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发问候短信范文

时间:2023-03-08 04:00:44

群发问候短信

群发问候短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发短信;节日祝福;祝福方式变迁;社会调查

一、引言

在马年春晚上,民谣歌手郝云的一曲《群发的我不回》一时间成为市民们热议的话题。据说,这首歌是在春晚总导演冯小刚的创意和命题下创作而成的,以此向过年“群发短信”这一普遍现象说“不”。实际上,不止春节,每到传统节假日,不少人总会收到各种祝福类的群发短信。过年过节要不要群发短信祝福?面对收到的众多群发祝福短信,你回还是不回?针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社会调查,以此了解节日群发短信祝福的具体情况及人们对此的态度,并进一步探究近年来过年过节祝福方式的变迁状况。

二、文献综述

群发短信这一社会现象也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和媒体的关注:

(一)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伟

送上拜年祝福是传统习俗,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负累。群发短信背后映射出的人情物化,看似祝福,却让人没有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成了一种累赘。祝福短信无论是对谁,都应该力争回归简洁、真诚,寥寥数语,最好加上称呼和落款。随着语音、视频信息的进一步便捷,送上带有情感的真诚祝福也能避免群发短信带来的疏离感。【1】

(二)对外经贸大学管理系教授郝旭光

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对群发的年节短信一笑置之,因为它不具有问候的效果。年节发短信的目的是什么?是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关心和尊重,是为了增进友谊和加深感情。而问候是具体的、个性化的,接受问候时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很难体会到问候者的诚意,有一种淡淡地被忽视、被敷衍的感觉。换言之,通过群发问候短信,达不到它应该具备的加深感情的目的。【2】

(三)《楚天金报》记者何国琼

今年微信上“隔空喊话”的拜年方式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据腾讯微信官方微博的信息显示,除夕当天,微信信息发送量平均一分钟就有1000万条。短信拜年首次遇冷。【3】

由以上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群发短信这一现象大多表示了不支持的态度,与此同时,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拜年方式的强势崛起也对短信拜年逐渐产生冲击,过年过节的祝福方式开始悄然发生变迁。

三、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次调查属于社会调查(定量研究)范畴,以潍坊市908.62万全体市民为总体,在全市范围内(包括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个市辖区,昌乐、临朐2个县,青州、寿光、安丘、高密、昌邑、诸城6个县级市)通过在社区对行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28份,其中无效问卷8份,样本容量N=1120。

四、节日群发短信祝福情况及祝福方式变迁状况的具体分析

通过对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到了节日群发短信祝福的具体情况及祝福方式的变迁状况等相关信息。

(一)对过年收到群发短信的态度:

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选择支持群发短信的人占到了半数以上,略高于反对的人数,还有一小部分人选择了中立态度。

对于群发短信的态度主要可以汇总为三大类:反对派、支持派和中立派。

1、反对派

反对派认为,随意转发的短信缺乏诚意,更类似于“骚扰短信”。既然发祝福就要附上别人的称谓,这样看上去比较唯一,也更加有亲近感。调查中,有的人表示,特别不能忍受和一大群人挤在“收件人”一栏中,看到辞藻华丽的段子就胃口全无。既然不能被“单独”对待,还不如不被提起,宁缺毋滥。

经过统计汇总发现,其反对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内容上:形式主义假大空,段子老套无新意。

(2)心意上:复制粘贴的祝福缺乏人情味和“私人订制”的诚意,群发短信变成了一种应付,收信人感觉被敷衍。

(3)形式上:群发短信不具有唯一性,无亲近感。

(4)实际功用上:群发是盲目跟风,起不到真正祝福的作用,浪费短信资源。

2、支持派

与反对派截然不同的是,支持派认为,收到群发短信说明至少发短信的人还记得自己,不应矫情应珍惜。被人惦记总不是坏事,被人祝福总没啥坏处,为何要对别人的心意挑三拣四。

经过统计汇总发现,其支持理由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内容上:发什么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还记得你,应该珍惜和知足。

(2)心意上:不管是群发还是原创,都是一份问候和心意,没必要过分计较、上纲上线。

(3)形式上:礼尚往来,回复也是一种美德,不回显得缺乏礼貌和尊重,更没人情味了。

(4)可操作性上:大多数发信人同事、朋友、客户太多,没有精力一一编辑、发送。

3、中立派

相比于反对派与支持派的针锋相对,中立派认为:想回复就回复,不想回就不回,随缘就好。中立派对群发短信表示可以理解,可能会根据关系的亲疏,选择性地回复。有的受访者表示,这个其实也算不上烦心事,收到群发短信的也没必要纠结,想回就回,多少是个心意,不回也无可指责,亲疏随缘就好。回是尊重,不回是自由。

(二)对待群发短信的态度与年龄阶段的关系:

在选择回复群发短信的575人中,各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

A、0~20岁 (53人, 9.22%)

B、20~40岁 (97人,16.87%)

C、40~60岁 (182人,31.65%)

D、60~80岁 (243人,42.26%)

分析:对于群发短信的态度,也在不同群体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表2可以看出,回复群发短信的人数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加呈现一路上涨的趋势。对待群发短信,年长者较多选择回复,认为这是礼貌;而多数年轻人则对群发短信显示出不屑的态度。

关于群发短信这件“小事”,虽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从事件初衷和实际效果来看,还是倾向于少群发或者部分群发短信。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鸡尾酒会效应”:在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中,同样分贝的音量,人们只对一个声音最敏感、听得最清楚――叫自己的名字。人对自己的名字有天然的熟悉和亲切感,人都渴望被尊重,能叫出对方的名字就是对他的一份尊重。【4】对于收到“私人定制”的短信,接收者通常觉得受到重视,幸福感较强。拜年不在于每个人必须拜到,但至少保证给拜的每个人都是真心的祝福。一句真诚的问候胜过长长的段子,简简单单几个字,让接收者感到被人记住的尊重。

(三)包括祝福短信在内,收到节日祝福的形式:①

A、短信祝福

B、电话问候

C、微信文字、动画、语音

D、QQ留言

E、电子贺卡

F、发电子邮件

G、发送祝福视频(或视频聊天)、创意动画

H、微博@或私信祝福

I、人人网、陌陌等其他即时通讯工具平台

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短信拜年仍占据节日祝福方式的主流地位,但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平台的力量已不容小觑,它们正在逐步崛起并逐渐拥有一席之地,赶超前者的势头强劲。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媒介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短信拜年正悄悄地“呼叫转移”,通过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平台“隔空喊话”,成为了年轻人首选,成为都市时尚人流的前卫模式。【5】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这些年来节日祝福的“变脸”,即过年祝福变迁史:从登门拜年走亲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高大上的“发来贺电”(八十年代中后期),到电话传情(八十年代末)、“嘀嘀”响的BP机(九十年代),再到除夕夜的短信大塞车(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过年祝福的形式可谓是花样翻新,姿态百变。而近年来兴起的微博@点名祝福和微信语音传情,更是再度刷新了节日祝福的形式。如今,说上一段话,送给亲朋好友,感觉比干巴巴的文字更有人情味、更真实。【6】

时代在变,送祝福的方式也肯定会有变化,不论人们用短信还是QQ或者微信拜年,这些只是辅助的工具或载体,就像传统的笔和纸。无论拜年的形式怎样变,只要送祝福的心意在就足够了。

五、小结

对节日群发祝福现象的调查,其实就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人情的考量。当快捷的数字化社会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便利的时候,在花样百变的通讯平台面前能否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那份真诚和纯粹,而不至让其流于形式和庸俗,值得我们静下来思考,慢下来把握。惟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注释:

① 柱状图中的数据为选择该选项的人数(含累计叠加人数)。

【参考文献】

[1]王爽.群发短信不像祝福我不回[N].四川日报,2014-2-7.

[2][4]郝旭光.群发拜年短信把诚意弄丢了[N].经济日报,2014-1-26.

[3]何国琼.群发的短信我不回 湖北网友朋友圈里拜年晒年味[N].楚天金报,2014-2-7.

[5]毛启盈.过年了,短信拜年,你OUT了![Z].搜狐IT,2013-02-09.

群发问候短信范文第2篇

“今年用微信拜年的亲朋好友突然多了起来,占三分之一多,去年还不是这样呢。”北京市民王琦今年就是用微信给亲戚朋友们拜的年。“去年用微信的人还很少,用起来不是很普及,而现在我手机通讯录里的人几乎都有了微信,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2013年年初,腾讯公司微信团队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到2013年1月,微信的用户量已经超过3亿人。亦有数据显示,2月9日除夕全天,北京市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彩信、短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传统运营商的业务已受到新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改变中国式拜年

“还在用短信拜年,你OUT了。”除了微信的覆盖范围更广之外,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也成为人们选择它作为发送祝福方式的原因。“微信可以发送彩色图片、动画、表情,比短信只能发送黑白文字要有意思多了,给人拜年也更有新意。” 王琦为今年春节拜年发什么内容颇费了一番脑筋。

“最重要的是微信能够语音通话,而且开通了群发功能,说一段祝福的话,然后群发给朋友们,就好像面对面和他们说一样,比只发文字感觉要亲切。”“90后”女孩苏文晓对微信的使用颇为熟练。

“以前用微信的还只是一些年轻人,现在我发现很多长辈、领导、师长等年龄大的人都有了微信,只要有手机好像就会有微信。” 王琦说。据了解,与1年前相比,微信的适用范围已经超出了年轻人这个群体,微信已经不是一个时尚的名词,而是越来越多人使用的通讯工具。

“现在微信有了实时通话功能,和打电话已经没什么区别了。而且微信不只可以安装在手机上,还可以安装在iPad等其他移动设备上,以后人们再通话可能用的就不只是手机了。” 苏文晓说。

对于去云南旅游的白领阿辉来说,能够语音聊天、定位地理位置、搜歌、发图片的微信4.5版令他爱不释手。他的拜年方式是给朋友送上几张照片,再录上一段拜年的话。出门在外,他把拜年这项甜蜜而艰巨的“任务”与旅行见闻融合在一起,“就像制作一张多媒体明信片,感觉特棒。”

此外,一些个性化的APP软件制作拜年素材也备受青睐,如可以输入自己笔迹写祝福的“手迹pro”,可以扫描二维码、制作出创意拜年视频的“过年帖”二维码。这些各具特色的APP软件,让拜年方式花样繁多、别具一格。“谓收其礼,闻其声,见其人,存其意。” 阿辉说,拜年就是图个心意,过去动下手指的“群发”式拜年已经OUT了,发得太多反而显得没诚意。

拜年是中国民间过年的一种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过去中国人拜年需要登门行礼,或叩首或拱手,同时要说“过年好”“恭喜发财”等吉祥话。叩首一般是对师生关系、亲缘关系中的长辈,而拱手通常是平辈之间的礼节。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哥哥去给村里人拜年,遇到长辈都要磕头,然后表达一些新年祝福,有些长辈会给我们一些糖或者瓜子。”郑州市民何延波说。

中国乡土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宋艾君表示,进入21世纪后,拜年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可以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拜年,如视频拜年、电子邮件及贺卡拜年、短信彩信拜年、博客拜年等等,多种多样的网络拜年方式使远隔天涯变得近在咫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人,手机已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你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对方的神情,听到对方的声音,哪怕相隔千里之遥,也可以传达你的思念和问候,互道一声珍重。”何延波说。

但不管形式怎么变,拜年习俗所传递的感情一直在延续。“中国人过年,看重的是情,不管是登门祝福,还是打个电话,抑或是网上视频,都是情的体现。”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德龙说。

民俗专家们则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叩首、拱手行礼的少多了,但是说吉祥话的习俗还是保留着,这承载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这种简单的仪式中,平日里的误会、不满化作祝福、赞美,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数字化年俗减淡年味引争议

“短信、微博、微信,收到群发的拜年祝福,你回还是不回?总觉得这一声‘春节好’,似乎缺了点什么。”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和纠结。如今,不少年俗越来越“数字化”,拜年祝福、采购年货,甚至放鞭炮、包饺子,都变成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的“虚拟应用”,春节种种仪式,变成了指尖点击的“确定”和“发送”……

不过,数字化年俗也遭遇减淡了年味的争议。有学者说,“宅”在家里的网络春节,模拟的只是过年的形式,并不能真正带来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的满足。学者批评,很多人错将虚拟的“见面”,当做交流的全部。软件化了的年俗,减少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0多年前,父亲拉着我的手,或挤进年货市场,或走家串户拜年……那时,春节总是一派喧嚣,就连口袋里塞着的糖果,也让人兴奋。”有人这样描写儿时春节的场景。各种“年俗软件”虽然很方便,却失去了实地买年货、拜年的许多乐趣,键盘鼠标的啪啪声,无法取代记忆中春节“热气腾腾”的嘈杂喧哗。

“春节的年味来自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拜年的‘仪式感’并非一句问候语,而是小到一家人吃团圆饭,大到一个国家集体看春晚的心态和氛围。”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之所以很多人纠结是否要回复群发问候,正是由于技术突破了空间限制,却制造了情感隔膜。他说:“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期间,人们更需要多见见面多说说话。技术可以模拟交流的形式,却无法取代情感互动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就在许多人都在感叹数字化年俗减淡“年味”之时,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华文教授则有自己的观点:“年味”未必淡,只是我们的感觉变了。

“春节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陈华文分析说,春节文化有六方面的元素,以新年换新衣、年前大扫除为代表的卫生习惯文化,以祭祀、放鞭炮、贴春联为代表的民间信仰文化,以守岁为代表的家人团聚文化,以拜年为代表的亲情交流文化,以年夜饭为代表的饮食特产文化和以灯会、舞狮为代表的娱乐竞技文化。

“如果我们认真观察,这些文化元素在现在的春节并没有消失,像春运买票回家,超市里采购年货,都是人山人海,你能说其中没有“年味”么?现在我们过年还是要放鞭炮穿新衣裳,传统民俗活动近几年来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倡导下重新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年味’,由此看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无形中会淡化过年的感受。”陈华文说。

此外,陈华文认为,“年味变淡”一方面是在城市中生活的掌握了传媒话语权的一方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得出了“年味变淡”的结论,然后通过传播途径,推而广之,成为主流的话语。另一方面,年青一代人过去主要在学校接受教育,即使在春节期间也忙着做寒假作业,没有时间参与和体验过年,对传统的年就没有深刻印象,因此成人以后也没有特别特别的感受。

“民俗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迁的,如果僵化不变就不符合民俗发展规律。随着社会发展,过年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民俗肯定会推陈出新,我们应该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用心去体验新的‘年味’。”陈华文说。

新潮拜年后的博弈

数据显示,在蛇年的第一分钟,新浪微博的量高达729571条,比去年大幅提升51.6%。而北京移动2月10日的数据显示,2月9日除夕全天,北京移动全天彩信业务量为1613.26万条,较2012年除夕减少1%,更是比2011年除夕的2200万条下滑近27%。

在短信方面,总量虽有所增加,但增速却相对下滑,2月9日全天短信业务量为8.31亿条,较2012年除夕增长4.27%,虽比2012年3.74%的同比增速略微增加,但与2011年12.86%的傲人增速相距甚远。

北京电信、北京联通的数据也均显示,在除夕夜的拜年大战中,短信与彩信“拜年大战”的发展前景黯淡。几年前,电信运营商的短信业务低成本、高收益,彩铃、音乐等增值业务的黄金时代,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运营商的“拜年大战”掀起了新的一页。

实际上,不仅在春节,2012年全年,全国电信运营商的业务也经历了全面收缩。中国互联网独立的第三方市场监测机构互联网数据中心(DCCI)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全国电信运营商的短信量比2011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甚至电话业务量也下降5%。

数据的背后,是每一个人心里的“小算盘”。“打电话还要交电话费,如今只要有互联网,用微信聊天不花钱。”百度拜年吧网友小河马说,在微博上通过“刷屏”@几个知心好友,大家互相调侃一番,虽相距千里,又好像欢聚一堂。新潮又几乎没有花销,何乐而不为?

业内人士认为,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受到冲击,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以往的移动通信市场,电信运营商是裁判,又是运动员,既拥有渠道、又生产产品,扮演服务提供商、内容生产商的双重角色,消费者不用也得用。

“但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应用程序(APP)的火爆削弱了运营商内容生产商的功能。”易观国际分析师闫小佳说,运营商原来兜售的语音业务、短信业务、彩信业务都遭到冲击,其管道化、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

闫小佳说:“移动互联网革了运营商的命。当前,挑战运营商的一大主体就是移动聊天工具,比如移动客户端的QQ和微信,尤其是微信,打破了原来垄断封闭的游戏规则。随着WIFI的普及,运营商流量业务将进一步受到冲击。在全世界也都有这个趋势。”

根据微信官网提供的数据,这款由腾讯团队开发的产品已有3亿用户。商业资讯网站“虎嗅网”2月8日对此发表评论认为:“如果这个世界变成了不留手机号,只留微信号,那么千亿电信产业链将血流成河。”

不过,三大运营商已感受到危机,争先恐后“傍上”移动互联网的大树。比如,电信推出“翼聊”,中国移动也推出“飞聊”。根据互联网研究机构速途研究院的一份分析报告,7854位受访者中,通过“翼聊”业务拜年的仅占5.19%,与采用腾讯QQ、微信拜年的占有率相比相差甚远。

群发问候短信范文第3篇

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手机短信的普及性传播,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传递信息的需要。同时,作为人际传播媒体的典型代表,手机短信的传播对人们社会交往的影响日益深远。

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和测量技术,为理解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网络结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和测量工具。②所谓社会网络,是指“一群特定的个人之间的一组独特的联系”。③通过社会网络,人们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④社会网络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分析社会人物关系、研究组织通信行为、发现和理解社会结构等。⑤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已在中国社会生根发芽的手机短信,在人们社会网络的维护和拓展中,是否起作用?作用的方式如何?本研究对手机短信传播的探讨,将从短信传播的频率、主要目的、内容和结果等方面展开。本研究把社会网络操作化为个人社会支持网,即个人能够获得各种资源(如信息、物质、友谊等工具性或情感性帮助)的社会关系。⑥

本研究的具体问题是:手机短信在固有核心关系维护上的影响如何?在不同核心关系的维护上,手机短信传播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有何不同?手机短信在新的社会关系拓展上的影响如何?与固有核心关系的维护相比,在新的社会关系拓展中,手机短信传播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有何不同?

本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对复旦大学30名本科生进行研究。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较为频繁,同时其社会网络相对简单,适合、便于研究,且符合本研究作为探索性研究的基本要求。手机短信可能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深度访谈法有助于取得被访者对研究者的信任和支持,获得一手的可靠研究资料。

30名本科生分布在4个不同年级,18个不同专业,文科和理科的比例为1:1,男、女比例为1:1;他们都有健在的父母、确定关系的恋人以及朋友。所有被访者使用手机的时间都在3年以上,且使用手机即开始使用短信。被访谈时,其中24名被访者每月收发短信300条以上,即平均每天10条以上;6名被访者每月收发短信300条以下。

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社会支持网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参考张文宏等的相关研究,⑦从大学生社会交往的实际出发,将他们社会网络的固有核心关系界定为恋人关系(对应张研究中的夫妻关系)、父母关系、朋友关系(和同学关系有高度重叠)。⑧

二、访谈结果

1.大学生与固有核心关系的手机短信传播

与恋人的短信传播

所有被访者都使用短信与恋人联系,主要目的有表达爱意、关心生活以及处理具体的事情。

“我和我男朋友会用短信来说说心里话,有的时候,当面不好表达的,短信里说,这种方式更好,尤其是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互相关心总归是有的,比如(发短信问)吃饭了没,(发短信说)早点睡之类的。”

“我挺喜欢和我男朋友在短信里开开玩笑的,有的时候,上课发生的好玩的事,我也会发给他。”

“我想,至少要在睡觉前(发短信)表示表示吧,比如说‘亲亲’、‘我爱你’,不说的话,我就会觉得他心里有事情或者今天不开心。”

“有的时候,说个晚安就得(发)好几条(短信),但这也是正常的,毕竟是我女朋友啊。”

“我们之间(发)的短信,基本上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约什么时候吃饭啊,什么时候在哪里等我啊之类的。”

大多被访者会在特定日期,如情人节、恋人生日,使用短信对恋人进行专门的情感表达。但也有个别同学表示,在恋爱关系确定后,不太乐于用短信进行感情表达。

“平时,还是打电话吧,关键时刻,也许会编个好点的短信,比如她(过)生日。”

“(两人关系)暧昧的时候,发短信当然多啦,(两人成为恋人)在一起之后,基本就打电话,要不就见面了。发短信有,但是少了很多。”

所有被访者都接受恋人使用短信关心自己的生活,但大多认为需要把握度,过分关心会有被监视的感觉。

“当然要互相关心啦,不管什么形式。”

“只要不是老(发短信)问在哪,我觉得还能接受。”

“(发短信)问多了,回起来也太累,而且好像有不信任的感觉吧,尤其是需要分开一段时间的时候。”

与父母的短信传播

八成(24名)被访者使用过短信与父母联系,其中所有的女性被访者都使用过,30%的男性被访者使用过。他们的短信内容主要涉及询问彼此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12名被访者有使用短信和父母表达感情的经历,包括父母主动表达和自己主动表达。

“平时有急事的时候,会打电话;没有什么事情的话,会发短信,问问家里怎么样。”

“给家里发短信,主要还是问问有事没事啦,其实家长有事也不会跟我们说,只是一种心理寄托吧,让自己放心。”

“(父母)他们有时会(发短信)问问(我的)学习,但(我)进入大学后,(父母)基本就(发短信)问问我照顾好自己没,毕竟(我)出来住校(了)。”

“我记得,我(在)母亲节发过短信(问候母亲),(在)父亲节好像也发过(短信问候父亲),有些话开口说有点不好意思。”

“我妈发过这种短信,主要是让我好好照顾自己,说想我什么的。”

使用短信和父母表达感情的被访者中,8人表示短信提供了一种合适的表达亲子情感的方式,不会显得刻意和唠叨;4人表示短信是面对面对话的一种延伸,但也有不同之处。

“以前总嫌我妈唠叨,出来上大学,收到我妈短信的时候,心里还是暖烘烘的,挺好的。”

“家里总说每周要打电话,后来他们学会发短信了,打电话也不那么频繁了,没什么事情不会打电话的,发短信不像打电话那样规定频率,有时间我就回,没时间就等一等。”

“和打电话说的事情差不多,我跟家里说打电话挺贵的,发发短信报平安就好了吧。”

一半用短信和父母联系过的被访者,对父母过度关心的短信有时感到苦恼甚至反感,尤其是“你在哪?”“和谁在一起?”之类的质询短信。

“我平时不住校,但晚上有时候会和同学去玩,这个时候比较反感家里老打电话、发短信什么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有时候我妈会看我的短信,还会经常发短信来问,最近和谁在交往什么的,这个挺让我别扭的。”

与朋友的短信传播

所有被访者都通过短信与朋友进行沟通,主要目的是处理具体事情、问候与祝福以及闲聊打发时间。其中24名被访者一般会在如新年、圣诞、朋友生日等特殊日子,通过短信问候或祝福朋友,并在接到此类短信时有选择地回复;6名被访者也都接到过相应的短信,但基本不予回复。

“逢年过节的时候,会发发祝福短信吧,平时没事情也不会发的,有急事会打电话。”

“也不是(给)所有人都发(短信)吧,可能会挑一些关系比较好的人发(短信)。”

“可能会对一些人回复(短信)吧,有的时候会回复一些有意思的短信。”

“看关系吧,一般会回复特别好的朋友(的短信),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的短信)也可能会回一下。”

“一般我是回一条类似的祝福短信,如果想和这个人多说两句的话,会发些别的内容(的短信)。”

有12名被访者提到,对朋友发来的成人笑话短信产生反感,除非是特别亲密的朋友;且这些被访者皆为女性。23名被访者提到,反感那种需要转发的短信,如“……此条短信转发10人,母亲会平平安安。”

“有时候会收到一些荤段子(即成人笑话短信),笑笑就删了。不过不熟的人一般不发这种短信吧,收到的话感觉会很奇怪。”

“有的时候会收到一些人群发的短信,挺无聊的。”

“最讨厌的就是那些什么转发多少条全家平安什么(的短信)。”

2.大学生与新的社会关系的手机短信传播

与陌生人的短信传播

近八成(23名)被访者使用过短信联系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主要目的是处理具体事情、表达问候或祝福。

“(发短信)一般都是求人办事或打听什么事情吧,一般是通过朋友认识的。”

“有的号码存在手机里一直都没联系过,都不熟,节日的时候会发个祝福短信,也是人脉关系啊,也许以后用得上。”

有12名被访者使用短信联系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时,经历过对方不理睬或造成不愉快。

“通过朋友认识的人可能还好一点,不过一般也不怎么爱理你,直接打电话过去吧。”

“态度不是很好,没办法,有求于人呗。”

22名被访者表示,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时,会保持警惕或防备心理。14名被访者表示,如果是经过特别熟悉的朋友介绍的,会比较信任陌生人发来的短信,并予以回复;但同时15名被访者表示,如果特别亲密的朋友介绍,通常不会采用短信形式,而是安排有其在场的见面。

“好朋友介绍的比较可信吧,说实话,不太愿意回(短信),都是有麻烦的事情的。”

“要是哥们介绍过来的,就一起吃饭什么的吧,很少发短信。”

24名被访者认为,通过短信建立的联系,一般是临时的、短暂的,具体事情处理好之后,一般不会联系或会直接删掉号码;6名被访者表示,会保持一种较有距离的联系,比如会在节日期间发送祝福短信。

“这种号码不存,存了也不知道是谁,还得删。”

“求人办了事情,节日的时候发个祝福短信吧,礼尚往来。”

三、结论和讨论

本研究从固有核心关系的维护和新的社会关系的拓展两个方面,初步分析了手机短信传播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影响。研究显示,从手机短信传播的目的、频率、互动和结果来看,手机短信传播巩固了大学生固有核心关系,却难以拓展他们新的社会关系。一方面,大学生主要通过手机短信与固有核心关系进行频繁的联系、情感表达,互动较为强烈,巩固了他们之间的紧密关系;另一方面,大学生主要通过手机短信与新的社会关系进行有限的信息传递,实现了功利性、临时性、短暂流,互动较弱,难以拓展新的社会关系。

1.大学生通过手机短信与固有核心关系进行传播,呈现传播较频繁、互动性较强、表达情感的仪式性较明显(恋人关系最为明显,父母关系次之,朋友关系再次)等特征;并使固有的核心关系更加稳定。

手机短信是大学生与恋人频繁联系的主要(信息)渠道。短信的许多内容,会让他们联想恋人的情绪和活动,即使是传递一些生活中的简单信息,如约几点一起去吃饭。这种短信传播,既是信息内容的传递,感情表达的仪式化倾向也十分明显。因此,短信对大学生的恋爱关系的维护作用十分重要,然而,如使用不当,也有可能破坏他们原有亲密关系,如“无时无刻的监控”让恋人感觉丧失了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而过度依赖短信也会使恋人们产生“短信焦虑症”,导致神经紧张,如“至少要在睡觉前(发短信)表示表示吧,……不说的话,我就会觉得,他心里有事情或者今天不开心。”

手机短信正成为大学生与父母情感表达的一种新的重要方式。中国父母通常是含蓄地对儿女表达情感,短信避免了父母在表达感情上可能带来的尴尬,且能实现随时随地的表达情感。同时,使用短信表达情感易于为大学生儿女所接受,短信让情感表达更加精炼,避免了面对面交流时的唠叨和分歧,而且它属于平等流,一来一回之间的传受抹去了辈分、等级。作为对父母关系的维护,大学生这种短信的仪式化传播还处于初始阶段,尚未形成固定化、频繁化进行的状态,这主要受制于有些父母对短信技术的掌握不够。我们可以预见,随着他们对短信技术的掌握,此类短信传播会更加普遍、影响更大。短信对父母关系的维护,大多是积极的,但有时也可能造成关系的紧张,特别是当短信成为父母窥探子女私生活的工具时,亲子之间的冲突可能随之产生。

手机短信在大学生与朋友的关系维护中,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松散的情感沟通渠道;被使用的频率相对低,并且互动不强烈,大学生大多选择性发送、回复朋友短信。短信传播避免了朋友之间打电话无话可说的尴尬、见面的过分热情与繁琐,但如果对彼此关系的亲近程度把握不当,发送的短信内容不合适,会增加沟通的难度,甚至引发问题,近则趋于狎,远则趋于疏。其中,分享成人笑话、要求转发带有诅咒性质的短信以及传播垃圾短信,都是影响朋友关系的重要因素。

2.手机短信增进了大学生与新的社会关系的可接近性,但是,从新的社会关系的拓展来看,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与陌生人传播的影响,一方面依赖于联结大学生与陌生人的中介人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此建立的联系呈现为功利性、临时性、短暂性特点。因此,难以促进大学生与陌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也难以拓展大学生新的社会关系。

与其他媒体相比,手机短信增加了大学生与陌生人接近的机会。电话让人感觉过分突兀或不礼貌,信件时效性太差;短信既能提高传播效率,又使传受双方免于陷入被拒绝的尴尬境地。一方面短信发送者可以及时传递信息给接收者,另一方面即使短信接受者不予回应,发送者也能立即知道接收者的态度,虽然被拒绝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手机短信传播在大学生社会网络的拓展中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介者的作用。短信将两个陌生人联结起来需要通过中介人这一桥梁,从短信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交往发生的可能性来看,如果短信发送者、接收者和中介者的联结属于强联系的话,由于趋向平衡的压力的存在⑨,实现短信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联结的可能性大;但如果个体间的关系只是一种弱联结,趋向平衡的压力就会很微弱或者根本不存在⑩,实现短信发送者与接收者的联结的可能性小。

同时,手机短信由此建立的联系,通常是功利的、临时的、短暂的,它很难完成长期稳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建设。中介者的平衡能力仅仅能将短信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临时联结,而这一联结还受制于事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发送者相对接收者的利用价值。当具体的事情完结时,这种联结关系通常趋于消失。因此,这种关系中的手机短信传播,信息传递作用远大于情感表达的仪式化作用,难以促进大学生与陌生个体之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手机短信传播巩固了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固有核心关系,但却难以拓展他们新的社会关系。另外,手机短信传播不但没有代替电话、会面等其他人际交往方式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而是依赖于这些交往方式并与它们综合作用,共同维护和拓展大学生的社会网络。■

(作者分别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系主任、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现场代表。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2009BXW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CXW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王静、崔莲花著《短信传播的人文思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思辨性探讨了短信媒体的兴起及其带来的短信游戏、短信文学、短信经济、短信垃圾等诸种文化现象。

②④⑥张文宏:《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③J.Clyde ,Mitchell(1969),The concept and use of social networks, Social networks in urban situations: analyses of personal relations in central African towns, J.Clyde ,Mitchell (e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⑤唐常杰、刘威、温粉莲、乔少杰:《社会网络分析和社团信息挖掘的三项探索――挖掘虚拟社团的结构、核心和通信行为》,《计算机应用》2006年第9期

⑦张文宏基于北京调查数据,实证地揭示了亲属关系仍然是城市居民核心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网的亲属构成中,配偶相对于父母、子女相对于兄弟姐妹的地位更加重要;朋友在社会网络中占有突出的中心位置;同事的重要性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社会关系。见张文宏:《中国城市的阶层结构与社会网络》

⑧本研究主要分析手机短信对社会网络的影响,以及不同固有关系之间、固有关系与新的社会关系之间的影响差异,没有对(可能界于固有关系与新的社会关系之间的)老师关系进行考察分析。

群发问候短信范文第4篇

一、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所在

新兴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它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很大冲击,乃至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优势十分明显,它既吸收了传统媒体的许多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它们的许多缺点,与传统媒体(书藉、报纸、广播、电视)相比,新兴媒体具有如下明显优势:

第一,新兴媒体传播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兼容量更大。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兴媒体受“版面”和传播时段的限制小,其传播的信息容量却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无论是人类生活、社会生产、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还是古往今来、天文地理等,几乎涵盖人类所有活动,这就给予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广阔的时空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一时间实施全方位、全范围覆盖。

第二,新兴媒体传播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更快捷。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的传播速度与更新极其快捷,可瞬间将信息发送给普通用户或专门受众,受众则可以迅速、及时、便捷地“面对面”接受信息交流,感受思想教育。

第三,新兴媒体传播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新兴媒体借助因特网兼容性形成了广泛的巨大优势,具备了声音、文字、图像合一的特点,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更有选择的空间,吸引更多受众参与,提高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力、影响力。

第四,新兴媒体传播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更具互动性。新兴媒体具有人性化、平民化的传播特点,可采取互动性传播方式进行,为施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信息互动平台,为优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渠道。

二、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分析

新兴媒体越来越具有开放性和低门槛的特点,使任何公众和群体均能拥有使用权,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在传统媒体上难以发出的信息。互联网在公共信息沟通、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作用。新兴媒体虽蕴含着巨大能量,但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第一,新兴媒体为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压缩了时空。跨越时空的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做好高度分散、相距企业机关遥远的部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利快捷的多元化平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为职工获取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借助新兴媒体跨越时空、部门、项目分隔的特点来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网络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将起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和“远水解近渴”的特殊效果。

第二,新兴媒体向外界传播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新兴媒体是借助互联网数字化平台传播的,新技术、新概念在利益的驱动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披露的大量信息中难免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其中也有许多不健康思想和精神“垃圾”。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不良信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使简单问题也可能演变成复杂事件,一般内部矛盾问题被恶搞成富有政治色彩的事件。由此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给职工思想带来混乱,甚至给社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因此,应时刻警惕新兴媒体带来的负作用,避免新兴媒体负面影响左右职工的思想认识。

三、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探索

运用新兴媒体,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上下之间通过媒体网络互动互联,动态管理,实现面对面、零距离无障碍信息沟通交流。新兴媒体传播思想政治工作从方式上分为:群体互动交流法,单个互动交流法,即“一对多”或“多对一”互动交流法。

第一,采用QQ交流方式。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创建QQ群,使职工能够在网上互相传递箴言,交流思想,将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媒介(影像、声音和文字材料)传输给职工,互相下载交流,也就是所谓的“群内共享”。QQ互动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一对一”交流。遇职工思想问题通过“一对一”式沟通,实现“从键对键到心对心”的转变,消除了面对面的尴尬和紧张,效果会更好。二是“一对多”互动交流法。传达会议精神,小组专题讨论,布置工作任务等。三是“多对一”互动。职工能快捷通过QQ群发表自己意见和建议,广大职工群众都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向企业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采用网页园地方式。企业大多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辟“党建工作”、“学习园地”、“企业文化”、“劳模风采”、“群团俱乐部”、“博客留言”等栏目,通过网页园地直接向职工传播思想政治工作,不受时空的限制,职工通过企业网接收传播信息,并从中接受教育。职工也可通过“博客留言”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不同看法,以网上问答、讨论、献策、学习等形式进行“互动”,加强领导与职工群众之间的交流,也畅通了机关部门与项目部的沟通渠道,企业领导可以通过博客倾听职工心声,了解职工的思想认识情况,以便更好地对症下药,职工也可以获取更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接受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灌输”。

第三,采用办公系统方式。在办公OA系统建立系统导航页面,设有信息公告、信息查询、共享信息等平台,方便文件上传下达、各类信息的传阅、报送和交流共享。通过这一系统,企业党政可以把企业通知、文件和动态快速向职工公布,职工可以最快的方式了解企业最新信息,可以进行办公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论坛和信件的形式直接与企业决策层进行沟通反映,也可以将企业报电子版在系统中传送,让更多职工方便阅览。同时,可链接固定式电子显视屏,播放厂务公开、党务公开资料和光荣榜,以及不定期汇集企业内部最新的策略、动态和经验等情况,为企业广大职工提供了快速而真实的信息。

第四,采用手机短信方式。充分借助手机普及率高、传播速度快,具有广泛性、开放性、实时性、简洁性等特点,以手机短信平台为载体传递理念。针对“长期流动、项目分散、点多线长,集中困难”等建筑施工企业的共性特点,制定利用短信息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手法。如,运用手机短信进行安全生产、廉洁自律警示提醒;“两节”期间向领导干部发放廉政电子贺卡;每逢佳节向远征职工发问候短信等,以示企业对干部职工的关心和爱护,达到潜移默化的人文关怀作用,使政治思想工作步入了快车道,取得方便、快捷、有趣、有益和贴近职工群众的效果,破解了建筑施工企业因共性特点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易开展的难题。

第五,采用视频会议方式。当下,建筑行业己脱离了单一区域的施工生产规模,形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区域性经营布局,企业面临跨区域的管理。建立视频会议系统,作为一种提高企业交流效率的新手段,可以节省大量的会议开支和时间,提高处理事务的速度和工作效率。视频方式适用于传达贯彻和学习领会有关会议精神、专题理论学习、党课教育、反腐倡廉教育、道德讲坛、政工例会、经验交流及生产经营的各种会议活动。利用视频媒体方式,节约时间、费用,解决了外地人员集中难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同时也达到耳濡目染的宣传教育效果。

实践证明,利用新兴媒体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是新形势下企业党组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兴媒体得到职工群众的共鸣,深受人们的喜爱,也说明了新兴媒体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采用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传播快捷,使用方便,不受空间限制,节约思想政治工作成本,而且舆论监督作用越来越明显,一举多得,破解了思想政治工作诸多问题,满足企业和职工双向需求。我们相信,把新兴媒体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只要扬长避短,运用得当,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相得益彰之成效。

群发问候短信范文第5篇

2月26日上午,我和我们的摄影记者踅摸到了这家位于外环外的商务酒店。根据“邀约人”前一天发来的短信,从今天起,这场为期三天的“培训”就将在这里举行。

来到酒店正门,两张一米来高的易拉宝海报被随意地摆放在门童身后。海报草绿色的背景配上鲜红色的字体,颇给人一种“草台班子”的感觉。海报正中,是此次培训主讲人陈某某老师的大幅照片。照片上,陈老师西装革履,侧身而立,正低头端详着手中的书本。走近细看,这位陈老师年纪大概三十出头,三七开发型梳得一丝不苟,脸上的笑容充满自信,但又似乎流露出几分狡黠。

海报下方,是陈老师的文字介绍,上书:亚洲顶尖催眠师、全亚洲催眠学知名畅销书作家、某某国际催眠研究训练机构总裁、香港某某教育集团董事长、某某国际训练机构亚洲首席催眠师……读罢,我们的摄影记者摇摇头,一脸苦笑。

走进酒店大堂,学员签到已经开始。签到桌后的背景板上,一行大字分外扎眼:月入百万・微信营销・商业模式研讨会。10点刚过,签到处已经聚集了不少学员。简单询问后我们得知,这些学员中以小企业主和个体经营户居多,其中不少来自外地,此番专程来上海学习“微信营销商业模式”。

填写上“邀约人”和本人的姓名后,我们却并未获准入场。负责签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必须先交50元,才能拿到“听课证”。我们提出,此前我们收到的微信上说培训“完全免费”,为何突然又要收钱?工作人员随即解释称,这50元是“保证金”,只要三天课程全勤,培训结束当即归还。

付了100块钱“保证金”,我们来到酒店三楼。没想到,要进入培训会场,还得再过一关。门口自称“技术指导”的工作人员宣布,首先必须添加陈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然后再复制该账号最新一条信息,并群发给微信上的所有联系人。群发后,经技术指导检查确认通过,在手机上贴上标签后,才能进门听课。而这条微信,内容则是此次培训的邀约信息。

这一规定引来了部分学员的不满,一个男学员率先发难:“课都没上,还不知道有用没用,凭什么叫我发?”面对质疑,现场的工作人员并不以为意。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双手抱臂,语气傲慢地回答:“不发就别进去!一点诚意都没有,来上什么课呀?”

在策划此次体验式报道之初,我与我们的摄影记者便约定低调行事,按部就班。但是,我们也实在不想把这么一条不着调的广告信息一股脑群发给自己微信通讯录里的那么多朋友、家人和同事。无奈之下,我只好向身边的一名“技术指导”求情,推说不想骚扰身边人。听完我的说辞,这位“技术指导”语重心长地开导起我来:“小伙子,连这么点事情都放不下,一个月怎么能赚一百万?何况,这哪里是骚扰?你的这一条微信,没准就可能改变你的朋友一生!”说着便劈手拿过我的手机,熟练地复制信息,并点选了微信的“群发助手”。

亏得摄影记者眼疾手快,第一时间为我夺回了手机。眼看僵持不下,我们不得不以“再考虑考虑”为由暂时撤退。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我们最终从一扇未上锁的应急门成功“混进”了培训会场。此时,已是下午1点。

培训现场:狂热气氛与夸夸其谈

不算宽敞的会场里,几乎已是座无虚席。我们侥幸在倒数第二排觅到了两个座位,而更多来晚了的学员只好站在后排。据估算,前来听课的学员有近400名。他们有的人神情兴奋,对即将开始的培训充满期待;也有人被门口的那一通折腾坏了兴致,牢骚不断等着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音乐,主持人率先登台亮相。热情而又夸张的问候过后,音乐切换为一支更为劲爆的韩国舞曲。主持人要求所有人起立,集体跳舞“热身”。在台上工作人员的带动下,较早“进入状态”的学员们开始恣意挥舞手臂,扭动腰肢,一名亢奋的男学员甚至站到了椅子上。不一会,一股狂热的气氛就已经在会场内弥漫开来,甚至连我们都不自觉地跟着音乐摇摆了起来。

几轮“热身”过后,学员们已是满头大汗,主持人终于宣布培训正式开始。在将酒店门口易拉宝上印着的那段冗长的头衔一字不差地复述一遍后,伴随着全场的掌声、欢呼声与尖叫声,陈老师从会场后方健步向舞台走去,他身边的几名工作人员则手拉手组成人墙,一路护送至台上。现场气氛之热烈,甚至不输数天前韩国偶像明星李敏镐造访申城时的场面。

操着带有浓重南方口音的普通话,陈老师站在舞台正中正式开讲。他说过去的一年,他在全国各地开班授课百余场;他说他的培训班场场爆满,有人甚至为了争座位打破头;他说自己专注教育培训十数年,培养出多个百万富翁;他说他所传授的“商业模式”简单易行,轻松赚钱不是梦。

令人惊奇的是,短短十几分钟,会场里的不少学员似乎已经沦为台上这位陈老师手中的提线木偶,一次次在他的指令下齐声回答问题,用力鼓掌叫好。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买帐。就在陈老师宣布自己今天一上午已经进账80余万时,坐在我们身后的一个男学员小声说了句:“扯淡。”

几乎如同条件反射般,我身边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小伙猛地转过头,狠狠瞪了吐槽者一眼,眼神中满是鄙夷与愤怒。不到半秒,他又猛地回过头,换上一脸虔诚的表情,一边仔细聆听台上的演讲,手中的笔一边在本子上飞速记录着。

培训的第一个小时,在陈老师的夸夸其谈和学员们一次次地集体举手和集体鼓掌中迅速飞逝。虽然我非常努力地想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些什么,但无奈陈老师云山雾绕的演讲内容实在是没有半点实质性内容,连他发明的所谓“商业模式”究竟是个啥都不曾提及。我只记得,几乎每隔2-3分钟,陈老师就会向全场发问:“听懂了没有?听懂了的请举手。”而每次举手和鼓掌,工作人员都会适时播放起劲爆的音乐,会场内那种狂热的气氛也一次又一次随之升温。

“商业模式”:加微信好友与疯狂转发

漫长的“序论”部分结束,陈老师终于准备拿出“干货”。照例,他先要煽动一下现场的气氛。他说每个人的手机里,都藏着一处宝藏,靠一部手机就能够赚大钱绝非痴人说梦,只是唯有他握有寻找宝藏的地图和打开宝箱的钥匙。他又说,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的“打劫”时代,并高声问现场有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参与“打劫”?整个会场瞬间被引爆,高分贝的音乐甚至都无法盖过学员们的欢呼声。

喧嚣过后,陈老师铺开了他的“藏宝图”,亮出了他的“钥匙”。他开始严肃地讲解微信赚钱的关键,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两个字:量大。

所谓“量大”,即是指微信庞大的用户群,而这个“量大”则正是贯穿陈老师整套“商业模式”的核心――也就是那一把“钥匙”。随着讲课的深入,陈老师的“商业模式”也终于随之初见端倪:通过微信海量添加联系人,然后不厌其烦地向这些联系人发送产品或是广告信息,以期这些联系人中的一部分最终成为自己的客户。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如此简单甚至可谓毫无技术含量的“商业模式”还是让我们大跌眼镜。而此后陈老师所教授的“技巧”,则更让人哭笑不得。所谓的“技巧”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增加自己的微信好友。而这一系列“实战的”、“可以让你赚钱”的“技巧”包括利用手机通讯录增加好友、利用QQ联系人增加好友、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功能增加好友等等。甚至还有诸如用虚假的年龄信息、性别信息和美女头像来骗取他人关注,同时不断加群换群等几乎可以视作下三滥的手段。

陈老师教导说,加了好友却不联系,潜在的客户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因此需要进行“激活”。而这“激活”则完全就是骚扰:每天早中晚三次,向所有联系人、所有群发送问候或是祝福,紧接着就是排山倒海式地附上广告信息。如此这般操作的结果无非两个:一是这个人成为了你的客户,二是这个人将你无情地拉入黑名单。

好友将自己“拉黑”了怎么办?陈老师表示无所谓:拉黑怕什么?一个人将你拉黑了,还有千千万万个人没将你拉黑,更有千千万万个人你还没把他们加为好友。虽然并无官方数字,但有统计称微信用户目前已近6亿。因此陈老师断言,这6亿人都是潜在的客户;而地球上人口总数达60亿,那尚未使用微信的54亿,则是未来的潜在客户。

陈老师宣称,利用他的“技巧”,每天微信增加一万个好友易如反掌。他更搬出自己过往的成功案例,称自己的一名合作伙伴按照他的方法,如今微信好友数量已达37万人之巨。如此“野豁豁”的“神迹”,却引来台下赞叹声一片。紧随其后的,照例又是吵闹的音乐和雷鸣般的掌声。目睹此情此景,我们的摄影记者小声对我说:“都疯了!”

当然,光是增加微信联系人数量是赚不到钱的。好友数量几何式地增长了,接下来要干什么才能实现月入百万的远大目标呢?眼看天色已晚,陈老师卖了个关子,宣布进入培训的新一轮环节:分组PK对抗。

互动游戏:争取“小红花”与疯癫大比拼

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所有学员被分为10个小组,而此后的培训,都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不仅需要设计一个队名和口号,还要分别选出总裁、董事长、行政专员、人事专员等职位。由于表现积极,我们的摄影记者被任命为他所属小组的“董事长助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规则,每组的“总裁”还要拿出一笔钱作为“PK金”。各组根据日常表现进行PK,最后的胜者将获得其余所有小组的“PK金”。

各组“总裁”掏出的“PK金”数额不等,虽然陈老师表示量力而行即可,但面对台下一众学员,“总裁”们此时都不敢吝啬,没有一位拿出的“PK金”数目低于1000元。某组“总裁”势在必得,一口气拿出6000元,并当场在工作人员带来的POS机上刷卡支付。

然而我这一组的“总裁”却显得有些不够“模子”。这位女“总裁”虽然许诺将拿出1000元作为“PK金”,但在支付时却推说自己身上没有足够现金,信用卡又被同行的好友借走。最后,作为本组“顾问”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将为她垫付,方才解了围。

当晚的第一次PK在分组结束后立即开始。伴随着一下午无数次响起的那段迪斯科音乐,10个小组轮番登台,在台上蹦跳舞蹈,呼喊各自的口号。而作为唯一的评审,我们的陈老师则站在舞台一旁,不时地宣布“某某队加10分”、“某某队减10分”。

在出了一身透汗后,第一天的培训终于进入尾声。我所属的小组互加了微信,并建立了群。临别,我们的“董事长”还不忘鼓舞士气:“伙伴们!一定要相信我们是最棒的!明天,我们一定要积极表现,我们一定要拿下第一名!”当天深夜,我们小组的微信群依旧热闹非凡,成员们彼此打气,交流学习心得。当然,也有人发牢骚说培训的酒店太贵,而附近又找不到便宜的快捷酒店。

第二天上午8点半,培训再度开始。走入会场,我们便发现有一个小组的成员竟全部换上了统一的服装,另一小组的成员则以红巾裹头,脸上贴着国旗贴纸,脖子上还挂着哨子。这与其说是培训会场,更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球迷俱乐部。而我所属的小组却又多名成员缺席,连“总裁”都不知所踪,唯有“董事长”代行“总裁”之职。

各小组间的PK与当天的培训同时展开,哪个小组的成员积极回答问题、参与互动,哪个小组的成员鼓掌猛、喊声大,哪个小组就能得到陈老师的加分,反之则要减分。虽然都是成年人,其中部分还拥有自己的公司或是工厂,但似乎会场里的学员们对于这种类似幼儿园小朋友争取“小红花”式的PK很是认真,我甚至因为陈老师要求我们起立时站得太慢而受到了我们组“董事长”的批评。

和第一天一样,培训依旧是陈老师的一言堂;所讲的内容也依然是东拉西扯、不着四六。他时而向我们讲解营销的技巧,时而向我们强调管理的重要;他一会说自己的催眠术是自学成才,是一夜顿悟;一会又说未来要在鸟巢举办8万人规模的大型培训――而且只面向残疾人,旨在回馈社会,帮助残疾朋友创业致富。

有人不堪忍受陈老师的满嘴跑火车,放弃了50元的“保证金”拂袖而去。但更多的人,依旧坚守在闷热、喧嚣的会场里,乐此不疲地玩着“加分减分”的游戏。

赚钱方式:按人头拿提成

陈老师终于搬出了自己整套“商业模式”的“运作方法”。微信广加好友,然后群发广告的“商业模式”已然知悉,但具体怎么赚钱呢?陈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与他合作。合作方式有两种:项目合作与课程商合作。

项目合作面向企业主。一次性支付12.8万元,陈老师及其团队就将为企业提供整套营销策划方案;同时还可借助陈老师所谓的“全国最大微营销平台”扩大影响力,并跟随陈老师在全国一百个城市巡回培训的过程中推广产品或项目。

如果不是企业法人,手里头又没有项目,就以商合作的方式加盟:区域起步价50万人民币,最高的省级则要价300万起。成为区域后,享受所谓陈老师在该区域的独家培训承办权,每次培训过后,坐享培训期间成交提成。

如果觉得区域门槛太高,就参加所谓微信入门级。一次付清数万元后,每日不知疲倦地转发陈老师微信公众号中的培训信息,“邀约”微信好友参加培训。

举例来说,假设一名“微信入门级”成功邀约了100人来参加某次培训,他首先能获得500元的奖励;而如果这100人中有1人提出要参与项目合作,支付人民币12.8万元,这名商就能从中抽取3.2万元;如果另有1人提出要成为陈老师的“微信入门级”,支付人民币5.98万元,那他又能从这笔钱中抽走1.4万余元。而承办这次培训的区域商,按40%的提成比例计算,也能从这两人身上获利7.5万余元。其余的部分,则统统进了陈老师的腰包。

至此,陈老师的新型“商业模式”真相大白,无非是利用时下热门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打着“微营销”的旗号,玩“拉人头”的把戏,可谓新瓶旧酒。如若真的“加盟”其中,想要赚钱,就只好指望能不断“邀约”到新的冤大头,从他们身上揩油。

“招商大会”:那些激动的与那些理智的

最后一天的主题,是“招商大会”。经过三天的“学习”,一些学员早已按捺不住激动之情,迫不及待地掏钱“加盟”。来自江西的小胡和他的两名好友各出5.98万,成为“微信入门级”,他们彼此约定要按照陈老师所传授的“微信赚钱10大步骤”,108天买奔驰,6个月买房,一年以后开上劳斯莱斯。

我们从一位负责签约的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三天的培训,合作成交总额达数百万元。

“招商大会”现场热闹非凡,我们和其他所有“缺乏投资意向”的学员则被“请”出了会场。站在过道里,我们的摄影记者偶遇他们那一组的“董事长”,“董事长”走上前对他说:“董助啊,我觉得这玩意儿吧,不靠谱!”

而在我那个曾经热闹非凡的小组群里,成员们的态度也出现了分化。有人怒骂这所谓的培训与传销无异,压根就是通过恶性洗脑来骗人,陈老师就是个十足的骗子;坚守到最后一天的几名成员则反驳他目光短浅。我们那位第二天就不见踪影的女“总裁”终于也在群里冒了个泡,幽幽地说了句:“你们明白我为啥会消失了吧?”

经过商议,我与我们的摄影记者决定假意加盟,到“招商大会”里看个究竟。谁知刚开口向门外的一名“顾问”说明了意向,他就急急忙忙地把我们往会场里推:“陈老师说了,成功最大的阻碍是什么?是拖延!别等了,赶紧进去,现在就签约!”

会场里,一名女“顾问”接待了我们。看我们犹豫不定,她便搬出自己的故事向我们“传经送宝”。她说自己以前是做小买卖的,一直赚不到钱。现在成了高级微信,小买卖也不干了,已经净赚不少钱。

“马云当初说淘宝能挣钱,没人信!马化腾当初说微信能赚钱,也没人信!陈老师和马云马化腾一样,都是比其他人先走一步……”我忍不住打断了女“顾问”慷慨激昂的演说,问她:“可是这个模式不就是拉人头吗?这事儿,我怕……”

这回轮到女“顾问”打断我了,她扑哧笑了一声,说:“这不叫拉人头,拉人头多难听?咱们这叫邀约。我们邀请别人来免费听课,让他们发大财,是好事儿!再说了,有什么好怕的?陈老师都不怕,你怕什么?陈老师巡回全国一百个城市,一年开课一百多场,要是有问题,早被逮起来了!”

故事还在继续

女“顾问”最终失去了和我们继续磨下去的耐心,她说我们还在犹豫,而我们在这种状态下是下不了决心的。她给我们留了手机号码,让我们想明白了之后打电话联系她。

小组PK的结果在下午宣布,某组凭借着全体组员所表现出的高昂斗志和良好状态成功夺冠,赢得了全部近20000元的“PK金”。相比之下,我们组的“总裁”在培训第二天就已“潜逃”,连此前承诺交纳的“PK金”也未兑现。这让我们的“董事长”兼组长在台上羞愧难当,自我检讨称队伍凝聚力不足责任在他。

课程结束,我们如愿取回了第一天支付的“保证金”。而我们身边的一位男学员却因为退款的事情和工作人员发生了争执,原来工作人员查阅签到信息后发现此人缺席了第二日的课程,因此按规定要没收“保证金”。

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争吵后,工作人员最终妥协,为这名学员办理了退款。只是这位工作人员显然还是觉得气不忿,嘟囔着说:“以后像这种人就应该列入黑名单!他就是个蹭课的!我们的培训不欢迎这种人!”

当天晚上,我们组里曾经怒骂陈老师是骗子的那个组员,在微信群里发了另一个“微营销鬼才”所开办的课程的广告,并声称“比陈老师的培训靠谱得多”。而我们的组长则兴奋地说他获得了和陈老师共进晚餐的机会,席间把酒言欢,据说获益颇多。

陈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又了新的信息,3月1日,他将对此次培训的所有签约商展开一天的集中培训;而次日他将转战江南的另一个城市,再度举办培训。这次他不光要教授微信营销技巧,还要举办走火大会――通过催眠,让你毫发无损地光着脚丫走过熊熊烈火。

群发问候短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信;微信群;来华留学生;留学生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56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1 社交软件的选择

微信(WeChat)是中国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和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通过共享使用流媒体内容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使用各种强大的娱乐功能,如“朋友圈”“公众平台”等。此外,2012年底微信推出用户界面多语言支持,这就为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的来华留学生搭建了通畅的应用平台。微信便利的信息传输功能和强大的娱乐功能使众多来华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后很快接触并开始使用,而微信免费使用的优势也使得留学生毕业后还愿意保留账号,使得群内朋友长期联络。

从众多社交软件中选择使用微信建群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管理有其独有的优势。第一,微信群的建立开创了新型有效的联系方式。在来华留学生中普遍存在频繁更换手机号码和居住地的现象,但他们往往疏于向校方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外管教师时常因无法及时联络到学生而延误工作,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微信群的建立使来华留学生和留管教师之间多了新的一种组织关系和联系方式。由于网络用户名通常会被长期使用,因此这种联系方式更为稳固有效。第二,微信群在信息传输中具有多、快、好、省的特点。群正如同信息中心,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方式的信息及时、迅速、且海量。以各组织单位建群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管理,如各个班级、国籍、社团等,学校以及学院就可以随时通过群最新信息。特别是紧急事件发生时,这种方式就更凸显其优势,传播信息及时、准确,更省掉过去逐一给学生打电话、发通知的重复性工作,极大减轻管理者的工作强度。第三,微信群保存信息长期有效。通过群的信息可以在移动终端(手机或电脑等)长期保存下来,即使留学生错过了即时信息,也可以随时查看消息或下载文件,从而有效解决信息接收者和者收发文件有时差、不同步的问题。第四,微信群构建心灵交流的平台。与面谈相比,微信群这种非见面方式使师生间沟通的更方便、自然,随时随地,轻松实现“一对多”或“一对一”的交流。由于来华留学生更注重保护个人隐私,所以更愿意选择这种沟通方式与他人倾诉心声,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都变得更加亲密,更拉近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2 微信群的建立

用微信建群并实现“全覆盖”需要一个时间过程。首先留管教师应该向群内所有成员阐明建群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建群后可以提供的相关服务。绝大部分留学生都会在了解后主动加入,只是时间上有先后。遇到个别不重视的学生,留管教师也可以通过持续的优质服务吸引使其加入。留管教师必须定期查验群,以及时掌握成员加入及退出的动态情况。因为大部分留学生都是微信的用户,因此只要创建新群,还未入群的成员都可以经任何一位群内成员的“邀请”而成为群里的成员。微信群一旦组建完成,群内每位成员都可以在自己的移动终端共享其他任一群成员的信息,互进沟通。创建微信群简单、便捷,主要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第一,安装微信软件。在移动终端(手机或电脑等)搜索微信软件,下载安装后,注册新用户名,如已有微信账户可直接登陆使用。

第二,添加群成员,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①进入“微信”界面,点击右上角的“+”图标,然后点击“发起群聊”,在好友中选择想添加入群的人(可多选),在前面打勾,然后点击右上角“确定”;②进入“通讯录”界面,选择任意一个即将添加入群的好友,点击“发消息”,进入会话模式;点击页面右上角“小人”的图标,在这个已选好友的头像后有“+”图标,点击后出现“选择联系人”界面,从中选择(可多选)要添加的好友入群(再次点击可消除),最后点击右上角的“确定”。

第三,建群完成后增减群内成员。在微信群建好后,如还需添加新成员,可进入本群后点击右上角“双人”图标,在所有群成员的头像后面,点击“+”图标即可再添加群成员,点击“-”图标即可将群成员“请出”本群。如需添加的新成员不在通讯录中,新成员可以通过扫描“群二维码”的方式经确认后直接加入,或通过先被任意群成员添加为好友后再被邀请入群的方式加入该群。需提醒注意的是,现阶段凡大于100人的群只能通过“邀请”方式的方法加入,而身份则需要通过绑定银行卡的方式确认。

第四,使用其他基本功能。进入本群后点击右上角“双人”图标,在所有群成员的头像下面,可以发现“群聊名称”及“我在本群的昵称”等信息,如果需要,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为方便使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本页面对“消息免打扰”“置顶聊天”“保存到通讯录”“显示群成员昵称”等做出选择设置。“群二维码”也可以在此找到并使用。

3 微信群的使用及维护

微信建群只是一种通讯手段,使用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使用者本身。要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留管教师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对群的日常维护也应做到更新及时、联络畅通、使用连续。除了每天登录查看外,留管教师还应该和群内的成员保持一定的情感交流,比如生日祝福、考前鼓励、生病问候等。特别是当群内成员遇到困难,在群内求助时,群内其他成员特别是留管教师必须给予及时有效地应答,这样才能使留学生对群上这个虚拟组织产生信任和感情,从而今后更积极主动服务于群里其他成员。如果群建立之后,留学生感到群里信息滞后,发问后长期无人应答,就很容易使其产生反感情绪,而建群的作用也就仅限于通知,其他服务功能就会大打折扣,建群的意义和作用也会大大降低。

微信建群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的平台,留管教师应在来华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多积极使用,从实践中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在使用中,留管教师态度要真诚,碰到不懂的俚语和符号在群里要虚心向留学生请教,使留学生感受到平等、亲切、乐在其中。作为管理者,教师平时也应特别关注群内学生在群上或朋友圈发的照片、文章等,尤其是在考试、假期等特殊时期,及时发现学生当下的心理问题,规避可能出现的意外。对于学生的隐私,留管教师也应该理性处理,遵循“法理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学生在微信中曝出的“秘密”,做到理性公正,既不能硬性教条也不应过分迁就。如果可能,每个群里最好能找一两个热心的留学生和留管教师共同承担微信群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困难。

微信建群使信息沟通更加便利快捷轻松自然,更符合来华留学生活泼开朗、富有激情的特质。但鉴于个体不同和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留管教师和留学生之间也不应仅限于群上沟通的形式,面对面交流更是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必需的方式。留管教师应该走进留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坦诚相待,对他们的实际困难给予帮助,使每个来华留学生无论在群内还是现实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学校留管教师对自己的真诚关爱。

4 创建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是微信作为社交软件另一重要使用及娱乐功能。各组织单位可在成功申请后,通过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如今中国很多高校及下属学院都已经开始使用微信公众号,以手机官网的形式进行对外宣传,使在校学生、毕业生都能及时了解学校的新闻事件,方便他们在朋友圈转发,以达到进一步扩大宣传学校的作用。而对于大部分来华留学生管理部门,创建微信公众号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目的:①借助新媒体形式加强学校的对外宣传,及时播报有关学校或有关来华留学生的重大事件,提高校内外关注度,以达到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吸引优质生源的目的;②以微信公众号为公众信息平台,及时推送有关留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信息,包括课表发放、考试安排、放假公告、活动通知等,使校内留学生方便、快捷地掌握最新消息,提高留学生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

作为管理来华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高校或院系,在微信公众号的制作和使用方面的普及度还稍显不足,现阶段能长期运行良好的公众号成功案例也并不是很多。这些可能与相关领导对这种新媒体形式重视的程度还不够有关,另一方面具体运营者在外语语言使用、公众号的制作、后期维护等诸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对愿意尝试使用微信公众号服务于来华留学生管理的高校或院系,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①根据高校新闻消息的特点,微信公众号的种类应选择订阅号,而不是服务号或企业号,每日可推发一次信息,每次可发一条或多条新闻;②以院校的身份正式注册一个微信公众账号,而不是个人身份申请,坚持每年定期做认证,这样做虽然手续略显繁琐,但正式、合法,对未来微信公众号的长期良性运行更有益处;③可以由留学生管理部门自己学习制作微信公众号,在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免费的教程及软件,而“掌声大学”“微校”等都是现在比较成熟的免费运营的第三方平台,其功能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值得推荐,可以方便日后自行使用、自我维护;④兼顾对外宣传和对内服务的目标,精心设计菜单内容和语言的选择;⑤做好公众号的日常维护和更新,让自己设计出的微信公众号不仅实用,而且精彩,用内容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者。

5 结 语

目前各高校都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已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使来华留学生的统一管理越来越智能高效,而通过微信社交软件的应用方式则可以使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更显个性化和服务化,更值得高校领导及各留管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推广使用。微信社交软件的应用使来华留学生管理变得更高效和便捷,一方面,来华留学生能从中受益,使学习和生活更加便捷,得到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留管教师也可以在尝试新式的管理方式中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达到双方共赢,彼此提高的最终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培松.浅析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文化适应问题[J].r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3).

[2]何琼,初睿.基于新型社交媒体工具的国际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讨[J].祖国,2014(8).

[3]雷华,黄迎春,朱秋红.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特点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0(28).

[4]高尚.社交媒体:大学组织文化的新变量[J].江苏高教,2013(5).

[5]陈杨欧敏.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观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4 .

[6]赵兰.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学习文化转型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7]李珍香.云南大学本科生跨学科学习需求调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

[8]关红蕾.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理念及实践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9] 琚琼.大学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知识学习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5 .

[10] 吕艳娇.探究学习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11]张媛媛. 硕士研究生移动学习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

群发问候短信范文第7篇

真以为自己受幸于天使了吗?也许,只要你保证,对于黄鹂鸣唱的那只股票,只远观而决不亵玩焉。但更多时候,你难以拒绝那磁石般声音的诱惑而鬼使神差地翻动自己的钱袋。于是,陡然间,你知道自己分明遭遇了魔鬼而非天使。但一切为时已晚。

怨谁呢?明明知道股市黑嘴那些大尾巴鸦从来都是在花红柳绿的掩映中呱呱的,但偏偏,我们总是以为能够入画的必是黄鹂。

三步入深渊

家住天通苑的牟女士是一位退休干部,因为手中的股票全被套牢,所以已经很长时间不再关注股市。前不久,她偶尔收看了某电视台的一档证券节目,某咨询公司的“证券分析师”正在点评一只股票,当时她并没有多在意。第二天,她惊奇发现这只股票竟然涨停。

股市如此不堪,竟然还能有人神奇地点石成金,这令她感觉意外。她再次收看了那个证券节目。在分析师讲评股票的同时,屏幕下方不断闪耀着一行小字:“只要你拨打电话XXXXXX,你就能拿到这只明日即将飙升的黑马个股。”

牟女士把电话拨了过去。接电话的是位柔声细语的小姐。对方先是对刘女士的资金量、持股情况进行了询问,尽管不情愿,刘女士还是“招了”,之后获得了“关注某某股票”的信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那匹黑马个股果然闪电般的跳腾了一下。最最让牟女士不解的是,她此后倒是受到了那家咨询公司的高度关注。

先是一位刘姓小姐打过电话来,说自己在这家咨询公司工作,但巧得很,与牟女士同住天通苑。于是在先前两天,刘小姐的电话除了问候之外,多是与牟女士家长里短的聊天,双方也还融融。之后,刘女士试探性地要求和牟女士见面。一向行事谨慎的牟女士没有立即答应。

不过,刘小姐的电话越来越频繁,谈话的内容却越来越“专业”:和牟女士一同抱怨股市惨烈,一同哀叹财富湮灭,一同感慨小股民博弈艰难。“我们咨询公司就是要解救中小股民的。”牟女士后来回忆说,谈话内容的真正转变始于这句话,但她当时并未感到刺耳,因为情绪所致。刘小姐开始对牟女士大讲自己所在的公司正在开展专门针对中小股民的“会员制理财”,保证只赚不赔。“我的姨妈去年入的会,在股市行情那么糟糕的情况下,收益还达到了20%呢。”刘小姐现身说法。会员费是5000元。退休金不高的牟女士对是否在股市继续投入表示犹豫。后来,尽管刘小姐巧舌劝说,牟女士还是坚拒。于是,电话沉寂了一个星期。

当电话再频频响起,对方已经换成了另外一家咨询公司的王小姐。仍是拉牟女士入会。王小姐更加难缠,所以牟女士就不敢再接电话,而让家人编谎话说“牟女士已经不在此居住”。当电话在深夜12点几次打来仍得到这样的答复后,王小姐才善罢甘休。

牟女士保持着高度的革命警惕性,不是吗?这个真实故事背后的真实情节是,牟女士的儿子在一家证券类媒体工作,偶尔听妈妈讲到刘小姐,感觉蹊跷――与报社正在进行新闻调查的“股市老鼠会”的情况颇为相似,于是不惜措辞严厉地及时打消了妈妈入会的念头。

就在刘小姐拉牟女士入会的同时,牟女士儿子的同事正在接收发自江苏省江堰市股民姜粉兰长达6页的传真。她的故事也是从电视台证券栏目上如若悬河的那张嘴开始的。

“要买就买飙股,涨停板的股票,一天涨20%―30%的股票不是好股票。” 姜粉兰清晰记得博股通金在贵州电视台的主讲人江伟那充满诱惑性的语言。与牟相同,她也是拨打了热线电话,但不同的是,她则往前跨了一步――被拉入会。但当这位新股民汇款3万元到博股通金,噩梦开始了。

2004年2月18日,在博股通金分析师指点下,她以5.88元买入ST鸿基,3月3日卖掉,11.17元买入招商银行;4月8日以18.3元买入清华同方……2004年5月14日,博股通金干脆让姜粉兰把所有股票换成9.7元的贵绳股份,到2004年5月23日,又让她在8.8元割肉卖出。“为什么买入他们给我推荐的股票全是亏钱呢?” 姜粉兰不明白――高额会费的背后是欺骗。

2005年1月15日到4月30日,大盘上涨了12%,而同期,姜粉兰已经亏损30%。

在另一家咨询公司交了2万元年费的朱先生则已经欲哭无门。因为股票亏损近40%,他要求退费。咨询公司提出再免费赠送他3个月的服务期,“应该能反亏为盈。”但3个月后,朱的亏损状况并没有一丝好转。于是,咨询公司提出更换分析师,再服务3个月。当3个月后朱再次提出退费时,公司说正在对分析师的服务情况进行调查。

朱先生已经被拖疲了,无心再战。“除了他们口吐莲花之外,合同中没有任何条款承诺投资者的收益。跳楼、上吊这些威胁手段已经不见效了。”

新套傻游戏

好了,描述一下我们曾经了解的“黑嘴”吧。

与庄家勾结,通过报纸、电视等传媒做股评分析,推荐某只股票,拉抬股价,套牢股民,与庄家分享获利。仅此而已?如果你的认识水平只停留在著名黑嘴赵笑云、唐能通时代,那么千万千万小心,刀很快就要架到你的脖子上了。

有精辟总结说中国A地骗子一人就能骗倒一片,而B地骗子则要七八个人骗倒一个。现在的黑嘴吃人已经升级换代了――前有做台的,后有拉客的,拉抬某只股票的意义不在于与庄家分利,而只是诱饵而已――这是一场戏剧。黑嘴对股民们描述其为“造富运动”,私下里则笑称其为“套傻游戏”。

这些咨询公司推出的“会员制炒股”,是指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通过专人专线进行推介咨询服务,招揽会员收取会员费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因此,醉翁之意在会费。

会员费获利丰厚吗?当然。每个咨询机构会员少则三五百人,多则几千人。其会员按照入市资金量的不同交纳会费。一般“行情”是:资金量20、30万元到百万元之间为普通会员,年费2、3万元,百万元以上为钻石会员,年费8、9万元。坊间一直在传,某咨询机构2004年收入上亿。

如果总结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频频出现在电视上的这些黑嘴中少有名嘴,这是因为黑嘴只是诱你深入的第一步,只是咨询机构放置前台的“傀儡”,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环,背后其实有一个庞大的策划机器在运作。

“只要点评股票的游戏能让那些非会员看到两次,他们不跃跃欲试想要入会才怪。”为什么黑嘴每押必中呢?

在今年3月初某天,“吉林炭素”突拉涨停,第二天继续上涨,第三天则迅速下跌。做了一回过山车,吉林炭素公司自己也懵懂无措。当然有明白人。

在此前,曾有某咨询机构点过“吉林炭素”的名,翻出一堆芝麻谷子说其是“黑马”。之前,这家咨询机构也点了“金城股份”的名,其股价也出现过与“吉林炭素”同样的“飞天行情”。

如果我们把被这些黑嘴“喷”过的股票进行归纳,就会发现规律:这些股票一般盘子较小,股价较低,还有利空消息未出尽,涨势为无量上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样的股票小笔资金就可以拉动,这显然更为隐蔽。同时,还可以把拉升之后的下跌解释为公司新利空消息出台――谁会预料呢?

如果咨询机构频繁炒作股票,岂不失去了公信力?事实上,更多时候,这些咨询机构吸引非会员魔术的实现手段竟是“玩转会员的钱”。

高级会员建仓――咨询机构让它们的七大姑姨先建仓,然后高级会员建仓,顺便给他们的七大姑姨抬抬轿。低级会员抬轿――然后通知低级会员买入该股,其实就是抬轿和接货。它们通常都是短信通知买入,短信是群发的。这些低级会员大致同时买入,股价迅速推高。此时,他们的七大姑姨们已经开始出货。以免费电话送飚股为诱饵,诱惑散户,让他们继续抬轿或者接货。此时,低级会员开始出货。

免费电话送飚股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取他们的联系方式,以便游说他们入会,补充因不断亏损而不断流失的低级会员,补充抬轿后备军。

这种玩法决定了只有先行买进,才能真正获利,因此可以想见会员亏损的真正原因了。

黑嘴叼肉术

难道股民都是傻子不成?当然不是。只能说阶级敌人更狡猾。

你们能保证收益吗―任何股民都会发问。

“从去年公司客户的平均收益水平来看,我们公司有信心让你的投资增长20%以上。但是作为一家正规且专业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按照证券法,公司是不能向你做出书面承诺的,如果有公司能向你承诺,他们肯定不正规。”

会员费是不是太贵―没有股民愿意放弃讨价还价的机会。

“从我们目前的平均业绩看,你投入10万元,就能赚2万元。像前段时间我们操作的某只股票,都赚了好几个涨停板。但如果你自己操作稍有不慎,轻易就会亏掉这么多的,哪像我们稳赚呀。”

如果没有达到口头承诺的收益率,能否退款――这是动心欲入会股民最后的疑虑了。

“当然,我们公司是证监会指定帮助股民解套的专业公司。”

是当然退还是当然不退?什么情况下退?又什么情况下不退?事实上,退的机率就像中,往往是会员拼死相争的结果。

其实,在没有正式入会前,你接触的不过是这些咨询公司的热线小姐。他们怎会如此专业?这些接线员人手一册客户问答,上有50多个电话问答,基本上涵盖了客户所要问的所有问题,只要熟背这些回答,即使不是专业人士也能对答如流。咨询公司的原则是,“100个人里只要有1个人入会就够我们赚的了。”

那些分析师也不是专业人员吗?

既然这台策划机器的核心是千方百计吸收会员,那么专不专业又有什么关系呢?某家咨询机构的策划总监是一名并不懂股票的台湾人,但他的策划相当精密。

“在他们看来,拉会员入会炒股与当年策划保健品销售没什么两样。” 时至今日,在各类媒体上不时亮相的股评员中,也只有10%的人具备从业资格。“据我所知,60%以上的股评家看不懂财务报表,更不用说行业分析和宏观分析……”一位黑嘴自曝内幕,“既然目的明确,就是要拉抬某只股票,那还需要进行什么专业分析呢?”

也许从黑嘴原始发迹脉络,我们可以理清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比我们高明多少呢?“许多股评家最早只是成立一个某某工作室,然后四处散发投资建议信。假设一开始是发1000封,其中500封看多,另500封看空,结果自然会有500封是正确的。然后再向这500人继续发投资建议信,当然还是看多看空各一半。如此反复,最终总会笼络住一部分投资者。有了固定的客户和咨询收入后,就可以编书、讲课和发售分析软件。开始时难免错漏百出。但只要挺过这一段,就好办了。随着影响力的增加,他所能操纵和影响的资金规模也在逐渐增加,此时他就能与庄家相互勾结,联手操纵股票。”这些黑嘴们的过人之处究竟在于股票分析技术还是股民心理分析技术呢?

金睛黑白辨

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某股评人士点中或没点中哪只股票就说其是黑嘴。但是,黑嘴也并非无规律可循。事实上,看透黑嘴的终极原则是认清自己。

第一要义――神人不可信。

对于那些“开口惊天”推荐股票极为精确的股评家要格外小心。我们知道,股市的长远趋势或股价大致运行规律是可以预测的,但具体到特定的涨跌时间和股票价位,事实上是不可知的。

赵笑云曾在某次模拟实战中,创造了累计收益率2000%的惊人战绩,为同期市场收益的50倍。他曾自言“笑云不是托,青山可为证”,然而,最终的结果是:无数“咬定青山”的投资者被套于青山之颠。

“从十万元炒到百万元需要几年?答案:两年。”这是另一黑嘴唐能通对股民最有蛊惑力的“名言”。

第二要义――癫人不可信。

2002年“6.24”井喷行情中,当股指上冲到顶峰时,有的机构明明是将自己的重仓股不计成本地跳水大甩卖,而身为这家机构的分析师却到处宣称:超级大牛市来了。结果,使得很多相信这种言论的投资者至今不能解套。

第三要义――“盲人”不可信。

不看公司基本面就敢放言的定是黑嘴。买股票当然是买公司,没有基本面支撑的股价上涨多是庄家所为。如果股民听信其胡言,不顾公司基本面情况如何盲目跟进就意味着肯定会被套牢。而所谓“题材”,不过是股市“黑嘴”诱骗中小散户的美丽陷阱和罂粟花。

也许在上面的故事中,还有一些疑问没有被揭开。

为什么在刘小姐拉牟女士入会不成之后会冒出另外一家咨询公司的王小姐?

有两条途径:一是有些咨询公司为拉客和规避监管,往往同时成立两家公司,可以暗渡陈仓,实为一回事;如果有股民看起来实在没戏或万一加入后又退了会,公司除了会费不退以外,还可以把客户名单卖给其他的公司。一般一个名字至少可以卖50元甚至100元。

行情这么差,能招到会员吗? 答案是,如果炒股好赚钱,谁还会乱投医呢?“一般打电话过来的股民都是经常赔钱的,所以你一开始就要进一步打击他的自信心,让他佩服你,开始依赖你。”“而且有的人还偏偏是越贵越想入(会),他认为越贵越说明可靠,便宜了反倒显得不值钱。” 黑嘴对股民心理进行过细致分析。

如果你是新股民,那就更要小心黑嘴。有知情人士透露,很多打着“会员制理财”旗号的证券咨询公司也开始盯上了新股民。在他们眼里,你可如涉世未深的美少女呦。

千万要认识清楚:股市从来就是一个单向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普通股民处于食物链条的最底端。所谓能不顾一切地“解救”弱势群体的“救世主”,会从谁的口袋里掏钱呢?强权者手里吗?当然不可能。

远离黑嘴,心中默记两条名言吧:

名言一:瑞银华宝的著名分析师张化桥曾提醒投资者说:股市中哪会有神仙!

名言二:某咨询机构老总在私下里总结“致富经验”时说:“在这个市场中赚钱太难了!但是,赚这些‘想赚钱的人’的钱则太简单了。”

上一篇:会员问候短信范文 下一篇:客户生日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