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4:15:55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1篇

可又如何只是初见?情到深处无怨尤,又有谁能做到收放自如,恰到好处,用数学的逻辑和思维为相遇和相知摆好方程式,知道怎么样假设,怎么样求,又怎么样解?像医生那样,在青白色的手术灯下,像解剖人体一样把情感一道道解剖开来,然后用手术刀指点着,理智地数点这里是胃,那里是心,从彼时开始,要到此时结束?

当年,就算是用文字将情感剖析得彻彻底底的张爱玲,曾经活得明明白白的张爱玲,却也因为大汉奸胡兰成,“将头低下去,一直低到尘埃里,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只是,这朵花在胡兰成那儿却瞬间枯萎了。于是,在文字里,张爱玲仍然为所有的人找到了结局,却独独忘了自己,正所谓“人间没个安排处”!最后客死他乡的她,拼却一生,怕是也不愿相信,因为慈悲所以懂得她的胡兰成在转身之间就已经与她隔世。初见的时候,他是说过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了她,“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但承诺让生命才刚刚开花,却又让她匆匆凋落了。但听过张爱玲说痛,却从未说过悔,所以,再大的明白到最后可能也心甘情愿糊涂。

作家安忆如也写了一本名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书,在网上卖得很火,却从未读过。不知是我长大了,还是岁月老了,总觉得自己早已经过了读此类书的年纪。但不看便知,一定又是一段充满遗憾、充满着那种被誉为甜蜜的伤的故事,只凭得这一声“人生若只如初见”,便足以吸引人们去翻阅它了。所以说纳兰容若这首词写得狠,虽说言词并不犀利,但这一声轻叹却击中了人的痛处。纵然韶华已逝,流光飞转,因为曾经失去过,或者因为曾经从未得到过,初见时的记忆,初见时的感觉,总是刹那芳华。人们更愿意叹息着凭吊残缺,残缺成了美,成了渴望,成了时尚。

当真的有一天,站在岁月的河边,就算忘记了生命里所有的枝枝蔓蔓,也不会忘记因为浓重,青春曾经盛开在那一世的那一年,也不会忘记因为浓重,这明媚凡间,我曾经哭泣着看见幸福露出了笑脸。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2篇

相较于其他文体,散文的语言是曼妙的,灵动的;散文的形式是自由的,率性的;散文的内容是丰满的,有情致的。它不拘谨,不沉闷,甚至可以说是不严肃的。它的一切全由作者的心意所掌控,作者内心中的情与理构架了散文的灵魂,这是散文“神”之所在;作者笔触间的灵动与飘逸形成了散文飞扬的姿态,这便是散文“形”之所在。“神”是“形”的内在基础,“形”是“神”的外在表露。如此形神而兼备者,莫过于散文也。

如今,刚刚领略过如流水般清冽的三本散文集,我仍觉得心神俱醉。它们各富神韵,却共同诉说着作者心中美丽或哀愁的情思。它们分别是: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林清玄散文自选集》以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我看来,这三本散文的美丽之处,实在值得细细回味一番。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从头到尾,都荡漾着清新而浪漫的情调。作者安意如饱读了先秦至清代的那些关于男女爱情的诗词,以她那女性所独有的细腻与柔婉,对这些美好的诗词一一进行了推陈出新的点评。在她的笔下,那些诗词描绘的男女主人公,无一不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的象征与见证。他们或有美丽如夏日初荷的邂逅,或有刻骨铭心的相爱与相思,或有寂寞哀婉到让人心碎的离别,这样的爱情实在太美,却又太易于逝去,一旦失去便让人无处寻觅。所以,安意如说,人生若如初见,该有多好。

安意如评诗词,定要摄取全诗词中美的精华,加上丰富的想象与优美的笔调,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美丽得近乎虚幻的世界。当然,书的精彩,不止如此。读完全书,不难发现,她的文字,她的观点,她对古人的描摹,几乎完全是站在一个充满文艺范儿与小资情调的现代都市女性的角度来写的。她用不加约束的随性与大胆新奇的想象代替了史学家或文学家的庄重严谨,她的文字更加轻灵流畅。她评秦观:“少游这个人,应是青衫磊落,茕然独立于花廊之下,抬头望着楼上的爱人,脸上有阳光阴影的文弱男子,有着暗雅如兰的忧伤。那春草清辉般的邂逅,应是他的。”她写曹操:“‘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他用一种委婉含蓄的方式来提醒那些贤才:我纵然求贤若渴,然而事实上天下之大,我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你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她写唐寅:“说起来,都是才气惹的祸。也真是气煞人,仿佛大明朝二百多年的活泼灵气独独被唐寅一日占得了,他是行风流,动风流,行动风流。无论诗画都有天然一股好姿态。”

这样唯美的文字,或许可以说它不够深沉,稍显任性,但谁又能说它不能够唤醒读者心中的诗意与感性呢?

与安意如的浪漫唯美不同,林清玄的文字少见雕琢的痕迹,朴实如对话,自然得让人舒畅,却闪烁着智慧与思想的光芒。他曾入山修行的经历,给他的思想以及文字蒙上了一层空灵“禅”意,神秘而幽静,他以佛家的眼光与胸怀去领悟生活中的微小之处,感悟人生大道,再将他那启迪性的哲思转化为充满哲理的文字加以呈现。品读其文,有如耳闻木鱼轻敲,僧人低语,佛钟悠远,脑中浮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景,全身心浸于空灵而静谧的氛围之中,悠悠然而得其乐。于是,那高深莫测的佛法禅意便近在咫尺,可感可触,可思可想,让你在不经意的会心一笑中领悟与升华。

佛鼓的妙响教会他沉默的价值,大悲殿的燕子教会他沉思与警醒,僧鞋的破洞教会他看破人生的短暂与渺小,时刻保持谦卑的姿态。在一次次的洗涤中,他的心,读者的心,便如淘尽了世间的尘埃,平静如止水,清澈如皎月。林清玄告诉我们,心怀禅意地活,心怀敬畏地活,或许就能参透许多迷惘,看破许多纷扰,真正舒心而享受地活着。

若论及思想的深度,这三本书中分量最重的自然要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余秋雨不愧为当代散文名家,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历史涵养以及人文情怀,在他的几篇相当有代表性的名作《一个王朝的背影》《坡突围》《遥远的绝响》中就已经略见一斑了。他的历史散文,贯古通今,以反省的姿态和认知的高度去探讨、追寻历史的根源。他的笔下,飘摇的大清王朝起于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止于一群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他的笔下,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原来历史的跌宕还要归功于小人,但毕竟还是出现了像坡这样小人牵不动的大师,他的光辉超越了一个时代,影响了此后的整段历史。他的笔下,那暗无天日的魏晋乱世,走出了嵇康阮籍,也走出了空前绝后的魏晋风流。他善于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下,用个人或群体的命运折射出王朝、社会、国家的动荡与兴衰。品读他作为学者言辞的锋芒与犀利的批判,不难有“拨云见日”之感。

而《文化苦旅》的特点,在于余秋雨将中国的青山秀水、古城破庙作为窥探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的洞口,从这里望过去,仿佛就能穿透文人的内心与文化的灵魂。余秋雨自己说:“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所以,他一路走来,走走停停,在欣赏,更在思考。他走过敦煌石窟,看见了道士塔,看见了王圆,看见了那个愚昧自私的道士对中华珍贵历史遗迹的背叛与毁灭,看见了那条仍流血不止的文化的伤疤,心中因为愤懑而不能释怀。他明知,敦煌属于中国。他走过开封,走过南京,走过苏州,他的脚踏起了积淀历史的黄土,他的目光穿越铭刻记忆的古老建筑,瞥见了历史的轮廓,久久地凝视后是沉痛而无奈的叹息,那叹息声如惊雷,如利剑,穿过历史的雾霾,直指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黑暗与封闭之处。

一部《文化苦旅》,承载了太多对文化以及历史的思考,部分含蓄而隐晦的文字,于纷繁中足见写作者思想的重量,于美丽中足见写作者情怀的感伤。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意如 当代女性作家 情感抒写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书名之美

书名来自清代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天然带有种清新隽永的气息。这是一种淡淡的哀怨,淡淡的期许,淡淡的苦,淡淡的甜,一直淡到心里,令人回味。何况它的作者也有一个清淡却典雅的名字――安意如。

女性写诗词、文卷和小说不乏其人,但似乎都淹没在男人味极浓的历史长卷中,只有几颗闪亮的星星划过。直到现代才有“女性作家群”。女性作家表达出来的故事,轰轰烈烈也好,普普通通也好,千姿百态的人生,都让文学回归到生活,它们承载了人与文学走向开放的心灵轨迹。

相比男性作家作品,女性作家作品更多的是委婉和细腻,女性作家是在芸芸众生中真诚而善意地表达这个充满创伤世界的最有人情味的功臣之一。《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优雅的书名和一个雅致的女性作家的名字有天然的亲近,在某些阅读者的感受中,一连串的“最”又刺激人们的阅读期待,期待她带来一个新奇的古典诗词的世界。

二、谈诗谈词谈女子:情浓之美

古典诗词的花园是如此大且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当时只道是寻常”、“断肠人在天涯”人的爱和情,各种各样的心结,都浓缩在古人的诗和词中,这些作家多是男性作家,他们表达的情感由当代的女性去解读,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本书起篇就以“人生若只如初见”为题,说纳兰容若的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看似平淡,但像张僧繇的画龙之点,像西门吹雪的剑,准确优雅,概括了人生情之真昧。接着,以”“怨歌行”为分题,以史书上著名的幽雅贤德的汉成帝妃班婕妤的《怨歌行》、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还有刘禹锡的《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和纳兰的“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改”,为阅读主体,以痛惜的心态解析了班婕妤终被冷落,凄凉终老的悲情结局。

当代女性作家的感情感受敏感而深沉,更可贵的是在感知、感受和感叹之后的思索。一针见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冷峻的目光和透彻的领悟。女性如何立身立足,如何平静而幸福地生活,是千百年来常常困扰女性的人生主题。安意如通过描述典型历史人物的故事和描绘其内心世界的挣扎,去挖掘人物性格内涵,并揭示个人的分析和结论:女性需要独立的境界和个性魅力。这比起古代女性诗人纯粹的悲伤和哀怨要深刻和清醒。时代进步和思想发展在女性作家人生思考中的投影得以鲜活展示。

观照王安忆“三恋”系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和《岗上的世纪》),这位女性作家早就坦白而大胆地描写男人与女人的故事,直率地从性别角度来思考两性之间的联系,同样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体验。王安忆为此曾受到质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意识到这是在追寻理想生活中现代人必须经历和感受的。正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生理本能及心理渴望,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展现出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欣赏,此为这些女性作家代表社会女性做出的答案。

安意如没有通过创造故事来透露这种思想和情操。她谈诗谈词,回顾古人的情怀,说出个人的思考和判断。她的语言满怀同情,满怀爱怜,淡雅而清澈,引人深思,启迪人心智。

三、谈悲谈喜谈爱情:思深之美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紧接着的,以“长恨歌”为分题的内容,从班婕妤谈到了杨贵妃。女性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约束,使女性对于爱情和婚姻问题更为敏感。事实上,爱情婚姻问题也是当代女性作家的主要表达内容,多抒发对爱情的理解及对婚姻实质的认识。在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同时,又多了一份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透视,她们结合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

安意如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中专门写了李冶(李季兰)的人和诗歌。她最先提到《八至》,并用“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作为这个章节的题目。她评价这首诗歌是“语言淡致,平中见奇绝”,“至亲至疏夫妻”“可算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安意如对李冶的风流放浪给予客观的评价和默许,这种态度和结论也是和历史公论不太一致的。当代女性作家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也许就是这样,借用池莉一部小说的名字――“不谈爱情”。她们想倾诉的是爱情走入现实生活后,女性的真实情感和生命体验。所以,安意如理解了杨玉环,歌颂了李隆基,鄙视了白居易,认可了李冶。

如果一个作家讲的故事在读者细想之后,给读者这样的一种感觉:她在说我的故事,拉着我一道行走,一起思考,作品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是我想说的。那么读者被感动了,她就成功了。最终成功的作家,就是能打动一代又一代的人,每一代人都能在她的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看似丑也好,美也好;穷也好,富也好的人群中,掩藏在内心深处的生命渴望,再也不需要美丽的外衣和窗帘,它在作家细致的描述和真诚的书写中已展露无遗。也许外表看不出,但读者的眼睛,眼睛里的湿润泄露了读者的心。

四、谈文谈思谈人生:表达之美

作家创作是有缘起的,换句话说,是有一些感悟和体验促使他或她拿起笔书写。表达什么,怎样表达,也许对于作家来说并不是具有明确目的性的行为取向,但是肯定有心理背景和文化背景做支撑。当代社会文化多元,社会中各种意识及行为的对立和矛盾突出,和谐成为社会文化进步的必然追求和选择。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和表现方式或许就是“爱”。在社会架构中,最小的,最原始的单元无疑是男性和女性。男女性别人群的爱与分离,可能是社会稳定与否的最直接的诱因。早在“五四”时期,周作人就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即人学”,主张研究文学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其实,作为一种不用言说的动机,任何文学作品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安意如是一位年轻的女性作家,她人生开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男女之情爱。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某种价值观认为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来交换和有偿使用,包括感情。怎样看待和守卫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经历,成为刚开始个人生活的80后代表者――安意如要表达的思考内容。安意如没有去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自己创造的故事中寻求男女权利结构和权利关系,在新故事中用书写的文学话语实践展示了自己的思想触角和审美体验。她阅读了古典诗词。中国漫长的古典诗词的历史,积聚了人类丰富的感情故事和平衡男女两性的相处规则。这是个挖掘不尽的资源宝库,用于承载现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对于男权主体社会法则的反叛。安意如从“常恐秋节至”的班婕妤谈起,谈到“惆怅庙前多少柳”的薛涛,说到女子的妖娆和淡定;谈到“从此无心爱良夜”的李益爱霍小玉,说到男子的负心与女子的决绝;谈到“从别后,忆相逢,几回相逢是梦中”的晏几道,说到男子的深情和执着;谈到“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的纳兰容若“一片伤心画不成”对于门第的认知和爱情的得失感怀。一系列的诗词展现在读者眼前,一个个故事回荡读者心里,爱与恨,悲与喜,生与死,情感的波澜和思索的沉重,起伏跌宕纠结着读者的意志和情怀。优雅的语言与叙述,缓急交错的情感宣泄,古雅的线条和古朴的色彩绘制的图画,立体交织出“美丽与哀愁”和“温暖与细腻”,让人恍惚间改变了身份证明,成为了曾经的文学标本。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身体叙事”小说,在当代女作家群体中代表有林白、陈染和海男等。她们曾经用最激进的表达方式呈现现代女性的天然本能和生理欲求。从身体欲望坦然表达的角度传达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与女性躯体相联系的“身体叙事”小说体现了当代女作家新的文学价值取向和表达形式的拓展选择。与她们相比较,安意如们似乎又回归了宁静和祥和,似乎是女性作家代表现代女性们在激烈的抗争过后,重新对自身和两性群体去考量,用更加理性却充满感情的方式去反思两性相处之道,这种表达方式因此具有了更加和谐之美。

五、结语

本书末章以纳兰的《浣溪沙》中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为题,字里行间掩饰不住对纳兰为人和诗词的喜爱。从中透露出的对中国诗词阅读的见解,对人生的看法,都能使读者产生心有灵犀的感动。

在当代女性作家作品中,不乏铿锵有力的,对社会历史进行哲学性思考,对民族文化传统及人性进行思索的作品;也有大量在遗世独立中审视女性原欲觉醒之美及从认识自身开始对世界探索的独有体验的作品;也有散文作品,以清秀的文笔,深刻的认知和淡雅的意境感动读者。总的来说,当代女性作家对情感世界的书写更有独特的细致与生动,并逐渐在传承中发展出对个人情感和思想体验的高超表达技巧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参考文献:

[1]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8).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

[4]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1).

[5]陈国恩.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4).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4篇

喜欢沉浸在书里的感觉,像是一种全世界只有我的感觉,更似一场美梦。梦里纸张分解成能量,墨水发酵成营养,催促着成长。

喜欢小说,喜欢它的理智,它的善变,喜欢它的叹为观止,喜欢它的曲折跌宕。喜欢催人泪下的小说,比如《红楼梦》;更喜欢充满激情与刺激的小说,像《福尔摩斯》。看一本小说,就像是在经历着另一种人生。小说领着你跟着主人公经历一段情感的波折,它们带你去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看那些你从未见过的东西,经历那些从未经历的事,然后体会出与众不同的感受。

读着一个故事,走进一段历史,开始一次冒险,经历一段传奇。看小说让我成长。

喜欢散文,喜欢它的美丽,它的朴实,喜欢它的诗情画意,喜欢它的清新怡人。喜欢淳朴动人的散文,如《臭臭。我想你》。喜欢短小精悍的散文,如《背影》。品一篇散文,像是细细品味着一杯龙井茶。经过了仔细和反复的咀嚼后,定会领悟出其中的精华,后来的日子里也会余香缭绕。

走进作者的心,解读心中的情感,然后在自己的胸腔内产生共鸣。品散文让我成长。

喜欢古文,喜欢它的陈旧,它的韵味,喜欢它的郎郎上口,喜欢它的完美意境。喜欢富有哲理的古文,比如《鱼我所欲也》。喜欢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喜欢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那些很久很久以前写下的诗篇,今天依然在纸上熠熠生辉,如今,我在这里轻声诵读那些流传下来的诗句,就好像很久很久以前曾有某个人在某个地方轻吟着写下的诗句。

穿越了时间之墙,重吟那些古文,没一个字都散发着厚实的香味,不得不让我为了着迷。吟古文让我成长。

在那些看小说,品散文,吟古文的日子里,我经历着,感动着,成长着。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5篇

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一个天赋异禀奇才,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的先河,而他在政治上屡次受挫。他陷入“乌台诗案”时,我愤愤不平;他被贬谪黄州,我郁郁寡欢;他身处孤境,我失意惆怅。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豪情,让我为之倾倒;那“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铮铮铁骨,令我膜拜;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胸襟,使我陶醉。顺境中不轻狂,逆境中不堕落,我愿以毕生铭记他的名字:苏轼――我挚爱的东坡居士。

开千古平淡之宗

曾经,他也热衷官场,想大展宏图,封妻荫子。可最后,他看穿官场黑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从此,他归隐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获得了世人的尊重。我喜欢他写的清新淡雅的诗歌,那些诗似一缕清风,清香扑面。他就是我追逐的“男神”――陶渊明。好一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常常独自伫立于乡间田野,诵读着陶渊明的诗篇:“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种朴实无华,超脱坦然的风度,是我一生追求的情怀。

我是人间惆怅客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能写出这荡气回肠的诗句的便是我最喜爱的忧郁“男神”――纳兰容若。这位出身贵族的翩翩公子用他清新隽秀、哀伤艳丽的词情丰富了短短三十年的人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样的词流传千年,让人唏嘘不已。读罢他的诗,我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句话:“你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悲秋风。”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6篇

这是大作家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沈从文的每一封情书,像湘西的河水一样清新、清澈,与其说是情书,不如说是一篇篇精美的散文。

情书之美,美在空间的阻隔,美在情深意笃,字斟句酌,用心灵抒写而成。

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连爱情也速成化了,少了一种过程的美丽,写情书也成了奢谈,十指轻点,情感也键盘化,白纸黑字的情书年代,已渐走渐远。

情书的美丽,宾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切都是朦胧喜悦未积压的,没有“泪眼问花花不语”,没有“等闲变却故人心”,也没有“愁绪难解是往昔”。正所谓暗香浮动恰好。

多年前一个如水的月夜,暖春,樱瘦成行,她读着他寄来的情书,遥远的风情都写在纸笺上了,字里行间满是深深的思念,温暖如他的掌心。

那时的她清丽脱俗,永远是黑白两色的衣裙,简约,优雅,经典,她对他的爱是那样深情坚定。但有时人与人之间,只隔了一丛花,一株柳隐约相望,偏偏一丝不能再接近。后来,还是走散了,只留下如画的记忆,那一叠泛黄的旧情书。

情书,一个由文字组成情味深细的世界,心如花瓣上映着的晨光明亮,一切那么曼妙美丽,爱着的时光总是过得太急。

明神宗宠妃刘秀媛召妹妹刘秀华入宫,不料刘秀华被皇帝看中,从此深锁宫中,再无自由。刘秀华给意中人的信中,写道:“回忆花前斗草,月下联吟,一种相亲相爱之情,虽菡萏之并蒂,比翼之双飞,未足方其情谊也。追昔感今,不胜怅怅;思母念弟,曷任依依!虽宫闱邃密,殿宇深沉,而新愁耿耿,幽恨茫茫,断非重门深锁所能限也。”(《答任芝卿书》)深深皇宫,锁得住人,锁不住心,人一旦爱了,一颗心千转百回,穿越时空来相逢,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自去秋以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笑语;闲宵自处,无不泪零。乃至梦寐之间,亦多感离忧之思。绸缪遣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这是《西厢记》里崔莺莺的情书《答元微之书》,据考证张生即是唐代诗人元稹自托,出自真情非伪作。其实不管作者如何隐藏,故事总是自己的。就像弗洛伊德所说:人的每一个举动,不会无端地做出来的。对你的思念如碧绿的春水,涨满空荡江,如霜,铺了一地,思念那样重,重得光阴载不动。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7篇

选择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然而有许多考场作文常常呈现下列问题:一是材料贫乏,内容干瘪;二是材料平庸,缺少个性;三是材料虚假,违背常理;四是游离中心,不合主旨。选材不准、不实、不新,就会让阅卷老师不理不睬。因此,我们只有走进生活,慧眼识珠,采撷亮点,发掘新意,才能写出具有创意的美文来。唯此,你的中考作文才会鲜味十足,闪亮登场!

创新技巧

中考作文一定要捕捉住生活中的精彩,具备与时俱进的写作意识,才会将最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素材一网打尽,让自我的作文鲜活灵动,光鲜可人!选材如何做到新鲜抢眼呢?以下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捕捉新闻“焦点”,与时俱进。

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喜欢选择新闻中“焦点人物”作为文字材料,比如2009年吉林省中考作文就是以“沈阳市感动校园十佳好少年”、“辽宁省道德小模范”、“2008年度全国十大真情人物”―― 马鹏飞为材料来进行作文的。还有2009年浙江嘉兴中考作文以周杰伦不走寻常路、蔡伟不走寻常路作导入,巧妙引出命题作文《不走寻常路》。09龙岩卷以“超级女声”年度总冠军李宇春走进北大校园引发非议作为提示语,意在引出话题作文“文化”等。这些人物的事迹一般都刊载于新近的《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杂文报》等报刊上,同学们要格外关注。我们只有捕捉住这些“焦点”,考场上才能从容应对。而且这些“焦点”又可充当我们写作中最新的素材,变成抢人眼球的“珍珠”。比如写作“我心中有杆秤、成功的秘诀、人生最重要的几个字、心灵的阳光、源泉、别样、像_______那样生活、在_______的影响下、我眼中的_______”〖09中考作文题〗 等文题时就可大显神威,倘若拿来为我所用,一定会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二、留心日常生活,熟中取新。

只有留心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才能慧眼捕捉,熟中取新,发掘新意。例如尤今的《手足情深》一文不足500字,文中叙写老二不小心踢到了老三的耳朵,导致老三左耳后出现了一道一寸来长的裂痕,结果是老二挨打,老三却为老二求情。夜里,家人都已入睡,恍然间,“我”突然被搬动椅子、摁亮电灯的声音惊醒了。一跃而起,冲到女儿的房间,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极为难忘的一幕:“我家老二,跪在老三床畔,正轻轻地拨开她的头发,低着头,细细地看着她耳后的伤痕。一股热潮,蓦地泛上了我的双眼。”作者从熟悉的生活中来取材,真可谓信手拈来,情韵悠长。再如09河南省中考作文佳作《逆耳忠言助我行》一文,以父亲老套却实在的逆耳忠言“不要忘本”为线索,让作者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后懂得了其中的真谛,从而帮助自己迷途知返,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此文选材真实,细节动人,情真意切,读之印象深刻。由此观之,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典型的素材,只是我们还发掘得还不够,没有看出它“闪光”的亮点来。因此,请大家留心日常生活,从中去获得最有价值的“金子”,为自我的作文增光添彩!

三、善于转换角度,多方出击。

选材要想出新还须具备多角度意识。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应注意换个角度去写。如09年云南省中考佳作《我感受到了登山的乐趣》一文,作者没有落入单纯叙写自己登山的经历的窠臼之中,而是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巧妙地融入叙事与写景之中,综合运用叙事、抒情、议论、描写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地阐释了自己登山时的真切感受,让人读之耳目一新。同学们还要善于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也能做到选材出新。如09年广东梅州中考作文《战胜自己》一文,先从项羽“无法战胜自己”,“无法跨越心墙”,说到陶潜的“弃官归隐山林”,“战胜了自己”,再说到周敦颐对“趋炎附势的世风鄙视,战胜自己,永留芳名”,然后结合生活谈感悟,最后点明主旨:“唯有战胜自己心中的心魔,跨越心墙,战胜自卑,迎接自信,在你的面前就会升起一轮新的太阳。”此文就是引古论今,借名人素材来点亮我们的眼眸,增添文章的文化底韵,彰显考生广泛的阅历。同样“旧瓶装新酒”,也不失为选材出新的一条好途径。所谓“旧瓶装新酒”就是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式,从已形成固定看法的人、事中翻出新意,或者发掘一些老题材的内在潜质,进行再创作,使旧题材显示出新意。例如“熟能生巧”是人们已认同的固定看法,而对“班门弄斧”、“世故圆滑”等则持否定、批评态度,但在改革开放,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熟不一定就能生巧、弄斧应到班门、圆滑未必不是合作中的一支黏合剂。除此之外,还可“反弹琵琶唱新调”也会让选材新意迭出。如以“不走寻常路”为题,有考生突破常规思维,叙写希望去走一条充满坎坷的路,在苦难中历练自我,使自我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此文反向出新,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

考题回放之一

请以“又是一年风起时”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自己善于驾驭的文体,600字左右。(200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卷)

试题解析

此文题宜写成记叙文、抒情散文、小小说等文体。既可以写人,也可以记事,又可以写景。若以写人为主,应该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记事,则应选取给你留下深刻教益的或令你深受感动的或使你得到某种启发的事;如描述场景,就要按照场景变化的顺序来写。总之,要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景。写作时还要紧紧围绕自己所抒发的某种感情来写,选取的事件无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都必须突出“又”字。

满分佳作

又是一年风起时

济南考生

秋天,窗外的天透着隐隐的忧伤,电线肆意地分割着苍白的天空,昏鸦飞过,几声嘶哑,几声怆然。

又是一年秋风起,在这个“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季节,涩的秋风刮得突兀的枝干颓然的立着,踽踽孤尘,一如观秋人的心情――怅然而又饥渴。

灼灼丹青,滚滚长河,无数英雄志士将自己的人生与秋风作喻。“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的一生几经坎坷,短短几个字,道尽人生无尽悲凉。“人生若只如初见”,就将这初见的美好揉进秋风,化作秋水,柔肠百转后,只叹又是一年秋风起。

在那“缺月挂疏桐”之时,“漏断人初静”之刻,浅嘬小酒,任如水的秋风打碎那无尽的思绪,苏子――东坡先生的低吟高唱,像无数美丽的流萤萦绕耳畔,一贬再贬的落魄和亡妻的伤痛,尽管植入骨髓,但迸发出的是“大江东去”的豪迈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壮,任凭那秋风的枯涩,任凭那人生似浮萍,夜已凉,“拣尽寒枝不肯栖”,再叹又是一年秋风起。

汩罗江畔,秋风在哭号,天空在垂泪。曾经那个“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在,子宁不嗣音”的年代,那个烽火连天,诸侯纷争的乱世,屈子的“独清”让他脱尘而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他,“眷顾楚国,心系怀王”的他,在漫漫古道中悲吟低首,叹只叹人生苍茫,叹只叹世道之炎凉。屈子的歌有着夏花之灿烂,亦有秋节之悲韵,一如秋风卷黄叶搬,铺天盖地而来,尘埃落定后又凄静如水。又是一年秋风起,汩罗江畔素衣行。

一代才女李清照在秋风起的时候凄然吟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她,则是那猎猎秋风中最美的一朵。她言:“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秋风之痛,乱了她的发丝,留她一地剪梅疏影。不再是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时候,不再有那“沉醉不知归路”的恣意闲适,折一枝弱菊,葬一地花魂,她的后半生,在秋风中飘零,在孤寂中终结。易安的美是秋独有的,有点干燥的场面,却仿佛挤得出泪的凄凉。风拂残香时,最后一叹又是一年秋风起,变却已非常人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8篇

两只仓鼠带来的教育契机

漫谈欣赏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注习作情意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古诗教学方法的新思考

从三要素入手指导读童话故事

小学中年级儿童诗教学浅探

网络,让作文教学走出现实困境

打造作文教学“新常态”

“组块”识字教学的探索

让乡村教育步入绿色通道

唱好习作指导的“四部曲”

乡村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其破解

亲子阅读的形式与指导策略探究

保护儿童兴趣拒绝阅读伤害

智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

尊重教师依靠教师信任教师

筑起校园安全的“防护墙”

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与管理

平均数的教学不能离开统计意义

一词一洞天——词语教学之我见

依托微视频,探寻习作教学新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理答策略探究

课程资源,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职业倦怠现象探析

比较:让体悟表达与思维培养共舞

拓展思维训练的“三度”空间

思维品质: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分析

小学作文教学“三步走”的实践与反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求甚解读古诗文

制订适切教学目标校准课堂学导方向

浅析如何用人气和地气留住乡村教师

试论学校如何全方位开展快乐阅读活动

校园安全工作,从重视家庭教育开始

指导学生写“合作日记”的做法与认识

2020年的中国教育:可能的问题与陷阱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例谈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寻

对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问题的思考

“语用”观照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探究

邱学华:“上下而求索”于“尝试”之路上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略论教师的读书

“语文课程+X”: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构建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赏评”能力的有效策略

指导学生运用批注法提高自学、赏读能力的尝试

关注校园周边“灰色”地带构建学生安全防护体系

刍议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生活作文”的指导策略

他是数学学科虔诚的传教士——华应龙老师印象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9篇

四十五年前的盛夏,我出生于城南南星桥的瓦子巷,那是南宋皇城九里皇城的核心地块,父亲因此给我取名为宸婷。四十五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不停地搬家,也慢慢地长大。反过来可以这样说,我的成长也印证了杭州这座美丽城市的成长,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更多的是生于斯、长于斯、学于斯、住于斯的爱。

进入21世纪,因为选择了“以耕字和行走作为人生的方式”,写杭州城市建设的文字几乎占据了我学习工作生活的最重要篇章,经常开玩笑地说自己,“不在城建的旁边,也在城建的周围”。有的是亲身所见,有的是亲历所为,有的是采访所闻,有的是编撰所得,无论是西湖、西溪、运河三大综保工程,还是“一纵三横”“五纵六路”“两纵三横”“十纵十横”,或是市区河道、中山路、之江胜景,抑或是“红楼”问计,共建工程、民工学校、城建人的先进事迹采访实录,甚至是自己的散文专辑,写就城市建设的文章足足过半。

写杭州的城市建设,从西湖入题肯定是个正确的选择。我在《点评西湖》一文里,字里行间流露出“西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天堂的明珠、杭州的象征,是杭州的根与魂,也是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和‘生活品质之城’的‘金字招牌’。纵观杭州2200余年的建城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西湖是杭州永恒的主题”。

而在《亲历建设中的西溪》的文章里,我在文中表明了“西溪的保护建设忠实于本地域文化,它是历史的载体,是西溪古代农耕社会的真实体现,以其古老、鲜活、包容与开放的良好形象,创造性的表现形式,保护性的开发模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也因为我们亲身经历了西溪的保护与建设,我们钟情于西溪,服务于西溪,失落已久的西溪,踏着盛世的足音,回到了天堂――杭州。‘浓抹人文,淡妆生态’的西溪,一亮相,即好评如潮,一出场,即艳惊天下”。

听到我写的《走近大运河》的解说词,相信你应该是坐在漕舫里进入慢游时代的时光:“视线所到之处,两岸的建筑也是写不尽说不尽的古韵风情,就连河边卖风筝的小摊贩、推着童车在散步的、奔跑着的孩童们、在桥边舞剑打太极的老头老太们、在河边牵手走着的情侣们,脸上都有着一种恬淡悠然之色。运河的船只还是繁忙得很,来来往往,看着都是一种丰收的欢喜。看着看着,你的眼神也会痴醉迷离起来……”

杭州的春夏秋冬有着传承历史文脉的街景、有着钟爱城市建设的民众、有着惊世如画山水的西湖。天堂也就成了世人的风景,装饰了你我的梦。

在《探营“五纵六路”》一文中,所有的寻访标题里,我都用了志摩先生的诗作名句作为引子,“你去,我也走”――新塘路,“我是你天空里的一片云”――环城东路,“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东新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绍兴路,“寻梦?撑一支长篙”――古墩路,“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湖墅路,算是对古城杭州文化景观廊道建设的一份深情寄寓。

在《人生若只如初见――游目“两纵三横”的美丽初夏》一文里,我又用了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句子,文一路――“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二路――“相看好处却无言”,文三路――“重到旧时明月路”,学院路――“凭君料理花间课”,教工路――“算来好景只如斯”。

漫步在杭州这座城市,不经意地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即便是一株大树,一个小品,也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也都有一组时代的信息,你的惊喜就会连同你的感动,飘荡在城市上空特有的味道会永久地在你的心灵深处定格,与这座城市慢慢地老去。

作为一个已到中年的女子,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写字。除了偶尔外出聚聚之外,我最喜欢的就是晚饭后待在家中,一手执明清小说或是唐诗宋词,再或是后宫穿越类甚至是官场小说。儿子们总是在做作业,夫君也大多会在书房写字,嫂子永远在操持家务。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平时吃饭总是一大桌子。公公婆婆、哥哥嫂子侄子、两个儿子、我们夫妇,有时还加上干儿子,刚好一桌10人。

白天的工作,要经营书院,要筹办公益讲座,要举行会展,忙得像个陀螺。而晚上的生活,却平淡得如白开水,自己也不觉寂寞。用我自己的话讲起来,提前一天预约就可以决定能否在一起吃晚饭的。众人眼中性情中人的生活,倒是非常的传统安然,这很让一般的朋友不解。纳闷之余,多是以一句你总是剑走偏锋作结语。

写作对于我来讲,实在是一件快乐自在的事。也因此,对待写作,我始终心仪如初。每每走进书房前,必焚香沐浴。而到了午夜,用我自己的话形容起来,简直可以到人机合一的地步。这时,枯燥单调的宋体字,在我看来一个个都是飘逸潇洒的王羲之书法绝作。可以这么说,近七八年来每年三十万字以上的发稿量,大半得益于凌晨时分的奋笔疾书。最多的一夜,我居然创下了一夜一万五千字的创作纪录。

创作城建文学,是我当初的选择。效仿林徽因,最爱这城建与文学的不息变幻,是我终身的愿景。从园林文化起步,我一直钟情于大杭州城市建设的文化研究、文化发展、文化保护、文化挖掘。这个选择,体现了我的追求。因为,当年旅游被认为枯庙残灯,是冷衙门,但最少竞争、最少潜规则、最少功利,却是钻研人文、历史、文化的好去处。而城市建设,人们一想起就觉得充满了硬质钢性,除了专业性的论文,无法伸展文学的柔美和情怀。而我在十来年下来,试着用柔性的笔调写就城市建设的篇章,我从城市道路写到城市河道,从西湖写到西溪、写到运河、写到中山路、写到城市河道,从城市建设者写到城市的广大民众。

美就是生活本身,散文的灵魂在于其丰富的生活内涵。饱含哲理和对人生的思索,有如天籁自鸣。借景观言志,显示人性的美与丑。尤其是写景的散文,要表现出历史浓郁的厚重感与沧桑感,就必须有一种人文知识的积淀、理性升华的根基。这是一位诸暨老乡对我文字的评点,也可以作为我创作的要求,正在实践和精进之中。

创意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写作铸就了自己的人生方式。作为一名女人,今生今世,我选择了这条路,终生无悔,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童年梦想。

有梦,总是美好的。

我也希望,通过写城市建设,用我的笔,我的手,我的行为所在,去引领、去传承、去贯通、去创新这份薪火传人的事业,与同时代的人,共同进行一次可能时间会非常持久的传统文化的保卫战。

作家小档案

俞宸亭 女,1969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祖籍浙江诸暨,中国青年作家学会副主席,杭州桐荫堂书院堂主,城建女作家,国家二级作家,曾发表作品350万余字,创作《亦闲集》《亦闹集》《烟柳运河一脉清》《穿花泄月绕城来》《之江胜景》等,主编《杭州社科知识丛书――礼仪篇、文博篇》《吴山楹联集》《吴山楹联集粹》《绿色风行――文化深耕天子岭》《种桃种李种春风》《西山》等四十余本书籍和宣传画册,担纲包括《杭州运河文化创意园区》《用文学的力量解读经济主战场――东阳义乌艺术采风》《传统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以富阳为例》等重大城建课题二十余项。

给同学们推荐的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简・雅各布斯)

人生若只如初见散文范文第10篇

――宋芊钰

■新生代感言

从小就很喜欢文字,按照某种说不清的顺序排列,组成了人潮中你我他的故事,没有开始,没有高潮,也没有终止。有的,只是脚步移动问,岁月静好。那时候,我对它们的爱,孩子般的单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起初,我写下一些文字,完全因为内心的寂寞。当烟花在空中绽放,当落叶舞步翩翩,当第一缕晨光洒入房间,我站在窗前,感到世界上仿佛只有我一个人,我看到的一切无处诉说。安静沉稳的心愈加坚定,这些故事,我只同文字讲,无法告诉他人。

那种感情,像合作,像交流,像心中难以名状的寄托。那些文字如流水慢慢倾泻在纸上,演变成空灵的天空。每当此刻,文字就像是我心灵里的甘露。语言不必过多,文字就在那里,诉说着我的故事,夹杂着少女天真的碎碎念。

后来,我写下一些文字,又不全是出于寂寞了,只想证明――这世界,我曾经来过,我喜欢的文字也有些许不同。曾经的我,喜欢华丽的辞藻,就像小姑娘喜欢穿花裙子,而现在,我更注重思想,因为思想是让一段文字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关键。我不是希望自己被记住,而是希望证明我存在过。

枯的花沾了瘦的诗人的泪,他告诉它:“春天还会远吗?”就像笔尖接触纸张时那轻微的低语:“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希望还会远吗?”

■新生代简历

2013年3月,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7.5万字小说《最后一只寒冰兔》。

2013年10月,由新蕾出版社出版9万字小说《猫与少女》。

2014年7月,入选“全国十佳小作家”。

2014年7月,《那些年,我和你一起走过青春年华》荣获第十二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现场比赛)决赛一等奖。

2014年12月,被评为天津市南开区“感动校园”美德好少年。

2015年1月,《我和星星有个约会》荣获天津市“交通银行杯”中小学生公益作文大赛一等奖。

2015年3月,被评为天津市南开区“学雷锋标兵”。

■宋芊钰习作

十三年的记忆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八年级 宋芊钰

那一日,我吃了人生中第十三个生日蛋糕,收到了人生中第十三次祝福,我十三岁了。说不清是怎样的感慨,时光飞逝,十三年恍然如梦。

那一日,我躺在床上,听秒针嘀嗒,细数我十二岁最后的年华,伴着钟声响起,心中升起哀愁,说不清是怎样的情愫。回顾来路,心中愁苦化为回忆。

十三年了,听上去不短的岁月里,我笑过哭过,悲喜之事早已烟消云散,不留一丝波纹。在这个冷夜,我想了很多。

一、火车

记得幼时的家门外,有火车的轨道,每逢夜晚便传来火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再慢慢隐没天际。每个无眠之夜,我便这么听着听着,念着念着,恍惚间,竟以为时间在轰鸣,其实是秒针强烈的嘀嗒声。一下一下,心中就无端升起悲凉,现在玩味起来,那是无病。

白天里站在窗前俯视来来往往的火车。那不是客车,运的是货物。我总在想,那些货物会被运往何方?它们最终会变成什么?我又会想那位火车司机,在安静如水的夜里,驾驶着没有一个乘客的火车奔向远方,寂寥长空为伴,那时会产生怎样的思绪?会不会就这样从黑发到白首度过一生呢?

我面对火车痴想,目光延伸到远处的地平线……后来的后来啊,搬家了。每当月光皎洁,难以入眠时,那熟悉的轰鸣声伴着钟表的嘀嗒声,温暖地在耳畔回响。

二、花

我摘下一朵蒲公英,放在王道生老师送给我的书中,过了一段时间再翻开书,那朵花已成了标本,虽枯黄但魅力依旧,书页上还留下褐黄色的印记,像是为了证明它曾经活过,那一刻,心中充满自责。

有一段日子,看见娇艳的花朵便怅然若失,感觉那娇艳转瞬即逝。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白,即使花开瞬间,至少经历了成长,目睹了自己一生的过程,是无悔的结果。

安妮宝贝曾说:“倾听花开的声音。”是的,每朵花都包含着属于自己的音韵,悠扬宁静,又如激情奔泻。毕竟太久了,一朵花要等待太久太久,从一粒沉睡的种子发育成幼小的芽,再成长为娇嫩的花苞,直到完全绽放自己的美丽,那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啊,那样期待,那样恐惧,恐惧未来的风雨,恐惧有人摘下它送给心爱的人。

此后,我未摘过一朵花,未采过一片叶,因为那是生命的渴盼,是努力的结晶,那一切的一切都藏在青春张扬的花蕾中!一朵花一生只开一次啊!

花开的时候,我远远地看,看花开时的骄傲;花开的时候,我静静地听,听花开的声音……

那一夜想了许多,想念着那些回不去的时光,这里只略写其中一二罢了。是的,我十三岁了,许多曾经看来重大的事情,如今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甚至毫无踪迹,而一些生命的细节却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十三年的日子如梦飞逝,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明白,拉不住岁月的衣角,回首望,流连才是最美的回忆,那些回忆将昔日的美好凝成粒粒珍珠,永远珍藏。

教师点评

悲天悯人,伤花感月,绵绵情思诉诸笔端。让我们去感受十三岁少女温婉细腻的内心情怀!

(冰)

街市在城镇中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八年级 宋芊钰

已经很久没有跟妈妈逛街了,差不多都快忘记那条街是什么样子了,街边的树长得怎样了,在寒冷的冬天是否落光了叶子。像这样琐碎却常让心的问题竟然快被遗忘了,以至于那天发现周边的景物很陌生,不过这也难怪。

街上人来人往,匆匆忙忙,有的冲到这边,拿起了什么,又跑到那边为了什么讲起价,丝毫没有消停些的意思。我和妈妈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原本走在路中央的,却被一辆辆轰鸣着的汽车挤到路边。

每次妈妈买东西时,我就会站在一旁看着,帮她提一点东西或拾起不小心掉落的零钱。当她挑选时,我也是静静地站在旁边,然而即使这个状态也无法维持,人很多,总是挤散我和妈妈。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我只得向人潮里挤去,直到赶上去,并牢牢抓住妈妈的手。这样嘈杂的环境,喜爱安静的我并不快乐,但也不厌恶。傍晚的街市,繁华喧嚣、熙熙攘攘、烦躁杂乱,普通的市井生活,很多人天天经历着,早就习以为常。

我们依旧在人群中挤来挤去,自从读过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在这样的人潮中,我会留意每个小细节,仔细观察每个行人的表情,希望找出一张艺术到极致的脸,不要多漂亮,端正即可,正如三毛传记里的墨西哥人,只可惜找不出来,稍稍感到有些懊恼。

街头巷尾,那么多的人,那么喧嚣的生活,都在这本该安静的傍晚匆忙进行着。街上,有染着奇怪发型的青年守着小摊子,哼着模糊不清的调子,听起来耳熟,原来是刚刚经过的另一个摊子的年轻人哼唱的。有脸色不好的农妇,守着一车没卖完的菜,人群中时不时传出老年顾客发着牢骚,交换着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或抱怨着那个卖足球的男人又来了,责怪他的足球总是坏……一阵阵喧嚣嘈杂声充斥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我无法从中发现乐趣,就像我不知三毛在地铁中是如何发觉乐趣的。

走出街市,我漫步在一条安静的小路上,雨后新鲜的风轻柔地萦绕着我。回头看去,街市里明亮的灯已渐渐模糊。回首望去:我在街市中,街市在城镇中,城镇在繁华中,我在繁华的城镇中心感到落寞。

教师点评

小小年纪,竟有隐者情怀!赋诗一首,师生共勉:结庐在人境,必有车马喧。闹中何取静?心幽境自生。

(冰)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八年级 宋芊钰

总在想,人的一生究竟会有多少次初见,又会经历多少甜蜜的幻想;总在找,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初见,不求海枯石烂,只求内心宁静。正如李白杜甫,恍然问成为一生知己,挥笔提墨写下回忆的诗篇;恰似哀愁的诗人,漫步于长长的雨巷,目光微斜,终留下一世的念想;又或者,是那风尘仆仆的旅人,在某个黄昏的小村,品残阳如血,放弃一切,停下脚步,渔村蟹社也毫无悔意;再或是豆蔻年华的少女,白裙轻摇,读一本长盛不衰的好书,自此青灯黄卷,呓语疏狂,爱上文学再不悔改。

初见,是人生中最美的细节,是一种青涩而羞怯的相遇。它的美,源于它的简静――不必多情,不必刻骨,只是见一面,见一面罢了,自此可以再不相见,只留下旅途中一个时不时浮现的甜蜜,只留下用来追忆的幻影,自此……怀恋多于相见。

初见,并非海誓山盟,一生一次的见面,是开始也是结束,不必担心未来,不必在意过去。一面之后,各走各的路,再不打扰。初见,也是完美的结果。

三毛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她的初见,她和陌生人相见,继而相离,从此再无音讯,但至少她深感幸福,且真心爱着那些人儿。只因那些人儿是美好的,没有给她去信,也没有留下姓名,只留下一个微笑,足以让人在闲暇时拿出来怀恋。

初见,可能只因人海中匆匆一瞥,四目相对,莞尔一笑,却一言未发,只留下了彼此的美好,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道彩虹,烙印很深,却并不刻骨。

人与物的初见其实更优美。回顾第一次捧读诗词,那时光悠远,而如今那种感觉恍若隔日,从此慢慢恋上了伫倚危楼风细细,再和上一两句的雅兴。可无论读过多么豪放的词,心中却始终认为,词是清秀淡雅的,只因为第一次拜读的是纳兰容若――句句精巧,哀而不伤。从此,虽对词爱不释手,但从未改变初见时的想法。

这想法很难改变,正因心中的执念,初见才更显美好。

纳兰容若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确实需要积淀才可慢慢感悟,人生若能像初见一样平和,不爱不恨,无欲无求,只是心满意足地走一趟,见一面,不知该是怎样的一种快乐啊!

教师点评

纳兰容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不知感动过多少人!留下初见的美好,存储内心的宁静。互不相扰,留存美好,不也是一种智慧人生!

(冰)

雨巷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八年级 宋芊钰

初读戴望舒的《雨巷》时,我还小。依稀记得那是一本厚厚的诗集中的一页。如今,那本诗集的内容已记不清了,我忘记了《天上的街市》,也记不得《有的人》,却偏偏记得它。年幼的我读不出怎样的意境,不知其忧伤的情愫,只是“雨巷”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盼望着,盼望那条属于我的雨巷。

我并不清楚何为真正的雨巷,每逢雨季,只是依靠直觉慢慢地寻找,只可惜一直未找到,但这种习惯陪伴我从小学到初中。我只知道,我的雨巷,定会给我独特的感觉。

那天,下雨了,风很大,天上乌云密布,并无电闪雷鸣,不知怎的,我的心中平添了一份忧愁。爸爸的车子在城市的雨中慢慢行驶,我坐在车里,看窗外掠过的高楼大厦、行人车辆……雨帘布满车窗,大滴的水珠从上向下滑落,又汇聚成了一串串小水珠。透过车窗向外望,整座城市繁华喧嚣――即使在这样忧郁的雨季里、这样阴郁的天空下。

车子仍在前行,驶离繁华后,心中便快乐许多。我静静地望着车窗外,思绪跳跃着。突然眼前一亮,感觉这个巷子好熟悉,定睛一看,这不正是我上小学时走过的路吗?这里的树依然站成原来的样子;这里的道路依然不是那么整洁;依旧还有几只脏兮兮的流浪狗,此时它们正蜷缩在角落里呜咽……这一切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这条我整整走了六年的路啊!

此时说不出是什么感觉,熟悉、忧愁、思念,甚至还有些感慨――六年,太匆匆。这条路就是我的雨巷,它不需要多么繁华、多么美丽,它拥有我的记忆,也拥有我的悲喜。我不禁想起了小学时的点点滴滴,鼻子酸酸的。

如果不是赶路,我定会漫步于此,撑一把小伞,凝望沉思,我的雨巷;这里写满我的记忆,浓缩了我儿时的颜色,我的雨巷。车子渐渐驶离,我的思绪仍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

教师点评

有雨巷的诗意,有怀旧的情愫,以诗意的忧伤记录生命的轨迹!

(冰)

■我看宋芊钰

宋芊钰善良、富有爱心。她热爱动物,敢于抨击虐待动物的行为,还参加了动物保护协会,甚至做过素食主义者。她养过许多宠物:兔子、狗狗、乌龟、金鱼、苹果螺……她非常有同情心,一只宠物的去世会令她伤心许久,她对每只宠物都呵护有加。

她非常热爱阅读与写作。我们玩耍的时候,总能看见她在默默读书。她总是早早写完所有作业,留下时间读书。在小升初前那么大的学习压力下和那么紧迫的时间里,她都抽出时间写作,她真的非常用功,把我们用来玩的时间读书写作,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给我们讲了许多稀奇古怪、生动有趣的故事。她的朗读更无人能及,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语文课代表,她的作文一直都是范文。

她非常讲义气,人缘也很好。朋友遇到困难,她会挺身而出,为朋友分忧解难。我们伤心、难过、落寞的时候,她都是“最佳听众”。她几乎是所有人的朋友,和大家融洽相处。她的幽默大方、纯真善良等优点都被大家认可。她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数不胜数。当然,外貌上,她也非常美丽动人……

在我心里,她永远都是我的“主银”和“监狱姐姐”。她一直包容我,我很感谢她能包容她这个妹妹一切霸道无理的小行为,她是这世界上了解我秘密最多的人。我对她的感情,多少字都无法描绘,那是由时间和点点滴滴的小事累积起来的形象,一个我敬佩、喜爱、不容侵犯的形象。不论时光如何变迁,此情不变。希望她在新学校一切都好。

――小学同学 李子涵

我和宋芊钰认识七年多了,小学的时候每天都黏在一起,像亲姐妹一样。后来毕业了,虽然不能经常在一起,但有时间就小聚一下,关系一直很好。

有一次她来我家玩,看到我的桌子上放着一本《飘》,她像看见宝贝一样抓起那本书,激动地看着我:“你也看这个?”“对啊,快看完了,挺好的。怎么了?”我略有疑惑。“我也爱看这个啊!看了好几遍了!啊,原来你也喜欢!好激动呢!”她激动得快要飞起来了,眼睛里就像有星星在闪烁,很明亮,很清澈,没有一点杂质。

――小学同学 乔金

她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她从小便热爱读书,读过的名著数不胜数;热爱写作,清新亮丽的文字给人一种文静恬淡的感觉。看她的文字就像饮一杯美酒,淡雅香醇,回味无穷。写作并不影响她的学习,她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她还学习单簧管,美妙的音乐总能让我沉醉,这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

――同学 翟婧

女儿从小爱书,她两三岁时,总是缠着我给她读故事,有时睡觉前一读就是一个多小时,我经常口干舌燥,嗓子都哑了,再看孩子,眼睛依旧瞪得溜圆,不断催促我:“妈妈讲,妈妈快讲!”

就这样,她还不认字的时候,我给她读完了《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孙漂流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水孩子》等。

女儿上小学后,经常向我要书看,我试着向她推荐《巴黎圣母院》《简・爱》《飘》《红与黑》《苔丝》等名著,我担心她会看不下去,没想到她竟看得津津有味。从四年级开始,她在语文老师的鼓励下尝试写作,作文和即兴小诗经常在报刊上发表。

女儿心地善良,内心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她爱文字、爱大自然、爱小动物以及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

――宋芊钰的母亲

2012年暑假过了大半,女儿突然有一天宣布要写一篇保护动物的小说。我们夫妻俩根本就没当回事,觉得她只不过是说着玩,因为暑假后她就升入六年级了,学习压力大,肯定会自动放弃的。果然,升入六年级的女儿切实感受到毕业班的学生“压力山大”。可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女儿经常晚上写完作业后,心血来潮打开电脑,噼里啪啦地开始敲字,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后,冲着妈妈说:“妈妈,我今晚写了1800字。”或“我又写了2200字……”她妈妈总是鼓励她:“是吗,不错。”却从来不看女儿写的文字。

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暂时没有考试压力的女儿总算有了一点多余的时间可以写作了,于是写作的速度加快了,最终,新年前女儿为她的第一部小说《最后一只寒冰兔》画上了句号。

从2012年8月开始到2013年7月,上六年级的女儿不但写了两部小说《最后一只寒冰兔》《猫与少女》,还写了两万五千多字的散文。更令我们深感自豪的是,她的学习没有受到影响,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语文和英语分别取得班里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第二学期的小升初毕业考试,数学和英语又分别取得班里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在写作上女儿有自己的主见,甚至有些固执。《最后一只寒冰兔》因悲剧色彩太浓,很多小读者都看哭了。学校一位老师曾向我“告状”,说她上四年级的女儿看完小说后,哭了四次。我建议女儿在写《猫与少女》时适当加入喜剧元素,可“我手写我心”的女儿认为,她眼中的世界还不是那么完美,写白雪公主式的童话对她和同时代的孩子来说,显得有些南辕北辙。所以,她要在第二部小说中“以自己的眼光看这个世界,透过同学问的矛盾反衬成人的一些不良言行对孩子美好心灵的侵蚀,在悲剧色彩中反映博爱这一主题”。

看到孩子学习太累了,我们就劝她暂时把写小说的事放一放,女儿却认为写作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更是一种放松。享受写作快乐的女儿目前正在创作第三部小说――《路口》。

――宋芊钰的父亲

我怀疑她生来就是个诗人,灵动的情感、细腻的情怀、文静的外表……古典诗词是她的伙伴,纳兰容若是她的偶像,写作充盈着她忙碌的生活。

《猫与少女》是她的第二部作品。惊异于猫狗与少女之间的无障碍交流,灵动、自然……仿佛把人带入另一个世界――灵异的世界。然而这并不是夺人眼球的哗众取宠、幼稚的搞怪出新,因为芊钰本来就喜欢小动物,与它们朝夕相处触发新奇的想象是多么有趣的事呀!可贵的是,作品不仅文字优美,娓娓道来,还有思想深度,让人窥探到小作者丰富的情感、善良的品格、内心的孤独和淡淡的忧伤。

接地气的作品让我确信她仅仅是个孩子,是个中学生。她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情感,写我们熟悉的人和事,她就是我们身边普通又亲切的一员,没有丝毫傲气和优越感,然而她实在不普通!周记《慢下来的美》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情怀:她庆幸大雪天只能步行上学,漫步中她欣赏到别样的风景,文字清新典雅,令人耳目一新。

上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范文 下一篇:铁凝散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