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9 17:08:48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总经理

二0__年十一月十五日黄河发电运营有限制度控制表

制度

名称

黄河发电运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例会制度

制度

编号

Q—HHYYS—DQB(gh)—014

版本

签发

日期

下次评

估时间

起草人

部门

审核

分管领

导审核

签发人

是否

修订

20__

20__.11.07

20__.11

董海燕

王元寿

张希明

张军

为了规范公司党群工作例会活动,提高党群工作例会质量,充分发挥党群例会在研究部署党的建设,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群团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根据《黄河水电公司党群工作例会制度》和《青海黄河发电运营有限公司会议管理制度》(20__年第002号)制定.

解释

部门

综合管理部(党群)

实施

及完

善执

行人

综合管理部(党群)

黄河发电运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例会制度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党群工作例会活动,提高党群工作例会质量,充分发挥党群例会在研究部署党的建设,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群团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黄河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3.会议内容,时间及组织

3.1会议内容

3.1.1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上级和公司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提出贯彻执行和落实的意见和措施.

3.1.2听取所属各单位汇报党的建设,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群团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有关经验,加强信息交流和情况反馈.

3.1.3根据上级精神,围绕公司中心工作,结合实际研究部署公司党的建设,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群团工作;研究讨论制度和规定.

3.2会议召开时间

每两月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3.3会议参加人员

3.3.1一般情况下参加人员有:公司党委分管党,工,团,纪检工作的领导,党支部(总支)书记,分工会主席,团支部(总支)书记,公司机关从事党,工,团,纪检全体工作人员.

3.3.2特别重要会议,专题会议,根据分管党群工作的领导安排,通知相关人员参加.

3.4会议组织

3.4.1会议由分管党群工作的领导主持,也可委托职能部门负责人主持.

3.4.2会议的议题和方式,会前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征集,由分管党群工作的领导确定.

3.4.3会议的通知和相关材料准备工作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并于会议前一天向参加会议人员通知会议议程.

3.5会议要求

3.5.1参加会议人员按照会议议程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保证议题明确;发言要客观准确,言简意赅,做到能有效解决问题.

3.5.2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得无故缺席,确实不能出席的,一般要安排相应领导或人员参加,并向综合管理部说明.无故不参加会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

3.5.3由专人负责会议记录,会上做出的重要决定要形成会议纪要.

3.5.4各单位,各部室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及时反馈落实情况,必要时要有书面汇报材料.

3.5.5综合管理部对具体落实的工作要加强对各相关单位的检查,指导和督办,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4.支持性文件

根据《黄河水电公司党群工作例会制度》和《青海黄河发电运营有限公司会议管理制度》(20__年第002号)制定.

黄河发电运营有限公司

制度执行情况反馈意见表

制度名称

黄河发电运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例会制度

制度编号

Q—HHYYS—DQB(gh)—014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在县委、县政府和团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我在**挂职四个多月来,快速实现从高校到地方工作角色转变,结合团县委工作实际,发挥自身特长,在帮困助学、贷免扶补、新媒体宣传等方面主动开展了一些工作;担任**高校挂职团干部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书记,协调12名挂职团干部开展工作,发挥团队优势,共同开展课题调研,充分展示了**大学团干部风采。现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以下几方面工作,敬请批评指正。

一,全面了解县情,快速转变角色

通过阅读县志、执政纪要、县情通报、领导干部理论调研文章汇编报告文集以及省、州、县党委、政府工作报告,总体了解我县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深入我县**等乡镇了解我县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通过参加县群团工作会议、县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青年干部培养工作会议、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以及省州相关视频会议等,了解当前和今后我县共青团工作方向。

查阅州、县团工作报告,梳理我县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协助起草全县群团工作会议团工作报告、共青团**县委寒假自护教育提示工作总结,整理团县委青年统战工作报告,全面了解团县委工作情况。

经过深入的了解,使得自己能够快速实现从高校到地方的角色转变。尽管共青团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能够很快进入状态,参加全县交通安全知识宣讲暨征文、**三中团代会、**完小庆祝六一儿童节等活动,作交流发言。带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队宣读入团誓词。起草新闻通讯稿17篇,起草报告6篇,拟定讲话稿3篇,起草调研报告2篇,充分展示**大学团干部风采。

二,多方筹措争取,推进帮困助学

受旱灾影响,我县旱情不断加剧,部分乡村抗旱形势严峻,村民生活用水困难。在了解这些情况后,积极联系县消防大队,开展送饮用水下乡活动。在我县创业青年代表**同志的支持下,为**镇赠送200支抗旱水桶,用以帮助自和村村民抗旱。争取**支持,援助我县**乡抗旱大米45吨,价值共计20万元。

参与四群教育工作,联系**镇华侨社区5户侨民,实地走访侨民6次,起草《破除华侨社区村民“等靠要”思想观念》的调研报告。

为响应州委书记**支持**镇**村农家乐发展的号召,团县委结合正在开展的“贷免扶补”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3户经营户解决资金来源问题,给予共计18万元的资金支持。组织**村农家乐经营户到**村参观考察,以切实增强经营户农家乐管理能力,促进农家乐健康快速发展。

在省青基会的支持和关心下,香港现代管理(饮食)专业协会资助前所完小1万元文体用品活动。今年上半年希望工程助学省级结对25人,县级结对36人,共计支助19220元。

三,抓实有效推进,做好“贷免扶补”工作

在开展”贷免扶补”工作以来,首先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和解读,发挥贷免扶补工作对联系青年、发展青年、团结青年的指导作用。其次,认真梳理创业青年基本情况,坚持实地走访与电话问询相结合的方式核实相关材料,杜绝弄虚作假骗贷现象。再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办结贷款发放工作,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引导大学生到热区发展。最后,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针对创业青年主营业务,给予适当的创业指导。起草《以贷免扶补工作为抓手助推共青团工作的思考》的调研报告。扶持创业青年80名,共计发放贷款584万元。

四,发挥自身特长,开展新媒体宣传

做好“**青少年”网站日常维护,上传信息19篇。报送团州委主管的“**青年”网站信息17篇,全部采用。

在腾讯、新浪分别建立名为共青团**县委的微博,、转发信息231篇,宣传了我县共青团工作。

探索新媒体对农民增收的市场营销作用,在新浪、腾讯开通名为“**鸡足山农家乐”微博,宣传**鸡足山,吸引旅游爱好者关注鸡足山,到****来旅游。

五,抓紧协调沟通,发挥团队优势

与我校团委沟通,开展围绕探索**葡萄网络营销模式,助推**葡萄产业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项目已经被共青团上海市委列为重点项目。届时,校团委将为**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赠送笔记本电脑8台,并指导种植户开展葡萄网络营销。

被推选担任**高校挂职团干部党支部书记,不断加强**12名挂职团干部的联系与沟通。协调开展**挂职团干部交流活动4次,包括组织挂职团干部**行、下关游、参加思茅区团代会、与普洱挂职团干部共庆端午佳节等活动,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抓好挂职团干部工作简报的编写,上报工作简报4期。在新浪开通名为“**挂职团干部”的微博,、转发微博107篇,实时宣传挂职团干部的特色工作和工作近况。发挥团队优势,在**州开展围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课题调研。

《后汉书》:“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在这四个多月的工作过程中,在县委、县政府和团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领导关心支持下,我虽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攻坚克难上还需加强,尤其在两新团建、团组织格局创新等方面办法不多、思考不够深入,总体上离我校、县委、县政府、团州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接下来的挂职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倍加珍惜,俯下身子、耐住性子、多出点子,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继续深入探索新媒体的市场营销作用,助推鸡足山旅游业、**葡萄、柑橘、核桃、咖啡产业发展,切实帮助农户增收。

第二,协调开展校地合作,思考引资与引智、引才的结合,突出干部培训和青年互动。

第三,加强两新团建、团组织格局创新的调研力度,广泛听取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意见和建议,抓实两新团建工作,推动团组织格局创新上台阶。

第四,以课题调研为抓手,增强**高校挂职团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以工作简报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工作简报结构,突出工作思考和特色工作,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以“**挂职团干部”微博为宣传阵地,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

最后,我衷心感谢**大学刘书记,以及各位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对我在**生活的关心。诚挚祝愿各位领导、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的明天更加辉煌。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一、完善组织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创建学习型机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形成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必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形成合力推动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重点抓好三个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领导体系建设。为加强对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菲同志担任,其他局领导担任副组长。局长及各领导成员带头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并自觉运用理论指导机关创建工作,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制订中心组学习计划,抓好“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做到“八有”、“四到位”:集中学习有考勤、有记录、有专门笔记、有讨论题目、有辅导材料、有中心发言、有心得体会、有个人年度学习小结;领导力量到位、组织落实到位、学习时间到位、领导表率到位。我局一直注重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既是学习的带头人,也是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领导干部每月抽出一天集中学习,并要求带头做好“四个一”:每年至少精读一本书,做一次中心发言,写一篇体会文章或调查报告,做一次辅导报告。

二是抓好学习型组织体系建设。在局党委的统一指导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行政各方支持配合,机关党委具体实施,支部、科室和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的组织机制;每年制定市教育局党员干部培训规划、计划,各党(总)支部相应成立了学习指导小组,编写学习辅导材料,做到“四有”:即有学习活动计划,有学习讨论发言记录,有读书自学笔记,有学习成果汇报,由此形成了以学习指导小组为龙头,以学习型科室(单位)、学习型调研小组为躯干,以学习型个人为基础,覆盖全体的格局,从而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习指导小组通过集中学习、定期研究,确定长期和短期目标,制定阶段计划,选择议题,确定学习方式,促进其他学习型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是抓好培训考核体系建设。注重狠抓学习制度建设,建立了严格的学习考勤制度,机关干部参加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规定学习时间的95%;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科级以上干部每人每年要达到2万字以上,科级以下干部每人每年要达到1万字以上;实行每周五下午固定学习日制度,各支部每个月固定时间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建立学习台帐,并长期坚持。健全完善述学、评学、查学、考学制度,把学习计划、学习考勤、学习记录、学习笔记、学习测试、学习交流等情况列入科室或单位月(或季度、半年、全年)考核内容,定期通报各支部学习情况,每年对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在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学习考核达不到优秀等次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年度学习考核为一般等次的,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年度学习考核为较差等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把学习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比、干部任用、职称评审及奖惩的重要依据。20*年,我们依托市电大恢复成立了市教育局机关党校,定期对机关干部进行轮训,连续两年在*五中成功举办了市直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局主要领导亲自在培训班上讲课,局机关和市直学校(单位)180多名干部参加了培训;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教育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每年选派3-5名干部参加高级研修。

二、丰富学习载体,创设有效平台

建立协调、灵活和高效的学习载体是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着力点。近年来,我局不断增加财力投入,在全局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支出数万元建立和充实机关图书资料室。全局总计投入60多万元陆续配备了60余台高性能电脑,全面完成了内、外网建设,开通了“*教育信息网”,启用了局域网内部办公平台,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投资5万余元建设机关多媒体学习室,增添了多媒体投影设备等基本的学习设施;为广大干部职工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开办培训班、学习班、研讨班、报告会、学习论坛等,组织经验交流、成果汇报、实地考察、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习效果。定期开展“月读一本书”和“好文章推荐”活动,变面对面的座谈讨论为在局域网上公开互动交流。在机关网站上开设“网上学习论坛”,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资讯,设立“论坛信箱”,搜集机关干部对学习活动的意见、建议,促进机关干部的学习,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广泛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达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目的。如20*年4月,局机关和直属单位18名中层正职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带头在局机关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上发言,机关党委将发言稿汇编成册,供大家学习借鉴;在20*年上半年开展的机关党建学习调研活动中,我局共收到调研文章30篇,在参加市直机关工委评选中,我局推荐参选的4篇研讨文章分获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优秀奖。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每名党员均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并组织召开了“机关及直属单位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理论研讨会”,15名同志作了心得体会交流。全年共有26篇机关干部撰写的文章、材料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习成效显著。坚持思想教育与文体活动相结合,变刻板僵化的说教学习为寓教于乐的生动学习,相继开展了“七一为民义务服务日”活动,《颂歌献给党》卡拉OK竞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书法精品展览、“廉政歌曲大家唱”歌咏比赛、廉政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尤其是20*年4-6月,积极参加了“石花杯”*市直机关第二届运动会,并取得了骄人成绩:我局代表队不畏强手,奋力拼搏,最终以19块奖牌(金牌8块、银牌7块、铜牌4块)、总积分213分的骄人成绩勇夺本届运动会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两项第一,并荣获“特别贡献奖”和“组织奖”。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工作,我局通报表彰了6个“特别贡献单位”、5位“优秀教练员”、15位“优秀运动员”。

三、注重实践创新,推动教育发展

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核心是增强创新能力,而创新的关键是注重学以致用,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升华。我局扎实开展“双联双促”活动和“双争”活动,建立了课题调研制度,规定领导干部每年要保证一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少形成1篇有分析、有见解、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要求机关干部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理论思考和探索,每年必须写出1~2篇理论和业务方面的论文、调研报告等,每个科室和事业单位每年必须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的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局遵循“以调研促学习,以调研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努力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其中“普九”债务化解研究、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三难”问题研究、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研究、改造城区薄弱学校研究、择校问题研究、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等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作出正确决策后,多项教育工作如“普九”债务化解工作、解决寄宿制学校“三难”工作等形成*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作为反映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综合实力的高考,我市连续几年取得好成绩,成为湖北省高考强市。20*年我市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统考考生占全省考生50.3万人的8.2%。在参考人数仅占全省考生8.2%的基础上,赢得多项指标超过全省10%以上的好成绩。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首次突破30人,达到36人,占清华、北大在我省招生292人的12.33%以上,我市的四中、五中进入全省十强高考学校,特别是五中文科名列全省第一,理科名列全省第二,两所学校成为我市的“城市名片”,标志着我市高中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飞跃,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一、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的原则,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和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

二、选拔任用干部应遵循下列基本程序:

1、民主推荐。凡提拔任用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在方法上,可以根据拟任岗位进行定向推荐,按推荐情况由领导班子讨论确定考察对象;也可先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在需要选拔任用时再从后备干部中选择人选,由领导班子讨论确定考察对象。民主推荐的有效期为一年。

领导干部个人向组织推荐拟用人选,应当提交书面推荐材料,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个人推荐的人选,在民主推荐中得不到多数人认可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2、组织考察。对确定的考察对象,需组织考察组进行考察。考察工作的组织实施由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

为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应实施考察预告制度,以扩大考察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考察一般采用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专项调查等方法进行。考察人员应对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相应的任用意见,并形成书面考察材料。

3、集体讨论。按照《关于实行派员旁听镇局级单位干部任免会议的意见》(吴组发[*]15号),召开干部任免会议需提前2天书面预报市委组织部。干部职务的任免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集体讨论的形式,各镇为党委会议,市机关建立党委(党组)的部门为党政联席会议,其他部门为行政领导班子会议。

领导班子在讨论决定干部任用时,需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1)由党委组织委员或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逐个介绍考察对象的情况,并回答班子成员提出的问题;

(2)与会人员进行酝酿讨论,对任用事项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末位发言;

(3)与会人员进行表决,任免表决按照《镇党委任用干部实行票决制的规定(试行)》和《市级机关任用干部实行票决制的规定(试行)》进行。

在讨论干部任用事项中,如出现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对已经决定的干部任免事项需要复议的,应当经领导班子半数以上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领导班子对干部任用的讨论情况,应当在专用记录本上作详细记录。

4、上报审核(征求意见)。按规定需要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或向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的,应及时进行报审或征求意见,经同意后再予任用。

(1)下列干部的任免应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报审时应填写统一制发的《职务任免(职数平衡)审核备案表》一式二份(属提拔使用的另附考察材料一份):

市委各部委办局和直属单位、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各群团机关的内设机构及下属事业单位正副职;市政府各部委办局(公司)和直属单位的内设机构及下属事业单位正职、组织人事科室的副职和兼有组织人事工作职能的科室副职;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的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室主任。

各镇党委部门的秘书、干事,群团组织的负责人。

(2)镇、局双重管理干部的任用,主管方须以书面形式向协管方征求意见,必要时可邀请协管方参与考察。协管方在收到征求意见书后,应当及时作出答复,半个月内不答复的视为同意任用。

实行垂直管理的市条线部门,对其派出机构行政正副职任用时,也应在任前主动征求镇(区)党委意见。

5、任前谈话。对各类干部职务的任免,领导班子应及时指派人员进行任前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任职教育。领导班子讨论决定后可以直接任免的,任前谈话在会议决定后进行;需要报市委组织部审核或向有关单位(部门)征求意见的,任前谈话在报审(或征求意见)同意后进行。

6、任前公示。属提拔使用干部(选举产生的除外)必须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任前公示。公示采用在拟提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单位张贴公告等方式进行,公示期一般为7天。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将调查情况向领导班子汇报,并向署名或当面反映问题的群众反馈有关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经过调查核实后,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反映的问题不存在的,或者属于一般性缺点、错误,不影响提拔任用的,办理任用手续;

(2)在思想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由领导班子集体复议后不予任用,其中属于违纪违法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3)问题性质比较严重,一时难以查实但又不能轻易否定的,暂缓任用。暂缓任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三个月内仍未查实的,由公示对象如实写出书面说明,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认为不影响任职的,可办理任职手续,并将有关材料归入个人档案备查;以后如经查实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且影响任职的,解除所任职务并依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三、单位(部门)内部平职易岗交流、转任同级非领导职务等干部职务任用,可视情减少相关环节,但集体讨论、上报审核(征求意见)和任用谈话等工作不得简化。

对有条件开展竞争上岗的部门,在单位中层职位出现空缺需要调整时,原则上均要求实行竞争上岗,具体操作按照按照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2001年9月下发的《*市党政机关中层领导职位竞争上岗操作规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党组织、群团组织和村(居)民自治组织在换届时的干部职务任免,按有关《章程》的规定实施。

四、干部职务任免后,需做好以下工作:

1、任免发文。由组织人事部门或兼有组织人事工作职能的科室起草任免文件,经单位(部门)主要领导签字后,按规定格式下发。党内职务由党委发文,行政职务以单位(部门)名义发文,群团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等选举产生的职务按有关规定发文。提拔使用干部需按照相关制度实行任职试用,试用期一般为一年,从任免机关发出任职通知之日起算。干部职务任免后,任免文件及时报市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2、材料归档。各类干部职务任免后(包括党内职务、村委会成员等选任制干部),均应按规定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归入本人档案;属提拔任职的,还应将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五、选拔任用干部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规范干部任用程序是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防止用人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各单位各部门在干部任用中,应严格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1、不准以个别通气、领导圈阅或书记办公会等形式,代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2、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和未经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提拔任用干部;

3、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个人改变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4、不准在干部考察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不准泄露干部考察的情况和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5、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调离后,干预原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6、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大家好!我委这次科室正职竞岗,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增强机关活力,提高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非常感谢委党委和委领导给予我们参与竞争、施展才能的机会。对我来说,参加这次竞争上岗,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这次竞岗,使大家对我的能力和表现有个全面的了解,并在此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挑选,也请大家多多指点和批评。

在汇报之前,我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主要经历和工作情况。我1968年1月出生,瑶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89年从**农学院植保专业毕业分配到**县农业局工作,91年8-10月在农业部进修3个月。94年3月调入县委组织部工作至今年4月,在这11年里,在干部室工作5年,组织室工作5年,机关工委工作1年。在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之前,我的职务是**市直机关工委书记,兼组织部组织室主任。

今天,我竞争的岗位是组织人事科科长。

一、我想谈谈对该职位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该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组织人事科对内是负责委机关干部的调整配备、年度考核、奖惩晋升、机构编制、劳动工资、教育培训、人事档案、出国政审、社会保险等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和机关党务等工作;负责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和其政治、生活待遇落实等工作;以及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对外,就是做好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监管企业领导干部的选拔、考察、任免、交流、奖惩工作,加强对监管企业其他干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在委纪委领导下,检查督促企业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抓好企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企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抓好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企业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协同有关部门搞好企业群团组织的建设工作;承办企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出境人员政审;负责干部和党员、党组织的年度统计工作,收缴和管理党费,规范管理好企业干部档案;搞好企业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调整及机关干部下派锻炼等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注意探讨组织人事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新经验;做好派出监事会的相关工作等等。

二是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和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组织人事工作既辛苦又默默无闻,没有可以示人的研究成果,也没有额外的经济收入,工作繁琐而责任重大,所面对的情况又是比较复杂。因此,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要做到“四要”:一要耐得住寂寞,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甘当人梯,不为名、不图利、不揽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二要守得住清贫,敢于吃苦,不贪不占不攀比,树立一身正气;三要挡得住诱惑,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移,不为钱所动,不为色所迷;四要抵得住压力,不畏权势、不徇私情,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三是必须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要想把组织人事这一块的工作搞好,业务进一步熟悉,就必须多深入基层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工作才有发言权和主动权。同时,组织人事工作还牵涉到许多材料和文件的起草,这些材料和文件不仅时限性强,质量要求高,而且责任重大,半点马虎不得。因此必须具备较强的政策水平、扎实的文字基础和出众的写作能力,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任务的及时完成。

四是必须具有较强的全局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干部工作也好,党建工作也好,还是具体业务工作,在整个国资委系统来讲,都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盘考虑,认真贯彻领会委领导班子集体的决策精神,准确把握各项具体工作的运行状态,妥善协调好各项工作和委内各科室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6篇

近日,由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主办,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老科协农业分会联谊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会长叶文虎主持。中国老科协会长程连昌、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会长宋树友、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夏强出席并致辞。

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田文,北京老科总常务副会长田小平、罗忠仁,副会长李如理出席会议,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和有关科研院所的老科协组织、各省区市、部分县老科协及有关企业代表共7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以认真学习领会中央今年1号文件,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土地流转为主旨,通过学习文件、专题报告和典型发言以及交流研讨土地流转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创新。

会议结合学习领会党的十提出的关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政策,了解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组织了专题报告,分别由农业部农研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研究员陈建华作《农村土地政策与土地流转》的报告;北京农村工作委员会李成贵作《北京市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和成效》的报告;中国老科协副会长宋树友作《农业现代化》的报告。

这次联谊会的召开,各单位做了充分准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撰写材料,如:安徽省老科协农业分会介绍了《安徽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云南省老教授协会云南农大分会张兴旺介绍了《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先做好土地流转》;云南省老科协云南师范大学分会李宏国介绍了《对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湖南省老科协、郴州市嘉禾县老科协联合调查组介绍了《规范运行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不二选择》;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老科协介绍了《集约化养殖场生态农业与土地流转模式案例》;山东省圣丰种业公司介绍了农产品产销网络的经验与方法。

专家的报告和典型发言,进一步解读了中央一号文件,大会对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土地流转和相关政策进行了研讨交流。(来源:北京老科总)

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高登义研究员赴鞍山作科普报告

6月25日,在辽宁省鞍山市市委党校报告厅,当地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校、市科协、市老科协共同举办了“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高登义研究员鞍山报告会”。这次报告会,受到鞍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副书记刘桂香、市委秘书长张世超对举办报告会作了重要指示。报告会前,副市长秦国夫会见了高登义研究员一行。

高登义研究员是著名科学家、科学探险家和科普作家。现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我国第一个登上地球三级(指南极、北极和珠穆朗玛峰)的科学家。作为队长曾率领科考队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发现并认证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高登义研究员开创了《山地环境气象学》。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科技成果特等奖。

高登义研究员在鞍山报告的题目是《实现中国梦中的风雨人生》。出席报告会的是市直机关干部,中省直单位、市直大型企业、市属院校、市群团组织负责人和部分老科学技术工作者约400人。高登义研究员的报告深邃地诠释了“中国梦”和“风雨人生”的科学内涵,以地球三极神奇的亲身经历阐释了在科学研究中实现中国梦的科学征程,以极其珍贵的“生物法则”的实例和现场拍照解释了人生道路的科学哲理。(来源:中国老科协)

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召开第六届会员大会 杨继平当选会长

7月7日,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第六届会员大会在京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成员。中国老科协会长程连昌,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扎根,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科技司司长彭有冬,原林业部副部长、林业分会名誉会长蔡延松,原林业部副部长、中国老科协副会长、林业分会会长刘于鹤,国家林业局党组原成员、中央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原组长杨继平出席会议。会议由刘于鹤会长和孙传玉副会长分别主持会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理事21名,常务理事8名,杨继平为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寇文正、孙传玉、宋闯、秦德顺为副会长,秦德顺兼秘书长。聘请刘于鹤为第六届理事会名誉会长,李葆珍、林进、朱延福、陈润生为荣誉理事。

杨继平在会上表示,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第五届理事会,围绕林业重点、难点和热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自2005年以来,连续10年以森林经营为主题开展了多方位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十多个调研报告与建议,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进程。他们责任感强,作风深入扎实,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来之不易,我们要坚持和发杨。第六届理事会将继续围绕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热点、重点问题,进一步做好建言献策、科技交流、咨询服务和科普工作。扎实工作,深入研究林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团结、联系广大会员,把林业分会的工作推向前进。 (来源: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

湖南省老科协增硒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推广富硒农产品5.9万亩

经过10年努力,湖南省老科协启动增硒工程已取得重要进展,建立实验示范基地11个,推广富硒农产品面积5.9万亩。

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但人体自身无法合成,须像摄取淀粉、蛋白质一样,每天摄取适量的硒。硒缺乏会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诱发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40多种疾病。全世界目前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属于缺硒地区,我国有72%的地区共15个省区,约7亿人生活在低、缺硒地区。湖南省属低硒地区,广大群众远未达到补硒标准。

湖南省老科协常务副会长郎艺珠介绍,为了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省老科协第一会长熊清泉早在本世纪初要求把种养增硒产品作为省老科协为“科技研发”重要工作。湖南大学老科协副会长刘觉民教授从2003年开始从事适用各种动植物有机富硒营养液的研制,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剂方,并已惠及浏阳、湘阴、岳阳、长沙等县市及江西、山东、广东等省。桃源县老科协副会长颜送贵,近年开发研制多种富硒固体肥,并获得多项专利,桃源县富硒产业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老科协系统共建富硒实验示范基地11个,面积5.9万亩,生产加工基地22个,成果惠及25个乡镇、75个村,近9000农户,生产富硒农产品10类23项95款,涉及水稻、柑橘、葡萄、红薯、蔬菜、食用菌等种植业和生猪、家禽、渔业等养殖业。(来源:湖南省老科协)

军民鱼水情 科技进军营

7月25日,云南省富宁县老科协会长袁华隆、名誉会长郑有权、秘书长刘正国、副会长梁有能、理事龚守旺、刘云珍、周国举、会员李荣正、陈达贵、陈德英、农应龙、韦光金、谢邦兴、刘承仙等4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前往田蓬狮子山慰问,受到了边防官兵的热烈欢迎。

富宁县老科协向驻军敬献了写着“英雄,保国为人民。镇守狮子山,军民鱼水情。”的水彩画和写着“人民战士英雄胆,镇守南疆狮子山。科技强军现代化,保家卫国英姿展。”的匾额以及《数码字典》、20多种近300份科普宣传资料和新鲜水果等慰问品。指战员观看了县老科协展出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历年获奖名单”、“中国航天员”、2013年“世界十大科学成就”、2013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源于‘耄’的《汉语数码字典》”、20多幅精美的书画作品及县气象局宣传气象知识的大型科技宣传板。不少指战员还用笔记本认真作了抄录。(来源:富宁县老科协)

浙江省老科协有关“五水共治”建议获省领导批示

2014年7月11日和7月14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茅临生等省领导相继就浙江省老科协《“五水共治”中防洪水排涝水与气象的关系》作出重要批示。

王辉忠批示指出,省老科协的调研报告有数据、有分析、有对策,并批转相关厅、局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吸收到当前正在全面开展的 “五水共治”中去。茅临生批示指出老气象工作者心系浙江,关心浙江的防洪水、排涝水工作,体现了拳拳之心,奉献智慧和经验,并批转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借鉴。

动员组织科技人员参与“五水共治”,是今年浙江省科协的重点工作之一。遵照省老科协名誉会长、省委原副书记陈法文和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陈文韶的要求,省老科协积极组织部分老领导和老专家到基层实地调研考察近半年,在分析大量的气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我省洪涝灾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在“五水共治”中,防洪水、排涝水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的重要观点,并对浙江防洪排涝提出了对策建议:大力提升应对洪涝灾害的气象预报、信息传递水平;气象、水文两部门加强防洪排涝科研攻关;在防御洪涝灾害时,要采用当地气象部门的监测预报信息;加强东海海塘及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对内涝严重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管控对河道、港湾的侵占。报告提出应当由政府牵头,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从科学规划、防御洪涝灾害的源头上切实严控把关。应创造条件尽可能保存或恢复原生态面貌。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7篇

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从宁波的实际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更加突出”:

城市化步伐加快,居住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一是城镇体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战略的实施,形成了由都市区核心(中心城)、副中心城市(余慈地区、奉化―鄞南、宁海、象山)、卫星城市(7个)、中心镇(13个)、一般建制镇(41个)五级城镇体系格局,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卫星城市、中心镇的地位更加突出,人口资源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二是城镇人口聚集效应凸显。目前全市城市化水平已达到65%以上,全市拥有户籍人口571?郾02万人,其中市区221?郾83万人,市区人口密度达到886?郾3人/平方公里。中心镇户籍人口达到140万,相当于全市户籍人口的1/4。三是外来人口急剧攀升。到2009年底,全市外来人口已达到400万人左右,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年龄结构来看,16―25周岁人员占34?郾81%,26―45周岁的占50?郾59%,45周岁以上占14?郾60%;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高达71?郾31%,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22?郾29%,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仅为6?郾4%,外来务工人员整体的文化习俗和文明素质差异,给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课题。

工业化快速推进,产业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一是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全市共形成块状经济近150个,其中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的近90个。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全市150个块状经济纷纷加速向现代产业区块集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去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公布了石化、大型成套装备、重点船舶、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产业24个基地,这些基地的主导产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二是产业集聚带动用工需求旺盛。目前,宁波已形成了5个部级开发区,12个省级开发区及数十家市、县(市)区级工业园区等不同层面的产业集聚区。这些开发园区吸纳集聚了全市绝大多数的产业工人。三是人口居住集聚更趋饱和。随着从业人员的增加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产业集聚区内,由政府主导或市场化运作建设的企业从业人员集中居住区逐步成为企业职工居住的主要方式,出现了像奉化力邦社区、北仑大港工业城居住区等产业工人居住区。

服务业加快发展,公共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一是楼宇经济对人员的集聚能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心城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服务经济规模及贡献率不断扩大,全市已经形成了天一商圈、万达商圈和江东世纪东方商圈三足鼎立的局面。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商贸集聚区正加速形成。二是公共服务场所的人员聚集效应更为明显。随着群众出行的频繁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公共交通及各类公共服务场所的人流量日益增加。其他如银行、医院、旅游景区等公共服务场所人员集聚数量同样十分庞大。三是教育园区和新社会组织的人员集聚日趋增强。目前,宁波高教园区已形成15所大学、13万在校生的规模,教育园区成为人口较为密集、思想最为活跃的区域。同时,全市新社会组织发展迅速,这些组织吸纳了大量人员,突破了传统的行政体系框架,对传统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信息化不断提升,虚拟人群区域集聚更加突出。一是虚拟社区人群集聚数量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近120万户,各类网站超过3万家,网民人数超过280万,各类论坛超过1000家,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论坛十余家,每天发帖量超过1万条,浏览量超过20万人次。二是虚拟社区人群集聚方式更趋多样。目前,网络虚拟社区,已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空间,除了传统的交流方式包括BBS、聊天室、邮件、留言板、MSN、QQ等网民集聚交流平台之外,SNS、博客、播客、短信飞信、手机报等即时交流通讯工具也得到广泛使用。三是虚拟社区人群的思想更加多元。由于网络文化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征,不同意识形态间的价值认知冲突,比现实社区更加直接、更加突出,甚至充斥着种种不健康甚至反动的内容,对社会舆论导向的控制能力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近年来宁波市推进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与成效

所谓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指针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思想政治工作主动顺应人们的思想、诉求多元化和社会管理结构多样化的实际,按照区域统筹和社会化理念,将全市城乡划分为若干个功能相近、人群相对集中的区域单位,对区域内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整体规划、资源共享、统筹共建、成片推进,努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延伸和全面覆盖,实现区域成员的价值认同,共同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原有的按行政隶属关系来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点形、线形工作模式,建立以一定功能区域为单位统筹推进的块状、社会化工作模式,从以“条”为主转为“条块”结合,从依靠单位为主转变为区域内诸多单位统筹开展,从发挥单位资源要素为主转变为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要素共建共享,从单一型教育转变为多元化综合服务教育,从而形成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按照功能特点,重点突出了四类区域:一是居住型区域。主要包括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这类区域,主要以家庭为细胞,承担家庭生活功能,人员相对集中、稳定。二是生产型区域。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和商务楼宇。这类区域,主要承担二、三产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集聚了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人员以产业工人和商务白领为主,相对比较固定。三是服务型区域。主要包括商圈、市场、广场、公园、景点以及教育、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部门和中介、协会等新社会组织。这类区域,承担着与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功能,人群的特点是提供服务的人员相对固定,接受服务的人群庞大且流动性强。四是虚拟型区域。是指与实体区域相对的现代信息传播和互联网区域,主要包括互联网上的论坛、QQ群、博客、手机短信等。这类区域,主要承担各类信息的快捷、交流和沟通,集聚的人群没有明确的地域、性别、职业、信仰等界限,一般以中青年为主。

围绕上述区域,近年来宁波市积极统筹各种宣传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坚持党建引领、服务统筹、资源共享、社会共治,积极创新区域内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联片布点,着力构建联动协调的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通过共建共融共享等多种途径,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的区域性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体系。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群众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确保区域内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有力、推进有效。目前,全市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和大型商贸区、专业市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等区域,建立起区域性党组织503个、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1018个,形成了全覆盖、广吸纳、强活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同时,全市还加强和谐促进会、共建理事会、老娘舅、志愿服务组织等群团组织建设,整合区域内基层党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文讲坛、社科讲坛、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宫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切实发挥这些阵地在加强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凝心聚力,着力构建便利完善的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体系。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群众同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集中区域内各种资源,统筹开展文化、卫生、教育、就业等各项服务,在不断优化的公共服务中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全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遍布城乡的152个乡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1401个村落文化宫、201个社区文化宫、3700多条健身路径、2500多个各类球场,使居民群众可就近方便地进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形成了“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全市145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88个服务站,构成一张“农村20分钟、城区10分钟”的医疗服务网络。各级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使农民们在家门口即可接受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北仑区大港工业城集中了300多家企业,有职工近10万人。为此,新矸街道专门成立了大港社区,由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各大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积极组织开展区域内思想政治工作。以文化教育、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加强员工心理疏导以及为企业提供协调服务为主要内容,深入实施“链接”、“助业”、“标杆”三大工程,使园区内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体现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成为推进工业园区企业和谐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共建共融,着力构建生动多样的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活动体系。集中区域内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组织开展开放、共享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共建活动等,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吸引群众参与互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努力实现区域的融合与和谐。如海曙区天一商圈建立了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政策技术、爱心帮困、社会公益和便民利民四个服务队,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科普节能、扶残助弱、交通劝导、无偿献血、爱心义卖、广场服务等七大行动。近两年来,共举办爱心义卖12次,筹集善款22万元,救助困难党员180人次,开展志愿服务13场,服务市民3200余人次。北仑区九峰山农村社区根据区域内民营企业较为发达这一优势,动员引导企业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申洲集团、民和典当、力隆公司等积极捐资支持九峰山区域的公益设施建设,共同投资建设大型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形成了区域文化活动联搞、市民素质教育联抓、社会治安联防、公益活动联办、乡风文明联倡的良好局面。

积极有序,着力构建快速有效的区域化网络舆情引导体系。加强对虚拟集聚人群的舆论引导,是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宁波市不断建立健全网络管理机构和队伍,努力完善网上舆情发现、研判、处置机制,牢牢把握网上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目前,全市形成了200多名涉网专管人员、500多名网络舆情员、1000多名网络评论员的网络宣传管理队伍。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12个党委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在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等20个政府部门设立网络发言人,围绕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积极宣传政策举措、工作成效,积极回应媒体和公众关切,增强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和对网络舆情及社会舆论引导的公信力。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妥善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和的网上舆论引导,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推进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构建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必须主动顺应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诉求,立足实际、着眼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着力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要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创新。要强化三个创新理念:一是发展为要、尊重创造的理念。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顺应时代的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既要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任务,又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科学发展,同时要促进区域各单位和谐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基层的创新实践,及时总结基层的新鲜经验,善于将感性的认识理性化,将成熟的做法制度化,不断深化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二是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要把握社会心理,尊重群众的权利和尊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础上,做好引导人、启发人、发展人的工作;要坚持立足于服务,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维护广大群众的正当权益和利益诉求,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服务群众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三是统筹融合、共建共享的理念。要从区域的视角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综合协调、统筹谋划,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形成区域内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从而实现“体制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

要努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不断推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创新。总结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提出“1+3+X”的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模式。“1”是指必须牢固树立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握时代性、体现规律性、富于创造性。“3”是指构建三大运行体系。一是组织体系,即建立区域性党组织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与组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公安、民政、城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二是活动体系,建立区域内理论宣传、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体活动、文明礼仪、志愿服务等各类阵地和工作队伍;三是服务体系,建立区域内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社会治安服务等民生服务组织和阵地队伍。通过组织体系、活动体系、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化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齐全的工作网络,配齐基本的工作队伍,搭建多层的工作平台,确保区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覆盖和有序推进。“X”是指根据区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载体丰富的特色实践活动。各区域根据各自的社会功能和人群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载体,组织开展适合不同人群参加的主题读书、社科普及、形势报告等思想教育类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实践、寻找身边有道德的人、和谐邻里等实践体验类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类活动,我们的节日、市民运动会、社区文化节等文化体育类活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活动的参与率,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张榕明;中华职业教育社;非政府组织;启示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9-0010-14

由黄炎培等社会贤达发起创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社会组织,她因其成熟的组织形态和深厚的精神积淀而极具符号意义。2014年底中华职教社举行换届选举,第十届理事长张榕明卸任①,人们对她及其本届理事会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1]。本文旨在对张榕明及中华职教社第十届理事会的工作做一梳理②,并在此基础上从非政府组织建设视角对中华职教社的发展经验做出总结。

张榕明和同志们不遗余力推进组织建设,实现了省级社全覆盖,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

2009年8月18日,在中华职教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成思危代表第九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他特别指出,职教社的组织发展工作还很不平衡,有些省还没有建立地方组织,社会影响力还需提高,一些地方社的编制和经费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在新老更替之际,这是托政之嘱。新任理事长张榕明代表新一届理事会表示,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努力开拓,不辜负同志们的重托和期望。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作为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全国职业教育社会组织,中华职教社需要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坚实的组织架构,以确保发挥好社会服务功能。按照《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其组织架构由全国代表大会(理事会)、省级代表会议(省级社务委员会)、地(市)级代表会议(地市级社务委员会)、区(县)级代表会议(区县级社务委员会)和基层组织(社员小组)等5级组成,其中省级组织建设是承上启下的枢纽和关键。见图1。在第九届理事会期间,中华职教社在全国共有20多个省和市级组织,其中省级社17个。见图2。履新伊始,张榕明就表示,要把省级社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突破口,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彰显影响力”的思路,扎扎实实推进工作,力争在本届任期内实现省级社覆盖全国,并全面促进解决地方组织发展的编制、办公经费等问题。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张榕明要求,解决问题要从了解情况开始。在任职后的3个多月内,张榕明带领有关同志先后来到重庆、海南、辽宁、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就中华职教社工作开展调研,看望地方社的同志,总结地方社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了解地方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与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统战工作负责人就职教社建设工作交换意见。在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华职教社第十届理事长会议上,张榕明对调研工作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推进地方社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对已建社的地方,要深入了解社情,多听地方社的意见和建议,向当地党委统战部门呼吁,切实帮助地方社解决困难;对没有建立社的地方,要主动与当地领导和党委统战部门沟通,争取早日成立地方组织。她再次表示,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亲自抓好这项工作,兑现本届理事会的承诺。

面对全国尚有13个省份没有成立省级社,已成立的省级社近一半是没有编制、没有经费、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三无社”情况,张榕明“亲自抓”的办法就是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过问,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催促和落实。

来到地方社,她和大家亲切交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作大家的主心骨。在天津,她对天津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她鼓励大家要利用天津职业教育良好基础,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形成研究高地;要利用自身在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和劳教、在押人员培训工作上的优势,对接中华职教社的温暖工程,创造更大的工作亮点;要利用天津在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方面的有利条件,吸纳更多热心于职业教育的企业家参与到职教社的工作中来,增强天津社的服务功能。在福建,她建议福建社要抓住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机遇做好职业教育的大文章,要围绕福建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要积极吸纳更多符合条件的院校和企业,整合资源,形成服务优势;要树立大职教观念,把就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作为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作用;要发挥“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优势,建立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做职业教育发展的探路先锋。在广东,针对广东社的组织建设问题,她指示要对社情进行摸底和分析,厘清团体社员和个人社员的现状,多吸引一些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入社,增强组织活力;要健全组织机构,除了正式编制外,可以聘请一些教育部门退下来的老同志来帮助工作,保证有效的工作运行;在市级组织发展上,坚持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实发挥作用。在甘肃,她对甘肃社的同志们在没有编制和经费的条件下努力工作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甘肃省经济还不够发达,还有大量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能够学有所成,经济发展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因此要开拓多种平台发挥职教社的作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要不厌其小,务求其实,努力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做到“有为有位”。所到之处,张榕明认真倾听地方社的呼声,和大家一起研究对策,寻找办法,既高瞻远瞩又循循善诱,使同志们如沐春风。

每到一地,张榕明都要约见当地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阐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功能和作用,恳请地方党委和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她分别于2009、2013年两次赴河南,会见河南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与有关部门的领导座谈讨论,推动解决河南省社成立近30多年来无编制、无经费、无专职人员的问题。分别于2010年、2012年两次赴广东会见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敦促解决广东社的编制、经费等问题。2010年4月,张榕明专程来到山东会见山东省委主要领导,介绍中华职教社的历史和工作,希望山东省在良好的工作基础上,加快成立省级社,助推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7月,张榕明专程来到宁夏,在与宁夏党政主要领导见面时她强调指出,宁夏作为中西部欠发达省份,还有成片的贫困地区和大量的贫困人口,扶贫攻坚任务很重,中华职教社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希望宁夏自治区能够尽快成立宁夏自治区中华职教社,为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2014年4月,张榕明专程赴吉林省就筹备成立吉林省中华职教社问题与省委主要领导交换意见,建议为省社成立筹备设立倒计时工作机制,加快步伐。

据统计,在这5年间,张榕明和中华职教社的有关负责同志先后70次深入各省区市开展调查研究,57次与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商谈机构编制问题,12次致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推动职教社组织工作。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中华职教社的组织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新成立省级社13个,实现了职教社省级全覆盖、“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郑重承诺。与此同时,地方组织工作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解决了21个省级社的编制问题、20个省级社的经费问题,长期制约地方社发展的“瓶颈”得到了破除。组织建设的全面推进为全社事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中华职教社在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区市都已成立省级组织,现有省辖市(县)、区、乡级社236个,个人社员3.4万余人、团体社员2700个。

在各方面的大力推动下,中华职教社的组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各地的组织活力明显增强。湖南社承担的省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研究成果《课程的解构与重构》荣获该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省教育厅选用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教材;该省的温暖工程助学项目、黄炎培职教奖创业规划大赛等项目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云南社连续多年获得省政协的优秀提案奖,提出的有关民办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议,被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所采纳;所辖红河州等地市州级社工作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红河州的工作经验在全社系统得以推广,人民政协报等媒体予以采访报道。福建社在持续开展温暖工程、理论研究的同时,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把对台交流拓展到司法领域,开辟了两岸司法领域交流的先河。河北、山东、重庆、安徽、河南、青海等地方社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推出了许多服务平台,为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省级社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市县组织的建设,上海、福建等省市所辖的(区)市已全部成立职教社,黑龙江佳木斯市、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云南红河州等地市州所辖的县区已经全面成立县级职教社。

在中华职教社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张榕明对5年来的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她指出,队伍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基石。只有队伍建设抓好了,工作思路才会更加开阔,工作方法才会更趋科学,我们的服务能力才会得到切实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才能更强,我们也才有能力去承接政府转移的一些职能,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概括她的总结,有两点经验是其核心:第一建设好队伍,就必须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职业教育的情况千差万别,作为群众性社会团体,如果职教社不深入基层,不了解情况,不能对所联系、服务的群众表现出更多的尊重、理解与关怀,就难以为他们提供更切实的服务。只有坚持重心下移,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充分重视与广大社员的广泛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职教社的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成效。第二,建设好队伍,就必须贯彻巩固、发展、提高相结合的方针。要高度重视质量与数量相协调,积极推进省级以下地区基层组织的发展,进一步壮大社员队伍,优化社员结构,注意吸收更多的职业院校和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界人士的参与,从而扩大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张榕明和同志们紧密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汇集众智,聚焦重点,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参谋的作用

围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团结联系社内外专家学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是中华职教社的基本工作职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组织活动起,中华职教社就坚持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探讨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大计,研究所得,形成建议,上报党和政府。业内所熟知的,全国召开首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法律形式为职业教育定名、将“科技兴农”改为“科教兴农”、将“职业指导”写入职教法等重大事件和变革,都是中华职教社主张和建议直接推动的结果。30多年来,中华职教社充分依托社外联系广泛、社内人才荟萃的优势,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根本要求,不断强化建言献策的职能,形成了独特的工作优势和传统。

2009年,张榕明担任中华职教社理事长后,在第二次理事长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把职教社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为解决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上有新的作为。2010年2月,张榕明在上海视察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时,与社务委员和专家就职教社工作进行座谈,在充分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她就职教社的职能和任务发表了意见。她指出,作为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群众团体,肩负使命,责任重大,要团结一大批从事职业教育特别是从事民办职业教育的人,集中大家的智慧,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促使、帮助、支持政府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这是职教社的一项首要职能。

建言献策需要制度保障。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华职教社逐步建立起专家研讨课题与调研课题信息两者互相转化的机制,建立起与政府部门和各派中央合作调研的机制,2007年成立了由职业教育界、经济界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推进这些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新一届理事会的重要任务。2010年1月,按照张榕明的指示和中华职教社特邀顾问、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倡议,教育部职成教司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召开首次联席会议,确立了双方工作沟通协商机制。根据协商安排,中华职教社组织专家直接参与了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的咨询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张榕明十分重视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的建设工作,根据新的形势和职教社工作的需要,她指示要扩大专家委员会规模,吸纳一批在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界特别是企业界有重要影响的代表人士参加,把专家委员会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型智库和跨界对话平台。2010年8月,张榕明在成都专门接见了参加“2010’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的中华职教社专家委员会部分新聘委员,为他们颁发了聘书,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和支持职教社的工作,为探索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做贡献。5年来,中华职教社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力量,聚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开展高质量的建言献策。全社共组织实施重大专题调研活动28次,参与全国政协、有关派及相关部门调研10余次,提交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

从这5年中华职教社建言献策的具体内容看,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国家重大法规的制定。一是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订工作,积极为《纲要》出台献计出力。提出的“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创新”等观点在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提出的理顺职业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扩大“三校生”升高职的比例、建立普教职教相互衔接的立交桥等建议,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高度重视,在文件和相关职业教育政策中得到了积极采纳。二是就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积极建言。在中华职教社多年持续呼吁的推动下,2014年有关部门达成共识,从2015年起,高职在校生人均经费12000元,达到普通本科同样标准。同样在其多次建言下,最终促成了教育部将高职高专处划归职成教司管理,推动了职业教育按类别管理。三是就《职业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修订献计出力。围绕《职业教育法》的修订,2010、2011、2014年,中华职教社多次组织专家开展专题调研,提出的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强化职业教育的科研工作、增加法律责任条款等意见,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好评。围绕《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2012年,由职教社一位副理事长带队先后赴皖、浙、闽进行专题调研,形成的相关调研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

第二是职业教育重点难点问题。一是推进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工作。2009年,中华职教社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情况专报》和《关于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得到刘延东同志的肯定,直接促成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教育部有关领导在新闻会上充分肯定了他们为推进创业教育所做的工作。二是关注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难题。2013年,中华职教社组织专家赴沪、浙、豫、冀、渝、贵六省市进行专题调研,形成的《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融通发展的建议》被作为界别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三是参与全国政协重大专题调研。中华职教社全程参与了2009、2013年全国政协关于“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专题调研,起草的调研报告得到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参与了2014年全国政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专题调研,相关成果得到俞正声主席的充分肯定。

第三是中华职教社自身的重点工作。2010年,为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新农村建设,中华职教社在对温暖工程项目调研基础上撰写的报告《以“三社”帮一村,推动农村综合改革――海南省农村小额信贷经验介绍》,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的充分肯定;形成的《关于“同心智力支持工程”职业教育与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得到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同志的高度评价,杜青林同志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对调研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2012年,中华职教社在对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项目专题调研基础上提交报告《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助推贫困农村发展》,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的批示肯定。2013年,受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同志委托,中华职教社围绕实施“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项目”的主题对新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提出的建议为中央领导同志了解新疆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专门接见调研组,对调研成果和通用语言培训项目给予充分肯定。2014年,中华职教社对云南红河州职教社工作和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对群团组织如何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职业教育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面考察和研究,向有关方面提交了建议和意见。

除了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报告或建议材料,及时向党和政府反映外,中华职教社还积极拓展更多的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是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传播平台。2011年,成立全国第一个专门从事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的学术组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以研究会为依托,每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创办“中华职业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深入发掘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吸引学术界知名专家学者热情参与,传播职业教育先进思想和理念。二是加强与有关机构合作搭建舆论平台。5年中,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全国工商联共同举办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高职院校校长培训班;与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职业教育振兴论坛”等。三是积极参与各种重要活动和会议阐述自己的主张。围绕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中华职教社进行了多次调研,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作了《破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难题,增强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的发言,是会上唯一的教育界别大会发言。2011年,中华职教社提出的扩大民办学校招生自、民办教育发展融资渠道多元化、完善合理回报制度等8项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统战部在建言献策专题协商会上专门安排其代表发言。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上海召开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张榕明应邀出席会议并代表中华职教社向大会介绍了中国民间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模式,受到高度评价。2013年,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邀请,中华职教社专家向委员会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路径初探”的专题报告。2014年,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华职教社代表在大会上做了题为“充分发挥群众团体优势,促进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发言,阐述了中华职教社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张。

张榕明和同志们奋力推进温暖工程向深层次、多类型发展,努力打造为国分忧、为民效力的品牌工程,为促进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温暖工程是1995年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教社理事长孙起孟先生倡导开展的一项旨在通过职业教育和及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为社会上迫切需要就业和优化就业条件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活动。中华职教社几代人始终将温暖工程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精心设计和实施。经过不懈努力,使这一项目成为了具有很大社会影响力的民心工程、品牌工程。2009年,张榕明担任理事长不久就提出,要深入研究温暖工程可持续发展问题,将这一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职业教育公益项目做好做强。

按照张榕明的指示精神,中华职教社组织力量对15年来温暖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总结报告认为,温暖工程实施以来,社会参与广泛,资助规模巨大,公益绩效突出,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行模式。其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展职业教育,这是温暖工程充满活力的根本;始终坚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是温暖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始终坚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性本质和社会化作用,依据公益理念,用社会化的援助方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扶助,用社会化的管理手段对培训项目进行科学运作;始终坚持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的多元化需求;始终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建立合作机制,形成联动优势[2]。总结报告对推动温暖工程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中强调要加快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基金会,实现由募捐筹资转变为基金会筹集资金;加强中华职教社组织建设,形成总社、省社和市社三级温暖工程三级网络;密切与非政府组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院校及科研机构、地方培训机构的合作,共同建立温暖工程实施基地;拓展培训对象,提高培训质量[3]。

张榕明极为重视温暖工程基金会建立工作,她强调这是推进温暖工程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要求务必抓紧做好。在她的亲自协调和推动下,2011年,“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正式成立,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公益领域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为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成立发来贺信。贺信中指出,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的成立为充分发挥温暖工程的积极作用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作条件,标志着温暖工程的开展迈上了一个新的起点。在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上,张榕明当选为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张榕明提出,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在思想上同心同德、在目标上同心同向、在行动上同心同行”的要求,努力践行基金会的宗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温暖工程的质量和水平,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为改善民生和发展慈善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对基金会工作,张榕明要求确立“两个务必”原则:一是务必要做好捐赠信息的公开、公示工作;二是务必要做好基金会各项管理工作。在张榕明的领导下,几年来,基金会坚持“以服务大局为宗旨、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重点、以项目管理为模式、以动态监管为保障、以强化服务为纽带”的思路,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温暖工程公益项目制度化、规范化运行,逐步形成了依托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全系统联动的工作格局。

2010年以来,中华职教社紧密围绕国家扶贫战略,启动实施了新的大型扶贫项目,进一步丰富了温暖工程服务内涵。

一是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为落实中共中央对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工作的指示精神,该项目通过动员中东部发达地区优质职业院校与毕节市职业院校紧密合作,采取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模式招收毕节市初中毕业生进行中职学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8月项目实施以来,先后动员14个省市32所优质职业院校与毕节市全部县(区)的17所院校合作,累计投资6400余万元,招生11457人。协调东部发达地区学校接收学生4660人,安排有意愿的学生在上海、杭州、重庆等发达地区就业。在做好中职学历教育的同时,温暖工程还为毕节市捐建了3所小学,并依托上海社举办毕节市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班11期,培训550余人,有力地支持了毕节教育的发展。

二是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项目。2011年10月,根据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温暖工程在新疆启动实施了“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项目”,通过开展“语言+技能”培训,帮助青壮年少数民族群众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提高就业技能,成建制推荐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分别在新疆7个地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11个培训点,共举办培训班130期,免费培训维族青年13297名。2013年,新疆自治区政府投资3000万元,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把为培训点安装调试学习系统、培训教师及系统管理人员的任务交由中华职教社实施。目前,中华职教社和喀什地区、新疆自治区人社厅共建立了60个培训点,已在新疆各地州和生产建设兵团举办培训班503期,免费培训维族青年43039名,就业率达到78%。仅仅4年,国家通用语言培训项目就覆盖了南疆四地州全部33个县(市)中的30个县(市)。项目对强化少数民族青年国家意识、提高其就业能力、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和新疆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分别作出批示。2014年8月,为了帮助新疆20万下基层干部学习维语,中华职教社同民建中央、深圳大学共同开发了一套便捷高效的手机“双语”学习软件,免费赠送给新疆地区使用。这套软件目前已被国家民委确定为19个省市援疆干部使用的手机软件。为惠及更多的少数民族青年,2012年以后,该项目的实施范围扩大到自治区和四川省藏区。在拉萨、山南和日喀则等地区设立培训点,开办了24期培训班,累计培训1660名藏族青年,并全部实现就业。

三是教育移民(助学)项目。2012年,温暖工程启动“武陵山区教育移民(助学)项目”,采用“对接教育资源、资助学生、推荐就业”的模式,通过选拔品学兼优的武陵山区农村贫困学生到湘、鄂、黔、渝4省(市)中心城市优质中职学校学习,实现就业脱贫。3年中,有24所优质中职学校参与项目实施,累计招生3789人。2013年9月,在借鉴武陵山区项目模式基础上,在六盘山区、大别山区、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的陕、甘、宁等10个省区启动实施“教育移民项目”。有30所优质中职学校参与实施,招收贫困学生4978名。

十三

在与台港澳交流方面,特别是在对台交往上,中华职教社发挥百年社团知名度高、联络广泛的优势,拓展交流渠道,丰富交流内容,探索长效机制,形成了“以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为纽带,以师资交流、学生交流、学术交流为重点,以品牌活动为主要交流载体”的工作新格局。一是着眼未来,务实推进两岸青年交流。2010年以来,与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合作,先后在北京、湖北、重庆、广西、山东、河北等省市举办六届台湾大学生研习营活动,每届接待80名左右的台湾师生来大陆参访交流,通过专家讲座、参观考察、联谊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台湾大学生增进对大陆的客观认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两岸共同历史的了解。新华社《参考清样》、香港大公报等对活动情况作了专门报道。二是搭建平台,着力深化师资交流。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困扰大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从2011年起开始举办“大陆职业院校教师赴台研修班”,迄今已举办4期,组织20多个省市职业院校的120余名教师参加,架起了两岸师资交流的桥梁。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与台北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等台湾地区29所院校建立了以“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服务”为宗旨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辟了两岸师资交流平台运作的新模式,促成多个合作项目,受到两岸职业院校的欢迎。三是拓展领域,加强学术交流。先后与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等台湾社团举办多项学术活动,累计1500余人次参加,深化和拓展了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渠道。其中,2010年、2012年与台湾成人及终身教育学会在成都和西宁举办的两届“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得到了两岸职教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2013年与台湾中华劳动与就业关系协会等单位合作,首次在台湾举办“劳动与就业关系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台湾基层就业服务中心首次对大陆团体开放,开创了两岸就业工作者的交流先河。同年与福建社、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合作发展论坛”,被纳入“海峡论坛”的总盘子,推动了两岸在视光学科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的合作。四是牵线搭桥,加强与台湾有关人士的联系。5年来,与中国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以及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江丙坤、现任董事长林中森等几十位台湾政教界知名人士进行了密切接触,与台湾商业职业教育学会、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等20多家在台湾文教界有着较大影响的知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组织活动,推进了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经验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具有示范意义,从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的角度看,有五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十四

激发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活力③,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随着市场导向的改革全面深化,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逐渐从体制边缘向中心移动,成为公共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形式,其发展还有很多问题,包括内在的制度构造和能力建设明显不足,外部的法律政策环境存在缺陷,来自社会体系的支持也不够有力等等,迫切需要在政府着力培育扶持、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非政府组织自身加强建设等几个方面同时加以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发展经验无疑具有示范意义。从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的角度看,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尤为突出。

第一,坚守职志,弘扬传统,是中华职教社事业长盛不衰的基石和动力。按照社会学的理论,非政府组织的生成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空间,凡是有公共空间的地方,只要国家体系还没有发达到足以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的程度,就会出现非政府组织并为其成长提供条件[4]。1917年,针对当时教育不能解决生计、经济问题的严峻社会现实,黄炎培联合一批教育界、实业界的知名人士决定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立志从推广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做起。近百年来,中华职教社始终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始终践行和弘扬“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等理念,使之发扬光大、历久弥新,职教社的同仁始终精诚团结,奋斗不辍,形成了“为国分忧,为民效力”的优良传统和“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高尚风范。正是这些要素构成了中华职教社最具价值的精神内核,是其能够在职业教育这一社会公共空间中长盛不衰、蓬勃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源泉。

第二,依托项目,强化公益,是中华职教社动员资源服务社会的有力武器。非政府组织具有资源动员功能,这种资源动员既不同于政府和纳税人之间的强制关系,也不同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而是建立在公众对非政府组织所倡导的公益理念社会认同基础上的一种“信托”关系[5]。1995年,中华职教社正式启动温暖工程,旨在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指导和介绍,为社会上迫切需要就业和优化就业条件的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和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工程的核心理念是孙起孟先生提出的“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一片;不厌其小,务求其实”。项目实施后,中华职教社始终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心不断丰富项目内容,扩大服务覆盖面,强化扶危济困的公益性特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影响广泛的全国性公益项目作为载体,中华职教社向全社会充分、清晰地表达了其致力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主张、志向和能力,从而进一步得到公众的信赖和支持,获得更多的社会财产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公益活动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9篇

本次培训班时间虽短,但内容很丰富。各县(市、区)科协汇报了上半年的工作,市科协秘书长黄福年调研员代表市科协作了上半年工作小结性发言。因为今年培训班时间提早,市科协常委会还没有开,各县(市、区)、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小结只是初步的。但从刚才同志们的发言中反映出全市科协系统上半年工作紧紧围绕“打基础、抓重点、显亮点”的工作思路,根据年初的工作部署安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着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上有新突破。根据年初科协常委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市科协精心承办了由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中国科协组人部、省科协、中共市委联合主办的“弘扬苏区精神,倡导科学道德”论坛,这是我市科协系统承办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国科学院杨乐、王乃彦院士,中国工程院胡启恒、杜祥琬黄伯云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龚克,中国书记处原书记宋南平,省会科学院首席研究院余伯流等多名院士、专家,中国科协、省科协和市委有关领导出席了论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省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李华栋,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在论坛开幕式上讲话,省科协党组书记龚少林主持开幕式,宋南平主持院士论坛,王乃彦院士主持互动交流,省科协主席梁纯平主持论文作者交流。这个论坛是一次重要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也是科协系统重大的学术交流活动。国内20多家媒体和网站刊发宣传稿件30余篇,转载50多次,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通过承办论坛,将我市科协系统学术活动水平提升到较高层次,也为今后举办大型学术活动积累了经验。举办首届以“科学发展与自主创新”为主题的学术年会已基本结束。市科协创办的“青年科技者论坛”活动也已启动。科技决策咨询工作也取得新突破,我市共落实了5个左右课题,组织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可以这样说,通过提高学术交流活动的水平和实效来推动学术工作的开展,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是通过项目来推动科协工作全面开展有了新突破。通过项目来推动工作是今年初市科协提出了一个新思路。今年上半年,我们在争取上级科协组织的项目花了大力气。如科普惠农项目,今年取得3个协会、3个基地、3个个人获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这是“十一五”规划期间5年来最好的成绩。中华苏维埃科普史研究课题已被中国科普研究所正式立项,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全省百场科普报告会,我市已经申报了20场。申报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第一批7个项目已经启动。申报省级科技咨询项目有望获得批准。花大力气争取省农函大培训项目,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市省农函大争取的项目资金列全省首位。县科协争取省农函大举办全省油茶培训班项目、赣县科协承办市科协主办的“科普之春”启动仪式、市科协承办由市委组织部、市科协主办的“党旗映社区,科普进楼宇”活动启动仪式,都获得圆满成功。

三是科协组织自身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加强科协自身建设是“打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今年上半年,各级科协组织立足于去年工作基础,在加强自身建设上由抓组织建设为重点开始转向为抓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石城县、崇义县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已准备就绪。已召开代表大会的县(市、区)科协普遍健全了全委会、常委会会议制度。瑞金、兴国、定南3个县(市)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后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干部配备等工作,使科协工作力量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区、崇义县新购协了工作用车。今年有6个县(市)获得省科协配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科普设施的扶持。绝大多数县(市、区)科普专项经费都有增加,市科协和县、区等县级科协普专项经费增长幅度较大。各级科协组织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今年5月份,18个县(市、区)科协主席参加了全省县级科协主席培训班,我市以人数齐、纪律好、学风正的良好精神风貌受到省科协领导的表扬。各级科协组织重视宣传舆论工作的意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受到全国和省科协、财政部门表彰的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都能按市科协要求树立标志牌,向市科协提供相关资料和图片,为市科协编印《在希望的田野上——市“十一五”规划优秀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致富带头人事迹汇编》提供素材。今年上半年在各类新闻媒体杂志、网络反映科协工作的文字和图片报道大幅度增加,扩大了科协组织的影响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科协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就县级科协而言,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工作开展不平衡。这主要是县级科协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责任心和能力所致。有少数县级科协负责人对科协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和工作热情,把主要精力放到搞钱上,有了钱也不知道去干什么。有的县级科协负责人自身能力较弱,工作无头绪,对外联络少,对内团结同志不注意,缺乏组织凝聚力,工作难开展。

第二、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县级科协下属学会不健全,乡镇、街道组织很薄弱,常委会、全委会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有相当一部分县级科协对基层组织情况不了解,方法不得当,措施不得力,手头无典型,遇事一问三不知,出门两眼一抹黑。县级科协自身建设亟待加强,领导重视程度、社会影响力有待提高。

第三、经费困难仍然是困扰科协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有绝少数县级科协由于经费少、机构不健全,可用人员紧缺,几乎陷于瘫痪。

上述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到全市科协工作全面、均衡展开。我们对县级科协存在的问题要分门别类,逐个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

今年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全国科普日活动。年初市科协常委会确定的主题“健康科普进万家”,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命安全这一主题,结合实际,面向社区、农村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加强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调研,对加强我市安全健康这一重大民生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次活动要与科普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市、县、乡三级联动,市、县两级科协要发正式文件,举行启动仪式,精心组织好活动。要认真吸取去年“千村万户农村环保科普行”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在科学筹划、精心组织活动的基础上,特别要重视活动的宣传和活动后的总结,总结要有数据分析,要有典型事例,要有工作建议。坚决杜绝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有活动无总结等不良现象,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社会影响,使科普日活动真正成为我市特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的品牌。二是抓好农函大培训工作。市、县两级科协组织和农函大要集中时间力量,扎扎实实地把已经确定的长效班、示范班和自办班办好。今年农函大培训内容以油茶栽培技术为主,也可根据本县(市)和有关乡(镇)农业发展新产业的要求开展培训。培训工作要重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方法的多样性和培训效果的实用性,真正办出农函大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果。要高度重视农函大的宣传和办班后的总结工作,市农函大要认真搜集整理“十一五”规划期间农函大办学的工作总结和图片、音像资料、典型材料。各县(市、区)科协农函大也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坚决杜绝农函大办班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三是抓好项目的落实工作。上半年我们已经争取了这些项目,要逐个加于落实。如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普报告会、农函大培训项目、数字科技馆项目、科技决策咨询项目等。科普报告会有8个县(市、区)(区、信丰、赣县、、兴国、、宁都、全南)12场,要认真完成好。有些项目还要努力争取,如、区的学术沙龙。四是要抓好典型。如科普惠农项目典型、科普致富示范村的典型、科普示范社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的典型。要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期间获中国科协、财政部和省科协、省财政部表彰的优秀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科普致富示范带头人的先进事迹材料总结工作,保质保量编辑出版《在希望的田野上》一书。要认真做好受表彰的基地、协会立牌、成立党支部、组建科普惠农服务者工作,适当时候市科协组织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明年申报项目的重要依据。五是抓好自身建设。未下召开代表大会的5个县科协要积极争取县委政府的支持,力争今年开完。已经开了代表大会的县(市、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常委会、会委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要善于发挥科协领导班子组成人员的作用,形成群众科技大团体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县级学会组织,在工业园区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非公有企业建设科协组织,壮大科协组织的力量。要善于争取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对科协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改善科协的工作条件,提高科普专项经费财政预算。六是要认真做好今年工作总结,尤其是“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工作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制“十二五”规划。这项工作在12月份以前完成。

为了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对县级科协主席提三点要求:

1、要树立信心。我们高兴看到,全市科协系统连续坚持三年“打基础、抓重点、显亮点”的正确发展思路,牵住基础建设这个牛鼻子,以组织建设带动各项工作,效果已初步显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级科协组织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超过。随着党委、政府和上级科协组织的重视程度提升,工作条件和经费不断改善,科协组织为不断发展壮大,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协活动质量不断提高,科协工作开始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科协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尽管现在仍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这只是暂时的,是前进中必然会遇到的困难,关键要看我们有没有坚定的信心,有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本事。只要我们不懈怠,不松劲,有一股子“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气和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要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科协工作自成体系,欠头万绪,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去谋划和实施全面工作。一是要认真分析本县(市、区)工作的优势和劣势,形成正确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得力措施,一年着重做好几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推动科协工作上台阶。做到年年有重点,工作有特色,社会有影响,群众有实惠。二是要善于开发领导层,主动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科协的重视和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分析了一下各县(市、区)目前工作情况,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的地方,党委、政府必定重视,各个部门必定支持,科协主席脑子灵活,善于沟通,人缘关系好,善于与人沟通。反之,说明科协主席在做人做事,对外交往上还有欠缺。三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力量的作用。这里着重讲一个团结的为题,科协主席的职责是谋划事,带好头,要充分发挥所有人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注意发挥常委会、全委会成员和基层科协干部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发挥科协机关干部的作用。县级科协机构就这几个人,但由于内部不团结,缺乏沟通,相互制肘,结果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一个班子是否坚强有力,关键是一把手。一把手的作用就是善于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发挥所有人的作用。四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抓住工作重点,彰显工作亮点。

3、要注重宣传工作。科协是群团工作,要通过宣传鼓动,凝聚科技工作者的人心,向社会宣传科协工作信息,向领导展示科协工作业绩。不重视宣传工作的科学主席,很难有大的作为。

群团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第10篇

一、基本要求

(一)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

(二)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符合相应的任职资格和职位要求,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相关制度规定进行选配。

(三)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中层职位出现空缺需要提拔任用干部的,应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差额选拔等选拔方式。

(四)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对机关内部管理人、财、物和执纪、执法等岗位干部实行定期轮岗,推进机关干部跨部门跨单位交流。

二、基本程序

(一)用职审批

选拔任用中层干部,须在规定的机构设置和职数限额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经市编委办用职审核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选配。

(二)民主推荐

凡提拔任用干部,都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在方法上,可以根据拟任职位进行定向推荐,按推荐情况由领导班子讨论确定考察对象。民主推荐的有效期为一年。

领导干部个人向党组织推荐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所推荐人选,在民主推荐中得不到多数人认可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三)组织考察

对确定的考察对象,需按干部管理权限组织考察组进行考察。考察工作的组织实施由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组织人事科室或兼有组织人事工作职能科室正职的考察对象,由市委组织部会同所在单位进行考察。

考察一般采用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专项调查等方法进行,并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考察人员应对考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考察对象的德才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相应的任用意见,并形成书面考察材料。

(四)征求意见

对组织人事职能科室中层职位拟任人选,按规定在任用前向市委组织部征求意见,经同意后方可任职。

镇、局双重管理干部的任用,主管方须以书面形式向协管方征求意见,必要时可邀请协管方参与考察。协管方在收到征求意见书后,应当及时作出答复,10个工作日内不答复的视为同意任用。

实行垂直管理的市条线部门,对其派出机构行政正副职任用时,也应在任前主动征求镇(区)党组织意见。

(五)集体讨论

拟定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时,须提前2个工作日向市委组织部书面预报时间、地点等会议准备情况和《中层干部任免方案》,以及拟提拔人选的个人基本情况(包括简历、家庭成员等)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材料,并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领导职数审批表》。经市委组织部审核后,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及时予以纠正。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将视情派员列席旁听讨论干部任免会议。

中层干部职务任免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集体讨论的形式,为党(工)委会议、党组会议或党政联席会议。

领导班子在讨论决定干部任用时,需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1.分管干部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或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逐个介绍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

2.与会人员进行讨论,对任用事项发表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末位发言;

3.与会人员进行表决,表决按照《镇党委任用干部实行票决制的规定(试行)》和《市级机关任用干部实行票决制的规定(试行)》进行,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在讨论干部任用事项中,如出现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的,应当暂缓表决。对影响作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对已经决定的干部任免事项需要复议的,应当经领导班子半数以上成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领导班子对干部任用的讨论情况,应当在《党政领导班子会议记录簿》上作详细记录。

(六)任职谈话

对中层干部职务的任免,由党(工)委、党组指定专人进行任职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任职教育。任前谈话在领导班子会议讨论决定后进行。

(七)任前公示

拟提拔任用的干部人选参照《吴江市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任前公示,经选举产生的除外。公示采用在拟提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单位张贴公告等方式进行,公示期一般为7天。对公示期间群众反映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将调查情况向领导班子汇报,并向署名或当面反映问题的群众反馈有关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经过调查核实后,可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反映的问题不存在的,或者属于一般性缺点、错误,不影响提拔任用的,办理任用手续;

2.在思想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由领导班子集体复议后不予任用,其中属于违纪违法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3.问题性质比较严重,一时难以查实但又不能轻易否定的,暂缓任用。暂缓任用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三个月内仍未查实的,由公示对象如实写出书面说明,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认为不影响任职的,可办理任职手续,并将有关材料归入个人档案备查;以后如经查实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且影响任职的,解除所任职务并依照有关规定从 严处理。

(八)行文任免

任免文件由组织人事职能科室起草,单位主要领导签发后,按有关规定发文。提拔使用干部需按照相关制度实行任职试用,试用期一般为一年,从任免机关发出任职通知之日起算。

(九)报送备案

中层干部职务任免后,应将《中层干部任免备案表》和任免文件报送备案。组织人事职能科室正职报市委组织部,其他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组织人社部门对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有关规定的,予以备案。

(十)材料归档

中层干部职务任免后(包括党内职务、村委会成员等选任制干部),均应按规定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归入本人档案;属提拔任职的,应同时将考察材料归入本人档案。

三、有关事项

单位内部平职易岗交流、转任同级非领导职务等干部职务任用,可视情减少相关环节,但征求意见、集体讨论、任职谈话、任免发文、报送备案等工作不得简化。

实行竞争上岗的,按照《吴江市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操作规程》(吴组通〔20__〕51号)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党组织、群团组织和村(居)民自治组织在换届时的干部职务任免,按有关《章程》的规定实施。

市级机关纪检监察职能科室中层干部的任用,由市纪委会同所在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

四、纪律要求

选拔任用干部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是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防止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各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法规条例和程序规定,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各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准以个别通气、领导圈阅或书记办公会等形式,代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二)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和未经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提拔任用干部;

(三)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个人改变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四)不准在干部考察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不准泄露干部考察的情况和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

(五)不准在机构变动和主要领导成员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或者干部调离后,干预原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

(六)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营私舞弊。

市组织人社部门会同市纪检机关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项督查,加强对各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进行查处和责任追究,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五、本规程适用范围为各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吴江市滨湖新城、市机关各部门和市各直属单位。

六、本规程自之日起实施。

附件:(略)

1.讨论干部任免事项会议预报表

2.中层干部任免方案

3.中层干部任免征求意见表

4.中层干部任免备案表

上一篇:同步驻村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公路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