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影像范文

时间:2023-02-25 04:57:36

全息影像

全息影像范文第1篇

未来我们所看到的电影已经不再是一块悬挂于墙上的银幕了,观众先进入一段短暂的催眠后仿佛置身于一个无重力空间,去亲身体验或参与到一段尘封往事,又或者像是围坐于一个虚幻的戏剧舞台,每个戏中人物,栩栩如生的浮现眼前让我们再回到十几年前,不需要戴眼镜的裸眼立体显示设备已经普及到了家庭,我们用两台摄影机来模仿人眼的视觉效果拍出的3D立体电影已经不能再吸引观众了,一种新型的摄影机,由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微型高清摄像头组成的复眼矩阵摄影机奠定了全息影像拍摄的基础。而且镜头已经不再是镜片结构了,而是像人眼般的液态的生物镜头。

也许有人会问,那从默片时代就诞生的电影语言还会存在吗?电影会往何处去,地球村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消逝的物种,曾经追求过的几K的高清也没有人再提起。

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很多技术因为军事或商业的原因迟迟不能民用,就好比眼控对焦技术早在六七十年代的战斗机上就有了,但到了九十年代末才用在普通相机上。

好在双路高清的无压缩存储和立体回放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了,在愚人节的中午,我们把两台高清摄像机并排安装在一个可以调节间距和夹角的立体拍摄云台上,拍摄了一段赛车漂移的立体画面。

这次我们尝试用两台EX3来做记录设备。因为香港的林华全老师已经用EX1拍摄的3D电影都做了磁转胶,所以我对EX3的画质没有任何怀疑。

在对EX3的使用中我们发现相对于索尼以往专业机型的娇小轻薄来说,EX3简直就是个庞然大物。与标配14倍变焦镜头的EX3相比,身边的那些索尼以往的经典机型199P、FXIE和ZIC等就像突然缩小了似的,尤其是在上手EX3几天之后,这种感受更是愈发的强烈。

刚刚把EX3拿到手中的时候,我手头为之一振, 种沉甸甸的手感让我感到如此的踏实如此的安逸。这种踏实的稳重感正是来源于它延续EX1的宽大机身和肩托设计,配有大眼罩的取景器更是增加了整个机器视觉份量。如果再加上选配的颊托,EX3的专业感更是倍增。

Expreecard(基于全新的PCIE总线)是未来全面替代PCMCA标准的fPCMCA,又名CARD BUS是基于PC总线的,这对于近几年内购买的带有ExpreeCard扩展槽的笔记本用户来说是一种福音,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用自己手头的一台笔记本就可以轻松的完成视频的“采集”、备份、转储等必要的工作甚至还可以对视频素材进行一些粗编工作(我的经验是:编辑HQ画质时最好笔记本的CPU是酷睿2双核2.4G以上的)。

对于拥有自己的有卡非线系统的用户来说,EX3的HD-SDI接口更是一种福音,利用这个接口,我们可以直接利用EX3内置的强大编解码器解码出来的无压缩4.22 10bit的视频文件,以达到视频质量的最大化。有部分专业人士认为,采集编辑无压缩的视频文件这对高品质电影(影像)制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不管外观如何靓丽,或者采用何种存储介质,对于影像工作者来说,画面的品质才是第一位的。从这一点来说,EX3是小型高清摄影机里的当仁之选,因为它甚至拥有可以用于磁转胶的HQ品质的画面,也就是说真正的1929*1089全高清画面。编辑过HDV的朋友都知道,HDV格式的分辨率是1440*1080,而在显示的时候采用了1.333:1的像素比(像素的宽高比)拉宽了画面而最终取得16:9的显示画面。HDV的这种做法是画面质量向成本做的一种妥协,细说起来是由于HDV是从DV继承而来的,1394火线接口的带宽限制以及MlnDV磁带的存储量限制导致即便采用了MPEG2压缩算法压缩仍无法存储和传输1929X1989的全高清画面,最后只得退而求其次的采用了1440x190@这样一个尴尬的分辨率。而H0质量的全高清画面拥有1:1的像素比,这是HDV无法比拟的。另外,EX3还可以选择采用每秒24格拍摄,这对打算进行磁转胶的电影拍摄来说是很重要的,虽然有人说25格或30格可以转换成24格,但这种转换毕竟会产生包含些许画质损失在内的副作用,因此要在拍摄前做好计划,不得已时才可以采用转换的方法。

取下EX3的取景器眼罩,映入眼帘的是分辨率高达1120x225像素的0.54英寸型彩色LCD。正是由于1120像素的水平分辨率,令我在使用过程中时不时的会感受到来自它的超清晰的唯美震撼。

标配镜头的手动对焦环的全手动功能设计可圈可点。当以拍摄电影为目的需要焦点员进行手动跟焦时,清晰的物距刻度就尤为重要了。而不拍电影时,我们仍然可以拿它拍摄纪录片等需要自动对焦的拍摄情况。

升格功能可用性不强,由于只可以在HQ的全高清模式下使用升格功能,而且在1@8@P(HQ)模式下只可以升到30格。而我们知道如果需要减慢倍的播放速度,就需要升格1倍。勉强采用72@P(HQ)模式的话,是可以最高升到60格。

1/2英寸的可更换镜头就不用多讲了,佳能、富士和JVC等镜头厂商都有很多这类产品可供选择。旋转手柄让低角度拍摄感到异常的舒适和稳定。

重心偏是EX3的一大诟病,作为配有肩托的肩扛机型来说,Ex3在操作时让人感到摄像机在肩膀上整体向一侧偏倒,必须使用左手辅助用力才可以保持画面的水平。

拍摄按钮仍然没有像大摄像机一样设计在镜头右下角,这对于用于电影拍摄的摄像机来说用左手按动开机按钮可能更加合理些。标配镜头不够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反过来想,如果标配镜头够用了,也许就少了许多用户去做购买镜头的计划。

立体视频高清采集、监看方案

拍摄立体电影的关键是使用两台摄像机分别以不同的角度拍摄同一场景,最后让观众的两只眼睛分别看到来自两台摄影机拍摄的图像以产生视差,形成立体视觉。目前主流摄像机生产厂家并没有提供立体电影的原厂拍摄解决方案,在立体电影的拍摄过程中,除了解决镜头焦距、对焦距离以及两台摄影机间距角度等光学问题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两台摄像机的同步存储和实时监看。

由于需要同时使用两台摄像机进行拍摄,而这两台摄像机必须能够同步到每一帧,才能在后期处理中完整地进行剪辑并添加特效。目前摄像机厂商以及其他第三方厂商尚未推出能够让两台摄像机同步记录的设备,因此直接采集SDI信号,由采集卡完成同步的工作是最为简单,同时也最为可靠的记录方式。

目前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具有SDI输入接口的高清采集卡并重新编写采集卡驱动程序。重新编写的驱动程序能够同步记录两块采集卡的SDI信号,并压缩成目前主流非编系统可以编辑的编码格式。

立体视频的拍摄不能使用一般监视器或寻像器,必须使用可以呈现立体效果的监看设备,目前的解决方案有两种,自制3D显示器和双投影机立体投影。

最简单的立体监视器是将两台偏振方向垂直的液晶监视成90度上下摆放,在两台显示器的中间放置一块半透半反镜片,让一台显示器的图像能够通过镜片反射,另一台显示器的图像可以透射,由于两台显示器的偏振方向垂直,观看者只需带上偏光眼镜,就可以让左右两只眼睛分别看到两台显示器的图像,只要两台显示器的图像符合人眼立体视觉原理,观看者便能看到立体图像。同样利用偏振原理,也可通过两台投影机进行立体监看,方法是在两台DLP投影机镜头前安装偏振片,偏正方向成90度垂直,将图像投到一块金属屏幕上并重台,带上偏振眼镜后也可看到立体效果。使用投影机监看时,双眼距离屏幕的距离较远,效果相对使用显示器监看效果更好,但投影机每次使用都需要重新调校,使二者图像能够重台,因此使用较为麻烦。

全息影像范文第2篇

主要的问题在于空间光调制器,它能够在三维空间中直接投射光线形成点,此外,当前技术、显示尺寸关键因素、可视角度、帧频和图像深度都受到限制。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研制出一种新型空间光调制器,来克服以上问题。

科学家使用这种技术制造了一种全息监控器,除了光源之外,设备成本不足500美元。迈克尔·波维博士说:“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基于一些设备的显示装置,例如:小型计算机驱动全息影像显示器,采用专用硬件宽度超过0.5米的显示设备。很可能我们将通过全息视频监控器呈现全色彩、标准视频分辨率图像,具有30赫兹刷新率。”全息投影仪能使观众从各角度获得不同透视效果。编译/悠悠

三手烟明显伤害DNA

一项新研究首次显示,三手烟对人体细胞造成明显的遗传损伤。三手烟是香烟烟雾产生的“有毒残留物”。二手烟消失后,这些残留物依附在物体表面上。这项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显示,这种有毒残留物的危害性随时间推移逐渐加深。

研究负责人之一劳拉·龚德尔说:“这是发现三手烟产生诱变效应的第一项研究。三手烟中有些化学成分属于最有效的致癌物,它们留在物体表面上,覆盖在衣服或地毯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尤其严重。”这些研究人员用各种测试,确定三手烟损坏DNA链以及造成持久的DNA伤害和基因突变等情况。

龚德尔表示:“三手烟比二手烟含有的化学物质少,所以便于通过实验确认它的遗传毒性。”人们暴露在三手烟中,可能吸入、咽下或皮肤接触到有毒残留物。

研究人员指出,三手烟特别容易隐藏,危害更大,因为很难摆脱它。吸尘、擦拭和通风等常用方法对这些颗粒的清除没有多大作用。最好的办法是让室内材料改头换面,例如换地毯和对家用品重新上漆等。”

编译/杨孝文

太阳系中

3个超级地球可能有生命

科学家说,太阳系附近有个区域运行着7颗行星,其中包括3个可能维持生命存活的“超级地球”。它们环绕Gliese 667C的轨道运行。这颗恒星是一个融合为一体、距天蝎座22光年远的“三合星”恒星系统的成员之一。

天文学家认为,这些行星刚好处在Gliese 667C的“可居住带”中。这个轨道区域距这颗恒星的距离适当,所以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这3颗行星被归类为“超级地球”,它们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到10倍。它们或许像地球一样,有岩石、大气、淡水湖或海洋,可能存在生命。

Gliese 667C是“三合星”恒星系统的组成部分,任何人站在这些“超级地球”中的任何一个上都会在空中看到3个太阳。两颗伴星在夜里会像地球的满月一样明亮。以前的研究证实这3颗行星环绕Gliese 667C运行,而其中一个“超级地球”位于这颗恒星的可居住带中。天文学家回顾以前的数据,用一系列望远镜获得新的观测结果,随后发现其他行星。编译/杨孝文

科学家发现远古似牛爬行动物化石 年代早于恐龙

在尼日尔一片与世隔绝的沙漠,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远古爬行动物的化石,所处年代早于恐龙。这种动物的外形与牛类似,长得奇丑无比,绝对是地球上曾经出现的最丑的动物之一。

科学家将这种动物命名为“bunostegos”(意为“多结顶”)。从这个名字,我们不难想象它们的外形。Bunostegos的体型与一头家牛差不多,是一种食草动物,头部长有类似瘤的凸起,背部长有骨甲。Bunostegos化石的年代可追溯到大约2.6亿年前的二叠纪时代,是在非洲尼日尔北部地区发现的。二叠纪时代,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泛古陆。Bunostegos生活的沙漠与世隔绝,位于泛古陆中部,拥有独特的动物种群。

这一发现表明bunostegos所属的巨颊龙家族可能已经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进化了数百万年之久。由于栖息地独特的气候环境,bunostegos、其他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植物均集中在泛古陆中部。地质数据显示泛古陆中部极度干燥,外面的动物进不去,里面的动物出不来。纽约理工学院的加比·贝弗尔博士表示:“随着发现越来越多类似美丽而怪异的bunostegos这样的化石,我们对二叠纪以及结束二叠纪的物种大灭绝事件的了解也将不断加深。” 编译/杨孝文

人类新角膜层或改写教科书

目前,英国科学家在人类角膜层中最新发现一个新组织层,专家称,这将“改写眼科学教科书”。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一新组织层,它仅有0.001毫米厚,他们指出,这将帮助医师显著改善患者进行角膜嫁接和移植的手术效果。同时,这一组织层的发现也将揭晓一些眼科疑难病症。

这一新组织层被称为“杜亚层”,意味着眼科学教科书需要重新改写。鉴于发现角膜中的这一新组织层,目前我们可以利用它的存在使眼科手术更加安全和简单。从临床角度来讲,存在着许多疾病影响角膜背部组织,全球各地的临床医师已开始研究分析这一组织层的存在意义。之前科学家认为角膜是由5层组织构成,从前至后分别是:角膜上皮、鲍曼层、角膜基质、德斯密氏膜和角膜内皮。

该组织层是由哈明德尔·杜亚教授发现,杜亚层位于角膜后方的角膜基质和德斯密氏膜之间,它非常坚硬,能承受每平方厘米0.5-2.04公斤的压力。编译/悠悠

科学家获清晰大脑3D图像

研究人员公布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大脑3D图像,该图像呈现大脑20微米大小的组织,之前最佳核磁共振技术成像效果至多只能观察1000微米大小的大脑组织。这个大脑3D图像是“清晰大脑”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研究致力于建立人类大脑高分辨率计算机模型,作为未来研究工作的参照。结合该模型的其他研究数据使科学家能够掌握大脑功能与特殊神经细胞组之间的关联性。该信息可用于测试大脑活跃性,适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

全息影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现代商业广告设计;应用

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逐渐从传统静态设计发展到互动式设计模式,全息影像技术的出现为现代广告提供了新的设计空间和展示途径。这种现代时尚的交互手段给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过程。将全息影像技术引入到商业广告领域并加以应用推广,其良好的互动和逼真的体验过程将是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一、新媒体时代的全息影像技术

1.新媒体时代的缘起

“新媒体”一词最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1967年,时任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的P.Goldmark在开发EVR的商品计划当中首次提出“新媒体”一词,之后其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扩散开来。“新媒体”中“新”的概念是相对的,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新媒体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产物,相对于电视、广播和报刊等传统媒体而言,它是以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字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媒介,以卫星、无线通讯网、互联网等渠道为途径,进行娱乐和信息供给的传播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内部的相互交流增多、相互依赖加强,信息传播迅速,广泛缩短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在全球范围内,信息化俨然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已经将新媒体推到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之位,它在迅速蔓延的同时也将我们的生活引入了一番新的天地。

2.全息影像技术的产生与原理

1947年,全息影像技术初次被发现和研究,DennisGabor提出了全息影像技术的成像概念,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曼等人提出了数字全息技术这一全新的全息概念,由此开创了精确全息技术的新时代。全息影像技术是能够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把物体反射特定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在狭义上,全息影像技术指的是扫描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个点,通过扫描个点的信息排列形成真3D影像。在广义上,全息影像技术是光学上极具前沿性的一项新式技术,它通过寻找灵敏记录的介质和合适的再现方式完美地结合了信息存储和激光技术。众所周知,所有的光均具有颜色、方向以及明暗强弱三种属性,无论是早期的银版摄像、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都只能记录三种属性其中之一,唯有全息影像技术能够同时捕捉到光的三种属性,真实再现物体在三维空间的真实景象。该技术包含了物体的大量数据信息,以此制作的三维立体影像给观察者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3.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全息影像技术从提出、发展到普及,如今已经与诸多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全息模压、全息储存、全息显示等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制造成本随之降低,信息存储量随之丰富,该技术愈来愈显现出影像色彩丰富、观看角度灵活自由等优势之处。虽然当前的全息影像技术还没有完美到如同电影效所展现的那般,但是该技术的视觉和感受效果已经深入人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念。

二、全息摄影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1.国外应用现状

国外已有很多知名品牌的广告产品采用全息影像技术来展示自己的产品,比如2010年时装品牌博柏利的时装秀利用全息影像技术和模特儿交替展示服装,让观众感受到了别样的观秀体验;普拉达设计了个性试衣系统,利用全息影像展示试衣效果;还有德国沃尔沃汽车的户外广告等。

2.国内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的全息影像技术在商业广告领域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在小型展柜和舞台中有所运用。该技术在广告设计中多用来展示珠宝首饰、小型电子产品和企业标识等,内容一般为较简单的旋转动画。另外,在舞台展示中以180°的单片全息幕居多,内容有真人表演全息特效、虚拟表演、虚拟和真人互动等。

3.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和阻碍

(1)应用优势

首先,全息影像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开拓了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消费者打造了一个虚拟但又具有真实感的世界。这一技术的诞生和其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幻想中的世界的渴望和追求,并且根据各种现有的案例分析,该技术在民众当中具有相当高的可接受性,这就为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奠定了有力的市场基础。其次,二维到三维以及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是广告设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逼真完整的用户体验和追求让商业广告设计很难不去看重全息影像所特有的超逼真立体感受。毫无疑问,广告设计的三维立体化成了大势所趋,契合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再次,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不断成熟,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也会日益发展和完善,使现代商业广告设计的技术领域不断拓宽,其效果和观众感受也会日趋完美。

(2)应用阻碍

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在其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有些许阻碍。首先,全息影像技术对光线和环境的要求非常之高,特定的光线和环境是该技术实现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目前技术存在不足之处,这些要求的实现需要严苛的条件。其次,全息影像技术的尖端因为由少数发达国家的个别企业控制而成本极高,这对该技术的发展、普及和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再次,国内对于类似全息影像技术的新技术推行力度有限,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三、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应用的分析

1.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理念

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理念之一为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消费者愈来愈追求新式和别致,刺激感官成为吸引观众的基本原则,全息影像技术能让观众享有身临其境的印象和感触,这也是该技术超越传统广告设计的独特之处。其应用理念之二就是立体的互动体验。全息影像技术能够让消费者同时体验文字、画面和音效的多重应用,受众的潜在需要和内在需求也相应被提高而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该技术在新媒体时代所具有的产品宣传意义也在于此。

2.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全息影像技术进入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的时间较短,虽然这一新兴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但其应用形式较为明确。第一,由于全息影像技术对于周围环境的光线要求较高,因此,该技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连贯性展示的时候具有极佳的优势。第二,全息影像技术可以实现多变性和动态性的广告效果,在移动投影设备和变换输出信号的条件下将广告形象地展示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带给观众超现实主义的魔幻感受。第三,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需要其他的技术支持,交互感应技术和光感技术也是新媒体时代新兴的科学技术,将其与全息影像技术相结合可以让观众在面对商业广告时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也可以扩充商业广告的立体感、丰富设计内容。第四,商业广告设计的主体永远是商品,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在整个过程中应当以突出商品为首要的设计原则,设计者应当充分考虑这一点,使得该技术的凸显不能够喧宾夺主。第五,全息影像技术所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虚拟影像,在展示背后有着复杂的制作流程和设计标准,因此,商业广告设计在应用该技术时应该充分考虑两者的协调性。

3.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一般而言,消费者从开始对产品产生购买欲望到实际进行购买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首先产生购买需求,其次寻找购买目标,然后做出购买决定,之后进行商品购买以及使用,最后进行用户的体验评价即商品信息反馈。消费者在产生购买需求的时候,其动力主要来源于主观感受,即触觉、视觉、听觉等,这是消费者对外部信息最直接的反应,也是认识、使用、体验和改变对象的首要点。全息影像技术能够在商业广告中进行动态影像、立体画面和音乐特效的360°全方位展示,对消费者的多方位信息输入有效地将观众带入感受商品的真实氛围,加深了消费者对广告的印象。除此之外,全息影像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广告设计形式,它能够同时做到实景和表演的有效结合,让观众在互动中体验真实。

四、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1.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在商业广告设计全球化的趋势下,更多的广告设计将在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用全息影像技术发挥空前的魅力。每年一次的全息影像技术国际会议都会展示令人惊叹的三维立体全息像,逼真的立体视觉令人惊叹和遐想。20世纪的广告设计是以视觉要素为中心的,而21世纪的设计必须同时结合嗅觉、触觉、温度感和重量感等,全息影像技术恰恰满足了这一发展需求。

2.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定会迅速发展,向着动态性与交互性进步。其成像不再局限于现有的空中成像,而是有望发展为半透明的极薄粒子浓度屏幕成像,给予观众在屏幕中随意行走的可能和空间。这就是在全息影像技术下可以跨越空间限制的交互体验,该技术可以打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立体空间,使观者与三维影像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和互动,可谓一场穿越时空的影像革命。因为在全息影像技术的新式交互观念之下,时空交互,观感统一,观者在这一虚拟的交互环境中感触到了内心情感和主观思维的新体验,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交互体验。试想在今后的网购过程中,消费者看到的不再是实物拍摄的二维照片,而是多视角、全方位的宛若实物的三维立体图像。在全新宝马概念车的展厅当中,车的影像是悬浮在半空中的,观者可以清晰地看见每一处细节,可以通过手指的点触将概念车进行全方位的旋转和立体分解,甚至可以在观众面前瞬间变成飞机。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全息成像质量的提高,该技术会在未来社会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结语

全息影像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现代商业广告中引入该技术能将设计的艺术性、科技性和装饰性融为一体,使广告设计的表现在真实与虚幻之间交换,带给观众全新的设计体验。广告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其目的是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给商家带来利润。在现代科技和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条件下,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知认同让消费者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转变成了主动地信息获取。但是与此同时,技术的掌握、专业的结合以及人才的储备都将是全息影像技术在现代商业广告设计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佘林子.3D全息投影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现代装饰(理论),2016.8

2.崔璐,杨君顺.浅析全息影像技术及其应用.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9

3.靳晓飞.全息影像作为新媒体艺术语言的研究.大连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郭艳.全息影像技术的新交互观念研究.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许铭.浅析全息影像技术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影响.艺术科技,2016.7

6.葛菲,莫彦峰.浅析3D全息投影技术对现代广告与设计专业的影响.艺术教育,2016.5

7.郭稳.探析全息与现代艺术设计.现代装饰(理论),2016.3

8.王跃岭.全息影像造就“立体新闻”:全息影像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应用.中国记者,2014.9

9.胡泽,景岩.国际新闻中的全息影像技术.科技传播,2014.22.

全息影像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语言;全息影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J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302-01

1.全息影像技术概述

全息影像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由古德曼等人提出,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影像技术时代。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分辨率的CCD出现,使全息影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采用CDD作为光敏介质,并利用计算机对影响进行优化处理,实现了全息影像数字化,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影像质量。数字全息成像需要通过CDD等器件共同完成,相关元件接收到物体光及参考光后,会产生干涉条纹场[1]。然后再由图像采集卡将其导入于电脑当中,通过软件处理,对光学衍射过程进行模拟,从而以数字信息的方式将全息图展现出来。在上述基础上,利用优化算法将数字干扰排除,以此获取清晰的影像。全息影像技术可将声、光、电灯元素充分融合起来,并具备良好的交互属性,将它与媒体艺术结合,可带来更具冲击的多元化视觉元素,为观众带来更优质的体验感受。

2.基于全息影像的艺术语言特征分析

基于全息影像的优势及特征,可为艺术作品创作带来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并将主题内涵充分提炼出来,让作品具备的审美价值独立存在。从某个角度来看,全息影像可谓是交互设计与媒体艺术的融合产物。借助虚拟影像可满足观众潜在意识中对“梦幻”的追求,并且全息影响所带来的视觉观感是具有颠覆性、冲击性的,极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求[2]。交互设计的核心目的是让人与产品或作品更好的沟通,在某些情况下正是由于观众的加入让艺术作品有了“灵性”,为观众营造出了一种境界氛围,使其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而全息影像便可以带来这种效果。以全息影像对艺术作品进行表达,使艺术作品进一步升华,向观众传递作者的审美情操,领悟到作品的内涵,从而诞生出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感受环境,观众可更好地参与到艺术作品的交流体验中,从多个维度去思考作品。这种方式为观众带来了想象与思考的空间,充实了艺术作品的内容,将艺术作品的感性、理性、结构性、表现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审美观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对于艺术语言的需求变得愈来愈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全息影像技术将成为新的表达工具,同时也将获得巨大的应用空间。

3.全息影像技术与艺术作品融合性分析

大众化是艺术作品的发展趋势之一,并且在这种风潮下诞生了一系列大众化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全息影像技术发挥了的作用,将这种艺术带进了人们的生活。例如,城市街头绚烂的色彩,部分就是由全息影像所造就出来。全息影像带给人们的逼真感受,即便是这些常见的事物也被赋予了艺术属性,大众化产物也能带来良好的艺术体验[3]。基于这种艺术点,进行二次创造,得到更深层的艺术作品。在新媒体时代下,艺术需要新的传播途径,文化也需要新的方式传递。这也就促进了全息影像技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全息影像通过提升色彩明快,构造出具有强烈对比度的色块来渲染环境,同时提升了整体色彩饱和度,从而为视觉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力。其他艺术语言与全息影像相比,过于单调,全息影像彰显了艺术的饱满。它突破了二维空间的束缚,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立体化的三维空间。甚至与其他技术共同作用,还能让观众在嗅觉、听觉、触觉上找到全新的体验,以立体化的方式将艺术作品呈现于观众面前[4]。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全息影像满足了人的探知欲望,可以更好地抓住观众的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利用全息影像造就的虚拟化产物虽然不是现实的,但带给了观众感官上的冲击,带来了一种虚幻的美感,满足了观众对于“梦幻”的追求[5]。通过将艺术创作与交互相融和,进一步强化了观众与艺术作品间的精神沟通,带来了一种其妙的体验。

事实上,全息影像从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艺术认知,让艺术作品摆脱了现实属性。虚拟化环境可让观众化作飞鸟,翱翔于蓝天;变化为游鱼,驰骋于大海。与此同时,艺术在虚拟化技术的点缀下,变得更“平易近人”、更通俗化也更具亲和力。艺术境界的高低门槛逐渐变得模糊,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艺术向大众艺术的转变。例如,电影《阿凡达》所带来虚幻世界便让观众获取了一种全新体验。随着镜头的不断切换,观众仿佛身临其境,通过虚幻的场景与电影中的世界相互接触,犹如一场真实的梦境。全息技术的引入让艺术作品达到了新的高度,并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其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由影像变化缩短了观众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并使作品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4.全息影像在新媒体中的应用

全息影像与新媒体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了全息影像的发展,而全息影像则为新媒体带来了崭新的交互方式。如,世界经典艺术多媒体互动展上,借助全息影像,观众便可欣赏到《蒙娜丽莎》、《维纳斯》等艺术经典著作。全息影像技术将这些艺术作品毫无保留地复刻于观众面前,并通过3D技术、语音互动技术等进一步提升观赏的质量,让这些艺术作品得到了新的生命。还有德国歌剧《Neither》也采用了全息影像技术让观众完全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中[6]。整个演出并未真实乐队伴奏,伴奏事先录制,再通过后期优化,并利用全息技术定位与观众坐席之间,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沉浸感。综合来看,全息影像造就了新的艺术领域,并为新媒体传播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5.结语

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与不断成熟,它所提供的影像质量愈来愈高,而应用成本却愈来愈低,这给全息影像推广与普及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全息影像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容,让观众可以通过观赏抓住更深层次的艺术精髓。与此同时,全息影像为观众促使艺术作品拥有了更高的自由度,为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条新的道路。全息影像所塑造的虚拟环境,使得艺术作品突破了现实的束缚,在表达上更满足于观众潜意识当中的需求。未来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愈来愈广,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能够为观众呈现出更优质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胡泽,景岩. 国际新闻中的全息影像技术[J]. 科技传播,2014,22:190+139.

[2]段似膺. 国内新媒体艺术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15,01:13-22.

[3]佟婷,魏婷. 全媒体出版环境下全息影像互动技术的应用展望[J]. 中国出版,2015,03:50-52.

[4]秦娜. 全息术与数字媒体艺术融合的探析[J].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0,01:64-65.

[5]李晓林. 全息影像技术对舞台设计艺术发展的影响[J]. 戏剧之家,2014,13:133+136.

全息影像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交互理念;数字信息

中图分类号:TN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85-01

1.交互概述

通常认为,交互是以人为主体,人与其他事物进行信息交流,并产生相互作用及影响。两者会产生一个信息交换的过程,可能是单方面反应,也有可能是双方面反应。客观上来说,交互蕴含了多层面及多维度属性,不同学术领域对于交互也表现了不同的观点。例如,传播学范畴内,交互被视作信息通道;而在计算机领域内,交互则视作是用户与计算机的一种交流机制,用户将信息传递于计算机,计算机根据用户需求信息作出反馈,从而形成一个双向交互过程[1-2]。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影像技术等不断更新的情况下,交互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而交互理念的不断更新将扩充人们的思维,促使交互方式变得多元化。

2.全息影像技术发展概述

全息影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具体如下表所示:

在全息影像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的交互理念也如萌芽般在不断成长、完善。目前,全息影像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行业,并与其他学科产生了融合,形成了新的领域。全息影像应用于艺术设计,将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视觉冲击力,带来更好的艺术效果;通过全息无损检测对工业产品进行检验,可将产品的“瑕疵”显露出来,保证产品质量;全息影像智能显示技术还可用作飞机制造,将全息影像附于驾驶窗玻璃上,可为驾驶员空中环境信息。全息影像技术用于不同的领域,使其也变得愈来愈成熟。

3.全息影像技术的新交互理念特征分析

全息影像改变了以往受众被动观看的方式。通过全息影像,受众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情境当中,除了观看外,受众还可以从情境中感受,获得新的体验。这种“空间再造”的模式让交互主体直接占据了情境当中的主动地位[3]。全息影像让人机互动变得更为彻底,增进了产品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让受众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产品,奠定了产品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与此同时,设计师借助全息影像,可以将设计理念及产品蕴藏的思想向受众表达,使受众产生思想共鸣。全息影像技术下的新交互理念包括了以下特征:(1)多样性。在人类感知周围环境的过程中,视觉与听觉具有相互弥补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视觉较听觉更为优先,给人的感受也更为直接。但往往人听到的先是声音,然后才会由大脑引导视觉方向。相关研究表明,当只存在一种声源时,90%以上的认可将其与声源有效关联起来。由此可见,声音是反馈及命令传达的最有效方式[4]。通过语音交互可有效缓解用户的视觉疲劳,在语音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工语音智能也愈来愈成熟。拟人态的语音可以增加用户的舒适度,并为用户提供便利性。全息影像技术则将语音与视觉充分融为一体,在语音交互的基础上让交互突破了2D的束缚,变革为立体化的3D交互[5]。甚至部分特殊交互媒介,在视觉、听觉的基础上,能为受众提供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受。多元化的感受使得交互效率更上一层楼。(2)直观化。虚拟化环境带给人多事听觉、视觉感受,由于缺乏了触觉感受,使其依然与现实感受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虚拟化交互局限之一。将全息影像与力反馈关联起来,当用户触控到影像时,由专门的力反馈装置向用户反馈信息,让用户得到更为直观的感受。例如,苹果公司的最新产品iPhone6s便带来了这种启示。它所携带的Force touch功能改变了以往的x、y轴交互,通过力反馈层为用户提供了一个z轴交互,尽管这种交互方式并不成熟,但却扩充了交互维度,创造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3)信息量大。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全息影像承载了更大的信息量。一张全息感光板可通过多次曝光,可记录众多不同的影像。数字技术与全息影像技术相互结合,可直接利用电子元件将全息图像记录下来,避免了图像后期处理,提高了图像应用效率。以计算软件对数字图像进行精细化处理,可将图像强度与相位分布清晰反映出来,并可对多个全息图像进行叠加操作[6],从而形成一个数字虚拟空间,其中承载了大量信息。也正是基于这些大容量信息,为受众带来了更为饱满的交互体验。(4)社会性。以社会学角度来看,每一个独立个体都存在于社会环境下,参与着社会活动,个体无法脱离社会环境而单独存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事实上就是交互,通过相互交流,传递思想并习惯于他人交往。换句话说,交互始终承载了社会属性,并不会由于交互理念的变革、交互方式的转变、交互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全息影像技术也不例外[7]。全息影像技术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个体交互水平的提升,满足了人类分享信息的本能。从更高层次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期,思想会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因此,全息影像技术除了基本的交互功能外,还起到了调节、平衡社会活动的作用。全息影像技术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基础,而是要融入于社会环境当中,方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4.结语

全息影像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固有观念,并带来了新的启示,其中蕴含了新的交互理念。目前,全息影像技术与其他领域技术已经产生了交集,从而衍生出了新的技术体系,这使得全息影像承载了更多的内容,并具备了更深远的影响力。未来全息影像将得到更大的应用空间,而人类的交互方式也将随之产生变革。

参考文献

[1]于瀛洁,李雨浪,郑华东. 一种基于视觉的手指与全息影像交互研究[J]. 激光与红外,2010,04:447-452.

[2]姜晓鹏,马纯永,陈璐,于方杰,范龙庆. 360°全息幻影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12:4268-4272.

[3]海川. 全息技术:从科幻走进现实[J]. 新经济导刊,2015,Z1:60-63.

[4]朱欣焰,周成虎,呙维,胡涛,刘洪强,高文秀. 全息位置地图概念内涵及其关键技术初探[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03:285-295.

[5]佟婷,魏婷. 全媒体出版环境下全息影像互动技术的应用展望[J]. 中国出版,2015,03:50-52.

全息影像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全息影像技术;教学辅助;教学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5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1 全息影像技术概述

全息技术在三维立体空间对真实物体,利用波的干涉原理和衍射原理进行记录,并通过三维全息投影实现真实事物的虚拟和再现技术,其成像过程包括两步。第一步,全息摄影。图1给出全息投影的拍摄过程,如图1所示激光束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参考光,另一部分经被摄物体形成漫反射,两部分光束叠加产生漫反射记录在全息干版上,经后期处理形成全息照片。第二步,物体全息影像的虚拟再现。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成真实物品的立体影像资料,尤其是珍贵物品的立体影像资料,使探讨和交流可以脱离真实物体;二是全息投影产生的虚拟立体影像,立体感强、虚拟逼真并可借助激光束和360度全息显示屏在各种场合进行展示;三是记录物体信息时全息底片可以记录任何一点的信息,因此具有较强的纠错和修复能力。

全息影像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从理论研究走向应用研究领域,其应用范围广泛。全息影像基于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适合各种形式的波动,如光波、超声波、电子波、X射线等。其应用可以渗入到影视等媒体、展览、医学3D影像、内部结构探测、珍贵物品信息存档等各个方面。目前,相对成熟的应用,首先是基于360度幻影成像系统的三维悬浮影像显示,系统可以在舞台等场地构建逼真的、具有特殊氛围的、可视化虚拟化立体影像,在真实的情境中植入虚拟的视觉立体影像,二者相互结合。其次,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以色列开发了一种用于医疗手术模拟的立体影像模拟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全息影像技术构建虚拟化的手术模拟环境,医生或医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可视化立体幻境中进行方针演示或模拟,其在手术方案演练和医学手术实践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是医学教学辅助的理想形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与各行业的融合,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也不断进行。成晋军 等就重点剖析了全息影像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方向、应用形式和存在的相关问题,旨在用新技术推动医学相关教育的发展。

2 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1 应用形式

全息影像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是3D全息投影,其在辅助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目标是构建及生产医学教育中高清晰的、色域逼真的、立体感强的三维医学影像,用于平时的医学教学,给医学学习者以强烈、新奇的视觉冲击,进而加深学习的印象,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欲望,并最终取得较好的医学教学效果。其最主要的应用形式是在现代化的全息教室中,构建虚拟化的立体虚拟场景,并进行医学的侵入式、体验式、观摩式教学。

2.2 应用方向

要探讨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就要明确医学教育中哪些教学领域需要或可以引入全息影像辅助教学,明确其在辅助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向。就此问题,研究者对医学课程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关调研,分析得出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医学解剖教学领域

人体解剖属于生物形态学范畴,是医学教育中一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课程。医学解剖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首先,解剖图像是平面图像难以形成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教学信息,视觉冲击力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供于课程实践的人体标本资源严重紧张,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每年接收的可供解剖的遗体不足70具,国内多数医学院校几十名学生才有机会解剖一具遗体,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解剖的教学质量。为此,李一帆 等提出了采用三维虚拟数字化可视人体进行解剖教学的方案。全息影像技术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在教学中通过全息成像技术或者在已有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全息解剖影像,并在全息教室进行三维悬浮立体再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就虚拟人体光学影像进行解剖讲解和虚拟实践演示,使教学摆脱稀有的遗体限制。

2.2.2 医学手术实践教学领域

t学手术实践是演练和提高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的关键专业性技能,同时也是执业医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关键,但其教学与实践却陷入了“瓶颈”。医院的手术室不可能让大量学生实时、长时间观摩,因为手术风险和医患关系问题也难给机会于学生实践锻炼,全程的手术影像视频出于患者隐私的要求和摄像角度等问题,很少具有可用性,有的即使可以播放、传播,但效果一般。全息影像技术为打破“瓶颈”带来了契机。如文中提到的由以色列“真实影像”公司和科技巨头飞利浦公司联合开发的医用3D全息投影系统,系统一方面是计算,也就是接收3D数据并算出全息图;另一方面是电光系统根据全息图把光线射入空间,并在真实环境中重建影像,这为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于全新的全息影像技术,医生可以用3D全息投影进行模拟操刀手术练习,从自身角度通过手术模拟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风险,另一方面手术医师可以形象生动地给学习者进行生动的演示教学。从学生角度,首先其获得了最直观的手术观摩。其次,可以无压力、无限制地进行实践演练。总之,这些对医学手术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3 其他

全息影像技术在医学教学领域的方向同样还可以延伸到需要医学数字图像的领域。如在生物学和显微学中大大量的二维病理图片实例,借助全息技术可以实现2D到3D的转化,使教学更加生动、逼真。吴育民 等探讨了“数字全息显微在医学影像中的发展与最新应用”。如在医学诊断教育中同样可以应用全息影像技术构建虚拟病人进行诊疗模拟。

2.3 关键问题

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中应用的主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全新医学教学影像的获取或生成。全息影像技术目前还是一个相对全新的应用领域,全息影像的生产需要一支全息影像建设队伍专门进行医学辅助教学影像的摄影与制作,这些需要教师、学校、研究机构等进行多方的沟通与协作,非教师个人力量所能完成,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其次,全息影像技术作为新技术,其应用还需医学院校在教学中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一部分用来构建教学资源,一部分进行全息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构建全息教学多功能教室。

这些问题制约着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想突破还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府部门的政策性导向和激励。政府部门应鼓励相应的技术企业进入到医学及教育领域。二是提供资金支持,全息教育的引入,单靠学校本身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三是做好试点。新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验证和带动的过程,试点无疑是最好的形式。

3 结 语

全息技术是光学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高度发展下的全新领域。相关技术发展趋于成熟,其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当前在各种商业广告和大型演出中都能看到相应的应用,其发展势头迅猛。全息影像技术在医学以及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了起步状态,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涌现。本文从辅助医学教育教学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探究式的讨论,其内容涉及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形式、应用方向和主要问题。但探讨只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起步,未来全息影像技术在辅助医学教育方向走向实处还有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笔者希望本文可以对全息影像技术在医学辅助教育的应用、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成晋军,张晓娟.全息影像技术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14(11).

[2]李一帆,杨茂有,尚云龙,等.三维虚拟数字可视人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2(5).

全息影像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传统全息;数字全息;全息影像

中图分类号:O40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97-01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一些科幻大片当中曾经令人叹为观止的显示技术已逐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1977年美国卢卡斯电影公司出品的《星球大战》中的经典片段,画面中的人物悬浮在空,立体且逼真的形象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40多年前全世界的观众正是通过这部科幻大片第一次知道了一个新技术――全息成像。

《少数派报告》中主演汤姆・克鲁斯通过录制的全息影像怀念逝去的妻儿。《钢铁侠》中玩转各种高科技的主人公利用全息技术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铠甲模型。这些大片中对全息技术的展示给人们带来了“无全息,不科幻”的印象。全息技术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世界。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古德曼和劳伦斯等人提出了新的全息概念――数字全息技术,开创了精确全息技术的时代。到了 90 年代,随着高分辨率 CCD的出现,人们开始用光敏电子元件代替传统的感光胶片或新型光敏等介质记录全息图,并用数字方式通过电脑模拟光学衍射来呈现影像,使得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真正实现了数字化。

随着人们逐渐不满足普通的3D立体成像带来的视觉效果,以及更多的数字全息技术和成像介质的研究成果出现,出现了一批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产品,并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去年11月,英国《自然》杂志封面文章介绍的新成果,显示科学家们已发明出近乎实时传送水平的3D全息成像技术,即“全息网真”。《每日邮报》评论称该突破将可使电视电影、电脑游戏、街头3D广告甚至远程医疗出现彻底革命,这是一场目前仍然处于襁褓中蓄势待发的革命。

即便如此,全息技术的制作者们始终没有突破一个难点,那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全息影像,全息投影在了某种介质上如全息膜、水雾等,或者投射在一个搭建好的三维空间中,真正意义上投射在空气中、不需要任何介质的三维全息影像并没有实现,现实和我们在星球大战中的想象还有一步之遥。

相应产品:

1.HOLOPRO全息屏幕

Holopro将高科技全息膜嵌入Amiran玻璃中,使之成为完美的Holopro全息投影屏幕,有正投屏和背投屏两种可供选择。它也完全可以在户外使用,不会受到任何户外强光的干扰,清晰度与室内相比毫不逊色,且寿命可长达数十年。

2.HoloProTMbeMerlin 交互系统

它主要是利用光检测及影像动作识别非接触式交互技术。对操作者的动作进行捕捉识别。参观者既可以使用传统的接触式方法直接对透明屏幕上的内容进行操作,也可以使用非接触式方法,与玻璃表面保持一定距离(0-150CM)进行操作,实现信息导航查询功能以及互动特效功能。

3.360.HOLOPRO全息立体成像

360度成像系统柜体外观时尚美观,有科技感。顶端四面透明,真正的空间成像色彩鲜艳,对比度、清晰度高,有空间感、透视感。形成空中幻象中间可结合实物,实现影像与实物的结合。可做成全息幻影舞台,产品立体360度的演示;真人和虚幻人同台表演;科技馆的梦幻舞台等各类互动展示,也可配加触摸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案例:日本利用全息技术制作的虚拟国民偶像――初音未来,成为了第一个运用全息技术举办演唱会的虚拟偶像。演唱会中使用的3D全息透明屏幕是一种采用了全息技术的透明投影屏幕,具有全息图像的特点,只显示来自某一特定角度的图像,而忽略其他角度的光线,即使是在环境光线很亮的地方,也能显示非常明亮、清晰的影像。

美国公告牌颁奖仪式上,已去世多年的迈克尔・杰克逊突然出现在舞台上,用人们熟悉的方式边唱边跳。舞台上活灵活现的表演的实现,不得不提起另一部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为了让电影中英俊帅气的布拉德・皮特变成一个干瘪的老头并安放到一个幼小的孩童身上,设计团队拍下了布拉德・皮特的120种表情,并把这些表情放入不同的3D模型中,利用数字技术将不同阶段的扮演者身体合成了一个人,影片中男主人公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出自皮特,而迈克尔・杰克逊复活之所以惟妙惟肖,正是把这部电影中使用的技术搬到了现实:6个投影仪、1个倾斜的全息膜加之舞台效果,主办方将以真人为原型动画合成的杰克逊投射到舞台中,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真假难辨的演出。

只有将全息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才能发挥全息技术的真正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高科技为我们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未来新“视界”。

参考文献:

[1]罗鹏,吕晓旭,钟丽.数字全息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J].激光杂志,2006(06).

[2]王贤锋.全息术的历史与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07(05).

[3]肖爱华,孔睿.魔幻电影场景中分形全息技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理论),2009(19).

全息影像范文第8篇

全息影像优于普通立体影像

现在的立体电视机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由于立体电视机需要每位观众都佩戴专用的立体眼镜来欣赏,就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限制了观众的自然感受;第二,由于目前立体眼镜较贵,家里都是每人配一个,没有多余的,来了客人后不能共同欣赏电视节目;第三,立体电视节目偏暗,颜色部分的欣赏效果略差;第四,长时间佩戴眼镜观看3D电视节目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头痛发晕等症状。尤其是最后这一点十分突出,引发了不少家长对孩子观看立体电视节目的担忧。

怎样解决目前立体电视机带来的问题?比利时研究人员认为,可用全息电视机来解决。因为全息电视机的光源是激光,而不是传统的白炽灯或者LED灯。激光具有很好的单向性,没有色散,也不会出现色差,这样形成的立体图像更加清晰、亮度更好。在许多科幻片中,未来人们远程通话都是通过全息显示来实现的。谈话一方的影像可以出现在对方某处,就如同面对面的谈话一样。目前,美国研究人员已经研制出可以投射出全息影像的手机。虽然图像的清晰度还不够好,但是这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目前正在开发的全息电视机虽然比手机晚了一步,但是它所呈现的全息影像的立体感和清晰度将超越手机。

全息电视机构造复杂

比利时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全息电视机的雏形。这种电视机的显示系统由上百万片反射片组成,并由微型电脑控制。反射片的角度能以每秒数千次的频率发生变化,以此改变光束的角度,从而呈现立体的活动画面。由于全息电视机光源的位置和角度都可控,就可以形成比较自然的立体影像,不需要佩戴眼镜就可以观看,自然也不会发暗了。

根据研究人员的设计,全息电视机的电子器件隐藏在一个底座内,人们看到的电视机显示器是一个透明的液晶柱、液晶锥或液晶球。比利时研究人员正在突破的难点是制造移动的象素。他们将激光照射到微电子机械系统平台上,建立起全息显示器。这种平台可以像小型的反射活塞一样上下左右移动,从而实现移动象素的效果。研究人员预计,这款概念性全息电视机将在2012年年底之前研制成功。

除了比利时外,多国研究人员正在展开包括全息电视机在内的全息显示技术的研究。我国台湾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款形如金字塔的全息显示器,观众从各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十分逼真的立体图像。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全息计算机。它能让人用手直接操纵显示器里的物体,真正地“把手放在虚拟物体上”。这种计算机利用“能表现手和其他物体的新式实时算法”,让用户和虚拟的三维物体实现互动。

全息电视机可全方位观看

全息技术最早应用在照相领域,它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来记录拍摄对象反射的所有光波信息。全息电视机的原理和全息照相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基本上用数字存储代替了胶片,数字摄影机把拍摄对象的所有光波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电视机在播放节目时再把这些数字信息转化为活动的全息影像。全息电视机就是一种很好的信息存储器,可以把“冻结”在电视台服务器的景物重新“复活”在人们眼前。相对全息影像而言,任何传统的影像都会黯然失色。

从上面的介绍可知,虽然通过全息电视机和普通的立体电视机看到的都是立体图像,但是从视觉效果上来讲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普通立体电视机呈现的是一种立体的幻觉,而全息电视机看到的影像与真实世界很类似,在不同距离和侧面所看到的景象是有所差异的。因此,未来的全息电视机可能不是靠墙而放,而是放在客厅中央,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到不同的立体效果,令家人和朋友聊天有了新内容。

全息影像范文第9篇

一曲生前未的《Slave to the Rhythm》是他当天奉上的演出。急促、激动、气息声十足,熟悉的“月球漫步”,原地旋转,都是欢呼声起的理由。但无疑,“活生生”的表演才是让人激动落泪的原因:人人都看到了,那不是屏幕上冰冷的影像,那是迈克尔・杰克逊无比真实地站在台上。

自2009年以来,有关天王并未离去的谣言从未停止。而这一次,他真的“复活”了。

光波的游戏

尽管在那段视频下并不乏“粉丝”感性的言说,比如,“这感觉真好,就像他只是累了烦了想去歇一歇,心情好了就回到舞台和粉丝们唱唱歌跳跳舞”,但这也很难打动“死理性科技宅”的小伙伴,他们只会淡淡地来上一句:“哦,技术不错。”

所谓的技术,就是全息影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你能在不戴任何特殊眼镜的情况下,看到一个物体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出现在眼前。但这并非简单的裸眼3D,裸眼3D利用人两眼视差的特性营造一种视觉上的错觉,实际上是平面的;全息影像则利用了光的干涉和衍射,再现的像是三维立体的。

立体再现的前提是立体记录,即首先要拍摄出一个全息图。“全息”意味着,在这张图中,不仅如一般摄影会记录被摄物的反光信息,还会记录被摄物包含位置信息在内的全部光学信息。

这是因为全息摄影以激光为照明光源,并且将光源激光分为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直接射向摄影机的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了干涉。这类似绘画中的静物素描手法,要表现立体感,在画出静物的样子(表面光强度信息)的同时,还要画出明暗阴影(反射光信息)。不过,在那场“复活”演出里,代替实际拍摄的是三维数字影像,毕竟,谁也无法让斯人重回人间,何况来一场录制。

当影像需要重现时,只需以波长和角度与参考光完全一样的光源照射在经过冲洗的底片上,利用衍射原理再现被摄物的光波信息,影像就会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出现在之前相对于底片的位置上。当观众移动眼睛,从不同角度观察全息影像,也会像观察原物一样,可以看到它不同侧面的形象。

投影仪是目前重现全息影像时最常用的光源“发射器”,一来可以保证相对稳定的光源亮度,二来投影仪具有放大影像的作用,对展示而言是很实用的功能。这也是“全息投影”一词出现的原因。但近年也有人尝试以LED屏替影,比如时尚真人秀《女神的新衣》就借助此打造了一场炫酷开场秀。据官方技术贴解释,LED亮度优于投影,成像的清晰度与对比度更高,成像质感也更优。

科幻闯入人间?

面对如此高科技,难免就会把它与科幻电影中时不时出现的“男主在空中滑动、点击操作板影像”的桥段联系在一起,但“死理性科技宅”小伙伴又要来泼冷水了:“所有成像都需要介质,直接以空气为介质的成像技术连影子都没有呢!”

确实,当下所能见到的全息影像,实际上都需借助几乎透明的全息膜的帮助。继续以一场演出为例。周杰伦演唱会上与全息邓丽君深情对唱,是因为事先已经架设了一张与地面呈45度夹角的全息膜,演出开始,投影机投射出的邓丽君三维数字影像经过折射到全息膜上,邓丽君于是就凌空出现了。为何是45度,技术人员表示:“45度反射的全息膜,会把光损降到很低,成像效果真假难辨。在特殊的结构设计基础上,膜完全看不见,投影机完全隐蔽,解决了直投或背投光线刺眼的传统全息弊端。”

在一些大型全息舞台剧中,人们可以看到全息表演与真人表演同时出现,魔幻效果十足,这也要归功于全息膜的透明,能让观众透过膜看见背后的景物。再配合实时传输技术,“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便奇迹般“隔空穿越”到“楠塔基特项目”活动现场,接受了访谈,并以“全息击掌”结束。

如果你还对“空中操作”有执念,所谓的“单面全息互动”也能给你小小满足:一块超白玻,一张全息膜,一台投影机,外加红外触控设备,再辅以精心制作的互动内容,电影里的感觉顿时出现了。

最新的“传闻”中,全息技术已经与介入性X射线、心脏超声技术合作,使医生能在微创心脏手术中观看“漂浮在空中”的患者心脏影像,并且可交互操作以观察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再把这项高新技术放到B超室,怀孕的妈妈们就能在“空中”看到立体的腹中宝宝。

全息影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3D技术;裸眼3D;全息影像技术

1 3D技术起源及原理

人眼产生3D视觉的秘密――偏光原理:

人眼在看任何物体时,由于两只眼睛在空间有一定间距约为5cm,即存在两个视角。这样形成左右两眼所看的图像不完全一样,称为视差。这种细微的视差通过视网膜传递到大脑里,就能显示出物体的前后远近,产生强烈的立体感。这是1839年,英国科学家温斯特发现的一个奇妙的现象,至今为止几乎任何3D影像技术都是基于这个原理开发的。

2 3D技术发展状况

2.1 3D成像技术种类

3D成像技术有很多种,分为不闪式3D技术、互补色技术、时分法技术、光栅式技术、普式技术、全息式技术等。而其中以时分法为当今所广泛应用,而不闪式技术和互补色技术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方便说明我们用互补色技术解释立体电影的形成(光的三原色原理――红、绿、兰)

⑴互补色技术是目前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技术,依据人眼的成像原理,以两台摄影机模拟人眼左右眼所成的像。再在放映过程中使用两台放映机它将不同视角上的成像用不同的颜色印刻在同一副画面下,互补色3D眼镜采用的技术也就是色分法,色分法会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直接利用肉眼去观看红蓝、红绿等多种模式类的电影,就会出现模糊的重影图像。这样我们就无法观看到红蓝、红绿等多种模式类的电影的立体效果。再让用户通过红蓝立体镜片来观看到立体效果。由于技术成熟而且眼镜造价相对低廉,所以广为当今的电影院所接受。

⑵时分法即是(快门法)通过提高屏幕刷新率把图像按帧一分为二,形成左右眼连续交错显示的两组画面,通过快门式3D眼镜的配合,使得这两组画面分别进入左右双眼,最终在大脑中合成3D立体图像。计算机可以用显卡将普通2D影像生成3D效果,成为未来用户接触3D视觉的主流设备。它也包括红蓝色分法,但这只是为了让不具备硬件条件的用户也能体验3D视觉的次级方案,它主要是利用快门原理的时分法技术。

时分法3D视觉体验的质量取决于镜片液晶的偏转频率。要获得理想的视觉效果,显示器至少需要120Hz的刷新率,分配到每只眼睛上的图像刷新率是60Hz。这样视网膜影像残留效应,人就很难感觉出来,图像就不觉闪烁。

⑶不闪式3D 电视方式。不闪式3D使用特殊薄膜分离左右影像来体现3D影像。把分离左侧影像和右侧影像的特殊薄膜贴在3D电视表面和眼镜上,通过电视分离左右影像后同时送往眼镜,经眼镜的过滤,把分离左右影像送到各个眼睛,大脑再把这两个影像合成高清晰3D影像。因为不闪式3D能够体现1秒钟240张3D合成影像,没有重叠画面和拖拉现象,所以不闪式3D也被称作世界唯一的240赫兹3D电视。

2.2 裸眼3D显示技术

目前3D立体显示技术,大部分要依赖特制的眼镜,长时间的观看会有恶心眩晕等感觉。舒适度大大降低。由以下这两种技术(视差障壁;柱状透镜技术)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裸眼3D显示技术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代表3D立体显示技术发展前沿。

⑴视差障壁技术。在显示器和眼睛之间设置一个栅栏式的挡板,就可以改变奇、偶列图像的光线走向,使之分别送达左、右眼,形成立体视觉效果。这种方法的双眼视图也是位于屏幕上的奇列和偶列分区,实施是用一个开关液晶屏、偏振膜和高分子液晶层,利用液晶层和偏振膜制造出一系列方向为90°的垂直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通过一系列的缝隙来观看奇、偶列图像,这样的装置使左、右眼能分别看到对应的图像,形成立体视觉效果。

缺陷:由于视差障壁,亮度会降低,分辨率也降低,导致清晰度将降低。

⑵柱状透镜技术。在显示器前面板镶上一块柱透镜板(透镜板由细长的半圆柱透镜紧密排列构成)组成裸眼立体显示的光学系统,像素的光线通过柱透镜的折射,把视差图像投射到人的左、右眼,经视觉中枢的立体融合获得立体感。

优点:亮度不受到影响,3D显示效果更好。

缺点:相关制造与现有LCD液晶工艺不兼容,需要投资新的设备和生产线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还有一些改进版的新技术:

⑶MLD技术―微位相差板法。使用微位相差板改变光的偏极态来分离左、右眼视图。也是使用视差图像来实现立体场景,两幅图像分别显示在奇列分区和偶列分区。

优点:观看3D影像时,不会产生眩晕、头疼及眼睛疲劳;分辨率高;可兼容文字等二维影像和3D影像;可视角度大。

⑷指向光源技术。这种裸眼立体显示器在LCD像素后面使用线光源提供背光照明,密集的线光源照明使奇、偶列像素的图像传输路径产生分离,分离后的视差图像能分别到达对应的眼睛.全部像素被分为奇、偶列交错的两个显示单元。用来显示具有视差的立体对图像。

优点:分辨率、透光率较高,能沿用现有的设计架构,3D显示效果出色

缺点:技术产品还不成熟。

2.3 全息影像技术

人类之所以能感受到立体感是由于人的两眼视差。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将3D显示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人眼的视差特性产生立体感;另一种则是在空间显示真实的3D立体影像,如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立体成像。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维立体影像,用户不需要佩戴带立体眼镜或其他任何的辅助设备,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观看影像。全息显示技术的问世给真正的立体三维电视带来了希望之光。全息电视与立体电视相比,其优越之处不仅仅在于立体三维图像更接近于物体自身,而且还要从人眼对物体深度感在生理上的心理暗示来加以考虑。

⑴3D全息影像技术简介。全息技术最早是应用在照相上的。它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把物体特有的光波资讯记录在感光材料上,经过显影定影处理後,得到一张全息图。这张全息图上面是没有图像的。要想看到图像,就是要使光波重现。重现的图像与原物一模一样,如同透过窗口观看外面的景物一样。移动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不同侧面。观看前后不同距离的景物时,效果更加出色,与看话剧演出没什么两样。

世界上最酷的透明玻璃电视―CLARO推出了一款以前从未见过的显示器――透明玻璃电视,名为“Holoscreen”。它不同于现在的任何一款电视,是全息技术与视觉审美的无瑕结合的产物。它可以接受所有输入格式。从电视、DVD、录影、个人计算机到笔记本,都能使用。可称得上是显示技术的大革命。

⑵3D全息影像技术产品。全息投影3D全息立体投影设备不是利用数码技术实现的,而是投影设备将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进口的MP全息投影膜上,让你看到不属于你自身角度的其他图像,因而实现了真正的3D全息立体影像,是近期非常流行的技术。可实现的全息投影从技术上分为三种。1)空气投影;2)激光束投影;3)日本公司研制了一种利用激光束来投射实体的全息影像投射方法。

以360全息成像为例,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四面锥体。当观众的视线透过椎体的一个面时,通过表面镜射和反射,能够从椎体内的空间里看到自由飘浮的影像。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多个国家馆就采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其亦幻亦真的感觉,带给人全新的视觉体验。可以把远处的人或物以三维形式投影在空气之中。《阿凡达》视觉团队把这一技术应用在湖南卫视2012跨年演唱会的舞台上,不必借助3D眼镜、IMAX屏幕,如幻似真的奇幻场面就呈现在舞台现场。全息投影技术本质上是通过空气或其它特殊的介质形成立体的影像,突破了传统的声、光、电等介质的局限性,成像色彩鲜艳,对比度、清晰度都非常高,强烈的空间感和透视感是这种技术最具魅力之处。全息投影有望超越当前的各种3D技术,成为终极立体显示解决方案。

3 3D技术发展前景

在激光全息技术中,全息显示技术由于更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倍受关注。它不仅可制出惟妙惟肖的立体三维图片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可将其用于证券、商品防伪、商品广告、促销、艺术图片、展览、图书插图与美术装潢、包装、室内装潢、医学、刑侦、物证照相与鉴别、建筑三维成像、科研、教学、信息交流、人像三维摄影及三维立体影视等众多领域,近年来还发展成为宽幅全息包装材料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白光再现全息技术可在白昼自然环境中或在普通白光照射条件下观看物体的三维图像,一直是研究全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运用,期待自身的努力使得全息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遥感影像范文 下一篇:财产保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