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03-11 11:56:57

企业发展史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1篇

撰稿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企业发展史的撰稿人绝大多数不是亲身经历者,并首次涉足撰写史记稿件,加之档案资料的缺乏等原因,使稿件的撰写面临很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为撰稿人提供稿件内容要素模块,形象指导稿件的撰写;二是采用访谈法,充分了解某段历史的背景。

1 稿件内容要素模块。稿件内容要素模块是指每类记叙性稿件应包括内容基本要素的模块,主要帮助撰稿人执笔撰写稿件。在制定稿件内容要素模块时,一是要抓住每项工作的大事、要事,忌大事、小事一起抓;二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忌事项的缺漏和支离破碎。

2 访谈法。访谈法是指采取与离退休的老同志一起座谈的方式,充分了解某项历史事件的背景资料。访谈法的流程一般为:

(1)拟定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对象和撰稿者;

(2)向访谈对象详细了解该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

(3)撰稿者按照稿件基本要素模块完成稿件的撰写;

(4)通过档案来核实事件,如果没有相关的档案,可组织亲历者、相关专家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审,形成书面结论。

稿件后期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稿件的后期加工主要包括统稿、核稿、审稿及校对等,它在整个企业发展史编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稿件后期加工,可以使发展史稿件在结构、体例和内容要素三方面趋于一致,并降低文字差错率,从而全面提高发展史稿件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1 统稿阶段“三上三下”的统核稿方法。“三上三下”的统核稿方法主要是指将传统的核稿、统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统稿、核稿相间进行。在统稿过程中同时提出核稿的要求,并通过稿件三次统稿、核稿后,三次将稿件返回撰稿者。撰稿者根据编辑部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核对审查内容,最终形成送审稿。

2 终审阶段的“多层面”审查方法。“多层面”的审查方法就是指对最终送审稿采用多层面、多级别的终审方法。即:一是分别组织企业各级离退休的老领导参加终审稿的审定;二是分别组织在职的企业各级领导参加终审稿的审定;三是组织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参与者座谈形式的审定。

3 校对阶段的“分、交、合、统”的“校对四步法”。“校对四步法”是指分别校对、交叉校对、合议校对和统稿人校对。此阶段的分别校对和交叉校对,主要是对文稿的版面结构、错(漏、多)字、标点符号、字体字号、图表格式、页码顺序、错(缺、重)页、插图照片等的核实校对。合议校对和统稿人校对是指在校对过程中穿行核稿、审稿,遇到问题编辑部成员合议解决,由统稿人集中前面校对出来的问题再进行复核,并着重在整体方面进行全面的校对,以达到全面把握、整体把关的目的。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近代民族企业;官商关系;启新洋灰公司

“启新洋灰公司是中国创设最早的一家水泥厂,它不只在旧中国的水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上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而且,“启新公司是大型的民族工业企业,历史悠久,它的发展变化大体能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启新洋灰公司在发展史上与官的关系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存在。

第一,官在启新洋灰公司的企业融资上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本:周学熙在创办启新洋灰公司之初,以极少的代价收买了唐山细绵土厂的全部资产,实际上这是借国家的“公帑”开办私人的企业,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的。就这样启新洋灰公司本身没有掏出一分钱,却完成了自己资本原始积累,而且,在启新洋灰公司经营的过程中,靠官的势力还取得了贷款的便利和利息的低下,启新洋灰公司在创办之初,靠官的势力完成了自己的资金的原始积累。

第二,启新洋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特权。主要有:一是设厂的专利权。启新洋灰公司依靠官方的势力在建厂的第三年就取得了“嗣后直隶境内如再查有此项相同之土质,应仍归职公司推广添设,以杜外人凯窥,而免另立公司,致启争端,坐亏血本”,经过农工商部的批准“即准如所请”,后来又获得了“东北各省及扬子江流域有优先设立分厂特权”;二是销售市场的特权。启新洋灰公司获得了“关内外、京张、京汉、正太、汴洛、道清、沪宁各铁路局查照购用,以免利权”,后来又把这种特权推广到全国“各省官办商办各路局一体遵照购用,以保利权”;三是减免赋税的特权。启新洋灰公司凭借政治上的势力获得了“无论运销何处,只令完纳正税一道,值百抽五,沿途关卡验明放行,免于重征,俾得推广销路,”;四是运输的特权:启新洋灰公司的产品水泥是非常笨重又脏的货物,按市场运输价理应略高,最起码与其他货物的运价持平,启新洋灰公司和轮船招商局签订的运输合同却规定“按怡和、太古各行运价再减七折核收”;与京张、陇海等铁路管理局订有互惠的合同水泥运价一般也按

六、七折收费;五是原料的优先采购权。依靠政治上的权力获得了“所有洋灰公司常年需要用煤斤,由滦矿随时供给,不得稍有延迟缺乏”,而且“应酌减价值,不得过于开平市价十分之七”;六是依靠官势圈地运动。启新洋灰公司凭借政治上的特权“所需地亩,竟持官威,胥用高压手段以每亩一百五十元之地,擅定官价七十元,随意圈用”,而且,如果当地人民据向理论“即加以违抗罪名,而受差傅之累,远逐他乡者有之,更有拘至县府,陷身监狱者有之,直至完全将地亩强卖之后,方能脱此,因而倾家败产流为游民者,何至百数十人”,造成了广大人民的痛苦;七是利用封建势力镇压工人及其运动。解放前的启新洋灰公司利用封建势力镇压工人及运动来牟取暴利,1920年4月,厂方叫“来了三百多名军队,对工人进行封锁镇压,绑了三十多名工人”,可见,启新洋灰公司的发展与官的势力有巨大的联系。

第三,启新洋灰公司与封建势力的矛盾。启新洋灰公司从一开始就是在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的,其最大靠山是袁世凯,创办者有周学熙、龚仙舟、颜惠庆等,名下的股东几乎都是清朝的顶戴花翎,还有民国的总长、次长、议员等,这些都启新洋灰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特权,但是,政治上变化无常,没有常青树,一旦启新洋灰公司的靠山,特别是袁世凯死后,启新洋灰公司即失去了后援,启新洋灰公司立刻就成了被压榨的对象,各种报效、捐税、勒索等等接锺而来。导致启新洋灰公司的资金全部搁浅,有四十余历史的大型民族企业,最终也不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可谓“成也官,败也官”。启新洋灰公司的命运是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一个宿影。

近代企业在中国的发生发展是一种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过程,而在这种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过程中“官”始终处于其间,而且局于主导的地位,导致近代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中由于官方介入而产生官商不分的矛盾。官不仅控制着自己创办的企业,而且,对私人兴办的企业也企图加以把持,1972年,陈启沅设立了近代我国第一家私人企业——继昌隆缫丝厂,晚清政府却以“查沿海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为由加以取缔,当初陈启沅之所以把继昌隆缫丝厂建在家乡,除了原料易得以外,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摆脱当时颇为流行的“官督商办”管理方式的羁鞯,如何远离封建势力的干扰,汪敬虞先生说“(继昌隆缫丝厂)不仅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现代缫丝工厂,而且也被认为是最早民族资本现代工业。然而,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仅于此。这个工厂的历史所反映的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比它作为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的意义要重要的多”,继昌隆缫丝厂发展史所反映的正如启新洋灰公司的发展史所反映的一样,近代民族企业“成也官,败也官”。正如任恒俊先生所评的那样“拨转中国近代新式机器缫丝生产机捩的陈启沅和他的继昌隆缫丝厂,迈出的第一步竟然得不到当地官府的保护、支持。但是,比陈氏开办早的近代机器生产的工厂,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地方当局却没有哪个敢去为难。他们都是经过朝廷批准的官办企业,李、左、崇诸人权重势大,像南海知县那样的七品芝麻官纵然看不惯,也只能腹诽,岂能造次?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上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现象呢?其实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发展史上也同样存在大量的官督现象,企业开始发展时,也是官办、官督商办等,我们的企业发展的命运却与他们的企业发展命运截然不同。“我们治中国经济史,须不忘记其乃在在全部文化体系中来作此表现。若专从经济看经济,则至少不足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史”,经济决定着文化,但是,文化反过来又深深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式,自古以来,我国古代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种悠久的文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不能否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公司科学经营思想的底蕴,而且传统文化中也具有许多非现代性因素足以阻碍着我们的企业的发展,其中官本位思想的文化沉疴就缚束人们的行为方式,“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正如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分析“中国古典官僚政治形态”时指出的那样:它有三个“性格”即延续性、包容性、贯彻性,“一是延续性——指那是指中国官僚政治延续期间的悠久,它几乎悠久到同中国传统文化史相始终。二是包容性——那是指中国官僚政治所包摄范围的广阔,即官僚政治的活动,同中国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伦理、宗教……等等方面,发生了异常密切而协调的关系。三是贯彻性——那是指中国官僚政治的支配作用有深入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活动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观,都拘囚锢蔽在官僚政治所设定的樊笼中”,在这种文化背景之下,近代我国企业的产生、发展也是在政府主导下的一种制度变迁与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如西方国家的早期工业化,是一个完全由民间自发创业的过程,这种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介入就容易导致产生政企不分,官府的权力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在企业组织形式、资本筹集、经营管理、盈利分配等各方面都表现强烈的“官本位”思想,因而有关企业制度的思想主张就相应的缺乏资本主义自由企业精神。

启新洋灰公司是近代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企业,它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了官势力在近代企业发展史上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在近代中国传统的社会里,国内有封建势力的阻挠,国外有西方列强的经济压迫,在夹缝中生存的近代企业只有靠官势力企业才能开办,另一方面,近代企业对官势力的无休止的报效、捐税、勒索等又限制了企业本身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使近代企业的发展活力受到了伤害,也最终断送了近代企业的发展命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官势力几乎在企业发展中还无处不在,官商企业还是最大的盈利模式之一,每一个企业的倒闭背后几乎都有官势力的背影,官督对企业的发展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可以谴责清政府及其官僚对近代工商业之发展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不能认为政府参与工商业一定起坏作用,更不能认为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也是错误的,这种指责是脱离了现实的时代条件来考虑问题”,问题是官督一直下去是不是坏事呢?正如马克思说“官僚监护制度对于工业来说无疑是死路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企业发展中官势力现在的仍然存在,从根本上说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改变官本位思想文化的存在的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发展的我们的企业,也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启新洋灰公司史料[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2]汪敬虞.关于继昌隆缫丝厂的若干史料及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J].学术研究,1962,(06).

[3]任恒俊.晚清官场规则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4]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1.

[5]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6]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3篇

中华、乐百氏、小护士、大宝、汇源⋯⋯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之后,又纷纷倒在了成功的路上。可以说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就是一个民营企业激荡着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品牌鉴于体制、管理、资本等因素影响,或成为流星,或无疾而终,或中途夭折,多少人惨淡离场,多少人常青不败。有感于此,笔者对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几方面因素进行了梳理。

宏观环境主导浮沉

在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命运与宏观环境的变化休戚相关。从改革开放伊始,每隔三到五年中国必有一次宏观调控,每次整治的重点对象都是民营企业,这些半周期性的因素,成为主导民营企业沉浮的关键。对宏观形势预判的准确或偏差,直接决定民营企业的命运走向。

政商博弈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大都带有浓烈和独具中国式特征的政治色彩。中国的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也大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政治因素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双刃剑。诞生于市场竞争领域的民营企业在政商博弈中的弱势地位有目共睹,能否艺术性地发挥博弈技巧,将决定民营企业是“血流成河”还是“踏平坎坷”。

膨胀导致迷失

在中国民营企业界,一度痴迷资本经营,迷信集团化、多元化的规模化发展模式。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膨胀期,“资本经营”成为企业界的主流思想,以娃哈哈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依靠品牌延伸、盲目规模扩大,获得短暂辉煌之后,已深陷品牌延伸和规模膨胀的泥淖不可自拔。在“资本经营”狂潮的席卷之下,膨胀与坚守、腾挪与专精,成为民营企业家命运的分水岭。

人治危机

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家族式管理是民营企业发展中许多问题存在的根源。其实,家族式企业并没有错,世界500强里面大多数企业也是家族式企业,但很少是家族式管理,都是公司内部培养经理人,或者请职业经理人,家族只是作为背后的投资者。但在中国民营企业中,职业经理人却往往多以高调入驻开始、黯然退出告终。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归根结底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长期稳定的制度。其更深层次危机,正是人治危机的体现。企业家个人作为产权拥有者,拥有决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权力,积累了无上的权威。在有了相当权威之后,职业经理人往往只是一种摆设,毫无作用。因此,加强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将是家族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方向。

性格决定走向

企业家的人格力量很大程度上也是左右企业的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王石说,一个企业的稳健发展,要依赖于企业家本人性格、智力和工作态度。李嘉诚说,失败多是因为企业家的贪婪导致。诚信持重或急功近利,为人师表或多疑暴戾,都会使企业凝聚力、归属感表现大相径庭。民营企业家只有时刻保持务实性的战略管理与超强的政治敏感度,形成个人管理风格,才能让企业经受住时势考验。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4篇

众所周知,辽宁是工业大省,沈阳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基础设施、国企改革等领域发展突飞猛进。为了让公众在第一时间看到沈阳的建设成果,记者同步跟进,把最新的新闻信息和具有视觉冲击的新闻图片呈现给读者,分享沈阳各个领域的建设成果。本人长期从事工业题材的新闻摄影报道,在此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与大家交流,探讨新闻摄影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价值。

一、新闻摄影报道是企业“亮点”最生动的展示窗口

新闻摄影报道,是企业“亮点”最直观、最集中的展示窗口。新闻摄影报道能够有效地宣传企业的形象,将企业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产品优势等比较枯燥的“硬”新闻,通过形象生动的镜头语言将其“软化”,使企业的优长之处尽展其华,这不仅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也能增强企业员工的自豪感与上进心,同时也是向企业的客户群体递出的一张最具说服力的企业名片。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地完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新闻摄影记者通过深入企业内部,走近生产第一线,融入员工生活中,随时发现闪烁在身边的一个个“亮点”,手眼一致地捕捉到瞬间的精彩,这样企业及企业员工的闪光之处便通过摄影记者的独特感受摄入镜头,这时,图片中的企业形象将会达到一种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的结合,这样的摄影报道将起到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二、新闻摄影是企业发展史最形象的“家庭档案”

由于新闻摄影的纪实作用,它所记录企业的不同时期的生存状态,更有写实性。新闻摄影所选取的报道点,大多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刻,而新闻摄影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与摄影技术的专业水准,决定了他所抓拍新闻图片的珍贵性,它是企业发展史最及时、最专业、最难得的记录形式,是企业温故知新、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一个成功企业的成长史,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史,它更是一部企业文化的形成史,一种企业精神的发展史,新闻摄影为这样的企业建立“家庭档案”,意义重大。特别是涉及企业重大历史节点时,新闻摄影作用更显突出。例如:2009年5月18日,北方重工沈阳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一个有着72年历史的老厂,炼完最后一炉钢,离开沈阳老工业区铁西区,整体迁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于这样一个全国一流的著名大企业,沈重的搬迁不仅是沈重划时代的重大事件,当然也是新闻媒体全方位聚焦的重大新闻。作为沈阳日报摄影记者,为作好这一报道作了充分准备,并成功捕捉到《72岁“沈重”搬家》这一历史瞬间,通过镜头记录了北方重工这次搬迁重组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用镜头记录了中国的重型工业历史发展与创新改革,为企业留存了“不朽”档案。

三、新闻摄影是展示企业“才艺”最直接的舞台

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所在,新闻摄影是展示企业“才艺”最直接的舞台。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具备有相对完整、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企业通过新闻摄影的形式,将企业中的“大事小情”进行连贯的积累,这也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记者2011年6月10日拍摄的《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73对青年技工集体婚礼》就是新闻摄影促进企业文化的典型事例。“80后”青年工人“成家难”一直是困扰这个群体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对工人阶层的认可度不高,另外工人工作繁忙,交友面窄,也是原因之一。对此,沈阳特变电工率先打破了“80后”产业工人相识难的瓶颈,为青年技工打造婚恋平台,成为青年技工的“红娘”,并连续几年为青年技工举办集体婚礼,并在媒体的支持下,将历次集体婚礼作了摄影报道,向外界展示了“工厂如家”的企业文化,打造了企业形象品牌,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成为企业的和谐之源。在此过程中,新闻摄影将企业这种文化建设展现出来,传播出去,这对树立企业文化品牌、增强企业的社会美誉度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新闻摄影是塑造企业形象,记录和传播企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善于使用新闻摄影这一有效的宣传工具,还应在企业内部建起一套保障鼓励机制,比如,企业宣传部门常与媒体摄影记者联络;培训壮大企业内部通讯员队伍,让员工拿起相机,定期开展摄影展赛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也可渐渐形成企业自己的新闻摄影人才库。

自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沈阳正加快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据介绍,2012年,沈阳装备制造业规模已达到振兴前的13倍,有9个企业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达到振兴前的49.5倍。这个成绩的取得,新闻媒体的宣传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摄影同样功不可没。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亲身感受到新闻摄影对于推动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新闻摄影一定要加入企业这个概念,将新闻摄影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记者要深入到企业和重点建设工程一线,深入到广大劳动者中间去捕捉典型的瞬间,拍出他们的精气神,展示劳动者的风采。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5篇

尊敬的**电力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书记及各位领导、朋友们、工人师傅们、**村父老乡亲们:

今天,秋高气爽,天气晴好。由**电力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建材有限公司在这里隆重举行一期工程试产点火暨二期工程动工仪式。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电力集团公司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忱的欢迎,对日夜奋战精心施工省四建公司工人师傅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对关心、支持和帮助该公司建设的**村群众和全乡人民表示衷心的谢意!

****建材有限公司是由**电力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如此多的投资,如此大的规模,如此高的科技,这是**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决无仅有的,这是**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这对**的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该公司的顺利入驻,是乡党委、政府立足青石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是改变乡域工业“一穷二百”、乡穷民困面貌,培育乡域骨干财源企业新方向。它的建成和投产,掀起了新一轮青石资源开发热潮,使我们找到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真正有了自己的财源企业,**经济发展的闸门已经打开,从此将一活俱活。

由省四建公司承建的****建材有限公司,从今年元月份开工建设,到现在一期工程建成试生产,历时八个多月,其建设速度之快,建设质量之高,施工安全之慎,这是我县建筑史典型范例之一。这期间,省四建公司技术人员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工人师傅们昼夜奋战、严谨施工,监理人员严把质量、狠抓安全,确保了工程如期竣工,为早日投产见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该工程的竣工,凝聚了省四建公司技术人员的智慧,蕴含了施工人员汗水,也显示了他们能力和水平。

在该公司建设中,公司所在的**村干部和群众给予了大力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村双委干部,始终站在一切为企业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高度上,加强群众教育宣传,引导群众关心、支持企业建设,积极处理涉农、涉土事宜,为该企业的建成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村群众也舍小家顾大家,为企业建设柬言献策,关心支持企业建设。

我们坚信,**电力集团公司一定会把该企业作为拉长煤-电-铝-砼产业链条的重要基础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企业跟踪服务,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让我们携手发展,共谋未来!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6篇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怎样把13亿的人口变成13亿的人力资源,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因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谁拥有优秀的人才,谁将赢得最后的胜利!!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血液”,“留住人才”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竞争的因素很多,但究其根本,可从两个指标来加以评鉴:一是人才的量,二是拥有人才之后的整合力量。成功的企业为什么成功,失败的企业为什么失败,差别之处就在于以上两要件是否拥有优势。所谓企业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现在的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的企业:现有的员工频繁跳槽;企业到处招人,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招到了却无法把他留住;留住了却留不久?企业应该怎样建立良性的人才辈出激励机制?优秀人才在追求什么?他们渴望得到什么?只要企业找到这些答案,并且回答以上这些问题,企业的困惑才能全部解决!!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显得突出。“用工难”的主要存在以下原因:工资太低、农业收入提高、经济中心扩散、农民工供不应求等等。据估计,珠三角缺工至少500万,仅东莞一地就缺200万。

企业如何提高用人效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正确使用人才的方式、方法以及留住人才的途径及方法,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实践界。现在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人是一种成本,而成本是需要控制的,因而进一步阻碍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培训过的员工是资产,没有培训的员工负债。培训是员工的最大福利,培训的收益率是3000%,没有培训的员工是企业最大的成本。现在的企业需要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何必创造性,建设一支稳定、团结、向上的高度职业化的员工队伍,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保证。另一方面,只有建立完善的用人管理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提高用人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因为企业的“企”由“人”和“止”组成,失去了人,企业也就停止了,所以,企业应该倡导“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而合适的人才才是企业的资本。企业应该让每个人都要成为公司的有效资本,不是成为公司的无效成本。

从管理实践的角度,管理的对象是人,而人又是最复杂的;从企业的发展史来看,企业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把人从“成本”提升为“资本”的发展史。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学习型组织

一、企业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的微观组织,企业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最早的企业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企业及企业群的出现,从根本上改革了人类上千年以手工劳动为基本特点的小生产方式,实现了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整个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发展生产力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企业产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是忽略人力资源的开发,直到20世纪中期以来,绝大多数企业也仅仅是把员工作为一种劳动力,作为一种普通的生产要素,重使用,轻开发,很多企业员工是从进企业的第一天到退休,都从未有任何机会和可能参加学习,直到20世纪末期,知识经济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使企业在发展历史上出现了重大转折,即从生产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现代人力资本和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本,企业要做大做强,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需要不断增加资金,扩大规模,但最重要的是把员工始终放在首要位子,不断提升现有员工素质,挖掘他们的潜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为此,美国着名学者彼得*圣吉提出了建立学习型企业的构想,并于1990年出版了着名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此书在企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彼得*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21世纪全球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化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二、企业领导人应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

世界各国优势企业发展历史证明,培训是提高企业领导人和员工素质的基本途径和有效形式。现代科技和生产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发展变化快、更新换代快,因此,不管是企业家还是一般员工,无论在从事本职业之前知识素质和技术水平怎么样,一旦停止学习就必然落后,企业发展就会失去持续的动力,所以,发达国家很早就将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培训制度体系,并且在人、财、物力上全力保证。以美国为例,美国企业平均培训支出为员工工资总额的2.0%,适宜培训人员的受训比例达80%以上,且每年呈现出适度上升趋势;相对于美国而言,我国的企业培养就存在很大差距,据2003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一次调查显示: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企业占有效样本企业的69%,但这些企业中,严格执行员工培训计划的只有42.1%,且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效果不佳。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领导重视不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少企业领导人非常重视生产、营销等环节,但对自己和员工的学习培训始终重视不够,甚至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一是培训浪费论,一些企业领导人认为,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能增加产量,提高产品的销售量,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员工培训投资成本大,又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纯粹是一种浪费;二是培训无用论,由于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和综合素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就是说,员工培训绝不可能立竿见影,据此一些企业领导人就认为,企业资金本来就紧张,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培训迟迟不具效果,不划算。

三、员工应将学习纳入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修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是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特征,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员工,仅仅把自己作为一个生产者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任何一个员工,不管从前是什么学历和技术水平,如果不坚持学习就必然落伍,每个员工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而作为企业的员工,又必须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己,最基本的形式就是自学和参加企业举办的员工培训。因此,除了企业领导人应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外,员工本人必须将学习纳入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之中,把参加培训作为终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视作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可雇佣性”的基本途径,员工必须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学习即工作,学习即生活,这是每个现代企业员工必须树立的新观念。

现代企业不仅要解决生存问题,更要解决发展问题,而发展的更根本的动力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品质,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由生产型组织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是企业发展史的一次革命。

参考文献:

[1]周景勤:管理创新二十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赵曙明 王艳艳:自主创新条件下的中国企业培训:国际比较及启示.

[3]陈颖:国有企业培训工作的思考,中国培训,2001、2.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8篇

今天的会议,总结去年工作,表彰各级先进,分析当前形势,明确今年目标,进行表态发言,开得很好。特别是刚才省市有关方面领导的讲话,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增强了我们进一步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与xx主任、xx主席、xx副书记、xx副县长一起来参加这个会议,带来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市委常委、县委书记xx同志对同志们的热烈祝贺、真诚感谢和殷切希望。

第一,我们是来祝贺的。

祝贺过去的一年,建筑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与全县经济发展一样,建筑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产值创历史新高。全县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225亿元,增长25%。

市场不断巩固扩大。xx市场在巩固中扩大,业务量占全省的12%;xx市场业务翻番;xx市场异军突起。

创优夺杯成绩显著。质量兴业战略得到进一步实施,创省优以上工程27只,取得了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这些成绩,是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第二,我们也是来感谢的。

感谢大家为xx的经济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去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0.8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5.66%;实际缴纳地方税费2.7亿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5.75%;与此同时,建筑业的发展还拉动了xx县工业、房地产业、建材业等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

感谢大家为xx的城乡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座不少企业既是xx城市的投资者,更是xx城乡的建设者,在过去的一年中,以满腔的热情,为改善xx的城乡面貌、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新的成绩。

感谢大家为xx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市场拓展到哪里,就把xx宣传到了哪里,就把xx人民的精神风貌带到了那里。10万建筑大军,风餐露宿,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只争朝夕,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凯歌。

感谢大家为xx的社会事业进步、民生改善作出的重大贡献。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家热心公益,回报社会,资助弱势群体。

以上四个方面,是建筑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全县干部大会上受到表彰的五强建筑企业,以及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更是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的结果。今天,省市有关方面的领导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支持。在此,我也向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

第三,我们今天来参加会议,更是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建筑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建筑业,更是一个永恒的产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建筑业的发展史。现代人,要真正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靠书本,更要靠考古,靠发掘。所有考古发掘的成果,都是当年建筑业的先人们留在大地上的痕迹。建筑业就是以这样悠久的历史和蓬勃的生命力,为人类社会发展作着重大的贡献。

建筑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去有困难,新的一年,还会碰到新的困难。对困难,我们应该有三个基本的态度。一是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事事有困难,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时时有困难,任何时候都会碰到困难;处处有困难,我们有困难,人家也有困难。二是困难是可以转化的。困难是坏事,但是坏事可以变好事。因为困难给我们以清醒,给我们以动力,给我们以潜力,压力可以变动力,潜力可以变实力;困难能够磨砺我们的意志,使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三是困难是能够战胜的。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坚定信心。新的一年,对困难,要保持清醒,坚定信心;对机遇,要敢争善抢,扭住不放。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这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是机遇。中央提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对建筑业的增长同样是机遇。中央强调要推进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前提是必须把城市建设好。不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农村建设,都离不开建筑业,这也是建筑业发展的机遇。从去年开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从源头上来治理工程款拖欠的问题,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机遇。

这些年,xx建筑业发展很快,但与xx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国的地位相比,还很不相适应,还需有更大的发展。新的一年,xx的建筑业应当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对建筑业的发展是重视和支持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对建筑业更寄予着殷切的希望。

希望大家在业务扩张中调整结构。通过拉长产业链,因企制宜,拓展经营领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联合并购重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资质,进一步调优组织结构。坚持以xx为后方基地,在继续巩固拓展上海、北京等老市场的同时,大力向中西部、东北部进军,积极创造条件向国际市场进军,进一步调优市场结构。

要把xx作为企业发展的后方基地。不管企业在哪儿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管在发展中碰到什么困难,xx始终是、永远是大家发展的后方基地。xx人民和我们县委、县政府,一定会一如既往地为企业做好发展过程中的坚强后盾,一定会做好鸣锣开道和优质服务的工作。

要把上海、北京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海和北京都是建筑业的大市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光是这两个盛会,就够我们做了,加上其他,那市场的容量就更大了。上海和北京也是建筑业的大学校。世界各国、各地区最先进的建筑设计技术,都可以在这里体现;世界各国、各地区最优秀的建筑(本文源于文秘城:)施工队伍,都汇聚在这里。有那么多的建筑技术在这里交融,有那么多的建筑精英在这里汇集,可以让我们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上海和北京还是建筑业的大舞台。有多少才能,都可以在这里一展身手。这儿真正是一个英雄用武之地。在这用武之地,要把我们的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发挥出来。

要把中西部、东北部作为企业发展的新领地。在重视上海、北京市场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向中西部、东北部市场进军,特别要注意对这些省的省会城市和经济处于迅速上升阶段的中等城市建筑市场的占领。

要把全球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的地。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有条件的还要向国际市场进军。

希望大家在事业发展中集聚人才。事在人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财自才来,财富是人才创造出来的。随着建筑市场不断扩大,事业不断做大,规模不断壮大,企业要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人才愈多,事业就会愈加兴旺发达。不重视人才的企业,兴旺得了一时,兴旺不了长久。

希望大家在建设施工中创造精品。建筑业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建筑物是写在大地上的文字,绘在大地上的图画,响在大地上的乐章,刻在大地上的历史,留在大地上的人生价值。每一幢建筑,都应当确保质量,精益求精,都应当是留在大地上的一座座丰碑。每一家企业,在走南闯北中,不管到了哪里,都应当严格地搞好管理,很好地遵纪守法,遵守当地政府的规定,主动地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中去,使我们的一个个工地、一幢幢建筑,成为展示绍兴人民风采的一个又一个的窗口。

提了对建筑企业的希望,我也想对政府工作提一点要求。在新的一年中,县镇两级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凡是大家提出的要求,可办、可不办的,要坚决办;可以这样办、那样办的,要坚决按照大家的要求办;确实办不了、不能办的,一定要及时作出解释。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一年的建筑业,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明年的这个时候,让我们再来共享胜利的喜悦!

(完毕,全文共3139字)

第一,我们是来祝贺的。

祝贺过去的一年,建筑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与全县经济发展一样,建筑业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产值创历史新高。全县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225亿元,增长25%。

市场不断巩固扩大。xx市场在巩固中扩大,业务量占全省的12%;xx市场业务翻番;xx市场异军突起。

创优夺杯成绩显著。质量兴业战略得到进一步实施,创省优以上工程27只,取得了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这些成绩,是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第二,我们也是来感谢的。

感谢大家为xx的经济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去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0.8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5.66%;实际缴纳地方税费2.7亿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15.75%;与此同时,建筑业的发展还拉动了xx县工业、房地产业、建材业等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发展。

感谢大家为xx的城乡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在座不少企业既是xx城市的投资者,更是xx城乡的建设者,在过去的一年中,以满腔的热情,为改善xx的城乡面貌、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新的成绩。

感谢大家为xx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市场拓展到哪里,就把xx宣传到了哪里,就把xx人民的精神风貌带到了那里。10万建筑大军,风餐露宿,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只争朝夕,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凯歌。

感谢大家为xx的社会事业进步、民生改善作出的重大贡献。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家热心公益,回报社会,资助弱势群体。

以上四个方面,是建筑业的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全县干部大会上受到表彰的五强建筑企业,以及刚才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更是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支持的结果。今天,省市有关方面的领导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支持。在此,我也向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

第三,我们今天来参加会议,更是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建筑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建筑业,更是一个永恒的产业。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建筑业的发展史。现代人,要真正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靠书本,更要靠考古,靠发掘。所有考古发掘的成果,都是当年建筑业的先人们留在大地上的痕迹。建筑业就是以这样悠久的历史和蓬勃的生命力,为人类社会发展作着重大的贡献。

建筑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过去有困难,新的一年,还会碰到新的困难。对困难,我们应该有三个基本的态度。一是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事事有困难,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时时有困难,任何时候都会碰到困难;处处有困难,我们有困难,人家也有困难。二是困难是可以转化的。困难是坏事,但是坏事可以变好事。因为困难给我们以清醒,给我们以动力,给我们以潜力,压力可以变动力,潜力可以变实力;困难能够磨砺我们的意志,使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三是困难是能够战胜的。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

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战胜困难的过程。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坚定信心。新的一年,对困难,要保持清醒,坚定信心;对机遇,要敢争善抢,扭住不放。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这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是机遇。中央提出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对建筑业的增长同样是机遇。中央强调要推进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前提是必须把城市建设好。不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农村建设,都离不开建筑业,这也是建筑业发展的机遇。从去年开始,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从源头上来治理工程款拖欠的问题,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更是一个机遇。

这些年,xx建筑业发展很快,但与xx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国的地位相比,还很不相适应,还需有更大的发展。新的一年,xx的建筑业应当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对建筑业的发展是重视和支持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对建筑业更寄予着殷切的希望。

希望大家在业务扩张中调整结构。通过拉长产业链,因企制宜,拓展经营领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联合并购重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资质,进一步调优组织结构。坚持以xx为后方基地,在继续巩固拓展上海、北京等老市场的同时,大力向中西部、东北部进军,积极创造条件向国际市场进军,进一步调优市场结构。

要把xx作为企业发展的后方基地。不管企业在哪儿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管在发展中碰到什么困难,xx始终是、永远是大家发展的后方基地。xx人民和我们县委、县政府,一定会一如既往地为企业做好发展过程中的坚强后盾,一定会做好鸣锣开道和优质服务的工作。

要把上海、北京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海和北京都是建筑业的大市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光是这两个盛会,就够我们做了,加上其他,那市场的容量就更大了。上海和北京也是建筑业的大学校。世界各国、各地区最先进的建筑设计技术,都可以在这里体现;世界各国、各地区最优秀的建筑施工队伍,都汇聚在这里。有那么多的建筑技术在这里交融,有那么多的建筑精英在这里汇集,可以让我们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上海和北京还是建筑业的大舞台。有多少才能,都可以在这里一展身手。这儿真正是一个英雄用武之地。在这用武之地,要把我们的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发挥出来。

要把中西部、东北部作为企业发展的新领地。在重视上海、北京市场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向中西部、东北部市场进军,特别要注意对这些省的省会城市和经济处于迅速上升阶段的中等城市建筑市场的占领。

要把全球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的地。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同时,有条件的还要向国际市场进军。

希望大家在事业发展中集聚人才。事在人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财自才来,财富是人才创造出来的。随着建筑市场不断扩大,事业不断做大,规模不断壮大,企业要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人才愈多,事业就会愈加兴旺发达。不重视人才的企业,兴旺得了一时,兴旺不了长久。

希望大家在建设施工中创造精品。建筑业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建筑物是写在大地上的文字,绘在大地上的图画,响在大地上的乐章,刻在大地上的历史,留在大地上的人生价值。每一幢建筑,都应当确保质量,精益求精,都应当是留在大地上的一座座丰碑。每一家企业,在走南闯北中,不管到了哪里,都应当严格地搞好管理,很好地遵纪守法,遵守当地政府的规定,主动地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中去,使我们的一个个工地、一幢幢建筑,成为展示绍兴人民风采的一个又一个的窗口。

提了对建筑企业的希望,我也想对政府工作提一点要求。在新的一年中,县镇两级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凡是大家提出的要求,可办、可不办的,要坚决办;可以这样办、那样办的,要坚决按照大家的要求办;确实办不了、不能办的,一定要及时作出解释。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9篇

积极创新培训课程设置

伴随着《大唐电信之歌》的优美旋律,新员工培训正式开始。

新员工培训课程设置了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观、企业经营展、企业宏图望四个环节。

在企业发展史环节,除了课堂面授“大唐3G、4G移动通信自主创新之路”课程外,还邀请新员工参观集团展厅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帮助新员工全面了解集团的发展历程与当前业务板块。

在企业文化观环节,邀请集团企业文化与宣传办公室负责人,多维度、多角度地生动活泼地传达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理念以及对新员工的行为要求。为了帮助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更直观的感悟,培训还将公司倡导的理念植入体验式课程,通过室内体验以及军事化拓展等形式,在新加入同事的内心刻下大唐人的烙印。

在企业经营展环节,通过邀请集团高管讲授“高新技术企业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产品成本控制与原理”两门课程,帮助新员工了解集团的研发特点与研发流程,使其树立“每个岗位都要有成本意识”的观念。

在企业宏图望环节,邀请集团战略负责人全面介绍集团的战略规划与执行情况。本环节的另外一门特色课程是邀请集团分管人力资源的高管分享一门介绍行业未来、集团发展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互动关系的课程―“大唐与我”。本门课程讲师结合行业分析与自己的人生经验,为新员工在大唐的职业规划给出建议,传递个人与集团共同发展的理念。

新员工培训课程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全面介绍了集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新员工在步入集团伊始就充分感受到“一个大唐”的浓浓氛围,帮助新员工感受到集团的各项荣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增强新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讲师队伍

新员工培训是新人快速有效融入企业的良好平台,而讲师则是这个平台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承载着传递集团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重任,是链接新员工与企业有效沟通和理解的情感纽带。基于此,大唐大学非常重视对培训新员工的讲师的选择,培训新员工的讲师不仅要了解大唐、热爱大唐,还要与大唐一起见证过彼此的发展与成长。

在企业发展史环节,我们邀请了大唐电信集团副院长为新员工讲述“大唐3G、4G移动通信自主创新之路”。作为中国通信史上这一划时代事件的见证者,副院长的讲授生动而充满激情,并且随堂带来了大量真实资料,邀请学员亲自观看与阅读。新员工随着课程的进展一起深思,共享荣誉,一同憧憬,极大地提升了新员工对加入大唐这支队伍的认同感与荣誉感,也提升了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最大贡献的信心。

三地共训,打造“一个大唐”

大唐集团的下属单位遍布多个省市,为了高度执行集团各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始终不渝地宣贯“一个大唐”理念,大唐大学的新员工培训除了每年在京固定开班以外,还要到京外开专场,帮助集团在各地的新员工了解大唐电信集团的历史、文化、战略和宏伟蓝图,辅助新员工建立正确的大唐生涯规划,树立新员工对通信行业这一朝阳产业的信心,树立作为大唐人的集体荣誉感。

完善考评机制,设置四级评估

新员工培训打破传统培训考核体系,重点评估新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对企业忠诚度、荣誉感、归属感是否有所提升。为此,新员工培训结束后,大唐大学会使用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

此模型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层次:

1.反应层。在培训结束时,通过满意度调查了解新员工培训后的整体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通过考试确定新员工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

4.结果层,即产生的绩效。通过一些指标,如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来衡量培训效果。

大唐大学在对新员工培训进行评估时重点向第3、4层次的评估发展,因为只有行为改变和绩效提升才能直观地说明培训的价值之所在。新员工培训评估完成后,讲师需要撰写培训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培训结果、评估结果及改进建议,以便不断地展现效果、总结经验和持续改进。

总结

企业发展史范文第10篇

今天,秋高气爽,天气晴好。由**电力集团公司投资兴建的****建材有限公司在这里隆重举行一期工程试产点火暨二期工程动工仪式。在此,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对**电力集团公司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到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忱的欢迎,对日夜奋战精心施工省四建公司工人师傅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对关心、支持和帮助该公司建设的**村群众和全乡人民表示衷心的谢意!

****建材有限公司是由**电力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如此多的投资,如此大的规模,如此高的科技,这是**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决无仅有的,这是**经济发展史上的大事,这对**的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该公司的顺利入驻,是乡党委、政府立足青石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实践,是改变乡域工业“一穷二百”、乡穷民困面貌,培育乡域骨干财源企业新方向。它的建成和投产,掀起了新一轮青石资源开发热潮,使我们找到了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真正有了自己的财源企业,**经济发展的闸门已经打开,从此将一活俱活。

由省四建公司承建的****建材有限公司,从今年元月份开工建设,到现在一期工程建成试生产,历时八个多月,其建设速度之快,建设质量之高,施工安全之慎,这是我县建筑史典型范例之一。这期间,省四建公司技术人员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工人师傅们昼夜奋战、严谨施工,监理人员严把质量、狠抓安全,确保了工程如期竣工,为早日投产见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该工程的竣工,凝聚了省四建公司技术人员的智慧,蕴含了施工人员汗水,也显示了他们能力和水平。

在该公司建设中,公司所在地**村干部和群众给予了大力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村双委干部,始终站在一切为企业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高度上,加强群众教育宣传,引导群众关心、支持企业建设,积极处理涉农、涉土事宜,为该企业的建成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村群众也舍小家顾大家,为企业建设柬言献策,关心支持企业建设。

我们坚信,**电力集团公司一定会把该企业作为拉长煤-电-铝-砼产业链条的重要基础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促使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我们将继续做好企业跟踪服务,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让我们携手发展,共谋未来!

上一篇:建筑设计合同范文 下一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