体进行传播,使得城市景观的文化内容更为丰富。

(二)休闲设施的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在休闲设施的设计中应用陶瓷是自古有之。比如,中国古人就有用陶瓷做枕头的习惯,座椅的制作也以陶瓷材料为主。将陶瓷材料用于生活用品中,就在于陶瓷质地细腻、给人以清凉之感,而且清洗起来非常容易3。在现代景观的设计中,特别是城市园林景观中,就会使用陶瓷制作长椅、凉亭等等,并从现代设计视角对在陶瓷艺术上予以创新,使得园林景观的文化涵养更为深厚。

(三)街道标识的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城市街道中有多种标识,已经成为市容市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些标志的设计采用陶瓷材料,质感细腻,艺术风格简单、淳朴,而且标识的造型上也非常独特。这些陶瓷标志妆点城市景观,使得城市景观的质量有所提高,而且还富于文化特色,使得城市环境效益有所提升。

(四)地面装饰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对地面进行装饰中,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很难的。城市街道的实用性强,同时也是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因此,在街道地面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从实用的角度而言,要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而且容易清洁,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使用陶瓷材料是较为理想的4。从美观的角度而言,城市街道地面使用陶瓷材料,使街道更具有文化艺术气息,加之城市两边的商铺也普遍使用陶瓷材料,那种简约的工艺设计散发着时代的美感,就会使整个城市充满朝气。综上所述,城市景观代表着城市文化,不仅涵盖着历史文化,也是城市文化精神的体现。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将陶瓷充分利用起来,就是运用陶瓷艺术进行景观设计,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一种精神文化符号存在,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起到一定的文化传播作用。

注释:

1.翁梅.论废品陶瓷的美学意义及其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09-111.

2.曾利.论住宅小区景观中环境陶瓷的设计介入[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04):25-28.

3.张玉山.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103-107.

4.庄乾梅.陶瓷材料在现代景观中的表现语言初探[J].中央美术学院,2014(06):54-55.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生态;文化景观设计语言

1.制器尚象造物观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的设计哲学里面“制器尚象”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并且它对于器物的象形寓意造型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邓樵在《通志器物略》中认为器物的造型、装饰是本于自然的万象,故而提出了“制器尚象”的命题。他列举:“器之大者莫如罄,物之大者莫如山,故象山以制罄,或为大气,而刻云雷之象焉。其次莫如尊,又其次莫如舞,最小莫如爵。按:兽之大者莫如牛象,次之莫如虎,制尊象牛,极大者象象”[1] 。而这一点在秦代的园林中的“法相天地”观念中也有体现,秦代的宫殿的形制也正式在这样的观念下产生了象征至高无上皇权的紫薇殿,象征蓬莱仙境的三山格局。在康熙三十六景中的“香远益清”也是这种思维的体现,景点的名字来源于《爱莲说》中莲的意象表达。

2.制器尚象”与生态设计理念法自然之间的关系

观象制器,表面上表现为模仿,内在的却含有创造性思维,这恰好是顺应在思维上的反映,可以说,先秦器物设计思想在对待宇宙自然态度的问题上,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天人合一一种本质一一积极的顺应:顺应宇宙自然、顺应现有的知识经验。器物的形式是以能够表达人的内心感受为标准。首先是顺应材料,这一点能够从《考工记》关于“审曲面势”的提法中得到精确的反映;其次,要顺应宇宙自然,包括“天时”“地气”,也包括作为装饰母题普遍存在的万事万物,还包括作为模仿对象的宇宙秩序和宇宙生命等等;它也顺应时势变化、使用经验的积累,甚至制作传统等。观象制器可以被视为是对先秦器物设计思维特征的表述。而这种表面上表现为模仿、内在地却含有创造性的思维本质上就是顺应,或者不如反过来说,这种思维恰好是顺应的本质[2]。

“制器尚象”主张通过对自然事物形的模仿,将器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引起人们对自然的联想,对“道”探求的渴望,“器”则成为解读和传承宇宙间万物之“道”的载体。道家“法自然”的说法,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后者所对应的方面更广泛一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法”,应该为“效法”或“遵循”之意。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传统[3],在“制器尚象”思想的指导下,对自然的观察与抽象,反映在器物造型上,主要是对外形特征及神韵的模仿,来表达借助自然之力避邪、崇拜、吉祥等的美好愿望,而较少由其结构去探求模拟以达到某种特定的功能,来满足人类使用的需要。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研究,是为了探索和模仿自然界中外在和内在的形式,更好地适应功能的需要,更明确地体现设计意图。

这正是生态设计所遵循的设计思想顺应自然维护其已有的斑块、廊道、基质的做法。正如《园冶》所说“宜设而设精在体宜”,就是反应的这样的道理,顺应地形原有的地貌特征,尽量减少人为的破坏在顺应自然的同时去改造自然。这点和当今的生态设计是如出一辙的。所以现代的生态设计在强调生态的要素的同时不能忘记这个总领和统筹的观点。

3.象的含义与景观设计语言

3.1 象的含义与古典园林中象的精神内涵

“象”在内容上有三层含义“即象(一般事象)、象理(一般事理)、象德(物事之意义)。象可以是自然物的形象,也可以是人造物的形象,是外在事象;象理可以指自然界的规律,也可以指人造物的道理,甚至是造物传统中的基本规范;象德则多指宇宙秩序和宇宙生命。因此,观象制器所顺应的就是外在于人的所有一切[4]。

张孟常女士在她的“分期研究”中提到器型制作的两种情况:1.模仿自然物根据对象物性质和器皿自身的比如结构特点创造。作为和社会制度、精神生活同为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的器物,与其他两个因素一样,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而且在与其他二者的相互作用下,蕴涵了人类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并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支配。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的产物,它反映着特定时期的人类生活形态、需求情况、社会状况、技术与生产方式,思想意识与观念形态等等[5]。

3.2 象的精神与文化景观语言

我们由于生态学渗透着对文化的质疑并将人类看做是干扰的外力和因素,因此纯粹的生态语言和方法对风景园林也是不充分的[6]。生态设计语言是表达生态景观的基本特征、基本形态、基本空间组合以及维持这些组合稳定发展的内在生态过程。自然生态景观是在自然过程支配下形成的由自然生态因子形成的景观整体,描述自然景观的语言是自然景观构成的要素、因子决定下的要素复合形成的生境和由生境组合形成的景观空间组合。1)建筑形态、组合与村落增长图式。2)土地形态与肌理。3)居住模式图式。这三者结合在一起综合揭示地方性文化景观的核心特征,成为人文生态和文化景观继承、保护与发展的关键。

通过关于文化景观语言的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前面所讲的象的含义--即象(一般事象)、象理(一般事理)、象德(物事之意义)在我们文化和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4.结论

综上所述有以下几点结论:一,古代的设计哲学里“制器尚象”的造物观对我们当今的景观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二生态景观设计的设计语言有待于丰富,人文景观是生态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与环境高度统一的经验、价值观和行为体系,是在继承与变革中不断发展的景观。在开展生态设计的同时,如何继承传统而又区别于传统,我们可以从“制器尚象”这一理念出发,找到适合的人文景观语言。

参考文献:

[1]陈布瑾,胡锦.谈“带懦尚象”对器物造型的影响[J].装饰.2003年第8期第124期

[2]陈布瑾.由“制器尚象”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器物造型的影响[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3]皋陶谟.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0

[4]赵农.制器尚象-备物致用.中国艺术设计史研究的思考[J],装饰.2010.01(总第201期):64-69.

[5]陈布瑾.由“制器尚象”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器物造型的影响[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上一篇:职称英语范文 下一篇:人文关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