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19 23:07:06

企业管理课程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课程 改革 内容 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拥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管理基本原理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很多学校在理工类等非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我校是一所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院校,为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除管理类之外的全部其他专业开设企业管理必修课。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是在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大四学生中开设,与学生的专业课内容及学习思路存在差距;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等压力,学生心态浮躁,平时不听课,考试前集中突击现象严重;同时课程本身在开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导向性不明确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强调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对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管理潜力的激发和引导,没有真正践行学生能力、思维培养的目标。

受教学目标引导,企业管理教学中存在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师在授课中也基本局限于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企业管理实务分析。由于缺乏与企业管理实践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一些学生平时不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些基本的管理概念、管理原理和方法,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未能形成管理思维,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课程学习的效果。

2.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企业管理课只有32学时,但涉及的内容却几乎涵盖了企业管理理论的各个方面。在如此短的课时内,要在构建系统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只能选取最为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缺乏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课程的理论性过强,无法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这与学生要求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学习一些实践性更强知识的要求相距较远。

为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按照教学日历的安排,在涵盖大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兴趣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也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时代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因地制宜的采用一些新的素材,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3.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目前,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授课方法和手段单一,基本拘泥于单一的理论讲授,以“教师讲,学生听、记”的形式进行。教师习惯于对理论知识从头讲到尾,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教与学分离。

在企业管理教学中,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运用较少,即使运用案例分析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案例的介绍、分析、总结等工作也是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没有吸纳学生参与,课堂缺乏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企业管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4.考核手段不够科学

我校的企业管理课程考核采用统一考试形式进行,卷面成绩占最终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其中卷面考试题型以简答题、计算题为主,侧重对学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平时成绩的计算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出勤率,标准单一。

这种以卷面为主、以理论掌握为主的考核方式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为了保证考试效果,就必须在课堂上抓紧时间讲授,没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也没有机会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别谈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了,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1.强化教学目标引导

企业管理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课程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系统掌握管理理论,而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培育他们的管理能力。

在教学中,要强化企业管理课程学习的应用性目的,遵从“以从业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目标,使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头脑中对企业、企业运行模式和企业管理有感性的认识,形成企业管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大四毕业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将原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潜力,使其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员工的基本素养,为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科学选取课程内容事关教学效果提升和教学目的实现,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实际,基于理工类专业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思维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整合。

要处理好课程内容“全面”与“深入”的关系,在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教学章节设计,按照企业运行的实际流程,将企业管理实践涉及的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实行模块化教学。在每一模块中,将知识分为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基础模块主要介绍企业管理相关理论,是企业管理课程的基础,应用模块主要介绍一些企业管理实践,是企业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在课程内容学习中,可以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有所认识,为学生今后能够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满足学生对实践性知识内容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的结合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实践,选择一些实用性强、价值大的书籍作为参考书,将最新的管理理念融入理论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调动学习兴趣。

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打破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营造互动性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引导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要结合管理类知识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打破固有的专业课学习思维,通过尽力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精彩的设疑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给学生留下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时间,引领学生掌握管理的思维方式和技巧。对一些简单的,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可采用教师给出提纲,学生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由教师通过提问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并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管理的理念和精髓。

第二,加大案例教学比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案例教学是“行为导向”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情境,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决策分析,培养创造性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采用案例教学时,要注重案例的使用形式,避免由教师一个人谈,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

在每一章开篇时,教师可以以精心组织和编排、与企业管理联系较为紧密的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但不一定对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而是设置悬念,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引入的基础上,进入模块基础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管理理念,并引导学生对待解决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

第三,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我校企业管理课程已经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手段的使用使得课堂教学生动、直观、活泼,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频率较快,没有给学生留下时间回味、消化和思考。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应注意节奏,在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使用,例题的讲解和演示,可采用结合板书的形式,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间歇,既是对重点内容的强化,又便于学生了解掌握。同时,可利用课程与管理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第四,改变讲课的固定位置,使用体态语言感染学生。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我们能够从黑板前解脱出来,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在计算机旁操作鼠标,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中,在教室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讲解,尽可能的与学生融为一体,在严肃课堂纪律的同时,增进与学生的接触。

4.优化课程考核形式

改变传统企业管理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全面、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考查学生学习态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结合起来,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

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将原来的20%扩大到40%,其成绩构成为出勤占20%,课程论文占20%,增设课程论文部分主要是为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分组自由选择学习专题,开展研究式学习,并以课程论文的形式提交学习结果。缩小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由原来占总成绩的80%缩小到60%,改变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减少纯理论性以背诵为主的试题,适当加大计算、案例分析等类题型的比重,变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为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以及考前集中突击的现象。

三、结束语

作为开设专业面较广的一门课程,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受到诸多关注,提升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焦点。我们要针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力度,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善、考核手段变革等方面着手,推动企业管理课程创新,以使我校几乎面向全部非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得到不断改进,发挥其在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和提升职业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发挥此门课程的应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彤彦. 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经济师,2004(3):97

[2]彭鸿广,刘云霞,庞海云,彭建良.理工科类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9):229~232

[3]王利民,彭定新.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甘肃科技,2008(3):72~74

[4]闫笑非.理工科专业经济管理课程规范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71~74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任务。在这样一个突出人才作用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理念也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教育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我校为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除管理类之外的全部其他专业开设企业管理必修课,涉及专业的面之广,仅次于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是在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大四学生中开设,与学生的专业课内容及学习思路存在差距;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等压力,学生心态浮躁,平时不听课,考前集中突击现象严重。同时,课程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企业管理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作奠定良基础,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教学为主导,通过多元立体化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的综合运用,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突出和强化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二、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必然性

教学手段单一:虽然近年来我校企业管理课程实行了大幅度变革,由原来的单一教师讲授改为模块化教学,即每一模块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以灌输式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的问题,大量的课程内容是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不够形象、生动,影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和实践应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多,工作量大,各模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注重了教师的“教”,但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受课程时数限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未能将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无法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课堂规模过大:由于企业管理课程针对全校多个专业开设,受师资制约,每个授课班级规模大约为300人,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状态,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习态度采用针对化的教学,也很难采取除课堂讲授之外的其他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较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

教学资源立体化:丰富教学资源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教学手段进行革新是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目前,企业管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网络技术辅助教学,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可以将每一模块的教学视频文件及课件内容上传至网站,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把握;上传最新的企业管理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构建试题库便于学生进行练习;建设网络作业系统,实现学生在线测试,避免其他作业形式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复制答案的弊端,同时借助在线测评减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设置课程讨论区,由相应模块教师定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方便师生实现互动交流。教学方法立体化:建立综合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企业管理课程模块特点及教学对象特点,综合运用课件、视频、MOC、板书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企业管理课程可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改变原有的以知识为主的授课思路,每一模块可根据内容特点以相应的案例引入教学内容,并通过案例涉及问题的解决完成内容的讲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讨论与学生实现互动,就案例及本模块涉及的知识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延伸立体化:突破教材和课堂的限制,鼓励自主学习,倡导教学内容和时间向课外延伸。在每一模块开课前,教师应将PPT、预习提纲及思考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形成对模块的基本认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预习提纲讲解重点、难点内容,并要求学生发言,分享学习成果,提出学习疑问,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明确学生相关知识的把握程度和感兴趣程度,以便对后续的对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和改善,使内容设置在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评价立体化:一个好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还能全面反映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提升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目前单一的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的获得除了考察其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还要将作业成绩和课程论文成绩纳入到最终成绩中。企业管理课程可以根据现阶段实施的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在特定的模型设置作业环节,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课程结束阶段布置课程论文,重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立体化,真正将解决问题问题能力的评价纳入到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中,做到公正、全方位评价学生。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结合我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初步构建了立体化教学体系,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到围绕学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然而,对企业管理这样一门涉及多个模块及多个教师的课程而言,全面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合理的环节衔接和诸多教师的配合,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责任心、教学水平等提出了挑战,只有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推动我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3篇

企业管理这门课程依然采用落后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旨在考查学生们的记忆能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企业管理课程的本质,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考核方式是与社会要求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有点背道而驰。

2企业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的管窥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人才是学校的目标,是这个社会的潮流。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结合项目化教学法对企业管理课程进行了改革。

2.1注重实践虽然企业管理课程是具有文科的性质,并且它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实践性强也是它的另一大优势。实践性强才能解决学生的众多问题。另外,我们在项目的设置上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进行深度研究,找出本质,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丰富教学授课方式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必然要涉及到教学授课方式的改革。毕竟,教学授课方式是企业管理课程的一大部分。我们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和他们的求知欲望,如何培养他们思维能力来作为我们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不仅要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利用教学外资源来进行授课,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其次,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诸如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等,这种方法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激励他们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最后,可以将模拟教学引入企业管理课程的授课方式之中,在这过程中,完成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体验角色,进而了解知识和锻炼技能。

2.3转变教师观念一门成功的课程讲解一大部分在于老师的功劳。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改革中,通过引入项目教学法,老师要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组织者、监督者协调者。这种转变也将不再是之前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航”。另外,讲授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老师要明白三尺讲台不再是自己施展自己空间的永久舞台。作为老师,应该与实践相结合,走进企业,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反过来实践作用于理论。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老师才能逐渐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2.4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了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课程的改革中,要摒弃原有的考核方式。采取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平时成绩里涉及到的因素有:考勤、上课发言情况、作业的质量、课内实训报告、课程论文。这种方式缩小了卷面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扩大了平时成绩的权重。通过这种计分制,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3总结

教学水平是一项综合指标,涉及到的因素不胜其数的。总的来说,这些因素与教学水平之间呈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通过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法可以应用到许多领域,并且这种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以及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实践性强、综合的素质人才。所以,在企业管理这门学科中,引入项目化教学法来解决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4篇

在我国经济形势处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新的历史时期,对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企业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拓宽知识领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职业意识、既懂技术技能又懂管理理念的准职业人。面临新的形势,结合目前高职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如何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自我完善、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进行课改、助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使高职学生职业目标明确、职业理念正确、职业精神高尚,这样的目标如何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逐步渗透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1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1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重点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使用项目教学法是保证学习效果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所谓的项目化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的发展是源于现今是一个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社会。项目化教学方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十八世纪的欧洲实行的是工读教育,之后十九世纪的美国开始展开合作教育,随着教育的逐渐发展,才在当今社会提出了项目化教学这一理念。项目化教学更加的注重实践,它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激励他们的求知欲,克服了传统上课的沉闷无趣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这其中所蕴含着的理论知识都得到了运用,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注意到很多别的方面,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正在积极开展的教学模式。

1.2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授课中讲授部分比重过大《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并且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是其最大的特点。而当前老师的授课方式中,纯讲理论知识无疑占用了交大份额的学时,把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高质量的在教学规划和设计任务中完全实现有一定困难。这种授课方式难以符合学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和目标,并且毕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只了解理论,实践技能过于空洞,不能胜任社会的工作。学生代入感较差,很多非常实用的管理方法,都沦为学生一厢情愿的想像而已,不能亲身体会。1.2.2实践部分缺乏足够重视虽然根据项目化教学的要求,在学习《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时候,是有着部分实践环节安排的,可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学校以及任课教师的重视。在高职的课表和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时分为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的,而真正操作起来,理论教学的时间会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会减少,而这门课程比较抽象的理论无从实践,就显得更无用,也更难透彻理解。所以不足够重视实践的话,即使侥幸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不会运用,更不能达到活学活用到实际工作任务中了。1.2.3案例选取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旨在让更多专业的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知识体系,为日后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奠定基础;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技巧,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未来职业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管理能力。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课程是按照类似的教案进行讲解的,先是开始理论教学,之后再看实际的例子,虽然最后也是有案例的讲解,但是这里的案例却具有局限性,可以当做教师案例的一般都是那些知名企业的管理案例,这些企业在这上面取得了成功,但是并不代表类似企业运用这种方式也会取得成功,再加上这些知名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的企业,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不适用的,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即使学习了案例,也不无法在实际中的运用,知名企业的成功也如神话故事一般。而且案例的时效性比较差,比如在管理学课程中高频被使用的联想集团的成功案例,已经是10多年前的成功经验了,放到如今,恐怕依然是一份无法复制的成功。1.2.4课堂规模过大《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在众多高职院校中以公共选修课开设,尤其在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常常为合班大课,课堂学生人数为80人到160人。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关注学生的状态,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堂学习状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即使有互动也无法掌控全部课堂学生的反馈情况,课堂氛围难以把握全局。由于《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大,知识点众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注重了教师的“教”,但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受课程时数限制,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未能将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入的分析,讲不透彻,学生自然理解起来也更困难。由于合班课程人数较多,也很难采取除课堂讲授之外的其他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较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1用好项目教学法

在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大量知识点按约定俗成的顺序讲授,我们还是常常可以在一个项目中将散落的知识点串起来,在不同学习情境的知识,也可以通过一个项目融会贯通。虽然管理类课程的知识点不像工科一样循序渐进的特征那么明确,但是重新整理项目的知识点,加以科学组合,运用于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从新的切入点更清晰的领会其含义。重新排列知识点,融入项目教学法,虽然任务量巨大,但是意义非凡。这些知识点,即使没有必然的先知先学的顺序,却因为重复使用,而变得掌握熟练;因为和别的知识点组合使用,而变得理解更为深刻;因为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而运用得更加得心应手。寻找典型性项目,由简入难,从涉及少知识点到高技能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引导学生、带领学生、指导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时,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获得阶段性成果无可疑是对学生强大的鼓励和肯定,也带来对下一项目攻克的跃跃欲试。

2.2实践教学环节立体化设计

以工科专业为例,在高职3年的学习中,有很多次到企业生产现场去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将这些到企业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合并。比如大一的学生去企业中进行职业目标岗位认识性教育的时候,可以完成《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企业类型识别、企业文化认知等知识模块的实践环节的学习任务;再比如,专业课到企业生产现场了解工艺流程的时候,可以将《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生产运作管理和生产现场管理等内容合并完成。这样既提高了专业课程现实任务的完整性,又能生动的将管理学知识使用到现实工作任务中。将工科专业教学计划中比较适宜的实践部分整合成系统化、体系化的综合教学模块,让学习任务更贴近企业工作实际。根据此设想,我们做了一次简单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和《冲压模具设计》课程部分实践环节的合并探索。《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目视管理、定置管理、5s管理和《冲压模具设计》课程中生产车间及冲压设备认知、冲压设备运行环境及生产现场认知结合在一起。利用到企业中去完成实践环节的机会,从一进企业的标志标示、到进入车间的设备工位安排、生产区域划分、生产看板运用、5s宣传牌及执行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一一讲解,到了设备运行的区域又补充进去质量体系中关于流程部分的知识点;然后由《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教师讲解关于设备的及其运行的知识;从物料需求、领用,到工具摆放、使用,再到工艺流程衔接,由企业管理课程教师和模具设计教师共同完成这部分的讲解,使学生在该情景下多视角,立体化感知,形成更为主动融合的学习体验。后又将分组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疑惑。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鲜,获取知识的效率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教师单向的教,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发问、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学,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较为轻松的实现转换。在此次尝试中发现,除了企业管理课老师和模具设计老师外,如果再加入一位企业人员共同完成教学,效果将更值得期待。可以预期的是,企业人员将把企业种种做法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融合其中,可使学生同时感受真切的企业文化、职场氛围。

2.3优化案例教学法

尝试使用经典案例和时事案例结合的方法。使用陈旧案例,考验教师专业素养的积累和发展性思维的功力。当时当日的决策,若放在当下,会有哪些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又会因哪些调整而变得事半功倍。这都需要通过教师对管理学原理和管理方法掌握和运用的能力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加之科学合理的判断推延,无疑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更大程度地挖掘管理学科的实用性,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更有探求的愿望。时事案例能体现出时代特色,又能引起学生共鸣。选取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使用已掌握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之,一门课程教学的改革不能看一章一节,也不能就课论课,应放在专业、行业、社会的发展中去看,应从学生所学所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角度去看。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把自己的一门课上好,我们还应尽量去从学生成才的角度去考虑。助力职业成熟、助力个人成材、助力社会需求,是我们不变的目标和追求。

【参考文献】:

[1]韩冰.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2]李卫平,宋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3]唐文武,王汉青,王志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朱道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49-02

1 新形势下高职经管类专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

1.1 企业管理知识和教材的滞后性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是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学生管理应用能力为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趣味性等特点,是一门集经济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对于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种类繁多,大多数的教材知识点重复而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教材中陈旧的案例和应用对于90后的高职学生来说,总是与时代滞后半拍,教材理论生硬,使得课堂教学缺少生动和活力。

1.2 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大都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讲授法,虽然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应用多媒体教室采用PPT幻灯片形式取而代之,有些在课堂教学上也进行了参与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的改进,但授课主体都集中在理论模式或案例模式,实践教学只是“观摩”而已。这种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少实践性体验模式,导致学生对企业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往往在理论层面,只会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实际管理能力差,对企业的真实管理脱钩,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2 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新思维

2.1 企业管理课程仿真实训室的建设

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企业管理课程仿真实训室是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能力培训、知识学习和素质养成的主战场,也是企业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地。因此,仿真实训室必须按照“环境仿真、职能岗位仿真、业务流程仿真、业务内容仿真”的原则来建设,仿真实训室要强化企业氛围,授课时以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和不同的企业管理者角色要求学生,仿真实训室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也要跟真实企业一样,建立企业管理规范和章程,尽可能营造真实企业管理模式。

2.2 “双师型”授课团队培养

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否有预期的授课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企业管理课程的授课内容决定了必须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企业管理课程全新授课模式的基础。

(1)鼓励教师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培训。

让教师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到社会大课堂,寻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到企业,一方而是接受锻炼,服务于教学。另一方而,运用所储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难题,服务于企业。

(2)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业务人员到学校来,充实课堂教学。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业务人员到学校讲课,指导学生学习,与校内教师共同商讨教学方法,并在理论中联系企业的实际案例,优势互补,不仅缩短了小课堂与大课堂的距离,同时也为企业管理授课教师向有实践经验的同志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3)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通过教材、授课大纲重新编写,到省内外参观学习兄弟院校的教改经验,定期选派授课教师到企业参加短期或长期培训了解企业的管理过程,进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促进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组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企业管理课程“双师型”授课团队。

2.3 授课模式向项目化教学转变

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任务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而不是知识的逻辑构建教学内容。因此,企业管理课程可充分结合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创建公司及对公司管理构建大型综合贯穿项目,再通过小项目和任务与大项目互相配合,将企业管理各章节内容如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计划和决策、市场营销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内容随着大小项目的进行逐步展开,全面培养学生企业管理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使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融为一体,符合企业真实管理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挑战性,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4 校企合作进课堂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资源,以真实企业管理做支撑,把真实企业管理知识和理论嫁接到企业管理授课体系中来。校企合作是需要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度合作,要求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参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课程的设置、校企两方教师教学组织与实施。学校可聘请企业专业人士走进课堂教学,同时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感受真实的企业管理过程,使企业成为学生的教学基地,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企业管理教学的实际场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使进入企业学习的学生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管理理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企业管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逐步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掌握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3 实践途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也在不断更新管理思维和方式,这就要求高职经管类企业管理授课模式改变以往纯“理论”的授课模式,要综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和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按需施教,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将企业的管理思维和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的教学中来。

(1)要建立课程和教材与企业真实管理接轨。教材的知识点要与企业管理同步、管理观念同步,教学工作要随着企业实体的发展和改变灵活应对授课计划和教学方案,使教师授课和课程内容真正实现与社会和企业接轨。

(2)要构建一支精湛的企业管理“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使其在企业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使其讲述的理论知识更精准更符合企业实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3)要建立企业管理课程的实践体系。通过学生到企业实践和校内仿真实训室的建设,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深化。

(4)要建立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化。企业管理过程中不仅要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实现管理目标更需要团队的精神和力量,而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能够激发学生热情,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能,打消胆怯等不良情绪,并让学生明确合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情境设计使企业管理课程更加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在情境中多角度的演练,熟练和巩固管理观念,全面提升学生在今后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思维和素养。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企业的管理方法和运作模式也在不断改变,面对当前形势,高职院校必须从多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构建一个新型的高职企业管理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授课教师的企业素养,以真实企业管理做支撑,使企业管理课程跟上时展潮流、与时俱进,企业管理课程才能更实用性,教学效果将更加显著、更有实际意义、更受学生和企业欢迎。

参考文献

[1]胡楚图.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现状研究[J].经济师,2010,(06).

[2]苟建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策略中职学校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技能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内容之一,中职学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意义重大。作为一名中职教师,要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现状和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创新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学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特点

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个人修养等综合素质方面相对不高,对于企业管理这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来说,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同时中职生学习兴趣普遍不足,学习的自主性较差,这无形之中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二)教师因素

受教学主体学生的影响,很多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职业倦怠,认为自己再怎么教学生也学不会,育人观念不强;其次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没有随着课程的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仍以灌输式的知识讲授为主,导致学生难以对企业管理课程产生兴趣。

(三)课堂特点

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同时该项课程又具有抽象性和通俗性,看似简单的课程,想要学好却难度很大。学生除了要掌握管理学和营销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能从抽象的管理活动中领悟企业管理课程的魅力,这对于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中职学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策略建议

(一)立足学生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

针对中职生的基本特点,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入手,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新自己教学观念,打破固有教学理念的禁锢,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鼓励学生探索、研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或话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大酒店员工众多,但服务员在送餐供应上却效率不佳,经常出错,一旦有问题时部门间还相互推诿,相反学校门口的早餐店只有两人,但却分工明确,井井有条,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避免了教师过去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同时贴近学生实际,易于学生接受。

(二)结合学生发展,利用案例教学策略

针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策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这其中案例教学策略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应用实践型人才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谈一下案例教学策略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恰当。大部分的中职生将来要进入中小企业进行企业管理,而一些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中常以一些大企业为出发点,这显然忽略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案例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未来的发展,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注意案例应用的时机,可用案例导入课程、用案例佐证理论,用案例总结知识点。最后,案例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当前中职生实习与课堂完全脱离,这就导致学生在社会阅历和社会观察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弥补学生的经验不足,让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职业岗位出发,丰富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根本落脚点还是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将来的职业发展需要,所以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也必须从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出发,教学策略需贴近学生的岗位要求,通过多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岗位的要求。实际上教师要丰富企业管理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把视野局限在课堂,还应该拓展教育领域,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比如在对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时,可以采用SWOT分析;在进行班级管理或班干部选拨方面,可以共同制定一些列的岗位要求,招聘计划等,使学生的生活更具未来职业的特点;在班级的组织管理活动中,也可以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机制。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在另一个层面上感受到了企业管理与实践紧密相连,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策略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的选择教学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需要指出的是,企业管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中职生的基础课程,具有实践应用性强等特点,更强调教学策略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信随着全体中职教师的共同努力,中职教学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卢秋欣.中职学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152-153

[2]庄琼娥.针对中职生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策略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4:129-130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研究

1前言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得到了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扶持,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入学者逐年增多,每年增长幅度都在3%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也由十年前的1200元提升至2015年的4000元,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本科生。众多迹象都表面,我国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良好。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设中,企业管理是备受学生喜欢的一门课,每学期无论是开设的院校数量,还是相应的选课人数都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开设课程统计排行榜的前列,对其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展开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企业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得学习者掌握相关管理企业的方式,了解管理企业的先进理念,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企业管理与企业密不可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让学习者能边学边操作,将会最大程度地提升学习效果,使得学习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掌握相应地理念和技术。

2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向的高等职业院校企业管理课程教程的相关条件

2.1培养全能型教师,培养教学骨干

要想实现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方向的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就必须提升相关教师的整体水平。目前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具体的相关专业型教师人才,以培养全能型教师,培养教学骨干为主要对象,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具体培养过程需要遵循三个要求。首先,在教师进行实际授课之前必须要接受高强度、专业性的培训,这个培训过程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课程讲授,还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业务,到相关的基地进行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来授课的教师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管理课程,才能保证相关教师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能保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全能型教师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相应的教学骨干,只有出现了学科带头人,才能保证学科整体向前有序、快速、稳定地发展,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也有助于带领新教师迅速进入岗位的工作状态,降低院校的培训成本,提升整体教学工作的运行效率;其次,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培训与竞赛,在实际的业务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关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只单单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传统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往往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使得其毕业后难以直接进入社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多多参加培训和竞赛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节奏和强度,减少缓冲环节,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相关高等职业院校的口碑;还要注意加强对教师课程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教师因不负责任而产生的影响[1]。

2.2保证企业的真实度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展开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真实情况非常重要,任何欺骗的行为都会使得彼此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同时严重影响整个的合作效果。结合教育部开展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有35%的校企合作企业或校方在问卷调查中表明其合作是不愉快的,深究原因,50%都来自相互的欺诈或欺骗行为。所以在实际以校企合作为方向的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合作中,必须加强对企业方面资质、信誉等情况的审核工作,择优选取最佳的企业展开合作,不要因为类似的原因而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展开。除此之外,在选择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时,高等职业院校方面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的特点,讨论商议之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企业展开合作,不可为了合作而合作,失去合作本身的目的和意义[2]。

3以校企合作为方向的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实施方法

3.1案例教学

在企业管理课程中,有非常多的实际案例可供教学使用。这类的模式也可以运用到校企合作之中来,将企业实际的业务发展情况编写成相应的案例,在课堂上由教师展现给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在较为欢快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同时通过讨论与多元化的分析,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整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3.2实战操作

企业管理涉及众多的企业业务流程,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顺利完成,只有课本知识远远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实战操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学生前往相应地实习基地或者企业,实地探访同时亲手操作企业相关的业务,融入到相应的角色中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信心,为今后学生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3企业培训

除了高等职业院校与学生方面主动展开的学习实践之外,企业方面也应主动派出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去合作的高等院校,实地教学,亲自教授,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不一样的学习思路,也可以在学生中择优选取人才,为合作企业储备人才,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

4结语

作为一个优秀的模式,校企合作可以帮助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适应时展的、高级的层次,值得相应人员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同时将这种模式引入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以校企合作为方向的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专业的优秀人才。

作者:葛万军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

参考文献:

[1]李君实.以校企合作为方向的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361.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课程;建设

一、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总体概述

1.课程性质与作用

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介绍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企业管理相关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为学生熟悉和贴近企业、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奠定良好基础。本课程面向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主要培养在中小企业独立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高层次职业人才。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遵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宗旨,从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出发,以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构建多个教学子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操作,目标明确。教学过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其中理论知识是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知识点,做到边讲边练,边练边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二、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1认识现代企业,了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制度:掌握企业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的类型;掌握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了解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2.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掌握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流程;熟悉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掌握企业经营决策、计划和组织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4.现代企业营销管理: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明确市场营销管理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职业技能目标

2.1通过现代企业的学习,会区分什么是企业,会辨别企业类型,会分析和解释企业管理的功能。通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会用管理知识分析、解释企业的管理活动。2.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学习,会分析、解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3.通过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的学习,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4.通过企业营销管理的学习,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三、教学设计与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项目一主要内容是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结构;现代企业管理基本原理。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企业的概念和特征;熟悉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建立原则;理解企业管理的含义,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职业技能目标是:能依据企业的情况,设计组织机构形式。项目二主要研究现代企业战略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类型;制定企业战略。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以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企业战略的概念、内容、特点和制定过程;掌握企业环境的构成要素;熟悉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进行企业环境分析;能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项目三的主要研究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与控制,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4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制定与实施企业经营计划。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的类型、企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经营决策的概念、内容、程序和方法;熟悉有关科学决策案例和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组织变革和控制手段。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决策;能够编制经营计划。项目四主要研究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其中理论学时6课时,实践学时2课时。项目主要教学内容是:市场营销管理概述;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了解市场营销观念的历史演变,市场营销管理过程;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价格、分销以及促销策略;通过学习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是: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策略管理企业。

四、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

本课程目前使用李渠建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现代企业管理》。本教材内容全面丰富、理论阐释科学、体现了最新科研成果,是比较适用的教材之一。

2.教学建议

为体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特作如下建议:

2.1现代企业管理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追求“专”与“精”,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知识面,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2.教师应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被管理者,引导学生了解企业管理全流程,为就业做好准备。3.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模块化任务,并将有关理论与实操技术与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有机融合。

五、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评价方法的建议

建议在教学中采用理论知识、平时单项实训与期末综合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教学考核采取口试进行,成绩占20%;平时单项实训成绩以及单项实训过程、完成任务及形成的书面材料来评定成绩,占50%;期末综合实训成绩占30%,考核企业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任务完成及形成的书面材料等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渠建.新编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2]覃常员等.管理学基础[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企业管理课程 微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a)-0199-02

1 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1.1 精短教学

微课教学模式主要针对某个重难点进行专业讲解,教学内容特别少,通常只有一个知识点。所以微课的上课时间十分简短,通常控制在5~10 min之内,比传统的45 min一节课少了0.5 h。微课教学模式虽然只讲解了一个知识点,没有系统的给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但有利于重难点的讲解,使学生更好理解、更易消化。此外,这样精短的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长时间教学给学生来的疲劳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抵抗情绪,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 情景教学

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情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微课虽然内容少、时间短,但是它通过相关人员及专业老师的参加和多种资源的支持,能够很快的构建一个完整的微课虚拟学习空间。同时,教师在参与构建微课学习情景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许多经典的微课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取长补短,学习经典案例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参照案例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会使教师自身的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制作更加适合学生的微课课件。只有教师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不断提升。

1.3 便捷教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以视频为载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在线观看和下载观看两种方式对微课课程进行观看学习。学生和教师共同观看的方式可以打破以往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模式,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师生之间能够更好的就知识点展开讨论。此外,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利用便利网络,通过下载的方式,将微课视频下载到移动设备上,随时观看。这样不仅使老师提高了老师上课的便利性,还能够让学生随时温故学习。

1.4 趣味教学

微课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局限于课本,只要是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都能够通过微课进行分享,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在知识范围之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此外,在微课课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挥自主创造的能力参与进来,这样课程的设置会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和学生共同研发制作课程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做到“教学相长”。这样的微课教学模式使教学课程的制作过程不再枯燥,有趣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高质量完成的教学任务。

1.5 信息传递快

微课教学采用网上视频教学模式,利用了互联网传输快的特点进行信息共享,教师能够直接在网上获取资源制作微课课程,并且在制作完成后第一时间上传到网络。学生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在在线观看或下载观看的方式ψ钚碌奈⒖慰纬探行学习。快速的信息传递能够让老师和同学快速的进行知识补充学习,这种短时间的小规模学习方式特别适用于高职企业管理课程。

2 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微课教学注意事项

2.1 充分利用平台进行资源共享

微课学习主要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这要求教师准备充足的视频课程,便于学生观看学习。由于教师时间、精力及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准备大量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视频。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在各个平台上面寻找适合的课程视频,给学生观看学习。同时,各职教师之间可以利用某一固定平台进行资源共享,逐步创立一个专业的资源共享平台。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大家寻找资料的时间与精力,也能保证资源的专业性与准确性。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自行下载需要的资源,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网络平台,极大了提升微课教学的效果。

2.2 细化微课选题

由于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为:精短教学,所以微课课程的选题不宜太过宽泛。所以教师在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切忌选择过多的教学内容,不然很难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得不偿失。

微课精短教学的教学特点,难以让单独的微课课程形成完整的系统,课程也缺乏结构性。教师可以通过多个教学视频叠加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细化知识的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

2.3 避免微课形式单一化

虽然微课课程的学习是通过视频进行的,但是一些微课视频的制作形式特别单一,具体表现为:幻灯片式播放教学、内容单一只有文字、图片的添加并不符合知识主题等。微课教学模式想要在高职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只有极具创意的微课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自己微课课程的制作。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添加适当的图片、影音,使微课富有活力,能够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

3 如何制作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微课

3.1 高职企业管理的理论课制作

高职企业管理微课的理论制作主要是通过录屏的方式进行,教师将PPT放映的课堂内容利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保存。保存之后再利用配音软件对其进行配音,这样包括视频和音频的微课就完整的制作了高职企业管理的理论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自主学习相关的理论课程。

3.2 高职企业管理的实践课制作

高职企业管理的一些实训操作项目,主要通过摄像软件进行摄像,保存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此类课件制作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实训场地,方便摄像,同时在进行实训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细节,一边操作一边对实训项目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在观看时才能理解实训项目的内容。制作微课时对设备没有硬性的要求,相机,手机等具有录制功能的设备均可,但教师在摄像时要保证摄像设备的完好,这样才能保证录制的视频清晰可看。

3.3 制作微课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本身的特点,一些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就要求教师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这样的微课制作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对操作者的要求相应要高一些。制作此类微课的教师需要有处理视频、音频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微课的后期处理质量,同时,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内容,完美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精短教学、情景教学、趣味教学、便捷教学,信息传递快等。同时指出了在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微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充分利用平台进行资源共享、细化微课选题及避免微课形式单一化。此外,还为微课制作提供了相应的方法。该文就高职企业管理课程微课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希望以此完善微课教学模式,为高职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提供方法,使高职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50-51.

[2] 丁建英.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4):88-91.

[3]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调研报告[R].2014.

[4] 秦越霞.草根专家“微课程”――访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主任李玉平[J].广西教育,2013(8):54-56.

[5]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4):36-42.

企业管理课程范文第10篇

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所面向的就业单位大部分属于国内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因此要想培养毕业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必须在内容上有所选择,即选择适合国内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相关管理类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管理层面的知识来镜像折射作为员工,应该如何配合企业的管理者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以及自己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筛选、整合内容,对于不适合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原理性内容可以去掉,针对中小型企业日常运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短期战略发展、设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物流管理等内容采用模块化,需求化。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内容贴紧企业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精简。

二、教学手段针对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防止单一教学手段的疲劳教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中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法,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深刻剖析,讨论的这种方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且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深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如果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也采用案例法的话,可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因此,在这个模块我们就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生产管理的专家来作报告。通过专家的实际生产中的管理实例的介绍,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生产管理技巧,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作为生产员工,如何来配合管理者按质按量的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医药企业财务、供应链管理模块,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专家报告法均不适合,因此该模块应用实际医药企业供应管理软件是最合适的,尤其是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亲自模拟企业供应单,通过软件来模拟供应操作,这种实践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实践加强了业务操作能力。由于本校药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药品类相关的供应、销售和管理岗位的不在少数,因此,在医药企业管理课程中加入这种实际模拟软件,相当于让学生提前在学校进行岗前培训,这样的毕业生对企业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总之,将常用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故事引导教学法、医药企业中常用的博源医药企业管理进销存软件训练和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专家专题报告等多种模式交叉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考核方式适应教学手段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考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评价目标狭隘,形式单一且存在命题陈旧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思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属于学霸类型,期末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平时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述能力都较弱,相反的,有的同学期末不会突击复习,理论考试不是很高,但是其在平时的课程汇报和小组讨论,以及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和思维都优于学霸类型的学生,因此如果用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就体现不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对教学内容模块化以及对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同时,考核评价方式也应该相应的变化。例如上述用案例法来学习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则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对案例汇报结果直接影响该组的整体成绩;而采用专家报告形式学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时,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此时的考核应该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报告中发言的情况来决定个人成绩等等。总之,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而不同的教学手段需要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公正公平全方位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加强面临毕业的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是我系医药企业管理教学团队的方向标。以上就是我们对医药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索。我们将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具有准上岗的职业能力,也能够使学生还没毕业就具备未来工作需要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审计风险范文 下一篇:运筹学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