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范文

时间:2023-03-13 11:06:51

企业运营

企业运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品牌运营;品牌运营审计;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谁拥有品牌,谁就能获得市场;谁能拥有市场,谁就能发展壮大。著名的营销专家PhilipKotler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1]琼斯教授认为:“品牌包含一个提供功能性利益的产品,再加上一些足以使消费者掏钱购买的价值感。”[2]1显然,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已经接受了“品牌”这个充满诱惑的概念,企业的关键是进行品牌运营。

一、品牌运营的三大要素

1品牌运营的企业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企业要素,也是品牌运营的根基。表现为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三个方面。这是品牌的核心性基础,更是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石。

2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应建立起符合国际目标市场规则要求的价值链,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并使顾客对品牌产生一种亲和力。因此,企业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市场要素,也是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

3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

在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系列运营中,市场主要考察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管理要素。

二、我国企业在品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推动产品快速更新换代,企业之间在产品工艺和技术上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品牌运营的竞争。从目前情况来看,品牌运营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运营的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而且不少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品牌运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关注的主要方面仍局限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和销售市场,企业的策划部门仅局限于对外联系广告、和大客户进行沟通、公关等事务性管理。即使是那些已意识到并尝试开展品牌运营管理的企业,他们的品牌运营程序、方法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仅有少部分大中型企业把品牌运营作为企业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品牌运营计划,在制定或改变企业战略等重大决策时,常常忽视品牌运营的制约因素和重要影响。另外,大部分企业也很少开展品牌资源的开发效益分析,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评估品牌运营管理效益的指标体系。如何改善品牌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品牌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已成为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品牌运营审计的开展对于促进企业提高品牌运营活动的绩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对企业品牌运营进行审计,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绩效,更好地理解品牌运营与企业目标、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并且也可为企业进一步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品牌运营审计的职能

所谓品牌运营审计,就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品牌运营审计的有效开展,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经取得的业绩状态,使管理者知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企业品牌运营的工作效率,保证品牌运营计划的所有部分能良性运作,促进品牌资源潜力的最大发挥。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2)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会计核算进行监督与评价;

(3)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4)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当前品牌运营所必须的环境和要素进行评估;

(5)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管理者的品牌运营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四、品牌运营审计的内容

1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审计。品牌运营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和评价与品牌运营管理有关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品牌运营部门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确定重点审计范围并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品牌运营的管理。

2品牌运营的实质性审计。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三大要素,即企业要素、市场要素和管理要素。笔者认为通过对三大要素的审查,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具体包括:(1)对品牌运营的企业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水平、新产品的开发、自主工艺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及用户关系等进行审查。(2)对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进行审查,包括对品牌运营的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诊断,进一步揭示企业作业链与价值链中的不良环节,为作业再造提供依据和指标;对社会公众对品牌的信任程度和对品牌的倾向性与接纳的可能性进行审查;对顾客对品牌信息的接近速度、接近距离、顾客对品牌的亲和关系的建立等进行审查。(3)对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进行审查,即对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的行为速率进行审查;对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市场营销力量与水平进行调查;对企业内部合作性文化与凝聚力、企业公关有效性进行审查等。

3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品牌运营的绩效主要是指品牌运营活动对于企业实现目标的贡献份额与品牌运营活动本身所消耗资源之间的比率。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可以通过测算运营成本并将其与标准成本比较、对品牌运营活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等方法,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取得的业绩,发现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对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提出审计意见或管理建议书,主要包括利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审查和盈利能力审查、销售收入绩效审查、销售费用绩效审查,实施与计划的比较分析、推销活动绩效的审查,顾客满意程度的评核分析等。

4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品牌运营的管理和开发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职责。品牌运营的管理责任应作为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目前对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考评,主要还是从企业资产经济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等角度进行考核,这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品牌运营管理对企业的长远战略意义缺乏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开展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实际上是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也应当对企业品牌资源的保值增值负责。审计的主要内容有: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品牌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任期内品牌资源有关增长指标的完成情况;品牌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五、品牌运营审计的程序

由于企业品牌运营受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而某些决策往往又带有主观性,为了经济、有效和高效率地开展审计工作,品牌运营审计一般按下列程序分成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在审计立项后,成立由审计人员和品牌运营管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审计组,了解品牌的运营过程、运营的环境,掌握品牌运营活动的背景资料和其他资料,并据以决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其主要工作是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熟悉品牌运营的基本情况,从而制定审计计划。

2实施阶段。在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审计计划,针对审计重点,具体实施审计程序和方法。第一步,描述并测试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包括审查企业是否实行了必要的职责分工,是否有健全的品牌运营记录资料,观察记录和品牌运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测试品牌运营成本的计算基础等。第二步,评价品牌运营控制系统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相关人员有效的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对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做出总括评价,明确提出其造成的损失和潜在的危险,并据以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事先估计的审计风险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然后,按照经过调整的审计工作方案安排审计力量,进行实质性的审计工作,收集充分且适当的证据并加以分析。最后,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对企业品牌运营活动的管理现状作一个综合评价。通过这种专项性审计,可以较深入地剖析企业的品牌运营活动,对于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以加强企业对品牌运营活动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审计终结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就是出具审计报告。由于品牌运营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其结论与决定的约束力不强,执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意愿。因此,一方面,企业品牌运营审计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仍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范围段(说明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说明段(包括被审事项的基本情况、不足之处或存在的问题)、意见段(指出改进的建议或意见)、报告人、审计时间等。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项目进行复查,即在审计结束一段时间后,再检查其是否按审计建议采取了改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与审计人员的预期进行比较,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对审计结论中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的落实情况,促使其贯彻落实。

六、品牌运营审计的基本方法

企业运营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运营模式 集约化 后援

一、运营模式的内涵

传统的运营是指对对采购、生产、质量、物流等活动。但是当第三产业的逐渐兴起,产生的新的生产活动已经不能规划到传统的运营之中,运营的产品也从有形产品扩大到无形产品。与之相对应的,运营的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大到了非制造业,相关的研究从生产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发展到战略制定、系统设计、系统运行和管理控制多个层次。现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营运管理的内涵是营运管理是随营运产生的,是对战略制定、产品开发、采购供应、生产制造、茶品配送和售后等整个企业生产和服务所组成的运营“价值链”进行的集成管理。其主要目的就是控制质量、成本和时间,达到成本最优,提高客户满意度。一个好的运营管理体系由正确可调节的运营战略和与之匹配的运营模式、由运营模式逐步分解得运营流程、运营指标管理及控制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等一系列内容共同组成。

二、平安的后援集中运营

(一)企业背景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为“平安集团”或“平安”),成立于1988年。公司秉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平安集团已成为集保险、银行、投资为一体的,拥有21.2万名员工,营业网点覆盖全国的世界500强企业。随着集团的不断壮大,其业务领域也从最初的保险业务扩大到了银行、证券、科技、地产等其他领域,成为我国金融服务行业的领头羊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平安的业务市场也由国内逐渐向国外扩展。

近几年,平安集团的财务系统的塑造效果和发展速度都是非常明显的,这些改变可以归结于平安集团的后援平台的建设。2002~2003年,平安集团的高管团队曾方到汇丰银行的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观摩和学习,深有感触,收获颇丰,并决定开始建设集团的共享服务中心。2004年平安集团的“全国客户服务及运营技术中心”项目开启,并于2006年投入使用,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后援中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集团业务量快速增加,上海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成本和风险也不断提高,为了分散业务量和风险、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平安集团陆续在深圳、成都、内江和合肥设立了四个分中心,以协助上海中心完成工作。

(二)明确实施的战略目标

在实施财务共享之前,集团需要确定战略目标,战略结构和规划战略职能。一般企业实施财务共享的战略目标可以划分为三类:成本降低、风险控制和促进财务转型。

1.控制风险。平安集团属于综合金融控股集团,由于集团的面对的系统风险、负外部效应、公司间的关联交易等风险较大,选择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控制风险。

2007年平安集团以18.1亿欧元收购欧洲富通集团约4.18%的股份,成为富通集团的单一大股东。平安集团的大动作标志着其进军海外市场的决心和信心。但不幸的是,2008年5月起,富通股份的股价持续下跌,由原来的17欧元跌至0.88欧元。平安集团的直接损失226亿元人民币。这次投资的失败,使得集团高管们开始意识到集团的集权化管理不仅已经不能满足集团的发展需求,还加大了集团的运营风险。一旦再发生类似的失败,足以对集团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建立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战略目的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平安集团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一站式服务,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由于集团发展初期需要快速占领市场而采用的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已经开始制约平安集团的发展,造成运营风险增加的同时,运营成本增加,运营效率低下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平安集团提出的“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的战略目标,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这一战略的实施涉及集团各保险、投资、银行等各专业公司,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本文以平安保险业务为主要案例进行分析图2为平安集团早期保险业务的组织结构。

(三)明确实施的层次结构

平安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分为六大层次:客户接触层、共享作业层、专业作业层、第三方作业层、运营管理和控制层和政策规则制定层。以专业化和集约化为规则,将这六各层次划分为明显的前、中、后台。前台面向终端客户群体,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采取不同的专业运营手段。主要负责设计不同的产品供客户挑选,制定营运规则,控制营运风险和成本。后台以承保、理赔和客服为主要职能,以提高业务营运效率和客户满意度为主要目的。图3展示平安集团了前、中、后台的结构层次。

客户接触层是平安集团的前台,平安集团的客户曾有电话中心和机构柜台组成,主要为客户提供咨询、信息查询、变更、投保、报案、投诉等服务,支持公司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通过柜台直销、重点客户直销队伍、中介渠道、车商渠道、电话、网络直销为个人客户群体和团体客户群体提供承保理赔等各项服务。平安的“一柜式”服务,让客户只需要拥有一个账户就可以购买自己需要的金融产品,为客户办理业务提供了便利,同时减少了重复的数据量,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由运营管理和控制层与政策规定层组成,主要负责金融产品的设计和业务流程规定的制定。有图3可以看出链接前台和后台,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十分重要。运营管理层通过预测规划、预算控制、生产计划、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等方式对后台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对运营成本的控制水平。集团的战略目标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是政策规定层制定规则制度的准绳,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大数据的研究,制定作业操作的相关规定,不断标准化业务流程。中层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提炼出符合集团战略要求的的管理模式。

后台包括共享作业层、专业作业层、第三方作业层。共享作业层是集团各类业务提供共享资源的平台,扫描、录入前台上传的影像资料,核算收支并录入完成文档的归集整理和会计工作。它高度标准化员工的业务操作,充分做到内部资源共享,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专业作业层是由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组成。它利用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仅能作出业务判断,进行核保、核损核价、理赔等工作,通过共享作业层将分布在二级机构的专业作业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作业。专业作业推动了核保理赔综合的深度专业化,实现了高专业水平人才的共享。第三方作业层,顾名思义,是为平安集团主要业务提供服务的外部资源,包括医院、修理厂等。这些外部资源虽然不属于平安,但是由于他们是理赔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服务质量关系到顾客对平安的服务满意度。将他们纳入到后台之中,进行整合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后援中心业务流程

1.产品需求。当各分支机构的前台(柜台和电话中心)收到客户产品需求时,通过影像传输和e化沟通平台将客户资料上传至后台。后台的共享作业层将信息录入,完成数据的收集和归整。之后由专业作业层根据客户的资料和需求做出核保、核价、复核等工作并将处理方法反馈至前台,完成顾客的需要。

2.理赔需求。理赔需求一般是通过电话中心进行的。电话中心在接到客户诉求时通知勘察员到现场进行勘察。勘察员到现场进行定损定价后将拍摄的资料上传至共享作业层。共享作业层在进行复核之后,将结直接果反馈给勘察员,由勘察员将处理结果交给客户。客户可以跟居处理结果和资料到柜台办理理赔业务。

三、平安集团实施集约化运营效果分析

(一)整体业绩提升

2013年平安整体保险保费由2009年的1732.77亿元增长到3350.32亿元。改革之后的平安集团秉承“专业创造价指”的理念,在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大形势下,稳步发展。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强大的后援平台支持,集团内部的各个专业公司协同发展,产品销售量稳健增长。平安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稳定增长,向综合金融目标不断迈进。实施集约化之后平安的品牌价值、盈利水平、市场规模、客户质量都有很大的提升。

(二)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

平安集团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旨在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加快理赔流程,平安决定实施万元以下案件上门收取资料的理赔方式。这一方式大大缩短了理赔案件的处理时间,从2011年到2013年的量年里,寿险和产险的处理时间分别缩短了4个小时和2个小时。标准化规模化的作业流程,减少了录单的差错率,有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

(三)运营成本降低

平安通过业务流程的再造把业务流程简单化,并根据业务量来调成流程,改善与业务员的沟通,通过树立优秀业务员的典范来激励员工,并设立小组对员工进行监督和考核。整合之后,平安的每份保单处理成本低于同行业12%,减少了38%的处理成本。业务管理费占续保保费收入比率和综合费率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四)服务品质提升

后援平台压缩业务处理时间,共享客户资料的运营方式,提供上门服务和“险理赔,在修车”“标准案件,资料全齐,两天赔付”的快速理赔服务,为客户带来的便利,节约了时间。平安对每一位理赔人员都是垂直管理,全流程监控,保证理赔服务质量,保证客户不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小乡村都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时时刻刻体现为客户照相的集团精神,受到客户的好评,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口碑。

四、小结

平安集团作为国内较早实施集约化运营模式的大型金融公司,它的成功为国内的其他金融机构实施流程再造,集约化运营做了很好的示范。通过实施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平安保险实现了从传统的事后管理向实时管理的转变,促使企业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转变,突出体现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加强了集团对子公司的集权管理,保证了集团整体经济目标实现。

企业运营范文第3篇

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独立的基本经济组织,企业是资本的载体,企业是市场的经营主体,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企业直接为社会提品和服务,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营利是企业的基本目的和动力,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它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享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独立地承担经济责任。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和承担的法律责任来划分,国际上企业业分为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基本形式,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微观构造及其运作机制所作的规范,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体制逐步进行了改革。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扩大经营自、改革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国有企业的思路向前推进的。一大批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改制为公司制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企业具备筹资优势,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权转让方便,有规范而严密的组织结构,发展较为稳定,已逐步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为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创造了体制环境和实践空间。

二、资本运营对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

企业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通过运用资本杠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企业资本运营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资本运营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要进行资本运营企业本身要有明晰的产权及法人财产权,否则,企业无法支配自己的资源,也就无法开展资本运营活动。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存在不少弊病,企业经营管理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首先是企业产权关系模糊,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真正自主经营,企业的资源配置无法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进行有效配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因此,资本运营能够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能独立自主地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资源配置,更好地实施经营及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2、资本运营可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而且投资增量一旦形成,存量就凝固呆滞,难以流动和重组,企业一旦成立便不能淘汰,不能转让,即使负债累累也能在某种“保护下”继续经营下去,导致经济结构失衡,企业亏损。通过资本运营活动,可以把存量与增量联动起来,在用好投资增量的同时,大力推进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这样促使资本合理流动,盘话存量资本,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3、资本运营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及竞争力。通过企业重组、兼并、借壳买壳上市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大量的资金、资产,可以使企业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成大企业集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资本运营可以使企业获得先进的管理及生产技术。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在管理及生产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经营困难的企业通过兼并生产技术上有所提高,被兼并企业还可以借助优秀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等无形资产,使自己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获得较好的商机和市场占有率。

三、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及防范

(一)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企业资本运营主要存在着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这是企业资本运营特点所决定的。

(1)市场风险。企业资本运营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一些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也给企业的资本运营带来了各种风险。①市场行情的变动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一方面将会影响到资本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导致收购或重组爱阻;另一方面还可以影响到企业收购的成本及目标公司的选择。②由于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足,加上市场信息本身就具有不充分或不对称的特点,也是造成企业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资本运营中,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以及资源共享互补等效果,甚至使自己投入的资源也变成了不良资产,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企业搞资本经营,首先要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考虑被兼并企业的生产要素与本企业生产要素的协同性。要考虑被兼并企业的经营理念,以缩短领导层的磨合期。还要考虑被兼并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如果被兼并企业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将面临很大风险。在经营风险体现为生产要素质量不同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方面。尤其是当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进入较为生疏领域的时候,更需要把管理能力能否适应新领域的要求放在重要的地位。否则的话,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借以分散风险的目的非但不能达到,弄不好反受管理风险之累。在企业财务方面,企业负债结构的合理与否也是资本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风险。一般来讲,企业不可能通过自有资产来完成一项巨大的兼并收购工程,许多企业是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但这样做财务风险很大,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情况下,以高负债进行资本经营,其财务风险则更大。

(二)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防范。企业资本运营进行资本筹资、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企业风险的扩张。与商品经营相比,资本运营要复杂的多。为了使企业的资本运营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对资本运营工作本身风险的防范。企业本身必须具备技术、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长处和优势,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资本运营的基础是生产经营,一个企业要想通过资本经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格局、市场变动趋势、行业发展前景、产品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效果、自身的生产经营素质条件和发展潜力的详尽了解和把握,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运营发展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采取资本运营的手段方式,使股份化改造、扩股筹资、兼并收购、项目融资、联合协作等资本经营方式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

(1)要正确进行筹资决策。一方面要准确确定企业经营对资本的需要量。资本过少不利于经营的顺利进行,过多会造成资本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要正确选择筹资来源渠道、筹资方式和筹资时机,测算筹资成本,衡量筹资风险。要选择和g1人符合条件的资本运营主体。一是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具有控股和资产置换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其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二是资金运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自身和被控制对象的长远发展;三是企业本身已形成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具有有组织、财务、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整合能力。

(2)要对资本运营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

企业运营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本运营;财务要素;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0)05-0084-0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加剧,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加快,世界范围的重组浪潮、跨国经营、抵御区域性风险已经成为资本经营和企业关注的重点课题,资本运营成为企业广泛采用的手段,国际性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形成。在我国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同样得到普遍运用并不断创新,其成效也越来越显著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出售等资本运营形式搞活了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已成为我国经济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资源合理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资本运营是企业继生产经营、商品经营之后出现的一种产融结合式的企业发展模式,它是以所拥有的资本为对象,通过资本不同形态和更大范围的流动,实现内外部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经济实力的经营活动。它包含了企业所有的融资和价值投资行为、财务要素的结构调整和企业产权的重组,其核心是企业产权的并购;它是企业整合资源的法宝,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捷径。

本文就资本运营的概念特点、财务要素和运营模式做一探讨,供业界参考。

探讨一:如何理解资本运营的概念和特点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资本是投入(生产资料)的一部分,投入包括:劳务、土地、资本。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然而今天单独研究宏观经济存量核算时,“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资本与流量核算相联系,而作为投资活动的结果,资本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有形实物或无形权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专利权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权上的所有、支配、使用和处置等生产关系。在商品货币经济中,资本是经济活动得以延续的标志,价值增值是资本运营的自然属性和本质特征。资本的迅速积累和流动,才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存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切领域中,它总是与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从广义的经济理论角度讲,资本运营的内涵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全部资本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它囊括了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包括资本经营、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通常所讲的资本运营一般是指狭义上的概念,指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的价值化的资本,以某种存在形式,通过市场化流动,不断地优化组合和有效配置,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

资本运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价值性。资本有货币和非货币资产两种外在的实物资产表现形式,货币属于有价证券,非货币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的证券化本身代表着资产的价值,对资产的产权运作则构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资本运作。资本运营以实物资本为基础,以资产的价值为导向,以产权的转移流通为方式,以实现资本的价值性为目标。运用价值手段能综合反映资本运营的成本和收益状况,进行价值比较,实现资本运营目标。②增值性。这是资本运营的本质要求,资本运营在实现资本的规模扩张的同时,更注重追求通过企业经济资源有效配置或重组实现新价值的增加,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它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始终以资本保值增值为核心,注重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保证资本形态变换的连续性和继起性,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③流动性。资本具有时间价值,资本的生命在于流动,资本的闲置就是资本的损失,资本通过流动更能够反映其价值和实现增值功能。从资本流向看,应当通过不同的资本运营方式实现资产或企业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利用率低下的存量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从流程来看,应当尽可能缩短资本的流通过程,努力提高资本使用效率。④市场性。资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资本运营离不开资本市场,资本价值和运营效率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得以实现。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不仅要关注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还要使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结合起来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资本扩张。这种开放式经营空间更为广阔,它要求打破地域、行业、部门和产品概念,面对所有行业、所有产品和整个世界市场,只要资本可以产生最大的增值即可。 ⑤风险性。风险性就是资本运营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资本运营面对的是整个市场,市场经济具有其本身的客观规律,收益与风险并存。资本运营在注重价值增值的同时,更要注意回避风险。通过资本组合能够积极回避经营风险,资本组合不仅依靠产品和产业多元化组合来创造利润增长极,更要靠股权多元化优化资本结构来增强抗风险能力。

了解了资本运营的内涵和特点后,需要区分以下几个相关概念。①资本运营与资本经营。“运营”和“经营”都有筹划、管理和谋求之意,不同的是资本经营偏重于微观的企业经营管理,充分发挥资本的使用效率,保证资本的安全和风险防范,强调企业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而资本运营是以微观的企业经营为基础,重视宏观的资本筹划与管理过程,强调对资本的筹措和运用必须要有事先规划和科学决策,以及对资本的灵活和巧妙运用。②资本运营与资产经营。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运营包括资产的合理配置、重组和有效使用;从资本来源来看,包括资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筹措和资本结构的调整等。全面的资本运营强调资本筹措、运用和分配的全过程。资本的物质存在形态即是企业的资产形态(货币资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在生产经营中不断地变化,从价值来看,就是企业的资本运动。对资产进行管理,包括实物的使用价值管理和价值管理,追求资产的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益。③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一是目的一致,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目的是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生产经营是以生产、经营商品为手段,以实现利润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二是相互依存,企业的生产经营以资本作为前提条件,资本经营要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三是相互渗透,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本循环周转的过程,如果企业的设备闲置,商品销售不畅,必然使资本效率和效益下降。主要区别:一是经营对象不同,商品经营的对象是具体的商品或服务,资本经营的对象是法人资本或法人财产权;二是经营目标不同,商品经营的目标是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具体商品的获利能力,资本经营的目标是法人资本的保值增值;三是经营环境不同,商品经营主要是在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和商品市场上运作,资本经营者主要在证券市场、借贷市场和产权市场上完成,通过变换资产的产权、资本形态,实现资本的流动、增值。

探讨二:如何理解资本运营的财务要素

从财务管理理论角度理解,资本运营是企业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价值管理,资本运营就是价值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包括:资本运营的财务目标、财务主体、财务对象、财务形态、财务成本和财务风险等。

(一)资本运营的财务目标就是在符合企业战略下的资本收益最大化

在传统的以商品经营、资产经营为核心的财务理论里,企业发展战略是生产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优良、竞争力强的产品,赚取更多的现金利润;企业是一个生产商品赚取生产利润的“厂商”。在资本运营理论中,企业是一个运用资本进行经营的单位,是资本筹集、生存和获取资本收益的载体,通过各种资本运营方式获取资本收益,或者说产权收益的最大化是资本运营追求的目标。资本运营是可以任意转换或控制资产经营的一种可流动价值,运用开放的思维,比较整个社会资产经营的效率,使资本总是投入和控制经营效率相对较高的资产项目,带来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二)资本运营的财务主体即是资本所有者

财务分层管理理论将企业财务按照管理主体分为出资者、决策者和经营者,它们的管理特征分别为产权控制、长远战略和短期经营,所拥有的权限分别是控制权、决策权和执行权。在资本运营中,凡涉及所有者主体之间控制权的市场交易,目的不仅在于实现资本扩张、结构改善,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经济资本与优质人力资本的最佳结合。资本交易的决策权只有归所有者,才能保证这一结合的实现,保证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资本的增值和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企业经营者是在一定的受托关系下进行资产或资本经营,而企业的资本运营权,特别是产权交易的经营权只能是所有者的。

(三)资本运营财务对象即是资本控制权

资本经营的客体或对象自然是资本,资本经常与资产、资金及资本金等概念相混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本就是通常所说的资产,它侧重于揭示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结构和质量;从财务学的角度看,也包含资本的来源结构,指企业所有者权益和借贷资本,量化的资本运营是指自有资本及公积金和经营积累,它们构成所有者的产权。资本有两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资本的一般价值形态,资本运营的一系列形式都表现为对资本价值的投入、增值和收回等;资本的社会属性则是指资本所代表的出资人的特权――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资本运营即是对出资者的控制权或产权的经营。资本运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获取或放弃产权的过程,进而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四)资本运营的财务形态具有多样性

从性质来看,企业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各环节,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实质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企业资产运作,包括资产剥离、出售、转让、置换、委托贷款等等;二是企业主体的兼并、收购、分立、联合、合并、股份制、租赁、托管、破产等等;三是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定向或公开增发新股、送股、债转股等等。资产或企业并购是实现资本扩张的主要形式,经济学意义上的并购就是指资本的合并,是指任何一项由两个或更多实体形成一个经济单位的交易。根据并购双方产品和产业的联系,并购又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等。横向并购指属同类产业和产品,具有竞争性企业之间的交易;纵向并购指产业链条具有供需依赖关系,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间的交易;上述两种以外的多元化并购属于混合并购。

(五)资本运营的财务支付工具具有灵活性

资本运营主要是产权交易问题,买方支付方式产生不同的成本影响着资本运营收益。产权交易有两种支付形式:一是非股权支付,指以本企业的货币资金、应收债权、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股权和股份以外的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其他资产以及承担债务等作为支付形式。这种支付形式,使转让方取得相应的资产或资产所有权,直接增加了本企业的经营利润;二是股权支付,指购买或换取资产方支付的对价,是以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的股权作为支付形式。这种支付形式,使转让方取得相应的股份对价,成为本企业或其他企业的新股东,增加企业的净资产。

(六)资本运营的财务风险具有复杂多重性

企业进行投资、控股运营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企业风险的扩张,除了原有的商品经营风险,又增加了与资本运营相关的特殊风险,如交易前的价值评估风险、出资风险以及重组后的经营、财务和市场整合风险等。风险防范应遵循的原则有:①企业具有资本运营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②运营项目一定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方向;③应从财务的角度对资产重组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包括:对重组成本、效益、财务承受能力的分析等,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及早制定对策;④引进投资中介机构,借助其成功运作的经验,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指导保障性作用。

探讨三:资本运营的主要模式介绍

对资本运营的内涵、特点和要素的理解不仅可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而且为实现金融工具的创新拓宽了思路。资本运营的实践性很强,受市场开放程度、企业发展阶段、政府政策环境等影响,运作方式多种多样,资本运营模式应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划,满足企业经营需要,以实现某一战略意图为直接目的。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资本运作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资本运营模式,都应着重对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财务活动予以充分关注,下面就针对企业主体对资本运营模式作一探讨。

(一)企业融资业务的资本运作模式

企业融资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在融资过程中,应当统筹考虑融资总规模、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结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等等。下面重点探讨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融资渠道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外部融资,包括外部权益融资和外部债务融资。外部权益融资即用企业的股权交换外部资金,如引进新股东增资扩股、非定向发行股票公募资金等;外部债务融资即企业用商业信用借贷外部资金,如金融借款、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另外一种是内部融资,包括内部权益融资和内部债务融资。内部权益融资即用企业的权益换取内部资金,如股东放弃分红权将内部留存收益转增资本,定向增发配股私募资金等;内部债务融资即企业在内部拆借资金,如向股东借贷资金。上述融资模式的优选排列若以融资风险为标准,应该是先外后内,先股后债;若以融资成本为标准,应该是先内后外,先债后股。

企业权益融资的实质就是用股权交换现金,直接导致企业股本的扩大。企业债务融资实质上是信用融资,虽然起到寅吃卯粮的效果,但经营风险比较大,融资杠杆加大了企业资产负债率。这里重点讨论债务融资,债务融资要根据融资性质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如表1所示。

表1.债务融资模式表

企业在选择资金来源时,按照表1从左到右依次搜寻选择:①考虑企业的客户。比如美容院推销优惠会员卡,每次8折优惠,20%就相当于资金的贴现利息,这就是典型的买方信贷;②考虑企业的供应商。比如建筑商垫资为房地产开发商施工,是典型的卖方信贷;③考虑政府资金。比如符合国家鼓励类的产业项目,享受政府财税政策优惠的扶持项目;④考虑金融机构投资者。比如银行、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等;⑤最后考虑社会集资。包括可以向亲戚朋友中间定向筹集,可以从社会上非定向公开募集,比如机场建设费、手机预存话费等。

在融资方式中,质押融资工具是企业的不动产,抵押融资工具是企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专利证书、股权证),项目融资工具是某项目未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信用融资工具是企业的经营信誉,担保融资工具是第三方的资产。

另外:①对于融资购买生产型设备,能够产生比较稳定的现金流的项目,如涉及水费、电费、热力、气体或煤炭、石油、钢铁、飞机、轮船、火车等大宗货物生产的,可以通过金融租赁公司采取卖方信贷的金融租赁模式,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分期付款业务;②对于资源或产品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产业链项目,如煤矿和发电厂、钢铁和锅炉厂、木材和家具厂、开发商和建筑商等等,可以采取买方信贷的贸易补偿模式,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融资方用产品或服务抵债;③对于未完工资产项目,可以通过委托信托投资公司设立财产信托,采取资产信托模式融资。这种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企业向信托投资公司质押资产优先受益权,信托投资公司向投资者发行定期信托受益凭证筹集资金提供给企业,企业用资产项目所得部分通过信托投资公司向投资者分利,信托期限到期,企业通过信托投资公司赎回信托受益凭证;④对于立项未建、预期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项目,可以采取定期转让收益权的项目融资模式,通常用于有偿使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高速公路、发电厂、港口码头、机场等。这种融资项目规模巨大,未来收益基本确定,可以吸引有实力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

(二)企业投资业务的资本运作模式

企业投资是企业资金运用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资本运作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资源与外部企业或部门进行流动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在投资过程中,应当坚持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资金具有时间价值原则、以现金流量为基准的原则、超额利润不可均沾原则、统筹考虑投资项目、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成本、投资结构、投资风险和投资退出等等。

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重点评估以下列表中的三大指标,全面分析天时、地利、人和因素的影响程度。[1](见表2)

表2. 项目投资重点评估因素表

企业投资的运作模式如前所述:一是企业资产运作,包括资产剥离、出售、转让、置换、委托贷款等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资产重组,是对企业内部资产的价值化运作;二是企业重组,也就是企业主体法律形式变更,包括企业间兼并、收购、合并、分立、股权转让、股份回购、租赁、托管、破产等等,是企业资本运营最高端的决策,主要以企业作为商品的企业产权交易,我们重点介绍此种运作模式。

1. 企业兼并。指一个企业采取各种形式有偿接收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使被兼并方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企业兼并的形式有:①购买式兼并,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净资产,兼并企业将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及整体产权一并吸收,被兼并企业注销,属于兼并方资本运营的形式。②股份式兼并,即兼并方发行股份,被兼并企业的股东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从而成为兼并方企业的一个新股东,被兼并企业注销,属于被兼并方的股东资本运营的形式。

2. 企业收购。指一个企业能够通过购买另一企业的股权而获取该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行为。企业收购的形式主要有:①购买股票,即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购买其他企业发行在外的股票,成为其控股股东;②股权互换,即企业通过协议用对其他企业的股权与被收购企业的股东按照一定的比值进行置换,实现收购目的。

3.股权转让。指将其所控制的其他企业的股权转移给其他的投资者所有,从而放弃对企业资产所有权,转移投资重点。这种收缩是对原有资产的控制权的转让,而不是指资本规模的缩减。

4.企业合并。指企业之间部分资产或产权的合并,有两种形式:①新设合并,指企业间依据契约及法令归并为一个新企业,原有企业分别撤销,原有企业的债权债务一并归于合并后的新企业。②剥离合并,企业各自分出一部分资产,合并投资成立一个新企业。

5.企业分立。指企业的某部分业务脱离本企业,成为独立法人企业。形式有:①股权分割,指企业划分为若干独立的法人公司,原企业注销。②持股分立。指企业某独立部分,成为法人实体,原企业存续,并且成为分立企业的股东,以直接或间接的股权关系形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

6.股份回购。当企业内部不良资产过重,或者资产负债率过高时,企业可以净资产参考价向大股东回购部分股份,大股东用回收资金购买企业的不良资产。企业回购的股份可以注销,或者作为库存股,用于企业股权激励或购买优质资产,优化经营资产,改善产业和资本结构。

7.借壳上市。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通过将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这是一种对上市公司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充分利用上市资源实现间接上市的资产重组形式。借壳上市的一般做法是:第一步,母公司先剥离一块优质资产成立股份公司作为其子公司上市,非上市公司通过现金收购、资产或股权置换等并购形式,取得上市公司的相对控股地位;第二步,通过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将母公司的项目资产或业务注入到上市公司中;第三步,通过重组后的董事会对上市公司进行清理和内部重组,剥离不良资产或整顿提高壳公司原有业务状况,改善经营业绩。

租赁、托管和破产模式,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产品市场萧条,资产盈利能力低,现金流量萎缩,资金链条断裂,财务危机严重,企业品牌缺失时不得已采用的资本运作模式,这里不做探讨。

[参考文献]

企业运营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术资本 运营策略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如何高效合理开发企业内部技术资源,充分有效吸收企业外部技术资源优势,获得技术主动权,获取扩张经营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侯远志、宋琪等(2001)认为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资本化是科技进步和经济产业结合的新模式,并对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假以辨析。王伟光、李征(2007)从技术创新微观主体企业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技术资本可以使企业获得动态竞争优势、规模经济优势、范围竞争优势和速度经济优势。李刚(2003)的一个研究认为技术资本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再造的重要途径。任西恍(2006)的研究表明技术资产的价值量由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后所产生的期得利润或节约的平均劳动时间来确定,并且该技术价值的形成是由技术研发者和技术经营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应由双方共同拥有。李雪凤、仝允桓(2005)对技术价值评估方法从传统方法和实物期权法进行研究思路总结,并对各类方法具体应用环境进行细分。

一、技术资本内涵及其特点

对企业而言,技术资本是指一组在生产、工艺和服务领域内可再生产的能力,它对产品或服务有直接支持作用。技术资本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专利技术、工业版权等知识产权,即为受法律保护的一种财产形式,同时,还包括专有技术的隐性成分(技术秘密)、管理经验及操作实践等。企业的技术资源要转化为技术资本需经历资本化过程,所谓技术资本化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要素资本假说指出人力资源、货币资本、机器设备和原材料、技术、信息知识等资源已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技术要素成为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技术作为资本具有以下属性特征:(1)价值波动性,技术资本价值与技术研发成本呈弱对比性,技术价值的磨损主要是无形损耗或精神损耗。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造出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的新技术。使得原有技术相对落后,其经济效益相对降低而发生贬值。二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如经济衰退、市场对所生产的产品需求减少,导致技术资产产生的效益下降,造成技术资本价值的损失。(2)完整性,任何一项技术都是为解决某一问题或者达到某一目标而完成的,技术必须作为统一整体投入到生产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技术的资本功能。(3)附着性,与实物性资本要素相比技术资本独立性非常差。生产设备、原材料、货币资本等实物生产要素加入人力劳动后都可以变为其他形态的实物资本实现价值增值,技术资本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实物资本如资金或设备,才能发挥其资本增值作用。(4)重复性:是指理论上技术资本可以重复投资利用,原材料、设备、货币等传统生产要素资本一经进入生产领域即被某一特定对象独自占据,其所带来的价值增值部分也被该特定对象所垄断。而技术资本在进行投资后技术资本所有者仍掌握该项技术,在没有特殊约束条件下,技术资本所有者可以重复进行投资。(5)成长性,技术在研发成功伊始时一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因而其资本增值作用有限,技术资本市场价值较低,通过不断改进完善使技术资本价值增值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我国在引进国外技术资本后企业往往被外方技术输入企业“技术锁定”,自主创新得不到应有发展,市场竞争处于劣势。

二、技术资本运营模式

技术资本运营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货币资本运营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资本;二是依托技术资本整合其他资源。技术资本运营过程是技术与资本互动和相互转化的过程。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技术资本运营操作方式主要有技术资本实施、技术资本转让、技术资本许可、技术资本入股、技术资本抵押、补偿贸易等。通过技术资本运营策略达到企业与技术共同进化。企业获得生存壮大优势。

1.初创期技术资本运营

初创期是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资本价值创造的重要时期。此时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管理风险、信息风险。面临资金匮乏、资源有限等经营管理困境,需要承担由于技术研发失败而引致的损失,而且难以通过银行或其他企业融资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自有资金比例很高。通过技术资本市场吸引风险投资公司注入资金,有助于改善企业资金供给状况。利用这部分资金企业将技术成熟化、产品化;或者通过技术资本补偿贸易,直接获得其他技术先进企业的技术投资进行生产,规避研发风险,企业采用技术资本补偿贸易方式时要注意对输入技术有效全面地消化吸收,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2.成长期技术资本运营

成长期企业产品逐渐推上市场并为市场所接受,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产量扩大,企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成长期企业销售量增加使企业与初创时期相比拥有较为充裕的现金流,但企业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加大市场营销费用,另外企业需要募集大量资金进行项目投资,企业的净现金流量仍然不确定,经营风险仍然比较大。成长期的企业可运用创新技术实施经营,同时利用技术优势通过技术资本平台吸引上司公司参股企业获得货币资本,或者实施排他技术资本许可政策,获得报酬促使公司技术资本价值最大化。若仍然有资金缺口,可利用技术产品良好的市场预期运用技术资本抵押获得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融资,适当提高企业负债比例改善财务资本结构状况,同时企业应积极筹划上市融资,注意对原创新技术的完善开发。

3.成熟期技术资本运营

企业进入成熟期,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利用,生产规模趋于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对稳定的地位,此时企业拥有持续稳定现金流入,利润达到最大水平但是利润率开始下降,企业间同行竞争加剧。利用自身技术资本优势通过技术资本入股形式兼并收购优势互补企业,并对兼并收购企业实施整体资源整合和优化,输入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资本增值。这种技术入股有助于强化核心能力,有效减少竞争对手,还能够拓宽业务,削减研发开支实现科技成果共享,在业务上表现为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发挥整体优势。

4.蜕变期技术资本运营

进入蜕变期,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市场趋于饱和,企业现有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从原有产品获得的经营现金流量和利润必然下降,具有新功能和新价值的技术和工艺有待开发使企业顺利蜕变获得重生。企业通过技术资本市场允许其他拥有先进技术企业技术资本入股获得技术优势,避免技术研发风险降低研发费用和成本。对原有技术考虑通过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策略为技术实施寻找新的地域市场,收取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费用获得资本收益,如向第三世界进行这种技术资本输出不失一种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侯远志,宋琪,杨震,对技术成果商品化与资本化的几点认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4):78-79

[2]王伟光,李征,技术资本价值增值效应: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与政策取向[J]经济管理2007(24):20-25

[3]李刚,技术资本经营方略[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10):58-59

[4]任西优,价值略论与技术资产价值探析[J],科技和产业,2006(9):32-35

[5]李雪凤,仝允桓,技术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0):75-77

[6]范徵,论基于技术资本的核心创新能力[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3):45-49

[7]赵玉林,张学勇,技术资本化的意义和途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1-62

企业运营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微博营销 微博运营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新媒体正在慢慢取代传统媒体方式,特别是微博的出现,从Twitter到新浪微博,碎片式的表达方式、140字的内容浓缩,时时刻刻的互动反馈、广泛的参与度,让我们认识到了新媒体巨大的力量。微博不仅增添了人际传播的新模式,还开辟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媒介。

一、微博及微博营销概述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并可以公开的微型博客形式。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也称为“一句话博客”。微博营销是指以微博为平台,通过不同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长微博)的内容将企业或个人的声音传递给目标用户群体,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品牌推广、个人形象包装、活动策划、产品宣传等营销活动。听众(粉丝)成为微博营销的关键和潜在对象,企业利用微博内容向听众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并且通过与粉丝的互动了解用户的状态以及需求和建议。

二、企业微博营销价值分析

(一)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通过在微博建立微博账号和现有客户以及潜在客户建立联系,通过微博平台对企业品牌形象进行展示和塑造。2012年国产手机厂商魅族开通微博“魅族科技”来促进企业品牌传播,通过微博最新产品信息以及不定时的推出各种和粉丝的互动活动,短短一年时间,积累粉丝71万,形成了一个以官方微博为纽带让客服之间建立关系的新媒体品牌生态圈。魅族科技通过官方微博的运营,加大了粉丝的互动,使粉丝不断的认识品牌,成为品牌忠诚的客户群。

(二)快捷的信息和产品基地

微博的快捷性和时效性更加方便企业最新消息和最新产品信息等。以微博为企业产品宣传的入口,通过最新消息和最新活动的引导,让粉丝时刻了解企业最新的动态,并且通过活动的造势,无形中会加深客服对品牌及产品的印象。

(三)提供客户服务

微博是一个非常便捷的和客户交流的通道,以微博为渠道进行客服服务会大大的降低企业的客服成本。企业也可以通过微博快速得到客户的信息反馈,针对客服出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和客户沟通,快速的消除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还能使其欣赏企业解决问题的态度,获得好的口碑。

(四)企业危机公关

微博信息平台具有口语化、平民化等的特点,相比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更具有亲和力。同时,在众多用户积极参与、积极监督的网络环境下,也加强了传播的信息可信度。企业如果爆发危机事件,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件,还会转化成一起大众参与和讨论的社会事件。在这种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企业能够合理利用微博,在大众参与的网络环境中提高企业对外传播的信息可信度和亲和力,那么企业很容易会转危为安,同时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企业微博运营营销策略

(一)矩阵式微博

矩阵式微博既微矩阵,是指有规划性的建立企业的微博账号群,实现交叉式的覆盖。微矩阵要求企业微博在矩阵中各自独立但必须有联系,并且矩阵中需要有企业领袖的参与,以展现企业的亲和力。比如,华为公司在新浪微博就开通了“华为终端官方微博”、“华为中国区”、“华为商城”、“华为网盘官方微博”、“华为电商”、”EmotionUI“等十几个官方微博,并且华为的很多高层领袖,比如华为公司副总裁余承东、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华为企业业务总裁徐文伟等人都在微博开通了微博,和华为公司的十几个官微组成了微博矩阵群。矩阵中的微博群必须横向或者纵向的建立某种联系,比如官方微博发了一条信息,其他微博进行转发,企业个人微博进行跟进解释等,这样会使一条信息进行多次的滚动式的曝光,基于矩阵群粉丝的数量,产生深度的影响。

(二)用心以及拟人化的互动交流

微博的碎片化和口水化,需要企业不能用老的思维方式去运营官方微博。把官方微博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人账号用心去做,充分发挥官微管理者的观察力和主观能动性。企业微博还要拟人化,官方微博不能太官方,比如食品企业香香嘴把自己称为小香香、日化品牌碧自己为碧浪姐、杜蕾斯叫做小杜杜等,这些非常亲和的、拟人的称呼,无形中拉近了企业与粉丝之间的距离。

(三)活动是企业微博运营的助推剂

微博的核心是粉丝之间的互动,企业在运营微博过程的当中应当特别注意不定期的举办相关的活动让粉丝进行互动。微博的活动没有具体的限制,现在微博用户对微博当中参加转发评论抽奖这类互动已经有一定的疲劳感,企业除了偶尔搞抽奖转发活动外,还应该搞一些具有内涵的,有意义的互动活动,比如”公益行动“、”主题照片随手拍“等,通过这类活动让微博”动“起来。

(四)话题事件式内容营销

话题式的内容营销指的是,企业微博具有敏锐的嗅觉,通过最新话题的发展,联系最新话题来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这种方式需要微博企业能够正确的看待微博上每时每刻出现的热点新闻,通过挖掘热点新闻和企业或企业相关产品的联系,来相关热点话题类的内容微博。比如”肛泰官方微博“在春节晚会上看到王力宏跳舞,通过联想了一条微博”从力宏的舞姿来看,身体状况很好!大家新年快乐“。这条微博最后被微博用户转发90121次,评论17142次。一条简简单单的话题微博,让肛泰品牌无数次的曝光在了用户面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企业运营范文第7篇

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传入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总体上表现为缺乏协调发展,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规划布局与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缺乏整体的、科学的、流畅的业务流程,很难体现整体经营效率。2002年以来的中国物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启动期。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企业实行资产重组和流程再造,加速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二是一些著名工业与流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采购系统与物流系统的流程再造,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得到普遍关注,这是最可喜的进步;三是涌现了一批颇具规模与水平的物流企业,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命名的两个示范基地:海尔物流和广州宝供物流;四是跨国物流公司加速进入,它们与国内企业的合资与合作给中国物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信息化系统;五是国际大型零售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使与采购相关的物流业快速起步。



二、我国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第一,物流企业自身观念能力和素质低下。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企业物流的全面理解。目前,尽管许多企业都在关注物流问题,但是只有少数企业真正意识到高效的企业物流是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他们对物流问题的认识尚处于知晓阶段,仅限于通过对国内外理论与实践信息的了解而随波逐流,并非认识到它是企业的客观需要,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二是缺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理解。目前,就多数企业而言,对物流的理解仍囿于传统物流范畴,认为物流不过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且仅仅是这一流动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等行为,没有感悟到现代物流还包括信息技术、统筹观念等现念和高新技术等新内容。

第二,现有体制上的限制。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是在新旧体制转换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不同的经济和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的条块分割状况比其他产业和部门更为严重,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旧体制的影响和约束。企业要实现物流系统化,重新配置资源,调整管理权限必然要涉及权力的重新分配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同时因为企业物流发展有可能导致原有的在职人员失去工作,成为企业的冗员,在当前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尚不十分完善和健全的情况下,企业不愿意采取物流方式,而采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

第三,关于物流的立法的缺位。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企业物流向专业化、一体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物流专业化、网络化程度不高,物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少有企业能提供全国性或世界性的物流服务网络。目前企业物流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改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和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电子商务物流法规,只有一些地方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法规,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等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我国物流业尽快适应加入WTO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没有相关法规的建立,制约了我国企业物流发展和现代物流模式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第四,物流格局设计的盲目化和物流专业功能管理不科学。

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并未考虑中心仓库、集中仓储和配送比较困难等问题,企业生产节奏难以协调,车间暂存库存量较大,而且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四流结合并不紧密。相对比较成功的部门物流成本也相对较高,如销售部门和服务部门是整个企业中运作较为成功的部门,由于库存控制尚未达到最佳状态,分销商、供货方供应周期长,检验时间长造成库存加大以及信息管理分散,各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进行计算机管理,尚未采用统一的ERP系统,这些都导致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物流专业功能管理不完善。一方面企业外租库存较多,仅仅具备存放功能,而其他分装、拆装、遴选、配送、信息管理等功能均不具备,外租库分散于各处,不便于集中管理,库位使用率不高,增加了仓储和运输费用,外租库存没有办法纳入企业系统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木的工作—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并没有完全做到。另一点是物流人才的缺乏。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物流从业人员系转行而来,缺乏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专业化物流人才十分紧缺,这也是造成企业物流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

三、我国企业物流优化运营的对策

第一,树立客户服务的观念。物流企业市场化运营的核心是客户服务,这个观念必须加强。在客户服务中企业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掌握好客户满意程度。客户满意与客户服务不同,客户满意是指客户通过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感知效果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对比之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从市场组合要素来看,顾客满意反映了顾客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满意的全方位评价。所以顾客满意是比顾客服务更广泛的概念。客户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客户满意程度。客户满意程度是衡量物流企业运营状况与客户需求差距的最好办法,也是企业定位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物流的总费用如库存维持费用、运输费用、信息订货费用及物流系统设备投资折旧,这些费用都是企业在顾客服务上的开支即物流成本。物流企业经营宗旨是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一定的服务水平。如增加物流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投入,将使企业服务水平得以提高,换来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客户,同时也提高了物流成本。在物流企业经营中就是要权衡好这种投入与由于服务水平的提高带来收益与损益间的关系,使企业物流服务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过程中。

第二,强化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物流是由采购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与废弃物流等组成的,生产物流是中心,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是生产物流的外延,要更好地实现生产物流节点内的转换,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节点间的连接,没有好的基础物资管理工作是不可能的。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标准化工作,核心是建立健全物资管理的规章制度,因为物资管理工作不但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之间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企业外部有密切协作关系,所以在例行性的物资管理活动中,员工应共同遵循有关规章和准则。其二是信息工作,即要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和反馈,这只有利用计算机来完成,所以,从基础性工作来说,就是要做好物资分类与编码及原始记录与统计工作。物流企业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络等技术,建立一个统一有序的物流信息沟通平台和信息交换机制。

第三,建立健全物流立法的法律法规。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涉及物流业的法律法规有3万多件。不可否认,这些法律法规对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区保护色彩。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木上无统一的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法律法规的修订有一定的滞后性,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当前,面临经济全球化、物流一体化、商务电子化的现代供应链模式,对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必须进行审理、修正、补充或废除,对相互矛盾或冲突的法律文件加以合并和统一。另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我国物流市场运作还不规范,物流市场没有实现法制化等。因此,中国物流业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尽快修订、完善相关物流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使物流市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第四,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功能。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走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引导运输业兼并整合,产生几个有实力的集团,实现网络化、高效化经营,建立由服务提供方支持的全国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鼓励中小企业形成物流联盟,就是以第三物流机构为核心,众多的中小企业签订契约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关系,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物流效率;整合大中型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组建或与外方、国内的法人实体组建中外合资或国内的股份制物流公司。

第五,加强人才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由于企业物流工作是经济性与技术性相结合,人与物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一个称职的物流管理人员应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应掌握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业务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较高的组织纪律性和强壮的体质。发达国家的企业非常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素质,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现代管理的权威性协会和教育培训机构.为了使接受培训的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有一个统一的标准,APICS开始实行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对我国企业而言,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一方面可到有关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到企业中来;另一方面可通过培训方式提高现有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二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入世后将直接面临外国来华公司的竞争,政府应在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做出努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公司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是公司区别于竞争对手,融知识与资产为一体的文化体系。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包括:第

企业运营范文第8篇

一: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沒有几个中小企业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获取短期的微利,而是渴望在未来成为一个大企业,有稳定的销售、利润与市场地位。在这种目标的导向下,品牌建设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不能以企业生存为理由而忽视,有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市场寿命是7年,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发展为的企业,竞争是残酷的,很多挣扎在市场底层的中小企业,无一不是在企业发展的路上遇到品牌发展的瓶颈,才恍然大悟,原来小企业也需要做品牌。其实,任何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事实证明,在发展初期,就制定了长期的品牌战略目标、有品牌意识和长远品牌经营理念的企业,会有更大、更快的成长机会。日本企业在全世界的快速成长就是最好的佐证。20世纪50年代sony还是一个生产电子晶体管的小企业,但是盛田昭夫却认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品牌!“于是sony应运而生。从命名开始,sony便有了世界的眼光,即使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坚持正确的品牌运作方式,不断创新,为品牌注入全新的内涵和活力,一改世人心目中日本货低档、质次的印象,最终创建了一个国际品牌。于中国众多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个良好的启示,品牌建设,已不容忽视。

二:迎合消费者的需要

如前文所述,当今的时代已走入了品牌力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深化品牌认识,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好处多多:

1.品牌能反映消费者的生活理念

现代意义的品牌,是指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全部体验。它不仅仅包括物质的体验,更包括精神的体验。品牌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消费某种产品时,被赋予一种象征性的意义,最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及生活观念。产品是冰冷的,而品牌是有血有肉的,有灵魂有情感的,它能和消费者进行互动的交流。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产品的物理属性已相差无几,唯有品牌能给人以心理安慰与精神寄托,能够展现消费者的个性和身份。同样是牛仔,穿万宝路牛仔,表示你是个有男子汉气概的人;而穿李维斯牛仔,则表示你是个自由、反叛、有个性的人。

2.品牌能节省消费者的购买心力

品牌的功能在于减少消费者选择产品时所需要的分析商品的心力,选择知名的品牌无疑是一种省时、可靠而又不冒险的决定。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同內产品多达数十上百甚至上千种,消费者不可能逐一去了解,只有凭借过去的经验或别人的经验加以选择合适的的品牌。如此而言,品牌是一种经验。因为消费者相信,如果在一棵果树上摘下的一颗果子是甜的,那么在这棵树上的其余的果子也是甜的。这就是品牌的“果子效应“,它能大大减少消费者购买商品耗费的心力。

3.品牌能降低购买风险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商业世界充斥着信任危机感。对于陌生的事物,消费者不会轻易去冒险,对于品牌和非品牌的产品,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的是有品牌的产品,这时,品牌会使人产生信任与安全感,使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怎么样,而是消费者认为你怎么样,就是为了留住顾客的心,也要加強品牌建设。

三:竞争的需要

国内各企业中,价格战是愈演愈烈,降价空间是越来越小,而这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企业沒有盈利,谈何发展?而消费者也是典型的“得了便易不卖乖”,“这么便易,怕沒有好货吧,算了,我还是买xx,国外的,挺有名气的,应该没错。”企业的竞争,再也不该停留在价格战上,而需要拿起品牌的武器,在品牌的层面上进行竞争。

对于竞争者而言,品牌是一种制约。在这个层面,有它既定的游戏规则,任何品牌都会自觉遵守这些规则。频频的价格之争在此不会发生,因为那样无疑是对自身价值的否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规模与成本的限制,价格战是打不起的,品牌竞争尤为重要。在某些领域,市场形势已经尘埃落定,强势品牌业已形成,后来者的市场机会不多。而在沒有形成强势品牌的领域,竞争者将面临大好的市场机会,受到的制约相对较少,这对于以“利基市场”为目标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选择了正确的细分市场,以自己的品牌进入,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产品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模仿、超越,而品牌却难以逾越,所以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往往来自于强势品牌。可以说,谁树立了品牌,谁就掌握了未来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四:国际营销的需要

市场这块蛋糕,只有做大,大家才有好处。加入wto后,侵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是越来越多,并且也确实嚼到了甜头。当然,加入世贸也给了国内企业更多走出去的机会,而现在的形势是,出口的企业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投诉,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为啥?便易啊。一双鞋,加上“nike”的牌子,就能卖上几百元的好价钱,而自己出口,就只能卖上几十元,弄不好,还被指控为“倾销”,要想打开国外市场,仅凭价格是难上加难,所以树立自己的品牌是当务之急。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可能性。对于品牌产品而言,不仅会由于价格适当,会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也更容易打开国际市场,在国外市场建立知名度与忠实度。现在有更多的中小企业把眼光盯住了国外市场,希望能借改革开放和入世之机,好好搏一搏,也诚愿它们在搏的同时,不忘做好自己的品牌,也只有这样,才能搏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美)大卫.a.艾克等著曾晶译,品牌领导新华出版社

[2]屈云波.品牌营销企业管理出版社

[3]曾朝晖.迎接品牌力时代it经理世界2002,3

企业运营范文第9篇

VW电信的动态运营仪表板

在这信息化大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再也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管理策略,企业如果不转型只能被淘汰,因为这是一个跨界竞争的时代,真正的竞争对手往往来自行业外。企业转型唯快不破,在谈论智能运营管理的今天,不得不提的是如何让企业运营加速,而其中企业运营过程的加速正是核心。通过运营过程全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可以达到加速所有运营流程,让企业整体运营效率提升的效果。

VolkerWessels电信(以下简称VW电信)是荷兰的一家知名通信公司,主要业务是构建、维护和维修有线网络和GSM/3G/4G移动网络,并向电信运营商提供服务。VW电信在2015年开始选用IFS 企业运营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大量有价值的企业数据构建了一个动态企业运营仪表板,用以代替原有的传统型看板,帮助提升整个企业的运营效能。

凭借IFS EOI 系统,VW电信创建了自己的基础通用运营平台用于监控现场服务、电缆和个光钎等核心业务的表现。系统会针对于服务、电缆和光纤等业务建立一个运营智能管理层用于从不同系统,包括ERP中提取的相关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将会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在自定义仪表板中呈现不同的内容。这个仪表板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智能运营优化,以降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所带来的运营压力。VW电信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业务部门的数据都进行全天候的无缝连接和共享,并专门建设一个技术中心用于向不同业务部门提供自定义的仪表板,同时提供针对日常工作的数据监测支持。

如今,数字化的管理转型对于不同管理模式的各个组织来说已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往自上而下的经典金字塔型组织架构由于信息流在组织中传递的低效已经很难继续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曾经提出的传统金字塔管理理论中,只有最顶部的董事会才能做最后的执行决策。下面则有一个“中层”来执行这些决策,并把决策信息传递给所有最后落实具体运营行动的员工。如果决策在底层员工执行中出现偏差,则还需要通过“中层”管理人员将信息反馈给董事会,这样就错过了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时机,并带来了管理沟通成本过高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金字塔管理模型已经不再继续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同样在传统管理的企业中,很多企业通过月报乃至周报的固定报告机制来管理公司运营。这些报告虽然蕴含了非常珍贵的数据但往往仅仅是历史数据的回顾,而没有对当下的运营管理有建设性的关联帮助。因此,众多企业正在寻求一种更好的管理和运营监控手段,从而加速决策流程。企业运营智能解决方案的出现,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企业运营管理从层级制度走向动态授权

运营智能的基本思想是用最有效率的管理层级来指导决策从而替代原来主要依赖于最高决策层做出决策。所有业务流程将会规划与预设,企业的各个部门不再囤积信息,而是大量的共享数据信息, 确保各级手头相关信息和流程管理可以被持续优化,从而打破原有的层级架构,形成基于信息、信任和以结果为导向的动态授权管理架构来加速决策流程。例如,为应对企业运营的发展变化,员工应该有更多的选择来快速应对和调整工作内容,就好比企业内部运用由美国军方发明的代表观察、调整方向、决策、反应的OODA循环理论,根据变化时刻调整战略和行为。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增加了组织的灵活性和机动性。OODA循环尤其适合使用在单一的运营环境中,而更为常见的PDCA模型中,实施阶段涵盖计划、执行、检查及纠正,适用于最高级管理层。

企业运营智能是ERP系统非常重要的补充应用。ERP显示了企业正在发生什么情况,而企业运营智能则不仅仅可以用来回顾企业目前状况还可以根据现有数据的分析辅助未来预测。因此,企业运营智能可以看成是ERP的一个深化应用,可以从最初主要关注于自动化流程到实现后面的监控和提供数据报告。运用企业运营智能,如今可以增加组织的灵活性,使其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发展道路。它作用于以不同方式提供的信息需求,并传递信息到最有用的相关部门。这样员工可以更快、更精准地判断基于特定情况的最佳解决方案。就好像一个足球运动员在面对球门的时候进行快速分析和决策,是自己射门还是将球传递给同伴才能更容易进球一样。

三阶段启动企业运营智能

想要启用IFS EOI解决方案的企业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阶段的情况:

匹配:在这个阶段内,商务智能根据企业架构进行匹配和绘制,从而呈现出一个全面的企业战略和目标。包括:客户、产品、服务、渠道、流程、物流等等。这一阶段主要围绕上述方面的流程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流程中最主要可以改善和提高的环节。该阶段和精益六西格玛的原理一样,主要作用于各大流程。

监控:企业的所有数据源需要能够实现被访问以便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到一个固定地方,以便可以观察端到端的流程过程。在很多企业的许多运行环节上,部门运作没有透明化,而有些部门的低效工作状况还会拖累其他部门的效率。通过观察端到端的流程过程,可以识别和控制流程上的缺陷。终端用户可以从商业模型的实时数据库中清楚地观测到数据的呈现情况。实时数据库还可以提供调节和管理的相关选项。

管理:在最后一个阶段,所有部门通过使用实时数据库来熟练运营操作并从中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实施信息的分析与传递可以让基于客户协议、数量和成本的管理变得更加严谨。在这样的情景中,技术中心可以支持终端用户,帮助进行业务分析和改进,反之,终端用户也可以对持续改进的过程提供很好的帮助。这样对于整个运营管理来说就从原有传统的月报、周报或日报这类的总结性报告,改变为实时的、自定义的信息汇报,从而让企业不断持续改进。

运营智能系统的出现解决了困扰公司机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即如何把数据转换为员工可以理解并采取行动的信息,这些信息涵盖了管理、内容优化和流程改变等许多方面。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难点不在于如何保存和存储大量的数据,而是如何与这些大数据建立有效的链接并利用这些数据创造价值。

然而这个问题无法通过传统的商业智能和KPI来解决,因为这两者无法涵盖整条运营链的绩效管控,尽管绩效对运营的好坏与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商业智能仅仅是面向数据,只能看到相互的连接,而不是整个运营流程链,运营智能则主要关注流程链和存在于不同目标或者冲突目标之间关联的相互作用。这样就可以深刻地洞察到可能引起客户满意度、成本导致的价格波动、运营风险和生产力等诸多方面可改善的因素。

企业运营范文第10篇

随着大批传统企业触网步伐的加快,电商代运营市场也迎来了飞速的增长。笔者认为,当前,代运营企业已度过与传统企业的磨合期,在“十二五”利好政策的推动下,电商代运营企业将迎来千亿蛋糕。

“十二五”期间,电子商务将在我国的经济转型中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时,网购市场高速增长的交易量,也将成为拉动内需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事实上,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电商代运营已经从最初的不被传统企业认可,逐渐发展成了一些传统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优秀的代运营企业正在凭借其丰富的电子商务运营经验,每年可为传统品牌客户通过线上渠道带来千万的销售额,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触网的风险及运营的成本。未来两三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陆续拓展电子商务业务,预计到“十二五”末,将为代运营市场带来近3400亿的交易规模,代运营也将成为政策推动下最先受益的电商服务业之一。

传统企业遭遇“幸福的烦恼”

不过,在笔者看来,电商代运营市场进入门槛将逐渐提升,今年在资本的推动下,将完成第一轮洗牌。

从2008年底开始,随着第一批传统企业拉开了触网的大幕,便有大量电子商务服务商转型进入代运营市场。近年来整个代运营行业发展过快,由于市场缺乏统一的服务和收费标准,传统企业很难从大量的代运营服务商中选择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企业,最终导致一些不具备提供代运营服务能力的企业通过低价抢夺客户资源, 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经过了四年的发展,却有一批发展稳定的代运营企业渐渐从市场中脱颖而出。这些企业拥有丰富经验的团队和完善的IT系统及基础设施,并与众多知名品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受限,不得不从寻求合作的众多传统企业客户中挑选合作方,面临着“幸福的烦恼”。

随着代运营市场日渐趋于成熟,投资机构也将在今年陆续进入到市场中,从而帮助领先的代运营企业加快发展的步伐,并有效抢占市场。在资本的推动下,代运营市场或将出现一系列并购,大的代运营企业将通过收购,来实现地域和品类的拓展,中型代运营企业之间将建立合作,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预计,到今年年底,排名前20的代运营企业将会与其他代运营企业在公司的规模、客户资源、营收等方面形成比较明显的差异。同时,整个代运营市场进入门槛将会逐渐提高,一些小型代运营企业也将会陆续被市场淘汰。

代运营企业该如何选择?

目前,代运营市场正趋于成熟,因此,笔者建议传统企业在选择代运营企业时,可参考以下四大维度:基本情况、内部能力、外部资源及运营经验。

在传统企业选择代运营服务商的过程中,可参考上述评价标准。从基本信息上看,一家优秀的代运营企业应具有至少两年的代运营服务经验,企业规模至少在50人以上。而内部能力和外部资源是综合考察代运营企业的两大重要维度。首先,代运营企业应有专注的商品种类,例如3C或服装、化妆品等。其次,考察该企业是否具备提供一站式全程解决方案的能力,应重点关注仓储、物流、客服、IT系统等环节的投入。外部资源包括五个分支,各B2C平台将决定线上分销的能力,跨地域资源将关系到线下服务质量,媒体资源与品牌影响力及营销直接挂钩,而与其他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和品牌客户的数量可用来衡量综合能力。最后,传统企业还可以参考代运营企业之前的成功案例,选择成功案例更多的代运营服务商可有效避免风险。

上一篇:资本运营范文 下一篇:微博运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