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9:31:36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昨天刚刚闭幕,今天又召开市人大机关年终总结会,很及时也很有必要。我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一方面是作为新当选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与大家正式见面,以便今后更好地一起学习和工作;另一方面是想初步了解市人大机关工作情况,就新一年工作与机关的同志沟通交流。

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明确了我市今年工作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顺利实现了省、市委的人事安排意图,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的成功召开,是市委坚强领导、全体代表共同努力、大会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尤其是市人大机关的干部职工,在会议筹备阶段和大会期间都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为大会顺利召开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保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昨天刚刚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对于人大工作来说还是个“新兵”,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但我完全有信心与大家一起,把人大的各项工作做好。首先,我市人大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多年来,尤其是柳锦州同志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期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积极履行职责,大胆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推进了依法治市进程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也积累了丰富的人大工作经验,为下来的人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常委会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集体。领导班子成员党性观念和大局意识强,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开拓创新,注重团结协作。尤其是杨有义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一年来,在监督工作、代表工作、人事任免、党的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向党组提出了新思路,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再次,机关干部队伍参谋服务水平较高。我到惠州工作以来参加的历次省、市人大例会中,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勤奋细致地为大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刚才,听了黄光同志所作的机关工作总结,更感到人大机关很有活力、工作富有成效,机关各位同志的参谋服务作用发挥很到位,为常委会有效履行职责提供了良好服务和保障。为此,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大家支持下,巩固和发展我市历届人大工作的成果,使我市人大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2008年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在昨天通过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已经作了系统的阐述;推进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还有待常委会党组和各工委、办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在这里,我想就今后的人大工作提几点要求,与同志们共勉。

一、强化党性意识

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并为宪法确认的,党的执政地位主要通过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坚持党的领导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政治原则。在人大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很重要的是把握好如下四条: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把准政治方向,把十七大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人大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要自觉维护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来谋划和安排人大工作,发挥人大职能优势,推动市委决策的落实;三是要在市委领导下发挥好常委会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及时传达市委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和报告,工作中遇到重大困难和问题及时向市委汇报、主动争取市委的支持,努力通过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确保市委决策成为国家和人民的意志,确保市委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组织的领导人员;四是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强化责任意识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牢固树立紧紧依靠代表开展工作的观念。过去一年,代表工作的探索创新力度很大,包括改进代表编组方式、开展市人大“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网上公开代表姓名和联系方式、举办“人大代表热线”和“人大代表面对面”直播节目等,有效地促进了代表作用的发挥。下来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加强实践探索,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使代表工作走上规范化、实效化的轨道。一是加大代表培训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履职水平。二是扩大代表对人大工作的参与,坚持邀请有关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常委会及工委组织的视察检查和调研活动等,通过代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三是活跃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在继续开展好市人大“代表统一活动日”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代表活动,为代表知情知政、履行职责提供良好平台。四是高度重视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建立办理工作责任制,规范和改进办理程序,强化跟踪督办,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五是加强代表服务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努力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必要条件和提供有效服务。

三、强化监督意识

监督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最常行使的一项职权。《监督法》从去年1月开始实施,使人大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从总体上讲,人大监督工作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精神来开展。一是要正确把握人大监督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依法行使职权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全面、正确地贯彻实施监督法。二是要突出监督重点。在深入了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和重点的基础上,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好选准监督项目。三是要改进监督方式。具体做到工作监督与法律监督、专项监督与综合监督、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听取专项报告与执法检查、推动执行整改与依法纠正“五个结合”,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切实提高监督的实效。四是要推进监督公开。按照《监督法》要求进一步做好监督工作情况的通报和公布工作,把监督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这里我还想强调一点,要正确处理加强监督与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人大与“一府两院”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都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行使职权,目标是一致的。因此,人大对“一府两院”既要加强监督、规范权力的行使,又要支持“一府两院”依法履行职责,同时要正确把握职责分工的界线,不包办、代替“一府两院”的工作。常委会去年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年初专门与市政府领导班子进行了工作沟通,各工委和对口部门也加强了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协作,初步实现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良性互动。在正确行使监督职权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探索,根据《监督法》精神,参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贯彻《监督法》的有关文件、制度,完善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机制,使监督工作更规范、更有实效。

四、强化民生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能否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拥护、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力之源,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力的机关,必须强化宗旨意识,把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拥护、达到人民满意作为检验人大工作的标准。一是要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完善代表工作机制,发挥代表联系群众、反映群众呼声的主渠道作用。这一点我刚才已经作了阐述,这里不再展开讲。二是要依法做好工作,发挥人大了解民情、化解民忧、维护稳定的重要作用。要认真接待和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加大案件尤其是重大案件的督办力度,督促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加强综合分析,善于发现来信来访中体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工作意见,为市委决策和市人大常委会选定监督议题、改进监督工作提供参考。去年常委会办提出“建立齐抓共管大督办格局”等意见,很具有建设性,我和仕其同志都作了批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我市人大、政协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其他的工作意见也交由常委会有关工委跟进办理。三是要在各项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常委会的各项决策和工作既切合我市的客观实际,又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五、强化形象意识

人大工作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和专业性。今年我市开展“思想解放年”和“效能建设年”等活动,人大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人大形象,提高常委会依法履职能力和机关参谋服务水平。一是加强理论武装,增强使命感。要加强对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正确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人大工作的重要性,消除“人大工作是二线工作”、“到人大工作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等错误观念,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提高业务素质,改进工作作风。要加强对宪法、法律、人大制度理论、人大工作业务、现代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学习,充实自我,开阔视野,切实提高履行职责的水平。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积极探索改进和完善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实效。三是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各项工作。要在符合现行法律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把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形式规范起来,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切合实际、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使人大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四是关心干部成长,加强队伍建设。要按照吴邦国委员长提出的“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标准,以及“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加强学习和调研、注意工作方法”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提升人大机关的参谋服务能力。要关心机关干部的成长,有计划推进机关干部的配备、交流、提拔和使用工作。值得肯定的是,过去一年常委会党组在这方面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在市委的重视支持下,在干部培养、提拔、交流、轮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优化机关干部结构,增强人大机关的活力。

同志们,随着新的一年到来,惠州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也将面临更繁重、更艰巨的任务。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第九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和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把新一年的人大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夺取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联系实际,找准问题,增强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信心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推进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到经济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协调发展,注重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良性循环。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各个要素的优化整合,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科学发展观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它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体现了发展本质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式的统一,发展要求与发展方法的统一,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多年来,我市依法治市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人大的正确领导下,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不断创新中发展,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向前推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2000年至2001年在市、县行政部门和镇(乡)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2004年推行“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2005年、2006年制订依法治镇(乡)工作指导纲要和考核验收标准(试行),2007年推行“四民工作法”和召开依法治镇工作经验交流会,部署依法治镇工作考核验收等。此外,还包括建立县、镇、村、组“四级”大调解工作网络、开办“行风热线”节目和举办“万众评公务”活动、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经验做法等等,形成了一批具有惠州特色的“惠州经验”,有效地推进了我市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市工作向纵深发展。其中有不少做法和经验先后得到了省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引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南方日报》等中央、省主要新闻媒体的关注并作了充分报道,在省内外形成一定的影响。市委书记黄业斌同志将我市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经验总结为“五个坚持”,即: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促进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协调发展;坚持抓好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努力夯实依法治市工作的基础;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方位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依法治市工作不断取得新进步。他还将抓具体工作总结为“八个抓”,即:抓依法执政、抓依法行政、抓司法公正、抓社会管理、抓基础、抓调处、抓基层、抓监督落实等。实践证明“五个坚持”和“八个抓”仍适合指导依法治市工作。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增强信心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依法治市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一是实施依法治市战略的措施有待完善。二是依法治市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待解决。三是对依法治市工作的督促检查有待加强。四是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是重视依法治市工作的,但有些领导对依法治市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依法治市工作任务有待强化。五是依法治市工作有部署、有总结,但工作不够落实,缺乏硬措施。六是建立了依法治市、治县(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但办公室职级和职能任务不够明确,人员编制不足,队伍不强,运作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等。

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发展惠州经验,树立信心和求更大发展的观念,增强推进工作的动力,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存在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破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法治建设,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更好的法治环境。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依法治市工作新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我们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贯穿于依法治市工作之中,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依法治市工作的突出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教育、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综治维稳、监督机制等方面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推动我市依法治市工作新发展。

(一)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创新依法治市工作。依法治市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今年初,市九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就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对全市工作进行了部署:继续推进“六大战略”、“十大建设”和“五个行动纲要”的实施,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以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为抓手,扎实开展“思想解放年”、“效能建设年”、“文明城市创建年”、“基层建设年”、“交通建设年”和“生态建设年”等六个年活动,着力做好十项重点工作,不断开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新局面。这就是全市的工作大局,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发展和稳定。依法治市工作创新要紧紧围绕这一大局展开,自觉地把依法治市工作融入到这个工作中心和工作大局之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使各项工作切实体现服务大局的要求。要选好切入点,找好结合点,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研究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创新工作举措,求得突破发展,保障全市中心工作任务目标全面完成。

(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依法治市,是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基础和源泉。市委决定开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响应市委的号召,积极投身到依法治市实践,积极为推进依法治市建言献策,在全市培育出“村(居)民小组议事规则”、“四民工作法”、“村官向村民述职述廉”、农村法律服务室等一批基层依法治理典型经验,促进了依法治市工作的深入开展。实践证明,没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依法治市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各县(区)、镇(乡、街道办)、村、企业等基层单位干部群众参与依法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培植和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创造更多更好的“惠州品牌”和“惠州经验”,为推进我市依法治市工作不断提供新的动力。依法治市办要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注意发现和培植好典型和好经验,并及时向市委汇报,及时总结和推广。

(三)更加关注民生。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重点强调的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举措。依法治市工作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为重点,以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依法治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做好几件事:第一,要加大对涉及民生问题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力度宣传安全生产、权益保障、社会救助、财产保护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与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和土地承包流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和社会治安管理、国企改制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切实保障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农村外嫁女、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增强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第二,要开展民生问题专项治理。工商、卫生、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加大整治力度,集中力量抓几件实事,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要加大法律援助力度。要切实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力度,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的受援范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依法治市工作的监督,是保障依法治市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举措。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制度和方式方法,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断增强监督制约的实际效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加强党内询问和质询、述职和述廉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党内罢免和撤换机制,坚决查处党内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党内监督带动社会监督、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宪法及法律实施情况和对“一府两院”工作情况的监督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检察院的法律监督。增强法律监督意识,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不断提高法律监督效力。五是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进一步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只要不是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以及私人隐私的信息,都有义务向社会、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群众监督的形式和途径应多样化,注重实效。我们要坚持发挥好“万众评公务”活动、“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市长电话热线、民生热线、人大代表活动日、举报电话、检举信箱等形式的作用,不断完善、政务公开、人民监督员等监督机制,做到多渠道、多途径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并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机制,不断拓宽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和正确行使。六是要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促进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保障依法治市工作的健康发展。要把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和上级行政、司法机关对下级行政、司法机关的监督以及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的监督统一起来,形成有效的监督工作机制。要重视加强政府系统的内部监督。健全行政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行政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设为民、廉洁、务实的政府。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这次全市检察长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04全市检察工作情况,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如何组织好2005年工作。刚才,市委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市检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希望与会同志回去后及时把书记的讲话精神向各县区委汇报,并认真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过去的一年,全市检察机关在市委、省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大“严打”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严打”整治斗争,按照从重从快的方针和“两个基本”的原则,重点打击了严重暴力犯罪和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案件,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的号召,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和执法环境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贪污贿赂大案、要案,深挖了窝案、串案,立案查处的案件数稳中有增,打破了个别县院多年来立案空白的局面,办案准确率有新的提高,为国家和集体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诉讼监督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切实加强了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为保证公正执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狠抓检察机关队伍建设,通过一手抓领导班子和机关建设,一手抓基层院建设和基础工作,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市委、省院的充分肯定和群众好评。特别是我们开展的“业务兴检年”活动,符合高检院提出的业务工作是全部检察工作中心的要求,一年中全市两级院扎实工作,抓业务、强业务、兴业务,各项检察业务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在此,我向为检察事业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全市检察干警及家属致以亲切的问候。

对于今年全市检察工作,各位副检察长作了具体布置,书记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我想侧重从执法能力建设与业务工作方面提几点要求:

一、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关键是按照全会的要求,深入推进执法能力建设,努力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

1、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必须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能力

两级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检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把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监督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统一起来,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法律统一起来,坚持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部署以及重大改革措施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检察工作。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学习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努力成为具有战略眼光、把握检察规律,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善于科学决策、驾驭全局的现代型领导者。要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素质,保证各级检察机关领导班子有好的思想、好的能力、好的作风、好的形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真正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2、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必须提高检察队伍的履职能力

检察机关是专门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关键是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队伍履职能力。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抓好理论武装,引导检察干警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要按照专业化建设的要求,认真落实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教育培训计划,加大对高素质检察官的培养,优化队伍学历和专业结构,提高队伍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要严格检察纪律,健全各项队伍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树立公正执法形象,不断开创队伍建设新局面。

3、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必须提高检察机关的办案能力

加强业务建设,提高办案能力,是检察机关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加强检察业务建设,主要任务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不断加大办案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确保办案质量,实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主题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具体来说,主要是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着眼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大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加强审查批准逮捕和公诉工作,提高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的能力。二是要着眼于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大要案力度,提高惩治职务犯罪的能力。三是要着眼于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全面加强对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以及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的监督,提高维护司法公正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在提高执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深入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对检察工作的期望和要求,努力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4、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必须提高检察工作的创新能力

解决制约检察工作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是加强执法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以确保司法公正为目标,着力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制约司法公正的环节入手,尊重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积极推进检察改革,使各项检察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要继续做好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认真探索人民监督员开展监督的有效方式,推动人民监督员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要全面推进检察机关科学决策机制改革、检察业务工作机制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检察工作后勤保障机制改革,全方位强化对检察工作和办案活动的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严打”促稳定

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检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检察机关一定要充分认识“严打”整治斗争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维护稳定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要突出打击重点。继续重点打击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盗窃、抢夺等侵财犯罪和犯罪。积极参与整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从严从重诈骗、偷税漏税、制假贩假、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尤其是制售伪劣食品、药品等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犯罪,以及坑农害农、侵犯弱势群体利益的犯罪。着力抓好全市有影响的重大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的工作,坚持对重特大案件提前介入,确保从重从快方针在检察环节得到落实。

2、要正确理解和执行刑事政策。要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活动。对犯罪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轻微犯罪人员要依法从轻处理。要积极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诉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案件管理机制,加强对批捕后撤案、不和判决无罪等案件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要继续推行普通程序简化审,规范检察机关的提前介入活动,完善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3、要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总结推广青少年维权岗工作经验。积极参与人民内部矛盾的调处,认真做细做好申诉工作,妥善处理群众上访问题,把不稳定的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对群众来信来访中可能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领导同志要亲自督办,及时处理。要认真对待和重点做好集体访、告急访、上访老户特别是有进京上访苗头人员的工作,消除不安定因素。

三、狠抓办案促成效

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检察机关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突出查办大案要案,规范办案行为,提高办案质量,推动我市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健康向前发展,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1、要突出查办大案要案。查办大案要案震动大、影响大、效果好。全市检察机关一定要按照高检院、省院确定的重点,下力气予以重点查处,切实提高我市大要案工作水平。要重点查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件,“三机关一部门”职务犯罪案件,借国企改革之机贪污、挪用、私分国有资产的犯罪案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犯罪案件,特别要把查办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贪桩枉法、、的犯罪案件,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权犯罪案件放到突出位置,从严查处,切实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和司法不公问题。要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深入查办金融、房地产、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物资采购和产权交易等领域和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同时,对发生在基层、发生在群众身边、影响恶劣的案件和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也要从严查处。

2、要强化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措施。一是做好“系统查,查系统”的经验总结与推广,力争查办一批有震动、有影响的串案、窝案;二是提高初查成案率。建立与审计、工商、技术监督等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制度,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立案,不符合标准的坚决不立,决不立凑数案;三是充分发挥大要案指挥中心的作用。突出提办、参办、交办、协办和异地办案的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突破案件的能力,今后,对各县、区院办理的干扰多、阻力大的大案要案,市院将采取直接立案侦查、或指定管辖,同时市院也带头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为县、区院作出表率。

3、要加强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制度化建设。突出在规范执法活动、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上下功夫。今年全市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数要平稳增加,数、有罪判决数和大案要案数等指标要高于去年。确保无错拘、错捕、错诉案件,确保检察环节不发生超期羁押现象。各县(区)院要围绕这一目标,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办案质量,明确个案从初查到侦查终结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二是加强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按照高检院提出的考评指标和考评方法,制定目标管理计划和方案。继续坚持案件质量通报制度和检查制度,研究制定办案流程和案件管理细则,对各个办案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全面落实自侦案件质量考评制度,在“一案一考评”的基础上,对办案数量、质量和效果进行综合考评,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三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严格掌握强制措施,慎用逮捕措施,加强对撤案、不案件的管理;四是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严格执行高检院关于办案安全防范工作的一系列规定和省院制定的“六条禁令”。完善安全防范机制,防止犯罪嫌疑人自杀、逃跑等事故发生。

4、要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推动预防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建设。加大预防职务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效果。加强与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协作,认真调查研究职务犯罪发案的特点、原因和对策,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系统预防、重点建设项目的专项预防和发案单位的个案预防,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在建筑等行业推行廉洁准入制度,实行预防措施关口前移。

三、强化监督促公正

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确保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检察机关的立身之本。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是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市检察机关一定要充分认识司法不公带来的危害,坚持经常性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狠抓薄弱环节,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公正执法水平,坚决依法纠正和查办执法不公、司法不公的问题。

1、要加强刑事诉讼监督。既要防止打击不力,又要注重保护人权,要把刑事诉讼监督工作贯穿于检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当前,刑事立案监督的重点是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和不该立案而立案的案件,坚决杜绝插手经济纠纷问题。侦查活动监督的重点是通过审查批捕,及时发现遗罪漏犯,及时追捕追诉,强化对严重违反程序,侵犯人权问题的监督,坚决纠正滥用和随意改变强制措施的现象,延伸侦查监督范围。刑事审判监督的重点是加强对徇私枉法造成重罪轻判、轻罪重判、有罪判无罪案件的抗诉,重视对不服生效刑事判决、裁定申诉案件的复查工作,注意纠正违反法定程序、侵犯诉讼权利和超时限办案等问题,做大做强审判监督工作,提高监督的技巧和方法。刑罚执行监督的重点是监督纠正判决后不依法交付执行和以钱抵刑等问题,开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监督,逐步建立解决超期羁押的长效机制。要结合清理超期羁押,推广与看守所局域微机联网,加强对在押人员情况的动态监督,力争抓好规范化驻所检察室建设。

2、要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要把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在当地反映强烈的案件作为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的重点,切实监督和纠正因行政干预或地方保护主义导致裁判不公的案件,审判人员贪赃枉法、导致裁决不公的案件,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导致裁判不公的案件。抓好民事、行政案件的抗诉工作,提高抗诉成功率。积极通过个案再审检察建议,督促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减少办案环节,增强监督效果。

四、深化改革促发展

深化检察改革,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是今年高检院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确保检察工作规范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全市检察机关一定要按照高检院、省院的要求,深入扎实地推进检察体制改革,不断把检察机关改革引向深入。一是进一步推动检务公开的规模效应,以公开促公正;二是深化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引导侦查取证,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三项改革,提高诉讼质量和效率;三是抓好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推进工作规范化进程;四是认真做好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审议“基层院建设”情况工作,推进基层院建设取得新成效;五是加快科技强检步伐,抓好二级专线网和局域网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办案质量、办案水平;六是加大“两房”建设工作力度,努力改善基础设施。

五、优化队伍促提高

全市检察机关要从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从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出发,认真抓好检察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

1、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领导班子建设的水平决定了一个检察院建设的水平。全市两级院的领导干部特别是检察长,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提高从政治和全局高度认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宏观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置突发复杂事件的应变能力。要讲团结,讲正气,团结出人才、团结出战斗力。检察长要善于带班子,善于协调好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善于发挥班子的整体优势;班子成员要顾全大局,主动、积极地支持检察长工作,维护好班子的团结。要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贯穿于日常管理之中。检察长要带头真抓实干,靠一身正气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带出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努力把全市检察机关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党性强、团结好、风气正、效率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集体。

2、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的整体素质结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严治检,加强队伍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监督。要着力提高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向深入,引导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着力提高干警的业务和文化素质,鼓励干警参加学习法律、现代经济、科技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分类开展岗位培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干警的执法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广泛吸纳人才、科学使用人才,实行市院缺额从基层院优秀检察官中遴选,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双向选聘、优化组合,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关心爱护干警、从优待检,积极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要大力抓好基层检察院建设,深入开展争创先进检察院活动,先进更先进,后进争先进,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争先创优活动为载体,认真抓好“亮点”工作先进经验总结和推广,市院将树立典型,弘扬先进,以点带面,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防检察干警违法违纪问题发生。要强化管理,整顿作风,加强对检察干警的监督,创新监督机制,改进监督方法,常打预防钟,常敲警示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各县、区院班子成员特别是检察长要过得硬,要率先垂范,敢于提出向我看齐,切切实实成为干警的一面旗帜。要坚持自主、自省、自警、自励、廉洁自律,要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管好自己、管好亲属,带头执行中纪委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制约。坚持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坚持以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做法,确保两条底线不出问题。

六、检务保障促效率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检察工作管理现代化,努力提升检察机关的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检察业务、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检察工作长效机制。一是要抓好“两房”建设。启动市院、华亭县院办案和技术大楼建设,其它各县(区)院要积极争取“两房”立项。二是要加快科技强检步伐。积极推进检察机关的网络建设与应用,努力建成设施比较完备、应用安全、基本满足检察工作需要的综合信息网络。着力抓好计算机的应用,达到都能够操作运用的要求,努力适应我市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我受青锋司长和会议的委托对第四次全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协作会议作小结。并借此机会,就政府法制机构的监督工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为贯彻落实《纲要》做贡献,如何更有效地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以及抓好当前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的一些重点工作和同志们交流意见。

一、对会议的基本评价

这次会议,是全国政府法制机构在认真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刚刚结束,耕耘在政府法制监督工作战线上的党员干部历经了严格地党内生活锻炼,根本政治信仰得以巩固做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具备的理性思维、战略思维、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得到提高,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的情况下召开的。

昨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罗建平同志,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家仁同志,分别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到会看望了大家并致词祝贺会议的召开。青锋司长就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抓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度建设以及同志们关心的有关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广西、重庆、山东、江西、内蒙、江苏、辽宁、南宁、南京等省区市及省会城市的政府法制机构的同志,在会议期间,就行政执法的形势、如何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如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如何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队伍建设和如何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执法工作等问题在大会上和讨论会上作了发言,有的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在会议交流和提交的经验交流材料中,特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办《关于深入调研,明确政府法制监督的创新方向,加强行政执法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的经验》;重庆市法制办《关于创新政府层级监督的做法》;山东省法制办及南宁、柳州市法制办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经验》和山东省法制办关于《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做法》;江西省法制办关于《从强化政府法制机构编制入手,加强政府法制机构队伍建设的经验》;吉林、辽宁省法制办关于《参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的检查及其问题的分析研究》;黑龙江省法制办关于《冷静判断行政执法形势,针对性地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做法》;内蒙古自治区法制办关于《着眼于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着眼于构建行政执法的社会评价监督机制,着眼于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等,对于政府法制机构监督工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对于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现依法治国方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同志们认为,这次会议主题鲜明,经验交流广泛充分,特别是听了青锋司长的讲话,对开展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和创新政府层级监督工作机制等问题,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同志们认为,这次会议必将对今后的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以《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统领,切实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好务

我讲三点建议:

(一)认真学习好、宣传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履行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赋予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职责。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同时明确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明确规定了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程序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和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等七项具体的任务和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的措施。从《纲要》所确立的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所提出的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七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结合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我们不难看出,《纲要》已经给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指明了工作的路径和方向,并对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我学习《纲要》的体会,我认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贯彻落实《纲要》起码有八项工作任务:一是为在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程序和依法行政的保障机制,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追究机制等工作中,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向政府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以及参与研究相关配套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对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进行评估、清理、修改、废止的工作制度,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三是参与指导推进综合执法,特别是指导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等项工作;四是参与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励制度,完善并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和创新政府法制监督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五是积极参与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活动,积极探索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六是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七是积极参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培训和考核以及法制宣传活动;八是及时地总结、跟踪、反映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实施《纲要》的工作进行指导等。根据国发办号文的要求,虽然上述工作,有的不是我们政府法制机构以及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主责,但我们应当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的法制机构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工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和本部门贯彻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的规定,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在这里,我还想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要履行好贯彻落实《纲要》的任务,就要从思想上解决好一个关键性问题,那就是心态问题。我认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同志们,心态一定要“静”。我们是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我们的主要责任是为制度建设服务的,我们工作的着力点是加强调查研究,并按照《纲要》的要求,为创新、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做好相关工作和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指导涉及政府共同行为的各项制度有效实施,为建设法治政府当好办领导的参谋、助手。我不赞成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针对某一个执法部门或者某一项执法去搞执法检查或者评价,如果我们受政府委托,代表政府去参与检查活动,应当在活动中多从加强制度建设的角度去考察、思考、评估这些部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查找制度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制度的建议。

(二)认真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有关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送审稿,阐明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性质、内涵、基本制度和结构体系,规定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以及注意的有关问题,强调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的措施,特别是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等方面,从执法主体、工作原则、制度规范、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若干意见》是全国政府法制机构,经过二十多年探索和创造并经过广泛实践证明对加强政府法制监督,对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经验总结。《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纲要》,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文件,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性文件。它一旦,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执行好。下面我就学习贯彻执行《若干意见》谈一些想法:

⒈充分认识国务院办公厅《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如前所述,《若干意见》阐述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确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度体系,提出了加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要求,它充分表达了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态度和决心。《若干意见》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制度和措施,是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通过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它有利于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促进行政程序建设,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奖惩分明、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建立。我们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同志,一定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干部依法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

⒉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措施。就行政执法状况而言,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问题,有的还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我们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清醒地正视这些问题,强化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感,通过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遏制各类违法行为的发生。就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地区和部门的负责同志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还不重视;地区间、部门间的工作发展不平衡;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够健全,程序不够完善,评议考核机制不够科学,责任追究比较难落实,组织实施缺乏必要的保障等。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四点:首先,对什么是行政执法责任制没有认识、理解清楚;其次,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在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再次,制度建设滞后,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建立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来看,制度体系比较混乱,有的把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范围,有的把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从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中分离出去,有的把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行政务公开,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还有把领导不重视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作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体系范围,把行政执法责任制当作一个筐,只要与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有关的东西,就往里面放。第四,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与执法责任脱节,各搞一套。对于上述在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中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对照《若干意见》规定的要求,有制度的要改进完善,没有建制度的要按照规定抓好制度建设,与此同时,要按照规定,有序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推行工作。

⒊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概念。在过去的研究和推行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对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概括。从语义分析,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关于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法定职责及其相应法律责任与追究的行政法律制度的总称。”这个概念从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本质出发,揭示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法律地位,对推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理论研究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反思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现状时发现,过去在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概念的研究和定位上,还只限于学术研究、现象归纳之中,缺乏语言分析的转向或者说至少在语义分析上没有从它的内涵意义出发做一些学术探索,或者对概念进行精确的功能分析。从而出现一些缺乏指导意义或者形而上学式的概念。由于概念定位不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当然就大打了折扣。《若干意见》开宗明义地给行政执法责任制下了一个概念—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个概念体现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责任制约权利的价值,体现了权责统一、权责相当的法治原则,突出和确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地位和作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概括。认识和把握好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从现在起,我们再不要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概念从实务的角度再去争论了。要按照《若干意见》的定义,扎扎实实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做好。

⒋要坚持和发展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经验。近二十多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探索和总结了一系列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经验。这些原则和经验从总体工作思路上表现为: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典型引路、适时制规、渐进推进;在落实执法责任上表现为:依法确定执法主体、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程序、科学细化执法标准、建立相关追究制度、通过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手段,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于这些基本工作原则和基本工作经验,我们在抓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工作中,在继承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抓发展和创新。

⒌要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什么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重点?我认为,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建设和保障制度建设是今明两年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重点。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建设问题,据统计,全国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有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其中:由地方性法规规定的有个省、区、市(除广东、重庆市外,其他省、区在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中列明),由地方人大常委会决定规定的有个省,由政府规章规定的有个省、区、市,由政府文件规定的有个省、版权所有区、市,严格地说,全国各省、区、市有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或者规定的只有个。而这个省、区、市的条例、规定,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还需要完善。可见,就基本制度建设,任务还很重。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还要高度重视与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相配套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如: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方面,最基本的有三项制度要建立,一是,关于各部门的法定职责、职权、执法程序、执法责任的公告制度,二是,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三是,行政执法主体的培训考核发证制度。如:在建立评议考核机制方面,起码要建立和完善与依法行政总体考核,与法律监督等五大监督制度,与公务员工作目标或者绩效考核相衔接的制度和机制,如:在责任追究的落实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违法责任追究制度。有个别地方推行的是错案追究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到底实行过错责任(错案)追究,还是实行违法责任追究,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研究。《若干意见》明确的是违法责任追究,即违法责任归责。为什么要适用违法责任归责原则?大家都知道,行政执法责任是国家责任。对国家责任的归责的适用,行政法理论主要有三种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过错责任原则呢?过错责版权所有任原则是从民事侵权责任理论中的过错原则演绎而来的。过错责任原则之所以能够成为行政责任理论的基础并被人们赏识,主要取决于它,一方面实现了规范与救济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过错原则可以从理论上合理地解决共同侵权行为和混合过错造成的责任承担问题。过错责任有主观过错责任与公务过错责任之分。主观过错责任是违法行为人对违法行为及后果的一种心理态度,即故意或过失。公务过错责任是客观过错,以不当履行职务作为客观评价,它与违法原则渐趋一致,但两者仍有差别,构成公务过错责任的客观方面不仅涵盖了违法行为,而且还包括某些合法行为,可见公务过错责任其外延比违法过错责任原则大。我们从适用过错责任来讲,由于过错责任原则依附于民法,若适用主观过错责任,要追究行政主体的责任,首先要确定具体过错人,如果行政侵权行为由于集体决策或者程序复杂或者不公开或者侵权人的行为系执行上级命令或者经上级批准等情况,责任就很难落实。其二,从主观心理上认定过错责任,不利于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而公务过错责任呢?公务过错责任在适用上,比适用主观过错责任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仍然和过错责任原则割不断联系。公务过错责任和个人过错责任在实践上去区分和划分并非简单,客观化责任也很难确定。鉴于上述问题,若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甚为不当。由此,我们回过头对照各省区市、各部门已建立的责任追究制度,我分析、判断认为实际上名为过错责任追究,实为违法责任追究。

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无过错责任追究(无过错原则)呢?无过错责任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补充,在整个归责原则体系中处于辅助的地位,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评价原因行为的性质和内容,而从结果责任出发,实行客观归责。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意旨在于将行政危险造成的风险损失由个人承担转嫁给社会承担,实现责任的社会化。上述理由说明,无过错责任原则,不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所要追求的目的。

我国行政主体的违法责任归责是违法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是以职务违法行为作为归责的根本标准,它体现了认定标准的客观化。《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等作为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很显版权所有然,一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如果存在没有事实根据或法律根据乱施行政的或者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职权、以及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形的都属违法行为,都要承担违法责任。《若干意见》对此作了相应责任追究规定。《若干意见》还对违反法律原则的行为判定为违法和不当,对此,规定了相应的责任。

高度重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保障制度和机制建设,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点,实践证明,缺乏保障制度和保障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很难推行的,其效果也大打折扣。我认为,各地区、各部门在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并落实、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和阶段性工作意见。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其他工作人员的责任,评议考核和奖惩制度,要建立和完善行政职责争议的协调制度等。

各地区、各部门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还要认真探索研究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

(三)继续做好行政许可法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⒈认真完成法定任务。对贯彻行政许可法,我们政府法制监督工作部门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我们还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国务院下发的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项目的目录,认真做好清理、核实、取消、纠正等项工作;二是,尽快制定国务院决定保留的许可项目的实施条件,实施程序和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评价、监督以及后续监管措施、收费、审计等配套制度。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各地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完善,针对性差,有互相抄袭的。对此,有的同志提出制度要上级政府来做。我认为,省级人民政府是有权的,是有责的,是能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据悉,国务院审改办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三是,积极指导做好相对集中许可、一个窗口对外,集中办理,集中受理和送达等试点工作。

⒉认真研究行政许可法贯彻中的有关问题。比如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界限问题,行政许可程序适用规范,听证当事人的选定标准,听证证据规则,有限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行政许可的具体范围和程序等问题。行政许可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很多,就执行法律制度方面我梳理了一下,有十多个问题需要加强研究。

⒊继续做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学习、宣传、培训的重点在各级领导和行政许可的相对人。

同志们,未来的政府法制监督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增强大局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更加努力地勤奋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第四次全国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协作会已经圆满完成各项议题,这次会议能够圆满成功,得益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和辛勤劳动,得益于到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在此我建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感谢××的××主任、××的××秘书长、××的××主任、××的××主任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理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工作原则和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以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为切入点,以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为宗旨,以社会满意度作为检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尺度,着力构建政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二、评议内容

(一)履行职能、落实政策情况。是否开展监督检查,积极主动发现、办理案件;能否正确履行动物卫生监督及畜牧执法监管职责,切实促进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维护动物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是否正确履行对市管屠宰企业驻场检疫监管职责,保障所产肉品无传染病、寄生虫病、“瘦肉精”。

(二)依法行政情况。是否按照执法程序办案,规范畜牧兽医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三)办事公开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情况;能否从自身职能出发,主动解决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能否树立服务意识,是否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五)治理各种不正之风情况;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态度恶劣、不给好处不办事等不正之风。严格执行农业部农业执法“六条禁令”,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六)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情况;认真解决办事拖拉、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七)遵守职业道德情况。是否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执法队伍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提高道德水准。

三、评议方法

采取统一组织、分步实施,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全面评议、突出重点,自评为主、督导为辅的方法进行。

一是日常评议。对评议对象政风行风建设日常工作、问题整改情况、及时上报相关材料情况、处理投诉举报情况、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情况、工作成效情况等进行考核。

二是专项评议。选取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相对管理人(饲养场、户,屠宰场、点,生猪经纪人)为对象开展专项评议。

三是问卷测评。积极配合市纠风办、畜牧局做好问卷评议的组织工作,对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问卷集中测评。

四是综合考核。问卷测评结束后,将日常评议、专项评议、问卷测评结果相综合,得出最后评议结果。

四、评议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5月10日至6月30日)

1、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健全机构,召开动员会安排部署本单位评议工作。。

2、选聘评议代表。与市畜牧局结合,对原聘用的评议代表进行调整更新,充分发挥他们在评议工作中的作用。

3、继续开展以“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和“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主题实践活动。按照“三治三提”活动要求,对照工作职能,认真组织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三治三提”活动推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和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相结合,确保行风评议活动取得实效。

4、征求意见建议。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好意见建议问卷调查。通过评议代表、政风行风热线、网站、举报电话、手机短信、评议意见箱、召开座谈会等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二)组织实施阶段(7月1日至7月31日)

1、开展评议

(1)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照评议内容和征求的意见建议,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2)重点评议。组织评议代表、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专门评议小组,开展重点评议。

2、整改问题

(1)对照反馈的意见建议和自评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制定整改方案。要紧紧抓住规范行政权力、规范从政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升服务质量等环节,认真进行整改。

(2)对历年来群众反复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回头看,从体制机制方面着手,进行深度整改;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政风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及时向市纠风办、畜牧局报送问题整改、建章立制等情况。

(3)组织评议代表进行明察暗访和督导检查,深入到有关部门和重点岗位跟踪、督促、指导评议工作,了解整改效果, 形成督导报告。

(4)协助有关部门查处评议中发现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依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纠风工作责任制等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4、问卷测评

根据市政府纠风办、畜牧局统一部署,开展问卷测评工作。

5、专项评议

要依据近年来评议活动中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意见,参考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对重点岗位的作风情况进行专项评议,促进重点岗位不断改进管理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转变作风。对群众反映好、满意率高的重点岗位进行表彰奖励;对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且没有明显改进的重点岗位,要追究其负责人的责任。

(三)考核总结阶段(8月1日至11月30日)

1、报送材料。10月31日前向市纠风办报送-评议工作材料。评议过程中把政风行风评议方案、总结、整改报告,主题活动方案、总结及活动动态信息等有关政风评议工作内容,及时上传纠风在线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平台。

2、考核结果的公布及总结表彰。召开总结表彰会议,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总结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表彰-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

四、评议总结

将评议结果向市畜牧局报告,并直接运用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纠风工作责任制考核、动物卫生监督所年度目标考核等。对群众满意度高、综合考核优秀的人员予以表彰;对于当年群众满意度低、综合考核结果较差的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将把评议工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手段,认真抓好落实。评议工作要在市畜牧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评议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积极研究探索政风行风评议工作规律,把评议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注重实效,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评议工作,认真解决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以良好的作风努力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严格执行评议程序,确保评议结果真实可信。严格落实全市评议方案内容;切实组织好征求意见建议和测评活动;选好、用好评议代表,确保征求意见、评议、整改、督导、测评和考核的实际效果。

(四)严明纪律,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在评议活动中,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走访,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动物卫生监督、畜牧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本单位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监督,找出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评议总结。要认真抓好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做好工作经验总结,按要求及时上报总结信息,向上级领导汇总工作开展情况,迎接市纠风办行风评议。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这次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9号文件、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人大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市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紧紧抓住事关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增强了监督实效。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开展对城市规划法、劳动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有力地保障了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对国民经济运行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抓住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开展监督,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工作。二是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认真审议讨论,及时作出决定、决议。根据市委的建议,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批准xx市2004-2020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市人大常委会还作出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决议》和《关于依法清理处置城市规划区闲置土地,加强城市土地管理开发利用工作的决定》,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三是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选举、任免干部相结合,认真贯彻党委意图,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促进了地方政权建设。换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15人(次),实现了党委的组织意图与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并按计划分年度对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两院”领导人员进行述职评议,加强了对选举任命人员的监督。四是努力创新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创新和规范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健全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机制,邀请市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等形式,拓展了代表履行职务的平台,密切了人大常委会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五是重视对下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联系和指导。通过区县(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成员分工联系区县(市)人大、定期召开工作座谈会和联系会等形式,加强了对区县(市)人大工作的联系与指导,促进了基层人大工作的开展。六是以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为重点,切实搞好自身建设。通过制定和完善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规则、常委会议事规则、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专门委员会的职权职责和议事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常委会的整体效能。根据人大的性质和工作特点,不断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结构,加强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换届3年来的区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认真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有关工作报告,积极开展执法检查、视察调查和评议工作,为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一方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各区县(市)人大工作各有特色。特别是在加强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监督,优化政务环境;强化个案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述职评议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和政府领导,加强对选举任命人员的监督;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积极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还本着监督与支持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积极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国企改革、防汛抗灾、建整扶贫、社区联建等工作,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

总之,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都凝聚了各级人大和人民代表的智慧和辛劳,各级党委和广大人民群众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各级人大,历届人大代表以及各级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形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人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中央下发了〔2005〕9号文件,省委〔2004〕22号文件批转了《中共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报告》,并以〔2005〕2号文件作出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作了精辟阐述,对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各级党的组织、国家机关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把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文件精神上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根据宪法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些规定,充分反映了我们国家政权的性质,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了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保证各个国家机关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地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合国情、顺民意,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包括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相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和完善以及职能作用发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依法治国方略不断深入的过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其他国家机关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才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和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党的领导将更多地体现在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全社会都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并最终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它的贯彻执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和体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作用,既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各级党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得越好,就越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越有利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指导我们加快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科教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法制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人大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政治优势,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保证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二、要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各级党委要尊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正确处理好党委决策和人大决定的关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重大决策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决定的形式作出,有利于把党的主张转变为国家意志。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作出的决定决议既有广泛的号召力,又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各级党委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凡是法律法规规定应该通过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党委在研究后,要依照法定程序提交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把党委的意图和决策转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一府两院”的工作,凡是法律法规规定应报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决定的重大事项,要主动及时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并认真贯彻其决议、决定。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要高度重视民主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制度。要突出发展第一要务,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抓住工业强市、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三农”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视察和审议,按照市委的要求,适时作出决议、决定,推进市委重大决策的落实。

(二)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人大与“一府两院”都是党领导下的国家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既要切实依法行使好监督权,又要充分尊重“一府两院”的职权,不干预、不代替“一府两院”的具体政务工作和司法活动,从支持的愿望出发进行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体现支持,推动“一府两院”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一府两院”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沿,直接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任务重、压力大,人大要充分理解和体谅。各级党委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督促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履行职责,督促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财政预决算和经济运行情况的监督,尤其是对部门预算、政府举债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查和监督;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司法监督和个案监督,督促司法机关对裁判不公、徇私枉法等问题依法查处和纠正,促进公正司法;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创新工作方式,拓宽监督领域,包括人民代表大会采用票决方式通过有关决议、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干部的述职评议、对本行政区域内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评议和执法检查等;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运用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销不适当决定和依法罢免等法定监督方式,强化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

(三)正确处理好党管干部同人大依法选举、任免干部的关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选举、任免权。党管干部是我党的重要组织原则,是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事务领导的组织保证。各级党委要正确处理好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干部的关系,努力实现党内工作程序与人大法定程序的有机结合。党委向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应事先向人民代表大会临时党委或人大常委会党组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的党员介绍党委的推荐意见。如果人大代表或者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所推荐人选提出不同意见,党委应当认真听取,并作出必要的解释或说明。如果发现有事实依据、足以影响选举或任命的问题,党委可以建议人大或常委会按照规定的程序暂缓选举、任命,也可以重新推荐人选。推荐人选确定后,人大常委会党组要认真实现党委意图,按照法定程序做好工作,保证党的组织路线得以贯彻执行。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任前调查、供职发言制度,增强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免工作的透明度。要尊重和维护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选举和表决结果,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任命的干部,在任期内应当尽量保持相对稳定,确实需要调整的,要严格履行法律程序。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强化述职评议工作,增强被任命干部的法制观念、公仆意识,使之掌好权、用好权,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各级党委要重视利用人大常委会的述职评议成果,述职评议情况可以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依据。

(四)正确处理好先进性与代表性的关系,支持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全部工作的基础在于代表。各级党委推荐人大代表人选,必须坚持代表的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统一,在保证代表构成比例的同时,要十分注重代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使所推荐的人选能够广泛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和水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紧紧依靠人大代表这个主体,进一步强化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中的作用。要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念,纳百家之言,集万民之智,使人大各项工作始终体现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真正代表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要建立完善代表培训制度,增强代表的履职能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保证安排代表活动经费和常委会不驻会委员的工作经费,为他们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提供必要条件和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向代表通报政情制度,努力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要增强代表对人大常委会活动的参与度,尽可能吸纳更多的代表参加执法检查、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视察调研等活动,增强代表活动的实效,充分发挥好代表的作用。

三、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关键。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切实把党的主张、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高度地、有机地统一到人大工作的实践之中。

(一)要把人大工作摆在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人大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把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同全局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统一抓好落实。要建立制度,每届党委任期内召开一次人大工作会议,每年听取一次人大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和掌握人大工作情况,研究解决人大工作的重大问题。各级人大常委会党组要向同级党委负责并报告工作,特别是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的开展,事先要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自觉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坚持把对党委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认真贯彻党委意图,保证党委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顺利实施。

(二)要努力为人大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各级党委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主动协调好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之间的关系,努力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创造条件。要建立健全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凡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党委应通过一定渠道及时向人大通报,主动听取人大的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健全建议、议案的办理制度,对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议案等,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并及时反馈情况。要建立健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系会制度,加强协调沟通。人大主任不是同级党委班子成员的,应列席同级党委常委会会议;党委和政府召开的涉及全局工作的重要会议或组织的重要活动,要安排人大常委会领导参加;重要的工作会议,要安排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的负责人参加。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自觉向人大报告工作。各级党委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形成维护人大权威、支持人大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关心人大机关建设,完善市、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三)要加强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大党组是党在人大的派出机构,对于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负有重大责任。各级党委要大力支持人大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以增强党性观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建设,以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的组织建设,以增强凝聚力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同时要进一步改善人大常委会委员的结构,在各级人大常委会及其领导班子中,既要安排一定数量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要安排适当比例年富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同志;既要安排在党政机关和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同志,也要安排经济、科技、教育、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使常委会组成人员优势互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要高度重视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把人大机关干部的培养使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加大人大干部的选拔、培训、交流和任用力度,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要重视和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乡镇人大的作用。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要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配备好乡镇人大主席和专职工作人员。乡镇人大主席届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应听取区县(市)人大的意见。乡镇人大主席团和街道办事处人大联络组的工作和活动经费,要按规定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要依法依规开好人大会议,审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在本行政区域的贯彻实施。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乡镇人大工作的新情况,不断探索发挥乡镇人大及其主席团作用的新途径,促进乡镇人大工作积极稳步发展。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年组织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区**年的组织工作,研究部署**年的组织工作。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区**个党委党群书记和组织部全体同志。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年组织工作的主要成效

**年,我区的组织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届**全会、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全区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主线,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为推进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繁荣稳定、和谐安康**,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先进性教育见实效

今年,按照中央、省、市、区委的部署,我区前后分三批部署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有386个党组织的10160名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参与覆盖面达到100%。一年来,我们认真做好“规定动作”,精心设计“自选动作”,提高了广大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重塑了我区共产党员新形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促进了我区三个文明建设。

1、党的基层建设得到加强。建立健全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管理工作意见》、《**区社区党务工作者配置方案》和《关于在社区成立党委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初步形成了社区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四个街道党工委分别建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党员志愿队伍工作制、党员联系群众和扶贫帮困制、党内民主评议党员制、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等一整套长效制度。黄岗、睦岗两镇分别制定了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党员联系群众、党员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并确保长效机制高水平、高效率运行,促进党的各项工作。

2、广大党员受教育。在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我区广大党员干部在各级媒体刊发宣传资料400多篇,编发简报110多期,开展专题讨论会956场,参加党员12000多人次,撰写党性分析材料6800多份,收集意见建议1500多条,组织和个人落实整改措施6000多项,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我们还开展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的互动活动,确保党员教育活动的全覆盖。

3、群众得实惠。各级党组织开展了“三走进五个一”的“永葆先进,服务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温暖工程”、“牵手工程”、“安家工程”、“闪光工程”,实践“五关爱”(关心老党员、关爱贫困生、关心下一代、关爱女孩、关注十项民心工程),帮扶150名特困老党员、382名特困生;爱心助学60人,资助金额3万多元;筹资700万元改善22个社区居委会办公设施和办公条件;着手兴建200套解困房和经济适用房;举办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召开劳动用工招聘会,建立劳动用工信息网等措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组织工作上台阶

1、积极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

**年是社区党建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们紧抓机遇,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克服困难,使社区党建取得新的突破,形成在市委区委领导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辖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团结广大群众共同奋斗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进一步加大了区直部门挂点联系社区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二是促成了市直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在区委大力争取下,今年下半年市委下发了《关于转发区委组织部、市委先进办关于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全区60个社区与110多个市直单位达成结对共建协议。目前,市直驻区单位与社区共建活动正在蓬勃开展,共建成效初步显现,给社区党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是加强了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分两批从社会公开招聘了60名素质较高的专职社区党务工作者,协助社区党支部书记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较好地解决了社区党建无人办事的难题。四是着手理顺和调整社区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对社区党员实施分类管理。下发了《**区关于在社区成立党委的工作方案》,在条件比较成熟的社区设立党委,完善了社区党组织管理体系,增强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社区资源的功能。五是大力拓展社区服务和加强硬件建设,今年上半年又投入2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了6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场所。

2、较好完成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两个有”任务。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部署,迅速动员,努力实现“100人以上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50人以上企业有党员”的目标。通过努力在黄振龙凉茶公司、康佳药业、捷成陶瓷等几家非公企业成功组建了党支部。到年底,我区50-99人的企业有20间,其中有党员的有20间,有党员的比例占100%;100人以上企业有33间,单独组建党组织的有30间,单独组建率90.9%,均提前完成两个有的目标任务,无组织管理的64名党员已纳入正式的支部管理,全区非公党组织增加到36个。

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一是扎实开展“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制定《**年驻村工作要点》,落实“区领导、区直部门一把手、镇领导挂钩联系村制度,抽调了22名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形成了“干部驻点抓,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和“单位一把手挂点,班子成员轮流跟进”的工作格局。二是认真抓好第三届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产生126名第村委会和支部委员,新一届农村两委素质比以前有较大提高。

与此同时,我区还按照有关要求,认真抓好机关事业单位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有关制度,抓好一批市、区级的固本强基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一定成效。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组织管理,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和党务工作水平。

一是抓好党员电化教育。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城市社区基本普及党员电教播放点的指示精神,制定工作目标和方案,积极开展**区社区党员电教播放点等级创建活动。二是党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区委组织部拨出专项经费,购置了一批专用电脑下发到基层党委,还安排50多名实习生,协助各党委做好信息录入工作,顺利通过了市的检查验收。三是认真做好党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4周年系列活动。6月下旬,在区机关会议中心举办**区先进性教育活动图片展和“永保先进,服务人民”征文颁奖暨《党旗飘扬》首发仪式。五是“双关”活动取得实效。落实10万元资金,积极在社区和农村开展“关心困难老党员”和“关心特困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共慰问并资助了100多名困难老党员和特困生。

(三)培训工作扩规模

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干部的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迫切。为加强我区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我们以区委党校为阵地,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以三年内全区党员干部轮训一次为目的,大规模地开展培训工作:

一是在区委党校举办局级干部、股级干部、驻村、挂职干部及新提拔干部培训班、村级干部培训班、社区居委干部培训班、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各4期共558人次。二是安排我区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举办的各类主体培训班共24期69人次。三是安排我区干部参加中山大学领导干部培训班7期69人。同时,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全区统一启用新的《广东省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登记卡》和《广东省干部教育培训记录册》,对全区在职干部参加培训情况进行全员培训登记,同时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全区在职干部的培训情况进行统计。

(四)干部队伍建设得加强

1、部分班子得到调整充实。今年我们先后对公安分局、局、经贸局、档案局、侨联、黄岗镇等班子进行调整和充实,建立了人大街道工作机构,配备了人大街道专职干部,共进行了157名干部的调整任免,其中:股级干部任免53人,提拔14人,调整平任39人;局级干部104人,提拔47人,调整平任51人,公选转正2人,转任2人,行政处分免职1人;转发市委对处级干部任免4人。

2、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形式多样。今年初,为配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十百千万”工程,我们组织选派了22名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经过在矛盾集中、环境艰苦的地方接受磨炼,使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基层工作经验得到长进和提高。我们还加强对29名挂职干部的跟踪管理,采取汇报和主题讨论的形式,加强对他们的考察了解。5月份,为加强我区二级领导班子建设,首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公开推荐选拔科(局)级班子副职后备人选工作。整个公推过程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循序渐进,最终确定了56名人选进入笔试、面试。区委现正抓紧研究培养措施,择优而用。我们还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公推公选县处级党政副职后备干部工作和安排好外省2名处级干部到我区挂职锻炼工作。

3、人才队伍建设有新举措。着眼长远,我们于6月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区人才工作部门责任制》、《**区05-06年人才工作计划》,加快人才创业的政策软环境建设。同时加强人才资源研究工作,积极构建发现使用人才的新型网络。

4、贯彻落实《条例》抓规范。认真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规范化和干部工作管理。7月份,结合市委组织部对我区贯彻执行《条例》情况的检查,我们对照要求进行了自查,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程序。强化了民主推荐重点环节的工作。同时加强了干部信息管理工作,按时按质地完成年度干部统计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我区处级干部信息的收集工作。建立了“副局级以上干部名册”,使区委领导对我区干部队伍及班子成员情况有较全面了解。

(五)监督工作落实处

1、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所任用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的工作,对经区委常委会研究确定的干部任用情况,及时征求区纪委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保证了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规范化,确保了干部选拔任用严格按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的要求开展工作,促进了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四权”的落实,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的现象,确保《条例》执行真正落实到位。

2、抓好干部的管理工作。落实自主择业干部增加退役金差额补贴和节日补贴发放工作,做好企业干部生活困难补贴发放情况的跟踪落实,及时掌握财政资金到位情况、补贴发放的情况和企业干部的生活状况,确保生活困难补贴资金能及时到位,发放补贴做到一个不漏。**年共落实了86名企业干部的生活困难补助,全年共解决补助金38万多元。

3、认真核查,切实做好群众来访调查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区督查专员制度(试行)》,并于今年7月份正式实施,安排两名新提拔的正科级领导干部到区局担任督查专员,为期两个月。05年,接到群众来信来访19宗,其中重复件2宗,核查处理11宗,作问题掌握6宗。

4、配合市委做好区党政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筹备工作,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根据肇先组办[**]22、52号文件的要求,采取召开小型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听取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内外干部对区党、政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精心组织,认真筹备,使我区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同时,认真指导各镇、街道党(工委)、区直各党委和部分区直部门民主生活会的召开,统一安排区党政班子领导和区纪委、区委组织部的有关人员参加各级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使我区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能按要求稳步开展,取得比较好的成果。

5、发挥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去年建立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后,我们发挥成员单位在选用干部工作中的作用,通过他们了解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和问题,就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年底专门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干部监督联络员会议,向有关单位通报了干部监督信息情况,并根据干部监督形势发展需要,制定了《关于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系制度的意见》,为构建全方位立体干监平台提供了制度保证。

(六)自身建设制度化

1、坚持从严治部、组织实施组工干部的“素质工程”和“管理工程”。为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制定了《**区委组织部实施组工干部“素质、管理工程”具体措施》、《首问责任制》、《网络管理制度》、《挂点联系工作制度》,并重新修订了《区委组织部工作管理规定》(共13项)。并严格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制定了《**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协助领导抓好《工作程序和办事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加强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形成层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2、坚持“树组工干部形象”学教活动与区直机关作风建设、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和创建市文明单位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制定《区委组织部**年理论学习计划》和《**区委组织部纪律教育月实施方案》、《区委组织部创建文明单位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促进了机关勤政廉政,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年我部被评为市文明单位。

3、加强基础建设。今年6月份,我们着手建立所辖党员基本信息数据库,完善充实干部监督信息管理系统,以丰富充实干部信息采集资料库。按照省、市委组织部要求和安排,我们相对集中人力物力,认真开展干部档案审核整理工作,按要求共收集个人档案资料2700份,整理档案1300袋,推动干部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党建和组织工作的调查研究、经验总结、新闻宣传和信息交流工作,办好《**组工通讯》、《先进性教育简报》等信息平台,加强对组工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

4、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帮扶挂点社区、村委会。在换届选举过程中,我部上至常委组织部长,下至一般的办事员,共派出46人次,到所挂的村、居支部中,帮助解决换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换届工作顺利完成。我们还制定了《**区委组织部挂点联系制度》,经常与本部的党建共建单位——光明社区党支部开展“七.一”联欢、慰问活动和开展“扶贫助学、送温暖”活动,以有益身心的健康活动,强化自身建设,树立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推动组织工作的发展。

二、**年工作意见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党85周年。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大、**届五中全会、省九届七次、八次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区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突出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县(区)、镇党委换届这两个重点,大力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全面推进人才工作,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区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全局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要坚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选人用人标准,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干部培训、人才建设的实践中,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㈡以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为目标,继续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按照中央、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在抓好第一、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保质保量地搞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实施“三批互动,整体推进”。贯彻落实市委“千村生态文明村、千村千干带头创业致富、千名党员帮万家工程”,结合我区实际,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部署开展以实施“村村生态文明,家家勤劳致富,人人互助和谐”为主题的“创建**新农村”活动,注重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致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激励的各项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机制,以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各项机制,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确保我区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㈢认真做好区、镇换届工作,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区、镇将集中完成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这是全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这次换届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要把握工作重点:一要抓紧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现状的调研分析,在确保稳定及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根据省、市委的精神就县、镇领导班子换届向市委提出建议,并制定好有关工作方案。二要认真做好换届前的考察工作,要注重考察干部的工作实绩,科学分析考察结果,综合考虑干部的总体表现,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干部,防止考察失真失实。三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继续推进干部交流,不断提高班子的整体功能。四要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对地方党政正职人选,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请全委会进行票决,努力做到强班子、强核心,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五要坚决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严肃组织人事纪律。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中纪委、中组部《关于坚决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坚决防止、杜绝换届中拉票贿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

㈣深化和拓展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张德江书记“三个走在前面”的要求,以务实的态度和创新思维部署好全区党建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最近省、市、区关于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重点抓好社区办公场所改造、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党委(总支)的组建和管理、区直单位社区党建挂点联系和市直单位结对共建五项工作,把社区党建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大力开展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活动,以“双联双建”为载体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以“双争双促”为载体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力争在**年实现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办公用房全部达到80平方米的目标,为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真抓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和镇级换届工作,按照“强核心、强素质、强管理、强服务、强实力”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和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对驻村工作的指导和农村驻村干部的管理,解决好农村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落实非公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两新”组织(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和发展党员的工作,保证“两个有”目标任务的完成,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四是以“理想、信念、责任、形象”教育活动为依托,以作风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五是贯彻市委党群一体化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党建与工青妇等群团建设共建互促活动,不断提高我区党群工作一体化的水平。

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组织管理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管理制度的实施,确保“”、民主集中制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对下岗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老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的管理,通过开展“双找”活动推进“安家”工程,开展“双关”活动推进“温暖”工程。三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制定实施全区**—2010年党员发展规划,加强对发展党员公示制、在“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检查和验收。四是抓好党员电教工作,重点是加强电教播放网点的建设和开展党员电教进社区活动,认真实施《**区社区电教播放点等级创建方案》,争取在今年实现社区党员电教播放点全普及的目标。

㈤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法和途径。着眼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设计和安排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年干部培训工作在抓好各类主体班的同时,为加快党政经济管理领域领导人才的培养,明年上半年拟在全区范围内,与华师、华工等高校合作,举办公共管理、经营管理、企业管理等类型进修班,培养一批能适应**区城市经济发展战略,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和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

㈥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推进人才工作。要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研究提出今后五年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意见,紧紧抓住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这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一是加大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二是完善人才工作配套政策,拟出台《**区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区有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措施;三是加快人才工作信息化进程,区级的人才网争取与省市人才网联网,为求职和招聘双方提供畅通的信息和服务平台;四是积极开展各类人才专项活动,以学习培训、各类评比、座谈会、学术交流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人才创造交流提高的机会。

㈦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是认真抓好《公务员法》的实施工作,推进配套制度建设,要会同人事部门,切实负担起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责任。要加强调研,研究制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科学考评规定,干部能上能下和干部职务与职级衔接办法,以及干部激励约束机制等配套制度,为《公务员法》的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和网络,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继续抓好我区已经建立的各项干部监督制度完善和落实工作。切实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的现象,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按照《关于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系制度的意见》,充分发挥干部监督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和特邀干部监督联络员的作用,加强与干部监督联络员的联系,及时掌握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市委组织部的联系,加快干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三是贯彻落实《条例》和《督查专员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突出问题的查处工作,特别是要做好举报类件的核查处理工作。

㈧扎实开展组织部门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组织部门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又是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因此,组织部门的先进性教育,要求应该更严,标准应该更高。认真开展“坚持公道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实践活动,以“提高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转变作风、提高效率”为目标,认真查找和解决组工干部在素质、能力、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切实加强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人事部门知人善任的能力、整合组织资源的能力、抵制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能力。认真开展“六看六比”活动,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工作理念的创新推动工作手段、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的创新,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贯彻总书记到云南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到*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贯彻省委组织部一系列会议要求,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动员市、县(区)组织部门和各党(工)委围绕市委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按照年初既定目标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转变工作作风、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今年组织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会上,顺江副部长通报了上半年组织工作情况,县(区)组织部和党(工)委负责同志围绕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形势、困难和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的措施对策作了发言,提出意见建议,都讲得很好。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市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抓好工作落实,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抓好思想建设,以完善民主集中制为重点抓好制度建设,以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抓好组织建设,以求真务实为重点抓好作风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为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和促进市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决策部署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从平时了解掌握和书面交流的工作情况来看,各县(区)和各党(工)委的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特色突出、效果明显。在市委组织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征求意见中,收到来自县(区)、市直单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的意见建议600余条,其中相当部分对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书记到*调研时认为*的党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对组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市委对今年工作也是满意的。

今年的组织工作与往年相比,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中央、省委及上级组织部门对党的十七大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逐一落实,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接连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一系列新的工作任务,如加强县(区)委书记队伍建设、改进县(区)委书记管理体制,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开展了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等等。同时,对照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市委提出的一系列目标要求和中心任务,组织工作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的任务艰巨;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适应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人才总量不够、结构不合理,引进难、培养难、使用难,人才队伍建设与加快发展需要的矛盾明显;组织部门作风、能力等方面还不完全适应高标准完成组织工作任务的需要;等等。总之,组织工作群众关注、党员干部关心,处于视觉中心位置。从今年组织工作完成任务情况看,与既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原本计划上半年启动和完成的工作,推到了下半年;省委组织部布置的一些重点工作需要加快进度;市委安排的个别重点工作还未开展。今年下半年,市、县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对照市委组织部年初的工作安排,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将工作任务排好队、编好号,做好计划,一项项抓落实。

下面,结合省委及省委组织部召开有关会议精神,我强调几点:

一、抓好总书记到云南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到*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

7月25日至28日,总书记到云南视察指导工作,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省委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把传达好、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省委组织部要求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省委*书记到昭阳、彝良等县(区)调研,听取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省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市、县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这些重要要求,把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同志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纳入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内容,认真学习,对照会议和讲话精神查摆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把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党组织、传达到广大党员干部;组织部门要采取专题学习、辅导学习等方式,领会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结合组织工作实际,增强紧迫感,转变工作作风,有效推动工作。市、县组织部门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书记在*调研时的讲话要求,紧紧围绕重点任务,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抓好下半年工作任务落实的同时,超前谋划好明年的组织工作。

二、扎实开展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积极筹备并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

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阶段性任务完成较好,很多单位已开始了总结工作。当前,市、县组织部门要按照市委的部署,认真组织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回头看”工作,认真开展督促检查,建立和完善制度,确保活动圆满完成,切实把活动成果巩固下来。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对象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基础较为薄弱,县(区)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做好试点工作经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开展调研,摸清底数,制定好实施方案。重点要抓紧摸清流动党员的去向,明确组织关系的归属,做好相关对接;要整顿健全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中精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结合中心工作,创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模式,下决心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一”要求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今年下半年的干部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按照省委“三个一”要求,围绕富民强市目标任务的需要,重点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思想政治建设、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及干部监督管理等工作,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文件,按照《*市“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要求,以领导班子“一把手”、优秀年轻干部、新型工业化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等为重点,组织实施好“十大培训工程”;按照领导干部自主选学的有关要求,组织好全市干部参加在线学院学习。实施好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市骨干理论培训班、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落实好市直部门短期培训计划、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省外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切实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规范任用程序,加大工作力度,抓好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在乡镇党委书记选拔配备中,要注意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适当保留一批45岁以上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乡镇党委书记,努力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在任用和管理中,市委组织部负责宏观管理,县(区)委负责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因此,各县(区)要履行好职责,严格程序、严格标准,选拔任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应当任满一届,无特殊原因任期内不得调整。县(区)委负责乡镇党委书记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备案;要把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县(区)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来源,县(区)领导班子成员补充时,优先从具有乡镇党委书记任职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补充时,可直接从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中提拔任用。要加大乡镇党委书记与市直部门中层干部之间的交流力度,切实改善干部队伍结构。

三是着眼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央、省委及省委组织部把干部年轻化工作摆上干部工作的重要位置,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干部年轻化工作,制定出台了工作文件。因此,市、县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意见》,着眼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特别是要领会和把握干部年轻化的要求,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逐级落实工作任务,在每一个层级的干部队伍建设中体现干部年轻化要求,市委将尽快开展公开选拔一批35岁以下的副处级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各县(区)和部门在干部调整时,要注意从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出发,选拔配备年轻干部。实践证明,年轻干部比其他年龄段的干部更需要加强管理,市、县组织部门要切实改变重选拔轻培养的做法,注重做好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年轻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及自律意识,确保思想、行动、纪律上不出偏差;要压担子、多帮助、强管理,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同时,要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

四是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发现储备培养优秀领导人才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环节。中央、省委和市委高度重视,今年中央和省委相继布置了集中调整后备干部工作任务,制定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要抓紧制定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从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适应需要等实际出发,抓紧补充一批80年代出生的处级后备干部。各县(区)组织部门要抓紧与党委汇报,针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及干部队伍现状,制定好集中调整后备干部工作方案,尽快启动后备干部集中调整工作。同时,在后备干部队伍建中,要注重梯次结构,注意保护其他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五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今年以来,市、县党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领导班子开展了封闭式交心谈心,各县(区)委也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从领导班子的现状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力度还不够强。前不久,市纪委通报了近期发生的案件,再一次警醒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严把干部思想政治关,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关心中强化监督,增强保护干部的意识。要通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具体要求,强化党性锻炼,督促各级党组织召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当前民主生活会存在一种倾向,解决思想问题的少、研究安排工作的多,讲成绩说贡献的多、谈缺点说不足的少,因此,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改进方式方法,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实效性;各县(区)组织部要把做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任务加以落实,建立定期谈话制度,采取约谈、上门谈、下访谈等方式,主动与各级领导干部交心谈心,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工作要求、生活困难等,市、县(区)组织部门要与所管理的领导干部普遍开展一次交心谈心;切实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做好疏导和调适工作;继续抓好领导班子“三力建设”,这项工作省委组织部已作了部署,计划在下半年听取一次汇报,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

今年下半年的干部监督工作重点是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这项工作中央结合集中调整后备干部工作作了要求,今年上半年省委组织部先后召开干部监督工作研讨会、干部监督工作会,对以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为重点的干部监督工作作了部署,市委转发了省委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2009年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必须抓紧完成,省、市组织部门将组织督促检查。

一是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各级党校和培训机构要坚持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培训;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干部工作政策法规作为学习内容,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必要时组织部门可派人作专题辅导,通过多种形式强化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政策法规意识,避免干部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各级组工干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加强学习,真正做到业务精通,切实当好党委的参谋。干部监督科要尽快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点文件进行梳理,编印到市、县党委和各级组织部门,为学习政策法规提供方便。要重视加强干部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省委组织部对干部监督机构的职能职责、编制、人员配备等提出明确了要求,要求县(区)组织部干部监督股室一般不少于2人。

二是抓好两类调查工作。即抓好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公信度调查。去年,中组部在全国启动了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这项工作具体由国家统计调查队完成,这是检验和衡量组织工作成效如何,群众满不满意的重要方式。组织部门按要求配合好*调查队完成调查工作;同时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思考工作中存在的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切实改进,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群众满意度。省委组织部安排了今年内完成二分之一的县(区)和三分之一的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公信度调查任务,干部监督科要牵头抓好此项工作,并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县(区)组织部要与统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做到积极配合不干预,确保调查任务完成;要注意调查结果的应用,及时发现和整顿公信度低、群众不满意的领导班子。

三是开展好选人用人工作的检查。要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及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自查,做好迎接省委组织部专项检查准备;按照省委组织部《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办法》,抓好一个试点,对有县委书记离任的县进行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即将出台的《州市、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任中检查试行办法》,确定1个县(区)进行试点,把试点以外的县(区)委书记用人行为列入《干部任用条例》等法规检查内容,加强县(区)委书记用人行为的监督。

四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落实有关制度。要认真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考察人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以及每年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新任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的落实。要逐步改进和规范拟提拔干部公示制度,把“工作实绩”纳入干部公示内容。

五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管理。要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委托审计工作,注意收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注重审计结果的应用;要认真做好“12380”举报受理工作,对反映突出的违规用人问题进行立项调查和专门核查,要切实做好公示干部问题的查核工作;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注意从中发现干部监督有用信息;加强对干部情况的经常性了解,对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避免小毛病发展成大错误。要把对干部的严格监督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既要设身处地理解干部的苦衷,真心实意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又不能一讲关心干部就想到解决待遇,拿职级来奖励干部。

六是严肃干部人事纪律。各县(区)组织部门要严肃干部人事纪律,严格执行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及工作人员调动方面的规定,做到不违规、不违纪。今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公务员调任和选任工作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等公务员选任工作文件,对工勤人员、事业人员等进入公务员队伍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县(区)要严格执行,不得突破;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工作人员调动的管理,严禁违规借用人员。今年将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干部调整和配备要通盘考虑,提前调研和谋划,在机构改革中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同时也要严格执行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严肃机构改革中干部人事纪律的要求,杜绝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等违规行为。

七是严肃治理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中拉票行为。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将对县处级和乡科级后备干部进行集中调整。市委和市委组织部已对集中调整中治理拉票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县(区)组织部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强监督,坚决同拉票行为作斗争。组织部要和纪委要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履行职责,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并认真查核党政班子后备干部集中调整拉票问题的举报,依纪依法严厉惩处拉票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切实为后备干部集中调整营造健康有序、风清气正的环境。

五、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具体体现。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对这项工作作了部署,制定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吃透精神、把握要求、突出重点、稳妥推进,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力争在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有突破,努力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初始提名是干部任用的关键环节,组织部门要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扩大党委全委会在干部任用提名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干部从后备干部队伍中、推荐产生的优秀干部中、综合考核评价产生的优秀干部中初始提名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和推荐优秀干部的规定,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逐步规范干部的初始提名。要积极探索建立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推荐优秀干部中的作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逐步建立职位空缺情况公布、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等制度。

二是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今年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省委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市委办公室于去年印发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并对县(区)、市直部门进行了综合考核评价,反映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吸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工作和干部队伍实际,针对考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尽快修改完善;县(区)组织部门要探索建立和完善本县(区)综合考核评价制度,为科学全面客观评价干部实绩、选好用好干部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着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有突破。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需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克服畏难情绪,在人才工作上有明显起色。当前,人才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也面临着许多新机遇,职能科室要认真研究人才工作到底该怎么抓,并拿出具体的措施来,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初稿已形成,要抓紧召集相关部门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要研究各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规,从重点人才、紧缺人才方面认真思考,制定措施、设计载体,积极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做好挂职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待遇、强化服务,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六、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省委和市委相继出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系列文件,召开各级座谈会、汇报会、工作会,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研究,明确了工作重点、布置了工作任务,中央组织部出台了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省委组织部将出台建立县(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文件。结合这些要求,今年下半年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汇报会、机关党建工作会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会精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突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点,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下决心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完善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去年市委已对全市党建工作责任制组织了考核并兑现奖励,组织科要针对考核中不便操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借鉴省委组织部转发的保山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一些好做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尽快印发执行。县(区)和党(工)委要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县(区)组织部要认真研究,建立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抓手作用。

二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调查来看,多数党组织发挥作用一般,有少数几个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好,实际情况也许还要严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意见》,结合明年村“两委”换届工作,突出村“两委”班子建设这一重点,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出台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并加强乡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能力素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通知,对做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作了安排;中组部、民政部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对村“两委”换届工作作了要求,省委组织部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汇报会上作了安排,组织部门要提前做好调查研究,深入排查影响换届选举的问题,为明年村“两委”换届作好充分准备。要结合即将启动的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理顺组织隶属关系、优化组织设置、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加快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村干部待遇规定,继续实行在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确保两年内实现无“党员空白村民小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2009年—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贯彻省委组织部对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印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四项制度,强化责任,抓好管理、突出实效,全面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各县(区)要按照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把远程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到位;要注重教育资源整合和开发,并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实用性、针对性较强、党员容易接受的教育资源。把巧家、彝良列为省级远程教育示范点,请两县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四是高度重视做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从源头上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巩固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20*年全市选聘了183名,今年选聘了915名,基本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选好、管好、用好这一批人才,责任大、任务重、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各县(区)组织部要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管理,特别是要注意做好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经常了解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抓好待遇落实,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搭建平台,切实发挥好作用,使其健康成长,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泉。要注意做好选聘大学生的安全工作。

五是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年初省委召开了全省“两新”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会后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经费保障等。市、县组织部门和党(工)委要认真领会省委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经委党委、司法局党委和县(区)组织部要履行好职责,围绕“双达标”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非公企业等新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六是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前不久省委召开全省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李纪恒副书记对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作了部署,将印发《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各级党委(党组)要贯彻好这些要求,把机关党建工作纳入本县(区)、本部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做到党建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落实,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机关党建工作汇报;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建立和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有组织、有保障地加强机关党建工作。要突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个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开展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大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力度。

七、抓好“特殊党费”项目建设

市、县组织部门要按照省委组织部“五个精”(即精心规划、精兵强将、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精品工程)和市委、市政府“五个确保”(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工期、确保群众满意、确保党内满意、确保上级满意)的要求,加大协调督促力度,确保工程建设任务完成。

一是抢抓工期,抢抓进度。各项目县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协调,研究对策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实施,确保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主体工程在2009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确保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工程在2010年春节前全面完成。

二是建管并重,确保安全。坚持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全面保证工程质量;抓好资金的监督、管理、使用,确保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对竣工的工程,各项目县要及时组成验收小组,严格对照工程设计图纸,认真核对工程各项指标,及时抓好工程验收,确保工程早日投入使用。

三是多方筹资,解决缺口。对存在的缺口资金,各项目县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确保工程按时交付使用;市级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设法帮助有关项目县解决缺口资金。

四是强化管理,发挥效能。要健全“特殊党费”项目后续管理的措施办法,发挥好效益。在重建民房的管理上,要针对多户群众集中安置的实际,研究制定群众搬迁后产业扶持办法,确保群众搬得进、住得好、能发展。

(利用“特殊党费”项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落成开展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

八、认真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了一批村级组织村级组织场所,但由于历史欠账大,目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还很重。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抓住中央、省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支持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加以重视,切实抓好建设任务的落实。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的目标要求,全市需建设17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其中新建29个,排危重建144个。昭阳区新建2个、排危重建42个,鲁甸县新建8个、排危重建9个,巧家县新建4个、排危重建32个,镇雄县排危重建28个,彝良县新建8个、排危重建17个,威信县排危重建12个,盐津县新建3个、排危重建2个,永善县新建1个,绥江县新建3个、排危重建2个,到2010年底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覆盖全部建制村,在确保完成覆盖全部建制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逐步把活动场所建设向党员10名以上、条件成熟的村民小组延伸。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先解决无活动场所,再排危重建的思路,2009年完成29个新建任务,2010年4月全面完成。

二是明确建设标准。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村级组织办公用房、服务用房和公益设施以及将来发展的需要,新建和重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原则上不低于300平方米,党员10人以上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原则上不低于50平方米;建筑结构统一采取砖混结构形式,平均造价为1000元每平方米,每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置办公设备经费1万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相协调。

三是关于资金筹措。建设资金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即:争取中央支持一点,省级财政投入一点,市、县配套一点,部门资源整合一点,社会资金筹措一点。新建的2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由省财政先给予每个村5万元启动资金补助;市财政给予每个新建和排危重建的建制村活动场所5万元资金补助。市财政配套的补助资金将根据各地建设进展情况和市级财政状况分期下拨,各地完成建设并验收合格后,省级财政结合中央补助资金,按照建设面积150平方米的一定比例计算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补助。

四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县(区)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县委、县政府要明确分管和联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投入足够精力,抓好此项工作。市委将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考核县委领导班子及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标,对两年内没有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的要进行问责。组织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的作用,协调发改、财政、建设、民政、国土、审计、统计部门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要按照“场所共建,一室多用”的要求,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科学规划,统一建设,合理使用。各县(区)要制定好实施方案,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委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将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在此项工作中措施不力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完不成建设任务的县(区),将取消省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各县(区)要在每月25日前由县(区)委书记签字后向市委组织部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九、按照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的要求,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今年以来,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接连召开视频会议,部署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市、县组织部门要以作风建设、效能建设为重点,坚持“高进”要求,着力改善结构,选好配强组工干部,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组织部门的群众满意度和组工干部的综合能力。

一是加强组织工作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执行政策法规的能力。组织部门对组织工作政策法规要认真学、系统学、深入学,真正达到精通组织工作法规的要求。实践证明,政策法规不熟悉,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等,要么就闭口不答、敷衍塞责,要么就信口开河,造成工作很被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部门要对政策法规进行整理,建立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式,切实抓好组织工作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

二是结合“组工干部下基层”和“作风建设年”的开展,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总书记到云南视察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辛部长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加强组织部自身建设重要任务作了安排部署,市、县组织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引起高度重视,转变工作作风,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确定课题、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把组织工作好的经验总结出来、存在问题查找出来,认真研究措施对策,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三是严以律己、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按照省委“三个一”要求,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以各种原则规范自己,做到公道正派、认真负责、务实创新、廉洁自律;重点要培养责任意识,对个别同志存在的不遵守纪律、不认真负责的情况,工作主动性、超前性不够,存在工作上等、靠、拖的思想等问题,必须坚决纠正。各科室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工作上比领导先思考一步、先研究一步,不能等着安排,被动接受。因此,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主动性,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

四是要加强组织工作的宣传。辛部长在省委组织部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专门强调了组织工作的信息宣传问题。市委组织部的宣传工作在上次办公会上,我已作了要求,要抓好落实,与市级几家媒体加强沟通,开栏目、上专题、搞调研,切实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信息工作要增强主动性,熟悉具体情况,对接上级要求,从特色上、深度上认真总结提炼,突出信息宣传的针对性,在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上有新突破。各县(区)组织部要强化组织工作的宣传,扩大组织工作知晓面和认可度。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一、抓好*总书记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书记到昭通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

7月25日至28日,*总书记到*视察指导工作,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重要要求。省委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把传达好、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省委组织部要求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省委*书记到*、*等县(区)调研,听取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讲话,对昭通贯彻落实省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做好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市、县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这些重要要求,把*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同志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纳入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内容,认真学习,对照会议和讲话精神查摆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把*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党组织、传达到广大党员干部;组织部门要采取专题学习、辅导学习等方式,领会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结合组织工作实际,增强紧迫感,转变工作作风,有效推动工作。市、县组织部门要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书记在昭通调研时的讲话要求,紧紧围绕重点任务,开展调查研究,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抓好下半年工作任务落实的同时,超前谋划好明年的组织工作。

二、扎实开展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积极筹备并认真组织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

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阶段性任务完成较好,很多单位已开始了总结工作。当前,市、县组织部门要按照市委的部署,认真组织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回头看”工作,认真开展督促检查,建立和完善制度,确保活动圆满完成,切实把活动成果巩固下来。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对象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基础较为薄弱,县(区)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做好试点工作经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开展调研,摸清底数,制定好实施方案。重点要抓紧摸清流动党员的去向,明确组织关系的归属,做好相关对接;要整顿健全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中精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结合中心工作,创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模式,下决心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个一”要求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今年下半年的干部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按照省委“三个一”要求,围绕富民强市目标任务的需要,重点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思想政治建设、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及干部监督管理等工作,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文件,按照《昭通市“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要求,以领导班子“一把手”、优秀年轻干部、新型工业化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等为重点,组织实施好“十大培训工程”;按照领导干部自主选学的有关要求,组织好全市干部参加在线学院学习。实施好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市骨干理论培训班、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落实好市直部门短期培训计划、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省外培训计划,在培训内容、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切实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规范任用程序,加大工作力度,抓好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在乡镇党委书记选拔配备中,要注意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合理搭配,以中青年干部为主体,适当保留一批45岁以上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乡镇党委书记,努力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在任用和管理中,市委组织部负责宏观管理,县(区)委负责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因此,各县(区)要履行好职责,严格程序、严格标准,选拔任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应当任满一届,无特殊原因任期内不得调整。县(区)委负责乡镇党委书记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备案;要把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县(区)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来源,县(区)领导班子成员补充时,优先从具有乡镇党委书记任职经历的干部中选拔;市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补充时,可直接从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中提拔任用。要加大乡镇党委书记与市直部门中层干部之间的交流力度,切实改善干部队伍结构。

三是着眼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央、省委及省委组织部把干部年轻化工作摆上干部工作的重要位置,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干部年轻化工作,制定出台了工作文件。因此,市、县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市委《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意见》,着眼于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特别是要领会和把握干部年轻化的要求,制定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逐级落实工作任务,在每一个层级的干部队伍建设中体现干部年轻化要求,市委将尽快开展公开选拔一批35岁以下的副处级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各县(区)和部门在干部调整时,要注意从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出发,选拔配备年轻干部。实践证明,年轻干部比其他年龄段的干部更需要加强管理,市、县组织部门要切实改变重选拔轻培养的做法,注重做好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年轻干部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及自律意识,确保思想、行动、纪律上不出偏差;要压担子、多帮助、强管理,让年轻干部尽快成长。同时,要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

四是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发现储备培养优秀领导人才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环节。中央、省委和市委高度重视,今年中央和省委相继布置了集中调整后备干部工作任务,制定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要抓紧制定全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从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适应需要等实际出发,抓紧补充一批80年代出生的处级后备干部。各县(区)组织部门要抓紧与党委汇报,针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及干部队伍现状,制定好集中调整后备干部工作方案,尽快启动后备干部集中调整工作。同时,在后备干部队伍建中,要注重梯次结构,注意保护其他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

五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今年以来,市、县党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领导班子开展了封闭式交心谈心,各县(区)委也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从领导班子的现状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工作力度还不够强。前不久,市纪委通报了近期发生的案件,再一次警醒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严把干部思想政治关,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在关心中强化监督,增强保护干部的意识。要通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具体要求,强化党性锻炼,督促各级党组织召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当前民主生活会存在一种倾向,解决思想问题的少、研究安排工作的多,讲成绩说贡献的多、谈缺点说不足的少,因此,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改进方式方法,增强民主生活会的实效性;各县(区)组织部要把做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任务加以落实,建立定期谈话制度,采取约谈、上门谈、下访谈等方式,主动与各级领导干部交心谈心,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工作要求、生活困难等,市、县(区)组织部门要与所管理的领导干部普遍开展一次交心谈心;切实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做好疏导和调适工作;继续抓好领导班子“三力建设”,这项工作省委组织部已作了部署,计划在下半年听取一次汇报,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

今年下半年的干部监督工作重点是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这项工作中央结合集中调整后备干部工作作了要求,今年上半年省委组织部先后召开干部监督工作研讨会、干部监督工作会,对以深入整治用人不正之风为重点的干部监督工作作了部署,市委转发了省委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2009年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安排》,明确了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必须抓紧完成,省、市组织部门将组织督促检查。

一是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各级党校和培训机构要坚持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培训;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干部工作政策法规作为学习内容,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必要时组织部门可派人作专题辅导,通过多种形式强化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政策法规意识,避免干部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各级组工干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加强学习,真正做到业务精通,切实当好党委的参谋。干部监督科要尽快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重点文件进行梳理,编印到市、县党委和各级组织部门,为学习政策法规提供方便。要重视加强干部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省委组织部对干部监督机构的职能职责、编制、人员配备等提出明确了要求,要求县(区)组织部干部监督股室一般不少于2人。

二是抓好两类调查工作。即抓好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公信度调查。去年,中组部在全国启动了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工作,这项工作具体由国家统计调查队完成,这是检验和衡量组织工作成效如何,群众满不满意的重要方式。组织部门按要求配合好昭通调查队完成调查工作;同时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思考工作中存在的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切实改进,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群众满意度。省委组织部安排了今年内完成二分之一的县(区)和三分之一的乡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公信度调查任务,干部监督科要牵头抓好此项工作,并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县(区)组织部要与统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做到积极配合不干预,确保调查任务完成;要注意调查结果的应用,及时发现和整顿公信度低、群众不满意的领导班子。

三是开展好选人用人工作的检查。要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及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自查,做好迎接省委组织部专项检查准备;按照省委组织部《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办法》,抓好一个试点,对有县委书记离任的县进行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即将出台的《州市、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任中检查试行办法》,确定1个县(区)进行试点,把试点以外的县(区)委书记用人行为列入《干部任用条例》等法规检查内容,加强县(区)委书记用人行为的监督。

四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落实有关制度。要认真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考察人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以及每年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新任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的落实。要逐步改进和规范拟提拔干部公示制度,把“工作实绩”纳入干部公示内容。

五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管理。要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委托审计工作,注意收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注重审计结果的应用;要认真做好“12380”举报受理工作,对反映突出的违规用人问题进行立项调查和专门核查,要切实做好公示干部问题的查核工作;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注意从中发现干部监督有用信息;加强对干部情况的经常性了解,对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避免小毛病发展成大错误。要把对干部的严格监督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既要设身处地理解干部的苦衷,真心实意帮助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又不能一讲关心干部就想到解决待遇,拿职级来奖励干部。

六是严肃干部人事纪律。各县(区)组织部门要严肃干部人事纪律,严格执行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及工作人员调动方面的规定,做到不违规、不违纪。今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公务员调任和选任工作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等公务员选任工作文件,对工勤人员、事业人员等进入公务员队伍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县(区)要严格执行,不得突破;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工作人员调动的管理,严禁违规借用人员。今年将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干部调整和配备要通盘考虑,提前调研和谋划,在机构改革中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同时也要严格执行省纪委和省委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严肃机构改革中干部人事纪律的要求,杜绝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等违规行为。

七是严肃治理后备干部集中调整中拉票行为。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将对县处级和乡科级后备干部进行集中调整。市委和市委组织部已对集中调整中治理拉票行为提出了严格要求,县(区)组织部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强监督,坚决同拉票行为作斗争。组织部要和纪委要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履行职责,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并认真查核党政班子后备干部集中调整拉票问题的举报,依纪依法严厉惩处拉票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切实为后备干部集中调整营造健康有序、风清气正的环境。

五、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具体体现。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对这项工作作了部署,制定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吃透精神、把握要求、突出重点、稳妥推进,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力争在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有突破,努力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体系。

一是建立和完善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初始提名是干部任用的关键环节,组织部门要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扩大党委全委会在干部任用提名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干部从后备干部队伍中、推荐产生的优秀干部中、综合考核评价产生的优秀干部中初始提名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初始提名和推荐优秀干部的规定,并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逐步规范干部的初始提名。要积极探索建立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推荐优秀干部中的作用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逐步建立职位空缺情况公布、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等制度。

二是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今年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省委办公厅印发了《*省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市委办公室于去年印发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并对县(区)、市直部门进行了综合考核评价,反映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吸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工作和干部队伍实际,针对考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尽快修改完善;县(区)组织部门要探索建立和完善本县(区)综合考核评价制度,为科学全面客观评价干部实绩、选好用好干部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着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有突破。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需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克服畏难情绪,在人才工作上有明显起色。当前,人才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也面临着许多新机遇,职能科室要认真研究人才工作到底该怎么抓,并拿出具体的措施来,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昭通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初稿已形成,要抓紧召集相关部门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要研究各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法规,从重点人才、紧缺人才方面认真思考,制定措施、设计载体,积极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做好挂职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待遇、强化服务,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六、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中央、省委和市委相继出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系列文件,召开各级座谈会、汇报会、工作会,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研究,明确了工作重点、布置了工作任务,中央组织部出台了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省委组织部将出台建立县(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文件。结合这些要求,今年下半年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汇报会、机关党建工作会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会精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突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点,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下决心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完善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去年市委已对全市党建工作责任制组织了考核并兑现奖励,组织科要针对考核中不便操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借鉴省委组织部转发的保山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一些好做法,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市的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尽快印发执行。县(区)和党(工)委要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县(区)组织部要认真研究,建立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抓手作用。

二是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调查来看,多数党组织发挥作用一般,有少数几个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好,实际情况也许还要严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意见》,结合明年村“两委”换届工作,突出村“两委”班子建设这一重点,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定出台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并加强乡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能力素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通知,对做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作了安排;中组部、民政部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座谈会,对村“两委”换届工作作了要求,省委组织部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汇报会上作了安排,组织部门要提前做好调查研究,深入排查影响换届选举的问题,为明年村“两委”换届作好充分准备。要结合即将启动的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理顺组织隶属关系、优化组织设置、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加快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村干部待遇规定,继续实行在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制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确保两年内实现无“党员空白村民小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2009年—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贯彻省委组织部对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印发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四项

四是高度重视做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从源头上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巩固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20*年全市选聘了183名,今年选聘了915名,基本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选好、管好、用好这一批人才,责任大、任务重、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各县(区)组织部要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管理,特别是要注意做好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经常了解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抓好待遇落实,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搭建平台,切实发挥好作用,使其健康成长,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源泉。要注意做好选聘大学生的安全工作。

五是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年初省委召开了全省“两新”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会后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经费保障等。市、县组织部门和党(工)委要认真领会省委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经委党委、司法局党委和县(区)组织部要履行好职责,围绕“双达标”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非公企业等新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六是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前不久省委召开全省机关党建工作会议,李纪恒副书记对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作了部署,将印发《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各级党委(党组)要贯彻好这些要求,把机关党建工作纳入本县(区)、本部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做到党建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落实,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机关党建工作汇报;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觉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建立和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有组织、有保障地加强机关党建工作。要突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个重点,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业务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开展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大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力度。

七、抓好“特殊党费”项目建设

市、县组织部门要按照省委组织部“五个精”(即精心规划、精兵强将、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精品工程)和市委、市政府“五个确保”(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工期、确保群众满意、确保党内满意、确保上级满意)的要求,加大协调督促力度,确保工程建设任务完成。

一是抢抓工期,抢抓进度。各项目县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协调,研究对策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实施,确保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主体工程在2009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确保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工程在2010年春节前全面完成。

二是建管并重,确保安全。坚持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全面保证工程质量;抓好资金的监督、管理、使用,确保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对竣工的工程,各项目县要及时组成验收小组,严格对照工程设计图纸,认真核对工程各项指标,及时抓好工程验收,确保工程早日投入使用。

三是多方筹资,解决缺口。对存在的缺口资金,各项目县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确保工程按时交付使用;市级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设法帮助有关项目县解决缺口资金。

四是强化管理,发挥效能。要健全“特殊党费”项目后续管理的措施办法,发挥好效益。在重建民房的管理上,要针对多户群众集中安置的实际,研究制定群众搬迁后产业扶持办法,确保群众搬得进、住得好、能发展。

(利用“特殊党费”项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落成开展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

八、认真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了一批村级组织村级组织场所,但由于历史欠账大,目前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还很重。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抓住中央、省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给予资金补助和政策支持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加以重视,切实抓好建设任务的落实。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的目标要求,全市需建设17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其中新建29个,排危重建144个。*区新建2个、排危重建42个,鲁甸县新建8个、排危重建9个,巧家县新建4个、排危重建32个,镇雄县排危重建28个,*县新建8个、排危重建17个,威信县排危重建12个,盐津县新建3个、排危重建2个,永善县新建1个,绥江县新建3个、排危重建2个,到2010年底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覆盖全部建制村,在确保完成覆盖全部建制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逐步把活动场所建设向党员10名以上、条件成熟的村民小组延伸。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先解决无活动场所,再排危重建的思路,2009年完成29个新建任务,2010年4月全面完成。

二是明确建设标准。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综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村级组织办公用房、服务用房和公益设施以及将来发展的需要,新建和重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原则上不低于300平方米,党员10人以上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原则上不低于50平方米;建筑结构统一采取砖混结构形式,平均造价为1000元每平方米,每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置办公设备经费1万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要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相协调。

三是关于资金筹措。建设资金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即:争取中央支持一点,省级财政投入一点,市、县配套一点,部门资源整合一点,社会资金筹措一点。新建的2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由省财政先给予每个村5万元启动资金补助;市财政给予每个新建和排危重建的建制村活动场所5万元资金补助。市财政配套的补助资金将根据各地建设进展情况和市级财政状况分期下拨,各地完成建设并验收合格后,省级财政结合中央补助资金,按照建设面积150平方米的一定比例计算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补助。

四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这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县(区)委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县委、县政府要明确分管和联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的领导,投入足够精力,抓好此项工作。市委将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考核县委领导班子及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标,对两年内没有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的要进行问责。组织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督查指导的作用,协调发改、财政、建设、民政、国土、审计、统计部门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要按照“场所共建,一室多用”的要求,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科学规划,统一建设,合理使用。各县(区)要制定好实施方案,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市委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将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在此项工作中措施不力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完不成建设任务的县(区),将取消省级财政以奖代补资金。各县(区)要在每月25日前由县(区)委书记签字后向市委组织部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九、按照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的要求,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今年以来,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接连召开视频会议,部署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市、县组织部门要以作风建设、效能建设为重点,坚持“高进”要求,着力改善结构,选好配强组工干部,加强教育培训,切实提高组织部门的群众满意度和组工干部的综合能力。

一是加强组织工作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执行政策法规的能力。组织部门对组织工作政策法规要认真学、系统学、深入学,真正达到精通组织工作法规的要求。实践证明,政策法规不熟悉,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等,要么就闭口不答、敷衍塞责,要么就信口开河,造成工作很被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部门要对政策法规进行整理,建立学习制度、改进学习方式,切实抓好组织工作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

二是结合“组工干部下基层”和“作风建设年”的开展,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总书记到*视察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辛部长把开展调查研究作为加强组织部自身建设重要任务作了安排部署,市、县组织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引起高度重视,转变工作作风,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确定课题、组织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把组织工作好的经验总结出来、存在问题查找出来,认真研究措施对策,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三是严以律己、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按照省委“三个一”要求,用党纪政纪约束自己、以各种原则规范自己,做到公道正派、认真负责、务实创新、廉洁自律;重点要培养责任意识,对个别同志存在的不遵守纪律、不认真负责的情况,工作主动性、超前性不够,存在工作上等、靠、拖的思想等问题,必须坚决纠正。各科室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工作上比领导先思考一步、先研究一步,不能等着安排,被动接受。因此,每一位组工干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主动性,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

四是要加强组织工作的宣传。辛部长在省委组织部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专门强调了组织工作的信息宣传问题。市委组织部的宣传工作在上次办公会上,我已作了要求,要抓好落实,与市级几家媒体加强沟通,开栏目、上专题、搞调研,切实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信息工作要增强主动性,熟悉具体情况,对接上级要求,从特色上、深度上认真总结提炼,突出信息宣传的针对性,在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上有新突破。各县(区)组织部要强化组织工作的宣传,扩大组织工作知晓面和认可度。

人大监督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中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始于2003年,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0个年头。与监禁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罪犯不需要在监所服刑,而是在他生活的社区接受教育和改造。刑罚的执行者也由监狱变为罪犯所在街道司法所。一般来说,社区矫正适用于那些犯罪情节轻微、在外服刑不致于继续危害社会的罪犯。

在社区矫正相继写入《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上升为正式的法律规定之际,回望社区矫正在中国的10年发展历程,可以说,这项源自西方的制度已经展现出了扎根于中国土壤的生命力。尽管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起步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但绝不是简单的照搬制度,在文化传统、官方话语、工作机制等诸多方面和环节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社区矫正制度并非尽善尽美,但在10年探索的经验基础之上,我们有理由对社区矫正在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

十年回望:社区矫正在中国

文/谢澍

西方国家在上世纪70、80年代广泛开展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探索与实践,并使之逐渐成为主导的行刑方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国长期以来的行刑实践仍以监禁矫正为主,单一、僵化的矫正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实践需要:2002年我国监狱的押犯数量达到154万人,相比1982年的62万人,短短二十年间增长了近2.5倍,各级政府用于监狱的经费逐年增加,2002年全国监狱执法经费支出144亿元,平均关押每个罪犯年费用为9300多元。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众多有识之士开始呼吁借鉴西方社区矫正的成功经验,寻求更人道、更有效的刑罚执行方式和罪犯处遇模式,提高行刑质量、降低行刑成本。

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在十期间透露,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16万人,累计解除矫正对象65万多人,矫正效果令人满意,社区矫正人员的再犯罪率保持在0.2%左右。

一般设想迈入法制进程

社区矫正制度之所以能够被引入我国,一方面因为其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顺应世界行刑制度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得益于整合社会资源、降低行刑成本的改革方向。2003 年7月,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管理机制从此步入新的阶段,社区矫正即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虽然《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规定:“按照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但当时的刑法、刑事诉讼法都没有涉及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社区矫正试行之初主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和地方制定的试点工作文件、规章加以摸索,除《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之外,2004年司法部制定了《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了《关于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加强法律监督的通知》,2009年“两高两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个社区矫正地方性法规 《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决定》。2012年3月1日,“两高两部”联合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开始施行,该规定明确了社区矫正的主体(司法行政机关)、基本内容和程序要求,进一步推动了社区矫正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更重要的是,社区矫正在2011年、2012年相继被写入《刑法修正案(八)》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尽管相关规定尚需细化,但其进步意义仍是不可否认的,正如学界泰斗高铭暄教授所言:“这(社区矫正正式出现在法律条文的规定中)是对社区矫正在我国试行以来积极意义的重要肯定,也是对我国刑罚轻缓化、行刑社会化发展的进一步考验:从刑事立法精神上有力地回应了国际社会行刑社会化的要求;确立了相辅相成的两大矫正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刑罚配置结构的合理化;督促社区矫正配套立法的尽快出台;促进了行刑权的统一。”

与此同时,由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司法部法制司组成的“推进社区矫正立法”工作调研组以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人大内司委的相关领导先后深入基层对社区矫正立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司法部还在2012年6月4日召开了“《社区矫正法》立法专家座谈会”,对《社区矫正法(征求意见稿)》进行系统讨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区矫正法》的出台会对社区矫正工作具体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出回应。毕竟,从法律效力上看,《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难以与《刑法》、《刑事诉讼法》对等匹配,社区矫正的具体运行规范亟须上升到法律层面。

试点改革取代变法逻辑

我国司法改革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以“变法逻辑”为主导,先立法、再实践。但“变法逻辑”实是一种人治的话语逻辑,强调官方话语主导之下的“上行下效”,人类的智识是有限的,一旦改革者的指引出现偏差,司法改革即会陷入误区;同时,基于“空想”或“移植”的改革,容易陷入司法排斥立法的窘境,貌似合理、正当的制度却无法有效运行。

而社区矫正则是经过“试点”推广、经验总结,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并做出一定的理论推进之后,最终被立法机关所接受。这样相对科学的研究范式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易于被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公众所承认和接受,降低了立法风险。

2003年,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六省市部分地区启动了社区矫正的第一批试点工作,在第一期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基础上,2005年的第二批试点工作范围扩大至18个省市,2009年,社区矫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41个地(市)、2784个县(市、区)、38637个乡镇(街道)开展,覆盖率超过95%,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者超过8万人,社会志愿者51万余人。

实际上,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的结合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刑事司法工作的传统优势,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社教运动中,浙江省诸暨市就创造了著名的“枫桥经验”;而我国特有的管制制度在实践中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区矫正性质,只是并未冠之其名。

在2003年以前,上海市就已经正式开始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探索。2000年,上海市女子监狱对在押罪犯试行半监禁处置,对符合条件的罪犯,允许从周一到周五到社区参加劳动,周末回监狱服刑;上海市少年管教所也对关押对象实行了“试工试读”制度,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并减少监狱经费开支。在此基础上,上海市于2002年开始在徐汇区斜土路、普陀区曹杨新村和闸北区宝山路三个街道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试点的矫正对象包括管制、缓刑、假释、保外就医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与2003年之后全国社区矫正试点的对象范围基本一致),并逐步向全市推广。

可以说,在社区矫正中国化的道路上,上海凭借领先的经济实力、良好的社区环境、长期的实践探索以及相关领导的创新意识始终走在前列:2004年,上海市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思路,注册成立了“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2010年5月,上海市首先将“电子手铐”用于社区矫正移动信息化管理系统;近期,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又按照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通过开展密集巡察、开设社区讲堂、启动诉前调查、创建就业基地等,积极探索社区矫正监督的新方式。

当然,不仅仅是上海,各地的试点工作都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经验。纵观10年来的试点工作,主要呈现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社区矫正的整体框架,例如构架刑罚执行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指标体系,建立刑罚执行队伍、专业帮教队伍和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等;第二阶段是优化社区矫正的具体环节,例如衔接程序、分类矫正方式、监督措施、心理支持系统、评估工具、就业指导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等;第三阶段是社区矫正入法以及《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出台后的过渡与贯彻执行,这也是各省市正在实施的。

中国特色遭遇中国问题

尽管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起步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但绝不是简单的照搬制度,诸多环节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文化传统方面,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设强调传统的和合文化,试图让矫正人员感受到来自社区、民众和矫正机构的关怀,营造富有亲和力的矫正氛围。另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都结合当地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协调,因此形成了诸如“北京模式”、“上海模式”等一系列地方工作经验,个别地方还针对民族差异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例如宁夏结合回族群众,让社区矫正人员定期到清真寺聆听阿訇教诲,在清真寺阿訇的协助下使矫正人员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自觉服从管理,认真进行改造。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我国现阶段社区矫正工作中官方机构的主导地位尤为显著,这也注定了我国社区矫正势必更加依赖政府拨款。为了确保经费到位,各地逐渐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如果按照浙江省某市每名社区矫正人员年均2000元的拨付标准,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以来的经费开支就已经超过20亿元。最后,由于官方话语的广泛介入,一些我国特有的工作机制也被运用到社区矫正中,例如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实行法律监督就是其他国家从未有过的。

然而,在我国社区矫正本土化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依然影响着社区矫正的进一步推广。

首先,司法理念需要转变。推广社区矫正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犯罪行为较轻的罪犯采取相对较轻的刑罚。而我国传统刑罚观念奉行“重刑主义”,注重刑罚的惩治功能。从社会和民众层面看,报复与朴素的正义、报应相混同,支持更为严厉的关押行刑方式,将社区矫正与“放虎归山”相等同,甚至因此衍生出另类“孟母三迁”的案例:某高二学生,因为伙同一帮社会青年参与了一起抢劫案件,被法院依法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三年。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他被安排到户籍所在地接受社区矫正。左邻右舍很快都知道了该学生的事,对其另眼看待,有时还会在背后指指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其父母决定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居住,于是矫正关系也就迁到了新的居住地。但时间一长,周围邻里又逐渐知道了该学生的过去,全家不得不再次迁往他处。依照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的说法,社区矫正人员的再犯罪率保持在 0.2%左右,人民群众其实不必担心社区矫正对象会对他人构成危险。

其次,某些地区社区矫正的实际执行效果得不到保障。在一些地方的试点工作中,出现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的现象,或者通过社区矫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采用基本相同的社区矫正方式,而许多方式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矫正需要。例如,从判决生效到社区矫正报到,有七日的期限,这期间很容易脱管,曾有罪犯故意更换联系电话等,玩起“失踪”;还有罪犯与其他失足人员“交叉感染”,再次踏上犯罪道路。问题的出现与矫正人员专业性不强、矫正方式不科学、工作衔接不力有关。当然,新出台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对脱离监管和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的情形作出相应规定,同时要求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进行,等等。

再次,官方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的管理模式仍需优化。目前较为流行的“1+N”矫正模式就是由专职矫正队伍加上N名社区干部、社区居民和社区服刑罪犯的家属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架构一个多元化的社区矫正工作体系。但是,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毕竟仍以官方为主导,需要大量的经费拨款,也就存在经费被部门、单位和个人贪污、挪用的可能性,并且经费投入供不应求仍是社区矫正进一步推广的桎梏。国外的社区矫正工作一般都有大量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参与,采取将社区服刑人员交由社会团体或志愿者执行矫正的“社区自治制”模式,其中还有民间创办的矫正机构采用完全自治的模式。在我国的社区矫正探索中,也已出现类似的社会团体。“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便是其中的代表。这样的矫正模式大量节约了官方资源的投入,官方机构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宏观指导、履行监督职责,社区矫正有望进一步拓展适用范围。

一项制度在形成之初遭遇问题是必然的,不可能一路坦途,关键在于需要拥有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学理中分析问题,再回到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智慧,忠于客观规律、遵守法律法规。特别是在社区矫正已经从改革试点迈入法制进程之后,亟须树立“法治理念”,实现“社区矫正法制化”向“社区矫正法治化”的变迁。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社区矫正制度并非尽善尽美,但在10年探索的经验基础之上,我们有理由对社区矫正在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新生活,从这里起航

文/本刊记者 郑宾

“人生就像远航的帆船,不可能一帆风顺,要经受多少次海浪的洗礼,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社区矫正对象正是那行驶在茫茫大海上失去方向的小船,需要社区矫正这盏指明灯为他们指引正确的航向,重燃生活的希望。”在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的《新航动态》中,记者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名社工在帮助一位假释矫正对象放下心理包袱、重新走入社会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一段手记。

成立于2004年2月的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是上海市第一家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组织,它依托政府主导,在社区矫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航总站将“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首要目标,而能否使服务对象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生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提供心理、法律咨询,化解家庭矛盾,协助解决就业、就学等实际问题,记者看到,在新航社工的帮扶下,一个又一个社区矫正人员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重新踏上通往未来的人生航程。

社区矫正的个人“处方”

“沈老师你好,我是小马(化名)的母亲,我想问你一下,小马这两天有没有到矫正办正常报到?”新航普陀工作站的社工沈丽萍从电话中听出了对方的焦虑和不安。18岁的小马是沈丽萍的服务对象,因犯聚众斗殴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纳入社区矫正。

这通电话引起了沈丽萍的警觉,小马刚刚平稳度过三个月的初期矫正,如果这时出现不良情绪或家庭矛盾,将会极大地影响以后的矫正工作。

在沈丽萍技巧性的提问下,小马的母亲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小马的父亲性格急躁,奉行棍棒教育。前几天,因生活琐事,父亲打骂了小马,小马觉得无法忍受,于是离家出走,已经三天没回家了。

沈丽萍向记者介绍说:“小马的童年是在河北农村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虽然物质相对贫乏,但那时他是快乐的。小学三年级时,父母考虑到上海教育质量好,将其接到上海接受教育。有可能是环境的骤然改变,小马一直不能适应上海的学习节奏,几年下来,成绩都不甚理想,初中都没能毕业。小马的父母迫于生计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心相对较少,再加上父亲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久而久之,小马感觉不到来自于父母的爱。”

当天下午的集中教育,小马照常前来,沈丽萍留心观察了一下,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异常。过后,沈丽萍将小马留下,先询问其近况,他面带笑容地表示很好;再问其和家人关系,还是笑着说很好。沈丽萍感觉到小马的排斥和不信任,然后很小心地表述了他母亲来电的情况。小马的笑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落寞的神情,在一句“有什么委屈就说出来吧,会好受些的”鼓励下,小马竟然哭了,随之一股脑儿诉说了对父亲粗暴教育方式的愤怒,对母亲没有立场的不满,对于自己不被理解的失落,种种的不如意都和着泪水一吐为快。

在发现了小马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存在严重问题后,沈丽萍立刻制订计划,着手修复。经过努力,小马终于愿意面对父亲,开展家庭治疗。在治疗期间,社工运用了情绪宣泄、说出心里话、角色扮演等治疗手法,帮助他们重构关系。经过三次家庭治疗后,小马和父母的关系明显得到改善。

家庭治疗告一段落后,沈丽萍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小马的想法很多,也愿意付诸行动,就是做事总是冲动,而且事事没有结果。刚接触小马时,得知其在学驾驶,准备学成之后和父母一起做生意,社工感觉到可行,并常常给予其鼓励和支持,但好景不长,小马学成后只跟了几天车,就感觉到这工作没意思,索性不做了。不久,小马告诉社工认识一朋友要合伙在网上开店,社工问他对开网店了解多少,他表示边做边学,看他兴致如此之高,父母不愿打击他积极性,给了他2000元做资本,不出一月血本无归,至此又对网店不感兴趣。

看着小马这样瞎折腾,不光父母急,社工也急,于是不断找小马谈心,帮他分析就业环境和自身优劣势。小马的亲属在上海都是做生意的,其舅舅经营着一家食品加工厂,小马本身对食品行业也感兴趣,应该多利用身边的资源,闯出一片天地。小马知道社工是真心为他的前途考虑,欣然接受了建议,现在在舅舅的厂里工作,踏实了许多,再也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目前,小马的社区矫正已经期满结束,他和家人和睦相处,逐渐远离了以前的社交圈,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现在小马不再碌碌无为,没有人生目标,而是正一步一个脚印开拓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小马的个案中,社工扮演了沟通者、支持者、指导者的角色。实际上,针对不同的个案,社工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矫正对象,他们的性格、心理、家庭状况、社会关系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把矫正对象看做特殊的病人的话,那么矫正方案就是‘处方’,‘病情’不同,‘处方’肯定不能一样。”新航总站总干事郑波介绍说。

新航总站目前在册的社区矫正人员有4000多人,刑释解教人员约3万人,由450多名专业社工在全市14个区县工作站、150多个街道乡镇社工点为其提供服务。新航总站要求社工为每一个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从矫正宣告到期满结束的全过程动态帮教服务,在前三个月的初期矫正阶段,会对矫正对象实施风险评估和心理测评,制订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并在之后的矫正服务中,随时掌握服务对象的日常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可能发生重新违法犯罪的迹象。

助人自助的救赎之路

在上海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的社区矫正工作中,有一些理念是贯穿始终的,比如“平等、尊重、接纳”,再比如,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的“助人自助”。

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后,往往面临着经济困难、就业无门等生存难题,社工要帮助他们完成再社会化,并不意味着要包办一切,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和激发他们的潜能,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让有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

李杰(化名)因恋爱不成激情杀人,1991年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李杰在狱中多次减刑,于2007年12月假释回归社区,成为新航虹口工作站社工裴大凤的服务对象。李杰的耳朵有残疾,和裴大凤的沟通都是通过笔谈。出狱时,他已经47岁了,父母双亡,与哥嫂一起居住。可是,哥哥因脑出血中风落下了面瘫和腿疾的毛病,早早地病退了,每月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嫂子也靠退休金生活。李杰的归来,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窘。李杰非常焦虑和愧疚,曾多次外出寻找工作,但因年龄大了,又听力残疾,都未能如愿。

裴大凤知道,以李杰的情况,找工作确实比较困难,第一步应该想办法缓解他的经济压力。

她协调相关单位打算帮李杰办理低保,但终因李杰的假释身份,无法办理;她又想到了残联,帮助李杰办出了一级听力残疾证书,但还是因为李杰的假释身份无法享受相关待遇。最终,裴大凤在每个节假日都帮李杰申请爱心帮困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李杰的生活窘况。但是,爱心帮困金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帮助李杰找到一份工作。

为了李杰的工作,裴大凤没少费周折,半年的时间里,她陪着李杰整天东奔西跑,可都因为李杰的听力问题无果而终。李杰心情极度沮丧,甚至产生了绝望的念头。裴大凤及时觉察到了他的异常,一方面对他不稳定的情绪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干预,另一方面,更加积极地为他联络工作的事情。

终于,在2009年的元旦前夕,李杰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在裴大凤的积极协调下,虹口区利民管道维修疏通服务社的王菊富队长吸收李杰到利民服务社工作。这份意外的惊喜让李杰高兴得手足舞蹈,因为对他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李杰在利民工作,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李杰倍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怀着认真负责、积极热情的态度去工作。但因为李杰的听力残疾,在利民的工作出现了诸多不便,有一次差一点出意外,考虑到李杰的特殊情况,由街道再次将李杰安置到荣伸洗衣公司从事保洁工作,彻底地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

裴大凤告诉记者:“有个小插曲很有意思。李杰是个正直、善良的人,也能吃苦耐劳,但他有时想问题会‘一根筋’。在他的世界里,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人就是坏人。在利民工作的时候,他对领导的一些做法看不惯,认为领导品格有问题,这多少影响了他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和领导的关系。我告诉他,其实现实世界很多空间都属于灰色地带,可是他不理解。没办法,我只好再换一个角度引导他,既然改变不了周围的人和世界,那就要学会宽容,学会适应,否则,很难在这个社会生存。他思考了很久,终于想通了。”现在,李杰依然在荣伸洗衣公司里担任清洁工作,他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大家也逐渐接纳和认可了他,所以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工作上兢兢业业,多次得到单位领导及帮教老师的表扬和奖励。

为了恢复和增强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功能,促使他们早日实现“自助”,新航总站根据矫正对象的岗位需求和特长,累计提供学历培训700余人,技能培训3100余人,成功推荐就业6400余人次。此外,从2007年开始,新航总站与上海市帮教志愿者协会合作,先后举办了八场针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员的专场招聘会,平均每场近300名对象参加,有效地提高了这一特殊人群的就业成功率。

意义与问题并存

说到社区矫正的意义,新航总站总干事郑波说:“社区矫正作为一种行刑方式,和监狱矫正比起来,行刑成本大大降低。我们可以发现,监狱设施,大量的看守人员、管教人员的工资待遇,服刑人员的生活医疗保障,这些都要计入刑罚成本,是很昂贵的。而社区矫正就比较经济,无需兴建专门的设施,也无需聘用庞大的管理人员队伍,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国家的经费投入。从行刑的效果来看,我国行刑的目标是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主,社区矫正不割裂服刑人员与社会、家庭的联系,有助于服刑人员的自省,有助于维持家庭的稳定,再通过公益劳动、就业等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可以说,社区矫正在恢复服刑人员的社会功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方面起到的效果,比监狱矫正要好。”

近年来,新航总站开始在认知、心理、行为、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就业谋生等方面,逐步探索服务项目化运作,以进一步提升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以服刑在教、刑释解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为服务人群的“爱满新航”项目,以社区矫正和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为服务人群的“新航港湾”项目,“旭日新航”青少年帮教服务项目,以及以“心灵导航”心理帮教服务项目,目前运作得已比较成熟。2012年,“爱满心航”未成年人关爱行动项目荣获民政部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选一等奖,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

同时,郑波也提到,目前新航总站的运作和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新航总站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的社会组织,以“政府购买服务”作为经费来源,以“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为总体思路。但是,自成立以来,新航始终处在“多头管理、婆婆成群”的尴尬处境中,事实上,面对行政权力的强势,新航总站很难实现设想意义上的“社团自主运作”。一件事情,司法部门要管,公安部门要管,街道要管,新航也要管,许多社工面对这种“多头管理”,往往无所适从,工作效率不高。另外,政府拨款数量有限,仅够维持新航的基本开支。单一的经费来源已经严重制约了新航的发展。随着工作的深入,政府职能部门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工的工作压力不断加重,但社工的待遇却很低,他们往往感到自己的劳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优秀社工流失问题严重。长此以往,社工的专业化、职业化无从谈起,新航总站也将逐渐丧失其凝聚力。

上海是较早在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中,提出引入社会组织力量的地区。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的成立,对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来说是一次理念的创新。这种运用社会治理理念、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社工参与社会矫正工作的方式被称为“上海模式”。“上海模式”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何,它是否具有全国性的普遍意义,仍然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社区矫正如何监督检察机关面临的现实课题

“法律监督”是中国法律中的一个专门术语和概念,而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法律监督同样是西方各国从未实践过的,是“社区矫正中国化”的一大特色。

社区矫正作为一个在我国方兴未艾的矫正模式,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诸多环节缺乏经验,工作中难免产生纰漏。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介入,保障矫正工作的有效进行。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理应肩负起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职责。

王润生:

形成工作合力至关重要

社区检察室作为检察机关的派出机构,其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实行监督。近两年我们院先后成立派驻半淞园和外滩检察室以来,发挥身处基层、贴近社区群众的优势,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并积极探索参与和提高社区矫正监管改造实效的方法途径。

做好社区矫正的监督工作需要把握好安置解困与刑罚执行的关系。年过六旬的老黄当年因重罪被判处死缓,。2009年他减刑后释放回沪,因房管部门在他判刑后将原租赁房收回,无家可回的老黄先被安置在一家养老机构,但是他一直念想有一个家,情绪不稳定。我们社区检察室会同街道联系职能部门,先为他解决集体户口,安排临时住处,然后在多方努力下为他落实了房源。老黄说:“有家有户口,心定了。” 我们认为,不管矫正对象以前曾经做过什么,一旦列入社区矫正,有必要协调民政、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为解决其基本生活提供保障,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社区矫正的效果。

当然,也不能因此削弱法律的惩罚性和严肃性。实践中,我们一旦发现有违反或不服监管规定的,即及时建议收监。如因故意伤害被判处缓刑的盛某回到社区后既不向司法所报到,也不参加规定的公益劳动,对社工约他谈话的通知不予理睬,同时发现他多次吸毒。我们即向主管部门建议对其收监被采纳。今年以来我们向公安机关发出建议收监的《检察建议书》三份,涉及的三人都已被收监执行和作有罪判决,有效维护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社区的平安稳定。

通过两年来的社区矫正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至关重要。建议进一步健全法院、司法行政、检察、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配合协调制度,以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同时逐步实行相互数据联通、信息资源共享,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果。

戴杰:

一起逃避监管事件引发的思考

从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十年来的实践看,这一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在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刑罚执行效果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尚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某些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检察机关在对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中发现,这种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矫正人员在刑意识的淡薄,表现为对自己被判处的刑罚缺乏认识,不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报到,不积极参加甚至拒不参加矫正活动,最为严重的是违反各种规定、逃避监管,甚至重新犯罪。

静安区在开展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检察中就遇到了一起钻法律空子逃避监管的事件:社区矫正人员邰某因犯诈骗罪、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余年,因其在判决生效时处于哺乳期,故法院决定对其暂予监外执行。邰某先是采用不参加活动、不汇报情况的方式逃避监管,而后采取利用两次怀孕、两次哺乳期让监管机关无可奈何,只能给予其警告等司法处分,而无法对其在矫正期间的表现纳入刑罚执行的准确考量。这个案例背后所反映的制度上和监管上的一系列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对于做好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工作,静安区的做法是牢牢抓住矫正人员中的重点对象。我们将全区的矫正人员进行分类,列出其中的重点人员,通过梳理可以发现,我区的五个街道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譬如南京西路街道青少年矫正人员数量较多,静安寺街道老年矫正人员、保外就医人员较多,石门二路街道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较多。只要抓住了每个街道的特点,抓住了重点人员,对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就有了落脚点,也就能依法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陆焕强:

“人户分离”是造成脱漏管的重要原因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人户分离”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且较为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脱管、漏管。人户分离,即社区矫正人员的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情况。上海市大部分法院未切实开展列管地审查核实工作,一律将法律文书寄送至社区矫正人员户籍地,造成实际列管地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信息或者缺乏法律文书,无法及时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列管。各省市社区矫正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工作衔接机制,导致人户分离人员尤其是外来户籍人员的交付执行环节容易迟延和脱节。2012年以来,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共查纠四例脱漏管,均系人户分离人员。针对这种情况,青浦区检察院通过将法院裁判进行社区矫正的人员资料与司法局接收列管的人员情况进行核查,防止脱漏管,并对造成脱漏管的原因进行研判,落实监督措施。

社区检察官除了加强对社区检察执行机关的监督外,还十分关切社区矫正人员情况,通过开展个别约谈,深入了解社区矫正人员思想和生活情况。社区矫正人员潘某,因盗窃被判处缓刑,其屡次无故缺席司法所矫正教育活动,混迹于网吧,甚至彻夜不回。检察官获悉情况后,主动约谈潘某,耐心疏导,潘某从抗拒到接受。社区检察官一方面告诫潘某若仍不服从社区矫正监管,将被收监执行,劝其自尊自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另一方面通过家访,希望潘某的父母对他多一点理解和支持。几经努力,潘某渐渐融入社区矫正中,并于2012年7月顺利完成考察解除矫正。2012年来,青浦区检察院社区检察官们共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谈话近300次,切实强化了社区矫正人员的在刑意识,确保社区矫正人员服从监管。

孙琳:

从效果出发创新方法

闸北区拥有上海的“陆上北大门”新客站,流动人口多,这给社区矫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防止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一是加强教育和对接工作,及时对获罪判决的未成年人开展教育,同时建立回访帮扶制度和不定期回访,强化帮教效果;二是强化脱管、漏管监控,防止因脱管漏管而重新犯罪;三是建立监督、跟踪预防体系,对社区服刑人员中的重点管控人员专门建档,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教措施,强化矫正效果;四是进一步加强检察建议的监督职能。

钱某是社区服刑人员,我们经过重点检察后发现,他在矫正期间能认罪服法,自觉接受监督教育,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参与为社区爱心帮困基金捐款,并在2004年、2008年、2010年被评为社区矫正积极分子。

根据他的矫正表现,我院向区司法局制发检察建议报请假释。之后,我院还与社区矫正机构以及监狱方面积极沟通联系,督促该检察建议尽快落实。2012年1月18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钱某予以假释,将剥夺政治权利7年改为剥夺政治权利四年。

由于青少年犯罪的非监禁刑的适用比例较高,我院一直将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作为监督的重点。我们从效果出发,创新青少年矫正对象改造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修改后刑诉法对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作出特别程序规定之前,我院已经开始实施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矫正对象与普通矫正对象分开宣告、分别教育,采取定期心理疏导、随机家庭访问等工作措施。近日,我院对所有未成年人结对帮教对象进行了回访,他们均已经顺利回归学校和社会。

其实,不仅仅对青少年矫正对象需要创新方法实施矫正监督,对于其他矫正对象也是一样。

邹震宇:

社区矫正的社会管理价值

早在2004年社区矫正工作刚刚启动时,我院即主动与区司法局联系,提供全区监外执行罪犯的相关数据,帮助培训矫正社工,共同探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破解方法。现在,我院监所科和社区监察科两部门密切配合,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更为充分地发挥着检察职能。

为切实履行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律监督职能,社区检察科成立不久,即会同监所科与区司法局召开联席会议,紧紧围绕监所科、社区检察科与区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业务衔接、协调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共识。

“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为配合全面开展禁毒工作和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力度,社区检察科检察官深入小区、走入家庭,发放宣传小册子和便民联系卡,揭露危害,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检举揭发违法犯罪线索,营造和谐文明的社区治安环境。与此同时,监所科检察官亦以“抵制,参与禁毒”为切入点,结合本区涉毒犯罪社区矫正对象的实际表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禁毒法制教育,阐述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性以及在社区矫正期间涉毒将承担的法律后果。两个部门的配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从长远来看,社区矫正工作是检察机关积极发挥检察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为确保虹口区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监所科结合拆迁区域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活动,要求符合动迁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倍加珍惜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合法合理合情表达诉求,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社区矫正的域外经验

文/谢澍

在社区矫正国际准则的指导下,欧美各国以及我们的近邻日本、新加坡等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社区矫正实践经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非监禁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监禁人数。社区矫正在发达国家先行实践并非偶然,其制度莫不是建基于高度发达的经济、完备的社会保障机制、成熟的社区建设、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结构以及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等客观因素之上。

我国的社区矫正试点是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司法部相关领导以及部分学者曾先后走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学习、考察,同时邀请外籍专家亲临指导。当然,学习和借鉴并不意味着不假思索地照搬域外制度,除了吸取其成功经验,更要注意到域外制度运行中所遭遇具体问题,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反思,借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

美国:多元化矫正体系贯穿刑事司法过程始终

作为最早实行社区矫正制度的国家之一,美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经历了萌芽、探索、挫折以及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其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美国的社区矫正由联邦政府下设的法务部及监狱局作为专门负责执行的官方管理机构,大部分州均设有矫正局,负责各州监狱和社区矫正的管理,同时又有对社区矫正全程管理的非政府管理机构,形成了由联邦到地方的社区矫正机构体系。自1973年明尼苏达州议会通过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社区矫正法》以来,美国已有近30个州议会制定了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

美国社区矫正的适用贯穿于刑事司法过程的始终,包括逮捕、控诉、定罪量刑和罪犯矫正等一系列内容。因此,美国社区矫正形式不一,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有缓刑、假释、矫治、审前转处、工作释放、居住方案、养育之家、复归社会方案等传统执行方式,也存在复合刑罚、家庭拘禁、间歇监禁、社区服役、赔偿等中间性惩罚。

这一特点与诸多国家都有所区别,例如审前释放和转处在我国就不属于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但在美国却大量适用。同时,其矫正主体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除官方社区矫正机构,美国还设置大量的工作站、点及治疗机构等民间社区矫正机构。

以美国旧金山的迪兰西街矫正中心为例,没有政府投资,没有政府官员参与管理,采取完全自治的模式,由自身成立的董事会和矫正对象组成的多个理事会进行全面管理。矫正中心开设的公司,既是产业实体,又是培训学校。收入用来维系整个矫正中心的运转,培训学员的职业技能、文化水准和生活纪律。培训学校以创优为标准教导和培训每位学员,从而保证了他们能为社会提供质量上乘的产品和服务。当然,在适用社区矫正之前还要求社区矫正机构调查罪犯自身情况、家庭状况、犯罪原因等,对罪犯的危险性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免对社区造成二次伤害。危险评估工具形式各异,有一些社区矫正机构将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这样的数学模型或概率统计公式引入到社区服刑人员的评估工作,实践中颇具争议。

澳大利亚:以社区矫正推动恢复性司法

澳大利亚的社区矫正试点始于1992年,199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推行,其制度设计充分结合了本土资源和域外经验的优势。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并没有设立矫正机构或直属监狱,而是将矫正事务下放给六个州和两个领地进行自治管理,矫正类别大致可分为定罪前处遇、监狱外的其他刑罚方式和监狱服刑后法令三大类,并与专业机构合作,解决犯罪人的心理健康、吸毒酗酒、职业技能等方面问题。

然而,据澳大利亚人权与平等机会委员会官员瓦妮萨·杰克逊介绍,社区矫正在澳大利亚试行之初就饱受争议,“把罪犯锁起来,再把钥匙远远丢掉”的思想依旧盛行,更有甚者把监禁矫正以外的非刑事处罚方案看作软弱的表现。因此,尽管统计数据表明社区矫正更加节约成本、矫正效果更佳,但社区矫正在澳大利亚仍然遭受质疑,近年来,其适用比例也出现略微下降。

但这并不能否认澳大利亚在社区矫正制度探索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重视社会建设性、秉持团结理念,以“恢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为核心价值。解决社会矛盾冲突的最根本方式即是平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罪犯在尽量弥补被害人及其家属损失的同时,受到了教育和惩治,将案件的社会危害性降到最低,即体现“恢复性司法”所追求的目标。

其中,“社区司法会议”最能体现“恢复性司法”的特点——在官方机构人员的主持之下,吸纳被害人与犯罪人以及双方家庭成员、社区成员参与的和解项目。由犯罪人讲述案情,被害人讲述犯罪行为对自己的影响,其他人员讲述对犯罪行为及后果的看法,最后由犯罪人与被害人达成弥补损失的书面行动计划,帮助犯罪人承认和承担自身行为责任,使社区相关人员了解犯罪,并体现对被害人的尊重。犯罪人态度良好,而且与被害人达成和解的,在评估意见中也相应降低风险级别。“恢复性司法”理念之下的澳大利亚社区矫正制度已经不仅局限于行刑方式,更旨在形成一种社区乃至社会的惩教文化,以此消解民众特别是被害人的排斥心理。

日本:吸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日本作为我国的近邻,在道德观念、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同样受到东亚文化圈的深远影响,因此,日本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更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的社区矫正制度在二战后得以正式确立,主要围绕“保护观察制度”和“紧急改造保护制度”两项核心内容加以构建。一般意义上,“保护观察制度”是附加于缓刑者或假释者的一种社会内处遇措施,以及针对非罪化的违法者、青少年犯罪人的社会内处遇措施,对其进行指导、援助、辅导和监督。而“紧急改造保护制度”又称“更生保护制度”,更生即意味着新生,是针对刑满释放者在被解除刑事程序或人身限制后六个月内,根据本人申请,由保护观察所采取的紧急保护措施,为其提供食宿、医疗以及相关的事业指导等。

有学者曾统计,日本的假释率超过55%,是全球假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年来都保持将98%左右的罪犯放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区矫正,同时还能保持低犯罪率。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日本的“社会光明运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在预防犯罪和社区矫正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建筑工程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生物教学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