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1 23:45:46

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分析

时代的进步要求企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企业经营创新作为一个保证企业在今后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做出的研究和分析,加强企业对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一种不断进步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治理水平。

1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

1.1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大环境

我国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企业之间的经营竞争非常的激烈。跨国企业\国际集团涌入加大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除此之外,国内在不同行业的企业竞争也是非常明显的,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进步的源泉,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给企业经营管理创造出更与众不同的经营机会,通过不断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的改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保证企业能够长久的进步和发展。

1.2得出创新目标和创新重点

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需要明确经营管理创新的目标和创新重点,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有充足的发展动力,顺利的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目标就是将创新作为今后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不断地通过创新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让企业在市场的大环境下不断地寻找发展的机会,能够取得非常大的突破和进展。同时,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点就是适应新环境的程度和信息化的改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时避免不了的了,企业通过创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和新环境的相对适应性,才能够保证企业长久的发展和进步。

1.3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由于适应时间短,获取经验不足导致现代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上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就必须得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视的改进处理,想要有效的处理就必须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改革,争取通过创新使存在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得到解决。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企业就要对企业的问题未雨绸缪,不断地找寻自己存在的不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现如今的企业在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上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大型的企业在这方面相对来说重视一点,但是小型的企业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疏忽大意,总认为不对企业造成影响,但是真正制约小型企业规模的就是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因此亟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取利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方式将企业规模不断地扩大。

2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策略

2.1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上的创新

企业正在运行经营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并且完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或系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实行经营管理工作上能够做到有效地管理和工作,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会出现任何的纰漏。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如果经营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工作上出现了错误和纰漏,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将具体情况尽快的报告给企业的负责人,有领导人下达命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并且还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地创新性建设,不仅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求能够在市场竞争下虚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进步。不仅如此,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还要对管理观念进行不断地创新,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能够顺应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2.2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集体,要求企业内部人员能够团结互助,加强企业内部的氛围和工作环境质量能够让企业经营管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就需要企业经营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创新,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相对良好的企业氛围中工作。同时,企业的文化也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创新,将企业自身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

2.3企业人才培养的和创新

企业创新是企业重点发展的工作之一,不能够只局限在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上,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培养进行创新。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每个企业都想拥有的,但是现如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进行人才培养创新上可以多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企业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根据自己企业的内部环境制定出最符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基本素养,确保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可用的人才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保证企业长久的经营和发展。

3结语

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是通过建立一种合理的企业创新模式并延伸出许多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升级和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长久进步的核心工作,企业将来的进步和发展都是依靠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来实现的。

作者:兰丽娜 单位:广西来宾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宁宁.浅析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商业经济,2010(5):19.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能力;有效途径分析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更能帮助企业实现自我定位和快速发展。但是当今的企业大部分都存在制度不完善,发展规划不切实际,人员调整制度存在缺陷的问题。我们应该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强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间接地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企业建设的时代步伐。

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时代意义

企业的成长进步就犹如大树一般,要经历诞生、成长、鼎盛等重要的时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就有如加固了大树之根,方便大树在生长发育的同时更快更好地汲取能量。经营管理能力是贯穿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生存的主要线索,没有管理便不成方圆,而有了经营管理制度,却不符合当今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公司实情,也有碍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当今的时代潮流之下,全球经济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企业的实力竞技便成为了当今我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制度,能够帮助我国的企业在时代的竞争中做领跑者,也可以明确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让企业做到精细化发展和有效性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途径进行有效的分析,结合当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国外管理理念,对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制度—执行力—监督—再创新几方面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改革与探索,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从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问题

2.1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缺陷问题

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是维持企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与当今的市场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但是,当今企业部分的制度制定者和管理者仍然呈现出与时代脱轨、固步自封的状态,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从小部分人的利益入手,以维护部分小团体的经济与权力利益为目标;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过于陈旧老套,没有完整的监督系统和第三方的督查系统,缺乏执行力;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未进行人性化的思考,为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反而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制度不仅不能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也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为形式化的流水工作,流于形式的制度,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当今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应该结合企业的现状和人力调配、调整情况进行,制度不仅仅要满足员工的需求,更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从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的大方向出发,也要结合人性化的制定标准和具有企业特色的制度制定方面进行思考。制度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管理和调配的标准。

2.2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问题

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企业具有更加优化的管理调配模式,而当今的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企业习惯于单向式的传统管理模式,缺乏与时代相关联的创新思想,也未曾进行双向管理、双向监督的管理调配尝试。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不能够利用当今经济市场的经济讯息,也造成了企业员工工作能动性低下、企业间部门分工和责任分担不明确的企业管理缺陷问题。单方面的管理模式,也造成了企业中部分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对企业高层和管理层缺乏监督和督查效力。先进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应该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和更多的优质学习培训条件,应该对企业整体的上下层都进行有力的调配。公平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以责任分担和企业效益为量杆,为企业员工创造出一个公平自由、和谐积极的工作大环境。

2.3监督机制的缺失

当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明确的责任,完善的制度和经营管理的监督团体。要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具有创新性的经营能力改革,我们就必须要从监督机制的建立和监督团体的塑造开始。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建立监督督查系统,树立员工工作标准、明确责任分担、建立明确的奖惩规范。当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监督机制的缺失不仅为极少部分人提供了不公平竞争的条件,也造成企业工作效力低下的情况。

3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途径优化的想法

3.1制度化与规范化

进行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规范企业内部的责任分担制度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而制度的制定最终目标也是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管理办法,应该从日常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最终效益的个人角度出发,讨论公司的部门配合、未来发展和企业整体形象的问题。要从细节入手,在把握公司整体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性的制定和讨论。

3.2多培训与竞争性培养计划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就应该从企业员工训练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员工竞争环境的改良入手。我们只有加强了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只有从改良员工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员工的公平环境入手,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我们应该从人性化的工作方案改革入手,对员工进行差异性评价。我们要为员工制定出统一的效益评价标准,也要谅解员工的能力短板,对他们进行特色化和差异性的个人培训。

3.3结合国外优秀模型进行改革

我国的经营管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言,仍然处于落后的现状。当今国际上比较常见的EPC模式和BOT模式,对于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和效益提升都有促进的作用。这两种经营管理模式,从市场调查和市场经济入手,讨论了当今的经济市场与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对员工的效益贡献进行了具体的量化性标准评价。而我们国家企业缺乏的正是这种与经济市场相关联的经营管理途径的建立,我们必须要在了解市场、了解民众需求、了解经济发展方向的前提之下,为我们企业制定出整体的经营管理方案和发展方向,进行人性化的效益化管理,才能进一步深化我们企业的发展。多结合国外的经验进行总结及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学习,也有利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4总结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与企业的效益增长速度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也与企业内部的人员调动效益评价和奖惩制度的制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思考企业经营管理路径提升的同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将市场经济的评估作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影响因素之一,从而深化我国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岳伟兵.当今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0).

[2]谢桃,王军.如何优化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从员工能动性调动出发[J].经济市场导刊,2016,(10).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3篇

1.1实现经营战略管理

由于煤炭企业的特殊性,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我们应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煤炭企业发展问题,加强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从企业实际出发,科学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实现企业长期发展。

1.2开展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管理

开展多领域经营管理。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兴盛、衰竭和报废是每个矿区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因此,多元化经营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客观条件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提高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企业效益、社会效益是企业经营者和经营实体的自身需要。我们应当以科学的发展观去看待煤炭企业发展问题,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尽早取得长期市场发展优势。

1.3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科学合理挖掘存量资金、加强企业账务管理,及时清收债权,实施有效的现金控制,提高资金运营效率,落实企业成本控制责任制,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4强化内部市场管理和企业供销管理

探索、实践全新的管理模式是众多煤炭企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引入价值规律改变企业内部关系,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激发员工内在潜力,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供销是企业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煤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煤炭市场目前发展情况有所好转,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懈怠,必须要杜绝过去的“好坏不愁卖”的传统思想,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完善企业营销体系,打造优质、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努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树立正确的企业服务意识,严把企业产品质量关和安全关,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无浪费、无损耗。

1.5采用全新的经营管理手段

如今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化、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满足市场发展要求,这也是时代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的全新要求。新时期的煤炭企业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电子、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生产和管理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强自身环保节能、物资流通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对市场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煤炭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结语

我国煤炭企业一直没有一个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在煤炭销售上更是存在着较大的缺失,品牌意识不强,受传统的行业观念影响较深,认为煤炭好坏都照样卖,重视生产而忽视了经营管理,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煤炭企业不能够停滞不前、轻视经营管理,必须要面对市场化和国际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重视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充分挖掘企业发展优势,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期间我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企业改革与发展为目标,努力培养一支宏大的政治业务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专业知识、善于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做出科学决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和高层次、复合型的职业企业家队伍,为我省的改革开放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保证。

**期间,我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现代科技专业知识培训为重点,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以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双学位教育为手段,加快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步伐;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目的,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逐步推行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契机,努力探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选拔、推荐、使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求真务实、变革创新的精神为动力,培育、规范和繁荣培训市场,加强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

**期间,我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应确立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确保培训质量。以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政治理论培训、继续举办和规范工商管理培训为重点,带动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的全面开展;以国有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为基础,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要调整培训内容,更新培训手段,强化培训措施,注重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

--坚持学以致用,注重能力培养。培训必须面向市场,以企业为主体,树立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服务的观念。根据企业需求与实际不断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做到学用结合,把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重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

--坚持制度建设,促进培训创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培训制度,在培训管理、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手段等方面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培训机制。实现培训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由普及型向提高型、由传统型向创新型的转变。

二、任务和要求

(一)以政治理论和"双基"培训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适应性短期培训

继续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培训。**期间要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企业培训的首要任务。要按照管理权限,有计划地安排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党校和干部院校的政治理论培训,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现实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期间尤其是**-2002年要集中力量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和WTO基本规则的培训。举办高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在WTO基本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WTO基本规则的培训力度,全面了解基本规则的内涵、我国的承诺和应对措施,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做好基础工作。同时围绕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新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广泛开展金融、科技、财税、法律知识及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知识经济等内容的适应性短期培训。

(二)继续举办和规范工商管理培训,适时推行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

按照国家经贸委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调整与充实培训内容,在工商管理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基本规范》、WTO基本规则、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新内容,强化案例教学,改进培训形式和方法,更新和完善培训手段。**期间尚未参加工商管理培训的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期间要优先安排参加培训;**时期已参加工商管理培训的,**期间要参加国家经贸委规定的部分新知识培训,作为工商管理培训的补充和提高。

2、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

按照"积极引导,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利用资格培训院校(培训中心)的力量,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着力培养和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根据我省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积极探索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工商管理培训。同时,有重点地对非公有制企业主要经营者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3、中外合资企业中方国有股权代表及高级经营者培训

根据国家将在**期间逐步对中外合资企业中方国有股权代表及高级经营者实施资格培训证书制度工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中方国有股权代表及高级经营者的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培训制度,对拟任职人员实行岗前脱产培训,合格者发给资格培训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对在任人员,在任期内也要进行必需的脱产培训,并将培训考试考核结果,作为中方国有股权代表及高级经营者奖惩和任用的依据之一。

(三)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

加快培养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按照国家经贸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工作力度。选拔500名左右、年龄在40岁以下、有5年以上工龄,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优秀年轻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同时有计划地选送一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赴发达国家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为培养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和有关高校的配合下,积极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双学位教育工作。加大对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资产评估师、营销师等企业急需的专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管理水平和岗位胜任能力。

(四)大力加强企业引智工作,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培训

为培养高层次、外向型的专业管理人才,要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培训。要推动企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开展,为企业选聘国外专家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与国外专家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的技术交流;要精心设计,每年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赴国外进行短期专项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每年选派重点骨干企业的经营者及优秀年轻后备管理人员在国内培训的基础上,赴国外进行中长期的对口培训和实地考察,提高他们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实务水平。

(五)加强引导,推进企业自主培训和特色培训

企业应根据国家和省经贸委有关培训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院校、培训内容和形式,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要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积极采用国家经贸委推荐的GB/T19025-**-ISO10015的国际标准,规范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应结合自身生产管理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特色培训,做特色培训的精品,打特色培训的品牌。

三、政策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逐步建立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企业推行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步规范工商管理培训和考核,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并取得"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企业经理人才市场的测评、推荐范围,作为公司董事会科学、合理、公平选聘职业经理人的依据之一。

健全定期轮训制度。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每年参加脱产适应性短期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新一轮工商管理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非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也要纳入统一规划,积极组织实施。

完善培训质量保障制度。要继续执行《关于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意见》(浙计经培[1998]1521号),认真实施并完善培训质量检查评估、评教评学、学员培训后跟踪考察等三项制度。

(二)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

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省、市两级培训基地建设。各市经贸委(经委)可重点建设好一所承担企业培训任务的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县(市)及大中型企业也要建好建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要拓展新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多形式联合办学或合作办学的力度,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基础,省、市二级培训基地为主,普通高校为依托的培训网络体系。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挑选优秀教师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同时要聘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企业领导人、知名专家以及熟知宏观经济政策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兼职授课。建立授课教师联系企业制度,下企业调查研究,力求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努力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师资队伍。

教材建设要体现时代特色。对现有教材要根据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修订,并创造条件建立教学案例和考试题库。

各级培训基地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进行培训内容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及时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和开发案例教学,及时增加当前热点问题的教学,不断改进办学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三)切实加强经贸委培训系统自身队伍建设,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管理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各地经贸委(经委)要更加重视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有领导抓,有机构管,有专人干。要加强培训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关心和爱护企业培训管理者并为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注意规范培训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问题。

(四)保证和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各地、各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企业用于培训的经费应不少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的1.5%。要进一步拓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经费来源,鼓励社会各界和有识之士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事业。要加强企业培训经费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制定的工商管理培训收费标准,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组织与分工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由省经贸委归口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级实施、分工负责的原则。

省经贸委会同省有关部门负责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规划的制定;指导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宣传、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培训工作进展情况;指导全省企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指导由国家经贸委和省经贸委审定的资格院校(培训中心)的培训工作。着重抓好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及其他各项培训工作。

各市、县(市、区)经贸委(经委)在当地党委与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经贸委的指导下,统一规划协调并组织实施本地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国家经贸委和省经贸委审定的培训资格院校(培训中心)承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任务。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各级组织、经贸、人事、教育、财政部门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5篇

一、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必要性

(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没有实行市场化、职业化存在的种种问题

1、民营股份制企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家族化”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家族企业发展初期,家族式集权管理有效避免了来自内部的管理风险,降低了管理成本,易于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保证领导者的权威,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壮大,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局限和不足就会逐渐显现:(1)组织内部关系复杂。由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切入,家族企业内部会形成各类利益集团,使得领导者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进退两难,陷于被动。企业领导人的亲属和家人违反制度时,管理者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像处理普通员工那样一视同仁,从而给企业的内部管理埋下隐患,造成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的加速递增;(2)科学的决策机制难以建立。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益激烈,家族企业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很难有突破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灵活性和科学性;(3)难以聚集人才。家族企业因其用人的封闭性、排他性,就难以建立外人和社会的认同感,难以吸收外部人才,而且容易造成内部人力资源的流失,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会受到限制。如在我们广水市,在县域经济民营化后,民营企业已达1866家,从业人员12万余,各类人才18974人,但其中职业化、半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只660人,仅占企业数的三分之一,从学历分布上看,研究生学历的4人,大学本科学历的20人,大专学历的202人,中专学历81的人,高中学历的236人,高中以下学历的117人,分别占企业经营管理者总数的0.6%、3.0%、30.6%、12.3%、35.8%、17.7%;从专业技术职称上看,高级职称的16人(其中正高职称的2人),中级职称的159人,初级职称的132人,分别占企业经营管理者总数的2.4%、24.1%、20%。明显呈现为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的特点,难以适应企业发展之需,致使相当部分企业效益较低、发展较慢。

2、国有企业:企业领导者的行政任命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难以调和的矛盾。

而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国企经理人的定位往往是从职务的角度,对各行各业经理人的管理一般都是按照政府官员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的,因而国企经理人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这就必然会产生一系列难以调和的矛盾:(1)专业化与非专业化的矛盾。由于管理者职务化倾向,使得经理人在从事管理活动一定时间,取得一定的业绩以后必然追求政府行政职务,从而脱离了原先的管理岗位,原来形成的管理知识和能力也就失去了价值。(2)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矛盾。由于企业组织管理者的选拔、任命都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的,而政府部门对企业管理者的选拔和考核标准与政府官员的标准并没有差别,导致在这些组织中出现了严重的官僚化倾向。行政机制在企业中取代市场机制,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经理人的职业化要求建立经理人市场,经理人的选拔、任命由市场力量通过公开的招聘、考试等方式来进行。经理人的能力也通过市场机制来反应。(3)官本位与能力本位的矛盾。经理人的职务化倾向导致了经理人行为的官本位。多数管理者没有受到现代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而管理者职业化要求企业经理人应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经理人的流动应该在经理人市场内部进行流动,专业的管理和经营知识及能力应该成为经理人取得自身价值的基础。(4)政治目标优先与效率目标优先的矛盾。对于企业经理人来说,他的任命考核权力都是由上级政府管理部门掌握的,导致了经理人的目标必须要向政府部门的目标靠拢,这就出现了我们以前经常看到的企业政府化倾向。很少有企业经营者将“追求最大利润”作为经营目标。(5)干部道德素质与职业道德观念的矛盾。职业经理人最主要需要具有两点素质:第一是职业能力和专业化的知识;第二是职业道德。以前由于我们认为经理是一种职务,对于经理人的素质是按照政府官员的素质标准来要求他们的。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政治素质自然是第一位的。这就导致了在企业这样一种盈利机构中也出现了“政治挂帅”的现象。而经理人的职业化需要社会建立一种不同于政府部门对官员素质要求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企业经理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意义

由上述分析可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势在必行,对于企业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可以使企业家从日常琐事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企业的经营决策;(2)能促进企业制度化、规范化,大大降低管理的随意性、偏私性、模糊性,可以提高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规则共识度和行为预期,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效率;(3)给企业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促进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和理性化,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企业快速平稳;(4)有利于化解信任危机。可以对每一个人的权力进行明确的限定和有效的制度制衡,这种制衡使企业成员间少一点猜疑,多几分信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对于经理人队伍建设来说,意义也非同小可。(1)有利于减少经理人的角色冲突。对于国有企业,让那些有学术水平,又有管理经验,而且愿意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来做经理人工作,这样可以减少经理人所承担的太多的社会角色,可以有效减少经理人角色的冲突,从而走上经理人职业化的道路。而对民营企业的经理人来说,他们往往身兼出资人、生产、经营、人事、财务等更多角色,实现经理人职业化,可以使企业家理顺决策人与经营人的关系,实现决策层对经营层的监督,从日常琐事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企业的经营决策。

(2)有利于经理人提高自身行为规范和加强自身素养锻炼。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理人由于“入仕”现象的存在,在经营过程中注重短期行为和政治化目标,不重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营业绩的行为。职业化后,有利于避免采取掠夺性的经营方式和短期使用,建立企业组织获取利润、占领市场和产品创新的长期目标。

(3)有利于经理人的市场流动。就目前而言,从经理人的供给机制上来说,经理人失去了市场的主体地位,经理人无法通过市场进行自由的流动。而发达国家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已经表明,职业经理人通过企业之间的自由流动不仅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促进了管理资源在市场中的自由流动,进而达到了职业管理者资源的市场最优配置。

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存在的障碍

从表象上看,职业经营管理人才处于极度稀缺状态是难以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最直接、根本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年底,我国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非国有企业已达19.6万余家,仅20*年新增工商注册企业就接近20万家。与这一数量相比,我国经相关机构规范认证的被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的职业经理人数量还寥寥无几,这是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可见,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问题在于我国的职业经理人还处于极度稀缺状态,市场上几乎没有资源可以配置。造成这一问题的客观原因有三个,一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企业发展断层造成经理人资源存量少,出现“青黄不接”;二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新创办企业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出现供不应求;三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自然淘汰。但从主观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障碍:

1、相关政策法规机制不健全是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制度障碍。

(1)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为还不能有效地为人才流动等各项市场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充分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例如,企业的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责权利未能在法律法规中得到对称设置,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频繁发生;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与资质认证的法规不健全,致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流动不畅,有效的竞争机制无法形成。还譬如,关于国有企业厂长薪酬的规定就显然与价值规律相违背,起不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有关选拔任用条例也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供求、竞争规律相矛盾,导致了许多国有企业人才积压浪费。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与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矛盾。要真正实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权责明确、监督与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决策的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与制度安排,使企业经营行为合理化、市场化,必须依靠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依靠法规体系来界定产权、保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依靠法规体系来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及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可是目前我国的企业经营人才法规体系建设状况与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相矛盾,明显达不到规范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这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决策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与激励,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建立。

(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中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冲突。在政策法规体系中,政策与法规冲突和不协调的情况时常发生。这一冲突与不协调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策“越位”。表现在不该政策作用的地方,政策干预和作用了,这是行政权力过度扩张的结果。这一“越位”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政策“错位”。表现在政策与法律分工不清,本该法律发生作用和效力的领域政策干预和作用了,本该政策作用的领域错用了法律。现在,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依据的还是一些以前的老政策,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法律法规依据,这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有企业“五十九岁现象”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政策“缺位”。表现在政府没能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进行公共管理和正当的政府干预。

(4)培养开发方面,有关法规较为缺乏,内容不够细化。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才的培养开发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有关政策规定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上的相对较少。另外,已出台的有关政策法规,大多数缺少明确的分类分级、分阶段和分时期的培养目标,缺少针对性,容易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开发工作呈现无序局面。

(5)薪酬激励方面,合理的薪酬分配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关于薪酬分配的标准,法律规定上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如年薪制,年薪与绩效挂钩的比例范围未能得到明确合理规定,这使得经营管理者积极性受挫。许多经营管理人才因不能堂而皇之地依法索取与其贡献相适应的合理收入,便采取暗箱操作的手段牟利,甚至恶化到及腐败。另外,有关法律法规还未对期股、期权等有效的激励手段予以明确的承认与肯定,这就极易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短期化、投机化,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6)约束与监督方面,现有法规对经营管理人才的责任规定不够明确和完备,使得经营管理者责任难以真正履行。目前,审计法中,审计部门在监督责任追究上,没有明确规定经营管理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刚刚起步,有关内容还未能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并未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现有的企业监事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受限于专业知识和能力、并且无法独立于董事会的许多监事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起到真正“监事”的作用。

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外部障碍。

任何法律和管理制度都有失效的时候,当法律和管理制度失效的时候,靠什么来约束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呢?这就要靠职业道德来进行约束。所谓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职业群体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概念来评价任职者的工作行为,调整任职者相互关系的一种工作行为规范。进一步剖析,这里所说的职业意识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范畴的职业意识,即在职业活动中的科学思维;第二部分是政治范畴的职业意识,即在职业活动中的政治思维。职业活动中的科学思维,从积极的方面讲,常常表现为一种“职业能力”。由于长期的职业生涯历练,或者成功的职业培训锻造,职业的知识、经验、智慧常常在与工作实践的碰撞中迸发出很多创新火花,进而逐渐形成类似条件反射的职业应对能力——表现为职业敏感、职业直觉,甚至是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这是科学范畴的职业意识。另一方面,职业意识还会反映在意识范畴——意识上的职业思维。这包括对竞争规则的理解、法治观念、契约意识、双赢原则、合作精神等等。我们在这里所讲的职业道德,主要强调的是反映在职业管理者意识范畴里的道德观念。对于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说,道德约束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受聘期间,要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团队精神,不能危害和损害组织的利益;二是在解聘后不能以任何方式损害原受聘企业的利益,维护自身利益应通过法律和惯例等正常方式进行,而不应该通过不正当手段。最近,人们还越来越认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职业经理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始终考虑协调受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并且应该在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在最近美国发生的安达信、安然、世通、施乐等公司的造假事件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观念更是十分淡漠,诚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是职业经理人市场运行的基础,是规范和约束经理人的一个重要途径,需要大力提倡。

3、符合我国制度环境及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人才管理模式未能真正确立是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内部障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几个阶段。经过多年的国企改革,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一批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转变了经营机制,提高了竞争力,拓展了发展空间。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翻牌为公司甚至上市后,经营并无起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资产代表及其职责不明确。从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我国国有资产产权代表一直未能明确,多数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不过是行政领导机关附属单位的“翻牌”公司,上级行政机关继续干预企业的人、财、物的选拔与决策,却不承担、也无法承担决策的相关责任。另外,改制国企中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决策权与经营权不分,决策层与经营层互相监督无法实现。监事会的权能、监事会成员的产生程序、议事机制等重大事项得不到有关法律的明确规定和保障,许多监事缺乏法律、财会等专业知识,造成我国公司监事会制度流于形式,监督功能无从发挥。这些都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内部管理效果不佳,也是企业资产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职业化的建议与对策

1、按照高起点、国际化的要求,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教育。要着眼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超前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划,通过与国内外名校和国外友好城市、国际人才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训基地。坚持计划培训与自主培训、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科学化的人才培训机制。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的资本运营、国际贸易、法律法规、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培训。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对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要舍得投入,送往境外进行高水准的培训,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能取得国际通用职业资格的资产管理、风险投资、财务审计及从事各类经济活动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引进人才和智力要不拘形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着力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通过引进国际性的管理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带动本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的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配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市场配置为主要特征的选人用人机制正在形成。但也要看到,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选任标准和选任方式,仍程度不同地制约、阻碍着现有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因此,要继续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是引入竞争机制,根据企业领导人员的职务分类,积极探索组织推荐、公开招聘、市场选择、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多种选拔方式,完善委任制、选任制和聘任制等多种任用形式,发现和选拔优秀企业管理人才。要加快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尽快建立起多层次的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能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机制健全、功能完备、政策配套、运作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的宏观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要积极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准入制度,运用科学手段对进入市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进行评价和认证,严格把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的入口关。建立完备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储存、人才信息。

3、按照职业化的要求,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的要求,需要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分层分类管理,逐步建立起一种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管人与管资产有机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管理体制。改进对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方法,坚持做到管大、管少、管活、管好。对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逐步放开搞活,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行政化管理向职业化管理转变。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制度,认真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的标准和认定办法,确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任职资格和等级,逐步推行持证上岗,真正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管理纳入职业化轨道。二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建立以严格审计为基础,以经营业绩和工作实绩考核为重点,分层分类考核为基本方法,“多位一体”考核为主要形式的企业领导干部考核机制。三是健全经营管理人才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要深化分配制度。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以企业资产规模、效益、资产保值增值相联的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为内容的多元化分配体系,激活分配机制。要完善奖励制度。大力开展优秀企业家、创业者、突出贡献者等评选活动,在企业经营上给予扶持、精神上给予鼓励、政治上给予激励、物质上给予奖励。对在工作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股份制企业可依法从净资产增值部分中划出一部分,以股份或期权形式用于奖励。逐步建立起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人才奖励体系,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作用。要提高政治待遇。通过法定程序,增加企业经营者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让特别优秀的企业经营者进入同级人大、政协担任相关职务,疏通经营者参政议政的渠道;聘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为政府经济顾问;发展符合《》规定条件的民营企业家入党;在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劳动模范、省管专家和市拔尖人才等方面向企业家群体倾斜。要形成规范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和细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和职工民主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重点是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发挥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尤其是要加大对企业行为和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向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派出监事会,坚持和完善年度审计、离任审计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我市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机制,造就新型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促进我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评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本着"党管干部"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公正、客观、平等、择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第三条组织成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由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工作的学者、专家,优秀企业经理、厂长,组织人事部门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各类经济成份企业的经理(厂长)、副经理(副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及各类经营管理人才。

第五条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收集、整理、储存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后备人才的信息,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人才。

第六条*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荐中心,在中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领导下,负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和推荐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被评荐者的条件和范围

第七条被评荐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能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具有敬业精神和开拓创业意识,敢于承担风险,勇于参与市场竞争;

(三)具有牢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及市场应变能力;

(四)具有较丰富的市场经济知识,熟悉经济法规及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

(五)廉洁奉公,守法经营,作风民主,能够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尊重职工合法权益,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六)从事过经营管理工作或担任过厂长、经理等职务。

第八条评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不受地域、身份、年龄、学历的限制,只要具备担任经营管理的才能,均可进入被评荐的范围,具体包括下列人员:

(一)各类企业的厂长、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

(二)各类企业中的中层管理人员;

(三)曾担任企业厂长、经理的已离退休人员;

(四)其他经推荐或自荐的相关人员。

第三章评价的内容

第九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任职资格等级制度,凡经评价达到任职标准者,按任职资格等级由*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颁发任职资格证书。

第十条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工作经历和业绩、心理素质、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发展潜力等。

第十一条在测评的基础上要通过实地考察对经营管理人才的经营能力、工作经历、领导才能、民主作风等进行考察,要充分发挥民主,深入群众了解被测评者的实际情况。

第四章评价的方法

第十二条评价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应评者进行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一)情景模拟法:是指拟对应测评者设置一定的职务,编制一套类似岗位状况的样本,将应试者放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观察其才能和行为,并按照一定的规范对其行为进行评定。

(二)专业笔试:侧重了解应试者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应评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专家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由专家、高级管理者和测评人员共同组成面试小组,根据具体职位要求设计题目,对测评者进行问答。

(四)系统仿真法:应用计算机系统仿真原理,模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不同类型的大、中、小企业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动态环境,将应试者投入其中进行管理经营,根据其实践表现,对其管理实绩,应变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做出评价。

(五)其它需要测评的方法。

第十三条对应评者政治素质、实际管理水平、组织领导能力等还要深入其工作过的有关单位进行实地考核,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第十四条根据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测评后得到的资料,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决定是否对被测评者颁发任职资格证书。

第五章测评和推荐的程序

第十五条测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采取单位委托和个人申请两种形式:

(一)单位委托评价经营管理人才,凭单位介绍信和法人营业执照、单位经营状况及被评价者有关资料,委托单位应保证所提供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个人申请测评的需提供本人身份、户口、学历、职称以及其他证明本人经历、业绩、能力等有效证明。

第十六条根据用人单位的申请,对经过测评进入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的经营管理人才进行搜寻和筛选,对符合推荐条件的人选,按3:1的比例向用人单位推荐,同时提供被推荐人选的详细材料。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在收到被推荐人选材料后,应在十五日内,将是否聘用及聘用时间书面告知评荐中心。

第十八条评荐中心接到用人单位同意聘用的反馈意见后,给予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九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与被推荐任职的企业实行双向选择,双方的权利义务用书观合同的形式予以确认。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评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有偿服务。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7篇

一提起企业经营管理,任何人都不会陌生,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筹码,它是企业稳定有速发展的“导航器”,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作为一名企业经营工作者,通过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客观地说现代企业发展的确需要良好的经营管理模式做基础,但是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也的确存在许多不足,并且阻碍了企业经济发展。因此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市场经济迫使企业在立足国内发展的前提下走向国际。然而市场是瞬息变化的,是“不相信眼泪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个优化的经营模式去适应市场需求,这一点许多企业经营管理者并没有给予重视,而是只顾眼前利益盲目经营,最终导致经营艰难,甚至倒闭破产。这样的案例告诫我们,不要盲目地“奔跑”,稳扎稳打地稳健经营,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查找不足,一边探索新的途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佳手段。

一、目前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盲目管理,风险意识差

企业将自身置于市场,而不是孤立存在,那么风险随时有可能存在。在这种状态下,它需要我们冷静地去分析市场,在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同时,既不能守旧,也不能盲目蛮干,而要量力而行。但是许多企业,尤其是国企,在有政府资金的“靠山”下,缺乏风险意识盲目投资,不根据企业状况冲动制定政策。另外一些民营企业缺乏内控意识,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让企业内部失去制衡,从而将企业置身于风险之中。

2.战略缺乏宣传与明确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美好愿景,将这愿景进行规划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它是企业发展的“导航灯”,因此企业经营发展离不开其发展战略。但是问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再问问企业的中层领导以及基层员工,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回答上来的很少,甚至基层员工对企业发展战略一词都十分陌生,认为企业战略与自身毫无相关。这样连企业的发展方式与目标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又会去为之能动性的努力工作呢?结果只有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丝毫主人翁责任感。

3.内部经营缺乏创意

一提起企业内部经营,许多企业管理者就马上想起减员提效、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收入等老生常谈的管理模式。我们说信息时代,科技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早已进入历史的车轮底下。如今内部经营管理无论是在纵向与横向上都有深度与广度,但是许多企业还是停滞不前,没有深度开发研究阶段经营管理,没有在设计阶段将产品的成本费用控制到最低,更没有将作业成本法以及市场下的目标成本法融入企业经营中,而是死盯生产过程的节支降耗,这与当今的成本领先意识相距甚远。

4.销售理念困乏

一说起销售,企业自然联想到占领市场扩大销售收入,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我们知道根据普遍联系原理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要努力搞好外部关系,理顺好外部价值链的顺序才能有助于企业内部经营发展。那些企业只想扩大自身的销售量,而不去考虑客户的感受,只顾销售数量而忽视销售质量,更没有及时地与新老客户进行沟通,最终导致失去客户、失去市场。

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我们知道风险与收益是对孪生姐妹,企业经营是以获取最大收益为目的,因此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的每个瞬间是正常的。企业对于风险要有正确的态度,既不能缩头缩尾,也不能孤注一掷,更不能不管不顾盲目投资,而是应该静下心来,细心调研市场,仔细研究可行性报告。更要分析自身的资本结构状况,不能靠举债度日,以致“债多不发愁”,不要大量地分散投资,而是集中资金,集中管理,要建立风险预案管理体系,对风险要及时预测、分析、评估,并制定相应对策,将风险控制在经营可控范围之内。

2.将战略贯彻传达到每名职工

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是什么商业机密,相反将企业的宏伟目标贯彻传达到每名职工身上,让职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此增强职工的工作热情。并且通过宣传与企业文化导向让职工知道我们目前的经营目标是企业战略的详细分解,我们实现目标,一方面是扩大了企业与个人的收益,另一方面是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企业发展,个人才能安定,社会才能和谐,才能做到社会、企业、个人的有机组合。

3.经营理念要创新

(1)在内部

内部减人提效不是最好的良药,和谐社会要让每名职工都要高兴上班来,同时还要高兴下班回家去。如果职工每天都在惴惴不安的随时都会下岗的环境中工作,效率是不会最佳的。另外节支降耗也是有最大的成本限度的,而不是无止境节约下去的。成本领先原理告诉我们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下功夫,通过革新与研发让产品在设计阶段成本最小化,进而超越了减人提效、成本最小化的效果。另外合理统筹企业内部作业间的流程,让内部价值链衔接合理有效,是企业经营创新的新理念。

(2)在外部

企业将自身置于市场,推销自我、展示自我、发展品牌企业是企业经营的新模式。成本领先,价格最廉、质量最优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最佳手段之一。同时我们还要在效益与公平之间寻找平衡,那就是在企业与上游、下游之间,做好互动,让合作伙伴之间关系融洽,这样才能更好推销自己,营造出特色销售、网络销售、直销于一体的销售模式。

三、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肤浅的社会调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成熟看法。笔者想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让更多企业经营管理者真正地关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让企业更加平稳的健康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樊行健,宋仕杰.企业内部监督模式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J].会计研究,2011,(3):49-53.

[2]刘静.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1,(4X):139.

[3]毛跃军.浅论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J].经济师,2012,(4):247-248.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经营管理;常见问题;相关研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在如此激烈的企业竞争中,确保自己持续稳定的发展,不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就需要寻找更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制定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地实践、完善自己。解决掉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企业中人员很多,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问题不可避免,而有些问题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直接寻找出来解决掉,如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企业人才匮乏、企业诚信缺失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会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麻烦。1.1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1]。一些企业不注重内部管理,目光短浅,将盈利作为企业的唯一重点。这种没有规章制度的企业是很难持续发展下去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导致员工工作散漫,没有上进心。经营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企业唯利是图,认为没有开展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管理制度的设定,这就导致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没有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容易对管理目标产生误解,对控制对象产生偏差,企业管理者不做管理者的工作,员工不做员工的工作。这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致使各方面工作都出现错误,最终将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所以,企业应解决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1.2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如今处于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伴随而来的,还有更多的风险。如果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迟早会被市场竞争的大浪所吞没。一些大型企业,它们面临的不仅是国内市场,甚至发展到国外,面对国际市场。国外市场变动性大,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的风险概率更高。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市场小,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同样薄弱。如果没有树立风险意识,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就很难启动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不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应重视没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并且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2]。1.3企业人才匮乏一些企业不重视人才,不培养人才,致使人才流失,成为企业的隐形损失。人才是企业能否成长的关键。大型企业不重视人才会导致人才流失,中小型企业目前本身就缺少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人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都十分严格,没有过硬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就很难做好这份工作。并且中小型企业由于各方面的不足,更加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并且在引进人才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企业的人才匮乏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因此,企业人才匮乏也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问题。1.4企业诚信缺失严重诚信是企业树立的良好形象,能够为企业在社会上建立良好的信誉度。但是,一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为了获得短期的收益,提高行业竞争力,从而伪造虚假信息,以排挤竞争对手。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这种造假的企业竞争手段会导致市场运行秩序紊乱,最终导致法律纠纷不断。同时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的表现。企业没有树立诚信理念,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入误区。这种错误的小手段,在进入到经营运营轨迹的时候,各种弊端就暴露了出来,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在错误的理念的引导下出现偏差,影响企业的良好持续发展[3]。因此,企业诚信缺失严重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2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解决方案

找到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的四种问题,本了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引进人才、企业坚持诚信理念等四个解决方案。没有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企业只有在经营管理中不断创新、完善自己,紧跟时代潮流,制作出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2.1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应该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稳点发展的前提。企业应加强经营管理的诊断分析,不要害怕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借鉴和吸收一些好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制度应立足于企业实际情况,从而确保制度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就能够持续有效的进行,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也就为企业减少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促进企业良性稳定发展。2.2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强烈,在面对经济风险时,企业才能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建立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应在企业成立初期就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且在企业的经营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要按照风险防范的体系进行,给企业在遇到风险时留有运转的余地,从而使企业风险得到有效的解决[4]。2.3企业引进人才企业想要成长,就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很难得到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本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更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企业在引进人才、避免人才流失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加大培养内部人才的力度,双管齐下,不断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注入新的血液,运营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效进行,企业才会不断地成长。2.4企业坚持诚信理念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坚持诚信理念。盈利固然重要,但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诚信理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领导管理人员,更要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诚信榜样,向员工传递企业的诚信理念。企业应制定健康的企业文化,定期对员工进行理念培训。对于工作中的各种承诺,每个人都应贯彻落实。这样不仅对外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度,增加更多的机遇,而且企业内部也能树立起诚信的环境,员工与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关系融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5]。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就要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树立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主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坚持诚信理念。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着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只有重视这些存在的问题,不断在经营管理中完善企业制度,企业才能继续迎接更大的挑战。

作者:魏晨红 单位:经济管理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孔拥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探析[J].现代营销,2012(4).

[2]谭群英,安俊卿.关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析[J].现代商业,2013(29).

[3]谭凯,饶兴鑫.浅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6(7).

[4]应文静.企业成本核算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20).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9篇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创新是生产力,更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利器,特别是许多企业面临着“重生产、轻经营”的思路,导致企业生产不能摆脱原有观念束缚,生产不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产品,而经营创新能够调动企业上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潜力,从而使企业更具创造性和创新力;其次,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是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面临新形势、新挑战,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产品创新一样,通过经营创新也能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的吸引力,从而满足时代需求,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在经营管理上固步自封,必须积极主动的参与市场竞争,勇于创新;最后,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实践的成果,是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立足高远,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如,人力资源管理上,企业经营创新就是要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更是壮大企业实力的关键。

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客户的实际需要,也需要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中,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在新形势、新挑战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创新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营创新带动产品创新

新形势下,社会需求趋于多元化,这对于企业提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挑战,也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所以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探索和创新,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需求,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这对于企业有以下具体的要求:首先,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去激励企业员工实现产品创新,因为有了激励的刺激,企业的员工的创造主动性和创新力才能够被发掘出来,并且建立完善产品的评价机制,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建立专家组去考核产品的需求性和创新性,并对产品的需求趋势做科学的评估,鼓励更多、更好的产品进入市场;其次,产品要立足于客户,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一些企业一味的追求求新、求异,导致企业的产品和客户脱节,客户不能在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得到满足,也不会需要和购买企业的产品,所以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找准自身的位置,定位自身的角色,认准企业的客户群和市场,继而实现客户需求;最后,不断创新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由于客户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企业在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中,敏锐的捕捉市场信息,提供更加优秀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拓宽市场。在创新产品时,企业要不断加大产品附加值,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二)营销创新策略

营销创新是市场经济阶段企业实现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获得试产占有率的重要措施。在营销策略创新策略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企业宣传,提升企业形象。现阶段,企业的形象对于消费者在选择和选购时具有重要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是“首因效应”。所以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形象宣传,引导客户认识和了解企业,并突出企业的特点,从而树立企业的独特性和品牌新,一方面,以各种公关手段,加强广告宣传,让客户认识企业,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公众关系,提高客户对企业的信息和支持度。另一方面,突出企业特点,在产品和服务上增加企业形象设计,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更多的客户接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且可以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提升企业良好形象,而这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提升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注重营销宣传。现代企业的组织经营活动不仅仅在于对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也在于企业的营销宣传,企业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整合企业资源,从产品到企业文化都对其进行包装和宣传,特别是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宣传,建立良好的市场口碑,也拓展企业的营销渠道,创新企业营销模式;最后,践行“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是企业立足长远,着眼未来的重要选择,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企业要弘扬企业文化,强化人文关怀,提高员工归属感和自信心;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要鼓励创新,奖励创新和带头创新;在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企业要以客户为中心,树立企业口碑和形象,提供更优秀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企业经营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经营管理 创新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下国家政策的一些调整,让煤炭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显然,传统的对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是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是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的,为了促进煤炭企业更好的发展,就要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

1、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

1.1、缺乏专业性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薄弱在煤炭企业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 继承制”,尤其是对于一些管理岗位,出现了子女继承父母的工作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弊端逐渐的的暴露出来,这些人员一般很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理论和具体的工作实践,工作能力不够,这是的企业的经营管理环节更加的薄弱,这种现状无疑会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2、企业的煤炭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很多煤炭企业仍然以单一的开采为主,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仅仅是依照资源获得企业的长足发展是不可能的,并且对一个新的煤炭区进行开采也是费时费力的,在开采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延长产品的产业链,丰富煤炭产品结构才是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1.3、企业没有制定长足的发展策略和目标只有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策略,才能定谁方向并为了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制定一个方案。在目前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对煤炭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毫无计划的开采煤炭。并没有对市场进行一个调研,估测发展方向,做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计划。

2、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

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市场的调研与市场发展方向的预估、煤炭企业的经营计划以及煤炭工业技术的改进等各方面,因此,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也要从这几方面中进行。

2.1、加强对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在管理的过程中注意“ 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管理人员的平时表现记录在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核,设立惩罚制度,从而督促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大多数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一般是体力劳动者,要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和对高科技施工技术的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工作效率,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2、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中重视对产品营销管理的创新

随着市场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企业要对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充分考虑到消费方的欲求而不是一味的生产、生产、再生产。要适应新的市场机制发展的需要,有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市场为中心转变,改变传统的营销思维定势。

2.3、坚持煤炭工业技术方面的创新

在很对企业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了只是注重煤炭开采的数量、速度而忽视了效益和质量的问题,这不仅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有关,更与开采技术等各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一方面增加对高科技设备的投入,购买和研发更多的高科技设备,另一方面提高对高科技管理者和操作者的投入,聘请专家,引入人才。

2.4、紧跟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能是闭关自守的,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来改善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结合自己本产业的实际情况与特色,向在经营管理中比较成功的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前进。

3、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意义

3.1、煤炭企业创新经营管理能够改变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的现状

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提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力度,改变企业中人员多但是办事效率低,素质差,使得企业整体效益得不到更好发展的现状。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得不到改观,对员工的要求很低,科技再发达,设备再先进也是无济于事的。

3.2、对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也是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虽然说煤炭行业是一个传统型的产业,但这并不是说明煤炭行业就不需要现代高新技术,每一个企业都离不开社会的整体环境,那么在现代我国信息化和科技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我们这个社会的整体环境,促进企业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

3.3、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可以使企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资源是有限的,刀日如何获得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和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经营管理的创新,第一,由单一的煤炭直接销售和开采为主,发展多元化的产品,延长产业链;第二,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包括对水资源、大气的污染以及防止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第三,可以防止当旧的井区废弃时,让更多的人员失业导致出现一定的社会问题。

4、加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思路

4.1、成本经营管理应要全员参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成本的出现在各部门、各员工中,他们都应对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负有管理与控制的责任。就必须树立全员成本意识,提高职工管理成本积极性,培养职工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煤炭企业执行”成本否决,工资负亏”就是将成本同职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思想,有效地调动全员节支降耗、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

4.2、煤炭成本经营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的制定与实施首先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分析方法体系,通过对成本管理的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以及煤炭市场形势的思考,揭示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可利用的外部机会和内部优势,提示企业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存在的弱点,以利于企业明确成本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和应该采取的战略措施,如价值链的分析,成本抉择的分析,成本的优势等分析,力求使预算在目标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做到准确无误。

4.3、实行全过程的现代化经营管理。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经营过程是煤炭从产品开始,经过运输,库存,人员对产品的分配,到最终销售出去这一系列作业,都是环环相扣的,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在成本经营管理中,应吸收和消化现代经济管理方法,如现代成本预测、决策方法科学化、系统化。在成本经营管理方面,要在财务成本核算方法与管理成本核算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和责任成本核算方法,事后应加强成本的考核和分析,不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成本管理水平的唯一指标,而应加强对成本效益的考核。成本分析中,应加强材料采购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的分析,注重产品间的横向比较,这样才能建设成节约型煤炭企业。

5、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市场化、国际化,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除我国自身的竞争外,还要与国际先进的企业竞争,这些企业要想在国内和国际上竞争取胜,就必需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工作,必须高度的重视起来,不断的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煤炭企业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朱舟.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李元宝.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边宏宇,赵焱.新经济因素对煤炭成本管理的影响[J].煤煤炭经济研究,2004,(4).

上一篇: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范文 下一篇:网络舆情监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