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范文

时间:2023-03-18 22:55:40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范文第1篇

片段一:

雨中走向醉翁亭,恍如进入古文中的空灵境界,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幻异感。过了古桥,骤闻水声大作。原来连日多雨,山溪水势湍急,水花银亮飞溅。小溪流绕过一方形石池,池水清澈澄明,此即欧文中所说的“酿泉”。掬水试饮,清甜无比。不知道这立有碑刻的“酿泉”是否即太守酿酒之泉。

――何 为《烟雨醉翁亭》

片段二: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古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个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汪曾祺《岳阳楼记》

【妙处可言】

无论是江南古迹,还是塞北奇观,总能吸引无数旅行者的目光。有时,为欣赏一座小楼,我们能不远万里;有时,心系一尊石像,我们会魂牵梦萦。如何才能让这些景观为我们的文章增色添彩呢?两位名家写作的这两个片段,至少可以教给我们三种技巧:

一、精选角度,突出景观特点

不同的景点,总离不开花草树木,楼阁亭台。不过从哪些角度下笔,得细细思考。上面这两个片段里的景观,特点可谓各不相同。写醉翁亭时,在烟雨之中引出,紧紧扣住亭外之水,或写山溪湍急之水势,或写溪水的清澈澄明,处处扣住一个“秀”字;写岳阳楼时,以楼下之草木与江面之风景为重点,突出其“美”。

二、行文有致,展示景观风采

描写人文景观的文章,少不了对景观进行全面描述,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一处景观要重点描写,哪些可以一笔带过,均有讲究。片段一虽是写水,作家却由“桥”及“溪”,由“溪”及“池”,思路极为清晰;片段二写岳阳楼时,由楼下的萋萋芳草,写到湖面的波澜壮阔,由近及远,画面大气宏阔。

三、引经据典,挖掘景观底蕴

不管是山水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文时若能适当地引入一些与景观有关的神话传说、名人逸事、乡土民俗、诗词典故等,不仅会让景观透出几分神韵,还能让语言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

【牛刀小试】

穿过半截林阴小巷,拾级而上,就到了掩映在半山腰的那排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抬头看,迎面的“二赋堂”三个字在我眼前一亮,这里就是东坡先生留下千古奇文的地方。堂门中央立着一面高大的屏风,它正面刻着《赤壁赋》,背面撰有《后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我由衷地佩服苏大学士在黄州团练副使任上还能有如此悠闲淡定的心态。

――肖 林《登东坡赤壁》

点评

人文景观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档案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延伸探讨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也可表述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具有真实性和充分利用价值的特点。

随着物质生活地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和追求在不断扩大,不仅满足传媒带来的视觉冲击,更会把闲暇时间投放到旅游当中,从实景实物中领略,认知,感悟,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带来人文地貌、历史常识等方面的提高,历史的起源、繁衍和荣衰,对掌握国家历史的过往,增强公民荣誉感和爱国意识,提高环保意识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利用价值和鉴赏价值。因此,旅游资源成为了国家一部活的档案教科书,不知不觉中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真实利用的内涵和外延不再局限于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的范畴,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自然景观虽是大自然本身的产物,然而“千座山脉难以尽奇,万条江河难以尽秀”,只有那些具备能引起人们美感属性的自然景观,只有能使观赏者获得美感的那部分景观,才是自然美的代表,才具有自然景观美。一切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造而成,具有天然赋存的特点,即天赋性和真实性,因而它是旅游的第一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天然赋存特点的认知和了解,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大小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游览,来到一处自然景观游览时必然会显示出社会的发展水平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自然情怀,增强游人的环保意识。

人文景观也叫人造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文化,其次有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游牧文化,寺庙文化,本土的风俗文化,黄土文化,海派文化,服饰文化、建筑风格、音乐风格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仅以云南元阳梯田为例,对档案概念外延适用的延伸意义作一探讨。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从以上的简介当中,首先可了解元阳梯田是哀牢山、红河等自然景观与梯田人文景观天人合一而成的。

据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记载,早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哈尼族先民“和夷”在其所居之“黑水”(今四川省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流域)已经开垦梯田,进行水稻耕作。自唐朝初期(1200年前)的哈尼族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定居下来并开垦大量梯田之后,梯田文化就成为整个哈尼族的灵魂。

一座座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哈尼族古老的《天、地、人的传说》中说:大鱼创造了宇宙天地和第一对人,男人叫直塔,女人叫塔婆;塔婆生下二十二个娃,其中老三是龙,龙长大以后到海里当了龙王,为感激塔婆的养育之恩,向塔婆敬献了三竹筒东西,其中一筒里盛有稻谷种。也就是说,哈尼人认为,自开天辟地以来便有了稻子。说明哈尼人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民族之一,水稻种植是哈尼人古老的生产内容。千百年来,哈尼族将哀牢山区三江流域的野生稻驯化为陆稻,又将陆稻改良为水稻,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使三江流域成为人类早期驯化栽培稻谷的地区之一。

元阳梯田的生态特色有四绝:一绝面积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多达上千亩;二绝地势陡,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三绝级数多,最多的时候能在一面坡上开出3000多级阶梯;四绝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以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

元阳梯田的人文因素具备:全县有63958.4公顷森林,其中东西观音山有18167.6公顷原始森林,分布各山各岭的原始和次生林森林尚有45790.8公顷,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它们涵养的巨量水分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可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只要登上元阳随便哪一座山顶,就会看到充满在大地之间的、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

山林、小溪、村寨与梯田是哈尼族人最珍视的四样事物。在传统的哈尼族人看来,他们所实现的对梯田的开垦根本不是外人所想像的对自然的征服。他们相信在周遭的山水间存在着众多主管自然的神灵,哈尼族人寓居于此,只是接受着神的眷顾。正是这样,这个民族才会以绝妙的手法,将梯田雕琢得灵妙非凡,他们在终日虚无缥缈的雾气下,努力追求一种与自然的和谐。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自然景观不仅是用来欣赏的,更是人与自然的心脉相同,经受自然的洗礼,人力的抗衡与心力的付出,造就出天人合一的杰作。到了元阳梯田,不仅能了解自然风貌,也通过人力千年的付出成就了历史的延续,为世人画下奇异的美景,留下勤劳不畏自然阻隔,强烈生存渴望,强大顺应自然战胜自然的精神,这都是这些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提供给后人的利用和欣赏价值,更有可汲取的精神营养价值。所以旅游资源成为了国家一部活的档案教科书,不知不觉中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真实利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

与元阳梯田天人合一的景观如福建省的土楼,张家界的凤凰古城,古埃及的金字塔等等,都是一部部活的档案教科书,它们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或部级文化遗产,无不展现出应有的历史风貌,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永久供后人汲取精神营养的价值。结合历史,物质的文明更需历史文化底蕴的烘托,像利用旅游文化不对称的美景,用现代方式演绎出古代与现代人文歌舞有机结合的美轮美奂般的《长恨歌》,是一次大胆创新的尝试,还有古城西安大雁塔文化广场等等无一不是对古迹的有力保护,文化的有力宣传,国民传统素养的培养,充分体现出档案外延的现代延伸意义。

人文景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杭州;疗养区;人文景观;自然疗养因子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the human landscape of Hangzhouresort ,and discuss the full development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convalescent factors.MethodsRelated data on human landscapein Hangzhou resortwere collected and field survey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re implemented.Results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Hangzhou resort were distributed along five axial lines such as the West Lake scenery,Qiantang River systems,the temple culture,theme parks and celebrity houses,constituting a positive and colorful landscape wi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ConclusionCultural landscape resources in Hangzhou resort is abundant,reflecting its own characteristics,which distribute according to a certain rule,It should be fully developed and made good use.

【Key words】Hangzhou;Resort;Human landscape;Natural convalescent factors

人文景观(human landscape)是指历史形成的与人的社会性活动有关的景物构成的风景画面,它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人文景观带给人们的是形象美和意境美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色或一种异地的特殊情调。优秀的人文景观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体现了民族与时代的美学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其至善至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是人类无价的物质和精神财富[1]。

1 杭州疗养区人文景观的特征

杭州有着悠久历史,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古代的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杭州除了湖山钟灵毓秀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浓厚的人文积淀,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1.1以西湖风景为轴线的人文景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于世,很大程度是因为有秀美的西湖,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它三面环山,层峦叠嶂,中涵绿水,波平如镜;近处波光潋滟,风姿绰约,远处云山逶迤,雾霭漫漫。西湖不仅自然景色秀丽,且人文景观丰富[2]。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埋骨西子湖畔,他们的英名和浩然正气长留于西湖的青山绿水之间;古代诗人白居易、坡、柳永等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近代大画家吴昌硕,现代大画家黄宾虹、潘天寿等,都描绘过西湖的仙姿丽质[3]。西湖正是由于有古今诗人、画家的题咏和描绘而更负盛名。在旖旎的西湖景色中,最有名的当属“西湖十景”,“西湖十景”之名源于南宋西湖山水画的题名。清朝时康熙皇帝为十景亲笔写了景名,并刻石建碑,乾隆皇帝时又对十景一一题诗。这样,自南宋开始得名的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等“西湖十景”一直流传至今。漫步在绿柳笼烟、桃花灼灼的苏、白两堤之上,默诵白居易、坡当年吟咏西湖的名句时,自然会追念起他们治理西湖的功绩,正是他们,给西湖开拓了至今叫人流连忘返的诗一般的境界。

1.2以钱塘水系为轴线的人文景观钱塘江是浙江省内第一大河流,使钱塘江闻名于世的当属钱江涌潮,浩瀚的钱塘江涌潮使钱塘江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文历史景观。历史上最早记载钱江潮水起因的始见于2 400年前的潮神“伍子胥驱水为涛”的传说;秦始皇南下拜谒大禹陵时,惊恐于钱塘江险涛,伏身膜拜;东汉王充是世界上最早对钱江潮起因做出科学解释的智者,他在《论衡》中阐述:“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钱塘江口的涌潮称钱江潮,为旷世奇观。每逢农历8月18日,当南北两潮相逢汇成一线时,由东向西,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坡曾有诗云:“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3]。北宋开宝三年,吴越王钱弘 为镇压江潮,命延寿、赞宁两位禅师主建九级高塔――六和塔,塔名取自佛教关于僧人修道的六种规约: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与当前的和谐社会相吻合。适时组织疗养员登六和塔,观钱江潮,陶冶心情,铸就品质,可得到最大限度的身心疗养。

1.3以寺庙文化为轴线的人文景观杭州的灵隐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到现在已有

1 600多年历史。灵隐寺得名的由来和开山祖师慧理有关,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灵隐寺的大雄宝殿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匾额题有“大雄宝殿”四字,是已故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手笔。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高19.6 m,以唐代禅宗著名雕塑为蓝本,用24块香樟木雕成的,是中国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共同的艺术结晶,为我国目前最大的香樟木雕坐像。灵隐寺的殿宇、亭阁、经幢、石塔、佛像等建筑和雕塑艺术,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史、建筑艺术史和雕塑艺术史都很有价值,是祖国珍贵的文物[4]。灵隐寺旁的飞来峰是灵隐景区的主要风景点。飞来峰不仅风景美,而且是我国南方古代古窟艺术重要地区之一。在青林洞、洞、龙泓洞、射阳洞以及沿溪涧的悬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间的石刻造像330余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腹露胸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净慈寺坐落在南屏山慧日峰下,山色空蒙,峰峦耸秀,怪石玲珑,松柏翠绿,古刹名山相互映辉。净慈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与灵隐寺并称南北两山之最。在大雄宝殿西侧有济祖殿,殿前有运木古井一口,这是净慈寺最具传奇色彩的殿堂,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济公举止痴狂,被称作“济癫”,但能文会偈,常做好事,帮助贫苦百姓,戏弄官府财主,民间流传有许多动人传说。在净慈寺门右边有一座“南屏晚钟”碑亭,净慈寺的钟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唐代诗人张岱“夜气 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诗句就已把净慈寺钟声的美妙写得出神入境了。

1.4以主题公园为轴线的人文景观杭州各种主题公园类型丰富,有人为塑造的游乐园、民俗文化村,也有历史文化公园、森林公园、动植物园等,但最适合景观疗养的有宋城主题公园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宋城主题公园位于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它主要分为:“清明上河图”再现区、九龙广场区、宋城广场区、仙山琼阁区及南宋皇宫区、南宋风情苑区等部分。文化是宋城的灵魂,它表现了自然山水美、园林建筑美、民俗风情美、社会人文美、文化艺术美,新春庙会、火把节、泼水节、天灯节、市井民俗表演等大型活动精彩纷呈,真实再现了宋代都市的繁荣景象,它模糊了时空概念,缩短了时空距离,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追忆与表述。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幽雅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能给人们提供许多视觉美学享受,是一种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5]。西溪始起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蕴涵了“梵、隐、俗、闲、野”等五大主题文化要素。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宋高宗赵构、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游历西溪并留下笔墨;坡、米芾、唐伯虎、郁达夫、徐志摩等寓居卜筑、诗画歌咏,留下了大批诗文词章。经过专家考证,施耐庵以西溪为原创撰写了传世名作《水浒传》;西溪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西溪的“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疗养员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1.5以名人故居为轴线的人文景观杭州拥有名人故居的人文景点达100多处,这些景点大多位于西湖周边或老城区内,它们不只是陈旧的宅院,而是一个城市的文脉,在历史名城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名人故居为主题的纪念馆作为自然疗养因子――人文景观不仅仅只是排布一些历史资料,名人生平,而是拥有更多的人文气息,还因为大部分坐落于湖山之间,景色也不逊于其他景点。比如杭州马坡巷的龚自珍纪念馆,那里闹中取静,古色古香,游人到此,多被他那箫心剑气的人格、风雷激荡的诗文以及不拘一格的书风所感染而惊叹[6]。大画家林风眠曾经为自己亲自设计的故居做出了这样的描述,“南面隔湖可望南山诸胜,与湖心亭、三潭印月为比邻;东依平湖秋月,可望六公园;西趋西泠桥,可望北山诸名迹……”每一所名人故居都有一段奇妙的历史,怀着静谧的心境,在雅致的故居里徜徉,巡视有着灵魂的旧宅,品味名人曾经的历史,是一种高格调的景观疗养。

2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利用

景观从广义角度来看,即我们所能看见一切自然物与人造物的总和[7],它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8]。人文景观是集多元文化于一身的文化产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代表着当地的民俗民风,体现并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是城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特有的历史文脉。例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手工艺及特殊风俗习惯和地方风情也是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增添了更多的疗养价值。

景观因子是自然疗养因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命存在的必要物质,是维护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必备条件[9]。景观疗养把景观作为一种疗养因子,通过人们的感受而产生心理、生理效应,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巴甫洛夫学说认为人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由大脑皮质加以调节使其平衡。正诱导是抑制过程所诱导出来的兴奋,负诱导是兴奋灶周围抑制的出现和加强。人文景观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一个新的、外来的兴奋灶,原有的病灶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消除紧张、焦虑状态,使心情愉快、情绪稳定、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改善,而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10]。历史和文化是疗养区人文景观的最基本的要素,自然景观是它们的载体、凝聚地与承载点。杭州疗养区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对其特征的研究并加以开发和合理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文景观的开发与利用中要认识到历史和文化特征对于疗养员的健康、高尚情操培育的重要性,应注重挖掘、提炼和发扬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在研究景观疗养因子的过程中不能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机械地割裂开。同时,还要注意到人文景观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因为疗养员有着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审美品位,因此我们要针对杭州疗养区人文景观和杭州本土文化特征,探索这些非物质文化符号对疗养的身心作用,我们既要选择高层次、高品位的人文景观作为自然疗养因子的一部分为疗养服务,又要对一些健康向上的与人文景观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逸闻趣事等整理编写,做到雅俗共赏,使疗养员在休闲中得到身心康复。

参考文献

[1]张卫兵.特勤疗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04-110.

[2]张愈,伍后胜.中国疗养康复大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17.

[3]曹国英.疗养技术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15.

[4]马时雍.杭州的寺院教堂[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8-37.

[5]王紫雯,潘翠霞.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特质保护――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J].中国园林,2007,23(7):74-78.

[6]宋涛,马永祥,陈进.西湖书法[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129-130.

[7]赵瑞祥.景观与景观疗养因子[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7):577-578.

[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海出版社,1989:794.

[9]陈景藻.疗养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82-183.

[10]高显恩.现代疗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9:147-150.

人文景观范文第4篇

1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的“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是指在武冈地区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2000余年筑城史,融合了武冈地区特有的都梁文化而形成的具有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观赏价值的人文景观。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根据其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地方特色型人文景观:武冈古城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改造和利用当地自然景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第二,历史名人型人文景观:某些历史名人在该城或周边地区进行的一些重要行为而留下来的具有纪念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一些遗址、文物等。第三,历史事件型人文景观:在该城或周边地区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军事战争等,保留至今的一些遗址、证据、痕迹等。第四,防御设施型人文景观:作为王城、郡城、和市、县中心而保存下来的一些防御设施和行政建筑如:王城、城墙、护城河等。

2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保护现状

2.1优势和条件

武冈古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历为州、府、路、县治所。2200多年筑城史形成的名胜古迹如珠玑遍地,是邵阳市历史文物古迹最多的城市,极具开发和利用价值。对武冈古城实施保护性建设和开发,一方面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了相关规划,另一方面,随着与武冈毗邻的崀山风景名胜区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而形成的“张家界—崀山—桂林”旅游经济圈,也为武冈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带来了新的契机[2]。

2.2保护的紧迫性

武冈古城是湘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共有173处,类型丰富多彩,有古遗址、古窑址、古街道、古民居、古桥梁、古祠堂、革命史迹、近代革命纪念建筑、古井、古树、古水利设施等。但由于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其中更有一部分处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时期,很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寺庙、佛塔等被打上封建迷信的烙印,遭到了无情的摧毁。一些民居、古井也在人们重建、开发的过程中,逐步消失。曾经风光无限,被誉为“武冈城墙甲天下”,令无数枭雄折戟沉沙,扼腕叹息的古城墙,沦为古城人们的“菜地”,并在人们不断的拓宽“菜地”的过程中,遭受几近毁灭性的破坏。

2.3保护的必要性

武冈古城是中国古代人们建筑技术、军事理论、政治生活、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表现和结晶,既是武冈人们的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不能眼看着它遭到破坏而无动于衷,让更多的人们去了解、爱护、保护武冈古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职责。

3武冈古城历史人文景观保护的建议

3.1保护历史环境的整体性

武冈古城大小尺度适中,城墙、护城河、炮台、王城、街道、文庙等设施一应俱全,且基本保存完整,整个城市是一个完整的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在保护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保护古城周边自然环境,充分尊重古城原有布局结构、街巷格局、传统肌理、历史文化遗产等人工环境:深入挖掘古城的传统文化、民间工艺、民俗风情等,整体性的把握古城人工、人文、自然环境,绝对不能人为的割裂各种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2保护文物的真实性

武冈古城历经几千年风雨沧桑,已经给该地区留下了足够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尊重这些文物,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不要随意夸大或曲解其本身涵义。在制定武冈古城保护的规划和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武冈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要把发达城市的“先进理念”、和“主流思想”强加给武冈人们。切实保护好武冈古城的山水格局、空间构架、街巷、江河系统。不要随意的去拓宽某些道路,在重建过程中故意放大某些建筑,更不能随意编造历史典故,这样做只能是饮鸩止渴,贻害后人。

3.3合理开发利用

强调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并不是要把历史文物、古迹等都打包收藏,武冈古城毕竟是一座城市,我们在保护它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座城市的“主人”(武冈市民)的生活习惯和状况。不能因为保护古城、古街、古建,而否认古城市民修建房屋、扩建宅院的基本需求和权利,而应该在合理的规划下,有条不紊的开发古城资源,合理的规划各区用地性质,尽量保持原住民的安定,以保持古城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

人文景观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活动;景观审美

一、引言

旅游审美对象通常分为自然景观审美和人文景观审美两类。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与自然景观审美不同,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以自然美景为素材,人文景观审美文化中包括人类文明的成就,是真、善、美的结合。

二、人文景观审美的基本属性

1.体验性 关于人文审的美体验,康德和杜威有不同的意见,前者主张审美体验是关于形式的独特体验,后者在体验美学中提出了审美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柏林在其环境美学进一步指出景观美学包含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2.象征性 后现代主义主张尊重传统,承认在人文审美领域的装饰和象征的重要性,后现代主义注重文化与身份的稳定性,并试图加强文化身份,强调人文景观的空间对人群有象征意义。

3.文化性 文化审美经验不仅是生物本能,也包含文化和个人的影响力,它赋予环境对象一定的特点,根据他们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的需求,清楚地表明对景观文化的认同及其稳定性,在文化的作用下,通过审美活动表达基于规则的景观美学。

4.偏好性 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种族、文化规则、宗教、社会经济地位等规则的指导下,景观审美偏好显示出差异,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规则的选择是客观存在的。

5.结构性 结构主义美学高度重视景观元素本身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比美学价值元素本身,格式塔理论的原则认为环境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某种形式及经加工的结果,审美景观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性。

三、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特征分析

人文景观的艺术属性包含着人类对景观的感知,是对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可包含在军事、科学、宗教和民间生活中。具体来说,从崇高的意义角度考虑可包含宗教、道德事件,还包括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包含在悲剧意蕴与宿命论色彩的事件中;喜剧感是包含在模拟历史和命运中;形式感包含在历史和生活的节奏中。优美感中包含着适应人类生活事物的理想。这往往穿插在人文景观的故事中,每个故事一定都有让人感动的事件的存在。

1.旅游人文景观的实用和审美协同

人文景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形的,如景观,建筑等;另一种是无形的,即传说、轶事等。人文景观是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具有真与美的统一。我们的祖先经历了严寒酷暑,后来逐渐有了房屋建筑,最初的建筑是以实用为目的,后来在发展中不断注入了美学的含义,秦汉时期后,筑亭主要是休息和迎接客人,后来人们开始关注与环境的和谐。风景秀丽的景观配着观赏亭,也给出了实用的功能。能够体现出建筑艺术精华的代表是宫殿,宫殿是权力的象征,是最高统治者的化身,是实用主义与美观主义相结合的代表。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塔已逐渐成为我国一个新的建设代表。佛教传入中国,功利和审美形态等外在的内容都得到充分发展。东汉末年,楼台亭榭是古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后来产生的密檐塔、花塔、金刚宝座塔等,在使用中的发展变化很大。中国古代建筑屋中大多是用在大棚中,目的是为了保护柱和墙体不受雨水的侵蚀。

2.旅游人文景观的历史价值美特征

历史是永恒的,它塑造着时间和空间的厚重,如果建设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没有人性化的特点,那么这些人文景观都是苍白的。人文景观有和谐的体现,在所有的人文景观的塑造中,最吸引人的是立体的显示,即特色文化的表现。有相当多的旅游人文景观展示出了人文景观历史的遗迹,其文化特征的积累体现在文化历史的进程中,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有其历史价值。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隧道,启示着现在和未来。人们去参观人文景观,是为体会一段历史,会产生评价和审美行为。如人们去浏览泰山,不仅是怀着对其自然形态的热爱,还是带着对历史和文化环境等人文精神的钦佩。参观长城,举目远望,群山长城,如舞龙般气势磅礴,让人看到的不只是绵延万里的高墙,还有对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英雄气概的折服,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智慧和才华。这是一个与历史相关的画卷,展示着历史的苍桑和痕迹,长城是历史的见证,而走进故宫,则看到的是末代皇帝坐在宫殿庭院,这些人文景观的意义不仅是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更是告诉我们历史内涵的厚重。旅游人文景观营造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给我们一场盛大的精神盛宴。这种历史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人文景观本身的外部结构和布局,因此在审美中要肯定其历史价值,表明对美的认可。

3.旅游人文景观的深层文化底蕴

黑格尔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情趣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究其原因是因为黑格尔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研究,由于中方和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黑格尔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理想,这是漫长历史时期凝结沉积的结果[1]。人文景观的历史,包含着其他形式的结构和外在美,埋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景观所表现出的美的统一,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上的,其特点是重视艺术的表现力。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是指游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建筑得到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艺术构思分离限制,突破情绪,引导游客享受外面的无限自然,感受社会场景和生活,认知美感。比如人们在浏览岳阳楼时就能够体会到深刻的历史观点,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中国有着民族爱国主义的深厚感情,千百年来积累并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充分体现在旅游景观方面。如数百年来,爱国人士前往西湖,去祭奠民族英雄的岳飞,这些历史的遗迹是社会审美理想的表达,同时也受到民族情感和传统留下的人文景观的影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随着佛教的宗教建筑、寺庙被引入中国。印度石窟有宗教神秘主义的功能,孤立且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类诞生的宗教建筑,变成了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最富神秘色彩的塔,随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变成了形形的世俗观赏对象。

4.旅游人文景观的独特意境美

关于意境的说明,观点各不相同,难以全面解释。它说明了审美直觉和经验,往往让人知道意境之美,但对于科学的定义却没有明确的内涵。大多的学者的观点认为从多维角度,是由国家确定的意境,把境界分为实用、伦理、政治、学术、宗教和艺术六类,面对宇宙和生命的特定对象,感知它的秩序、节奏。我们所说的境界是指艺术美,人们独特的人文景观意境,往往与道德、自然和宗教三者联系在一起,他们是无形的,表达了物质和精神世界的丰盈,从有限到无限,从虚拟到现实,可最大限度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用无限丰富的图像组合,真实的再现场景。人文景观变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有着不同的意境。如浏览故宫中感受到的是厚重的历史,丰富的红色显示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足以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

5.旅游人文景观的社会美与艺术美的融合

代表性的建筑往往集中在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精华,是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融合统一。建设是音乐的凝固,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一切艺术的目的。建筑艺术是音乐美,建筑和音乐的审美特征是相同的,建筑结构的变化错落有致,以反映节奏和韵律,建筑是人文环境的系统。建设离不开环境,对建筑物的背景环境形成一个和谐的氛围,与周围的环境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2]。在这方面,西方人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着眼于建设独特的固定的生活环境,但中国着眼于建立一个能适应现实空间的自然条件。园林艺术中最彻底的运用建筑原则是形成林荫大道,修剪整齐。利用自然之趣,通过概括和提炼,借助声、影、光、香、色的不同感觉,创造各种理想的"意境"。

四、结语

旅游人文景观的审美中,展现的不仅是景观的自然形态,更多展示出了景观的震撼之美,顺应了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特点,景观经过人文特征的升华后变成了社会的艺术,经过艺术的升华,实现了真和善的统一,展示出了旅游人文景观的魅力,体现出了"真善美十分相近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代迅.城市景观美学:理论架构与发展前景[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73-180

人文景观范文第6篇

所谓人文景观,是指可以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以人为事件和人为因素为主的景观。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而又独特的文明成果。在内容非常丰富、门类异常复杂的成就中,可以成为人文景观的大约可分为四类。

1文物古迹

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古窟卉、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观。

2革命活动地

现代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战场遗址、遗物、纪念物等。例如,新兴的旅游地井岗山除也具有如画的风景外,“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地方”这些人文因素,无疑使其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观。而大打“鲁迅牌”的旅游城市绍兴,起主导作用的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堂等旅游点也都是这类人文景观。

3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观

例如,高水准的音乐厅、剧院及各种展览馆、博物馆。像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这样把科研、科普、观赏、参与结合为一体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光地也是此类人文景观的一种。

4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观

包括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例如,近几年的旅游“旺地”云南,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有赖于居住于此的各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劳作习俗、不同的村寨民居形式、服饰、节日活动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我们应该清楚,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使我们在风景规划中取得成功,发挥人文景观资源在旅游业上的作用。

无论是自然的景观,还是人造的景观,好与坏的评判都不能离开人类的审美观。在古代中国,人们强调内在的情感想像与外在的形象塑造的统一。中国古诗词中讲究“托物寓情”,由此丰富引申出更饱满的情感。“情景合一”由此而出。情景合一才能使人产生意境,由此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园林意境的产生也离不开“情”。绍兴沈园是宋代的“越中名园”,而真正使其成为千古名园的却是那首千古绝唱《钗头凤》。重新修复开放后的沈园,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们畅游在“竹影清幽”、“红梅照水”的美景之中的同时,无不为陆游与唐婉凄美的爱情悲剧而唏嘘不已,“情景合一”的诗意境界由此而生。园林审美的过程就是游客对园林艺术的观感、体味、思索,直至升华为主体意境的过程。这也是园林艺术的生命。而园林景观中最能引起人们情感变化的即为人文景观。故从美学意义上来说,人文景观不仅是风景名胜区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也是人们审美出“情”的主要对象,一个风景区的灵魂之所在。

人文景观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题壁诗;文化现象;人文景观;唐代

中国的古代诗歌有大量的标明为题诗之作。题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形态的一大类别,是古代常见的诗歌创作和传播形式,也是古代文人富有艺术意味的生活内容。人文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也而构成的景观,具有历史性。所以不难理解,题壁诗也成为了一种人文景观。题壁诗的起源很早,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逐渐流行,在唐代盛行。唐代是一个意识开放,活动丰富的时代,学子的流动性增加。不管是思乡怀远还是人生感悟,都会通过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人生感受,而在途经的驿站名胜古迹等地方留下诗词墨宝,就产生了唐代的题壁诗,保留到后世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

一p题壁诗的材料性质

题壁诗并不是专指流于墙壁上的诗句,而是指唐代诗人随手题壁、墙屏风、竹树等物质上面的诗篇,书写上随性直观,除了题留在建筑物上的诗句外,也有诗人把诗题留在石壁、竹子、树叶等山间的自然物质上。如唐代僧人玄览的题竹诗:“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就是因为在山野中一时找不到笔墨纸张,而不得不使用其他工具代替。这首诗显然是以竹叶为纸,将笔墨直接写在自然物质之上。为了方便诗人留诗,唐代的一些寺院和驿馆都设有诗板供人题诗所用。诗板也叫诗牌,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薄板,颜色是木料本身的颜色,用墨色在上面书写。诗板的存在也成为了人们观赏的一个内容,故郑谷诗句”胜地昔年诗板在,清歌几处郡筵开。江湖易有淹留兴,莫待春风落庾梅“,写的就是文人雅士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诗板的情景。

二p唐代题壁诗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朝代,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得唐人的思想更加广阔,唐人喜好游历交友,热爱山水名胜,外交活动颇多。而在征途上的文人士子达官番属数量更多,层次更高,性情豪放,促进了题壁诗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时尚。据唐人诗集统计,当时题壁诗的作者有数百十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这种爱好。崔颢最有名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就是题在黄鹤楼墙上的诗。据说李白有一日上黄鹤楼看到崔颢的题壁,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太上头。”李白在黄鹤楼不敢题诗但又不死心,跑去崔颢诗中提到的鹦鹉洲也题上了一首诗,想和崔颢一比高低:“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前四句有三句重复鹦鹉,第四句用叠韵“青青”,显然是故意模仿黄鹤楼。虽然李白的名气要比崔颢大但后人对这首诗并不买单,只有宋人的《瀛奎绿髓》有记载。而李白自己似乎也觉得不如崔颢的《黄鹤楼》,于是后来去凤凰台再仿一首:“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后人评:“今观二诗,真是敌手也”,“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这也体现了题壁诗出人意料的沟通信息功能,也形成了特有的人文景观,同时黄鹤楼也因此闻名遐迩。

三p特殊场合下的人文景观

题壁诗也有很多是留在驿馆古寺,如元稹的《见乐天诗》云:“通州到日日平西,江馆无人虎印泥。忽向破檐残漏处,见君诗在柱心题。”唐宪宗元和元年正月元稹从江陵返回长安,题诗于沿途各驿站。同年秋,白居易从长安赴江州,走的是元稹的旧路,心中充满了对元稹的思念,便一路寻找元稹的题诗作为慰藉:“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种留在驿馆的题诗就如一张纸便条留在驿馆表达着友情和亲情,成为了特有的人文景观,而留在开放公共空间,不受时间限制的供后人浏览,加上诗人亲笔书写留下的书法效果会产生更大的视觉刺激与记忆,因此观赏历代的题壁诗也成为了一个旅游亮点。

四p人文景观与文化符号

}壁诗是一种古人的涂鸦,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情怀,也道出了时代的变迁,以特殊的书写形式传递着种种信息。诗人薛逢看到白马驿满壁的题诗后,写下了“满壁存亡俱是梦,百年荣辱尽堪愁”来表达题壁与观壁时候的感受。同时也从侧面表达了唐代题壁诗的兴盛,形式内容的丰富,成为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种景观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此时此情此景有感而生,遂赋诗泼墨,是即兴的。所以题壁诗的名篇很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更直接更生动也就更能打动人心,而这种人文景观也成了我国独有的灿烂篇章。

【参考文献】

[1]刘洪生.唐代题壁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2]崔勇,刘玲娣,刘金柱.古代题壁诗词丛考―中华文史新刊[M].上海:中华书局,2012.

作者简介:任碧滢(1993.3.1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5级在读研究生,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

人文景观范文第8篇

景观设计在我国虽然还属于新兴学科,但根据学科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许多院校都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或者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由于学习这门学科专业组建方式的不同,也导致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景观设计课程,研究方向主要偏重关于景观中的空间营造及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多以规划和建筑外观设计为主;园林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其研究方向是关于景观中自然生态系统的营造,课程内容多以绿化设计、植物造景、生态设计类为主;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景观设计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关于景观中的空间环境及景观环境设计,课程以环境设施及环境美化为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景观设计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多割裂和交叉的问题。所以容易形成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将园林、景观、建筑、环艺等专业的某些课程内容等同起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作业阶段过度依赖于计算机作图软件、风格混乱、传统文化及地域特色缺失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1)过度依赖计算机软件。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普及,环艺专业学生在设计方案时都大量使用计算机软件。用电脑没有错,时展,计算机软件所制做出的效果图及方案相对逼真。但是带来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手绘能力大大下降。导致工作后和客户谈方案,有些实习学生连基本草图都无法绘制出来。(2)盲目跟风、风格混乱、传统文化及地域特色缺失。近些年来,由于国外景观设计流派和风格的冲击,一些园林景观设计师,盲目跟风照搬,使园内景观风格混乱。甚至在一个整体的滨河体系中出现几种不同风格的景观,产生出不伦不类的视觉效果,奇怪至极。相对而言,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我们应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或者是当地的地域文化融入景观之中,这样不仅地域风土特色明确,而且还传承了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但是跟风现象不仅使风格混乱,也使我们地域文化特色产生了缺失。(3)学生自身审美及情趣修养不够。高职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课程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在学习设计专业课的时候,往往会很用心,尤其是一些专业技能课时甚至会熬夜来加强训练。但是在学习一些公共和专业理论课时,会出现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例如,中外建筑史、艺术概论、设计概论等课程。这样就产生了自身审美与情趣水平难以提升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学生审美情感的敏锐度,进而影响其对于建筑景观设计的想象能力。

2景观设计教育中具体问题分析

我们学习研究艺术人员都知道,艺术、好的设计她是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她需要我们设计师观察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如果学生仅仅把做设计停留在技术层面上,那么他所做出来的方案就是闭门造车,会给人一种没有细心思考推敲,没有创意的感觉。就绝对不会做出生动的、感人的、震撼人们心灵的好的设计。学生不外出接触社会还会导致他们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脉、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以及该区域的本土文化相脱节的严重后果。高职高专环艺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城市,其成长生活的环境远离自然,这样就是使他们缺乏对大自然的认知和理解。而且现在的学生,他们从小生活在混凝土的世界里。因此,缺乏对原生态自然的体验,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的农村,自然栖息地被农田取代,所以他们从小面对的是单一的经济作物,具有原生态的乡土景观地貌也遭到破坏。因此,他们也缺乏对原生态自然多样性的理解。作为高职院校环艺专业的学院更应该研习当地的人文景观。它的实现就要求我们学生要不断地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不同地域文化,学习了解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要善于感悟人文精神,寻找出适宜当地历史风俗、文化背景的符号载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当地人生活习惯及审美情趣的公共园林景观空间。

3拓展新的教与学方式

教育部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有明确规定,即2+1。就是两年在校学习专业文化课程,一年在校外由学院联系的校企合作单位实习一年。而且各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积极筹建校内实训、实习室。所以在这样的办学背景下,我们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接触到先进的设计理念就能够更好学习景观设计课程。首先,我们应该将“师法自然、体验文化”的观念引入到景观教育实践中来,要求学生进行景观设计之前应该先从自然风貌、历史文化、自然现象、风土人情等方面人手,寻求一个设计思路,确定好设计着力点之后再加人相应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方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技艺传授,而更多地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回到大自然、历史及我们的文化与生活中来,这样不仅使他们在学习和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创作情趣,同时也弥补了他们对自然缺乏理解体验的缺陷。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学院为专业准备的设计工作室教学为学生实践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他们在学习园林景观的课程中尽可能的从头到尾都经历一遍。即实地考察、构思方案、绘制草图、设计组讨论、客户沟通、电脑效果图绘制以及最终局部方案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全局观、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熏陶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热爱之情。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园林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4小结

未来属于学生,城市历史文脉的恢复与建立和自然生态系统良好持续的发展需要他们去努力。所以,在景观设计教育中,我们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向,引导他们去认识城市地域历史文脉和自然生态系统,唤起他们对园林景观设计学习的热情和热爱。景观设计教育更是任重道远,它影响了我们这一代甚至是后代的生存环境。因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人文景观范文第9篇

关键词:当代园林;客家;人文景观;梅州客家公园

客家,一个人口仅次于北方人,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华汉族民系,其独特的客家文化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作为客家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外在显示——客家人文景观,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独树一帜,有着独特的魅力,它那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等待着人们去研究和探索。

1 地理环境与开发条件分析

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对探索当代客家人文景观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而本样地所在——梅州客家公园,就是一个绝佳地点。

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汉族客家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而身处客都的梅州客家公园,位于梅城江北东山片周溪河畔,刚好在梅州诸多历史人文古迹“状元桥、东山书院、两院院士广场、千佛塔”的连接段,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优势。

另外,公园内部占地10.88hm2,地理环境形态多变,极为适合环境艺术设计的展开。就目前而言,梅州客家公园是国内规模最大、展示客家文化最全的综合性公园。

2 设计概念的探索与规划构思

在当代,全球文化景观百花齐放,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必须要突出自身文化印记的特点。

2.1 如何展示客家历史人文的特性

继承发扬客家文化的优秀理念,重在提炼人文艺术元素的精髓。要从客家文化中汲取适合当代的设计精华,就要对客家文化有精深的理解,并用开阔的视野来探索符合现代审美的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诉求,有鉴别地使人文艺术元素成为创造新形式、新风格的源泉。

众所周知,客家文化之所以能在全球文化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大因素在于其重义轻利、崇文重教、敢为人先等优良人文品性的传承。而这些人文品性能否通过环境设计来展现,则是客家人文景观是否成功的关键。考虑到近年来许多风景园林较为缺乏相关人文含义的体现,客家公园应该怎样避免这种只考虑平面构图,而没有赋予这些空间线条以人文含义的现状呢?

2.2 如何体现客家精神的当代特点

目前全世界2000多万华侨中有超过一半是客家人,而作为世界闻名的客属华侨之乡——梅州,应该如何定位梅州客家公园?梅州客家公园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展示客家人文精神的综合性公园,又要如何体现当代客家的时代感和文化艺术品位呢?另外,围龙屋“方圆变奏的韵律”的意境作为传统客家人文景观的主要体现,是否在当代就无法延续了呢?

2.3 公园规划的指导思路

基于上述设计概念的思考,考虑到围龙屋作为客家最基本的人文图腾延续了千年,而客家人文景观的精神源于客家人对家乡山水的情感,梅州客家公园在突出场地使用人群的国际化和当代化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客家园林少数人群独居一方而缺乏开放的特性,将围龙形式的新时代建筑与现代园林规划景观结合,用围龙形式建筑加上现代广场的营造手法艺术再现客家人文景观的精髓,再通过各种从简提炼的现代材料来营造新形式艺术氛围,进而展现出稳重、大气和富有现代景观视野的客家人文景观。

3 客家公园人文景区规划与系列设计

3.1 人文景区规划思路

在客家公园的景观营造过程中,人文元素的体现一直是重要的考虑元素。首先是建筑题材与体现形式的选取。在题材上,选取了广东客家博物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黄遵宪纪念馆等代表客家文化内涵的景点建筑;在形式上,除了传统客家围屋形式的现代展厅式改造,更别出心裁地设计出既有客家文化特征又富有时代感的新式类围屋建筑(图1)。

其次,是公园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造园构造。就空间布局而言,黄崇岳先生著作《客家围屋》中指出:“围屋景观布局应如同一个太极的图案: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图2)。在具体的景观设置中,公园的空间布局亦遵从此道,而且创造性地代入了类旱山水的设置景观,即在公园东区的主体区域,以客家博物馆为主。加上中西合壁式的客家民居建筑达夫楼为“陆上屋”,突出 “大客家”的意识;而与此相对,以三种形态的半环形水景来表示“屋前水”,由里到外分别是中心层类旱山水的圆弧形沉降广场处的水池景观、利用天然地形高差制作的梯田式跌水景观(图3-4)以及最的周溪河岸环绕水带景观。这一整体布局堪称是目前国内同类公园中规模最大的客家人文景观布局了。

在功能分区方面,该公园对人文景观的表达亦有较深层次的思考。如在基本地形分区上,借助梅州原生态河流——周溪河,将园区分为东西两大功能区。而两者之间,以一个古式江南孔桥相连接。这种做法使整个公园既成一个整体,又有功能区位的清晰划分,充分体现了人文传承与景观构造相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

3.2 体现当代客家精神特点的景区规划思路

首先,考虑到传统客家文化特征是以围龙屋为主体的风水屋场,所以在本项目的景观设计加强了对客家围屋建筑的演绎:“第一,以优秀围龙屋作为梅州将军、梅州大学校长等客家英才的展览场馆,借助老式围龙屋展示的诸多客属名宿,反映了客家民系人才济济,以及客家对崇文重教、重义尚武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展;第二,以中西合璧式的达夫楼(图5)为代表的近现代建筑,一方面,是反映历史上客属华侨对家乡的浓浓乡情;另一方面,代表客家人开放的心态与思想;第三,是以新围龙屋形态展示的客家博物馆,用新世纪的建筑方式来表达围龙屋建筑,而内部陈设的都是客家先民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这三种形态的建筑,既有空间形态上的演化,更有历史意义上的传承发展。

人文景观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人文景观;文化资源;环境伦理;游憩规划

我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就风景游憩地而言,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览的对象,这在《诗经·小雅》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等诗词中可见一斑。人文景观一开始就渗透在了大自然中,并与之和谐共处发展至今。而且由于地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一国有一国的特点,一地有一地的文化,每一个风景游憩地除了其特有的美丽景致之外都会还有自己专属的历史、文化。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体验各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生活模式,享受文化差异带给我们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正是旅游体验重要的一部分。在如今人们闲暇时间充沛、旅游过剩的时代,风景游憩地成了各部门竞相开发的对象。把精力放在如何满足旅游业需求的问题上,开始成了众多政府的行为模式。为了吸引旅游者而在风景游憩地大兴土木,当地安宁的生活被扰乱,迷人的景致被破坏,自然和人文都成了短期效应的牺牲品。于是,生态问题开始成了专家们关注讨论的焦点。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风景游憩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研究风景游憩地的人文景观问题就成为了必需。下面就分别从以下几个相关问题开始,逐步进行分析。

一.几个相关的概念

风景游憩地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导景观的游憩地域。它的研究重点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区域内导入人类的游憩活动时所产生的规划和管理问题。而人文景观是指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景观资源基础上而产生的景观。它存在于人类所涉及的各个区域内。风景游憩地中的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当地史前或历史上人类活动的所有痕迹,也包括当前文化。这就意味着即使是荒野地它也会有其文化资源,因为我们人类正是从荒野中走出来的,这儿也许正是我们祖先居住过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对大自然如此地向往。

二.我国风景游憩地的人文景观资源

风景游憩地概念是当前社会随着游憩使用从城市向城郊荒野地扩展而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早在殷商时期中国第一座城市——商城(郑州)建立以前,人类远古时期的活动都是在现在所谓的风景游憩地中展开的。所以说其人文景观资源可谓是丰硕。其类别按产生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古老神话传说

是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而拥有的,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主要是在远古与上古时期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而产生的。如相传瑶池在昆仑山上,为西王母所居,于是在当今昆仑山作为一个风景游憩地时,该传说对于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影响就是不可小觑的了。

(二)古遗址

自上古时代开始,除了对大自然原始宗教的崇拜之外,人们的山水审美观念就已经开始确立。当时众多贵族们竞相选风景优美之地建宫苑以把大自然之美切入到人为的生活空间中来。这些宫苑除了一部分发展成为城外其它大多数则遭废弃而被历史所湮没。但若这些风景地带到如今成为风景游憩地的话,其意义就不同了。此时它们的遗址将与历史上的道观寺庙一起成为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三)历史名人名物

由于人们对自然山水的崇拜与爱慕以及老庄哲学、玄学、佛家的“出世”等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当时的社会因素,许多名士或隐于山林,或寄情山水到处游山玩水,因此在许多至今仍风景优美地带留下许多他们的印记。这些印记或为诗词题咏或为其用过路过之物,至今皆大有人文价值。

(四)历史事件

它亦是风景游憩地的人文资源之一。指历史上在现风景游憩地发生过的历史事件,通过它可提高人们对当地的认识并激发其兴趣。

(五)本土文化

包括当地的居民极其生活方式和习俗。目前风景优美的地带一般受外界干扰较少,中国正是个多民族文化多元的国家,因此各个风景游憩地都极可能会有其特有的本土文化。而感受当地文化将会是风景游憩地的游客们体验自然风光同时的一个意外惊喜。它是人文景观资源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六)其他

如著名小说、电视电影中对风景游憩地的描述以及当中的故事情节等等。

三.人文景观在风景游憩地中的重要性分析

风景游憩地的最大的价值,也即其他旅游资源和市场环境无法比拟的条件,就在于游憩地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资源对游客永恒的吸引力。其中生态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如若是少了其人文特色,就如同清澈的溪水中没有鱼一样,少了一份生气,更缺了一份灵性!稍有文化内涵的游客在出游前,想必定会先翻一下地图,弄清风土人情,明白那些历史的由来,名胜的特征甚至于传说等等。而后在游玩过程中才能更为深入地融入环境,感受其中。试问若是没了当地文化资源,在这里看一片森林与去他乡看一片森林,又有何不同呢?甚至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对人特别是居住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产生如此巨大诱惑呢?归根结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自于人的自身文化修养,正因为读过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才会有对庐山瀑布的想象与一睹其壮观的冲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去了庐山却没看到瀑布,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失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文景观在风景游憩地发挥其魅力中起着多么大的作用。

四.开发利用上的问题研究

如上所述,人文景观既在风景游憩地当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则成了必然。但是由于人们知识的不足以及对目前旅游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国内很多的风景秀丽地域在对人文景观资源的开发上欠缺细致深入的考虑,结果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首先,对文化资源的忽视。,一方面许多部门为了目前的旅游效益,在风景游憩地大搞建设,而忽视了对当地的自然特别是文化资源上的保护。另一方面,来游憩地的游客们的活动也对当地原有的风俗文化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其次,对现存资源缺乏了解。风景游憩地的自然生态资源一般较为富足,成为了各部门关注的重点对象。而相对来说较为隐性的内在的文化资源却不易被人们很快察觉,风景游憩地目前拥有的文化资源往往会被一些决策部门们所忽视。比如,泰山松在泰山本来就有其历史意义,有关部门却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却在泰山上种了外国的雪松,那么外国游客又何必不远万里到泰山去欣赏他们自己的家乡风光呢?再次,资源利用的不恰当。一些地区虽然知道自身的文化资源的价值,却未能合理地去利用,而由于本身文化素质问题或为了当前的利益而对资源造成了浪费或甚至于破坏。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在山水间乱建饮料店、宾馆,并以风景游憩地名景或该地历史上的某某人名冠之以名,美其名曰 “文化利用”。难道该历史名人住的房子会是豪华套房?

最后要谈到的一点就是项目开发上的不合理。我国部分风景游憩地在进行项目策划时,未能很好地从自身的资源特性出发,而是盲目引进、仿制、移植其他地区项目,既失去了本地资源的特点,又破坏了本土资源。如在风景优美的湖泊区改小舟为游艇,在悠悠青山上建索道等等,这样一来不但景致被破坏,而且当人们游玩于风景地,又何来恍如世外的感觉呢?难道远道至此会是为了那到处可见的游艇,抑或来名山却不愿登山?

五.从规划师角度出发提出的一些建议

从我国目前风景游憩地在人文景观资源处理上的相关问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对其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工作应当如何进行呢?对于规划师而言,首先一点我们应树立人文资源价值观,明白它的重要性。然后将本地佳胜的来龙去脉摸摸清楚,知晓其人文景观背景以及当前地方的民俗文化。这是最为基本的一点。了解了自身的特点之后,再考虑怎样在保持当地风景游憩地主要自然景观特色的基础上把这些文化资源价值发挥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当然在这过程中决不能为了当前旅游的一时经济效应,而以牺牲或损耗其人文资源为代价,而应灵活运用这些资源。在古遗址尚存之地,按历史文物保护原则进行操作,“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在历史事件发生地或文人墨客所经之地,则通过导游说明等形式来使人们在游憩过程中感受到。而在本土文化方面,保留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以现代的建筑工艺,加上本土的建筑风格,并由本土的建筑工人来完成,使得这些建筑能保持其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六.结语

风景游憩地建设中对人文景观的合理利用,是保证风景游憩地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而要做到这一点,仅靠规划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政府、开发商以及公众的共同努力,并从政策法规、规划管理等制度和技术管理层面上去完善落实,以更好地推动风景游憩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名山风景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2]严国泰.风景名胜区遗产资源利用系统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7(04).

上一篇:人文主义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中英语语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