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2:23:36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为落实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国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深化高等学校外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专业学习,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拟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等机构,联合举办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主要包括四大议题:

一、大学外语课程及教学改革

1.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研究

2.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3.大学外语教材研发与网络平台资源建设

4.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

二、外语资源建设与教师发展研究

1.“三多”语境下外语学习资源建设

2.“三多”语境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3.“三多”语境下学术信息技术素养和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4.外语教育技术研发与应用

三、电子语境下的语言学研究

1.网络语言学研究

2.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四、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

1.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探索——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内容等

2.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实践——学科定位、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等

会议将特别邀请中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外语教育技术领域主要专家莅临大会做主题报告。

会议特别征求相关主题研究的参会宣读论文,优秀文论将设立特别奖项并择优推荐发表。

论文提交日期截止到2013年11月11日。论文提交邮箱:

会务信息:

1.时间:2013年11月16~20(周三-周日)

2.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3,会务费:1000元/人(包含餐饮、资料、专家费用以及部分考察费用)

4.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5.主办单位: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详情请发邮件至或参阅http:///news.php“学术会议”栏目会议具体通知)

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会务组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学术文献;定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5-0032-04一 研究背景

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深入探究基础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随后,教育部于2005年4月启动了一项重大工程,即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在项目办公室的引领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努力,从2005年下半年至2006年年初,选取辽宁、河南、宁夏、江苏、四川、重庆、云南、广西、海南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首批项目试点区域开展骨干教师和省级组织者部级培训。2006年5月,该项目在全国全面展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2006年11月,教育部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织了首次全国统一考试。整个项目从培训、考试到认证,彼此关联,环环相扣。自《标准》颁布及项目实施7年来,其执行效果如何?以《标准》为依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期5年的初级全员培训已经结束,其结果如何?与之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领域研究人员又做了哪些工作以促进培训项目的实施?文章从文献的视角梳理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脉络,为今后教育技术能力研究提供参考。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研究对象来自中国知网(CNKI)——它我国规模最大、最权威的知识管理网站。以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为时间跨度,题名检索框中分别输入“教育技术能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并含教育技术能力”、“师范生并含教育技术能力”等检索关键词进行检索,将通知、公告、报告、涉及军事机密不能下载的、新闻广告等与本研究内容相关度不高的文章剔除,对通过不同题名关键词检索所得到的所有文献进行归类合并整理,扣除重复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538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样本。

内容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它通过对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进行内容抽样,其次确定类目与分析单元,然后做评判记录,最后进行信度分析。即根据问题假设,先抽取典型样本资料,然后将资料的内容划分为一系列的类目,并按制定好的类目进行评判记录,再选用统计分析工具对研究样本进行定量处理,然后从统计数据中分析得到有价值的定性结论。文献计量法是基于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量化分析方法。它以文献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如通过对文献数量、作者群、参考文献等相关信息的分析来判断研究的深度、广度、影响力等。三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本文以研究样本的数量年度分布、研究主题、论文作者和引文(即参考文献)四个方面作为研究维度。凡是独立成篇的论文,只要论文结构完整,不论其篇幅长短,字数多少,均按一篇计算。运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1 文献量年度分布

对来自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538篇学术论文按发表年度分类整理,分布如图1所示。我国有关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论文在2004年数量不多,只有6篇,且多为对《标准》的解读。从2005年开始每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直线式上升趋势,这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全国全面展开的宏观背景是密不可分的。2010年的论文总量达到107篇的高峰,约是2004年的17倍。2011年有所回落,一方面采集数据时2011年的数据库样本尚未完全更新,不能正确体现2011年的真实态势,另一方面估计与教育技术能力第一轮初级全员培训的结束有关。可以预测,随着第二轮中级培训的启动,将会出现新的研究高峰。

2 文献的作者群分析

(1)核心作者群分析

对参与文献发表的所有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进行统计,合计715人,除去重复作者84人,共有631人。若只统计第一作者,并且同一作者多次发文则按一个作者计算,共计有495人。其中沈书生和江文化最多,每人均以第一作者五篇。发表四篇论文的有5人,发表三篇论文的有6人,发表两篇论文的有49人,发表两篇以上(含两篇)论文的作者总计62人。只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占绝对优势,总计433人,占作者总数的87.5%。美国学者洛特卡A.J.指出:作者数与数量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如果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数与所有作者数之比低于60%的临界值,则该领域已形成核心队伍,反之亦然。数据表明教育技术能力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同时发现该领域缺少一直深入研究的学者,很多作者浅尝辄止,似蜻蜓点水,研究缺乏长期性、连贯性和深入性,使得研究散乱而无系统。

(2)作者所属系统分析

作者的所属系统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的角度、广度、深度。例如,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较为理论和宏观,中小学的研究更加实用而微观。因此,笔者以作者所属系统为研究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将教育技术能力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所属系统分为普通高等院校、各地中小学、研究机构和其他(如外国研究者)四种类型。

结果如图2所示。教育技术能力学术论文的作者来自高等院校的占75.8%,11.3%来自中小学,8%来自研究机构,其他占4.8%。这说明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者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相对重视,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由于地处高校,研究条件优越,许多学者本身就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这就为在高校开展教育技术能力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许多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肩负研究者和实施者的双重身份。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研究明显薄弱。然而他们对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的效果,其作用至关重要。教育技术能力研究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应用研究,迫切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使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3)作者所属地域分析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博士论文: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1―0060―05

一 问题缘起

我国有关教育技术的博士学位论文(专指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较高层次的研究现状,其研究趋势也将对我国未来的教育技术研究产生一定影响。对这些博士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发现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预测未来走向,对于教育技术学科乃至整个教育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库为数据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尚未完全收录于中国知网,故须从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库中获取),对2000到2009这十年的教育技术博士论文进行统计(2000年之前教育技术博士论文数量极少,2010年博士论文至今尚未完全收录,故均不作统计),拟对以下问题进行回答:中国有关教育技术的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的研究主题有哪些?涉及到哪些其他学科专业?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如何?通过调阅论文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 样本收集与整理

从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教育技术学”为“学科专业名称”,对2000-2009年的博士学位进行精确检索,得到论文85篇;分别以“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为关键字,进行精确检索,得到论文21篇和9篇;分别以“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为“主题”,共得到论文16篇和79篇。对这些论文进行处理,最后得到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共134篇。同时,从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库中共检索到75篇有关教育技术的博士学位论文。将此209篇论文作为样本,并按学科范围分为全部学科(包括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内的全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技专业)、其他学科等三部分,数量分布情况见表1。

同时,将这些论文(不含北师大的)按年份进行归类,得到各年份论文数量分布情况(见表2)。

三 研究过程

1 时间分布

根据表1,对全部学科中有关教育技术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134篇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82篇(不含北师大),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得到2000年-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数量变化曲线图(图1)

可以看到,国内教育技术的研究主要从2000年开始,无论是全部学科还是专业学科,论文数量均逐年增加,到2004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开始接近10篇。通过考查这些论文的主要内容发现,从2003年开始,教育技术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虽然2009年的博士学位论有18篇,稍有下降,但并未对十年来论文整体增长的大趋势构成较大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与人的生存密不可分,教育技术开始深入教学、深入生活,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依然会越来越深入,并将呈现一片繁荣的态势。

2 涉及院校

截止到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共有9个(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这些学校中除华中师大和浙江大学尚有博士外,其他七所高校占据了140篇论文,约占总数的67%。其他学校(包括上海师大、上海外大、福建师大、哈工程大、河北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农科、中央民族、重庆大学、东北财经等),总数在69篇,约占33%。图2是2000-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点院校博士论文数量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所院校引领着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学术团队越来越壮观。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紧跟其后。其他大学虽不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仍对该领域的某些问题进行研究,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增添了新鲜血液和坚固力量,为中国教育技术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宽阔的发展空间。

3 学科专业

从表1可以发现,有些教育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不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所作(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论文仅140篇)。也就是说,有很多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也对教育技术问题感兴趣并做了研究。通过调阅论文所属学科专业,对学科专业进行了统计,结果见图3。

从图3可看出,教育学类专业约占总数的82%。其中,在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中,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等专业对教育技术的涉及比较多,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如东北师大教育学原理专业伍正翔的《批判与超越》、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钱旭升的《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左明章的《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河北大学外国教育史专业张立新的《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等。

理工类专业研究教育技术问题的论文约占12%,在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中,仅次于教育学类专业。这些理工科专业主要包括信息工程类专业和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如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欧阳杨的《教育语义网中基于本体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建模》、东华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刘晓强的《E-Learning知识共享与适应性应用环境研究》等。

分析表明,对教育技术问题的研究已渗入多个学科领域(约15个专业),很多人在关注教育技术问题,这无疑是教育技术的荣耀和幸运。这些非教育技术学专业人员对教育技术的关注,不仅在学科基本理论方面,也在具体实践问题层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推动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4 选题领域

通过阅读样本论文,发现论文的选题范围广泛。通过查阅和归纳多个学校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向的划分,将教育技术相关研究划分为六个主要领域和十二个子领域。各领域论文数量见表3。

表3表明,近十年来教育技术主要集中于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教育信息化等研究领域,在新技术应用、网络教育、教学设计、教育系统开发、学科基本理论等研究方向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同时在学科哲学思考、远程教育、教育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以北师、华东、华南、南师四所院校为例,各领域研究论文数量见图4。

图4表明,教育技术的关注点,因院校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汇聚和分散。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南京师大和华南师大,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教育信息化等研究主要聚集于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教育系统设计和开发等研究相对比较分散。由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研究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理论的人越来越多(从图5可以看到,理论研究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面临着理论基础薄弱的现实,人们开始关注教育技术哲学、教育与技术关系问题等教育技术学科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以期为教育技术的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图5同样可以看到,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趋势并不是持续上升的,而是出现了几次低谷,也就是说,理论研究时而成为关注热点,时而被忽略,可以说是近年来教育技术的一个难点问题。

其次,教育系统设计与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将是教育技术领域一个持久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中的技术手段,设计和开发的教育系统越来越人性化、智能化、普遍化,满足着教育对高新科技的需求,为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构建,以及虚拟现实技术、语义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科学方法、网络工程方法等新技术新方法,使教育技术在注重应用的过程中,不断从其他学科和领域中汲取养分,在改进和创新中前进。

最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远程教育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被一批学者跟踪研究,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如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台中出现的难题、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阻碍等)。这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 总结分析

教育技术研究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同时,也一直存在着一些疑点和难点,并不断地形成新的研究热点、焦点和难点。其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教育技术研究关注点存在着明显的汇聚与转移,并生成新的研究一点和盲点。一种技术、方法,或者理念,能否进入教育技术研究者的视野,不是教育技术学科自然发展的结果,也不是由教育技术领域的一家所专长。研究者自身局限性以及功刹主义和唯技术主义的盛行,是影响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历程是其学术观念随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是社会观念对教育和技术的选择过程,是在技术与教育的互动过程中,使技术与教育构成了一个整体,使教育技术自身演变为一种特有的社会身份的过程。教育技术仍然是个年轻的学科,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和成熟。

第二,教育技术研究的眼光有待扩展。教育技术研究,只有认清了前进的方向,才能走向科学的发展,才能走得更远。从论文内容中可以感受到,还有很多研究者或者沉浸在技术万能论的狂热中,只顾钻研新技术、开发新系统,将自己迷失在技术的森林里;或者对技术嗤之以鼻,专攻理论思辨。这样的研究虽然会带给教育技术瞬时的激动,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教育技术的发展,长此以往,势必会将教育技术引入一个狭小的角落里,越走越窄。研究教育技术,就要以开阔的眼光,将教育、技术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关注现实,在聚焦与转移、冲突与反省的过程中不断前行。只有厘清教育、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认识教育、社会和技术中,塑造和利用技术来促进、引导教育的发展,才不至于在教育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的变迁中出现方向的偏移和问题的遗漏,从而合理地制定教育技术发展战略,促进教育与技术的良性互动。

第三,研究缺少文化意识。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二级学科,从属于教育,应该体现着教育的文化特色。纵观十年教育技术的研究,文化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一直少有人提及。教育技术发展带来的许多独特的文化结构(如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等),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关注文化对教育技术的影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技术的良性发展。

第四,教育技术研究缺少伦理学的视角。教育技术之定义,经过多次变革和发展,已普遍被人们接受为“是一种研究和伦理实践,且这种研究和实践是为了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这无疑告诉人们,要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育技术的发展,并对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及研究进行适当的道德关切,确保教育技术要符合人和教育的发展规律,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教育的发展。

总之,中国教育技术在健康稳定的发展进程中,充满着无数的尝试和挑战。中国教育技术一直在总结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美风,中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3,(10):9-15

[2]祝智庭,孟琦,从美国博士学位论文元分析看教育技术研究取向[J]电化教育研究,2002,(12):47-50

[3]吕巾娇,从美国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看教育技术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f10):27-32

[4]任友群,理论实践方法-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趋势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地方教育技术协会组织;相关教育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研讨会于12月初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二、协办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

三、支持单位:深圳市学之泉集团有限公司

四、会议主题:融合、应用、创新

五、会议程序:

(一)2012年年会

1、领导讲话:传达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2、为获奖的影视作品、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颁奖

3、会长讲话:总结协会2012年工作

4、召开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二)全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研讨会

1、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教学设计师、媒资工程师、系统架构师的职业设计

2、“三通两平台”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研究

3、开放大学的创新与远程教育的变革

4、数字校园综合解决方案、网络多媒体技术支撑环境

5、云服务、电子书包、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教育应用

(三)新技术设备展示

六、参会代表范围

(一)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

(二)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学术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三)协会各专业委员会代表

(四)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获奖单位、作者,组织奖获奖单位及个人

(五)企业代表

七、会议时间、地点等事项

(一)时间安排:12月7日(星期五)全天报到。8-9日开会、研讨、观摩。10日返程

(二)会议地点:东莞市嘉辉会酒店(龙凤山庄影视度假村)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嘉辉路酒店联系电话:0769-87563388

六、会议费用标准

会务费900元。双人标间每天:320元/间,160元/床。大床标间:320元。此次会议在度假山庄召开,环境很好,房间数量有限,请务必于11月20日前将此回执传真或电子邮件发到协会,会务组凭回执表向宾馆确定房间。

由东莞市嘉辉会酒店出具会务费的正式发票。

七、会议须知

为保证住宿,务必请于11月20日前将电子回执或传真发回协会。报到时凭回执安排。

联系人:岳华 电话:010-66419038 66490963 传真:010-66490962

电子信箱:,此信箱收到后有自动回复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您好!

真诚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这份求职材料。这里有一颗热情而赤诚的心渴望得到您的了解与帮助。在此,请允许我向您毛遂自荐。

我叫曹立群,1997年7月5日,我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历史学教育专业,获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吉林省首批办重点高中延边二中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现为中教一级教师。

参加工作以来,我努力做好历史教师工作。从1998年起,连续六年一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州先进工作者。下面我从教学、教育、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向您介绍一下自己。

一、教学方面:

从教以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对党和国家负责的精神,以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教学工作曾多次受到校、州、省的表彰,表彰情况如下:

2000年12月,在吉林省中小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型课》评选活动中,所讲的课《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被评为新型课一等奖。

2002年9月,在吉林省高中历史学科第三届教学综合素质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

在从事教学工作[找各类范文,到秘书文库网]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注意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为此,我边钻研教材边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所作课件多次在州、省、国家获奖,获奖情况如下:

1998年12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北伐战争胜利》在全州电教教材评选中获一等奖。

1999年5月,制作的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在吉林省首届历史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

1999年,在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中,制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可爱的家乡延边》获一等奖。

2003年,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情系延边》在东北三省中学历史学科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2003年,制作的英语课件《britainandireland》入选全国第七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其中参赛作品400多件,入选作品35件。

2002年9月,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因特网上历史学习的平台,制作了“中学历史教学”网站(),在k12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历史教师个人主页中排名第五,每天都有一千人左右的访问量,这里既是我与全国历史教师互通有无的地方,也是我为学生们提供学习历史的资源和进行情感、学习经验交流的场所。

1999年以来,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对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培训,曾给学校的全体教师讲过animator、flash、authoware软件的使用,另外我在本学期的高一历史组组内集体备课时,给组内另外三位老师讲怎样用flash、photoshop软件制作历史课件,受到历史教研组组长和各位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教育方面:

2002年以来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学习成绩优秀,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在延边二中网站论坛上任大牛论坛的版主,开辟了“班主任论坛”、“心灵驿站”等栏目,一些主题引起学生强烈反响,如:“班主任能和学生成为朋友吗?”、“怎样对待上网玩通宵的学生?”、“学生个案分析”等主题,是学生们经常回复的主题,通过网上交流,使老师更加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也与学生进行了不见面的坦诚的网上交流,对以后加强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加强了班主任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竞赛活动,1999年在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知识教育竞赛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01年在全国中小学生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知识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教研方面:

1、撰写论文。从教以来边从事教学工作,边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与案例,并写成论文。

1998年6月,论文《课外活动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实例剖析》被中国城市出片社收入《优秀教改教学经验论文集》。

1998年8月,编写的《延边德育教育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一书,被州档案局、州档案学会评为档案信息开发成果一等奖。

2001年6月,论文《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被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2年,论文《创新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被编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师丛书》第一辑《历史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

2、参加课题研究。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

1999年,被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研究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开发》的子课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开发》课题组成员,承担《延边德育教育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课题的研究。2001年,参加编写了校本教材《情系延边》,现已出版,获学生好评。

2001-2002年,参加了中央教科所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的“九五”科研课题“历史学科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科研成果论文《创新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被编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师丛书》第一辑《历史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

现在正参加另一部级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研究。

四、继续教育:

2000年1—2月,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2000年7月——2002年2月,参加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学习,现已结业。2003年11月,考取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育硕士(学科教学)。

鉴于毕业六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我相信自己能够从事好重点高中的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特别是多年制作课件和网站的经历,使我一定能使贵校的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果您给我一个发展的机会,我会以一颗真诚的心、饱满的工作热情、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快速高效的工作效率回报贵校。

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着能为成为贵校的一名历史教员!

若承蒙赏识,请拨打电话(xxxx)xxxxxxx,或用电子邮件与我联系,查看下面网址,您可以进一步了解我,恭盼回音。

最后,衷心祝愿贵校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xxxx年x月xx日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在开幕式上,浙江大学任少波副书记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庄华洁处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研究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工科高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庚生教授,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骆雪超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徐小洲教授等在开幕式上致辞。

大会邀请了徐福荫教授、祝智庭教授、陆国栋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特邀主题报告,论述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教育技术的前沿应用和新发展、教育技术领域的创新热点等问题,使与会代表获益匪浅。大会期间举行了“华东、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2010年学术年会”和“东南地区教育技术主任协作会议”两个主题分会,就教育技术专业学科建设以及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交流研讨。大会还举行了“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专业发展”三个论坛,代表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气氛热烈。《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杂志》三家杂志社的负责人在大会上就各自的办刊理念、思路、特点以及关注的主题和热点问题做了发言。

本次会议具有如下四个特色:

一、会议形式创新

华东、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2010年学术年会和东南地区教育技术系主任协作会议两会联合召开,这样的合作办会是第一次。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秘书长在开幕式的讲话中评价说,二个会合在一起召开,是一个创新,具有特色。

二、多区域交流,代表广泛

与会代表来自全国14个省市和香港地区的高校共66所,共178人;大会组委会自四月会议信息后,广大高校教育技术同行热烈响应,踊跃投稿,除华东、华南地区外,还有来自华中、西南、东北、北京等地区的来稿,共收录论文100篇,为历届年会之最,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集光盘,共分六个专题:(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2)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3)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4)教育技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5)新形势下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研究;(6)教育信息化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应用。本论文集反映了华南、华东两地区高校近年来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应用的主要成果。经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组进行评选,共评出大会优秀论文15篇。

三、理论和应用相结合。本次大会代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专家学者,一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二是来自高校从事教育技术应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交流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前沿问题、理论与应用产生思想火花、思想碰撞,对两者受益匪浅,这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

四、会议活动多样化。本次会议组织考察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学术交流活动加实地考察、参观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最后,特别感谢会议承办单位浙江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所做的精心安排,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5月12日,目前分物理环境、音频系统、视频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集成和语言实验室六个工作组开展工作。联合教育技术行业产、学、研多方面的力量,制定教育技术行业的标准和相关条例,是标委会当前工作的重点。

本次编写工作研讨会是继8月份成都论坛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工作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围绕前一阶段各工作组的工作成果和下一阶段的工作安排,两天的研讨会热烈而卓有成效。各组专家对技术标准大纲提出了修改建议,并明确了各章节的撰写负责人。2010年12月31日前,各组将返回目录大纲及详细任务安排。2011年3月10前各组提交第二稿,并随即召开第二轮编写讨论会。2011年5月中旬定稿后,将用三至四周时间反馈给标委会专家及院校、企业讨论,广泛征求意见。2011年6月底完成统稿,7月上旬提交出版社。标委会将于8月份正式召开会,相关成果。

本次研讨会得到国家会计学院的大力支持,在此标委会代表各位专家向国家会计学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深表谢意。

(本刊记者 行知 报道)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圆满闭幕

2010年11月26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第六届年会在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蜀山厅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李大宁副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洪净副司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秘书长出席了会议。

大会由中国教育技术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秘书长靳振洋主任主持。成都中医药大学沈涛副书记代表承办单位,对参会领导、专家和代表表达了热情洋溢的欢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秘书长作了“信息化与教育技术”,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副院长作了“数字中医药发展将是中医学的跨越发展”的学术报告,邵加主任委员代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研究会作了“既往开来团结协作推动中医药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发展”的2010年学会工作报告,洪净副司长对中医药信息与教育技术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当前中医药信息与教育技术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建议大家抓住机遇,努力工作,发挥学会作用,推进数字中医药的发展。

李大宁副局长在认真听取了来自13所中医高等院校、1所中医高职院校代表的发言以后作了重要指示。他指出:中医药继承与发展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教育技术的发展,它是保持中医药特色的有效抓手,加强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医药的教育技术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含教什么?科技问题是什么?传播途径是什么?条件建设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把握中医药特色?在技术的强力推动下,它将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一个类别。解决中医药教育技术的定位、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效果是学会首先要做的工作,他对中医药教育技术提出了战略性的要求,用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手段要不亚于国际大学的技术;教育技术要想中医药行业的事,努力将资源面向整个社会,面向国际大社会:做好中医药的传承,用教育技术的手段,拿出最好的中西医两法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给基层医师;教育技术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明确的效果,紧扣社会、政府需求。最后,他要求专业委员会发挥协作精神,做好中医药教育技术的“十二五”中长期规划,在环境、资源、应用模式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大会还对2010年获奖的论文、教学平台、网站和视听教材进行了颁奖。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二、协办单位:上海广播电视大学 上海市电化教育馆 上海市教育技术协会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INTEL(中国)有限公司

三、会议内容:

1、协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改选

2、学术活动

(1)为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获奖单位、作者,组织奖获奖单位颁奖(2)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获奖作品观摩交流会(3)“班班通与地区教育信息化”专题学术报告(4)高校信息化环境与资源建设研讨会(5)新技术设备展示

3、参观考察活动

四、参会代表范围

1、协会第五届理事、常务理事和副会长、会长候选人

2、地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建设负责人

3、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大赛、案例、论文、网站、叙事、课程包、PPT获奖单位、作者,组织奖获奖单位

4、“十一五”部级课题子课题组长

五、会议时间、地点等事项

3、会议报到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11月7日 (星期日)全天报到。8日―9日开会、教育考察。

会议地点:上海锦雪苑酒店(第二军医大学招待所) 地址:海市杨浦区翔殷路631号电话:021-81872600

2、乘车路线:

上海市的交通十分便利,本着“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请自行到会。

(1)上海虹桥机场:25公里,乘地铁2号线至人民广场,转8号线至翔殷路站,2号口出站,步行1分钟可到酒店。

(2)上海浦东国际机场:35 公里,乘地铁2号线至人民广场,转8号线至翔殷路站,2号口出站,步行1分钟可到酒店。

(3)上海火车南站:30 公里,乘地铁1号线至人民广场站转8号线至翔殷路站,2号口出站,步行1分钟可到酒店。

(4)上海火车站:20 公里,乘地铁1号线至人民广场站转8号线至翔殷路站,2号口出站,步行1分钟可到酒店。

(5)上海虹桥火车站:乘地铁2号线至人民广场站,换乘地铁8号线,至翔殷路站下车2号口出站,步行1分钟可到酒店。

六、费用标准

锦雪苑酒店(四星级):标准间360元/间(双床),360元/间(大床)。行政间460元/间(双床),460元/间(大床)。因锦雪苑酒店房间有限,在附近还预订了海外宾馆的部分房间。海外宾馆(三星级):标准间260元/间(双床)。住宿费用自理。

会务费800元。由于锦雪苑酒店是第二军医大学的附属单位,因此,会议出具“第二军医大学招待所”的正式会务费发票。

七、会议须知

1、 11月份是上海的旅游旺季,会议住房有限,不安排家属住宿。

2、 报到时,会务组凭回执后的登记表接待,无回执人员不安排住宿。

3、 回执请务必于10月20日前发到协会秘书处。

4、 10月25日协会将以回执为准,向宾馆订房间。按照回执先后顺序,尽量满足预订房间价格的要求。

5、 发送回执后,因故不能参会者,务必于10月25日前通知协会,否则需缴纳一天的空房费。

6、如有其他希望参加会议的人员,请务必在10月20日前与协会联系。联系人:岳华电话:010―6641903866490963 传真:010-66490962 电子信箱:,此信箱收到后有自动回复。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5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理工科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和上海市教育技术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教育部科技司副处长谢伟群、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王明政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吴庚生主持。

论坛期间,围绕互联网+时代如何“建设智慧校园,促进教育创新”这一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一起分享交流、展示互动。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上海交通大学MOOCs研究院院长江志斌教授、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分别围绕“Internet+Campus何以可能?”、“MOOCs让教育教学变得更美好”、“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实践和展望”、“互联网+与学校课堂教学变革”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优秀论文代表苏州科技学院钱震、天津外国语大学王济军、广州体育学院郭西露、山东理工大学管恩京分别围绕“改善录播教室环境提高录制的声画质量”、“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探索智慧校园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路径研究”进行了专题交流。深圳锐取、蓝海华业、德州仪器、东方中原、苏州科达、科旭威尔、快思聪、万讯博通、深圳台电、中庆现代、鸿合科技等行业企业展示并交流了各自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案。此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还组织执委专家,对标委会章程修订草案、新提交入会申请的人员资质以及《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规范》、《智慧校园总体框架》、《电子考场系统通用要求》进行了审议和研讨。

自2010年开始,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每年举办一届,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教育技术界的专家学者、各级各类院校的教育技术骨干、教育信息化行业的领军企业等都对此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由数字校园、数字教育分别升级而来的智慧校园和智慧教育己成为教育信息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及实践趋势。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智慧教育的落地和发展。

全国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之一。教师专业学习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出现,教师专业学习的形式、方法、模式等等都在发生着显著变化。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定于2011年10月18日.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第二届全国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区COP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教师专业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会议旨在汇聚全国各地学者、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及校长,分享有关教师专业学习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的创新。

本次会议将设置真实生动的“现场研究课”、“专家报告”、“教师沙龙”、“校长论坛”和“圆桌会议”等多种高互动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我们诚挚地邀请全国各地的学者、教师培训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及校长参加会议。本次会议规模约为300人。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承办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协办单位:深圳市巨龙科教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会议日期:2011年10月18日报到,19日.20日开会,21日

为教育考察

会议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

会务费:700元,大会统一安排食宿,食宿费自理。

会议网站:省略/colo/

大会微博:新浪http://weibo.省略/TOPIC_teachtrain

秘书处联系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联系人:张敏霞

电话:010-68902177 Email:zhangminxia01~

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联系人:张静然

电话:010-66490924 Email:amyet@126.COIll

征文要求

本次会议将征集以“教师专业学习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将被录用的论文收录进会议资料光盘。凡被评为一、二、三等奖的优秀论文,会议将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并择优推荐获奖论文参加大会交流,同时还将向核心刊物推荐获奖。投稿截止日期延长至2011年9月20日。会议针对8月31日前已经投稿的论文,会及时进行评审,并将于9月10日左右通知论文作者其评审结果;对于9月1日.9月20日之间的投稿,会议将于9月30日左右通知作者其评审结果。

论文征文主题包括,但不仅限于此: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方法与新模式

新技术支持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

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

数字化校园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故事讲述:我所亲历的新的教师学习方式

本次会议只接受在线投稿,投稿方法请浏览大会网站(省略/cop/)之“论文投稿”页。论文以4000-6000字为宜,须有150字以内的摘要及3―5个关键词。所有投稿均只接受doc格式,格式编排详见“资料下载”中的“第二届COP学术研讨会论文模板”。

每篇论文需交纳评审费100元,评审费需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交纳,并注明“COP会议论文+第一作者姓名”,如一个学校有多位老师提交论文,可集体提交,但是要注明每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姓名。

上一篇:信息教育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我国高等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