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存储数据的技术手段也发生很大变化。存储信息并且防止信息丢失就成为了一个首要问题。利用RAID技术可以把数据分布到多个硬盘上,从而取得更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已经逐渐介入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各个方面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在各个方面变革着。Internet的普及更加剧了信息的几何化增长,于是存储信息并且防止信息丢失就成为了一个首要问题。当然用于存储信息数据的设备就是关键了:比如对于一个大型的网站来说,因为存储设备的故障导致网站的片刻的瘫痪,也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很显然单靠用多个硬盘简单的备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时一种叫做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AID)的技术就应运而生了,这种技术可以把数据分布到多个硬盘上,从而取得更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二、RAID技术
(一)RAID技术简介。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廉价磁盘构成的冗余阵列,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可以提升硬盘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错功能够确保数据安全性,易于管理的优点,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数据冗余的功能可以保证用户数据一旦发生损坏,就可利用冗余信息使损坏数据得以恢复,从而保障了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在用户看起来,组成的磁盘组就像是一个硬盘,用户可以对它进行分区,格式化等等。总之,对磁盘阵列的操作与单个硬盘一模一样。不同的是,磁盘阵列的存储性能要比单个硬盘高很多,而且可以提供数据冗余。
(二)RAID的几种模式。RAID的级别从RAID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多个级别,有明确标准级别分别是0、1、2、3、4、5等。但是最常用的是0、1、3、5四个级别。其他还有6、7、10、30、50等。
1.RAID0。RAID0又称为Stripe或Striping,即DataStripping数据分条技术,它代表了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RAID0是由多个硬盘并发协同工作完成数据的读写,数据被均匀分布在各个硬盘上,一般情况下,使用的硬盘越多,读写的速度越快。RAID0的特点是读写速度快,并且价格便宜;缺点是安全性相对较差,因为在RAID0中的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整个阵列的数据将会丢失。RAID0是最快和最有效的磁盘阵列类型,但没有容错功能。因此,RAID0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2.RAID1。RAID1称为磁盘镜像。原理是在两个硬盘之间建立完全的镜像,即所有数据会被同时存放到两个物理硬盘上,当一个磁盘出故障时,仍可从另一个硬盘中读取数据,因此安全性得到保障。但系统的成本大大提高,因为系统的实际有效硬盘空间仅为所有硬盘空间的一半。
3.RAID3。RAID3是把数据分成多个“块”,按照一定的容错算法,存放在N+1个硬盘上,实际数据占用的有效空间为N个硬盘的空间总和,而第N+1个硬盘上存储的数据是校验容错信息,当这N+1个硬盘中的其中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从其它N个硬盘中的数据也可以恢复原始数据,这样,仅使用这N个硬盘也可以带伤继续工作(如采集和回放素材),当更换一个新硬盘后,系统可以重新恢复完整的校验容错信息。由于在一个硬盘阵列中,多于一个硬盘同时出现故障率的几率很小,所以一般情况下,使用RAID3,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与RAID0相比,RAID3在读写速度方面相对较慢。
4.RAID4。RAID4即带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RAID4和RAID3很像,它对数据的访问是按数据块进行的,也就是按磁盘进行的,每次是一个盘,RAID4的特点和RAID3也挺象,不过在失败恢复时,它的难度可要比RAID3大得多了,控制器的设计难度也要大许多,而且访问数据的效率不怎么好。5.RAID5。RAID5把校验块分散到所有的数据盘中。RAID5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算法,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带区校验块的存放位置。这样就可以确保任何对校验块进行的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的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从而消除了产生瓶颈的可能。RAID5的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不错。RAID5提高了系统可靠性,但对数据传输的并行性解决不好,而且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6.RAID6。RAID6即带有两种分布存储的奇偶校验码的独立磁盘结构,它是对RAID5的扩展,主要是用于要求数据绝对不能出错的场合,使用了二种奇偶校验值,所以需要N+2个磁盘,同时对控制器的设计变得十分复杂,写入速度也不好,用于计算奇偶校验值和验证数据正确性所花费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了不必须的负载,很少人用。
7.RAID7。RAID7即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它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和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实时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的需要。允许使用SNMP协议进行管理和监视,可以对校验区指定独立的传送信道以提高效率。可以连接多台主机,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0。但如果系统断电,在高速缓冲存储器内的数据就会全部丢失,因此需要和UPS一起工作,RAID7系统成本很高。
8.RAID10。RAID10即高可靠性与高效磁盘结构它是一个带区结构加一个镜象结构,可以达到既高效又高速的目的。这种新结构的价格高,可扩充性不好。
9.RAID53。RAID7即高效数据传送磁盘结构,是RAID3和带区结构的统一,因此它速度比较快,也有容错功能。但价格十分高,不易于实现。
三、RAID级别的的选择
使用的容错算法和分块大小决定RAID使用的应用场合,在通常情况下,RAID3比较适合大文件类型且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视频编辑、硬盘播出机、大型数据库等;而RAID5适合较小文件的应用,如文字、图片、小型数据库等。RAID级别的选择有三个主要因素:可用性(数据冗余)、性能和成本。
四、RAID技术的实现方法
RAID实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专门的控制新片来完成,控制芯片可以做成RAID卡的形式,也可以集成在主板上。另一种方法是用软件的方法来实现,比如WIN2000就含有软件RAID的功能。
总之,冗余磁盘阵列RAID技术,能够将有效数据和校验数据均匀分布在多个硬盘中并加入校验数据,当有硬盘损坏时,通过校验数据恢复损坏硬盘申的数据。在恢复过程中,不影响系统的服务。同时,RAID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磁盘数据1/0(input/outpu志;输入输出)的性能。通过配置并使用RAID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硬件损坏造成的系统故障和数据丢失。
参考文献:
[1]基于网络RAID结构的IP存储广域网性能研究/崔宝江著。
[2]二级网络条纹数据布局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刘晓光。
【关键词】RAID;级别;数据校验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服务器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它具有极长的系统连续运行时间、优异的扩展性能和系统性能,而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DD硬盘,却由于读写速度慢、可靠性差,日益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在金融、证券和通信等行业,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对速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为此,RAID技术应运而生。
2.RAID技术的原理与级别
RAID是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即廉价冗余磁盘阵列。
RAID的本意是通过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生成大的昂贵磁盘,从而降低数据存储的费用;采取冗余信息技术进行数据保护,在磁盘失效时仍能正常访问数据;有效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
通俗地说,RAID就是将多个磁盘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映射成为一个磁盘,以获取比单个硬盘更高的速度、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大的存储能力。
使用RAID技术,多个硬盘同时进行读写操作,读写的速度成倍提高;数据被分割成许多区段,并生成冗余信息,分别存放到各个硬盘上。如某硬盘发生故障,通过特定的算法还原数据,更换硬盘后进行数据重构,将数据重新写入新硬盘中。
3.RAID技术的突出优势
RAID技术能够为计算机系统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异性能:
(1)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使用RAID技术,可以获得更大的存储空间。例如利用RAID0技术把10块2TB的硬盘组织起来,能够提供20TB的存储容量。
(2)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使用RAID技术,可以让所有硬盘同时传输数据,而这些硬盘在逻辑上又表现为一块硬盘,可以达到单个硬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读写速度,大幅提高了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3)提供更高的安全性:RAID可以通过数据校验提供容错功能,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较为完备的冗余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备份,大大提高了RAID系统的容错性,使系统的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4.常用的RAID模式
5.如何选择合适的RAID级别
6.结论
RAID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可靠性。我们应当深刻理解RAID级别的优缺点,根据实际需求,综合权衡取舍,合理地选择RAID级别,以获得最佳的存储效果。
参考文献
[1]涂彦晖,戴士剑.数据安全与编程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刘伟.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007年对存储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SAS技术将逐渐取代SCSI,成为未来企业存储系统磁盘的主流,同时虚拟化存储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人们在努力通过一些全新的技术革命力求突破的时候也要关注到,磁盘阵列自身存储理念的改变,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
据报道,Sun公司产品市场经理格哈德-斯拉伯斯(Gerhard Schlabschi)表示:“灵活性是存储市场的趋势,它正促成数据保护领域的一场大爆发。”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种非常灵活的存储理念,以及这种改变带来的深层价值。
存储理念的分析
首先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传统的存储理念。
第一步:创建RAID组(RAID Set)
选择多块硬盘作为一个RAID组,可创建多个RAID组。此时可以进行一些重要参数的设置:数据安全级别(RAID Level),存储的单个数据大小(Strip Size)。
第二步:创建热备盘(Host Spare)
选择一些硬盘作为全局热备盘和局部热备盘。
第三步:对RAID组进行分区
RAID组可以看成是一个存储空间的集合,可以再把整个空间划分为几个相互独立的子空间(不同厂商对分区的称呼不同,有的使用Volume、 有的使用Slice、有的使用Partition,但意义均相同)。
第四步:和通道进行绑定
把分区和主机通道进行绑定,可以多个分区绑定一个主机通道,也可以两个通道绑定一个分区。
下面介绍一种新型的存储理念,或许看起来和传统方式的差异很细微,但是给应用带来的改变让笔者颇有感触,将在下文中做详细介绍。
第一步:创建RAID组(RAID Set)
选择多块硬盘作为一个RAID组,可创建多个RAID组。此时不需要对RAID Level和 Strip Size进行设置,具体的设置将在第三步进行。
第二步:创建热备盘(Host Spare)
第三步:对RAID组进行分区
差别就在这里,在这里进行一些重要参数的设置:数据安全级别―RAID Level;存储的单个数据的大小―Strip Size。
第四步:和通道进行绑定
把分区和主机通道进行绑定,可以多个分区绑定一个主机通道,也可以两个通道绑定一个分区。
优势对比
1.满足复杂存储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用户即使只有一台磁盘阵列,存放在里面的数据也会有不同的存储需求,并希望能够为不同类型的数据提供不同的存储策略。例如,根据对于数据安全性要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RAID等级,等级越高安全性越好;根据数据类型的区别,设置不同的Stripe Size,如果是大文件数据,选择的值越大越好,如果读取的是无规则的数据库数据,则选择值越小,越能体现整体的性能。
前面介绍过,每一个分区映射到服务器端,就是一块独立的大硬盘。传统方式下,一个RAID组中的不同分区具有相同的RAID等级和Stripe Size,这样就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性能也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
而在新的存储理念中,RAID等级和Stripe Size的设置是在分区之后,也就是根据每个分区存储的数据需求,设置其相应的RAID等级和Stripe Size,达到了按需分配的原则,从而更好地发挥了磁盘阵列的性能。
2.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
选择不同的RAID等级,对于存储容量和性能的影响也是重大的。就拿现在热门的RAID 6技术来说,勿庸置疑,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容错性和安全性。但从客户实用的角度来讲,RAID6需要损失掉两块硬盘的容量,并且一般来说RAID 6的读写性能还不尽如人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传统方式下,如果一个RAID组中有部分重要数据需要很高的数据保护级别,需要把整个RAID组设置成RAID 6,这样将浪费两块硬盘的容量。若采用本文所述的新型存储理念,只需要把存放重要数据的分区设置为RAID 6,很明显,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浪费的程度。
3.初始化速度的差异
熟悉存储市场的工程师对存储设备初始化花费的时间有着比较深刻的印象,这个环节经常耗费掉10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也是传统存储理念存在的弊端之一。究其根源,在于两种存储理念中条带化(Stripping)思路的不同。
传统方式中,条带化是基于硬盘的,因此每次调试时无论你实际使用的容量大小,它都会将全部硬盘容量进行条带化,这样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影响了正常使用。
而新型的存储理念中,新的条带化方式是基于实际使用的容量空间,也就是它会自动地根据实际使用的容量进行选择,只对使用部分的容量进行条带化,从而大大缩短了调试时间,提高了调试效率。
例如,一台16盘位的磁盘阵列,假如每块硬盘容量为300GB,总的存储容量就是4.8TB。实际利用容量若为1TB,传统方式需要对4.8TB全部初始化,耗时大概在10小时左右;新型方式下它只对1TB初始化,只需要2~3小时就够了。
应用举例
下面,将以AXUS最新的YottaC 系列SAS产品为例,讲解一下本文所述新型的存储理念带来的好处和意义。
我们使用一台SAS磁盘阵列构建SAN网络架构,它通过交换机同时向4台服务器提供服务,对不同类型、不同重要级别的数据提供不同容量的存储空间。
新型的存储理念下的操作如下。
卷1:对特别重要的数据库数据提供400G的RAID 6级别的存储空间;(Stripe size=4K);
卷2:对普通重要的数据库数据提供400G的RAID 5级别的存储空间;(Stripe size=4K);
卷3:对重要的文件数据提供1T的RAID 6级别的存储空间(Stripe size=128K);
卷4:对普通的文件数据提供4T的RAID 5级别的存储空间(Stripe size=128K)。
只为大数据
昆腾公布的2013财年第三财季业绩报告的其中一项内容十分引人注目,那就是昆腾推出了新的广域存储解决方案系列Lattus。Lattus可以提供高可扩展、高成本效益的全球分布式的磁盘归档功能,并能在不中断或不迁移的情况下,在磁盘上永久存储数据。Lattus系列整合了分散的下一代对象存储和昆腾文件系统技术,提供新的归档方式,可以克服传统磁盘架构在PB级存储环境中扩展受限和低效率的弊病。Lattus系列首个产品Lattus-X已于2012年12月全面发售。
在主存储中加入固态硬盘(SSD),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要满足大数据对实时处理的要求。同样,将高性能的磁盘用于归档,也是为了提高归档和查询的速度,这是大数据时代用户新的需求。昆腾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张金华介绍说:“从公司收入组成来看,大数据业务已经占了三分之一。我们已经从一家单纯的数据保护厂商转型成为数据保护与大数据管理两项业务并重的公司。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佳的数据备份以及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如今,昆腾已经初步完成了大数据产品体系的构建,拥有了Lattus广域存储、StorNext软硬件一体化产品以及StorNext软件三大类产品。
在线归档不受限
广域存储解决方案与传统的磁盘存储系统之间到底有何差别呢?昆腾公司亚太区高级架构师刘松涛介绍说,广域存储解决方案胜在先进的架构和高级算法上。广域存储解决方案突破了传统磁盘RAID技术的限制,同时克服了位错误问题,可以实现在线存储,并具有数PB的扩展能力。今后,用户可以将常用的数据(数十TB)存储在以RAID技术为基础的磁盘系统中,而其他大量的数据(数PB)则可以存储在广域存储中。昆腾广域存储解决方案采用扁平命名空间技术,可以实现容量的无限扩展,同时支持HTTP REST 及文件系统两种访问方式。
昆腾广域存储解决方案采用喷泉编码算法,在多核CPU环境中可以更好地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喷泉编码算法是一种前向错误修正(FEC)算法,已经在通信(如空间技术、手机中)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由英特尔投资开发并大力推广的一种算法,与低功耗CPU配合使用更能展现其价值。
刘松涛表示,昆腾开发Lattus广域存储解决方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用户更好地应对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难题。Lattus广域存储解决方案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比如它可以用于大文件的在线归档,但并不适合大量小文件的频繁访问;再比如,它还可以在多个存储站点间实现容灾。
目前已推出的具有横向扩展能力的昆腾Lattus-X包括三部分:Lattus S10存储节点是一个存储对象数据的可扩展存储器,Lattus C10控制节点就像是Lattus广域网存储器的大脑,而Lattus A10接入节点可以提供NAS文件系统接入。用于在线归档应用的昆腾Lattus-X的起配容量是0.5PB。
关键词:RAID;数据存储;数据备份;磁盘阵列
1 引言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选择一种适合需求的高性能数据存储方式变得十分重要。在一些企事业中,即使是网络管理员,数据存储的观念也尚未被普遍接受。能够正确选择相应的储存设备和技术。进行经济而可靠的数据存储与恢复,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重大损失。因此,企事业必须有一套正确的数据存储与恢复系统的方案。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技术就是网络数据存储的一种较佳选择方案。
RAID网络存储技术主要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异地储存,即电子数据不再直接存储在本地客户端上,而是储存在远端的服务器上。并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保存在与远端服务器相连的专门设备上。由于RAID存储技术的方式很多,在具体实现上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2 RAID存储技术
RAID是指廉价(独立)磁盘阵列,所谓“磁盘阵列”是指多张磁盘连成一个阵列上,然后,以某种方式书写磁盘,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张或多张磁盘组之间提供数据。
从主机的角度看,控制器使得整个磁盘组就像一片又快、又大、又可靠的虚拟磁盘。它的初衷主要是为大型网络服务器提供高端的存储功能和冗余的数据安全,在系统中RAID被看作是一个逻辑分区。但它是由多个硬盘组成的,通过在多个硬盘上同时储存和读取数据来大幅度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而且在很多RAID模式中都有较为完备的、相互校验与恢复的措施,甚至是直接相互的镜像存储。当数据灾难发生时可以自动修复,从而大大提高了RAID系统的容错度,稳定了系统的冗余性。
3 RAID技术规范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通常将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分为RAID级别。随着RAID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拥有了以RAID 0到RAID 6七种基本的级别。另外,还有一些基本RAID级别的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50等。现将RAID级别在应用中的实现作进一步的研究。
(1)RAID 0:是连续以位或字节为单位分割数据,并行读写于多个磁盘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但它没有数据冗余。它只是单纯地提高性能,而且其中的一个磁盘失效将影响到所有数据。因此,它不能应用于数据安全性高的场合。
(2)RAID 1:通常被称为RAID镜像,是通过磁盘数据镜像实现数据冗余,在成对的独立磁盘上产生互为备份的数据。即所有数据都进行百分之百的备份。当原始数据繁忙时,可直接从镜像磁盘上读写,而不需要重组失效数据。
(3)RAID 0+1:也称为RAID 1 O标准,至少需要4块硬盘才可以实现,不过它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将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换镜像。但构建RAID 0+1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只有50%。
(4)RAID 2:是按位分配数据到多个驱动器的,在写入数据时一个磁盘上保存数据的各个位,同时把一个数据不同的位运算到海明校验码保存在另一组磁盘上,在数据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将错误校正。这种编码技术需要多个磁盘存放检查及恢复信息,使得RAID 2技术实施更复杂、速度最慢,因此在商业环境中很少使用,最适合用于诸如图像之类的应用。
(5)RAID 3:通常是按字节将数据划分为条纹分配在许多驱动器上,虽然也可按位划分,但它在阵列时专用一个驱动器保存奇偶校验信息,因此它同RAID 2非常类似,区别在于它使用简单的奇偶校验,并用单块磁盘存放奇偶校验信息。如果一块磁盘失效,奇偶盘及其他数据盘可以重新产生数据;如果奇偶校验失效,则不影响数据使用,但奇偶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
(6)RAID 4:除了按扇区而不是按字节对数据划分条纹外,RAID 4与RAID 3相似。同样也将数据条块化并分布于不同的磁盘上,但条块单位为块或记录。它使用一块磁盘作为奇偶校验盘,这时奇偶校验盘会成为写操作的瓶颈,因此它在商业环境中也很少使用。
(7)RAID 5:是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磁盘上。它使用一种特殊算法,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区域校验块的存储位置。这样就可以确保对校验块的任何读写操作都会在所有RAID磁盘中进行均衡,从而消除产生瓶颈的可能。它读出效率很高,写入效率一般,块式的集体访问效率较佳,但控制器的设计也相当困难。
(8)RAID 6:与RAID 5相比,它增加了第二个独立的奇偶校验信息块。两个独立的奇偶校验系统使用不同的算法,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两块磁盘同时失效也不会影响数据的使用。相对于RAID 5有更大的写“损失”,因此“写性能”非常差。
(g)RAID 7:这是一种新RAID标准,其自身带有智能化实时操作系统和用于存储管理的软件工具,可完全独立于主机运行,不占用主机CPU资源。它采用优化的高速数据传送磁盘结构,所有的I/O传送均是同步进行的。可以分别控制,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并行性和系统访问数据的速度;每个磁盘都带有高速缓冲存储器,实时操作系统可以使用任何操作芯片,达到不同实时系统需要。当多用户访问系统时,可以连续多台主机,访问时间几乎接近于零。
4 RAID级别间的关系
RAID0~5级的描述、速度与容错功能如下表所示:
5 RAID技术的特点
从RAID级别的发展与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特点:
(1)RAID控制器通过磁盘阵列的并行数据读写,克服了磁盘机电设计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存取速度。即如果是由四张磁盘组成的阵列,其读写速度几乎是单盘的四倍,从而为不同的应用服务。
(2)RAID系统提供了大容量的数据存储,而且这张磁盘上的数据对于主机来说随时可用。复杂的RAID系统可允许用户通过控制器发的数据途径组成多盘级连。在一个充分设置的RAID中,它的高性能控制器可同时进行90张盘的寻址操作。
(3)RAID系统运用奇偶校验技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在这种体系中,当RAID控制器在磁盘上写数据时,它还会记录下相应的奇偶校验位冗余数据。如果盘片失效,这个奇偶信息可使RAID控制器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重新计算丢失的信息。
6 结束语
【关键词】数据存储;RAID;SAN;NAS;DAS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接触到数据存储技术,而RAID技术对数据存储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技术支持,RAID技术的通过不断的技术更新产生了各种技术标准,从基于单主机存储I/O的RAID技术,到基于单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以及基于多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的多服务器组合系统。
1.基于单主机存储I/O的RAID技术
基于单主机存储I/O的RAID技术主要应用在中小公司、企业的小服务器或者工作站,对于数据存储量的要求并不是非常的大,基于单主机存储I/O的RAID技术要点都是通过一台主机总线上传输效验多个磁盘数据。但是由于所有RAID数据都是在同一总线进行,受总线带宽所限,总线能承受的设备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这就照成主机的存储容量扩展性不是很高,不能使用过多的磁盘来提高容量,使得系统整体性能受限。基于单主机存储I/O的RAID技术优是,技术简单,组建方便,性价比较高,适合中小企业使用。但是这种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整个系统使用单一主机,对主机稳定性要求较高,系统出问题整个RAID系统也无法使用。
2.基于单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
随着网络数据流量的增加对数据存储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大型交易网站、视频点播网站、金融、证券基于单主机存储I/O的RAID技术远不能满足这些用户大量的数据存储的需求。这时候产生了单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标准,企业使用的都是多接点、多主机通过网络连接成一体的系统。
在多接点、多主机通过网络互连程一体的情况下,直连式存储(DAS)开始的时候组建方便,通过网络连接后,每个接点、主机实际上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拥有独立的存储磁盘,进行容量的扩充比较困难,整个RAID系统管理困难,工作效率低。在长距离的数据传输上网络存储(NAS)能比较好的发挥作用,NAS适用于经过网络把数据分别传输到多台终端机上,而且网络存储组建非常方便,在同一个网络环境内,NAS主机、终端机等设备可以广泛分布到整个网络,对于各种操作系统、多种通信协议的支持性非常高。SAN是把磁盘阵列通过网线连接到一起,这种连接方式具有容量大、高效能、可靠性高。SAN初期组建简单、周期短、后期维护方便、扩展性非常好,而且数据带宽高,数据相应周期短,对主机的性能要求不高,能显著的降低组建成本,对这种技术标准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基于单服务器多存储I/O总线的RAID技术性能优越,能支持更高的数据存储容量,稳定性增加,I/O总线支持性提高,但是多总线RAID技术有部分总线带宽必须进行数据效验,技术复杂性增加,对系统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整个系统仍然是一个服务系统,系统维护比较复杂,容易产生网络瓶颈,存储容量扩充困难,系统向下兼容性较差,不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
3.基于多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
基于单主机存储I/O的RAID技术与基于单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给予了用户多种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特别是多总线RAID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据存储技术领域的前进,基于单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的缺点,一些公司提出多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解决方案,这种方案技术标准向下兼容,能兼容单主机存储I/O的RAID技术,在一些情况下也能融合单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通用性较强,能根据客户要求提供解决方案。
基于多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是将构成RAID集的数据分组,按照一定的序列将存储数据等分成若干块,然后把若干数据块及效验数据传输到多个服务器上。能解决用户对海量数据交换访问的带宽瓶颈。特别是针对银行、证券对数据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也适合在线视频、网游、门户网站的技术。
单主机存储I/O的RAID技术属于单磁盘阵列级保护,稳定性较低,组建简单维护方便,不能进行容量扩展,技术非常成熟。
单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属于多磁盘阵列级保护,稳定性较高,有着非常高的数据访问性能和并发用户访问性能,组建困难复杂性较高,不易推广,对网络的需求较高。
多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数据存储方向与服务器网络接口的方向垂直,属于多服务器,稳定性、安全性非常高,有着非常高的数据存储处理能力,容量的扩展是无限的,需要通过软件实现,通用性较高,系统非常灵活的进行配置,同时对网络要求较高,未来发展新方向。
4.未来(RAID)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预计2015年互联网的数据量将达到近8ZB(1ZB=2^70B)。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为了要满足业务需求和减缓竞争压力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有效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多服务器多存储I/O的RAID技术是解决庞大数据存储的最有效的方案,能让互联网的每台电脑都可以进行数据存储,我认为这种技术在以后将是数据存储技术发展的最好的技术标准。
关键词:服务器 RAID 计算机等级考试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中各类考试正逐步采用计算机在线考试的方式,计算机等级考试分为笔试和机试两种,上机考试软件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这就要求服务器应该具有高可靠性和数据绝对安全性,而磁盘是涉及这些问题的设备之一。磁盘阵列(Disk Array)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缩小日益扩大的CPU速度和磁盘存储器速度之间的差距,其策略是用多个较小的磁盘驱动器替换单一的大容量磁盘驱动器,同时合理地在多个磁盘上分布存放数据以支持同时从多个磁盘进行读写,从而改善系统的I/O性能。
2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技术简介
RAID技术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D.A.Patterson教授于1987年提出的。简单地说,RAID就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数据冗余的技术。采用镜像、奇偶检验等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因此,RAID具有容量大、可靠性高和存取速度快的优点。
2.1 RAID的基本工作模式
RAID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拥有了从 RAID 0 到 6 七种基本的RAID 级别。另外,还有一些基本RAID级别的组合形式,如RAID 10(RAID 0与RAID 1的组合),RAID 50(RAID 0与RAID 5的组合)等。不同RAID 级别代表着不同的存储性能、数据安全性和存储成本。但我们最为常用的是下面的几种RAID形式。
(1)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音、视频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
(2)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因为它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它无法单块硬盘扩展,要扩展,必须同时对镜像的双方进行同容量的扩展。因为这种冗余方式为了安全起见,实际上只利用了一半的磁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
(3)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的RAID 0互相镜像。它的读写性能出色,安全性高,但构建阵列的成本投入大,数据空间利用率低。
2.2 RAID种类
磁盘阵列分为全软阵列、半软阵列和全硬阵列三种
(1)全软阵列是指RAID的所有功能都是由主机的CPU来完成,没有第三方的控制处理芯片,这是一种低效的RAID。
(2)半软半硬阵列,该阵列主要缺乏自己的I/O处理芯片,所以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要由CPU和驱动器来完成,而且这种阵列所采用的RAID控制处理芯片的能力一般较弱,不能支持高的RAID。
(3)全硬阵列,该阵列具备了自己的RAID控制处理芯片和I/O处理芯片,甚至还有阵列缓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有需要的功能均可以做进去,所以硬阵列所提供的功能和性能均比软阵列好。全硬阵列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RAID适配卡,通过RAID适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盘实现硬盘的RAID功能;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处理芯片,让主板能直接实现磁盘RAID,这种方式低于专用的RAID适配卡。
3 计算机等级上机考试应如何选择自己的磁盘阵列
由于RAID级别繁多,而且所使用的技术差异较大,配置适当的RAID工作模式,关系到服务器整体性能的提升,以及所存储数据的安全。具体设计磁盘阵列时选择哪一个工作模式应注意以下四个事项:
1)、用户数据需要多少空间。
2)、校验带来的磁盘空间损失。
3)、应用的性能要求。
4)、在磁盘故障时,磁盘的重建时间。
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的上机环境要求和现有服务器的配置,选择RAID0+1工作模式比较适合,不但可以实现数据实时备份,还极大地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4 服务器中RAID安装及实现
服务器中RAID卡一般有SCSI和IDE两种。SCSI驱动器独立于CPU的控制 ,可以对大量数据提供高速传输速率,并且不占用CPU的处理时间。这就意味着,如果是SCSI RAID磁盘阵列的话,对数据的接受,分卷和组装完全由SCSI磁盘控制器来完成,几乎无需CPU 处理;而IDE RAID的解决方案中,数据的接受,分卷和组装都有CPU来处理。
IDE RAID 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这主要归功于它的整体价格要比SCSI配置低的多。有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在当今的技术中, IDE RAID阵列对许多商业应用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是它的价格却要比远远低于SCSI。
以HP ML150G6 服务器为例介绍IDE RAID卡配置RAID 1+0 的过程。
1)、开机,当系统通过主板BIOS自检时,同时键入F10进入BIOS设置界面。
2)、选择AdvancedHarddisk Configuration 设置Sata Control 1 Mode 为RAIDF10保存退出;
3)、重启服务器,等待磁盘阵列加载时,按F8进入RAID配置界面,出现Main Menu主菜单,选择Create Logical Drive ,选择源盘为Disk 1,目标盘为Disk 2 。
4)、RAID Configurations 设置为RAID 1+0
5)、回车创建。
5 安装RAID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BIOS版本与RAID驱动程序版本不符,导致安装后蓝屏。解决方法安装RAID前升级BIOS并且到官网下载最新的RAID驱动程序。
2)、安装RAID 1+0 要求硬盘型号、容量、转速完全相符,如果不符将会导致安装失败。
6 小结
随着考试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考试领域不断扩展,考试实施逐步网络化,考试数据的安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解决数据安全方面RAID技术是基础,恰当的配置RAID工作模式,发挥服务器的最佳性能,对考试网络化、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宁康,时成阁 编著.网络存储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磁盘阵列;服务器;磁盘控制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1-0031-02
The Apply of the Disk Array in Campus Network Servers
JIN Xin-sheng
(Henan Finance and Econimics Shool, Zhengzhou 450012, China)
Abstract: Various types of the server is concentrated in the school network center, and servers stores various resources and provides service,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ampus network. Servers demands highly with hardware every aspect of performance,disk array exis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i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ype of RAID, and clarify that how different servers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disk arrayunder different needs.
Key words: disk array; server; disk controller
1 概述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和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海量存储、快速存储和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磁盘是涉及这些问题的设备之一。磁盘阵列(Disk Array)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缩小日益扩大的CPU速度和磁盘存储器速度之间的差距。其策略是用多个较小的磁盘驱动器替换单一的大容量磁盘驱动器,同时合理地在多个磁盘上分布存放数据以支持同时从多个磁盘进行读写,从而改善系统的I/O性能。小容量驱动器阵列比大容量驱动器阵列具有成本低、功耗小、性能好等优势。低代价的编码容错方案在保持阵列的速度与容量优势的同时保证了极高的可靠性,同时也较为容易扩展容量。
2 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2.1 磁盘阵列的特点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有时也简称磁盘阵列(Disk Array)。磁盘阵列是由一个硬盘控制器来控制多个硬盘相互连接,使多个硬盘的读写同步,减少错误,增加效率和可靠度的技术。
简单的说,RAID就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逻辑硬盘,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数据备份的技术。对用户来说,组成的磁盘组就像是一个硬盘,用户可以对它像单个硬盘一样进行分区、格式化等。通常把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称为RAID级别。
RAID的工作原理决定了RAID技术具有两大特点:一是RAID具有较高的读写速度;二是安全,RAID提供数据备份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2.2 RAID技术分类
磁盘阵列分为全软阵列、半软阵列和全硬阵列三种。
1) 全软阵列。指RAID的所有功能都是由主机的CPU来完成,没有第三方的控制/处理芯片,这是一种较低效的RAID。
2) 半软半硬阵列。该阵列主要缺乏自己的I/O处理芯片,所以这方面的工作仍需要由CPU和驱动程序来完成。而且,这种阵列所采用的RAID控制/处理芯片的能力一般都较弱,不能支持高的RAID。
3) 全硬阵列。该阵列具备了自己的RAID控制/处理芯片和I/O处理芯片,甚至还有阵列缓存,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有需要的功能均可以做进去,所以,硬阵列所提供的功能和性能均比软阵列好。全硬阵列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RAID适配卡,通过RAID适配卡插入PCI插槽再接上硬盘实现硬盘的RAID功能。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在主板上集成RAID控制/处理芯片,让主板能直接实现磁盘RAID,这种方式成本低于专用的RAID适配卡。
2.3 RAID的基本工作模式
RAID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拥有了从RAID0到6这7种基本的RAID级别。另外,根据实际需求,人们将一些基本的RAID级别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些基本RAID级别的组合,如RAID10(RAID0和RAID1的组合)、RAID50(RAID0和RAID5的组合)等。不同RAID级别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数据安全性、存储性能和存储成本。
1) RAID0:RAID0又称Stripe(条带化)或Striping ,它代表所有RAID级别中最高的存储性能。它采用了数据分割技术,将所有硬盘组成一个磁盘阵列,同时读写多个硬盘,这种并行操作充分利用了总线的带宽,大大提高了磁盘的整体存取性能。但不提供数据冗余功能,所以当一块硬盘损坏时,所有的数据都会出错。RAID0具有的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而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低的领域,如图形工作站等。
2) RAID1:RAID1又称为Mirror或Mirroring(镜像),它的操作方式是把写入硬盘的数据全部自动复制到另外一个硬盘上,最大可能的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因为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完全备份,所以RAID1是所有的RAID级别中提供数据安全保障最高的,但是备份数据占了总存储空间的一半,因此RAID1的磁盘空间利用率只有50%,存储成本比较高。
RAID1具有教高的数据安全性,适用于存放重要数据,如数据库存储等。
3) RAID2:RAID2采用了海明码纠错技术,因此用户需要提供校验盘来提供单纠错和双验错功能,对数据的访问要涉及阵列中的每一个磁盘。在大量数据传输的场合中I/O性能较高,不利于小批量数据的传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
4) RAID3:RAID3是把数据分成多个“块”,按照一定的容错算法存放在N+1个硬盘上,实际数据存储在前面N个硬盘上,第N+1个硬盘上存储的数据是校验容错信息。当这N+1个硬盘中有任意一个出现故障时,可以从其他N个硬盘中的数据恢复原始数据。
RAID3在读写速度方面相对RAID0较慢。它使用的容错算法和分块大小决定了RAID3适合大文件类型且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如视频编辑和大型数据库等。
5) RAID5:RAID5是一种兼顾数据安全、存储性能和存储成本的存储解决方案。它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分别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不同磁盘上。如果RAID5中的任意一个磁盘数据出现问题后,可以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恢复出现问题的数据。
那如何增加磁盘的存取速度,又如何防止数据因磁盘的故障而丢失文件呢?还有如何有效的利用磁盘空间,这样的问题相信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对电脑专业人员和如数码多媒体影音用户都是一个大的难题。在数字影像的道路上,更是几乎人人受过“数据毁灭”的打击,而探索和争论从未停止。眼下就有不少朋友在享受HDV、P2 HD低成本高清影像解决方案带来的欣喜之余,同样流露出对工作中视频资料庞大数据量保存得担忧。基于问题矛盾的不断扩大,针对的解决办法也应运而生,目前磁盘阵列技术的产生让大家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于RAID
磁盘阵列中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等级。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缩写,而每一等级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最经常应用的RAID等级是RAID 0~RAID 5。这个等级并不代表技术的高和低,例如RAID 5并不高于RAID 3。至于要选择那一种RAID等级的产品,是用户根据自己的操作环境和应用方式而选择的,与等级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
RAID技术是为了防止存储系统因为磁盘故障而丢失数据而研发出来的。该技术把数据和校验信息分布到一组盘中(RAID组)。当有盘坏的时候,丢失的那部分数据可以通过其他盘上的数据和校验信息来计算恢复,这样就极大的增强了存储系统的可靠性。
元谷 金牛 Taurus 双硬盘阵列
金牛Taurus支持两颗SATA硬盘,作为一款外置阵列盒上市,它采用Firewire 1394B(800mbps)高速接口,且支持硬件RAid功能,而操作非常简单,只要通过背部RAID Setting的两个指拨开关就可以轻松组建RAIDO(RAID 0支持striping、spanning和Non-RAID三种模式)它在Mac下则可以实现RAID0与RAID1两种模式,PC下只支持RAID0模式。
RAID 5
RAID 5也是一种具容错能力的RAID。操作方式、但与RAID 3不一样的是RAID 5的容错方式不应用专用容错硬盘,容错信息是平均的分布到所有硬盘上,当阵列中有一个硬盘失效,磁盘阵列可以从其他的几个硬盘的对应数据中算出己掉失的数据。由于我们需要保证失去的信息可以从另外的几个硬盘中算出来,我们就需要在一定容量的基础上多用一个硬盘以保证其他的成员硬盘可以无误地重组失去的数据。
强氧OxyGen SD05SE
强氧OxyGen SD05SE五盘位eSATA磁盘阵列,外观小巧,全重仅为8公斤(不含硬盘)、亚克力材质镶嵌外观,独有的手提把式设计,同时又兼顾了美观大方、热插拔式五盘位硬盘模组设计、整机通过“ROHS”环保认证。
一、加入Raid 5模式
主流AMD 7系列主板都搭载了SB750南桥芯片(如图1),但在早先的AMD 7系列主板上,其一般搭配的是 SB600或SB700南桥芯片,尽管SB700南桥芯片有一定的技术改进,但Raid存储能力却与SB600南桥芯片几乎一样,它们都只支持Raid 0/1/10模式,由于这三种Raid模式是利用奇偶校验实现条带集镜像,譬如Raid 0负责数据的读写阵列,而Raid 1则是一个冗余的备份阵列,Raid 10是一个Raid 0与Raid 1的组合体,它更多的情况是从主通路分出两路将数据进行分割,而这分出来的每一路则再分两路互做镜像。
Raid 5具有和Raid 0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校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同时由于多个数据对应一个奇偶校验信息,Raid 5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要比Raid 1高,存储成本相对较低。在Raid 0/1/10模式中,Raid 10似乎体现了更多的应用优势,堪称可以与Raid 5一较高下,不过Raid 10依然只适合普通用户使用,而那些需要高性能、高容错、高安全及大容量存储的用户,SB700南桥芯片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用户要获得更出色的存储性能,不得不购买Raid扩展卡,这无疑提升了使用成本。
为了满足高要求用户的存储需要,SB750南桥芯片特别加入了Raid5磁盘阵列功能,因而可以同时支持Raid 0/1/5/10模式(如图2),与Raid 0/1/10模式相比,Raid 5模式由于采用了Disk Striping(硬盘分割)技术,其实利用分散奇偶校验冗余数据,为此可以为系统提供更安全的数据保障,同时Raid 5模式所有操作皆由CPU负责,加上SB750南桥芯片将Raid接口提升到了RAIDXpert 2.4版,这不仅拥有更好的磁盘空间利用率,还进一步提升了磁盘存储上的稳定性,可以说,SB750南桥芯片为用户带来了高效、安全的廉价存储解决方案。
二、支持ACC超频技术
在SB700南桥芯片时代,AMD就在主板上应用了OverDrive超频技术,并将频率产生器(Clock Generator)与Super I/O控制器整合在软件里面,此举让主板供货商可以减低制造成本。遗憾的是,AMD 7系列芯片组强化了主板对于处理器功率的线路设计(至少要达到140W),这让CPU超频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SB700南桥芯片的OverDrive超频技术可以对此作出一些改善,但却由于电压提升和功耗增大,不足以让CPU在超频幅度过大时保障稳定性。
与SB700南桥芯片最大的不同,SB750南桥芯片加入了一项创新的高级时钟校验功能,它就是ACC(Advanced Clock Calibration)先进频率刻度超频技术,其目的是为了让SB750南桥芯片与Phenom处理器直接连接互通,从而绕过此前需要经过主板北桥的信号连接环节(如图3),以此使处理器的超频性能更加强劲,因为此时Phenom处理器的频率调节更线性,据了解,在开启ACC技术的情况下,由于SB700南桥芯片与CPU的互通效率更高,而且不会改变CPU电压和发热量,Phenom处理器会比此前实现100MHz到300MHz的超频幅度,而且特别对黑盒Phenom处理器有效。
SB750南桥芯片是如何与CPU直接互通的呢?从技术原理来看,据AMD称,Phenom处理器上有6个并未启用的针脚,AMD在SB750南桥芯片上也加入了对应的6-pin接口,同时在主板BIOS程序里写入对应的控制指令,让SB750南桥芯片通过Phenom处理器的6个针脚进行直接连通,这样直接互通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绕过主板北桥芯片,它还让时钟发生器的指针值扩大到了-12到+12,并可通过软件来调节(如图4),而SB700南桥芯片的指针值在-2到0区间,更高的正值可以让CPU获得更高的频率,而更低的负值让CPU运行在较低的电压和功耗上,这显然让CPU更节能、超频能力更出色。
三、Hybrid Flash技术
在迅驰平台上,Intel引用了一项Turbo Mermory内存加速技术,其作用是可以大幅加速系统启动时间,并减少启动时的耗电量,但它只能在移动平台上使用,而AMD则在SB750南桥芯片中加入了一项Hybrid Flash技术,这是与Intel Turbo Mermory功能类似的内存加速技术,如此一来,SB750南桥芯片实现了AMD桌面PC拥有“迅盘”的梦想,尽管加快开机速度对于桌面PC并不太重要,但毕竟为桌面PC用户提供了宝贵的功能体验。
正是由于内置了Hybrid Flash内存加速技术,搭配SB750南桥芯片的主板还可以满足高端用户的性能加速需要,因为在执行大型的应用程序时,通过PCI-E或USB接口在主板扩充对应的闪存卡后,用户在Vista系统下可以获得更快的执行效率,这对于CAD制图、3DMAX动画渲染、3D游戏运行非常有帮助,遗憾的是,AMD并没有针对该功能推出对应的驱动支持和软件版本,这不得不让PC用户怀疑它的应用价值。
四、市场消费前景分析
对于超频玩家或高端而言,SB750南桥芯片带给他们更多的体验,ACC超频技术改变了以往普通超频方法的弊端,使得玩家可以获得最大程度上的超频潜力,而且非常安全、易用,毕竟用户可以选择在BIOS或Windows下直接进行超频设置,这是目前Intel芯片组暂时难以比拟的。而Raid 5功能的加入,降低了高端用户进行高效安全存储的成本,在特殊需求情况下,Hybrid Flash内存加速技术解决了进行复杂图形渲染的低效率弊端。
尽管SB750南桥芯片赋予了主板更多新特性,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实用,譬如SB750南桥芯片拥有的ACC超频技术,只针对高端超频用户很实用,而时下Phenom处理器的性能已经十分优越,大多数主流用户都不用超频即可满足性能需要,此时ACC超频技术也只不过是主板上的一个装饰,此举还增加了主板的设计成本,使得价格也比普通主板更高。与此同时,Hybrid Flash技术对于普通用户几乎没什么用途,更何况还需要花钱购买NAND闪存,而且在操作上也为普通用户增加了难度。
此外,主板提供的Raid 5模式也只针对工作站用户比较实用,对于普通用户而言,Raid 0/1/10模式就已经够用,更何况大多数DIY用户只是在使用单硬盘,即便是工作站用户需要Raid 5模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工作站用户很少会选择AMD芯片组,毕竟Intel酷睿平台才是最好解决方案,除了应用在高端主板上(如图5),SB750南桥芯片可为OEM商降低成本,可能会在台式机或工作站陆续采用SB750南桥芯片,AMD以K10平台为主力打压Intel酷睿平台,但在DIY配件市场,SB750南桥芯片并不会比SB600/SB700更具吸引力。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